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19|回复: 386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发表于 2024-6-10 0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黛玉,贾宝玉的替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1: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姨娘顺路探病潇湘馆,林黛玉对此心知肚明,为何还热情招待?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第五十二回,薛氏姊妹(宝钗、宝琴)做客潇湘馆,引出真真国金发碧眼美女作中国诗的妙文,其后众人散去,潇湘馆正要趋于平静,却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便是被坊间评价为“托质蠢愚秉性偏,含沙兴浪费周旋”的赵姨娘,原著记:

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第五十二回
细观此处黛玉的表现,跟她以往“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设似乎背道而驰——第七回送宫花风波,林黛玉怒怼周瑞家的,第八回做客梨香院,又言语讥讽李嬷嬷,这给读者留下了心直口快、目中无人的惯性心理印象。


魇魔法赵妪密谋
赵姨娘探望林黛玉,只是面子上的关心,她是来大观园找亲生女儿探春,潇湘馆和秋爽斋乃是顺路,考虑到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故秉承顺水人情的原则,才走进潇湘馆,带来几句不温不火的问候。

林黛玉对此心知肚明,这种虚假的问候应是她内心所鄙弃的,她却并没有像对周瑞家的和李嬷嬷那样,心直口快地当面发作,这让我等读者颇为意外——从林黛玉招待赵姨娘的言语表现来看,她分明深通礼数之道。


梨香院黛玉耍小性
类似的情况还有第五十六回,甄家人来贾家作客,谈话间提起了礼字,贾母就对贵族之家子孙后代之礼数教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贾母笑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第五十六回
林黛玉自然也属于贾母口中“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以贾母此处所言,贵族之家的孩子长得漂亮还是其次,重点是要懂得一个“礼”字——正如谷川道雄所言:贵族之所以为贵族的必要资格,在于其人格所具有的的精神性。不具备这种精神性,便沦为世俗暴发之家。


送宫花风波
如果林黛玉只是空有其表,见谁怼人,必然会导致人见人烦的后果,即贾母口中“不还正经礼数”,这样的孩子无论长相多美,都是该打死的。

贾母对林黛玉宠爱有加,胜过贾家三艳,侧面证明了林黛玉对礼的贯彻,此为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总难服众,《红楼梦》原著第二十二回,黛玉点戏一节,便为直接证据。


薛宝钗生日宴
在此章中,薛宝钗将笄之年生日,贾母出资为薛宝钗举办生日宴会,宴席上请来戏班子,众人轮番点戏,轮到林黛玉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一幕: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黛玉方点了一出。——第二十二回
此生日宴原为宝钗,故而她第一个点戏,其后为王熙凤,她两人都考虑到贾母喜欢热闹,点的戏也基本遵循热闹的原则,令贾母十分开心,唯独轮到林黛玉时,她却将戏单递给薛姨妈和王夫人,以示对长辈的敬重,不敢有半点越礼。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也就是说,红楼文本中所展现的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嘴上不饶人,都是贾母口中的“刁钻古怪的毛病”,这些毛病平日里尽可以随意,一旦遇上大场面,贵族少男少女都会择礼而行,而不会恃宠而骄,继续肆无忌惮。

林黛玉的贵族修养,早在姑苏林家就早已养成,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还不满十岁的她,其言行举止比成年人还要妥帖。


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跟随邢夫人前去拜见舅舅贾赦,贾赦因病未见,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饭,黛玉给出的回答简直堪称标准模板:

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甲戌侧批:得体!】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第三回
先是感谢邢夫人的款待,而后讲清楚事实,最后向舅母表达歉意,林黛玉言谈间展现出来的贵族气质和周到的礼数,连秉性愚犟的邢夫人听了,一时间都喜欢得了不得,不但亲自将黛玉送到仪门,而且眼看着黛玉去远了自己才回家。


邢夫人有心生嫌隙
与之相反的则是贾赦之子贾琮,第二十四回贾赦偶感风寒,贾宝玉前来望候,邢夫人对宝玉十分喜欢,而对自家的贾琮动辄言语教训,原著记:

宝玉退出,来至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见了他来,先倒站了起来,请过贾母安,【庚辰侧批:一丝不乱。】宝玉方请安。【好规矩。】邢夫人拉他上炕坐了,方问别人好,又命人倒茶来。【庚辰侧批:好层次,好礼法,谁家故事?】一钟茶未吃完,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邢夫人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象大家子念书的孩子!”——第二十四回
贾宝玉、林黛玉之所以为贾母所喜欢,重要原因是他俩的贵族礼数行的周全,而懂礼的孩子人人喜欢,不独贾母喜欢宝黛,邢夫人亦喜欢,这绝不是简单的邢夫人拍贾母马屁所能解释的——自家孩子贾琮虽也是贵族少爷,却黑眉乌嘴地跑出来见客,不见半点规矩,这才有邢夫人的怒斥。


进贾府宝黛初见
林黛玉拜见完贾赦,又去拜见王夫人,王夫人主动将主位让给林黛玉,黛玉的心理反应是:(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欧丽娟在《大观红楼》一书中,曾以座位为切入点,论述等级差异,书中写道:

座位伦理是由各种高低不一的坐具所展现的,形成“炕——椅——小杌——脚踏——站立”的等差次序,在主人房中,炕或榻即为最尊崇的位置,是地位最高的人坐的;而没有位置可坐的站着,便属最低下卑微的人了。——《大观红楼》
王夫人初见黛玉,便让其上炕坐,而且是东炕的位置,这是身为男主人的贾政才有资格落座的地方,王夫人以此表示对黛玉的重视,但年龄幼小的林黛玉,却清楚知晓其中的等级分寸,王夫人还未发话,她早已主动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以示自降身份等级,直到王夫人再三要求,才秉承“长辈之赐,却之不恭”的原则,挨着王夫人坐在炕上。


宝黛共读会真记
以上种种,足以证明《红楼梦》中林黛玉“孤高自诩,目无下尘”的人设,仅仅是人物表象,林黛玉其本质是深具贵族精神的大家小姐,她能被贾母宠爱,绝非单凭贾敏之女的先天优势,如果她不具备贵族之贵气,只会恃宠而骄,无视礼数规矩,也会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无论何人何事,难能例外。

发布于 2024-02-18 13:10・IP 属地广西
林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7: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林黛玉
林黛玉绛珠仙子.png (9.44 KB, 下载次数: 0)

林黛玉绛珠仙子.p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5: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绛珠仙子贾宝玉&林黛玉//玉蝴蝶+神瑛侍者朱慈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3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里还泪的绛珠仙子是谁?千百年来无人猜对!
快乐老年435 2017-12-20   |  2079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是闺阁昭传,是绛珠仙子还泪于神瑛侍者的故事。那么,原著中,还泪的绛珠仙子是谁?

《红楼梦》原著中,神瑛侍者以甘灌溉三生石畔的绛珠草,绛珠草得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体,便是绛珠仙子。

《红楼梦》原著中,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样看来,自然林黛玉是还泪的绛珠仙子,贾宝玉是神瑛侍者。

红楼梦里还泪的绛珠仙子是谁?千百年来无人猜对!

真的是这样吗?反了!《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以诗传史的隐射小说,要知真相,需看反面!

一年来,姜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让绛珠仙子还泪?果然如故事中的道人神仙所说:“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脂批为什么又说“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

《红楼梦》原著中的眼泪还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姜子突然恍然大悟:我们都被作者骗了,《红楼梦》原著中,眼泪还债的主角并不是林黛玉,而是作者贾宝玉。

红楼梦里还泪的绛珠仙子是谁?千百年来无人猜对!

什么才是《红楼梦》作者所说眼泪还债的真正寓意?还的是什么债?怎么还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的答案!

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眼泪还债的主角,正是作者本人,脂批所谓“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哭成此书”。作者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书之本旨。

红楼梦里还泪的绛珠仙子是谁?千百年来无人猜对!

作者为何要还债?作者因为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愧则有余、悔则无益,所以,幻形入世,写成这“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千古未闻之奇文。

世人都被正面所误,怎知风月宝鉴不可正照。都说黛玉还泪,却不知宝黛原是一体,宝黛之病,原是一病;都说黛玉还泪,诸不知《红楼梦》中,每每黛玉未泣,宝玉先哭,真相是永远都是两人对泣。

“绛珠”即“血泪”,“绛珠”即“绛朱”,“绛”即是“朱”,所谓绛芸轩之绛洞花王贾宝玉也!神瑛侍者出自赤瑕宫,“赤瑕”即“红玉”,所谓诸艳之冠怡红公子也!

红楼梦里还泪的绛珠仙子是谁?千百年来无人猜对!

事实上,贾宝玉与林黛玉都是绛珠仙子,也都是神瑛侍者,都是“独木难支,无力回天”的朱明皇室之人。正因为如此,所以,警幻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生魂前来游玩,却引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红楼梦》原著中眼泪还债的真正寓意是什么?我们都被作者骗了!还是脂砚斋反复强调的那句话“是书勿看正面为幸”!眼泪还债的真正寓意,即作者所谓“哭成此书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08: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人参养荣丸+红香绿玉+怡红快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6-18 12:52·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林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很有问题?
问题在于“养荣”二字。
林黛玉吃人参养荣丸,结局“死”,无法养荣。
秦可卿吃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结局“死”,无法养荣。
王熙凤吃调经养荣丸,结局“死”,无法养荣。
这样三个出类拔萃的“儿媳妇”都无法养荣,贾府不败又如何?
当时贾宝玉给林黛玉讲“小耗子偷香芋故事”,说林黛玉“盐课林老爷的千金才是真香玉”。
可王夫人贾元春不喜林黛玉,选择薛宝钗,就叫“有眼不识真香玉”。
黛玉既是香玉,也是绿玉。
所以,怡红院的匾额叫“红香绿玉”。
贾元春看见不喜欢,改作“怡红快绿”。去掉香玉和绿玉,注定林黛玉和贾宝玉有缘无分。
贾宝玉不甘心,再作“绿玉春犹卷”。
薛宝钗看见后,提醒他说贵妃不喜欢“绿玉”,劝其改作“绿蜡春犹卷”。
贾宝玉便舍了“绿玉”,选了“绿蜡”。
绿玉是林黛玉。
绿蜡是薛宝钗。
绿玉和绿蜡谁的品质高,一目了然。
贾府放着绿玉不选,选择绿蜡,如何好的了?
绿蜡的品质,又如何“养荣”?
其实《红楼梦》钗黛之争,争得就是谁能成为贾府的“养荣”之人。或者是那个能够“补天”的女娲。
好儿媳妇旺三代,谁对贾家未来最有裨益,谁就是真正的“养荣”之人。
后文王夫人找人参配置“调经养荣丸”就能看出作者在借人参点评贾府的儿媳妇。
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包括薛宝钗,她们都没有人参,都养不了荣。
贾母有一大包上好人参,品质才是真正能“养荣”的。奈何贾母老了,一如糟朽的人参,已经心有余力不足。
可贾府剩下这几个都不行,行的如林黛玉被有眼不识真香玉,秦可卿也死了,王熙凤勉强却也病入膏肓……哪里还有救?
曹雪芹的很多重要的观点,就隐藏在日常小事之中,需要一个个串联起来,就会发现真相。
那么,您是怎么认为的呢?#闲聊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举报
评论 15

风拂飘扬
1
这个蜡很有意思。虫子旁,想想薛蟠,也是虫字旁。黛玉说至贵者宝至坚者玉,那么蜡就是软,不坚,黛玉还曾嘲笑宝玉银样蜡枪头,把绿玉改成绿蜡就是不坚定

回复
·
06月19日

梓淑yAqo
10
美文字字珠玑,见解颇深,赏析精透,配图经典俱佳,点赞才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脂砚斋通部大纲+警幻仙姑&贾宝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和秦可卿

都是警幻仙姑的幻身





作者:柴志义

收录时间:2014年5月26日 下午10:30

(转自:红楼品茗)






(原文叙述1)第3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第27页: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这宝玉极恰,其词曰:(A)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B)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原文叙述2)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40页(警幻仙姑赞赋):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甲戌眉批:“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后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

(分析评论)这篇赞赋文字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不过是描述警幻仙姑的美丽容貌而已,奇异的是脂砚斋批语竟然说“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此处“二人”指谁?当然是指警幻仙姑和贾宝玉。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描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理应是“通部大纲”,怎么会警幻仙姑和贾宝玉是“通部大纲”呢?难道警幻仙姑和林黛玉之间有什么奥秘关系吗?

(原文叙述3)第116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第842页:待要往后再看,听见有人说道:“你又发呆了!林妹妹请你呢。”好似鸳鸯的声气,回头却不见人。心中正自惊疑,忽鸳鸯在门外招手。宝玉一见,喜得赶出来。但见鸳鸯在前,影影绰绰的走,只是赶不上。宝玉叫道:“好姐姐!等等我。”那鸳鸯并不理,只顾前走。宝玉无奈,尽力赶去。忽见别有一洞天,楼阁高耸,殿角玲珑,且有好些宫女隐约其间。宝玉贪看景致,竟将鸳鸯忘了。宝玉顺步走入一座宫门,内有奇花异卉,都也认不明白。惟有白石花阑围着一颗青草,叶头上略有红色,但不知是何名草,这样矜贵。只见微风动处,那青草已摇摆不休,虽说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妩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宝玉只管呆呆的看着,只听见旁边有一人说道:“你是那里来的蠢物,在此窥探仙草?”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回头看时,却是一位仙女,便施礼道:“我找鸳鸯姐姐,误入仙境,恕我冒昧之罪!请问神仙姐姐,这里是何地方?怎么我鸳鸯姐姐到此,还说是林妹妹叫我?望乞明示。”那人道:“谁知你的姐姐妹妹!我是看管仙草的,不许凡人在此逗留。”宝玉欲待要出来,又舍不得,只得央告道:“神仙姐姐,既是那管理仙草的,必然是花神姐姐了。但不知这草有何好处?”那仙女道:“你要知道这草,说起来话长着呢。那草本在灵河岸上,名曰绛珠草。因那时萎败,幸得一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后来降凡历劫,还报了灌溉之恩,今返归真境。所以警幻仙子命我看管,不令蜂缠蝶恋。”宝玉听了不解,一心疑定必是遇见了花神了,今日断不可当面错过,便问:“管这草的是神仙姐姐了。还有无数名花,必有专管的,我也不敢烦问,只有看管芙蓉花的是那位神仙?”那仙女道:“我却不知,除是我主人方晓。”宝玉便问道:“姐姐的主人是谁?”那仙女道:“我主人是潇湘妃子。”宝玉听道:“是了!你不知道这位妃子就是我的表妹林黛玉。”那仙女道:“胡说!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潇湘妃子,并不是娥皇、女英之辈,何得与凡人有亲?你少来混说,瞧着叫力士打你出去。”
(分析评论)这段文字也非常奇异,居然说真如福地的主人是潇湘妃子,而潇湘妃子则是林黛玉无疑了。那也就是说:真如福地的主人就是林黛玉了?

(原文叙述4)第120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第871页:士隐笑道:“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一番阅册,原始要终之道,历历生平,如何不悟?”

