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5|回复: 5

贾雨村//吴三桂//阮大铖?----有明一代唯一诗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发表于 2022-4-17 10: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阮大铖:臭名昭著的有明一代唯一诗人
                        
文/初酿
野绿何茫茫,莫辨行人路。
我居向山曲,草树复纠互。
辟谷耻未能,炊烟时一露。
遂引同心来,琴书屏情愫。
恻视城市间,攘攘顿成误。
绿香蒲水壮,清吹松风鹜。
于此话桑麻,坐阅春山暮。
夷犹讵忍分,茗糜聊已具。
——阮大铖《郊居杂兴二首》
如此青山绿水般的诗词,让我们不由得想到陶渊明。他避居于南山之畔,伴着依依墟里烟,披星戴月,锄禾种豆,不留恋波谲云诡的朝堂,不羡慕呼风唤雨的权势,真正践行着一个农民的生活。
阮大铖虽也向往陶渊明,隐避于尘世一隅,过一种潇洒闲逸的生活。可是他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欲望,却让他难以真正融入山野。故此,他虽钟情于田园诗词,将陶渊明视为自己的榜样,可最终将自己活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佞臣、一身事二主的贰臣,以至于将一身才华都淹没于骂名之中。
01
阮大铖,生于明朝万历十五年,万历四十四年得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为东林党人高攀龙弟子。不久因居忧还乡,等他再次回归时,由于东林党人内讧,本可进入吏部,却不得已到了位居最末的工部。这样的落差,让一心想大展宏图的阮大铖难以接受。于是他叛离东林党,转而投入阉党魏忠贤的名下,并得偿心愿,成为太常少卿。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弃官逃回老家。因为他自知是东林党人的叛徒,东林党当时在朝中的势力,让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保全自身,他回归乡里,打算观望形势后再做决定。
自此之后,阮大铖多年隐居乡野,田园诗成了他诗词的主流。
结室面东湖,风来湖水香。
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
香静月色吐,清辉照中堂。
澹澹萤火流,泠泠竹露光。
络纬抱花啼,啼声亦何长。
邻女弄秋梭,竟夕灯火张。
晚田虞不给,余布易我粮。
聊以赡儿女,非为成衣裳。
感此劳者情,终夜为徬惶。
湖波岂不艳,菱叶亦以芳。
刺多泥复深,采采中怀伤。
——阮大铖《郊居杂兴二首》
阮大铖是明代颇具影响的名门望族——桐城阮氏之后,书香门第、累世簪缨、家境富裕,即使罢官回乡数年,依然不用为钱财发愁。更不会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劳地躬耕于田间地头。
故而,他的诗中多了一份乡野的清新与闲适。香静的月色,澹澹的萤火,湖面上有采菱的小船,庭院中有弄梭的邻女,一切都那么静谧安详,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02
明朝时禅悦之风盛行,赋闲在家的阮大铖也时常拜访寺院,与寺中僧人唱和诗词。于是,充满禅意的唐代大诗人王维又成了他的偶像。
古柳参差掩寺门,荆篱石埠自为村。
风严乌榜通菱浦,日落渔炊就荻根。
野月荒荒难辨色,江峰寂寂更何言。
灯前无限浮沉思,销任菰香水鹤喧。
——阮大铖《晚坐弘济寺》
古柳参差掩映着寺门,石墙荆篱自然地形成村落。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月色中,江峰寂寞无言。只有诗人独坐寺中,在缥缈梵音里沉思......
这首诗,虽不像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么充满哲理,却自有一种淡然宁静,超然出尘。仿佛有一束圣洁的佛光笼罩,隔绝了世俗的纷扰和嘈杂,将人带入一个空灵的世外仙境。
然而,阮大铖毕竟不是内心清静之人,他在极力追求田园幽静的间隙,仍然时时关注着外界。或许,那些清逸的田园诗歌只是一种表象,轰轰烈烈的生活才是他最终的追求和选择,只是迫于形势,他正能暂栖于此。
古原何地不桑麻,六代陵园问曙鸦。
是处石麟衔晚照,几闻笙鹤驭高霞。
横塘绿水漫菰叶,平圃青藤罥豆花。
野犊不知离黍恨,踏莎还上玉钩斜。
——阮大铖《晓过石马冲》
03
无法再次进入权力中心的失落,让阮大铖心中郁闷,又无法言说,只能将此都融入诗中,用前人的境遇来寻求自己心理的慰藉。
石马冲的典故来自南北朝时期,陈霸先杀死了王僧辩,后于建安称帝,建立陈朝。三十多年后,王僧辩之次子王颁为报父仇,参加反陈战争,灭陈后,王颁夜掘陈霸先陵墓,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入池塘,命上千人喝掉,极尽污辱。
诗中未叙述事件始末,却对着陵中石兽感慨万千。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到最后都无迹可寻,何况凡夫俗子,唯一能长存于世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花草,年复一年,花开花谢。
或许这是他对前途渺茫的一种无奈,也或许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感叹。
04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同年,福王在南京称帝,政权掌握在马士英手中,马士英举荐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东林党人、复社诸人肆意报复,大兴党狱。
清军入关后,阮大铖又转而降清,后随清军南下福建。在路途中,他忽然头面肿胀,有人劝他留下养病,但立功心切的他执意前行。并说:“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后又说:“福建巡抚已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于是,阮大铖带病随军南征。越过仙霞岭后,众将士开始上马缓缓登山,只有他独自下马,徒步前行,并夸口说:“我精力百倍于后生!”
然而,话音刚落,他突然倒地,扑于石头上,即刻毙命。由于天气炎热,不久尸体溃烂,清军就将其草草掩埋,没人知道到底葬于了何处。
阮大铖才情卓著,不仅诗词俱佳,还有多部戏曲作品传世,如《燕子笺》、《春灯谜》等,为他在曲坛赢得极高的赞誉和地位。陈三立曾说他是“五百年大作手”,胡先骕甚至说他是“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
然而,一切才华皆因其品行低劣被后人忽视,众人只知其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奸臣,很少人想到他也是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十年小草溷风尘,五斗于人太苦辛”,他却为了那五斗米,赔上了自己的良心和道义,留下了千载骂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09: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恶人篇】贾雨村奸雄之谜

