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6|回复: 9

三生石//神瑛侍者//通灵宝玉//逝者之呻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发表于 2022-4-24 0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生石
(泥质石灰岩)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9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寺,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 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见唐袁郊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杭州天竺寺后山的三生石,即李源和圆观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唐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1]  



中文名三生石 别    名姻缘石 颜    色褐红、朱红、玄黄、土黄 应    用佩戴,装饰 分    布杭州灵隐寺
目录



三生石天然矿石编辑 播报

天然三生石(7张)
三生石是一种泥质石灰岩,呈褐红、朱红、玄黄、土黄等色。三生石产于孔子故里曲阜城北的九仙山上,其质地柔软、文理精腻,山体前面的三生石为褐红色,称为三生石阳石,经打磨抛光之后可现类似于木纹的图案或黑点点缀,所以又有石中紫檀的美誉;而山背面的石头多呈玄黄色或土黄色,被称为三生石阴石,阴石亦有黑色天然画面装点,大块儿石头经打磨后可构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飞禽走兽、风流人物等图案,清晰逼真,各得其妙,有水墨画的清高淡雅。三生石中含有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等成分。

三生石传说由来编辑 播报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三生石历史典故编辑 播报
典故来源
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圆观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圆观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圆观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圆观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圆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完就离去了。
典故
三生曾识 三生溪桥话别 三生石 三生石上 三生路 石上三生
李源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圆观〉~3089~

中国名石精品天然文字奇石三生石(2张)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诀。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达锦铛,负瓮(「瓮」原作「人」,据明抄本改)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公相见」原作「相见公」,据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顷之,亲族毕至。以枯鱼酒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间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据明抄本改。)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仪大夫,二年亡。 [1]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姻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李源和圆观和尚〈又传为“圆泽”〉的三世友情故事解说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即文中说的“圆观”),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圆泽和尚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和尚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想让李源相信人的轮回,相信三世因果。圆泽第一世没有找到他的姻缘,他就出家为僧。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姻缘,只好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没有找到,他只能继续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寻觅。三生石,三生有幸,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如此而已!
三生石的传说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质亦属虚幻之说。从哲学的眼观来看,关于“三生石”的传说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和真性不朽的观点,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乃至于日常生活影响至深。
后话—未完未了的故事
后来,这个本为“须眉友情”的美妙故事,经《红楼梦》改造为“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就演绎成不折不扣的“男女爱情”绝唱版,三生石也就成了姻缘的铁定象征,所谓“缘定三生”,就是指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
典籍记录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人袁郊《甘泽谣·圆观》,僧人的名字叫圆观,而非园泽。亦见于《西湖梦寻·三生石》和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僧圆泽传》流传最广,也题刻于西湖三生石上。林清玄亦作《三生石上旧精魂》,根据的就是苏东坡的版本。
史料记载
师名圆观,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
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师不可, 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
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三生石寓意编辑 播报

三生石情义守信
有人说,这是因为历代中国人都十分看重情义。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
实际上,和尚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让他相信人的轮回,相信三世因果。圆泽第一世没有找到他的姻缘,他就出家为僧。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姻缘,只好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没有找到,他只能继续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寻觅。三生石,三生,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如此而已!

三生石生命永恒
三生石的传说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质亦属虚幻之说,但从哲学的眼观来看,关于三生石的传说其实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而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
中国所建立的这种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乃至于日常生活影响至深。

三生石缘定三生
三生石是姻缘的象征,缘定三生。锁定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

三生石文化影响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而三生石又产于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故里的九仙山上,传说中的缘池仙翁又为道家的代表。中国的宗教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道、 释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所以,三生石更是一种灵石。集“佛道”“人道”“天道”于一体的三生灵石面前,还有什么“邪”与“噩”可言呢?佛家讲究“治心”,儒家叫做“正心” ,道家追求“炼心”。在这背后,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再换一个角度来说,三家对人生的概括,儒家讲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不要去着迷于云里雾里的事情,而 要重视现世的修炼;道家讲的是“穷尽变化”,努力了解世界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佛家则讲“缘起性空”,不要被外部世界纷纷扰扰的现象所迷惑。所以,集天地灵气于一体的三生石本身就是儒道释三教文化的精髓,佩戴三 生石又是明法正心、驱除邪恶、寄托希望的一种实物变现形式。

三生石相关诗词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红楼梦》第一回)
另有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卷《明悟禅师赶五戒》以此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现实存在。

三生石名胜古迹编辑 播报

三生石西湖

杭州十六遗迹(2张)
西湖十六遗迹。“三生石”位于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寺中三生石的传说,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法镜寺后之莲花峰东麓,是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中所言“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三丈许,由三块天然石灰岩组成,石上镌刻“三生石”三个篆字。
杭州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右走,经“三竺灵濛”牌坊入天竺路,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走完石板路面的天竺路,便到了三天竺法镜寺,三天竺法镜寺正大门围墙左边有一座小桥,过桥,由小路上山,石阶上杂草丛生,最特别的是,夏秋之季,石阶上有很多很长的有着黄黑相间花纹的“百足虫”,象蜈蚣一类的“长虫”,似乎趴在石阶上是在乘凉。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海枯石烂”,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现代中人,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私订终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1]  

