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5|回复: 8

史湘云//娥皇女英/朱由榔?钱谦益//国史====蜂腰猿背鹤势.../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发表于 2022-4-26 14: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湘云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99+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史湘云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时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
史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豪爽女性。她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的生活;但她生性豁达乐观,恣意潇洒。经史湘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



人物关系
纠错
关闭纠错


     
中文名史湘云 外文名Shi Xiangyun 别    名史大姑娘,云姑娘,云妹妹,枕霞旧友 饰    演郭霄珍(87版电视剧)
吴青芷马晓灿(10版电视剧)
韦梓彤(17版电视剧) 配    音87版史湘云配音演员:张卫宁 性    别女 登场作品《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排    位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五位 性    格活泼、豪爽、心直口快 花名签海棠 评    语香梦沉酣,霁月光风 代表作品咏白海棠柳絮词等 民    族汉 丈    夫卫若兰 好    友薛宝钗、贾探春、贾宝玉
目录



史湘云人物简介编辑 播报

史湘云人物形象
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原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史家经济不好,差不多的针线活儿都要由她们娘儿们自己做,曾因薛宝钗话家常探话,就红了眼圈说每日做活累得慌。史湘云在外生性豁达,得贾母喜欢,经常来贾府小住。她的经典事迹有:拾到金麒麟;海棠诗夺魁;烤鹿肉割腥啖膻;芦雪亭联诗夺魁;醉眠芍药裀;中秋联诗“寒塘渡鹤影”。最后“寒塘渡鹤影”成了史湘云最后命运的定语,指她最后虽然会独守“寒塘“,但是终可获得精神的解渡。 [2-3]  
史湘云
史湘云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女子形象: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

史湘云海棠美人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玄宗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段有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再加上史湘云生来豪爽,又成了独特的风格。
史湘云

而在《红楼梦》的记载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18回,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62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史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1]  
表面写的是芍药,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63回,湘云抽到的又是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意指湘云酒后卧石的事,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史湘云(张砚钧  绘)
但是,我们不能把海棠与湘云机械对应起来。例如:宝玉就说怡红院海棠预老是晴雯将死之兆;探春宝钗、宝玉、黛玉的海棠诗皆自喻为海棠;秦可卿卧房中也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再则,怡红院的海棠是西府红海棠,而湘云海棠诗咏的是白海棠 [1]  

史湘云家族世系
保龄侯,生贾母(即史太君,长女)、史氏(长子);
保龄侯长子,生三子:史氏(史湘云之父,长子)、保龄侯史鼐(次子)、忠靖侯史鼎(第三子)。
史湘云
也就是说,贾母是史湘云的姑奶奶。 [1]  

史湘云人物结局
曹雪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以“金麒麟”为信物,再经判词考证,史湘云最后可能与卫若兰结婚,但她新婚守寡,孤老一生,也可能与宝玉流浪相遇,结为夫妻。 [1]  

史湘云正册判词编辑 播报

史湘云判词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1]  

史湘云注释

史湘云画像(20张)
1.“富贵”二句——说史湘云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因而“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多对她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违,丧失、失去。襁褓:为背负小儿的背带或布兜,这里指年幼。
2.“展眼”句——展眼:一瞬间。吊:对景伤感。斜晖:傍晚的太阳。这句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史湘云可能是嫁给卫若兰的。只是好景不长,婚后不久,夫妻就离散了。
3.“湘江”句——诗句中藏“湘云”两字,点其名。同时,湘江又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处;楚云则由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见能行云作雨的巫山神女一事而来。所以,这一句和画中“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似乎都是喻夫妻生活的短暂。

史湘云译文
生在富贵人家有什么用?年幼时便父母双亡。放眼望去,在夕阳的光辉下,湘江水逝,楚天云飞。 [2]  

史湘云红楼梦曲编辑 播报

史湘云原文
乐中悲
湘云醉卧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1]  

史湘云注释
1.绮罗丛——指富贵家庭的生活环境。绮罗,丝绸织物。
2.霁月光风——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这里是比喻史湘云咏诗的才华。
3.“厮配”句——据脂砚斋评注提到,史湘云后与一个贵族公子卫若兰(曾出现于第14回)结婚。
4.“准折得”句——折得,抵销得。坎坷,道路不平的样子,引申为人生道路上曲折多难。这里指史湘云幼年丧失父母寄养于叔婶的不幸。
5.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两句中藏有“湘云”二字,又说“云散”、“水涸”,指湘云早寡。
6.“尘寰中”句——尘寰,尘世,人世间。消长,消失和增长,犹言盛衰。数,命数,气数。 [1]  

