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61|回复: 620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玉通灵&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发表于 2024-6-19 1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作者】范成大【朝代】宋拼音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url=]译文[/url]
[url=]注释[/url]

家乡土地山丘哪个地方都可以栽种楸树,我扛着锄头带着壶老酒整天悠悠然搞得像传说中的醉仙刘伶。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显赫和长久的家世那样福禄长寿,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在这凡俗世界里最终如同佛家说的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人的四大形骸只是一个皮囊,最终归葬本原,回归故乡。蝼蚁这样的小虫,和乌鸢这样的大鸟又何必分出大小厚薄,我呢,只需要对着秋风拍掌赏菊感受这秋天的美好。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百科详情>>


红楼梦曲·虚花悟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红楼梦曲·虚花悟

  • 创作年代

    清朝


  • 作品出处

    红楼梦

  •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折叠编辑本段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将那"句--与前"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

2.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3.韶华--大好春光。这里又喻所谓"凡心"。

4.天和--即所谓元气。"清淡天和",既是与自然界浓艳的春光相对的天地间清淡之气,又指人体的元气,因为古时有所谓不动心、不劳形、清净淡泊可保持元气不受耗伤的说法。所以,"觅天和"亦即所谓养性修道。《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5.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样子。又旧时以"夭桃禾农李"为祝颂之辞,与曲子说惜春不嫁人而为尼的命运也相适合。

6."到头来"句--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7.则看--只见。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8.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9.的是--真是。

10.生关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厄运。

11."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于西域,据传释迦牟尼在树下觉悟成佛的"宝树"虽然也枝叶婆娑,但那是菩提树,不叫"婆娑"。我国传说中婆娑树是有的,与西方佛教无关,也并不结什么果。乐史《太平寰宇记》:"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岸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为作者一时误写,其实不误,它作为皈依佛门的象征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爱新觉罗·晋昌《题阿那尊像册十二绝》之二:"手执金台妙入神,婆娑树底认前因",即是。(见文雷《红楼梦外编》,辽宁一师《〈红楼梦〉研究资料选集》第三集页)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的人参果,俗传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折叠编辑本段鉴赏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身为出家人,却和贾宝玉关系亲密,为何还能列入金陵十二钗?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之妙玉是争议最大的一位人物,她并非是贾家中人,仅仅是因元妃省亲而得以进入大观园的一个尼姑而已,居然能被曹雪芹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而且位列第六名。

妙玉之所以被众多读者不喜,跟她高傲的性情有很大关系,比如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仅仅因为刘姥姥用过了成窑茶杯,就被妙玉丢弃,并称“若是我吃的,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她”,甚至在众人离开后,命人打水洗地,诸多此类的行为,让读者对妙玉产生道德感上的贬斥心理。

除此之外,读者不喜欢妙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太过亲密——一个遁入空门的尼姑,居然和贵族公子感情摩擦出火花,这实在不堪入目。

《红楼梦》中有很多细节似乎都在暗示妙玉、贾宝玉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比如第41回“栊翠庵品茶”,妙玉明明想要和贾宝玉亲近交流,却指东打西,拉着林黛玉、薛宝钗进入屋内喝体己茶,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贾宝玉也跟着进来。

而在进入室内之后,正客林黛玉、薛宝钗两人几乎没有说几句话,全都是贾宝玉、妙玉两人在对谈交流,甚至在喝茶期间,妙玉将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当器具,这跟她对刘姥姥的态度,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足可见妙玉对贾宝玉的特殊对待。

再有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彼时众姊妹齐聚赏雪联诗,期间贾宝玉落第,李纨便惩罚贾宝玉,让他去栊翠庵问妙玉要几枝梅花过来,其中有过这么一番对谈:

李纨笑道:“今日必得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花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宝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第50回
从李纨的惩罚、黛玉的拦劝中可以总结出一个信息:贾宝玉和妙玉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去栊翠庵讨要梅花这件事,只有宝玉才能做到!

结合这些信息,很容易让读者以此认为贾宝玉、妙玉之间存在爱情的萌芽。续书人高鹗明显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费了大量笔墨,在《红楼梦》后40回中直接明写妙玉怀春,对贾宝玉心存爱慕之意,比如第87回,贾宝玉暗自观察妙玉、惜春下棋的这段描写:

宝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惜春道:“你这是怎么说?进来也不言语,这么使促狭吓人!你多早晚进来的?”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低了头自看那棋。——第87回
面对贾宝玉的询问,妙玉竟露出初恋少女之脸红情态,着实让人意外,高鹗趁热打铁,继续描写入夜后妙玉打坐时的怀春心理: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自己已不在庵中。(第87回)

很明显,在高鹗续写的人物设置中,妙玉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对贾宝玉的爱意,甚至做不到正常参禅,想男人想到魂不守舍的地步,这还是妙玉吗?

笔者窃以为,目前普遍认为妙玉对贾宝玉存在爱意的说法是存在问题的,至少是不严谨的。

比如上述第50回贾宝玉去栊翠庵问妙玉索要梅花,当真表示两人之间有不正常关系吗?如真是如此,李纨、林黛玉等人会这么明目张胆地给两人创造“见面机会”?

足可见妙玉、贾宝玉乃是知己之交,并未涉及皮肤滥淫之境,这一点摆在明面上的,贾府众姊妹人人皆知,所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觉得让贾宝玉去索要梅花有任何不妥!

另外,还有一例可以证明妙玉、贾宝玉之间的清白关系。那就是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彼时贾宝玉生日,妙玉也命人送去了信笺祝寿,正是这封信件透露出妙玉、贾宝玉两人的真正关系:

宝玉指道:“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哪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签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第63回
很多读者只看表面,认为这个情节更加坐实了妙玉对贾宝玉的心意,否则何必这么重视贾宝玉的生日,还特地命人送来信笺祝贺?

事实恰恰相反,且看妙玉送给贾宝玉的祝寿信笺乃是带有女性化特点的“粉签子”,同时,妙玉的祝寿之语也是值得深思的: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妙玉将贾宝玉的生日称为“芳辰”,芳辰往往是用来形容女性生辰的,可妙玉却用这个词语来称呼宝玉的生日,为何?要知道放在今天,一个大男人被别人询问“芳辰几何”,明显带有针对讽刺的意味。

这就是妙玉跟贾宝玉心灵相通之处,妙玉知道贾宝玉厌恶男人,喜欢女儿,所以送给贾宝玉的祝寿信笺是“粉签子”,信中称呼贾宝玉的生日亦是“芳辰”,这就从侧面验证了一个真相:妙玉对贾宝玉,并没有男女之情,而是超越性别的心灵知己。

妙玉既然能尊重贾宝玉,用女性化的物品、词句来形容贾宝玉,就说明她并不在乎贾宝玉身上的男性化属性,既然连这种性别属性都被消除了,怎么可能会有男欢女爱的低俗想法?

故而,笔者窃以为目前市面上对妙玉、贾宝玉的关系解读太过肤浅,一方面并未深度研读《红楼梦》文本,另一方面解读剑走偏锋,趋于庸俗化的境界,这对于做学问而言,无疑是令人不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30 13: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笔生花。笔花偕口凤齐飞。【丹凤?】【天花乱坠】
冰清玉洁。德行与冰壶比洁。
冰凤。王熙凤【凤鸣冰山】

妙玉,庙里的通灵宝玉,妙手回春。即神瑛侍者朱慈炤,大光明普照菩萨,慈航普渡,孔雀明王,凤凰涅槃,佛手回春,度化绛珠草修成正果====血泪史·石头记。

自度度人。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2: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幻十三
绛珠仙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2: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型就是观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杏犀䀉”,当你以为是珍宝时,妙玉却告诉黛玉:这是你的一生
首发2024-08-07 08:06·君笺雅侃红楼
杏犀䀉,程乙本作“点犀䀉”,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

不过,根据“(分瓜)瓟斝”三字各有意义来看,“犀”字已经有“心有灵犀”形容宝黛之情的意思。“点”字不免重复且意思太小,反不如“杏”字另有意思。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林黛玉听闻贾宝玉维护她“林姑娘不说这样混账话”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贾宝玉是林黛玉的知己,便是其一生的“幸”和“不幸”,对应了“杏”字。

有意思的是林黛玉之前刚说不喜“李义山”,妙玉拿出的茶具若直白叫“点犀”,难免让林黛玉立场更尴尬。

反而是“杏犀䀉”三字,不但寓意林黛玉独得贾宝玉感情之幸,也突出犀角颜色杏黄,隐喻林黛玉外嫁潇湘妃子结局之不幸。更由“犀”字引出“心有灵犀一点通”,串联前文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将林黛玉日后离开贾家远嫁的因果伏笔全都贯通。


周汝昌先生认同沈先生大部分观点,但认为“杏犀”更符合意境美。且“杏犀”非影射妙玉,而是指黛玉为“性蹊跷”,隐喻她性格敏感,“多疑、小性”。

多年后周先生在书中说:杏犀,谓犀角,颜色红黄。改点犀者妄笔俗义,损害雪芹本意,变高洁之文为儇薄之语,最是可恶。

两位先生的讨论,见仁见智。本人从线索伏笔去看书,观点角度迥然不同,倒是持“杏”之杏黄隐喻潇湘妃子之谶,杏比点更对林黛玉有意义。毕竟犀字单独已可作“点犀”用,无需赘述。

而且,总说《红楼梦》有“莲与杏”两种命之谶。

得杏者,幸运。得莲者,可怜。

“杏犀䀉”为杏黄色,以“杏”为名,通“幸”。

“杏犀䀉”为三个垂珠篆字,就契合了“杏”与“莲”。

“垂珠”就是垂花门装饰的垂吊的荷花含苞状装饰,荷花通“莲”。


“杏犀䀉”上集合了杏”与“莲”,则是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代表女儿之幸与不幸。

至于“qiáo”字上乔下皿。通“䀉”。

据《康熙字典》记载:䀉,盂也。“形似钵而小”。

盂钵便是和尚化缘手持之盛器。

《金刚经》开篇既云:“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䀉”字,隐喻的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承诺“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据此,“杏犀䀉”便可解释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林黛玉被迫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死去,后贾宝玉出家做了和尚。

说完“杏犀䀉”三字的意思,再解释妙玉拿出的这只茶器。

一,“形似钵而小”,是说“杏犀䀉”是盂钵形状的茶器,为贾宝玉出家后事设伏。

另外,钵也借妙玉出家身份,沟通当初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灌溉故事真相是一段佛家故事。

而“灌溉”引发的“石头记”故事,与篆字的古意“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的意思近似,预示宝黛之情的始因是《红楼梦》故事之引。

二,“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䀉”。

“垂珠”似泪滴,三个竖列的垂珠篆字,就像滚落的一串眼泪,是林黛玉还泪不绝之意。


《题帕三绝·三》写到:“彩线难收面上珠”,林黛玉泪尽而逝的眼泪,一如那三个垂珠篆字。既写黛玉还泪之情,也写黛玉泪尽而逝之悲。

还有“篆”字多为印章之铭刻。故称名为篆,称字为次篆。

“杏犀䀉”用篆字,而非“(分瓜)瓟斝”用真字,源于其为“刻骨铭心”之情,与后者隐伏真相不同。

你看,《红楼梦》中可谓处处见曹雪芹心血巧思,一字也不敢怠慢。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举报
评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手妙玉===柚子巧姐===朱慈炤!

妙玉===庄妙常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贾巧姐&为乞孀娥槛外梅+妙玉===巧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54&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访妙玉乞红梅
[ 清 ] 曹雪芹
原文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七夕乞巧节贾巧姐}】【乞孀娥+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乞巧】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 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 《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 ,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点评丨第三期:燃犀亭(怀抱昆仑点评)
文山书院 2016-07-16   |  282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名家点评(第3期)
点评嘉宾:怀抱昆仑

栏目宗旨
弘扬和传播对联文化
为广大联友提供一个练习和提高的平台

栏目内容
1、每期出一个题目,广大联友可以通过“写留言”的方式同题写联。
2、每期邀请一位名家对联友的联作进行点评。
3、点评帖子将通过公众号发出,参与写联的联友自愿对点评文章进行“赞赏”,金额不限。
4、五天之内收到赞赏金额的70%将作为点评费转给点评人,剩余的30%将均分给佳联作者。

第3期题目:燃犀亭

燃犀亭位于安徽马鞍山采石矶蛾眉亭前临江处。亭为长形,四角擎以石柱,托起飞翘的亭顶,简朴而素雅。四周青石栏杆,可供游人憩坐。亭额题为“江天一览”,亭内有一块石碑,镌刻“燃犀亭”三字,系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书写。

燃犀亭俯冲大江,遥对天门,浪击峭壁,银珠飞溅。伫立亭前远眺,石壁盘突,高数十丈。临崖危瞰,势独雄豁。翠螺北峰峭壁雄峻,由此北望,尤其陡削。这里上倚危崖,下逼奔湍,形势极为壮丽。远处,青山、小黄山隐隐约约四方涌来。亭后不远处是蛾眉亭,出亭向左拾级而下,可见一块巨石悬空横出,突兀险峻峭壁之上,巨石上有一只一尺八寸长的大脚印,由于重心所偏,岩石被脚石跟踩塌一块,形象逼真。这便是民间流传达室当年常遇春攻打采石时,所留下的“大脚印”。然犀亭下崖壁处,有“天下太平”四字石刻,为江上胜迹。

燃犀亭还有一个传说: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用燃犀角照金牛水怪。

《异苑》卷七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列传》

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嘉宾简介
张荣沂,网名怀抱昆仑。从事楹联创作近20年,历任天涯社区对联雅座版主、秋雁南回文学社区对联茶社首版、中国楹联论坛原创成联首版及管理员,中国楹联论坛创始人之一。网络楹联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08-2010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获中国楹联论坛第二届莲华最佳联手奖,获社会征联等级奖数十次。多次受邀为楹联比赛作评审工作,受多地景点定向约稿。作品集收录于《百家联稿》、《中楹百家》、《浙江当代二十五家联稿》、《瓯风》等书籍。
本次邀请怀抱昆仑大咖来做点评嘉宾。大家还等什么呢?赶紧通过右下方的“写留言”来提交你的对联吧!写联提交截止时间到7月25日哦!
怀抱昆仑作品欣赏:
燃犀亭
[ 清 ] 陈长镇

原文

过江一无事,独上燃犀亭。野水意中绿,闲云人外青。

山深游魍魉,木落见精灵。欲问升沈理,寒光照翠屏。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陈长镇

清湖南武陵人,字宗五,号延溪。乾隆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告归,道闻母丧,哀痛过甚,至家数月而卒。工诗文。有《白云山房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犀乔===典故燃犀温峤!
燃犀温峤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汇




燃犀温峤,汉语成语,拼音是rán xī wēn qiáo,意思是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出自《异苑》卷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燃犀温峤

  • 拼音

    rán xī wēn qiáo

  • 解释

    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


  • 出处

    异苑》卷七

  • 注音

    ㄒ一 ㄖㄢˊ ㄓㄨˊ ㄓㄠˋ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典故折叠典源

《异苑》卷七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列传》~795~

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敬轿她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折叠典源译文

朝臣议论要把温峤留在朝中辅政,温峤因先帝已托付了王导,推辞返回江州。又看到京都残破不堪,物资缺乏,于是筹借了一批物资,添置了宫廷的器用,这才返回武昌。走到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都传说水下多怪物,温峤就叫人点燃犀角下水照看。不一会儿,只见水中怪物前来掩火,奇形怪状,还有乘马车穿红色衣服的。这天夜晚梦见一个人对他说:"我和你幽少乘促永明有别,各不相扰,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看样子很愤怒。以前温峤牙齿有病,这时把牙淋民胶拔了,因此中风,到达镇所不到一旬而逝,终年巴捆拘悼四十二岁。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至中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示例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三折:"你莫不是燃犀温峤江心里走,你莫不是鼓瑟湘灵水面上游。"

杜甫 《覆舟》蒸企市诗之二:"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

宋立盛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元好问 《观淅江涨》诗:"佽飞斗蛟鳄,燃犀出鳞介。"

郭沫若 《题吴敬梓体兆提纪念馆》诗:"一史绩儒林,燃犀烛九阴。"




[tr][/tr]
[tr][/tr]
犀照牛渚
[ xī zhào niú zhǔ ]
基本解释
比喻洞察幽微。

详细解释
1. 【解释】:比喻洞察幽微。

2. 【出自】:《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

3. 【示例】:高攀天根探月窟,~万怪呈。 ◎明·高启《青丘子歌》

辞书解释
《晋书·温峤传》:“〔温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 展开






[color=var(--w-main)][color=var(--w-alink)]齐国布衣Szheny

[color=var(--w-sub)][color=var(--w-sub)]21-3-18 09:27
来自 [color=var(--w-sub)]nova 5i Pro





关注
[color=var(--feed-detail-og-color)]王士祯赞温峤诗
不是温忠武,谁堪第一流。
飞书先赴难,洒泪独登舟。
赤帻惊幽渚,黄旗指石头。
孤亭临玉镜,淅淅荻芦秋。

布衣曰:温氏功成名遂而避身,不争不贪,尊老守章,不恋权位,谦退虚怀可谓宽忍明达。如陶士衡尚对缺席顾命心怀耿耿,王茂弘且亦称病使性,更见太真光明磊落,情念社稷黎元。



咏史诗·牛渚
【作者】胡曾 【朝代】唐拼音
温峤南归辍棹晨,燃犀牛渚照通津。
谁知万丈洪流下,更有朱衣跃马人。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犀照牛渚
[ xī zhào niú zhǔ ]
基本解释
比喻洞察幽微。

详细解释
1. 【解释】:比喻洞察幽微。

2. 【出自】:《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

3. 【示例】:高攀天根探月窟,~万怪呈。 ◎明·高启《青丘子歌》

辞书解释
《晋书·温峤传》:“〔温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 展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7: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瓟斝”和“点犀”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12-13   |  4067阅读  |  2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瓟斝”和“点犀”



——关于《红楼梦》注释一点商榷



沈从文



    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是本书一回写得鲜明深刻的有名文章,下笔既生动活泼、又蕴藉含蓄。***描写叙述虽完全写实,却又实中有虚。正如一个山水画卷,有大青绿设色的壮丽华美,也有白描淡着色的清秀明朗,更重要是两部分的巧妙结合形成一种节奏感,给人印象不易忘记。但内中有许多属于18世纪中上层社会流行好尚起居服用东西,现代人读它时不易明白,必然还要查查注解。因此,新的注解在本书中也具有一定重要性。懂得透,注得对,能帮助读者深一层领会原作的好处;注得草率,或和原意相反,便给读者带来一种错误印象,把原文也糟蹋了。



    有关注解问题,在第368期《文学遗产》上拙文曾提起过。至于为《红楼梦》作注,且多一层麻烦,因为时间近,很多事物还无书可查,问题多,想学也无从学起!所以谈到这部书的注释时,我想先应当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向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重印本的几位注释工作者表示敬意,因为他们能热心耐烦从事这个注释工作,提高到新的学术要求水平。但是这个书的注本,就无疑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有待进一步继续努力。有些事物并且绝对不可能用目下方法弄清楚的,试提出点个人粗浅看法,作为初步建议。



    这里拟先就《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的节介绍一下:



    本回写贾母和刘姥姥等到了妙玉住处栊翠庵,妙玉为讨好贾母,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照法律是不许可的),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按事实不会有这种真成窑的,如出现,也是康熙时仿作的),捧与贾母。贾母喝后,让刘姥姥也尝尝。后来道婆收茶盏回来时,妙玉就心嫌肮脏,叫把杯子搁在外面,不再使用。另外又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书,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递与黛玉。却又把日常自己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一切看在眼里,明明懂得这种分别对待的意思,却装呆说笑,以为给钗、黛用的是“珍奇古玩”,给他的却是“俗器”。接着,即妙玉和宝玉一番对笑,表面像是泛泛的,却包含着一些唯有彼此可以会心的意。



    这一回是《红楼梦》著名文章,这一节更是作者下笔有分寸、有含蓄的妙文。处处有隐喻、字字有机锋,我个人以为必须从实和虚两方面去欣赏,才理会得透彻,注释得妥帖。因为不仅话中多双关意思,作者笔下称赞有褒贬,即器物取名,也并不随便。若对于这点弦外之音少应有体会,仅就字面作注,自然难得本意。本来是活文章,难免被注扣死了。现在特提出三点来商榷,以就正于海内通人专家。




    一、原注(9),瓟斝是一种古代大酒杯。、瓟都是瓜类名。从前有些特制器物,都镌刻名款。这个斝类杯近似瓜类形状,所以给它起这个名。



    二、原注(10),王恺珍玩——王恺是晋代官僚中最富的人物,这里是说杯是王恺所制,又经过苏轼的鉴赏,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古玩。



    三、原注(11),点犀——是古代碗类的器皿。犀角横断面中心有白点。这里用唐李商隐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典故作这类碗的名字。




    从欣赏出看,这节文字重点主要在写妙玉为人,通过一些事件,见出聪敏、好洁、喜风雅,然而其实是有些做作、势利和虚假,清洁风雅多是表面上的。作者笔意双关,约而意深。甚至于两件器物取名,也不离开这个主题,前者是谐声,后者却是会意。也可说并非真有其物,可又并不是胡乱凑合。作注求恰如其分,得虚实兼顾,势必得先务实,再务虚,才明白问题,博闻约取,简而要,作出比较正确中肯的注解!



    如何务实?先得明白两件东西和时代关系。明代以来,南方新抬头中层士绅阶层,官不一定做得怎么大,房产田地不一定怎么多,有的人或者还近于清贫,靠卖文卖画为生。但时会所趋,却俨然成一时风雅主人。不仅经常招朋聚友,吟诗作画,写斗方,充名士,遇春秋佳日,还必然呼朋唤侣,游山涉水,吃喝玩乐。出行求便于携带,因此照《梦溪笔谈》提到流行用葫芦或编竹丝加漆作茶酒器,讲究的且必仿照古代铜玉器物,范成各种形态花纹。这种器物和南方其他许多工艺品一样,到清初,进而成为北京宫廷贵族好尚,除制成各种用器外,还做成整套的乐器,通称“葫芦器”或“匏器”(实物故宫收藏相当多,前些年尚在西路辟有专室陈列)。原注(9)所说的,无疑就是这种用瓟类范成斝式的茶具。斝和爵同是商代酒器,其实并不是杯,正如觚不是杯,各有不同形象,不同定名。一般说,多指三足、两柱、一鋬手(即所谓耳),容量较大的一种殷商青铜酒器,陶器中形状相近的也叫作斝,主要总是指已成定型的殷商青铜器。如明白这一点,本文中可以说是“茶杯”,注中就得说“是酒器借用”。当时也会真有这么一个斝,可不是如原注说的“近似瓜类形状”,正好相反,是“用瓟瓜仿作斝形”的用具。




    如何务虚?这个斝器别的不叫,为什么偏偏叫这么个刁钻古怪名称?似古怪实不古怪。俗语有:“假不假?班包假。真不真?肉挨心。”意思是“假的就一定假,真的也一定真”。作者是否有意取来适合俗语“班包假”的谐音,既指物,也指人?我想值得研究研究。



    由于注者务实务虚通不够,凡事从想当然出,便弄错了。



    其次是注(10)问题,照字面注,只有王恺身份还对,其余不切题的。因为若务实透彻,明白葫芦器的流行在明清时代,则文中说的王恺珍玩,东坡鉴赏,都自然落了空。明明是讽刺打趣,正等于说“宋版《康熙字典》”,决不会真有其物。现在注里却很认真地补说:“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古玩”,于是点金成铁。



    其三是注(11),关于点犀,原注引了李商隐诗,其实还是领会不到诗中用事本意,和这里取名的用意。这也是要从务实和务虚才能明白的。




    如何务实?宋明以来因南海贸易扩大,沉香、犀角等等贵重难得材料入口日多,高级官僚贵族因此多欢喜用来雕成种种美术品,示阔斗奢。沉香木多雕成山子,或灵芝如意,是由“海上三山”到“寿山福海”一脉相传,和长寿多福愿望分不开的。犀角则做酒器,也和长寿分不开,因为照传说,犀角能解百毒。用犀角做杯主要计两种形制:横卧式多刻成张骞泛海的“博望槎”样子,和元代朱碧山做的银槎样子差不多,是仿照一段枯木形象,中心挖空贮酒,槎尾上竖,照例还留下些杈桠,本来可能还是用沉香做成,犀、银均后仿。通属于“酒船”类。是从战国腰圆形漆玉羽觞,到唐代六曲、八曲金银酒船。宋明展而成这种浪漫主义形式的工艺品。竖刻直立向下,上作喇叭口状,是由古代觚觯和犀觥取法,犀觥实物虽不存,新出西汉壁画中却还有个画得十分具体。衍进而成汉、宋雕玉,宋、明犀角杯实仿玉。杯沿和柄部或作高浮雕子母辟邪,或刻教子升天大小龙,又或刻成灵芝仙草,再进而刻成锦荔枝、玉兰等像生花果和其他山水楼阁场面。总之,数量多,式样变化也大。一般只四五寸高,也有高及**寸的。如取名“”,照理说,还必指实物中高足器而。旧说(或引为《抱朴子》称)犀中心有白线直透到底,名通天犀,李商隐诗即引此喻心在暗里相通意。宋人用它作带版,名“通犀带”,尚有“正透”、“倒透”等等名目,在法定二十八种带制中还极贵重,仅比紫云镂金带稍次。明代《天水冰山录》记载严嵩抄家的重要财产中,还有好些条犀带,好在何处和具体形象已不得而知。至于明清人做酒器,则中心必须挖空,由于应用要求不同,再不会过问有无白透子。(过我手的实物不下二百种,就没有一件符合通犀况的。可知酒器事实上不在那线白心!)



    如何务虚?既明白了犀有“正透”、“倒透”、“透到底为贵”意思,又知道记载中有“竹犀形大纹粗可以乱真”的说法,且明白元明杂剧市语说“乔”多指装模作样假心假意,那么当时取名“点犀”用意,是不是影射有“到底假”、“透底假”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也会有人不同意这么解释,以为似乎过分穿凿。从部分看,的确近于穿凿。但是如从这一节文章及全书对妙玉的性格讽刺批评看,说这两个器物取名用意一是谐声,一是会意,却大致不会错。这也还值得从另一方面再务务实看,清代以来,由康熙到乾隆,《格古要论》、《清秘藏》、《遵生八笺》、《妮古录》、《长物志》、《博物要览》等等明人谈杂艺书正流行。《格致镜原》新刻出版,分门别类网罗更多,《渊鉴类函》除大字殿本外,且有古香斋巾箱本刊印。谈犀角象牙文玩事物,在曹雪芹时代,实为一般贵族士大夫所熟悉。因此,这类影射名物的文字,正和书中叙述打灯谜差不多,当时丫头如平儿、鸳鸯辈也能破的,若不说破谜底,要现在让我们文化部长来猜,已难说十拿九稳!觉得解释二茶具取名隐晦,是现代人和那个时代一切已脱节。(事实上说妙玉用“绿玉斗”给宝玉,系谐“搂玉肚”也大为可能!)



    总的说来,注者由于务实不够,务虚不深,对本文缺少应有认识,因此便不能把所提到的事物,放在当时历史社会背景中去求理会。这节文章正面说的是妙玉为人如何爱清洁,讲风雅,反面却有个凡事是假的微深意,显明对照是奉承贾母无所不至,却极瞧不起刘姥姥。所谓文笔曲而隐的褒贬,和当时事事物物相结合,二百年前读者用不着注也能有会于心。但是,到现代,由于近半世纪社会变化格外大,即或是注书教书的专家学者,若不下一番工夫,书中谈到事事物物,事实上实在已经不大好懂了。尽管书中叙述的东西,目前可能在故宫博物院正搁在我们当眼处(记得珍宝馆就陈列过一个高脚犀角杯),如没有人点破,这就恰好是《红楼梦》某回某页提起过的东西,也还是不能转用到注上来的。注者既不能从感性上取得应有知识,又无从向字典取经,仅从主观猜想出,当然难于融会贯通。所以作注不能恰到好处是可以理解的。为求注解落实,最理想是有人能用个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从实践出,下一番狠心,扎扎实实去学懂它,再来作注。其次即采取个比较老实谨慎的工作态度,凡是自己目下还不懂的,不妨暂时不注。



    由于1957年《红楼梦》再版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在页曾提起过,曾参考过拙作未表部分关于注释《红楼梦》名物资料稿本。事实上凡是纠正这些错处地方,注者采用并不多,原注错处依旧继续保留,因此,当时才试提出二三事来商讨。



    前人常说著书立说不容易,其实注书工作,认真说来又何尝简单!他不仅要懂语,也要懂文学,不仅要懂社会,还要懂文物。更重要还是不能把这几点看成孤立事物,必需融成一份知识。特别是像《红楼梦》这样一部内容包含宏富,反映18世纪社会上层各方面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品,涉及一系列风俗人、名物制度以及许多种外来新事物,求把注释工作做到对得起原作,实在还值得有心人采取个更谨严态度用点心!和许多学术研究一样,似乎也可采用两条腿走路办法进行。其一是出版部门重新组织点社会力量,如像故宫明清工艺史组工作同志,文史馆、北京图书馆、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历史语所有关同志,和校正本书不同版本字句一样,来分门别类好好校正一下原来注文,并补充应注部分,再行重印,不失为一种走群众路线的比较慎重办法。如果要进一步攻坚,则不妨鼓励某些个人试采取一个更新的工作方法,老老实实去故宫各库房学三五年文物,把一切起居应用器物摸熟,凡事总得学,才能懂,懂得后,才能作好注!



    听说北大中国文学系已有学生将近千人,他们学《诗经》、《楚辞》、乐府诗、唐诗,以至于《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遇到起、居、服、用等等万千种名词时,碰到的问题大致都还相同。远如对朱干、玉戚,因为没有知道商周漆盾不同形象和许多种不同式样玉戚,及部分青铜制造中心镶有小玉璧的戚,仅从古人以及近人著作注疏中兜圈子,是不可能得到具体正确印象来纠正《三礼图》错误的!近如《红楼梦》中说的东东西西,必然还是一样麻烦费事不好懂,所以今后真正解决问题,也许不在教师倒在同学。如果每届毕业同学,已恢复过去毕业论文制度,系中能有计划统筹安排一下,某人作《诗经》、《楚辞》名物新证,某人作《急就章》、《释名》新证,某人作唐诗名物新注,某人作《红楼梦》文物研究……这么分别进行,资料积累,保存到系中,有个十来年后,教学形,将必然一改旧观!这个工作说来容易,认真做去自然将比普通论文难得多。因为要求每条每项毫不含糊,一一落实,甚至于还得学会摹绘,用具体形象反映出对象,人再聪敏勤快,集中精力做一二年虽未必即有满意成果,但是路走得对,还不妨在毕业后用研究生或助教名分再搞几年。想要这个工作做得十分踏实,必须承认工作方法也得改变,即应当用一个新的实事求是态度,例如作《红楼梦》起居服用注,到故宫博物院明清工艺史陈列组及各库房工作组去取经求教,好好结合文献和文物,先进行百十条试点调查研究,再逐渐扩大范围,才可望懂得透彻,注得真切,对读者才会有真正帮助。也唯有从这样踏实的工作去得到的知识,才能用它来纠正旧有的错误并充实以新内容。



    这种下库房学习注书,工作方法上的根本改变,对于一个学有成就的专家通人来,我们不敢抱过大奢望,因为文献梳理工作有待于他们指导的还多。对于一个年轻力壮的同学,理会得到必需通过这种调查研究、实践,才可望使工作得到应有的进展的,必乐意接受这个新任务。我相信经过一定时间,必须能够克服工作中不可免的困难,会取得十分满意的丰收!



    (原载:《光明日报》,1961年8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08: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蟠→贾宝玉====朱由检→朱慈炤

薛宝钗&金锁→贾宝玉&通灵宝玉===金玉良姻【金玉后缘】===金锁&通灵宝玉

木石前盟===林黛玉【赤心木】+贾宝玉【补天石】
绛珠仙子//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神瑛【朱由检+田秀英】+侍者朱慈炤+
绛珠草→绛珠仙草===绛+珠+仙草===绛【朱慈炤】+珠【朱由检】+仙草【田秀英】

神瑛侍者===朱慈炤

妙玉===神瑛侍者朱慈炤【慈航普渡//慈航普照//玉镜台//风月宝鉴//宝玉//通灵宝玉//甄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天宝//武曌宝镜→朱慈炤】
玉镜台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相关




1.玉制的镜台。 唐 杨炯 《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宋 葛立方 《满庭芳·簪梅》词:"玉镜台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颦。"《群音类选·京兆记》:"青鸾何事飞难至,却教我玉镜台前懒画眉。"

2.指 晋 温峤 之玉镜台。 温峤 北征 刘聪 ,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 温 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 唐 张纮 《行路难》诗:"君不见 温 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群音类选·犀佩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 温郎 玉镜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外家纪闻》:" 北江 与其内姊适 程氏 者,幼相亲爱,颇有玉镜台之慕,而姻事不谐。" 郁达夫 《无题》诗之二:"玉镜台边笑老奴,何年归去长 西湖 ?"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玉镜台

  • 作者

    关汉卿


  • 创作年代

    元朝

  • 文学体裁

    剧作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

《玉镜台》 元·关汉卿作。写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物骗娶表妹刘倩英,婚后夫妻不和,经人调解终于和好。全剧共四折。剧情是:翰林学士温峤姑母请去教表妹刘倩英弹琴写字,温峤心爱表妹姿容。恰好姑母托他在翰林院学士中为表妹觅亲,温峤于是以御赐玉镜台为定物,骗娶刘倩英。姑母无奈之下只好嫁女,但温、刘二人年龄悬殊,刘倩英满心不乐意,夫妻婚后不和。温峤友人王府尹设宴招待温峤夫妇,席间温峤展露才华,为刘倩英赢得风光,二人终于和解。《玉镜台》全名《温太真玉镜台》,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甲集本、《柳枝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温太真玉镜台

原著:关汉卿(元)


折叠第一折

(老旦扮夫人引梅香上,诗云)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日。生女不生男,门户凭谁立?老身姓温,夫主姓刘,早年辞世。别无儿男,止生得一个女儿,小字倩英。年长一十八岁,未曾许聘他人。夫主在日,教孩儿读书,老身如今待教他写字扶琴,只是无个好明师。我有个侄儿温峤,见任翰林学士,今将老身子母搬取来京旧宅居住,说道要来拜望老身。梅香。门首觑者,只等学士来时,报复我知道。(梅香云)理会的。(正末温峤上,云)小官姓温名峤,字太真,官拜翰林学士。小官别无亲眷,止有一个姑娘,年老寡居,近日取来京师居住。连日公衙事冗,不曾拜候。今日稍闲,须索拜候一遭。我想方今贤臣登用,际遇圣主,觑的富贵容易。自古及今,那得志与不得志的,多有不齐。我先将这得志的说一遍则个。(唱)

【仙吕】【点绛唇】车骑成行,诣门稽颡,来咨访。无非那今古兴亡,端的是语出人皆仰。

【混江龙】也只为平生名望,博得个望尘遮拜路途旁。出则高牙大纛,入则峻宇雕墙。万里雷霆驱号令,一天星斗焕文章。威仪赫奕,徒御轩昂。喜时节鹓鸾并簉,怒时节虎豹潜藏。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何止是析圭儋爵,都只待拜将封王。(云)却说那不得志的,也有一等。(唱)

【油葫芦】还有那苦志书生才学广,一年年守选场,早熬的萧萧白发满头霜;几时得出为破虏三军将,入为治国头厅相?只愿的圣主兴,世运昌;把黄金结作漫天网,收俊杰,揽贤良。

【天下乐】当日个谁家得凤凰?翱也波翔,在那天子堂,争知他朝为田舍郎?傅说呵在版筑处生,伊尹呵从稼穑中长,他两个也不是出胞胎便显扬。(云)虽然如此,那得志不得志的,都也由命不由人,非可勉强。(唱)

【那吒令】他每都恃着口强,便仪秦呵怎敢比量?都恃着力强,便贲育呵怎敢赌当?元来都恃着命强。便孔孟呵也没做主张。这一个是王者师,这一个是苍生望,到底捱不彻雪案萤窗

【鹊踏技】只落的意彷徨,走四方;昨日燕陈,明日齐梁。若不是聚生徒来听讲,怎留得这诗书万古传芳?

(云)我今日也非敢擅自夸奖,端的不在古人之下。(唱)

【寄生草】我正行功名运,我正在富贵乡。俺家声先世无诽谤,俺书香今世无虚诳,俺功名奕世无谦让,遮莫是帽檐相接御楼前,靴踪不离金阶上。

【幺篇】不枉了开着金屋,空着画堂。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虚旷,临风对月空惆怅。怎能够可情人消受锦幄凤凰衾,把愁怀都打撇在玉枕鸳鸯帐!

(云)一头说话,早来到姑娘门首。梅香,报复去,说温峤特来问候。(梅香报科,云)报的奶奶得知,有温峤在于门首。(夫人云)老身恰才说罢,学士真个来了。道有请!(梅香云)请进。(正末做见科)(夫人云)学士,王事勤劳,取个坐儿来,教学士稳便;一面将酒来,与学士递一杯。(梅香云)酒在此。(夫人云)学士,满饮一杯!(正末接饮科)(夫人云)梅香,绣房中叫小姐来拜见学士咱。(梅香云)小姐,有请。(旦扮倩英上,云)妾身倩英,正在房中习针指;梅香说母亲在前厅呼唤,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做见科,云)母亲,叫孩儿有甚事?(夫人云)孩儿,唤你来无别事,只为温家哥哥在此,你须拜见。(旦云)理会的。(夫人云)且住者,休拜!梅香,前厅上将老相公坐的栲栳圈银交椅来,请学士坐着,小姐拜见。(正末云)老相公的交椅,侄儿如何敢坐?(夫人云)学士休谦,"恭敬不如从命"。(正末云)谨依尊命。(夫人云)小姐,把体面拜哥哥者。(旦做拜科)(正末欠身科)(夫人云)妹妹拜哥哥,岂有欠身之理?(正末云)礼无不答,焉可坐受?(夫人云)好一个有道理的人也。(正末背云)是好一个女子也呵!(唱)

【六么序】兀的不消人魂魄,绰人眼光?说神仙那的是天堂?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添分毫便不停当。见他的不动情,你便都休强,则除是铁石儿郎,也索恼断柔肠!

【幺篇】我这里端祥他那模样:花比腮庞,花不成妆;玉比肌肪,玉不生光。宋玉襄王,想像高唐,止不过魂梦悠扬,朝朝暮暮阳台上,害的他病在膏盲;若还来此相亲傍,怕不就形消骨化,命丧身亡!(夫人云)梅香,将酒来。小姐与哥哥把盏。(旦奉酒科,云)哥哥,满饮一杯。(做递酒科)(正末唱)

醉扶归】虽是副轻台盏无斤两,则他这手纤细怎擎将?久立着神仙也不当。你待把我做真个的哥哥讲.我欲说话别无甚伎俩,把一盏酒瀽一半在阶基上。

(夫人云)老身欲教小姐写字弹琴,争奈无个明师;学士肯看老身薄面,教你妹子弹琴写字?(正末云)姑娘在上,据你侄儿所学,怎生教的小姐?(夫人云)学士体谦。梅香,取历日来,教学士选个好日子,教小姐弹琴写字。(正未云)温峤今日出来时,有别勾当.也曾选日子,来日是个好日辰。(唱)

【金盏儿】来日不空亡,没相妨。天生壬申癸酉全家旺,不比那长星赤口要提防。大纲来阴阳偏有准,择日要端详;岂不闻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夫人云)既如此,就是明日,要劳动学士者。(正末云)谨依尊命!明日温峤自来。但温峤无学,怎生教的小姐?(夫人云)学士休得推辞,只看你下世姑夫的面皮,教训女孩儿则个。(正末唱)

醉中天】白日短,无时晌,兼夜教,正更长,便误了翰林院编修有甚忙?我待做师为学长,拚的个十分应当,再无推让,早收拾幽静书房。

(夫人云)梅香,伏待小姐辞别了哥哥,回绣房去。(旦云)理会的。(拜科,下)(夫人云)多谢学士,幸不违阻,是必明日早见(正末云)敢不惟命!(唱)

【赚煞尾】恰才立一朵海棠娇,捧一盏梨花酿,把我双送入愁乡醉乡。我这里下得阶基无个顿放,画堂中别是风光。恰才则挂垂杨一抹斜阳,改变了黯黯阴云蔽上苍。眼见得人倚绿窗,又则怕灯昏罗帐,天那,休添上画檐间疏雨滴愁肠。(下)

(夫人云)学士去了也。梅香,便收拾万卷堂,来日是吉日良辰。请学士来教你小姐弹琴写字。收拾的停当时,可来回我话。(诗云)只因爱女要多才,收拾书堂待教来。(梅香诗云)从来男女不亲授,也不是我把引贼过门胡乱猜。(同下)


折叠第二折

(老夫人上,云)昨日选定今日是吉日良辰。梅香,门首觑者,则怕学士来时,报我知道。(梅香云)理会的。(正末上,云)姑娘选定今日好日辰,不曾衙门里去。肯分的姑娘又来请;便不来请,我也索去。可早来到门首。梅香,报复去,道温峤来了也。(梅香报科,云)温学士来了。(夫人云)道有请。(梅香云)请进。(正末做见科)(夫人云)今日学士怎生来的恁早?(正末云)为领尊命,教小姐琴书,就不曾到衙门去。(夫人云)因为老身薄面,误了学士公事,老身知感不尽。梅香,快请小姐出来拜学士者。(梅香云)小姐,有请。(旦上,云)妾身正在绣房中,听的母亲呼唤,须索见去。(做见科)(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为始,便是你师父了也。(旦做拜科)(正末背云)小姐比昨日打扮的又别,真神仙中人也!(唱)

【南吕】【一枝花】藕丝翡翠裙,玉腻蝤蛴颈;妲己空破国,西子枉倾城。天上飞琼,散下风流病。若是寝正浓,梦乍醒,且休问斜月残灯,直睡到东窗口影。

(云)将琴过来,教小姐操一曲咱。(旦学操琴科)(正末唱)

【梁州第七】兀的不可喜煞罗帏绣幕,风流煞金屋银屏!这七条弦兴亡祸福都相应,端的个圣贤可对,神鬼堪惊;俗怀顿爽,尘虑皆清。一弄儿指法冷冷,早合着古操新声。金徽弹流水潺湲,冰弦打余音齐整,玉纤点逸韵轻盈。聪明,怎生得口诀手未到心先应!海棠色、惠兰性,想天地全将秀结成,一团儿智巧心灵。

(夫人云)再操一遍,则怕还有不是处,教学士听,有不是处再教。(正末唱)

【牧羊关】纵然道肌如雪、腕似冰,虽是一段玉,却是几样磨成:指头是三节儿琼瑶,指甲似十颗水晶。稳坐的有那稳坐堪人敬,但举动有那举动可人憎。他兀自未揎起金衫袖,我又早先听的玉钏鸣。(夫人云)小姐,弹琴不打紧;须装香来,请哥哥在相公抱角床上坐,着小姐拜哥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士教小姐写字者。(旦写字科)(正末云)腕平着,笔直着。小姐,不是这等。(正末起把笔捻旦手科)(旦云)是何道理,妹子跟前捻手捻腕!(正末云)小生岂有他意?(夫人云)小鬼头,但得哥哥捻手捻腕,你早十分有福也。(旦云)"男女七岁,不可同席。"(夫人笑科,云)哥哥根前掉书袋儿。(正未唱)

【隔尾】你便温柔起手里须当硬,我呆想望迎头儿撇会清,恰才轻搘着春葱尽侥幸。(带云)似这等酥蜜般抢白,(唱)遮莫你骂我尽情,我断不敢回你半声,也强如编修院里和书生每厮强挺。(云)小姐,不是了也。腕平着,笔直着。(旦怒云)哥哥,你又来也。(正末唱)

【四块玉】兀的紫霜毫烧甚香,斑竹管有何幸,倒能勾柔荑般指尖擎。只你那纤纤的手腕儿须索平正。我不曾将你玉笋荡,他又早星眼睁,好骂我这泼顽皮没气性。

(夫人云)小姐,辞了哥哥,回绣房云。(旦拜科,下)(正末云)温峤更衣去咱。(做行科,云)见小姐下的阶基,往这里去了。我只见小姐中注模样,不曾见小姐脚儿大小。沙土上印下小姐脚踪儿。早是我来的早,若来的迟呵,一阵风吹了这脚迹儿去,怎能勾见小姐生的十全也呵!(唱)

【牧羊关】妇人每鞋袜里多藏着病,灰土儿没面情,除底外四周围并无余剩。几般儿窄窄狭狭,几般儿周围正正。几时迤逗的独强性,勾引的把人憎。几时得使性气由他呲,恶心烦自在蹬。

(带云)小姐去了也。几时得见,着小官撇不下呵!(唱)

【贺新郎】你便是醉中茶,一啜曛然醒。都为他皓齿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幸。待寻条妙计无踪影,老姑娘手把着头梢自领。索甚么嘱咐叮咛,似取水垂辘轳,用酒打猩猩。到这里惜甚廉耻,敢倾人命!休、休、休,做一头海来深不本分,使一场天来大昧前程。

【隔尾】他藉妆梳颜色花难并,宜环佩腰肢柳笑轻,一对不倒踏窄小金莲尚古自剩。想天公是怎生?这世情,教他独占人间第一等。

(正末回科)(夫人云)学士稳便。老身有句话:想小姐年长一十八岁,不曾许聘他人,翰林院有一般学士,烦哥哥保一门亲事。(正末背云)小官暗想来,只得如此;若不恁的呵,不济事。(做向夫人云)姑娘,翰林院有个学士,才学文章,不在侄儿之下。(夫人云)似你这般才学少有。那学士多大年纪,怎生模样?哥哥,你说一遍。(正末唱)

【红芍药】年纪和温峤不多争,和温峤一样身形;据文学比温峤更聪明,温峤怎及他豪英?保亲的堪信凭,搭配的两下里相应。不提防对面说才能,远不出门庭。

【菩萨梁州】古人亲事,把闺门礼正。但得人心至诚,也不须礼物丰盈。点灯吃饭两分明:缑山无梦碧瑶笙,玉台有主菱花镜。更有场大厮并,月夜高烧绛蜡灯,只愁那烦扰非轻!

(云)温峤与那学士说成,择定日子同来。(夫人云)多劳学士用心。(正末做出门笑科,云)温峤,你早则"人生三事"皆全了也。(虚下,将砌末上科)(做见夫人科,云)告的姑娘得知,适才侄儿径去与那学士说了。今日是吉日良辰,将这玉镜台权为定物;别使官媒人来通信,央您侄儿替那学士谢了亲者。(唱)

煞尾】俺待麝兰腮、粉香臂、鸳鸯颈,由你水银渍、朱砂斑、翡翠青。到春来小重楼策杖登,曲阑边把臂行,闲寻芳、闷选胜。到夏来追凉院、近水庭,碧纱厨、绿窗净,针穿珠、扇扑萤。到秋来入兰堂、开画屏,看银河、牛女星,伴添香、拜月亭。到冬来风加严、雪乍晴,摘疏梅、浸古瓶,欢寻常、乐余剩。那时节、趁心性,由他娇痴、尽他怒憎,善也偏宜、恶也相称。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觑定,端的寒忘热、饥忘饱、冻忘冷。(下)

(官媒上,诗云)"析薪如何,匪斧弗克。娶妻如何,匪媒弗得。"自家是个官媒。温学士着我去老夫人家说知:选吉日良辰,娶小姐过门。可早来到也。无人报复,我自过去。(做见科,云)老夫人磕头!(夫人云)媒婆何来?(官媒云)奉学士言语,着我见老夫人,选日辰娶小姐过门。(夫人云)是那个学士?(官媒云)是温学士。(夫人云)他是保亲的。(官媒云)他不是保亲的,则他是女婿。(夫人云)何为定物?(官媒云)玉镜台便是定礼。(夫人云)有这等事?我把这玉镜台摔碎了罢!(官媒云)住、住!这玉镜台不打紧,是圣人御赐之物;不争你摔碎了,做的个大不敬,为罪非小。(夫人云)嗨,吃他瞒过了我也!梅香,便说与小姐知道,收拾停当,选定吉日,送小姐过门去罢。(下)


折叠第三折

(正末引赞礼、鼓乐上)(赞礼唱和,诗云)一枝花插满庭芳,烛影摇红昼锦堂。滴滴金杯双劝酒,声声慢唱贺新郎。请新人出厅行礼!(梅香同官媒拥旦上)(正末唱)

中吕】【粉蝶儿】怕不动的鼓乐声齐,若是女孩儿不谐鱼水,我自拖拽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装大胆,丹方一味:他若是皱着双眉,我则索牙床前告他一会。

(云)媒婆,你遮我一遮,我试看咱。(官媒云)我遮着,你看。(正末做看科)(旦云)这老子好是无礼也!(正末唱)

【红绣鞋】则见他无发付氲氲恶气,急节里不能勾步步相随。我那"五言诗作上天梯",首榜上标了名姓,当殿下脱了白衣,今夜管洞房中抓了面皮。(云)媒人,待咱大了胆过去来。(唱)

迎仙客】到这里论甚使数,问甚官媒?紧逐定一团儿休厮离。和他守何亲,等甚喜?一发的走到跟底。大家吃一会没滋味。

(旦云)兀那老子,若近前来,我抓了你那脸!教他外边去!媒婆,你来。我和你说:这老子当初来时节,俺母亲教小姐拜哥哥,他曾受我的礼来。(官媒云)学士,小姐说:起初时,他曾拜你做哥哥,你受过他礼来。(正末云)我那里受他礼来?你与小姐说去。(官媒云)小姐,学士说:那里受你礼来?(旦云)在俺先父银栲栳圈交椅上坐着,受我的礼来。(官媒云)小姐说:学士在他老相公栲栳圈银交椅上受他礼来。(正末唱)

醉高歌】我见他姿姿媚媚容仪,我几曾稳稳安安坐地?向旁边踢开一把银交椅,我则是靠着个栲栳圈站立。

(旦云)媒婆,你来。他又受我的礼来。(官媒云)学士,小姐说:你又受他的礼来。(正末云)我那里又受他礼来?(官媒云)小姐,学士说:他那里又受你的礼来?(旦云)这老子!俺母亲着我弹琴写字,他坐在俺先父抱角床上,我拜他为师来!(官媒云)学士,小姐说:学弹琴写字,拜你为师,你在老相公抱角床上受他礼来。(正末唱)

【醉春风】我坐着窄窄半边床,受了他怯怯两拜礼;我这里磕头礼拜却回席,刬地须还了你、你。便得些欢娱,便谈些好话,却有那般福气。(旦云)媒婆,你说与他去,我在正堂中做卧房,教他再休想到我跟前;若是他来时节,我抓了他那老脸皮,看他好做得人!(官媒云)学士,小姐说来,他在正堂中做卧房,教你休想到他跟前;若是你来时节,他抓了你老脸皮,教你做人不得。(正末唱)

【红绣鞋】正堂里夫人寝睡,小官在书房中依旧孤忄西。遮莫待尽世儿不能勾到他这罗帏,人都道刘家女被温峤娶为妻,落得个虚名儿则是美!(云)将酒来,我与小姐把盏咱。(正末把酒科)(旦云)我不吃。(官媒云)小姐接酒。(正末唱)

【普天乐】初相见玉堂中,常想在天宫内,则索向空闲偷觑,怎生敢整顿观窥?得如今服侍他,情愿待为奴婢。厨房中水陆烹炮珍羞味,箱柜内无限锦绣珠翠。但能勾与你插戴些首饰,执料些饮食,则这的我早福共天齐。

(旦做瀽酒科,云)我不吃。(正末唱)

【满庭芳】量这些值个甚的!忒斟得金杯潋滟,因此上把宫锦淋漓,大人家展污了何须计。只要你温夫人略肯心回,便瀽到一两瓮香醪在地,浇到百十个公服朝衣!今夜里我早知他来意,酒淹得袖湿,几时花压帽檐低?

