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回复: 0

[化神] 0291--0292--约瑟夫·史迪威化神克破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5
发表于 2022-11-28 09: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2分34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10时10分26秒  农历  癸未羊年二月十一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00时12分56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12时12分47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巳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09时12分49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11时12分48秒
十神      劫财    伤官    日元    伤官
乾造       癸      乙      壬      乙
           未      卯      戌      巳     (日空 子丑)
元运  上元一白运  节后第14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886年11月18日 06时33分  逆行
十神   食神    劫财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七杀    正财    偏财    伤官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始于   1886    1896    1906    1916    1926    1936    1946    1956    1966    1976
实岁    3岁    13岁    23岁    33岁    43岁    53岁    63岁    73岁    83岁    93岁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2分34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08时10分26秒  农历  癸未羊年二月十一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00时12分56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12时12分47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辰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883年03月19日 07时12分51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09时12分49秒
十神      劫财    伤官    日元    食神
乾造       癸      乙      壬      甲
              未      卯      戌      辰     (日空 子丑)

元运  上元一白运  节后第14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886年11月08日 01时03分  逆行
十神   食神    劫财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七杀    正财    偏财    伤官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始于   1886    1896    1906    1916    1926    1936    1946    1956    1966    1976
实岁    3岁    13岁    23岁    33岁    43岁    53岁    63岁    73岁    83岁    93岁
约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年3月19日—1946年10月12日),全名约瑟夫·沃伦·史迪威 [6]  ,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1926—1929年出任美军驻天津的第15步兵团营长、代理参谋长,晋升中校。当时马歇尔任该团副团长、代理团长,两人在此结识。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后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中文名约瑟夫·史迪威 外文名Joseph Stilwell 别    名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外号“酸醋乔” [6]   [10]  国    籍美国 出生日期1883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1946年10月12日 职    业军人 军    衔四星上将 毕业院校西点军校 主要成就驻华美军司令等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9262播放

04:24



1944年,美国大使赫尔利来华调停,不料中途发生意外


1万播放

06:03



蒋介石希望宋子文,找个美国将军给他“打工”,没想来了个“爷”


5422播放

04:02



英军退居印度,史迪威和杜聿明在作战问题上,再次发生严重争执


6408播放

07:35



内幕:美国下军令状,强逼蒋介石交出军权,蒋介石当场嚎啕大哭


7096播放

03:08



宋美龄高超外交技巧,忽然变了味道,笼罩的光环也随之黯淡丨历史


9761播放

04:25



1959年美国逼蒋介石下台,毛主席为何一反常态,支持他竞选总统?


6521播放

03:09



来到中国后,陈纳德从上尉被升为准将,一跃成为世界风云人物


7643播放

03:29



宋庆龄支持共产党,引起宋美龄不满,一番举动令宋庆龄倍感失落


4.1万播放

01:22



一边给蒋介石起外号,一边指挥中国军队,这个美国人是啥来头?


4.1万播放

04:23



蒋介石之母王采玉,为何还俗嫁蒋父?


1.2万播放

03:39



史迪威带兵出征缅甸,结果惨败,老蒋彻底怒了


5006播放

03:40



美军官轻视中国军官,战场多次失利,史迪威果断下令:换郑洞国!