三生石九仙山
曲阜九仙山上也有一块巨大的三生石,这块三生石位于曲阜城北20公里的九仙山上,传说此山乃掌管人间缘分的“缘池仙翁”的养道修行之圣地。历朝历代都设坛焚香敬奉。现存碑记可见,清乾隆四十三年、嘉庆十七年曾多次投资复修“缘池仙洞”,直至解放初还有出家人管理。 缘池仙洞东南数里有一凌空屹立的巨石,有数米之高,上曰:“三生石”,传说是缘池仙翁洞察人间男女并安排有情人相遇的地方。

三生石三清山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江西三清山日上山庄西侧边,一巨石斜覆若洞,传说远古时大禹到三清山治水,与涂山氏家族的女儿“娇”联手斗赤松子门下的报雨宠物玉鸡精,夜晚恩爱歇息的地方。人有没有来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你把爱献给了谁。而此石就是见证大禹和涂山氏“前生爱是缘,今生爱是情,来生爱是义”的三生情缘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09: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红楼梦》:扒一扒红楼梦中的玉石文化,为何作者侧重描写它




“红学”由来已久

,被时间沉淀后依然被大家喜爱,说明《红楼梦》的文学造诣极高,《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也是我国

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不仅勾勒出了中国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还对我国多元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展现。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

其中这

“石头”

就是特指各种玉石,文中

“宝玉”、“黛玉”、“妙玉”

等人物名中都带有玉,可见《红楼梦》将我国的玉石文化作为标签,

以玉石为文化符号

,带领读者去逐步发现玉石文化背后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化。



一、中国既有的玉石文化

1.玉石的发展

从石器时代早期至今的

“玉文化”

是中国文化中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种特有文化。玉石大多是很久以前地壳产生的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岩石经过漫长的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不同的玉石形成的条件不一样,玉石作为中华民族的

“石之美者”

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

岩石在这个漫长的变质过程中,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石成为公认的

宝玉、真玉

,从而逐渐的整个玉石家族融入社会当中。



2.玉石的象征

玉石虽有软硬之分,但大多都以

温润、纯净

为特点深受国人的喜爱。虽然玉石也是石头,却有别于其它石头,可以说是石头中的

“佼佼者”,

从而使玉具有了不一般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中,玉石被看作是显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是社会中

“礼制”

的体现工具。人

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温润、纯洁比喻为君子的思想品质,作为表现佩戴者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

因此,玉是东方意识形态物化标志,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外在体现。

玉是高尚人格的象征、玉是国家财富的标志、玉是权力的化身、凝聚着古代国家最高权力和威严

,玉石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



二、《红楼梦》中玉石的文化

《红楼梦》

引用女娲补天的神话为楔子,用石三万多块石头,却独独剩下一块没用,并将此石留在青埂峰下,这块石头经过女蜗锻炼灵性渐通,而后将进人红尘云游一遭,又将此石头所经历之事镌刻在一块奇石之上,故为

《石头记》

文中人物都有玉字,

日常生活中的玉器玉杯、白玛瑙碟子、翡翠盘……

在文章中对出现的玉器和玉文化都具有重要描写,这是曹雪芹这样的学问人受中华传统玉文化熏陶,对其在

思想体系、知识结构

的形成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他在小说中提到有关于玉的那之高之纯的境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纯洁的玉性和复杂的人性结合的

最好表现



曹雪芹作为细腻、正直、处于风雨飘摇的封建末世的

传统文人

,其志依然是考取功名,成为治世之才,可是却受家族拖累,不能受朝廷任命,所以才借那女娲补天独剩下的顽石感慨“无材可与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他的仕途没落导致他郁郁不得志,

遂欲借物言志。

他发现曾经代表社会中优良品质的玉石,此时已经被刻上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标记,沦为古代上层社会的珍宝,于是他

“披阅十载”

的而撰

“玉记”

,就是将玉文化的精髓领悟的淋漓尽致,借玉言志。可是《红楼梦》不能看作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虽然曹雪芹用通灵玉借玉表达自己的志向,但是后来他发现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便在

《红楼梦》

中塑造出贾宝玉这样一个讨厌仕途,不求功名之人,更将旧社会中崇尚的

“文死谏武死战”

贬得一文不值。

《红楼梦》中王熙凤曾对改名为小红的红玉说“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曹雪芹借文中人物的嘴说出对玉和封建传统等级观念的讽刺。



2.小说中对玉的描写

《红楼梦》中不仅有对

玉石文化

的展现,还用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件件玉石的美。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乖时玉不光”,

既提出了

四大家族的兴衰

,也是他们共同命运另一种折射。

“玉石”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

,巧妙的用玉作为引导,曹雪芹将其作为载体体现出了中华文明史中丰富而深厚的玉文化精神。《红楼梦》存在大量对玉石及其文化的描写,玉石文化也影响着他们生活的

方方面面

例如:

“裙边系著双衡比目玫瑰佩”、“缠丝白玛瑙盘子”、“再如怡红院常用的琥珀杯”、“妙玉用平时吃茶的绿玉斗来招待宝玉”、“还有湘云赠袭人几个大丫头的绦纹石戒指”、“凤姐初见黛玉‘戴著金边八宝攒珠鬓’”、“宝玉解下扇子上玉玦扇坠送与琪官”......