2021-03-30 05:27:28 5.2万

所属专辑:细思极恐|红楼梦真相大揭秘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
今天的开场诗,是一副对联。还记得这幅对联的出处么?是在书中第二回,说贾雨村在给林黛玉当私塾老师。因为林黛玉一年来为母守制,太过悲伤引发旧疾,连日来没有上课。贾雨村就闲来无事,来到郊外,看到了一座破庙,叫“智通寺”,门口便写着这幅对联。这寺庙有个老和尚,老态龙钟,又聋又昏。贾雨村问了他几句,老和尚都是答非所问。贾雨村觉得不耐烦,便离开了,结果遇到好朋友冷子兴。

单独看这段故事,觉得很神秘,非常像后来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的情节。尤其是那个“龙钟老僧”,一定是一个隐居山林的世外高手。然而很遗憾,这个老和尚,还有这座智通寺,就在这里出现一次,后面再也没有出场。

智通寺沒有出现,不过后面有个水月庵的老尼姑,叫智通。后来唱戏的十二官都赶出去时,芳官就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跟了地藏庵的圆心。也不知道智通寺和智通尼姑有什么关系。

这幅对联,当然是说贾雨村的。是对贾雨村的警告,也是他今后命运的谶语。甄士隐在解读《好了歌》时,有一句也是说贾雨村的,就是那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也就是说,贾雨村就是因为贪得无厌,最后才坏了事。