史湘云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史湘云他人评价
史湘云借住蘅芜苑时,薛宝钗曾戏谑:“呆香菱之心苦,憨湘云之话多”。说史湘云话多吵得她头疼。
史湘云话太直,曾对薛宝琴:“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莫名其妙,说有人害咱们的话,说的听的薛宝钗莺儿等都笑了。
薛宝钗再次评价史湘云:“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
薛宝琴穿贾母所赠斗篷,又有琥珀转述贾母不让薛宝钗委屈了宝琴的话,薛宝钗推宝琴:“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宝钗一句戏话,史湘云却说:“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暗指刚进门的林黛玉会因为贾母偏宠薛宝琴而多心。

史湘云霁月光风
史湘云有着疏朗与开阔胸怀。在第31回的阴阳之辨中,翠缕的喋喋不休、史湘云的循循解答,使主仆间弥漫着一片宛如姐妹师生的平等气息。而史湘云如此深入浅出的思辨, 却不像那些见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深闺怨女。

史湘云心意明媚
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大观园中,史湘云的身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也不端着贵族的空架子。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这和宝钗、黛玉大为不同。宝钗虽识大体又善施小惠,但人事的轻重在她的行事中是层次清晰的;黛玉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一身才情,孤芳自傲是黛玉的本性。
[1]  

史湘云性情直爽
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指的是黛玉,就怕得罪她,便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她不仅得罪了黛玉,而且还与宝玉发生了矛盾。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因为宝钗待她最好,“如亲姐姐一样”,“我但凡有这么一个姐姐,就是没了爹娘,我也情愿”。 [1]  

史湘云体健貌端
史湘云不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子,但她是健康的美女。红楼女儿,生得美丽的多,但生命旺盛的不多,一大半病病怏怏的。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王熙凤表面刚强,最亲近的平儿也知她是死撑,看起来体态丰满的薛宝钗,也有胎里带的热毒,寻常药还不起作用。湘云却体健貌端,割腥啖膻,烧烤鹿肉,全不当一回事。喝醉了酒,枕着芍药花在石头上露宿,香梦沉酣,也没见她感冒,身体素质自然是一级棒。 [1]  

史湘云善良细心
史湘云有一种传统侠义、古道热肠的善良。在群芳射覆的游戏中,香菱慌乱得毫无头绪,旁人都笑观其败,幸灾乐祸。唯有史湘云,急得抓耳挠腮、不惜私传谜底,结果作弊被当场拿获。邢岫烟,一个处身于贵族中的平民女子,和宝玉、宝琴、平儿是一天生日,别人谁也不记得,独史湘云道出了岫烟的生日,让贫寒的女子顺势过了个华诞。这些或许是小事,但闺中又有多少大事,且又有谁肯为香菱、岫烟这类女子留上半分心呢?她的善良与明智,使她超脱了身份的羁绊,从而两袖清风、一身轻快地行走于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种潇洒飘逸的风度。 [1]  

史湘云乐观豁达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寄人篱下。尽管她身世比林黛玉还苦三分,但她从没象林黛玉那样整日悲戚戚的,在贾府随时可以听到她的笑声,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乐观的天性,更皆出语谐趣。如行酒令:“这鸭头不是那丫头,这头上哪有桂花油?”说不尽的俏皮,一时令人倾倒。她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属于她的色彩明快、温暖,一如雪地里戴着的大红猩猩昭君套,那是湘云最配的颜色啊。 [1]  

史湘云才思敏捷
大观园里,才女云集,但才思可堪与钗、黛一拼的,仅湘云一人而已。芦雪庵、凹晶馆以及历次赛诗联句,湘云都来得快且多,芦雪庵一役,湘云有鹿肉助兴,诗思敏捷,独战宝琴、宝钗、黛玉。不仅如此,就这么一个大家闺秀,女红刺绣,湘云样样拿得出手,在依婶母而居时,身在豪门,针线女工都须自己动手,常常做针线活儿到三更。可谓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在今天看来,属于那种可以精神交流,可以同甘共苦,让人有疼她宠她的愿望。
然而那样好看的花最终还是谢了,醉情溢言、酡红沉梦的日子最终还是在落花飘摇着的影子中远去了。湘云的出现始终像几缕飞云一像悄然,她的离去隐约着许多温暖却没有痕迹。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大约最适合用在湘云身上,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那种漫不经心的和谐,应该是史湘云永远的形象。 [1]  

史湘云湘云的家境
她自幼父母双亡,和叔叔婶婶住在一起,虽说有小姐身份,但还要做女工一类的针线活,我们很少看到史湘云和别人提及过和哭过。林黛玉也是父母双亡,但多少也感受到了一点父爱母爱,况且到了贾府有贾母罩着,王夫人还能怠慢她不成?难得宝玉也为她撑腰,所以境遇要比史湘云强的多,却动不动就抹眼泪。林妹妹爱哭的根源大致有两点,一点是她家是书香门第比贾家靠武力的,气质上多了一层高贵;另一点她沾染了文人清高的坏毛病,不屑于与不相投的人沟通,又因贾府错综复杂的争斗而落落寡欢,感叹“风霜刀剑严相逼”。史湘云家境虽如此,但每次来贾府时也不忘带点小礼物给丫头小姐们,上上下下的关系显得很融洽,处处洋溢着“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畅快,一不留神她就要做东,幸好有宝钗雪中送炭,并这样说她:“说你有心却没心,虽然有心,到底是太直了。” [1]  

