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3|回复: 0

[真神] 杨行密(852年~905年),唐朝宰相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564
发表于 2022-9-19 14: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县)人 [1]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人,史称南吴太祖。
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杨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杨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唐朝追谥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吴孝武王,其子杨溥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  《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人物关系纠错 寻阳长公主
女儿

杨妙言(890年-927年),中国五代十国吴太祖杨行密之女。史书并没有记载的事迹,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扬州发现寻阳长公主的墓志铭。得知寻阳长公主嫁给太仆卿、检校尚书左仆射、舒州刺史刘信。育子女十二人,长子抚州军事押衙刘匡祚。顺义七年(927年)七月在临川郡(抚州)城公署去世,享年三十八岁。乾贞三年(929年)三月,“窆于都城江都县兴宁乡东袁墅村建义里”。



本    名杨行密 别    名杨行愍 字化源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庐州合肥县(今安徽长丰) 出生日期852年 逝世日期905年 主要作品《举史实牒》 主要成就成功割据江淮、遏制朱温的南下,奠基南吴政权 [3]  庙    号太祖(追尊) 谥    号武忠王(唐朝赐谥)、孝武王(吴国改谥)、武皇帝 [2]  年    号天复(沿用唐昭宗年号)、天祐(沿用唐昭宗年号) 在位时间902年—905年
目录



杨行密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杨行密割据庐州
杨行密初名杨行愍,其父为农夫。杨行密幼时丧父,家庭贫困。为人高大有力,能手举百斤的物体,一日可走三百里路。 [4]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至879年),江淮地区反叛势力群起,杨行密因参加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失败后被捕。刺史郑棨因为他相貌奇特,于是解开他的绳索,将其释放。 [5]  
之后杨行密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不久提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当地军吏非常讨厌他,要他再次出戍。杨行密临行前,军吏假装关心,问他还缺什么。杨行密大声说:“只要取你的头!”当即斩下军吏的首级,携带而出,趁此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于是占据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 [6]  

杨行密攻入扬州
中和三年(883年),唐朝拜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毕师铎所攻,高骈上表皇帝请求封杨行密为行军司马,杨行密率领几千兵马赴援,走到天长(今安徽天长市)时,毕师铎已囚禁高骈,并召宣州秦彦进入扬州(今属江苏省),杨行密没有成功进入扬州,于是屯军于蜀冈 [7]  
毕师铎率兵数万攻打杨行密,杨行密佯装失败,放弃营寨逃跑。毕师铎的士兵没有军粮,非常饥饿,乘胜争相入营收取军资。杨行密见状回兵攻击,毕师铎大败,单骑逃回扬州城,并杀死高骈。杨行密听说高骈已死,令全军穿白色丧服向城哭三天,再进攻西门,秦彦及毕师铎逃奔到东塘,于是杨行密得以进入扬州。 [8]  

杨行密弃扬夺宣
杨行密攻入扬州之时,扬州城中正是仓库空虚。饥民互相残杀充饥,丈夫将妻子、父亲将儿子争相卖给屠宰场,被卖的人如同羊、猪一样被屠夫宰杀。杨行密想到无法守住扬州而想离开。但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秦宗权派遣其弟秦宗衡攻掠淮南秦彦毕师铎还师东塘,与秦宗衡联合,杨行密闭城不敢出。不久,秦宗衡被偏将孙儒所杀,孙儒攻破高邮,杨行密更加害怕。杨行密的门客袁袭说:“我们以新募集的军队守卫空城,而将领大多是高骈的部下,必须有厚恩信义和有力的统制才能使他们心服。现在孙儒军势正盛,攻无不克,这是将领们持两端、选强弱、择向背的时候。想到海陵镇使高霸,是高骈的旧将,肯定不能为我所用。”杨行密于是以军令召高霸,高霸率兵进入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杨行密想让高霸守天长,袁袭说:“我们因怀疑高霸有二心而召他前来,如今还能再重用他吗?再说我们若能战胜孙儒,就没有必要用高霸,如若不胜,天长我们哪还能拥有呢!不如杀掉高霸而吞并其部。”杨行密于是犒赏军队,擒获并族灭高霸,得其部下数千人。 [9]  
不久,孙儒杀秦彦、毕师铎,吞并了他们的兵马,以攻打杨行密。杨行密想到去海陵(属江苏省泰州市),袁袭说:“海陵难守,而庐州是我们的旧地,城池完好,粮草充实,可做以后图谋的基地。”于是杨行密又退到庐州。 [10]  
很久以后,杨行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杨行密问袁袭说:“我想整装兼程而行,西取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可以吗?”袁袭说:“钟传新近得到江西,势头正盛,不可图谋,而秦彦进入广陵时,召池州刺史赵锽托以宣州。现在秦彦已死,赵锽失去依恃,而守卫宣州非其本意,况且他的为人不是公敌,所以赵锽可以攻取。”杨行密于是率军攻打赵锽,两军战于曷山,大败赵锽,进而围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赵锽弃城逃去,被追上杀死。杨行密于是进入宣州。 [11]  