结语:

中国古代用玉器做精美的装饰物或作为传情达意的信物都反映了国人对玉由来已久的

喜爱

,人们对于玉文化的十分崇拜。他们

收藏玉石

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会用玉为后代起名

寄予厚望

,金陵城中贾公子与江南甄府公子皆不约而同都名为

“宝玉”

便是几千年来喜欢玉的观念的历代传承,家世显赫这人皆欲以玉为名。

温润而柔美的玉石在国人心中代表着

一切美好有德性

的事物,象征着纯洁,温润,高尚。

《红楼梦》中不少描写都以玉来象征美好的人和事。

曹雪芹在小说中以惊人的艺术笔触,精湛的文学语言传承并弘扬了中国玉文化,

“以玉为美”

的传统玉文化观念随处可见。他以玉比人,以玉直抒情怀,以玉寄托理想,以玉作为自己抒发想法的引子。他写通灵宝玉托玉明志,

志在向世人传播玉之仁、义、智、勇、洁的品格与精神,

传承并弘扬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之魂的玉文化。

参考文献:

《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09: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造历幻缘,直译应该是创造一段经历,幻化一段缘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6: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神瑛侍者、石头、通灵宝玉,是什么关系?



赵小册

赵小册



小册说红楼(全网同名)


3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而在《红楼梦》最开始的神话中也讲了神瑛侍者的故事、石头的故事,还有石头变成通灵宝玉的故事。

那贾宝玉、神瑛侍者、石头和通灵宝玉这四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01 贾宝玉=神瑛侍者

一僧一道在讲“还泪”的故事时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因为有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才得以久延岁月。

后来绛珠草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修成绛珠仙子。

有一天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想下凡经历幻缘,已经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绛珠仙子一直想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因此也就跟着下凡还泪。

这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前世的故事。这么看来贾宝玉的前世就是神瑛侍者。


02 石头=通灵宝玉

《红楼梦》开头的那块石头,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是块巨石。

后来这石头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为见其他的石头都能补天,只有自己没能入选,所以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有一天石头正在嗟悼的时候,一僧一道就来到石头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一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的事,后来又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

石头听了,不觉就打动凡心,一心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所以就求一僧一道把自己携入红尘,也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石头一心要去,哭求再四,一僧一道就答应了。

可是石头太大,那僧就念咒、书符,大展幻术,把一块大石头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而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人还在上面镌了几个字,把它带入红尘。

这么看来,通灵宝玉就是那块石头。


03 贾宝玉=石头??

我们知道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通灵宝玉的前身是那块石头。那贾宝玉跟石头是什么关系呢?他是不是那块石头?

首先,一僧一道把石头携入红尘时,就说要把它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脂砚斋看到这儿就说:“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

如果石头就是贾宝玉的话,那就不会说“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了。


另外,一僧一道在带石头入世时,道士问僧人:“你携了这蠢物,要到哪儿去?”

那僧笑说:“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僧人说的这段风流公案,无疑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公案,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公案。

从僧人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贾宝玉和林黛玉才是这段公案的主角,石头只是夹带在其中。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秦可卿葬礼的时候,宝玉和秦钟跟着凤姐在馒头庵歇宿。

那天晚上凤姐在里间,宝玉、秦钟在外间,满地下都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因为人多纷乱,凤姐怕通灵玉失落,就等宝玉睡下,让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

之前宝玉跟秦钟开玩笑说:“等一会儿睡下,再细细的算账”。至于算什么账,曹雪芹这时就以石头的口吻说:“没有见真切,不曾记得,这是疑案,不敢纂创”。

脂砚斋看到这儿也说:这个没写,是“石头没见真切”。也就是说石头化成的通灵宝玉,在当晚被凤姐拿去塞在自己枕头下,所以通灵宝玉没有听见宝玉跟秦钟算什么账。

从上面说的三个例子都可以看出,通灵宝玉,也就是那块石头并不是贾宝玉。它只不过是跟着贾宝玉一起投胎,两个被一僧一道设置了很强的绑定关系而已。


其实这块石头的作用有点像一个神奇的摄像机,它可以记录下所有的事情,甚至知道人们心里的所思所想。

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全知视角、上帝视角。曹雪芹就是借着石头的视角展开这段故事的,所以《红楼梦》也叫《石头记》。

因此,贾宝玉、神瑛侍者、石头、通灵宝玉的关系应该是:

01 贾宝玉 = 神瑛侍者

02 石头 = 通灵宝玉

03 贾宝玉,即神瑛侍者 ≠ 石头,即通灵宝玉

(大胆一点猜,如果说曹雪芹是以这块石头自喻,这块石头承载了他的所思所想,也未为不可。)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赵小册”,在微信搜索“赵小册”即可。】

发布于 2020-01-15 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捆绑投胎的通灵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6: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与呻吟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6: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究竟谓谁?贾宝玉、甄宝玉,还是另有其人?