史湘云湘云的直
史湘云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说唱戏的女子像林妹妹,别人尚且避之三分,她偏捅破这层纸,使得众人哄笑林黛玉像,因戏子乃是下九流,连小妾赵姨娘都骂的粉头,至黛玉无地自容,贾宝玉又先哄劝先一步自己恼怒收拾包袱回家的史湘云,反过来说林黛玉因比戏子而小性,林黛玉迁怒于宝玉不理解她其实并没有因为史湘云的玩笑而生气湘云,不过,后来经过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不告而别,史湘云搬出蘅芜苑与李纨居住,过节时,凹晶馆两人说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唱,史湘云再次搬入潇湘馆与林黛玉同住,两人恢复了亲密的关系。人们称史湘云是诗仙,所以芦雪庵联诗时,她的诗句最多,像她的性格一样斗酒诗百篇。湘云在大观园众儿女中后来居上,黛钗湘都夺过诗魁,到不如说是彼此性格的反映吧。
迎春虽然说话不多,但还有几分贵小姐的倦懒之气,反观史湘云暴炭似的人,爱打抱不平,听说邢蚰烟受婆子欺负时,她直接说:“等我问问二姐姐去,我骂那婆子一顿,给你们出出气。”不知不觉让人想到嘴利的村妇。她显然是太鲁莽了,还得探春一番精密的筹划。
生活中的史湘云看不出是个贵小姐,和丫鬟翠缕谈论阴阳,不厌其烦,主动帮香菱学诗,不怕啰嗦。史湘云就像一个小孩儿,不会将不愉快的事放在心上,只要睡一觉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文中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黛玉是裹着一幅杏子红陵被,安稳合目的睡着,湘云却是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绸被,只齐胸盖着,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在外面,宝玉看到后说她连睡觉都不老实,是啊,如果老实了就不是有魏晋风度的史湘云了。 [1]  
史湘云


史湘云湘云的中性美
林妹妹说她像个“小骚达子”,就是假小子。人说湘云是“巾帼而须眉”,宝玉是“须眉而巾帼”,看似矛盾,不过是率真性情的外露。宝玉不喜欢的是世俗的礼,并非不通人情,不然女儿们也不会和他厮混在一起。湘云的诗“萧疏林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纯魏晋风度,自然生活中少不得诗酒了,所以她半醉半醒地说:“你们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我这会子腥的膳的大口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湘云于妩媚中沾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儿气概。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算是作诗,她也能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倜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最后再整体感受一下史湘云,青丝托于枕畔,白臂撂于床沿,梦态决裂,豪睡可人。至鹿肉大嚼,茵药酣眠,尤有千仞振衣,万里濯足之概,更觉豪爽也。 [4]  

史湘云张爱玲说
奇怪的是主角中独湘云没有面貌的描写,除了“醉眠芍药裀”的“慢起秋波”四字,与被窝外的“一弯雪白的膀子”(第21回),似乎除了一双眼睛与皮肤白,并不美。身材“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极言其细高个子,长腿,国人也不大对胃口。她的吸引力,前人有两句诗说得最清楚:“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董康书舶庸谭》卷四,题玉壶山人绘宝钗黛玉湘云《琼楼三艳图》,见周汝昌着《红楼梦新证》第929页。)她稚气,带几分憨,因此更天真无邪。相形之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宝玉打伤了的时候去探望,就脉脉含情起来,可见平时不过不露出来。
……湘云倒是宝玉确实对她有感情的。但是湘云对黛玉有时候酸溜溜的,仿佛是因为从前是她与宝玉跟着贾母住,有一种儿童妒忌新生弟妹夺宠的心理。她与宝黛的早熟刚好相反。
第57回湘云要替邢岫烟打抱不平,黛玉笑她:“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这些人里面是湘云最接近侠女的典型。
注:上述文字引自《红楼梦魇》五详红楼梦

