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7|回复: 4

衍圣公,总是第一个俯首称臣?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发表于 2022-6-29 2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每当异族入侵,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俯首称臣?
                        
后人我管不了啊
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代在北宋年间获得的封号,被历代朝廷尊为儒教文化的代表,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又强调忠君爱国,每每国破,孔子的后人衍圣公经常第一个俯首称臣,确实耸人听闻,但仔细想来,却又是人之常情、合乎情理。
69代衍圣公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 ,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是秦朝,秦非子原是汉人,自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至秦灭六国华夏一统,秦权势阶层已经与西戎混血杂居700年,秦赢氏及权势阶层都有西戎血统,如何判定秦朝是汉人王朝呢?西戎,又称犬戎。是上古时期在今陕西 甘肃 宁夏等西北地区的一个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古代东周中原地区的人称自己为华夏,把四方的各部落,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何为异族?东夷,今之山东、江苏北部;西戎,四川、陕西、甘肃、宁夏之地;南蛮,广东、广西、福建;北狄,东三省、内蒙、贝加尔湖一线。按照本文题目《每当异族入侵,为什么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称臣》中异族的理解,这些地方的人都属于异族,不但以前是,现在也是,这就非常危险了。另外,所谓的纯汉族血统其实是不存在的,不但如此,叫嚷华夏之地被异族践踏的朋友,其体内“异族”血统可能占了大半,甚至不含汉族血统都有可能,唐朝李世民家族有鲜卑血统;蒙元时期,汉人女子的初夜权归蒙古人所有;满清时期,家家以和旗人沾亲带故为荣。我56个民族其实是一家人,没有异族一说。只要没有灭绝我种族之心、认同我们华夏文化的,就不是异族,这样看来,我们真正要担心的是沙俄、倭国和印三。
儒家思想核心是“君臣父子”和“仁义礼智信”,大的方面说,是一种治国思想,小的方面说,是做人的道德标准,虽然也包含了一部分忠君的思想,但并不构成儒学的核心,对于荒淫无道的君主,对于行将崩溃的王朝,无可救药之下,儒学门人是有改朝换代的冲动的,因为儒家思想造福对象不是君王,而是万众苍生。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衍圣公应该殉节旧王朝,全家自缢于梁下,这样想的朋友,其实是被洗脑了,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沦为了朝廷的工具。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作为管束思想、教化民众的工具被确定下来,只要是对朝廷有利的东西通通往儒学里面塞,当初保留儒学,罢黜百家,难道儒学真有那么好吗?不是的,是儒学上得了台面,说出去好听,就好比一个企业家,他捐款多少亿、建立多少学校、敬老院,形象光辉傲岸,背地里排了多少污、解雇了多少人、睡了多少学生就不得而知了,这和朝廷独尊儒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学讲究仁义道德,心系黎明苍生、胸怀百姓疾苦,这样的君王这样的朝廷怎能不让人感激涕零呢?实质上实行的是“外儒内法”的残酷统管手段,控制民众思想、压制民众活力,让老百姓老老实实为朝廷驱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便于文人的管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固然有利于文化建设,但大一统的时期,文人们的浪漫主义则成为不安定因素,你一个提议他一个怀疑,江山恐有累卵之危,皇上,您不可不察啊!
所以我说,建议衍圣公陪葬旧朝廷是被洗脑了。
孔子后人最早被封官始于西汉高祖时期,北宋时被封为衍圣公,想要独尊儒术尊的长远,留着孔氏后人就很有必要,因为儒学为国学正统,谁掌握了儒学正统,谁就俘获了天下读书人的心,衍圣公顶着孔门正统的帽子,每每改朝换代,就成为新旧王朝争夺的对象,历代衍圣公们像国宝大熊猫一样被供奉被圈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21: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衍圣公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1]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 [1]  ,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  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故而经久不衰。 [1]  





中文名衍圣公 外文名yan sheng gong 首任衍圣公孔子45代孙孔宗愿 末代衍圣公孔子77代孙孔德成 始于年代1055年(宋至和二年) 结束年代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居住地点衍圣公府(今孔府) 本    质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封号