(分析评论)读至此处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太虚幻境就是真如福地,而太虚幻境主人警幻仙姑就是真如福地主人潇湘妃子。所以绛珠仙草是警幻仙姑所幻化,林黛玉也是警幻仙姑所幻化。因为林黛玉就是警幻仙姑的真实幻身,所以脂砚斋才说“此二人乃通部大纲”。

(原文叙述5)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40页: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你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

(原文叙述6)第111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天招伙盗》第811页:谁知此时鸳鸯哭了一场,想到:“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但是一时怎么样的个死法呢?”一面想,一面走回老太太的套间屋内。刚跨进门,只见灯光惨淡,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样子。鸳鸯也不惊怕,心里想道:“这一个是谁?和我的心事一样,倒比我走在头里了。”便问道:“你是谁?咱们两个人是一样的心,要死一块儿死。”那个人也不答言。鸳鸯走到跟前一看,并不是这屋子的丫头,仔细一看,觉得冷气侵人,一时就不见了。鸳鸯呆了一呆,退出在炕沿上坐下,细细一想道:“哦!是了,这是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啊!她早死了的了,怎么到这里来?必是来叫我来了。她怎么又上吊呢?”想了一想,道:“是了,必是教给我死的法儿。”鸳鸯这么一想,邪侵入骨,便站起来,一面哭,一面开了妆匣,取出那年绞的一绺头发,揣在怀里,就在身上解下一条汗巾,按着秦氏方才比的地方拴上。自己又哭了一回,听见外头人客散去,恐有人进来,急忙关上屋门,然后端了一个脚凳,自己站上,把汗巾拴上扣儿,套在咽喉,便把脚凳蹬开。可怜咽喉气绝,香魂出窍。正无投奔,只见秦氏隐隐在前,鸳鸯的魂魄疾忙赶上,说道:“蓉大奶奶,你等等我!”那个人道:“我并不是什么蓉大奶奶,乃警幻之妹可卿是也。”鸳鸯道:“你明明是蓉大奶奶,怎么说不是呢?”那人道:“这也有个缘故,待我告诉你,你自然明白了。我在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座,管的是风情月债,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所以该当悬梁自尽的。因我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入情天,所以太虚幻境'痴情’一司,竟自无人掌管。今警幻仙子已经将你补入,替我掌管此司,所以命我来引你前去的。”鸳鸯的魂道:“我是个最无情的,怎么算我是个有情的人呢?”那人道:“你还不知道呢,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不知'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欲待发泄出来,这情就不为真情了。”鸳鸯的魂听了,点头会意,便跟了秦氏可卿而去。

(分析评价)警幻仙姑是“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兼美仙姑是“管的是风情月债,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警幻仙姑和兼美仙姑都是掌管人间风情月债和引导痴情男女,两位仙姑的管理职责是相同的。那么两位仙姑的职责区别又在那里呢?笔者认为:警幻仙姑是全面管理者,而兼美仙姑是具体执行者。举例来说:警幻仙姑为了让贾宝玉体会“意淫”和“肤淫”的区别,为了让贾宝玉”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从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置身于经济之道”,所以将妹妹兼美仙姑许配给宝玉并即时成亲。而贾宝玉果然就“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阳台、巫峡之事。数日来,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综合**)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着意塑造了两个警幻仙姑的“情天情海幻情身”:林黛玉是“情情”,是“喜怒哀乐未发”的“真情” ,代表警幻仙姑的真身,所以未嫁而逝;秦可卿是“淫情” ,是“喜怒哀乐已发”的“假情” ,代表警幻仙姑的假身,所以悬梁自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山为艮,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鳌背三山独立名。
林黛玉死后,宝玉如何当了驮碑老龟?王熙凤残害的一对璧人:殉情
[color=var(--GBK03A)]中山人读文史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文以载道,旅以致远! 旅山水之风景,游华夏之九州…





​关注他

林黛玉死后,宝玉如何当了驮碑老龟?王熙凤残害的一对璧人:殉情
林黛玉下世就为还泪给神瑛侍者,她一生因为一个“情”字,为贾宝玉,抛家舍业,性命早夭。
黛玉的化身晴雯死后,被王夫人下令“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贾宝玉除了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再无其他。因此在红迷中,贾宝玉成了无能、没担当、渣男的代名词。黛玉死后,宝玉也会这样伤心一下继续过他富贵公子的日子吗?
黛玉和宝玉的结果,80回前有过2个明显的谶语,一是宝玉两次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二是第23回因为宝玉说话唐突了黛玉,宝玉赌咒发誓:“好妹妹……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元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晴雯死后,宝玉实际是做了负心汉,黛玉死后,宝玉怎么做的,根据谶语,他做了2次和尚,同时也做了大忘八——负心汉。
宝玉做的和尚,和四大皆空的普通和尚不同,他是情僧,既然做了情僧,那他就是情种,怎么还做了大忘八负心汉呢?
脂砚斋在评绛珠草的来历时,曾说道:“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唯二玉二人也。”
林黛玉有很多化身,不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的女子是黛玉的化身,一些不起眼的女子,也影射了宝黛结局。
一、为黛玉殉情:掉在池子里投河自尽。
秦可卿葬礼上,王熙凤在水月庵和净虚老尼做了一件棒打鸳鸯的事,张金哥和守备公子双双殉情死了:
“谁知那个张财主虽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亲事,她便一条绳索悄悄地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
张金哥自缢死了,林黛玉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也是吊死了,可见这张金哥就是黛玉的一个分身,既然张金哥自缢而死,守备之子投河殉情,说明宝玉在黛玉死后,自己投河自尽了。
这样的结局,才符合他情种的人设。
不过这里有个矛盾的地方,既然宝玉投河了,他又是怎么当了和尚,成了负心人呢?
再看宝玉赌咒发誓的话:“好妹妹,明儿我掉在池子里,被癞头元吞了去……”“掉在池子里”,可不就是投河殉情吗?
奇怪就奇怪在,宝玉掉在池子里后,被个“癞头元吞了去”。如果读书细的,应当记得当初让黛玉出家的,就是一个癞头和尚,宝玉被癞头元吞了去,说明还是一僧一道大展幻术,救了宝玉,让他投河后而不死。
二、第一次做和尚:迎娶宝钗,却守身如玉。
宝玉掉在池子里后,你看他变成了什么——大忘八,注意原文应该是“大忘八”,而非“大王八”,不是曹翁笔误,而是宝玉投河不死后,和宝钗完成了“金玉良缘”的婚约。
这从宝钗的判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可知,金玉良缘成了,宝玉愧对了黛玉,所以是大忘八。
宝玉和宝钗结婚后,有孩子没有,笔者认为没有。黛玉第一次说死,宝玉说要做和尚,何意?
宝玉虽和宝钗完了婚,但却并无夫妻之实,所以宝钗的金项圈上刻的字才是“不离不弃,芳龄永济”,所谓“芳龄”,是女孩的代指,宝钗既和宝玉完了婚,但却“芳龄永继”,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夫妻之实,他早已是和尚命了。
三、第二次做和尚:为黛玉守墓到舌落齿钝。
宝玉真正做和尚,和甄士隐的经历中非常相像,他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后,他一蹶不振,随后家里连连遭灾,被迫投身岳丈家。
岳丈封肃“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风烛残年的甄士隐最后跟随一僧一道当了和尚去了。
甄士隐当和尚后,去了哪里?在第2回,贾雨村做黛玉老师时,闲步来到扬州城郭外,“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转、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
在这座叫做智通寺的庙里,贾雨村看到一个“龙肿老僧,在那里熬粥。”这老僧什么样呢?“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这老僧是谁?贾雨村心内独白是:“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翻过筋斗的,可不就是贾宝玉?

随后脂砚斋就在旁边侧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啥意思,就是说贾雨村看到的老僧就是宝玉,而智通寺旁的茂林深竹,是黛玉之墓——宝玉为黛玉守墓到齿落舌钝,一碗清粥度余生。
这样的宝玉,才是情种,才是情僧,才不负黛玉为他散尽家财,为他自缢殉情。
正如宝钗在滴翠亭戏彩蝶时看到的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黛玉和宝玉,正如这一双玉色蝴蝶般,生不能在一起,死后也要翩跹双飞,真实凄惨又绝美。
曹翁写情痴情种,果然笔力不浅。只是可惜宝黛一对璧人,却要死后团圆……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1-06-24 23:58
龙龟乌龟赑屃驮碑的寓意[size=1.6]

赑屃驮石碑寓意寓意吉祥,赑屃是龙生九子子一,也是神龟,就是修炼成神的乌龟,乌龟寓意长寿、负重,龙子有迎福镇邪等吉祥寓意,在古代一直使用乌龟驮石碑,赑屃驮碑的故事指的是大禹治水,神龟也有功劳,后来大禹把石碑压在龙龟身上,无形中记载了龙龟的功劳,古代龟驼碑图片样式没有正正式规定,在宋代,问世了一部有关建筑规范的专著《营造法式》,其中有关于制作“赑屃龙龟坐碑”的制度:造赑屃龙龟坐碑之制:其首为盘龙,下施乌龟坐,也就是龙龟赑屃。

长城石雕制作的龟驮碑设计图片大全


赑屃长数倍碑身之广,其高四寸五分;驼峰广三寸、余作龟文造。碑首: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下为云盘,上作盘龙六条相交;其心内刻出篆额天宫。

神龟赑屃驮石碑图片

《营造法式》由官方颁布,体现了官式建筑的规范与标准。这一造碑之制明确指出:云龙是为碑首,是对盘龙形象的称谓。“造剔地起盘龙、云盘”便是云龙碑首的做法;而龙龟赑屃作为碑座,形象则是“写生镌凿”,即按实有的龟之形体来制造。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的传说:鳌是海中的大乌龟,用其足以立“四极”、 作为碑座而负重,看好的就是它可以负重的气力。

长城石雕制作的背驮石碑的龟赑屃图片


乌龟背石碑


赑屃一词,初见于汉张衡的《西京赋》:“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三国吴人薛综注云:“赑屃,作力之貌也。” 唐人李善注云:“巨灵,河神也,巨大也;赑屃,作力之貌也,”诗人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中有“昔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屃”句,赑屃就是作为力量的象征出现的。宋真宗时陈彭年等奉诏重修的《广韵》,释赑屃为:“赑,赑屃,壮士作力儿。”《广韵》多录用唐代韵书旧文,故所释文义同唐代,而宋仁宗时丁度奉诏刊修《广韵》成《集韵》时,就有了“赑:赑屃,龟也。一日雌龟为赑”的说法。看来,在宋时就有了“赑屃即鳌,海里大乌龟、神龟”的说法。但影响并不大,否则晚于《集韵》,哲宗、徽宗之时编订的《营造法式》,就不会有‘造赑屃乌龟坐碑之制,其首为盘龙”的论谈了。

作者:长城石雕


红楼梦诗词赏析——169.三山独立(灯谜诗3.黛玉)

焰归来
IP属地: 湖南
2018.06.21 10:55:37
字数 970
阅读 2,119
目录四

其三(林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的惊世身份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10-18 19:33:56)
标签: 红楼梦 人文 朱三太子 崇祯 明朝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红楼梦》中频频提及“末世”,如“贾雨村生于末世”,“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那么《红楼梦》到底写的是哪一朝的末世呢?



第二回贾雨村说道“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运生世治。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  请注意“朱”为大仁者,而且居于大仁者之末,原来《红楼梦》中的“末世”,就是大仁者朱明之末世。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tw/images/e/e22.png





第二十八回里王夫人说大夫要黛玉吃“天王补心丹”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到底是谁?,“天王”是暗指黛玉是帝王身份。那么黛玉究竟是朱明末世的哪一位帝王呢?



黛玉的判词写到“玉带林中挂”,黛玉的《葬花吟》写道“游丝软系飘春榭”,而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黛玉更是对着紫鹃明说道:“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这无一不是暗示黛玉是自缢而死!



明末自缢而死的帝王还能有谁?崇祯帝朱由检是也!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到底是谁?





那么林黛玉仅仅是指朱由检一人吗?不!请继续看:


黛玉住的潇湘馆又名"有凤来仪",凤借指后妃。



黛玉作《世外仙园》写到:“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宫车”也是暗指黛玉的后妃身份,那究竟是皇后还是妃子呢?



第三十七回里探春给黛玉起了个”潇湘妃子“的诗号,揭开了黛玉的另一个身份之谜。



天启临死前对崇祯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表示自己是学尧帝禅让给舜。所以朱慈炤在书中以“舜帝”暗喻“朱由检”,黛玉是“潇湘妃子”,即指黛玉是舜妃----朱由检的妃子。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tw/images/e/e0.png(此处感谢“李猫童”的发现)



那黛玉是那一位妃子呢?



第十九回里交代黛玉身体有天然暖香,宝玉称黛玉为“香玉”,史书记载崇祯有一位身体有天然香气的天香妃子就是皇贵妃田秀英。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tw/images/e/e20.png



原来林黛玉还暗指作者朱慈炤的母亲----崇祯的皇贵妃田秀英!田秀英名字中“秀”字含“木”,“英”字有“草”,故而林黛玉前世是仙“草”,故而林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朱由检名字中“检”字含“木', 但无 ”草“,朱由检仅是”木“人。



因为黛玉是田秀英,所以朱慈炤才会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中写道:“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



《崇祯宫词》记载:“田贵妃幼习钟王楷法,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上每谕妃签题之”。《永和宫词》也写田秀英是“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



林黛玉临钟王小楷正是影射田秀英练的是钟繇、王羲之的楷书的史实,书中写道宝玉看“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说的是朱慈炤的书法师承其母,也是幼习钟王楷法。





  原来黛玉不是影射一个人,而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和皇贵妃田秀英两人,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的亲生父母。



崇祯五岁丧母,而田秀英亦是幼年丧母。田弘遇子嗣艰难,田弘遇正妻只生了田秀英一女而已,二女儿田淑英比田秀英小了十五六岁,崇祯九年才生了唯一的儿子田敦吉,比田秀英小了二十多岁。《红楼梦》中林如海正妻贾敏只生了林黛玉一人,唯一的儿子是妾室所出,也正是影射了田秀英的家庭情况。