目录



约瑟夫·史迪威人物经历编辑 播报

约瑟夫·史迪威早年经历
1883年3月19日,在美国东海岸帕拉特卡附近的一座种植园里,传出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从纽约州扬克斯城 迁来的本杰明博士一家喜得第一个儿子,起名为约瑟夫·沃伦·史迪威。约瑟夫家是1638年从英国迁到美国的,到1883年时,这个家族的后裔在美国已繁衍出1600多人,并在美国的斯塔腾岛、长岛和曼哈顿等地置下了可观的产业。这个家族中,有不少人参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分别有人在独立战争中因战功卓著而成为上校和将军。
小史迪威在6岁的时候随父母和姐姐乘船远渡到欧洲旅行,使小史迪威的眼界大开,成为小同学们中间最会讲故事的人。
在扬克斯中学读书期间,他不仅擅长赛跑,而且还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主力“四分卫”,被誉为“全队的灵魂和将军”。中学毕业时,校长托马斯·贝克博士在结业报告中对史迪威大为赞赏,称赞他是“各科学习成绩优良,精力充沛,有办事能力,完全可以信赖的模范学生”。
1900年7月,17岁的史迪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点军校,成为西点军校1900级中年龄最小的新学员。
在西点军校,史迪威不仅成为1英里赛跑的冠军,而且还组织了西点军校的第一支篮球队并自任教练兼队员。在军用地图的绘制课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至在毕业后,史迪威被美国政府选中担负了前往危地马拉考察地形的秘密使命,向美国政府交上了一部翔实、准确的危地马拉军事、政治、经济地形图。毕业后又成为美国陆军射击队的队员,被一家报纸誉为“美国20世纪最优秀的神枪手”。史迪威还在四年级最后的一门阵地工事构筑课中,取得了特别优异的成绩;这对他后来在中国的军事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04年6月15日,史迪威完成四年的西点军校学习,在同届124名学员中的成绩名列第32位;同时,他还被授予美国陆军少尉军衔。美国陆军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14]  亲自颁发毕业文凭。
从亚洲开始职业军事生涯
史迪威来到驻扎在菲律宾马尼拉的美国陆军第12步兵团1营4连,开始自己最初的职业军事生涯。很快就适应军旅生活。
1905年8月,具有语言才能的史迪威接受了美国陆军部下达的两个任务:翻译一本日俄战争中日军围攻旅顺口的 法文小册子;翻译一部西班牙文的《智利军事地理》。特别是在翻译前者的过程中,史迪威第一次在书本上见到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惨景(日俄双方在旅顺口战役中共投入了50万兵力),并通过此书对日军进攻作战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出色地完成了陆军部交付的这两项任务,史迪威于1906年被调回西点军校担任现代语系的教官,他因而成为西点军校1904届毕业生中第一个从菲律宾回国的人。
1911年1月,乘坐运兵船重返菲律宾,被安排在马尼拉近郊的麦金利堡兵营,并被晋升为陆军中尉。同年11月下旬,史迪威利用假期前往心驰已久的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游历,对中国有了初步认识。

约瑟夫·史迪威参加一战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2年1月,史迪威返回美国到加利福尼亚的第12步兵团工作一年。曾经竭力谋求出任驻圣多明各的武官,未能如愿。
1913年8月,奉命再次回西点军校英语和历史系任教。
1914年夏初,在西点军校现代语系教授西班牙语的史迪威获准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进修西班牙语。
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史迪威匆忙结束了自己在西班牙的进修学业,返回美国。在谋求赴法国军队出任美国军事观察员的努力失败后,史迪威只好回到西点军校再执教鞭。
1916年夏初,33岁的史迪威只是西点军校的一名按部就班的中尉教官,他很是感到心灰意冷
已经具有10年教龄的史迪威被选调到纽约的普提茨堡后备役军官训练营地担任教官;1916年9月,他在普提茨堡被晋升为陆军上尉。史迪威在普提茨堡后备军官训练营地干得十分带劲;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法语特长,为陆军部和训练营地翻译了法军的大量作战资料,对改革教学和训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17年1月,德国几乎封锁了协约国的海上供应通道,美国投票通过了美国对德国宣战的决议。史迪威上尉马上就被晋升为战时陆军少校,史迪威选择了战斗部队的副官职位。
12月,接到命令赴法国向美国赴欧洲远征军司令部总司令潘兴将军报到。
1918年8月10日,美军和法军联合组建总兵力达50万的第1集团军;讲得一口流利法语的史迪威被派往法第17军工作,成为第一个与法第17军共同作战的美国人。也荣幸地成为美国赴欧洲远征军第一个遨游蓝天的人。
9月上旬,圣米耶尔战役打响前夕,史迪威被晋升为陆军中校。同年10月又被晋升为战时陆军上校,并荣获为非战斗人员新设立的“优异服务勋章”。美第4军参谋长韦尔斯将军称赞史迪威有“非凡的天才”,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最能干的情报官之一”。
11月,一战停战后,史迪威上校被派到德国的科布伦茨地区执行了半年多的占领任务。在总共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史迪威学到了不少领兵打仗的方法;这对他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率领部队作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称“潘兴式的将军”。
同月,在一次弹药库爆炸中眼部受伤的史迪威随远征军回国。