杨行密力败孙儒
龙纪元年(889年),唐朝廷册封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派田頵、安仁义、李神福等进攻浙西地区的苏(今属江苏省)、常(今属江苏省)、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12]  
大顺二年(891年),杨行密攻取滁州和州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攻取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孙儒自从赶走杨行密,进入广陵,时间久了,也不能守,于是焚毁城池,杀死老弱病残的百姓以饷食军队,驱赶部众渡江,号称五十万,进攻杨行密。田頵、刘威等将领被孙儒的军队击败,于是杨行密想退走铜官。他的门客戴友规说:“孙儒来势凶猛,兵力众多,他的气势不可抵挡,但可以使他们先头受挫,他的兵力太多,不可力战。但时间久了兵力就疲惫,士气必然受挫。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弃城而走,那不是束手就擒吗!”刘威也进言说:“背城坚守,可以不战使之疲惫。”杨行密认为他们说的非常正确。 [13]  
杨行密避而不战,时间一久,孙儒的士兵果然粮草不足,而且又发生了大瘟疫。杨行密尽其所有军队攻打孙儒,孙儒战败被俘。将死之时,孙儒抬头看着刘威说:“听说避战不出的策略就是你提出的,倘使我有像你这样的将领,又怎么会失败呢?”于是就死。杨行密收降孙儒的余兵数千,用黑衣蒙住盔甲,称为“黑云都”,作为亲军。 [14]  

杨行密割据淮南
景福元年(892年)八月,杨行密再入扬州,唐朝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895年),唐廷加拜杨行密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行密以田頵镇守宣州,安仁义镇守润州。因为杨行密的势力越来越大,升州刺史冯弘铎前来归附。杨行密又分派田頵等人四出攻掠,自淮河以南、长江以东各州都被攻下。而且进攻钱镠的苏州,擒获苏州刺史成及 [15]  
乾宁四年(897年),兖州朱瑾被朱温攻击,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李承嗣率精锐骑兵数千救助朱瑾,朱瑾失败,于是与李承嗣都奔附杨行密。杨行密的部众大多是江、淮人,淮人体质弱,得到朱瑾的精锐骑兵,杨行密的军队更加强大。同年,朱温派葛从周庞师古攻打杨行密的寿州(今安徽省淮南市),杨行密在清口击败朱温军,杀庞师古,葛从周收兵逃走,追到渒河,又大败朱温军。 [16]  
乾宁五年(898年),钱镠攻苏州,与杨行密大将周本战于白方湖,周本战败,苏州又归于钱镠。天复元年(901年),杨行密派李神福攻钱镠,战于杭州,大败钱镠军,擒获钱镠的将领顾全武而归。次年,冯弘铎叛变,袭击宣州,等到田頵与冯弘铎在曷山交战时,冯弘铎战败,准备逃入海中,杨行密亲自到东塘邀请冯弘铎,派人对冯弘铎说:“胜败是用兵的常事,一战之败,何苦自弃跑到海岛上去呢?我的府第虽小,还可以容纳你。”冯弘铎感动哭泣,杨行密带领十余骑,跑到冯弘铎的军中,以冯弘铎为节度副使,以李神福代冯弘铎为升州刺史。 [17]  