       田秀英小时是田弘遇唯一的孩子,田弘遇任扬州千总是武官,田秀英不仅琴棋书画刺绣裁剪样样精通,而且骑马射箭踢足球也是无人可及,看来是被田弘遇当半个儿子养,故而让她习得文武双全,这也正是红楼梦中写道: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的历史来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3: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树赋
播报
编辑
讨论57
上传视频
南北朝庾信辞赋作品展开2个同名词条
一分钟了解《枯树赋》
01:05
庾信《枯树赋》译文版,毛主席晚年反复诵读的古赋,值得反复品读
04:57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毛主席生前三次流泪吟诵《枯树赋》
10:04
庾信《枯树赋》朗读,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05:10
毛主席晚年最爱读的枯树赋,可与滕王阁序相媲美!
07:12
《枯树赋》,这篇赋不仅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也伴随主席一生
11:24
《枯树赋》南北朝·虞信
02:13
《枯树赋》南北朝庾信
02:35
收藏
353
156
《枯树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羁留北方时创作的抒写对故乡的思念并感伤自己身世的赋作。此赋从殷仲文“见庭槐而叹”写起,先侧面写树的茂盛高大,“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再正面写其形象“熊彪顾盼,鱼龙起伏”;由盛而衰,便写到“鸟剥虫穿”“膏流断节”“百围冰碎”“千寻瓦裂”;最后归到“羁旅无归”的感伤:“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以枯树自比,寄乡关之思于枯树之景,悲切之情尽在其中。全赋荡气回肠,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尽在其中,劲健苍凉,忧深愤激。
作品名称枯树赋
出    处《庾子山集》
作    者庾信
创作年代南北朝时期
作品体裁骈赋
主    题咏物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5后世影响
6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1,海内知名。世异时移2,出为东阳太守3。常忽忽不乐4,顾庭槐而叹曰5:“此树婆娑6,生意尽矣7!”。
至如白鹿贞松8,青牛文梓9。根柢盘魄10,山崖表里11。桂何事而销亡12,桐何为而半死13?
昔之三河徙植14,九畹移根15。开花建始之殿16,落实睢阳之园17。声含嶰谷18,曲抱《云门》19。将雏集凤20,比翼巢鸳21。临风亭而唳鹤22,对月峡而吟猿23。
乃有拳曲拥肿24,盘坳反覆25。熊彪顾盼26,鱼龙起伏。节竖山连27,文横水蹙28。匠石惊视29,公输眩目30。雕镌始就31,剞劂仍加32。平鳞铲甲,落角摧牙33。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34,散乱烟霞35。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36,森梢百顷37,槎枿千年38。秦则大夫受职39,汉则将军坐焉40。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41。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42。东海有白木之庙43,西河有枯桑之社44,北陆以杨叶为关45,南陵以梅根作冶46。小山则丛桂留人47,扶风则长松系马48。岂独城临细柳之上49,塞落桃林之下50。
若乃山河阻绝51,飘零离别52。拔本垂泪,伤根沥血53。火入空心54,膏流断节55。横洞口而敧卧56,顿山腰而半折57,文斜者百围冰碎58,理正者千寻瓦裂59。载瘿衔瘤60,藏穿抱穴61,木魅睒睗62,山精妖孽63。
况复风云不感64,羁旅无归65。未能采葛66,还成食薇67。沉沦穷巷68,芜没荆扉69,既伤摇落70,弥嗟变衰71。《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72。”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73,黄河万里槎74。若非金谷满园树75,即是河阳一县花76。”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77:“昔年种柳,依依汉南78。今看摇落,凄怆江潭79。树犹如此,人何以堪80!”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1.殷仲文:东晋大臣、诗人。陈郡(今河南淮阳)人。少有才藻,美容貌。为新安太守。晋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仲文弃郡投玄,被用为咨议参军。元兴二年(403),桓玄废晋安帝,立国号楚,仲文以佐命(辅政)亲贵。元兴三年(404),桓玄败,仲文随玄西走,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叛玄,因奉二后(永安皇后何氏、皇后王氏)投义军,而为镇军长史,转尚书。晋安帝义熙三年(407),与桓胤、骆球等谋反,被刘裕所杀。《晋书》卷九十九有传。风流:英俊。儒雅:风度温文尔雅。
2.世异时移:桓玄称帝,以殷仲文为咨议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指此事。
3.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
4.忽忽:恍惚,失意的样子。殷仲文复归晋朝,自认为素有名望,必当朝政,结果只做到大司马咨议,而且和他平日所看不起的谢混等人比肩同列,所以常感到怏怏不得志。后来又出为东阳太守,就更加怨愤。见《晋书》本传。
5.庭:院子。
6.婆娑(suō):本指舞蹈时婉转倾侧的样子,引申为人的偃息纵弛之貌,这里用来形容槐树枝干分散剥落。《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反复无定),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繁茂分披)。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7.生意:生机。
8.至如:发语词。下文“乃有”“若夫”“若乃”同此。白鹿:指白鹿塞,在今甘肃敦煌。贞松:松历寒不凋,故喻其品格为坚贞。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9.青牛文梓(zǐ):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砍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断树,有一青牛从中出来,走入泮(pàn)水中。又古人以为树万岁化为青牛。
10.柢(dǐ):树木的本根。盘魄(páng bó):同“磅礴”,盛大。
11.山崖表里:以山崖为表里,形容上句所说根柢的牢固。
12.桂:桂树。销亡:枯死。《汉书·外戚传》载:“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作《悼李夫人赋》说:‘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13.桐:梧桐。半死:凋残。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生半死,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14.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相当于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地区。徙植:迁徙移植。
15.九:虚数,泛指多。畹(wǎn):古代三十亩为一畹。九畹,指大面积移植。《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6.建始:洛阳宫殿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为曹操所建。
17.睢(suī)阳之园:指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方三百里,在今河南商丘。
18.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嶰(jiè)谷:传说在昆仑山北,黄帝曾派伶纶至此地取竹制作乐器。这里指乐曲。见《汉书·律历志》。
19.曲:指似乐曲的树中风声。抱:怀有。《云门》:黄帝时的舞曲。见《周礼·大司乐》。
20.将:带领。集:群鸟停落在树上。这句是说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礼瑞命记》云:“黄帝时,凤蔽日而来,止帝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终不去。”乐府古辞《陇西行》:“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21.巢:筑巢。鸳:鸳鸯。这句是说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列异传》载:“宋康王欲夺韩凭妻,逼死韩凭,妻跳台自杀,分别埋之,两冢各生梓树,根交枝错,合为一体,有鸳鸯雌雄各一栖其上,晨夕不去。”
22.风亭:指风。唳(lì)鹤:鹤叫。这句是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陆机、陆云兄弟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遇害前陆机叹道:“华亭鹤唳,有可复闻乎!”
23.月峡:明月峡,巴郡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之一,在今重庆市东北八十里,峡壁有圆孔,形如满月。这里指月。见《华阳国志》《益州记》。吟猿:巴东三峡(广溪峡、巫峡、西陵峡)水路艰险,行人至此往往起怀乡之感,有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见《水经注·江水》。这里合二事而用之,是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
24.拳曲:即弯曲。拥肿:同“臃肿”,树木瘿节多而不平。《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拳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
25.盘坳(ào):盘曲扭结的样子。反覆:指缠绕交错。
26.彪:小虎。以上两句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
27.节:树的枝干交接处。这句是说树节竖立多如山山相连。
28.文:花纹。蹙(cù):皱。这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
29.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庄子·人间世》载,有个叫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见到一棵被奉为神树的大栎树,连看也不看,因为他知道栎树木质极差,没有大用途。这里反用其意。
30.公输: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姓公输名班,也称鲁班。眩目:眼光惑乱。
31.雕镌:雕刻。就:成。
32.剞劂(jī jué):雕刻用的刀子。
33.平鳞铲甲,落角摧牙:平、铲、落、摧,义同,指砍掉,铲平。鳞、甲,指树皮。角、牙,指树干的疙瘩节杈。
34.纷披:散乱的样子。
35.烟霞:烟雾和云霞的图案。
36.松子:指松树,子可食。一说作“松梓”,松树与梓树。古度:树名,不华而实,子从皮中出,大如石榴。平仲:树名,实白如银。君迁:树名,实如瓠形。
37.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
38.槎枿(chá niè):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斜砍为槎,砍而复生为枿。枿,同“蘖”。这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生长千年。
39.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避雨于松树下,于是封其松为“五大夫”。后以“五大夫”为松树的别名。这里指松。
40.将军坐焉:《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将领冯异辅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此句指树。
41.“苔埋菌压”二句:指枯树埋没于青苔,上面寄生菌类,被飞鸟剥啄、蛀虫蠹穿。
42.撼顿:摇撼倒地。
43.东海:指东部沿海地区。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官,在今河南密县。此地有白皮松,称“白木之庙”。白木,指白皮松。
44.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
45.北陆:泛指北方地区。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46.南陵:泛指南方地区。梅根作冶: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以上四句统言东西南四方,有庙、社、关、冶,都是以木得名的。
47.小山:即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姓名不详,今存辞赋《招隐士》。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48.扶风:指《扶风歌》,乐府诗篇名。长松系马: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长松,高松。
49.岂独:难道只有。临:看。细柳:即细柳城,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西汉周亚夫屯军于此,称细柳营。城临细柳,即临细柳城。
50.桃林:即桃林塞,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其地有函谷关古道。春秋时晋文公命詹嘉守桃林之塞,即指此地。塞落桃林,即落桃林塞。
51.若乃:至于。阻绝:阻断。
52.飘零:漂泊,流落。
53.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拔本、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泣血,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世说》及《曹瞒传》: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
54.火入空心:即空心入火,把干空心的树放入火中。入,放入。空心,树枯朽心空。
55.膏流断节:指树脂从断节处流出来。膏,树脂。
56.横:横放。敧(qī):倾斜。
57.顿:倒下。
58.文:同“纹”,指树纹。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围,两臂合抱的长度。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59.理:树的纹理。千寻:形容树木高大。寻,古代八尺为一寻。瓦裂:像瓦一样被吉裂。
60.载瘿(yǐng)衔瘤(liú):指树上长满赘瘤。瘿,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
61.藏:指在树上的虫子。穿:咬穿。抱:环绕。代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穴:作窝。藏穿,指虫穴。抱穴,指鸟窝。
62.木魅:树妖。《抱朴子·登涉》:“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睒睗(shǎn shì):目光闪烁的样子。
63.山精:山妖。《玄中记》:“山精如人,头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妖孽:动词,为妖作孽,
64.风云:比喻社会局势。感:振奋。
65.羁(jī)旅:寄居作客。
66.采葛:完成使命。《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代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7.食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草)而食,有人告诉他们薇也属周朝所有,他们便宁肯饿死。见《史记·伯夷传》。这里指在北朝做官。
68.沉沦:指沦落潦倒。穷巷:平民百姓的住处。
69.芜没:荒草遮蔽。荆扉:柴门,指平民百姓的住处。
70.摇落:喻衰老。《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71.弥:更加。嗟(jiē):叹息。
72.《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写的杂家著作,主要阐述道家思想,间糅阴阳、儒、法诸家思想。“木叶落,长年悲“引自《淮南子·说山训》,今本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长年,指老年人。
73.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26)建章宫被焚之事。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74.槎(chá):木筏。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浮槎上犯牵牛、织女星。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期。“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焚烧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5.金谷:即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晋石崇所筑。石崇《思归引序》称园内有”柏木几于万株“。
76.河阳:晋河南孟州市西北。晋潘岳为河阳令,命满城栽桃树。
77.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字元子,晋简文帝时任大司马。《晋书》卷九十八有传。按,桓温为桓玄父,死于宁康元年(373),早在桓玄篡晋之前,与殷仲文顾槐而叹并非同时,庾信在这里对举殷、桓的话不过是假设之词。
78.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汉南:汉水之南。
79.凄怆:凄惨悲伤。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
80.堪:忍受。《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又见《世说新语·言语》。 [1-3]
白话译文
殷仲文美貌风流富有才藻,天下闻名。时世变迁,出任东阳太守。常郁郁寡欢,注目庭槐,慨然长叹:“此树扶疏婆娑,生机殆尽了!”
至于像白鹿塞的古松,树心有青牛的文梓,树根庞大,密布山崖内外。那桂树因什么事而死亡?桐树又为什么而半枯?
先前自三河移植,百亩栽种。在洛阳建始殿开花,却在梁国睢阳园结实。桐木质底,声合音律,曲谐《云门》。携带小雏的凤凰好聚居梧桐,而比翼的鸳鸯亦常双栖树上。白鹤面临华亭唳叫,哀猿对着明月峡长吟。
有的树弯曲臃肿,盘折交错。枝条曲折像熊、虎回视,或者像鱼、龙起伏,或者像斗拱竖立相连,树皮纹理皴裂又像水藻一样紧蹙。这古拙的奇树使匠石惊视,公输般目眩。雕刻初成,又刻凿加工。刨去那鳞甲般的树皮,锯掉那角牙般的多余部分。雕刻层层碎锦透花,又刻成簇簇逼真鲜葩。还有丛草茂树,飘烟散霞。
至于松树、古度、平仲、君迁那些奇木古树,枝梢森然,高峻百顷;余根剩桩,已有千年。在秦代曾接受过大夫的封职,在汉代将军冯异坐在它的下面。而现在没有一棵不苔菌满身,鸟啄虫穿。有的枝条低垂于霜露之中,有的颠仆于疾风乱烟。细想来邻近东海的地区有生长白皮松的古庙,黄河上游地区有枯桑生李的祭神之所,北地有叫杨叶名称的关塞,南方还有以梅树命名的梅根冶。淮南小山有丛桂留人的佳句,刘琨的《扶风歌》则有长松系马的哀吟。难道只有京城西临细柳观上,关塞坐落桃林之下。
至于故地山河隔绝,飘零离别,拔根流泪,伤根滴血。火起于空心老干,树脂从断节溢出。横躺洞口而斜卧,颠扑山腰而劈折。斜纹百围老树如冰残碎,纹理整齐的千尺高树像瓦破裂。赘瘤遍身,心穿千孔,因而树妖目光闪灼,山妖肆虐为害。
何况时机不遇,久旅无法归去;未能完成像《诗经·采葛》所比喻的一般使命,却落到苟活异朝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式的处境。沦落平民小巷,杂草遮蔽柴门。既感伤摇落萧瑟,更慨叹迟暮变衰。《淮南子》所说的“木叶落,长年悲”,就是指我这种境况。
于是有歌一首:建章火烧三月整,黄河漂流万里筏。不是金谷满园树,就是河阳一县花。
桓温大司马听到仲文的感喟而慨叹说:“当年栽柳,飘拂汉水以南;而今衰枯,凄凉江汉一带。树且这样,人怎能经受得了!” [4]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枯树赋》是庾信由南朝流入北朝之后的作品。梁武帝末年,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江陵失陷后,大批江南名士被俘送长安。西魏恭帝二年(555),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北周武成二年(560),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在此期间,庾信时常感怀自己的身世,于是就写作了这一篇《枯树赋》。 [3-5]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枯树赋》是咏物赋,但它的咏物是有所寄托的。赋中枯树的形象与遭际,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写照。全赋以人喻树,以树喻人,借树木由荣到枯,喻自己由少壮到风烛残年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苍凉深婉,老练浑成。从而使得“枯树”这一形象成为庾信人北之后内心最为生动的表述。
《枯树赋》开头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发端,兼切赋题,并有两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沉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以此发端,既显得自然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悲凉的抒情基调。第一段在全赋起了序文的作用。
从“至如白鹿贞松”至“散乱烟霞”为第二段。此段写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其中有《十三州志》所记的白鹿塞的古松,有《搜神记》所写的“青牛大梓树”等。尽管它们盘根广大,结体山崖,到头来有的消亡了,有的半死不活。本段紧要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这一疑问。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但它们又是不幸的,因为它离开了故土。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这几句隐寓作者本是梁朝之臣,而今流落北朝,飘零异地,不觉年老,像枯树一样,已失去生意。下文转笔写各种不材之木,其中有弯曲臃肿的,也有节疤横生的,加工这种树木,使能工巧匠也望而生畏;但经过一番雕刻砍削之后,居然能雕出诸如“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之类的美丽图案。无材之木偏偏有用,与此相反,便出现了“材大难为用”的反常现象。
“若夫松子古度”以下至“塞落桃林之下”为第三段。此段写了名目繁多的树木,如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还有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以及由于战争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但它们的最终结局,终不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枯萎于霜露与风烟之中。惟有以树命名的庙、社、关、冶、塞、营,却能名存后世。这里隐寓着人的年寿有时而尽,荣华止乎其身,惟有名存青史,才可永垂不朽。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
“若乃山河阻绝”至“山精妖孽”为第四段。此段较明显地引入己身的遭遇。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死别;死别则死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最后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是更明显的自身遭际的感叹。这里有羁旅不归的悲哀,有屈节仕北的惭耻。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淮南子》上所说的“木叶落,长年悲”,引起作者的共鸣,引文意有未尽,作者又自作歌四句:“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这四句歌虽句句用典,却句句暗落己身,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飘泊羁旅的孤独与凄凉和无穷无尽的哀伤而已。最后在桓温的几句哀叹中结束了全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既与赋首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相呼应,又是全篇以树形人的致意之点,读之令人辄唤“奈何”。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生活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枯树赋》名为咏树,实为咏怀,赋中的许多艺术描写,与他后半生的经历密不可分。赋末由树及人,将写树与喻己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赋将简单的叹喟变成丰富具体的形象,并用了很多艺术手段来写树,写各种各样的树,其中有环境的烘托,也有气氛的渲染,写树的遭遇,也写它们拔本伤根的悲哀,语言形象鲜明。作者使用了很多典故,他的典故汇彼多方,屡变屡新,有些用典使人不觉,多数典故,运用得灵活自如,似出己口。
从《枯树赋》可以看出,这时的庾信,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庾信善用形象、夸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生机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
庾信由南入北,在与北朝文化的冲突抵牾中,在江南风气渐去渐远的羁旅之恨中,心中出现了强烈的文化失根之感,而江陵焚书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浩劫,在庾信心中留下巨大创痛。“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暮年发出的这一声哀号,也正是其“拔根”“伤根”之痛的自然反应。
《枯树赋》是一篇骈赋,通篇骈四俪六,抽黄对白,词藻络绎奔会,语言清新流丽,声律婉谐,虽多次换韵,读之仍然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6-7]
名家点评
唐·张鷟《朝野佥载》:“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 [7]
元·祝尧《古赋辨体》:庾赋多为当时所赏,今观此赋,固有可采处,然喜成段对用故事,以为奇赡。殊不知乃为事所用,其间意脉多不贯串。夫诗人之多识,岂以多为博哉!亦不过引古而证今,就事而生意,以畅吾所赋云尔。……东莱曰:“为文之妙,在于叙事状情。若用事不得其叙,则泛而腐;于情既不足以发,冗而碎;于辞又不足以达,窒而涩;于理复不足以明,虽多亦奚以为? [4]
清·倪璠《庾子山集注·注释庾集题辞》:子山入关而后,其文篇篇有哀,凄怨之流,不独此赋(指《哀江南赋》)而已。若夫《枯树》衔悲,殷仲文婆娑于庭树;《邛竹》寓愤,桓宣武赠礼于楚丘。《小园》岂是乐志之篇,《伤心》非为弱子所赋。……若夫《三春》《七夕》之章,《荡子》《鸳鸯》之赋,《灯》前可出丽人,《镜》中惟有好面,此当时宫体之文,而非仕周之所为作也。 [4]
清·李元度《赋学正鹄》:作者处梁魏播迁之世,代异时移,先有牢骚摇落之感于胸中,故借题发挥,引古人以自况。说枯树处即其自为写照处,是极用意之作。 [4]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下》:文人假设,变化不拘。……乌有、子虚之徒,争谈于较猎;凭虚、安处之属,讲义于京都;《解嘲》《客难》《宾戏》之篇衍其绪。……此则寓言十九,诡若万殊者也。乃其因事著称,缘人生义。……空槐落火,桓温发叹于仲文之迁;素月流天,王粲抽毫于应、刘之逝。斯则善愁即为宋玉,岂必楚廷?旷达自是刘伶,何论晋世? [4]
后世影响
播报
编辑
前人论咏物诗赋,大多主张要有寄托,咏物而不粘于物:既得物态之真,又有比兴之意,要求对物的描写不即不离,不粘不滞。《枯树赋》处处符合这些写作要求,它对后代,特别是对唐代的咏物诗赋,均有一定影响。如张九龄的《归燕》诗,就是将燕子作为自我形象的写照的。杜甫的《古柏行》,也是以树喻人,寄慨遥深,其艺术手法与《枯树赋》一脉相承。 [7]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值西魏灭梁,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善诗赋、骈文。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庾子山集》。今存诗320多首、文160多篇。 [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8: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梅九首
[ 明 ] 高启
原文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qu...
高启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高启