(官媒云)这小姐则管不就亲,做的个违宣抗敕哩!(正末云)媒婆,休说这般话!(唱)

【上小楼】休提着违宣抗敕,越逗的他烦天恼地。你则说迟了燕尔,过了新婚,误了时刻;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云)我则索哀告你个媒婆,做个方便者。(做跪科)(官媒云)学士,你为何在老身跟前下礼?(正末唱)

【幺篇】我"求灶头不如告灶尾"。为甚我今日媒人跟前做小伏低?教他款慢里劝谏的俺夫妻和会,兀的是罗帏中用人之际。

(官媒云)天色明了也。学士,你先往衙门中去,我自夫人跟前回话去也。(正末云)夫人,你的心事我已知道了。你听我说。(唱)

【耍孩儿】你少年心想念着风流配,我老则老争多的几岁?不知我心中常印着个不相宜,索将你百纵千随。你便不欢欣,我则满面儿相陪笑;你便要打骂,我也浑身儿都是喜。我把你看承的、看承的家宅土地,本命神祗。

【四煞】论长安富贵家,怕青春子弟稀,有多少千金娇艳为妻室?这厮每黄昏鸾凤成双宿,清晓鸳鸯各自飞,那里有半点儿真实意?把你似粪堆般看待,泥土般抛掷。

【三煞】你攒着眉熬夜阑,侧着耳听马嘶,闷心欲睡何曾睡。灯昏锦帐郎何在?香烬金炉人未归,渐渐的成憔悴还不到一年半载,他可早两妇三妻。

【二煞】今日咱守定伊,休道近前使唤丫鬟辈,便有瑶池仙子无心觑,月殿嫦娥懒去窥。俺可也别无意,你道因甚的千般惧怕?也只为差了这一分年纪。

煞尾】我都得知、都得知,你休执迷、休执迷;你若别寻的个年少轻狂婿,恐不似我这般十分敬重你。(同下)


折叠第四折

(外扮王府尹引祗从上,诗云)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提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老夫王府尹是也。今有温学士亲事一节,老夫奏过官里,特设一宴,叫做水墨宴,又叫做鸳鸯会,专请学士同夫人赴席。筵宴中间,则教他两口儿和会。等学士、夫人到时,自有主意。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同旦上,云)今日府尹相公设宴请客,不知何意,须索走一遭去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则为凤鸾失配累了苍鹘,今日个玳筵开,专要把鸳鸯完聚。我前面骑的是五花骢,他背后坐的是七香车;人都道这村里妻夫,直恁般似水如鱼,两口儿不肯离了一步。

【驻马听】想当日沽酒当垆,拼了个三不归青春卓氏女;今日膝行肘步,招了个百般嫌皓首汉相如。偏不肯好头好面到成都,忄敞的我没牙没口题桥柱。谁跟前敢告诉,兀的是自招自揽风流苦!

(云)可早来到也。左右,报复去,道温学士和夫人来了也。(祗从报科,云)温学士和夫人到于门首。(府尹云)道有请。(见科,府尹云)小官奉圣人的命,设此水墨宴,请学士、夫人呤诗作赋。有诗的,学士金钟饮酒,夫人插金凤钗,搽官定粉;无诗的,学士瓦盆里饮水,夫人头戴草花,墨乌面皮。(旦云)学士,你听者,大人说:你若有诗便吃酒,无诗便吃冷水。你用心着!(正末唱)

【乔牌儿】自从不应举,何尝对两字句?昨日会宾朋,饮到遥天暮,今日酒渴的我没是处

【挂玉钩】恨不的巴到咽喉咽下去。井坠着朱砂玉,与咱更压瘴气,凉心经,解脏毒。大人呵他自有通仙术。至如肿了面皮,疮生眉目,也索蘸笔挥毫,咒水书符。

(府尹云)若无诗呵,学士罚水,夫人头戴草花,墨乌面皮。(正末唱)

【川拨棹】这官人待须臾,休恁般相逼促。你道是傅粉涂朱,妖艳妆梳。貌赛过神仙洛浦,怎好把墨来乌?

(旦云)学士,着意吟诗;无诗的吃水,墨乌面皮,甚么模样!(正末云)休叫学士,你叫我丈夫。(旦云)无计所奈,则索唤丈夫。丈夫,须要着意者!(正未唱)

【豆叶黄】你在黑阁落里欺你男儿,今日呵可不道指斥銮舆,也有禁住你限时,降了你乖处。两个月方才唤了我个丈夫,虽不曾彻胆欢娱,荡着皮肤,刚听的这一声娇似莺雏,早着我浑身麻木。(旦云)丈夫,你知道么?倘或罚水,乌墨搽面,教我怎了?(正末唱)

【乔牌儿】如今便面上笔落处,也则是浮抹不生住。咱自有新合来澡豆香芬馥,到家银盆中洗面去。(旦云)丈夫,着意吟诗!(正末唱)

【挂玉钩】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则道我沉醉黄公旧酒垆,怎知我也有妆幺处。见他害恐惧,我倒身无措。且等他急个多时,慢慢的再做支吾。

(府尹云)学士,请吟诗者。(正末云)小官就吟。(旦云)丈夫,你要着意者!(正末云)夫人放心。(唱)

【水仙子】须闻得温峤不尘俗,明知道诗书饱满腹,那里是白头把你青春误?就嫌的我无地缝钻入去。少甚么年少儿夫?这一个眼灌的自邓邓,那一个脸抹的黑突突,空恁般绿鬓何如?

(旦云)学士吟诗波,休似吃凉水的。(正末云)夫人,我吟的诗好呵,你肯随顺我么?(旦云)你若吟得诗好,我插金钗、饮御酒,我便依随你。(正末云)夫人,你请放心者。(唱)

【甜水令】我如今举起霜毫,舒开茧纸,题成诗句,待费我甚工夫!冷眼偷看这盆凉水,何须忧虑,只当做醒酒之物。

折桂令】想着我气卷江湖,学贯珠玑,又不是年近桑榆,怎把金马玉堂、锦心绣口,都觑的似有如无?则被你欺负得我千足万足,因此上我也还他佯醉佯愚。(旦云)丈夫,着意吟诗!倘罚水,墨乌面皮,教我怎了?(正末唱)他如今做了三谒茅庐,勉强承伏。软兀刺走向前来,恶支煞倒褪回去。(正末吟诗科,云)不分君恩重,能怜玉镜台。花从仙禁出,酒自御厨来。设席劳京尹,题诗属上才。遂令鱼共水,由此得和谐。(府尹云)温学士,不枉了高才大手,吟得好诗!赐金钟饮酒,夫人插凤头钗,搽官定粉。(旦喜科,云)学士,这多亏了你也!(正末云)夫人,我温峤何如?(府尹云)夫人,你肯依随学士么?(旦云)妾身愿随学士。(府尹云)既然夫人一心依随学士,老夫即当奏过官里,再准备一个庆喜的筵席。(正末唱)

雁儿落】你畅好是吃赢不吃输,亏的我能说又能做。你只要应承了这一首诗,倒被我勒掯的情和睦。

得胜令】呀,兀的不是一字一金珠,煞强似当日吓蛮书。你着宝钗簪云鬓,我着金杯饮醁醑。山呼,共谢得当今主。娇姝,早则不嫌我老丈夫。(府尹云)人间喜事,无过夫妇会合。就今日杀羊造酒,安排庆喜筵席,送学士、夫人还宅去。(诗云)金尊银烛启华筵,一派笙歌彻九天。若非恩赐鸳鸯会,焉能夫妇两团圆?(正末拜谢科)(唱)

【鸳鸯煞】从今后姻缘注定姻缘簿,相思还彻相思苦。剩道连理欢浓,于飞愿足。可怜你窈窕巫娥,不负了多情宋玉。则这琴曲诗篇吟和处,风流句,须不是我故意亏图,成就了那朝云和暮雨。

题目:王府尹水墨宴

正名:温太真玉镜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08: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条目 金风玉露(金風玉露)
拼音 jīn fēng yù lù

注音 ㄐㄧㄣ ㄈㄥ ㄩˋ ㄌㄨˋ

词语解释成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金风玉露 词语解释
解释
1.秋风和白露。亦借指秋天。
-----------------
© 汉典

金风玉露 成语解释
金风玉露
【解释】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借指秋天

© 汉典
金风玉露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金风玉露 (柳暗花溟创作的古代言情小说)
《金风玉露》是柳暗花溟写的一部古代言情小说,2012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金风玉露 (成语解释)
金风玉露是成语词汇之一,出自李商隐的《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原指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现多指男女相爱相知相伴相守,泛指秋天的景物,一般用来描写爱情。鹊桥仙·纤云弄巧
[ 宋 ] 秦观

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轻盈的彩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若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tr][/tr]
[tr][/tr]
辛未七夕
[ 唐 ] 李商隐
原文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译文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19: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云龙骨瘦槎牙//槎枒谁惜诗肩瘦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首先来说一下,这句诗出自书中的贾宝玉之口,原诗如下:访妙玉乞红梅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此诗出自书中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众女子联诗,宝玉落了第,于是李纨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来插瓶。宝玉要了红梅来,众人又联起了咏红梅。在此之下,宝玉来去一趟栊翠庵咏出了此诗。

01 妙玉为何出家为尼

依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出家人,一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多为情所困寻求解脱,可谓彻悟,比如传说中的顺治帝,要么家境败落无处可去,比如贾惜春。另一个原因便是丧夫失子出家寻求后半生的依靠,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也当过和尚,原因则是为了混口饭吃,谈不上什么大彻大悟。而妙玉则不同,她家境殷实,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年纪轻轻出家做了尼姑,书中交待的原因是: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以上可见,妙玉原本并不打算出家,只是自身这病,替身皆不能去,最后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入了空门。这足以说明妙玉六根并不清静,只是肉身在空门的槛外人,思想上还在尘世之中,更何况还是带发修行。她对人生的理解,可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02 “为乞孀娥槛外梅”还是“为乞嫦娥槛外梅”

孀娥,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舜妻娥皇女英,二是指代嫦娥。娥皇女英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称皇英,是帝尧的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舜继位后,在南方巡视时,死于苍梧。两位妃子前去寻找,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两人抱竹痛哭,泪水浸染青竹,最后泪尽而亡,“潇湘竹”或“湘妃竹”便因此而得名。说到此处,不禁想起另外一个人,没错,就是林黛玉。她与妙玉的经历很相似。两人从小便都是病不离身,都有过被和尚劝入空门的往事。只是黛玉没把和尚的话当回事儿,而妙玉则是为身子好从了各尚的话。两个人同与空门有缘,一人入一人出,好似在槛内槛外站着的两个女子。此诗出自贾宝玉,他与这二人又恰恰志趣相投,互有好感,好比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此处如用嫦娥取代,虽也是神话人物。她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老公的长生不老药,而奔上月宫成了仙女。在此处的解释就很牵强了,本人更趋向于“为乞孀娥槛外梅”。所以曹雪芹将妙玉比作了“孀娥”,其诗又出自贾宝玉,用意极深。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把嫦娥比喻独守月宮,与妙玉修身庵中,同出一辙,性质一样。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为乞嫦娥槛外梅”是宝玉的诗句。大观园里众儿女在芦雪庵联诗,因说到妙玉那里的红梅开的好看,大家想折几枝来赏玩,又都怕和妙玉打交道,最后派宝玉去折。宝玉最后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又按照规定做了这首诗。

全诗如下: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里面广寒宫中有嫦娥仙子,神话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吃了灵药独自飞升,也是飞到了月宫之中,被人们称作嫦娥。所以,人们会误以为嫦娥单指一个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嫦娥不是指一个人,而是对仙女的统称。《西游记》中八戒酒醉以后调戏的就是众多仙女中的一个,大概是刚刚跳舞的仙女之一,书中把她叫做“霓裳仙子”。

那么,我们知道了“嫦娥”是指仙女,就好理解宝玉的诗了。他就是把妙玉比作了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嫦娥”和上句的“大士”相对,都是在夸赞妙玉的高洁,雅致,表达了宝玉对妙玉的欣赏和崇拜。

至于,有些朋友说的,用“嫦娥”暗指妙玉有过婚史,是和后羿之妻一样的人,我是不赞同的。如果要这样理解,那前一句的“大士”做何解,难道要说妙玉是观音菩萨转世吗?

我是烟雨江南,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烟雨江南话红楼。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其实电视剧中把妙玉比做嫦娥是有争议的。因为嫦娥弃羿奔月,与妙玉身份并不相符。有古本中《访妙玉乞红梅》一节中的联是“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霜娥槛外梅”,而非“乞嫦娥”。霜娥,是传说中的掌管霜雪的女神,又名青女,和嫦娥完全是两个形象。。。。说到妙玉的美貌高冷,倒是更与霜娥的身份贴合。红学家蔡义江先生所著《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中认为“霜娥”乃“嫦娥”之误,认为当是嫦娥,如今大家多从蔡说了。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嫦娥在偷吃灵药飞天之前,是后羿的妻子。也即是说,嫦娥有婚史,不是姑娘了。此处以嫦娥喻妙玉,按曹雪芹的惯常笔法,当有隐喻……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奉迎讨好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便利店上货挑选鱼蛋关东煮车仔面 • 2022-12-02 12:14:00 • 生活 •  942 •  0 •  0
妙玉 文化 我说红楼梦 读书 嫦娥
题刘翔卿蔚然楼二首其一
[ 宋 ] 杨万里

原文

诚叟颠狂与醉题,艮翁珍重洒环词。

山棱莫学诗肩瘦,月写云描总是诗。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


[tr][/tr]
[tr][/tr]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苏轼苏轼〔宋代〕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870篇诗文 ► 4830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槎枒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槎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á yá,意思是树木枝杈歧出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槎枒

拼音
chá yā

注音
ㄔㄚˊ ㄧㄚˊ


释义1
树木枝杈歧出貌

释义2
形容错落不齐之状

出自典籍
《吴船录》、《舟过季家山小泊》

目录
1解释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2、 树木枝杈歧出貌

3、 形容错落不齐之状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1、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绝,乱石当道,将至峡,必舍舆,蹑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陆游《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荦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2.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桧毁,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3.此多用于云、山、碑、石等。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阔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此多用于人与动物。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此多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娲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昆》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闲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7: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江花月夜
[ 唐 ] 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

月华:月光。

文:同“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潇湘:湘江与潇水。

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作者介绍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鞠歌行
【作者】李白 【朝代】唐拼音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
连城白璧遭谗毁。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标签: 仕途乐府感伤
译文 注释
美玉自知自身高洁无瑕,但不与桃李攀比,非要与之争个上下高低。但那些小人却不懂得谦虚、不争是一种美德,反而鱼目混珠,不分优劣,把劣质的当成好的,把美玉当成引以为耻的东西。堂堂楚国,颠倒黑白的小人怎么那么多呢?价值连城的美玉屡次遭到谗言和毁弃。怀抱美玉而痛哭于荆山下的卞和,本是忠信之臣,却遭到割足砍脚的不幸。宁戚报国无门,在桓公门前唱小曲。管仲经过小妾的解释而最终获得了齐桓公的重用。百里奚流亡到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并任用他为大夫。朝歌的屠夫吕望在渭水之滨垂钓,九十岁终于得到周文王的重用。周武王取得天下以后,封吕望在齐国营丘之地,治理齐国。吕望一生都在渭水之滨垂钓,有谁人认识他,关注他呢?如今的人,更是无人来关注像他这样的垂钓者了,目送飞鸿而去,却无意于他的报国之心。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 百科详情>>

春望
[ 唐 ] 杜甫

原文
译文对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9: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播报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
宋代词人范成大词作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是宋代词人范成大的一首词,这首词紧扣中秋赏月,抒写了范成大“眼看时事力难任”,十载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隐田园的衷情。全词感喟颇深,却不乏豪放清逸的风韵,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热望幻灭以后的情怀。 [1]
作品名称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作    者范成大
创作年代宋
出    处《吴船录》
作品体裁词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水调歌头①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②,忽到黄鹤旧山头③。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④。星汉⑤淡无色,玉镜⑥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⑦,熨江⑧流。关河离合⑨,南北依旧照清愁⑩。想见姮娥冷眼⑪,应笑归来霜鬓⑫,空敝黑貂裘⑬。酾酒⑭问蟾兔⑮,肯去伴沧洲⑯?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②新梦:未曾料到之意。
③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
④“老子”三句:诗人自谓,作者用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游乐的情景。个中:此中。
⑤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⑥玉镜:指月亮。
⑦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
⑧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
⑨关河:山河。关:指关塞。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
⑩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⑪姮娥:即嫦娥。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
⑫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
⑬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空:徒然。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敝:破烂。
⑭酾酒(shāi):斟酒。
⑮蟾(chán)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
⑯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指故乡。 [2]
白话译文
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节。作者于五月二十九日离开成都,乘船东归,于八月十五日晚登武昌黄鹤山南楼与友人聚会,并填写引词。 [4]
作品赏析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该词上片写赏月时情景。开头四句。作者略叙自己十多年间的行止。“细数”句回忆这期间的历历往事,包蕴丰富,沉吟唱叹。很有凄凉之感。“十年”、“十处”并举,还有“忽”字,写出他四处流寓的“不胜漂泊之叹”。“新”字绾合着今昔新旧之梦。“老子”三句写中秋赏玩的豪兴。作者借用一个典故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的情形。诗人和庾亮虽相隔数百年,但都是秋夜宴集南楼,情景相同,可以相比美。所以他说老天又叫这种盛会重见,一今一古都是发生在这个南楼上。对自己登南楼度中秋夜晚击节叹赏。“星汉”二句描写南楼眺望中的夜景。万里无云,夜空晴朗,银河浅淡,只有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高空中。
下片依然是描写月色,但是相比于上片而言境界更加开阔,内涵更加丰富,由眼前的一轮明月拓展到月色下的大好河山。更由此而想到了国家至今仍是山河破碎, 忧国之心油然而生。一喜一忧,情绪陡转。下面又一次转到了作者的身世,用苏秦事以自嘲,嘲笑自己忙碌半生却功名不成,感慨自己的漂泊倦怠之感。于是有了最的“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两句,更凸现了词人的归隐之意。“敛秦烟,收楚雾,熨江。“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5]
这首词对中秋月色和大好河山的赞美,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痛惜关河离合,南北分裂,含蕴着他志在恢复的抱负。但终究虚无成就,不得已而想到退居山林,潇洒度日月,这是作者的悲剧,也是当时爱国人士的普遍悲剧。词风在豪放、婉约之外,独具特色。并不过分豪迈悲壮,也不流于绮靡,确是一种变徵之声。激奋中带有苍凉之感,很准确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热望幻灭以后的凄黯逼仄的情怀。 [5]
名家点评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王锡九:词风在豪放、婉约之外,独具特色。并不过分豪迈悲壮,也不流于绮靡,确是一种变徵之声。激奋中带有苍凉之感,很准确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热望幻灭以后的凄黯逼仄的情怀。(《唐宋词鉴赏辞典》) [6]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干道六年(1170年),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后历任静江、成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伴,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7]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灵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神瑛侍者之心,亦为神瑛侍者的天目。神瑛侍者的智能摄像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6: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连环(忆李谪仙)
作者:冯伟寿

谪仙往矣,问当年、饮中俦侣,于今谁在。欢沈香醉梦,胡尘日月,流浪锦袍宫带。高吟三峡动,舞剑九州隘。玉皇归观,半空遗下,诗囊酒佩。
云月仰挹清芬,揽虬鬓、尚友千载。晋宋颓波,羲皇春梦,尊前一慨。待相将共蹑,龙肩鲸背。海山何处,五云靉靉。
冯伟寿,字艾子,号云月,取洽子。宋代词人。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6bc63e0d1553.aspx
冯伟寿
冯伟寿

冯伟寿,字艾子,号云月,取洽子。宋代词人。► 8篇诗文
春梦歌
[ 清 ] 曹雪芹

原文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羲皇春梦随云散+}】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朝中措(赵伊一哥回侍)原文_韩淲_古诗文网
2018年3月27日 - 君之竹隐是章泉。只要世家传。莫道闲诗浪句,风花雪月云烟。一杯我醉,百年人事,乾转坤旋。直与唤回兴替,义皇留下遗编。 朝中措(赵伊一哥回侍) 宋代: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6: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中措·君之竹隐是章泉

[宋代]
韩淲

全文
拼音
译文
赏析
完善
复制
君之竹隐是章泉。
只要世家传。
莫道闲诗浪句,风花雪月云烟。
一杯我醉,百年人事,乾转坤旋。
直与唤回兴替,羲皇留下遗编。


智能诗词翻译
云烟百年世家兴替
朝中措·君之竹隐是章泉译文
投稿内容通过审核,可获得 2-8 红包奖励,快来参加吧!
添加
作者简介


韩淲[宋代]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更多
该古诗《朝中措·君之竹隐是章泉》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eafd343ac9eafd3/

《红楼梦》中说:“观音未有世家传”,这是真的吗?
拾玉园班主张庆2018-11-23 20:30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我猜罢。可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 “观音未有世家传”的谜底是“虽善无征”,这是什么意思呢?
“虽善无征”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观音虽善,但没有“世家”、“传”,无从征考。“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传”,传记,这里指史书“纪传表志”之“传”。“征”,证明,考证的意思。
观音未有世家传,这是真的吗?其实不然,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


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释迦牟尼佛曾在《观音三昧经》内说:“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观世音菩萨不但在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还在极乐世界与大势至菩萨一道,或为阿弥陀佛的胁士,帮助阿弥陀佛来娑婆世界以及其他任何佛世界度众生,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国。
西方三圣


南朝宋昙谟竭翻译的《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中则说:从前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这个国家没有女性,国王名叫威德,他于园中入了三昧,见两朵莲花从地上涌出,分列左右,化生出两个童子,左面的一个名叫宝意,就是观世音菩萨,右面的一个名叫宝尚,就是大势至菩萨。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则记载:观世音菩萨实乃过去古佛,早在无量功前已成正觉,号为“正法明如来”,又称“正法光明如来”。佛经认为,观世音出道之早,是十方世界许多佛所望尘莫及的。正法明大慈大悲,为了将众生救出苦海,便倒驾慈航,行菩提道,普渡众生。


民间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观音原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眴,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转轮王成为阿弥陀佛,不眴和弟弟分别成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有的说观音原是妙庄王的女儿,名叫妙善。


父亲为她亲许婚事,但她不愿出嫁,逃婚到荒山,结庐修行。后来为了替父王治病,不惜割下自己的臂肉,挖出自己的眼睛,终于使妙庄王病愈,这片孝心感动了佛祖,帮助她修成无上菩提。


关于观世间菩萨的身世,说法很多,但确实无法考证。所以说,“观音未有世家传”这个说法不对,但“虽善无征”的说法却是正确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或者你更相信哪一种说法呢?
不管怎么样,“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不管观世音菩萨的身世如何,她都是我们最尊崇的女神。

红楼梦解谜语:观音未有世家传,一池青草草何名?水向石边流出冷2023-08-22 12:24:36 来源: 长安昭阳王 陕西  举报

分享至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44】
(接上文,李纨身份解谜)
4.4 观音未有世家传
50回芦雪广联诗后,在暖香坞猜灯谜。
次日雪晴,饭后贾母又亲嘱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画去……”一时众人都来看他如何画,惜春只是出神。众人来看,惜春出神,是在哪里?暖香坞!“不管冷暖”是说给读者的话,提醒:冷香、暖香。
在《红楼梦》中猜谜,不能受打什么的局限,这是表面。作者往往在谜语中藏了反面更深刻的含义,用谜语告诉读者不能明说的信息。书中给出的都是正面的假谜底,不是作者真正要读者猜的反面之意。
李纨、李纹、李绮的谜语,是一组,整体表达了一个完整意思。这几个谜语要串联起来解,先看第一个,李纨的谜语:
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
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反面是指:“在明明德”。
宝钗强调“世家传”三个字。黛玉说表面谜底是“虽善无徵”。
观音未有世:因李治时避李世民讳,把“观世音”改成了“观音”。所以“观音未有世家传”的谜底是:“李家传”三个字。
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首领皋陶。皋陶为舜的大理官,即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所以李氏:嬴姓,东夷。
第二个,还是李纨的谜语:
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又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还真不是,葫芦又名蒲芦,所以,蒲芦也:胡虏也。
一池青草,草何名?按随后李绮之谜:草化萤,嬴,东夷。
一池青:清也。
第三个,不是李纨的谜语。李纹、李绮的谜语,都是李纨谜语的辅助、补充:
李纨笑道:“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
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
谜面是宋诗的诗句,有两首宋诗与此相关:
释师观的《颂古三十三首》:

未审魂灵往寻方,无栖泊处露堂堂。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释胜的《颂古二十四首》:

摩天鸩鸟九头毒,护世那吒八臂长。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水、风,冷香。



贾母用“不管冷暖”,提醒过这个“冷香”。
山中之水石上流,表面是山涛。“涛”字在点李纹的“纹”字,水纹,即“水波”,对应“山涛”。这都是正面理解,无关紧要。
第四个,李绮的谜语:
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
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的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众人会意,是要读者会意,妙在何处?草化萤:用来解释李纨的谜语,把李纨的两个谜语串了起来,妙的很!
所以李纨、纹、绮这四个谜语合起来,是一个简短的李纨传记:
李纨的《李家传》:胡虏也。清也,东夷。随皇太极风生水起。
冷香是宝钗,即皇太极。水、风都是满清的关键字。
注意李纨两个堂妹的名字:纹绮。文起,与薛蟠表字同音。
古人不仅认为萤是草化的,还认为鹌鹑是田鼠化的
“【夏小正】三月,田䑕化爲鴽。鴽,鵪也。”
“【淮南子·時則訓】田䑕化爲鶉。”
这回前面,在芦雪广联诗时,老太太来凑趣儿:
贾母便饮了一口,问:“那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是糟鹌鹑。”贾母道:“这倒罢了,撕一两点腿子来。”李纨忙答应了,要水洗手,亲自来撕。



贾母为什么要撕鹌鹑腿?为什么李纨亲自来撕?
鹌鹑是田鼠化的,所以贾母是撕李纨这个耗子的腿子,让你偷玉!
76回中秋夜联诗,湘云联道“秋湍泻石髓”,然后重复提宝姐姐,黛玉说:“只是‘秋湍’一句亏你好想!只这一句,别的都要抹倒。我少不得打起精神来对一句,只是再不能似这一句了。”
黛玉对这句评价这么高,为什么?
“水向石边流出冷”,正是对“秋湍泻石髓”的注解。后面看不见的一句是:“风从花里过来香”,这两句表示“冷香”,宝钗。
所以黛玉联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看,“宝婺情孤洁”,“金星将婺女争华”,便是在“秋湍泻石髓”的“冷香”之后提出的。
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2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庄妙常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宝黛钗三合一+《妙法莲华经》有“是以佛日东升,高山大士,先蒙其照。】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54&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妙玉为什么突然出现在七十六回,与黛玉联句?
红楼女书生
2019-07-28 11:53
“妙玉”的“妙”:暗蓄“宝钗”,《妙法莲华经》有“是以佛日东升,高山大士,先蒙其照。”句——我认为“妙”字是隐这一部佛经的。“山中高士晶莹雪”,这个是历来无争议的写宝钗的句子,另一个流行讹传是“高山大士晶莹雪”。其实这两种提法是一个意思。我的判断,原文是“山中高士”,另有人注释出“高山大士”,就有人讹为原文直接引用了。我认为“山中高士”这个字迷的谜底正是“高山大士”。以“山中高士”字眼儿的颠倒排列相仿佛而能让人想到“高身大士”,即而跌出“钟情大士”。这已经转了几个弯儿,解释了“妙”和“大士”的联系,看去有点牵强,后文还有论证。

那妙玉和黛玉是个什么关系?妙玉第一回正面出场,是请宝、黛、钗三人喝茶。意谓这个贯穿始终的见证人亲历目睹了当日富贵之时,他三人言笑宴宴之况。妙玉这人是“箭不虚发、人不虚出的”,因此前八十回除此一场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直到凹晶馆联诗才是她第二次亮相。七十六回黛玉吟出“冷月葬花魂”这断头话来即是凶兆已现,看得小编心下一沉;而妙玉突然跳出来截住更是唬了我好大一跳。这可是公认的黛玉的一大关节,是谁见证了?是妙玉。这一幕突兀,甚至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其实当时小编心下甚为纳罕。夜半三更、黑灯瞎火的,她一个尼姑也不避嫌,可好出来乱走的么?既然知道老太太宴客必定人多事杂,多少仆妇婆子不干净的人要进园伺候、自然有那偷懒耍滑头的四处乱闯乱撞,她最爱洁净清静的一个人本就不会轻易踏出山门,此等状况可躲都来不及呢,还会因凡俗丝竹声引动了她?况又躲在“栏外山石后”刚好就“听住了”?但曹公就是让她出现了,让她参与见证了黛玉的一大关节;让她截了黛玉的断头话且“引渡”完这整个联句。
小编认为,这说明妙玉驾慈航、渡众人,在后来各人结局中都多有帮衬,只因天意不可违而未能力挽住狂澜。硬要说是闲笔和废笔也没办法,不然,可有更充分的理由解释妙玉这两次正面亮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size=1.2em]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佛法教义之总纲,其内容简洁概要,简称《心经》。全经只有54句,共260字,属六百部般若之一卷。全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佛法教义之总纲,其内容简洁概要,简称《心经》。全经只有54句,共260字,属六百部般若之一卷。全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2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杯。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金花报:古代状元寄家信报喜,称为金花报。 玉镜台:晋温峤娶其姑之女,以玉镜台为聘礼。 高士卧:《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遇雪天在家高卧不出,人以为贤,举为孝廉。 美人来:隋赵师雄游罗浮山,日暮见一美人邀共饮,雄不觉醉卧。醒来在梅花树下,翠羽嘈唧其上,月落参横,惆怅不已。 苏子:苏轼守杭州,令西湖沿堤种桃柳,人号苏公堤,简称苏堤。 刘郎:唐刘禹锡《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历来被人传颂,有何内涵?
诗词漫游记2022-12-31 20:13河北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历来被人传颂,有何内涵?


“梅以韵胜,以格高”,而与兰、竹、菊并列四君子,并以独俏寒枝、凌寒飘香的神韵和风骨而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历代文学作品中,运用梅花意象来传情写意的作品数不胜数,梅诗梅词,至宋代尤为盛行,单《全宋诗》中的咏梅诗就多达4700多首。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咏梅绝唱”,宋代人无出其右。


不过到了明代,我认为有一句倒是可以相媲美——“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它出自明代诗人高启之手。




高启,是明初十才子之一,出生于富贵之家却父母双亡,但他少年机警,过目不忘,尤好诗歌。


他的诗歌成就推动了明代诗歌的发展,被后人尊为“明初诗人之冠”,又被清代诗人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


高启的梅花诗独树一帜,飘逸超群,他笔下的梅花颇有仙风道骨,卓尔不群之美。


《咏梅九首》(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高启的梅花诗中,以《梅花九首》最为著名,其中又以第一首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最为世人传颂。




作者在这两句里各用了一个典故。


前句,是“袁安高卧”的故事。


袁安,是东汉汝南汝阳人,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史书中说,袁安为官,以身作则,并以严明著称,属下吏人畏而受之。


《后汉书·袁安传》记载:


袁安未出仕之前,某年冬天他客居洛阳,积雪盈丈,给百姓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这一天,洛阳令查访雪情,来到袁安宅前,见别家门前雪已除,有路可通,出门谋食,唯独袁安门前被大雪封堵。


洛阳令于是命人除雪入户,却见袁安僵卧于床,奄奄一息,于是便问他为何不出门乞食?


袁安回答说:“大雪天人人又饿又冻,我怎么可以去麻烦别人呢?”


(古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卧雪情操,扬风惠政”。)


洛阳令听了袁安的话十分感动,于是举为孝廉,从此袁安走上了仕途。


(孝廉,是东汉时求仕者的必经之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若以功名比较,相当于明清时的“举人”。)


“袁安高卧”,后来成为虽贫但不折腰示人的一种美称。




后句也用了一个典故,指隋朝赵师雄夜晚酒醉遇梅花仙子的传奇。


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一个梅花传说:【{不在梅边在柳边!}】


隋开皇中,赵师雄在游浮罗山时留宿山中,夜里梦见与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子饮酒。


女子的身上芳气袭人,她身后跟着绿衣童子不时地欢歌笑语。


天亮时分,赵师雄从梦中惊醒,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鸣啼,暗道,也许自己遇到的是梅仙,而那童子大概就是枝头的翠鸟了。


此后,诗人就爱将梅花比作“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


这是由于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态,有清冷淡雅的美,使人不由得将其看作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的女子,是忽然发现的惊心动魄的“空谷佳人”。

空谷佳人

" 空谷佳人"是用来称赞"兰花"

兰花是植物分类学中兰科植物的统称。这一科植物除了地球南北极以外,在全球陆地都有她的身影,其中在南美和亚洲热带地区最为繁茂。它们有的在潺潺溪旁、汨汨泉边安营,有的在气候严酷的高山扎寨,有的在深山密林的巨树高枝上安家,有的在悬崖峭壁上落脚。但是那些稀世珍贵、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多在空气新鲜、苔藓丰茸的密林幽谷中藏匿。







在山寒水瘦、天地荒寂的冬天,雪给大地以纯粹,月予世界以清明,而一枝梅绽放,那是比雪与月更有情味的美丽。


回看这两句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第一句是雪天的梅姿,强调的梅之清高,第二句是月下的梅姿,突出的是梅之秀美,而且一“卧”一“来”,有静有动。诗句清丽,情致高远,难怪会成为传诵千古的绝句。




关于这句诗,还有一个历史小故事。1961年,伟人写下《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当时,他恰好读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句,不知道此诗的作者和出处,于是让秘书和身边的人帮忙查找,当时还没有网络,找到此诗的作者着实是费了一番功夫。


伟人特别喜欢这句颇有仙风的诗句,并在自己的咏梅词边,手书加注道: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正是高启的这首咏梅诗,给了伟人灵感和启迪,大雪飘飞里,高启的美傲立于枝头,向天地展示它的洁白无瑕。


它孤傲高洁、淡泊自爱,它比陆游那支驿路断桥边的野梅花,多了些孤高,少了些自哀自怨。


读了高启的这句诗,怕是心里再也容不下别的咏梅诗了吧!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黄庭坚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八句诗包含八个典故,惊艳了后世千年
苏轼临终一首诗总结自己的一生,英雄末路,满是自嘲,两句很出名

作者,清风,与你共赏最美诗词。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赏析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梅兰竹菊四君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8: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赏析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闲庭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幽梦冷随红袖笛,


【嫩寒锁梦因春冷】
游仙香泛绛河槎。
【芳气笼人是酒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1: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十灰
作者:李渔 全集:笠翁对韵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lì wēng duì yùn dài pīn yīn shàng juàn · shí huī

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十灰

chūn duì xià , xǐ duì āi , dà shǒu duì cháng cái 。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

fēng qīng duì yuè lǎng , dì kuò duì tiān kāi 。

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

yóu làng yuàn , zuì péng lái , qī zhèng duì sān tái 。

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

qīng lóng hú lǎo zhàng , bái yàn yù rén chāi 。

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

xiāng fēng shí lǐ wàng xiān gé , míng yuè yì tiān sī zǐ tái。

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

yù jú bīng táo , wáng mǔ jī yīn qiú dào jiàng ;

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

lián zhōu lí zhàng , zhēn rén yuán wèi dú shū lái 。

连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zhāo duì mù , qù duì lái , shù yǐ duì kāng zāi 。

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

mǎ gān duì jī lèi , xìng yǎn duì táo sāi 。

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

jiā xìng shì , hǎo huái kāi , shuò xuě duì chūn léi 。

佳兴适,好怀开,朔雪对春雷。

yún yí zhī què guàn , rì shài fèng huáng tái 。

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

hé biān shū qì yíng fāng cǎo , lín xià qīng fēng dài luò méi 。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liǔ mèi huā míng , yàn yǔ yīng shēng hún shì xiào ;

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

sōng hào bǎi wǔ , yuán tí hè lì zǒng chéng āi 。

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zhōng duì xìn , bó duì gāi , cǔn duó duì yí cāi 。

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

xiāng xiāo duì zhú àn , què xǐ duì qióng āi 。

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

jīn huā bào , yù jìng tái , dǎo jiǎ duì xián bēi 。

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杯。

yán diān héng lǎo shù , shí dèng fù cāng tái 。

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

xuě mǎn shān zhōng gāo shì wò , yuè míng lín xià měi rén lái 。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lǜ liǔ yán dī , jiē yīn sū zǐ lái shí zhòng ;

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

bì táo mǎn guàn , jìn shì liú láng qù hòu zāi 。

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关键词:笠翁对韵,十灰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壶老杖:壸公赠费长房杖,立化为龙。

玉人钗:汉武帝升平元年,起招灵阁,有女神留玉钗与帝,后化为玉燕升天。

望仙阁:陈后主建。

思子台:汉武帝立太子,被江妃谗死,帝知其冤,作思子台。

玉橘:王母降汉武帝宫中,享帝以玉橘﹑冰桃﹑雪藕。

莲舟:太乙真人坐莲舟,燃藜杖,降天禄阁,照刘向读书。

马肝:马肝味劣,喻烦悴之意也。

鸡肋:味儿与鸡的肋骨一样无味。曹操征汉欲还,出令曰:[鸡肋]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比喻没有味道或少有实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鳷鹊ㄓ:鸟纲雀形目鸣禽类。额至眼前眼下,色纯黑,从头上至后颈及喉胸间呈暗浓的琉璃色,翼长五六寸,大部呈黑色,尾与翼同长,嘴长寸许。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为象征祥瑞的鸟。亦称为丹鸟、火鸟、鹍鸡。

淑气:温和怡人的气息。晋˙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忖度:思量、考虑。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或作忖摸、忖量。

疑猜:猜疑。古典诗词戏曲中为和韵脚常将二字颠倒使用。董西厢˙卷七:似恁凄凉,何时是了?心头暗暗疑猜。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浦郎自心里疑猜:老师父有甚么诗,却不肯就与我看,哄我想的慌。

蛩:蟋蟀的别名。附注:蛩蛩:忧心烦恼的样子。楚辞˙屈原˙九叹˙离世: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

金花报:状元寄家信,曰:[金花报喜]。

玉镜台:温峤娶其姑之女,以玉镜台为聘。

石磴:以石头铺砌成的台阶。

美人来:赵师雄游罗浮醉卧,见一美人来邀共。醒来在梅花树下,翠羽嘈唧而已。

苏子:苏轼守杭州,令西湖沿堤种桃柳,人号苏公堤。

刘郎:刘禹锡 (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上一篇: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九佳下一篇: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十一真全   文:笠翁对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十灰
作者:李渔 全集:笠翁对韵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lì wēng duì yùn dài pīn yīn shàng juàn · shí huī

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十灰

chūn duì xià , xǐ duì āi , dà shǒu duì cháng cái 。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

fēng qīng duì yuè lǎng , dì kuò duì tiān kāi 。

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

yóu làng yuàn , zuì péng lái , qī zhèng duì sān tái 。

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

qīng lóng hú lǎo zhàng , bái yàn yù rén chāi 。

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

xiāng fēng shí lǐ wàng xiān gé , míng yuè yì tiān sī zǐ tái。

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

yù jú bīng táo , wáng mǔ jī yīn qiú dào jiàng ;

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

lián zhōu lí zhàng , zhēn rén yuán wèi dú shū lái 。

连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zhāo duì mù , qù duì lái , shù yǐ duì kāng zāi 。

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

mǎ gān duì jī lèi , xìng yǎn duì táo sāi 。

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

jiā xìng shì , hǎo huái kāi , shuò xuě duì chūn léi 。

佳兴适,好怀开,朔雪对春雷。

yún yí zhī què guàn , rì shài fèng huáng tái 。

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

hé biān shū qì yíng fāng cǎo , lín xià qīng fēng dài luò méi 。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liǔ mèi huā míng , yàn yǔ yīng shēng hún shì xiào ;

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

sōng hào bǎi wǔ , yuán tí hè lì zǒng chéng āi 。

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zhōng duì xìn , bó duì gāi , cǔn duó duì yí cāi 。

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

xiāng xiāo duì zhú àn , què xǐ duì qióng āi 。

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

jīn huā bào , yù jìng tái , dǎo jiǎ duì xián bēi 。

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杯。

yán diān héng lǎo shù , shí dèng fù cāng tái 。

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

xuě mǎn shān zhōng gāo shì wò , yuè míng lín xià měi rén lái 。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lǜ liǔ yán dī , jiē yīn sū zǐ lái shí zhòng ;

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

bì táo mǎn guàn , jìn shì liú láng qù hòu zāi 。

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关键词:笠翁对韵,十灰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壶老杖:壸公赠费长房杖,立化为龙。

玉人钗:汉武帝升平元年,起招灵阁,有女神留玉钗与帝,后化为玉燕升天。

望仙阁:陈后主建。

思子台:汉武帝立太子,被江妃谗死,帝知其冤,作思子台。

玉橘:王母降汉武帝宫中,享帝以玉橘﹑冰桃﹑雪藕。

莲舟:太乙真人坐莲舟,燃藜杖,降天禄阁,照刘向读书。

马肝:马肝味劣,喻烦悴之意也。

鸡肋:味儿与鸡的肋骨一样无味。曹操征汉欲还,出令曰:[鸡肋]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比喻没有味道或少有实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鳷鹊ㄓ:鸟纲雀形目鸣禽类。额至眼前眼下,色纯黑,从头上至后颈及喉胸间呈暗浓的琉璃色,翼长五六寸,大部呈黑色,尾与翼同长,嘴长寸许。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为象征祥瑞的鸟。亦称为丹鸟、火鸟、鹍鸡。

淑气:温和怡人的气息。晋˙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忖度:思量、考虑。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或作忖摸、忖量。

疑猜:猜疑。古典诗词戏曲中为和韵脚常将二字颠倒使用。董西厢˙卷七:似恁凄凉,何时是了?心头暗暗疑猜。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浦郎自心里疑猜:老师父有甚么诗,却不肯就与我看,哄我想的慌。

蛩:蟋蟀的别名。附注:蛩蛩:忧心烦恼的样子。楚辞˙屈原˙九叹˙离世: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

金花报:状元寄家信,曰:[金花报喜]。

玉镜台:温峤娶其姑之女,以玉镜台为聘。

石磴:以石头铺砌成的台阶。

美人来:赵师雄游罗浮醉卧,见一美人来邀共。醒来在梅花树下,翠羽嘈唧而已。

苏子:苏轼守杭州,令西湖沿堤种桃柳,人号苏公堤。

刘郎:刘禹锡 (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上一篇: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九佳下一篇: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十一真全   文:笠翁对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2: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怜金玉质的典故,终陷淖泥中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7】


12.11 妙玉
图: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谶: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读:

妙玉前文解过,是崇祯嫡子,太子亲弟,定王。

所以能在十二钗中排名如此靠前,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弘光帝之前,紧随湘云这个崇祯太子之后。

在“栊翠庵品茶”中,通过妙玉的茶盘、成窑茶盅,和“老君眉”茶,妙玉为读者指出了刘姥姥这个“李自成”的姓名。而且,通过妙玉的古董茶具,给薛宝钗的“[分瓜]瓟斝”,给林黛玉的“杏犀[喬皿]”,给宝玉的“绿玉斗”作例子,用诗经“齿如瓠犀”的典故,妙玉又为读者指出了薛宝钗这个瓟是“胡虏”,以及妙玉为黛玉崇祯之“子”。“瓠犀”就是“葫芦子”。

然后,妙玉又拿出了一个“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竹根,是“朱根”,指出妙玉是“朱姓”。“蟠”是屈、伏,表示潜藏状态,“虬”是“龍子有角者”,指出妙玉是潜藏的龙子!与“犀”是黛玉崇祯之子相符,可相互验证。

76回中秋夜,骨肉团圆之时,妙玉加入黛玉、湘云父子之列,并一起联诗,就比较容易看出,妙玉与黛玉、湘云的骨肉关系。

恰恰在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之后,妙玉联的是“香篆销金鼎”。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指出湘云、黛玉二人的命运一样,“香篆销金鼎”也指出了妙玉的命运,是“香销金鼎”,亡于“金国”,即满清。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的“三皇子纪”,还有时人陆圻的《纤言》,前面也全文引用了,并解读过,这个“三皇子”正是定王。潜藏民间,后在满清抓捕下,不得不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后来被小人为赏金出卖,被满清抓捕、斩杀。

妙玉的“槛外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书中故意把“唐”写到“五代”之后,用如此明显的错误提醒读者,谜底是:“一鑑”。铁门檻,把檻的木,换成铁的,正是“鑑”字。

“一鑑”是三皇子定王出家后的名号,还有“云庵”、“起云”。

这个“一鑑”,是定王独一无二的证据!而且写“五代、唐、宋”这样明显的错误。跟湘云的“棔”字证据一样,确凿无疑,无可辩驳。

书中这样的证据,才能称得上“铁证”。



图谶中,美玉落入泥中,终陷淖泥中,是个比喻,在词曲中说明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玉遭泥陷,是“好一似”,跟湘云的“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一样,是比喻,比喻雨后明月照宫殿。

那么,是把什么比喻为“玉遭泥陷”呢?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既然这个比喻如此重要,在图、谶、曲中都重复出现,是最重要的、表示此人结局的句子,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重视、精准解读,不能猜,或者解个大概意思。所以在后面词曲中,一并解读。

欲洁何曾洁:

想要洁净,结果却不洁净。不洁净是什么?肮脏!

看来还是说“风尘肮脏”。

如果只按表面意思理解,比如:尘世肮脏、丑恶,所以妙玉入了空门,想要在佛国净土修炼,最终想得超脱。结果却不遂人愿,最终还是陷于尘世肮脏,如美玉陷于污泥之中。如此之类,凡此种种。

这样的“解读”,不叫解读,这叫没看懂。如果只在这样的层面读《红楼梦》,充其量只是小学生认字的程度,连门都没找到。就像红楼作者在书中写的一个人物作警示,贾瑞,拿着个“风月宝鉴”,只照正面看美女,不看反面的骷髅。把王熙凤只看成表面的美女,却不知此人反面的骷髅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又曰《石头记》,又名曰《金陵十二钗》。贾瑞照的镜子名“风月宝鉴”,正是此书之名《风月宝鉴》!

真人在把《风月宝鉴》送给贾瑞照看的时候,是怎么叮嘱的?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还要红楼作者怎样说?才能明白要照看《风月宝鉴》的反面!

只看正面,就跟贾瑞一样,即便看到精尽人亡,看的也只是美女,表面意思,假语村言,不是这本书真正要告诉读者的“真事隐”。

所以此书要读反面!尤其是解读《金陵十二钗》的图谶词曲,只照正面理解,永远是贾瑞看美女----门外汉,结果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句不能按表面,理解为不洁、肮脏之类的意思。在后面词曲中,才能找到门路和书中指引,精准解读。

云空未必空:

表面看:说空,未必空。

比如,妙玉给宝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是对宝玉有情。还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作为修行之人,不仅说狂话,而且贪恋“古玩奇珍”,都不符合空门中人的“空”,所以说“未必空”。

或者说此人结局,不洁,也未空,等等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反面看呢?看反面和看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于看美女,还是看骷髅!如果仅仅停留在看妙玉这个美女,宝玉这个俊男,以及男女之情,吃茶等等,都是看正面。

看反面是看妙玉这个美女背后的骷髅,即死人,历史人物之事。

看妙玉反面的历史人物,三皇子,定王:

云空,不空:空不空差别在什么?“云”!