那贾雨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0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雨村是大奸雄,为何一路总能遇到贵人?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社科人文领域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雨村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线索型的人物,在红楼梦的开篇中,他与冷子兴的对话像扇启开一缝的窗,第一次让读者模模糊糊窥到了将要登场的四大家族的轮廓,随着他人生不断的遇到提携的“贵人”,让人在他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由浅入深、由远及近,推窗开门、登堂入室近观了四大家族的兴盛和颓败。
一是从全书的布局安排来看。贾雨村是一条千里之长的伏线。他遇到的贵人从邻居甄士隐--一个普普通通的隐居乡宦,到自己的雇主林如海--新晋的巡盐御史,又到“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贾政--入仕多年的官场老手,再到有些许关系的王子腾--朝廷大员、御前红人,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全方位、多层次的详尽展现人性的善恶、社会的美丑。
  他的眼、嘴、心和他一路遇贵的经历,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一点一点、一层一层揭开了封建社会民间百态、官场千状。
二是从个人才能报复来看。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贾雨村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并非腹中空空的酒囊饭袋,在第一回中,郁郁不得志的贾雨村中秋节便作了一首五言、一对联句、一首七言。
  在第二回他与冷子兴有对话中,关于“人的大仁大恶”部分,他又从尧舜禹谈到红拂薛涛崔莺莺,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近六百余字,可见学识之渊博。
  再者,贾雨村的成就动机也是非常大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出身落魄官宦之家的他想通过功名,再重整基业。
  另外,贾雨村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强的一个人,从不得志到得到晋升机会,再到被革职,再晋升再革职,“心中虽十分惭狠,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这正是官场上必须的“厚黑”的必备。
  从贾雨村的才能、抱负、心机来看,也具有了遇到贵人的条件。
三是从人情世故和封建社会体制来看。贾雨村在落魄的时候,遇到的是“禀性恬淡、神仙一流的人物”甄士隐,乐善好施的甄士隐惜才怜才,他的善心是成就贾雨村踏入官场的第一步。
  贾雨村的第二个贵人是林如海,林如海之所以为贾雨村写举荐信,完全是因为情面,贾雨村毕竟做过林黛玉的家教,而且还要护送黛玉进京。作为回报,林如海向贾政推荐了贾雨村。
  贾雨村的第三个贵人贾政,提携贾雨村主要是因为由始于林如海的举荐,又加上与贾雨村也姓“贾”是本家,同根同源的,多少要卖个情面。
  贾雨村遇到的第四个贵人是王子腾,朝廷大员和皇上身边的红人。他与贾雨村没有正面的交际,在红楼梦第四回似有暗出场,在门子给贾雨村看“护官符”时,“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传点,人报:“王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此时能让贾雨村“具衣冠出去迎接”的只有比他官职大的人,还是“王姓大人”,十之八九是王子腾。
  他提携贾雨村完全是因为亲外甥薛蟠的人命官司,因为贾雨村的“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薛蟠才免了牢狱之灾。他对贾雨村的提携,完全是还个人情。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发布于 2019-03-24 1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1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奸雄”贾雨村影射大揭秘
原创 兰国沧海客 兰国沧海客 2021-04-24 06:24
【音频版】贾雨村奸雄之谜
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红楼梦》第二回
今天的开场诗,是贾雨村在智通寺看到的一副对联。


这幅对联,是对贾雨村的警告,也是他今后命运的谶语。甄士隐在解读《好了歌》时,有一句也是说贾雨村的,就是那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也就是说,贾雨村就是因为贪得无厌,最后才坏了事。
1•  

那贾雨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贾雨村,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湖州人士。

从他的姓名、字号、籍贯,可以看出作者一开始就对他是批判讽刺的态度。
贾化,是说他满嘴假话。

时飞,是实非,口是心非。

贾雨村,是假语存。

湖州人士,是胡诌人士。





书中又说他生于末世,这个“末世”当然是说大明王朝的“末世”。
图片

再看他的长相。书中借甄士隐家中丫鬟娇杏的双眼,描写了贾雨村的长相。说他“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看起来一幅正人君子之相,偏偏又是个满嘴假话的小人。
批语说他有“莽操遗容”,当然不是说他长得像王莽、曹操,而是说他和王莽、曹操一样,早年谦恭厚道,有匡扶社稷、拯救天下的雄心壮志,后来却谋权篡位、大逆不道。就像汪精卫,年轻时刺杀亲王,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爱国青年,谁知道后来却成了卖国的汉奸。批语说贾雨村和王莽、曹操一样,都是“奸雄”!
为什么贾雨村被称作奸雄呢?
东汉末年,许劭兄弟的月旦评,就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将贾雨村比作曹操,一方面说他是恰逢乱世,另一方面就是说他是“奸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奸人之魁首!王莽、曹操,都是大汉的罪人,是大汉的“奸雄”。那在红楼梦里,这个“奸”也暗含“大汉之奸人”的意思,其实就是“汉奸”。那“奸雄”,就是“汉奸之魁首”。也就是说贾雨村是“头号大汉奸”!
而在明末乱世,谁是“汉奸之魁首”呢?当然就是天下第一大乌龟王八吴三桂嘛。
上一回我们说了夏金桂是影射吴三桂,今天又说贾雨村也影射吴三桂,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夏金桂影射的是人们心目中最痛恨的吴三桂,重点突出吴三桂愚蠢又可恶;而贾雨村呢,是影射早

