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8|回复: 50

红豆曲·雨打梨花深闭门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发表于 2024-7-29 22: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寅〔明代〕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孤负 一作:忘了;虚负 一作:误了)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相思生愁整日都皱着眉,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论:说。
销魂:黯然神伤。
颦(pín),皱眉。
啼痕:泪痕。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赏析[url=][/url]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词人、一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以女子口吻所作的一首闺怨词。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诵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的议论。“深闭门”是思妇的特定行为: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唐寅因科场案受牵连入狱被贬后,其生命轨迹已经远离传统士大夫阶层。生平多出入声色场合,因此在他有很多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此词即为其中之一。


相思
[ 唐 ] 王维

原文
译文对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李龟年 - 唐朝音乐家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李龟年,邢州柏仁人氏,是唐朝音乐家。李龟年不仅精通音律,还通晓多种演奏技巧 ,又擅长作曲。开元初年时李龟年演艺精湛,时常到贵族豪门表演。后来,李龟年和两个兄弟共同创作出《渭川曲》,由此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演唱歌曲时常令听者哭泣。后来,李龟年流落到湖南,他在一次宴会上唱《伊川歌》来表达希望唐玄宗南行的心愿。唱完后,他就突然晕倒,直到四天后才醒来,最后抑郁而死。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李龟年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洛阳


  • 职业

    音乐家

  • 主要作品

    渭川曲

  • 主要成就

    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李龟年(698-768),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乐家。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后忧郁而死。[1]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唐玄宗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份,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

但此时唐玄宗已是风烛残年。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唐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还有是热气,其妻不忍心殡殓他。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2]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作品折叠作品一:

赠李龟年(李端)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

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

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李端简介: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大历十才子。尝客驸马郭暧第,赋诗冠其坐客。初授校书郎,后移疾江南,官杭州司马卒。集三卷,今编诗三卷。


折叠作品二: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在唐朝广大的疆土里,渔阳只是很小的一个村镇,在如今天津的蓟县附近,距离著名的盘山很近。但是身具胡人和突厥血统的安禄山却在大唐的眼皮底下屯兵15万,这15万兵马“以一日六十里的行军速率南下取洛阳”(黄仁宇语),转瞬之间就席卷了唐朝的半壁江山。这一场内战一打就是七年,在战争中,人民流离失所,山河日遭蹂躏,玄宗失去了宠爱的贵妃,杜甫则尽力向南去,顺水漂流到湖南潭州。许是那天杜甫独自在人烟稀落的石板路上散步,许是正在为自己的茅屋寻找加固的绳索,许是正去当一件旧衣服粜米做饭,欣然望见久违的炊烟。总之正是在这里,杜甫突然看见了李龟年,一个乞者,一个盲流,一个名闻大内的音乐家。很多时候语言的描写非常乏力,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一个时代,很久没有谋面的一个旧友,异地的巷子里,阳光很慵懒,麻雀很惆怅,杜甫很悲伤。写下这首《江南逢李龟年》。


折叠作品三: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1]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戏曲

作品名称:《长生殿弹词》

唐代安禄山乱起,人民流离失所。宫廷供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卖唱为生。擅吹铁笛的李暮,在鹫峰寺大会上,与众人一起聆听李龟年弹唱。老伶工慨叹国家兴衰,把唐明皇宠爱贵妃、失政致乱的经过唱得声泪俱下,深深感动了众人。从此,李暮结识了这位前辈,向他学习,继承了《霓裳羽衣曲》的全谱。这是昆曲老生的唱工名剧,

曲调苍凉悲壮,颇为感人。在昆曲盛行的时代传播很广,所谓“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即指《千忠戮·惨睹》和这出戏而言。

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雕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哪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吓哈倒,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九转货郎儿: 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抵多少凄凉满眼对江山!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二转:想当初庆皇唐太平天下,访丽色把蛾眉选刷。有佳人生长在宏农杨氏家,深闺内端的是玉无瑕。那君王一见了就欢无那,把钿盒金钗亲纳,评跋做昭阳第一花。

三转:那娘娘生得来似仙姿佚貌,说不进幽闲窈窕。端的是花输双颊柳输腰,比昭君增妍丽,较西子倍丰标。似天仙飞来海峤,恍嫦娥偷离碧宵。更春情韵饶,春酣态娇,春眠梦悄,抵多少百样娉婷也难画描!

四转: 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没两,镇日里高擎在掌。赛过那汉飞燕在昭阳。可正是玉楼中巢翡翠,金殿上锁着鸳鸯。宵偎昼傍,直弄得那官家丢不得、舍不得、那半刻心儿上。守住情场,占断柔乡,美甘甘写不了风流帐。行厮并坐一双。端的是欢浓爱长,博得个月夜花朝真受享。

五转:当日个那娘娘在荷亭把宫商细按,谱新声把霓裳调翻。昼长时亲自教双鬟,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吐自朱唇皓齿间。恰便似一串骊珠声和韵闲,恰便似莺与燕弄关关,恰便似鸣泉花底流溪涧,恰便似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似缑岭上鹤唳高寒,恰便似步虚仙佩夜珊珊。传集了梨园部,教坊班,向翠盘中高簇拥个美貌如花杨玉环。

六转:吓哈恰,恰正好喜孜孜霓裳歌舞,不提防扑通通渔阳战鼓。划地里慌慌急急、纷纷乱乱奏边书,送得个九重内心惶惧。早则是惊惊恐恐、仓仓卒卒、挨挨挤挤、抢抢攘攘出延秋西路,携着个娇娇滴滴贵妃同去。又则见密密匝匝的兵,重重叠叠的卒,闹闹炒炒、轰轰劐劐四下喧呼,生逼散恩恩爱爱、疼疼热热帝王夫妇。霎时间画就一幅惨惨凄凄绝代佳人绝命图!

七转:破不喇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半行字是薄命的碑碣,一掊土是断肠墓穴,再无人过荒凉野。嗳莽天涯,谁吊梨花榭?可怜那抱悲怨的孤魂,只伴着呜咽咽的鹃声冷啼月。

九转:这琵琶曾供奉开元皇帝,重提起心伤泪滴!俺也曾在梨园籍上姓名题,亲向那沉香亭花里去承值,华清宫宴上去追随。俺不是贺家的怀智,黄幡绰与咱皆老辈。俺虽是弄琵琶却不姓雷,吓哈他呵!骂逆贼早已身死名垂。俺也不是擅场方响马仙期。那些旧相识多休嗳话题。俺只为家亡国破兵戈沸,因此上孤身流落在江南地。恁官人絮叨叨苦问俺是谁,则俺老伶工名唤做龟年身姓李。

尾声:俺好似惊乌绕树向空枝外,谁承望旧燕寻巢入画栋来?今日个知音喜遇知音在,这相逢异哉!恁相投快哉!待俺慢慢地传与恁一曲霓裳播千载。[1]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折叠李龟年和李延年

李延年和李龟年的名字,听起来像是一对兄弟,实则他们之间并无瓜葛,李延年是汉武帝时的协律都尉,而李龟年则是唐玄宗时著名的宫廷乐师。

据《汉书·佞幸传》记载:李延年出身艺术之家,父母兄弟都从事艺术(“故倡也”),李延年犯了法,受到刑罚而成了一名阉人,被发配到宫中管理猎犬。

由于他具有艺术的天赋,善于歌舞,“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汉武帝很喜欢他。可以说李延年是两千年前著名的阉人歌唱家。他还擅长作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他的哥哥武将李广利被封为海西侯,他的妹妹——娇弱多姿的李夫人,因为能歌善舞,成为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延年曾唱过“北方有佳人,绝世而孤立”来赞美妹妹的美貌。所以,李氏一家在汉武帝时代是十分显赫的。李夫人死后,他们一家渐遭厄运。因哥哥投降匈奴,弟弟“奸乱后宫”,全家被处死。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李延年只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折叠李龟年和岐王李范

李龟年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音乐家,他擅长唱歌,又会演奏咸篥、羯鼓、琵琶等多种乐器。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范,风流儒雅,很喜欢音乐,家中常常是诗人、音乐家高朋满座。

有一次,李龟年也应邀到岐王府中作客。客人到达之后,家伎们开始演奏音乐,乐声刚起,李龟年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说:“现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懂得音乐的歧王在一旁点头称是。音乐结束后,歧王为了表示对李龟年的敬重,特地赠以“破红绡、蟾酥纱”这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李龟年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他放下这些东西,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人的帷幕,把擅长弹奏秦音的乐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过来,尽情地拨弄起来,看起来他喜爱音乐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大约岐王李范也不会怪罪他,因为歧王向来对音乐家是十分尊重的。


折叠李龟年和唐明皇

李龟年在湘中飘泊的年代,当然仍然是以他的本行音乐来换取衣食。有一次,他在湘中采访使的宴会上唱歌,第一首唱的是王维的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第二首他仍然唱的是王维的诗: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李龟年对王维的诗可能有偏爱,但更使他难忘的,这两支曲子是他们在明皇时代常常演唱的。他唱起这些曲子,不仅勾动了自己的兴亡之痛与个人的无限愁思,也深深地打动了听众,使他们对大唐盛世——开元、天宝年间的种种繁荣有着无穷的回味与眷恋。李龟年在唱完这些歌曲后,忽然觉得心头剧痛、头昏眼花,不禁昏倒在地。四天以后他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对家人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二位妃子令我教他们的侍女兰苕唱祓禊歌(一种超度亡灵的歌),教了四天,他们就让我回来了。”于是,有好事者就在李龟年昏倒的地方建了一座“二妃庙”以示纪念。看起来李龟年对唐明皇的感情很深,是一位忠实于唐王朝的乐工,这自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思想的束缚,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和唐明皇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是真正的音乐家,是“知音”。[1]



折叠编辑本段野史记叙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今裴晋公移于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也。(出《明皇杂录》)

又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此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出《松窗录》)

译文:唐玄宗开元年间,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都因为他们在歌舞上的杰出才华而负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特别是谱写出了《谓川》这样的绝妙好曲。由此,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东都洛阳为他们修造了豪华的住宅,侈华的程度超过了某些王公大臣。住宅建在东都洛阳的通远里,庭院的规模甲于都城长安的一些显贵的宅第。后来,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当良辰胜景,他为人唱歌数首,在坐的听众没有一人不停止饮酒掩面哭泣的。跟他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曾送李龟年诗一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在崔九的客厅里也曾几次听到过你的大名。正值江南风光最好的时候,在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又跟你相逢在异乡。堂殿中监崔涤,别人送他个雅号为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又开元年间,宫中刚刚看重木芍药,就是现今的牡丹。得到四个品种:红、紫、浅红、通白。因为将这些牡丹移植在特为太真妃新建成的沉香亭边,又值花会繁开,玄宗皇帝乘照夜白宝马,太真妃乘步辇相随,前往沈香亭畔观赏牡丹。下诏特选梨园弟子中的优秀的歌手唱歌,得乐曲十六部。李龟年以唱歌能手而名噪一时。他手捧檀板,站在众歌手前边,刚要唱歌。玄宗说:"观赏名花,面对爱妃,怎么能用旧曲旧词唱呢?"于是,命李龟年持御用金花笺,宣召李白进宫,让他立刻写出《清平调》三章。李白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这时李白昨夜喝醉了酒现在还没有完全醒酒呢。只见他略一沉思,即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清平调》三章。这些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写罢,龟年立即进献。玄宗皇帝命令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伴奏,催促李龟年引喉唱之。太真妃杨玉环手持玻璃七宝杯,酌饮西域凉州供奉的葡萄美酒,满脸含笑地领会着歌中的情意。玄宗亲吹玉笛为李龟年伴奏。每吹完一曲将换新曲时,故意拖长笛声取悦太真妃。太真妃饮完酒,收起绣帕两次拜谢皇上的恩宠。李龟年常将此事讲给五王听。回想一下,以唱歌而赢得这么高的声誉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的呢。这也是一时的极致啊!玄宗皇帝亲自顾眷李白,尤其有别于其他学士。使得内宫总管大太监高力士深深地认为皇上让他给李白脱靴是奇耻大辱。后来有一天,太真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调》时,高力士故作戏言说:"为这些歪词,娘娘你应该怨恨李白那小子深入骨髓,怎么还念念不忘呢?"太真妃惊异不解地问:"你怎么能说李翰林用诗侮辱我呢?"高力士说:"李白那小子用赵飞燕指代娘娘你,是作贱你了。赵飞燕后来失宠又有别欢,这不是借她来侮辱娘娘你么?"太真妃听后很以为然,于是开始迁怒于李白。玄宗皇帝曾有三次欲拜李白为官,都因在宫里遭到太真妃、高力士的阻碍而作罢。[1]







参考资料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作者】唐寅【朝代】明拼音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豆曲·雨打梨花深闭门【绣春囊+】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40164&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第28回酒令,“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里面女儿指谁?
maozhano2019.09.21浏览158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kytvxqkh
2019.09.22
满意答案
   
「第一节」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下该冯紫英,说道: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冯紫英+薛蟠===一片石//绣春囊两个妖精?贾环赵姨娘+薛宝钗}】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第二节」金麒麟伏白首双星

为什么要先证明冯紫英的酒令是「喜乐悲愁」?皆因这个顺序涵盖了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红楼梦》第五回「乐中悲」曲子折射史湘云一生命运,奈何除了知道她嫁了个才貌仙郎不久后家破人亡丈夫去世外,对她丈夫的线索几乎没有。甚至到三十一回史湘云来到贾家被人恭贺“大喜”了,也没有提男方是谁。



曹雪芹对此有意留下彩蛋,皆因第二十八回冯紫英的反常酒令已经揭示了谜底。可笑是后来抄书人认为别人都是「悲愁喜乐」,冯紫英为什么是「喜乐悲愁」而做了更改。到高鹗,程伟元收集抄本时,应该两种版本共存,但以「喜乐悲愁」为多,就保留了「喜乐悲愁」顺序。不想后世出版者再次将之修改。如此一来,曹雪芹隐藏的史湘云丈夫是冯紫英一节被掩盖,反倒人云亦云出来个卫若兰。

(第三十一回)「庚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怎么看这条批语都不能证明史湘云的丈夫是卫若兰。反倒是冯紫英的「喜乐悲愁」酒令和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更契合。都讲了一对神仙眷侣,丈夫早逝,妻子家破人亡先乐后悲的故事。



“金麒麟伏白首双星”正和“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匹配上,证明史湘云为冯紫英生了双胞胎,除此之外,还有蒋玉菡的酒令有一句「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也是证明。