杨行密加封吴王
天复二年(902年)三月,唐昭宗被困在岐王李茂贞的驻地凤翔,派江淮宣谕使李俨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 [18]  使统兵讨朱全忠。又加朱瑾为平卢节度使冯弘铎武宁节度使朱延寿为奉国节度使、皆为遥领,加武安节度使马殷使相,令即日起兵勤王。
天复三年(903年),杨行密以李神福为鄂岳招讨使进攻杜洪,荆南成汭救援杜洪,李神福将其击败于君山。朱温军攻青州王师范来向杨行密求救,杨行密派王茂章救援,大败朱温军,杀朱友宁。朱友宁是朱温哥哥的儿子,朱温大怒,亲自率领号称二十万的军队进攻王茂章,又为王茂章击败。田頵背叛杨行密,袭击升州(今江苏南京),捉住李神福的妻子儿女奔归宣州。杨行密召李神福讨伐田頵,田頵派将领王坛迎击,又送信给李神福,以其妻子儿女招降他。李神福说:“我从一个小卒的生活就跟从吴王起事,现在成为大将,忍心背离恩德而顾恋妻子儿女吗?”立即斩杀来使自绝退路,军士听说后都很感动振奋。走到吉阳矶时,田頵拿着李神福的儿子李承鼎用以招降李神福,李神福呵叱左右射杀其子,并在吉阳打败王坛。杨行密另派台濛攻击田頵,田頵战败被杀。 [19]  
起初,田頵及安仁义、朱延寿等都跟从杨行密起自微贱,及至江淮刚平定,杨行密想休养生息、罢兵安民,但田頵、安仁义、朱延寿三人都猛悍难制,杨行密很想除掉他们,只是没有行动。天复二年(902年),钱镠的部将许再思等反叛,围困钱镠,许再思联合田頵进攻钱镠的大本营杭州,快要攻克时,杨行密接受了钱镠的贿赂,令田頵撤兵,田頵为此很怨恨。田頵曾经计划在广陵起事,杨行密的部将很多向田頵索贿,连狱吏也有所求。田頵发怒说:“狱吏想让我下狱吗?”于是回去就谋反了。安仁义听说后也反叛杨行密,焚烧东塘,袭击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出战,看见安仁义就大骂。安仁义止住自己的军队说:“李遇竟敢这样辱骂我,他肯定有伏兵。”于是率军退却,而伏兵果然出击,追到夹冈,安仁义插旗于地,解开盔甲吃饭,李遇的军队不敢追击。 [20]  
安仁义又进入润州(今江苏镇江),杨行密派王茂章、李德城、米志诚等围困安仁义。吴军中首推朱瑾擅长用槊,米志诚擅长射箭,都为当时的佼佼者。而安仁义曾以射箭自负,说:“米志诚以十分之弓,不及朱瑾一分之槊;朱瑾以十分之槊,不及我安仁义一分之弓。”每次与王茂章等交战,保证瞄准后发射,因此吴军畏惧,不敢接近。杨行密也想招降,安仁义犹豫不决。王茂章乘其懈怠,挖地道入城,捉住安仁义,斩于广陵。 [21]  

杨行密晚年去世
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派刘存攻鄂州(今湖北鄂州),焚烧城池,城中军队突围而出,将领们请求赶快攻击,刘存说:“我们攻击,他们又进入城内,那么城池就更坚固,让他们离去,城池就可以攻取。”这一天城破,俘获杜洪,斩于广陵。同年九月,朱温军攻破襄州(属湖北襄阳),赵匡凝奔归杨行密。十一月,杨行密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吴武忠王,其长子杨渥继立。
顺义七年(927年),杨行密第四子杨溥称帝,追尊杨行密为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称兴陵。 [22]  

杨行密为政举措编辑 播报

杨行密军事
唐末形势
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攻取了楚州(今江苏淮安),对占据扬州的孙儒构成了南、西、北三面包抄的形势。这一年,他再占扬州,唐廷任他为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895年),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冯弘铎来附,他又派田頵等攻掠各地,于是,“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之”。杨吴政权的地盘已具雏形。 [23]  
乾宁四年(897年),杨行密令都将瞿章先据黄州(今黄冈),待朱友恭来攻即南渡固守武昌寨(今武汉),杨行密又派马珣以精兵5000助守,可还是被朱友恭和杜洪打得大败,瞿章等3000余人被俘。这年八月,朱温又派葛从周率步骑万人从霍丘(今属安徽)渡淮河为西路,令庞师古率大军驻营于清口(今江苏淮阴)为东路,自北向南发起进攻。杨行密先打东路,一面用决堰纵水的办法水淹敌军,另一面又令朱瑾率精锐突袭,结果汴军大败,名将庞师古被杀。葛从周得知东路失败,也从濠梁(今安徽凤阳)撤军,退到淠河又遭伏击,各军勉强北归。 [23]  
天复元年(901年)杨行密派李神福南攻,在临安(今浙江临安北)大败钱镠,擒其将顾全武后回师。天复三年(903年),他命李神福西攻鄂州的杜洪,在君山(在今湖南岳阳)打了胜仗。同年,朱温攻打青州(今山东益都),王师范派人向他求救,杨行密派王茂章率众往援,大败汴军,杀朱温之子朱友宁。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派刘存再次攻打鄂州,终于活捉杜洪,控制了长江中游这一军事重镇。 [23]  