目录

1 爵号沿革
2 二宗并立
3 清廷承认
4 封号废除
5 世袭表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爵号沿革

 播报

“衍圣公”封号始于公元11世纪中国宋王朝,至1935年被中华民国政府废止,曲阜孔氏世袭“衍圣公”爵位累计八百八十年。

宋至和二年(1055年),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仁宗皇帝:“按前史,孔子后袭封者,在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意思是:唐朝开元年间追封孔子谥号“文宣王”,而孔子后裔封爵“文宣公”,将其先祖孔子的谥号加在孔子后裔身上,不可以,应当纠正。(《宋史·礼志·宾礼四》)

宋仁宗采纳这个建议,“遂诏有司定封宗愿衍圣公,令世袭焉。”其诏文曰:“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谥也;公侯,其爵也。后之孙虽更改不一,而不失其义。

至唐开元(713年—741年)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为文宣公。孔氏子孙去国号袭谥号,礼之失也盖自此始。朕稽考前训,博采群议,皆谓宜法汉之旧,革唐之失,稽古正名,于义为当。朕念先帝崇尚儒术,亲祠阙里,而始加至圣之号,务极尊显之意。肆朕纂临,继奉先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坠,而正其后裔嗣爵之号不其重欤!宜改至圣文宣王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

公元11世纪中国宋王朝皇帝宋仁宗的“衍圣公”封号,官职品级虽不高,但文化含金量甚足。与以往的褒成、褒尊、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封号相比,“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

“衍圣公”爵号问世后,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借以笼络人心。公元12世纪宋、金、元政权各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宋崇宁三年(1104年),诏宣议郎孔端友袭封奉圣公(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复改封衍圣公),为通直郎、直秘阁,仍许就任关升,以示崇奖。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以四十九代孙孔玠袭封衍圣公。其后,以搢、以文远、以万春、以洙,终宋世,皆袭封主祀事。13世纪元王朝统一中国版图后,蒙古族统治者试图收买宋衍圣公孔洙,孔洙运用儒家智慧全身而退。14世纪初元仁宗恢复曲阜孔氏嫡长孙袭封衍圣公爵号,确认“以嫡应袭封者思晦也”。(《元史·列传·孔思晦》)明王朝、清王朝均沿用此封号。

   


二宗并立

 播报

也是从孔端友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北宋后期,女真族南下,赵构渡江于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随高宗南迁,遂寓于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为南宗。其后南宗袭封衍圣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人。

宋廷南迁后,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于阜昌三年(公元1132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其后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

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先后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为衍圣公。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蒙古骑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圣公孔元措被元政权所得,仍封孔元措为衍圣公,而改封孔之全止充曲阜令。北宗孔元措无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为嗣。孔浈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袭封衍圣公。后来,元政权先前所封衍圣公曲阜令孔之全之子孔治率孔氏族人上书皇帝,言孔浈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儿子孔之固侧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驱口李氏,孔浈曾随李氏姓李,不可为孔氏宗。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皇帝下诏免去孔浈衍圣公封号。其后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任命新的衍圣公。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后,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二世孙孔洙归元。元朝统一,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访查孔子后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师,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孔洙大加赏识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免去衍圣公封号。

此时,南北宗的衍圣公均被免职,十余年后,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因孔之全长子孔治权奉祀事三十余年而奉诏袭封衍圣公。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孔氏族人又上书皇帝,说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仁宗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调查,并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思晦。孔思晦和孔思诚均为四十五代孔宗愿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孙,孔思晦是四十九代孙孔拂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孔思诚是孔拂次子孔元用的嫡长孙,因此,元仁宗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罢黜孔思诚而以孔思晦袭封衍圣公,并授阶为中议大夫,列正四品。从此,衍圣公之位在此一脉中延续。

   


清廷承认

 播报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承认衍圣公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权,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衍植仍任衍圣公加太子太傅。朝见时衍圣公仍列内阁大臣之上。