「第三节」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第二十八回酒令最应该注意的恰是蒋玉菡的酒令。蒋玉菡是戏子,酒桌上除了妓女云儿他地位最低。不但最后一个行令,还必须借酒令致敬每一个公子哥才算礼仪。所以蒋玉菡的四句酒令分别讲了包括他在内的四个人。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影射贾宝玉离家出走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影射薛家穷了养不起夏金桂。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影射冯紫英史湘云生双胞胎。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影射他与袭人成亲婚后幸福。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表面看有洞房花烛夜夫妻和合之意。但“灯花并头”已经说出“和合”之意。“结双蕊”分明与“养了双生子”,“白首双星”意思一样,就是珠胎暗结成双胞胎之意,何况与冯紫英的酒令又都是「女儿喜」。





这些线索聚拢到一起,清楚无误的指明史湘云的丈夫是冯紫英,他们婚后生了双胞胎,正是“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最后总结下史湘云的一生。她与冯紫英结婚后,冯紫英对她极好,填补了她幼年失怙的凄苦。二人婚后生下双胞胎,不想乐极悲生,冯紫英出意外(仇都尉儿子挨打报复?)染重病在床,冯家又遭逢大难,最后史湘云带着另个幼子沦落风尘流于烟花巷,不排除做了妓女。第二十八回的妓女云儿正是对史湘云的影射。《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小名正是云儿。
《红楼梦》绣春囊事件始末 wodedoc910 2016-03-11   |  7084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风语红楼》之一千二百七十四
         风之子原创
    整个影响《红楼梦》进程的绣春囊事件,曹雪芹没怎么写,是不写之写。只是在第七十三回写傻大姐捡到了绣春囊:
    邢夫人在王夫人处坐了一回,也就往园内散散心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贾母房内的小丫头子名唤傻大姐的笑嘻嘻走来,手内拿着个花红柳绿的东西,低头一壁瞧着,一壁只管走,不防迎头撞见邢夫人,抬头看见,方才站住。邢夫人因说:“这痴丫头,又得了个什么狗不识儿这么欢喜?拿来我瞧瞧。”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作粗活的一个丫头。只因他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作粗活简捷爽利,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贾母因喜欢他爽利便捷,又喜他出言可以发笑,便起名为“呆大姐”,常闷来便引他取笑一回,毫无避忌,因此又叫他作“痴丫头”。他纵有失礼之处,见贾母喜欢他,众人也就不去苛责。这丫头也得了这个力,若贾母不唤他时,便入园内来顽耍。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便心下盘算:“敢是两个妖精打架?不然必是两口子相打。”左右猜解不来,正要拿去与贾母看,是以笑嘻嘻的一壁看,一壁走,忽见了邢夫人如此说,便笑道:“太太真个说的巧,真个是狗不识呢。太太请瞧一瞧。”说着,便送过去。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忙问:“你是那里得的?”傻大姐道:“我掏促织儿在山石上拣的。”
    这便是绣春囊的由来。这个由来里头,要注意傻大姐捡到绣春囊之所在。
    第一,园内,即大观园内。
    第二,山石背后。这一点尤其关键,这一段叙述两次提到山石处。
    好了,回溯到第七十一回,鸳鸯无意间发现司棋和潘又安私会:
    且说鸳鸯一径回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角门虚掩,犹未上闩。此时园内无人来往,只有该班的房内灯光掩映,微月半天。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刚转过石后,只听一阵衣衫响,吓了一惊不小。定睛一看,只见是两个人在那里,见他来了,便想往石后树丛藏躲。
     鸳鸯发现司棋私情这里,和傻大姐捡到绣春囊那里,是对的上的。
     第一,都是在大观园内。
     第二,巧不巧?都是在山石处。
     这其实不巧,是曹雪芹故意这么写的。这样就对上了。这绣春囊,就是潘又安和司棋相会,带了来给司棋把玩,挑逗司棋春情之物。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误认为绣春囊是王熙凤和贾琏之物,凤姐是这样分辨的:
     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此其一。
      这就更加证明了绣春囊是潘又安私会司棋,从外面带进大观园的。
      如是,这绣春囊到底是谁的这桩公案已然水落石出,那是潘又安带来给司棋的,相会之际,误撞见鸳鸯,从山石处往树丛里躲避时遗失的。及至被鸳鸯逮个正着,司棋只顾得求情,潘又安磕头之后,只想着赶快跑,穿花度柳一般出了大观园,那里还顾及这小小的绣春囊。
      但是,事情尚未完结。潘又安何以在大观园如此便捷?如此熟悉?第七十二回:
      原来那司棋因从小儿和他姑表兄弟在一处顽笑起住时,小儿戏言,便都订下将来不娶不嫁。近年大了,彼此又出落的品貌风流,常时司棋回家时,二人眉来眼去,旧情不忘,只不能入手。又彼此生怕父母不从,二人便设法彼此里外买嘱园内老婆子们留门看道,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虽未成双,却也海誓山盟,私传表记,已有无限风情了。忽被鸳鸯惊散,那小厮早穿花度柳,从角门出去了。
     原因清楚了。
     第一,潘又安和司棋买通了大观园看门的婆子,给他们留着门呢。
     第二,潘又安进大观园和司棋相会已久,对大观园门道已是十分熟悉,所以来去自如。所谓“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不是说潘又安初次进园相会,而是说这次是第一次与司棋要发生性关系了。
     好了。这下,连带着,第七十一回,尤氏发现天色已晚,大观园角门大开,无人看管这桩公案也水落石出了。所谓:


     且说尤氏一径来至园中,只见园中正门与各处角门仍未关,犹吊着各色彩灯,因回头命小丫头叫该班的女人。那丫鬟走入班房中,竟没一个人影,回来回了尤氏。尤氏便命传管家的女人。
    潘又安出大观园是从角门,鸳鸯发现司棋私情出大观园,走的也是角门。不要忽略了这两处提点,曹雪芹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大观园角门大开无人看管,正是司棋和潘又安私会买通看门的婆子所致。所以,尤氏的丫鬟前去质问,触动了婆子的利益,婆子们才敢放肆顶撞。王熙凤命林之孝家的捆了那两个婆子,原该抓的,并无过错。
     如此一来,绣春囊这桩公案的来龙去脉,已经清楚了。作孽的,是司棋和她的表兄潘又安。其实王熙凤带着王善保家的和周瑞家的查抄大观园,是逮到了真凶的。可是,王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借机扳倒了晴雯,这就是绣春囊事件这桩公案牵扯出来的关于晴雯的冤案。当然,还有邢夫人妄图栽赃王熙凤这另一桩已化解的冤案。


    一件丫鬟偷情的公案,牵扯出晴雯和凤姐两桩冤案,皆因王夫人和邢夫人,心中仇恨之人各各不同,但其间的阴毒狠辣,却是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理解红楼梦中的《红豆曲》?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8
被浏览
3,255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8 个回答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谢邀@高廷贞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仅要看酒面曲子,更要看酒底,酒底才是谜底!!!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



看酒面:

红豆=绛珠=血泪,什么血泪?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注意这个【思】字,和【血泪】



再看酒底:

梨:“雨打梨花深闭门”

典故显然用唐寅《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宝玉这个酒底,在说什么?

尽日颦的颦:明显是黛玉。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思君!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这本书一手二牍,正面是用假语村言敷衍的故事,背面是真事隐的故事,这才是二牍,即一喉两歌,一嗓子唱出两首歌来!如何做到?用多义,汉字的多义。

比如这里:

唐寅的【思君】,是思念你,思念其女神。

但【君】的“皇帝”之义,中国人都知道。

第二牍:

君=皇帝;思=思宗。思君=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

所以才能理解此【血泪】,理解红楼作者的【一把心酸泪】。

也就能理解:黛玉-绛珠-血泪-崇祯皇帝,是亡国血泪!

所以才能理解:【白骨如山忘姓氏】。否则曹寅家就是抄了个家,没杀他家一人,怎么就【白骨如山】了?怎么还【忘姓氏】了?国家被异族占领,胡虏成了君父、成了父母官,才是【忘姓氏】!

所以薛家一出场就是:葫芦僧、葫芦案。谐音:胡虏案啊。。。异族入侵,杀人抢人,全是血泪!



所以宝玉的酒底是:【思君】,思念他的皇帝,思宗。

读《红楼梦》不去了解其中的典故,只能是看热闹!

就像这里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就像《红楼梦曲》中的【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典故明显出自明初高启(1336-1374年)的梅花诗: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您看清楚:雪满、月明! 满、明!

谁是【满】的代表,谁是【明】的代表,还不清楚吗?

红楼作者为什么设计薛宝钗是【山中高士】?黛玉为什么姓林?都明白啦?

所以看看多少伪红迷,典故都不去了解,抄本都不去细看,只走马观花一下,《红楼梦》的【高!妙!】一点没看出来,甚至完全是门外汉,然后便信口雌黄,直接把这本书从珠穆朗玛上拉下来了。

我只告诉朋友们一句:这本书,【横看成岭侧成峰】

别让假语村言的表面故事蒙蔽您智慧的双眼!那是作者躲避中国史上最黑暗的文字狱的,一手二牍、一喉两歌的伟大、绝妙,不是其它书可类比的。您至少要试图去看:侧成峰,真事隐。

看错不要紧,至少要努力去看背面骷髅。而不是满足于看表面美女,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红迷呢,实则【贾瑞】一个!

言尽于此,只奉给懂的朋友。贾瑞之流,绕道,不送!

发布于 2023-11-14 13:42・IP 属地陕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7​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小伊玖玖
小伊玖玖
悼明的。我感觉是一个锦衣玉食的包衣公子哥,因为接触过满人高层越能理解满汉之间那种隐形的不平等,从而生出对故国的神往,尤其是如果他还了解了扬州十日之类的历史,那么亡国对他而言就是新仇旧恨的血泪。

发布于 2023-11-02 14:49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挺着肚皮的小淘气
挺着肚皮的小淘气
我爱美食音乐读书抒写心情和感悟用笔记录描绘生活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豆曲》出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薛蟠生日,请了冯紫英贾宝玉几个吃饭,紫英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事后请二人吃饭聚会。此时宝玉刚和黛玉有误会,经过一番生气和解之后,心情非常舒畅,因此在这次宴会上显得非常开心自在,十分活跃,而且整场宴会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宝玉行酒令所唱小曲,却是意外的不合时宜——显然快乐短暂,而愁思难解,是人生常态,也更是爱情常态,《红豆曲》整首曲子的基调是作者内心对于青春美好,爱情美丽而现实实不能长久的哀叹与惆怅,若要将它细化,具化,也可以说是木石前盟天然的悲哀的体现。

红豆,此处显然喻“血泪”,所以第一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后一句和日后宝玉做《芙蓉女儿诔》,“茜纱窗下,我本无缘”是同一种意象,不同的立场。而且,读后难免使人联想到了黛玉常日睡眠很差,经常是雨打潇湘竹,滴沥到天明,雨点似泪,泪亦如雨这样一番孤凄多思;“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容颜瘦。”写一腔幽怨以致容颜憔悴,无心饮食,这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这几句是先实写,后比喻感受,前句说“愁”,后句比喻愁思难断。

这首曲子,是从宝玉的观察关爱出发,写他所感受到的黛玉的万千愁思。假如我们认可“红豆”,实际等于“绛珠”,那么,这首曲子写的是黛玉,和黛玉自己的“葬花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同样的愁的另一种表达。

正因“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才是“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的愁,如青山绵延,绿水长流。

《葬花吟》出自地二十七回,宝黛误会而至黛玉一腔哀愁付之于花落春归,解开误会后,宝玉仍在不断想着黛玉的境遇,故有《红豆曲》。二人心意相通,时刻萦绕于心,念念于兹,角度不一,立场却同。

不过,虽然可说《红豆曲》与《葬花吟》是一体两翼,但个人管见,《红豆曲》在艺术手法,意境营造上,可以说远远不如《葬花吟》,放在《红楼梦》里去比较其他诗作,在文学性,尤其是艺术性上,《红豆曲》不是特别优秀的作品。

作为曹雪芹的拥趸,个人理解是:这是他特意写成这样通俗一点,直白一点,不那么骚人墨客一点,因为这是小曲,下里巴人的俚曲,不能阳春白雪。就像我们看到香菱学诗这一节,曹雪芹非常贴切地给她写了三首水平不断提高的诗作,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一个苦志学诗的姑娘飞速进步的过程——这是曹雪芹的本事,因为真的,写得好固然很难,但是本身写得很好而要去模仿低级水平,其实也不容易。“要贴到人物去写”,是沈从文教写作的警句,曹雪芹早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个人管见,谢谢!

发布于 2023-11-03 17: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步诗
[ 三国·魏 ] 曹植
原文 译文对照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作者介绍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 五代 ] 李煜

原文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译文

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虽无言,却竞相怒放,春意浓浓。身边一壶美酒,手中一支钓竿,世上这样自由快乐的人有几个?