《三皇子纪》中:“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

跟书中明确指出“一鑑”一样,“云”也是定王身在空门的称号:云庵、起云之“云”。

未必空,没能空,定王后来被满清抓捕后,以假皇子的罪名杀害。

可怜金玉质:

“金玉质”,也是用典,朱熹的诗“端溪有潜虬,孕此金玉质”。

明清文人奉朱熹为宗,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钦定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朱熹的诗,明清文人并不陌生。

哪里孕此“金玉质”?是“端溪有潜虬”。

哪里有“潜虬”?是“端溪”。

“端溪”是端溪砚,即端砚,中国名砚,砚中上品。

砚台里有“潜虬”,所以文章、书画中才能“孕此金玉质”。

这也是朱熹这句诗的含义,借砚台有“潜虬”,赞书画“金玉质”。这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含蓄,不直接赞这画好,认为这样说话太露骨,太直白,没水平。而是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美,说是砚台里藏龙,所以这书画是“金玉质”。

把这句诗放在《红楼梦》的语境中,放在妙玉的图谶中:砚台里潜藏龙子,所以文章中(图谶中)孕此“金玉质”。

“潜虬”:潜,是潜伏,潜藏。虬,是“龍子有角者”。

“有潜虬”,正是“金玉质”在上联中的对应字。

“潜虬”,不就是《红楼梦》中写妙玉时的“蟠虬”嘛。

妙玉拿出“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前文解过妙玉是“朱姓”、“蟠虬”,潜藏的龙子。

所以这里的“金玉质”,一是指出妙玉之“玉”,玉陷淖泥中。二是用射覆手法,指出反面有“潜虬”,“蟠虬”,潜藏的龙子。

终陷淖泥中:

即玉遭泥陷,在下面词曲中解。

(妙玉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7: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庄妙常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金麒麟+麒麟送子+皇四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54&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麒麟猫
[宋]林希逸
道汝含蝉实负名,甘眠昼夜寂无声。不曾捕鼠祇看鼠,莫是麒麟误托生。

风破寒江迟
[宋]林希逸
倚棹吟将息,江神听亦痴。阴犹凝未散,风欲破痴迟。飒飒声虽急,冥冥雾莫披。凌波疑有物,到晓尚多时。空使蜚廉怒,翻令帝子悲。沉湘人在否,唤起赋椒蓠。

题陈道古留远堂
[宋]林希逸
乾坤不毁易宁熄,风月常新诗岂亡。可但功名须久远,也知道味更深长。留题底要穷东野,取友何如贤季方。料得对床吟乐处,平章欧蔡到程张。

题郭进士所进万世宝鼎鉴
[宋]林希逸
学苦功深老更癯,储闱一念许渠渠。抡才合作金闺彦,忠国无踰宝鼎书。未见龙图携处士,但闻狗监荐相如。明时主相求贤急,指日香名入诏除。

题天风海涛
[宋]林希逸
亭后千寻屴崱峰,亭前万里见晴空。山藏落照生新月,海涨轻涛带晚风。世事浮云变今古,客游镵石遍西东。近檐溜雨霜皮柏,却是渠曾识晦翁。

题吴司户忠斋
[宋]林希逸
事业心期在汉廷,师生莫讶共斋名。当年取履封留者,入梦祇因住谷城。

题化龙桥碑
[宋]林希逸
桥以乡名曰万安,篆碑谁作曰溪干。化龙二字重修得,归鹤千年耐久看。钩画不凡非世有,精神欲动肯泥蟠。崇宁石在文尤古,虹笔相辉射斗寒。

隐几
[宋]林希逸
守定残书雪满头,眼前散尽好交游。重拈旧话无人会,纵有新知惹我愁。是圣是凡谁与辨,非心非物果何求。梦回隐几窗才白,远听林间唤雨鸠。

郡圃偶题
[宋]林希逸
曲阶倚杖行疏影,柳花度竹粘衣领。台根三两落残梅,时见幽禽窥野井。

邻园惠晚菊数月有花高大甚奇
[宋]林希逸
菊种虽殊多短短,忽传一种自比邻。围过传尺高七尺,开到初春始小春。团比盖擎身极瘦,碎如金散色常新。梅时得此真奇绝,更有清香细袭人。
麒麟猫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称谓




麒麟猫,原产美国,我国南方地区(分布在广东潮汕地区)也有。分短尾和长尾两种,以短尾为佳。短尾麒麟猫是目前人类已知的猫中最聪明的一种猫之一。古人认为麒麟猫是富贵招财的象征。麒麟猫聪明勇猛,常在猫群中居首领地位,有"猫王"之说。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麒麟猫

  • 特点

    较温和


  • 原产地

    美国

  • 品种

    短尾和长尾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麒麟猫原产美国,我国南方地区(分布在广东潮汕地区)也有。分短尾和长尾两种,以短尾为佳。[1]​短尾麒麟猫是目前人类已知的猫中最聪明的一种猫之一。较其他猫更善于捕鼠,饲养麒麟猫的家庭较少受鼠害困恼,因此古人认为其是富贵招财的象征。麒麟猫聪明勇猛,常在猫群中居首领地位,有"猫王"之说。



折叠编辑本段特点

麒麟猫特点是尾巴如闪电一样中断成斜的N字形或盘卷成S形,而短尾麒麟猫平常则是微微下垂,兴奋时会竖起。麒麟猫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猫,爱吃肉,部分生性凶猛,但大部分都是较温和,特点是尾巴短小而粗,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只要善待它,它也会展现出温柔的一面。

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现猫成为了全世界家庭中极为广泛的宠物。研究表明,猫不吃老鼠,夜视能力就

会有所下降,会长期丧失夜间活动的能力。德国海德堡大学有一份研究称老鼠体内有一种牛黄酸的物质,可以增强生物的夜视能力,而猫体内不能自己合成该物质,只能通过吃老鼠进行补充。另有以此为名的音乐剧,文学作品等。

麒麟猫的夜视能力与爪力都是十分了得的,尤其是公麒麟猫,力气相当大,加上它敏锐的听觉,任何老鼠都逃不掉,因此在群猫之中有着相当威武的领袖风范。麒麟猫是南方人喜爱的猫,长尾较常见,一般作为个体户开店必须养来捉老鼠的猫。而短尾麒麟猫则是南方人喜爱的宠物猫,数量比长尾麒麟猫稀少许多,更有绅士风范,短尾麒麟猫的特点是胸毛非常蓬松,毛如被肌肉撑开一般,有不易发现的条纹,但仍然为全身雪白。







参考资料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 唐 ] 杜甫

原文

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8: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巧姐常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 二丫头怀里抱着谁的小兄弟?+ 李方进著《张先生传》,王士元是定王吗?谁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3】



2.3 巧姐是永王
巧姐经常不动声色地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

21回第一次写湘云来贾府,给宝玉梳头,说到四个珠子,其后巧姐出痘疹。

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凤姐问巧姐的寄名符,张道士用茶盘托了来,又用茶盘托出宝玉的通灵玉,托进红色金麒麟,湘云的饰物是金麒麟。初六第二次写湘云来贾府,和翠缕说阴阳雌雄的话,可巧捡了这个金麒麟。

41回在进栊翠庵之前,“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回”。栊翠庵品茶是妙玉第一次出场,却在妙玉前,巧姐忽然出现,这都是作者精心的安排。然后写了一大段啰里啰嗦的话:

那大姐儿因抱着个大柚子顽的,忽见板儿抱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面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毬踢着顽去,也就不要那佛手了。

看到啰嗦,就是作者在强调什么,仔细看:佛手。

巧姐哭着闹着要佛手,是告诉我们,巧姐这个人后来去了南方。佛手是南方才有的特产,在浙江、福建、两广、云南等南方地区才有,北京、长安等北方地区都没有。

前面有妙玉出现在十二钗正册的先例,再看到巧姐出现在正册中,我们已经不感到奇怪了。虽说巧姐是宁荣两府草字辈唯一的女儿,但她每次出场基本都是只露个面,因年龄幼小,几乎没存在感。

从巧姐的判词和曲子看,势败家亡,遇到恩人,救了性命,荒村纺绩。在十二人判词中,大部分是林中挂、雪里埋、大梦归等死亡的谶语,好点的是探春、惜春这样骨肉分离、皈依佛门但留得性命的结局,而巧姐是唯一被救后过上正常生活的人,虽然荒村耕织,不比大富人家,却是大众生活,这点不容忽视。

15回秦可卿出殡,王熙凤在弄权铁槛寺之前,带着宝玉秦钟,进了一个村庄歇息更衣,这等小事,却写了一大段,就要注意了。

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宝玉问小厮,也是作者问读者,要读者注意纺车。

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宝玉的表现是“陪笑”。二丫头说“我纺与你瞧”,是给读者瞧,纺车,和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纺与你瞧,我们应该想到第五回判词图谶的巧姐图画: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秦钟强调:“此卿大有意趣”,是要读者强烈注意此卿。

临行赏钱,庄妇等来叩赏,内中并无二丫头,是说明二丫头不用叩赏。“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强调凤姐,让读者留心看: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表现奇怪:“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以目相送”,跟宝玉有情、云雨之人,往往是染指皇权或有皇权资格的人。但这个二丫头似乎对宝玉这个皇权并不在意,安心过农家生活。

这又是用预演之法,预演凤姐之女巧姐后来的荒村农家生活。二丫头预演巧姐,或者说巧姐就是二丫头,就是四个朱子中的小兄弟,永王,年龄最小的一个: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田贵妃生,甫十龄,妃久病请封,且云“恐不及见”,故亟慰之。

清初朱三太子案不下十起,基本都是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帜反清,直至康熙六十年,仍有人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与满清对抗,所以“朱三太子”更多地起到一个旗帜、大明正朔的感召作用。

《鸡林旧闻录》、孟森的《明清史论著集刊》等书都引用了李方进所著的《张先生传》一文。张先生即四皇子,李方进与之相识二十余年,而不知其身世。李方进做过饶阳县官,康熙四十五年冬,已解任家居,张先生来访,聘为西宾,教几个孙子读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初三,与张先生在书房下棋时,被官兵锁拿。李方进受牵连,被流徙三千里,康熙庚寅(1710年)冬月,书此文于流放地新城。

张先生者,初不知其何如人也。癸亥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得晤于路氏筵上。见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因私询其从来。主人曰:“姓张,号潜齐,浙中名士也。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
可见山东众人对张先生在浙江化名王士元都不知。被捕讯问时:

“你家教书先生是何人?”予曰:“先生姓张,名用观,系南方人。于二十年前,在东平州张家设教,曾认识。后于前年十二月,伊父子来至吾家,谆言寻馆度日。予有孙数人,从他读书。”
“他在南方姓王,山东姓张,你不知么?”余曰:“一毫不知。”
李方进所记张先生当堂供述到浙江的经历如下:

吾乃先朝皇子朱慈焕,原封定王。事到今日,不得不说实情。
崇祯十七年流贼围困京城,先皇帝交于王内官,往民间藏匿。及城破,王内官献之闯贼。闯贼又交于杜将军。未几,吴三桂同清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带吾到河南地方。弃马买牛,种地年余。清朝查捕流贼紧急,伊遂抛吾而逃。时吾年甫十三,自往南行。至凤阳,遇一老乡绅王姓者,曾为先朝谏垣,细询根基,执手悲泣,留在伊家。余遂改姓王,偕伊子同学读书。又数年而王官病,吾年十八九,乃从江而南,举目无亲。到一禅林,大士前削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后游于浙,止一古刹中。有胡姓者,余姚人也,亦明时宦裔,俱来寺中,与我谈经论文,愕然大咤曰:“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换衣帽,劝吾蓄发。伊居室之旁,有小园半亩,茅屋数间,俾吾住其中,后又以女妻焉。
《清实录》中记为四皇子,无朱慈焕、定王之词。种地年余、年甫十三,也符合四皇子年龄,而非定王。下文审讯官钦差穆旦,在《清实录》中为吏部侍郎穆丹。

四皇子在浙江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王士元”反过来念“原是王”。后经朋友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改名张用观。他对自己身世守口如瓶,却按朱家传统,取名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辈,为儿子取名的字都含“土”,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在山东抓捕后,经初审,奉康熙上谕,解往浙江,交穆丹审讯:

二十二日到杭州,在贡院质审。上坐者钦差见宰穆旦,次镇杭将军,次两江督,次浙闽督,次苏抚于,次浙抚王,共六大人。
问先生曰:“你是王士元么?”先生曰:“吾本姓朱,名慈焕,改名王士元是实。”又问:“你既是朱某,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曰:“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以避祸耳。今上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又问曰:“甚么三大恩?”曰:“流贼乱我国家,今上诛灭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吾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买军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在山东教书度日,居近通衢,密迩京城,尚敢有谋反之事乎?”
见判语云: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不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正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余,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三千里。旨内又云:着穆旦多加兵丁,沿途防护,将朱某带至京中,问明正法。
七月十二日登舟起解,从此与先生不获会面矣。季秋十七日进都,先生送刑狱,予在户圏。


点击下一个:巧姐为什么名巧?+ 谁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实录》中的朱三太子、王士元、朱钰宝 +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提到《桃花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2023-11-23 22:21:10 来源: 一起学诗词 西藏  举报

分享至



杜甫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献长沙王侍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献长沙王侍郎》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于中国古典诗词。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献长沙王侍郎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杜荀鹤

目录
1诗词正文
2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正文
文星渐见射台星,皆仰为霖沃众情。

天泽逼来逢圣主,辞林盛去得书生。

云妆岳色供吟景,月浩湘流递政声。

美化事多难讽诵,未如耕钓口分明。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实妄。初贫寒,读书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累举进士不第,后归隐山中十五年。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出使大梁。值頵兵败,遂留大梁。天佑元年,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曰而年。荀鹤工近体诗,于晚唐自成一体。初及第时,自编歌诗为《唐成集》三卷。今存《杜荀鹤文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悼王侍郎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悼王侍郎》是宋代诗人张九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悼王侍郎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张九成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正文

气郁芝兰秀,心虚水镜明。

吁谟三代学,献纳万人英。

未遂平生志,空余后世名。

江湖添老泪,落日照铭旌。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无垢居士,祖籍开封,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高宗绍兴进士。官至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因反对和议被贬。著有《横浦先生文集》。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 唐 ] 刘禹锡

原文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



致政王侍郎

司马光〔宋代〕

弱冠献奇策,居然终贾才。赋成平乐馆,歌奉柏梁杯。

丽藻留昭世,英游隔夜台。土中埋美玉,谁见不兴哀。






[url=][/url]





司马光 [url=][/url]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618篇诗文 ► 568条名句





《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诗人 梅尧臣朝代 宋词体裁

本文链接 https://shici.911cha.com/poem_ODh3Yw==.html

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7 0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元夕
[ 宋 ] 辛弃疾

原文
译文对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
查看百科>>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 宋 ] 张孝祥
原文 译文对照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译文
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注释
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自雄:自豪;自以为了不起。

风露:风和露。

高寒:指月光;月亮。

寄声:托人传话。

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

玉鉴:镜的美称。

中看:好看;顺眼。

幽壑:深谷;深渊。

鱼龙: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悲啸:凄戚长鸣。

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

星辰:指列星。

摇动:摇摆,晃动。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夜漫漫:黑夜漫长。比喻苦难岁月。

白银:即银。金属的一种。古代也用作通货。

紫金山:山名。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

独立:孤立无所依傍。

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饰物。借指仙女。

切云冠:高冠名。

眇(miǎo)视:仔细观看。

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回首:回头;回头看。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闻道:听说。

挥手:挥动手臂。表示告别。

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

翳(yì)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

骖(cān)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少年时阖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9: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 唐 ] 李白
原文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6: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家困命穷,为何邢岫烟能被评为《红楼梦》中的“第一流人物”?
小说红楼 2022-05-22 发布于云南  |  2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邢岫烟戏份不多,不经意地一瞥,确实很不起眼,可《红楼梦》著名评家陈其泰却称邢岫烟为“书中第一流人物”,试问,邢岫烟当得起这样高的评价吗?当细读深思会幡然而悟:原来邢岫烟身上确实具备了作为“书中第一流人物”的各种素质。

49回是很热闹的一个章节,有五个同时到了贾府,薛宝钗的弟弟薛蝌和妹妹薛宝琴,李纨寡嫂的两个女儿李纹,李绮,以及邢岫烟,前四人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唯独邢岫烟一点都不受重视,究其根本是因为她是邢夫人的亲戚。

第一,虽然出身平凡却有为人不卑不亢,有傲骨


其实所有的小姐和亲戚中,邢岫烟算是最穷的一个,但是她从来都没有因此而自卑或者去请求别人的帮助,亦或巴结别人,邢岫烟知道自己情况,宁可当了自己的棉衣请房里的老婆婆和丫头吃东西,也不会去向谁说起生活的艰辛。这一种独立和靠自己的态度很多人都有所不及。

宝玉生日令人瞩目,向他拜寿的挤破了门,岫烟与宝玉生日相同,她却守口如瓶,一声不吭。后见湘云直口说出来,便“少不得要到各房去让让”,顺势与宝玉等一起过了一次华诞。邢岫烟不说出自己的生日是不想沾宝玉的光,这是她的傲骨,可是被湘云说出来她也大方的接受和承认,不做作,也不虚伪。

凤姐儿冷眼敁敠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
正是因为邢岫烟这样的品行,薛姨妈才十分看重她,想要求娶她做薛蝌的妻子。宝钗和王熙凤也是因为邢岫烟这样的性格,不带任何私心的对她多有照顾。可是让这么多人都喜欢,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第二,文学诗才了得,却不张扬,一如“浓淡由他冰雪中”


大观园的诗社是最热闹的地方,大家都以能够参加为荣,也很积极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可是邢岫烟却不这样,她不掩饰自己的才华,可是却也不会张扬,就是恰到好处的参与和配合。

芦雪庵联诗诗最有趣的一次集会,刚开始众人挨个联诗,后来湘云、宝琴和黛玉三人对联,本来按照邢岫烟的诗才感觉她能参与其中,可是她并没有逞能。后来宝钗提议,邢大妹妹作“红”字,李大妹妹作“梅”字,琴儿作“花”字,邢岫烟就做了,她的诗初看平平,可是“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显意境高远,正如她本人。

邢岫烟说:“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妙玉给宝玉送了一张生日拜帖,可是宝玉却不知道如何回复,本想找黛玉帮助,可是半路遇到了邢岫烟,邢岫烟的一番话让宝玉明白了妙玉的想法,很好的找到了“槛内人”的回复。邢岫烟的文学功底这次也是完整的体现出来。

第三,人生的豁达包容和随遇而安


邢岫烟还有一种人生的豁达,这和迎春的懦弱不同,也和黛玉的顾影自怜不同,邢岫烟有一种看透世事的了解,以及有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好的接受,坏的也能承担,这是一种人生的豁达和随遇而安。

面对“酒糟透”那样不堪的父母,和“非真心疼爱”她的姑母,她也没有半点责怪和幽怨不平之意,还把微薄得连自已也不够用二两月钱送一两给父母。面对大观园的艰苦生活以及众人的差距,邢岫烟没有刻意去攀比,她只是在做好自己。

+关注
undefined
小说红楼
如果你也喜欢红楼梦,就让我们一起找寻其中有趣的人和故事吧!
共 968 篇原创
《红楼梦》诗词欣赏:咏红梅花 (邢岫烟) 2018-08-02 06:00

咏红梅花
得“红”字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
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
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
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
浓淡由他冰雪中。
【诗词欣赏】
这首词乃《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征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邢岫烟所题。
(参考文献:《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10: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别名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员外、寄丘员外、寄邱员外

作者
韦应物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创作年代
中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⑴

怀君属秋夜⑵,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⑶。[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语句注释
⑴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2]

折叠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3]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整首诗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艺术特色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折叠​赏析
韦应物
韦应物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折叠名家点评
《韦孟全集》:幽情淡景,触处成诗,苏州用意闲妙若此。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浅而远,自是苏州本色。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以我揣彼,无限情致。

《诗绎》: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寄邱员外作,悠然有盛唐风格。三四思邱之思己,应念我未眠,妙在含蓄不尽。

《增订唐诗摘钞》:妙在第三句宛是幽人,故末句脱口而出。

《网师园唐诗笺》:悠然神往。

《唐诗选胜直解》:孤怀寂寞,谁与唱酬,忽忆良朋,正当秋夜,散步庭除之际,吟诗寄远,因念幽居,想亦未眠,以吟咏为乐,书去恍如觌面也。情致委曲,句调雅淡。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淡而远,是苏州本色。第三句将写景一衬,落句便有情味。

《岘佣说诗》:韦公“怀君属秋夜”一首,清幽不改摩诘,皆五绝之正法眼藏也。[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作品相关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 别名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员外、寄丘员外、寄邱员外

  • 作者

    韦应物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⑴

怀君属秋夜⑵,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⑶。[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语句注释

⑴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2]


折叠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3]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整首诗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艺术特色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折叠​赏析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折叠名家点评

《韦孟全集》:幽情淡景,触处成诗,苏州用意闲妙若此。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浅而远,自是苏州本色。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以我揣彼,无限情致。

《诗绎》: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寄邱员外作,悠然有盛唐风格。三四思邱之思己,应念我未眠,妙在含蓄不尽。

《增订唐诗摘钞》:妙在第三句宛是幽人,故末句脱口而出。

网师园唐诗笺》:悠然神往。

《唐诗选胜直解》:孤怀寂寞,谁与唱酬,忽忆良朋,正当秋夜,散步庭除之际,吟诗寄远,因念幽居,想亦未眠,以吟咏为乐,书去恍如觌面也。情致委曲,句调雅淡。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淡而远,是苏州本色。第三句将写景一衬,落句便有情味。

《岘佣说诗》:韦公“怀君属秋夜”一首,清幽不改摩诘,皆五绝之正法眼藏也。[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参考资料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原文及翻译 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原文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注释
、邱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2、属:正值,适逢,恰好。
3、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邱员外。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翻译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赏析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词作品。此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整首诗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韦应物的诗词全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52132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风波 - 苏轼《定风波》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定风波》为苏词名作,历来被人评为悠闲从容、旷达乐观。它不仅是苏轼的一首闲适词,更是一篇夫子自道之作。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基本信息
作品出处
《全宋词》

作品名称
定风波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1082年

作    者
苏轼

目录
1诗词原文
2注释
3诗词赏析
4作者介绍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折叠词句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雨具先去:携带雨具的仆人先离开了。

余:我。

已而遂晴:一会儿天气就晴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不要去听树林中敲打着树叶的雨声,意思是说不要听到雨声就害怕而奔跑。

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妨高声吟唱,悠然自在地慢慢前行。吟啸,高声吟唱。

竹杖芒鞋轻胜马:手持竹杖,脚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芒鞋,草鞋。

谁怕:怕谁,怕什么。意为对风雨根本不畏惧。

一蓑烟雨任平生:有一领蓑衣就足以对付一生的风雨侵袭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寒伴随着春风吹来正好醒酒。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头看刚才经过的遭受风吹雨打而使人感到凄凉的地方。萧瑟,冷落,凄凉。

也无风雨也无晴:无雨无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折叠白话译文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 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谓了!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1082年)。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归"字道出了作者一心渴望归隐,不在乎官场的阴晴多变。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 一作:潇洒)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注释
定风波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赏析[url=][/url]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写实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中心思想[url=][/url]

  本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作。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url=][/url]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心生感慨,故作此词。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7-68 .



评价[url=][/url]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第一,心情符合白日梦之条件——郁闷不爽。

  写此词前三年,即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宦海沉浮,经历坎坷,理想不竟,抱负未果,使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烦闷。

  第二,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简析[url=][/url]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一篇醉归遇雨抒怀之作,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词中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映射出一位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其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仍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这首词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


仙苏·序:苏轼的元丰五年:遗世独立,羽化成仙
[color=var(--GBK03A)]无犀之谈

[color=var(--GBK04A)]




​关注他

3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仙苏·序:苏轼的元丰五年:遗世独立,羽化成仙


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人生最重要的一年。
当然,这是站在上帝视角、以影像化的评判标准得出的结论。
穿越到九百四十年前黄州的那个春天,熟悉东坡的朋友,东坡门下的学士也好、君子也罢、即便如我这般不值一文的热爱者,都会第一时间跑到长江岸边的临皋亭去拜访先生。
然而,我们可能都会扑空了。
这一年的春天,东坡很忙,忙得我们在留存至今的文献中,都几乎找不到他的身影。
梳理苏轼在元丰五年正月的资料时,有几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是缺失的。
元旦当天,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春节,我们不知道他去做什么了。去岁迎新,是一年中极重要的日子,照理,东坡不会少了当地人的应酬,或者与小王夫人、朝霞姑娘、三个孝顺的儿子共享天伦。
至少,他也应该留下一两篇感怀的诗文才对。
都没有。
上元节这一天,也就是现代人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东坡和他的文字又一次蹊跷地缺席了历史。作为一种食品的元宵,在北宋还没有出现,要到南宋,才有了南方汤圆的雏形“糖圆子”。
苏轼有过一首写上元节的词,“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一语中的,写出了这节日的民间氛围。
上元节在宋代是很重要的节日,苏轼在很多个上元节都有诗词流传。元丰五年的上元节当天及前后十数日,他却没空写诗填词,没空给友人回信,没空应酬嘉宾和官员。由于这段时间里,找不到任何苏轼文章诗词的记载,所以,我只好用“没空”二字理解。
那么,苏轼在忙什么呢?

他在忙着盖房子,更确切地说,是为大兴土木而筹划准备。
这座房子,就是雪堂
公元1082年,无论是在中国历史,还是欧洲历史上,都是无关紧要的一年。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值得一说的大事,大概只有北宋与西夏之间剧情越来越狗血的战事。
除此之外,实在缺乏亮点。
但是,这一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至关重要的,举足轻重的,毫不夸张地说,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这一年,谪居黄州的苏轼,终于从逼仄的江边小屋搬了出来,有了一栋四面皆景的独栋大房,这房子里还有会客厅,无论是有朋自远方来,还是他远游归来,都会在这里写诗,写信,饮酒,聊天。
这一年的寒食节,一场苦雨中,苏轼苦闷地躲在家里,写了两首诗,墨迹经过漫长的动荡岁月,归宿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受世界亿万书法爱好者的膜拜与向往,与王右军的《兰亭序》、颜太保的《祭侄文稿》并称天下三大行书。这一年入秋时,苏轼和几个朋友去赤壁游玩,写下千古名篇《赤壁赋》,又填出了《念奴娇》。
眼看秋尾冬初,苏轼再游赤壁,续写《赤壁赋》。
…………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我无法判断,亦不可想像,如果没有元丰五年,一整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将黯淡几许?
更进一步,如果没有元丰五年,黄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将直线下降。
而对于苏轼本身而言,元丰五年,就是他羽化登仙的大年份。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在苏轼之前,中国只有一位谪仙。
苏轼在很多诗词中,对于李白身上的仙气儿都充满了向往,比如——
免使谪仙明月下,狂歌对影只三人。
……
千古风流贺季真,最怜嗜酒谪仙人。
……
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谪仙狂。
……
元丰五年的秋天,他在精神气质上,已经无限逼近了谪仙风骨,于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在人生最大的困苦中,精神家园已成仙境。十五年后,苏轼在被贬谪前往海南儋州的途中,甫登孤岛,在小轿中颠簸着不小心睡着了,梦里即遇一阵“清风急雨”,又在梦里写了句诗“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醒来仍依稀记得,于是就着梦中单句,草草写了一首诗,诗里,他把梦中写下的这十个字想象成天上群仙正在举行的盛大宴会,神仙的动静很大,所以声响传导到人间——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那么,天仙们的宴会是为了庆祝什么呢?六十岁的东坡,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谪仙身份,他在诗中写——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原来,天上的仙人们,听说了坡仙终于要回到天上了,于是办酒宴庆祝呢。
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上天”“归天”这类表达的潜台词是什么?不言而喻。
东坡在这诗的前叙中写: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最后五个字:戏作此数句。
东坡是用一种开玩笑的心态来写,写什么?
写生死。
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根本毋庸羡慕李太白身上的仙气儿,在后世的眼中,苏东坡身上的仙气儿,丝毫不输于李太白。
中国历史上唯二的谪仙人,即诞生于元丰五年。
是为《仙苏篇》叙。
(注:避祖父名讳,苏轼诗序,以叙代之)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重新认识苏东坡》是我自2021年起之日更文章,以地点或事件为节,每月讲述苏轼人生片段,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苏学已是显学,我不乞更多新颖之贡献,但求世人了解、理解苏轼这样一具历千年而不朽之伟大灵魂,已不枉余生每日之“苏写时间”。
是为日跋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2-03-23 21:47

赤壁赋
[ 宋 ] 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贤明的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请”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一下子。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cá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
苏轼

作品出处
《东坡乐府》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题材
怀古词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折叠版本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折叠版本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折叠版本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折叠版本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4]

折叠版本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5]​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语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折叠译文翻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译: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译: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译: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译: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译:(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思想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折叠地位
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与《花间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诗"的小词、"句读不葺之诗",尽管在当世备受争议,但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毕竟是此前罕以见到的。即此我们也可估量到苏轼这一类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折叠赏析
赏析一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赏析二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折叠烘托和映衬
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越。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浑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像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像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像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像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此词表达方式肆意大方。体现了以苏轼为赌豪放派的表达维度。所以,此词被誉为铁琴铜琶。

⑤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周郎与她结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这个情是由怀古而派生出来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消极感伤的情调,产生着极不健康的影响,读时值得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磨折、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无疑的,多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为历代读者所传诵。

折叠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

后山诗话谓:“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余谓后山之言过矣。子瞻佳词最多,其时杰出者,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词,……凡此十馀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之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若谓以诗为词,是大不然。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

曾季狸《艇斋诗话》:

东坡“大江东去”词,其中云:“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陈无己见之,言:“不必道三国。”东坡改云“当日”。今印本两出,不知东坡已改之矣。

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

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俞文豹《吹剑续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黄苏《蓼园词选》:

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阙“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人生似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已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活》:

东坡赤壁怀古念奴娇词盛传千古,而平仄句调都不合格。词综详加辨正,从容斋随笔所载山谷手书本云:“大江东去,浪声沉、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较他本浪声沉作浪淘尽,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雅俗回殊,不仅孙吴作周郎,重下公瑾而已。惟谈笑处作谈笑间,人生作人间,尚误。至小乔初嫁句,谓了安属下乃合。考宋人词後段第二三句,作上五下四者甚多,仄韵念奴娇本不止一体,似不必比而同之。万氏词律仍从坊本,以此词为别格,殊谬。(《听秋声馆词活》卷十三)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
苏轼
苏轼
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参考资料
1.古代文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 [2016-7-15]
2.石榴皮写的诗 演绎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 [2016-7-15]
苏轼手写墨迹《赤壁赋》,****,学行书的不容错过 所来所去  2023-08-17 发布于云南  |  717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是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尤其在行书方面达到了非凡的高度。其中,苏轼的行书《赤壁赋》可以说是他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艺术价值
  • 风格独特:苏轼行书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奔放,如同他的个性和他的诗歌一样。《赤壁赋》中,他的笔势自如,线条流畅,展现了真正的“行云流水”之境。
  • 情感融入:作品中,他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字里行间都能体现。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仿佛能听见东坡先生的心声。
  • 开创性:在书法史上,苏东坡开创了“东坡体”,与王羲之、王献之并列为“行书三杰”。他的行书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书法家,如黄庭坚、米芾等。


练习方法
  • 深入研读:在学习《赤壁赋》前,首先要深入研读其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苏轼在写这篇作品时的心情和情感。
  • 临摹经典:对于初学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临摹。要反复临摹苏轼的《赤壁赋》,注意其笔画的起笔、转折和结尾,体会其笔势的流畅和力度的变化。
  • 注重笔墨:笔墨是书法的灵魂。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注重笔的运用和墨的深浅,力求达到“笔墨生辉”之效。
  • 身心合一:书法不仅仅是手的动作,更是心的流露。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身心合一,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写出有情感、有生命的字。
  • 反复修炼:书法需要长时间的修炼,不能急于求成。要反复练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总的来说,苏轼的行书《赤壁赋》不仅在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更是书法学习者的宝贵教材。只有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其深厚的艺术魅力,真正将书法练习到“字如其人”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苏轼书法长卷《前赤壁赋》欣赏 东书坊  2023-12-24 发布于安徽  |  1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苏轼行楷书法长卷《前赤壁赋》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书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賦》,自识:“去岁作此赋”,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书卷前有缺行。


《前赤壁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遊览黃州城外赤鼻矶,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遊,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两文传涌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也是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集中体现。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之行、楷得力于李邕、颜真卿和杨凝式而自成一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书法史上称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为“北宋四大家”。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名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苏轼书法:《念奴娇·赤壁怀古》》 岚韵 2012-06-05   |  24910阅读  |  9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苏轼书法:《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2-06-05 17:50:27|  分类: 精品书法 |字号 订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宋.米芾书《 离骚经 》

下一篇: 【转载】张仲愈 行草章法举要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赤壁怀古 风临酒把2 2017-06-27   |  980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五十回和五十一回介绍了薛宝琴写了十首《怀古诗》让大家猜:
第五十回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众人听了,都说:“这倒巧,何不写出来大家一看?”
第五十一回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大家还对这十个谜语进行了一番议论,然而事后也没有宣布答案。于是难坏了三百多年来的读者们,纷纷加入了猜谜的行列,得出了很多答案,五花八门,然而又谁都不服谁,显得很尴尬。有很多人都是非要在曹家家事里做文章,这显然是徒劳的。
当代红学家蔡义江教授则研究诗影射之意,他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文中认为,“赤壁怀古”乃总说,是写贾府衰落,如曹军人马之一败涂地;《交趾怀古》写元妃,从声势显赫到忽然暴亡。《淮阴怀古》写凤姐,恶犬指贾琏,“一饭之恩”指刘姥姥。《钟山怀古》是李纨。《桃叶渡怀古》是迎春。《青家怀古》是香菱。《马嵬怀古》是秦可卿,《蒲东寺怀古》是金钏儿,《梅花观怀古》是林黛玉。等等。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如《广陵怀古》,蔡教授认为隐的是晴雯,但细品诗味,似乎更可能的是薛宝钗。其他诸人似乎也可商榷。但老蔡并没有把谜底解出来,没有做到兼顾。
我们先看看第一个谜语:
其一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此诗表面上来看讲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战死的曹军将士,《三国演义》里著名的火烧赤壁的精彩故事就源于此。我们先逐句看看都是什么意思。
赤壁沉埋水不流:意思是火烧曹操战船后,余骸沉埋江中,江水为之不流。为什么“水不流”呢?苏东坡不是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吗?江水是永远也不会不流的,所以“水不流”这一点显得有些奇怪。
徒留名姓载空舟:古代作战都立有战旗,主帅立黄牙旗,在军中居于中央,其他将领也都有表示自己身份的旗帜。“名姓”在这里指战船旗帜上的将帅之姓。将士战死,只有写有将帅姓氏的旗帜在空空的战船上飘扬。为什么船上没有人呢?至少应该有死人呀?
喧阗一炬悲风冷:“喧阗”是指声音喧哗、噪杂,在此指火烧战船的声响。一炬:指烧毁曹军战船的火炬。
无限英魂在内游:战船里都是战死将士的英魂。赤壁之战时,曹操身先士卒,乘战船深入敌方前沿阵地,亲自了解情况,指挥作战。曹军将士在曹操指挥下英勇作战,因此战死的将士都被视为英雄。赤壁成为曹操率麾下军队英勇战斗的见证。
清代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说是这个谜语的谜底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徐凤仪在《红楼梦偶得》中说是“盂兰会所焚之法船”。有位叫刘俟晨的学者认为应该是“棺材”,理由是棺材的各面均涂朱赤正与“赤壁”二字吻合,说无论生前有过多么的辉煌,但终不免崩溃灭亡的命运真是最恰如其分了;“棺材”是指注定走向崩溃灭亡。首句“赤壁沉埋水不流”写棺材之埋葬。为什么会“水不流”呢?一方面可能是指棺材不可能埋在流动的水里,另一方面流动的水给人一种有生机的感觉,而如果是不流动的死水,应该是象征着死去的人;第二句“徒留名姓载空舟”以空舟喻棺材之外形,棺材正面须写明死者名姓;第三句“喧阗一炬悲风冷”是安葬之际在鼓乐喧阗中亲人哭泣、火化冥物的情景;第四句“无限英魂在内游”是指人都逃脱不掉进入棺材的命运。
这个答案还是很有道理的,这跟妙玉提到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味道非常类似。薛宝琴写的十首《怀古诗》肯定不是一般意义的怀古,而应该也是正反两面都有寓意的,从背面来看应该与贾家的命运是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无论贾家在前八十回里有多么的富贵,多么的荣耀,但最后都不免家亡人散的结局。
第十二回贾瑞因正照风月宝鉴定能丧命,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因为这面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就象征着《红楼梦》这本书,正面看到的色情镜头象征着此书的表面故事是个表色的故事;而背面看到的骷髅象征着死亡,正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书中还提到过“白骨如山忘姓氏”,这都是在暗示此书的背面故事是部血腥的历史,死人无数,而贾家一个个那么生动鲜活的人最后应该都逃不了一个死字。
在第十四回里有一条批语里提到“清属水”,这是指满清在“五行”里是属“水”的,这样看来“水不流”似乎是在诅咒满清最后灭亡的结局。
这样看来薛宝琴写的十首《怀古诗》的背面应该是贾家命运的缩影,每一首应该都是非常有寓意的,而第一首的谜底是棺材,应该是总揽全局的作用。如此看来其他九首应该与一些贾有的具体的人或事有关系,很有可能是八十回以后一些人物命运的伏笔。但是从表面上来看,又是十个谜语,应该是有合理的谜底的,这一点非常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5: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睢园绿竹是什么意思?
yxnier2021.08.13浏览134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4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睢园即睢苑。是汉梁孝王(汉景帝弟弟)刘武建造的园林,游赏廷宾的地方。因地址在睢阳,故称睢苑。园中有很多竹子,又叫修竹园。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王勃为什么要写睢园、睢园绿竹又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一个典故:

  梁孝王经常在这里宴饮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都是这里的的座上宾。那种聚集在睢园绿竹之中饮酒赋诗的文人气概怎么样呢?——“气凌彭泽之樽”。气势盖过了陶渊明。陶渊明做过彭泽令,又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诗人齐己在《贺雪》中说:“歌扬郢路谁同听,声洒梁园客共闻。”这里的梁园就是睢园。

  后一句“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也同样是用典,说的是邺水的曹植咏荷花的才气、文采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

  王勃用“睢园 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一系列典故,在于烘托阎伯屿宴群僚于滕王阁的盛况和气氛。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典故是?
[color=var(--small-font-color)]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color=var(--small-font-color)]窄屏简体版
  字體: [color=var(--small-font-color)]
|[color=var(--small-font-color)]
|[color=var(--small-font-color)]|[color=var(--small-font-color)]超大  举报/纠错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钟嵘在《诗品》中说:“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color=var(--small-font-color)]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color=var(--base-link-color)]举报/纠错

[color=var(--base-link-color)]上一篇:如何打开视频文件啊?
[color=var(--base-link-color)]下一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典故是?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典故是?
[color=var(--small-font-color)]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color=var(--small-font-color)]窄屏简体版
  字體: [color=var(--small-font-color)]
|[color=var(--small-font-color)]|[color=var(--small-font-color)]|[color=var(--small-font-color)]超大  举报/纠错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7: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 唐 ] 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孤标傲世写谁隐?湘云霞城隐赤标!凭谁醉眼认朦胧?胧是月龙长安昭阳王关注IP属地: 安徽
0.9512024.07.27 12:25:49字数 2,306阅读 56



【 红楼日月:连载14】
(接上文,湘云身份的秘密)
2.1.3 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的菊花诗,本节不做专题解读,只看几个要点: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踈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清冷香:冷香是宝钗的标配,湘云说:清,冷香。
后面两句有多重含义:君傲世之君,表面指菊花;也可指皇帝;更是指此诗比作菊花之人,“看来惟有我知音”,看来只有我知道此人音讯;还有:无君,有我,作者的一石多鸟随处可见。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迳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是隐者家园。
傲世:湘云诗里再次说傲世。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迳中。
窗隔踈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三径:重复强调,隐者。
潜度偷移:隐之前的艰苦历程,不为人知的奔波亡命。
破月锁玲珑:破明,锁龙,此龙在破明之时曾被锁过。
珍重暗香休踏碎:珍重暗香,不要踏碎菊影,还是月影?
凭谁醉眼认朦胧:谁能认出这个模糊的“胧”??月龙,明之龙。
前文讨论过黛玉的“月胧明”,黛玉是月龙,明君,湘云是储君。




湘云的菊花诗

再简要看下黛玉的三首菊花诗: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的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隐!
一从陶令平章后:陶渊明,《诗品》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忆旧还寻陶令盟:还重复强调陶渊明,强调隐。
孤标傲世偕谁隐?问菊,也是问读者,写谁隐?
一般都认为这句诗是写黛玉孤高傲世,是指黛玉。反面看是黛玉说湘云,指湘云这个太子隐居之事。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湘云之隐”。这一社是湘云特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拟,而菊花本就是:隐逸花。
我们来看“孤标傲世写谁隐”?
这次菊花诗有个小动作,黛玉勾题赘名为“潇”,湘云勾题开始赘名为“湘”,很明显意在“潇湘馆”的“潇湘妃子”,这个小细节也透露了湘云与黛玉的渊源。但我说的小动作是:宝玉改“湘”为“霞”,是特意设计,引起读者注意,“霞”是湘云“枕霞旧友”的简称。
芦雪广联诗,湘云说“霞城隐赤标”。霞是湘云,隐了。赤标:赤是朱,标是木末,也是旗帜,赤标是朱的最后的旗帜。崇祯死后,朱明的旗帜,首先是太子,其次是其他皇子,然后才是弘光、隆武等皇家宗室。所以朱的旗帜,太子是首选,但“霞”这个“赤标”隐了。
孤标:无父为孤,何况太子父母双亡;标即“霞城隐赤标”之标。孤标是“霞”,是湘云,是崇祯太子。
傲世:《问菊》之前,湘云的《对菊》、《供菊》重复强调“傲世”。
所以,“孤标”、“傲世”都是湘云特征,不是黛玉。重复强调的“三径”,写的也都是“湘云之隐”。
有个细节:在湘云醉眠芍药后,“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收藏“醒酒石”之人是谁?陶渊明。陶渊明收藏的醒酒石,是有考证以来个人收藏的第一块醒酒石。但陶渊明的醒酒石大,不是含在口内的,陶渊明每每酒后醉卧石上,醒来且歌且诗。所以这醒酒石还是把湘云比作陶渊明,与湘云之隐相符。
黛玉的三首诗还有第二个共同点:无人知。
向读者说“片言谁解”,“众莫知”,“举世无谈者”,“同谁诉”。
我们笼统俯瞰全部菊花诗: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全部名列榜首,孤标隐、众莫知、同谁诉、片言谁解是主要原因。
探春的诗排名在湘云、宝钗前,仅此一次。“彭泽先生是酒狂”指出陶渊明,“短发冷沾三径露”指出隐士。注意庚辰本是“短发”,很多版本是“短鬓”,为什么要改?很显然在古时“短发”不好理解。放在明清之际,则很容易明白,剃发,头顶不就成短发了吗?是鞭挞剃发令。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说明隐居的太子也剃发易服了。这不是探春的诗吗?怎么说湘云?跟黛玉诗一样,探春的隐士陶渊明也是在说湘云之隐。虽隐居,为了不引人怀疑,不得不剃去受之父母之发,这一直是太子心里之痛。也就很容易理解黛玉说湘云打扮的话:“妆出个小骚达子”,这是父亲责骂啊!所以《红楼梦》中有许多泪笔。
湘云的《菊影》竟然没排上名次!在我看来,这首诗句句都好,是湘云三首诗中最好的。或许是作者用明贬暗褒之法,为了引起读者对比思考《菊影》,此诗揭露湘云“胧”的身份。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与黛玉的《菊梦》都是“菊”字在前,其它菊花题都是“菊”字在后,而这两首诗都点出“胧”字!
影、梦也是此书的重点字:寒塘渡鹤影,红楼梦。
说到“寒塘渡鹤影”,和黛玉说湘云打扮“小骚达子”,第49回,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褙小袖掩襟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腋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湘云里头打扮:绣龙,红妆!外面的“骚达子”打扮只是表象,里头打扮才是此人真正身份。否则湘云为什么给读者瞧里头打扮?
注意:鹤势螂形!“鹤”在后面湘云诗中多次提到,“螂”字却无着落,“螂”是其形!崇祯太子之名便是“烺”字:“朱慈烺”。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color=rgba(150, 150, 150, 0.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红楼梦诗词赏析——159.饮酒即景(5.寂寞对台)焰归来关注IP属地: 湖南
2018.06.12 19:02:19字数 865阅读 1,353



 僵卧谁相问,
(湘云)狂游客喜招。
  注:上句用“袁安卧雪”典故:汉代有一次大雪积地一丈余,洛阳令出外视察,见百姓都除雪开路,方能出门。到袁安门口,无路可通,以为袁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见《录异传》。下句说踏雪狂游之客喜有人招饮可御寒。唐时,王元宝每逢大雪就叫仆人从巷口到家门,扫雪开路,招客饮宴,名曰“暖寒会”。见王仁裕《开元遗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机断缟带,
(宝琴)海巿矢绞绢。(湘云)
  注:天机,传说天上织女所用的织机。缟带,白色丝带,喻雪。海巿,海市屡楼,海中幻境。鲛绢,参见《题帕三绝句》注。两句取喻相类。
  寂寞对台榭,
(黛玉)清贫怀箪瓢。(湘云)
  注:独坐雪中台榭,寂寞凄清。或有隐意。第七十九回脂评说,原稿后半部有宝玉“对境悼颦儿”情节,并谓书中所写“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先为其“作引”。“对”程高本作“封”,主语就不是指人了,与对句不相称。下句说怀念在风陋巷中过着“一箪(音单,盛饭的圆竹器)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的人。典出《论语·雍也》。这里只借取其常用义。从脂评说宝玉后来过“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生活看,或所说“怀”人,也有隐指。
  烹茶冰渐沸,
(宝琴)煮酒叶难烧。 (湘云)
  注:渐,迟,很慢。冰雪之水,因此难沸;柴叶沾湿,所以烧不着。“冰”程高本作“水”。
  没帚山僧扫,
(黛玉)埋琴稚子挑。(宝琴)
  注:意即“山僧扫没帚〔之雪〕”。用“江边扫雪夕阳僧”诗意。雪中埋琴,出处不详。
  石楼闲睡鹤,
锦罽暖亲猫。(黛玉)
  注:闲睡鹤,雪夜鹤闲已睡。锦罽,锦毯。见《冬夜即事》诗注。这句说,天冷,猫贴着毯子以取暖。黛玉戏语作诗,所以“笑得握着胸口”。
  月窟翻银浪,
(宝琴)霞城隐赤标。(湘云)
  注:月窟,指月。见《咏白海棠》注。银浪,喻月光。宋代陈与义《咏月》诗:“玉盘忽征露,银浪泻千顷。”这里转而形容雪如月光倾泻大地。翻,倾。霞城,常指碧霞城仙境,与“赤标”并用则指赤城山,在浙江天台县北,“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城墙)”。见《会稽记》。晋代孙绰《天台赋》:“赤城霞起而建标。”赤标,谓赤色高峰望之可作标识。隐,指隐没于雪中。
题尤使君郡圃十二诗·凝思斋
[ 宋 ] 李庚

原文

孙绰赋天台,平人以图至。

公今身见之,情亲心更醉。

坐想复行吟,商颂得十二。

寄语范荣期,金声重掷地。


游天台山赋

孙绰〔魏晋〕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根弥于华岱,直指高于九嶷。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睹灵验而遂徂,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倡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蓁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亹以翼棂,皦日炯晃于绮䟽。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驰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害马既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杨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天台啊,是天下山岳当中的神奇秀丽之山。远渡大海,就会看见方丈山和蓬莱山,登上陆地,就能进入四明山和天台山,这些山都是先辈圣人游方行化、神灵仙人当成住宅的地方。它高峻到极致的样貌、吉利祥和的身姿,穷尽了山川河海的丰富美满、人间天上的宏伟秀丽。之所以没有列入五岳、也没有记载在通常的典籍里,还不是因为所在的地方幽深、道路不同于一般的曲折,有的倒影映照在深广的水域当中,有的山峰朦朦胧胧隐匿在千山万岭之中。一开始就要经过到处是妖魔鬼怪的道路,最终还要走向渺无人烟的地方,世上很少有人攀登跋涉,王霸之人也没有理由来祭祀,所以,有关天台山的事情在通常的篇章里没有,它的名字呢只有在特殊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这篇赋是孙绰在永嘉太守的任上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文选》卷十一《游天台山赋》李善注:“孙绰为永嘉太守,意将解印以向幽寂,闻此山神秀,可以长往,因使图其状,遥为之赋。”可见孙绰此赋并非真实游记,而是他对天台山神思飞扬的描述,是他所向往的山水佳境。作者想摆脱世俗羁绊,把生寄托于此,便写了这篇赋。


参考资料:
1、方伯荣主编.历代名赋赏析:重庆出版社,1988年02月:109-118
2、张国星编著.六朝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01月:142-145



赏析[url=][/url]

  《游天台山赋》是一篇记游之作。这篇赋不是将天台山作旁观、静止的描写,而是紧紧围绕一个“游”字,把自然景物贯穿起来,循着作者的游踪,景物不断变换。千姿百态的景色,也随着作者攀援的节奏步步展开,构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全赋辩致工巧,语句骈俪而无滞涩之病;加之想象丰富,波澜起伏,意奇语新,景物摹写更显得情采飞动,可谓有摇笔散珠,动墨横锦之妙。

  赋前的小序交代创作此文的原因:一是天台山神秀妙绝,可是没有人在通常典籍中记载它;二是幻想寻仙,摆脱世俗,便永托此山。这个序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散文。作者对天台山有深厚的感情,开头便热情赞颂了天合山是山岳中的神秀奇异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孙绰 [url=][/url]

(314—371)东晋太原中都(今晋中榆次)人,字兴公。孙楚孙。少以文称。初居会稽,游放山水。与许询并为玄言诗人,亦能赋,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自谓掷地有金石声,为当时文士之冠。名公之碑,必请绰为文。除著作佐郎,累迁廷尉卿,领著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廷尉集》。► 14篇诗文 ► 64条名句



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color=var(--GBK03A)]长安昭阳王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

2.1.3 凭谁醉眼认朦胧湘云的菊花诗,本节不做专题解读,只看几个要点: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踈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清冷香:冷香是宝钗的标配,湘云说:清,冷香。
后面两句有多重含义:君傲世之君,表面指菊花;也可指皇帝;更是指此诗比作菊花之人,“看来惟有我知音”,看来只有我知道此人音讯;还有:无君,有我,作者的一石多鸟随处可见。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迳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是隐者家园。
傲世:湘云诗里再次说傲世。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迳中。
窗隔踈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三径:重复强调,隐者。
潜度偷移:隐之前的艰苦历程,不为人知的奔波亡命。
破月锁玲珑:破明,锁龙,此龙在破明之时曾被锁过。
珍重暗香休踏碎:珍重暗香,不要踏碎菊影,还是月影?
凭谁醉眼认朦胧:谁能认出这个胧?月龙,明之龙。
前文讨论过黛玉的“月胧明”,黛玉是月龙,明君,湘云是储君。
再简要看下黛玉的三首菊花诗: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的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隐!
一从陶令平章后:陶渊明,《诗品》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忆旧还寻陶令盟:还重复强调陶渊明,强调隐。
孤标傲世偕谁隐?问菊,也是问读者,写谁隐?
一般都认为这句诗是写黛玉孤高傲世,是指黛玉。我认为是黛玉说湘云,指湘云这个太子隐居的事实。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湘云之隐”。这一社是湘云特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出,而菊花本就是:隐逸花。
我们来看“孤标傲世写谁隐”?
这次菊花诗有个小动作,黛玉勾题赘名为“潇”,湘云勾题开始赘名为“湘”,很明显意在“潇湘妃子”,这个小细节也透露了湘云与黛玉的渊源。但我说的小动作是:宝玉改“湘”字为“霞”,是特意引起读者注意,“霞”是湘云“枕霞旧友”的简称。
芦雪广联诗,湘云说“霞城隐赤标”,霞是湘云,隐了;赤标:赤是朱,标是木末,也是旗帜,赤标是朱的最后的旗帜。崇祯死后,朱明的旗帜,首先是太子,其次是其他皇子,然后才是弘光、隆武等皇家宗室。所以朱的旗帜,太子是首选,但“霞”这个“赤标”隐了。
孤标:无父为孤,何况太子父母双亡;标即“霞城隐赤标”之标。孤标是“霞”,是湘云,是太子。
傲世:《问菊》之前,湘云的《对菊》《供菊》重复强调“傲世”。
所以孤标、傲世都是湘云特征,不是黛玉。重复强调的“三径”写的也都是“湘云之隐”。
有个细节:在湘云醉眠芍药后,“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收藏“醒酒石”的人是谁?陶渊明。陶渊明收藏的醒酒石,是有考证以来个人收藏的第一块醒酒石。但陶渊明的醒酒石大,不是含在口内的,陶渊明每每酒后醉卧石上,醒来且歌且诗。所以这醒酒石还是把湘云比作陶渊明,与湘云之隐相符。
黛玉的三首诗还有第二个共同点:无人知。
跟读者说“片言谁解”,“众莫知”,“举世无谈者”,“同谁诉”。
我们笼统俯瞰全部菊花诗: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全部名列榜首,孤标隐、众莫知、同谁诉是主要原因。
探春的诗排名在湘云、宝钗前,大概仅此一次。“彭泽先生是酒狂”指出陶渊明,“短发冷沾三径露”指出隐士。注意庚辰本是“短发”,很多版本是“短鬓”,为什么要改?很显然在古时“短发”不好理解。放在明清之际,则很容易明白,剃发,头顶不就成短发了吗?是鞭挞剃发令。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说明隐居的太子也剃发易服了。这不是探春的诗吗?怎么说湘云?跟黛玉诗一样,探春的隐士陶渊明也是在说湘云之隐。虽隐居,为了不引人怀疑,不得不剃去受之父母之发,这一直是湘云心里之痛,这就很容易理解黛玉说湘云打扮的话:“妆出个小骚达子”,这是父亲责骂啊,所以红楼梦中有许多泪笔。
湘云的《菊影》竟然没排上名次,在我看来,这首诗句句都好,是湘云三首诗中最好的。或许是作者用明贬暗褒之法,为了引起读者对比思考《菊影》,此诗揭露湘云“胧”的身份。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与黛玉的《菊梦》都是“菊”字在前,其它菊花题都是“菊”字在后,而这两首诗都点出“胧”字。影、梦也是此书的重点字:寒塘渡鹤影,红楼梦。
说到“寒塘渡鹤影”,和黛玉说湘云“小骚达子”,第49回,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褙小袖掩襟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腋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湘云里头打扮:绣龙,红妆!外面剃发易服的“骚达子”打扮只是表象,里头打扮才是真正身份。注意:鹤势螂形!“鹤”在后面湘云诗中多次提到,“螂”字却无着落,而崇祯太子名“朱慈烺”。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1-12-07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09: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0-10-23   |  909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 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通“嘱(zhǔ ),劝酒。

[7]明月之诗:《诗经·陈风·月出》有“舒窈纠兮”之句,故称“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与下注释相同。

[8]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9]少焉:不一会儿。

[10]斗牛:斗、牛,星宿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13]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14]遗世独立:超越尘世,独自存在。

[15]羽化而登仙: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想长了翅膀一样,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17]桂棹(zhào)兮兰桨:用桂树木做的棹、用木兰做的船桨,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18]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怀: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

[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依,按 和:同声相应。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诗。

[27]愀(qiǎo 巧)然:忧郁的样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1]夏口:地名,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3]缪:通"缭"盘绕。

[34]郁:茂盛的样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7]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38]酾(shāi 筛)酒:斟酒。

[39]横槊(shuò 硕):横执长矛。

[40]侣鱼虾而友麋鹿:把鱼虾、麋鹿当做好友。:伴侣,这里用作动词。麋(mí):鹿的一种。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通'樽’。

[43]寄:寓托。

[44]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6]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47]长终:至于永远。

[48]骤:屡次。

[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5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2]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55]适:享有。

[56]更酌:再次饮酒。

[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58]狼籍:通“藉”,凌乱。

[59]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60]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 环绕)

尊("尊"通"樽")

狼籍(“籍”通“藉”,凌乱)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9、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作动,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0、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1.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 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 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 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 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 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 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 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 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 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 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 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 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 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 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 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 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 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 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 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 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 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 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 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 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 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 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 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 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 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 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1)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 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 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 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 (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wù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 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 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 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 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 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 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 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 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 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 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 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 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 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 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 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 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 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 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 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 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 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 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在苏子和“客”游赤壁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且苏子睡后“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苏子以为道士即先前所见之鹤。本段描写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 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 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 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 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 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1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 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 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 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 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 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 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 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 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 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 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 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 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 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3 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 “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 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 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 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 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 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对于两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的作品,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合起来学,注意比较其异同,我们将学得更深更透,对我们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 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 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 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 (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 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 (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 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赤壁赋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写作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 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 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 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 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 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 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元丰三年正月 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 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 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前赤壁赋】原文
   壬(rén)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 (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尊以相属。寄蜉(fú) 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 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在赤壁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 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 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就这样喝着 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 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 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动容,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 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 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 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 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 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 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 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 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注释

   [1]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 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3]既望:过了望日,即农历十七日。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zhǔ 嘱):倾注,引申为劝酒。
  [7]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
  [8]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9]少焉:一会儿。
  [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13]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14]遗世独立:出离尘世,超然独立。
  [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17]桂棹(zhào 赵)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
  [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同"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19]渺渺:悠远的样子。
  [20]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贤人。
  [21]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22]怨:哀怨。慕:眷恋。
  [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26]嫠(lí 离)妇:孤居的妇女。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诗。
  [27]愀(qiǎo 巧)然:忧愁变色。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0]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3]缪:通"缭"(liáo 辽),环绕。
  [34]郁:茂盛的样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6]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7]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38]酾(shī 师)酒:斟酒。
  [39]横槊(shuò 硕):横执长矛。
  [40]侣:伴侣,这里用作动词。麋(mí):鹿的一种。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43]寄:寓托。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4]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5]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46]长终:至于永远。
  [47]骤:突然。
  [48]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49]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50]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1]卒:最终。消长:增减。
  [52]曾:语气副词。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3]是: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葬):无穷无尽的宝藏。
  [54]食:享用。
  [55]更酌:再次饮酒。
  [56]肴核: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57]狼藉:凌乱。
  [58]枕藉:相互枕着睡觉。
  [59]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虚词归纳  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
  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泝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 属—嘱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凭
  ③山川相缪 缪—缭
  ④举匏樽以相属 属—嘱
  

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词性转换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 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 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 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 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 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 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 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 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 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 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 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 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 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 想的一个方面。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 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 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 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 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 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 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 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 《赤壁赋》来。

它的特点是

  (1)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 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 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 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 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 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 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 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 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 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 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 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 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后 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 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 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 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 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 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 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 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 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 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 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 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 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在苏子和“客”游赤壁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且苏子睡后“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苏子以为道士即先前所见之鹤。本段描写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 如《放鹤亭记》、《鹤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 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 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 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1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 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 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 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 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 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 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 境。

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 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 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 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 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 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 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 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 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 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 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3 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 “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 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 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 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 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 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对于两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的作品,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合起来学,注意比较其异同,我们将学得更深更透,对我们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拼音
译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标签:
情感中秋节怀人节日高中古诗宋词三百首哲理景色目的初中古诗豪放祝福月亮宋词精选

出自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行路难其一》


[url=]译文[/url]
[url=]注释[/url]
[url=]讲解[/url]
[url=]背景[/url]
[url=]知识锦囊[/url]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url=]赏析[/url]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5: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点评丨第三期:怀抱昆仑点评燃犀亭 文山书院 2016-07-30   |  244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名家点评(第3期)
点评嘉宾:怀抱昆仑
第3期题目:燃犀亭燃犀亭位于安徽马鞍山采石矶蛾眉亭前临江处。亭为长形,四角擎以石柱,托起飞翘的亭顶,简朴而素雅。四周青石栏杆,可供游人憩坐。亭额题为“江天一览”,亭内有一块石碑,镌刻“燃犀亭”三字,系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书写。燃犀亭还有一个传说: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用燃犀角照金牛水怪。
《异苑》卷七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列传》
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注意事项1、请参与写联的联友自愿对点评文章进行“赞赏”,金额不限。未参与写联的也可以打赏哦!2、五天之内收到赞赏金额的70%将作为点评费转给点评人,剩余的30%将均分给佳联作者。点评如下
烟轻
临烟波追古事,燃照除邪,看过往明察者几;
依绝壁立江天,登舟望月,问从今高咏复谁。

【怀抱昆仑评】临江怀古,上言温峤燃犀,下言李白捉月,上下结语皆借传说生发,“明察者几”与“高咏复谁”两问别有深意。整联气势尚可,部分对仗略嫌草率,燃照除邪之说无根据觉勉强。

胡文汉
千古留胜迹,恍温峤刚临,犀角才燃,值明月清风,迭惹骚人畅咏;
一亭览大江,喜马鞍未卸,蛾眉热盼,恰潮弦浪拍,更催壮士豪情。

【怀抱昆仑评】出幅言登临怀想温将军燃犀照水及异代唱咏,对幅从乌骓遗鞍的传说切入,而后作转折论,“马鞍未卸,蛾眉热盼,恰潮弦浪拍,更催壮士豪情。”几语打破陈见饶有寄托,上起雄劲,下起开阔。“温峤刚临,犀角才燃,”与后两语“值明月清风,迭惹骚人畅咏;”衔意略有隔,迭惹之迭字也觉不甚稳。

小井
危亭独伫,高士不归,问滚滚飞云,何日方休身反侧;
矶石中流,江天一览,看茫茫逝水,至今未减意浮沉。

【怀抱昆仑评】怀古寄慨,由孤亭、矶石、江天诸景导出一问一看,不休的反侧之身与未减的浮沉之意指飞云?指流水?指古往今来的芸芸苍生?滚滚飞云身反侧,茫茫逝水意浮沉诸语是物象?是意象?是景境?是情境?苍茫空阔,无限萧骚。

张景明
燃犀烧不尽,看星火相传赤土;
素景雅无穷,览江天结伴青春。

【怀抱昆仑评】联语虽简短,亦有雅意。然字句搭配多有不类,如燃犀烧不尽的烧字则多余,星火相传与赤土相配顿生出揭竿而起之状,此亭与革命起义等暴力事件毫不相关,星火一语当慎用,览江天结伴青春的结语也教人不甚了了。
胡耀瑜(80老翁)
当年王气犹存,足踏青山兴帝业;
今日涛声依旧,犀燃绿水荡妖氛。

【怀抱昆仑评】“今日涛声依旧,犀燃绿水荡妖氛。”二句似有所寄托,借温峤烯犀本事生发而来,亦当。出幅“当年王气犹存,足踏青山兴帝业;”大而不当,尤其“王气、帝业”二语无立足之处。

山上水
无事生非先量己;
有胆燃犀后悲亭。

【怀抱昆仑评】出幅训诫,对幅辜责,立意能翻新,造语略嫌妄诞。

世事苦多妖,温将军犀待重燃,尽期相照;
诗心悲已老,李谪仙鲸犹未返,切盼其归。

【怀抱昆仑评】尘世悲苦,妖魅横行,翼温将军重燃犀角,照彻乾坤,此期望语亦无奈语,读来分外失落。下联笔锋一转,叹李谪仙骑鲸而去再无复返,联语虽不失风致,然只切采石矶,于燃犀亭终有偏离。

竹清
照妖温峤垂名,捉月谪仙留迹,奇士去还来,共添得此中景胜;
追效欲燃犀角,登临且扼江天,倚亭觞复啸,许相招我辈风流。

【怀抱昆仑评】出幅从江矶和与江矶相关人物切入,大包大揽。对幅专切亭,起句“追效欲燃犀角,登临且扼江天,”阔步雄姿。“奇士去还来,倚亭觞复啸”两言风致绝佳,惜结语“许相招我辈风流。”稍显熟滑,略减风采。

竹清
牛渚一亭,公先垂范;
官场万象,谁复燃犀?