  • 季迪

  •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 出生日期

    1336年

  • 逝世日期

    1374年

  • 主要作品

    《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扣舷集》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腰斩。高启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 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高启,这除了高启不肯接受户部右侍郎一职,不给皇帝面子,不愿顺从,不肯合作外,还在于他写得诗多次有意无意的触动和冒犯了朱元璋。在朱元璋看来,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喊助威倒也罢了,竟然表示不闻不问,他的政治、思想、行动与明王朝是怎么保持高度一致的?另外,高启在诗中还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官毫无兴趣,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朱元璋嗜杀成瘾,这除了对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下狠手以外,他也特别热衷于消灭文人。于是,朱元璋随便找了个借口定下死罪,朱元璋还亲自去监斩的,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这个当过放牛娃、和尚的农民皇帝终究被一个文人以生命的代价所羞辱。像高启这样一个性格高昂自傲的诗人,生不逢时的遇到了像朱元璋这样一位号称“中国第一屠夫”的残忍皇帝,那也只有挨刀的份了。[1]



折叠编辑本段经典作品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养蚕词》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蝶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咏梅九首》(选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客中忆二女》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2]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争议

高启是明朝初期声名远扬的诗人,也被世人称为江南第一才子,他元末时期出生在江南富庶之家,可惜父母双双早亡,童年缺少父母关爱让他的性格敏感刚毅。

高启聪颖过人,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对历史有很深的造诣。他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词取历代诗词大家之所长,清新刚正,超拔豪迈。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无道,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生活民不堪命,受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起义军中最有实力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三支军队。朱元璋占领北方,张士诚在江南一带称王。

张士诚的下属饶介是一位爱才的有识之士,他听闻高启才华出众,就把年仅16岁的高启招为幕僚。年轻高傲的高启非常不适应官场中尔虞我诈,他23岁时候选择离开官府,自号青丘子隐居起来,每日诗词歌赋清平快乐。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朝政百业待兴,皇帝求贤若渴。

他把高启这位名闻天下的才子招募来,授以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参修《元史》,并且为皇子授业解惑。

此时高启已经32岁,而立之年他也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于是他欣然规往。

熟知经史是高启所擅长的事情, 他认真编修和教学,朱元璋对高启非常满意。

三年以后,高启圆满地完成了《元史》的编修。高启提出辞官,想回归乡里,继续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朱元璋身边一同打拼的武将居多,而能够帮助他治理天下的文官却很少,朱元璋怎么可能轻易放弃高启这样年轻的人才。

朱元璋打算提拔高启做户部侍郎,正三品,主管国家财政大权。以高启的才能和皇帝的赏识,未来一定会步步高升,成为朝中重臣,君王的左膀右臂。

三年仕途,聪明的高启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朱元璋的丰功伟业令人敬佩,但是他阴晴不定的性格,让他的臣子们说话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点行差踏错。

高启清醒地认识到,高官厚禄如一片浮云,清高的诗人不在乎荣华富贵,远离朝堂之纷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受株连,腰斩而亡,血书三个字

九五之尊的明太祖对于高启的辞官行为,心中非常不满。朱元璋甚至猜测高启放弃大好前程的原因,是否是还在怀念旧主张士诚呢?

高启做张士诚部下的幕僚都可以做七年,如今在翰林院只做了三年编修,马上就要升职解甲归田了。

高启回乡之后,低调地做了学府的教师,平时教书育人,闲时吟诗作对。

高启写了一首小诗《题宫女图》,其中有一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朱元璋看到这首诗之后觉得高启是在借诗讽刺他,他对高启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

高启毫不知情,依然笔耕不辍。苏州府衙残破不堪,知府魏观决定重建一座新府衙,选定新址的就是张士诚原来的宫殿。

房屋重建之日,魏知府按照当地习俗,邀请当地知名文人高启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谁承想,文中一句“龙盘虎踞”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招致杀身之祸。

“龙”乃古代帝王的象征,把张士诚的宫殿重建,还说是“龙盘虎踞”,你们如此怀念张士诚,把皇帝的尊严置于何地,是想要造反吗?

朱元璋怒发冲冠,他立即将苏州知府魏观和高启捉拿起来,魏观被判斩首。

朱元璋看到这个高启的桀骜不驯,不肯在朝为官,还敢讥讽自己的人,他愤恨不已,决定处以腰斩。

行刑之日,皇帝朱元璋亲自监斩了这位江南第一才子。眼看着刽子手把高启拦腰斩断,高启拼着最后一口气,用沾满鲜血的手写下:“惨!惨!惨!”三个字,最终气绝身亡。[3]







参考资料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zdjphoto 2019-01-31   |  7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曹雪芹《红楼梦》里有几组诗,多从高启这组诗借鉴或脱胎。

高启的《咏梅九首》描写梅花,不仅状其影,更传其神,那种清灵空澈有时又朦胧恍惚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美词佳句。比如‘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等等。


《咏梅九首》
明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月明林下美人来 - 樱落如蝶创作古色古香小说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图书




"月明林下美人来"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梅花》九首第一首。全句为"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月明林下美人来


  • 出处

    梅花



  • 诗人

    高启


  • 朝代

    明朝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甪直),自号青丘子。后因触怒皇帝,被朱元璋腰斩。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折叠编辑本段赏析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毛泽东对这两句也记得最清。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此两句是在写梅的风骨与气节。联想清代有学者曾竭力寻找出这两句当中的典故,说"雪满山中"出自东汉袁安困雪家中卧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赵师雄于月夜林中酒肆与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饮酒之典。其实,这两句没有典故的限制反而会使梅花的品格显得更为圣洁与超逸。此两句分别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又何须什么典故来支撑呢?这两句的意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曹雪芹《红楼梦》中写《终身误》的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构思恐怕也是受到高启诗句的启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到底是影射哪位历史人物?
2019-11-30 10:48·红楼隐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些无一不是提示读者:《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拙作《红楼隐史》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均有售,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第二十八回里王夫人说大夫要黛玉吃“天王补心丹”,“天王”是暗指黛玉是帝王身份。那么黛玉究竟是朱明末世的哪一位帝王呢?



黛玉的判词写到“玉带林中挂”,黛玉的《葬花吟》写道“游丝软系飘春榭”,而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黛玉更是对着紫鹃明说道:“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这无一不是暗示黛玉是自缢而死!



明末自缢而死的帝王还能有谁?崇祯帝朱由检是也!



第二回里写林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 ‘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何故?因南明弘光帝之大臣张慎言初议崇祯帝之谥号为“敏皇帝”!“敏”音似“明”,“敏”又音同“愍”,多尔衮加谥崇祯为“怀宗端皇帝”,后顺治去庙号并改谥为“愍皇帝”。林黛玉母名为“敏”是为影射崇祯谥号,避讳作“密”暗指密笔藏明史。



那么林黛玉仅仅是指朱由检一人吗?不!请继续看:



黛玉住的潇湘馆又名"有凤来仪",凤借指后妃。



黛玉作《世外仙园》写到:“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宫车”也是暗指黛玉的后妃身份,那究竟是皇后还是妃子呢?



第三十七回里探春给黛玉起了个“潇湘妃子”的诗号,揭开了黛玉的另一个身份之谜。



“李猫童”参与道:天启临死前对崇祯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表示自己是学尧帝禅让给舜。所以朱慈炤在书中以“舜帝”暗喻“朱由检”,黛玉是“潇湘妃子”,即指黛玉是舜妃——朱由检的妃子。



那黛玉是那一位妃子呢?



第十九回里交代黛玉身体有天然暖香,脂批特意强调此暖香实为黛玉骨肉中香,见【庚辰双行夹批:正是。按谚云:“人在气中忘气,鱼在水中忘水。”余今续之曰:“美人忘容,花则忘香。”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故宝玉称黛玉为“香玉”,诸多明末史书明确记载明末有一位骨肉中自带天然香气的天香妃子,她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炤的生身母亲——崇祯皇帝的皇贵妃田秀英。



崇祯朝给事中李清的《三垣笔记》:“(田贵妃)虽酷暑热食,或行烈日中,肌无纤汗,枕席间皆有香气”;

明末沈颐仙的《遗事琐谈》:“(田贵妃)所居如在万花谷中,香气馥郁不散,虽盛暑御礼服无汗。”还有《烬宫遗录》、《崇祯宫词》等均有记载。



原来林黛玉还暗指作者朱慈炤的母亲——崇祯的皇贵妃田秀英!