约瑟夫·史迪威中国任职
首次赴中国任职
1919年夏,回到美国的史迪威上校得以与家人团聚。但不久之后,被撤销了战时上校军衔,仍旧成为一名陆军上尉。
8月6日,他被任命为美国陆军部的驻华首席语言教官,到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进修。半年的刻苦攻读,史迪威已能看懂中文报纸上的短文章,并可借助字典阅读复杂的中文资料。1920年7月结束进修学业,并被晋升为陆军少校。
1920年8月5日,史迪威少校带着怀孕的妻子威妮登上了驶往中国的陆军运输船;9月18日抵达秦皇岛,安家在东总布胡同3号的四合院里。
10月下旬,陆军部寄来了工作及任职的意见征询表,对古老的北京城痴迷不已的史迪威不假任何思索地在自己最理想的任职一栏里填上了“驻华武官”,而将“NO”写在了西点军校教官等其它职位的栏目里。
史迪威初到北京的前半年在美国人开办的华北协和话语学校里进一步学习汉语,按照自己英语本名“Stilwell”的字音,给自己取了一个“史迪威”的中文名字,因为他认为:“历史”可以“启迪”后人,并且很“威武”。
在北京完成学业后,1921年4月,史迪威来到山西省会太原担任修建汾阳至离石公路的总工程师,公路由6000名中国民工承担铺设,史迪威领导着一个由十几名外国人组成的工程技术班子负责技术工作。并亲赴筑路工地,常常与中国劳工们同吃一样的饭菜,并用自己在西点军校学到的军事工程课的全部知识,指导和监督筑路工程的进展,赢得了工程师和中国劳工们的敬重。8月1日,工程顺利完成后回到北京,根据自己四个月筑路生活的见闻和感受,撰写了以《中国 生活散记》为题的系列文章,在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11月,到山西汾阳城参加汾离公路通车典礼。
1922年春,史迪威接受陕西省潼关到省城西安的公路担任总工程师。在西安城里见到了冯玉祥将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史迪威觉得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军官所受到的军事理论训练太少了。
刚刚开始筑路工程爆发了直奉战争,史迪威谢绝了冯玉祥请他同去河南的邀请,于6月匆匆返回北京的家中。到此时,史迪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亲眼目睹了中国的灾难和战乱,对中国的问题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1922年9月,史迪威接受了去西伯利亚的任务,有机会到中国的东北地区作一次旅行。
1923年4月,史迪威独自一人到浙江、江西和湖南等江南省区进行了一次不带翻译和随员的旅行。7月,史迪威的四年任期已满;美国陆军部派他到本宁堡步兵学校为期一年的进修战术课程,1924年夏进修,担任辅助校长工作的助理执行官。
1925年9月 ,史迪威转到堪萨斯州利文斯堡的陆军指挥和参谋学院继续深造,成为军校里年龄最大的学员。
1926年8月20日,史迪威放弃了赴法国参谋学院深造的机会,率家人再次赴中国美国陆军第15步兵团任营长。而就在任职前的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美国想了解南北军交战战场的第一手情况,于是精通汉语的史迪威少校被选中承担南下的重任。史迪威亲眼目睹了战火后尸横遍野的惨景,他对身处战祸之中的中国人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心。
1927年冬,史迪威应第15步兵团《哨兵报》的约请,撰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局势的文章。
1928年1月,史迪威出任第15步兵团的代理参谋长。同年5月,被晋升为陆军中校。
1929年4月,史迪威中校携家人启程返美。7月,他将自己的长子小乔送入了西点军校后,便前往本宁堡步兵学 校出任战术系主任。
但是,此时的史迪威并没有太好的心情,因为直到50岁之后,自己仅仅拥有中校的军衔。1934年,陆军部甚至 还将史迪威派往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去训练第9军驻防区的后备队。
驻华上校武官
1935年1月,史迪威被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派去担任驻中国的武官,他有机会能见到在天津第15步兵团服役的长子小乔。