【怀抱昆仑评】由景及官场,于生发中又能见寄怀。简短明晰,牛渚一亭,公先垂范二句言之凿凿。惜官场万象之语过于狭窄,通篇格局败于此句。

真情趣
几百里途临采石,见亭盖翘时,更飞来裂壁波涛,横空足印;
二千年后我依崖,思温公昔日,浑不惧奇形覆火,异状惊眠。

【怀抱昆仑评】上言采石矶景,下言燃犀亭事,文字遒劲洗练,造语雄劲恣肆,精神气俱佳。惟亭盖翘时略嫌生硬。

汪填金
壁立千寻,江流一览;
醉骑鲸跃,怪现犀燃。

【怀抱昆仑评】上言胜景,下言逸闻,出语劲健洗练,不落冗沉之习。虽极尽包揽,然于切题而言则略嫌泛。

小风
天门潮块垒难消,谁亦明人,想当时燃犀照祟,幽冥何比尘寰恶;
牛渚事劫波渡尽,皆成水怪,记此间涂炭生灵,祸患不如杀伐多。

【怀抱昆仑评】此联由天门潮与牛渚事作铺排周旋,语多奇想,结句从对比中能见悲悯之心,细味之下使人不禁泫然。惜上下第一、二分句央在逻辑关联弱了些许,略显杂乱。

春雷第一声
倚栏想今古,皆念太平,为有江亭镇妖怪;
酹酒奠英雄,顿生肝胆,敢燃犀角辨幽明。

【怀抱昆仑评】立意较深,章法与气息略乱,局部措辞似可再作推敲,如“为有江亭镇妖怪”之语味近俚俗。

老夏
将军燃犀照幽,风度玄虚,但惊扰那方世界;
后人建亭志怪,情思怀古,兼慧明此域众生。

【怀抱昆仑评】从燃犀事切入展开,章法布局尚可,然意似有偏离,看似宏深实则浮泛。“风度玄虚”及“兼慧明此域众生”云云于此亭实不能切。
卧龙-奇兵
且看槛外即山川,叹虎踞鲸奔,扫羯何须筑垒;
莫道江中多鬼怪,问男来女往,燃犀谁敢照心?

【怀抱昆仑评】大处着眼,说理言哲发之有端,不作无凭无据之想,亦佳。惟男来女往一句与它句语境语感不谐,觉刺眼。

克丰
足踏匡帝业,长留石印垂青史;
犀燃净妖氛,永立干江护太平。

【怀抱昆仑评】似征联体格,平稳有余灵动不足。上联以常遇春留足印于采石矶江畔的传说切入,于燃犀亭联题也不能相涉。

浮生若寄
秉烛照奸邪,问峤后何人,肯将身试;
听潮奔昼夜,看江中舟子,又逐风来。

【怀抱昆仑评】上幅从温峤燃犀事切入发问,颇有深意。下幅看似无着力处,但“看江中舟子,又逐风来。”能以流丽之致托起,也可。下起两句略有脱节。

暴雨中狂奔
上船杀贼,下船杀贼。说他个李少保,得几分英雄气度,领之弱水三千,只把亭台镇河怪;
南海有事,东海有事。唤一声温将军,恰如此霹雳时分,同我精兵十万,再燃犀角昭太平。

【怀抱昆仑评】此联脑洞开大了点,拉来李少保与东海南海诸事,此中得失我不敢贸下评断。只说章法布局井然有序,六分句联能如此诚为不易,见手段。霹雳与时分组成语句是否得当,商榷。

一犁春语
犀照古今传万代;
鲸吟唐宋念一人。

【怀抱昆仑评】一比写温峤,一比写李白,这期好多联是这样布局的,如果我们联题是采石矶自然可以,然而我们联题却是燃犀亭。这种一比写温一比写李,且并无一条主线使两者都能关联到亭上来的大概有些偏离了。

任你千寻
雄心收社稷,千秋伟业;
多事辨幽明,一世奇谈。

【怀抱昆仑评】气魄尚可,然于此亭而言社稷伟业之说真当不得。多事之说似也不妥,如此断论未免简单粗暴了些。

风度
踏石岿然留足印;
燃犀何以净尘氛?

【怀抱昆仑评】上幅平平,踏石岿然在措辞层面看也不大稳妥,下幅问语有豪宕之气。

Carrywin(凯永律师)
今古传奇留胜迹;
江湖险恶出英雄。

【怀抱昆仑评】此联绝肖章回武侠小说的分回标目,用于燃犀亭似乎不大稳切。

人云
道别幽明,于此何须见怪;
江流日夜,如斯不必伤神。

【怀抱昆仑评】道别幽明,人鬼殊界,何须举犀相照,亦算翻新语。下幅意平平。

高同学
感淮地有灵,晋人燃犀角除魔,曾扫万千胡羯;
俯江天如豁,诗圣倚危亭纵笔,尽销今古愁怀。

【怀抱昆仑评】似有怀古慨叹之意,然文句表述觉欠缺,章法也觉散乱。淮地、诗圣皆误。

中山书隐
倚危亭俯瞰洪涛,正月黑风鸣,昔人自有英雄肝胆;
酹浊酒痛浇块垒,念狐疑蜮射,今世犹多魍魉衣冠!

【怀抱昆仑评】登临俯看洪涛,遥忆古昔,对比今时,抒发感慨一吐郁结之气。想国中时事,尤觉结语沉重。起承转合章法行文自有法度,立意影射在理合据,佳制。

江风渔火
人心难测,纵燃尽世间灵犀,晚唐未料樊生祸,北宋采石渡悍伍,空余李氏愁春水;
忠义可依,虽散哗江津守卫,赵构凭拥虞勇征,蛮金牛渚折完颜,使得南庭延数年。

【怀抱昆仑评】发怀古之幽情,感慨颇深。三个七字句相连,句式未有变化之奇,虽于联意有加强功用,却未免冗余之憾。

天门潮卷雪沉吟,旧梦寒沙,一泻尚存功业印;
东晋士乘风归去,余亭不老,百年长护太平云。

【怀抱昆仑评】出幅低回沉吟,对幅俊逸飘飞,至“余亭不老,百年长护太平云。”两语觉有余声回响,依依不去。诚为佳构。


佳联六副小风天门潮块垒难消,谁亦明人,想当时燃犀照祟,幽冥何比尘寰恶;牛渚事劫波渡尽,皆成水怪,记此间涂炭生灵,祸患不如杀伐多。 【爱此悲悯情怀,列一等】 小井危亭独伫,高士不归,问滚滚飞云,何日方休身反侧;矶石中流,江天一览,看茫茫逝水,至今未减意浮沉。 【爱此情境浑然,列二等】 竹清照妖温峤垂名,捉月谪仙留迹,奇士去还来,共添得此中景胜;追效欲燃犀角,登临且扼江天,倚亭觞复啸,许相招我辈风流。 【爱此风致亦佳,列二等】 花天门潮卷雪沉吟,旧梦寒沙,一泻尚存功业印;东晋士乘风归去,余亭不老,百年长护太平云。 【爱此余响不绝,列三等】 真情趣几百里途临采石,见亭盖翘时,更飞来裂壁波涛,横空足印;二千年后我依崖,思温公昔日,浑不惧奇形覆火,异状惊眠。 【爱此造语雄肆,列三等】 胡文汉千古留胜迹,恍温峤刚临,犀角才燃,值明月清风,迭惹骚人畅咏;一亭览大江,喜马鞍未卸,蛾眉热盼,恰潮弦浪拍,更催壮士豪情。 【爱此亦有深寄 ,列三等】

燃犀亭【采石矶】
[ 清 ] 陈长镇
原文
过江一无事,独上燃犀亭。野水意中绿,闲云人外青。

山深游魍魉,木落见精灵。欲问升沈理,寒光照翠屏。

作者介绍

陈长镇
清湖南武陵人,字宗五,号延溪。乾隆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告归,道闻母丧,哀痛过甚,至家数月而卒。工诗文。有《白云山房集》。


采石矶 寻访诗仙李白纵酒放歌之地 月是故乡明548 2014-03-03   |  6086阅读  |  39转藏



转藏
诗仙传说之捉月跳江骑鲸升天 2019-03-28 10:42

一轮明月从江面上冉冉升起,把江水、山峦镀上了一层银辉。
六十二岁的李白独坐采石矶头,一边喝酒,一边喃喃地自语:“倾三江之水,洗不尽我对昏君奸佞的仇恨。伐尽南山之竹,也写不完人世间的不平!”明月啊,你不是一面镜子吗?这些你都照见了,你到是说话呀!”
抬头问月,月亮在云朵中穿行,默无声息,月光下,李白的面容更憔悴了,身体更加瘦弱。此时诗人只能借酒消愁,一碗、两碗、三碗,诗人真的喝醉了,他低下头,忽然看见了江水中的那轮皎月,晶莹清晰,在粼粼的水波中隐现,似乎嵌在江底。
话音未落,便跳入江水之中。
起风了,满江的浪花在喧嚣、翻腾。
不一会儿,月亮穿出云层,洒下万道银辉,江水掀起滔天巨浪。大江深处,现出一条白花花的火路,一条带翅的鲸鱼从江底“卜刺刺”冲出,直向蓝天飞去。
在鱼脊背上,坐着一位白衣仙人——李白!他潇洒自如地举着酒杯,向天下的人群致意。
第二天,人们在采石矶对面的江心洲浅滩上捞起了李白在水中脱落的宫锦袍和帽子,把这些葬在翠螺山下,立了座碑,上刻“李白衣冠冢”几字。至今,江心洲上还有个叫“宫锦”的地方哩。
全屏朗读分享





  位于安徽马鞍山的采石与岳阳的城陵矶、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它不仅以山水闻名天下,更以其雄踞长江南北之险,扼守东西咽喉之冲而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从三国到元末,群雄纷争,战事连绵,采石矶让无数英雄尽显英姿。而李白的“跳江捉月”、“骑鲸上天”又为采石矶抹上了浪漫的一笔。
<img title="采石矶 寻访诗仙李白纵酒放歌之地" alt="采石矶 寻访诗仙李白纵酒放歌之地" src="http://image69.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3/0319/39585059_2.jpg" width="600" height="449" real_src="http://image69.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3/0319/39585059_2.jpg" action-type="show-slide" action-data="http%3A%2F%2Fimg.trip.elong.com%2Fhome%2Fattachment%2F201102%2F7%2F44%2F4686085_1297075490XzSO.jpg.big.jpg" jquery1620602915287292944="23" style="border: none; max-width: 100%; zoom: 1; display: inline;">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两旁万竿修竹,竹竿很是特别,青黄相间,称之为“金镶玉竹”。在龙啸凤吟中,伴着竹的雅韵悠然前行,来到一古井——赤乌井边,井已用盖封死,是采石矶最古老的历史文物,再向西行,经蛾眉亭,沿石阶而下可直达江边的“三元洞”。三元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处天然石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中,若耳贴岩石,能听到咣咣江水在洞中的撞击之声。从三元洞出来,长长的古栈道依着绝壁悬于江水之上,站在栈道上,临江远眺,气势恢宏,不由就念起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四大名楼之一的太白楼

  诗仙李白一生眷恋山水,曾多次登临采石矶,纵酒放歌,写下传颂千古的诗篇。太白楼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而建,原名“谪仙楼”,清代重建改名“太白楼”。太白楼高18米,三层两进,左右回廊,飞檐翘角,琉璃覆顶,蔚为壮观,与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齐名,构成了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采石矶
                                           采石矶
                                       采石矶李白墓


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中华历史文化为底蕴的国家重点名胜景区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

远眺采石矶景观    采石矶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并以其山势险峻、峭壁千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唐李公青莲祠    为纪念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采石矶景区园内建有李白纪念馆。枕山面水,蔚为壮观。
 
太白楼    主楼太白楼“始基于唐”,初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宋、明均有修葺,清顺治年间因“游人失戒,点烟落火”谪仙楼燃烧殆尽。清康熙元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清雍正时修建,亦称“唐李公青莲祠”。现在的太白楼系清光绪三年,由长江水师总督彭玉麟捐资建造。


李白纪念馆建筑   太白楼为三重飞檐结构,高十八米,琉璃宝顶,金碧生辉,螭吻走兽,雕梁画栋,具有典型的传统民族建筑风格,楼内陈列着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以及两尊李白各具特色的黄杨木雕像。

  李白纪念馆    太白楼依山临水,自古就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它与武昌的黄鹤楼,洞庭的岳阳楼并称“长江三楼”。1957年太白楼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人李白雕塑    诗人李白与采石矶有着不解之缘。开元十二年,血气方刚的李白,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李白第一次登上采石矶,举目眺望:长江如练,天门洞开;青山滴翠,飞舟击浪。诗人即兴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对采石矶的山水风物,李白赞叹不已,留连忘返。
李白生平介绍  开元十八年,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志向,第一次西行进长安,因朝迁的腐败,宦官、权贵专横挡道,李白无功而返,离开长安,一路南下,又一次来到采石矶。夜晚李白游江赏月,触景生情,写道:“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李白借东晋时期镇守牛渚的谢尚将军识荐袁宏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上象谢尚那样唯才是举的伯乐。


李白纪念馆雕塑
    安史之乱暴发前夕,李白再次驻足采石矶,面对唐王朝的腐败,安禄山等人蠢蠢欲动,企图谋反,李白远离京都忧心忡忡,提笔赋诗《横江词六首》:“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一个落泊他乡的游子,寄情于山水,关心着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安危。

  气盖天下  安史之乱暴发后,李白始终关注着时局的变化,上元二年,李光弼率军计伐安朝义,李白不顾六十一岁高龄,为平叛逆贼,报效国家而从军,但抱病半道而返,遂投靠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

  李白纪念馆    宝应二年,李白病逝于当涂,最终长眠于他仰之爱之的青山。李阳冰受李白之托,为其整理、编辑保存下来的九百余首诗稿,并亲自为其作《草堂集序》。序中概括了李白的一生,对李白一生的艺术成就和不凡的人格魅力作出了高度评价。
李白仙逝雕塑    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对李白的死有着这样一段描述:李白晚年驻足采石矶,常独自登矶饮酒赏月,一次因酒醉,看到江水中漂浮不定,若隐若现的月影,误为月落,便跳江捉之,然后骑鲸上天。这就是千百年来民间留下的“李白采石矶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充满神奇和浪漫的故事,既体现了李白的个性,也反映了人们对诗仙李白的缅怀和崇敬。

李白诗手迹
  李白祠
李白祠
  李白诗雕刻
  李白诗作
  李白诗手迹  李白纪念馆雕塑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雕塑
  李白纪念馆雕塑
  李白乘鲸投江处
  峨眉亭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
  清风亭
  马鞍山市树-香樟树

  采石矶园林景观
  采石矶园林景观

牛渚矶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这首诗是李白《姑孰十咏》之一,是很优美的写景诗,可谓是状景的生花妙笔。







基本信息
  • 书名

    牛渚矶

  • 作者

    李白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长江宽旷的江面上,耸立一片入云的绝壁,峰峦连绵,气势雄伟。

江边乱石堆间旋涡套叠,回波涌起,雪浪拍岸。

令人惊叹的是:山峦秀木满嶂,形态奇异,犹如精灵莫测。

更令人忧心仲仲的是:夜猿啼叫,声声刺耳,乡关何处,功业何在?真恨不能饮尽长江水--好酒解我万古愁。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td]引证解释:
⒈ 亦作“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晁补之《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明张煌言《沉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清姚鼐《阜城作》诗:“侧闻太山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远骑鲸。”
⒉ 亦作“骑鲸鱼”、“骑长鲸”。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 清仇兆鳌注:“南寻句,一作‘若逢李白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太白醉骑鲸鱼,溺死潯阳,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李白之典。 宋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金李端甫《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謫仙才,碧海骑鲸望不回。”明李东阳《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该汉语词典《骑鲸是什么意思|骑鲸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a85e43ac98a85e/骑鲸拼音:qí jīng注音:ㄑ一ˊ ㄐ一ㄥ
结构:骑(左右结构)鲸(左右结构)
骑鲸的意思词语解释:骑haO86.com鲸鱼。引证解释:⒈ 亦作“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晁补之《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明张煌言《沉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清姚鼐《阜城作》诗:“侧闻太山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远骑鲸。”
⒉ 亦作“骑鲸鱼”、“骑长鲸”。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 清仇兆鳌注:“南寻句,一作‘若逢李白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太白醉骑鲸鱼,溺死潯阳,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李白之典。 宋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金李端甫《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謫仙才,碧海骑鲸望不回。”明李东阳《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该汉语词典《骑鲸是什么意思|骑鲸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a85e43ac98a85e/骑鲸拼音:qí jīng注音:ㄑ一ˊ ㄐ一ㄥ
结构:骑(左右结构)鲸(左右结构)
骑鲸的意思词语解释:骑haO86.com鲸鱼。引证解释:⒈ 亦作“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晁补之《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明张煌言《沉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清姚鼐《阜城作》诗:“侧闻太山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远骑鲸。”
⒉ 亦作“骑鲸鱼”、“骑长鲸”。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 清仇兆鳌注:“南寻句,一作‘若逢李白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太白醉骑鲸鱼,溺死潯阳,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李白之典。 宋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金李端甫《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謫仙才,碧海骑鲸望不回。”明李东阳《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该汉语词典《骑鲸是什么意思|骑鲸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a85e43ac98a85e/[/t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6: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
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晁补之《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张煌言《沉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姚鼐《阜城作》诗:“侧闻太山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远骑鲸。”

⒉ 亦作“骑鲸鱼”、“骑长鲸”。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 清仇兆鳌注:“南寻句,一作‘若逢李白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太白醉骑鲸鱼,溺死潯阳,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
后用为咏李白之典。 宋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金李端甫《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謫仙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李东阳《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该汉语词典《骑鲸是什么意思|骑鲸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a85e43ac98a85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5 17: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张嘉州
[ 宋 ] 苏轼
原文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
峨眉山月歌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登岳阳楼
[ 唐 ] 杜甫

原文
译文对照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唐 ] 杜甫

原文
译文对照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1.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3.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涕:眼泪。

5.却看:回头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8.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9.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0.放歌:放声高歌。

11.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12.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3.作伴:与妻儿一同。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5.便:就的意思。

16.襄阳:今属湖北。

17.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宋 ] 苏辙

原文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

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已经过了七个中秋节。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来凉州曲调。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披风,有的穿着紫绮为面的裘皮衣服。无奈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独自宿在水路驿站,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离别: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七度:七次。

今夕:今天。

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

彭城:彭城,鼓声之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

古汴(biàn):古汴河。

凉州:曲名,唐开元中西凉州所献。

鼓吹:鼓吹乐。

鸿雁:俗称大雁。

汀(tīng)州:水中小洲。

翠羽帔(pèi),紫绮(qǐ)裘(qiú):指豪华衣饰。

素娥:即嫦娥,此处指月亮。

无赖:无所倚靠;无可奈何。

曾不:不曾。

清尊:酒器。

水驿:水路驿站。

依旧:照旧。

但恐:但害怕。

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

相对:相望。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 唐 ] 张九龄

原文
译文对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张九龄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锦瑟
[ 唐 ] 李商隐

原文
译文对照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8.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 唐 ] 李白

原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哦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

⑴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⑵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⑶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mò):隐没。

⑷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⑸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月下独酌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诗词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月下独酌

  • 别名

    月下独酌四首

  • 作者

    李白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

    唐代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月下独酌四首1

其一

花间一壶酒2,独酌无相亲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4。

月既不解饮5,影徒随我身6。

暂伴月将影7,行乐须及春8。

我歌月徘徊9,我舞影零乱10。

醒时同交欢11,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12,相期邈云汉13。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14。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15。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16,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17,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18。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19。

穷通与修短20,造化夙所禀21。

一樽齐死生22,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23。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24,美酒三百杯25。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26,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27,屡空饥颜回28。

当代不乐饮29,虚名安用哉30。

蟹螯即金液31,糟丘是蓬莱32。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33。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
  • 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 间:一作“下”, 一作“前”。
  •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 徒:徒然,白白的。
  • 将:和,共。
  •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 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 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 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 “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咸阳借指长安。“城”一作“时”。
  • 径须:直须。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 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 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
  • 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 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 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 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 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 蟹螯(á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 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 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折叠白话译文

其一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其二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其三

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无差别,何况世上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其四

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

虽然愁多酒虽少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即使酒少愁多,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整体赏析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2]


折叠名家点评

其一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古无此奇(“对影”句下)。刘云:凡情俗态终以此,安得不为改观(末句下)?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奇想,旷想。钟云:放言只中无人。

沈德潜唐诗别裁》: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李家瑞《停云阁诗话》:李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其造句之工,屡用之。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李诗殆本此。然庆之语不及李诗之妙耳。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举杯”四句下)。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饮情之奇。于孤寂时,觅此伴侣,更不须下酒物。且一叹一解,若远若近,开开阖阖,极无情,极有情。如此相期,世间岂复有可“相亲”者耶?

其二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此种语太庸近,疑非太白作。[3]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4]






参考资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鉴赏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解释: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刘文广图书馆 2023-03-20 发布于湖北  |  10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解释: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鼓:指更鼓。
应官:犹上班。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

创作背景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赏析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以曲折的笔墨写欢聚的时间和地点。首句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意思是说,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这是写时间,也是写了环境。可以说,就是在星辰漫天的夜晚,突然有吹起了风。真可谓平静中的不平静。在艺术上,词人借助了反复(形成了句中对)手法,使“昨夜”反复出现,不但回环往复,强调了时间,而且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美。
  接着写道:“画楼西畔桂堂东。”“画楼”和“桂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往往借来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此代指富贵人家。意思是说,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这是讲的地点。可以说,诗人在此并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美好的环境——画楼西畔、桂堂之东——来烘托了聚会的地点。这样,不但为写人物营造了美好的环境,而且也展示了聚会的不同寻常。


  颔联写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总得来说,主要写了今日的相思之苦。如今,诗人与意中人分处两处,不能相见,苦恼与痛苦,寂寞与相思凝聚心头。上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自己只是希望身上长着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飞到爱人身边。
  下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我们的心意就如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了。“身无”与“心有”可谓是外内的矛盾统一。这内外矛盾的同统一,恰是相思的苦恼与心融合的表现。诗人借“灵犀一点通”来比喻与自己爱人心心相印,不但形象,而且含蓄生动。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审美赏析
  颈联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分曹”:分组。“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个人的手中,令人猜。“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诗人在这里借“分曹和射覆”来表现了会时的热闹。在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诗人在此着力描绘宴会的热闹,实际上是用来衬托诗人的寂寥感。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在此诗中,诗人的情感运势十分自然流畅,但如果定要深究诗里说的具体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种想象且个个都合情合理。叶嘉莹说,诗是显意识活动,词则是隐意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近乎词的情境,在工整的诗歌格式下抒发的是一种词所擅长的隐约难言的显意识表达。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有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598篇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1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蜀道难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0、《鸳鸯》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唐] 李商隐}】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4)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5)尔来:从那时以来。

(6)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7)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8)通人烟:人员往来。

(9)西当:西对。

(10)当:对着,向着。

(11)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12)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13)横绝:横越。

(14)峨眉巅:峨眉顶峰。

(15)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16)石栈:栈道。

(1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

(18)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19)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20)逆折:水流回旋。

(21)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22)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23)尚:尚且。

(24)得:能。

(25)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26)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27)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28)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29)萦:盘绕。

(30)岩峦:山峰。

(31)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

(32)历:经过。

(33)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34)膺:胸。

(35)坐:徒,空。

(36)君:入蜀的友人。

(37)畏途:可怕的路途。

(38)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39)但见:只听见。

(40)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41)从:跟随。

(42)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43)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44)去:距离。

(45)盈:满。

(4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47)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48)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49)壑:山谷。

(50)嗟:感叹声。

(51)尔:你。

(52)胡为:为什么。

(53)来:指入蜀。

(54)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55)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56)“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57)一夫:一人。

(58)当关:守关。

(59)莫开:不能打开。

(60)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61)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62)朝:早上。

(63)吮:吸。

(64)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65)咨嗟:叹息。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诔》明诔晴雯,实悼黛玉
小説文学
2017-04-24 21:49
《红楼梦》中,宝玉的大丫鬟晴雯因生病被赶出大观园,后不久就离世。宝玉与晴雯素来玩在一处,关系很好,故此宝玉在晴雯死后为她作了一首《芙蓉诔》。诔(léi):谥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者。诔文: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

《芙蓉诔》表面上看是宝玉为晴雯写的悼文。为什么我要用“表面上”这个词呢?因为这篇悼文实际上是作者为悼黛玉所写,或者说这篇诔文不仅仅是写给晴雯的,同时也是写给黛玉的。
我之前曾经给大家介绍过,《红楼梦》正册十二钗里有几个是有影子人物的,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人物,这个说法并非我一家之言。在《红楼梦》里也可以找到依据。
《红楼梦》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中大家抽签饮酒,黛玉抽中的签便是芙蓉,当时众人是怎么说的呢?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后面晴雯死后,有个小丫头怕宝玉伤心自责,便编故事骗宝玉说晴雯做了芙蓉花的花神,宝玉信以为真才有了这首芙蓉诔。还有一个细节群芳夜宴中晴雯是没有掣签的,原因就是这次掣签的签文暗示的是红楼中每个人最后的命运,而晴雯和黛玉的命运是重的,且不久之后就死了,所以作者就没有安排晴雯的签文。
回到正题,上面讲到《芙蓉诔》并非宝玉悼晴雯,实际上是作者悼黛玉。原因就是宝玉作完芙蓉诔之后,被黛玉偷听到,黛玉就和宝玉讨论起这篇诔文的用词。

本来,宝玉为晴雯写的《芙蓉诔》中的句子是“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两句,用在宝玉对晴雯身上,恰恰合适。偏黛玉听到,说是“未免熟滥些”,要将“红绡”换成“茜纱”。
宝玉和黛玉两人斟酌了一会儿,最后,宝玉念出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一句来。当着黛玉的面,用了“我”“卿”的字样,这就变成了诔黛玉了。

宝玉这个人一向心思细腻,但是一到黛玉身上,宝玉就有些大条,当宝玉念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还不自知的时候,黛玉是意识到这篇诔文竟然变成了诔自己的了,原文黛玉是这样的反应:“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我想如果是在曹公的笔下,黛玉死后,宝玉定会在某个时刻望着池中破败的芙蓉,想起自己茜纱窗下无缘的爱人林妹妹吧!
红楼梦中“汝南泪血”典出这里! 2017-12-29 10:08

近日在潘家园淘得一本《全像古今小说》,偶读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看到汝州南城张劭,因重友情重信义,在重阳节于好友范巨卿墓前自刎一幕。突然心里一动,“汝南泪血”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不是《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中的词句吗?翻出《红楼梦》来,找出相关的那一联。正是。不但这个词句贴,整个一联都十分的切合!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晴雯
诔文中这一联是“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
可一看注释,“汝南”、“ 梓泽”说的都不是这个事儿。放在文中让人觉得莫明其妙。不用说是注释者没看过这个故事,只用“汝南”,“梓泽”两个词查的典故词典,再意会的。
看完这个话本,你会发现,这里不但 “汝南”贴合,“泪血”、“洒向西风”、“梓泽”、“诉凭冷月”。句句词词贴合。话本里分别有“结拜兄弟重阳节备鸡黍月下苦等默默思念”,“出殡日汝南伯号淘哭泣拔刀自刎血洒西风”场景。多个意象扣合,互相关联。
这样解释后,在情感表现上也更自然、准确,层层递进,一气哈成。不像原注释那样支离而不知所云。
回到《红楼梦》中宝玉悼睛雯的情景,这样解释更是贴切,自然。只有忠义高尚的友情才值得这样的唱与咏。对,宝玉更看重的是与晴雯的兄弟般的知音与友情,远胜过汝南王及石崇的妻妾情。
实际上《红楼梦》的作者是明着引用这个故事的,除了这两联的多个词语都是实指的情节以外,连《芙蓉女儿诔》的文体形式上都是套用化用话本上的汝南伯祭范巨卿的祭文。您没看出来吗?
如“维……年月日,(言者)XX,谨以……致祭于……之前曰:……。呜呼哀哉!尚飨。”
《古今小说》就是《喻事明言》的初刻本,是太通俗的书了,这书上的故事也都该家喻户晓的吧,遇到用典应先到这里寻一圈才是近路。可我们的红学家们都到远处找去了。
多查几个版本的《红楼梦》,没有一个联系到这个话本故事的。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和1981年四卷本。本条没有注释。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庚辰本,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本条注释为“汝南”指汝南王与其妾刘碧玉故事。 “梓泽”是石崇别馆,指石崇与绿珠故事。
红楼梦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诸本互校,蔡义江校注本。本条注释为“汝南”是宝玉自比汝南王,把睛雯比成刘碧玉。但详情已不可知。“梓泽”是石崇别馆别名,指石崇与绿珠事。
再看评解《芙蓉女儿诔》的。北京人民出版社的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译成“我正如汝南王失去了碧玉,斑斑泪血只能向西风挥洒;又好比石季伦保不住绿珠,这默默衷情惟有对冷月倾诉。”
台湾蒋勋讲《红楼梦》说到这两句时,我记得昨天看到他也是理解成汝南王和石崇。想核实一下,一时又下不到电子版了。本有一套纸质版的,可书在老家。--明天看清再细说吧。
晴雯补裘
连环画中的晴雯

范张鸡黍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七引谢承 《后汉书》曰:“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春别京师,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以秋为期。至九月十五日,杀鸡作黍,二亲笑曰:‘山阳去此几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绝而巨卿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商子微晨夜省视,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死友。’寻卒,式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吾死,当以某日葬,永归黄泉。子不我忘,岂能相及?’式觉而悲,驰往赴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未届而丧已发,引 至圹将窆(bian),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也?’妻曰:‘亡者有遗恨,必待范先生耳。’停柩移时,见有素车白马哭而来,母曰:‘必巨卿也。’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 死生异路,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皆挥涕。式执绋引,柩乃前进。式留止冢次,修坟树而退。” (文参 《文选·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注引谢承 《后汉书》 补)。《后汉书·范式传》亦载。
释义用法 后汉范式、张劭二人是好友,两人从京师还家时,相约两年后范式去拜访张劭,张劭至期即杀鸡作饭,而范式果如期而至,彼此尽欢。后张劭病重,临终以不得见范式为恨。范式梦见张劭来与他诀别,连忙驱素车白马赶往张家吊丧,张劭的棺木等范式来了才肯前进。后以此典形容友情真挚、诚信,可称生死之交; 也以“鸡黍”等称款待友人的饭食; 亦用以吊唁亡友。
用典形式
【鸡黍】 南朝梁·范云:“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宋 ·苏轼:“君来辄馆我,未觉鸡黍窄。”宋·陆游:“欲怀鸡黍病为重,千里关河阻临穴。”金·元好问:“鸡黍成前约,干戈有此宵。”
【范张】 明 ·陈子龙:“范张未毕平生语,泪洒南枝恨有余。”
【范黍】 唐·白居易:“酿糯岂劳吹范黍,撇刍何暇漉陶巾。”
【素车】 唐 ·杜甫:“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巨卿哭】 唐·杜牧:“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鹜归来月正明。”
【鸡黍约】 宋·范成大:“寂寥鸡黍约,望眼一潸然。”宋 ·苏轼:“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鸡黍恨】 唐·鱼玄机:“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鸡黍期】 唐 ·高适:“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宋 ·黄庭坚:“人间鸡黍期,天上德星聚。”
【千里论交】 宋·苏轼:“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元伯相葬】 唐·元稹:“元伯来相葬,山涛誓抚孤。”
【白马故人】 唐·骆宾王:“青乌 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白马悲送】 宋·王安石:“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死结生交】 明 ·徐渭:“赏音博物推华焕,死结生交有范张。”
【杀鸡为黍】 宋·苏轼:“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幽明永隔】 宋·王安石:“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绝弦。”
【素车白马】 清·秋瑾:“素车白马难为继,斗酒只鸡徒自嗟。”
【升堂他日约】 宋·苏轼:“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只鸡平生约】 清·黄景仁:“只鸡久负平生约,一剑空怀国士恩。”
【死梦寻范式】 明 ·徐渭:“生刍解识徐家物,死梦应寻范式来。”
【张范善终始】 唐·王昌龄:“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范张千里约】 清·吴伟业:“范张千里约,重补入晴川。”

下一篇:范睢绨袍

上一篇:饭颗嘲杜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唐代卢照邻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诗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而后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全诗境界开阔,气势壮大,笔调从容,在声律对仗上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初唐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卢照邻

作品别名
杂曲歌辞·行路难

作品出处
《全唐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行路难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槎(chá):树木的枝丫。

⑵阗(tián)咽(yàn):堵塞;拥挤。

⑶若个:哪个。人:一作"童"。

⑷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⑸月:一作"丹"。星:一作"青"。蔽亏: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⑹"巢倾"句:一作"巢倾折,凤归去"。

⑺任:一作"狂"。

⑻讵(jù):难道;岂。

⑼倏(shū)忽:迅疾貌。

⑽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⑾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⑿白:一作"玉"。

⒀素:一作"青"。

⒁换美酒:一作"便换酒"。

⒂玉麈(zhǔ):玉柄麈尾。东晋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但:一作"恒"。

⒃神仙署: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⒄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⒅难期:难及,难于企及。

⒆尧年:此处代指长寿。

⒇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折叠白话译文
您难道没有看见长安北城渭水桥边,枯死的木头横卧在田间地头吗?

之前这棵树可是烟云雾绕,红紫一时,风光无限。

春光春景花开如雪,香车宝马塞满道路,哪个游人不竞相攀折?

妖冶的倡女宝袜蛟龙帔,富有而轻薄的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鸟对花戏春娇鸣,青鸟三三两两与孩子在游戏。

千百个枝条互相掩映,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

在珊瑚一样的叶子上有凤凰来巢,鸳鸯双栖。

但是等到巢翻树枝折,凤凰归去,就只剩下狂风吹落叶枯枝,萧条不已。

一朝零落没人关心,万古摧残您哪里知道?

人生是高贵还是卑贱,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只在瞬息之间。

就像是没有人能阻止太阳落下,没有人能阻止水向东流去。

秦川汉陵在改朝换代时也无可奈何,令人哀怜。

那些看似富贵荣华的王公贵族,都想荣华富贵千万年。

到如今不是也不见朱唇白貌,只剩下长满荆棘的坟头。

所以好酒尽管喝,美味的食物尽管吃,不要管他们花多少钱。

告诉大家一句话,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也是一场空。

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

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只希望天下太平健康长寿,一直做隐士平民也不错。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不堪恶疾所苦,或许有所忏悟,因作此诗,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卢照邻这一首《行路难》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从汉"柏梁体"开始,吸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其情怀已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所以此诗的后半部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难久持"的议论为转折,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胸怀开阔,气势壮大。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铢两相称,平分秋色,结构之匀称也堪称奇观。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成人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

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它作为比较直接的死亡警告,较缺少思想意义,却具有极大的诗歌和文学史的意义。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折叠名家点评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行路难》尘言滚滚,何以至是!少陵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若如此篇,亦不得专咎人轻薄。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繁华不久,当时习语,结怨谤无体。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2-695),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王筠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南朝梁王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南朝梁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王筠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解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千门皆闭夜何央,百忧俱集断人肠(1)。

探揣箱中取刀尺,拂拭机上断流黄。

情人逐情虽可恨,复畏边远乏衣裳(2)。

已缲一茧催衣缕,复捣百和薰衣香。

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3)。

裲裆双心共一袜,袙复两边作八撮。

襻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4)。

胸前却月两相连,本照君心不照天。

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5)。

含悲含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6)。

折叠编辑本段注解
(1)千门:千家的门户。皆闭:都已经闭合。夜何央:夜晚为何到中央。夜为什么已经深沉。百忧:百种忧愁。很多忧虑。俱集:全已聚集。断:断绝。压断。人肠:人的心肠。

(2)探揣chuāi:探取揣摸。揣摩;猜测。箱:缝纫营生的工具箱。刀尺:剪刀和尺子。裁剪工具。拂拭:掸掉或擦掉。机上:织布机上的。断:剪断的。流黄:织布机上流动的黄绢。淡黄色的细绢。《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情人:指多情的男女。没有家庭义务的临时性伴侣。这里指因追逐私情而远行的丈夫。逐情:追逐情欲之事。追逐私情。虽可恨:虽然令人痛恨。复畏:却又怕他。边远:在边远之地。乏:匮乏。衣裳:衣服。衣衫和裳裙。《毛传》"上曰衣,下曰裳。"早先古人下身穿系围裙曰"裳"。

(3)已缲sāo:已经缫丝。缲,同"缫", 煮茧抽丝。王筠诗选作'已缫'。一茧:一个蚕茧。一茧之丝。独茧丝。催:用以催促。衣缕:衣服的纳缕刺绣。纳缕,刺绣方法之一。衣服上的条带装饰物。复捣:再次或重复捣碎。百和:百和香。百次搅和混合的香料。古人室中燃香,取其芳香除秽。为使香味浓郁经久,又选择多种香料加以混合配制,称为"百和香"。薰衣香:熏染衣服使其变香。王筠诗选作'裛洪虹yì衣香',裛,用香熏。犹忆:仍然记得。还回忆得起。去时夫君)离去的时候。腰大小:腰围的大小。不知:不知晓。身短长:身体尺寸的短和长。

(4)裲裆liǎng dāng:古代的布帛所制的一种男女背心或马甲,前胸后背各一片以衣带相缀连。裲裆兰壳备微有夹有绵。《释名.释衣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FONT>双关语>两人应当。双心:裲裆的前心后心,嫌陵纹称双心。裲裆刺绣有双心图案。<</FONT>双关语>两颗心。共:共用。一袜mò:一个抹胸。一条彩带。袜,袜腹,俗称兜肚。《广韵》袜肚。《类篇》所以束衣也。束衣的彩带。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文苑英华》作'一袾zhū',衣身。纯赤色的。<</FONT>双关语>一个祝福。袙复bó fù:袙腹,袹腹。即兜肚。《博雅》裲裆谓之袹腹。两边:两个边缘。作:缝作。制作。八撮cuō:八个撮带,聚合衣片的带子。王筠诗选作'八襊',八个衣襊cuì,衣游缝。襻带:俗称扣鼻儿。指扣住纽子的套和衣物上用来船婶朵系结的带子。系衣裙的带。虽安:虽然已经安装。不忍:不忍心。不能忍受;不愿意。缝:缝上,缝合固定。开孔:开孔处。裁穿:裁剪穿缝。犹未达:仍然没有通达。

(5)胸前衣服的)胸襟前面。却月:失却一半的月亮。弯月。半月形。两相连:两个互夜赠符榜相连接。本照:原本为了照映。君心:君子或夫君的内心。不照天:而不是为了照映天空。愿君:但愿君子或夫君。分明:十分明确。清清楚楚。得此意:晓得这个意思。勿复:不要重复。不要再。流荡:流浪放荡。不如先:还不如原先或从前。

(6)含悲:蕴含着悲伤。怀着悲哀的感情。含怨:蕴含着怨愤。怀着幽怨的情意。判不死:判决(他)不死。封情:封存感情。忍思:忍耐思念。待明年:等待或期待明年。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常用以描写世路艰难,或抒发离别悲伤之情。这首诗写思妇的离愁别恨,但其表现手法却与其他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所不同。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对思妇为远方的爱人缝制衣裳的过程的详细描写,来展示其细腻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她对远方爱人的深沉恋情。

"千门皆闭夜何央",说明时间是在半夜。家家闭户,夜深人静,而这位思妇却夜不能寐,思恋燥兆举着远方的丈夫。"百忧俱集",说明她思绪纷繁,想到了很多很多。"断人肠",说明离愁的煎熬已令她难以忍受应迁厦。既然不能入睡,她便为丈夫缝制衣裳。"探揣"、"拂拭"两个动作,说明她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或许是怕惊醒熟睡的家人。这两句写动作,接下来二句便写她的心理活动。"逐情"犹言弃情。男子久出不归,自然容易引起思妇的怨恨,恨他把夫妻情份丢弃不顾。"虽"、"复"二字联用,形成转折句式,表达了思妇矛盾复杂的心境:一方面恨丈夫无情无义,久出不归;另一方面又为其日常生活担忧,怕他缺衣少裳。从这里亦可看出,这位思妇是个善良、体贴、贤惠的女子。"催衣缕"指缝制衣服的引线,"百和薰衣香",是用多种原料配制而成的香料,可以用来熏衣。这二句写她做好了制衣的准备。但在正式动手之前,她却又产生了踌躇:"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这二句单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说想到丈夫离别,不知身材尺寸是否发生了变化。但其实这仅是一种隐喻,它暗示着思妇对丈夫别后的种种变化(包括感情变化)的担忧,才引出了下面所描写的缝衣时的种种用心。"裲裆"和"袙腹"是同一件东西,形状酷似今日的马甲背心,只是肩头更阔一些。"八撮",指裲裆边的褶叠。"襻带"指衣上的系绊。裲裆这种服装有前后两片,形状相似而重叠,故民歌中常以裲裆来比喻爱情的离合。既写出了思妇缝衣的过程,亦暗示着思妇的心理活动。"双心共一袜"、"两边作八撮",似乎寄托着要和爱人心心相映,重叠不分的期望;而"不忍缝"、"犹未达",则似乎在期望中又流露出几分疑虑与不安。"却月",这里指裲裆前面两个半月形的装饰图案。"却月两相连"也暗示着对团圆的希翼。"本照君心不照天",一语双关、裲裆穿在身上,却月正当心胸;而思妇却是希望这却月能如一面明镜,照见男子心中的真情实意。"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直接表达了她对男子的希望。她已经把自己深深的感情一针一线缝入衣中,因而希望爱人能够从中悟出她的良苦用心,早日归来,重温往昔的恩爱。诗的最后二句,展示了思妇坚贞的决心与不灭的希望。"判",犹言别。"含悲含怨判不死",意谓在别离中她不忍死去。这其实正说明她的悲怨痛苦之深切,已使她几乎频临死的边缘。"封情忍思待明年"表明她将把深深情思隐藏于心中,耐心的等待,或许她等待了一年又一年,而又把希望寄托于明年。全诗在悲痛凄婉的情调中结束,令人仿佛可见那思妇忍泣吞声的泪容。

这首诗借缝衣过程的描写,展示思妇深沉、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描绘出一个善良朴素、深情不露的劳动妇女形象。她的离愁别恨,既不表现为春华将逝、红颜易老的悲哀感喟,又不寄托于鸿雁传书、双鲤尺素的书信往来,而是"含悲含怨"、"封情忍思",默默地将它一针一线缝入爱人的衣中。并且她的缝衣,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夜深人静之时。这都表现了思妇的某种身份和性格特征。本篇虽系文人所作,但感情质朴,语言自然,富有浓厚的民歌风格。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筠(481-549)南朝梁文学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官宦之家,齐司空王僧虔孙、太中大夫王楫之子。少好学,有才名。初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并掌东宫管记;后出为丹阳尹丞,迁中书郎,除太子家令,复掌管记;后任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再为司徒左长史,出临海太守;又迁秘书监。历任太府卿、度支尚书、司徒左长史。简文帝即位,为太子詹事。后遇乱,惊惧坠井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
冯道冯道〔五代〕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
只管把握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
冬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
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彻了。

注释
穷达:困顿与显达。
何劳:何须烦劳,用不着。
但:尽管;只管。

简析

  《天道》是一首五言古诗。首联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对“命运”的观点,认为人生的贫贱与显达都是由其决定的,不必过分叹息和抱怨;颔联进一步阐述了道德要求和洒脱的人生态度;颈联以自然界的变化为例,说明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尾联以劝诫的口吻,强调人应顺应自然、积极向善的哲理。全诗言浅而意深,富有哲思,意味深远。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c513ac41605f.aspx
冯道
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6篇诗文 ► 4条名句
千年奇文《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天上才一天 2017-04-28   |  444972阅读  |  313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千年奇文《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千年奇文《寒窑赋》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寒窑赋》。
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发来大家共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气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人早晚的命运是很难说的。蜈蚣虽然有百十条腿,但爬行却不如蛇(快)。
家鸡的羽翅很大,但却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好马可以驰骋千里,但是没有人驾驭是不能来回的。每个人都有远大的志向,但是要有机会才可以飞黄腾达。
就算是文章再好,孔子尚且被困于陈蔡。打仗的方法再多,姜太公也是先在渭水河畔钓鱼。
偷盗的人活长了,不是善良的人。颜回的命短,却不是凶恶之徒。尧舜虽然是至圣的明君,却生下了不肖的儿子。瞽叟虽然顽皮呆板,但却生下世称大圣的儿子。
张良原本是老百姓,萧何称他是治县的能手。晏子身高不足五尺,却被封为齐国丞相。
孔明居住在草庐中,却能做西蜀的军师。韩信双手没有捉鸡的力气,却被封为汉朝的大将。
冯唐虽然有治国安邦的志向,到死也没有个一官半职。李广虽然有箭射猛虎的威名,却一直没有封侯。楚王项羽虽然兵强,难免吴江自刎。汉王刘邦虽兵弱,却有江山万里。
满腹的学问,一生没有中榜。只有一点的知识,在少年却已经当官。有的人是先富而后贫,有的人是有先贫而后富。
蛟龙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和鱼虾在一起。君子失宠时,委曲于小人的手下。天气不好的时候,太阳,月亮都没有光辉。大地不的时宜的时候,寸草不长。
补充:
河水不流畅时,水浪滔滔。人不的时宜时,即不能发财也不能做官。过去的时候,我在洛阳,白天在寺庙里读书,夜晚在破窑里住宿。
身上穿的破布衣服尚且不能掩盖我的全身,淡如水的米粥不能摊薄我的肚子。逼我好的人憎恨我,比我低的人讨厌我,都说我是贫贱的人!
我说:不是我贫贱,是时运和命运啊!等到我中了状元,官位到了最高,位列三公(三公,国代最高的官员)有鞭打百官的禅杖,有斩杀吝啬之徒的宝剑,出去的时候有士兵为我拿着鞭子,进家的时候有人为我提着衣服,想穿衣服有的是绫罗绸缎,先吃东西的时候有的是山珍海味。
上面的人宠信我,下面的人奉承我,人人都仰慕我,都说我是贵人!
“孔子尚困于陈邦”,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国的蔡地。
“太公垂钓于渭水”,姜尚为得到周文王的注意,在为谁钓鱼。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盗跖,古代的一个盗匪。他活的名比较长,相传活了70岁。
“颜回命短”,颜回,孔子的弟子,从才华出众,可惜命短。
“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尧舜都是上古的明君,相传舜的儿子大禹是暴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2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晰) 昵称8857635 2016-03-08   |  71023阅读  |  45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至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集评:
        《广川书跋》 宋 董逌
        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侧映斜,以科附曲,然后成书,而有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尝问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体又在八法六体之处,乃知书一枝,而其法之重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
        《跋》 宋 陈深
        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五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夫。如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