史湘云文本解密编辑 播报

史湘云间色法
史湘云
史湘云的不幸遭遇主要还在八十回以后。根据这个曲子和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
传说有的续写本中宝钗早卒,宝玉沦为击柝的役卒,史湘云沦为乞丐,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看来这并不合乎曹雪芹的写作计划。
其实“白首双星”就是指卫若兰、史湘云两人到老都过着分离的生活。第31回写宝玉失落之金麒麟恰巧被湘云拾到,而湘云的丫鬟正与小姐谈论着“雌雄”“阴阳”之理,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借这些细节暗示此物将来与湘云的婚姻有关。这初看起来倒也确是很像“伏”湘云与宝玉有“缘”,黛玉也曾为此而起过疑。其实,宝玉只是无意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就像袭人与蒋玉菡之“缘”是通过他的传带交换了彼此的汗巾子差不多。这一点,脂批说得非常清楚:“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个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绘画为使主色鲜明,另用一色衬托叫“间色法”。
湘云的婚姻是宝钗婚姻的陪衬:一个因金玉结缘,一个因金麒麟结缘;一个当宝二奶奶,与宝玉生活地恩爱幸福,并在宝玉绝望时劝他出家;一个“厮配得才貌仙郎”,谁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空房独守,却乐观面对挫折。“双星”是牵牛、织女星的别称(见《焦林大关记》),故七夕又称双星节(后来改为双莲节)。
总之,“白首双星”是说湘云和卫若兰结成夫妻后,由于某种尚不知道的原因很快离异了(也可以说是阴阳永隔),成了牛郎织女。这正好作宝钗“金玉良缘”的衬托。可见,因回目而猜测湘云将来要嫁给宝玉的人们,也与黛玉当时因宝玉收了金麒麟而“为其所惑”一样,同是出于误会。 [1]  

史湘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周汝昌等学者将金玉缘定为宝玉、湘云姻缘有误。”观点属于没有依据地否定著名红学家的研究成果。
史湘云
持这种观点的人说金麒麟非神话仙界之物,不能与通灵宝玉相配;金玉良缘明指一金一玉,金麒麟却是一阴一阳的二金配;与宝玉发生婚恋关系的正册女儿有钗、黛、妙,她们的名字分别占了“宝”“玉”二字,湘云的名字却不具备这个特点;湘云曲子点明她一生只有一段姻缘,不会再嫁宝玉;宝玉出家乃是回归青埂峰,不会再还俗娶湘云。以黛玉的灵敏,倘若金麒麟危及木石姻缘,她决不会袖手旁观。可是,第29回宝玉收下金麒麟时,黛玉“似有赞叹之意”;她话中带刺,嘲讽的对象是宝钗,而不是湘云;回家来一场大闹,焦点也只在张道士提亲的那位十五岁的姑娘(宝钗)身上,而放过了金麒麟。足见金麒麟与宝玉婚配无关。 [5]  
而实际上第一书中明确写了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 或玉环金ぐ,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第二宝玉得到麒麟又遗失后是史湘云捡到的。 [6]  ”第三书中从未说明妙玉和宝玉有任何婚恋关系。第四宝玉出家青埂峰是程高伪续中的内容,没有说服力。

史湘云相关诗词编辑 播报
咏白海棠和韵二首
菊影
对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14: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谦益  播报 编辑  讨论27 上传视频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钱谦益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进士),后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钱谦益的评价富于争议,尤其是降清、仕清之举成为其道德症结, [1]  清乾隆帝将之视作失节者,删禁其著作; [2-3]  但也有学者指出,入清后钱谦益仍多次私下策反降清武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反清等等。 [4]  若就文学地位而言,则钱谦益仍应得到肯定。 [5]  

(概述图片来源:清·杨鹏秋《清代学者像传·钱谦益像》 [6]  )







人物关系


纠错




妻子 柳如是




   

本    名钱谦益 别    名东涧老人,虞山先生 字受之 号牧斋,蒙叟,东涧老人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常熟 出生日期1582年10月22日 逝世日期1664年6月17日 主要作品《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 主要成就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配    偶柳如是


目录

1 人物生平
▪ 万历进士
▪ 天启出仕
▪ 剃发降清
▪ 辞官归乡
▪ 暗中复明
2 个人著作
3 家庭成员
4 人物评价
▪ 总体评价
▪ 历代评价
5 出版图书
6 个人轶事
▪ 背礼娶姬
▪ 老夫少妻
▪ 生死依靠
7 后世纪念
8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万历进士

万历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7]  (1582年10月22日),出生于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17岁成为府学生员。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取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同年,父亲钱世杨去世,回乡丁忧守制。 [8]  

   


天启出仕



钱谦益像
钱谦益像
明天启元年(1621年),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转右春坊中允,参与修撰《神宗实录》。同年,浙江发生了科场舞弊案,受到牵连遭到罚俸的处分。天启二年(1622年),因病告假,回归故乡常熟。
天启四年(1624年),再度复出,主要承担《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作为“东林魁首”,受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排挤,同年,受御史崔呈秀和陈以瑞的弹劾,钱谦益被革职回乡。