走马兰台

走马兰台




16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就在第一回,在那个补天石的神话里,其他所有版本里都是:补天石日夜悲号惭愧,后来灵性已通,可来去自如,成了神瑛侍者,跟绛珠仙草有了一段情缘。

语焉不详,把顽石和神瑛侍者混为一谈。

加之无名氏续中直接点明“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以至于后世的读者都下意识地认为:顽石、神瑛侍者、贾宝玉是三位一体的。

后来,甲戌本出现了哪里都没有的几百字,读者才知道是顽石想下凡,体验那荣华富贵,才央求一僧一道,夹带在神瑛侍者的故事里面下凡的。

顽石与神瑛之间,是并无任何关系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应关系:神瑛即是宝玉,顽石则是宝玉衔玉而生的那块玉。

“瑛”字在《辞海》中有“似玉的美石”之意,所谓“假宝玉”是也。

但细细读书,可以发现宝玉不是神瑛侍者,这在文本可以找到根据: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跟随警幻仙姑进入仙境之后,带贾宝玉去听曲子:

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言未了,只见房中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娇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这些仙子,记得绛珠妹子,那么,理应是记得神瑛侍者的,甚至,要甚于绛珠妹子,毕竟“神瑛侍者”是隶属于太虚幻境的,是在编人员,曾经是她们的同事;

而“绛珠妹子”只是灵河岸边的一株仙草。

但是,仙子明显不认得贾宝玉,还称他为“浊物”。

此是其一。其二,顽石也不可能是宝玉出生时衔着的那块玉,因为甲戌本中多出来的文字是这样讲的: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可以看到,石头下凡,本来是要“享受荣华富贵”的,结果成了别人胸前佩戴的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在富贵场、温柔乡里享受,岂不是与他初衷矛盾么?

后文接着明示:“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由此可见,顽石是投胎到这人间的,而那块玉则成了一块皮囊、幻象,而贾宝玉本人才是这本质、真身。

宝钗赏玉那一回里,文中写道:“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梗峰下那块顽石的幻相。”

就是说,石头的精魂早已投胎成了宝玉,享受这荣华富贵,而这玉已然是宝玉投胎之后剩下的皮囊罢了。

书中关于石头的特点说这样的,“蠢物”、“质虽粗蠢,性却稍通”,细细一想,这竟不是宝玉的特性吗?

若说宝玉是神瑛,按理说这“仙品”定是要高于绛珠的,为何在凡间的诗社里每次都是最后一名,在女儿面前作低姿态呢?

何况,在前世的神话中,顽石与神瑛侍者根本毫无干系;但在这一世中,宝玉和那块玉之间的关系却非比寻常,贾母曾说:“何苦摔那命根子!”

再加上二十五回中,宝玉和凤姐中邪,那僧人却说:“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

宝玉中邪,僧人却只拿玉来除邪,这又是为何呢?

这只有将宝玉比作顽石才能解释得通,因为这宝玉本身就是他前世的幻相,必然对他是无比重要的,所以才是他的“命根子”。

所以,贾宝玉应该是“顽石”,而不是“神瑛侍者”,是被“夹带”着一同下凡的。

顽石本是块石头,被僧道大施幻术,成了一块鲜明美玉,所以是“假宝玉”是也,这也是解释得通的。

那么,“神瑛侍者”又究竟谓谁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会不会是甄宝玉呢?



江南甄家的甄宝玉,与贾宝玉相仿,年轻时也淘气异常,喜欢跟姐妹们相处,处世态度一样。

曹雪芹故意制造出这样一个甄宝玉出来,却只将他当作虚无缥缈的故事对待,反而大写特写这“假宝玉”的故事,我以为,这无非是他幻笔。

在第一回中,作者处处都用“幻”字,营造地这更像是迷情幻海一般,而且,这十二钗本来祖籍都在江南,如今却在京城,倒更像是另一面虚像。

这更像是真假的对应,跟前世的神话也没什么关系。

再说,林妹妹是下凡还泪的,不论还给谁,若神瑛都远在江南,岂不是还错了么?那警幻仙姑怎么又会让此事发生呢?

可见,甄宝玉也不是神瑛侍者,毕竟那是“真宝玉”。










书中还有一人,前尘往事竟然毫无一笔,但与宝玉、黛玉纠葛颇多,不免让人生疑。

此人便是薛宝钗。

这个结论,可能让人觉得很可笑,但细细品味一番,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一,误区之一在于,我们不能下意识地就认为:神瑛侍者就是个男的。

在“他”、“她”还不分的年代,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他”字而区别神瑛侍者的性别。

何况,在“侍者”一词的释义中,只说是左右可供使唤的人,并没有男女之分,毕竟,侍女也是有的。

所以,不能以这个名字就直观地认为这是个男的。

但从目前来看,太虚幻境中出现的都是女仙,并没有男人。

另外,在第五回中,宝玉经过迷津,警幻道:“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

“木居士”很容易联想到草胎木质的林妹妹,但这灰侍者又暗指谁,就颇耐人寻味了。毕竟在书中,与林妹妹相对的,就只有宝钗了。

所以,在太虚幻境工作的神瑛侍者,更应该是个女的。

第二,文本中并未明确提到,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之间,产生了单纯的爱情。

原文是神瑛侍者是“凡心偶炽,想下凡历造幻缘”,也就是说,神瑛侍者对仙草没有别的情愫,也许只是怜她。

他下凡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到仙草,是仙草自己要跟着他,报“灌溉之德”的。

甲戌本中,这里强调的是“灌溉之德”,而在全书中用“德”称赞的,当属宝钗。

再看书中对于宝钗的住所蘅芜苑的描写,第十七回中,书里写道: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簷绕柱,縈砌盘堦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也就是说,宝钗的蘅芜苑中,没有任何花木,只有山石与异草,联想到前世神话中“三生畔有绛珠仙草”,这种奇妙的描写,似乎也在暗示什么。

若要用更通俗地话来说,更像是绛珠仙草自己想去报恩,而神瑛侍者对她全然没有任何“凡念”,如若不然,他也不可能只想下去历造“幻缘”。

再说,为何只要“还泪”而不以身相许呢?在古代神话中,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家喻户晓的白蛇便是。

但是,那一僧一道对宝钗的提携是“要找个有玉的嫁”,而黛玉却是要“化她出家。”父母不从,便说“除父母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试想一下,那僧道为何偏偏不许黛玉去报恩呢?