        《跋》 元 张晏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前宋名重当时。
        《跋》 元 鲜于枢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跋》 元 陈绎曾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事”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有”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褙纸缝合。自“尔既至泽”逾五行,殊鬱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藁》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碟之间,“嗟”字左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字如泰山压底柱鄣,末“哉”字如轻云之捲日,“飨”字蹙衄如惊龙之入蟄,吁,神矣。
        《跋》 明 文徵明
        元章独称《座位帖》,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可考,宜其并称《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劇致。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禇、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书之妙也。况此二帖皆一时藁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鬱屈,意不在字者也。


        《书法雅言》 明 项穆
        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擬逸少,下追伯施。
        《跋》 清 王顼龄
        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鬱结,豈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吴德旋
        慎伯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座位帖》,论亦有理,《座位帖》尚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
        《祭侄文稿》小评 今人 郭子绪
        书法创作,抒情是第一难事。《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都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大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无以伦比的艺术家的魄力和胸怀。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以情感人,是人人通晓的艺术诀窍,书法创作尤以情真思深为极致,撼动读者心灵的妙笔必系于真情,神高韻远的境界必成于深思。所谓艺术价值的创造,即是指在一般形式中包含了普通结构所无法包含的独立存在。它既是物质的存在,又是人格的存在。体现在书法创作中,往往是其它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一次性获得。《祭侄稿》正是这样的作品。它是特殊感情支配下的唯一形式存在。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真挚的感情和激越的情绪,它好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一闪即逝,不可复得。
        人世间事,唯有真情能感人,文艺更是如此。罗马时代郞加纳斯在他的古典文艺理论名著《论崇高》中提出崇高风格的五个来源时也曾强调了这一点,他说:“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第二就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并说:“激情对创作和风格的重大作用,足以使整个结构堂皇卓越。”
        书法创作,正是以情感主运笔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驱使,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是融情入书的结果,“情不真则物不能依而变,情不深则物不能引之起”(刘永济《词论》)。唯至情、至才、极思,“情方得以畅宣,物方得以具露。”尤其触物类情而发于不自觉者,更能创造出生动感人和新奇美妙的作品。故至上之佳作,必系于深情,笔虽简而意工,貌或丑而情真,其感人的程度决定于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力度。
        《祭侄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状态下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出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语地倾吐,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复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这正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也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此尤为难能可贵。在书法技巧中这是最难的技巧。在中国书法史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最为遒劲,且和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也唯此作品能当之。元代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已被王羲之《兰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实,《祭侄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兰亭序》虽也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暮江吟
[ 唐 ] 白居易

原文 译文对照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


《红楼梦》中的九月初三,发生了三件事,背后都藏着三个秘密
三顺说名著2020-05-04 08:31





九月初三,非年非节,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日子。但是,《红楼梦》中的九月初三,却成了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发生了三件事,每一件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秘密。


第一件,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的日子。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是写明了的。当时,王熙凤正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忙碌,跟着贾琏到扬州去的小厮昭儿回来了,王熙凤问他为什么回来了,他告诉王熙凤:“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柩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了,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
《红楼梦》中,先后亡故了很多人,贾瑞、秦可卿、贾敬、晴雯、尤二姐、尤三姐,等等。但是写明了过世日期的,只有一个林如海。为什么曹雪芹要特意写出来林如海过世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林黛玉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她不再是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而是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她即将开始真正的寄人篱下的生活。


往常,林黛玉在贾府算是走亲戚,扬州还有她身为巡盐御史的父亲;从此以后,林黛玉再到了贾府,就不再是走亲戚了,而是常住了,她再也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了,除了贾母,她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她再也没有直系亲属了。
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下过时候《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初三,林如海就如同一道残阳,渐渐消失了,从此,林黛玉成了无枝可栖的鸟儿。


第二件事,秦可卿病情的分界岭。第十一回,是贾敬的生日。虽然寿星佬没有到场,但是不耽误贾府人举办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生日宴会。期间,王熙凤问起秦可卿的病,尤氏说:“她这个病的也奇怪,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得懒,也懒怠吃东西……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她的,她强挣扎了半日,也是因为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她才恋恋不舍地去。”
上个月的中秋,秦可卿还好好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九月初三,王熙凤在宁国府见到了秦可卿,秦可卿的病已经有点重了,但是还能和王熙凤说话,还能应酬客人。九月初三,就是秦可卿病情的分界岭。从这一天起,秦可卿就开始起不来床了。


秦可卿的病,在《红楼梦》中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疑点,她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何总是治不好?她的死,为何又那么突然?
秦可卿生病前后,穿插着林如海生病和亡故。九月初三,秦可卿生病;同样是九月初三,林如海病故。这个特殊的日子,让人的心中越发疑惑起来,为什么,曹雪芹要将这两件很重要的事,放在同一天?
第三件事,鲍二媳妇自缢的日子。王熙凤的生日,就九月初二。为了给自己最疼爱的孙媳妇,好好过个生日,贾母也算费了一番心思,还特意将这件事交给尤氏办理,让王熙凤好好受用一日。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刚才还在宴席上被众人敬酒的王熙凤,回到自己的院子中,就发现了一件让她崩溃的事——丈夫贾琏和下人鲍二媳妇在家里私会!这一件事,引出来一场大闹,王熙凤打鲍二家的,打平儿,贾琏拔出剑来,要杀了王熙凤。
这场风波,被贾母强行压了下去,第二天又让贾琏给王熙凤和平儿赔了不是,命人送了这三个人回房。看似一场风波,化解于无形了。然而,正当贾琏和王熙凤在房里说话的时候,林之孝家的忽然走过来,报告了一件意外的事——鲍二媳妇吊死了!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第二天鲍二媳妇吊死了,也就是说,鲍二媳妇也是死于九月初三。又是一个九月初三!这个并不显眼的日子,为何被曹雪芹接二连三地设计到《红楼梦》中?
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分析过,鲍二媳妇身上,隐隐有秦可卿的影子,都是因为做下丑事,被发现后自缢身亡(秦可卿的判词中,画的是美人悬梁自尽),为了藉慰鲍二媳妇的家人,贾琏给了她家里二百两银子,而在秦可卿死后,秦家也忽然多出来三四千两银子——要知道,曾经的秦家,为了秦钟二十四两银子的学费,还要东拼西凑的。


九月初三,是秦可卿病情的分界岭;九月初三,又成了鲍二媳妇自缢的日子。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再一次把秦可卿和鲍二媳妇联系到了一起。
普普通通的九月初三,成了《红楼梦》中最扑朔迷离的一个日子,有三件很重要的事,先后发生在不同年份的九月初三,背后又各自隐藏着一个秘密。或许,如果《红楼梦》写完了的话,这个九月初三,会和贾府的衰败密切相关,甚至可能会是贾府被抄的日子(这一点仅供参考)。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红楼梦中什么情节发生在中秋节红楼梦最悲凉的中秋节红楼梦中中秋节发生了什么红楼梦中秋节异兆红楼梦最后一个中秋节红楼梦发生在中秋节里的情节

评论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8: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唐代卢照邻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诗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而后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全诗境界开阔,气势壮大,笔调从容,在声律对仗上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初唐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卢照邻

作品别名
杂曲歌辞·行路难

作品出处
《全唐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行路难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槎(chá):树木的枝丫。

⑵阗(tián)咽(yàn):堵塞;拥挤。

⑶若个:哪个。人:一作"童"。

⑷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⑸月:一作"丹"。星:一作"青"。蔽亏: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⑹"巢倾"句:一作"巢倾折,凤归去"。

⑺任:一作"狂"。

⑻讵(jù):难道;岂。

⑼倏(shū)忽:迅疾貌。

⑽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⑾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⑿白:一作"玉"。

⒀素:一作"青"。

⒁换美酒:一作"便换酒"。

⒂玉麈(zhǔ):玉柄麈尾。东晋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但:一作"恒"。

⒃神仙署: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⒄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⒅难期:难及,难于企及。

⒆尧年:此处代指长寿。

⒇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折叠白话译文
您难道没有看见长安北城渭水桥边,枯死的木头横卧在田间地头吗?

之前这棵树可是烟云雾绕,红紫一时,风光无限。

春光春景花开如雪,香车宝马塞满道路,哪个游人不竞相攀折?

妖冶的倡女宝袜蛟龙帔,富有而轻薄的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鸟对花戏春娇鸣,青鸟三三两两与孩子在游戏。

千百个枝条互相掩映,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

在珊瑚一样的叶子上有凤凰来巢,鸳鸯双栖。

但是等到巢翻树枝折,凤凰归去,就只剩下狂风吹落叶枯枝,萧条不已。

一朝零落没人关心,万古摧残您哪里知道?

人生是高贵还是卑贱,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只在瞬息之间。

就像是没有人能阻止太阳落下,没有人能阻止水向东流去。

秦川汉陵在改朝换代时也无可奈何,令人哀怜。

那些看似富贵荣华的王公贵族,都想荣华富贵千万年。

到如今不是也不见朱唇白貌,只剩下长满荆棘的坟头。

所以好酒尽管喝,美味的食物尽管吃,不要管他们花多少钱。

告诉大家一句话,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也是一场空。

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

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只希望天下太平健康长寿,一直做隐士平民也不错。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不堪恶疾所苦,或许有所忏悟,因作此诗,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卢照邻这一首《行路难》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从汉"柏梁体"开始,吸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其情怀已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所以此诗的后半部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难久持"的议论为转折,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胸怀开阔,气势壮大。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铢两相称,平分秋色,结构之匀称也堪称奇观。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成人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

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它作为比较直接的死亡警告,较缺少思想意义,却具有极大的诗歌和文学史的意义。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折叠名家点评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行路难》尘言滚滚,何以至是!少陵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若如此篇,亦不得专咎人轻薄。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繁华不久,当时习语,结怨谤无体。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2-695),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葬花吟
[ 清 ] 曹雪芹

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本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周汝昌校本



蜀道难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记载:\" 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style="border-bottom: 1px solid rgb(51, 51, 51); cursor: pointer; display: inline-block; line-height: 14px;">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4)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5)尔来:从那时以来。

(6)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7)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8)通人烟:人员往来。

(9)西当:西对。

(10)当:对着,向着。

(11)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12)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13)横绝:横越。

(14)峨眉巅:峨眉顶峰。

(15)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16)石栈:栈道。

(1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

(18)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19)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20)逆折:水流回旋。

(21)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22)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23)尚:尚且。

(24)得:能。

(25)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26)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27)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28)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29)萦:盘绕。

(30)岩峦:山峰。

(31)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

(32)历:经过。

(33)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34)膺:胸。

(35)坐:徒,空。

(36)君:入蜀的友人。

(37)畏途:可怕的路途。

(38)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39)但见:只听见。

(40)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41)从:跟随。

(42)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43)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44)去:距离。

(45)盈:满。

(4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47)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48)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49)壑:山谷。

(50)嗟:感叹声。

(51)尔:你。

(52)胡为:为什么。

(53)来:指入蜀。

(54)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55)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56)“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57)一夫:一人。

(58)当关:守关。

(59)莫开:不能打开。

(60)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61)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62)朝:早上。

(63)吮:吸。

(64)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65)咨嗟:叹息。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09: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十九日夜极冷【{嫩寒锁梦因春冷//韶华胜极+芳气笼人是酒香//万艳同悲万艳同杯}】
范成大范成大〔宋代〕

谁勒馀寒不放回,春深犹煖地炉灰。乡心忽向灯前动,夜雨先从竹里来。

鶗鴂已如莺百啭,酴醾那复雪千堆。调糜煮药东风老,惭愧茶瓯与酒杯。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c1faf0e6cdcb.aspx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267篇诗文 ► 418条名句
酴醾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植物




酴醾tú mí,花名,又作酴醿、荼蘼。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藤身引蔓,能盘作高架。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暮春开花,花色呈红、黄、白等。大朵千瓣,有清香。花单生,背面被柔毛,托叶与叶柄贴生,全缘。伞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果近球形,深红色。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荼蘼是优良观赏花木,多生于海拔500-1300米间的山坡、路边、草坡或灌丛中。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宋人喜爱酴醾,极力称颂,吟咏最多。欧阳修《渔家傲》:“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朱淑真《鹧鸪天》:“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酴醾

  • 外文名

    Rosa rubus

  • 别名

    荼蘼,酴醚,悬钩子蔷薇,山蔷薇

  • 双子叶植物纲

  • 类别

    植物

  • 蔷薇目


  • 被子植物门

  • 蔷薇科

  • 蔷薇属

  • 分布地区

    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 特性

    暮春开花,花白色,大朵千瓣,有清香。藤身引蔓,能盘作高架。耐旱,怕涝。

  • 主要价值

    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拼音:tú mí

别名:亦作"酴釄"、"酴醿""荼蘼"。

拉丁学名 Rosa rubus 。

释义:酒名。 花名。古书上指重酿的酒。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

探源:《群芳谱》上说:"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



折叠编辑本段外观
路旁、荒地里、树林里、长了许多开满了白色小花的野玫瑰。浓郁的香味,为『酴醚』的美称。『酴醚』两字的部首都是『酉』字。光是看了这两个字,就要被它香醉。酴醚,能攀著大树爬高二三十英尺,也能长成一大堆,把别的灌木都挤得站不住脚了。是祸患,却也讨人喜欢。它用袭人的香味吸引你。要是跟它靠得近了,它又有那么些刺对付你。酴醚又有酴醾、荼蘼等等别名。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
提到酴醚的旧诗词,最有名的大约要数《千家诗》里,王淇的《春暮游小园》。暮春,什么花都开过了,这时酴醚才开花。王淇的《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酴醚花事了,

丝丝天棘出莓墙。

这『丝丝天棘出莓(青苔)墙』可非比红杏出墙。长满了刺的酴醚天棘是『霸王鞭』。

然而,在这么些关于酴醚的诗里,还是清朝诗人厉鹗的七绝最为多情:

漫脱春衣浣酒红,

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醚雪,

人在重窗浅梦中。

其它好的诗词还有朱敦儒的《朝中措》:

红稀绿暗掩重门,

芳径罢追寻。

已是老于前岁

堪穷似他人?

一杯自劝,

江湖倦客,

风雨残春。

不是酴醚相伴,

如何过得黄昏?

欧阳修的《渔家傲》倒是自在:

三月清明天婉娩,

晴川祓禊归来晚,

况是踏青来处远。

犹不倦,秋千别闲深庭院。

更值牡丹开欲遍,

酴醚压架清香散。

花底一尊谁解劝。

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每次看了李祁的《青玉案》都蓦然一惊:

绿琐窗纱明月透。

正清梦,莺啼柳。

碧井银瓶鸣玉甃。

翔鸾妆详,粲花衫绣,分付春风手。

喜入秋波娇欲溜。

脉脉青山两眉秀。

玉枕春寒郎知否?

归来留取,御香襟袖,同饮酴醚酒。

黄庭坚

汉宫娇额半涂黄, 入骨浓薰贾女香。

日色渐迟风力细, 倚栏偷舞白霓裳。

酴醾

杨万里

以酒为名却谤他, 冰为肌骨月为家。

借令落尽仍香雪, 且道开时是底花。

白玉梢头千点韵, 绿云堆里一枝斜。

休休莫斸西庄柳, 放上松梢分外佳。


群芳夜宴,麝月得到“荼蘼花签”,为什么被贾宝玉藏了起来?
君笺雅侃红楼2020-09-04 08:32





群芳夜宴掣花签,掣得花签的人,就有对各自姻缘的伏笔。薛宝钗的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是说她横插介入宝黛姻缘的行为太过不解人意,但事出有因不是她的错,不影响她嫁给贾宝玉后“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品质。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注定是昭君出塞一般远嫁命运。尤其贾探春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更是远嫁后得贵婿做王妃的好结果。
按说贾探春更适合“芙蓉花签”的远嫁之意,之所以她与林黛玉的姻缘都是远嫁,只因探春给林黛玉所取的潇湘妃子,乃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的典故。
闲言少叙,所有掣得花签人都有姻缘结果,却唯有一人完全不知道结果如何,此人就是麝月。
麝月能有花签很令人奇怪,一来,晴雯比她重要的多,晴雯没有花签她却有。二来,薛宝琴也没有花签,麝月还有。这表明麝月的姻缘结果,与贾宝玉相关。


(第六十三回)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麝月掣的“荼蘼花”,一般认为荼蘼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荼蘼花开,代表春天花事结束,也代表春天结束了。很有点菊花“我花开时百花杀”的霸气。荼蘼花终结的是春天的“花事”。


麝月能得“荼蘼花签”,证明她也有姻缘结果。第二十一回脂砚斋批语透露,麝月直到贾宝玉离家出走,一直呆在他身边。贾宝玉抛弃的家中只剩下薛宝钗和麝月两人。
【庚辰双行夹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身边只有妻子薛宝钗和婢女麝月不离不弃。像陪嫁的莺儿、贾政看好的玉钏儿都已经不在,袭人也嫁给了蒋玉菡。


贾宝玉之所以会藏起麝月的“荼蘼花签”,就在于花签的隐喻不好。荼蘼花开,群芳离散,仅剩麝月一人跟随贾宝玉。贾宝玉眼睁睁看着却毫无办法,真是《枉凝眉》所说“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这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注:〈枉凝眉〉这段是说贾宝玉,而非林黛玉)
麝月是贾家家生子,跟着主人无可厚非。问题是贾宝玉给不了她未来。贾宝玉和薛宝钗一定也替麝月考虑让她离开,就像袭人、莺儿等丫头。
麝月不离开,证明她是死心塌地坚守着贾宝玉,无论贫贱都愿意追随,其情可感。即便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也有目的,唯有麝月毫无所求。


贾宝玉最后抛下薛宝钗和麝月,出家而去。脂砚斋才说“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他不解释荼蘼花签的内容,也是伏笔对麝月的愧疚无话可说。
麝月跟着贾宝玉和薛宝钗到最后,坚决不嫁外人。薛宝钗也要给她一个名分,所以麝月身份等于是贾宝玉的婢妾。二人的姻缘伏笔要看第二十回贾宝玉替麝月“篦头”那一段。晴雯说他们“交杯盏还没吃,就上头了”,就是暗示二人终究有姻缘之意。
问题是贾宝玉离家出走后,麝月作为贾家最后一人留在薛宝钗身边,势必再不可能离开。
薛宝钗苦等贾宝玉归来,麝月也会陪着等待。这一对主仆才是可怜人。她们的青春就像那荼蘼花,只能眼看着春去了。贾宝玉不提荼蘼花签意思,也是不忍再提。


注:麝月追随贾宝玉其情可感,不过麝月也有争议。“荼蘼花签”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她的出现令所有花败落。抄检大观园告密晴雯、芳官、四儿等人的王夫人眼目就是麝月。贾宝玉质疑袭人时,袭人心中一动,想到的也是麝月。而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说的就是麝月与晴雯的对立。
当然,麝月只是完成王夫人交代的任务,有私心,并不是真正害人。这要分开理解。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红楼梦》:麝月抽到“开到荼蘼花事了”签,宝玉为啥把签藏了?2022年02月28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谈艺录
举报[url=]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微博[url=]微信[/url][url=]分享[/url][url=][/url]




  《红楼梦》读到第六十三回,我们可以稍稍回顾一下这连续的九回,即五十五回到六十三回,依周汝昌先生所言,《红楼梦》以九回为一段落,这九回写贾府“衰之始,以凤病,探春代理家政引起嫡庶矛盾深化,集中叙写下层奴仆种种情状。”(周汝昌《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周汝昌像)
  也就是说,这九回连续写贾府的衰败正式开始,而第六十三回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衰败开始”的总结,作者的这份总结写得非常精巧,他用了给“众人齐集,夜宴抽签”的方法(《红楼》的诗词、谜语、签语大多数是作者在用“谶语”的方式预言故事情节,比如这一回每个人抽的花签,实际上是对每个人品格的揭示与命运的预言)。如前面的文字一样,这一回同样是细节很多,无法一一细说,我们着重先说一件事,就是当麝月抽签抽到“开到荼蘼花事了”签之后,宝玉为啥把签藏了起来?

  (戴敦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首先,我们强调一点,作者为了使这次抽签的预言、谶语效应对全书有全面的统驭效果(人全了,才能对每个人的命运都有预言),他安排了众艳齐集怡红院的方式,虽然只是在夜间怡红院私下过生日,但大观园中的女儿悉数被请来:1、袭人和晴雯请来了宝钗和黛玉——两人都推托,被二人再三央求了才来;2、翠墨和小燕再三请了李纨和宝琴;3、袭人死活拉了香菱来。实际上,正在担当管家重任的探春也被请来。
  其他人的签,讨论的文章比较多,我们专说麝月这一段: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这个签的核心是签上的文字,先是“韶华胜极”,接着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但“在席各饮三杯送春”也至关重要。拿到这个签子,麝月就问宝玉,宝玉马上“愁眉”把签子藏了,为什么呢?
  1、先说“韶华胜极”。“韶华”指美好的时光,经常单指春光。而韶华胜极,自是春光到了繁华的顶点,“物极必反”、“盛宴必散”是常理、定律,鼎盛之后就是衰竭,明慧的宝玉太知道这个道理了。贾府之前的境况是“烈火烹油”,是“繁花着锦”,而近日宝玉所见,加上黛玉的提醒,已经让他开始考虑贾家“败象”,甚至已经让他在脑子里起了自己和黛玉经济紧张的假设,他大概隐约感到了省亲是贾家繁华的顶点,达到顶点之后的贾家必然走向衰败,于是,当宝玉看到这个“韶华盛极”的“极”字时,他也许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是他把签子藏起来的第一个原因。

  ( 孙温·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2、再说“开到荼蘼花事了”。“开到荼蘼花事了”出自出自宋代王淇的诗《春暮游小园》,原诗四句为:“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荼蘼花,又名“酴醾”、“佛见笑”等,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空心泡的变种。株态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众花之中花期最晚,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荼蘼花开了也就意味着百花凋残,春天结束了。荼蘼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但是它并不是“彼岸花”(曼珠沙华),却与彼岸花有相近的花语,都代表分离与再不相见。

  (荼蘼花开)
  荼蘼花是“末路之花”,它的绽放既可以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也可以表示感情的终结,也预示着人们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而宝玉是个喜欢春天的人,他有“喜聚不喜散”的个性,他不喜欢春天结束,他希望盛宴常逢人常聚,所以,当它看到麝月抽到这个花签时,马上“愁眉”将花签藏了。实际上,荼蘼花开之际,正是宝玉生日日期的当季之花,是真正的暮春之花。因此,花签上配合的才是“在席各饮三杯送春”,盛宴上的欢乐终难抵“必散”的结局。

  (盛宴上的欢乐)
  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实际上是又一次的饯春与送春。这是大家最后一次对春天深情的挽留,但谁也逃不脱“春尽红颜老”的命运。你看,夜宴过后第二天,故事陡转——马上就是贾敬之死,贾府迅速衰败。因为王淇的诗里早写了“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来自上天(或者最高处掌权者)的棘手之事纷至沓来。
  或许正是读懂了荼蘼的花语,宝玉立即“愁眉”,并赶紧把签子藏了起来,这是宝玉藏起签子的主要原因。
  3、为什么是麝月。麝月在怡红院其实很重要,她兼具了袭人与晴雯的品格,也兼备了两人的性格,她能像袭人一样温柔周到(宝玉说她“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又能比晴雯更通世情,善于吵架,怡红院四大丫鬟“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唯有麝月是唯一一个见证了贾府的走向衰败的全程、目睹了女儿的薄命命运的人。

  (麝月)
  依照后四十回的续书,我们可以猜想出曹雪芹原书的情节:麝月很可能是留在宝玉身边直到最后的那个丫鬟。因为袭人出嫁时交待要宝玉“好歹留着麝月”,袭人太了解宝玉了,当袭人离去,宝玉再也不敢离开麝月,否则他可能无法生活,甚至无法生存。麝月不显眼,如荼蘼花一样普通,她开在篱边道旁,她有旺盛的生命力与超强的适应力,同时也是春天必须的景色,当然也是春天最后的景色,所以,看到宝玉最后出家,走向“白茫茫一片大地”结局的人,也该有她。


  (麝月与芳官干娘吵架)
  麝月有这样的结局是合理的,因为麝月是最适合留在宝玉身边度过最后时光的人,因为她既有生活能力,却又不乏温柔情怀。
  再有,麝月的名字可能出自《玉台新咏序》“金星与婺女争华,麝月共嫦娥竟爽”一句,这里的“麝月”本指月亮,也可以指代镜子。《红楼梦》一书之中,镜子是个重要的意象,麝月起这个名字兼用两意,她既是温柔而慈悲的“月亮”,又是冷静而清明的“镜子”,她是来照贾府的荣枯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抽到“荼蘼”花签的人,一定是麝月,也必须是麝月。

【原】红楼梦:“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抽到荼蘼花签有什么寓意?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1-18   |  2338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在第62回抽到了最不吉利的“荼蘼花签”,至此《红楼梦》风格急转直下,大观园也迎来了致命转折。随着贾母查赌,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薛宝钗搬走,迎春出嫁……最终一败涂地。麝月成了大观园群芳的“关门人”。这就是麝月的最大意义。

(第63回)湘云便绰起骰子来一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贾宝玉八个大丫头,麝月仅排第四,在袭人、茜雪(媚人)、晴雯之后。不同于袭人、晴雯贾母所赐,麝月和其他几个丫头都是王夫人安排照顾贾宝玉的人。她能留到最后,对应的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宋代王淇有诗《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王淇的诗从梅花、海棠到荼蘼借由春天的花季从始至终,讲述了荼蘼花开后花期结束。不是没有花再开,而是鲜花的繁盛季节过去。

《红楼梦》群芳以花为媒,命运都以鲜花为媒介,以感、以憾。麝月掣得“荼蘼花签”,就像黄巢做《菊花诗》一般,“我花开时百花杀”。黄巢诗文虽霸气,可荼蘼花却只有萧索和无奈。贾宝玉将麝月的花签藏了起来,“愁眉”不解,预示麝月此签不吉。曹雪芹对此也根本没多解释,但正因此,让麝月作为王夫人眼线,将晴雯日常告诉王夫人致使晴雯被撵的线索暴露出来。
八十回后,晴雯已死,袭人在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后,被嫁蒋玉菡,唯独留下了麝月。麝月留下没什么稀奇,她本是贾家家生子,就是贾家人。据脂砚斋批语,袭人出嫁前有“好歹留着麝月”一说,贾宝玉也听从袭人之意,留麝月到最后,直到他抛妻而去麝月都一直在贾宝玉身边。


怡红院一二十大小丫头仅剩麝月一人,大观园上百的丫头,也仅剩麝月一人。麝月“荼蘼花”终结花事一说实至名归。

麝月本人是没有能力终结终结大观园的,但她可以终结晴雯。王夫人撵走晴雯时就说:
(第74回)“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
(第77回)“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王夫人的话证明怡红院贾宝玉身边有一个她的“卧底”,将怡红院的大小事随时汇报王夫人。贾宝玉在晴雯被撵后质疑袭人,袭人当时“心中一动”,并非心慌意乱,而是猜到“卧底”之人的心理活动。细数贾宝玉身边人,唯有不显山不露水却厉害至极的麝月符合“卧底”气质。

晴雯被撵至关重要的暗示是“撕扇子”。扇通散,“开到荼靡花事了”,本就隐喻终有一散。晴雯将隐喻她被“撵走”的扇子撕掉,撕了谁的扇子代表谁与她被撵有关。她主要撕始作俑者贾宝玉的扇子不奇怪,为何又单单撕了麝月的扇子?曹雪芹如此写,分明预示贾宝玉和麝月是晴雯被撵的直接责任人。
麝月是月,晴雯是霁,晴雯的判词第一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分明写出麝月与晴雯难并立,晴雯被撵的最大受益者是麝月。贾家抄家令人想不到,如果不抄家,麝月默默的耗走了所有人,确实是“有本事的”。而晴雯被撵后惨死,开启了大观园群芳离散的开始,契合“开到荼蘼花事了”的隐喻。麝月作为王夫人“卧底”,她未必有心害人,不过日常汇报工作,却酿成了严重后果。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url=]+关注[/url]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共 5862 篇原创


“小人物”麝月抽到“荼蘼花”,她在《红楼梦》里还藏着什么秘密
播报文章



飘雪的日子
关注


2020-11-30 11:14









在第六十三回里,贾宝玉过生日,“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宝钗掷出的花签上是牡丹,探春是杏花,湘云是海棠,香菱是并蒂花,黛玉是芙蓉。而麝月掷出的花签是荼蘼花,上面写着“韶华胜极”四个字,还有一句旧诗,写的是“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问:“怎么讲?”宝玉皱皱眉儿,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罢。”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显然,麝月这支花签上面写的不是什么吉利话儿。“韶华”指的是一个人的青春年华,“胜极”则说的是人这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已经到达了巅峰,颇有盛极而衰的意味。所以宝玉才皱了皱眉,把花签给藏起来了。




荼蘼花,是花期最晚的一个品种。苏轼曾写过一首诗,里面就提到过“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而荼蘼花开的时候,就意味着春日不再,暗合了《红楼梦》里那一句“三春过后诸芳尽”。签语那一句“开到荼蘼花事了” 是南宋诗人王淇《春暮游小园》里的一句诗,更加点明了良辰美景即将告终的宿命。
荼蘼花的颜色像黄酒,所以这种花也叫做“酴醾”。大家记不记得宝玉给蘅芜苑作过一副对联:“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酴醾是古时候四川一带用荼蘼花熏香或者浸渍的酒,宋代《礼志》当中有过记载:把一种叫做“木香”的香料研碎成细末放进酒瓶里,然后把酒瓶密封起来。到了喝酒的时候,在酒里撒上荼蘼花的花瓣,这时,酒香徐徐飘来,跟荼蘼花香非常相似。经过这样的对比和分析,我们也就能够认定:麝月就是陪伴宝玉到红楼梦尽的女子。




大家还记得在第二十回里,宝玉给麝月篦头的情节吧?就在这一段文字旁,脂砚斋写了一段批注:“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
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而贾府落魄之后,以往侍奉的仆人都离开了,大观园里的诸芳也都流散天涯了,袭人也离去了,这段脂批就更加印证了,麝月那时依然陪伴宝玉左右。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我们在前文分析了,“麝月”的名字不仅仅是一面镜子,它还跟“风月宝鉴”有很大关联。风月宝鉴实际上有正反两面,这个在《红楼梦》第十二回里贾瑞重病的那一段已经交代清楚了。庚辰本的双行夹批里,脂砚斋还留下一句“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梦里人”。麝月既然是镜子,又跟风月宝鉴有关,那么她应该就是一直默默在映照着贾府衰败的人物,是曹雪芹苦心安排给读者透露红楼终会梦尽的讲述者。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当中,宝玉在薄命司看了“金陵十二衩正册”后,闻到过一缕幽香: “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 而后来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又问这茶叫什么名字。警幻告诉他:“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 “群芳髓”是薄命女子的骨髓制成的,而“千红一窟”茶则谐音“千红一哭”。宝玉此后又品尝过一种酒,叫做“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再联想到麝月的花签“开到荼靡花事了”,不由得恍然大悟:原来,曹公在开篇时早早告诉了读者结局,而书中又穿插了一面镜子,再次提醒读者:“高楼凌云梁渐朽,西山日薄暗已生”。
回想秦可卿去世之前,曾经托梦给王熙凤几句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中”。再读麝月的“开到荼蘼花事了”,不禁令人幡然感叹!

韶华胜极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相关




韶华胜极,汉语成语,拼音是shao hua sheng ji,意思是指美好的春光,也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韶华胜极说美好的春天到了尽头。出自《红楼梦》。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韶华胜极


  • 拼音

    sháo huá shèng jí


  • 词性

    形容词



  • 含义

    美好的春天到了尽头


  • 隐喻

    事物到了鼎盛期,过后即衰竭


  • 出处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韶华胜极"意指花事到了尽头,有完结的意思;通常比喻成事物到了鼎盛的时期,过后就是衰竭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写道大观园群芳为宝玉庆寿,饮酒时抽签助兴,其中麝月抽得一支签,签上画了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韶华"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韶华胜极"指美好的春天到了尽头。



折叠编辑本段解析

"开到荼縻花事了"出自宋王琪《春暮游小园》,荼蘼、 蔷薇科、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苏轼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靡。"王琪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开到荼蘼花事了,意为荼蘼花开时,春天那些五色斑斓,美艳不可方物的各类花儿,都悄悄地把喧嚣让给即将到来的如火夏天。诗中感叹春光易逝,好景不长,用此句来写麝月,不是吉言,因为麝月问宝玉怎么讲时,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你看宝玉是"愁眉",说明签象不好,忙将签藏了,是怕有人思考出来,不小心说漏了嘴反而不美。而春尽花落,群芳凋谢,此句暗示麝月最后的结局也很凄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9: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伯阳赞三首其一
[ 宋 ] 白玉蟾
原文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入众妙门,玄之又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0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牟尼院”在哪里
2016-05-11 00:10·草根说红楼
文/徐日友



《红楼梦》第十八回提到妙玉的来历: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这个牟尼院就是杭州的天竺寺,请看在下慢慢道来。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天竺国人,而如来佛祖是住在寺里的,因此天竺寺就是释迦牟尼的家院,即“牟尼院”。为了真事隐,天竺寺被作者取义称为“牟尼院”。这还因为,在中国有以观音及文殊诸菩萨命名的寺院,但没有以佛祖之名命名的寺院,“牟尼院”以“观音遗迹”闻名,最合理的命名应该叫观音院,取名“牟尼院”完全是天竺寺的专利!

不但如此,在杭州三生石畔的天竺寺还有一则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的传奇故事。



上天竺寺原名天竺看经院。明末文人张岱的《西湖梦寻·上天竺》记载: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木,刻画观音大士像。后汉乾祐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钱武肃王常梦白衣人求葺其居,寤而有感,遂建天竺观音看经院。”

然而南宋战乱,上天竺遭受了一次磨难:《西湖梦寻·上天竺》记载:

“建咸四年,兀术入临安,高宗航海。兀术至天竺,见观音像喜之,乃载后车,与《大藏经》 并徙而北。时有比丘知完者,率其徒以从。 至燕,舍于都城之西南五里,曰玉河乡,建寺奉之。”

《贝叶经》是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写在贝多罗树叶(即贝叶)上的梵文经典, 紧邻印度的西藏,在佛教上紧随古印度,《大藏经》集合印度佛教精华,是中国佛教的至高宝典,足可称之为中国的《贝叶经》,把供奉观音像和《大藏经》的上天竺寺取名“观音看经院”足可见此观音像和《大藏经》的地位。原供奉的观音像和《大藏经》被金兀术抢走后上天竺寺无疑只剩下“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了。



《红楼梦》中说“牟尼院”在长安都中的“西门外”,天竺寺也是在古长安都杭州城西。洪昇《啸月楼集》诗句:愁绝君王巡幸地,钱塘元(原)是古长安。杭州是书中朝代无考的长安都。

这一切都建立在可靠的历史记载上,有什么理由怀疑牟尼院就是杭州的天竺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1 13: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朱慈炤//孔雀明王孔宣+老子&庄子//观音大士庄妙善&孔雀明王孔宣&大光明普照菩萨·i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墓蟠香寺//玄鸟&郁泰玄】,甘露·慈航普渡庄妙善。。。【薛文宣字宣子//文宣孔子//孔宣】

妙玉,绛珠草林黛玉涅槃重生重荣的救护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6: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红楼梦》中的月亮仙子
金贝壳bf6un0sx 2017-07-07   |  203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月亮是一个带有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意象,它有升落、有圆缺、有明暗,正如生命有诞逝、有悲欢、有离合一样。在中国的阴阳文化中,柔和而恬静的月亮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渊薮,也是母性的本源。

月亮与女人,都是阴性。在古老的中国社会,人类的母亲——女娲,曾经手捧着月亮,给人以神秘的遐想。远古的先民们崇拜女娲的神秘力量,故而有拜月的风俗。人们甚至爱屋及乌,认为月亮中的“蟾蜍”是拥有了永生之美丽的嫦娥仙子的化身。

人们爱嫦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幻想着月神嫦娥的身边种着婆娑的桂树、捣药的灵兔、甚至还有婀娜多姿的素衣仙女,于是,月亮也不再是寂寞幽冷的广寒宫,而是一个诗意而浪漫的神仙居处。


《红楼梦》中宝玉所神游的“太虚幻境”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也居住着一位女神,她的名字叫警幻仙子,而秦可卿,则是警幻仙子在人间的身份象征。


秦可卿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之妹,受命以弃婴之身份降临于养生堂,被一个五品营缮司郎所抱养,成为了宦门之女。因其养父秦业一生为官清素,宦囊羞涩,秦可卿也算得上是出身寒门。秦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嫁入宁国府。从此,贫女得居富室,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天生就秉“仙界人间第一等美色”的秦可卿当然不甘于如此庸常的世俗生活。她既是曹雪芹笔下的“古今第一情人”,必要肩负起“司人间风情月债”的担子。


在天上,她居住在太虚幻境,犹如嫦娥居住于广寒宫;在人间,她住在一个“大约神仙也住得的屋子”;她字兼美,既有宝钗的妩媚,又有黛玉的风流,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女子”。但是,这个看似完美无瑕的女子,却有其为人不齿的一面,就像月亮也有其阴暗面一般。她与自己的公公爬灰,最终郁结成病,淫丧天香楼。

这个生时极尽繁华,死时亦极尽尊贵的女子,她的一生,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手持月镜

“月镜”,即为“风月宝鉴”。“风月”一词,在整本《风月宝鉴》(《红楼梦》亦名《风月宝鉴》)一书中出现了20次左右,诸如“风月笔墨”、“风月案”、“风月债”、“渐知风月”、“风月子弟”、“风月之情”。可见,“风月”是曹雪芹寄语遥深的一个隐喻。但是,全书只有一个章节涉及“风月”——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贾瑞垂涎于凤姐之貌害了单相思,吃尽了百般补药而不见其效,正梦魂颠倒欲一命呜呼之时,一个跛足道人于褡裢中取出一面“风月宝鉴”,来治这冤孽之症。淫心不死的贾瑞在镜中与凤姐几番云雨,不消多时则撒手人寰。


这正面美人反面骷髅的“风月宝鉴”,显然是一个美与丑、生与死、真与假象征,它照见着《风月宝鉴》第一回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所言及的那八字真言“美中不足,好事多魔”,象征着红楼中人“镜中月”般的一生,正暗含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把这面能照见“风月”的镜子,交予秦可卿掌管。这个谜一样的女人是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的姊妹,也是警幻仙子在红尘中的唯一化身。

警幻仙子居住在一个极尽繁华的女儿天国,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怨女痴男。秦可卿原也是一个钟情的首座,奉其姊之命来到尘世,居住在一个“神仙也住得”的风流之地,是古今第一情人。由她持管这面“风月宝鉴”最为适宜不过了。

在焦大们的眼里,秦可卿这个不懂洁身自好的儿媳竟与自己的公公做出乱伦之事,是“古今第一淫人”,这真真乃千古奇冤也。曹雪芹说: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的一生,只有一个“情”字,她是“情”的化身,也见证红楼诸人的风月情事。她的一生,亦如这面“性地圆光,遍示三千”的风月宝鉴,暗含着诸情之起落。如此说来,秦可卿用她的悬梁自缢,隐喻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夙因,以她的风流情事,写出了红楼诸艳最终的结局——群芳碎。

她的这面镜子,照见了贾宝玉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到“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得意失意处;照见了林黛玉从“眼空蓄泪泪空垂”到“湘江旧迹已模糊”的还泪人生;照见了贾府从“千年铁门槛”到“一个土馒头”的荣辱兴衰史;照见了“红楼一梦”从“假语存”到“真事隐”的真假镜像。


而这一切,都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一切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也都应如这面镜子所示: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淫丧月宫

凄清如水的午夜,明月皎皎,有如刚出浴的美人的脸,细腻纯净又柔软温和。望向这个遥不可及的月,天下人也许都相信:这里是熙和融圆的乐土之所在,必定住着一位如嫦娥般的一尘不染的仙子。

谁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广寒宫并不像人们想象地那般,是一片空寂寒冷、萧条凄凉的月宫大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是诗人对嫦娥独有的垂爱。

宋之问的这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也是《红楼梦》中“秦可卿悬梁自缢”的“天香楼”之来源。“天香楼”,名义上看似是贾珍静养之所,实则乃金屋藏娇之地。贾珍与秦可卿,这个国色天香般的女子,在这里颠龙倒凤,过着如梦如幻的乱伦生活。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删节更为“天香楼”蒙上了重重迷雾,让这个文学虚构的幽会密室也如月宫一般地神秘。


灵隐寺
[ 唐 ] 宋之问

原文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译文

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

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

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

刳(kū):剖开。

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龄:年轻的时候。

尚:喜欢。

遐:远。

异:奇异的美景、胜地。

搜:寻求。

涤:洗涤。

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查看百科>>


明代有一首《桂枝儿》唱得好:

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月色朦胧中,总有一位的女子,在这里盼着她的心上人儿,与他互诉衷肠、盟誓定情。折辱那诗中所写: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秦可卿就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位月宫仙子,这个从太虚幻境中来的情种,成为了贾珍“皮肤滥淫”的对象,可惜,却并没有堪为人羡的爱情故事。这个可怜又多情的灵魂,终将是在这永无彼岸的爱河中独自漂泊着。这个擅风情、秉月貌的女子的命运,也昭示了贾府也终将画梁春尽、香尘萎落,正如《好事终》曲中所写:宿孽总因情。

留下来的,只有一根余温未散的簪子。

罹患月病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云: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可见,月满之时,人气充血盛;而月亏之时,人气虚血弱。具有女性生殖崇拜的中国人更认为,月亮与女子月经更是丝丝相扣。

月亮乃太阴,在下之应为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潮汐之涨落亦与之相符,故女子之月经,又名“月信”或“月水”。月信之终始,决定于月亮之盈亏、潮汐之涨落。其间变化交相一致,关系极为微妙。

秦可卿这位月宫仙子,也患上了月经不调的“月病”。

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这是张友士对秦可卿病因的归纳。秦可卿发病时间于八月二十日,正是月满之时,心虚生火,气滞血亏,月信迟迟未来。其实,追溯到更早,从九月初五往前两个月,大约是七月中始,秦可卿已经有感於月病,使人不得不唏嘘。她的死,亦寄喻着风月宝鉴的旨意:戒妄动风月之情。

有感月道

身为凡间的警幻仙子,秦可卿的人生不仅仅只有从“嫁入宁国府”到“淫丧天香楼”这么简单。她的存在,是具有多重意义的。先后两次托梦于王熙凤,秦可卿借助“月”这一意象寥寥数语道出了“真如福地”的贾府之幻象。

秦可卿死的当夜,飘飘然于王熙凤的梦中,告诉了她这样一番兴衰的“月之道”。

尝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的旧族了?

一番宏论里,暗含着秦可卿对人生的领悟: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是人力永远无法打破的自然规律。她更是声调沉重地否定了王熙凤“永保无虞”的痴心妄想,告诉她: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到此处,秦可卿降临尘世的任务才算是圆满完成了。她从引领宝玉于花柳繁华之中,到指点凤姐于万丈迷津之中,以“幻”为“警”,用她如月般扑朔迷离的一生,告诉了我们僧道先前所发出的感慨:

“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文/玄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4: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蟠+香菱===玄墓蟠香寺
妙玉的来历究竟是什么?贾府的人很清楚,但只能假装不知道2022-08-19 15:32:15 来源: 汗青史籍 四川  举报

分享至




综述
很多人从《红楼梦》中看到人生历程如白驹过隙,各种角色粉墨登场,但终究都是过眼云烟;没有人可以改变世界规则,但却永远有人尝试对抗规则。拿《红楼梦》的角色来说,妙玉的一生就是和世界对抗的一生。
她本该是世俗中沾凡尘气息的普通女子,却因病无奈之下遁入佛门;那佛门修行净化妙玉心灵了吗?当然没有!
她的内心孤独无比,佛祖却不能听其诉说,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让人忍不住探寻她的人生经历。妙玉到底是什么来历呢?其实贾府的人非常清楚,只是一直假装不知道罢了。




妙玉住进大观园
妙玉是曹雪芹笔下颇具矛盾色彩的一名奇女子,她本是苏州人氏,祖上有人在朝廷中为官,家境颇为富裕。但妙玉却从未享受过家的温暖,她自幼体弱多病、父母早亡,没办法住进了寺庙里。
说来也奇怪,自从来到玄墓蟠香寺出家后,妙玉身体里那奇怪的病症反而好了,所以她便带发修行,三岁时就开始了寺庙生活。
6岁那年,妙玉和邢岫烟做了邻居。邢岫烟家道贫寒,租的是玄墓蟠香寺的房子,与妙玉只有一墙之隔。



小时候两人关系很好,邢岫烟喜欢没事儿就去寺庙找妙玉作伴,闲来无事还让妙玉教她读书写字;两人本是贫贱之交,亦师亦友反而收获了最真挚的友情。
17岁时,邢岫烟因家庭入不敷出只能离开玄墓蟠香寺去别处投亲;妙玉也离开了寺庙同师父一起进京,住在牟尼院。那年冬天过后,师父突然圆寂,临终前交代妙玉,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就在这里住着等待尘缘。
第二年,元春回来省亲修建大观园,为了保佑女儿平平安安,王夫人来寺庙拜佛求经,随即被妙玉的佛法修为折服。大观园修完后,王夫人下帖邀请妙玉进贾府,住在栊翠庵;这是元春专门设立的修行处,算是信佛之人的一片圣地。



但咱们也知道,大观园里莺莺翠翠,可是那凡尘气息最浓厚的地方,纵使妙玉佛法修为深厚,也没能经受诱惑,一颗世俗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大观园里本就宝玉一个男人,他那平易近人的温和性格很快就吸引了妙玉,私下里,妙玉那颗芳心不由得蠢蠢欲动。很多人不喜欢妙玉,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她对待宝玉的态度和他人的态度有明显不同。
身为出家人却总想着和宝玉亲近交流,而刘姥姥二次进大观园时来栊翠庵用过的茶具就被她厌恶丢掉。这种行为足以显示妙玉内心的高傲,一个尼姑不能以纯粹的心为人处事,那被诟病也是迟早的事。




妙玉的来历贾府很清楚
大家最喜欢拿妙玉同黛玉相比,同样是家道中落,同样是多病缠身,只是一个性子高傲,另外一个性子敏感罢了;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贾府下人对妙玉的议论声显然更高。
为何大家都在讨论妙玉呢?这就和其神秘的来历有关了,不管贾府怎么掩饰,下帖将妙玉请进大观园都不是随意使然。



《红楼梦》原著对妙玉身世描写很少,家道中落、体弱多病基本上就这两个标签。但是妙玉家家道中落和黛玉家又有不同,妙玉父亲很可能卷入了一场派系斗争中,后死在大狱里。
不然妙玉出家这事儿根本就说不通,一个官宦世家的女子,就算家庭条件再差,七大姑八大姨也有不少亲家愿意收养妙玉,不看僧面看佛面嘛,妙玉父亲虽然死了,影响力还是有的。
可妙玉不到3岁时就被送到寺庙里生活,除非是家中有人卷入派系斗争中,家里面的亲戚为了避嫌不愿意收养她,导致她被迫出家。



贾府下人耳朵都灵着呢,说妙玉是“带发出家”,“带发”就是说没有僧籍,不算是正式僧人。古时候没有僧籍却在寺庙居住的,要么是犯了大罪被下贬,要么是躲避凶险和灾难。
妙玉那个时候不到3岁,她能犯下什么大罪?肯定是因父亲下狱被牵连,这才被有心人送到寺庙躲避凶险的。联系到妙玉这层身份,那王夫人下帖将妙玉请到大观园就更有意思了。



贾府虽然家大业大,却也从不做那违法乱纪的举动,这就是说每位来到贾府的人都会被彻查,避免偌大一个门庭成为犯人的庇护伞。
王夫人没理由不知道妙玉的身份,就算她有些盲目,贾府管家凤姐精得跟猴一样,凤姐会不查妙玉的底就把她安排到大观园?大观园是贾府最私密的住所,荣国府里没几人能有资格住进去。



以咱们大胆猜测,贾府知道妙玉的身份,甚至和妙玉父亲,或者她那个神秘师父有联系。或是报恩还债,或是受人所托,贾府在妙玉师父死后承担起带着妙玉避难的责任;大观园隐秘且没有外人进入,用来躲避尘世纠纷再合适不过了。




结语
相比于黛玉来说,妙玉的身世显然更加悲惨,她自幼在寺庙长大,后得到贾府庇护就在大观园住了下来。可是贾府也有被抄家的那天,失去庇护的妙玉被一众强盗掳走,最终死在了山头上。
或许她的人生从进入大观园就注定了,修佛之人但凡显露尘心,就像是飞出牢笼的鸟;自由是肯定的,但危险也会随之而来。


邢岫烟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文学人物




邢岫烟(Xing Xiuyan)是《红楼梦》中邢忠夫妇的女儿,同时也是邢夫人的侄女。由于家境贫寒,她和家人投奔邢夫人,并在大观园的迎春住处紫菱洲安家。尽管邢夫人并未真心关爱邢岫烟,只是出于面子的考虑。甚至还要求邢岫烟将每月二两银子的生活费中省下一两来供给她的父母,导致邢岫烟只能典当衣物以维持在大观园的生活开销。邢岫烟的个性端庄雅致,举止得体,因此受到薛姨妈的赏识。后来,贾母应薛姨妈的请求,做主撮合邢岫烟和薛蝌的婚姻,最终她成为了薛蝌的妻子。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邢岫烟


  • 饰 演

    李伊(87版《红楼梦》) 赵丽颖(10版《红楼梦》) 赵梦恬(10版《红楼梦》) 杨萍(《黛玉传》)



  • 登场作品

    《红楼梦》


  • 读音

    Xing Xiuyan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信息

姓名:邢岫烟

身份:邢忠夫妇的女儿,邢夫人的侄女,薛蝌的妻子。

夫君:薛蝌

外貌:端庄雅致,举止得体,知书达礼。

才情:在第50回的“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致春灯谜”中,邢岫烟以四句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和“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前者表现了她随遇而安的潇洒气质,后者则透露了她漂泊无定的身世之感。此外,在《咏红梅花》中,她的诗歌展现了纯朴自然的特点,没有经过过多的雕琢和修饰。

性格:聪明贞静,崇尚安贫乐道,处事不卑不亢,显露出坚毅傲骨。

生辰:阴历四月二十六日(与宝玉、平儿、宝琴同一天生日)。[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设定

邢岫烟虽然家境贫寒,但她的个性与父母相异,一直展现出端庄稳重、温和宽厚、崇尚朴素的特质,毫无富家女子的张扬气息。因此,贾府中的人对她格外看重,凤姐、宝钗等人时常给予她体贴和援助。在一次困难面前,她甚至将自己的棉衣当作盘缠,卖掉以度过难关。令人意外的是,这身棉衣的制作者竟是薛家,当宝钗得知后,不禁戏谑道:“人未过来,衣裳先过来了”(见第57回)。

岫烟与妙玉在姑苏曾是十年的邻居,两人结识的字都是由妙玉传授。因此,她们在大观园重逢后经常交往。宝玉对她的评价是:“怪不得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本有来历。”在接到“槛外人”妙玉的拜帖后,宝玉因不知如何回帖,受到了岫烟的指点,最终署上了“槛内人”,也顺应了妙玉的心意(见第63回)。

高鹗续写的篇章中,薛蝌和岫烟的婚姻生活和谐美满,过得甚为幸福。然而,超越高鹗的续书,我们可以观察到邢岫烟和薛蝌夫妇仍身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境地。

邢岫烟在《红楼梦》中虽然是次要人物,但她的个性非常鲜明,即便是一个次要角色也呈现出丰满的形象,显示了曹雪芹的高超写作技巧。

岫烟是邢夫人的亲戚,拥有这样的亲戚既是一种幸运又带着不幸。她的幸运在于能结识大观园中那群杰出的女儿们;然而,她的不幸也显而易见。事实上,拥有这样的亲戚对于任何人都会带来不幸。以迎春为例,她的生母早逝,从小被养在荣府,按理说,邢夫人从小养育她,即便不是亲生的,也应该有深厚的感情。即便是王夫人看到迎春被孙家虐待也感到悲痛。然而,邢夫人却并非如此,她似乎铁石心肠,专注于追求荣华富贵,协助她那恶劣的丈夫胡作非为,对自己的亲人似乎毫不关心。在教训迎春时,她竟说:“……探丫头是姨娘养的,你娘不比她强十倍?按理说你应比她强十倍才是,你竟不及她的一半!……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 这番话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实际上,可以明显察觉到,邢夫人对岫烟的关心并非出自真心,仅仅是基于亲戚之间的情分而已。然而,岫烟的性格使她并未对此产生过多的想法。与其说她懦弱,不如说她具有一种宽容的涵养。尽管邢岫烟在《红楼梦》中的形象非常突出,但由于小说中众多出众的女儿太多,她的光辉在众多璀璨的星星中显得相对黯淡,因此一直未能引起过多的关注。

在芦雪庵创建诗社时,一句“浓淡由他冰雪中”准确而文雅地勾画出了岫烟的形象。岫烟与迎春颇为相似,为了应对家人的威逼利诱,甚至拿自己的棉衣去典当。后来,她顺从家人的安排嫁给了薛蝌。

然而,与迎春相比,岫烟的命运好了很多。薛蝌为人老实,至少不会对她动手动脚。而且,嫁入宝钗家,岫烟自然不会受到冷遇,这也算是她的一份幸福。岫烟突出的形象在于她对待生活和命运的淡然态度。与其他女子形成鲜明对比,黛玉迷惘反叛,宝钗争取妥协,湘云放任沉醉,惜春悲观绝望,而岫烟则以宽容淡然的心态任其自然。她无欲无求,不像探春那样出尘脱俗,也没有宝黛那般才情横溢。虽然刚刚提到她与迎春相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结局

薛姨妈为了促成金玉良缘,强行安排了邢岫烟嫁给薛家。在《细论薛姨妈爱语慰痴颦》一文中有专门讨论这个观点。原本希望嫁给薛蟠,但最终定下了薛蝌。薛蝌的相貌曾受到宝玉的夸赞,被形容为“倒象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可见他也是个风流人物。这为日后邢岫烟的结局埋下伏笔。

邢薛二人的感情并不牢固,只是“大约二人心中也皆如意”。这种“心中皆如意”只是相互之间没有讨厌或反感而已,谈不上真正的爱情。因此,他们的结合典型地体现了没有爱情基础的包办婚姻。从情感上看,他们更像是宿命的一部分,嫁给薛家的人就随薛家,嫁给薛蝌就随薛蝌。就他们的行为和品行来看,倒是相互般配。然而,在红楼梦中,雪芹刻画了一系列悲剧婚姻的观念,邢薛二人的婚姻会走向何种结局?他们会幸福吗?幸好在雪芹描写岫烟创作的咏红梅花的诗中透露了一些信息。

芦雪庵的联诗活动异常热烈,有12位参与者,雪芹擅长在诗中巧妙隐藏人物性格和命运,但联句并未过多突出钗黛湘、岫烟、宝琴、李纹等人,因此,在后来她们三人单独创作的诗中,这是包含她们三人信息的重要部分,读者不应忽视这些内容。

岫烟创作了两句诗:“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和“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前者表达了她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而后者则隐约流露了她流离失所的境遇之伤感。这种伤感也不仅仅是身世造成的,同时也含有对人物最终结局的一种隐晦寓意。由于邢岫烟在小说中没有明确的命运安排,所以读者只能通过她的诗歌来推测。

值得注意的是,在和薛蝌定婚之前,岫烟与宝钗已经交情深厚,而在迎春处遇到困难时,宝钗曾暗中提供帮助。小说中甚至提到岫烟是“心中先取中宝钗,然后方取薛蝌”。如果她真的喜欢薛蝌,为何先对大姑子产生好感?这表明宝钗对她的关心在她接受这段婚姻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是岫烟与被描述为“万人不入目”的妙玉竟然关系密切,且两人还有师徒关系。虽然岫烟的一些言行受到了妙玉的影响,但她对妙玉的怪癖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一语中的指出了妙玉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状态,揭示了妙玉情感上的困扰和纷扰,突显了她对妙玉独特状态的理解。[2][3]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兰花的品质

兰花常生于深谷茂密的林间,泉水潺潺,散发出芬芳宜人的香气,被誉为"王者之香"、"空谷佳人"。《孔子家语》中提到:"芝兰生于深谷,不因无人而不香;君子修身立德,不因困苦而改变品行。"因此,古人常以兰花比喻在困境中坚持高尚品德的君子和淑女,赞美其高尚品格和雅致风姿。宋代刘克庄的诗中写到:"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孤高可把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莫笑门无佳弟子,数子濯濯映阶庭。"

在《红楼梦》中,对邢岫烟的描写较少,然而她的品质令人值得尊重。在大观园的姐妹中,她是最贫困的一个,且是依附而来的。尽管处境困难,她却不追求虚荣,没有怨天尤人,也不从事有损人品的行为。她过得安然自得,犹如大观园中一朵淡雅的兰花,静静地散发着芬芳。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随父母来京投奔邢夫人,因为她的端雅稳重而受到众人的喜爱。起初,薛姨妈曾计划让她与薛蟠结为夫妻,但考虑到薛蟠行为轻佻,担心对这个优秀的女儿造成伤害,因此改为与薛蝌成婚。邢岫烟之所以同意这门婚事,并非是出于对薛家财富的垂涎,而是因为她见过薛蝌,确认他为人稳重可靠,二人情感相合,仿佛是天生一对。或许在《红楼梦》中,邢岫烟和薛蝌是唯一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邢岫烟家境贫寒,父母为"酒糟透之人",她每月分得的两两银子要供给父母一两,使得她生活拮据。然而,她没有向他人抱怨,仅仅是偷偷拿自己的棉衣去典当几吊钱来应急。

在一篇《邢岫烟典衣赋》中写道:"当其失路依人,居贫寄食;生有仙姿,容无靓饰。簪金带玉,曾游绫绮之场;裙布钗荆,别具烟霞色。身如萍靡,移本无根;心与莲同,辟谁见着?"她展现了一种清贫中的坚韧风骨,令人值得尊敬。

岫烟在一首咏红梅的诗中表达了她的情感和志向:"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她的超然淡泊、如野鹤闲云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妙玉的影响。尽管她与妙玉原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但却没有妙玉那种怪僻。她待人平易,清贫而不傲慢。曹组的《卜算子·咏兰》或许是最贴切地描绘了岫烟的气概和节操。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诗词

《赋得红梅花(得红字)》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4]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5: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的“甘露”,是从哪里得来的宝物?
2023-12-18 11:23:49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辽宁  举报
1
分享至
细说红楼梦038:甘露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上回讲到赤瑕宫,“瑕”字对应玉上斑点,隐喻缺点或过失。赤瑕宫便有可能是西方佛门弟子思过之所。

神瑛侍者出于赤瑕宫,便注定他要受世间情困扰,才会对三生石畔因情而生血泪凝结的绛珠草心生怜悯。



☞细说红楼系列03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神瑛侍者为了防止绛珠草枯萎,便用甘露常去灌溉。

绛珠草得了甘露滋养,得以久延岁月,为日后修炼人形化为女体打下基础。

如果没有甘露,绛珠草难以久长。更奢谈日后化为人形。

绛珠仙子实际是绛珠草与甘露二者合一。这里埋下个重要伏笔,后文再讲。

甘露既具备如此功效,如草木“长生不老丹”,究竟是什么呢?