7月7日,史迪威上校抵达北平赴任。在家里,史迪威经常接待的有北京大学的校长蒋梦麟先生等很有身份的中国客人。史迪威上校的顶头上司纳尔逊·詹森大使、职业外交官兼中国通,也是第一位会讲汉语的美国驻华大使,助理武官也是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的戴维·包瑞德上尉。
1936年,史迪威被安排留在北平,其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注视华北局势的变化。
1935年10月,美国大西洋舰队的旗舰“奥古斯塔”号正式访问泰国。由于史迪威上校还兼任美国驻泰国的武官 ,于是他搭乘“奥古斯塔”号访问了这个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受到泰国王室的隆重接待。
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中央红军部队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然后以“红军抗日 先锋队”名义东渡黄河,在两个多月里歼灭阎锡山7个团的部队后返回陕北。3月末,史迪威到太原和汾阳调查了此次军事行动;他在给美国陆军情报部的报告中说:红军是在“寻找维持生存的新地盘。他们的情报工作搞得很好。组织健全,战术高明 。他们不要达城市,甘愿在农村过艰苦的生活。他们的武器装备很差,然而却把政府军吓得要死。”
同年夏,史迪威还两次去南京作调查研究。
1937年7月8日清晨,武官处得知中日军队在卢沟桥发生了军事冲突。留在北平的史迪威不得不同日本占领军打交道。在日军占领张家口后,史迪威前往该地向日方提出了一些十分难堪的问题,被日军的铃木将军轰出了办公室。怒不可遏的史迪威再三要求华盛顿对日本人施加压力;但陆军部转来的指示是“不想卷入战争的行动。”
1937年12月,史迪威离开北平,前往中国的临时首都汉口,各国驻华使团已迁入此地。
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史迪威急忙赶赴台儿庄向李宗仁提出建议,获得了采纳。
1938年12月,美国政府通过进出口银行安排了2500万美元给中国的贷款。后来,蒋介石夫妇于12月28日在重庆接见了史迪威,赞许他为中国办了一件大事!
10月下旬,日军分别攻占汉口和广州。史迪威亲眼目睹了沉重的民众大迁徙队伍;中国劳工和普通民众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其惊叹不已
1939年5月,任期届满的史迪威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北平返回美国。
旅长——师长——军长
1939年9月,史迪威上校回到了美国。
9月24日,史迪威准将被任命为驻扎在得克萨斯州萨姆豪斯顿堡的步兵第2师第3旅的旅长。作为第3旅的旅长,并不直接管理部队,而是协助师长沃尔特·克鲁格将军负责作战指挥工作。
1940年1月,首次野外作战演习。史迪威在演习中担任向美军发起进攻的假想敌部队的指挥官,多变的战术行动。
5月,美军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第2师所在的第3集团军参与,史迪威再次担任发动侵略的“红军”司令。
7月1日,任旅长不满一年被提升为步兵第7师的师长,并兼任该师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奥德兵营的司令官。9月,晋升为美国陆军少将。
1940年9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和平时期的第一个《义务兵役法》,每年的征兵数额扩大为90万人,史迪威为接受大量补充的新兵而忙碌起来。他首先在第7师建立了一所军官学校,加紧培训军官;他还和士兵们一起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
1941年夏,史迪威提升出任第3军的军长。
到达华盛顿后,史迪威研究有关非洲战场的资料。
1942年1月,陆军部长史汀生告诉史迪威,可能要派他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中国战区参谋长
1942年3月6日,史迪威中将在重庆正式拜会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
3月8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史迪威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并负责指挥中国的入缅部队。