注释

渔父:词调名,又名“渔父词”、“渔歌子”,单调,正体为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浪花:一作“阆(làng)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

一竿身:一根钓竿。身,一作“纶”,一作“鳞”。

快活:一作“世上”。

侬(nóng):我,江南口语。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 唐 ] 李煜

原文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译文

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



注释

渔父:词牌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棹(zhào):摇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纶:比较粗的丝。《五代名画补遗》中误作“轮”。纶,钓鱼用的粗丝线。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茧,茧丝。

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满:《五代名画补遗》作“盈”。此外各本作“满”。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顷:土地面积单位。一百亩为一顷。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唐代诗人张志和词作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诗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别名

    《渔父》


  • 作者

    张志和



  • 作品出处

    《玄真子渔歌记》


  • 文学体裁

    宋词


  • 创作年代

    唐代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诗词注释
  •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折叠诗句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内容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折叠艺术手法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2]


折叠名家点评

清刘熙载《艺概》:"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

黄苏《蓼园词评》:"数句只写渔家之自乐其乐,无风波之患。对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

近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硒溪,讽灵钧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犹世所传诵。"[3]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4]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摘自《白香词谱笺》)

  • 国外影响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5]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唐代诗人张志和词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别名
《渔父》

作者
张志和


作品出处
《玄真子渔歌记》

文学体裁
宋词

创作年代
唐代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6后世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诗词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折叠诗句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内容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折叠艺术手法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2]

折叠名家点评
清刘熙载《艺概》:"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

清黄苏《蓼园词评》:"数句只写渔家之自乐其乐,无风波之患。对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

近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硒溪,讽灵钧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犹世所传诵。"[3]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4]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摘自《白香词谱笺》)

国外影响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5]

参考资料
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古诗文网 . [2017-8-15]
李煜的大哥?gmqopslv2021.08.15浏览7次生活[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芝士回答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6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l李弘冀(?—959年),南唐文献太子,唐元宗李璟长子,后主李煜长兄,李煜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称之为“从冀”。曾任吴王,历东宫,后被废。他为人猜忌严刻,却颇有军事才能。当时元宗李璟将政务交由皇太弟齐王李景遂全权处理,李弘冀遂与李景遂爆发皇储之争,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入主东宫后毒杀叔父李景遂,元宗李璟以其残害亲叔父而废除其太子之位。李弘冀死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九月。谥为文献。





李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的大哥?
gmqopslv2021.08.15浏览7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6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l李弘冀(?—959年),南唐文献太子,唐元宗李璟长子,后主李煜长兄,李煜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称之为“从冀”。曾任吴王,历东宫,后被废。他为人猜忌严刻,却颇有军事才能。当时元宗李璟将政务交由皇太弟齐王李景遂全权处理,李弘冀遂与李景遂爆发皇储之争,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入主东宫后毒杀叔父李景遂,元宗李璟以其残害亲叔父而废除其太子之位。李弘冀死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九月。谥为文献。
一代词帝——李煜
[color=var(--GBK03A)]陈桐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你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关注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说起宋词,李煜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有一句极为贴切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翻译过来便是:词这一种艺术形式,到了李后主的手上,眼界才终于开阔起来,抒发的情感才更加深邃,词于是开始从伶人唱词逐渐演变成士大夫用来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
一言以括之:李后主做的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性工作,若是没有李后主,宋词能否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为了说明李后主的重要性,有必要说一下宋词的起源。
词的起源很早,在隋唐便出现了,只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在唐代,词是一种在宴会之间,由各种伶人、乐工演奏的助兴之乐,和今天婚宴时请乐队来唱两首歌,增加一点热闹的形式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地位。
说句不好听的话,词在唐代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只在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伶人、乐工、歌姬之间流行,士大夫是不屑于作词的。
唐代嘛,辉煌的是唐诗,词基本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
但到了末唐,诗就逐渐下去了,词便逐渐起来了。
唐诗的式微当然不会是单一的原因,例如有艺术形式的固化、过于强调对仗工整、字数限制等等原因,但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好诗都被前人写尽了,后人只能另辟蹊径了。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朝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偶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
唐人把诗写尽了,宋人把词写尽了,元人把曲写尽了,明清就只能写小说了。
不过还好,在可预见的未来,小说还暂时写不尽。
“写尽”的意思不是把能写的都写了,而是把好的都写得差不多了,后人很难写出更好的了。
宋人也有不少人写诗,元人诗词都写,明清的人当然是诗词曲都写,只是“跨朝代”的作品中,很少有出彩的。
好的诗几乎都出自于唐,好的词也几乎出自于,好曲应该也是在元,至于小说,明清时期是理所当然的高峰。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及集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红楼梦》都出自明清时期。但也不是说“跨朝代”的作家中一个出彩的没有,清朝也还有个纳兰性德的好词人,只是这种“跨朝代”的优秀人才实在太少、太少了。安史之乱后,唐的气象下去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气魄自然也没有了,再加上唐诗被前人写得差不多了,诗便逐渐退下去,该是词登场了。
前文说过,词是在底层人民中间流传的,写词的人都是文化素养不高的伶人、乐工之流,他们写词主要是为了取悦底层的民众,追求的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些词自然就好不到那里去了。
因为这些词大多是伶人、歌姬演唱,说得最多的也是情情爱爱这类事情,毕竟没有男人想在外面寻花问柳之际、推杯换盏之间还聊着沉重的国家大事吧。所以末唐的词,题材大多是才女艳情,离思别绪,绮情闺怨这类,也就是所谓的花间派诗词。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又例如韦庄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温韦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王国维也曾把这三人放在一起比较。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在王国维心中,后主的词是在温韦之上的,在我的心中,也大抵如是。
在末唐到宋之间,有五十三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在这期间,花间词显示出欣欣向荣之态。
在说到李煜之前,先说说他父亲南唐中主李璟,毕竟父母对儿子的影响永远是最大的。
在五代十国时期,李璟的老师是冯延巳,官至宰相,他有一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的词虽不错,人却不咋的,名声可以说是比较差,被称为“五鬼”中的一鬼。
李璟也有一首比较出名的词——《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古书曾记载:
元宗(即李璟)尝戏延巳日:“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延巳日:“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元宗悦。
翻译过来便是:李璟问冯延巳:“春风把池水吹皱了,关你什么事?”
冯延巳赶紧溜须拍马的说:“惭愧惭愧,比不上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啊。”
李璟当然高兴了。
这件事从侧面反映,词在五代十国已经十分流行了,诗逐渐式微了。
这两首词虽说不上是“花间派”诗词,但是“花间派”的痕迹未能脱落干净,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女儿情态。
从这两首词可以隐约看出,在后主之前,词的艳丽忧愁虽有,但意蕴不够,没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回味无穷之感。
铺垫了这么久,该说说这个千古词帝——李煜了。
李煜的词分前期和后期,两者之间差别很大,一般以957年的南唐覆灭为分割线。

五代十国图
公元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公元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以公元975年为分割线,李煜在975年以前的作品大多承袭花间派的风格,描写的大多是儿女情长等事情;
975年之后,便开始思念故国,此恨长长无绝期了。
我们来看一首975年以前的作品,《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即便读者们不懂古文,但看文字,也能感受到帝皇之家的那种奢侈与慵懒吧。
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太监侍女们正在往炉子里添被雕成兽形木炭,那红锦地毯自然被踩皱得不成样子了。
佳人莺歌燕舞,后主酒醉难堪,只能摘花嗅蕊,以解醉意,恰在此时,其他宫殿再次传来妙不可言的音乐声。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和刘皇叔的“接着奏乐接着舞”何其相似啊!
李后主确实是千古词帝,但对当时的南唐人民来说,摊上这么一个皇帝,可不是什么好事。
此时的宋朝已经显示出气吞天下的雄心,通过吞并富裕的南方六国,宋朝已经有了争霸天下的本钱,正在紧锣密鼓的伐北汉。
看看宋太祖的这句诗:未离海底千山黑 , 才到中天万国明。
宋太祖已经看到万国来朝的景象了,而我们的李后主正在“别殿遥闻箫鼓奏”,人主之间的差距可见一般。
但如果把南唐灭亡的责任全压在李煜身上,也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对于这个帝位,李煜其实并不想要。
只不过造化弄人,南唐国主的重担还是落在了李煜身上,他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勉强做下去了。
李煜画像
陆游的《南唐书》卷三有记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
翻译过来便是:李煜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他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可惜公元959年,太子病死了,那副重担终究落到李煜的肩上。
为了表明自己的无意争位,李煜有两首《渔父》,分别如下: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渔父
从中不难看出,李煜挺羡慕那些在“万顷波中得自由”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有他们的快活。
可是文字和语言一样,都是会骗人的,如果说从这两首词便能看出李煜淡泊名利,无心争位,这也有点骗小朋友了。
在未继大位之前或者承继大位之后,谁不会写两首羡慕“自由自在”的诗词呢?
对于李煜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千多年后的我们无从得知,但若仅从留下来的文字判断,李煜对于这个南唐国主的大位,其实并不太想要。
无论李煜是有意还是无意,南唐终究落到了他的肩膀上,也正因为此,才成就一个千古词帝。
若李煜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经历从天堂坠落地狱的磨练,一江春水怕是留流不到东边。在公元957年之前,李煜最出名应该是这首《一斛珠》吧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首词有很明显的花间痕迹,对于歌女的媚态写得也极其到位了。
其中“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尤为词家称道。
清李家《左庵词话》:李后主词,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李易安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汪肇麟词“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皆酷肖小女儿情态。
不难看出,在南唐没亡之前,李后主的生活是极其慵懒舒适的,词的题材也大多偏向花间派。
不过这一时期,并没有成就这个千古词帝,957年以后,李煜才迎来他的蜕变。
不过从后主的角度来看,他应该希望这场蜕变永远不要来临的。
李煜前后期的诗词变化很大,前期的一般都是“花间派”的风格,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但是后期的作品就多了几分家国情怀,也多了几分无可奈何之感,使得作品的层次丰富了不少。
这是一首明显是957年后的作品——《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能明显感觉到,亡国之后,李后主的心情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南唐未灭之前,后主何曾有过恨呢?更别说人生长恨了。
那时的后主是万万人之上,没人敢对他说一个“不”字,也没人敢劝他要勤勉政事,要广开言路。
有那么一两个人,为了南唐的安危,也确实劝过后主要勤勉政事,可这些人都被他流放或者杀了,后面就没人敢劝了。
后主的婚姻也算十分美满,大周后没亡之前,两者相敬如宾,琴瑟和鸣,是南唐臣民眼中的模范夫妇。大周后因病亡故后,后主也有过一段“唯有泪千行”痛心岁月,不过小周后很快就填补了后主内心的空虚,两人在南唐时期也算的上是神仙伴侣了。所以后主的帝王之愁,最多也就是羡慕一下渔父的自由,感叹一下“快活如侬有几人”而已,给人的感觉更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可是957年之后,后主心中的愁却是实实在在的变成了“欲说还休”。
从“酒恶时拈花蕊嗅”和“笑向檀郎唾”过度到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天堂到地狱的历程,应该只有南唐后主李煜一个人懂得吧。一个国泰民安的南唐就在李煜的手中没了,他的内心得多煎熬,心中又该有多少悔哦。这首《乌夜啼》的前半阙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一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者感受一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957年后的后主和南宋时期的易安都有点林妹妹的物哀之悲,看到林花谢了,黄花落了,总是难掩悲伤,这或许也是现代抑郁症患者的通病吧。
两者对比之间,这时便能看出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可贵之处了。
再看两首后主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从这两首《望江南》不难看出,此时的后主心中是悔的、恨的、是想回去的,可是时光是永远回不去的。
亡国之主之中,善终之人甚少啊(阿斗也算是不容易了),于是便有了《虞美人》事件。
不过对于这个赐毒酒事件的真假,历来众说纷纭,留给读者自己判断吧。
宋玉铚在《默记》上写道:
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曰:“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见可矣。”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曰:“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益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笑,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简单翻译就是:在宋朝的汴京之中,李后主对原来是南唐故臣的徐铉说:“我后悔杀了潘佑、李平这两个人了”,徐铉把这话转达给了太宗(赵匡义),太宗觉得后主说的是:“他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东山再起”,于是后主就被太宗毒死了。
抛开这些难以考证的野史,我们来看这首一开始便笼上一层悲剧色彩的《虞美人》,个人觉得这是李煜的最好的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花)
这首词不用多说,所有人都应该听过了,那它好在哪里呢?
最精彩的莫过于最后那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是这两句成就了这首《虞美人》,成就了李煜的千古词帝。
俞平伯的《读词偶得》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
盖诗词之作,曲折似难而不难,唯直为难。直者何?奔放之谓也。直不难,奔放亦不难,难在于无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尽之奔放,可谓难矣。意竭于言则有尽,情深于词则无尽。
翻译过来就是:用有限的词写无尽的意,这才是最后两句的难得之处。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就有伤春悲秋的传统,写愁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脱颖而出,根本在于,此愁绵绵无绝期啊!
因为时间过去有点久了,我忘记在哪里看到以下一段评论了,也不能确定是不是经过自己的加工,读者们将就着看吧。
以景写情有三层:
第一层:以静物写情,情感易尽。
例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是静景,因为“春色满园关不住”,所以红杏有了一点动态,但是并不明显。
表达的情感应该有两重,一是:春天的生机勃发,园子是关不住春色的。
二是:表达个人志向、抱负之类的情感。园子关不住春色,世道也关不住才子的志向与才情。
大部分人都能感同身受,但是个人觉得感情不够深、不够长,容易“尽”。
第二层:以动景写情,情感可以一直延伸。
例如李煜的《清平乐》的最后两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草
春草的长势应该是挺不错的,而且“还生”二字也足够妙了。
把离恨化作春草,随着思绪而逐渐生长,这就是动景写情,可以一直延伸,绵绵无绝。
缺点在于,春草虽然生长很快,但人是没办法看到草的生长过程,人看到的只是草的状态变化。
简单点说就是,春草一天或许能长高10厘米,但如果你盯着草看,你肯定是看不出草在生长,你只能隔天或者隔几天才能看出这草确实长高了。
所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已经很好了,但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
第三层:以喜的动景写哀情,这细微的反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所有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水的流动,所以“流水”比“春草”好上不少。
“春水”也比“夏水”、“秋水”、“冬水”好,因为春天是万物生长,孕育无限希望的美好时节,“愁”自然也如这一江春水,无限滋生。
想象这么一副画面:春天来了,千古词帝凭栏远眺,一条小江从眼前流过。岸边的花草茂盛,欣欣向荣,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小草随风摇晃纤细的身姿,百花点缀期间,随着微风一起舞动。江水慢慢的向东边流去,最终注入那广阔无边的大海。
可是亡国之人看到这副好景,感到的只能是无限的悲哀。
再美的景,在患有抑郁症的人看来,应该都是悲伤的,都是黑白无彩色的。
以喜的动景写哀情,这便极好了,但还不是最好的。
有最好的吗?当然没有,自古以来,文无第一,那有什么最好的,只能有更好。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体现了中国诗词其中的一味精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首词描写的,不过是苏轼迎着大雨走回家了,好像很简单,但如果你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来看,你就能感受到这词的意蕴非常深远。
《定风波》一共五十四个字,每一个字都在写景,但每一个字又仿佛在写情,情与景已经达到一个完美的交融状态。
那种苏轼对人生的阔达之感,随着“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结合这首《定风波》,我又加了一层。
第四层: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喜的动景写哀情,这是第四层。
但对于这第四层,我暂时还想不到什么诗词,看各位读者能不能找出如此完美的诗词了。
李煜的一生是波折的,但也正因为这份波折,才成就了这位千古词帝。
从后人的角度出发,在中国的文化史中,有李煜这么一位词人是幸运的;
从南唐臣民的角度出发,摊上这么一个只会作词的皇帝是倒霉的;
从李煜的角度出发,他是宁可不要这个“千古词帝”的称号,也不愿经历这份从天堂跌落地狱的波折。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后人,无从评价南唐国主的是非功过。
我只能说,《虞美人》是真的美,美到让人窒息的同时也让人落泪,这不恰巧就是南唐后主一生的忠实写照吗?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3-04-10 12:52・IP 属地未知
[color=var(--GBK05A)]「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宋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失调名
[ 宋 ] 佚名
原文
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馀几许。桃脸自羞心自爱。