我认为,夏金桂影射的是人们心目中最痛恨的吴三桂,重点突出吴三桂愚蠢又可恶;而贾雨村呢,是影射早期的吴三桂,是重点表现吴三桂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奸雄,成为大汉奸的。2•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作者是要写一个励志青年的故事,一个穷书生,寄住在葫芦庙里,壮志未酬,连进京赶考的盘缠都没有。
好在遇上了大善人甄士隐,赠与他五十两银子,两套冬衣。贾雨村还意外收获了爱情,得到了丫鬟娇杏的青睐。要看懂他和甄士隐的故事,重点要看懂他说的两首诗和那副对联。



说那一天正好是中秋节,月圆之夜。甄家父女的故事,几乎都与月圆之夜有关,一是这次中秋节,接着是元宵节香菱被拐子拐走。香菱后来跟林黛玉学明月诗,最后香菱也是死于一个月圆之夜。
但这个中秋节的主角,是贾雨村。贾雨村看到天上的圆月,不免对月有怀,便吟出了一首五言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只是因为甄家的丫环娇杏,在窗外回头看了他一眼,贾雨村就想入非非,作起了“英雄穷途遇美人”的好梦来了。当然他真正的梦想、他的“三生愿”,是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儿女私情只是他一时的烦恼。所以他希望先让月光上玉楼,陪伴佳人,等他功成名就之后,再回来和佳人成双成对。这首诗,和前面他与娇杏之间的眉来眼去,其实是影射吴三桂和北方女金人,早在甲申国难之前,就已经私下勾连。以前我们说过皇太极亲自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当时内心已经动摇,如果不是皇太极很快死了,吴三桂投降也是早晚的事。这首诗只是写出了贾雨村爱情和理想,都还看不到希望的愁闷。而接下来的那副对联,就写出了他在金和玉之间如何抉择的纠结,也透露着一点点难以掩饰的骄傲。贾雨村在吟出那首诗之后,又吟了一副对联: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幅对联,让无数的红学家伤透了脑筋,因为很明显,这个玉就是指林黛玉,这个钗,就是指薛宝钗,而时飞,就是指贾雨村。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另外红学家也忽视了一点,求善价,这个善价,也是指贾雨村。请注意,解读红楼梦,尽可能用繁体字,价的繁体字,價,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贾雨村的贾。所以这个“价(價)”,真正的本意,是姓贾的人。求善价(價),是希望求得一个善良的姓贾的人。而不是说要求得一个好的价格。这就让人很费解了,为什么林黛玉要求着贾雨村?为什么薛宝钗一直在等着贾雨村?这也引发了薛宝钗最后是不是嫁给了贾雨村的大猜想。当然吴本后面,这两个臭味相投的人,确实勾搭在一起了。但林黛玉要求着贾雨村,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还是得从影射的角度来解读。林黛玉代表明朝、代表崇祯皇帝,薛宝钗代表清国、代表皇太极,当时明清双方,都在尽可能安抚、拉拢吴三桂。吴三桂本来就是明朝的大将,崇祯皇帝只希望他不要变坏,不要投降就行了,就希望他是一个“善贾”。所以明朝对吴三桂是安抚为主。而清朝皇太极,很早以前就非常欣赏吴三桂,曾不止一次地给吴三桂写劝降信。强烈地表达了对吴三桂归降的期盼,而吴三桂给他舅舅祖大寿的回信,说自己“犹豫未决”。而此时的贾雨村,面对 金和玉,也是“犹豫未决”。同时也有点小骄傲,因为金和玉,都在求着他嘛。



这首诗和这幅对联,只是贾雨村的内心独白。下面这首诗,则是当着甄士隐的面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10: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的。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首诗的关键,在第三句,“天上一轮才捧出”。这当然是指天生一轮圆月,因为是中秋节嘛,肯定是大圆月。但这一轮圆月,究竟是明月呢?还是满月呢?明月是喻指明朝、南明;满月是喻指清朝。甄士隐以为他说的是明月,以为他心向着南明;而贾雨村心里说的是满月,因为当时满清刚刚入关,开始入主中原,天下百姓对这个新兴的政权,既疑惑又好奇,都仰头观看,看看它和当年的明月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以前说红楼梦的月,代表明朝,风是代表清朝。但有时候月,也有古今之分、明月满月之分。薛宝琴那首诗就说:“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就是说无论是今天的满月,还是当年的明月,都是同一个月亮,意思是同一个中国。但对汉人的情感来说,这完全不一样的,对满月没有什么情缘,对明月却情深似海。当年吴三桂是六军缟素,为崇祯皇帝吊丧。他一直说他和清朝是合作关系,引清军入关,也是打着为“大明复仇消灭李自成”的口号。所以清军入关刚开始,也是把自己伪装成“月势力”。只是很快把明月换成了满月,明朝变成了满清。满清的月,一样很大很圆,里面同样有桂花,就是夏金桂的桂花;同样有蟾蜍,就是和薛蟠勾搭在一起的宝蟾。而吴三桂,就是满清满月里的桂花。贾雨村已经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满月。甄士隐送给他银子和冬衣,建议他这个月十九日是黄道吉日,可以在这一天买舟西上去京城。结果贾雨村收到钱之后,不管黄道黑道,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走了。