约瑟夫·史迪威入缅作战
3月11日,史迪威飞赴缅甸的腊戍。12日,史迪威在位于曼德勒以东的眉苗建立了自己的司令部。为了促使英军部队坚守缅甸,史迪威决定让中国入缅军队立即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17日,史迪威返回重庆,在老朋友商震将军(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长)的陪同下面见了蒋介石,要求加快入缅行动。
兵败缅甸
3月21日,史迪威重返腊戍时,中国远征军已经与日军开始交火。表示了疑惑的时候,杜聿明告诉史迪威,他只有一些名义上的指挥权。
史迪威的作战指令受到了杜聿明等人的消极对待,战局十分被动。主张进攻的史迪威,在前线与为保存部队而主张后撤的杜聿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接下来,年近六旬的堂堂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就率领着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开始了极为艰难的印度之行。由于食品的短缺,史迪威在每次开饭时,坚持站在队伍的末尾,最后领取少得可怜的食物。经过难以形容的艰苦跋涉,史迪威率领中国远征军的残部4万人终于到达了印度。整整十万人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不足两个月,逃亡几近三个月死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作战伤亡仅1万人,却有近5万人死在深山密林的撤退途中。
5月22日,史迪威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对记者发表讲话撤出了缅甸。
艰难的整训岁月
1942年6月8日,史迪威飞抵重庆;次日会见了蒋介石夫妇。史迪威向蒋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三项书面建议:(一)必须对军队进行整编;(二)必须撤换一批无能的高级军官;(三)必须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蒋介石对史迪威的建议未置可否;但宋美龄却发现这三项建议,竟然与蒋介石的德国顾问汉斯·冯·赛克特上将(德国国防军前司令)的意见不谋而合。其实,史迪威并不认识赛克特将军;但两位来自西方的将领却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中国军队产生了完全相同的看法。显然,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中国军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一段时间后,史迪威看到蒋介石拒不采纳自己的建议,感到很失望。”
1943年4月28日,史迪威将军奉召返回美国。
6月16日,史迪威飞返重庆;次日即向蒋介石汇报了“三叉戟”会议的情况和关于中缅印战区的决定。7月7日,在中国抗战6周年的纪念集会上,史迪威代表美国向蒋介石委员长授予总司令级荣誉军团勋章。
1943年8月中下旬,美、英首脑及军事领导人在加拿大魁北克集会;会议决定:以英国海军中将路易斯·蒙巴顿 勋爵为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史迪威任副统帅。这样一来,史迪威面临的形势就更加棘手了,他同时要对三套指挥系统负责:作为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他要对蒋介石负责;作为东南亚战区的副统帅,他要对蒙巴顿负责;作为美国驻华代表,他要对本国政府负责。史迪威认为,这简直像是“谁也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的中国式的九连环。”
缅北反攻传捷报
1943年12月21日,史迪威飞赴印度的雷多,立即召集中国驻印军的将领们开会研究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22日,他赶到新平洋建立了自己的指挥部。24日清晨,史迪威徒步两个小时,在发起攻击之前,抵达担任正面进攻的第11 3团第3营的指挥所。六天后,中国驻印军部队攻克于邦,士气大增。
1944年2月24日,中美联合部队向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到3月9日共歼灭日第18师团1500多人,并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为反攻缅北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3月14日,史迪威指挥部队向据守坚布山区的日军发起了进攻。4月21日,根据史迪威的大胆部署,中、美部队兵分三路发起攻击,彻底打垮了日军的防御体系,到8月初先后取得攻克孟拱、加迈、密支那的战绩。仅攻克密支那一战,就歼灭日军3000多人。
至此,缅北反攻作战使日军的王牌部队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