田秀英名字中“秀”字含“木”,“英”字有“草”,故而林黛玉前世是仙“草”,故而林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而朱由检名字中“检”字含“木”, 但无“草”,朱由检仅是“木”人。



因为黛玉是田秀英,所以朱慈炤才会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中写道:“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



《崇祯宫词》记载:“田贵妃幼习钟王楷法,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上每谕妃签题之”。《永和宫词》也写田秀英是“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



林黛玉临钟王小楷正是影射田秀英练的是钟繇、王羲之的楷书的史实,书中写道宝玉看“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说的是朱慈炤的书法师承其母,也是幼习钟王楷法。不止书法,朱慈炤“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工书善画精舆地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俱是师从其母。



原来黛玉不是影射一个人,而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和皇贵妃田秀英两人,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的亲生父母。



崇祯五岁丧母,而田秀英亦是幼年丧母。田弘遇子嗣艰难,田弘遇正妻只生了田秀英一女而已,二女儿田淑英崇祯十六年时虚岁十三,比田秀英小了十九岁,见《枣林杂俎》记载:“壬午贵妃薨,明春弘遇进其少女年十三,见宠。欲即进对,司礼太监某言「贵妃以选入,非外进也」,乃止。”田弘遇直到崇祯九年才生了唯一的儿子田敦吉,比田秀英小了二十多岁。见现收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田敦吉的顺治元年七月初九日的上疏,“原戚臣已故田弘遇八岁孤男, 原任前军都督府带俸左都督臣田敦吉谨奏为恳恩怜恤孤寡, 溥沛皇仁以苏残子事。”顺治元年八岁,逆推可知其生于崇祯九年1636年。



《红楼梦》中林如海正妻贾敏只生了林黛玉一人,唯一的儿子是妾室所出,也正是影射了田秀英的家庭情况。



田秀英小时是田弘遇唯一的孩子,田弘遇是官居正三品的京城都指挥佥事(见田弘遇崇祯元年九月的奏疏),田秀英不仅琴棋书画刺绣裁剪样样精通,而且骑马射箭踢足球也是无人可及,看来是被田弘遇当半个儿子养,故而让她习得文武双全,这也正是红楼梦中写道: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的历史来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22: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解连环:贾宝玉拚今生对花对酒,为黛玉落泪
元元的天下 2020-09-02   |  111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绕了一大圈,要把最后两支宫花送给林黛玉时,书上说:“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87版《红楼梦》中,连此解九连环的细枝末节也未遗漏,可见其经典。

解连环:贾宝玉拚今生对花对酒,为黛玉落泪
宝玉和黛玉玩九连环

九连环如同七巧板孔明锁等一样,为我国古代传统益智游戏之一。其玩法是要将套在一个中空的长形柄中的九个环,按照一定程序操作使九环从柄上解下来或合而为一。成功解得九连环至少需要341个步骤,因此玩家得有细致的耐心,用心不断琢磨才能熟悉,迅速解开九连环。

如果说红楼梦中此句仅仅看成闺阁游戏的话,由这事证明林黛玉的心灵手巧,类同宝玉去访潇湘馆,黛玉常有在写诗作词,弹琴,或针黹裁衣,加上打穗子之笔,也算是勉强说得过去,只是实在是辜负了曹雪芹一番苦心。


要知《红楼梦》笔触细密,作者在书中从没有一处闲笔,处处暗含深意。宝玉和黛玉玩九连环,绝非闲笔。因为九连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意思一,九连环难解,表达男女间情意深厚难绝,暗喻宝黛二人难舍难分,唯有死才能分开。
解连环:贾宝玉拚今生对花对酒,为黛玉落泪
玉连环

在《战国策·齐策六》曰:“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秦国的外交事件,秦国有意示威于齐,本来玉连环是由整块玉镂空雕刻而成,根本无法完整解开,完全是刁难谓"齐不智”之举。谁想齐王后抓住秦未言是否保持玉环完整这一漏洞,决断而巧妙地将玉环砸碎来解环,让秦国自讨没趣失了威风。玉环非碎无解 ,齐后以锥椎破玉环解,并没有错。

但在《红楼梦》里,曹雪芹以此暗喻宝黛二人的木石姻缘,前世今生纠缠难舍,纵这段感情有缘无分,只有哪怕生死才可了断,这个应当说得过去。

解连环:贾宝玉拚今生对花对酒,为黛玉落泪
九连环

意思二,以周邦彦《解连环》一词,暗伏了宝黛二人的爱情结局。
此前元元有文就分析过,《红楼梦》故事情节,多由李商隐等诗词化用而来,此处九连环用意,同样是臻化借用了北宋词人周邦彦非常有名的《解连环·怨怀无托》一词。该词如此有名,以致原名《望梅》(或《杏梁燕》)的词牌的名字都改成了《解连环》。该词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

《词谱》卷三四:“此调始自柳永 ,以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周邦彦词有‘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

这是周邦彦寻访佳人旧居后,写下了抒发怀恋叹怨之情的一首词。词曰: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州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

这首词中“纵妙手、能解连环”是指把本不可解的爱情,就像古代齐王后解玉连环那样,椎砸碎解之,哀叹彼此天涯远隔,音信渺茫无着落。就算她有能解开连环索的巧手,让人从感情纠葛中解脱,让彼此的情意像风雨云雾一样轻薄消散了。

解连环:贾宝玉拚今生对花对酒,为黛玉落泪
林黛玉玩九连环

但后面所言燕子楼人去楼空了,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正香(红药即芍药,是古代爱情誓约的象征物),眼前尽是她的回忆,如何不叫人睹物思人怀恋不止。

苏轼《永遇乐》词则有“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句意,讲唐时节度使张愔的爱妾关盼盼,在张愔死后,独居张愔所建燕子楼十余年,念旧日恩爱而不嫁,其事悲艳感人。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周邦彦用极凄凉清醒又极真心的话语作为全词的结尾,至哀无言,即使去者决绝无可挽回,伤心人誓用余生祭奠她。

读了周邦彦这首词,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画面?只不过《红楼梦》九连环从中折断,相爱却不能相守,是女主角林黛玉死了,贾宝玉触处皆是她的回忆,教人怎生忘怀?

解连环:贾宝玉拚今生对花对酒,为黛玉落泪
潇湘馆

宝玉痛到极处不能言,泪洒相思地,在大观园香径独徘徊,桃花开了想林妹妹是不是又流泪葬花,菊花黄了则忆她曾写过菊花诗,柳枝轻摇是否是她咏过的柳絮词……人亡屋在,痴情公子丧魂失魄,伤心潇湘翠竹绿,疑是玉人倩影来,睹物思人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伤心不已,终于践了誓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去!",出家当为僧。

所以宝玉和黛玉玩九连环寥寥数语,实为曹雪芹伏笔千里,暗示了宝黛爱情的结局,可见其布局谋篇至深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则删)

参考书目: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关注
undefined
元元的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3: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诗圣杜甫还有点“关系”
笔下农村
2019-05-08 20:29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诗圣杜甫还有点“关系”。
诸君请先别笑。唐代活生生的一个诗史杜甫,和清朝《红楼梦》这部小说里女主人公有啥关系?要知道,一个是传唱千古的诗中泰斗,一个是太虚幻境里的镜花水月。他们之间很笨风牛马不相及,有啥关系?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撇开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两个人身上,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写诗。
其次,两人最后的结局,虽然展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逃不了两个字:悲剧。杜甫以垂老之年,诗名天下,最后垂老之年,竟然活活饿死(也有说是吃了牛肉撑死的);黛玉却蕙质兰心,冰肌玉骨,分明就是诗词中的仙子形象,只是体弱多病,不正是杜甫笔下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吗?所以说,两人在艺术上是完全没有鸿沟的。

我们设想一下,千载之前的唐朝,安史之乱劫后余生的杜甫,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么,千载之后的大观园里,见落花而垂泪,哀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林黛玉,两人的悲苦,有什么不同吗?易地而处,似乎两人的身份都很适合彼此的境况。
杜甫的“恨别鸟惊心”,是伤于家国离乱的大处;黛玉的“感时花溅泪”,只是感伤身世飘零,以及与贾宝玉之间爱情的艰难。虽然境界悬殊,但于“情”是没有区别的。

最后,当林黛玉以妙龄之年香消玉殒之际,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曾有任何的玷污;而杜甫曾被叛军羁押,却九死一生逃脱之后,千里入蜀追随玄宗,不也正是“”“强于污淖陷渠沟”么?
杜甫笔下的美人,是“日暮倚修竹”的寂寞出尘,而林黛玉自号潇湘妃子,正是以斑竹有痕而来。潇湘馆里,那一丛丛翠竹,相信每一个落日之下,只要身体允许,黛玉是否也依竹凝视?是杜甫为林黛玉专门写的诗吗?还是林黛玉仰慕杜甫诗中的境界而为之?如果一定要说,或者两样都行吧。

或者我们可以寻找一个比两人更早的参照。王昭君,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很巧合地,同时出现在现实的杜甫、和虚拟的黛玉笔下诗中。
杜甫笔下的王昭君,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更是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息;黛玉笔下的明妃,则是“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不也正是字上怀抱的写照吗?诗词文学之美,是善于记录下每一个时间点的美,并使其成为隽永。杜甫与黛玉,不正是“心有灵犀”般的笔调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现实世界里的诗史诗圣,与虚拟世界里的花神花魁,他们的情怀,其实是相通的。所以,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唐代杜甫有点“关系”,也就是指他们之间在文学和诗歌写作上的传承关系而已。

佳人
[ 唐 ] 杜甫

原文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注释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丈夫。

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旧人:佳人自称。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


【{老明公山子野,王昭君。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春望【黛玉更衣&宝钗遗簪】
[ 唐 ] 杜甫

原文
译文对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玉带林中挂}】【{黛玉更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绛珠还泪桃花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金簪雪里埋}】【{宝钗遗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首双星女儿悲}】



译文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黛玉更衣,宝钗遗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8: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Tom​
当月知势榜成长力答主
​关注他
脂批称《红楼梦》:“此书总是一幅《云龙图》。”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叶公好龙的传说,证明画龙传统的悠久。宋徽宗主编《宣和画谱》,将绘画分十类,其中鱼龙列第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中国艺术史》,称“三世纪时曹不兴以画龙成名,真正伟大的画龙专家是十三世纪的陈容”;称“陈容不但功成名遂,他所画的龙亦很不寻常,深得云烟翻腾之趣。”

清内府曾藏有陈容所绘的《九龙图》《六龙图》《霖雨图》等。《云龙图》以水墨绘一龙腾于云天之中,其章法自右上向左下取势,龙体在盘旋中呈“S”形,动感十足。龙首微抬,须发喷张,有傲临天下的昂扬之气。龙爪强壮有力,龙体或隐或现于烟云之间。烟云的泼染与龙体用笔形成有力对比,烘托出叱咤风云、蓄势待发的强大气场。

从鉴赏《云龙图》的用词,可以推测脂批的指向,应该包括遮掩与呈现,蓄势与宣泻,以及云烟翻腾之趣。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黛玉在梨香院喝了酒,晚间回来,已是醉眼迷离:

只见笔墨在案,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得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我贴在这门斗上的,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地贴上,这会子还冻得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焐着。”说着便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

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字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

不就是要出宝玉的书房名称嘛,偏要绕来绕去,最后必从黛玉口中说出。

云龙作雨,妙在处理遮掩与呈现、蓄势与渲泻的关系,偶露一鳞半爪,作行云作雨之势,忽然龙威大发,酣畅淋漓,正所谓“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

苏立文还引用了元代艺术评论家汤垕描写陈容作画的情形:

近世陈容公储本儒家者流,画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筆成之。

朋友敦敏诗中这样写曹雪芹:“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垒块时。”曹雪芹与陈容还真有一拼,脂批将《红楼梦》比作《云龙图》,视曹雪芹为画云龙高手,正如贾宝玉之与林黛玉,“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首发于2022年3月26日《红楼梦研究》微信公众号)

编辑于 2022-03-26 14: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游
- 360国学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宋·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收起
《少年游·十之三·林钟商》宋·柳永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恁多情。昨夜怀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
收起
《少年游·十之六·林钟商》宋·柳永
铃斋无讼宴游频。罗绮簇簪绅。施朱溥粉,丰肌清骨,空态尽天真。舞裀歌扇花光里,翻回雪,驻行云。绮席阑珊,凤灯明灭,谁是意中人。
收起
《少年游·十之九·林钟商》宋·柳永
日高花榭懒梳头。
无语倚妆楼。
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
王孙走马长楸陌,贪迷恋、少年游。
似恁疏狂,费人拘管,争似不风流。
收起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收起
来自360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22: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四 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五色笔:《南史·江淹传》载,江淹梦郭璞赠以五色笔,才思大进。又《开元天宝遗事》载:李白少时梦笔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十香词:辽国萧后(小字观音)以谏猎见疏。耶律乙辛令人作《十香词》以诬害萧后。帝赐其自尽而死。 韩干:唐代曹将军霸弟子,以画马著名。 李陵:西汉将领,李广之孙。被迫投降匈奴。其赠别苏武之诗雄浑豪爽,十分感人。 夺锦:《旧唐书·宋之问传》:“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宋之问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光来”之句。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沽酒价:《晋书·阮修传》载,阮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 买山资:《高僧传》载,东晋佛僧支道林就深公买邱山,深公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巢父、许由,尧时隐士)。 紫盖黄旗:《三国志·孙权传》载,东吴黄武四年,以尚书令陈化为郎中令使魏,魏文帝因酒酣,嘲问曰:“吴魏峙立,谁将平一海内者乎?”化对曰:“《易》称帝出乎震,加闻先哲知命,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盖,车帷幔。 江左:即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青袍白马:《南史·侯景传》载,先是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洛阳来。”不久侯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此时皆做成袍,采色尚青,侯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童谣之语。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流涕策:西汉贾谊《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断肠诗: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相传其对婚姻不满,故诗词多幽愤哀伤情调,后人辑有《断肠诗集》、《断肠词集》传世。 云中:汉代北方有云中郡。 垂橘柚:唐杜甫《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茅茨:以土为阶,以茅为屋。《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湘竹:湘妃竹,又名斑竹。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闲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专诸剑:《史记·刺客列传》载:伍子胥荐专诸于公子光,藏剑鱼中,以刺吴王。 博浪椎:《汉书·张良传》:“张良使壮士于博浪以铁椎击始皇,误中副车焉。” 干支:古人用以纪年、月、日的十干和十二支的合称。 金屋:汉武帝刘彻幼时,曾曰:愿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赋乞茂林:阿娇为陈后所妒,独居长门宫,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感动皇帝。茂林,地名。司马相如曾居茂林。 题柱:司马相如初西去长安,过成都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玉楼:《唐文粹·李贺小传》载,传说唐代诗人李贺将死时,有绯衣人来,谓“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作记。”后世称文人之死为白玉楼成,本此。 负囊词:《唐文粹·李贺小传》载,“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昌谷:李贺诗集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4:黛玉《枉凝眉》解读,宝玉《终身误》解读
长安昭阳王
2024-06-05 12:51
陕西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9】
(接上文,红楼梦引子解读)

12.5 宝玉
第二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解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薛,终不忘林:很明显是宝玉角度。

金玉良姻:是薛家宣扬的“金玉配”,薛宝钗的金项圈配通灵玉。

木石前盟:是三生石畔,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缘定三生。

玉、石,都指宝玉。

金,是薛宝钗代表的“金”国,即后来的满清。

木,是林黛玉,绛珠草,“绛珠”就是“红朱”,就是“朱”。

“盟”字,《康熙字典》:“【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俺只念木石前盟:俺只念木石前明!

前明:朱明亡了,作者是石头,是通灵宝玉,立场是“念前明”。

古人论五行,在前文关键字中总结过:金、水是满清的关键字,木、火是朱明的关键字。

空对着薛,终不忘林,这两句用典,是从明初高启的梅花诗: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变化而来。对比: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山中高士”和“雪”完全照搬,让读者一眼便能看出,薛宝钗这个“雪”,原来是“雪满”!

林黛玉这个美人,原来是“林下美人”,原有“月明”!