明崇祯元年(1628年),再度复出任詹事、礼部侍郎。此时正当推举阁臣的时候,钱谦益考虑如果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并推入阁,则名在己上,故阴谋阻止,遂派门人、礼部给事中瞿式耜进言主推者抛弃温体仁和周延儒,以成基命及钱谦益等11人面上。这件事让钱谦益与温体仁、周延儒结怨。

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事发后钱谦益受牵连被罚俸。此时,温体仁、周延儒趁机追论钱谦益受贿。崇祯帝在文华殿亲自召见对质,钱谦益引咎撤职,坐杖罚。

崇祯十年(1637年),受温体仁指使,常熟人张汉儒诬告钱谦益贪肆不法,巡抚张国维、巡按路振飞上书为其鸣冤,钱谦益曾为太监王安写过碑文,为司礼太监曹化淳所知,故求救于曹化淳,刑毙张汉儒,且告发温体仁,温体仁称病辞职,钱谦益削籍归乡。

崇祯十四年(1641年)59岁时,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当时致非议四起。婚后,钱谦益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谦益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柳如是后生有一女。 [9]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亡。史可法、吕大器商议立君江宁,钱谦益暗中推举潞王朱常淓,与马士英意见不同。及福王朱由崧即位,钱谦益惧得死罪,上书给马士英歌功颂德,马士英遂推荐钱谦益任南明弘光朝廷礼部尚书。钱谦益力荐阉党阮大铖为兵部侍郎,此时,东林党预谋立潞王事被揭发,马士英尽诛东林党诸人,但放过了参与人钱谦益。

   


剃发降清



钱谦益像
钱谦益像 [9]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马士英妹夫)和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兵部尚书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南明弘光政权亡。同年秋,上京候用。顺治三年(1646)正月,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留居南京。 [10]  

   


辞官归乡



钱谦益印鉴“牧斋”
钱谦益印鉴“牧斋”
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钱谦益称疾乞归,返回南京,清廷令巡抚、巡按随时监视上报,携柳如是返常熟。
顺治四年(1647),钱谦益突然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

顺治五年(1648)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囚南京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斡旋,钱谦益才得以免祸,对此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出狱后,被管制在苏州,寄寓拙政园。 [11]  

   


暗中复明

顺治六年(1649),从苏州返回常熟,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

顺治六年(1649),曾致书南明桂王政权桂林留守瞿式耜,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列举当务之急著、要著、全著,并报告江南清军将领动态及可能争取反正的部队。 瞿式耜得书后,上奏桂王说:钱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忠躯义感溢于楮墨之间”。

顺治七年(1650)起,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

顺治九年(1652),李定国克复桂林,承制以腊丸书命钱谦益及前兵部主事严拭联络东南。钱谦益便“日夜结党,运筹部勒”。

顺治十一年(1654),郑成功、张名振北伐,钱谦益与柳如是又积极响应“尽囊以资之”。起事失败后,钱并未灰心,仍先后与反清复明志士魏耕、归庄、鹤足道人等秘密策划,以接应郑成功再度北伐。还在长江口白茅港卜筑红豆庄,作为隐居之所,以便与各地联络,刺探海上消息。

顺治十七年(1660),郑成功、张煌言率水陆大军再度北伐,连克数镇,钱谦益欣喜若狂、慨然赋诗作《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等诗歌,歌颂抗清之师,直斥清廷“沟填羯肉那堪脔”,“杀尽羯奴才敛手”。当这次北伐再度失败后,他才心灰意冷,痛感“败局真成万古悲”。“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

清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12]  (1664年6月17日),钱谦益八十三岁高龄去世,葬于虞山南麓。 [10]  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二月,乾隆帝亲诏钱谦益列传《贰臣传》乙编,以示与洪承畴之别。

   


个人著作

编辑

 播报



钱谦益作品
钱谦益作品
史学著作:《明史稿》,毁于火。
文学著作:《牧斋诗抄》《有学集》《初学集》《投笔集》,清代版被禁毁。

另有《楞严经蒙抄》《金刚心经注疏》等10余种。 [8]  

   


家庭成员

编辑

 播报

原配夫人陈氏

陈氏,钱谦益原配夫人,曾与其妾王氏、朱氏,与柳如是争宠。先于钱谦益去世,与钱谦益合葬。 [13]  

继室夫人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7月21日 [14]  )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盛泽镇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幼年被卖到盛泽镇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 [15]  与钱谦益婚礼完毕后,柳如是如愿成了继室夫人,钱谦益吩咐家人一律叫“夫人”,不得称为“姨太”,而自己敬称柳如是“河东君”。 [16]  

女儿赵钱氏

钱谦益与柳如是的女儿,后来嫁入赵家,人称赵钱氏. [17]  

   


人物评价

编辑

 播报

   