十九日,不能不让人想到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那个三月十九日。此前崇祯多次请求吴三桂出兵勤王,吴三桂却索要100万两白银。然后一直走走停停,山海关在北京城的东北,吴三桂有心救驾的话,只要一路向西,两三天功夫就完全到了。但崇祯最后一次求援是三月初六,等了他十二天,始终不见人影,只能绝望自杀。

3•  
贾雨村在甄士隐的资助下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段仕途生涯,就在本地,也就是苏州做知府。第一次做官,贾雨村当然也想有所作为,难免有些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对官场那些老油条当然是看不惯。他看不惯别人,别人也早就看他不顺眼,书中说他“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什么叫贪酷之弊。就是有贪酷的毛病。很多人看到有个“贪”字,就望文生义,认为贾雨村刚一做官,就贪污受贿、手段残酷。



说贾雨村是个贪官,那真是冤枉了他。贾雨村自始至终都不是贪官,他对钱财并不迷恋。俗话说,“不图小利,必有大谋”。贾雨村不把小钱小利放在眼里,是有更大的抱负,他追求的是权力,一门心思地向上爬。
所以,说贾雨村贪酷,并不是说他贪婪残酷。这个“贪”字,是求多的意思,引申出来是“过分追求”,不能理解成贪污、贪婪。比如小孩子贪玩,成年人贪杯。这个“贪”是用来形容后面的“酷”。这里的“酷”,也不要理解成残酷。因为这时候贾雨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残酷的本性,也没有见他对谁心狠手辣。甚至这时候的他,还有情有义。比如他做官回乡时,第一件事去甄家,把娇杏纳为小妾,兑现了当初的一见钟情。这里的“酷”,是苛刻、严苛的意思。那“贪酷”的意思就是,过分地严苛。这个词早在《后汉书》里就有了,在古书里的意思,就是指当官的治理手段非常严苛粗暴,不留情面。这一下我们就理解了,贾雨村为什么会被革职了。他本来是个有志青年,中了进士,新官上任,当然踌躇满志,要大展抱负,处理事情难免用雷霆手段,严苛到不近人情。同时又恃才傲物,不尊重上级,不肯与那些老油条同流合污。这样的官,肯定做不长。果然,不到一年,就被他的上司参了一本,说他是“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上司并没有说他贪污,只说他沽名钓誉,为了博得好名声,“暗结虎狼之属”,就是私自培养勾结一帮如狼似虎的下属打手,谁不服从管理谁就遭殃,以至于地方上经常闹事,老百姓也受不了这么严酷的管理。

对皇帝来说,当官的贪污是小事,但激起了地方动乱,那绝对不能容忍。于是龙颜大怒,把贾雨村革职了。朝廷也没有说贾雨村贪污。贾雨村也觉得自己做的没毛病,照样喜笑自若,游山玩水去了。

4•  
真正让他发生重大改变的,是一个小人,那就是葫芦庙里的小沙弥,也就是后来的门子。贾雨村在贾家王家的帮助下,做了应天府的知府,刚上任,就有一桩人命官司送到案上,于是有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刚开始,贾雨村还像以前一样,听到冯家告状,义愤填膺,马上就要发签抓人。结果门子使了个眼色,彻底改变了这个案子,也从此改变了贾雨村的人生。