杨行密经济
杨行密为政颇能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得江淮一带社会经济在战争的间隙有较大恢复。
杨行密在与各地军阀交战中胜多败少,江淮地区相对比较稳定,这与他节用安民的指导思想有关。杨行密少时孤贫,深知民间疾苦。他“驰射武伎,皆非所长,而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苦,推心待物,无所猜忌” [24]  。打败孙儒后,他在淮南“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 [25]  他初到淮南时,“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 [24]  可见,杨行密刚到淮南之时,行节俭之道,而且注重对人民的招揽和安抚,重视人民的生产,并起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和安定秩序的作用。

杨行密外交
杨行密擅长外交。他最初联合朱温、钱镠对付孙儒。孙儒灭亡后,朱温拥兵自重,他就联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来抵制朱温,并打出拥唐讨逆的旗帜,以保存自己。他和钱镠为争夺今苏南地区,屡动兵戈,形同水火,“行密尝命以大索为贯,号曰‘穿钱眼’,镠闻之,每岁使以斧科柳,谓之‘斫杨头’”。但当双方打成平局,杨行密自料钱氏不易消灭时,就主动讲和修好,此后两国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共处。 [26]  

杨行密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杨行密总评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诸侯并起。杨行密在江淮地区举起割据大旗,强力遏止中原军阀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经略淮南过程中,其政治方略、经济措施和军事思想,对五代十国及其后来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其奠基之吴国,初步实现由藩镇向王国转型,继而,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局面得以实现。 [27]  
政治上,杨行密为禅代的南唐奠定经济文化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原因在于一仍吴旧的南唐是南方最为重要的割据政权,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初步南移实际上是在以南唐为龙头、以吴越马楚等政权为呼应的统治区域内实现的,这个时期是唐宋之交社会分野的标点,为后来社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前瞻、新鲜的要素。杨行密经略江淮,实为十国第一人。

杨行密历代评价
  • 薛居正旧五代史》:昔唐祚横流,异方割据,行密以高材捷足启之于前,李棨以履霜坚冰得之于后,以伪易伪,逾六十年。 [25]
  • 欧阳修新五代史》:①宽仁雅信,能得士心。 [28]  ②行密起于盗贼,其下皆骁武雄暴,而乐为之用者,以此也。 [28]
  • 王夫之读通鉴论》:当是时,人各自以为君,而天下无君。民之屠剥横尸者,动逾千里,驯朴孤弱之民,仅延两闲之生气也无几。而王潮约军于闽海秋毫无犯王建从綦毋谏之说,养士爱民于西蜀;张全义招怀流散于东都,躬劝农桑;杨行密定扬州,辇米赈饥;成汭抚集凋残于荆南,通商劝农。此数子者,君子酌天地之心,顺民物之欲,予之焉可矣。存其美,略其慝,不得以拘致主帅之罪罪王潮,不得以党贼之罪罪全义,不得以僭号之罪罪王建,不得以争夺之罪罪行密,不得以逐帅自立之罪罪成汭。而其忘唐之尚有天子,莫之恤而擅地自专者,概可勿论也。非王潮不能全闽海之一隅,非王建不能保两川于已乱,非全义不能救孙儒刃下之余民,非行密不能甦高骈虐用之孑黎。且其各守一方而不妄觊中原,以糜烂其民,与暴人争衰王。以视朱温李克用之竭民肝脑、以自为君而建社稷,仁不仁之相去,岂不远哉? [29]
  • 吴任臣十国春秋》:唐末,强藩分据,海内云扰。太祖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间,歼孙儒、禽赵锽、破杜洪、灭田頵,声罪汴彊,耀兵越徼,江淮南北以次削平。抑亦可谓非常之杰、不世出者矣。《五代史》言其为人宽仁雅信,能得士心,卒之开国广陵,传世四主,盖有以也夫。 [30]
  • 蔡东藩唐史演义》:杨行密为骈部将,兴兵援骈,不谓无名,骈死而缟素举哀,尤似理直气壮,但既得广陵,横加屠戮,杀吕用之张守一可也,杀张神剑高霸,果胡为乎?背盟不义,滥杀不仁,朱全忠之表为留后,亦盗与盗应之征耳。故识者不称行密为侠士,而当斥行密为盗臣。 [31]