微酣后,记取夜来题目。门掩映,人寂静,风弄一枝花影。

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恓惶两泪流,界破残妆面。

嘹嘹呖呖雁南还。金炉香烬漏声残。影转西楼十二层。

情绪厌厌。微蟾残照挂墙头。金猊宝篆香馥郁。掌握貔貅十万兵。

广寒宫未闭,独折一枝芳。数声啼鸟不堪闻。一溪流水绿湾环。

琼瑶堆满径。溶泄冰澌逐水流。衣薄不禁寒。三竿日上醉初醒。

徘徊无语倚南楼。目送归鸿泪转流。罗带缓,倩谁收。

人情惟有相思切,乍去还来无尽头。争似水,只东流。

轻暖吹香,薰风涨绿,此窗添得琅玕玉。新粉微含,翠浪明如玉。

珠泪偷弹,纤腰减束,天涯劳我危楼目。燕子无情,斜语阑干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打梨花 深闭门是什么意思??
gww84441353浏览130次人文社科分享举报
1个回答
csopangbo123
推荐于 2017.05.25
满意答案
  忆王孙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读这首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豆曲
[ 清 ] 曹雪芹
原文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译文
抛着红豆相思的血和泪滴也滴不尽,满画楼的是春柳春花,开也开不完。

在风雨中的黄昏后,纱窗内的我怎么也睡不踏实,因为我忘不了旧愁加上新愁。

吃不下去珍美的饭食菜肴,看不到菱花镜里面的容貌也已经消瘦。

舒展不开的眉头,在更漏声中熬着等待不到天亮。

呀!恰巧像那远方遮不住等等隐隐约约的青山,悠悠的绿水流也流不断。

注释
红豆:做相思之意。

金莼(chún ):到江南,莼菜应市。莼菜,在我国很早就被视为珍贵食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诗词曲赋阅读第84集—— 《 "女儿"酒令之贾宝玉》
2021-04-08 21:33:4313:42 787
所属专辑:《红楼梦》诗词曲赋阅读(最全版)
声音简介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酒面: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ái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酒底:



"雨打梨花深闭门"。





 今天读到的是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酒席上行的令。宴会一开始,薛蟠就拉住云儿唱曲,云儿唱了一支小曲应付场面,之后,宝玉认为“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提出要行酒令,宝玉是“令官”。

行酒令为戏的花样很多,书中宝玉交代这次行令的办法说:“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的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门杯”,每人行令时规定要喝的面对的一杯酒。“酒面”、“酒底”,饮门杯之前和之后要出的节目或要说的诗词、趣语。“席上生风”,想出一句诗词、成语来,与桌面上有的一件东西有关,使大家感到风趣。

宝玉生活在女儿国——大观园里,心里想的,嘴里念的,事事相关的,全是“女儿”,虽然此时身在园外,但总脱不开“女儿”二字,也只有他才会想出如此奇巧的酒令。而且宝玉的四句酒令,全和他的基本思想一致。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虽说是为了凑韵,却也反映了他时时牵挂着姐姐妹妹们的归宿。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此句为合韵顺手借用了人们所熟悉的唐诗,同时,他从来认为男儿追求仕途经济就会成为国贼、禄蠹[lù dù],而女儿嫁给此等人岂非大可一愁的?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唱的是女儿揽镜自赏,而其实是歌唱他心底里的林黛玉姿容妙曼,在他看来“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及林黛玉者”。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这个句子不事雕饰,但由“春衫薄”,可以想象少女衣裙飞舞、飘飘欲仙的风姿,确实是佳句。



再来看宝玉所唱的曲子,则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绝妙文字,可以说是活脱脱林黛玉的写照。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红豆,也叫相思子,颜色半红半黑,大小略同赤豆,古时常镶嵌首饰,诗词中多以“红豆”说相思,所以句中“抛红豆”,就是滴“相思血泪”之泪。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玉粒金莼”,比喻珍贵的食物菜肴。菱花镜:即镜子,《埤雅·释草》:“旧说,镜谓之菱华(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就是说,古代铜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

展不开的眉头,捱ái不明的更漏。

“捱不明的更漏”,等待不到天明。

贾宝玉唱此曲时,心里、嘴里,想着、念着的是黛玉,他深深了解黛玉的心事,却又怨她不解自己的心。千回百转的心事,此时借小曲唱出,道尽了对黛玉的疼爱、关切,盼其振作又难以明说的一片深情。曲子连用了十个“不”字,读来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韵。

宝玉此时是在外作客,又是与薛蟠等一般人厮混,为什么字字句句总离不开林黛玉呢?从心理上说,林黛玉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如宝钗冷眼旁观的结论: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全是黛玉。从具体情节看,连着两天来的事,也叫他难以丢开。先是林黛玉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第二日祭饯花神,林黛玉哭诵著名的《葬花吟》,引得宝玉也“悲恸了一回”;接着,在王夫人处,因奇药的配方,黛玉羞宝玉,二人又拌起嘴来,被贾母房里丫头来叫,打断;先走了黛玉,宝玉一句“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更惹恼了黛玉,之后,不管宝玉说什么,黛玉总以“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作答。宝玉听了只是纳闷,后来,就被冯家请出来。宝玉出门时,黛玉只向外头说道:“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

好几次冲突,宝玉都还没有将黛玉哄高兴,他此时焉能丢开。言为心声,所以就唱出了这一套深情优美的为林妹妹画像的女儿曲。


最后看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出自北宋词人秦观《忆王孙》:“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从字面看,席上有梨,根据“席上生风”的要求,说了这句有“梨”字的词句。另从内容看,恐怕还和全句有关。“杜宇”,传说中古蜀帝名,化为杜鹃,后人称杜鹃为杜宇。杜鹃的叫声非常凄凉,所以有“杜鹃啼血”的说法。林黛玉经常哭泣,宝玉见黛玉的泪已经心碎,更哪堪“杜宇声声”。而“雨打梨花”,不就是“一枝梨花春带雨”的化用,写满面珠泪的美人吗?不也就是他心中的黛玉吗?就是这样一句顺口而出的酒底,也表现他在惦念:黛玉大概又在碧篁幽幽、庭院寂寂的潇湘馆哭泣着吧。

虽然在外饮酒作乐,可贾宝玉的潜意识深处,总在记挂着林黛玉,所以一套酒令全是围绕着林黛玉而作的。



本文内容改编主要参考蔡义江先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闺怨
[ 唐 ] 王昌龄
原文 译文对照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
闺怨
[ 唐 ] 鱼玄机

原文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注释

⑴靡(mí)芜:草名,其茎叶糜弱而繁芜。古乐府《上山采靡芜》:“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夫。” 中表现弃妇哀怨之情。

⑵别日:他日,指去年秋离别之日。

⑶信息稀:一作“信息违”。

⑷扃(jiōng):门窗上之插关。

⑸砧(zhēn)声:捣衣声。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著名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

唐朝女诗人鱼玄机:7岁能作诗,11岁爱上44岁温庭筠,26岁被腰斩
播报文章






谷雨书客
关注


2023-04-23 00:25来自重庆






如同鲜花着锦一般瑰丽浓艳的盛唐,一直都给人以流光溢彩般的绮丽印象。在经历了隋末各地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的起义斗争后,大唐在英明君主的统领下进入了一段政通人和、物庶民丰的安定时期。
在如此理想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百姓也得以在安居乐业后追求起精神生活的丰富,延绵了魏晋时期的余韵,大唐的才子们普遍俊逸且风流多情;受武则天等女杰的影响,盛唐才女辈出且大都性情自由豪放。
大唐的兼容并蓄与海纳百川使得外来的多元文化得以长期同本土民风传统相互渗融,不仅整个大唐社会都倡导平等开放,就连唐朝的女性都在颇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天性的完满释放以及社会地位的较大提升。
女人可以不重贞洁贞操、对丈夫不满亦可以提出离婚,更可以穿男装、打马球、读书学字、重文习诗,一些女子敢于迈出家门参与社会事务、甚至登上政治舞台一展才华与抱负。

广告
网游小说推荐《网游之红颜江湖》×


大唐开明的社会风气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女诗人,据史料记载,大唐成名的诗人超过了2000位,其中女诗人就占了十分之一,有207位之多。
在那些诗文飘逸的慧媛才女之中,貌美风流的薛涛、鱼玄机、李冶、刘采春被后世之人誉为“唐代四大女诗人”,而鱼玄机几乎是大唐290年历史里留下诗作最多的女诗人,她的佳篇名作,有50多首被收录于《全唐诗》中,足见其诗赋之精湛、才情之卓著。
才貌双绝的鱼玄机本该在包容开放的大唐之中活得潇洒快意、酣畅淋漓,但可惜姣美的红颜最终没有逃过爱情的虐缠,在错付了3段纯真的情爱之后,鱼玄机成了一名悲情的道姑,于26岁的韶华之年受极刑而死,结束了荒唐放纵的人生。
贫家才女初长成,长安城内赢佳名
公元844年,鱼玄机出生在长安郊外一个叫鄠杜的地方,她本名鱼幼薇,其父乃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文人。
满腹才学的父亲求取仕途而不得,便将心思全部用在了细心教导女儿身上,鱼幼薇本就独具天赋,再加上被父亲勤加点拨,很快就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机敏与才思。《唐才子传》中称其“五岁能诵,七岁能诗。色既倾国,思乃入神。”



很快,鱼幼薇的美貌便同她的诗作一起名满长安,鱼父亦颇为欣慰,在他看来,女儿虽然出身微寒,却才貌双绝,将来在这两样过硬的“天赋”的加持下,很大概率能嫁入一个殷实富裕的好人家。
只可惜天意不由人,鱼父在女儿刚满10岁那年便因病辞世,鱼幼薇便同母亲靠着浆洗织补来艰难度日,为了吃饭穿衣,母女二人不得不在青黄不接之时借下了多笔外债,最后实在没辙了,便搬到了房租低廉的花街柳巷中居住。
随着鱼幼薇诗作的广为传诵,长安城内的才子们都知道了那花柳烟巷的深处住着一个11岁的清丽才女,只不过她究竟有多么与众不同,很多人一时间还不便于寻访亲近、一探究竟。
清丽才女的佳名传来传去,传到了大诗人温庭筠的耳朵里,为了一解心头难以抑制的好奇,44岁的温庭筠决定亲自前去探访鱼幼薇。
当鱼幼薇拉开吱呀的木门,听见来访者自报姓名为“温庭筠”,她那颗激动的心几乎都要蹦出来了。坊间皆知温庭筠清骄孤傲、才高入云,他肯来上门探访,实在是鱼幼薇莫大的荣耀。

广告
体验纯正1.76传奇网页版,开启你的战斗旅程!×


那一日春寒刚尽,柳色不深,温庭筠以“江边柳”为题,彻底探出了小姑娘鱼幼薇的奇情才智。
不得不说,惜才爱才的温庭筠日后确实在教导和资助鱼幼薇方面尽到了一个师傅和诗友的情义,但他不知道的是,人和人的因缘际会并不总能和乐静好,鱼幼薇的生命轨迹正在因为温庭筠的出现而走向复杂的悲欢离合。
初绽情窦情未寄,转而托身嫁李亿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一位恃才不羁的著名诗词大家,他工于诗作,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誉;他同时还是“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认识鱼幼薇时,温庭筠已经44岁,据说他才高八斗的他长相不佳,貌若钟馗。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与才女鱼幼薇频频诗歌唱和,不仅亦兄亦友,若说情同父女也不为过。
2年后,受温庭筠指教的鱼幼薇在诗词方面均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温庭筠亦对这个女徒弟颇为满意,时常带着她去参加诗会、参加文人雅集。
几年的交往,少女鱼幼薇对温庭筠渐生别样情感,这种感情夹揉的情绪非常复杂,抱着幻想的才女开始用诗来试探温庭筠。
年长有识的温庭筠却没有头脑发热,他理智地退让,甚至为了躲开那少女豆蔻般初绽的爱恋而离开了长安,赴异地就任。
鱼幼薇将思念融入诗歌寄给温庭筠,但却没有收到期待中的回应,那份思慕终究还是情无所寄,只空留了一份怅惘在鱼幼薇如歌似梦般的年华之中。

广告
【明星同款】始祖鸟户外冲锋衣!今日促销能省1000多呢~×


温庭筠并不是冷血之人,他早就打算帮徒弟觅一位良人、成一段佳缘。不久,新科状元李亿便进入了温庭筠的视线,这位风华正茂的才子因诗歌而与温庭筠结为文友,而且李亿早就被鱼幼薇的才情和芳名所折服,如果二人顺利结成良缘,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鱼幼薇都是高攀。
才子佳人一相逢果然胜却金宵玉露,鱼幼薇愿嫁,李亿愿娶,但因为李亿早已成婚,而且正室夫人非常嫉妒,所以最后鱼幼薇也没有过分讲究什么婚嫁的礼数,被李亿只用了一乘小小花轿便纳为了小妾,而且,还是那种不被正室夫人知晓的外室小妾。
浪漫的新婚之愉仅仅维持了3个月有余,李亿的正室便带着家奴循迹而来,将鱼幼薇一顿鞭打后就带着李亿扬长而去。临别之际,李亿悄悄对鱼幼薇说:给我3年之期,到时定不负你。
半个月后,孤单无依的鱼幼薇被人悄悄接上了马车,送到了长安城内的咸宜观。咸宜观乃是唐玄宗之女咸宜公主出家之所,鱼幼薇心里明白:这肯定是李亿差人将我安顿于此地,既然夫婿叫我等他3年,那只管等便是了。
从此,咸宜观里多出了个貌美如花的女道士,道号“玄机”。



痴等无果便自弃,悲情女冠酿悲歌
冬去春来,鱼玄机盘算着马上就要到3年之期了,可昔年的感情却依旧败给了人间的现实——惧内的李亿贪恋青云官禄,不日之前便携家带口,赴扬州城为官去了。
一个女子的青春能有几个3年?!鱼玄机痴等而来的结果竟然是惨遭摒弃,这叫才情卓绝、清傲出尘的鱼玄机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呢。思来想去,为情所伤的鱼玄机决定索性从事一个在当时的长安来讲非常“流行”的职业——女冠。
何为“女冠”?女冠就是女道士,而这类女道士尤为特殊的地方在于“有才有貌”,常与无数风流才子吟诗作对、诗唱往来,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词论诗”过程中,情感的暧昧和肢体的亲近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才貌双绝的鱼玄机早就声名远播,自从她决定在道观内静候他人前来“诗歌讨教”,便走入了“滥情”的人生轨道。侍御史李郢、礼部侍郎李近仁、宫廷乐师陈韪等都是她的入幕之宾、暧昧难分的对象。
鱼玄机身边有个贴身的婢女,名叫绿翘。一日,鱼玄机外出会友,出发之前叫绿翘看好门,若有客人前来,可叫客人择日再来。傍晚时分,鱼玄机宴散早归,当她离家还有百米之遥的时候,却发现绿翘与陈韪在道观门口拉拉扯扯。等陈韪走后,鱼玄机疑心绿翘与客人有染,便深夜找来绿翘进行一番逼问。