衍圣公与朝廷的密切关系,到乾隆时期达到巅峰,乾隆帝曾多次来曲阜,并颁御书“与天地参”、“时中立极”、“化成悠久”等匾额,重建棂星门,易木为石。对于乾隆帝与孔府的关系密切,多有猜测,包括七十一代衍圣公孔宪培的一品夫人于氏(无后),与乾隆帝关系密切,孔府盛传于氏为乾隆帝之女。据考证,乃乾隆帝义女(官臣于敏中之女)。后于道光年间于孔府东路建有于氏的祭祀专祠沐恩堂。于敏中被罢官后,其后裔也多寄居孔府。

   


封号废除

 播报

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是倒数第二代衍圣公,他倍受皇恩。在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时,赏戴双眼花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又赏穿带嗉貂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凯下令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所受清代的荣典一切照旧,颁给衍圣公孔令贻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2月其遗腹子孔德成出生,4月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民国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孙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此,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

   


世袭表

 播报

   


宋朝

45代孔宗愿,字子庄,宋宝元二年(1039年)袭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衍圣公,孔延泽(孔宜次子,孔宜长子孔延世之弟)子、孔圣祐(孔延世子,无后)从弟

46代孔若蒙,字公明,宋熙宁元年(1068年)袭衍圣公,元祐元年(1086年)改封奉圣公,授承奉郎,后废,孔宗愿长子

46代孔若虚,字公实,宋元符元年(1098年)袭奉圣公,孔宗愿次子

47代孔端友,字子交,宋崇宁三年(1104年)袭奉圣公,授朝奉郎、直秘阁,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复改封衍圣公,1128年南渡,孔若蒙长子,无后

48代孔玠,字锡老,宋绍兴二年(1132年)袭衍圣公,南宗,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之弟)长子

48代孔璠,字文老,伪齐阜昌三年(1132年)封衍圣公,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圣公,未袭,1140年卒,北宗,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之弟)次子

49代孔搢,字季绅,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衍圣公,南宗,孔玠子

49代孔拯,字元济,金皇统二年(1142年)袭衍圣公,授文林郎,北宗,孔璠长子,无后

49代孔摠,字元会,金大定三年(1163年)袭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北宗,又名孔詌,孔璠次子

50代孔文远,字绍先,宋绍熙四年(1193年)袭衍圣公,南宗,孔搢子

50代孔元措,字梦得,金明昌二年(1191年)袭衍圣公,随金迁汴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圣公,北宗,孔摠长子,无后

50代孔元用,字俊卿,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封衍圣公,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罢,北宗,孔拂次子、孔琥孙、孔端立的曾孙、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若虚之弟)的玄孙、孔宗愿的第5世孙

51代孔万春,字耆年,宋宝庆二年(1226年)袭衍圣公,南宗,孔文远子

51代孔之全,字工叔,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圣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罢,专任曲阜县令,北宗,孔元用子

52代孔洙,字景清,宋绍定四年(1231年)袭衍圣公,1282年让位,南宗,孔万春子

52代孔浈,字昭度,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袭衍圣公,次年(1252年)免,北宗,孔之固子、孔元紘(孔摠次子,孔元措之弟)孙

   


元朝

52代孔治,字世安,元元贞元年(1295年)封衍圣公,孔之全子

53代孔思诚,字致道,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袭衍圣公,1316年罢,孔治子

53代孔思晦,字明道,元延祐三年(1316年)封衍圣公,孔浣子、孔之厚孙、孔元孝(孔拂长子,孔元用之兄)的曾孙、孔拂的玄孙

54代孔克坚,字璟夫,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衍圣公,孔思晦子

55代孔希学,字士行,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衍圣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衍圣公,孔克坚子

   


明朝

56代孔讷,字言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袭衍圣公,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孔希学子

57代孔公鉴

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衣冠像

,字昭文,明建文二年(1400年)袭衍圣公,孔讷子

58代孔彦缙,字朝绅,明永乐八年(1410年)袭衍圣公,孔公鉴子

59代孔承庆,字永祚,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赠衍圣公,孔彦缙子

60代孔宏绪,字以敬,明景泰六年(1455年)袭衍圣公,后废,孔承庆长子

60代孔宏泰,字以和,明成化六年(1470年)袭衍圣公,孔承庆次子

61代孔闻韶,字知德,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衍圣公,孔宏绪子

62代孔贞干,字用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袭衍圣公,孔闻韶长子

63代孔尚贤,字象之,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衍圣公,孔贞干子,无后

64代孔衍植,字懋甲,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衍圣公,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二日封衍圣公,孔尚坦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贞干之弟)孙、孔闻韶的曾孙、孔宏绪的玄孙