杨行密个人作品编辑 播报
  • 全唐文》录有一篇:《举史实牒》。 [32]

杨行密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朱延寿是杨行密夫人朱氏的弟弟。田頵和安仁义要谋叛时,杨行密怀疑朱延寿,于是假装眼睛有病,每次接见朱延寿的使者时,总是故意说错使者所看到的,以此表示他的眼病。走路时曾经故意碰到柱子而倒地,朱夫人扶起他,好久才苏醒,哭着说:“我的事业成功但丧失了眼力,这是上天废弃我啊!我的儿子都不足以成大事,能够托付给朱延寿,我没有遗恨了。”朱夫人很高兴,忙召朱延寿。朱延寿到达时,被在寝门迎接的杨行密刺杀,杨行密休掉朱夫人,让她改嫁他人。 [33]  

杨行密亲属成员编辑 播报

杨行密父亲
  • 杨怤,农夫出身。

杨行密妻妾
  • 正妻:朱夫人,朱延寿姐,燕国夫人。天复三年(903年)被休。
  • 妾:史夫人,杨渥、杨渭母,武昌郡君。天祐二年(905年)为太夫人,天祐十六年(919年)为太妃。
  • 妾:王夫人,杨溥母,武义二年(920年)尊太妃,顺义七年(927年)尊皇太后,乾贞三年(929年)卒。

杨行密子女
儿子
  • 长子:南吴烈祖杨渥,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在位三年。 [34]
  • 次子:南吴高祖杨渭,即杨隆演。谥宣王。杨溥后称帝,改谥杨隆演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35]
  • 三子:临川王杨濛武义元年(919年)受封庐江郡公,顺义七年(927年)进常山王,次年改封临川王,南唐昇元元年(937年),追封临川灵王。
  • 四子:南吴睿帝杨溥,杨隆演称吴国王时被封丹阳郡公。天祚三年(937年)十月让位徐知诰,吴亡。 [36]
  • 五子:新安公杨浔天祐十六年(919年)被封为新安郡公,不久去世。
  • 六子:德化王杨澈,武义元年(919年)被封鄱阳郡公。乾贞元年(927年)封为平原王,后改为德化王,不知所终。
女儿

杨行密史书记载编辑 播报
  • 《新唐书·卷第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37]
  •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 [25]
  •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 [25]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38]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八》 [39]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 [40]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41]
  • 《十国春秋·吴一太祖世家》

杨行密影视形象编辑 播报
播出时间
影视剧
扮演者
2002年
2006年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分享你的世界 查看更多