甘露,初意为甘美的(露)水。



《老子》记载: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指适时而降的雨水。

雨水不是甘露,露水也不是甘露,水也不是甘露,必须要在最适合、恰当时机出现的“水”才可称甘露。

比如绛珠草需要滋养时,浇灌它的就是甘露。

“久旱逢甘露”,能够滋养万物的就叫甘露。

据《汉书·宣帝纪》记载:“乃者凤皇集泰山 、陈留 ,甘露降未央宫… …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

此处甘露为神仙食用的“天酒”。帝王仁,甘露降,代表太平瑞征。相传,普通人若有缘尝到一滴甘露,便能增加八百年阳寿。



所以,神瑛侍者才用甘露浇灌绛珠草为其延寿。

而甘露出现在西方佛门,便又与佛法有关。是梵语“Amṛta”的意译。喻为“佛法、涅槃”。

《法华经·药草喻品》:为大众说甘露净法,便指涅槃佛法。

于是,甘露便可解释为受无上佛法加持,具有涅槃重生之效,能滋养万物的神仙水。

甘露既有这般神奇功效,又是哪里来的呢?

我们还要回到《西游记》故事里。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的故事,曹雪芹肯定有借鉴《西游记》金蝉子转世重修为唐僧的故事设定。



唐僧师徒在五庄观毁了那棵人参果树,谁也无法救治,孙悟空无奈只得去南海求了观音菩萨帮忙。原文是如此描写:

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行者手心里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教他放在树根之下,但看水出为度。
据说观音菩萨玉净瓶中甘露,乃拯救万千生灵的功德所化,号称三界中无物不能救治。



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的甘露,十有八九就是此物。

由此又能证明茫茫大士的真身极有可能就是观音菩萨,也应了刘姥姥讲述观音送子的故事,贾宝玉正是茫茫大士送给贾府!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21: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阶怨
作者: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译文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赏析
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诗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b90660e3e492.aspx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9篇诗文 ► 5980条名句
玉阶怨 - 南齐诗人谢朓的乐府诗《玉阶怨》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诗词




《玉阶怨》是南朝齐代诗人谢朓所作的一首宫怨诗。

此诗借班婕妤的哀怨,表达出所有被封建君王遗弃的妇女共同的哀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玉阶怨

  • 作者

    谢朓

  • 作品出处

    《乐府诗集》


  • 文学体裁

    乐府诗

  • 创作年代

    南朝齐代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玉阶怨①

夕殿下珠帘②,流萤飞复息③。

长夜缝罗衣④,思君此何极⑤。[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作品注释

① 玉阶:皇宫的石阶。

② 夕殿:傍晚的宫殿。

③ 流萤:萤火虫。息:停止。

④ 罗:一种丝织品。

⑤ 何极:哪有尽头。


折叠作品译文

夜殿窗外的帘儿已垂下,她隔帘久立,见那帘外的流萤闪闪;它们飞着飞着,直至夜深而息。

长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独自缝制罗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尽头。[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汉成帝时,赵飞燕得幸,班婕妤失宠。班婕妤进见皇帝不得,担心自己地位不保,退而写下《纨扇诗》及《自悼赋》,情词凄怆。谢朓所作的《玉阶怨》,是受晋代陆机《班婕妤》的启发,谢朓以班婕妤的故事制题,写下《玉阶怨》一诗。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作品赏析

首句点明地点是宫殿,时问是傍晚。“夕殿下珠帘”,写出了日夕时分冷宫偏殿的幽凄情景。“殿”字照应题名“玉阶”,交代出宫中的特定环境。“夕”字点出当时正是暮色降临之时。黄昏本是一天之中最令人惆怅的时候,对于宫嫔们来说,又是决定她们今夜有无机缘得到君王恩宠的时刻。然而殿门的珠帘已悄悄放下。这意味着君王的履迹不会再经过这里,那一晚又将是一个和愁苦度过的不寐之夜。首句既是以富丽之笔写清冷之景,又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不幸处境。截取深宫夜景的一隅,令人从全诗展示的画面中体味抒情主人公的命运和愁思,显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

诗的第二句“流萤飞复息”,以动景烘托环境之静,让读者沉浸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中。点点闪烁的萤火在串串晶莹的珠帘外飘流,不但融和成清幽的意境,而且使华美的殿宇和凄清的氛围形成对照,令人想到被幽禁在这里的女子纵然能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更何况她们处在被冷落、遭遗弃的境遇之中。其次,萤火虫多在夏秋之交出现。流萤飞舞是初秋夜景的特征,这就进一步点明时令,补足了首句的意思。流萤透露出秋的消息,难免会使本来就无限怨怅的主人公更觉惊心,又添一层时不待人、朱颜将凋的忧虑。同时,“飞复息”三字还暗示了人从日夕到夜半久久不能入眠的漫长过程。连流萤都停息了飞舞,那么珠帘内的人也该安歇了,这就自然引出了第三句“长夜缝罗衣”的主人公。

诗的第三句,“长夜”顶住“飞复息”,点出已到夜深,又不露痕迹地将笔锋从帘外的飞萤转到帘内的人影。此处着意选择自缝罗衣这一细节,还包含着希望邀得君王恩宠的一层深意。如果主人公是一个从未得到过恩幸的宫女,她穿着精心缝制的罗衣,或者能有偶然的机会引起君王的眷顾。那么,她在罗衣里缝入的便是借此改变命运的一丝幻想,这就愈见出她处境的可怜。谢诗之妙却在它没有点明主人公究竟是由于哪一类原因被冷落的,唯其如此,才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也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概括出所有深宫女子共同的不幸命运。“长夜缝罗衣”的动作暗含着主人公希求获宠的幻想。

诗的第四句,“思君此何极”就是她内心愁思的直接流露了。但从诗中所表现的今夜的情景来看,“此何极”又与“长夜”相应,夜有多长,思也就有多长。对于一个不寐的女子来说,这长夜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因此她的愁思也是无尽无极的。这种思本身就意味着怨。寓怨于思,含而不露。


折叠名家点评

张玉榖:“这首作品“能于景中含情,故言情一句便醒”。

沈德潜:“这首诗题为“玉阶怨”,而全篇不着一个怨字,虽不着一个怨字,字里行间却无不流露出怨意。所以读之,渊然泠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谢朓(464~499),南朝齐代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初任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3]






参考资料
  • 1.玉阶怨·夕殿下珠帘 . 古诗文网 . [2017-9-7]
  • 2.刘永生 - 两晋南北朝诗选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1997年05月 . 172.


班婕妤

陆机〔魏晋〕

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
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
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
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




[url=][/url]
[url=][/url]





陆机 [url=][/url]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132篇诗文 ► 187条名句





班婕妤《怨歌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怨歌行

汉乐府民歌

班婕妤

新裂②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③夺炎热.

弃捐④箧笥⑤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

①选自《相和歌.楚调曲》。②“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③飙:biāo急风。

④捐:抛弃。⑤箧笥:qièsì箱子。

①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②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③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④皎:译作“鲜”。

⑤团圆:译作“团团”。

⑥秋节:泛指秋季。

⑦飙:biāo急风。

⑧捐:抛弃。

⑨箧笥:qiè sì箱子。

翻译】:

舞袖刚刚被撕裂了,手臂洁白得如秋天的明月。最美的时光,莫过于出出入入都在君怀里,那微风轻拂发的感觉真的很幸福。现在常常担心中秋过后,天气转凉,穿上大衣以后,不能再和君这样耳鬓思磨,情也会这样渐渐变淡变没了。

【赏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琴歌二首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阅读训练

(1)“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一句诗有何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以团扇比喻女子,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可随时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2分)表达了女子蒙受恩宠时的满足,同时也说明女子只不过是供男子的欢娱之物,表达了女子被玩弄的悲哀和辛酸。(2分)

(2)运用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语义双关。“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喻爱恋炽热。(2分)团扇在夏季受主人宠爱,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表达了女子担心好景不长,朝不虑夕的心理。(2分)



- 360国学

班婕妤明·胡应麟
长门秋已到,昭阳欢未终。绿苔积永巷,黄叶闭深宫。啼红祗自惜,捣素为谁工。惟将旧团扇,寂寂对西风。

收起


班婕妤明·江源
长信鸾音远,昭阳舞袖长。薄躯甘自弃,隆宠竟难忘。敢效前鱼泣,徒悲画扇藏。自辞同辈后,君莫忌专房。

收起


班婕妤魏晋·陆机
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

收起


班婕妤(一作婕妤怨)》唐·刘方平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译文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注释

⑴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但据《教坊记》 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⑵平林:平原上的林木。《·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毛 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烟如织:暮烟浓密。

⑶伤心:极甚之辞。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⑷暝色:夜色。

⑸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⑹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谢眺《秋夜》诗:“夜夜空伫立。”

⑺归:一作“回”。

⑻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连”。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09: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晏殊(存疑)所作,写的是暮春朱楼望归人的生活小景。

上片写主人公午醉醒来、心事凝重。院内帘外风轻燕语、柳絮乱飞、花落青苔的暮春景象,反衬出人的孤寂。下片承上写主人公心潮难平、倚楼望远。全词按照时间顺序,由午到晚,融情入景,情景交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作者
欧阳修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帘幕风轻双语燕。醉后醒来,柳絮飞撩乱①。心事②一春犹③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④闲倚⑤遍。薄雨浓云,抵死⑥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⑦远。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①撩乱:纷乱,同“缭乱”。皎然《古别离》:“使我归梦兮撩乱。”

②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谢眺《新亭清别范零陵云诗》:“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③犹:还,仍。

④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⑤倚(yǐ):靠。

⑥抵死:总是,老是。

⑦平波:平缓而广漠的水流。

折叠白话译文
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酒醉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还不知道情人早晚归来的确切消息,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晚春的景象令词人惜暮春思远人,于是创作了这首伤春怀远的作品。

但也有记载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醉后”作“午后”,“余花”作“红英”,词的最后两句作“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作者是否为晏殊,尚有疑问,学术界较支持作者为晏殊的说法。[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可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如烟的春雨和布满浓云的灰黯的天空,眼前的一切都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了,什么也看不见。“百尺”句,勾勒出闺妇倚楼怅望的痴情形象,朱楼而“百尺”,状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言登楼之频繁,盼归之殷切,怀人之情深,惆怅之浓重。“薄雨”句,再次点明季节的特征。“抵死”句,说视线被阻,世事多艰,难如人意。主人公不能“望尽天涯路”,而是“抵死遮人面”,望而不能,盼而难求,足见“天地终无情”,其愁苦之深可想而知。由于主人公盼归不能,音信又断,所以就只能是“消息未知归早晚”,游人什么时候回来,无处得知。末句“斜阳只送平波远”,写得极为疏淡、含蓄,具有丰富的表现层次:一说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二说游子取水路而归;三说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四说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本词全篇写得语浅情深,词约意浓,反映了封建社会痴情男女悲欢聚散的人生苦难。全词通过暮春景象的描写,表现了闺妇对游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心绪。通篇写得淡雅、含蓄、和婉,体现了晏词的一贯风格。

折叠名家点评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按“心事”二句,言心事未见有春意恰人处,而春已阑矣。“消息”二句,言春归未知早晚,而斜照“平波”,已是送春归模样矣。确是暮春。看此词似有寄托,不独因时即事已也。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殆有寄慨,非作月露泛辞。韩魏公咏雪诗“老松擎重玉龙寒”,隐然以天下为己任。公之词,其亦有忧盛危明之意乎?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斜阳只送平波远”,又“春来依旧生芳草”,淡语之有致者也。[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晏殊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其词多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文词典雅华丽,雍容华贵,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淡雅,含蓄委婉。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今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3]

参考资料
1.(宋)欧阳修 - 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 - 巴蜀书社 . 225...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宋 ] 晏殊

原文
译文对照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
查看百科>>

12首双燕诗词:清风明月好时光 天涯心语1 2020-03-09   |  154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双燕》
唐代:杜甫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
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
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双燕》
宋代:范成大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

《双燕离》
唐代:李白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此诗为寓言诗,写雌雄双燕历尽艰险,生死不渝的“爱情”。一对恩爱燕子相依相伴,快乐幸福,不料一场大火降临,雄燕不幸身亡,雌燕憔悴伤心,回旋不去,非常伤感,凄切而动人。

《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根据题目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孩子独自远走高飞的刘姓老汉。诗作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要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采桑子》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燕归梁》
宋代:晏殊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
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
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此词为祝寿词,是作者参加寿宴时献上的祝词。燕子双双归来,围绕画堂翻飞,好像在留恋如彩虹艳丽的雕梁。此时有清风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时光,更何况还有盛大的宴会呢?

《蝶恋花》
宋代:秦观
晓日窥轩双燕语,
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
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
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
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词人借女子之口写出,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对春天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惆怅之情,也可看作是作者写一位闺中女子看到春天的离去联想到自己的青春也一去不返的愁苦之情。

《少年游·润州作》
宋代: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此时寂寞之人甚至羡慕双栖燕子,因为燕子都有姮娥怜爱。

《清平乐》
五代: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雨后初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这时正是燕子成对成对最为活跃的时候。

《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上片写景,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格调悲沉。

《清平乐》
宋代: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词章通过主人公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
《双双燕·咏燕》
宋代: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作为一首咏燕词,此词获得了前人最高的评价。它成功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


二十首《双双燕》词作,值得品读! 暮云深  2022-04-18   |  233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双双燕,词牌名,由南宋词人史达祖创调。此调以《双双燕·咏燕》为正体代表,双调九十八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另有双调九十八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一种变体。

双双燕·咏燕
【宋代】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双双燕·小桃谢后
【宋代】 吴文英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双双燕·春山
【宋代】 丘处机
春烟淡荡,青山媚,行云乱飘空界。花光石润,秀出洞天奇怪。户牖平高万丈,尽耳目、临风一快。多生浩劫尘情,旷朗浑无纤芥。
堪爱。逍遥自在。疏枷锁,抛离业根冤债。风邻月伴,道合水晶天籁。无限峥嵘胜景,尽赐与、山堂教卖。千圣宝珠,酬价问君谁解。
双双燕·循环日月
【元代】 王吉昌
循环日月,春秋变荣枯,几多相缀。唐朝汉阙,楚苑秦宫兴替。爱海沦流何定,尽荡荡、无生淹滞。惊回浩劫尘情,返照推穷根蒂。
明慧。通三抱一。真心运乾坤,坎离相济。氤氲结括,紫蕴素华藩卫。珠孕玄冥焕赫。显魄炼、云英蝉蜕。出入杳冥。无碍混通三际。
双双燕·满城社雨
【清代】 张惠言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
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双双燕·为陈敬如题《燕燕楼图》
【清代】 何振岱
柔风倦日,正开遍棠梨,零花谁主。伤春有客,爱听素禽低语。忙煞双飞燕侣。惯掌上、回身娇舞。有人洒酒花前,署作奁台香史。
眉妩。筝床暗睹。认旧宅新巢,锦书红缕。分明相识,漫记赵家院宇。为语楼前茂树。莫遮断、珠帘疏处。直饶自在回旋,趁取朝朝暮暮。
双双燕·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图
【清代】 董以宁
马蹄惊处,见牧羊龙女,风鬟雨鬓。手持双鲤,嘱向书生传信。还把鲛绡微揾,似欲拭、泪珠相赆。休言别语殷勤,绣不出来声韵。
垂问。依稀若应,宛斜睇双眸,将人细认。还宫奏乐,筵畔料还低瞬。日后终谐姻分,笑濯锦、小儿空聘。此时此际如何,愿得神丝再翻。
双双燕·咏燕,次史梅溪韵
【清代】 吴湖帆
听双燕语,正春湿蒲塘,画桥风冷。冲烟掠水,社客去来肩并。回看缃桃露井。纵倚暖、偎寒莫定。烘晴髻束宫妆,冒雨钗分芳影。
幽径。泥融羽润。共陌上衔花,惯生娇俊。交飞帘底,屏息小窗窥暝。何似双栖梦稳。系心眼、巢梁归信。凝想盼盼楼头,啧啧艳伊玉凭。
双双燕·渗金艇子
【清代】 李慈铭
渗金艇子,趁青幔风前,载愁容与。山光鬓影,同斗镜中眉妩。才听柔声雁橹,已渐入、菱歌深处。多情晼晚红霞,半带寒烟汀渚。
延伫,蘅皋日暮。托浅浅微波,暗通心愫。沅江香歇,来共水荭花语。消得斜阳几度,又撩乱、天边孤鹜。何时约定红栏,看足五湖风雨。
双双燕·咏燕
【清代】 周之琦
柳塘杏苑,认当日轻盈,汉宫姝丽。斜风一剪,弄影爱寻罗绮。久住芹泥旧垒,又贪说、乌衣门第。终朝絮语呢喃,那识投怀深意。
前事。吾庐曾寄。待小院开帘,更将春至。翩翩何许,惯向玉楼凝睇。王谢雕梁任倚,但秋社、光阴能几。从他锦字传笺,空惹故人清泪。

双双燕·又黄昏了
【清代】 俞士彪
又黄昏了,怕败叶惊窗,饥虫闹砌。客馆无人,早把重门深闭。听着谯楼画角,已先自、安排憔悴。枕前多少乡魂,遥隔吴江秋水。
坐久寒侵双臂。但斜背孤灯,自熏罗被。晓风残月,恋着愁人行旅。笑我满怀归思。全不为、莼羹鲈脍。肠断此际情悰,纵有征鸿难寄。
双双燕·旧王谢巷
【清代】 蒋敦复
旧王谢巷,讶不似乌衣,一襟红冷。翩然淡素,鸦点夕阳难并。今夜月明露井。恁寂寂、花阴不定。黄昏剪破春愁,十二珠帘无影。
香径。苔痕碧润。记扶上秋千,玉人娇俊。瑶台归去,一路絮飞烟暝。休唤梨云梦稳。道不妒、双栖谁信。肠断罨画楼西,日暮缟衣独凭。
双双燕·秋燕,用梅溪韵
【清代】 樊增祥
谢家院落,甚青女来时,玳梁霜冷。秋蛾敛绿,约略远山相并。莫睇琴床砚井。听颤掣、花铃不定。朱门昼锁斜阳,满院参差帘影。
秋径。相逢楚润。叹人与花枝,不如前俊。铜驼巷陌,一霎鲤风吹暝。归去沙平水稳。可捎得、莫愁家信。玉雁飞回,无那画楼闲凭。
双双燕·忽然萦绕
【清代】 蒋士铨
忽然萦绕,似飞絮沾泥,落花依草。凭肩握手,著处粉围香袅。又浴向清华沼,学睡醒宛央偎靠。恁般匿笑回身,背面教郎看饱。
谁遣,离情相搅,要镜里藏春,雪中留爪。丹青现影,长贮春云容貌。十七年来何处,怕也似徐娘已老。赚将词客痴魂,展卷一齐销了。
双双燕·本意,用史梅溪韵
【清代】 顾贞观
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残叶暗飘金井。问燕子、归期未定。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
香径。芹泥犹润。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几多恩怨,絮辙杏梁烟暝。传语别来安稳。待二十四番风信。那时重试清狂,肯放雕栏独凭。

双双燕·和梅溪韵
【清代】 薛时雨
星移物换,盼昔游门巷,社前春冷。空梁泥落何处,倚楼人并。又是桃开露井。问旧主、萍踪未定。可怜遍地蓬蒿,孤负蹁跹双影。
幽径。沾衣雨润。想子弟风流,洒然清俊。穿花掠水,容易夕阳烟暝。把香巢寄稳。莫负了、今年风信。有人海国相思,妆罢画阑自凭。
双双燕·燕兮来也
【清代】 黄之隽
予携度儿来粤,节届立秋矣。燕子方营巢于寓室之楣,怜而赋此
燕兮来也,伴客子天涯,共栖官舍。高凉心性,避却画梁雕榭。只爱閒房静雅。便一寸、楣痕相借。窥帘软语呢喃,恰与吟声撩惹。
聊且。秋泥补罅。纵垒就新巢,已违春社。人家雏早,试翼竞飞花下。偏汝才营半瓦。愧多少、堂前王谢。相逢一样衰迟,脉脉雨窗灯夜。
双双燕·除夕,和梦窗韵
【清代】 杨玉衔
避嚣守岁,有檐竹临风,夜深敲户。沈檀自爇,翠缕拂帘千度。东壁欢呼博簺,好春在、红楼深处。萧然斗室琴书,独被牢愁羁住。
慵举。依梁倦羽。芳讯报初番,酿寒花雨。九衢灯火,一任燕莺歌舞。多少痴呆意绪,待持向、东君分诉。薄酒不温,空负啭年莺语。
双双燕·见燕子营巢有感
【清代】 曹贞吉
旧年社日,向聚燕台边,送君归去。杏花开罢,迟日园林春暮。又栩栩梁间住。听一片、呢喃相诉。不嫌僦舍荒凉,来伴京尘凄楚。
柳絮。池塘何处。看玉剪交飞,乱冲花雨。主人谢客,辛苦旧巢将护。莫待新雏成羽。更去傍、红楼朱户。且自掠水衔泥,睡足一庭香雾。
双双燕·题佟汇白中丞伯仲渔樵图
【清代】 宋琬
皤然二老,似江左风流,惠连康乐。纶竿七尺,雨笠风蓑同著。长啸东临海若,携手入、天台采药。从公看弈仙家,拚取斧柯遗却。
行脚。苍岩翠壑。笑肩拍洪崖,弟酬兄酢。山中留客,童子一双驯鹤。休恋烟霞高卧,看早晚、蒲轮西洛。须倩妙手长康,重画麒麟高阁。

声明:图片从网上**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09: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出自唐代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百尺 一作:百丈)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游蜂 一作:啼花)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惟见 一作:唯见)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23: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是宋代词人柳永为怀念湘中故人所写的作品。

此词上阕开头“望处”二字统摄全篇。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下阕回忆昔日文期酒会、相聚之乐,慨叹今日相隔遥远,消息难通。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回应开头“望处”。全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作者
柳永

作品出处
《全宋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玉蝴蝶⑴

望处雨收云断⑵,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⑶,堪动宋玉悲凉⑷。水风轻、蘋花渐老⑸,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⑹。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⑺,几孤风月⑻,屡变星霜⑼。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⑽!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⑾、空识归航⑿。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⒀。[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玉蝴蝶,词牌名。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体。

⑵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⑶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堪:可以。

⑷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⑸蘋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⑹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

⑺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期:约。

⑻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⑼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⑽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⑾暮天:傍晚时分。

⑿空:白白地。归航:返航的船。

⒀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折叠白话译文
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白蘋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伤。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遥,山是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2]​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2]

折叠名家点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
柳永
柳永
,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09: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唐 ] 李白
原文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朱慈炤慈!}】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译文
天上宫阙,白玉京城,有十二楼阁,五座城池。

仙人为我抚顶,结受长生命符。

突然想来人间一游,误逐世间的环乐,以尽前缘。

人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九十六圣君,空名挂于浮云端。

以天地为赌注,一掷决定命运,一直战争不停。

我曾经学习霸王战略,希望能功成名就,锦衣返乡。

可是时运不佳,长期漂泊五湖四海。

曾经去山东学剑,没有什么结果,会写点文章,可那有什么用呢?

剑术并非万人之敌,防防身的技术,文章倒是四海闻名,罕有人匹敌。

这些都是些儿戏,微不足道,所以我象梁鸿一样看破了世界,唱着五噫歌离开西京长安。

不过在临去之时,我还是流下了慷慨激扬的泪水,打湿了我的帽上红缨。

叹君也是个倜傥之才,气质品格冠群英。

道旁设帐为我饯行,慰籍我此次远征的艰辛。

鞍马生涯如浮云,送我送在骠骑亭。

歌声钟鼓声表达不尽你的情意,白日马上就要落在昆明池中。

我曾经在某年十月到达幽州,看见安禄山的军阵兵甲灿烂如群星。

君王唐玄宗放弃东北河北,整个地区都由安禄山横行无忌,犹如长鲸在海洋横行。

呼吸之间就走遍百川,燕然山也仿佛可被他摧毁。

我心知我在皇上那里不得意,说也无用,只好躲入桃花源,独善一身。

想弯弧射天狼,挟着弓却不敢张开,怕祸及自己。

我曾经在北京黄金台揽涕痛哭,呼天喊地:燕昭王啊你在那里啊,怎么没有人识用人才?

无人珍贵骏马之骨,天马空自腾骧,不得大用。

即使乐毅再生,到如今这样的形势,也只有逃命的份儿。

岁月蹉跎,不得人意,驱骑马儿来到贵乡。

正逢你在悠闲地欣赏弦歌,肃穆地坐在华美的厅堂。

你如远古的百里之王候,陶然而卧如羲皇伏羲氏一般。

行乐在昌乐馆,大开酒筵,罗列壶觞。

青娥美女夹坐在贤豪之间,对着烛光俨然成双成行。

醉舞纷纷散满绮席,清歌袅袅绕飞尘梁。

欢娱完毕,你秩满(丧礼守孝期满)以后就要回归咸阳。

饮宴送行的有万人之多,帐蓬遥遥相望。

这一别,我俩各隔千里,荣枯不用,炎凉各自。

炎凉几度变化,九州几乎崩溃。

唐军抗战叛军,沙尘使云海昏暗无光。

连草木都摇着杀气,星辰更是无光。

白骨堆成丘山,苍生竟有何罪,遭此劫难。

潼关函谷关捍卫皇帝宫殿,国命悬于哥舒翰一身。

不料长戟三十万的大军,竟然开关门投降元凶。

公卿官僚犹如犬羊,忠诚正直的人变为肉酱。

二圣逃离京城,两座京城变为废墟。

帝子永王受皇上诏命,军事管制楚地。

永王节制并非是想做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永王的军师却拥有勇猛的将士。

人心失去体统,贼势腾起风雨。

唯有你固守房陵郡,忠诚高节勇冠终古。

我那时云卧庐山香炉峰顶,学仙人餐霞漱瑶泉。

草堂门开九江流转,枕头下面五湖相连。

半夜永王的水军来浔阳,城里城外遍插旌旃。

我被空名自误,永王派兵迫胁我上了他的楼船。

他曾经赐与我五百两黄金,我把黄金视为浮烟。

我辞去永王的官却不受赏,反而远谪到夜郎那样的穷山恶水的地方。

夜郎离这里万里之遥道,西去令人衰老。

海内六合,扫荡清静,我却像负霜之草。

日月普照,并无私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诉冤给苍天听听。

你是神明的太守,深知仁心爱民。

惭愧作你的青云客,三次登上黄鹤楼。

惭愧不是祢衡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已尽,天地一派寥落秋色。

长江漂流着峨眉山的雪水和三峡的急流。

万舸千舟江上往来,连帆一片过扬州。

登高极目,万里悠悠,旷然散我忧愁。

纱窗倚天而开,水树翠绿如少女青发。

看太阳,怕它马上落山,举起酒杯喜得明月。

吴越美女艳如花,窈窕婀娜,浓装艳抹。

呼来款款轻上云梯,含笑羞羞步出帘栊。

对着客人清唱小垂手,罗衣飘摇舞春风。

跪请宾客休息,主人情还未了。

浏览你在荆山的大作,堪与江淹鲍照的文笔媲美。

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逸兴满溢平素的襟怀,无时不想到你的招寻约请。

朱门拥立虎士,兵戟罗列森森。

剪竹凿石,溪流清深宛然而去。

登高楼坐水阁,吐论滔滔不绝,声音清朗。

言辞贵于白璧,一诺重于黄金。

称我不愧于你,宛如青鸟有丹心。

云间五色的喜鹊,飞鸣着从天上飞来。

传闻是大赦的文书到了,却被流放夜郎去。

顿时就如没有暖气的寒谷,没有炎烟的死灰,没有希望了。

贤君你马上要登朝廷的凤凰池去了,别忘记了我这个被遗弃的贾谊,有机会推荐一下。

桀犬吠尧,古来之理,别让匈奴千秋笑话我们。

我常常在中夜失眠,唉声叹气,为这大国忧愁啊。

旌旆飘飘夹两岸之山,黄河当中奔流。

群雄相互牵掣,不能一致行动,面对战场犹豫不决。

如何才有善射的后羿那样的良将,一箭射落敌军的元凶。

注释
1.题下原注:“江夏,岳阳。”韦太守良宰:即江夏郡太守(鄂州刺史)韦良宰。《元和姓纂》卷二韦氏彭城公房:“庆祚生行祥、行诚、行佺。……行佺,尚书右丞,生亮宰、利见。”此之韦良宰当即其人,即韦行佺之子,韦利见之兄。

2.天上二句:道教认为天上有白玉京,昆仑山上有五城十二楼。

3.结发句:指年轻时接受道教长生不老之术。

4.穷理乱:研究治乱。因避唐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

5.九十六圣君:指自秦始皇至唐玄宗共九十六代皇帝。

6.天地二句:谓这些帝王像赌博投掷一样,通过战争来争夺天下。

7.霸王略:称霸成王的策略。

8.轩冕:华美的车乘和高级官员所戴礼帽,代指高官显宦。

9.时命句:谓自己命运不好。

10.学剑四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籍(项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又教项藉兵法。自哂:自我微笑。此为李白感叹自己学武不成,转而以诗文扬名四海。

11.五噫句:《后汉书·梁鸿传》:“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异姓运期。名燿,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此处喻指自己离京而隐居。西京,即长安。

12.倜傥才:卓异的才能。

13.标举:高超。

14.祖帐:在郊外设帐摆宴饯别。

15.骠骑亭:地址不详。王琦谓玩诗意当在长安。

16.昆明:池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丰水和潏水之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元狩三年)为准备和昆明国作战训练水军以及为解决长安水源不足而开凿。

17.幽州:在今北京市及河北北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为范阳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复改幽州。李白于公元751年(天宝十载)北上,752年(天宝十一载)十月抵达范阳郡治所(今北京市)。时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

18.戈鋋句:鋋,短矛。此处以“戈鋋”泛指兵器。罗星,罗列如星,形容众多。此以兵器之多说明军队严阵备战,预示安禄山即将叛乱。

19.君王二句:谓唐玄宗将北方大片土地交给安禄山。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玄宗任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744年(天宝三载),代裴宽为范阳节度使,仍领平卢军。经略威武、清夷等十一军,及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兵三十万余,皆归其所统。幽、蓟、妫、檀、易、恒、定、莫、沧、营、平十一州之地皆归其所治。公元751年(天宝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二句即指此。

20.呼吸二句:形容安禄山气焰嚣张,如长鲸呼吸可使百川奔腾,燕然山倒塌。燕然,山名,现名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21.蓬灜:即蓬莱、瀛洲,传说大海中的仙山。

22.天狼:星名。《史记·天官书》:“其东有大星曰狼。”张守节正义:“狼为野将,主侵略。”此指安禄山。

23.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因曾置千金延请天下之士,故名。今北京市和徐水、满城、定县等县皆有黄金台,多系后世慕名赴会。

24.骏骨:千里马之骨。典出《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预招天下贤士,报齐破燕之仇。郭隗对燕昭王云:古代一君主用千金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有侍臣用五百金买一千里马尸骨,君王怒曰死马何用。侍臣说,买死马尚肯用五百金,天下人必信君王诚心求马。千里马将不求自至。不久,果然来了三匹千里马。今君王诚心招贤,先从我郭隗开始,必有贤于郭隗者为大王用。

25.騄駬句:騄駬,骏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腾骧,奔跃。此句比喻贤人无法施展才能。

26.乐毅二句:《史记·乐毅列传》载:乐毅至燕,为燕昭王重用,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立下大功。但昭王死后,齐国用离间计使燕惠王疑忌乐毅,燕惠王就派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被迫奔赵。

27.贵乡:唐县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28.弦歌:用孔子弟子子游弦歌而治武城之典,喻指韦良宰当时为贵乡县令。

29.百里二句:《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后因以百里才指治理一县的人才。太古,远古。陶然,和乐安闲的样子。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像伏羲氏时代的人无忧无虑,生活安闲。此处赞颂贵乡县在韦良宰治理下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像远古伏羲氏时代一样。

30.昌乐:县名,今河南南乐县。

31.贤豪:贤能勇壮之士。

32.俨:恭敬的样子。

33.清歌句:用《列子·汤问》故事。战国时代,韩娥到齐国去,途中缺粮,在雍门唱歌乞食,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比喻歌舞音乐美妙。

34.未终朝:极言时间之短。

35.秩满:指韦良宰为贵乡县令的任期已满,回长安等候调遣。

36.祖道:践行。

37.供帐:践行所用之帐幕。

38.荣枯句:谓季节变换,草木开花衰萎,暑寒更迭,相别多年。

39.九土句:指安禄山叛乱。九土,犹九州,全国。横溃,以水喻乱。

40.汉甲句:指唐军与叛军接战。

41.函关句:谓函谷关形势险要,使长安显得雄壮。函谷关,古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战国时秦置。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名。其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乃古时由东方入秦的重要关口。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徙关至今河南新安县东,离故关三百里,称新函谷关。

42.哥舒:指哥舒翰。《旧唐书·哥舒翰传》:“及安禄山反,上以封常清、高仙芝丧败,召翰入,拜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据贼于潼关。”

43.长戟二句:长戟,兵器名,此代指士卒。凶渠,指叛军将领。《旧唐书·哥舒翰传》:“引师出关,……军既败,翰与数百骑驰而西归,未火拔归仁执降于贼。”二句即指哥舒翰投降安禄山之事。

44.奴犬羊:为犬羊(指安史叛军)所奴役。

45.忠谠句:谓忠诚敢言之士惨遭杀害。醢与菹,即菹醢,肉酱。此处用作动词,即被杀戮。

46.二圣句:指唐玄宗与肃宗逃亡在外。游豫,游乐,逃亡的讳辞。

47.二京:指长安与洛阳。

48.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玄宗之子。专征,皇帝给予统兵征讨的权力。

49.秉旄句:秉旄,掌握军队。旄,古时旗杆上用旄牛尾做的装饰。《书·牧誓》:“右秉白旄以麾。”强楚,指强盛富庶的南方。

50.节制二句:《荀子·议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此处反用其意,谓永王军队非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约束有方之师。熊虎,喻勇猛的士兵。《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此句谓统帅无方,徒有强壮之兵。

51.固房陵:坚守房陵。房陵,即房州,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为房陵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复为房州。郡治在今湖北房县。

52.诚节句:谓韦良宰忠诚的节操超过古人,坚守岗位,不为永王所迫。

53.香炉顶:香炉峰。庐山北部的著名山峰。因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

54.九江:古代传说,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道,故浔阳亦名九江,即今江西九江市,此处指长江。

55.五湖:此处指庐山下的湖泊。其时李白隐居庐山屏风叠,故云。

56.满旌旃:形容军中旌旗之多。

57.翻谪:反而被贬谪流放。

58.六合:古人以天地、四方为六合。

59.良牧:贤明的地方长官。指韦良宰。

60.恤交道:顾念好友。

61.一忝句:忝,谦词,辱,有愧于。辱为青云之客,乃李白为韦太守贵宾的客套话。

62.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黄河矶上。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三国吴黄武二年),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每乘黄河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63.祢处士:东汉末名士祢衡。《文选》卷十三祢衡《鹦鹉赋序》述祢衡为黄祖太子射作《鹦鹉赋》事。

64.樊山:在今湖北鄂城县西,三国时孙权曾在此建立霸业。樊,原作“焚”,注云:“一作樊”。今按作“焚”误。

65.横穿:一作“川横”。

66.舸:大船。

67.吴娃二句:吴娃、越艳,指吴越美女。窈窕,娇美的样子。铅红,铅粉和胭脂。

68.帘栊:本指竹帘和窗棂,此处为偏义复词,指帘子。

69.小垂手:古代舞蹈中的一种垂手身段。有大垂手、小垂手之分。《乐府诗集》卷七六引《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70.览君二句:荆山,在今湖北武当山东南、汉水西岸,漳水发源于此。江、鲍,指六朝诗人江淹和鲍照。二句谓江淹、鲍照如看到韦太守荆山之作,亦必能为之动情于色。

71.清水二句:钟嵘《诗品》:“谢诗如芙蓉出水。”此处用以赞美韦良宰的作品清新自然,不假雕饰。

72.逸兴句:谓韦良宰平素胸襟豁达,具有超逸豪放的意兴。

73.朱门二句:形容郡守衙门的威势。虎士,勇猛的卫士。戟,古兵器名。按唐代制度,州府以上衙门前列戟。《新唐书·百官志》卫尉寺武器署:“凡戟,……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森森,威严的样子。

74.剪凿二句:写水阁景色优美,剪竹凿石,清流萦绕。

75.英音:英明卓越的见解。

76.片辞二句:谓韦良宰重义尚信,片言只语比白璧、黄金还要贵重。诺,允诺。《史记·季布列传》载,汉初季布最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77.青鸟四句:阮籍《咏怀诗》:“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此处即用其意。

78.五色四句: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唐贞观末,南康黎景逸居于空青山,常有鹊巢其侧,每饭食以喂之。后邻近失布者诬景逸盗之,系南康狱,月余劾不承。欲讯之,其鹊止以狱楼,向景逸欢喜,似传语之状。其日传有赦,官司诘其来,云路逢玄衣素衿人所说。三日而赦至。景逸还山,乃知玄衣素衿者,鹊之所传也。”四句即用此事。

79.暖气二句:以寒谷变暖、死灰复燃喻己流放遇赦。

80.凤池:凤凰池。《通典·职官志三》:“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以其地在枢近,多成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池焉。”此处泛指朝廷要职。

81.贾生;即汉代文人贾谊,此处为诗人自比。

82.桀犬句:桀,夏朝末代君主,此处以桀犬喻叛将余兵,以尧喻唐朝皇帝。按其时安禄山已死,其部史思明、史朝义仍在作乱。

83.匈奴句:《汉书·车千秋传》:“千秋无他材能学术,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悟主,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后汉使者至匈奴,单于问曰:‘闻汉新拜丞相,何用得之?’使者曰:‘以上书言事故。’单于曰:‘苟如是,汉置丞相非用贤也,妄用一男子上书记得之矣。’”此处喻指当时宰相苗晋卿、王玙等皆庸碌无能之辈。

84.旌旆二句:谓黄河西岸战争仍未平息。两山,指黄河两岸的太华、首阳二山。

85.连鸡:缚在一起的鸡,喻互相牵制,行动不能一致。《战国策·秦策一》:“诸侯不可一,尤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亦明矣。”

86.夷犹:犹豫不进。

87.羿:又称后羿,传说中夏代东夷族领袖,原为有穷氏部落首领,善于射箭。

88.旄头:又作“髦头”,星宿名,即昴宿。古人认为昴宿是胡星,旄头星特别亮时,预示有胡兵入侵。此处指安史叛军。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查看百科>>
原创 李白最“虚伪”的诗,为消除误会拍好友马屁,意外留下个千古名句 2019-08-01 16:40

语文课本上最让人“瑟瑟发抖”的4个字——全文背诵,其实这4个字背后是三方的博弈:教育专家,老师,学生。有些文章被要求全文背诵,是专家们的要求,这是必考的;有些单纯是老师觉得好,和会不会考无关。而学生到底是“受害者”还是“得益者”,要看他们背的是什么,又是怎么背的!
有多少诗是大家觉得背了千值万值的?如果大家仔细回想,可能会和小编有同样的感受,李白的诗其实是必背的!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李白诗,出现在课外辅助阅读课本中,当时这个课本中多数的古诗也是要求全文背诵的。但李白这首诗老师却说太难了,不用背了,只需要记住这10个字就好了。
这首诗就是《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当年李白因加入了李璘的反叛军,被治罪流放夜郎,在走到白帝城时遇大赦天下被放。这首诗是当时他在途中赠别江夏太守韦良宰的,韦良宰是李白昔日好友,在李璘案中两人阵营不同,李白生怕好友与自己有心结,于是写下这首诗希望消除误会。于是在遇赦最开心时,他写下了这首平生最长的诗,共有上千字,标题也有22个字。先截取一段,大家看看诗风如何: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李白在诗中从天上写到地下,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虽历经磨难却豪气不减当年。前六句写自己是受仙指引下凡而来,天上共有12楼5城,仙人抚着他的背,授他长生命符。说自己来凡间只是为了尽前缘而寻乐。后四句写人间的君王,以天地为赌注,不停征战。而自己下凡来开始学些霸王战略,希望能一展抱负,但却落得个四海漂泊的下场。虽然自己的剑法不能敌万人,但是文章却是四海内都无敌手。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自命不凡的。但是为了消除误会,李白还是拍起了好友马屁,说韦良宰的大作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10个字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也是老师要求必背的10个字。李白用赞叹对方的诗作像刚出清水的芙蓉花,毫无雕琢,充满着清新自然之美。后来这句诗被专门用来形容诗作的纯美,其实这也是李白自己毕生的追求。
那这位韦良宰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呢?李白用这10个字夸的,是对方一篇名为《荆山》的作品,可惜的这首诗并没有流传下来。事实上,韦良宰在诗坛并没有名气,他是唐代的一名御史,主要就是记录史实,平生无一作品流传下来,虽然不一定就无才,但要说文笔能有多好,估计也很难让人信服。所以李白这次的“拍马屁”其实当真是没什么道理的,毕竟对方或许真的担不起诗仙的这10个字。
李白一生自命不凡,却写下这首最“虚伪”之作来拍好友马屁,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方的气节。当时永王拿刀架在韦良宰脖子上,但他誓死不从,与自己相比,对方真的是铮铮男儿,或许这才是值得诗仙“虚伪”一把的原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1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五七言
李白李白〔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疑伪作)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的风有些清冷,秋夜的月明亮透彻。
落叶聚起又被吹散,寒鸦栖眠又被惊醒。
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
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注释
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秋风词 - 古琴曲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音乐




《秋风词》是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是古琴入门曲。谱本出自民国初年《梅庵琴谱》。山东诸城派王宾鲁(王燕卿)传谱,后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秋风,1931年初版。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秋风词

  • 类别

    古琴曲


  • 级别

    一级

  • 出处

    《梅庵琴谱》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歌词内容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huán)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注】前半段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秋风词》,此首词配上琴曲后加了后半段词,与《湘妃怨》中一段词相似。[1]



折叠编辑本段谱本介绍

《秋风词》此曲一般普遍认为仅见於《梅庵琴谱》,且成曲时间较晚,然而这一说法未必妥当。因为这首《秋风词》和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一峰园琴谱》中的琴曲《怅怅辞》是一脉相承的。梁溪·若遗在其著作《琴歌〈秋风词〉、〈相思曲〉谱本考》中已经作出较详尽的论述:“其实,《怅怅辞》就是由琴歌《秋风词》与《相思曲》叠加而成。该曲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琴歌《秋风曲》,即如今古琴教学的入门琴曲《秋风词》;第二段为琴歌《古相思曲》,即后来的《相思曲》,或称《古琴吟》。”

这首《怅怅辞》虽然从旋律上和《秋风词》稍有差异,然而其主干音却完全一样,很明显和《秋风词》是一个体系。《怅怅辞》曲调古朴淡雅,更加注重右手散音的表现。从其作曲的风格来看,似乎应该早于清代。



折叠编辑本段词曲赏析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怀人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怨幽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特色

每一首琴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独到之处,《秋风词》也不例外。原谱后记云:“虽为短曲,而回环往复,意短情长。按、散相应之处甚多,初学入门,颇易於领会。而熟弹之後,亦不以短小而忽之。月白风清之际,一弹再鼓,动无穷之幽趣焉。”这段话说明了《秋风词》此曲的特点,虽是小曲,但却内容丰富,情感动人,其曲调流畅婉转,曲意幽怨缠绵。它用回环往复的手法,描写出了无限的相思、相恋之情。



折叠编辑本段传谱简介

王宾鲁(1867~1921)字燕卿,山东诸城人。“翁貌臒古,善饮。”“性沈默,不轻启扃鐍。”“常策杖携琴,游敖山水间。簪髻上刺,意态兀岸。望者以为非尘世品也。”“精律吕,通其道于易,尤善琴。……每日入授课梅庵中,抚桐引操,批栎习习,微音攒越,馀响飘迈,闻者皆祛烦忧而感心志。一夕,风灭烛,按徽自若,不差毫黍,学者以是益钦之。一九二一年夏历四月十八日殁于金陵,享年五十有五。遗言埋骨清凉山麓。”“王宾鲁的演奏艺术,重视技巧,充满著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他在晨风庐近百人的琴会上惊倒四座,这是後来他所传《梅庵琴谱》风行一时之故。”“指下滑音最富,风格迥异寻常,从之学者甚众,仅南通之徐卓、邵森二人入其堂奥”(查阜西语)。[2]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诗词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小说中,该诗时林黛玉病卧潇湘馆时听雨有感所作。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出处

    《红楼梦》



  •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1) 。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2)!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3)。

抱得秋情不忍眠(4),自向秋屏移泪烛(5)。

泪烛摇摇爇[ruò]短檠[qíng](6),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7)?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8),残漏声催秋雨急(9)。

连宵脉脉复飕飕(10),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11),疏竹虚窗时滴沥(12)。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茏的春夏景象。《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12)滴沥:水珠下滴。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小说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这首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如同"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可以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林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薛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林黛玉本来脆弱,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就变得更加消沉。但是,如果读者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要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此时林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是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这首诗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贾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林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

小说中林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贾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林黛玉先说贾宝玉像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她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砚斋用批语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很有启发的。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赋
[ 宋 ] 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贤明的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请”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一下子。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cá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妙玉泡茶的“五年梅花雪水”真能喝?曹雪芹深意看懂的人不多
君笺雅侃红楼2019-05-21 15:37





《红楼梦》四十回,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来到栊翠庵。妙玉随后请林黛玉、薛宝钗喝“体己茶”,其所用水,与给贾母泡茶的旧年雨水不同,而是五年前收集的梅花雪水,那么存放五年的梅花雪水能喝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五年梅花雪水”?下面简单聊聊。


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妙玉给贾母煮茶用去年的雨水,体己茶却是五年前搜集的梅花雪水。她说自己舍不得吃,可知五年梅花雪一定是最好的煮茶水。我们看古人如何说的。
陆羽《茶经》有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为山泉水,天下有四大名泉,为泡茶最好。明清两代皇宫都用北京玉泉山的水,而不用井水。比山泉水还要好的,是“天泉水”,雨露雪霜都是“天泉水”,薛宝钗所用“冷香丸”都是“天泉水”配置,代表春夏秋冬四季。霜露最难收集,雨雪相对容易,而雪水要优于雨水。皆因雪花由低温凝结而成,洁白无瑕,是最适合泡茶的水。更比其他水为“轻”。乾隆皇帝认为:“水以轻为贵,然则,有轻于玉泉者?乃雪水也!”