   


清朝

65代孔兴燮,字起吕,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衍圣公,孔衍植子

明 孔府旧藏 红地盘金绣四爪蟒龙

66代孔毓圻,字钟在,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衍圣公,孔兴燮子

67代孔传铎,字振路,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衍圣公,孔毓圻子

68代孔继濩,字体和,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孔传铎子

69代孔广棨,字京立,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衍圣公,孔继濩子

70代孔昭焕,字显文,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衍圣公,孔广棨子

71代孔宪培,字养元,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衍圣公,孔昭焕长子,无后

72代孔庆镕,字陶甫,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袭衍圣公,孔宪增(孔昭焕次子,孔宪培之弟)子

73代孔繁灏,字文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袭衍圣公,孔庆镕子

74代孔祥珂,字觐堂,清同治二年(1863年)袭衍圣公,孔繁灏子

75代孔令贻,字谷孙,清光绪三年(1877年)袭衍圣公,民国二年(1913年)封衍圣公,孔祥珂子

   


民国

76代孔德成,字玉汝,民国九年(1920年)袭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衍圣公,孔家辈字,兴毓传继广,是哪个皇帝所赐?+ 衍圣公孔继宗书:曹家考证不成立!《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后?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6】



53回祭宗祠:

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

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照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亦是御笔。

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俱是御笔。

贾氏宗祠,共写了三副匾联,大门的匾联,是“衍圣公孔继宗书”。抱厦、正殿的两副匾联,“乃先皇御笔”。

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太宗封孔子为先圣,唐玄宗追谥为文宣王,封其嗣褒成侯为文宣公。

“衍圣公”的封号,始于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以正孔子后裔嗣爵之号,始加至圣之号,务极尊显之意,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令世袭焉。

自此,“衍圣公”历代世袭,直至民国,1935年,取消“衍圣公”称号,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历时880年,历孔子后裔三十二代之久。

而且,孔氏后裔取名,也有行辈。正式由皇帝赐名,天下皆知,孔氏后代都须遵循,甚至孟子后代也都遵守,便始于明朝。明初太祖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加上洪武元年封衍圣公的五十六代孔希学的“希”字,和洪武十七年袭封衍圣公的五十七代孔讷的“言”旁,便是“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孔氏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的辈字。孟子后代也从“公彦承”开始遵循皇帝赐的辈字,比如孟子的五十八代孙孟公肇,五十九代孙孟彦璞,六十代孙孟承光。而孟公肇的上辈,孟子的五十七代孙名“孟元”。

后来清朝避讳胤禛、弘历,改“胤”为“衍”,改“弘”为“宏”。

六十五代孔胤植(1592年-1648年),天启二年袭封衍圣公,于崇祯二年,1629年,奏请崇祯皇帝恩准,又赐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的辈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所以这十字是崇祯皇帝所赐。

孔胤植的嫡长子,六十六代孔兴燮,1636年出生。

1644年,清顺治元年,孔胤植又被清朝封衍圣公。

我们看“兴毓传继广”这几个衍圣公的信息:

六十六代孔兴燮,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衍圣公,孔胤植子。

六十七代孔毓圻,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衍圣公,孔兴燮子。

六十八代孔传铎,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衍圣公,孔毓圻子。

六十九代孔继濩,早卒,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其父孔传铎袭封衍圣公前已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孔传铎子。“雍正十三年,世宗崩,孔广棨入临,高宗(乾隆)复召入对,以覃恩赠父继濩如其爵。”所以孔继濩是在雍正死后,乾隆帝追赠的“衍圣公”。

七十代孔广棨,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衍圣公,孔继濩子。

七十一代孔昭焕,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衍圣公,孔广棨子。

七十二代孔宪培,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衍圣公,孔昭焕子。

以上资料显示:

“衍圣公”始于宋朝,直至民国,历代是孔子后裔世袭。

孔氏后裔,辈字正式由皇帝所赐,颁行天下,始于明朝。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这十个辈字,是崇祯皇帝所赐。