                                                  唐朝宰相
唐高祖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李世民  
唐太宗
裴寂  萧瑀  陈叔达  李靖  封德彝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徵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弘礼  王珪  杜淹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李勣  
唐高宗
长孙无忌  褚遂良  于志宁  张行成  高季辅  李勣  柳奭  宇文节  韩瑗  
来济  崔敦礼  李义府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刘祥道  窦德玄  乐彦玮  孙处约  姜恪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杨武  李安期  张文瓘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玄  郝处俊  来恒  薛元超  
李义琰  高智周  张大安  裴炎  崔知温  岑长倩  郭正一  魏元同  王德真  
郭待举  刘景先  
武则天
刘仁轨  薛元超  郭正一  姚崇  裴炎  袁恕己  敬晖  岑长倩  郭待举  
魏元同  刘景先  韦弘敏  桓彦范  王德真  武承嗣  崔詧  李景谌  韦方质  
裴居道  韦思谦  苏良嗣  张光辅  韦待价  范履冰  傅游艺  宗秦客  欧阳通  
狄仁杰  任知古  崔神基  崔元综  李昭德  娄师德  陆元方  豆卢钦望  王孝杰  
杨再思  周允元  王方庆  宗楚客  武三思  吉顼  张锡  韦安石  朱敬则  
唐休璟  张柬之  韦承庆  骞味道  沈君谅  王本立  邢文伟  武攸宁  史务滋  
格辅元  乐思诲  裴行本  杨执柔  李游道  袁智弘  姚璹  李元素  王璇  
韦巨源  苏味道  韦什方  杜景俭  孙元亨  李道广  王及善  魏元忠  李峤  
李怀远  顾琮  李迥秀  韦嗣立  崔玄暐  房融  刘袆之  
唐中宗
袁恕己  武三思  李怀远  刘景先  岑长倩  郭待举  韦弘敏  崔玄暐  杨再思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桓彦范  敬晖  祝钦明  魏元忠  豆卢钦望  韦巨源  
李峤  于惟谦  苏瑰  宗楚客  纪处讷  张仁愿  韦嗣立  崔湜  赵彦昭  
韦温  郑愔  裴谈  岑羲  张嘉福  李旦  姚崇  韦安石  唐休璟  
萧至忠  张锡  
唐睿宗
李隆基  李峤  萧至忠  张仁愿  韦嗣立  赵彦昭  韦安石  苏瑰  唐休璟  
裴谈  张锡  岑羲  崔湜  刘幽求  钟绍京  李日知  薛稷  姚崇  
崔日用  宋璟  郭元振  张说  窦怀贞  魏知古  陆象先  
唐玄宗
刘幽求  韦安石  魏知古  崔湜  陆象先  窦怀贞  岑羲  萧至忠  郭元振  
张说  姚崇  卢怀慎  源乾曜  宋璟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宇文融  裴光庭  韩休  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韦见素  崔圆  崔涣  房琯  
唐肃宗
韦见素  崔圆  裴冕  崔涣  李麟  苗晋卿  张镐  王玙  吕諲  
李岘  第五琦  李揆  萧华  裴遵庆  元载  房琯  
唐代宗
李适  苗晋卿  裴遵庆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李岘  王缙  杜鸿渐  
裴冕  杨绾  常衮  
唐德宗
崔佑甫  常衮  李勉  杨炎  卢杞  马燧  关播  萧复  乔琳  
刘从一  姜公辅  李晟  张延赏  韩滉  崔造  柳浑  李泌  董晋  
赵憬  陆贽  贾耽  卢迈  崔损  赵宗儒  郑余庆  齐抗  高郢  
郑珣瑜  张镒  齐映  浑瑊  窦参  卢翰  杜佑  刘滋  
唐顺宗
贾耽  杜佑  郑珣瑜  高郢  韦执谊  杜黄裳  袁滋  
唐宪宗
贾耽  韦执谊  杜佑  杜黄裳  袁滋  郑余庆  于頔  郑絪  武元衡  
李吉甫  韩宏  裴洎  李藩  权德舆  李绛  张宏靖  韦贯之  王涯  
崔群  李墉  李夷简  皇甫镈  程异  令狐楚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李逢吉  裴度  
唐穆宗
韩宏  裴度  李夷简  令狐楚  张弘靖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元稹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皇甫镈  
唐敬宗
李程  窦易直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裴度  
唐文宗
裴度  韦处厚  杨嗣复  李珏  李宗闵  段文昌  宋申锡  李德裕  李固言  
郑覃  王涯  李训  贾餗  舒元舆  李石  陈夷行  崔珙  崔郸  
路随  李逢吉  杜元颖  王播  牛僧孺  窦易直  
唐武宗
李固言  李石  杨嗣复  崔郸  牛僧孺  崔珙  李德裕  陈夷行  李绅  
李让夷  崔铉  杜悰  李回  郑肃  李珏  
唐宣宗
李让夷  李绅  郑肃  李回  白敏中  韦琮  崔元式  李德裕  卢商  
马植  周墀  崔龟从  任铭  魏扶  裴休  魏谟  崔慎由  郑朗  
萧邺  刘瑑  夏侯孜  蒋伸  令狐绹  
唐懿宗
令狐绹  白敏中  萧邺  夏侯孜  蒋伸  杜审权  杜悰  毕諴  杨收  
曹确  高璩  萧置  徐商  路岩  于琮  韦保衡  王铎  刘邺  
赵隐  萧仿  崔彦昭  
唐僖宗
郑畋  卢携  王铎  李蔚  郑从谠  崔沆  豆卢瑑  王徽  裴澈  
萧遘  韦昭度  郑昌图  杜让能  孔纬  张浚  韦保衡  赵隐  刘邺  
裴坦  刘瞻  刘崇望  萧仿  崔彦昭  
唐昭宗
韦昭度  孔纬  杜让能  张濬  刘崇望  崔昭纬  徐彦若  郑延昌  王抟  
崔胤  李磎  陆扆  孙偓  郑綮  朱朴  崔远  裴贽  裴枢  
王溥  独孤损  柳璨  陆希声  苏检  卢光启  韦贻范  
唐哀帝
裴枢  独孤损  崔远  柳璨  张文蔚  杨涉  