第三,文本中明确体现了钗黛的紧密纠葛,比如,同用一首判词,共在一副画上。在“薄命司”的册子上,还有谁能如此联系得紧密呢?

另外,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两人共有“司马牛之叹”,达成金兰之契。

还有,探春开海棠社,众人取雅号,宝钗是蘅芜君,黛玉是潇湘妃子,这是一君一妃,正好匹配。

而宝玉,偏偏还只是个公子而已!

在书中,几乎逢宝钗必言黛玉,言黛玉必称宝钗,钗黛对峙,处处皆是证据,这是《红楼梦》一书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

在大观园的园林之中,还有哪两位在今生的纠葛中如此紧密呢?

所以,若只写了黛玉前世而无宝钗的任何痕迹,这也是不合理的。

第四,书中关于神瑛的文字是这样的: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甲戌侧批(甲辰夹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这里说神瑛侍者“凡心偶炽”。

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送宫花,跟宝钗闲聊: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甲戌侧批: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

这里说宝钗有热毒之症,甲戌本里就批:这热毒就是当年的“凡心偶炽”,所以是孽火齐攻。

至此可知,神瑛侍者与顽石的两种“凡心”,是不一样的。

顽石的凡心,是在听了一僧一道的话之后,是“凡心已炽”;而神瑛侍者却是“凡心偶炽”。偶尔生的凡心,可能跳脱地更快一些。

而什么是“凡心”呢?其实书中写得很明白,其实就是对富贵场、温柔乡的执念。

而在书中,很快就从这富贵场中跳脱出来的便是宝钗。

她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而后薛家慢慢凋零,宝钗“不爱花儿朵儿”,身上并无“富丽闲妆”,房中装饰“如雪洞一般”。

那僧道给了宝钗冷香丸,来压制身上的热毒,其实也就是前世偶炽的“凡心”。而这冷香丸,倒更像是凡尘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悲”,那僧道凭什么单独给宝钗此物呢?

我们知道,那僧道说他们本来就是下世超度几个,也算一场功德。而在这前文中,如此超度也算是大手笔,竟连冷香丸都的海上秘方都给了,可见宝钗前世毕竟是个人物。

而此一世中,凡心深埋的宝玉,在二十五回中中邪,也是凡心深种,另一个是凤姐,这就不必多说了。这就是为什么二十五回中中邪的是他们两位。

所以说,神瑛侍者的转世,就是薛宝钗!










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地方与此结论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宝玉黛玉初见,黛玉心中大吃一惊,见宝玉好似在哪里见过一般,竟眼熟至此!这也是神瑛是宝玉的证据之一。

若说神瑛并非宝玉,那么这里就不能解释了。

我的想法,倒是觉得是曹雪芹的文字游戏,故意诱导读者认为那神瑛便是宝玉。

可问题在于顽石与仙草并无接触,这似曾相识的可能,是在警幻仙姑挂号时有过一面之缘。

其次,黛玉前世是仙草,这是可以完全明确的。

黛玉曾说“我们草木之人”云云,而前世也说“脱却草胎木质”,这都能和林黛玉对应。

而神瑛和宝钗之间,却的的确确没有关联,反而和贾宝玉有撞车的嫌疑。

但是,《辞海》对“瑛”有第二种解释,那就是同“英”,也就是“花”的意思。

《楚辞•九思•哀岁》有云:“椒瑛兮涅污”,此处的“瑛”便是花的意思。

而在全书当中,最能比花的便是宝钗,一有取百花之蕊的冷香丸,二是抽花签是“百花之王”的牡丹,书中亦有“姣花软玉”比作宝钗黛玉,宝钗亦有诗云: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这花与玉,亦可对比宝钗黛玉。

但从名字上来看,花的意向与薛宝钗三字并无关联。

宝钗、黛玉在书中的形象比喻有很多,单单是从判词、图画上来看,宝钗便有:雪、金钗、山中高士;黛玉有:两株枯木、玉带、世外仙姝,可以看到,黛玉的三种意向与“草”这一形象也没什么关系,玉更是于她无涉。

所以宝钗的雪、金钗的意向都能解释得通,并不能用“瑛”字来否定宝钗的可能性。



其实,《红楼梦》讲的就是一个道理:繁华一梦,万境归空。

不论是顽石,还是神瑛侍者,都是“凡心偶炽,想要下凡历造幻缘”。一僧一道就会为他们超度。

宝钗因为“凡心偶炽”,所以下凡就有热毒,她是前八十回中为数不多被僧道超度成功的,连黛玉都违反了僧道的告诫,说是“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