孔继濩并非真正的“衍圣公”,死于康熙五十八年,当时其祖父孔毓圻是衍圣公。1731年,雍正九年,孔继濩之子孔广棨袭衍圣公。1735年,雍正死后,乾隆帝才追赠孔继濩为“衍圣公”。

“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贾氏宗祠”大门匾联,首先排除了如下可能性:

虽然在崇祯年间,天下皆知“兴毓传继广”的孔氏辈字,也就是说,崇祯、顺治、康熙年间的一个小说作者,都可以在书中写“衍圣公孔继某”字样的话,因为“继”字辈必定会有一个衍圣公,只是早晚的事。但是,问题是:如果《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前,为什么要让读者看到一个未来的“衍圣公”?

无论让读者从正面看此书,从反面看此书,无论是写曹家,还是写明末,还是写其它反面故事,让读者看到一个未来的“衍圣公”,都与书中一直强调的作者“亲历”之往事不符: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关键是,如果《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康熙时的孔毓圻做了五十多年衍圣公,作者有什么必要,有什么动机,要写孔毓圻的孙子辈“孔继某”这样一个“衍圣公”?却不写“毓”字辈、“兴”字辈,或者前代这些任何一个现成的衍圣公?

把“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故意写到未来?让读者看到一段未来的人和事?完全说不通,怎么都不能自圆其说,也没有必要,所以从“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证据来看,《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前的可能性不成立。

甲戌本有两个时间的可能性,公认的是1754年甲戌,还有1694年。孔继濩1735年被乾隆追赠为“衍圣公”。结合起来看,一个比较合理的《红楼梦》最终的成书时间,大致应在1735年之后、1754年之前的二十年间。只所以用“最终”的成书时间,是因为这样的巨著,不排除是由准备素材、设计纲目、写书、批书等多人组成的创作团体,甚至是经过两三代人构思、写作、修改、增删、润色等努力的结果。

1735到1754年之间,也符合目前主流的《红楼梦》成书时间。那么“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证据,是否符合曹家论呢?

如果贾府是曹家,宗祠大门的对联,能说功名贯天?天地、兆姓?能说勋业、功名照日月?

要不是《红楼梦》这本书被胡适考证到曹寅家,有几个人知道曹锡远、曹振彦、曹玺?他们有什么功名能说贯天?照日月?既然功名贯天,随便说出一个来,让大家跟天地、日月比较下看看!

曹家能称国公吗?明朝开国六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这些人的勋业、功名,才能用“照日月”,但恐怕也不敢用“贯天”二字!

曹家是什么品级?大同知府,江宁织造,二三品都算不上,能说国公之家?能说公府千金?比“封侯”爵位还高的宁国府、荣国府这两个“国公府”,能认作曹寅家?是用什么眼认的?有没用脑子稍微判断一下?既然是考证,就不能只考一点,不管重点,不顾整体框架是否有硬伤。

以上这些明显都匹配不上!拉郎配也要拉个差不多的郎,别拉个小儿郎,完全没法拜堂,遑论洞房。

如果此书是写曹寅家事,“衍圣公”的问题也很明显:

一是为什么要写个没有做过衍圣公的“继”字辈的衍圣公?既然“衍圣公孔继宗”的考证原型是衍圣公孔继濩,而孔继濩却是死后追赠的衍圣公,有那么多真正的衍圣公,作者为什么非要选这么个原型?完全说不通。

二是“衍圣公孔继宗书”怎么都是错的。因为当此人能书写匾联的时候,他还不是衍圣公,显然不能在署名前冠以“衍圣公”的封号。当此人有“衍圣公”封号的时候,已经死了多年,不会写出“衍圣公孔继宗书”的署名和匾联。