这个门子,自作聪明,将官场的潜规则和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全部教给贾雨村。结果贾雨村过河拆桥,怕门子会泄露当年的丑事,就找了个机会,远远地将门子发配流放了。
一个连公务员都算不上的衙门里的门子,竟然懂得这么多官场潜规则,深谙为官之道,连贾雨村在他面前都是个学生。可见明朝当时的官场、社会,已经腐败、腐朽到何等地步!接下来,贾雨村背靠贾家这个大树,顺风顺水,官运亨通,最后是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在甄家的帮助下,贾雨村从一个穷书生,成了苏州知府。在贾家的帮助下,贾雨村从一个被革职的官员,一路做到了大司马。当然明清时并没有“大司马”这个官职。但我们都知道,早在周朝时,有司徒、司空、司马,被称作三公。其中“司马”是管军事。贾雨村成了掌管军事的官员,还协理军机、参赞朝政。贾雨村一直是个文官,怎么成了管军事的大司马了呢?显然是写他影射的那个人。而吴三桂就是名武将,他父亲吴襄是锦州总兵,他在明朝做的最大的官是宁远团练总兵。甄家、贾家对贾雨村有再造之功,那贾雨村又是如何对甄家和贾家的呢?八个字可以形容: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贾雨村是如何对甄家的,书中很早就交代了。他明明知道了香菱就是当年恩人的女儿,但他并没有告诉香菱她的身世,更没有把她送回老家,送到她妈妈身边。反而不顾香菱死活,将他送到了呆霸王手里。香菱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穴”。临死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贾雨村把门子发配到千里之外,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害怕有一天门子去散布香菱身世的秘密。毕竟这事只有他和贾雨村知道。当然门子也是活该,那个坏主意本来就是他出的,他也是利用香菱,来讨好贾雨村,只是没想到被贾雨村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5•  
贾雨村又是如何对贾家恩将仇报的呢?
由于八十回以后“迷失无稿”,所以具体是怎样,谁都没有标准答案,只知道他最后的结果,是“因嫌纱帽小,致使锁伽扛”。一心想谋个更大的乌纱帽,结果反而成了囚犯。通行本说贾雨村只是被贬为平民,这是不符合前面的设定的。不过前八十回里,还是留下了一个伏笔:就是贾雨村间接导致了贾府家败。这事是借王熙凤的丫鬟平儿之口说出来的。就是贾雨村帮助贾赦,抢夺石呆子二十八古扇子的事件。本来贾赦是让他儿子贾琏办这件事,但那个石呆子软硬不吃,出多大的价钱,就是不卖。而贾雨村直接把石呆子抓来,污蔑他拖欠官银,把他二十把扇子充公抵债!贾雨村一分钱不花,轻轻松松替贾赦搞到了扇子,贾赦就骂自己的儿子贾琏没出息,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贾琏却瞧不起贾雨村,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这件事让丫鬟平儿都非常气愤,她特意跑到薛宝钗这里来,当着薛宝钗的面,把贾雨村骂了个狗血淋头,一开口就骂贾雨村是“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又说“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后面又骂他是“没天理”。要知道贾雨村可是贾府的大红人啊,是贾府给贾宝玉找的学习榜样啊,薛宝钗、史湘云、贾政,就多次劝说贾宝玉,要多和贾雨村这样的人多往来,多和他们聊聊仕途经济,老是和园子里的女孩子们混在一起,像什么话呢?贾宝玉当然很反感,说宝钗、袭人、史湘云,是中了国贼禄鬼的毒,有负钟灵毓秀之德。意思是贾雨村这种人,是真正的国贼禄鬼!而平儿当着薛宝钗的面,狠狠地骂贾雨村,简直是打薛宝钗的脸。因为薛宝钗是把贾雨村当作读书做官的好榜样,而平儿却骂他是“没天理的野杂种”!这里其实也埋下了薛宝钗和贾雨村日后交往的伏笔,待会再谈。通行本后四十回,没有贾雨村迫害贾家的活动,只是说他是个官迷。甚至都看不到贾雨村在后四十回干过什么坏事。他最对不起甄士隐,不过最后甄士隐也原谅他了。通行本后四十回,完全是大团圆结局。根本没法解释贾雨村为什么被称作“奸雄”!在吴本里,西平王、赵堂官,带着锦衣卫来贾府抄家。通行本里也是这么写的。再次证明通行本和吴本有极大的渊源。贾府被抄家时,有两个人落井下石,前面我们也说过,一个是北静王,一个就是贾雨村。贾雨村举报贾家窝藏甄家转移过来的家产,让贾家多了一项窝藏之罪,气得贾政七窍冒烟,瞪着贾雨村骂:“我问问你姓什么,好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我上去打不死你个奸雄!”因为这件事,贾雨村和北静王这两个小人勾搭上了,后来北静王投靠了戎羌新朝廷,帮助贾雨村也连升了几级。再后来贾雨村又在好朋友冷子兴的引荐下,加入了贾蓉、贾蔷一派,其实代表他投靠了蓉蔷(戎羌)。他们一起霸占了贾府的家产豪宅。6•  