贾宝玉也认为妙玉的茶“轻浮无比”,妙玉又说“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那么,放五年的雪水真的能喝么?
《本草纲目》记载,“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疸仍小温服之。藏器洗目退赤;煎茶煮粥,解热止渴。”
可见“冬雪”确实是煮茶圣水,但存放五年的水,喝起来的味道真的未必就好于普通水。更多是古人的精神追求和享受。纯粹享受收集梅花雪的诗情画意。好在“雪水”难得,妙玉大老远也不过搬过来一坛,偶尔喝一次,煮开了并无问题。
不过曹雪芹描写的五年梅花雪却大有深意,并不简单。皆因雪水意指薛宝钗。妙玉给薛宝钗的茶器与五年梅花雪水大有关系。


“瓠(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斝小字。
“瓠(分瓜)瓟斝”上王恺意指王子腾,点出薛姨妈是王家女儿,薛宝钗死了父亲算半个王家人,来贾家就为了“分瓜”。王夫人,王熙凤,薛宝钗三个王家女人嫁入贾家等于彻底掌控贾家,“金玉良姻”背后是王子腾对贾家的控制企图,也是贾母坚决反对的原因。
“五年梅花雪”的秘密其实与“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相关,如此精确的时间,与妙玉五年梅花雪正好对榫。而体己茶的时间,算一算薛宝钗来贾家,大概也有五年。而宋神宗元丰年号恰好用了八年,到《红楼梦》结束时,薛宝钗到贾家正应该是八年。虚岁二十一,实岁二十,贾宝玉十八岁,林黛玉十七岁。与刘姥姥所讲“茗玉小姐十七岁病死”对榫!
妙在妙玉的梅花雪,是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收集,用“鬼脸青”花瓮装着。蟠同薛蟠,香通冷香,玄墓又通薛宝钗“雪洞”一般的房间,寓意贾宝玉抛下宝钗后守寡人生。而“鬼脸青”也对应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后,贾宝玉让茗烟去寻找茗玉小姐庙却只见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林黛玉不认识“梅花雪水”,是对薛宝钗的不认同。“梅花雪水”更是薛家和王家一场算计付诸东流的意思。


“梅花雪水”贾宝玉说“轻浮”,妙玉也说“轻浮”,茶水轻浮当然不是人品轻浮之意。可在“轻浮”人面前说“轻浮”,就是指着和尚骂秃子。事实上薛家一家到贾家赖着不走,要将女儿嫁给贾家,本就是“轻浮”之事。为了达到目的,薛姨妈薛宝钗母女丫头齐上阵,薛姨妈一来就宣扬“金玉良姻”,薛宝钗拉拢袭人,不分早晚来往怡红院,更在贾宝玉床头“绣鸳鸯”,连丫头莺儿都认了小厮茗烟娘做干妈……这种种“轻浮事”薛家做的尽人皆知!
薛家行事贾家上下看在眼里,要说都认同不可能。但对薛宝钗讽刺最辛辣的,还是妙玉!妙玉眼中,宝钗的行为就是“轻浮”,她未必针对薛宝钗本人,却毫不留情指出薛家丢人的无礼丑事。“瓠(分瓜)瓟斝”如此,“五年梅花雪”更是如此!不怪薛宝钗全程不说话。
曹雪芹所写“五年梅花雪”,能吃不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对薛家卖女儿自救的不认同,当然,这与薛宝钗的品行无关,她也是为了家族无奈配合,您说是不是?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苏轼的“元丰五年” 昵称37581541  2019-12-26   |  1520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方山
在拢翠庵品茶时,宝钗用的是“<分瓜>瓟斝”(音作颁袍假):“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元丰五年四月”,苏轼住在哪里呢?
《宋史·苏轼传》:“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据记载,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初春,苏轼在黄州贬所,寓居临皋亭,依东坡筑雪堂,自书“东坡雪堂”为匾额,并作《雪堂记》云:“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
说到“雪堂”,绘雪于四壁,不禁想到薛宝钗:姓“雪”,是个“雪堆的”美人儿。她住的屋子,亦如“雪洞”一般。
那“<分瓜>瓟斝”其实就是个葫芦器(也有一说是匏形器。无论是形还是质,总之与“葫芦”相关)。宋元时便有“葫芦提”的俗语,意即糊里糊涂。苏轼来黄州,正值“乌台诗案”之后。在我看来,此案便是一桩“葫芦案”。
据说,苏轼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这和晴雯的爆炭脾气也有几分相像。才气横溢,却性好讥诮,往往是“风流才子”的特征之一。在世人眼中,原是有些“轻薄”的。这一特点,往往成为招祸之媒。唐时刘禹锡因桃花诗被贬,便是一例。
凤姐评晴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轻薄些。”那王夫人素日最嫌“语薄言轻”者,为此晴雯不敢出头。还有金钏和四儿:前者被撵,是由几句调笑而来;后者被逐,则是因着一句“私自顽话”。
所谓“语薄言轻”,常见的释义是“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在我看来,这是金钏、晴雯、四儿、芳官等人的共同之处,是其被逐的自身原因所在。这大约是伶俐型丫鬟常有的特点吧。她们首先是犯了王夫人的忌讳(恨嫌金钏晴雯这等“语薄言轻”的,喜欢袭人麝月这般“举止沉重”的),因而其相关的馋毁、告密等便颇见成效。
关于“乌台诗案”,要从三年前说起。元丰二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按惯例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其中有云:“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而“新进”一词,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辈。这份谢表在政府公报上发表后,那些靠王安石势力飙升的“新进”之流(如李定、舒亶等人),不免有些恼羞成怒。
何正臣抓住《湖州谢上表》大做文章,说他蔑视朝廷,要求对苏轼“大明刑赏,以示天下”。舒亶和李定紧接着也上书朝廷,说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期创作了很多诗文。在这些诗文中,苏轼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舒亶在表章中说:“臣伏见湖州苏轼近谢上表,有讥切时事之言。流俗翕然,争相传诵,忠义之士无不愤惋。”“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按轼怀怨天之心,造讪上之语,情理深害,事至暴白,虽万死不足以谢圣时,伏望陛下用治世的重典,付轼有司,论如大不恭,以戒天下之为人臣子者。不胜忠愤恳切之至。”
如此一来,苏轼似乎已经到了罪大恶极的地步,非死不可。书中宝玉说:“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见第77回)对于苏轼,亦可有此一问。
欧阳修去世后,苏轼继而成为当时的文坛盟主,其声望如日中天。他的遭人迫害,既有政治斗争的因素,亦是因其才名太盛。对于苏轼的遭遇,苏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按说,在保守派中,苏轼也不是头儿。可是,他却是那个最惹眼的。那晴雯在怡红院中、丫鬟群里也不是首领,却无疑是最招眼的。苏轼的诗文写得好,对方就从诗文入手。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一时间便成了他的“罪证”;而晴雯的美丽风流,亦成为王善保家的“毁谤”的入手点。才高貌美,本是优点,却为此而招致了“蛊虿之馋”。如宝玉所说:“想是她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
苏轼的“乌台诗案”,说起来就是一场文字狱。“古之文人学者,因为没有民权的保障,在措词造句上,便发明出一种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的表现法,而阅读的学者也养成一种习惯,乐于寻求含义于字里行间之中”。“我认为对此案件的判断,完全要看我们对苏东坡的批评朝政如何解释。张方平和范镇正设法营救苏东坡,总括起来,他认为坦诚的批评与恶意的中伤显然有别。我们今天不能不认为那些诗是坦诚的批评,而御史们则认为是对朝廷和皇帝恶意的中伤。张方平指出,诗经是由孔子删订的,但是其中有很多对当时当政者的讽刺,而且邦有道,则坦诚的批评完全合法。在另一方面,倘若我们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相信那些御史是由义愤而发,是深恨亲爱的君王受辱而弹劾,这也是一种看法。”(见林语堂《苏东坡传》)
“乌台诗案”历时四、五个月。幸亏太后极力予以保护,神宗皇帝也看不出苏东坡有多大的罪,且爱惜他的文才,再加上一些朝臣的营救以及民间的呼声,苏东坡才算是保住了性命。而晴雯呢,就没有如此侥幸了:因着王夫人既有的成见,再加上王善保家的进谗,恐怕还有众婆子的毁谤,终致被逐,郁郁而终。在押解途中,苏轼甚至想过自杀。历此一案,其精神已濒于崩溃。
苏轼因文字而招祸,初时也难免缚手缚脚。可是,经过一番思悟,反而更加旷达洒脱。如《雪堂记》中所云:“始也抑吾之纵而鞭吾之口,终也释吾之缚而脱吾之鞿。”元丰五年,他写出了关于赤壁的一词二赋,才情恣肆,冠绝古今。书中的宝玉,在遭遇了晴雯之夭后,却愈见其才情,大约亦是此理了。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道:“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手边有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宋词选》。其中,苏词共选15首,其中就有5首写于“元丰五年”!这是苏轼事业上的低谷,却是他文学上的高峰:不仅丰产,而且高质。而写于此年的关于赤壁的一词二赋,则代表着他文学创作上的巅峰状态。此时的苏轼,可谓浴火重生、化蛹为蝶了。
苏轼两次游黄州赤壁,时间分别为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均是月圆之夜。从创作时间上看,均在“元丰五年四月”之后。三个月后,《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再过三个月,《后赤壁赋》诞生。看来,这就是苏轼在黄州“雪堂”中把玩“葫芦”后的“成果”了。
北宋唐庚《唐子西文录》:“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金圣叹云:“前赋是特地发明胸中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当年所游赤壁,其实并非当时真正的古战场。但因这一词二赋,黄州赤壁反倒更有名。
金圣叹在《前赤壁赋》一文前,有段评语:“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又云:“此赋通篇只说风月。”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金圣叹批:先生此言,岂惟赋赤壁,直赋一生矣。】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金圣叹批:深思此二句,岂复止是风月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见《前赤壁赋》)“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见《临皋闲题》)“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见《点绛唇·闲倚胡床》)在苏州的拙政园中,有个“与谁同坐轩”,取的便是东坡词意。
黄州时期的苏轼,躬耕劳作,生活贫窘,有如刘姥姥一般。然而,他却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宝藏,那“<分瓜>瓟斝”不过是其中的一件而已。此时的苏轼,在精神上堪比王恺之富。
《石头记》亦名《风月宝鉴》。脂批说,此书表里皆有喻。这“风月”二字,在我看来,其意亦有表里。其里层的意思,大致与苏子笔下的风月相类吧。
曾经说过,所谓的“梅花雪”,其实就是眼泪。自古至今,有过多少这样的“葫芦案”,其中浸透了多少辛酸血泪?!这是翻过筋斗后的一番了悟。苏子和曹公,均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书就是个“宝葫芦”。这里面,装着沁人的仙茗,醉人的美酒(如同太虚幻境中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若能细心把玩,或能“得趣”。
赤壁,乃是曹公之困;而乌台,则是苏子之困。想当年,曹军被一场大火烧得几乎全军覆没;而苏轼呢,也是“被人放了一把邪火”(见第7回)。书中的甄家,被一场“葫芦”大火烧得干干净净。薛小妹的第一首怀古诗,便是《赤壁怀古》(见第51回)。这其中,恐怕也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吧。然而,经乌台一案,苏轼更加豪放旷达,写出了千古绝唱;而作者呢,在历尽辛酸后,亦用血泪凝成了这部旷世经典。
作者特地在妙玉的茶杯上记下了这一年,也许正表明了他撰写此书前的状态。作者和苏轼,都是“翻过筋斗来的”(见第2回)。而他所撰此书,亦可与苏子的一词二赋相媲美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宋 ] 苏轼

原文 译文对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


后赤壁赋
[ 宋 ] 苏轼

原文 译文对照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歌,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注释

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ā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过了一会儿。

7.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

10.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通“需”。

14.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下文“摄衣而上”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断,阻断,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

16.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曾,才,刚刚。这样用的“曾”常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几何”,也就是“曾几何时”。

17.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

18.履巉(chán)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

20.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

22.栖鹘(hú):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意为隼,鹰的一种。

23.俯冯(píng)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24.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25.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26.悄然:静默的样子。

27.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31.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33.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34.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35.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如白居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36.掠:擦过。

37.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

38.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40.俛:同“俯”,低头。

41.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

42.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

43.过我:从我这里经过。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45.顾:回头看。

46.寤:觉,醒。



[url=]译文[/url]
[url=]注释[/url]

登上汝州城楼,看着眼前暗淡的黄昏景色,仿似身处边塞,耳边响起那熟悉的鼓角声,想到第一次登上此楼已是三十年前。 想到如今战火不熄灭,国家满目疮痍;满心惆怅不仅仅是因为这凋敝的秋天啊!


[url=]赏析[/url]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百科详情>>


元丰(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熙宁末年,宋神宗想改元,近臣拟了“美成”“丰亨”两个年号进呈宋神宗,宋神宗指着“美成”二字说:“羊大带戈,不可”。又指着“丰亨”中“亨”说:“为子不成,可去亨而加元”。于是就确定改元为“元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7: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鹊踏枝
[ 宋 ] 晏殊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介绍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9: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 宋 ] 苏轼
原文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译文
小船横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两岸翠绿的山峦,其间有一座红色的高楼。那高高的栖霞楼直入云端,笑语声阵阵飘出,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丽歌女都已醉意朦胧。演奏音乐声音高亢悲怨。这歌声回旋,悠扬动听,飘荡在云水之间。您虽然年事已高,但风流潇洒仍一如从前。我梦游春江,回头只看到您在烟波之中。

推开枕头坐起身朱,这才发现是一场梦,眼前不见老友,只有空荡荡的江面,明月的清光无限。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苏州隐居了。您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黄州之时吧,我们曾四处游玩,十分快乐。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梦中梦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梦到您是一样的吧。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栖霞楼:唐宋时期黄州的四大名楼之一。最早为江西临川人王义庆所建,后为闾丘孝终守黄州时重建。

闾(lǘ)丘大夫孝终公显:即闾丘孝终,字公显。作者友人。曾任黄州知州,致仕(退休)后归苏州故里。

胜绝:绝佳的名胜。

扁(piān)舟:小船。

鼓笛慢:据考证指词牌“水龙吟”。清王亦清等编《钦定词谱》卷三十:“‘水龙吟’,姜菱词注无射商,俗名越调。……吕渭老词名‘鼓笛慢’。”

致仕:退休。

截:直渡。

红楼:指栖霞楼。

云间:形容栖霞楼之高。

高会:雅聚。

危柱哀弦:指演奏音乐,乐声凄绝。危,高,谓定音高而厉。柱,筝瑟之类乐器上的枕木,移至高处则声高厉。哀弦,指声音悲怨。

“艳歌”两句:用秦青“响遏行云”典故。《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绕云萦水,形容歌声高亢回旋,悠扬动听。

故人老大:言闾丘孝终年事己高。老大,年岁大。

惘(wǎng)然:迷茫的样子。

“五湖”三句:五湖,泛指太湖一带地方。西子,西施。春秋时期,越相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勾践命他为上将军,但他知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就携带宝珠,乘舟浮海,终不返。传说范蠡还携带西施出走。

云梦南州:指黄州,因其在古云梦泽之南。

武昌东岸:亦指黄州。武昌为今湖北鄂城,与黄州隔江相对。长江经黄州时南流,黄州在武昌东岸。

多情:多情的人,指闾丘孝终。

端来:准来,定来。

参(cēn)差(cī)是:大概如此,指如自己梦见闾丘孝终的情形。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8: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是苏东坡“铁粉”,《红楼梦》故事框架,都从苏轼一生取材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4-23 08:16
曹雪芹一定是苏东坡的粉丝,皆因《红楼梦》的缘起从苏东坡开始,框架由苏东坡构架,结局也以苏东坡结束。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这点隐藏在《红楼梦》背后关于苏东坡的点点滴滴都是关键线索。

一,三生石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得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说起宝黛钗三人的前世今生。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三生石”的故事出自苏轼所作《僧圆泽传》:
“(节选)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曹雪芹借《僧圆泽传》立意,设定宝黛钗三人前世今生。神瑛侍者前世就是个和尚,与圆泽相同。他们投胎后的母亲都姓王。
《僧圆泽传》借“三生石”讲友情,曹雪芹将之改为爱情。有意思在,薛宝钗母亲姓王,林黛玉的奶娘也姓王。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二,秦太虚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秦可卿房中遭遇了人生的一场重要梦幻。
房中有一副杜撰秦太虚的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预示秦可卿的房间就是现实中的“太虚幻境”,曹雪芹故意提及房中陈设的十二样人事物,正是影射金陵十二钗。
贾宝玉一入秦可卿房间就相当于进入太虚幻境,脂砚斋[甲戌侧批:刻骨吸髓之情景,如何想得来,又如何写得来?[进房如梦境。]]
秦太虚的出现证明“情”与“太虚幻境”都在他身上。秦者,情也。太虚者太虚幻境也。预示《红楼梦》以情入梦的本质。
秦太虚名秦观,为苏门六学士之一,苏轼的得意弟子。他最有名的《鹊桥仙》,正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爱情精髓。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才是曹雪芹给《红楼梦》设定以情入梦的太虚幻境之根本。

三,贾政梦坡斋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前,贾宝玉路遇两个清客詹光,单聘仁,告诉他父亲贾政正在小书房“梦坡斋”午睡。梦坡斋得名自苏东坡。脂砚斋[甲戌侧批:妙!梦遇坡仙之处也。]
坡仙就是苏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又自号玉堂仙。文绝、书绝,画绝,词绝冠绝天下。因其潇洒旷达不让诗仙李白,深受世人仰慕,故也称其为“坡仙”。
护官符说贾家“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出处也是苏轼的号“玉堂仙”。
不光如此,贾政被外放学政三年,去的就是海南岛。而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打击,晚年几经沉沦,一贬再贬,最后去的就是广东惠州和海南岛儋州。
苏轼在海南岛办学,兴教育,结束了海南岛千百年没有科举中举的历史,与贾政去海南岛任学政类同。

贾家抄家后,贾政结局无疑与海南岛有莫大关系。
宋朝将犯错大臣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贾家抄家,也是仅比满门抄斩轻一等的罪行。
贾政去到海南岛任学政与流放无益。第七十六回中秋节,贾政赏给贾宝玉从海南带回来的两把扇子,证明父子最后将于南海一散。
还有,茯苓霜来自粤东的官送来。贾母生日收到粤海将军邬家的玻璃屏风,都暗示贾家抄家后,与广东和海南岛有关。
大体推测贾政、王夫人获罪后被发配海南岛。与苏轼相同。
贾政的“梦坡斋”,借由苏轼一生经历串联线索,成为揭开贾政与贾家荣国府抄家的钥匙。但要说填补丰满,还需要妙玉那只奇怪的茶具。

四,“(分瓜bān)瓟斝”。
(第四十一回)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bān)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分瓜(左分右瓜)”字通分利,攀附。暗指薛家来贾家谋求金玉良姻意图以及贾家不满新皇帝“分利不均”(详见焦大醉骂)。
“瓟”字是小瓜,也指葫芦,隐指“葫芦案”,也指逢冤(冯渊)。
“斝”通贾。
“(分瓜bān)瓟斝”有两层意思。
一是薛家受王子腾指使(晋王恺珍玩),来贾家攀附分利。从傅试、傅秋芳兄妹也体现出来。
二是贾家因不满皇帝排斥贾家,不给利益,站错队伍后被陷害逢冤抄家。重点就在“宋元丰五年苏轼见于秘府”。
注:“小真字”暗示金玉良姻和贾家抄家真相。
宋元丰五年,苏轼已经因为“乌台诗案”,逢冤被发配黄州。重点不在秘府而在“乌台诗案”的“谋反”和“逢冤”上。
苏轼在“乌台诗案”被诬陷目无君上,迹同谋逆,差点被砍了脑袋。贾家经历与苏轼类似。
贾家抄家,根据焦大醉骂“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王熙凤“聋·子放炮仗”笑话、贾元春判词影射,荣国府因宁国府卷入皇权争夺,受连累含冤被抄家。

“乌”通邬,前有“乌进孝”坑贾家,后有粤海将军邬家玻璃屏风影射家破人亡。
宋代元丰年号为八年,妙玉体己茶时,薛宝钗来贾家正是五年,预计三年后她嫁给贾宝玉的时间,也是贾家抄家的时间。
曹雪芹摘取苏东坡身上的线索,构架出《红楼梦》的框架,以唐朝、明朝、清朝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填充其间充作背景。而黛死钗嫁,也与苏东坡嫡妻王弗去世后他续弦类似。贾宝玉的“意难平”岂不正是苏轼痛失爱妻的写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红楼梦》中也有乙卯,贾敬为乙卯科进士。贾敬嫡妻生女儿惜春去世后,贾敬受不住打击,跑去道观胡孱,才有贾珍将贾家带入深渊的“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注:贾敬是《红楼梦》中唯一没写有姬妾的贾家男主人。应该就像嘉靖皇帝的伯父弘治皇帝一样,一生独宠张皇后,生下个败家儿子正德,正与贾珍雷同!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0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观音大士(二首)
明代 : 屠瑶瑟

繁原
水月观音水月明,只将慈眼视众生。

众生无量悲无量,应感如传空谷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大士赞
宋·释普济
空如来藏,立大圆镜,
水落石出,月明云净,【{水涸湘江云散高唐}】
瞻之仰之,群机普应。


观音大士赞
宋·释原妙
大海波心,磐陀石上。
真观净观,是相非相。
如月在天,无水不现。
水月俱捐,如何瞻仰。
咄,切忌妄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4: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燕离
【作者】李白 【朝代】唐拼音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
金窗绣户长相见。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标签: 寓言诗爱情写燕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 百科详情>>


双燕离 - 李白诗作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双燕离》是唐朝诗人李白作品。该诗用寓言的方式,描写了雌雄双燕历尽艰险,生死不渝的爱情,寄寓人类爱情的忠贞。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双燕离


  • 作者

    李白


  • 创作年代

    唐朝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乐府诗歌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⑵,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⑶,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
  •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独处吟》、《流凘咽》、《双燕离》、《处女吟》四曲,其词俱亡。"就是说乐府中有《双燕离》等琴曲,曲辞已不存。李白此诗为据琴曲所填。
  • "柏梁"句:汉武帝时皇宫中有柏梁殿,遭火焚。柏梁:汉长安台名。《三辅黄图》卷五:"柏粱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王琦注云:"《汉武内传》太初元年十一月已酉,天火烧柏梁台。"此句似言李白被谗出众事。
  • "因入"句:此句似言太白入永王璘幕府事。
  • "吴宫"句:越王勾践伐吴,曾火焚吴王宫。

折叠白话译文

天上自由自在比翼而飞的双燕,实在令人羡慕。

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在玉楼珠阁中共筑爱巢,在金窗绣户间相互嬉戏低飞。

柏梁台失火了,焚烧了它们的巢窝,它们只好又到吴王宫里筑巢。

吴宫又遭焚荡,这一次更惨,烧了个雏尽巢空。

只剩下憔悴的孀雌一燕身在,雌燕怀着对雄燕的无限眷恋,憔悴不堪。

比翼双飞的日子已难再得,真是使人寸心欲碎。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此诗为寓言诗,写雌雄双燕历尽艰险,生死不渝的"爱情"。一对恩爱燕子相依相伴,快乐幸福,不料一场大火降临,雄燕不幸身亡,雌燕憔悴伤心,回旋不去,非常伤感,凄切而动人。此诗用以寄寓人类爱情之忠贞。"令人羡"为全诗之眼,是联系人与燕的纽带。

李白这首乐府取材比较随意,虽然提到"柏梁"、"吴王宫",但都是信手拈来,并无所指。时序也是错乱的。按"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语意,似乎先有西汉柏梁殿失火,后有春秋吴王宫焚烧,其实西汉在春秋之后。可见这首乐府是随意而写,可能是李白应景之作,并非有感而发,因此在艺术上少有可圈可点之处。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7: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溪

双双燕·咏燕
播报
编辑
讨论31
上传视频
南宋史达祖词作
一分钟了解双双燕·咏燕
00:50
双双燕·咏燕~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01:22
收藏
73
8
《双双燕·咏燕》是宋代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作品名称双双燕·咏燕
作品别名双双燕·过春社了
作    者史达祖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双双燕⑴·咏燕
过春社了⑵,度帘幕中间⑶,去年尘冷。差池欲住⑷,试入旧巢相并⑸。还相雕梁藻井⑹,又软语商量不定⑺。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⑻。
芳径⑼,芹泥雨润⑽,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⑾,看足柳昏花暝⑿。应自栖香正稳⒀,便忘了、天涯芳信⒁。愁损翠黛双蛾⒂,日日画阑独凭⒃。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⑴双双燕:词牌名。始见史达祖《梅溪集》,即以咏双燕。双调九十八字,上阕五仄韵,下阕七仄韵。
⑵春社:古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⑶度:穿过。帘幕:古时富贵人家多张挂于院宇。
⑷差(cī)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⑸相(xiàng):端看、仔细看。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⑹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⑺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⑻翠尾:翠色的燕尾。红影:花影。
⑼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
⑽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⑾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⑿柳昏花暝(míng):柳色昏暗,花影迷蒙。暝,天色昏暗貌。
⒀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
⒁天涯芳信:给闺中人传递从远方带来的书信。古有双燕传书之说。
⒂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黛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⒃画阑:雕花的栏杆。凭:倚靠。 [2]
白话译文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捎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是一首咏物词,其创作时间和创作契机已难以确考。有论者认为,此词有弦外之音隐喻韩侂胄之事。邓廷桢《双砚斋词话》:“史邦卿为中书省堂吏,事侂胄久。嘉泰间,侂胄亟持恢复之议,邦卿习闻其说,往往托之于词。如《双双燕》前阕云‘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后阕云‘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大抵写怨铜驼,寄怀毳幕,非止流连光景、浪作艳歌也。”可备一说。 [1] [4]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首推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像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其妙处在于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或正是从诗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很高的评价。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是写燕子在飞行中捕捉昆虫、从花木枝头一掠而过的情状。“飘然”,既写出燕子的轻,但又不是在空中漫无目的地悠然飞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说“快拂花销”。正因为燕子飞行轻捷,体形又小,飞起来那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就好似“分开红影”了。“爱贴地争飞”,是燕子又一种特有的飞翔姿态,天阴欲雨时,燕子飞得很低。由此可见词人对燕子观察异常细腻,用词非常精刻。词中写燕子衔泥筑巢的习性,写软语呢喃的声音,也无一不肖。“帘幕”、“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等,也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描写燕子的常典。“差池欲住”,“差池”二字本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芹泥雨润”,“芹泥”出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便忘了天涯芳信”则是化用南朝梁代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诗意,反从双燕忘了寄书一面来写。
这首词刻划双燕,有环奇警迈之长。取形不如取神,为燕子传神写照更是高难度的描写艺术,这也是其他咏物词远不可及的地方。此词在南宋咏物词中堪称佳构。 [1] [5]
名家点评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形容尽矣。姜尧章极称其“柳昏花暝”之句。
陆辅之《词旨》:“警句”:“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又“词眼”:“柳昏花暝。”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史邦卿《题燕》曰:“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可谓极形容之妙。“相”字,星相之相,从俗字。
卓人月《古今词统》: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白描妙手。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
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巻十四:“欲”、“试”、“还”、“又”字,妙。入“相”字作星相之相看,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仆每读史邦卿《咏燕》词:“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又“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以为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矣!
贺裳《皱水轩词筌》:史邦卿《咏燕》,几于形神俱似矣。……常观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赏其“柳昏花瞑”,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
许昂霄《词综偶评》:清新俊逸,兼有之矣。
张惠言《词选》批注:此调后四句,一律六字,颇嫌板滞。
黄苏《蓼园词选》:词旨倩丽,句句慰贴,匠心独造,不愧清新之目。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下:贺黄公谓:“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称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和黄公矣。 [4-5]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尝为韩侂胄堂吏,韩败,坐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其词多抒写闲情逸致,咏物寄情,用笔尖巧,追求细腻工致,以咏物逼真著称,亦有少数感慨国事的篇什,有《梅溪词》传世。 [6]

绮罗香·咏春雨播报编辑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宋代史达祖词作






一分钟了解绮罗香·咏春雨
00:53










古诗词欣赏:《绮罗香·咏春雨》宋代史达祖
02:05
















收藏
50
0



《绮罗香·咏春雨》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作品。这是首咏物词,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上片写近处春雨。蝶惊粉重,燕喜泥润。佳期被阻,钿车不行。下片写远处春雨。春潮晚急,群山迷濛,新绿落红,带愁流去。通篇不着“雨”字,却处处贴切题意。用语工丽,意境清幽。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url=]《词综》收录的史达祖词作[/url][color=rgba(0, 0, 0, 0.6)]共26个词条1287阅读


绮罗香·咏春雨
[color=rgba(0, 0, 0, 0.6)]《绮罗香·咏春雨》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作品。这是首咏物词,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上片写近处春雨。蝶惊粉重,燕喜泥润。佳期被阻,钿车不行。下片写远处春雨。春潮晚急,群山迷濛,新绿落红,带愁流去。通篇不着“雨”字,却处处贴切题意。用语工丽,意境清幽。

双双燕·咏燕
[color=rgba(0, 0, 0, 0.6)]《双双燕·咏燕》是宋代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玉楼春·赋梨花
[color=rgba(0, 0, 0, 0.6)]《玉楼春·赋梨花》是宋代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词。

万年欢·春思
[color=rgba(0, 0, 0, 0.6)]《万年欢·春思》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作品。起首两句描写初春的景物,四、五句点明时节。下片“非干厚情易歇”,笔意俱换,词极朴直,却更见情深意厚,更表现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url=]《词综·卷十七》收录的词作[/url][color=rgba(0, 0, 0, 0.6)]共60个词条2157阅读


倦寻芳·香泥垒燕
[color=rgba(0, 0, 0, 0.6)]《倦寻芳·香泥垒燕》是南宋词人卢祖皋的一首词。上片开头五句,以工细的画笔描绘春景。“斗草”二句,由写景转入写人,反映闺中人的倦游情绪。“醉归来”三句,回忆当初男女双方春日相聚的欢乐与温馨。下片写分别之后女方对男方的愁怨相望之情。前半六句,写春末几种花的开放让女主人公痛感光阴之易逝,更加怀念意中人。后半五句,写双方天各一方,音信难通,越发使人整日惆怅,难以为怀。末二句以景结情,更显出女主人公愁怀浩茫。全词对春日景色和春闺女子形象都进行工笔细描,风格艳丽,含蓄蕴藉,一派清新词风。

西江月·燕掠晴丝袅袅
[color=rgba(0, 0, 0, 0.6)]《西江月·燕掠晴丝袅袅》是宋代诗人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词。

清平乐·柳边深院
[color=rgba(0, 0, 0, 0.6)]《清平乐·柳边深院》是宋朝词人卢祖皋的作品。这也是一首春闺怨词,它的写法新颖别致,把闺中人的怨情表现得十分婉转生动。上片写深院独居的女子想念意中人的痴迷之状:庭间燕子的鸣叫声明亮而清脆,像是又在传播她所盼望中的意中人归来的好消息。燕子每次报告的这个消息都不可靠,于是女子懒得听、不愿听了,干脆把窗子关起来。下片以杨花为喻,抱怨意中人的轻薄、放荡和无情。表面上是在恨在骂,内心里却是爱恨交加,可谓思深怨切,连梦中都难以释怀。

乌夜啼·段段寒沙浅水
[color=rgba(0, 0, 0, 0.6)]《乌夜啼·段段寒沙浅水》是宋代诗人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词。


[url=]《历代词选》收录的史达祖词作[/url][color=rgba(0, 0, 0, 0.6)]共6个词条1092阅读


绮罗香·咏春雨
[color=rgba(0, 0, 0, 0.6)]《绮罗香·咏春雨》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作品。这是首咏物词,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上片写近处春雨。蝶惊粉重,燕喜泥润。佳期被阻,钿车不行。下片写远处春雨。春潮晚急,群山迷濛,新绿落红,带愁流去。通篇不着“雨”字,却处处贴切题意。用语工丽,意境清幽。

双双燕·咏燕
[color=rgba(0, 0, 0, 0.6)]《双双燕·咏燕》是宋代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阮郎归·月下感事
[color=rgba(0, 0, 0, 0.6)]《阮郎归·月下感事》是宋代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词。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color=rgba(0, 0, 0, 0.6)]《三姝媚·烟光摇缥瓦》是南宋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悼忆亡妓的艳词。词上片写女方,从闺中人视角写景,先写外景,继写内景,后始将抒情主体正式引出,道出思念的热切和长期为相思瘦损。下片转写男方的思恋,当日“遥夜”欢情,今日人面不知何处,令人悲痛万分,最后说自己还记得伊人模样,试图作画,以寄相思之情。词感情沉痛而又传达细腻,全篇无呼天抢地之悲,无执手相诀之凄,语极沉厚,悲凉无限。











作品名称《绮罗香·咏春雨》
作品别名《绮罗香·春雨》
作    者史达祖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梅溪词》
文学体裁词

目录




作品原文
播报编辑

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 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1]

注释译文
播报编辑


词句注释

①绮罗香:史达祖创调。绮罗香用喻豪华旖旎之境,唐宋人多用于诗词。如秦韬玉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欲遣良媒益自伤;”欧阳修诗:“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飏晚风。”词调即取以为名。
②做冷欺花:春天寒冷,妨碍了花儿的开放。
③冥迷:迷蒙。
④粉重:蝴蝶身上的花粉,经春雨淋湿,飞不起来。
⑤西园:泛指园林。
⑥钿车:用珠宝装饰的车,古时为贵族妇女所乘。
⑦杜陵:地名,在陕西长安东南,也叫乐游原。
⑧官渡:公用的渡船。
谢娘:唐代歌妓名,后泛指歌妓。 [2]

白话译文

春雨挟着冷气,欺凌早开的花朵,雾气漫着烟缕,困疲垂拂的柳树,千里烟雨暗暗地催促着晚春的迟暮。整日里昏暗迷蒙,像忧愁满腹,想要飘飞又忽然停住。蝴蝶吃惊自己的翅膀湿重,落在西园栖息;春燕喜欢用湿润的春泥筑巢,飞来飞去。最无奈,是道路的泥泞,妨碍了风流男女的约会佳期,使他们华丽的车辆到不了杜陵路。
极目眺望,江面上烟雾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难以找到官家的渡口。远山全都隐隐约约,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临近残断的河岸,可见绿绿的水波涨起,使水面上漂着片片落红,带着幽愁漂流向东。记得当日,正是因为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门。正是因为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烛谈心。 [2]

作品鉴赏
播报编辑


文学赏析

史达祖工于描摹景物,以咏物词见长。这首咏春雨的《绮罗香》构思巧妙,摹写生动,情致深婉,也是他的咏物佳作之一。
南宋后期,词坛上的咏物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写作倾向。一种是:并不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逼真的描摩,有时甚至根本不对“物”的形貌加以刻画,而是竭力写出所咏之物的“品格”,借物的“品格”来表现作者的人格、精神。比如姜夔的《卜算子》:“月上海云沉,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静”。此词系咏梅花,但对梅的色香、形貌,词人全然没有着笔,而是以明月、海鸥、竹等高洁之物作为背景,侧面衬托西泠的一棵梅树,暗示此梅之“孤”与“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性情人格。这种遗去形貌、专取品格的写作倾向,虽有助于深化作品的意蕴,但由于其艺术表现的中心是物的品格,而非具体的形貌,因此难以给读者具体、鲜明、生动的感受。王国维说读这类作品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道着了这类作品的弱点。
咏物词写作的另一种倾向,重物象形貌的刻画,在力求形似的同时兼求神似。通过对所咏之物细腻、准确的描绘,努力造成一种逼真、生动的画面,并由此传达作者的情感。史达祖此词即是如此。
上片一下笔,词人就创设了一种烟雨迷离昏沉的境界。濛濛春雨,带来寒意,使性喜温暖的花儿受到摧残,凄迷的雾气笼罩柳树,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仿佛是春雨偷偷促使而成。“做冷欺花”,给人以触觉上的感受;“将烟困柳”,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更是巧妙地调动了人们的听觉器官,使人如闻春雨那沙沙的步履声。起笔三句,不同凡响,摄住了春雨之魂,使纸面上的绵绵春雨,变成可感可触、可见可闻的对象。
接下来的“尽日”两句,进一步描写春雨的特有面貌。上句是说春雨极细极密,一片迷糊,满布空间,着重刻画的是春雨的静态;下句说春雨忽起忽止,下下停停,总下个没完,重点表现的是雨的动态。动静结合,使春雨形象更为鲜明、具体地呈现读者面前。同时,又用一“愁”字,点染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以上五句,作者紧扣春雨特征加以摹写已到尽态极妍的地步。进一步刻画,已难措笔,所以作者笔锋一转,写了燕子、蝴蝶的行动。春雨沾湿蝶翅,影响它展翅飞行,故云蝶惊。春雨润湿泥土,便于燕子衔泥筑巢,故云燕喜。迷漾灰黯的春雨图经紫燕素蝶点缀,色彩有所改观,呈现一种凄丽的境界。燕、蝶的作用不仅侧面衬托春雨,扩大了词境,而且,蝶惊燕喜的气氛还反衬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
“最妨它”两句,写春雨对自己约会的影响。“佳约风流”,指男女约会。钿车,以金为饰的华丽车子。杜陵,在长安附近,汉宣帝陵墓所在地,附近多富贵人家,这里借指与情人约会之地。春雨连绵,道路泥泞,心爱之人所乘之钿车受阻,约会之事也就成为泡影了。
这两句因咏物而融入闺情。“佳约”的一方,或是作者自己。雨妨佳约,钿车难至,怀人不见,愁情可知。这两句,遥应前面“愁”字。作者融一片愁情于雨景之中,借春雨冥迷暗淡之境现作者怀人不见之情,情景两者融洽无间,堪称绝妙。
下片,作者继续把咏雨和抒情结合一起。上片重在描写春雨而兼寓愁绪,下片则主要抒发怀人之情而仍关合雨意。
前三句写天色渐晚,潮随雨涨,江水汹涌,作者站在江边,极目远望,但见烟波迷茫,渺无边际,官方所设之渡口(官渡)隐没于烟雨之中,难以寻觅。“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化用唐朝韦应物七绝名作《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而自成意境。韦诗通过雨天潮急,野渡无人,小舟自横的景色描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趣。史词则承“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两句,更进一步、更深一层表现了他的愁绪:陆路不通,则觅水道,官渡亦不见,则其愁转浓,可以想见。写来曲折细致、笔法多变。官渡既不见,映入眼中的,只是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座山峰。 “和泪谢娘眉妩”一句,妙笔突起。谢娘本是唐时歌妓,这里借指作者所思念的女子。眉妩,指女子眉毛妩媚。此句写物拟人,含蕴极深。其一,生动地写出了烟雨迷漾之中的山峰形态;其二,将远山比作谢娘(自己之情人),可见作者因“雨妨佳约”,心头情丝缭绕,排遣不去。其三,写谢娘含泪,又是作者悬想对方因思念自己而伤心落泪,这种由“对面入笔”的写法,更翻进一层显示出作者相思之深切。这与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及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诗句写法机杼略同而层折更多、更深,的确是极为难得的佳句。
春雨绵绵,怀人不见,伤如之何?“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两句承上进一步写词人之愁。春雨磁润,新绿遍生,花儿却受到摧残,脱离枝叶,带着愁意,随着流水飘向远处。言下之意,春雨隔人,除了相思,别无他法。犹如春雨摧残下的花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带将愁去”。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其愁思之深长,读来真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
最后两句以回想从前之事作结,依然不离雨景。“记当日门掩梨花”,化用李重元《忆王孙》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则脱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对”诗句。两句回忆往事:也是这样的春日,雨打梨花,院门深闭,自己和心爱的女子欢聚一起,剪着灯花促膝夜语。史词两句的意境,却是作者已经经历过的,是回忆的产物。作者化用前人诗词,灵活通脱,不仅不离咏雨及思人的本旨,而且还借此更为真切地反映了自己的心情。李商隐之诗本系悬想,是想象将来欢聚,而史达祖却用以忆昔,伤叹欢聚长叙已成往事,眼前他只是孤身一人,怅对沉沉大江,绵绵春雨。经过如此组合化用,形成新的境界,和全词所要传达的情绪契合无间,浑然一体。这样用事,达到古人所谓“浑化无迹”的地步。
综观全词,构思措辞都很工巧,没有一字说出“雨”字,却句句不离春雨。同时,全词发抒愁情,写得婉转层折,情致深厚。张炎认为此词好在; “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1] [3]

名家点评

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所谓“一钩勒即薄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临断岸”以下数语,最为姜尧章称赞。(黄升花庵词选》)
语语淋漓,在在润泽,读此将诗声彻夜雨声寒,非笔能兴云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愁雨耶?怨雨耶?多少淑偶佳期,尽为所误,而伊仍浸淫渐渍,联绵不已,小人情态如是,句句清隽可思,好在结二语写得幽闲贞静,自有身分,怨而不怒。(黄蓼园《蓼园词选》)
绮合绣联,波属云委。“尽日冥迷”二句,摹写入神。“记当日”二句,如此运用,实处皆虚。(许昂霄《词综偶评》)
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前后两段七字句,于正面尤著到。如意宝珠,玩弄难于释手。(先著、程洪《词洁》)
词中四字对句,最要凝炼。如史梅溪云:“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只八个字已将春雨画出。(孙麟趾《词径》)
法度井然,其声最和。(周尔墉《周批绝妙好词》)
史达祖春雨词,煞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就题烘衬推开去,亦是一法。(继昌《左庵词话》)
此调体物殊工,与碧山之咏蝉,玉田之咏春水,白石之咏蟋蟀,皆能融情景于一篇者。虞山毛晋心醉其《双双燕》词,但“柳昏花螟”自是名句,而全篇多咏燕,仅于结处见意,不若此调之情文并茂也。起三句吸春雨之神。四、五句关合听雨之情。“蝶”、“燕”二句从侧面写题,“惊”、“喜”二字为蝶燕设想,殊妙。“佳期”句承愁雨之意,写到怀人,以领起后幅。转头处言临江望远,意境开拓。以山喻眉,以雨喻泪,常语也,眉黛与泪痕合写,便成隽语。上阕言近处庭院之雨,后言远处江湖之雨。“新绿”二句非特江干风景,而送春念远,皆在其中。“落红”句造语尤工。结句听雨西窗,虽意所易到,而回首当年,以“梨花门掩”,点染生姿,觉余音绕梁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本篇为咏物体,写江南烟雨极为工细。有正面描写处,有侧面衬托处,有点缀风华处,有与怀人本意夹写处,而以回忆作结。姜夔称为”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姜氏此评是恰当的。(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1] [3]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史达祖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4]



词条图册

孔梅溪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孔梅溪(1648~1718年),清山东曲阜人,名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孔子第六十三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







基本信息
  • 本名

    孔梅溪


  • 别称

    孔尚任


  • 字号

    字聘之,号东塘


  • 所处时代

    清代



  • 出生地

    山东曲阜


  • 出生时间

    1648年


  • 去世时间

    1718年


  • 主要作品

    桃花扇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红楼梦》第一回:小说开卷楔子云:"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风月宝鉴》系《红楼梦》异名之一,见"风月宝鉴"条。孔梅溪是谁则众说纷纭。顾颉刚认为即小说评者之一的梅溪(甲戌本第十三回有一条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考证

东鲁孔梅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桃花扇》的作者东鲁孔尚任。孔梅溪是不是孔尚任呢?我们来看一下孔尚任能不能接触到《红楼梦》的稿本。

孔尚任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载沣去淮杨,治理长江入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老冒辟疆等人,在南京等地游览观光,收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资料,作为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可能在此时认识了吴伟业的好友尤侗、严绳孙及曹寅等人,看到了吴伟业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此时吴伟业已逝去,已将《情憎录》改名为《红楼梦》。孔尚任同尤侗、曹寅、严绳孙等都有反清复明的思想,看到稿本之后认为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为好。他还将《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首曲子进行了填词。在"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虽然《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才脱稿。此批批在康熙甲戌年(1694)之后,此时孔尚任的填曲才华已被当时社会所公认,有"自创北曲"的声誉,与洪升南曲齐名。明清传奇以南曲为多,《红楼梦》独用北曲,不能不说与孔尚任有关。从此批中可知孔尚任不但题写了书名,还填了曲。孔尚任治水的时间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八年(1689),严绳孙增删《红楼梦》定稿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正是严绳孙增删《红楼梦》的时间范围之内。孔尚任还对文本进行了评批。我们只能见到一条批语,第十三回有梅溪批语一条:"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

从上述分析孔尚任是孔梅溪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相合,与批语相合。孔尚任又有机会接触到《红楼梦》,故可定孔梅溪为孔尚任化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9: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东坡为何爱画枯木怪石?
闲之寻味 2012-02-14   |  349阅读  |  2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位杰出的画家,曾经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一代新风。

今天,苏东坡存世的画作有《潇湘竹石图》、《偃松图》、《枯木竹石图》、《古木竹石图》。有趣的是,这些画的内容,都离不开枯木和怪石。在苏东坡的笔下,石头又瘦又丑,枯木都打着360度的拐弯儿,完全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审美。

苏东坡为何爱画枯木怪石?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为绢本,横 105.6厘米,纵28厘米。整幅画的内容非常简单,一片土坡,两块怪石,怪石下顽强的生长出几丛稀疏的幼竹。

这些细碎的幼竹清新自然,与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子截然不同。郑板桥画的竹子,笔法劲瘦挺拔,布局疏密相间,竹叶间具有一股孤傲之气;苏东坡笔下的竹子则参差生动,一簇簇充满了天然之趣。

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风雨,《潇湘竹石图》至今保存完整,画面清晰。画卷上不仅可以看到苏东坡亲笔题写的“轼为辛老作”的字样,还可以看到从元代到明代很多收藏大家的题跋和印章,题跋字数达3000字之多,接近十米长,看上去蔚为壮观。


从这些收藏印章和题跋上可以看出,《潇湘竹石图》受到了历代收藏家们的喜爱。中国古代文人往往以画抒情,苏东坡画这样两块石头、几丛竹子,又寄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苏东坡,字子瞻,名苏轼,四川眉山人。出身文学世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在文学史上声名显赫,名字都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东坡擅长诗文,他的诗豪放浪漫,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颂至今。

苏东坡的书法也自成一家,其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在书法史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并称为“宋四家”。苏东坡的绘画也别开生面,他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崭新绘画理论,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一代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与文学、书画上的盛名与顺利相比,苏东坡的仕途显得犹为坎坷,他一生大起大落,自二十一岁考中进士走入仕途之后,便陷入错综复杂的北宋政局。1080年更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政治对手以“文字毁谤新法”的罪名投入大牢,史称“乌台诗案”。


经过103天的狱中生涯后,苏东坡被谪贬到黄州。几年后,王安石下台,苏东坡被召回京城,重新委以重任。然而,苏东坡性情耿直,不久便又遭官场排挤,离京去杭州做太守。

自此,苏东坡不断遭到谪贬,从杭州到颖州,再到惠州、海南等地,这些地方在当时不是偏远贫穷就是荒无人烟,让苏东坡受尽苦楚,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被谪贬的迁徙与奔波之中,终生都在政治压迫中寻求突围。

生活的坎坷、政治的压迫,反映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便演化成怪石和幼竹的奇妙组合。《潇湘竹石图》中的幼竹冲破巨石的重压,昂扬着向上的生命激情,正是反映了苏东坡对于险恶逆境的抗争与不屈。

除了《潇湘竹石图》,更能反映苏东坡内心世界的,还有《偃松图》。

苏东坡为何爱画枯木怪石?

画面上是一棵偃松。偃,就是躺卧的意思。松树不是向上长,而是横倒着长,可见它生长在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如同黄山的那些怪松一样,受到了气候的严峻考验。不仅如此,这棵松树还打了一个360度的弯儿。专家认为,这个弯儿是苏东坡画树的招牌笔法,比如现存于日本的《枯木竹石图》也有着同样的弯儿。

事实上,360度的怪弯在自然界中恐怕很少见到。正如苏东坡在《偃松图》上自题的那样:“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苏东坡笔下的枯木怪石反映了作者壮志未筹、积压在胸中的郁结,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苏东坡胸中的抑郁与不平之气。


从许多名人逸事里,我们了解到苏东坡豁达的、超脱的一面,《潇湘竹石图》和《偃松图》却让我们窥见到苏东坡内心的压抑与挣扎。但是对于苏东坡的绘画,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说他固然画出了一种精神,却画得不像,自然界中哪有这样奇怪的松树呢?