三是三副匾联,衍圣公的匾联,跟“先皇御笔”的两副同时出现,也应跟“先皇”大致同时期才合理。《红楼梦》抄本、印刷都是在乾隆年间,“先皇”至少是雍正或雍正之前的皇帝。雍正首先应排除,雍正是对曹家抄家的皇帝,不是赐联恩遇的皇帝。所以“先皇”是康熙、顺治才行,康熙也更合曹家论。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顺治时的衍圣公孔兴燮,康熙时的衍圣公孔毓圻,甚至雍正时的衍圣公孔传铎,为什么都不写?偏偏要写个乾隆帝追赠的“继”字辈的衍圣公?在雍正六年曹家被抄家之后,还有哪个衍圣公会给曹家题联写“功名”?这不是跟皇帝对着干吗?分析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认为衍圣公脑子还比较正常,脑袋没有进大水。所以乾隆朝的衍圣公,明显说不通。

如《红楼梦》是写曹家事,那么在康熙年间做了五十多年衍圣公的孔毓圻,才是“衍圣公”的首选原型和理想原型。

总之,写兴、毓、传字辈的任何一个衍圣公都可以,唯独“继”字辈的衍圣公,让曹家的考证不能成立。



点击下一个:“继”字辈的衍圣公、先皇御笔,符合蔡元培的“清康熙朝政治小说”吗?+ 还是假的衍圣公?用假语瞒天过海:朱明皇家,先皇是“水”字辈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7 1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7: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字辈的衍圣公、先皇御笔,符合蔡元培的“清康熙朝政治小说”吗?+ 还是假的衍圣公?用假语瞒天过海:朱明皇家,先皇是“水”字辈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7】



如果《红楼梦》不是写曹家,也分两种情况辨析:

一种情况,是写个“继”字辈的衍圣公,让读者看出,作者写书之时就是乾隆初期。

则当今、颂圣、皇家、歌功颂德等小说时代,即为康雍乾时期。那么,先皇、功名等,为此前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宁国公、荣国公则是清初功臣。

大体看起来,蔡校长的说法:明末清初,吊明揭清,自明亡始。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古人有“清风明月”语,以风月影明清,亦未可知也。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所谓贾府,即伪朝也。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本书以男女影清汉以此。如此等等,基本能符合这个故事背景。

但问题也很明显:

“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如果宝玉是伪朝帝系、太子胤礽,为什么住“怡红院”?宝玉的喜好、服色等也多是红色,宝玉的丫鬟名红玉、小厮名扫红,况且伤落红、葬桃花,与蔡校长自己说的“书中红字,多影朱字”自相矛盾。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本书来历,是石头所记,石头是通灵宝玉,是贾宝玉出生时从口中衔下,整天戴在脖子上的玉。贾宝玉是石头的代言人,是木石前盟之石。这样一个正统、持民族主义甚挚的作者,即石头,也是宝玉,怎么却是伪朝帝系?太子胤礽?贾宝玉是贾府最受宠的公子,却又说“所谓贾府,即伪朝也”,蔡校长这些观点都不能自圆其说。

通过前文解读,贾府是朱明皇家,不是“伪朝”,贾府的儿媳、女儿是朱明皇帝,贾府的男人是朱明宗室,薛家才是满清。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诗句为引,有贾府那么多朱明皇帝的特征为证,比如淫丧、弓弦勒死、“玉带林中挂”等等,并非“以男女影清汉”。宝玉是“传国玺”,没错,却不是“伪朝”的“传国玺”,更不是胤礽,而是“朱玉玺”,有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为证,大哥贾珠、二哥贾宝玉,正是“朱宝玉”。还有前面这么多章节的贾府、人物解读出来的证据,都与蔡校长的说法不符,不再列举。

用前述讨论曹家的“衍圣公”的三个问题,也检验一遍:

一是为什么不写个真正的衍圣公?却要写个没有做过衍圣公的追赠的衍圣公?如果要定位乾隆初期,则孔继濩的儿子和孙子,即“广”、“昭”两辈衍圣公,都是乾隆初期真正的衍圣公,为什么不用?只有一个理由还算合理:作者故意写个“假的”衍圣公,这个衍圣公和宗祠,都是假、贾,符合蔡校长的观点:“所谓贾府,即伪朝也”。