很明显,背后隐了“雪满”、“月明”。

“满”、“明”才是用此典故之真意!薛宝钗之“满”、林黛玉之“明”,在《红楼梦》中都故意“真事隐”了!雪作为“满”的标识,月作为“明”的标识,在书中大量使用雪、月,不能直写“满”、“明”。

所以薛宝钗是“满”的代表人物,林黛玉是“明”的代表人物。

古人诗文中用典故,增加了内涵和韵味,表达之意含蓄不直说。尤其像苏东坡、李商隐这样的大家,用典极多,不懂典故你就读不懂人家的诗在说什么意思。读红楼也一样,不懂典故你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意思。不懂典故的红楼读者,至少应知道自己有此短处,尽量多学习多了解,而不是无知无畏,一味指责别人的理解都“牵强”。

齐眉举案:也是典故。

本是孟光给丈夫梁鸿送饭,举案齐眉,对丈夫尊敬。非常著名,后来成为夫妻相敬的成语。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给读者说过“孟光接了梁鸿案”,宝玉说“这句最妙”,“这五个字”,是明显的错误提醒,要读者注意此“梁鸿孟光案”。因又涉及到《西厢记》,说来话长,以后再说。

曲中“齐眉举案”,和空对着薛,终不忘林,说明后来与“宝玉”成为夫妻的是“雪满”的薛宝钗,不是“月明”的林黛玉。所以宝玉叹不足,意难平,认为自己“终身误”。

金玉良姻,木石前盟,表面看是宝玉婚配,反面却写玉玺归属。

金是薛,是雪满,是清风,“宝玉”这个玉玺,最后归了满清。

木是林,是黛玉,是月明,和宝玉是“木石前盟”,表示前明。

所以红楼作者说,空对“雪满”,不忘“月明”,俺只念前明。

这与上一曲的“怀金悼玉”,解为“天下归金,悼念朱明”,前后一致,与前文所有解读,也都可相互验证。


黛玉、宝玉
12.6 黛玉
第三支〖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解读:

这曲著名的“枉凝眉”,奇缘、今生、又遇他:显然是黛玉角度。

阆苑,是仙人之花园。葩,“【說文】華也。”华就是花。

阆苑仙葩:就是黛玉,绛珠仙草,世外仙姝。

美玉无瑕:是黛玉心心念念的宝玉,纯净如玉,未受世俗污染。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便是“木石前盟”的木、石,在三生石畔,缘定三生,所以有“前生”之盟,所以下面说“缘”,说“今生又遇”。“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瑛”字,是“美石似玉”,赤瑕,“赤玉也”,就是“朱”玉。“绛珠”二字,也都是“朱”。

今生偏又遇着他:今生,黛玉又遇着宝玉,也证明不是无缘。

若说有缘,如何心事终虚化?黛玉的心事,是跟宝玉生死相依。既然有三生之“缘”,最终心愿却成空。“如何”终成空?是问己问天,也是问读者:“如何”成了空?无瑕美玉给读者讲过“耗子偷香玉”的“笑话”,是用反,是泪笔,是“哭话”:

黛玉的这个美玉,朱玉,被耗子偷了!

朱玉:朱明玉玺。

读者注意看薛家、宝钗干了什么,看这群耗子怎么偷玉?

枉自嗟,空牵挂,水中月,镜中花:都成空。为什么月在水中,华在镜中?因为玉被耗子偷了,江山被满清窃了。所以只空余嗟叹、牵挂,都无济于事。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便是“绛珠还泪”!在“绛珠草一株”右侧,有甲戌本脂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绛珠仙子”黛玉还的泪,岂非“血泪”乎?

绛珠仙子说“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是“朱玉”,朱明玉玺,大明江山。

在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的同一回,宝玉先对花袭人说“我化成烟”,即“玉化烟”,结合“花解语,玉生香”,“花袭人,知昼暖”,能看出:

昼暖,玉生烟:“日暖玉生烟”。

就能看到上句:“月明珠有泪”。——明朱有泪!

便知黛玉还泪:还的是“朱”泪!就是“血泪”。

便知红楼作者的“一把辛酸泪”,就是“血泪”,就是“明朱泪”。

前三曲,除了“红楼梦引子”,一曲是宝玉的“终身误”,一曲是黛玉的“枉凝眉”,并无薛宝钗之曲。“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图谶,也是十一个,并无薛宝钗的单独图谶。“正册”十二钗与《红楼梦》曲十二支有一一对应关系,唯独薛宝钗对应不上。在十二钗的图谶中,薛宝钗插入黛玉的图谶;在十二支词曲中,薛宝钗又插入宝玉之曲。

在图谶、词曲中,都没有薛宝钗的单独位置,这说明什么?说明薛宝钗是横插进来的,强行插入到黛玉、宝玉之中,是“三生之缘”的破坏者,是个外来的抢夺者,偷玉者。所以宝玉刚说完“耗子偷玉”,宝钗就来接茬,写道“耗子精宝钗撞来”!并强调“绿玉”改“绿蠟”的故典,一再告诉读者:薛家宝钗为首的“虫鼠”偷了“玉”。

所以,这注定是个悲剧。黛玉之泪,不是什么“行为艺术”,更不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而是“宝玉”被耗子偷了,江山被“雪满”的薛家窃了,最后大地“白茫茫”了,成了“雪”地,“雪满”之地。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引子: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原因和大背景是什么?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有玉没有?+ 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林黛玉比王明君,莫怨东风当自嗟 + 和云伴月不分明,谜底是胧是月龙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



1.3.2.2 林黛玉是朱明君
林黛玉是朱明君,显而易见。前文已讨论过“玉带林中挂”的图谶,其图按推背图解为“朱”,其谶表示林黛玉在树上吊死的结局。月明林下美人来,林黛玉是“明”的代表。又跟宝玉谈情说爱,准确说是宝玉的心上人,当然是皇帝。明清之际,树上吊死的朱明皇帝,基本可认出崇祯。黛玉的小性儿、多疑,简直就是照崇祯刻画的。

书中第一次写到黛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绛珠草一株”,绛是朱,珠又是朱,一株还是一朱。真是巧合?

黛玉第一次见宝玉,宝玉问黛玉有玉没有?注意此处“众人不解其语”,作者是警告读者也在众人中,作者惯用此法。黛玉说没有,宝玉摔玉、大哭,其实以我们目前对宝玉是朱明玉玺或皇权的理解,此处的宝玉大哭就心知肚明了,甚至作者写这段话时之泪我们也看到了。再看贾母怎么说的?你这妹妹原有玉,因殉葬,带了去了。殉字,不仅说玉,也指黛玉,此人原有玉,后来亡玉、殉国,也符合崇祯。

崇祯死后“披发遮面”,这点在多个史书中都有记载。

19回说耗子偷香玉笑话前,“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

26回,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在窗外听到,问“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

然后下面说了一大堆似乎很啰嗦的话:

宝玉才走上来,要扳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那两三个婆子见黛玉起来,便笑道:“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说着,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候。”一面说,一面都去了。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宝玉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

作者当然有用意,在这段话里找关键字,一个字:睡!

“每日價情思睡昏昏”是《西厢记》中莺莺小姐的唱词,此处故意重复,而且两次写错字,是红楼梦中惯用手法:用错误提醒读者。

注意宝玉问话“你才说什么?”宝玉一直问读者“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看“睡”之前是什么字?思,崇祯庙号“思宗”。

您要说这样读书合适吗?我们分析一下:

在写错的“家”字,和强调的“睡”字之间,是两个字:情思。

林黛玉自觉忘情:作者让忘“情”,剩一个字“思”。

那段很啰嗦的话,作者一直告诉我们:妹妹睡、谁睡、姑娘睡、人家睡,我觉得作者都要把心呕出来了,您还要作者怎么告诉我们?黛玉睡是“思”睡!

在文字上做功夫,是红楼梦这本书的特点!否则怎么写反面事?

对宝玉此问,林黛玉的回答是:拿袖子遮了脸,装睡!

用手帕子盖上脸、拿袖子遮了脸:书中只有黛玉有遮脸之举,而且不止一次,符合思宗朱由检的“遮面”形象。

以作者怡红院石头的身份,“怡红”即“遗朱”,对崇祯的感情不言而喻,所以从来不惜笔墨对黛玉赞美,甚至夸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位绝代佳人。

1.3.2.2.1 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占花名抽到“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签,此诗原创是欧阳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但红楼梦中是“东风”,不是“春风”!

元曲作家高明有:

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一看就是从欧阳修的诗化来的。还有一些攒诗的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莫怨东风当自嗟。 (宋代:赵顺孙)
芙蓉生在秋江上,莫怨东风当自嗟。 (明代:朱朴)
此句都是从欧阳修的诗化来的。

所以我们还是以欧阳修为王昭君写的这句诗为源头。黛玉不是怨春风,而是怨东风,东夷、清风,表明了黛玉的立场,或者说作者故意不用“春风”而用“东风”。书中多处写黛玉怕风,也是指此东风、清风,暗指满清。看,找对方向了,很多地方的理解会迎刃而解,毫不牵强。

王昭君,因西晋避讳司马昭,改为王明君,也称明妃。“明君”是作者用王昭君比黛玉的原因之一,明朝皇帝。

晋朝为避司马昭讳,还改了一个著名的苦命女人的名字,蔡昭姬,改为蔡文姬。

避讳由来已久,连神仙都不能幸免,比如姮娥,避讳汉文帝改名嫦娥。观音菩萨也不能幸免,为避讳李世民,把观世音改为观音,名将李世勣改为李勣,民部改为户部。本来吏部、民部机构名称很清楚,顾名即可思义,一个管官,一个管民,改为户部就不如民部明白了。这个线索先记着,在解密李纨的“观音没有世家传”时会用到。

黛玉的菊花诗“和云伴月不分明”,是个字谜,谜底是“胧”,云从龙。后面的“惊回故故恼蛩鸣”,明显用岳飞的《小重山》典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月胧明”也是对“和云伴月不分明”这个字谜的解答和注解。

胧:是“月龙”,月是明,龙是帝,即明朝皇帝。



点击下一个:潇湘馆竹,有匪君子!有凤来仪,凤皇来仪?箫韶九成,百兽率舞 + 为什么黛玉住大观园主位?为什么黛玉雅号潇湘妃子?为什么黛玉占花名是芙蓉?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露:贾雨村】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珠[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大士瓶中露}】,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天地君亲师}】,复得雨露滋养【{贾雨村}】,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草木之人林黛玉}】,仅修成个女体【{生魂贾宝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贾敏贾密}】,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林如海}】。[甲戌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点题处,清雅。]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甲戌侧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甲戌侧批:点“幻”字。]缘,已在警幻[甲戌侧批: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甲戌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侧批: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花魂鸟魂+杜鹃//紫鹃&雪雁+绛珠仙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3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和杜甫
2016-05-10 14:06
《风语红楼》之一千二百零六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会认为我发神经。一个是诗圣,一个是《红楼梦》女神;一个是滚滚红尘,一个是镜花水月;怎样可以联络到一同呢?

艺术是相通的,恰如《红楼梦》之流失,让我想到了维纳斯之断臂。林黛玉之形象,如飞鸟掠过脑际,电光火石间,瞥见的,竟然是杜老先贤凝重而苍白的脸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是这句,让我想到了黛玉。

黛玉宿世,感于神瑛仆人的灌溉之恩,无认为报,只为”还泪“,是不是感时花溅泪呢?我觉得是。

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绛珠者,赤色之露水也,本来即是血泪。黛玉为《红楼梦》花神,是百花代言人,她倾诉的是百花的哀怨,她流的是百花的眼泪。于男女而言,这是不是感时花溅泪?是的。

宝黛生离,离散之时,是有恨的。不恨,黛玉不会自挂东南枝;不恨,宝玉不会抛娇妻(宝钗)而不管,抛爸爸妈妈而不管,抛宗族于不管,悬崖撒手,弃而为僧。这个弃,即是抛弃。

宝黛死别,诀别之时,百鸟惊心。紫鹃,黛玉大丫鬟,也是她的姐姐,杜鹃啼血,为有恨也,为有惊也。雪雁,跟着黛玉从扬州来的小丫鬟,据说雪雁终身忠贞,终身只有一个伴侣,离散便孤单终身,思念一世。高鹗老儿,误我雪雁苦矣,暗喻搬迁分别之苦的雪雁,怎样充任掉包计的玩偶?

杜鹃啼血,雪雁哀鸣,宝黛恨别之时,是为”鸟惊心“也。

黛玉以及宝黛的爱情,是不是当得诗圣这千古名句?

本来不唯百鸟,黛玉死去,宝黛生离死别,百花为之失容,草木为之低垂,正应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刚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前句。

国家者,家国也。无认为家,何认为国?关于黛玉而言,是家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猜疑,黛玉的刻画,宝黛爱情的拿捏,杜圣人这首诗,是起了关键作用的。曹雪芹基本是用了这个意境,这个格调来定格黛玉的。

文明,文学,自发作以来,就渺渺渊源流长,代代薪火相传,已然变成一个自律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那些巨大的著作,彼此熏陶,彼此影响,早已血浓于水,血脉相传,骨血难离了。从这个含义说,即便现实版的诗圣,和虚幻版的花神,也是可以搭界的。看来,黛玉与杜甫的联络,并非奇谈。

这即是艺术的神妙,这即是艺术的缘分。

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来最大的财富,华夏一脉拜拜网()为全球华人搭建一个孝道文化传承的桥梁,我们要把我们前人传下来的孝道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诗圣杜甫还有点“关系”
笔下农村
2019-05-08 20:29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诗圣杜甫还有点“关系”。
诸君请先别笑。唐代活生生的一个诗史杜甫,和清朝《红楼梦》这部小说里女主人公有啥关系?要知道,一个是传唱千古的诗中泰斗,一个是太虚幻境里的镜花水月。他们之间很笨风牛马不相及,有啥关系?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撇开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两个人身上,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写诗。
其次,两人最后的结局,虽然展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逃不了两个字:悲剧。杜甫以垂老之年,诗名天下,最后垂老之年,竟然活活饿死(也有说是吃了牛肉撑死的);黛玉却蕙质兰心,冰肌玉骨,分明就是诗词中的仙子形象,只是体弱多病,不正是杜甫笔下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吗?所以说,两人在艺术上是完全没有鸿沟的。

我们设想一下,千载之前的唐朝,安史之乱劫后余生的杜甫,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么,千载之后的大观园里,见落花而垂泪,哀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林黛玉,两人的悲苦,有什么不同吗?易地而处,似乎两人的身份都很适合彼此的境况。
杜甫的“恨别鸟惊心”,是伤于家国离乱的大处;黛玉的“感时花溅泪”,只是感伤身世飘零,以及与贾宝玉之间爱情的艰难。虽然境界悬殊,但于“情”是没有区别的。

最后,当林黛玉以妙龄之年香消玉殒之际,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曾有任何的玷污;而杜甫曾被叛军羁押,却九死一生逃脱之后,千里入蜀追随玄宗,不也正是“”“强于污淖陷渠沟”么?
杜甫笔下的美人,是“日暮倚修竹”的寂寞出尘,而林黛玉自号潇湘妃子,正是以斑竹有痕而来。潇湘馆里,那一丛丛翠竹,相信每一个落日之下,只要身体允许,黛玉是否也依竹凝视?是杜甫为林黛玉专门写的诗吗?还是林黛玉仰慕杜甫诗中的境界而为之?如果一定要说,或者两样都行吧。

或者我们可以寻找一个比两人更早的参照。王昭君,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很巧合地,同时出现在现实的杜甫、和虚拟的黛玉笔下诗中。
杜甫笔下的王昭君,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更是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息;黛玉笔下的明妃,则是“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不也正是字上怀抱的写照吗?诗词文学之美,是善于记录下每一个时间点的美,并使其成为隽永。杜甫与黛玉,不正是“心有灵犀”般的笔调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现实世界里的诗史诗圣,与虚拟世界里的花神花魁,他们的情怀,其实是相通的。所以,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唐代杜甫有点“关系”,也就是指他们之间在文学和诗歌写作上的传承关系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词大全当前位置:国学梦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古诗原文
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
唐代 / 白居易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掌纶知是忝,剖竹信为荣。才薄官仍重,恩深责尚轻。