广告
重温经典战记!正版1.76复古传奇网页游戏来袭×


绿翘自是清白,可她不愿凭空被羞辱了清白,于是反唇讥讽鱼玄机淫逸放荡。鱼玄机被婢女激怒后,竟然手持棍棒,将绿翘活生生击打致死。第二天,鱼玄机清醒了下来,但祸事已然酿成,她便慌手乱脚地将绿翘掩埋在道观后院的花架下。
后来,一位到访的诗客无意中在花架下发现了异样,这才让绿翘之死被官府所闻悉。其实按唐律规定,婢女若被主人失手错杀,至多判处主人流放1年的刑罚。可偏偏赶上审判官是个刚直不阿、意欲从严执法之人,于是,倒霉的鱼玄机就被判处了腰斩的极刑,一代才女香消玉殒之时才刚刚26岁。
晚唐才女鱼玄机的一生很早便被命运所裹挟,她幼年丧父,流离凄苦,半生情感在“得不到”和“被抛弃”中苦苦挣扎,这朵晚唐才冠四方的的娇艳名花最后在滥情之中走向了凋亡,令人不胜唏嘘感慨、扼腕叹息。
女子天生被动柔弱,在情场上受伤亦在所难免,但鱼玄机错就错在被情所伤后选错了路,将对薄情郎的赌气报复变成了戕害自身的歧途陌路,如此不明智的选择,最终让鱼玄机心态发生了扭曲,先是因失手杀人而身陷囹圄,后又命不逢时惨死夭亡。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相信那姿容曼妙的鱼玄机自当珍惜名节、带着满袖才气徜徉在诗酒相和的快意人生之中,如此,方可不负此生的大好韶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蒋玉菡 - 小说《红楼梦》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蒋玉菡是《红楼梦》人物,忠顺王府戏班演员,擅唱小旦,小名琪官(一作棋官)。贾宝玉曾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蒋玉菡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妻子
袭人

饰演
侯华(87版红楼梦) 张睿(10版红楼梦)

小名
琪官琪官(一作棋官)

目录
1简介
2人物刻画
3与宝玉的关系
4评说
5结局
6艺术形象
7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红楼梦》男性角色名字中含有玉者,尚有甄宝玉与蒋玉菡。甄宝玉仅为一寓言式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真”“假”主题的反衬角色,甄宝玉貌似宝玉,却热衷功名,与贾宝玉的天性本质恰恰相反。作者创造甄宝玉这个角色,亦有反讽之意。《红楼梦》作者的人物设计,常用次要角色陪衬、反衬主要角色,例如晴雯、龄官陪衬黛玉,二人是黛玉的伸延、投影。宝玉这个角色除了甄宝玉、妙玉用以反衬以外,另外一位名字带玉的男性角色蒋玉菡对宝玉更具深意。如果宝玉与黛玉所结的是一段“仙缘”,与妙玉是“佛缘”,那么宝玉与蒋玉菡之间就是一段“俗缘”了。

在《红楼梦》众多男性角色中,宝玉与蒋玉菡的俗缘最深——宝玉与贾政的俗缘仅止于父子,亲而不近。宝玉与蒋玉菡的特殊关系具有两层意义:首先是宝玉与蒋玉菡之间的同性之爱,其次是蒋玉菡与花袭人在《红楼梦》结局时的俗世姻缘,而此二者之间又有相当复杂的关联。 第28回《蒋玉菡情赠酋香罗》,宝玉与蒋玉菡初次见面即惺惺相惜,互赠表记。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答挞》,忠顺亲王府派长府官到贾府向贾政索人,原因是忠顺王府里的优伶琪官(蒋玉菡)失踪,“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长府官并指出证据——宝玉腰所系之茜香罗。宝玉无法隐饰,只得承认蒋玉菡私自逃离忠顺亲王府,在离城“十里紫檀堡置买房舍。第28回宝玉与蒋玉菡见面互相表赠私物之后,至第33回以前,两人“相与甚厚”的情节书中毫无交代,而第33回由宝玉的招认,显见二人早已过往甚密,蒋玉菡似乎是为了宝玉而逃离忠顺王府,在紫檀堡置买房舍的。

以《红楼梦》作者如此缜密的心思,不应在情节上有此重大遗漏,不知是否被后人删除,尚待红学专家来解答这个疑问。但第33回已经说明,宝玉与蒋玉菡之间确实已发生过亲密的同性之爱,而宝玉因此被贾政大加答挞,以至遍体鳞伤。一方面来看,固然是宝玉私会优伶的行为,是儒家礼教所不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象征宝玉与蒋玉菡缔结“俗缘”,宝玉承受世俗后,他的俗体肉身所必须承担的苦痛及残伤。书中,宝玉为黛玉承受精神性灵上最大的痛苦,为蒋玉菡却担负了俗身肉体上最大的创伤。就同性恋的特质而言,同性间的恋爱是从另外一个个体身上寻找一个“自己,一个“同体”,有别于异性恋是寻找一个异“己”, 一个“异体”。[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刻画
蒋玉菡妩媚温柔,随机应答,很有礼貌。第33回贾宝玉被贾政责打,亦为忠顺王爷争宠蒋玉菡而引起。贾宝玉遁入空门,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又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这个人物同小说中其他众多的小人物一样,虽不甚重要,但其活动却构成了小说丰富色彩的生活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对宁静的生活很向往,曾想在郊外置办田产,过平淡的日子。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宝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然而《红楼梦》中有四位男性:北静王、秦钟、柳湘莲、蒋玉菡,宝玉并不做如是观。这四位男性角色对宝玉的命运直接、间接都有影响或提示作用。四位男性于貌则俊美秀丽,于性则脱俗不羁,而其中以蒋玉菡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最是微妙复杂,其含义可能影响到《红楼梦》结局的诠释。《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窥见“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有诗写道: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此诗影射花袭人一生命运,其中“优伶”即指蒋玉菡,可见第120回最后蒋玉菡迎娶花袭人代宝玉受世俗之福的结局,作者早已安排下伏笔,而且在全书发展中,这条重要线索,作者时时在意,引伸敷陈。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冯紫英设宴,贾宝玉和蒋玉菡初次相见,席上行酒令,蒋玉菡手执木樨吟道:“花气袭人知昼暖。”彼时蒋玉菡并不知有袭人其人,而无意间却道中了袭人名字,冥冥中二人缘分由此而结。少刻,宝玉出席,蒋玉菡尾随,二人彼此倾慕,互赠汗巾,以为表记。宝玉赠给蒋玉菡的那条松花汗巾原属袭人所有,而蒋玉菡所赠的那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夜间宝玉却悄悄系到了袭人的身上。蒋玉菡的大红汗巾乃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为北静王所赐,名贵非常。宝玉此举,在象征意义上,等于替袭人接受聘礼,将袭人终身托付给蒋玉菡。第120回结尾篇,花袭人含悲出嫁,次日开箱,姑爷见猩红汗巾,乃知是宝玉丫头袭人,而袭人见姑爷的松绿汗巾,乃知是宝玉挚友蒋玉菡,红绿汗巾二度相合,成就一段好姻缘。而促使这段良缘者,正是宝玉本人。

袭人在《红楼梦》这本小说以及在宝玉心目中都极占分量,而宝玉却将如此重要的身边人托付给蒋玉菡。《红楼梦》众多角色,作者为何独将此大事交托蒋玉菡,实在值得深究。蒋玉菡原为忠顺亲王府中忠顺王驾前所蓄养的优伶,社会地位不高,在小说中出场次数不多,而作者却偏偏对这样一个卑微角色,命名许以“玉”字,此中暗藏玄机。《红楼梦》作者对角色命名,“玉”字绝不轻易赐予,小红本名红玉,因为犯宝玉之名而更改,即是一例。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象征,论者早已著书讨论,在众多复杂的诠释中,玉至少象征人的性灵、慧根、本质等意义,已是无庸怀疑。而小说人物中,名字中凡含有玉字者,与宝王这块女娲顽石通灵宝玉,都有一种特殊缘分,深具寓意。

除了宝玉以外,《红楼梦》中还有其他四块玉。首先是黛玉,宝、黛二玉结的是一段“仙缘”,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爱情神话,也是一则最美的还泪故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乃是性灵之爱,纯属一种美的契合,因此二人常有相知、同类之感。黛玉是宝玉灵的投射,宜乎二人不能成婚发生肉体关系,唯有等到绛珠仙草泪尽人亡魂归离恨天后,神瑛侍者才回转太虚幻境,与绛珠仙草重续仙缘。第二块玉是妙玉,有人猜测宝玉与妙玉之间,情愫暧昧。事实上宝玉与妙玉的关系在《红楼梦》的主题命意及文学结构上都有形而上的涵义。妙玉自称“槛外人”,意味已经超脱俗尘,置身化外。而宝玉为“槛内人”,尚在尘世中耽溺浮沉。而结果适得其反,宝玉终于跨出,修成正果,而妙玉却堕人淖泥,终遭大劫。宝玉妙玉的关系是身分的互调,槛外与槛内的转换,是一种带有反讽性的“佛缘”。妙玉目空一切,孤僻太过,连村妪姥姥尚不能容,宜乎佛门难入。而宝玉心怀慈悲,广爱众生,所以终能成佛。[1]

折叠编辑本段与宝玉的关系
《红楼梦》三十三回写贾政笞挞宝玉,可以说是该书的重要事件。宝玉若犯些小错,仗着老太太的疼爱,贾政顶多斥骂嘲笑一番也就解气了,断然不会动棒动棍的,偏偏宝玉与优伶琪官(蒋玉菡)私情案发,这是儒家礼教所不容的;况且琪宫是忠顺王爷宠爱非常、一日少不得的人,贾政也得罪不起这个王爷。二十八回,宝玉与蒋玉菡初次见面就惺惺相惜,互赠表记,后来发展到蒋玉菡私自逃出王府,置买房舍与宝玉幽会。忠顺亲王府只有派人向贾政索人,并指出证据——宝玉腰里所系的红汗巾子就是蒋玉菡所赠。贾政恼羞成怒,终于大打出手。蒋玉菡犹如宝玉的水中倒影,宝玉对蒋玉菡之爱,是在寻找一个“自己”,而他对黛玉之爱则是在寻找一个“异己”。

无疑,蒋玉菡是《红楼梦》里又一个美男子,但贾宝玉跟他显然更多的是逢场作戏,明知道他被众多男人包养但毫不吃醋,甚至还要分一杯羹。看来,发泄完了,感情也就完了,各取所需才是真的!宝玉和蒋玉菡的初次见面,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少刻,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二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又陪不是。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叫他:“闲了往我们那里去。还有一句话借问,也是你们贵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二人方束好,只见一声大叫:“我可拿住了!”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二人道:“放着酒不吃,两个人逃席出来干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二人都道:“没有什么。”薛蟠那里肯依,还是冯紫英出来才解开了。于是复又归坐饮酒,至晚方散。

这次聚会,本是冯紫英还席请客。出席这次宴会的共有五个主要人物:冯紫英、薛蟠、妓女云儿、蒋玉菡、贾宝玉。剩下的就是些唱小曲的男性小戏子。这些来陪酒的人除了妓女就是戏子,在那个时代统称“娼优”,属于身份最低贱的人。当然,这些人实际上也没有太高雅的情趣爱好,从后文他们在席间所行的酒令可以看出,除了宝玉的酒令还算清新健康以外,其他的都是些淫词浪调,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低俗很黄色的。这样一群人的聚会,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高层时尚派对了,可格调十分淫俗,说白了,这就类似于现如今的“性派对”,是以肌肤烂淫而悦己为直接目的,这样的环境下即便发生再怎么离谱的事情都不应该奇怪。

书中写道,贾宝玉和蒋玉菡互相倾慕已久。蒋玉菡是个戏子,但也是个明星,相当于现代歌星、影星,当然,现代歌星的地位要比他们高得多,也更受人尊重。但不论如何,在一个社会里流传最广、传播最快的就是娱乐活动,而这些从事娱乐活动的人自然而然地就跟着活跃起来。蒋玉菡算得上这个行业中的大腕,所以连宝玉这样的人都一直惦记着。当然了,贾宝玉也十分出名,荣国府贾家最受宠的孙子,豪门公子,他的知名度应该相当于如今国内商业首富的公子,那是不折不扣的“太子爷”。身为戏子的蒋玉菡想要投其所好,一心巴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宝玉和蒋玉菡独处时,“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这句话说得缠绵暧昧。两个大男人站着说说话,拉手干什么?若是女孩子还好理解。换了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两个大男人走在街上手拉着手,他人看了不知道怎么想。而宝玉和蒋玉菡既拉了手,心中又十分留恋,可见这二人此时已然彼此有意了。接下去是互送情物。宝玉送了蒋玉菡一个玉玦扇坠,而蒋玉菡则回赠了一条汗巾子。

这汗巾子在今天来说就是腰带,古代常说“宽衣解带”,所谓解带,当然就是解腰带。两个大男人在厕所解手之际互相脱了衣服解下腰带互赠对方。可以想像,在当时流行着男风的情况下,虽然不可断定宝玉和蒋玉菡是否有过肉体上的接触,但是相互爱慕之情可见一斑。腰带是定情物,男女之间互相赠送,以示爱意,所以宝玉的枕边人袭人才会用自己的腰带“拴着”宝玉,也是一种爱意缠绵。直到今天,女孩子还是喜欢送男朋友腰带作礼物,表示“一生一世拴住他”。所以,蒋玉菡的这条腰带送得实在暧昧。此之谓同性之爱。[2]

折叠编辑本段评说
一部小说的结尾,最后的重大情节,往往是作者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一刻。一般论者皆认为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出家是《红楼梦》最后结局。亦即是说佛道的出世哲学得到最后胜利,因而有人结论《红楼梦》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大团圆的格式,达到西方式的悲剧效果。这本小说除了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到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开场与收尾由甄士隐与贾雨村这两个寓言式的人物,“真”“假”相逢,儒道互较,做为此书之楔子及煞尾外,其写实架构最后一节其实是蒋玉菡迎娶花袭人,此节接在宝玉出家后面,实具深意。一方面宝玉削发出家,由一僧一道夹着飘然而去,宝玉的佛身升天,归彼大荒,青埂峰下。而他的俗身,却化在蒋玉菡和花袭人身上----二人都承受过宝玉的俗缘,受过他肉体俗身的沾润----宝玉的俗体因而一分为二,藉着蒋玉菡和花袭人的姻缘,在人间得到圆满的结合。