二是“衍圣公孔继宗书”怎么都是错的问题。既然红楼作者特意写个“假的”衍圣公,那么这个错就可认为是故意错,是错误提醒,倒不是问题。

三是跟“先皇御笔”的两副匾联同时出现的问题。如按蔡校长的观点,“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则“先皇御笔”为顺治、康熙都合理,应写“兴、毓”辈的衍圣公。乾隆追赠的“继”字辈的衍圣公,怎么都不能自圆其说。可以硬找理由,比如说,“先皇御笔”写的抱厦和正殿的匾联在先,这个衍圣公是乾隆朝的,后来才写的大门匾联,类似这样的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或者说,既然这个衍圣公是“假的”,是个故意的错误提醒,那么跟真正的“先皇御笔”就没关系。这等于没回答此问题,毕竟“衍圣公”是真实存在的,“继”字辈的衍圣公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说“继”字辈的“衍圣公”跟“先皇御笔”的两副匾联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关系。所以蔡校长的“清康熙朝政治小说”的观点,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当然,前述曹家论也可以用“继”字辈的“衍圣公”是“假的”、“故意错”作为理由,假的,贾府,反面真事写的是曹家嘛。但与“先皇御笔”的匾联出现在一起,却无论如何不能自圆其说。如果作者只是故意要写假的、错的衍圣公,完全可以写个孔方、孔圆、孔宗之类的名字,一看就是假的、错的,却写个“继”字辈的、乾隆朝追赠的“衍圣公”,与“先皇御笔”不能自圆其说。

另一种情况,是让读者看出“假”!所以作者故意写“继”字辈的衍圣公,读者都知道不是真的衍圣公,是用“假语”,看似乾隆朝,所隐真事恰非乾隆朝,符合此书一贯的假语存,真事隐,瞒天过海。

比如按本文解读,书中把皇帝将相,故意写成女儿;把皇家写成国公府,把皇帝写成“公府千金”;明着写“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反面却全是写的朝廷历史。把书中人物的性别男女都有意写“假语”,遑论其它。

“继”字辈的衍圣公,不是真的衍圣公,也正好说明是“假语”。此人能书写之时,还不是衍圣公;当此人封为衍圣公时,已经死了,所以不可能出现“衍圣公孔继某”的署名。红楼作者故意用这个不是真的衍圣公,这个明显的错误提醒,让读者看出,这里是用“假语”,否则其他衍圣公,达不到“假语”的效果,会被读者看作真。

比如,“兴毓传继广”之前的衍圣公:会暴露其余两副匾联的“先皇”、“御笔”是明朝皇帝,不能用。

而“兴毓传”、“广昭”辈的衍圣公:会被读者看作真,不能用。

只有“继”字辈的衍圣公:是假,能起到“假语”的效果。

因此,这里写乾隆朝追赠的“继”字辈的衍圣公,是鱼目混珠,达到瞒天过海的效果。那么,这里要瞒的“天”是什么?

“功名贯天”的贾家,假家,是谁家?按本文解读,贾府是皇家,朱明皇家。如前文所述,书中的皇帝、皇家,绝非薛家满清,满清被骂作野驴子、骚达子、中华之患、跳梁小丑。所以书中的皇家、颂圣、隆恩盛德,都是颂大明之德,当今、圣德等说的都是明朝皇帝。

也就是说,书中的时代环境,比蔡校长认为的康雍乾时代更早,不是“自明亡始”,而是明末 + 清初,红楼作者用时间和空间都穿越的写作手法,把明末那些帝王将相,直到清初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等这些人,都聚于一园,聚在同时,围绕宝玉这个玉玺、江山,展开反面的争夺故事。所以所隐真事并非乾隆朝,也非康雍乾,而是朱明之亡,满清之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衍圣公”的问题,按曹家论无法验证的三个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前两个问题,“继”字辈的衍圣公,假的问题,错的问题,已解。

“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贾氏宗祠大门匾联,和两副“先皇御笔”的匾联同时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们说贾家是“假语”,反面是朱明皇家。则“先皇御笔”也是朱明的皇帝,不是雍正、康熙、顺治这些满清的皇帝。

注意,“孔继宗”的辈字“继”:“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这些辈字,用的是明朝皇帝崇祯帝的赐名。同时出现的“先皇御笔”,也都是明朝皇帝,前后说法也都一致。