僧道给了她冷香丸,压制住了热毒。所以她不像王熙凤那般,迷恋金银、权利。

她不爱花儿、朵儿,身上也没有富丽闲妆,待人宽厚谦恭。

别人争利,她却疏财;别人争口舌之快,她却忍气吞声。

这是一个很淡然的女孩,她对这个尘世,是没有那么痴迷贪恋的,和凤姐恰恰相反。

再一个就是顽石了,那一僧一道便让他去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享乐。

于是,再安排已经宝钗嫁给宝玉,因为他们两个前世都因为机缘巧合得了凡心。

那僧道正是想要告诫顽石,这世上的人事到底无非就是万境归空的。

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所以,只有如此设定,宝钗历造幻缘,黛玉还泪,顽石下凡领略这场情缘。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最后大家同回太虚幻境,这才符合主题:

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编辑于 2020-07-16 13: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359
  


92














玉琮  播报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  



玉琮(Cóng)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

造型最大、制作最精、纹饰最美的玉琮,有“玉琮王”之称是出自浙博的一个玉琮。(出自国家宝藏浙江省博物馆段落玉琮)





中文名玉琮 地    位古代重要礼器 出现地点良渚文化、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 形    状内圆外方 用    途祭祀神祇 特    点质地不纯,以青色、青赭色居多


目录

1 简介
2 古代礼制
3 石器时代
4 齐家文化
5 虢国玉琮
▪ 基本概况
▪ 延伸内容
▪ 各时玉琮
▪ 玉琮考证
6 苏州石器
7 南通石器
▪ 基本信息
▪ 藏品鉴赏
8 阜宁石器
▪ 陆庄遗址
▪ 东园遗址
▪ 陆庄玉琮
9 良渚文化
10 玉琮之王
11 玉琮
12 良渚遗址
13 历代特色

   


简介

编辑

 播报



玉琮 良渚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在选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为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的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青赭色居多。从出土的玉琮来看,除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于同墓所出的玉璧。玉琮的表面色泽较均匀,不像玉璧那样存有灿烂多变的块状彩斑。 [1]  
   


古代礼制

编辑

 播报

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

   


石器时代

编辑

 播报



玉琮
玉琮 [1]  
【名称】:玉琮
【类别】: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良渚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介】:

高8.8厘米,直径17.1~17.6厘米,重6500克 。

此琮呈扁矮方柱状,内圆外方,上下对穿一直径仅4.9厘米的圆孔。器表每面以4.2厘米宽的竖槽一分为二,又以仅0.1厘米宽的三条横槽分为四节。器表打磨光泽规整。

这件玉琮器型规整,厚薄均匀,边角端正,轮廓分明,表明良渚玉器在成型过程中,已使用了拉丝、管钻、锯切等多种以砂为介质的开料手段。减地浅浮雕手法,满密的阴线刻,精细的器表打磨,均表现了良渚玉器的高度成就,独特的纹饰不仅给人神秘的美感,更为我们研究当时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齐家文化

编辑

 播报

【名称】:玉琮

【类别】:玉器

【年代】:距今4000多年

【文物原属】:齐家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现藏静宁县博物馆

【简介】:高14.7、宽8.2、射径8.2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青色,有褐斑。体作委角长方体,中心有一上下对穿的圆孔。器两端呈圆口形,器外转角有十三节凹槽,器体打磨精致。

   


虢国玉琮

编辑

 播报

   


基本概况

【名称】:玉琮

【类别】:玉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属】: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陪葬品

【收藏地点】:20世纪后半叶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现藏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尺寸】:通高2.6厘米,射径3厘米。

【简介】:白玉,玉质温润,部分受沁呈红色。体矮小,内圆外方,上下两端有短射,通体素面。

   


延伸内容

玉琮,后世又称“辋头”。其用途,一向以为就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但自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后,这种战国秦汉间经师们的附会就不足为凭了,有的学者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其用途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面直槽内上下各刻一神人兽面复合图像,共8个。单个图像高约3厘米,宽约4厘米,用线浮雕结合细线刻雕琢成。图案主体的神人,脸面呈倒梯形,眼为重圈,两侧有小三角形眼角,宽鼻以弧线勾出鼻翼,阔嘴用一条长横线、7条短线刻出两排16个牙齿。头饰内层为帽,刻8组卷云纹,外层羽冠,刻22组边缘双线,中间单线组成的放射状羽饰。脸与冠浅浮雕而成。神人上肢耸肩平臂,手及腰部、下肢屈曲,三爪如鸟。四肢密布卷云、弧线、横竖直线作成的纹饰。胸腹部浅浮雕兽面纹,有椭圆形凸面眼睑和桥形额部。

在玉琮的角尺形凸面上,以转角为中轴展开,每两节还琢刻了简化的神人兽面纹,四角相同,左右对称,共8组。与竖槽内的纹饰相比,这一人兽组合保留了基本构图,省去了神人的四肢,冠作了变形,面部简化,在兽面两侧增加了一对夸张的鸟纹。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的简化人兽组合纹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

   


各时玉琮



玉琮图片集
玉琮图片集(18张)


新石器时代发现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两层。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上。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细“神人”图形和云雷纹,阴线用利石刻划而成,线条坚挺。浙江杭州反山遗址出土的神兽纹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因加工工具、习惯的不同,伪品多数显得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熟旧的程度更难做得逼真。 [2]  

   


玉琮考证

“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后因后人难辨琮状的实体,以致南宋时称为“镇圭”。至清乾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的说法为据。