约瑟夫·史迪威解除职位
终遭解职位
1943年12月20日,罗斯福总统根据史迪威的建议,致电蒋介石,希望他派远征军赴缅作战。
蒋介石的坚硬态度,使罗斯福总统产生了妥协的念头。罗斯福总统的高级助手霍普金斯私下里将总统愿意召回史迪威 的想法,于10月1日透露给了当时正在华盛顿的孔祥熙;得悉此一情形后,蒋介石的态度就变得更加强硬起来。10月5日 ,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表示同意免除史迪威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务和管理租借物资的责任,只要求让史迪威继续指挥在云南和缅 甸的中国军队。史迪威获悉后说“这是一个软弱的有条件投降”。
10月19日,罗斯福总统解除了史迪威将军在中国的指挥职务。蒋介石派了军事委员会的一名下级军官,给史 迪威送来一枚最高等级的青天白日大绶章;史迪威当即则派一名同等级别的美国军官加以谢绝。21日,黯然神伤的史迪威飞离重庆。
在临行前还前去看望了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结果“她哭了,很苦恼”;因为宋庆龄认为史迪威“比中国人更能为中国办事,是替中国人民说话的。”

约瑟夫·史迪威美国陆军任职
1945年1月,史迪威出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负责国内部队的训练工作。
几乎与此同时,史迪威曾为之付出心血的中印公路正式通车。蒋介石把这条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美国政府为表彰史迪威的功绩,向他颁发了一枚荣誉军团勋章和一枚优秀服务勋章。
1945年6月18日,第10集团军的司令巴克纳将军在冲绳战役中阵亡,史迪威被任命为第10集团军的司令。但此后的战事已经越来越少了,史迪威终于没能指挥一场象样的战役。
9月2日,史迪威出席了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并于7日亲自主持了琉球群岛的日军受降仪式。
10月18日,62岁的史迪威上将回国出任军需装备委员会主席。
1946年1月,史迪威出任第6集团军司令,兼管西部防御司令部的工作。

约瑟夫·史迪威因病逝世
1946年10月12日,63岁的史迪威将军因患胃癌并转移到肝部,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逝世,终年63岁。去世前一天,根据他的请求授予他一枚步兵战斗纪念章。这是一种极普通的奖章,但只有在第一线战斗的步兵才能获得。 [15]  
根据这位为人正直、性格刚烈的上将在生前留下的遗愿,没有举行葬礼,没有保留骨灰,他的遗体火化后被撒进了太平洋。
远在南京的国民政府也为史迪威将军召开了追悼会,蒋介石委员长亲笔手书了一幅挽联:“危难仗匡扶,荡扫倭氛, 帷幄谋谟资擘划;交期存久远,忽传噩耗,海天风雨吊英灵。”而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朱德也发来了唁电,称:“史迪威将军的死,不仅使美国丧失了一个伟大的将军,而且使中国人民丧失了一个伟大的朋友。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他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和他为建立美国公正对华政策的奋斗,并相信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13]  

约瑟夫·史迪威史迪威将军纪念馆编辑 播报
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情缘的史迪威将军仍然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1991年10月,在史迪威将军曾经生活过的战时首都重庆的旧居,人们将他曾经居住过的旧居翻修成为史迪威将军纪念馆,供人们瞻仰这位伟大将领对中国抗战所作出的不朽贡献, [13]  纪念这位曾经给中国带来过巨大帮助的美国军人。 [15]  