宝玉能够同时包容蒋玉菡与花袭人这一对男女,其实也是因他具有佛性使然。佛性超越人性----他本身即兼有双性特征――本无男女之分,观世音菩萨,便曾经过男女体的转化。宝玉先前对秦氏姊弟秦可卿、秦钟的爱恋,亦为同一情愫。秦可卿----更确切的说秦氏在太虚幻境中的替身警幻仙姑之妹兼美----以及秦钟,正是引发宝玉对女性及男性发情的人物,而二人姓秦(情)又是同胞,当然具有深意,二人实是“情”之一体两面。有了兼美的引发在先,乃有宝玉与袭人的云雨之情,有了秦钟与宝玉之两情谴绪,乃有蒋玉菡与宝玉的俗缘缔结。秦钟与卖油郎秦重都属同号人物,都是“情种”一也就是蒋玉菡及宝玉认同及扮演的角色。

因此,宝玉出家,佛身升天,与蒋玉菡、花袭人结为连理,宝玉俗缘最后了结----此二者在《红楼梦》的结局占同样的重要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可能更近乎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佛家与儒家,出世与人世并存不悖。事实上最后甄士隐与贾雨村----道士与书生----再度重逢,各说各话,互不干犯,终究分道扬镳。《红楼梦》的伟大处即在此,天上人间,净土红尘,无所不容。[1]

折叠编辑本段结局
在通行本和古本《红楼梦》文中关于蒋玉菡的描写不是很多,但也提及他的结局是娶了袭人为妻,根据现在已公布的《癸酉本石头记》中蒋玉菡的人物描述,也有上述的相同点,他的主要结局大致是:抄检大观园后,贾宝玉遣散了怡红院中所有丫鬟,只留了麝月。在遣散袭人前,宝玉看见袭人腰间系着蒋玉菡送给他的茜香罗,于是他便以茜香罗为媒令蒋玉菡迎娶了袭人。袭人嫁给蒋玉菡过了一段时间,蒋玉菡在外有了新欢,他喜新厌旧便抛弃了袭人,带着新欢离开家中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对应伏笔: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这种结局比较符合《红楼梦》前80回中的伏笔。[1]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折叠越剧《红楼梦》中的几个琪官
琪官本名蒋玉菡,是一名戏子,在《红楼梦》中不是一个特别显眼的人物。他与贾宝玉有着亲密的君子之交,并且最后娶了贾宝玉的贴身丫头(也是侍妾)花袭人。1958年,上海越剧院隆重推出徐进编剧的越剧《红楼梦》的时候,是没有琪官这个人物出场的。琪官的身世以及与贾宝玉的交往,在第三场“不肖种种”里,通过贾宝玉对晴雯的一段“那琪官”来交代的非常清楚。1962年,越剧《红楼梦》搬上银幕时,可能觉得全剧只有贾宝玉一个青年男性角色,显得单调,特地增加了琪官,把他从幕后移到了前台。琪官虽然只在两三分钟的“送别琪官”一场中出现,编导却是为他煞费苦心的。当时请了刚从戏校毕业的青年演员曹银娣来扮演琪官,并且要求,琪官一定要有一种令人惊艳的美,他的美要超越贾宝玉,因为,琪官是贾宝玉复杂性格一个侧面的真实写照。曹银娣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分钟的一场戏、寥寥几句唱词和道白,通过夕阳西下的背影以冷艳、孤傲的形象,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绝版的“琪官”,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2000年,上海越剧院推出第五个版本的越剧《红楼梦》,由陈薪一导演,徐建强作曲,赵志刚、方亚芬主演,采用交响乐的震撼伴奏。首演时,几乎所有角色全部采用明星阵容,别出心裁的让徐派小生郑国凤来扮演琪官。郑国凤的琪官,真的让人拍案叫绝。郑国凤的嗓音空灵、大气,虽然演唱的是高亢的徐派唱腔,但字里行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琪官的忧郁之情。在一个幕间几分钟的篇幅里,郑国凤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外表落落寡欢,内心不甘沉沦的完美琪官。2007年这个版本被拍摄成为越剧数字电影的时候,仍然采用2000年的演出阵容。郑国凤不负众望,再一次向观众展示了她超强的角色塑造能力。

2003年,我国拍摄完成第一部越剧数字电视电影《红楼梦》,由钱惠丽、单仰萍主演。琪官的扮演者是著名的范派小生章瑞虹。章瑞虹本身是很美的,可惜导演为了突出琪官当初正在私逃,形象不能太漂亮,也怕抢了钱惠丽的风头,就让章瑞虹披散着头发出场了。本来听说章瑞虹扮演琪官,我是非常期待的。因为,琪官绝对不能当做小角色来处理,每次拍摄《红楼梦》,都要找大腕来客串,找章瑞虹来扮演琪官,绝对没错。只可惜化妆上,如果把章瑞虹化妆的漂亮一点就好了。假如章瑞虹化妆的漂亮了,会衬托得旁边的钱惠丽更漂亮,两个扮相都很绝美的演员在台上,相映成辉,会给我们以“绝代双骄”的享受。

折叠青年尹派小生王清也在舞台演出中扮演过琪官
2007年,韦翔东同时拍摄了“经典版”和“交响版”两部越剧数字电影。由郑国凤、王志萍主演的“经典版”中,琪官的扮演者是上海越剧院青年陆派小生张宇峰。张宇峰在我今天提到的四个“琪官”中,知名度应该是最小的,但仍然带给我们一种飘逸的美。张宇峰的琪官,我挑不出她的任何毛病,却也想不出来什么好的词语来赞美她。我只觉得,她的琪官不算成功,但绝对不算失败。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琪官这个角色,绝对应该找名角来客串。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琪官,应该是茅威涛。茅威涛的外形异常的俊美,以往扮演的张君瑞、孔乙己、陆游等一系列人物,几乎都有失意和辛酸无奈的成分,在茅威涛的眼睛中,我总能看到坚定、自信,还有些许的落寞,非常符合琪官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我相信,假如茅威涛肯放下架子,给“经典版”客串一把琪官,将会是影片宣传的非常好的“卖点”。“交响版”因为特邀陶慧敏扮演薛宝钗,在个新闻媒体上都赫然写着“交响版请来小白菜”作为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我都不敢想象,假如琪官请的是茅威涛,那当时的宣传会有多么的火爆。恐怕茅威涛的琪官,会成为继曹银娣之后的又一个“绝版”。[2]​

折叠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蒋玉菡 - 小说《红楼梦》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蒋玉菡是《红楼梦》人物,忠顺王府戏班演员,擅唱小旦,小名琪官(一作棋官)。贾宝玉曾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蒋玉菡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妻子
袭人

饰演
侯华(87版红楼梦) 张睿(10版红楼梦)

小名
琪官琪官(一作棋官)

目录
1简介
2人物刻画
3与宝玉的关系
4评说
5结局
6艺术形象
7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红楼梦》男性角色名字中含有玉者,尚有甄宝玉与蒋玉菡。甄宝玉仅为一寓言式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真”“假”主题的反衬角色,甄宝玉貌似宝玉,却热衷功名,与贾宝玉的天性本质恰恰相反。作者创造甄宝玉这个角色,亦有反讽之意。《红楼梦》作者的人物设计,常用次要角色陪衬、反衬主要角色,例如晴雯、龄官陪衬黛玉,二人是黛玉的伸延、投影。宝玉这个角色除了甄宝玉、妙玉用以反衬以外,另外一位名字带玉的男性角色蒋玉菡对宝玉更具深意。如果宝玉与黛玉所结的是一段“仙缘”,与妙玉是“佛缘”,那么宝玉与蒋玉菡之间就是一段“俗缘”了。

在《红楼梦》众多男性角色中,宝玉与蒋玉菡的俗缘最深——宝玉与贾政的俗缘仅止于父子,亲而不近。宝玉与蒋玉菡的特殊关系具有两层意义:首先是宝玉与蒋玉菡之间的同性之爱,其次是蒋玉菡与花袭人在《红楼梦》结局时的俗世姻缘,而此二者之间又有相当复杂的关联。 第28回《蒋玉菡情赠酋香罗》,宝玉与蒋玉菡初次见面即惺惺相惜,互赠表记。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答挞》,忠顺亲王府派长府官到贾府向贾政索人,原因是忠顺王府里的优伶琪官(蒋玉菡)失踪,“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长府官并指出证据——宝玉腰所系之茜香罗。宝玉无法隐饰,只得承认蒋玉菡私自逃离忠顺亲王府,在离城“十里紫檀堡置买房舍。第28回宝玉与蒋玉菡见面互相表赠私物之后,至第33回以前,两人“相与甚厚”的情节书中毫无交代,而第33回由宝玉的招认,显见二人早已过往甚密,蒋玉菡似乎是为了宝玉而逃离忠顺王府,在紫檀堡置买房舍的。

以《红楼梦》作者如此缜密的心思,不应在情节上有此重大遗漏,不知是否被后人删除,尚待红学专家来解答这个疑问。但第33回已经说明,宝玉与蒋玉菡之间确实已发生过亲密的同性之爱,而宝玉因此被贾政大加答挞,以至遍体鳞伤。一方面来看,固然是宝玉私会优伶的行为,是儒家礼教所不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象征宝玉与蒋玉菡缔结“俗缘”,宝玉承受世俗后,他的俗体肉身所必须承担的苦痛及残伤。书中,宝玉为黛玉承受精神性灵上最大的痛苦,为蒋玉菡却担负了俗身肉体上最大的创伤。就同性恋的特质而言,同性间的恋爱是从另外一个个体身上寻找一个“自己,一个“同体”,有别于异性恋是寻找一个异“己”, 一个“异体”。[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刻画
蒋玉菡妩媚温柔,随机应答,很有礼貌。第33回贾宝玉被贾政责打,亦为忠顺王爷争宠蒋玉菡而引起。贾宝玉遁入空门,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又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这个人物同小说中其他众多的小人物一样,虽不甚重要,但其活动却构成了小说丰富色彩的生活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对宁静的生活很向往,曾想在郊外置办田产,过平淡的日子。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宝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然而《红楼梦》中有四位男性:北静王、秦钟、柳湘莲、蒋玉菡,宝玉并不做如是观。这四位男性角色对宝玉的命运直接、间接都有影响或提示作用。四位男性于貌则俊美秀丽,于性则脱俗不羁,而其中以蒋玉菡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最是微妙复杂,其含义可能影响到《红楼梦》结局的诠释。《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窥见“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有诗写道: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此诗影射花袭人一生命运,其中“优伶”即指蒋玉菡,可见第120回最后蒋玉菡迎娶花袭人代宝玉受世俗之福的结局,作者早已安排下伏笔,而且在全书发展中,这条重要线索,作者时时在意,引伸敷陈。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冯紫英设宴,贾宝玉和蒋玉菡初次相见,席上行酒令,蒋玉菡手执木樨吟道:“花气袭人知昼暖。”彼时蒋玉菡并不知有袭人其人,而无意间却道中了袭人名字,冥冥中二人缘分由此而结。少刻,宝玉出席,蒋玉菡尾随,二人彼此倾慕,互赠汗巾,以为表记。宝玉赠给蒋玉菡的那条松花汗巾原属袭人所有,而蒋玉菡所赠的那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夜间宝玉却悄悄系到了袭人的身上。蒋玉菡的大红汗巾乃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为北静王所赐,名贵非常。宝玉此举,在象征意义上,等于替袭人接受聘礼,将袭人终身托付给蒋玉菡。第120回结尾篇,花袭人含悲出嫁,次日开箱,姑爷见猩红汗巾,乃知是宝玉丫头袭人,而袭人见姑爷的松绿汗巾,乃知是宝玉挚友蒋玉菡,红绿汗巾二度相合,成就一段好姻缘。而促使这段良缘者,正是宝玉本人。

袭人在《红楼梦》这本小说以及在宝玉心目中都极占分量,而宝玉却将如此重要的身边人托付给蒋玉菡。《红楼梦》众多角色,作者为何独将此大事交托蒋玉菡,实在值得深究。蒋玉菡原为忠顺亲王府中忠顺王驾前所蓄养的优伶,社会地位不高,在小说中出场次数不多,而作者却偏偏对这样一个卑微角色,命名许以“玉”字,此中暗藏玄机。《红楼梦》作者对角色命名,“玉”字绝不轻易赐予,小红本名红玉,因为犯宝玉之名而更改,即是一例。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象征,论者早已著书讨论,在众多复杂的诠释中,玉至少象征人的性灵、慧根、本质等意义,已是无庸怀疑。而小说人物中,名字中凡含有玉字者,与宝王这块女娲顽石通灵宝玉,都有一种特殊缘分,深具寓意。

除了宝玉以外,《红楼梦》中还有其他四块玉。首先是黛玉,宝、黛二玉结的是一段“仙缘”,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爱情神话,也是一则最美的还泪故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乃是性灵之爱,纯属一种美的契合,因此二人常有相知、同类之感。黛玉是宝玉灵的投射,宜乎二人不能成婚发生肉体关系,唯有等到绛珠仙草泪尽人亡魂归离恨天后,神瑛侍者才回转太虚幻境,与绛珠仙草重续仙缘。第二块玉是妙玉,有人猜测宝玉与妙玉之间,情愫暧昧。事实上宝玉与妙玉的关系在《红楼梦》的主题命意及文学结构上都有形而上的涵义。妙玉自称“槛外人”,意味已经超脱俗尘,置身化外。而宝玉为“槛内人”,尚在尘世中耽溺浮沉。而结果适得其反,宝玉终于跨出,修成正果,而妙玉却堕人淖泥,终遭大劫。宝玉妙玉的关系是身分的互调,槛外与槛内的转换,是一种带有反讽性的“佛缘”。妙玉目空一切,孤僻太过,连村妪姥姥尚不能容,宜乎佛门难入。而宝玉心怀慈悲,广爱众生,所以终能成佛。[1]

折叠编辑本段与宝玉的关系
《红楼梦》三十三回写贾政笞挞宝玉,可以说是该书的重要事件。宝玉若犯些小错,仗着老太太的疼爱,贾政顶多斥骂嘲笑一番也就解气了,断然不会动棒动棍的,偏偏宝玉与优伶琪官(蒋玉菡)私情案发,这是儒家礼教所不容的;况且琪宫是忠顺王爷宠爱非常、一日少不得的人,贾政也得罪不起这个王爷。二十八回,宝玉与蒋玉菡初次见面就惺惺相惜,互赠表记,后来发展到蒋玉菡私自逃出王府,置买房舍与宝玉幽会。忠顺亲王府只有派人向贾政索人,并指出证据——宝玉腰里所系的红汗巾子就是蒋玉菡所赠。贾政恼羞成怒,终于大打出手。蒋玉菡犹如宝玉的水中倒影,宝玉对蒋玉菡之爱,是在寻找一个“自己”,而他对黛玉之爱则是在寻找一个“异己”。