昔征从典午,今出自承明。凤诏休挥翰,渔歌欲濯缨。

还乘小艛艓,却到古湓城。醉客临江待,禅僧出郭迎。

青山满眼在,白发半头生。又校三年老,何曾一事成。

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云水新秋思,闾阎旧日情。

郡民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上一篇: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下一篇:雨后思湖上居(─作雨中忆湖山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20: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21: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里的大秘密。

第三十七回里探春给黛玉起的诗号——“潇湘妃子”,这个诗号就是揭开黛玉更为重要的第二重身份的关键线索。

“潇湘妃子”取典自舜帝的湘妃传说。相传尧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娥皇,二女儿叫女英,尧帝将自己的这两个女儿一起嫁给了舜。舜的父亲、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多次迫害舜,欲置其于死地,多亏了娥皇和女英的帮助,才使舜得以脱险。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埋在九嶷山下。娥皇、女英二妃闻迅追至湘江边上,恸哭不止,泪染青竹,竹身上于是生出如泪痕一样的斑斑痕迹。悲痛不已的二妃最终选择投湘水殉情而死,这令世人深受感动,因此将她俩奉为湘水之神,并称她俩为“湘妃”,而那些挂有二妃斑斑泪痕的“斑竹”,也就因此得名“湘妃竹”,亦被称为“潇湘竹”。

后世还将娥皇和女英二人的名字合起来,简称“皇英”。如:
班倢伃的《自悼赋》:“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
曹植的《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皇英。”
李白的《远别离》诗:“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pǔ。”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金奏》:“徽猷永远,比德皇英。”
明末屈大均的《银钱山》诗:“微臣有兰杜,何处荐皇英。”

上一集视频中解密过了,黛玉的一个影射是亡国自缢的崇祯帝,天启皇帝临死前对弟弟朱由检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表示自己传位给弟弟是学尧帝禅让给舜,而崇祯帝登基后也最爱对着臣子自比尧舜,所以朱慈炤在书中以“舜帝”暗喻“朱由检”。

黛玉的“潇湘妃子”的诗号,正是暗示黛玉是舜妃——即被天启皇帝比作舜、并且自诩可与尧舜相比的崇祯帝朱由检的妃子。

原来,这“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潇湘妃子”黛玉不仅存在于人间,而且正是那被国家正史的“史笔”记录下的绝美皇妃田秀英,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的生身母亲。

而且,湘妃娥皇和女英常被世人合称为“皇英”,而“皇贵妃田秀英”去掉中间四字恰好也是“皇英”。舜帝的湘妃皇英这一隐喻,正是完美对应自比舜帝的崇祯帝的皇贵妃田秀英!

更多解密请看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2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11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小札(二十七)
[color=var(--GBK03A)]空空好了

[color=var(--GBK04A)]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1、庚:《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饯花日诸艳毕集之期。饯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送花神
农历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甲戌侧批:画美人秘诀。】眼睛含着泪,【庚辰侧批:前批的画美人秘诀,今竟画出《金闺夜坐图》来了。】好似木雕泥塑【甲戌侧批:木是旃檀,泥是金沙方可。】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旃(zhān)檀,又名檀香、白檀,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珍稀树种,收藏价值极高。檀香木香味醇和,历久弥香,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誉。
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浴香(《本草纲目》)、赤金檀
即檀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以旃檀木为薪。”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焚香不俟于旃檀,散花奚取于优钵。”
元 汤式 《天香引·题舜江寺》曲:“风荡幢旛,烟散旃檀。地僻尘稀,天上人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檀香》:“ 释氏 呼为旃檀,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 番 人讹为真檀。”参见“ 檀香 ”。
3、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1706年、丙戌年)
4、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庚辰侧批:岂敢。】【庚辰眉批:这是自难自法,好极好极!惯用险笔如此。壬午夏,雨窗。】
雨窗
【作者】释永颐 【朝代】宋
江湖春水欲生时,开尽梅花雁北飞。
风雨满庭人不寐,小窗灯火夜深微。
5、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甲戌侧批:“哎哟”“怪道”四字,一是玉兄手下无能为者。前文打量生的“干净俏丽”四字,合而观之,小红则活现于纸上矣。】【庚辰侧批:夸赞语也。】也罢了。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庚辰侧批:一件。】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庚辰侧批:二件。】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6、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甲戌侧批:非小红夸耀,系尔等逼出来的,离怡红意已定矣。】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庚辰侧批:得意!称心如意,在此一举荷包。】方没言语了,【甲戌侧批:众女儿何苦自讨之。】大家分路走开。
7、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庚辰眉批:这一节特为“兴利除弊”一回伏线。】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8、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甲戌侧批:岔开线络,活泼之至!】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甲戌侧批:诗词歌赋,如此章法写于书上者乎?】【甲戌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庚辰侧批: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庚辰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侧批: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掷笔以待。】
  【甲戌:饯花辰不论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致生趣耳。】
  【甲戌: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甲戌: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
  【甲戌:《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甲戌: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又如何写《葬花吟》。】
  【甲戌: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蒙回后总评:幸逢知己无回避,审语歌窗怕有人。总是关心浑不了,叮咛嘱咐为轻春。】
【蒙回后总评:心事将谁告,花飞动我悲。埋香吟苦后,日日敛双◎(“外”替换掉“首”的两点)】
戚序本为眉。蒙府本是“外”替换掉“首”的两点,但查无此字,只查有“䀤”字相近。
䀤,拼音mào,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䀤【午集中】【目部】《字汇补》莫豆切,音茂。《靑箱杂记》䀤睮者,嫉妒人也。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1-05-18 22: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5: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仙界美食蜜青果是什么?暗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前世情分
原创2020-12-06 21:02·值得易读
转眼又到了年末。今早看着窗外冬日暖暖的阳光和小区里仅剩下的一抹暗灰色调,心里倒是涌起了一股寒意。随后忽然想起去年底,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创展区品尝到的一系列色彩缤纷的美食,那段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这寒冷冬季里,唯有一颗吃货的心不可辜负。而图中这些美丽的糕点,又是跟我们一直在探讨的《红楼梦》有关。

1 从“吃食”说起
要说到“吃”,《红楼梦》中极其细致地描写了不计其数的精致膳食糕点。就在开篇的第一回,曹雪芹就提到了“仙界”的一种美好食物——蜜青果。


大家记得吗?一僧一道与青埂峰下的石头有过一场对话,大概交代了贾宝玉的前身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而林黛玉则是三生石畔绛珠草修炼为仙子,最后降入凡间。绛珠草原本快要枯萎,后来得到神瑛侍者每天的甘露灌溉与细心照拂,最后变成了人形——“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这蜜青果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跟“青色”脱不开关系,而且还很甜,大概是像“蜜”一样甜。现在通行的解释是说“蜜青果”谐音“秘情果”,暗示着林黛玉对于贾宝玉的前世情分。这样说也未尝不可,只是绛珠仙子还是绛珠草的时候,靠的就是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想要活下来总得有食物或者水分来进行滋养吧?更何况绛珠仙子脱离了草木的形态以后,必然也要食用仙界的东西来维系生命与形体,于是她就靠着“蜜青果”来充饥。


以前在读《红楼梦》时,我就很好奇里面的各种食物。所以有机会查阅各种史料的时候,我也会对“蜜青果”的身份进行一番探究。有一年在广东,跟着朋友去荔枝园摘荔枝,边摘边吃的时候,忽然突发奇想:这“蜜青果”莫不就是荔枝?

有了这个猜测以后,我对荔枝的源头进行了一番考证。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荔枝最早的国家,尤其以岭南地区为先。最早对荔枝的记载文献大概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所写的《上林赋》:“隐夫薁棣,答遝离支”。“离支”就是离开枝杈的意思——那时的古人已经意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如果连着枝叶一起采摘,保鲜期会更长一些。汉代刘歆所著的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里曾经提到过:刘邦称帝时,就收到了南海尉赵佗从岭南地区进贡的荔枝,非常高兴。后来在刘彻攻破南粤之后,就将岭南种植的数百株荔枝移栽到了陕西,还为此建造了“扶荔宮”,连续数年培育荔枝树。可惜的是,因为气候和水土都不适宜荔枝生长,这种栽培最后只能无疾而终。不过,荔枝在此后也一直成为了宫里的贡品,历经长途跋涉后运输到北方。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关于荔枝的口感,在古代文献里也有不少记录。唐张九龄《荔枝赋序》说:“状甚琼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而大诗人白居易在《荔枝图序》当中也说:“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西晋时期成书的《广志》里有云:“荔支,树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郁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醉者。夏至日将已时,翁然俱赤,则可食也。” 而汉唐时期非常流行的《异物志》里面则这样说:“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干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就这个口感和甜度而言,荔枝就很像“蜜青果”。那么,“青”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说到荔枝的不同品种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蔡襄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荔枝谱》。在书中,蔡襄从很多角度描述了荔枝的历史、产地、品种、特性、种植与养护技术、如何贮藏等等。而整个书里介绍了足足三十二个不同的荔枝品种。同时,蔡襄有一首诗《四月池上》,就描写过荔枝的样子:“荷叶偶成双翠盖,荔枝才似小青梅。” 而有一种也跟“青色”有关联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妃子笑”的别名是“绿荷包”或者“玉荷包”,果皮青红,肉色犹如白蜡,脆爽清甜。这个外壳的“青色”和果实的甜润口感,似乎就接近《红楼梦》里的“蜜青果”了。

既然推理到了这一步,我们就不得不再提一下《红楼梦》开篇里的“离恨天”和“灌愁海”。这两个很特殊的语汇其实都出自于清代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长生殿》。而这部戏剧写的就是长生殿盟誓、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殒命的故事。杨贵妃最喜欢什么水果呢?正是荔枝。因此,将荔枝与“蜜青果”联系在一起也并不突兀。

写到这里时,我不得不再次感叹《红楼梦》的“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气度。

2 趁暖阳,多几道开胃的“青绿色”
顺着“妃子笑”这种青绿的颜色,我们就再聊一聊《红楼梦》里的青绿之色。


作为一个“吃货”,每次读到《红楼梦》里的特定章节时,我都会忍不住偷偷咽下口水。比如原著第三十八回里,贾母跟大家一起赏桂花、吃螃蟹。寥寥数语就写出了螃蟹宴的甘美:凤姐吩咐说“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 为什么不能多拿呢?因为螃蟹凉了,腥味会加重,热热的吃最香甜。而蒸螃蟹时为了去腥,特意将螃蟹都摆放在新鲜荷叶上一起蒸熟,简直太精致太讲究了。


薛姨妈说:“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 为什么呢? 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见解:“凡食他物,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吃螃蟹却不可,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我食,则不仅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螃蟹了,仿佛是吃别的东西。” 由此看来,吃螃蟹的乐趣是亲自手剥,让他人代劳就失去了那种鲜美的味道了。而平儿呢?“手里正掰了个满黄的螃蟹”、“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凤姐一边让人多倒些姜醋,一边让人把酒烫得滚热以后再拿来配螃蟹一起吃。宝钗提了一首诗里写着:“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最有意思的是,吃完螃蟹洗手的水是“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这又是为什么呢?孙思邈所著的古代中医学典籍《千金方》里就写过:用绿豆面加上皂角、猪胰等原料,晾干以后捣成粉末,再混合上珍贵的香料粉末之后用来洗手。这种“洗手粉”可以去除吃完螃蟹以后手上留下的腥味。


刚刚看完吃螃蟹的种种细节,可能觉得腻了吧?结果一看这洗手的青绿色粉末,顿觉清爽了许多。洗完手,沾着洗手粉微微的淡雅香味,还能再多吃几个螃蟹,对吧?

还记不记得第六十二回里,专管厨房的柳嫂子给芳官特意做了什么好吃的吗?没错,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我们就先说说这个“绿畦香稻粳米饭 ”。它是用碧粳米做成的米饭,而碧粳米是清代的贡品,颗粒细长、颜色淡绿、烹煮时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产地是在河北省的玉田县一带。清代时的北京城里,有一种名小吃早点,就是碧粳米煮成的“京米粥”。现代学者兼藏书家张江裁所著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一书中说:“粳米粥:俗称京米粥,汤纯青,味美,附售脆麻花与此同食,此为燕京清晨点心之一。” 这清新的青绿色与煮粥煮饭时飘来的清香,也足以让读者垂涎了。


那么虾丸鸡皮汤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先把虾肉、鲜贝和猪肥膘肉洗干净,用刀背拍打成细茸状;嫩菠菜只用叶子捣烂,留下菜汁,然后将刚才的肉末细茸混合近鲜嫩的菠菜汁和鸡蛋、调味料一起搅拌均匀,挤成丸子,放入清汤内,跟鸡皮一起煮熟即可。这个鲜嫩的口感,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得到了。


书中第六十一回写道:“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我倒笑起来了……” 枸杞芽儿,就是枸杞的嫩芽茎。是明代周履靖撰写的农书《茹草编》里面提到:“枸杞头:昨有道士揖余言,厥惟灵卉可永年。紫芝瑶草不足贵,丘中枸杞生芊芊。” 说明枸杞嫩芽并不容易得,这种菜可以炒、可以凉拌,也可以做汤,口感十分清爽。不仅滋阴补肾,还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里,宝玉挨打以后一直在调养,有一天他突然想喝一种“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什么是小莲蓬汤呢?我们先看一看制作的模具:一尺多长一寸见方的银模子,里面凿着的是豆子大小的菊花、梅花、莲蓬、菱角的模型。和好的面放进去做出花样来,用鸡汤和新鲜莲叶煨好,一碗清香扑鼻的“面疙瘩汤”就做好了。这样精致的做法,难怪连薛姨妈都称赞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


3 看《红楼梦》,说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中国菜如今已经享誉世界,可以说在很多角落都能看到中国菜的影子。而名副其实的中国菜非常讲究五味、五色和五香。为什么都是“五”呢?这就跟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为今天讲到的菜肴都是以颜色为出发点的,侧重于“青绿色”,所以我们就重点聊一聊这个“五色”。


大家都知道,西方绘画传入中国时,讲究三原色,也就是红、黄、蓝。而在中国,传统的“正色”是五种,即红、黄、蓝、白、黑。而中国人相信,在菜肴上讲究色泽亮丽,是可以通过视觉来刺激味觉感应,从而令人胃口大开。比如红色,它艳丽、芬芳、饱满、富有营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香味;黄色明丽、丰硕、甜美、香酥;橙色则明快、清香、愉快;绿色鲜嫩、晶莹、自然、充满生命力;白色清淡、软嫩;黑色则浓烈、耐人寻味;紫色含蓄、淡雅、脱俗。这些颜色如果能巧妙搭配,所烹饪出来的菜肴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能促进食欲。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色彩对于饮食的重要性。有一道家常菜叫做四色小炒,原料是山药、木耳、胡萝卜、芹菜。在《黄帝内经》中,五色分别对应的是五脏,绿色养肝、黑色补肾、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四色小炒里虽然少了一种颜色,但是它色彩丰富、营养丰富,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道名副其实的养生菜了。