“继”字辈的衍圣公,孔继濩,是“水”字辈。孔家从六十五代孔胤植开始的衍圣公,不仅遵从明朝皇帝所赐辈字,末字还遵循五行,有两轮木、火、土、金、水,如孔兴燮、孔毓圻、孔传铎、孔继濩、孔广棨,直到七十四代孔繁灏,1842年,清道光年间袭封衍圣公。

前文说过,明朝皇帝取名遵循五行,如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朱慈烺等。

红楼梦中,从黛玉进贾府,到六九末“祭宗祠”,直到八十回,荣国府目前的当家人,很明显是王夫人朱由校,王夫人平时不管事,由其代理人王熙凤这个魏忠贤理家,这都是红楼梦中很明显的特征。

此处用“继”字辈的衍圣公,秘密就在孔继濩的“水”字辈!

当今的皇帝,朱由校,是“木”字辈。“先皇”,朱常洛,正是“水”字辈!

孔子后裔“衍圣公”,“兴毓传继广”的辈字,和孔胤植以来“衍圣公”名字的五行排序,以及明朝皇帝名字的五行排序,天下皆知。红楼作者巧妙运用了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在三副匾联中,为读者指出,“水”字辈,是“先皇”,则“当今”是“木”字辈的明朝皇帝,“假府”目前是王夫人当家,正是天启帝朱由校时期。

解读结果,与前文解读的贾府“人物架构”相符,都一贯一致。

如前所述,《红楼梦》最终成书时间,在1735年之后,这里又说是明末、明朝皇帝,那么,是否也否定了石头、作者“亲历”之往事?

“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才看到石上所记,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抄录问世,又几易书名,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所以抄录后还经过曹雪芹批阅增删,到脂砚斋抄阅再评的甲戌年,其间经历了很多时间,几世几劫,短可几十年,长可上百年。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7 1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1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思想真诚吗?庄子批判儒家伪辞,揭露背后的男盗女娼之事?历史考古证明儒家治
武当理泰说易经
2024-07-12 22:10
河南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追求社会和谐稳定。虽有统治阶层扭曲利用及缺陷,但儒家思想有深刻智慧。评判需客观理性,避免偏见。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庄子说,儒家伪辞,喜欢说假话,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干的,都是男盗女娼之事。


全天下的儒家只有一个伎俩,那就是编造辉煌的历史,描绘精彩的未来,然后,要你牺牲你的现在。

表面上说的是为苍生立命,为天地立心,冠冕堂皇,其实就是一门心思,想做官,孔子曾说:三月不做官,惶惶如也。


考古证明,在儒家思想统治时期的两千多年里,老百姓几乎都住的是茅草屋,饥寒交迫,何谈盛世。


而战国时期百姓几乎住的都是青瓦房……”


这是一位网友对儒家思想的是否真诚,提出的质疑!

对于儒家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界和历史学界的一个热点。


庄子对儒家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所谓的“伪辞”,以及对儒家的治国理念和实践。而关于对儒家是否真诚的讨论,则需要全面客观地审视儒家思想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


首先,儒家思想的确强调仁义道德,提倡礼仪端庄,治国有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一味编造辉煌的历史,以达到为官谋私、谋权、谋利的目的。


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是以立身修德为本,是以仁爱和正义来治理国家,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


儒家提倡“仁者爱人”,“义者守礼”,是为了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观念并非空泛的伪装,而是对社会秩序和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其次,关于庄子提到的儒家“孔子说:三月不做官,惶惶如也”,以及地层考古关于老百姓居住条件的史实,确实反映了儒家治理下社会的一些缺陷。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确实曾被统治阶层扭曲利用,有时候出现了功利取向过重、压迫下层民众等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儒家思想本身就是虚伪的、伪善的。


相反,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修正,在社会实践中也有不同阶段的表现,批判应当理性和客观。


纵观儒家历史,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秩序、伦理道德和文化传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对于仁爱、礼义、孝道等伦理道德的强调,为社会稳定和谐、家庭美满和睦提供了有力支撑。

儒家也的确曾经存在缺陷和问题,但不能完全否定儒家思想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和启迪。


我们在评判儒家是否真诚时,需要以史为鉴,客观理性地审视其所倡导的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避免一味地偏见和偏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8 10:41 , Processed in 0.0562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