总体评价



钱谦益
钱谦益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但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陆宣公墓道行》诗有云:“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给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涩,虽取得南明诸王及明遗民的谅解,但仍被后世清朝皇帝所憎厌。
尤其在乾隆时期,乾隆帝的一道道谕令,将钱谦益打入最低谷,不仅彻底否定了其人品,也否定了他的学问“文章哪有光?”首开对钱评价中“以人废言”之先例。此后,不仅钱本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著作也被禁而长期不能流传,甚至和钱同时与之有交往的人,其著作中有钱氏一序,或者有酬和之诗文,“亦在禁毁之列!“ [11]  钱基博在《明代文学》中评价“钱氏以明代文章钜公,而冠逊清贰臣传之首,人品自是可议!” [18]  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

但他在学界文坛的宗主地位,未因此而动摇。当其八十华诞时,归庄仍送寿联云:“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黄宗羲在钱逝世后所作的《八哀诗》中,仍将其引为“平生知己”,且肯定其“四海宗盟五十年”的学术地位;即使是像顾炎武至死不仕清廷,不愿列名于钱的“门生”的人,仍肯定其是“文章宗主”。 [11]  

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撰写了一部百万字的史学名著,以钱谦益小妾柳如是为书名,叫做《柳如是别传》,表面上是柳如是的传记,实际上写的却是钱谦益在降清之后如何与郑成功合作反清复明。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挑战陈寅恪的观点,至今仍无定论。这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 [11]  

   


历代评价

陈子龙:“阁下雄才峻望,薄海具瞻,叹深微管,舍我其谁? [19]  ”

黄道周:“虞山尚在,国史犹未死也。” [20]  

黄宗羲:“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凭烟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 [21]  ““王弇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一。”

阎尔梅:“绛云楼外凿山池,剪烛春宵念昔时。鼎甲高题神庙榜,先朝列刻党人碑。邵侯无奈称瓜叟,沈令何言答妓师。大节当年轻错过,闲中提起不胜悲。” [22]  

归庄:“先生通籍五十余年,而立朝无几时,信蛾眉之见嫉,亦时会之不逢。抱济世之略,而纤毫不得展,怀无涯之志,而不能一日快其心胸……窥先生之意,亦悔中道之委蛇,思欲以晚盖,何天之待先生之酷,竟使之赍志以终。人谁不死,先生既享耄耋矣。” [23]  

徐鼒:”谦益负文章重望,羽翼东林,主持坛坫;百年后,文人犹艳称之。论者徒诮其不死国难,而余事无述焉。而不知其名辱身危者,非一日之积矣。献台之媚,瓦砾盈舟;同乘之羞,招摇过市。身死未寒,破巢毁卵。夫岂无罪而获斯报于宗族乡党也!纯庙之谕曰:’谦益一有才无行之人‘。真万世斧钺之公哉!“ [24]  

张廷玉等《明史》:“至启、祯时,钱谦益、艾南英准北宋之矩矱,张溥、陈子龙撷东汉之芳华,又一变矣。” [25]  

乾隆帝:“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等之幸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若辈果能死节,则今日亦当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舍命,而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 [26]  

纪昀:“首鼠两端,居心反复。”

邹镃:“牧斋先生产于明末,乃集大成。其为诗也,撷江左之秀而不袭其言,并草堂之雄而不师其貌,间出入于中、晚、宋、元之间,而浑融流丽,别具炉锤。北地为之降心,湘江为之失色矣。” [27]  

周星誉:“时我世祖定鼎已六七年,而牧斋谬托于渊明甲子之例,于国号纪年皆削而不书,已悖甚矣。”“是时残明遗孽,犹假号岭越间,江浙遗民,与海上之师互为影响,故牧斋自附于孤臣逸老,想望中兴,以表其故国旧君之思,真无耻之尤者也。” [28]  

赵尔巽:“钱谦益……博学工词章……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诗尤擅其胜。明季王、李号称复古,文体日下,谦益起而力振之。”

刘声木:“自知大节已亏,欲借此以湔释耻辱,此所谓欲盖弥彰,忏悔何益?” [28]  

张鸿:“先生以外家顾氏之产,置红豆山庄,托迹啸咏,人不措意,实则密使往来,传达消息,招募志士,调达军令,特为枢钥。读集中时有流露,否则吕留良、黄宗羲、归庄、邓起西、吴之振及松江、嘉定诸遗老,志节贞介。若稍有异趣,必至割席,何肯往来如家人兄弟乎?” [29]  

章炳麟:“郑成功尝从受学,既而举舟师入南京,皖南诸府皆反正。谦益则和杜甫《秋兴》诗为凯歌,且言新天子中兴,己当席蒿待罪。当是时,谓留都光复在俾倪间,方偃卧待归命,而成功败。后二年,吴三桂弑末帝于云南,谦益复和《秋兴》诗以告哀。凡前后所和百章,编次为《投笔集》,其悲中夏之沉沦、与犬羊之俶扰,未尝不有余哀也。” [30]  