经考证,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其功能与意义有:

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二、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种种现象说明琮式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必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苏州石器

编辑

 播报

此琮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作品,高31.6厘米, 上宽7.8×7.8厘米,内径5.6厘米,下宽6.8×6.8厘米, 内径5.1厘米。 藏于苏州博物馆。

此琮呈褐色,两端圆,中段为方柱体,分十二节。孔内留有明显对凿痕迹,每节转角处刻有凹形牙状纹饰,在下端起第二、三、四、五节处一侧凹形纹饰内还刻有一小圆圈,仿佛人眼一般,整个器物,线条刻划清晰,比例恰当,呈大气之态。



琮与璧、圭、璋、璜、琥被称为六种礼器,古人谓之“六瑞”。
玉琮的基本形制为内圆外方,以示“天圆地方”。此件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兽面纹饰玉琮,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典型的器物。

关于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学术界也是众说不一,至今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琮是烟囱崇拜的礼器,是家族祭祀的对象;有的学者认为琮象征地母的女阴,是生殖崇拜的对象;有人认为玉琮是男根之函;有人认为琮是织布机上的部件;有学者认为,琮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琮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琮上的兽面纹就是巫师的蹻,巫师乘兽蹻以此通天人之际;还有人认为良渚玉琮是良渚寺墩遗址的设计底本;琮是玉主,是宗庙中祭祀时所请神明祖先降临凭依之物;琮是兽面神神柱,属于图腾柱;琮是燎祭用具;琮是系于腰问的佩饰;更有人认为,琮是献给鬼神的猪、猪头、猪下颌的高贵替代物,是神的食物;琮是井乃至黄泉的象征,是神龙浮出的通道。

   


南通石器

编辑

 播报

   


基本信息



南通新石器时代玉琮
南通新石器时代玉琮 [3]  
【名称】:玉琮
【材质】: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尺寸】:高5、宽8、孔径6.1厘米。

【文物出土】:1976年南通市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

【文物现状】:南通博物苑收藏 [3]  

   


藏品鉴赏

该藏品玉琮以碧玉制成,色泽莹润,绿中隐现乳黄,灰白色斑纹。呈内圆外方的柱形状,单节,上下口部分稍微凸出,四面的中间均磨出一条宽而直浅的槽,槽的两边有两组平行弦纹和两个对称的圆圈纹,组成简化的人兽面纹。青墩遗址发现,将南通的历史向上推到4000-5300年。 [3]  

   


阜宁石器

编辑

 播报

   


陆庄遗址

陆庄遗址位于板湖陆庄村境内,北距古淮河四公里。出土的玉琮、陶等具有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特征。其中玉琮的出土,显示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今陆庄境内,活动着一支原始部落。

   


东园遗址

东园遗址位于施庄镇双园村沙冈之上。出土的陶盆、贯耳黑陶壶等,具有太湖流域崧泽文化特征。出土的陶鼎、陶罐等蕴含北方大汶口文化因素。特别是为权力象征玉铖和两面刻有“日出东海”族微的灰陶壶等文物的出土,印证距今五千多年之前,有一支原始部落集团生活在双园村的土地上。

   


陆庄玉琮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原始部落首领“通天”,“与天对话”和“祭天”的神器,是墓葬中部落酋长身份的证据,该玉琮于一九七三年板湖陆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

   


良渚文化

编辑

 播报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4]  
良渚文化遗址于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首次被发掘。已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在太湖流域,距今约4000—5000年这些遗址中有古城、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丝织品和麻织品等。尤为突出的是大批的玉器,雕琢细腻、十分精美。良渚文化显示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新时期时代晚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现藏上海博物馆,1984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高5.6厘米。

为阳起石琢制,乳白色隐现淡绿斑纹。琮面雕出四个角尺形凸块,中部有一条横槽,将凸块分为上下两节。以四角为中线,各刻一神像。上节在两条平行的横棱下雕刻一神脸。眼为线刻园圈,下边横凸块作鼻,上刻细密的云纹和横直线图案。下节雕刻一兽面。蛋圆形凸面作眼廓,线刻重圈为眼,中间以桥形凸面连接,和一条横凸块作鼻,凸块上也满刻横直线和云纹图案。器表高度抛光,光洁如镜。

   


玉琮之王

编辑

 播报



玉琮 良渚文化 国家博物馆藏
玉琮 良渚文化 国家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
高49.7厘米 上宽6.4厘米 下宽5.6厘米 传山东出土



玉琮之王
玉琮之王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其主要分布于江浙、上海一带,距今约5300~4000年左右。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对良渚玉琮功用的猜测不下二十多种。《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
这件玉琮呈碧绿色,玉材属于软玉系列的透闪石——阳起玉石,它的基本造型为方柱体,中心对穿大圆孔,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器身共分十九节,每节四角雕成一简化戴冠人面或兽面神像,全器共有76神像,玉琮上端上部正中阴线刻日月纹,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莒县凌阳河陶文相似,这种日月纹应该是天上世界的象征,反映出先民对太阳、月亮的崇拜。琮外壁四面各有一道凹槽,槽两边基本等距,误差在1毫米左右,每节上下间距也几乎完全相等,而且玉琮兽面纹的构图也基本相同。每两个转角的纹饰组合成完整的兽面,既生动且富有变化。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琮