无疑,蒋玉菡是《红楼梦》里又一个美男子,但贾宝玉跟他显然更多的是逢场作戏,明知道他被众多男人包养但毫不吃醋,甚至还要分一杯羹。看来,发泄完了,感情也就完了,各取所需才是真的!宝玉和蒋玉菡的初次见面,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少刻,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二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又陪不是。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叫他:“闲了往我们那里去。还有一句话借问,也是你们贵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二人方束好,只见一声大叫:“我可拿住了!”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二人道:“放着酒不吃,两个人逃席出来干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二人都道:“没有什么。”薛蟠那里肯依,还是冯紫英出来才解开了。于是复又归坐饮酒,至晚方散。

这次聚会,本是冯紫英还席请客。出席这次宴会的共有五个主要人物:冯紫英、薛蟠、妓女云儿、蒋玉菡、贾宝玉。剩下的就是些唱小曲的男性小戏子。这些来陪酒的人除了妓女就是戏子,在那个时代统称“娼优”,属于身份最低贱的人。当然,这些人实际上也没有太高雅的情趣爱好,从后文他们在席间所行的酒令可以看出,除了宝玉的酒令还算清新健康以外,其他的都是些淫词浪调,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低俗很黄色的。这样一群人的聚会,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高层时尚派对了,可格调十分淫俗,说白了,这就类似于现如今的“性派对”,是以肌肤烂淫而悦己为直接目的,这样的环境下即便发生再怎么离谱的事情都不应该奇怪。

书中写道,贾宝玉和蒋玉菡互相倾慕已久。蒋玉菡是个戏子,但也是个明星,相当于现代歌星、影星,当然,现代歌星的地位要比他们高得多,也更受人尊重。但不论如何,在一个社会里流传最广、传播最快的就是娱乐活动,而这些从事娱乐活动的人自然而然地就跟着活跃起来。蒋玉菡算得上这个行业中的大腕,所以连宝玉这样的人都一直惦记着。当然了,贾宝玉也十分出名,荣国府贾家最受宠的孙子,豪门公子,他的知名度应该相当于如今国内商业首富的公子,那是不折不扣的“太子爷”。身为戏子的蒋玉菡想要投其所好,一心巴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宝玉和蒋玉菡独处时,“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这句话说得缠绵暧昧。两个大男人站着说说话,拉手干什么?若是女孩子还好理解。换了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两个大男人走在街上手拉着手,他人看了不知道怎么想。而宝玉和蒋玉菡既拉了手,心中又十分留恋,可见这二人此时已然彼此有意了。接下去是互送情物。宝玉送了蒋玉菡一个玉玦扇坠,而蒋玉菡则回赠了一条汗巾子。

这汗巾子在今天来说就是腰带,古代常说“宽衣解带”,所谓解带,当然就是解腰带。两个大男人在厕所解手之际互相脱了衣服解下腰带互赠对方。可以想像,在当时流行着男风的情况下,虽然不可断定宝玉和蒋玉菡是否有过肉体上的接触,但是相互爱慕之情可见一斑。腰带是定情物,男女之间互相赠送,以示爱意,所以宝玉的枕边人袭人才会用自己的腰带“拴着”宝玉,也是一种爱意缠绵。直到今天,女孩子还是喜欢送男朋友腰带作礼物,表示“一生一世拴住他”。所以,蒋玉菡的这条腰带送得实在暧昧。此之谓同性之爱。[2]

折叠编辑本段评说
一部小说的结尾,最后的重大情节,往往是作者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一刻。一般论者皆认为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出家是《红楼梦》最后结局。亦即是说佛道的出世哲学得到最后胜利,因而有人结论《红楼梦》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大团圆的格式,达到西方式的悲剧效果。这本小说除了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到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开场与收尾由甄士隐与贾雨村这两个寓言式的人物,“真”“假”相逢,儒道互较,做为此书之楔子及煞尾外,其写实架构最后一节其实是蒋玉菡迎娶花袭人,此节接在宝玉出家后面,实具深意。一方面宝玉削发出家,由一僧一道夹着飘然而去,宝玉的佛身升天,归彼大荒,青埂峰下。而他的俗身,却化在蒋玉菡和花袭人身上----二人都承受过宝玉的俗缘,受过他肉体俗身的沾润----宝玉的俗体因而一分为二,藉着蒋玉菡和花袭人的姻缘,在人间得到圆满的结合。

宝玉能够同时包容蒋玉菡与花袭人这一对男女,其实也是因他具有佛性使然。佛性超越人性----他本身即兼有双性特征――本无男女之分,观世音菩萨,便曾经过男女体的转化。宝玉先前对秦氏姊弟秦可卿、秦钟的爱恋,亦为同一情愫。秦可卿----更确切的说秦氏在太虚幻境中的替身警幻仙姑之妹兼美----以及秦钟,正是引发宝玉对女性及男性发情的人物,而二人姓秦(情)又是同胞,当然具有深意,二人实是“情”之一体两面。有了兼美的引发在先,乃有宝玉与袭人的云雨之情,有了秦钟与宝玉之两情谴绪,乃有蒋玉菡与宝玉的俗缘缔结。秦钟与卖油郎秦重都属同号人物,都是“情种”一也就是蒋玉菡及宝玉认同及扮演的角色。

因此,宝玉出家,佛身升天,与蒋玉菡、花袭人结为连理,宝玉俗缘最后了结----此二者在《红楼梦》的结局占同样的重要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可能更近乎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佛家与儒家,出世与人世并存不悖。事实上最后甄士隐与贾雨村----道士与书生----再度重逢,各说各话,互不干犯,终究分道扬镳。《红楼梦》的伟大处即在此,天上人间,净土红尘,无所不容。[1]

折叠编辑本段结局
在通行本和古本《红楼梦》文中关于蒋玉菡的描写不是很多,但也提及他的结局是娶了袭人为妻,根据现在已公布的《癸酉本石头记》中蒋玉菡的人物描述,也有上述的相同点,他的主要结局大致是:抄检大观园后,贾宝玉遣散了怡红院中所有丫鬟,只留了麝月。在遣散袭人前,宝玉看见袭人腰间系着蒋玉菡送给他的茜香罗,于是他便以茜香罗为媒令蒋玉菡迎娶了袭人。袭人嫁给蒋玉菡过了一段时间,蒋玉菡在外有了新欢,他喜新厌旧便抛弃了袭人,带着新欢离开家中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对应伏笔: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这种结局比较符合《红楼梦》前80回中的伏笔。[1]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折叠越剧《红楼梦》中的几个琪官
琪官本名蒋玉菡,是一名戏子,在《红楼梦》中不是一个特别显眼的人物。他与贾宝玉有着亲密的君子之交,并且最后娶了贾宝玉的贴身丫头(也是侍妾)花袭人。1958年,上海越剧院隆重推出徐进编剧的越剧《红楼梦》的时候,是没有琪官这个人物出场的。琪官的身世以及与贾宝玉的交往,在第三场“不肖种种”里,通过贾宝玉对晴雯的一段“那琪官”来交代的非常清楚。1962年,越剧《红楼梦》搬上银幕时,可能觉得全剧只有贾宝玉一个青年男性角色,显得单调,特地增加了琪官,把他从幕后移到了前台。琪官虽然只在两三分钟的“送别琪官”一场中出现,编导却是为他煞费苦心的。当时请了刚从戏校毕业的青年演员曹银娣来扮演琪官,并且要求,琪官一定要有一种令人惊艳的美,他的美要超越贾宝玉,因为,琪官是贾宝玉复杂性格一个侧面的真实写照。曹银娣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分钟的一场戏、寥寥几句唱词和道白,通过夕阳西下的背影以冷艳、孤傲的形象,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绝版的“琪官”,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2000年,上海越剧院推出第五个版本的越剧《红楼梦》,由陈薪一导演,徐建强作曲,赵志刚、方亚芬主演,采用交响乐的震撼伴奏。首演时,几乎所有角色全部采用明星阵容,别出心裁的让徐派小生郑国凤来扮演琪官。郑国凤的琪官,真的让人拍案叫绝。郑国凤的嗓音空灵、大气,虽然演唱的是高亢的徐派唱腔,但字里行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琪官的忧郁之情。在一个幕间几分钟的篇幅里,郑国凤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外表落落寡欢,内心不甘沉沦的完美琪官。2007年这个版本被拍摄成为越剧数字电影的时候,仍然采用2000年的演出阵容。郑国凤不负众望,再一次向观众展示了她超强的角色塑造能力。

2003年,我国拍摄完成第一部越剧数字电视电影《红楼梦》,由钱惠丽、单仰萍主演。琪官的扮演者是著名的范派小生章瑞虹。章瑞虹本身是很美的,可惜导演为了突出琪官当初正在私逃,形象不能太漂亮,也怕抢了钱惠丽的风头,就让章瑞虹披散着头发出场了。本来听说章瑞虹扮演琪官,我是非常期待的。因为,琪官绝对不能当做小角色来处理,每次拍摄《红楼梦》,都要找大腕来客串,找章瑞虹来扮演琪官,绝对没错。只可惜化妆上,如果把章瑞虹化妆的漂亮一点就好了。假如章瑞虹化妆的漂亮了,会衬托得旁边的钱惠丽更漂亮,两个扮相都很绝美的演员在台上,相映成辉,会给我们以“绝代双骄”的享受。

折叠青年尹派小生王清也在舞台演出中扮演过琪官
2007年,韦翔东同时拍摄了“经典版”和“交响版”两部越剧数字电影。由郑国凤、王志萍主演的“经典版”中,琪官的扮演者是上海越剧院青年陆派小生张宇峰。张宇峰在我今天提到的四个“琪官”中,知名度应该是最小的,但仍然带给我们一种飘逸的美。张宇峰的琪官,我挑不出她的任何毛病,却也想不出来什么好的词语来赞美她。我只觉得,她的琪官不算成功,但绝对不算失败。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琪官这个角色,绝对应该找名角来客串。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琪官,应该是茅威涛。茅威涛的外形异常的俊美,以往扮演的张君瑞、孔乙己、陆游等一系列人物,几乎都有失意和辛酸无奈的成分,在茅威涛的眼睛中,我总能看到坚定、自信,还有些许的落寞,非常符合琪官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我相信,假如茅威涛肯放下架子,给“经典版”客串一把琪官,将会是影片宣传的非常好的“卖点”。“交响版”因为特邀陶慧敏扮演薛宝钗,在个新闻媒体上都赫然写着“交响版请来小白菜”作为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我都不敢想象,假如琪官请的是茅威涛,那当时的宣传会有多么的火爆。恐怕茅威涛的琪官,会成为继曹银娣之后的又一个“绝版”。[2]​

折叠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2: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贱民蒋玉菡,终“花气袭人知骤暖”
写乎
2020-05-02 01:44
作者:依依

话说冯紫英邀了宝玉薛蟠蒋玉菡吃酒。席上大家以酒令、曲子助兴。蒋玉菡“花气袭人知骤暖”一句,颇值得玩味。当然,这也是作者的草蛇灰线,千里之外。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遂与了宝玉……这袭人也有些痴处,服待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也不知到底是痴处,还是见异思迁?
《红楼梦》全书,作者对众女子如实写来,语言冷峻,但也从不
过分褒贬。惟对袭人似有微词。《读红楼梦杂记》中,旌德江顺怡评袭人嫁蒋玉事——惟袭人可恨,然亦天下常有之事。
小说虽处处提她底端凝贤淑,却好似含着尖锐的冷讽。到睛雯死后,宝玉对袭人渐觉疏远。这何尝不是作者的一种心里疏远。

一、睛为黛影,袭为钗副
袭人似恪守妇道,她白天黑夜提着颗心:担心宝玉和这个亲密,和那个上床、操心宝玉与黛玉有什么不才之事。袭人自己明明与宝玉有云雨之事,何苦担别人的心。对此,伶牙俐齿的睛雯毫不遮掩:“你们背地里的那点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睛雯对怡红院里的事可谓洞若观火。其实,何止睛雯,黛玉心里也明镜似的(就连不常来贾府的贾云都知道袭人在宝玉房中与别个不同)。黛玉竟直接叫袭人嫂子了。这点,还如脂砚斋所评“睛为黛影,袭为钗副”。
毋庸置疑,睛雯是怡红院里最掐尖的,这从他对小红讥讽嘲弄和“睛雯撕扇”一节的便可窥见一斑。这样的睛雯或缘他心里的底气(贾母心里是早把他给了宝玉的);或缘于自己的俊俏抑或针线活儿……总之怡红院里的睛雯是出类拨萃的。他的针线活儿也是拔尖的,“勇睛雯病补雀金裘”一节我们见识过。这样的睛雯也就多爽利、泼辣。

说这么多,倒不如史太君一句:“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睛雯。”简明。反观黛玉,他孤标傲世,锋芒太露;他率真无邪,单纯多情。绛珠仙子黛玉秉绝世之容,承风露清愁之姿。要说黛玉睛雯有什么相同的话,除了生的风流,他们俩好像都是王夫人不喜欢的。我们看王夫人怎么说的:“就是那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
其实,侍候宝玉的家下婆子、丫头,对袭人与宝玉那点事都心知肚明,只不说罢了。只是黛玉、睛雯……不,还有一个人——李嬷嬷……不过,李嬷嬷对袭人又与睛雯、黛玉不同,他与袭人到了剑拔弩张,似一山不容二虎地步。
况李嬷嬷怎么能与我们的黛玉睛雯相提并论?这个“老背晦”就知道絮絮叨叨。他惹了袭人,怒了宝玉。以袭人之性格与世故,断不公然与人吵闹、断不会给自己树敌。可对李嬷嬷无节制、没忌讳的唠叨,公子哥儿宝玉就不同了。本来,宝玉一向喜欢姐姐妹妹,厌烦老婆子,哪怕自己的乳母——李嬷嬷不是唠叨,就是争吃争喝。你说这又何必?