约瑟夫·史迪威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约瑟夫·史迪威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后随家人定居纽约州扬克斯市。
1900年7月,考入西点军校,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学员之一。
1904年6月,从西点军校毕业,授予少尉军衔,随后赴菲律宾在步兵第12团服役。
1906年2月,调回西点军校,在现代语言系任教官。
1910年10月,与威妮弗雷德·A·史密斯结为伉俪,相爱终生。
1911年1月,再次赴菲律宾步兵第12团服役,3月晋升为中尉。
1911年11月,第一次来华,游历上海厦门广州梧州香港等地。 [1]  
1913年9月,重返西点军校任教。
约瑟夫·史迪威塑像
1916年夏,在纽约州普拉茨堡后备役军官训练营地任教官;9月,晋升上尉。
1917年8月,在弗吉尼亚州李营第80师任旅长副官,晋升临时少校。
1918年1月,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和第4军担任情报工作,先后晋升为临时中校、上校,并荣获优秀服役勋章。翌年7月回到美国后,临时军衔全部取消,重新成为上尉。
1919年8月,被任命为首任驻华语言军官,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1920年8月,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在北京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继续学习汉语。
1921年至1922年,被国际赈灾委员会借用,先后担任修筑山西汾阳至军渡、陕西潼关至西安公路的总工程师,接触了各种社会情况,结交了各界人物,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1922年至1923年6月,作为美国驻华武官处工作人员,视察和游历了中国东北、外蒙古、浙江、江西、湖南和苏联西伯利亚、朝鲜、日本。
1923年7月,回美国赴本宁堡步兵学校学习;1924年毕业,任校长韦尔斯将军的助理执行官;1925年9月,入利文沃思指挥和参谋学院深造。
1926年9月,第三次来华,出任美军驻天津步兵第15团营长。
1927年5月,受美国驻华公使馆派遣,到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考察军情,尔后所写的报告受到嘉奖。
1928年1月,代理步兵第15团参谋长;5月晋升中校。
1929年6月,回到美国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在此获得“醋性子乔”(亦称“尖刻的乔”)这一使他引为骄傲的绰号。
1935年7月,第四次来华,在北平任美国驻华武官,已晋升上校。1936年,先后考察广州、桂林、梧州、南宁、汉口、徐州、开封、洛阳等地。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组织一个情报组,及时向美国报告战争进展情况;年底迁至汉口,翌年曾在兰州、台儿庄、长沙、重庆等地考察战况。
1939年8月,回到美国出任步兵第2师第3旅旅长。
1940年7月,出任第7师师长兼蒙特雷市奥德兵营司令;9月,晋升少将。
蒋介石夫妇与史迪威
1941年6月,出任第3军军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调赴华盛顿,负责制定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作战计划,并准备出任美国远征军司令。
1942年3月,第五次来华,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 [2]  ,已于2月晋升中将;随后赴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5月,缅甸战役失败,率110多人徒步走出缅北丛林。
6月,向蒋介石递交关于中国军事制度改革的建议:(1)对部队进行精简整编;(2)撤换无能的高级军官;(3)授予前线指挥官全权。
7月,向蒋介石递交收复缅甸的作战计划;蒋介石借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劳克林·柯里来华之机,第一次要求撤换史迪威,未果。
蒙巴顿爵士(右)与美国史迪威将军
8月,出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在印度兰姆加尔整训和装备中国军队。 [3]  
1943年1月,因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亲临东枝前线指挥作战,荣获优秀服役十字勋章。
3月,在云南组建昆明训练中心,4月1日正式开训,执行整训和装备30个中国陆军师的计划。
5月,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三叉戟”会议。
8月,魁北克会议决定成立盟军东南亚战区,史迪威任该战区副最高统帅。
9月,向史迪威建议使用共产党第18集团军等部队向华北日军侧翼进攻,并建议给西北部队以充分的供应。
10月,蒋介石第二次提出撤换史迪威,未果。
11月,出席中美英开罗会议。
12月,指挥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北。
1944年1月,同意政治顾问戴维斯关于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的报告;7、8月间,美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
8月,占领密支那,取得战役基本胜利,给日军精锐第18师团以歼灭性打击。
7月,罗斯福建议蒋介石授予史迪威指挥中国战区所有军队的全权;蒋介石复电表示“原则同意”。
8月,晋升四星上将。
9月,蒋介石第三次要求美国总统召回史迪威。
10月,罗斯福同意召回史迪威;21日,史迪威离开重庆回国;31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批评美国政府召回史迪威,是“消极地支持了一个在中国日益不得人心和不为人民所信任的政权”。
1945年1月,出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由印度利多、经缅北密支那、至中国云南的中印公路通车,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2月,荣获荣誉军团勋章和橡叶勋章。
6月,出任第10集团军司令,参加冲绳战役
8月,在琉球群岛接受10多万日军的投降。
9月,出席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签字。 [4]  