参考资料
  • 1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
  • 2    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第242页
  • 3    邱树森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第440页
  • 4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
  • 5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唐乾符中,江、淮群盗起,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
  • 6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后应募为州兵,戍朔方,迁队长。岁满戍还,而军吏恶之,复使出戍。行密将行,过军吏舍,军吏阳为好言,问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奋然曰:“惟少公头尔!”即斩其首,携之而出,因起兵为乱,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走,行密遂据庐州。
  • 7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铎所攻,骈表行密行军司马,行密率兵数千赴之。行至天长,师铎已囚骈,召宣州秦彦入扬州,行密不得入,屯于蜀冈。
  • 8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师铎兵众数万击行密,行密阳败,弃营走,师铎兵饥,乘胜争入营收军实,行密反兵击之,师铎大败,单骑走入城,遂杀高骈。行密闻骈死,缟军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门,彦及师铎奔于东塘,行密遂入扬州。
  • 9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行密不能守,欲走。而蔡州秦宗权遣其弟宗衡掠地淮南,彦及师铎还自东塘,与宗衡合,行密闭城不敢出。已而宗衡为偏将孙儒所杀,儒攻高邮破之,行密益惧。其客袁袭曰:“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因强弱、择向背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行密乃以军令召霸,霸率其兵入广陵,行密欲使霸守天长,袭曰:“吾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复用乎?且吾能胜儒,无所用霸,不幸不胜,天长岂吾有哉!不如杀之,以并其众。”行密因犒军擒霸族之,得其兵数千。
  • 10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已而孙儒杀秦彦、毕师铎,并其兵以攻行密。行密欲走海陵,袭曰:“海陵难守,而庐州吾旧治也,城廪完实,可为后图。”行密乃走庐州。
  • 11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久之,未知所向,问袭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洪州可乎?”袭曰:“钟传新得江西,势未可图,而秦彦之入广陵也,召池州刺史赵锽委以宣州。今彦且死,锽失所恃,而守宣州非其本志,且其为人非公敌,此可取也。”行密乃引兵攻锽,战于曷山,大败之。进围宣州,锽弃城走,追及杀之,行密遂入宣州。
  • 12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龙纪元年,唐拜行密宣州观察使。行密遣田頵、安仁义、李神福等攻浙西,取苏、常、润州。
  • 13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二年,取滁、和州。景福元年,取楚州。孙儒自逐行密,入广陵,久之,亦不能守,乃焚其城。杀民老疾以饷军,驱其众渡江,号五十万,以攻行密。诸将田頵、刘威等遇之辄败,行密欲走铜官。其客戴友规曰:“儒来气锐而兵多,盖其锋不可当而可以挫,其众不可敌而可久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刘威亦曰:“背城坚栅,可以不战疲之。”行密以为然。
  • 14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久之,儒兵饥,又大疫,行密悉兵击之,儒败,被擒,将死,仰顾见威曰:“闻公为此策以败我,使我有将如公者,其可败邪!”行密收儒余兵数千,以皂衣蒙甲,号“黑云都”,常以为亲军。
  • 15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是岁,复入扬州,唐拜行密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密以田頵守宣州,安仁义守润州。升州刺史冯弘铎来附。分遣頵等攻掠,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之。进攻苏州,擒其刺史成及。
  • 16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初,瑾为梁所攻,求救于晋,晋遣李承嗣将劲骑数千助瑾,瑾败,因与俱奔行密。行密兵皆江、淮人,淮人轻弱,得瑾劲骑,而兵益振。是岁,梁太祖遣葛从周、庞师古攻行密寿州,行密击败梁兵清口,杀师古,而从周收兵走,追至渒河,又大败之。
  • 17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五年,钱镠攻苏州,及周本战于白方湖,本败,苏州复入于越。天复元年,遣李神福攻越,战临安,大败之,擒其将顾全武以归。二年,冯弘铎叛,袭宣州,及田頵战于曷山,弘铎败,将入于海。行密自至东塘邀之,使人谓弘铎曰:“胜败,用兵常事也,一战之衄,何苦自弃于海岛?吾府虽小,犹足容君。”弘铎感泣,行密从十余骑,驰入其军,以弘铎为节度副使,以李神福代弘铎为升州刺史。
  • 18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是岁,唐昭宗在岐,遣江淮宣谕使李俨拜行密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