在宋代的时候,人们非常喜欢吃羊肉,认为羊肉“味甘、大热,主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除了炖羊肉、羊肉汤、入炉羊、羊杂碎等等吃法以外,人们还创造出了一种叫做“四色荔”的菜肴,就是用是用茄子、黄瓜、萝卜、羊肉这四种颜色的食材来制作拌菜,展现出四种颜色,也十分诱人。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当中,元妃省亲时将宝玉所命名的“红香绿玉”匾额改为了“怡红快绿”。那么大家知道吗,其实“红香绿玉”也是一道菜肴。民国时期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清稗类钞》里就提到过:“红香绿玉者,以藿香草叶,蘸稀薄浆面,以水和面。入油煎之,不可太枯。取出,置碗中,以玫瑰酱和白糖覆其上,清香无比。” 也就是说,将藿香叶洗干净、沥干,和好稀薄的面糊,用藿香叶沾上一层,放进热油里煎至微黄即可,吃的时候点上玫瑰酱和白糖。这种面食没有了藿香叶的辛辣味道,清脆爽口,再配上玫瑰酱的芬芳和白糖的甜味,入口的感觉可谓是非常美妙。


写在结尾
“民以食为天”。关于“吃”的话题,总是在我们心目中占有很大一个位置。而如今细读《红楼梦》,不仅看到里面的服饰家居色彩搭配清新绮丽,在饮食上的精工细作以及色泽讲究也令我们赏心悦目。我一直以来有个梦想,就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好好研究《红楼梦》,不敢妄称能做到“精通”,但我想尽一己之力,细细琢磨其中的方方面面,并与大家分享。

举报
评论 6

青于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5: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提到的“蜜青果”是啥??
pxhugbclk浏览66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京瀚教育是骗子
推荐于 2017.10.14
满意答案
   我觉得密青果者,谐音灭清果;后面庆乎槐还有灌愁海,应该就是,顷亮仇海。誉友意思是灭了大清国,报了大明朝的血海深仇。
00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5: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天然体香之谜:绛珠仙子吃的蜜青果原型是北京香山巨石
一枝独秀2603 2021-02-08   |  65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林黛玉 的天然体香遗传自她的前世绛珠仙子,是仙子吃了带有奇特香气的蜜青果,这种香气在她体内转化产生了自己的体香。

那么蜜青果的原型是什么呢?据我研究,它的原型竟然不是植物,而是 香山 上的特大巨石——香炉峰。


俗话说:写作来源于生活。 曹雪芹 在北京香山下写《红楼梦》时,就是把他周围有趣的东西写入了小说中。

比如绛珠仙子的原型是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青未了。青未了位于香山静翠湖东,山脊之上。是一座歇山式殿阁,殿外檐悬有乾隆御书“青未了”匾额。

原来这“青未了”是一处观赏风景的地方,站在厅中远眺,群峰苍翠,岱色无垠,可遥望 香炉峰 、香山寺等。


一、遥望香炉峰VS蜜青果

蜜青果的原型就是香炉峰。香炉峰是香山的主峰。顶峰有两块巨大的乳峰石,形如香炉,故名。

首先说“遥望”二字,遥望谐音为咬旺,有吃了之后身体健旺的意思,可见是一种延年益寿的食品。

蜜青果的原型是香炉峰,把“蜜青果”和“香炉峰”六个字拆开,重新组词能得到林黛玉奇香的故事。


(1)六字组词之一: 蜜香

蜜香谐音为迷香,可以理解为迷恋奇香。写贾宝玉一闻到此香就迷恋起来,辨认出此香从林黛玉的衣袖中传出,就拉着她的衣袖闻了又闻。

贾宝玉 闻过的香气品种多了去了,竟然也说不出这是什么香?追问林黛玉,最后她才说:“我有奇香。”


(2)六字组词之一:青香

青香谐音情香,情香的解释就比较复杂了。 薛宝钗 在贾宝玉面前夸耀自己的“冷香丸”奇特珍贵,听得贾宝玉啧啧称赞。

林黛玉知道了以后,心中不高兴,就找了个与贾宝玉亲近独处的机会,把自己的天然体香开放出来给他闻,更显自己的高贵不凡。

不过林黛玉平时能把奇香封闭在体内,不让它外漏,用到的时候才把它发放出来给宝玉闻,这等收放自如的本领,也和武林高手运气外发的本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三、六字组词之一:蜜炉

蜜炉谐音为秘露,可以解析为秘处透露之意。就是说林黛玉的天然体香不是从全身散发,而是从一个秘密的地方透露出来。目前可以确定的地点,就在她的腋下胳肢窝里。


四、六字组词之一:果峰

果峰谐音为裹缝,裹为裹体之衣,缝为衣缝之袖口。林黛玉的奇香就是从胳肢窝散发而出,顺着衣袖口缓缓飘了出来,就这么钻入了贾宝玉的鼻子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2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小札(二十七)
空空好了
空空好了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1、庚:《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饯花日诸艳毕集之期。饯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送花神

农历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甲戌侧批:画美人秘诀。】眼睛含着泪,【庚辰侧批:前批的画美人秘诀,今竟画出《金闺夜坐图》来了。】好似木雕泥塑【甲戌侧批:木是旃檀,泥是金沙方可。】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旃(zhān)檀,又名檀香、白檀,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珍稀树种,收藏价值极高。檀香木香味醇和,历久弥香,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誉。

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浴香(《本草纲目》)、赤金檀

即檀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以旃檀木为薪。”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焚香不俟于旃檀,散花奚取于优钵。”

元 汤式 《天香引·题舜江寺》曲:“风荡幢旛,烟散旃檀。地僻尘稀,天上人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檀香》:“ 释氏 呼为旃檀,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 番 人讹为真檀。”参见“ 檀香 ”。

3、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1706年、丙戌年)



4、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庚辰侧批:岂敢。】【庚辰眉批:这是自难自法,好极好极!惯用险笔如此。壬午夏,雨窗。】

雨窗

【作者】释永颐 【朝代】宋

江湖春水欲生时,开尽梅花雁北飞。

风雨满庭人不寐,小窗灯火夜深微。

5、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甲戌侧批:“哎哟”“怪道”四字,一是玉兄手下无能为者。前文打量生的“干净俏丽”四字,合而观之,小红则活现于纸上矣。】【庚辰侧批:夸赞语也。】也罢了。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庚辰侧批:一件。】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庚辰侧批:二件。】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6、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甲戌侧批:非小红夸耀,系尔等逼出来的,离怡红意已定矣。】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庚辰侧批:得意!称心如意,在此一举荷包。】方没言语了,【甲戌侧批:众女儿何苦自讨之。】大家分路走开。

7、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庚辰眉批:这一节特为“兴利除弊”一回伏线。】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8、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甲戌侧批:岔开线络,活泼之至!】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甲戌侧批:诗词歌赋,如此章法写于书上者乎?】【甲戌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庚辰侧批: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庚辰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侧批: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掷笔以待。】

  【甲戌:饯花辰不论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致生趣耳。】

  【甲戌: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甲戌: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

  【甲戌:《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甲戌: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又如何写《葬花吟》。】

  【甲戌: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蒙回后总评:幸逢知己无回避,审语歌窗怕有人。总是关心浑不了,叮咛嘱咐为轻春。】

【蒙回后总评:心事将谁告,花飞动我悲。埋香吟苦后,日日敛双◎(“外”替换掉“首”的两点)】

戚序本为眉。蒙府本是“外”替换掉“首”的两点,但查无此字,只查有“䀤”字相近。

䀤,拼音mào,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䀤【午集中】【目部】《字汇补》莫豆切,音茂。《靑箱杂记》䀤睮者,嫉妒人也。

编辑于 2021-05-18 22:42
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小札(二十七)
[color=var(--GBK03A)]空空好了

[color=var(--GBK04A)]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1、庚:《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饯花日诸艳毕集之期。饯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送花神
农历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甲戌侧批:画美人秘诀。】眼睛含着泪,【庚辰侧批:前批的画美人秘诀,今竟画出《金闺夜坐图》来了。】好似木雕泥塑【甲戌侧批:木是旃檀,泥是金沙方可。】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旃(zhān)檀,又名檀香、白檀,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珍稀树种,收藏价值极高。檀香木香味醇和,历久弥香,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誉。
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浴香(《本草纲目》)、赤金檀
即檀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以旃檀木为薪。”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焚香不俟于旃檀,散花奚取于优钵。”
元 汤式 《天香引·题舜江寺》曲:“风荡幢旛,烟散旃檀。地僻尘稀,天上人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檀香》:“ 释氏 呼为旃檀,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 番 人讹为真檀。”参见“ 檀香 ”。
3、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1706年、丙戌年)
4、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庚辰侧批:岂敢。】【庚辰眉批:这是自难自法,好极好极!惯用险笔如此。壬午夏,雨窗。】
雨窗
【作者】释永颐 【朝代】宋
江湖春水欲生时,开尽梅花雁北飞。
风雨满庭人不寐,小窗灯火夜深微。
5、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甲戌侧批:“哎哟”“怪道”四字,一是玉兄手下无能为者。前文打量生的“干净俏丽”四字,合而观之,小红则活现于纸上矣。】【庚辰侧批:夸赞语也。】也罢了。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庚辰侧批:一件。】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庚辰侧批:二件。】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6、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甲戌侧批:非小红夸耀,系尔等逼出来的,离怡红意已定矣。】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庚辰侧批:得意!称心如意,在此一举荷包。】方没言语了,【甲戌侧批:众女儿何苦自讨之。】大家分路走开。
7、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庚辰眉批:这一节特为“兴利除弊”一回伏线。】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8、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甲戌侧批:岔开线络,活泼之至!】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甲戌侧批:诗词歌赋,如此章法写于书上者乎?】【甲戌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庚辰侧批: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庚辰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侧批: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掷笔以待。】
  【甲戌:饯花辰不论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致生趣耳。】
  【甲戌: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甲戌: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
  【甲戌:《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甲戌: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又如何写《葬花吟》。】
  【甲戌: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蒙回后总评:幸逢知己无回避,审语歌窗怕有人。总是关心浑不了,叮咛嘱咐为轻春。】
【蒙回后总评:心事将谁告,花飞动我悲。埋香吟苦后,日日敛双◎(“外”替换掉“首”的两点)】
戚序本为眉。蒙府本是“外”替换掉“首”的两点,但查无此字,只查有“䀤”字相近。
䀤,拼音mào,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䀤【午集中】【目部】《字汇补》莫豆切,音茂。《靑箱杂记》䀤睮者,嫉妒人也。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1-05-18 22: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红玉——林黛玉的又一分身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读红楼者,必定听过“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大家普遍认为,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袭人则是薛宝钗的另一个化身,此说法固然正确,但却将读者的阅读思维模式化,经常有读者将黛玉与晴雯简单粗暴地进行类比,比如王夫人厌恶晴雯,便有人得出结论:王夫人也很讨厌林黛玉,因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讨厌晴雯就是厌恶黛玉,诸如此类的说法,令笔者哭笑不得!

其实分身的说法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红楼梦》中有很多性情、命运相似的女子,比如晴雯应了黛玉的直性子,而妙玉又应了林黛玉的结局(当年林如海若是听从癞头和尚的建议,将黛玉送去庙里,岂不是另一个妙玉),所以普遍认为妙玉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黛玉。

林黛玉的分身——林红玉

而单论性情而言的话,恐怕还有一个女子跟林黛玉更加相似,那就是一直默默无闻的林红玉,即怡红院中的小红!

林红玉是林之孝家的女儿,因为其名字重了主子贾宝玉的“玉”字,所以改名叫“小红”。

而林红玉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很大的信息量,单看外表,林红玉与林黛玉仅一字之差,同时一个“红”,一个“黑”,有点“红与黑”的意思。

更为关键的是,林黛玉在下凡之前,本是天上的绛珠仙子,“绛”就是红色之意,这已经不能用巧合二字来形容了,可以断定,若是后40回还在,林红玉必定是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否则这些伏笔便成了虎头蛇尾的赘述。

林红玉承继了林黛玉的“智商”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晴雯承继了黛玉的“直爽”性格,心比天高,不屑落入俗套;妙玉承继了林黛玉的平行世界的另一种命运;而林红玉则承继了黛玉的“智商”,换言之,林红玉的聪明伶俐完全超越了一个丫环的境界。

林黛玉是很聪明的,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详细分析过林黛玉的聪慧,她的心思细腻,洞察人心,甚至具有侦探家般的理性推断能力,这些东西有些是天生的,比如口齿、思维、思想等,如果说林黛玉的聪慧是先天智商加上后天的读书教育孕育出来的,那么林红玉则完全秉承先天的智商,展现出她不同寻常的一面。

先来说说林红玉的智商和口齿,这就不得不提第27回,林红玉帮王熙凤送东西,回来后给王熙凤的回话了,且看原文: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第27回
就问诸君,你们看着乱不乱?别说我们读者,就连书中人李纨听了林红玉的这番话,就乱得直摇头:“什么爷爷奶奶的一大堆。”

还是王熙凤解释,这其中涉及了四五门子的话,然后回头夸奖林红玉: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不像她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

这样的口齿和思维,必然是天生的智商碾压,有些人天生就能看懂几何数学,一点就通,有人却绞尽脑汁也整的五迷三道的,死活弄得不明白,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存在一种东西——天赋!

林红玉的思维和口齿,跟林黛玉极其相似,黛玉思维开放,故比其他姊妹们更有幽默感,像称刘姥姥像“母蝗虫”这样形象生动的笑话,除了黛玉,再无其他人能有此经典妙喻;

第37回海棠诗社,众姊妹一起作诗,其他姊妹抓耳挠腮、细细思忖,半日才出来一首,林黛玉却等众人写完,自己随手提笔铺纸,一首精妙绝伦的海棠诗就此诞生,很难说这不是天赋在作祟。

林黛玉的智商是如此,林红玉的能力亦是如此。

林红玉有着深邃的“世界观”

除了最基本的天赋能力,林红玉还承继了林黛玉悲观深邃的世界观。

《红楼梦》中曾明确说了,林黛玉是一个“喜散不喜聚”的人,并且给出了原因:黛玉想的也有个道理,她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别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

何等凉水灌顶的世界观!就如我们每一个人,日常与朋友聚会,酒吧唱k,大家嬉笑怒骂,玩得不亦乐乎,可这种热闹,始终抵不过晚上睡觉前细思“人生有何意义”的那一抹悲凉,但次日晨起,便摒弃这种想法,继续投入到烟火世界去。

林黛玉却不然,她一直用清醒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她不愿装作糊涂地去享受那份热闹,世间人人都是装睡人,不甘于做装睡之人,才是有勇气。

林红玉完全承继了林黛玉的这一点,比如第26回,林红玉和丫环佳蕙在一起聊天,期间两人之间有这么一番对话,且看原文:

红玉道:“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个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这两句话,不觉感动了佳蕙的心肠,又不好意思好端端的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像有几百年的煎熬。”——第26回
笔者初读此处,不禁泪目,一切都是虚无,这才是人生的真相,可见林红玉也一直清醒地看着这个世界,她唯一与黛玉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对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林黛玉选择清者自清,我行我素,但林红玉却选择积极融入,过好这一辈子,所以她努力工作,最终被王熙凤相中,成了阿凤手下的一员“猛将”。

比起黛玉的清高,红玉之看透世事后,依旧低下头搬砖的作为,方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

发布于 2020-10-03 14:28
林黛玉
贾宝玉
薛宝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8 07:59 , Processed in 0.2191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