其实,世间万事古今皆同。有些人,有些事,心里清楚,不必非得说出口,哪怕是亲生父母或手足兄妹。嘴里痛快,后患无穷。可黛玉心里就是藏不住话。不过,黛玉不藏奸,他只是敏感而多心,好得罪人。试想,一个尽说真话,让人下不了台的人,谁会喜欢。况且,黛玉是寄于贾府。
是的。这样的黛玉,袭人不喜欢。不只袭人,连小红也不喜欢。“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节,小红曾这样说:若是宝姑娘听见,倒还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漏了风起,怎么样呢?”其实,黛玉从来不说任何人的闲话,他只在乎宝玉。
“袭为钗副”。要说袭人与宝钗两个人,共同处还是有的:圆滑、世故会做人。老练不过宝钗,从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宝钗的藏愚守拙,与道家所倡导的“大巧若拙”一脉相承。孟子强调人格与文格要“知人论事”,做人何尝不如此。不过,宝钗终归是大气的,袭人身上终归有种戾气。对袭人不知该怎么说:他聪明又理性,狡猾而心计;急功也势利,争胜且好强;温柔并和顺,薄情和无义……,不太好说。即使不好说,也得往下说。

二、袭人为人似无罅缺
第一、豆腐皮包子风波。
要说清豆腐皮包子风波,得先说说李嬷嬷的没眼色。话说宝玉心血来潮去了梨香院。薛姨妈热烙款待,调席吃酒。李嬷嬷一听吃酒,上来就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笑央道:“好妈妈,我只吃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
唠叨个没完,这便也罢了,当宝玉正吃的心甜意洽之时,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堤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此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放了酒,垂了头。
这时,黛玉伶伶俐俐道:“你这妈妈也太小心了,素日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李嬷嬷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大家继续喝酒,倒是李嬷嬷不尴不尬,终究找了个换衣服的借口走了。

可是,这李嬷嬷,走就走了罢,却无事生非去了。眼错不见去宝玉房里把豆腐皮包子拿去了。
要知道这豆腐皮包子是早上宝玉到宁府吃饭时,专门向珍大奶奶说了,叫人送来的。只是因为睛雯爱吃,准备留着晚上给睛雯吃的。
看宝玉睛雯对话:
宝玉道:“今儿我那府里吃早饭,有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了,你可吃了?”睛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嬷嬷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孙吃去罢。’他就叫人拿去了。”
真是睛有林风,真真不错。同时,也和后面袭人之酥酪遥遥相对。
第二、枫露茶事件。
袭人很会笼络宝玉,要么私情蜜意、撩拨逗弄,要么妆孤媚子、威逼利诱。李嬷嬷最看不过袭人妆孤媚子。她数次想与袭人叫板,但屡以失败收场。
“豆腐皮包子”只是“枫露茶”前奏。

豆腐皮包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拿去就拿去吧。可是茜雪不适时候递过来的一碗子茶掀起“枫茶露”风波。见茜雪捧上的茶,宝玉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道回雪茜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当茜雪说是李嬷嬷吃了。宝玉的火被一碗茶点着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
又跳起来问茜雪道:“他是你好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似的!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此时的袭人,正装孤媚子。想引宝玉来抠他玩。先闻得包子等事,思想不必起来。后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来解释、劝阻。早有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
看袭人的老道,睛雯学不到。从中,不难看出袭人处事滴水不漏。
其时宝玉是醉了的。贾做真时真亦假,醉做醒来醒是醉。这两起事都发生在小说第八回。我倒认为其根源是吃酒时李嬷嬷的三番五次阻挠,特别那句无遮无拦没眼没色——“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堤防问你的书!”一句话激怒了公子哥宝玉。

第三、酥酪事件。
小说第十九回。告老的李嬷嬷总是心里牵挂着自己奶大的宝玉,有事没事总愿去宝玉房里走走看看。这天,一进宝玉屋子,看到丫头们折腾的不成体统,就唠唠叨叨。他还只管问宝玉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候睡等等。而一看到酥酪,就问:“这盖碗里是酥酪,怎不送与我去?我就吃了罢。”
说毕,拿匙就吃。当听小丫头说给袭人留的,不能动,李嬷嬷又气又愧,便说道:“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我偏吃了,看怎么样!都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
“阿物儿”一词,着实重了。李嬷嬷也是没轻重的人。
届时袭人是刚从母家回来。一听说李嬷嬷吃了,袭人忙笑道:“原来是留的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好肚子疼,足闹的吐了才好,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倒白遭塌了。”这是袭人会做人的地方。其实,换句话说,一心求上进的袭人根本不把彼时的李嬷嬷放眼里了。

事不过三。李嬷嬷,真有点自不量力。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紧接着到了第二十回,李嬷嬷又出战了。
这次出战的背景是这样的:
先说说袭人的赎身之论。花家日子现在好过了,花自芳母子忽想起当日卖在贾府女儿,便想赎回。袭人对母亲十分坚执:“……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当晚进了怡红院,袭人想起身世种种,倒也有一番感慨。一想到宝玉淘气憨顽,就想着正好假赎身之论箴规弹压宝玉。宝玉一听袭人说自己再耐烦一年就去了。宝玉就以太太、老太太之名极力挽留袭人。袭人同样决绝:“去定了!”宝玉不勉自思:“谁知这样一个人,这样的薄情无义。”
是的。纵观袭人种种,的确使人吃惊于他的“薄情无义”,无论是对自己的母亲还是对与自己厮守的宝玉。 其实,这还算不得薄情无义,真正薄情寡义的是,后来的袭人竟决绝抛弃贾母,依附王夫人;再后来狠心抛宝玉于不顾嫁于蒋玉菡。

红学家将《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 绵绵静日玉生香》一节文字总结为“花解语”,倒也颇有意味。我早先前在自己的一篇小文中说过,当晚袭人宝玉是有云雨的。你看“良宵”一词便知。因此,才有次日清晨,袭人身体发重,头疼目胀,四肢火热……
不知这李嬷嬷是有眼色还是没眼色,袭人躺在床上,他拄着根拐棍子跑来了——
只见李妈妈拄着拐棍,在当地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你起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了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孤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
宝玉少不得替袭人分辨病了吃药等语,又说:“你不信,只问别的丫头们。”李嬷嬷听了这话,益发气起来:“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我只和你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去讲了。把你奶了这么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旁,逞着丫头们要我的强。”一面说,一面也哭起来。李嬷嬷的“我都知道那些事”与前文睛雯“你们背地里的那点事,打量我不知道呢”如出一辙。

是的,没有了李嬷嬷,“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连贾母也说袭人现今有些拿大了。
后来几十回,再不见李嬷嬷与袭人有什么交集了,该是真的撵出去了吧。
没有了李嬷嬷这个“老背晦”,袭人在怡红院里怡心顺意,并逐渐博得王夫人信任。袭人以自己的和顺,使怡红院里的“绊脚石”消失,而一个个垫脚石使袭人牢牢稳固,一步步朝着目标奋斗。也不过,争得个赵姨娘般妾身。王夫人虽说不喜欢赵姨娘般的妾,却喜欢袭人这样的妾。
三、花气袭人知骤暖
后来,袭人得到王夫人专门送来的一碗菜。
后来,袭人得到王夫人从自己份例中拨出的二两银子。
有了王夫人,袭人也就慢慢离开了贾母。贾府上上下下一双势利眼,何况袭人。袭人看得明白,日渐衰老的贾母终究会被王夫人取代。确实如此,要知道睛雯是贾母亲给了宝玉的。王夫人却私自打发了晴雯后,才告知贾母。贾母无可奈何,心有不甘说道“……睛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无论什么机会。

袭人紧紧抓住了宝玉挨打的机会。宝玉挨打后,王夫人要找房里人随便问问宝玉的伤势。这一问竟把个袭人问成了准姨娘。因为王夫人保证“只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后,听到了袭人话:一则,“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不便(明明说的就是黛玉嘛),由不得叫人悬心。”二则,“‘君子防不然。’……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袭人的几次“悬心”,总也换得王夫人连连的“我的儿。”可是,睛雯却因此“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一节,王夫人雷嗔电怒抄检起了大观园,先抄检了司棋,接着把恹恹弱息的睛雯拉下炕,架了出去。最后,赶走四儿、芳官及上面所有唱戏女孩子们。
王夫人恨恨地说:“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到睛雯的离开,宝玉总算清醒:谁这样犯舌?况这里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

有研究红学者,说麝月告的密。其实,我倒认为袭人也好,麝月也罢,是一样的。还是李嬷嬷说的对,“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人人眼中,温柔和顺稳重大方的袭人,曾被大家打趣成“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当时,袭人笑道:“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一个个不知怎么死呢。”
看看怡红公子身边女儿们后果。还真让人惶悚。
这种人,现实生活很多。他们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利益面前不讲情分,为达目的不计一切。
袭人总归是一大字不识的俗气女人,我们不必苛责于他。
曾经因湘云早上帮着宝玉梳了梳头,他是着实吃了一回醋。他全部生活核心就是宝玉及“宝玉”。为安全其间,他每晚把“宝玉”妥妥压褥子底下,他恨不得把宝玉挂在自己腰带上,好放心宝玉。黛玉初进贾府,当晚袭人要拿出通灵宝让黛玉瞧瞧,还是黛玉阻止,才作罢;在自己家,袭人曾将通灵宝玉从宝玉脖子上摘下来让姐妹们瞧了个遍,总是俗气。
再看看他亲生母亲去世时光景,我们还有什么可苛责他的。

母亲病重,他好好打扮一番。忘了自己女儿身份,竟以贾府准姨娘派头妆扮起来:拿手炉挎衣包、戴华丽的金钗珠钏,穿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当时,王熙凤看着袭人的打扮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件大毛的。”
袭人笑道:“太太就只给了这灰鼠的,还有一件银鼠的。说赶年下再给大毛的,还没有得呢。”后来王熙凤命平儿把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与了袭人。又把袭人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夹包袱换成玉色绸里的哆罗呢包袱。还命包了一件雪褂子。后来平儿拿来一件半旧大红猩猩毡的给了袭人。罢了,周瑞家的跟着,遂坐车往花自芳家来。读者在这段文字中,仔细听听袭人与王熙凤对话。

一番折腾,一时得信“袭人之母业已停床,不能回来。”后王熙凤又打发人送了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并吩咐周瑞家,叫花家人回避,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
看看,这那里有点为母奔丧样子,明明就是姨娘出动了嘛。
不过,袭人这一生温柔和顺也好,昏聩愚昧也罢……他终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蒋玉菡。
关于袭人嫁蒋玉菡,周汝昌先生说忠顺府王爷羞辱贾家而迫嫁的;有人说是贾家败,不得已而嫁;也有说贾府败落,袭人自嫁而救济贾家;或说后来通过李嬷嬷知道了袭人的真实为人,还有……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反正,袭人是离了宝玉奔了蒋玉菡去了。
贱民蒋玉菡终“花气袭人知骤暖”。

【作者简介】依依,中学语文教师。躬耕教坛,如履薄冰。皇皇数载,毫无炫耀之资,惟教学之余,寄情于阅读,而阅读亦予我最大收获与愉悦。浅酌低吟,喁喁独语,竟也流淌出条条情感小溪。人有所往,心有所向,汉文字的魅力,吸引我想做一名写好字的教书匠。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评论和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详析《红楼梦》女儿悲愁喜乐酒令【】【】
东方文捷 2021-09-23   |  2669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薛蟠、蒋玉菡、云儿在冯紫英家宴。宝玉提出行酒令,并规定:“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酒。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的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宝玉第一个作了一个酒令唱了一个曲子。

酒令: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曲子: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

   女儿喜,女儿乐,是写女儿为自己的美丽容貌而喜和为尽情的游玩而乐。女儿悲,女儿愁,具有谶语的性质。

  “悔教夫婿觅封侯”句用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诗原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说的是少妇在大好春光里,后悔不应该叫丈夫到外面去追求功名,自己独守空闺。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句形容悲痛至极而泪流不断。红豆:名相思子,大如豌豆,色鲜红。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里用以比相思之泪。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句菱花镜即镜子。既有宋柳永《蝶恋花》词“衣带见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以及李清照《醉花阴》词“莫到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意。

   捱不明的更漏:意长夜难明,难熬天亮。古用滴漏作计时。故称“更漏”。

   青山隐隐:若隐若现。元王实甫《西厢记》“新愁近来接着旧愁,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雨打梨花深闭门”句出宋秦观《鹧鸪天》词:“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中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灸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另见宋李重元《忆王孙》词:“……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这句用意暗示宝钗婚后生活的情景。

其二冯紫英

酒令: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到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个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曲子: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精灵,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被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酒底:鸡鸣茅店月

   此令反映了市井小民的情趣,写出女儿所关心的是丈夫儿子及自己的容貌。语言平庸。它很符合冯紫英的身份。

   曲子写出风月场的打情骂俏。可以看出冯紫英的性格、教养。可人:惹人喜爱的人。鬼精灵:聪明机灵。

   鸡鸣茅店月:句出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因席上有鸡,故说带鸡的诗句。

其三云儿

酒令: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在家。女儿乐,住了萧管弄弦索。

曲子:豆蔻花开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酒底:桃之夭夭

   此令写出了旧时妓女的喜怒哀乐。妈妈:是指妓女的养母即鸨母。萧管:是竹制的管乐器。弦索:指乐器上的弦,金元以来泛指琵琶、三弦等弦乐器。

   曲子以豆蔻花为喻,写撩拨挑逗的妓女生活。豆蔻:是一种植物,初夏时开淡黄色的花。肉儿小心肝:对情人的昵称。


  “桃之夭妖”句出《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夭夭:形容桃花美丽茂盛的样子。因席上有鸡,故说带鸡的诗句。

其四薛蟠

酒令: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个jb往里戳。

曲子: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此令实在是龌龊不堪,就这样一个酒令,薛蟠还是“急得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吭吭哧哧挤出来。写出薛蟠胸无点墨、浪荡放纵的纨绔子弟形象。

薛蟠唱不出曲子,只好胡乱说什么“蚊子”、“苍蝇”,“哼哼”、“嗡嗡”,还自嘲自解叫“哼恒调”,以致被众人取笑一番,免了他的曲子和酒底。

其五蒋玉菡

酒令: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曲子: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是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

   此令“灯花并头结双蕊”句下有脂评云:“佳谶也”蜡烛芯点燃后呈穗状,叫“烛花”。 “双蕊”就是两个“烛花”。古人以为灯花是吉兆,以为“双蕊”像征夫妻的团圆。暗示八十回后蒋玉菡将娶花袭人为妻以及婚后“夫唱妇随”的生活。

   曲子写洞房结良缘的情景。似亦具有“谶言”性质。碧宵:天空。元王实甫《西厢记》:“我则道这玉天仙离了碧宵。”配鸾凤:指结为夫妻。谯楼:即鼓楼,古时际鼓报时之楼。


   花气袭人知昼暖原句出自宋陆游《村居书喜》诗:“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小说中改“骤”为“昼”,或因音近记错)。此酒底是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来念的。木樨:即桂花。句中的“花气”含有“木樨”之意。直接点出“袭人”二字,当也是谶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0:17 , Processed in 1.6721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