  • 19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三年,以李神福为鄂岳招讨使以攻杜洪,荆南成汭救洪,神福败之于君山。梁兵攻青州,王师范来求救,遣王茂章救之,大败梁兵,杀朱友宁。友宁,梁太祖子也,太祖大怒,自将以击茂章,兵号二十万,复为茂章所败。田頵叛,袭升州,执李神福妻子归于宣州。行密召神福以讨頵,頵遣其将王坛逆之,又遣神福书,以其妻子招之。神福曰:“吾以一卒从吴王起事,今为大将,忍背德而顾妻子乎?”立斩其使以自绝,军士闻之,皆感奋。行至吉阳矶,頵执神福子承鼎以招之,神福叱左右射之,遂败坛兵于吉阳。行密别遣台濛击頵,頵败死。
  • 20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初,頵及安仁义、朱延寿等皆从行密起微贱,及江、淮甫定,思渐休息,而三人者皆猛悍难制,颇欲除之,未有以发。天复二年,钱镠为其将许再思等叛而围之,再思召頵攻镠杭州,垂克,而行密纳镠赂,命頵解兵,頵恨之。頵尝计事广陵,行密诸将多就頵求赂,而狱吏亦有所求。頵怒曰:“吏欲我下狱也!”归而遂谋反。仁义闻之亦反,焚东塘以袭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出战,望见仁义,大骂之。仁义止其军曰:“李遇乃敢辱我如此,其必有伏兵。”遂引军却,而伏兵果发,追至夹冈,仁义植帜解甲而食,遇兵不敢追。
  • 21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仁义复入润州。行密遣王茂章、李德诚、米志诚等围之。吴之军中推朱瑾善槊,志诚善射,皆为第一。而仁义尝以射自负,曰:“志城之弓十,不当瑾槊之一;瑾槊之十,不当仁义弓之一。”每与茂章等战,必命中而后发,以此吴军畏之,不敢进。行密亦欲招降之,仁义犹豫未决。茂章乘其怠,穴地道而入,执仁义,斩于广陵。
  • 22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天祐二年,遣刘存攻鄂州,焚其城,城中兵突围而出,诸将请急击之,存曰:“击之复入,则城愈固,听其去,城可取也。”是日城破,执杜洪,斩于广陵。九月,梁兵攻破襄州,赵匡凝奔于行密。十一月,行密卒,年五十四,谥曰武忠。子渥立。溥僣号,追尊行密为太祖武皇帝,陵曰兴陵。
  • 23    《中国通史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册)》杨行密 .语文备课网[引用日期2017-10-02]
  • 24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九》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7-10-02]
  • 25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10-09]
  • 26    金陵城与牛人杨行密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7-10-01]
  • 27    丁贞权.五代时期的杨吴政权[J]:安徽大学,2004
  • 28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10-09]
  • 29    《读通鉴论·卷二十八·僖宗》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2-01]
  • 30    《十国春秋》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2016-12-01]
  • 31    《唐史演义》:襄王煴窜死河中 杨行密盗据淮甸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2-04]
  • 32    《全唐文·第二部·卷一百一十八》 .文学100[引用日期2016-03-05]
  • 33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延寿者,行密夫人朱氏之弟也。頵及仁义之将叛也,行密疑之,乃阳为目疾,每接延寿使者,必错乱其所见以示之。尝行,故触柱而仆,朱夫人扶之,良久乃苏。泣曰:“吾业成而丧其目,是天废我也!吾儿子皆不足以任事,得延寿付之,吾无恨矣。”夫人喜,急召延寿。延寿至,行密迎之寝门,刺杀之,出朱夫人以嫁之。
  • 34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渥,字奉天,行密长子也。行密卒,渥遂袭伪位,自称吴王,委军政于大将张颢。渥性猜忌,不能御下。天祐五年六月,渥为颢所杀,颢将纳款于梁,遂自称留后,委别将徐温握兵柄。居无何,温复杀颢,立行密次子渭为主。及渭僣号,伪追尊为景帝。
  • 35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渭,渥之弟也。既立,政事咸委于徐温。时温为镇海军节度、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乃于上元县置升州,盛开幕府,自握兵柄于上流,其子知训等于扬州居以秉政,凡十余年。温乃册渭为天子,国号大吴,改唐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渭以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渭僣号凡三年而卒,谥为惠帝。
  • 36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溥,行密幼子也。初封丹阳王,渭卒,徐温乃推溥为主,后僣伪号。
  • 37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5-27]
  • 38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06]
  • 39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八》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06]
  • 40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06]
  • 41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06]
展开全部 收起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查看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4 07:25 , Processed in 0.0703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