对此,苏东坡专门做诗回应道:“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意思是说,要看画得像不像,这个标准太低了,简直跟小孩似的幼稚。

苏东坡主张绘画要形神兼备,提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赋予绘画以诗的意境,以笔墨丹青抒发自己胸中的意气。他的绘画理论,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苏东坡开创文人画之前,中国绘画往往是写实主义。古人论画,主要重形似,画得越细越像就越好,像照片一样才最好。宋代的院画就是如此,画得非常繁细,皇帝看了就非常喜欢。这种写实主义登峰造极,产生出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样的极品。《清明上河图》以高度写实的技法,描摹了北宋京城的繁荣热闹。画中桥梁舟车、城郭屋宇、街坊店铺无不细细描绘。


苏东坡却一反陈规,放弃对形似与写实的过度追求,转而追求神似与意境,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全新绘画理论。所以苏东坡在画画的时候,经常就一笔草草,不求形似。这种理论给后来的书法家,开了一个无尽的法门,以后像文同、米芾、杨无咎等很多学习苏东坡画法的文人画家,乃至于到了元朝、明朝、清朝,文人画逐渐成了主流,反而把那种很繁细的画工的画给压倒了,这就是苏东坡的伟大贡献。

正如《潇湘竹石图》和《偃松图》这样,通过对简单事物的描绘,借景抒情,表达一种诗意的情怀,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

继苏东坡之后,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画竞相模仿,中国文人画发展迅速,尤其在花鸟画和山水画上取得的成就最高,清代的朱耷和石涛的作品,更是让中国文人画达到了巅峰状态。

从朱耷的花鸟画中,可以看出它与苏东坡《潇湘竹石图》以及《偃松图》的继承关系,不同的是,朱耷的画上多了一两只鸟而已。石涛不画青山绿水而画穷山恶水的审美理念,同样来自于苏东坡的以怪为美。

令人痛心的是,开创了文人画的苏东坡,却没有几幅画作流传下来。苏东坡的小品画,根据他自己的诗文集,还有宋人的各种记载来看,在当时画了很多,不过由于他一生坎坷,在党争之中经常受迫害,宋徽宗还禁毁过他的诗文集,当然他的书画也绝大部分被销毁了,宋人记载,仅剩十之一二,又经过一千多年的战乱,到今天他的书画存世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了。

文/陶梦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9: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歌姬改编白居易一首诗,苏轼照本抄袭,最终成为千古佳句
花语红楼
2020-05-31 17:21
白居易这首诗265年无人敢仿,苏轼模仿其中一句,惊艳世人

公元772年,正月。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河南官僚家庭中,他出生后不久,家乡就惨遭藩镇蹂躏。
年幼的白居易跟随家父南下,前往宿州符离安居。
符离这个地方,陪他度过了最为幸福,也是最为艰难的童年时光。
他为了读书,口舌生疮,手腕磨茧,在读书这件事情上,白居易下足了功夫。
没过多久,年少的白居易就换了另一幅模样,变成了一个白发少年。

不过,年少时期的努力,终究还是没能为他自己换来一条坦途大道。
因为白居易太耿直,诗中大多暗讽朝政,耿直的连皇帝都忍不住骂他一句铁憨憨。
那年,白居易做出《《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白居易可能都不会想到,265年后,他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被苏轼经过艺术加工,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事情还要从北宋时期的“乌台诗案”说起。
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苏轼刚刚在湖州上任的时候,给皇帝上书谢恩,信中满是牢骚话,惹得御史台大怒,不仅弹劾了苏轼,还将他以往的诗文全部扒了出来。
御史台官员们大兴文字狱的结果就是,苏轼被整的很惨。

你不是喜欢嘚瑟吗?
“乌台诗案”爆发后,不仅是苏轼,就连苏轼身边的朋友也受到了牵连。
苏轼的好友王巩就是其中一位。
抄出来的金句
苏轼的这位好友被贬谪到了岭南宾州,这等边瘴之地,在那个时代绝对算的上是人间地狱。
王巩被贬谪后,身边的妻妾相继离他而去,只有一名叫做柔娘的歌妓始终陪伴着他,一直渡过了四年的岭南时光。
后来,朝廷征召王巩回京,两人在黄州会面。
苏轼看到王巩身边的柔娘,随口问了一句,在岭南的那段时间一定生活的很艰苦吧?
柔娘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到这句话,内心颇为震撼,他即兴赋诗一首,送给了柔娘。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娘的那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在苏轼的笔下,变成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李白改编的这句词和白居易此前所做的“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意境相同。
熟知苏轼的人都知道,他从小对于白居易的诗句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
其实苏轼对于白居易的喜欢不止于此,他侍妾的名字王朝云依旧源于白居易的“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还有一个经典的来源,苏轼也自称自己为苏东坡。
“东坡”二字是源于白居易的诗句。
白居易曾经在忠州做刺史的时候,那里有一个小坡,他经常在那里作诗,像“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皆是他在忠州的时候所作。
苏轼屡遭贬谪之后,自觉和白居易的经历颇为类似,转称自己为“东坡居士”。
只是,苏轼是个乐观的诗人,他就像生活中的“开心果”。

痛苦快乐着。
这种生活心态其实很容易感染身边的人。
有个开心果在身边,的确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平添几分欢乐。
而苏轼将一生中的所有欢喜忧愁全部写在了他的诗中。
他生命中那些难能可贵的乐观、豁达,恰恰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所缺少的东西。
而那句流传几千年的那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更是成为了无数劳动者口中的金句。
试想,哪一个在外奔波的异乡人,不想真正的说出这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能够拥有这样这个知书达理的理性妻子,
那些在外漂泊的男同胞们又何尝不会心安?
所有,生活太过忙碌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苏轼词传》。
看一看,几百年以前苏轼所经历的那一切,看一看被生活所折磨的苏轼,又是何等的快意?
生活原本烦躁,如果我们一味地沉浸在自己那个狭小的世界里,很容易被金钱、欲望所吞噬。
闲暇之际,不妨在床头放置一本这样的书,没事翻一翻,看一看,也许会有另外的一番心境。


赏析 | 和秦太虚梅花 言日言日言日日 2019-01-06   |  65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和秦太虚梅花
苏轼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江边千树勃发却映得那春色沉沉,竹外一枝斜出树丛的翠色里才有真正的春意浅浅;指自己不和与俗群,却是真有君子端方之心。“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网师园里,梯云室前,梅花香动,叫人顾盼流连。)

ID:ai_garden
交流 | 转载 | 投稿 | 爱园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师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0: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纹李绮====李琪?

大宋才子苏东坡与海棠花故事

南宁中关村之窗
2016-10-02 20:20
+订阅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可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


苏东坡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记游定惠院》,一开头就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还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几个字,哪有这么长的,可是,照苏东坡看来,不写这么长的题目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这哪里是写海棠,分明就是写的自己呀!

因为“乌台诗案”,大文学家挨了板子,但这并没有使他服气,更没有打得他灵魂出窍,从此噤若寒蝉。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他写出了咏海棠的绝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朗朗上口,激赏海棠的心情和盘托出!

宋笔记《春渚纪闻》中,有一篇《营妓比海棠绝句》,就说的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给营妓题诗的事儿。那时的文人狎妓宴饮,饮酒赋诗,是一件很时兴的风雅之事。苏东坡是大文学家,又能书善画,每次歌舞宴会,则“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个叫李琪【{李绮?}】的营妓,年少聪慧,经常为苏东坡服务,但却一直没好意思向苏东坡索要墨宝,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苏东坡即将离开黄州了,才抓住机会在一个送行宴会上,向苏东坡说出了心中久藏的愿望,而且是东坡酒酣时提出来的,苏东坡乘兴命其磨墨,挥毫于李琪小姐领巾之上题诗文两句:

“东坡七载黄州住,何时无言及李琪?”

写了这两句之后,“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像是把底下的两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务似的。当然,苏东坡写两句诗时也有,但是这次大家怎么品味也觉得这两句诗太过平淡,于是相互疑问:“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

酒场临散了,李琪实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苏先生再给续上两句,苏东坡大笑:“哎呀,差点忘了出场了。”随即提笔又续写两句: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觉出不凡来了——先平后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诗呀!于是,“一座击节,尽醉而散”。

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知道,杜甫的母亲就叫海棠。古人为先慈讳。

海棠是国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花中神仙”。海棠一般分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人多称之为“海棠四品”。不过,我只认识西府海棠与贴梗海棠,余下的那两种都不认识,深以为憾。又因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叫“断肠花”与“相思红”。我想,叫“相思红”的海棠与苏东坡在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海棠大概不是一种。叫“相思红”的可能是贴梗海棠,而叫胭脂雪的一定是西府海棠,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明显的。在我们济南赤霞广场上,东北边有贴梗海棠,开时红火火的,一丛一丛的,十分醒目;西南入口处有西府海棠,开时美如胭脂雪,微风一吹,花朵颤动,妩媚动人。每年的春天,我都和妻子去看花,观赏半天,赞叹半天,久久不忍离去。(常跃强)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希望能帮助到你


00海棠虽好不留诗,苏东坡写给歌妓的一首诗2021-10-29 19:52·阿若的若
苏东坡性格诙谐洒脱,人像暖阳。他的粉丝遍布社会各阶层:既有乡野村夫,也有皇帝太后,有名妓,还有高僧……

他说自己上可以去陪伴玉皇大帝,下可以和乞丐做朋友。这并非夸张之辞。

黄州有位歌妓名叫李琪,十分仰慕苏学士,多次求诗,可机缘不巧,一直没能如愿。

在一场筵席上,李琪终于有幸拜见了大学士。她奉上美酒,恳请他在自己的披巾上题一首诗。

海棠


东坡凝视李琪良久,让她研磨。他写了两句,就掷笔、袖手,和客人谈笑起来。李琪等候着,众人催他,诗人这才一挥而就。

这首诗就叫---------

《赠李琪》
东坡七岁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留诗。

海棠


这首诗的奇妙之处在于,前两句非常平淡,可当续上后面的,立即就不一样了。犹如朗月清辉,春风拂面。

诗的意思是:我在黄州住了七载,竟然从未给李琪写过诗。想来就如当初的杜甫,蜀地的海棠虽美,他却没有留下一首海棠诗。

海棠


都说画龙点睛,可在苏东坡这里,他赋予的是灵魂。

这是什么奇思妙想啊,就在袖手谈笑间,电光石火,诗句呈现在诗人眼前。

“海棠虽好不留诗”这句意味悠长。苏东坡喜欢海棠,他在黄州就写过一首著名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诗人太爱海棠花了,简直到了着魔的地步:只恐夜深花睡去,点起红烛,照亮明艳的“红妆”。

所以前面的《赠李琪》虽然语调平实,却是对其最深切的赞美。诗人把李琪比喻成了海棠花。

海棠


不知后世有多少女子羡慕着李琪。她和苏轼生在一个时代,又遇见了他,还为自己求来一首佳作,就题在她的披肩上……

这神仙般的运气,真令我辈徒唤奈何。


苏东坡与海棠花的故事 盘点苏东坡的海棠诗 老刘tdrhg 2018-03-12   |  964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可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
苏东坡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记游定惠院》,一开头就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还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几个字,哪有这么长的,可是,照苏东坡看来,不写这么长的题目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这哪里是写海棠,分明就是写的自己呀!
因为“乌台诗案”,大文学家挨了板子,但这并没有使他服气,更没有打得他灵魂出窍,从此噤若寒蝉。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他写出了咏海棠的绝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朗朗上口,激赏海棠的心情和盘托出!
宋笔记《春渚纪闻》中,有一篇《营妓比海棠绝句》,就说的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给营妓题诗的事儿。那时的文人狎妓宴饮,饮酒赋诗,是一件很时兴的风雅之事。苏东坡是大文学家,又能书善画,每次歌舞宴会,则“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个叫李琪的营妓,年少聪慧,经常为苏东坡服务,但却一直没好意思向苏东坡索要墨宝,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苏东坡即将离开黄州了,才抓住机会在一个送行宴会上,向苏东坡说出了心中久藏的愿望,而且是东坡酒酣时提出来的,苏东坡乘兴命其磨墨,挥毫于李琪小姐领巾之上题诗文两句:
“东坡四载黄州住,何时无言及李琪?”
写了这两句之后,“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像是把底下的两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务似的。当然,苏东坡写两句诗时也有,但是这次大家怎么品味也觉得这两句诗太过平淡,于是相互疑问:“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
酒场临散了,李琪实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苏先生再给续上两句,苏东坡大笑:“哎呀,差点忘了出场了。”随即提笔又续写两句: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觉出不凡来了——先平后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诗呀!于是,“一座击节,尽醉而散”。
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知道,杜甫的母亲就叫海棠。古人为先慈讳。
海棠是国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花中神仙”。海棠一般分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人多称之为“海棠四品”。不过,我只认识西府海棠与贴梗海棠,余下的那两种都不认识,深以为憾。又因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叫“断肠花”与“相思红”。我想,叫“相思红”的海棠与苏东坡在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海棠大概不是一种。叫“相思红”的可能是贴梗海棠,而叫胭脂雪的一定是西府海棠,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明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王安石的诗词名句精选,值得收藏起来!

下一篇: 《处世奇书-谨身要法》为官处世古籍「谨始,戒偏,习俭,远嫌」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何以“啖肉食腥膻”(附.焦大是谁)
liuhuirong 2017-11-22   |  982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妙玉何以“啖肉食腥膻”(附.焦大是谁)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
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曲子中“你道是啖肉食腥膻”一句,无论如何解读,都与妙玉有干系。但是这般言词,莫说相对于妙玉这样一个妙龄女尼,即是相对鲁智深这样的酒肉和尚,亦感不甚贴切。细品之,此言应来自于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换言之,也只有驱除靼虏的盖世英雄,方配得上“啖肉食腥膻”。
    再来分析“妙玉”这个名字:既可为“庙宇,庙喻”来解,亦可解读为“祭祀宗庙之玉”。这样的玉是贵重的礼器,称作“圭璋”;而在明朝皇族宗庙里占据最高位置的无疑是太祖朱元璋。其从“朱重八”改作“朱元璋”既是为了附庸风雅,也含有”诛尽蒙元之璋”的意思。可见,妙玉之名正是从朱元璋引申而来,既隐喻朱元璋,也隐喻皇室宗庙。《世难容》的曲子中只有加入朱元璋的元素,才可使整支曲子更能解释得通。其真正的含义是,哀叹时下没有象岳武穆,朱元璋那样的英雄,致使大好山河最终被外族人所侵占!
   虽然朱元璋早入宗庙,但明朝的整个历史却不能说就与他永远无关了。
     妙玉出生干苏州仕宦之家,苏州属于南京直隶,代指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王朝。妙玉自小多病,代指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时期发生的“靖难之变”。妙玉三岁在玄墓山蟠香寺出家,而玄墓山无蟠香寺而有圣恩寺,代指第三任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入驻紫禁城。
     妙玉六岁时,开始与邢岫烟作了十年一墙之隔的邻居。而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在位时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其后的十任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的国势正从强盛逐渐减弱,并且,皇权也一直在与阉人太监共同“分享”。由于英宗朱祁镇还做了第八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也就成了第十七任皇帝。妙玉十七岁,李自成和满清顺治相继占领了北京。
    妙玉十八岁住进大观园栊翠庵,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成为第十八任皇帝。妙玉结识了史湘云。湘云因家贫做不起东请不起客,而摆螃蟹宴,隐喻湘云的原形潞王朱常淓在杭州缺兵少将没有“家底”。
      妙玉十九岁。第十九任皇帝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象征清兵的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妙玉嫌弃她脏,要丢弃她用过的整套成窑茶具。在各个层面象征朱明皇权的妙玉,宝玉,黛玉,宝钗进入妙玉居处喝“体己茶”。宝钗,黛玉分坐在床上和蒲团上,隐喻“监国”鲁王朱以海和“隆武”帝朱聿键的两个政权。妙玉让宝玉用自己常用的绿玉斗喝茶,隐指两人实为一体。妙玉以一个九曲十八环,一百二十节蟠虬雕竹根大盏,仅往里面斟一杯茶让宝玉喝,表示“隆武”帝心比天高,虽有复明之志无奈势力太过弱小。
    第二十任皇帝朱聿鐭在广州建“绍武”政权。妙玉二十岁。宝玉生日,她赠生日贴,署名“槛外人”。
   妙玉二十一岁时,贾府抄检大观园,中秋之夜,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当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往下接不下去。妙玉现身,请她们到栊翠庵,提笔续完了全诗。其“钟鸣栊翠庵,鸡唱稻乡村”等句,透出晨光熹微,朝气蓬勃之象。隐喻第二十一任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被满清逼入云贵死角,后与李自成余部郝摇旗,李过联合,壮大声势收复了几个省。再后来与柳湘莲原形李定国联合,在昆明逼死薛蟠的原形孔有德。
    又一日妙玉访惜春,二人下棋,宝玉观棋。妙玉心动面红,棋罢,邀宝玉同行,闻黛玉抚琴作“变徵”之声,君弦崩断,妙玉讶然失色,回去后梦魇病倒。隐喻"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勒死。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尽入满清囊中。
    终究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
     附.焦大是谁?
  焦大是宁国府的三朝元老,对宁府有恩,且有战功。然而地位只是一个老仆。一次喝醉,破口大骂,而被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一嘴。
   不提他骂的内容是影射秦可卿的原形,乳母客印月与皇太孙朱由校,并公公太监魏忠贤的淫乱。且说焦大影射的是谁。
  焦大这个名字的来源很直接,就是朱大典的“大”字,及其被火药烧焦的”焦”字。
    朱大典生干1581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一生历经了六个皇帝。1630年,孔有德和耿仲明在登州叛乱,横扫山东半岛。朱大典受命任山东巡抚,平息了叛乱,孔有德,耿仲明仓皇从海上北上投降了后金。这是晚明时期平定叛乱战役中最大的一次胜利。当时,吴三桂,刘良佐是朱大典手下偏将。
  朱大典在后来的漕运总督及督师风阳等任上,因“四处搜乱”的贪污行径,两次遭弹劾被罢官去职。“弘光”时期被再度起用,任兵部左侍郎,又曾被马士英,阮大铖污陷。
    “隆武”时期朱大典被朱聿键授为东阁大学士,督师浙江一带扺抗清军。1646年三月,与部将一起固守金华二十多天,城破,家中妇女全投井自杀,他和儿孙,宾客二十多人在火药库,点燃火药殉国,其情壮极其残烈。清兵则在金华屠杀三日,死亡五万多人。
     晴雯判词前的图画:既非山水,亦非人物,只是用墨涂染的一乌云浊雾,是不是表现的这个景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聂桥、徐日友先生再补充一座《红楼梦》中的寺庙庵观——牟尼院:

还有一座牟尼院。根据聂桥老师解释是杭州的天竺寺,我认为没有第二个解释。《红楼梦》书中交代:妙玉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中国其它地方没有真实的牟尼院,牟尼院只在杭州有出处。释迦牟尼是天竺人,牟尼家院在天竺;释迦牟尼就是如来佛,如来佛的家就是寺,所以牟尼院就是天竺寺。天竺寺不仅名称可解,还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的故事可证。杭州城西上天竺寺古有观音像和《大藏经》,天竺寺曾名看经院,可见《大藏经》地位与《贝叶经》可比。张岱的《西湖梦寻·上天竺》记载:“建炎四年,兀术入临安,高宗航海。兀术至天竺,见观音像喜之,乃载后车,与《大藏经》 并徙而北。”从此上天竺寺仅剩下观音遗迹和贝叶(大藏经)遗文。作者为不暴露地域方向,在书中刻意将上天竺寺化名牟尼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7: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 宋 ] 范成大
原文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译文
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新梦:未曾料到之意。

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

“老子”三句:诗人自谓。东晋庾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吟诗宴饮,谈笑甚欢。作者用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游乐的情景。个中:此中。

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玉镜:指月亮。

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

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

关河:山河。关:指关塞。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

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妲娥:即嫦娥。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

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

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空:徒然。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敝:破烂。

酾酒(shāi):斟酒。

蟾(chán)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

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指故乡。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8: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大士瓶中露·绛珠仙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2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成大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卒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基本信息
个人成就       
主要成就: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个人概况       
中文名:范成大别称:范明州、范参政、范资政、范文穆字: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所处时代:南宋出生地:吴郡(今江苏苏州)出生日期: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逝世日期: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其他信息       
谥号:文穆葬处:苏州市吴县西天平山南上沙村其他成就: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他作品:《四时田园杂兴》《揽辔录》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历史评价
4亲属成员
5主要作品
6后世纪念
7史料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仕途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他幼年聪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1]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韦氏(显仁皇后)从金国回朝,范成大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

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司户参军,于此年春季抵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临安,监管太平惠民和剂局。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兼敕令所。

隆兴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枢密院编修官。十二月,任秘书省正字。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任校书郎。六月,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调任著作佐郎。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范成大任尚书吏部员外郎。三月,被人诬陷逾越等级,遭罢职,旋即领宫祠官。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被朝廷起用为处州知州。次年五月,范成大入宫回答宋孝宗赵昚的提问,陈说力的内容包括三方面:日力、国力、人力,认为此时都被不急之务耗费,孝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七月,赴处州任。八月,抵达处州。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都称便。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规定以绢统计赃物数量,估价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说:“承平之时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估的价超过几倍。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有三千足够了。如今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价格翻一倍。”赵昚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条文。”于是绢价增为四千,而刑罚减轻了。十二月,任起居舍人兼侍讲,仍兼实录院检讨官。

折叠使不辱命
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时朝廷忘了议定受书的礼仪,赵昚曾为此感到后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赵昚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开国公,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范成大因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赵昚不许。临行前他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当时金国的迎接使者仰慕范成大的名声,以致效仿他戴巾帻。

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颜雍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一直跪着要献上国书,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气节而归。九月,成大返宋。完颜雍复书拒宋所请,只许赵昚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范成大回国后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折叠南宅交广
范成大归国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最初,赵昚书写崔寔铸钱之案,连及士大夫《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说:“御笔书《政论》,本意在于严格法纪,整顿积弊。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换取太平,而是残酷。”赵昚称他说的是明智的话。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最终阻止了任命,但范成大也因此遭外调。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静江府(广西桂林)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此即为“南宅交广”之行。

乾道八年(1172年)腊月七日,范成大从家乡吴郡(苏州)出发,南经湖州、余杭,至富阳而入富春江,随后经桐庐、兰溪入衢江,又经信州(上饶)、贵溪、余干而到南昌,再入赣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临江军(樟树),十四日游芗林和盘园,给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棵大梅、古梅,晚年隐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经营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并专门著有《梅谱》一卷。范成大后即入赣江支流袁水,过袁州(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境内。泛湘江南下,至衡山,并陆行经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

此次水陆路程共三千里,历时三月,著游记一卷,取韩愈咏桂林的“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诗意,取名为《骖鸾录》。

当时,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病,赵昚下诏恢复钞盐,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利害吗?”上疏赵昚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赵昚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后,广州盐商上书,乞求恢复客商贩盐,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拿出大量的银钱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这个意见发给有关部门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旧法规定政府所买之马以四尺三寸为限度,赵昚下诏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说互市四十年,不应该突然改变。

折叠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说:“吐蕃、青羌两次侵犯黎州,而奴儿结、蕃列等尤其狡黠,轻视中国。臣应当教练将兵,外修堡寨,还要讲明训练团结的方法,使人人能够作战,这三方面没有钱不行。”孝宗赐给度牒钱四十万缗。范成大还未就任,便由四川制置使改为管内(成都路)制置使。范成大认为西南边境,黎州是要地,应增加能战的士兵五千,请设置路分都监。吐蕃入侵路线有十八条,全部修筑栅栏分别派兵戍守。奴儿结侵入安静寨,派飞山军一千人前往阻击,估计他们三天就会逃跑,结果果然如此。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打边境,范成大用重赏使蛮人互相怀疑,不久,王文才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杀掉了他。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监司、郡守私自役使他们,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阻止,此事便未施行。蜀地名士孙松寿、樊汉广都不愿出来做官,范成大表彰他们的气节。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长,不拘于小节,其优秀突出的上书推荐,往往扬名于朝廷,位至二府。范成大在四川与陆游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离任,五月底从成都万里桥出发,十月已巳进入吴郡(苏州)的盘门。这次的行程比较简单:沿岷江入长江,然后一路过三峡,经湖北、江西入江苏,从镇江转常州、苏州。此行有游记二卷,取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命名为《吴船录》。与前二录相比,此书篇幅最长,也最为后人推重。

折叠东薄邓海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卧病,请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离开成都。十月,返回临安召对,赵昚命他权任礼部尚书。

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四月,以中大夫拜官参知政事兼权监修《国史》、《日历》。六月,遭谏官弹劾罢免,奉命主管祠观。

淳熙七年(1180年),范成大被起用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上奏请求罢除进献海物及前任、魏王赵恺移用的钱几万缗,来减少民力的消耗,获允准。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朝廷因范成大“治郡有劳”,任命其为端明殿学士。三月,任建康(今南京)知府。四月,范成大到任。在建康任上,他上奏调军队储蓄的二十万石米以赈饥民,并请减去租米五万石。

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应对旱灾、赈济饥民有功,朝廷“转其一官”以奖赏。十一月,特授太中大夫。水盗徐五暗中兴事,号称“静江大将军”,范成大将其抓获诛杀。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请开仓赈济饥民外,还下令境内驱捕飞蝗。因苦于风眩,从夏至秋,五次请求致仕,于同年八月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再次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折叠退隐闲逸
范成大致仕后,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写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于绍熙三年(1192年)左右为家乡撰写了《吴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起任福州知州。范成大多次请辞,均未获允,只得入朝召对,获赵昚慰劳,并赐丹砂及手书的苏轼诗两首,太子赵惇(宋光宗)也赐“寿栎堂”三大字。其后又于延和殿论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华),称病坚请奉祠,获朝廷允准。其后向新即位的赵惇上陈“当世要务”。同年,封吴郡开国侯。

绍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为资政殿大学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请辞未获准,只得于五月就任。六月,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辞官回乡。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于病中自编的诗文全集完成,命其子范莘向杨万里求《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请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命特赠五官。十二月十三日,归葬吴县至德乡上沙的赤山旁。后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政治
范成大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职责范围内,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范成大
范成大
1、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时,范成大创义役、复堤堰、兴水利、建桥梁。

2、出知静江府(广西桂林)时,范成大厘盐政、奖士类修古迹。[2]​

3、出任四川制置使(后改管内制置使)时,范成大减酒税、罢科籴、练将士、修堡寨、蠲租赋、荐人才。

4、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范成大蠲积欠、罢进奉。

5、知建康(今江苏南京)时,范成大举荒政、赈饥民、捐税敛、开军仓以济贫乏,移余财以代秋租。

他的这些为政举措,对减轻地方负担、改善百姓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折叠文学
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范成大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例如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像《后催租行》中借老农之口所说的“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力度并不亚于白居易诗的大声疾呼。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纪之于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

范成大退隐石湖的十年中,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这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在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事实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抒情诗,如王维、孟浩然诗中的田园风光都是作为诗人静谧心境的外化而出现的。除了少数陶诗以外,古代田园诗中对田园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农事反而是忽略不顾的,偶尔出现的樵夫、农人也往往被赋予隐士的性格。至于农村生活的主人公农民的劳作生活及其种种疾苦,唐代诗人如元稹、张籍等往往把此类内容写进《农家词》、《田家词》一类乐府诗中。这些诗中没有田园风光的描写,在习惯上也不被看作田园诗。范成大创造性地把上述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范成大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诗,如《夜坐有感》、《咏河市歌者》、《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范成大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然而其诗风的个性不够鲜明。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

折叠书法
范成大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54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董史在《皇宋书录》称其:“(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范成大苏州石刻像
范成大苏州石刻像
赵昚:①卿气宇不群。②卿南至桂广,北使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邓海,可谓贤劳,宜其多疾。[3]

赵惇:卿以文章德行,师表缙绅,受知圣父,致位丞弼,均佚方面,乃心王室,于天下事,讲之熟矣。

杨万里:①知政几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谓正臣,如公才一二辈。②初公以文学材气受知寿皇,自致大用,至杖汉节、使强敌,即其庭伏穹庐,不肯起,袖出私书切责之,君臣大惊,有自阶闼之嬖窃位枢臣者,其势方震赫,公沮之,竟不奉诏而去,其所立又有不凡者矣,若夫刿心于山水风月之场,雕龙于言语文章之囿,此吾辈羁穷酸寒,无聊不平之音也,公何必能此哉。...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拔新领异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公训诰具两汉之尔雅,赋篇有杜牧之刻深,骚词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则柳子厚(柳宗元),传任侠则太史迁(司马迁)。至於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无丽,奄有鲍、谢(鲍照、谢朓);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李白)。求其只字之陈陈,一倡之呜呜,而不可得也。今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予於诗,岂敢以千里畏人者,而於公独敛袵焉!

陆游:①及公之至(成都)也,定规模,信命令,施利惠农,选将治兵,未数月,声震四境,岁复大登幕府,益无事,公时从其属及四方之宾客饮酒赋诗,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己更传诵,被之乐府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自蜀置帅守以来未有也。②屡出专戎阃,遄归上政途。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签帙新藏富,园林胜事殊。知公仙去日,遗恨一毫无。孤拙知心少,平生仅数公。凋零遂无几,迟暮与谁同!琼树世尘外,神山云海中。梦魂宁复接,恸哭向西风。

姜夔: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江山平日眠,花鸟暮年心。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未作龙蛇梦,惊闻露电身。百年无此老,千首属何人。安得公长健,那知事转新。酸风忧国泪,高冢卧麒麟。未定情钟痛,何堪更悼亡。遗书知伏枕,来吊只空堂。雪里评诗句,梅边按乐章。沉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

崔敦礼:包罗百氏,磅礴九流。以辉煌汗漫之作而执耳文盟,以博大高明之资而盱衡士类。

叶茵:千古湖山人物,万年翰墨文章。

张鎡:事业文章两足尊,南北东西曾遍历。

龚明之: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

黄震:公喜佛老,善文章。踪迹遍天下,审知四方风俗,所至登览啸咏,为世歆羡,往往似东坡(苏轼)。

脱脱: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王鏊:昔在有宋,吾苏入参大政者,有两范公(范仲淹、范成大)。文正公当仁宗朝,开天章阁求治,更张庶治,将大有为焉。未一年,以小人不悦罢。文穆当孝宗朝,在政府两月,未及有焉,以言者罢。前宋之治,莫盛仁宗;南渡后,莫盛孝宗,皆锐意太平。二公皆以身许国,可谓千载之遇,而皆不能少其志。呜呼,道之难行其已久矣!忠良不可容于时,自昔然矣!文正子孙,今在吴中最盛,所谓岁寒堂者,有司春秋享祀不绝;而文穆之后无闻焉。文正为宋人物第一流,文穆其流亚欤。观其使金受书之仪,举朝皆悚,有苏子卿(苏武)啮雪之操;缴还阁门张说词头,有阳城裂麻之忠;奏罢明洲海物之献,盖与孔戡之政同;其在成都,演武修文,奖用名节,间与陆务观(陆游)诸人赓唱,流风余韵,渐被岷峨;而吴中民风士俗,人情物态,尽悉备见其时。

蒋一葵: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及陆放翁为巨擘。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纪昀等: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自为一家,伯仲於杨、陆之间,固亦宜也。

石蕴玉:达於政体,使不辱命。晚归石湖,怡神养性。

蔡东藩:范成大、赵雄一再至金,祈请陵寝,及改受书礼,终无成效,反滋敌笑。

钱基博:其诗与陆游、尤袤及万里,号南宋四大家。异陆游之圆润,同万里之清迥,以故万里极推重之,…今诵其句:…亦皆风趣幽隽,音节清脆。大抵得笔之峭秀于西江,得味之幽隽于晚唐,味幽而格瘦,与杨万里略似。惟万里以西江入,而以晚唐化;成大则以晚唐始,而以西江终。自安新安掾以后,骨力乃以渐而遒;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似矣而未尽。其实得山谷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万里善用其长,肆意有作;成大则避所短,敛手勿犯。陆游语多乐易;万里、成大意含怅惘。皆出入江西,而欲有所变以自名家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2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裳:栊翠庵品茶|妙人写妙事
黄裳:栊翠庵品茶|妙人写妙事 2017-10-11 11:00

谈红文章很多,晓其妙处者少。黄裳先生的谈红文章尤可珍赏。
今天分享黄裳先生一篇谈《红》文章,析讲栊翠庵品茶,诚如先生所言,《红楼梦》里许多经典段落,“没有一字一句是可有可无的。”
黄裳|文
茶是人人都吃的。可是不一定人人都说得出吃茶的道理。茶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可见它和人民生活关系之密切。但这七件事中,只有茶曾经有人给它写过一部《茶经》。这也是不平常的。中国有《茶经》,日本却有“茶道”,这正是后来居上了。清雍正中陆廷灿作了一部《续茶经》,是就唐代陆羽的原本重加补辑之作,凡三卷。共分十类: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末附茶法一卷,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编次有法的集大成的撰著,在“九之路”中首先列出了“茶事著述各自”,自唐陆羽《茶经》至清佩文斋《群芳谱茶谱》,共七十二种。当然还有漏略,但即此也可说是洋洋大观了。照例底下还有诗文略。当然不过是稍加点缀而已。其实是收不胜收的。古今人诗集中谁没几首品若的诗呢?如果今天要就陆氏书续加补辑,只此诗文一略,没有几十百万字怕就收容不下。当然这里不过是说说而已,无此必要也少有可能。不过我觉得有一篇文字应该是例外,那就是曹雪芹写的“贾宝玉品茶栊翠庵”,这是《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作者总共不过花了一千二百字的篇幅,可是品茶的全过程都细细地写到了,不只是写吃茶,同时还用轻盈准确的彩笔点染了人物,一颦一笑,都活生生地凸现出来。语言中充满了机锋,没有一字一句是可有可无的。表面看去,不过是闲闲写来,细加琢磨,知道这实在是精心结撰的。《红楼梦》中这一类精妙的片段是很多的。它们都可以独立成章,但又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有些像戏曲里的折子戏,随便什么时候都是可以抽出来独立欣赏的。
栊翠庵的一幕出现在贾母带了刘姥姥游园火炽热闹大段故事的结尾处。浓墨重彩如火如荼的描绘中忽然投入清幽淡远的一笔,不但增加了文情的跌宕,也协调了全篇的节奏。正如盛宴之后端上来的一碟泡菜,是可以起清口的作用的。
贾母带了刘姥姥与众人,到了栊翠庵中,提出要吃茶。这以后妙玉的语言动作,就都从宝玉的眼中写出。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菜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从这简单的问答中,就点出了主客都是品茶的行家,并涉及了茶的品种与烹茶用水,这两处在《茶经》中都列入重要的项目,各用专章加以论述。此外就还有“茶之器”,妙玉给贾母专用的成窑五彩盖盅,给众人用的一色官窑脱胎填的盖碗,还有拉了宝钗黛玉吃体己茶时所用的茶器,都是为茶人所重视的,难怪作者要花力气来细工描写。宋江在浔阳楼上称赞说"美食不如美器",在这里道理也是一样的。
妙玉给贾母和众人所用的茶器是实写,给宝钗、黛玉、宝玉所用的可就有些玄虚了。给宝钗的一只,杯旁有一耳,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玉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另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镑着“点犀”,则奉与黛玉。这些随笔点染,不能不使人想起秦可卿卧室里的古董陈设。这当然都出于作者的虚拟。两者用意并不相同,栊翠庵中品茶与可卿房中睡,到底写的不是同一类的故事。
《红楼梦》中写妙玉,笔墨不多可是多半与宝玉有牵连。算来只有宝玉向她乞红梅;宝玉生日,她投了“槛外人妙玉恭叩芳辰”的帖子,都是虚写,妙玉本人并未出场。还有就是凹晶馆联句由她出来收场,那是与黛玉湘云有关的。从前面两笔虚写中,也已暗点了妙玉对待宝玉的感情、态度。这一回栊翠庵品茶,才是正面的妙玉本传。她因刘姥姥吃过一口,就嫌脏不要了成窑茶杯;但却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来吃体己茶的三人中,宝钗黛玉是客,宝玉的关系又自不同,写得自然,但又刻露。宝玉却不知足,说什么“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子。”不知道宝玉是不是真的不理会妙玉拿他当作“自己人”,才拿自己日常用的茶斗给他使,因此而引来了妙玉的反驳,“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难道这只是谈论茶具么?
在这一节文字中,妙玉对宝玉时时加以调侃、讥嘲,毫不假借,但口气中又处处露出非比寻常的亲昵,这与对待宝钗、黛玉的态度也有分明的差异的。她笑宝玉要吃一海,说,“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这里所说,正是品茶的精髓,宝玉“细细吃了,果觉清淳无比”。轻轻一笔,却将品茶的趣味全然写出了。
妙玉心中的宝玉,在六十三回中单借邢岫烟之口点了出来。宝玉因接到妙玉“遥叩芳辰”的帖子,想不出怎样回复,正巧遇见并告诉了岫烟。
“岫烟听了宝玉之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午竟给你那些梅花……”细细打量写得深入而突兀,难道她是初见宝玉么?岫烟是妙玉的旧交知己,从她口中的一番话,可不就说出了妙玉心目中的宝玉么?至于在栊翠庵中妙玉正色对宝玉说:“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实在说得极妙,也正经得好。试想,宝玉又哪能有机会自己一个人闯到栊翠庵来讨茶吃,妙玉又哪里有机会亲手给宝玉烹茶。说来说去,实在只有感谢宝钗和黛玉,当然也就不能不领她们的情。不只宝玉这样说,妙玉是也赞成的,“这话明白”。文章写到这里一泻而下,入情入理,但不细读恐怕就很难领略隐含在小儿女口角中的微妙涵义。
这一节品茶文字,是议论烹茶用水而结束的。黛玉随口问:“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却引来妙玉的一大段讨论:
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的轻淳,如何吃得?”
《续茶经》“五之煮”部分几乎都说的是煮茶用水。可见正是茶人极为重视的,中国有那许多名家,也都是因烹茶而得名的。也间有说到用伏中雨水,用缸贮西湖水的。谢在杭说,“惟雪水冬月芷之,入夏用乃绝佳。”是仅有的使用雪水的记录。不过只是一句话,远不及《红楼梦》的尽兴一写,来得笔酣墨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妙玉对黛玉的批评,竟自如此不留余地。《红楼梦》写黛玉,是连一半句奚落的话也经不起的。这里却用“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一句话收束,这和前面妙玉的“冷笑”,都是少见的特笔。难怪有人说妙玉是黛玉的影子,甚至说黛玉本是妙玉。这中间是有消息可寻的。《红楼梦》小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封建社会晚期风俗习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下于正史或野史,也许更加翔实而生动。这品茶的一章就是好例,又因为它是伟大的小说,在事实的铺陈中处处不离人物性格的刻画,因之也就更为可贵。这就是我觉得续写《茶经》时千万不可遗漏了这一节好文章的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2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怎么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贵族豪门家大丫头的妙用你不懂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母招待刘姥姥在大观园吃喝后,酒足饭饱喝了茶,却又跑去了栊翠庵。既不拜菩萨,反而要妙玉再煮茶伺候。

等妙玉煮好了茶,她又是挑茶,又是挑水,又将妙玉煮了半天呈上的好茶,只喝了两口就给了刘姥姥,简直是对妙玉降维打击和羞辱。




妙玉客居在贾府,尽管是贾家投帖子请来的客卿,面对贾母如此,无论愿意不愿意,都要好生接待贾母骚扰,笑脸相迎。这本就对她是一种强迫。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妙玉招待贾母,礼节上是一丝不错,也并不忙乱体现出良好的教养和品味。

这从她给贾母准备了老君眉茶和旧年蠲的雨水,就能体现出来。

(第四十一回)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妙玉的茶,从茶器、茶具到茶水,无一不雅致精巧,不带有一丝的俗气。




尽管贾母喝了一半被给了刘姥姥,却被形容为“淡了些,再煮弄点才好”,就仿佛一个农家不识字的婆子,点评王羲之的字是狗爬一样,明显d对烧水煮茶的妙玉包含羞辱之意。妙玉也只能忍耐,尴尬的听着众人引起的哄笑,谁叫她也寄人篱下呢。

这段故事最重要的点,其实不在妙玉如何表达,而在于贾母和刘姥姥的表现,对妙玉的刺激。

然而,很多人嗯关注点,却放在了妙玉投贾母所好,涉及到的六安茶和隔年雨水问题。

煮茶用水,自然代表妙玉的个人品味。她虽没有条件要求贾府给她提供山泉水,又不肯用井水糊弄。但也会每年承接足够的雨水,再存放好泡茶用。

这里不讲陈年雨水是否能喝的问题。反正古人认为使用“无根水”喝茶,才是那个年代的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极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追求。




那雨水怎么接,如何存放都有学问,就不多赘述了。

妙玉用雨水给贾母泡茶,是出家人接待的最高礼敬。就算贾母存心来找茬,对此也挑不出什么礼来。谁叫主人家不给客人提供山泉水饮用呢。

水还罢了,最瞩目的反而是妙玉选用的茶叶。

贾母主观认为妙玉给她泡的茶是六安茶,不免令人奇怪贾母的依据。

其实熟悉六安茶历史的人一点不会奇怪。六安茶始于唐代,在明清两代就是宫廷御用贡品。尤其清代初期,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被制成六安瓜片,更成了宫廷御用之茶。为上流贵族社会所追捧。




贾家吃穿用度一贯追求“上用”和“贡品”,这也是他们贵族的特权,能够有渠道弄到与皇帝一样的贵重物品自家享用。也是彼时默认的潜规则,倒也没人追究僭越的事儿。

六安茶不过是个茶叶,当时风靡一时,肯定不只是专供皇家。贾家肯定也是享用当时最好的茶来待客。

当时分给各房最好的茶,或者待客专用茶,大体就是这六安茶。

只是六安茶对年纪大的人来说,会刺激脾胃,贾母并不喝。

妙玉对此一清二楚,看似很玄妙,其实说穿了一文不值。

贾母主观认为妙玉给她的是六安茶,别人大概也是如此认为。

但鸳鸯作为贾母的贴身大丫头,可不能干等着看妙玉的笑话。毕竟真端上六安茶,贾母不自在,她这大丫头当的也太失职。

这件事说白了一点不复杂。领导不喜欢喝茅台,秘书在每次行程时,必然要确保万无一失,提前告知接待方按领导的喜好准备。




贾母来到栊翠庵,鸳鸯肯定要告诉妙玉,贾母爱喝老君眉,甚至这个茶叶不排除也是鸳鸯随身携带,提供给妙玉的。避免贾母随时有喜欢的茶叶喝,不出一点差错,才是她作为贴身大丫头的本分。

至于贾母是否有意危难妙玉,不影响鸳鸯尽自己的职责。对妙玉来说,贾母做出的姿态就已经够她受的。不需要真让贾母自己再受委屈。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贾母喝的是老君眉,但其他人肯定是六安茶。

我们只看妙玉应对贾母时对答如流,如果忽略了鸳鸯背后的努力,则不免白看了文章,失去了通览全局的视角和乐趣。您说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1 20:52・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07: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子丑
寅卯
辰巳凤凰于飞
午未
申酉
戌亥

凤凰于飞是什么意思?blackoneos12013.03.08浏览6473次小说图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如题。求解。谢谢。


1个回答
uqac51562013.06.17


满意答案
凤凰于飞,是出自诗经中的词语,原意为凤与凰在空中交尾,一般用来祝福婚姻新人的生活幸福美满,本是用于婚礼的祝词,后来却由于周璇的著名同名歌曲而家喻户晓。
凤凰于飞,是出自诗经中的词语,原意为凤与凰在空中交尾,一般用来祝福婚姻新人的生活幸福美满,本是用于婚礼的祝词,后来却由于周璇的著名同名歌曲而家喻户晓。
释义 字面指凤和凰相偕而飞。即凤与凰在空中交尾,后用以比喻夫妻合欢恩爱。常用以祝新人幸福美满。   如:共效于飞之乐   出处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事例 ~,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禄攸归。 ★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凤凰于飞 :   1.亦作"凤皇于飞"。亦作"凤皇于蜚"。   2.凤和凰相偕而飞。喻夫妻相亲相爱。亦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之辞。


翼火蛇 - 神话传说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翼火蛇,即翼宿,属火、为蛇,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为南方七宿的第六宿。居朱雀之翅膀之位,故而得名"翼",鸟有了翅膀才能腾飞,翼宿多吉。

翼火蛇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翼火蛇在《封神演义》小说中其原名为王蛟,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被封神。(图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翼火蛇


  • 别名

    翼宿


  • 分类

    星宿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星宿简介

翼火蛇,属火,为蛇。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中的第六宿,凡二十二星。居朱雀之翅膀之位,故而得名"翼",鸟有了翅膀才能腾飞,翼宿多吉。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图片)

翼宿值日员承主吉祥,年年进禄入门堂,去嚷润一切兴工有利益,子孙富贵置田庄。

离,坤之乃钻垫慨中女也,翼星神主之。中女神十人,姓张,名奴子。衣赭黑单衣,带剑,翼星神主符邀危之。上治五玉,下治钟茂山。为惊蛰台朵巩棵节子初三刻的中星。按,后世艺人所祀之神亦名"翼宿星",又名"小儿星"﹑"老郎星"。神汽放享像作白面儿童状,而带微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身为出家人,却和贾宝玉关系亲密,为何还能列入金陵十二钗?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之妙玉是争议最大的一位人物,她并非是贾家中人,仅仅是因元妃省亲而得以进入大观园的一个尼姑而已,居然能被曹雪芹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而且位列第六名。

妙玉之所以被众多读者不喜,跟她高傲的性情有很大关系,比如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仅仅因为刘姥姥用过了成窑茶杯,就被妙玉丢弃,并称“若是我吃的,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她”,甚至在众人离开后,命人打水洗地,诸多此类的行为,让读者对妙玉产生道德感上的贬斥心理。

除此之外,读者不喜欢妙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太过亲密——一个遁入空门的尼姑,居然和贵族公子感情摩擦出火花,这实在不堪入目。

《红楼梦》中有很多细节似乎都在暗示妙玉、贾宝玉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比如第41回“栊翠庵品茶”,妙玉明明想要和贾宝玉亲近交流,却指东打西,拉着林黛玉、薛宝钗进入屋内喝体己茶,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贾宝玉也跟着进来。

而在进入室内之后,正客林黛玉、薛宝钗两人几乎没有说几句话,全都是贾宝玉、妙玉两人在对谈交流,甚至在喝茶期间,妙玉将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当器具,这跟她对刘姥姥的态度,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足可见妙玉对贾宝玉的特殊对待。

再有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彼时众姊妹齐聚赏雪联诗,期间贾宝玉落第,李纨便惩罚贾宝玉,让他去栊翠庵问妙玉要几枝梅花过来,其中有过这么一番对谈:

李纨笑道:“今日必得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花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宝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第50回
从李纨的惩罚、黛玉的拦劝中可以总结出一个信息:贾宝玉和妙玉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去栊翠庵讨要梅花这件事,只有宝玉才能做到!

结合这些信息,很容易让读者以此认为贾宝玉、妙玉之间存在爱情的萌芽。续书人高鹗明显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费了大量笔墨,在《红楼梦》后40回中直接明写妙玉怀春,对贾宝玉心存爱慕之意,比如第87回,贾宝玉暗自观察妙玉、惜春下棋的这段描写:

宝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惜春道:“你这是怎么说?进来也不言语,这么使促狭吓人!你多早晚进来的?”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低了头自看那棋。——第87回
面对贾宝玉的询问,妙玉竟露出初恋少女之脸红情态,着实让人意外,高鹗趁热打铁,继续描写入夜后妙玉打坐时的怀春心理: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自己已不在庵中。(第87回)

很明显,在高鹗续写的人物设置中,妙玉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对贾宝玉的爱意,甚至做不到正常参禅,想男人想到魂不守舍的地步,这还是妙玉吗?

笔者窃以为,目前普遍认为妙玉对贾宝玉存在爱意的说法是存在问题的,至少是不严谨的。

比如上述第50回贾宝玉去栊翠庵问妙玉索要梅花,当真表示两人之间有不正常关系吗?如真是如此,李纨、林黛玉等人会这么明目张胆地给两人创造“见面机会”?

足可见妙玉、贾宝玉乃是知己之交,并未涉及皮肤滥淫之境,这一点摆在明面上的,贾府众姊妹人人皆知,所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觉得让贾宝玉去索要梅花有任何不妥!

另外,还有一例可以证明妙玉、贾宝玉之间的清白关系。那就是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彼时贾宝玉生日,妙玉也命人送去了信笺祝寿,正是这封信件透露出妙玉、贾宝玉两人的真正关系:

宝玉指道:“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哪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签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第63回
很多读者只看表面,认为这个情节更加坐实了妙玉对贾宝玉的心意,否则何必这么重视贾宝玉的生日,还特地命人送来信笺祝贺?

事实恰恰相反,且看妙玉送给贾宝玉的祝寿信笺乃是带有女性化特点的“粉签子”,同时,妙玉的祝寿之语也是值得深思的: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妙玉将贾宝玉的生日称为“芳辰”,芳辰往往是用来形容女性生辰的,可妙玉却用这个词语来称呼宝玉的生日,为何?要知道放在今天,一个大男人被别人询问“芳辰几何”,明显带有针对讽刺的意味。

这就是妙玉跟贾宝玉心灵相通之处,妙玉知道贾宝玉厌恶男人,喜欢女儿,所以送给贾宝玉的祝寿信笺是“粉签子”,信中称呼贾宝玉的生日亦是“芳辰”,这就从侧面验证了一个真相:妙玉对贾宝玉,并没有男女之情,而是超越性别的心灵知己。

妙玉既然能尊重贾宝玉,用女性化的物品、词句来形容贾宝玉,就说明她并不在乎贾宝玉身上的男性化属性,既然连这种性别属性都被消除了,怎么可能会有男欢女爱的低俗想法?

故而,笔者窃以为目前市面上对妙玉、贾宝玉的关系解读太过肤浅,一方面并未深度研读《红楼梦》文本,另一方面解读剑走偏锋,趋于庸俗化的境界,这对于做学问而言,无疑是令人不齿的。

发布于 2021-09-19 16:10
曹雪芹
林黛玉
红楼梦十二钗
​赞同 5​
​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欢迎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一向低调谦逊,为何会当众表达对妙玉的不喜?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李纨是《红楼梦》中一个不怎么出彩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单一,那就是低调、谦逊、对上恭敬、对下多恩,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的寡妇身份决定的——丈夫贾珠早逝,李纨带着儿子贾兰,孤儿寡母在荣国府生活,自然一切要以求稳为主,这层身份也注定了她不可能像王熙凤那般大展身手。

但是,即便是被下人赞为“大菩萨”的李纨,也曾有过公开表达对某些人不满的“壮举”,那便是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众姊妹齐聚赏雪联诗,结果贾宝玉落第,李纨便提出惩罚建议:去栊翠庵问妙玉要几枝梅花过来。

不过是要几枝梅花,如何称得上是惩罚呢?原来妙玉一向清高孤傲,万人不入她目,一般人很难从她手里讨得梅花来,这便是“惩罚”二字的说道。

这个情节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可关键在于李纨在给贾宝玉安排任务的时候,言语间太过明显地表露出了自己对妙玉的不喜,且看原文:

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得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花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第50回
李纨惩罚贾宝玉,这没问题;李纨让贾宝玉去栊翠庵问妙玉讨要梅花,也没问题。问题就在于李纨的那句“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这句话本身的信息量就很大。

上面已经提到过,李纨在荣国府的生存处境其实并不是很好。当然,金银花销、吃喝日用等方面荣国府是不会亏待李纨的,可物质的充裕并不能缓解李纨心理上的困境——一寡妇门前是非多,她一直待下宽和,恩多罚少,说白了就是不想得罪人。

包括第55回,王熙凤病重,王夫人让李纨暂时协理大观园,可面对大观园的各种弊病,李纨从来不敢正面干涉,面对司棋打砸厨房、彩云偷取玫瑰露、大观园夜间聚赌诸事,李纨仅仅是埋头当鸵鸟,将这些麻烦交给探春、平儿这些人去处理......

因此,以李纨的自保心理,她不会主动得罪任何人,可眼下她居然当着贾家众姊妹的面儿,公开表示自己对妙玉的不满,给出“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这样的负面评价,这实在不符合李纨一向的生活作风。

对于李纨这种行为,历来解读者甚多,比如有论者认为李纨是在嫉妒妙玉,因为李纨是孀妇,妙玉是尼姑,两人的身份注定她们应拥有同样的凄凉生活,可自己过着槁木死灰一般的生活,妙玉却和贾宝玉关系甚好,生活丰富多彩,这岂能让李纨不生气?

此论看似有理,但立足严谨细致的学术角度,是经不起细细推敲的。李纨如果是因为此事对妙玉心生妒忌,那就更不会当着众人的面提起这件事,这岂不是授人以柄,将自己的妒忌摆在明面上?

笔者窃以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李纨不喜欢妙玉这个论点,而在于李纨说这句话的具体情境——李纨是当着众姊妹的面说的。

李纨如此低调严谨的人,绝不会犯暴露自己心理底牌的低级错误,如果她犯了这种错误,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李纨知道在场众人都不喜欢妙玉,她只是在阐述一个大家都普遍默认的事实,所以不必担心会有人情上的利益损害。

妙玉的红楼梦曲《世难容》中曾旗帜鲜明地提到她的基本人设: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厌俗;却不知,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也就是说,妙玉的人设就是被世人嫉妒厌恶,这里的世人便可具体指代荣国府的大部分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李纨一众,这就跟上述李纨异常举动下的心理深层动机严丝合缝地契合起来。

而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李纨虽然对妙玉心存不满,但人家妙玉却从未把李纨放在心上,也并未针对过李纨,如何证明这一点?且看《红楼梦》第76回,彼时林黛玉、史湘云、妙玉三人月下联诗,期间妙玉的诗篇中就有这么一段: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极,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淡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第76回
注意此处妙玉的诗句用词,其中分明将自己的栊翠庵与李纨的稻香村进行类比,足可见妙卿从未对李纨有过任何负面情绪。

细细思来,李纨如此当众表示对妙玉的不喜,妙玉未必不曾听说过,可她并不放在心上,写诗作赋亦不避嫌李纨居住的稻香村,如此清者自清的妙玉,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但可惜的是,妙玉的清高孤傲注定了她不会被众多读者喜爱,譬如她曾要扔掉刘姥姥用过的茶杯,在众人走后清洗栊翠庵的地面等,都不符合正统道德价值观,曹雪芹用“世难容”三字评定,精准至极。

发布于 2021-09-18 23: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4:58 , Processed in 4.1065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