约瑟夫·史迪威与中国关系编辑 播报
史迪威的目标是要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蒋介石的目标是要美国人帮助他,得到更多的援华物资,保存更多的军队实力,然后打共产党。而史迪威对共产党恰恰很同情。
1943年9月,史迪威曾建议使用共产党第十八集团军等部队向华北日军侧翼进攻,把蒋介石气得够呛。蒋介石随后向罗斯福提出撤换史迪威。
1944年8月,史迪威促成美国观察组赴延安。眼看着史迪威与共产党越来越亲密,次月,蒋介石在史迪威被晋升为上将的情况下,再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撤换。 [10]  

约瑟夫·史迪威个人生活编辑 播报
妻子:威妮
长子:小乔(曾在天津第15步兵团服役) [13]  
史迪威将军的两个女儿南希·史迪威·伊斯特布鲁克夫人和艾莉森·史迪威·卡梅伦夫人。这两姐妹都是在中国长大的,能流利地说中国话,并且同她们的父亲一样,对中国人民极为钦慕。 [11]  
大女儿:南希(中文名字叫史文思,年少时在中国生活,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三女儿:史文森(出生在中国协和医院,从小拜中国画家为师,还会书法。18岁时在北京美术学院举办过一次画展,回美国后,还曾教授关于中国的课程) [10]  
孙子:“约瑟夫·史迪威”(军人,曾经服役28年。他3个女儿中的二女儿后来成了一名直升机飞行员,曾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过任务) [12]  
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 [7]  (美军退役上校) [8]  
重侄孙:切普·史迪威(原美国航空母舰战斗机飞行员,美国联合舰队地面及空中飞行员讲师;2011年出任西安金胜飞行学院名誉院长) [9]  
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患胃癌在旧金山逝世,终年63岁。 [4]  

约瑟夫·史迪威发表文章编辑 播报
1921年《中国 生活散记》为题系列文章
1927年《张作霖传》连载文章 [13]  

约瑟夫·史迪威纪念活动编辑 播报
1993年,举行的“史迪威将军诞辰110周年义演”活动,把重庆人民纪念史迪威将军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为进一步扩大重庆和美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在史迪威学院基金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史迪威中心与中国四川外国语学院、美国波士顿萨佛克大学合作,在重庆成立了“ 史迪威国际文理学院”;史迪威中心与重庆急救中心、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视光学院合作,在重庆兴办了“史迪威国际视光学培训中心”;在美国海外护士考试委员会的协助下,史迪威中心开办了“史迪威国际护理专业”;创办了“史迪威外国语学校”;创办了由史迪威的女儿捐赠书籍的“史迪威图书馆”。 [11]  

约瑟夫·史迪威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史迪威61岁时离开中国到逝世,再也没有回到他深深热爱的土地,但他的名字却永久镌刻在中国抗战史册的丰碑上。 [5]  
美国二战名将,被美国军界称为“最精通新中国和远东问题的专家”。
史迪威曾说过:“中国士兵们与任何盟国军队相比不输分毫。”史迪威高度评价中国的士兵,“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足够好的条件,中国士兵会取得相当的成绩。 [6]  中国士兵很好,只要给他们吃的,加上好的领导,他们能打败世界上的任何军队。” [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0 23:27 , Processed in 0.0558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