徐世昌:“牧斋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 [31]  

柳亚子:“及去秋武昌发难,沪上亦义军特起。余为寓公斯土,方闭户吟虞山《秋兴》诸诗,以当铙吹。”

陈寅恪:“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顾诚:“降清的官员也不能一概而论……钱谦益就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幕后联络东南和西南复明势力高层人物的正是钱谦益。”

钱仲联:“有清一代诗人,工七律者无过牧斋……然则牧斋志节,历久不渝,委曲求全,固不计一时之毁誉也。” [32]  

钱海岳:“谦益清流领袖,首先迎附,皆为国罪人,乃失身于前,归正于后。” [8]  

吴晗:“人品实在差得很,年轻时是个浪子,中年是热中的政客,晚年是投清的汉奸,居乡时是土豪劣绅,在朝是贪官污吏。一生翻翻覆覆没有立场,没有民族气节,除了想作官以外,从没有想到别的。”“就钱牧斋对明初史料的贡献说,我是很推崇这个学者的。二十年前读他的《初学集》《有学集》《国初群雄事略》《太祖实录辨证》诸书,觉得他的学力见解,实在比王弇州、朱国祯高。” [33]  

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早在1965年就曾发表长文——《钱谦益与清朝的经学》,文中指出:“钱谦益是明末清初17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或文明史的巨人,他不仅是文学家、批评家、理论家,也是政坛巨子,但他却未能受到重视,研究论著很少。“ [11]  

   


出版图书

编辑

 播报






绛云楼题跋  

作者名称 钱谦益  



作品时间 2005年11月  
《绛云楼题跋》是2005-1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谦益。





绛云楼题跋




¥69.90

服务由京东提供



绛云楼题跋钱谦益 撰,潘景鄭  辑较上海古籍出版社【正版包邮】




¥103.0

服务由京东提供




列朝诗集(六函三十六册)  

作者名称 钱谦益  



作品时间 2011年12月  
《列朝诗集(六函三十六册)》是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谦益。





列朝诗集 中华再造善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8开线装 全六函三十六册 HH




¥45810.00

¥50900.00

服务由京东提供




列朝诗集(全12册)  

作者名称 钱谦益  




《列朝诗集(全12册)》是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全二册)  

作者名称 钱谦益  



作品时间 2008年5月  
《列朝诗集小传(全二册)》是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




¥227.0

¥252.00

服务由京东提供



列朝诗集小传(全二册)




¥15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精装本:列朝诗集小传(上下)




¥24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列朝诗集小传(全二册)




¥253.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列朝诗集小传(全二册)




¥329.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查看更多书籍

   


个人轶事

编辑

 播报

政坛文坛上的钱谦益,因为复杂性格与心理及其在明清政权更替中的表现,被世人及后人争论不止。但他与柳如是的爱情故事,数百年来却为人津津乐道。 [17]  

   


背礼娶姬

与钱谦益出生官宦、中科举、当大官的人生相比,柳如是无疑就是一个苦命人。她生于嘉兴,家贫如洗,从小被卖到妓院。逆境中成长的柳如是性格倔强,极其聪慧,精通文墨,擅长琴棋书画,不但名列“秦淮八艳”,更为重要的是,她非常有抱负:一定要嫁一个“博学好古,旷代逸才”的男人。她甚至还宣称:“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

一开始,柳如是看中了名士陈子龙。陈子龙不但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而且文采风流,震动江南。可惜的是,比她大10岁的陈子龙早已成家立业。对此,柳如是并不介怀,认为能成为陈子龙的小妾也可以。于是,她前往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到陈子龙家隔壁住下,希望有机会与其不期而遇,后来干脆去陈子龙家中求见。陈子龙为人方正,没有接纳她。当时还有一种说法,说柳如是到陈子龙家中住了下来,遭到正妻的忌妒,被赶出了家门。不管怎么样,柳如是一心想嫁到陈家的梦想算是破灭了。

然而,不久之后,让大家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崇祯十四年(1641),赋闲在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一艘船上迎娶了相识不久的柳如是。这一年,钱谦益刚好59岁,而柳如是才23岁。依照明末的道德标准,士大夫涉足青楼、狎妓纳妾,会被看作是风流韵事,但要大礼婚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被视为洪水猛兽。钱谦益爱柳如是心切,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和礼法名器,坚持用大礼聘娶。因为他的声望实在太高了,此举让许多循规蹈矩的读书人无法接受,舆论哗然,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于是在婚礼当天,许多人站在岸边,捡起石头往他们结婚的船上砸去。