编辑

 播报



良渚文化高5.4厘米 射径上端6.5厘米 射径下端6.1厘米 孔径4.6厘米1978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遗址M1出土透闪石软玉,呈碧绿色。器呈矮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有对钻圆孔,外表分两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饰简化的带冠人面纹,共八组。用两道凸横棱,两个圆圈,一短凸档组成表示羽冠,眼睛,鼻子组成的图案。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良渚遗址

编辑

 播报



玉琮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出土
玉琮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出土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高7.2厘米 射径上端8.5-8.6厘米 射径下端8.3厘米 孔径上端6.8-6.9厘米 孔径下端6.7-6.8厘米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遗址M4出土透闪石软玉,呈乳白色,带翠绿褐红斑纹。器呈扁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对钻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外表四面各由竖槽分为四块凸面,中部有横槽分为上下两节。每节以四角为轴,精琢细刻繁缛面纹,上节为带冠人面,下节为兽面,两侧曲尺形边框表示人上肢,兽前肢。这是微雕工艺的杰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历代特色

编辑

 播报



弦纹琮 商王武丁时期 妇好墓出土
弦纹琮 商王武丁时期 妇好墓出土
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两件有纹饰的玉琮,其中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因加工工具、习惯的不同,伪品多数显得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熟旧的程度更难做得逼真。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2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琮 (红楼梦人物)  播报 编辑  讨论8 上传视频  



贾琮(cóng),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人物,贾赦之子(二子,书中未明说)。在《红楼梦》前80回中是个出场不多,描写很少的一个角色。







人物关系


纠错




父亲 贾赦




   

中文名贾琮 出    自《红楼梦》 相关人物贾赦、贾环


目录

1 简介
2 家世

   


简介

编辑

 播报

贾赦之子。(二子,书中未明说)

(首见第十三回)冷子兴曾说:“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贾琮即为贾赦庶出的次子,但全书未曾明说。他每出场,多与贾环并列。再看七十五回一例:“贾赦、贾政听见这般(指贾珍邀世家弟子较射事),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况在武荫之属。两处遂也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环、宝玉、兰为贾政一处,琮为贾赦一处,四人并列,不言自明。他是贾环一流人,所以“宝玉并无与琮、环可谈之语”(第六十回)。 [1]  

第二十四回:“邢夫人拉他(宝玉)上炕坐了,方问别人好,又命人倒茶来。一钟茶未吃完,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邢夫人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象大家子念书的孩子!”由此可见贾琮年龄小于贾琏。 [1]  

第五十三回:“只见贾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此处贾琮与贾琏一起献帛,与贾珍、贾琏、宝玉都是贾府玉旁辈的代表,说明身份并非贾瑞之流可比,而贾环此时都轮不到上场,说明贾琮地位高于贾环,或年纪大于贾环 [2]  。

   


家世

编辑

 播报

(一)

贾太公生二子:长子宁国公贾演、次子荣国公贾源。

(二)

1.宁国公贾演生四子:长子贾代化、其余三子不详;

2.贾代化生二子:长子贾敷(早夭)、次子贾敬;

3.贾敬生贾珍(长子)、贾惜春(长女);

4.贾珍生贾蓉(长子),贾蓉不是尤氏所生,尤氏仅是贾珍的继室;

5.贾蓉配秦可卿,秦可卿死因成谜。

(三)

1.荣国公贾源生贾代善(长子);

2.贾代善配贾母(即史太君),生贾赦(长子)、贾政(次子)、贾敏(幺女);

3.1.贾赦生贾瑚(原配所生的长子,早夭)、贾琏(原配所生的次子)、贾琮(庶出三子)、贾迎春(庶出长女);

3.2.贾政生贾珠(王夫人所生的长子)、贾元春(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探春(赵姨娘所生的庶女)、贾环(赵姨娘所生的庶子);

3.3.贾敏配林如海,生林黛玉(长女)。

4.1.贾琏配王熙凤,生巧姐(长女)。

4.2.贾珠配李纨,生贾兰(长子)。

5.巧姐配王板儿(刘姥姥的外孙,王成之孙、王狗儿之子), 高鹗版为周姓秀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0 14: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命根子  播报 编辑  讨论2 上传视频  



命根子,汉语词语,拼音mìng gēn zi,释义:是被认为是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也比喻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1]  ,最喜爱、心爱的东西。





中文名命根子 读    音mìng gēn zi 释    义被认为是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 出    处《红楼梦》第二回


目录

1 释义
2 出处
3 例句
4 词语辨析

   


释义

编辑

 播报

比喻最珍爱的事物

   


出处

编辑

 播报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例句

编辑

 播报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 [2]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吓得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人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五回:这是宝玉的命根子。因丢了,所以他是这么失魂丧魄的。

曹禺《原野》第一幕:“你是你丈夫的命根子。”

巴金《怀念萧珊》:“最后我跟她的遗体告别,女儿望着遗容哀哭,儿子在隔离病房,还不知道把他当作命根子的妈妈已经死亡。

秦牧 《花城·土地》:“呵,这宝贵的土地……而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具有强烈的感情,把它当做命根子,把它比喻成哺育自己的母亲。” [1]   [3]  

   


词语辨析

编辑

 播报

口语中有时也指男性生殖器。

命根子也泛指很重要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4:59 , Processed in 1.4174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