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朱椿:朱元璋之第十一子,忠孝礼义无一瑕疵,有“贤王”之誉
2022-04-30 22:42 来源: 知识驿站哦
原标题:蜀王朱椿:朱元璋之第十一子,忠孝礼义无一瑕疵,有“贤王”之誉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避免朝廷孤立,大封同宗分镇各地,确保朱姓子弟本固枝荣,君临万代。其中的第十一子朱椿于洪武十一年(1378)受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成都。朱椿“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朱元璋曾亲昵地称他为“蜀秀才”。朱椿的母亲是郭惠妃,外公即是元末枭雄之一的濠州帅郭子兴。想当年,正是郭子兴慧眼识珠,将朱元璋擢拔于底层行伍之间,悉心培养,终成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统一了宇内,坐稳了江山,吃水不忘挖井人,于洪武三年二月“追封故元帅郭子兴为滁阳王,妻张氏为滁阳王夫人。立庙滁州,仍绘其子从祀。凡生卒之日及节序,皆命有司致祭。”朱元璋和郭惠妃共生有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三子,另有永嘉公主、汝阳公主二女。蜀王朱椿就藩前,滁阳王庙的重要祭祀活动都是“以蜀王主祀”。而根据《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二所记:“蜀王之国,掌滁之卫事者主焉”,即蜀王去成都就国后,滁阳王庙的重要祭祀活动就交由地方官主祀了。当然,每到清明节,朱椿都会不辞劳苦,前往滁州郭子兴墓祭祀。朱椿于王府中堂大书“忠孝为藩”四大字以自警。与高僧来复谈禅,作《正心》、《观道》、《崇本》、《敬贤》四箴以自勉。到成都就藩后,有意“以诗书礼乐化一方”,聘大儒方孝孺为蜀世子老师,隆重迎入成都讲学,表其居曰“正学”,以风蜀人。他还诣讲郡学,分禄接济博士,每月一石,成为定制。史称:“时诸时诸王皆备边练士卒,椿独以礼教守西陲。”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番人入寇蜀地,烧黑崖关。朱元璋遣朱椿的岳父凉国公蓝玉出大渡河邀击,电闪雷击,一举破番。朱椿并不满足于军事上的胜利,而从政治上查找暴乱的原因,认真检讨,大减赋税,制订蜀地集市规范,“蜀人由此安业,日益殷富,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朱椿也因此被蜀地百姓称为“贤王”。朱元璋驾崩,继位的建文帝上台后要处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建文帝连续对齐王、周王、楚王、湘王、代王等动手,却对蜀王朱椿信任有加。甚至,建文帝在剥夺朱椿的同母弟弟、代王朱桂爵位后,还将之送到成都,希望朱椿“以德化之”。朱椿之所以能得建文帝如此信任,主要是他表现出来的“无与兴废之谋,超然评论之外”的态度。可以说,不但在建文帝眼里,朱椿是一个完美无瑕“贤王”,在明成祖朱棣眼里也是如此。明成祖朱棣在发起靖难之役成功称帝后,朱椿及时前往京城表忠,朱棣称赞他“天性仁孝,聪明博学,声闻昭著,军民怀服”。永乐三年(1405),朱椿向朱棣进贡荔枝等物,朱棣直接赐书称:“惟贤弟抱明达之资,敦忠孝之义,处事循礼,秉心有诚,稽古博文,好学不倦。”朱椿的另一同母弟弟谷王朱橞曾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出了大力,得朱棣改封到长沙。到了长沙,朱橞渐有问鼎天下之心,“招匿亡命,习兵法战阵,造战舰弓弩器械”。为了增加成功系数,朱橞于永乐十四年(1416)写信给朱椿,希望哥哥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朱椿不愿天下战事又起、民间再现兵刀,及时向朱棣上奏,说谷王朱橞要密谋不轨。朱棣大为激赏,称赞朱椿“此心周公忠存王室之心也”,给予了他极为丰厚的赏赐。朱椿薨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二月十一日,享年53岁,谥号“献”,为明初藩王中罕有历事三朝、且得以善终者。也因为朱椿不仅自己以身作则,遵守宗藩的规章制度,对子孙要求也很严格,使得蜀藩成了整个明朝51个宗藩中少数几个与明朝共始终、独善其身的宗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