这时最狗血、最被钗粉们不能忍受的事发生了,薛宝钗竟然主动勾引贾雨村,衣着清凉荡秋千,引起贾雨村注意。贾雨村向来是见到饵就上钩的人,当年娇杏只是隔窗看了他一眼,都让他马上动情,何况是薛宝钗这样的大家闺秀主动示爱!
这事其实也有伏笔。第一个伏笔,当然是贾雨村写的那副对联,“钗于奁内待时飞”。钗,就是薛宝钗,时飞,就是贾雨村,贾雨村就叫贾时飞。雨村,只是他的别号。第二个伏笔,就是写女儿诗的时候,贾宝玉写的女儿诗,是这样的: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我们都知道,女儿诗中的“女儿”,其实是写诗人的妻子。比如薛蟠写的女儿诗,是写他的妻子夏金桂。而贾宝玉的后来的妻子,就是薛宝钗。所以这女儿诗,是写薛宝钗的“悲愁喜乐”。而吴本后面的故事,很好地对应了这四句诗。前两句,是说薛宝钗一直逼贾宝玉读书去考取功名,结果终于把贾宝玉逼得离家出走。所以薛宝钗年龄一天天大了,却要独守空闺,心里也难免后悔,“悔教夫婿觅封侯”。但薛宝钗从来不会一棵树上吊死,她很快振作起来,恰好遇见了贾雨村,两人都是醉心仕途经济,一个是大官,一个是皇商,官商勾结,干柴烈火,很快就勾搭在一起了。吴本特意写到了薛宝钗对着镜子将自己精心打扮一番,还穿上轻薄春衫,露出两个香肩,在高高的秋千上,迎风招摇……书中说:雨村浑身似酥如麻,竟忘了身后有人叫他。单凭这两个伏笔,贾雨村后来和薛宝钗在一起,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是豺狼配虎豹、乌龟配王八,天生一对。有意思的是,薛蟠和夏金桂,分别影射满清和吴三桂的相爱相杀;而薛宝钗和贾雨村,同样也是影射满清和吴三桂的狼狈为奸。更绝的是,吴本说薛宝钗跟了贾雨村之后,“不到一年,即生一子,取名贾桂”!很意外吧,通行本里说贾宝玉和薛宝钗生的儿子叫贾桂,后来也中了举人,和贾兰重新广大贾家门楣,被称作“兰桂齐芳”。我们说过,贾宝玉的儿子叫贾桂,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贾家的辈分。贾宝玉这一代是玉字辈,他的儿子是草字辈,也就是草字头的字,比如他哥哥的儿子叫贾兰(蘭)。如果真要凑成“兰桂齐芳”,贾宝玉的儿子应该叫“贾芳”才对。那通行本为什么非要用这个不合理的名字呢?我认为这恰恰是通行本续写者的良苦用心,他肯定是看过真本后28回的内容,但那些内容隐喻太明显了,必然会招来残酷的文字狱,所以他尽可能地把一些不会引起文祸的内容,保留了下来,于是便保留了“贾桂”这个名字,反正他的母亲都是薛宝钗,他的父亲都是姓贾,只不过父亲不是贾宝玉,而是贾雨村。贾雨村的儿子叫贾桂,和夏金桂一样,名字里都有个“桂”,吴三桂的“桂”。这也算他们都是影射吴三桂的一个小小的证据。总体来说,贾雨村影射吴三桂,没有多少直接的证据,他对甄家、贾家的恩将仇报、落井下石,也是当时所有汉奸都有的行径,只不过他的影响最大,造成的后果最严重,他是明末清初的头号汉奸,是“汉奸之雄”,所以书中称他为“奸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1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大铖  播报 编辑  讨论5 上传视频  



阮大铖(1586年~1646年),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明朝末年大臣,戏曲作家。

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

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人物关系


纠错




好友 左光斗




   

本    名阮大铖 别    名阮集之,阮圆海,阮石巢,百子山樵 字集之 号圆海 所处时代明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明桐城(今安徽枞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1:25 , Processed in 0.0581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