然而,柳如是不在乎,她只求“知己”;钱谦益更不在乎。为了置办风风光光的婚礼,他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汉书》出售。婚后,这对闻名一时的“老少配”,还不断被人嘲笑。据说钱谦益有一天对柳如是说:“我爱你乌黑头发白个肉”,柳如是俏皮地回答说:“我爱你雪白头发乌个肉。”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闺房私话竟然成为公众乐此不疲的话题,被广泛传播,其中蕴含的讥讽、嘲笑和艳羡等复杂情绪,不言而喻。 [17]  

   


老夫少妻



牧斋先生像
牧斋先生像 [6]  
婚姻是恋爱的坟墓,现代人如是说。不过从钱谦益与柳如是的婚姻来看,似乎并不如此。他们确实是“知己”。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钱谦益是当时最为著名的藏书家,在与柳如是结婚后,他盖了一座精美的藏书楼,取名“绛云楼”。里面陈列着他辛苦收集而来的书籍、古玩,包括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以及秦汉的鼎彝、晋唐宋元以来的书画作品,各种名贵的瓷器、砚台等。就好像宋朝的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一样,钱谦益和柳如是也躲在自家的藏书楼里,每天看书、写字,做做历史的考证,互相之间开开玩笑。总之,生活过得非常闲适。

然而,时代的激烈变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思想上的分歧。钱谦益投降清朝,而柳如是坚决反对,她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自杀,想以身殉国。虽然最后被救了起来,但两人之间的感情不免受到伤害。没过多久,钱谦益也不愿意在北京为清朝当官,所以又返回故乡。

当时政治环境险恶,清朝对于前朝的大臣非常不放心,时常加以监控。顺治四年(1647),钱谦益突然被捕,押往北京。危难时刻,卧病在床的柳如是冒死随行,决定向朝廷上书代替钱谦益而死,如果钱谦益真的避不过此祸,则共同赴死。他们一路北上,历尽艰辛。好在朝廷没找到什么把柄,于顺治五年(1648)将钱谦益释放回家。柳如是当时刚好30岁,钱谦益十分感激柳如是挺身而出的勇气,特意在柳如是生日那天写下名为《和东坡西台诗六首》的一组诗歌,博取柳如是的欢心。两人之间的感情因此和好如初。

在随后的时间里,钱谦益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地下活动,柳如是都辅助在旁。他们和郑成功联络,一起计划策反清军的将领,甚至还一起视察过郑成功的海上舰队。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进攻南京,前期形势大好时,钱谦益写了振奋人心的《金陵秋兴》,大唱“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然而最后功败垂成,钱谦益又写下了悲凉伤心的《后秋兴》组诗:“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他甚至想随郑成功入海抗清。此时的钱谦益,已是白发苍苍,年近八旬了!

共同的理想,消除了钱谦益和柳如是之间曾经有过的矛盾,使得他们的婚后感情日益加深。他们生育了一个女儿,可惜详情已经无法得知,只知道她后来嫁入赵家,大家都喊她赵钱氏。 [17]  

   


生死依靠

在与柳如是恩爱20多年之后,83岁的钱谦益终于撒手人寰。那是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弥留之际的钱谦益挂心自己还未完成的著述,希望族孙钱曾帮助他完成。钱曾是钱谦益晚年最为心爱的学生,也是钱氏宗族中的晚辈。然而钱谦益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仅仅一个月,尸骨未寒,钱曾就伙同钱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向柳如是勒索金银、田产、房产、香炉、古玩等。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于六月二十八日愤然自尽,留下一纸遗嘱。作为一代才女,柳如是一生写作了许多绝艳的诗词,让文人学士佩服和赞赏。然而她的遗嘱却完全用白话写成,可谓字字见血。她在遗嘱中叮嘱女儿说:

我来汝家二十五年,从不曾受人之气,今竟当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后,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仇,汝当同哥哥出头露面,拜求汝父相知。我诉阴司,汝父决不轻放一人。

在这场史称“钱氏家难”的不幸事件中,柳如是毅然地自尽了,她希望已到阴间的钱谦益能够为她作主,帮她报复仇人。即使在阴间,钱谦益也被柳如是视为生命中最后的依靠。 [17]  

   


后世纪念

编辑

 播报



钱谦益墓
钱谦益墓

钱谦益墓,位于常熟市虞山景区尚湖北岸中山路南侧刘神浜。钱谦益卒后葬于所建拂水山庄东侧,其父钱世扬墓昭穴。墓地原范围较广,有墓道、拜台、石坊等,后毁,建国后多次修缮。今存墓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占地743平方米,封土高1.3米,围以罗城,冢后竖清代嘉庆间书法家钱泳书“东涧老人之墓”和民国间立“钱牧斋先生墓”碑二通,墓前有新建石亭一座,亭柱上镌钱谦益书“遗民老似孤花在,陈迹闲随旧燕寻”楹联一副,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5: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书中是怎么描写史湘云的容貌?




 我来答   









     
2个回答
#话题# 居家防疫自救手册  





  闲掷葡萄   
高粉答主


2015-12-11  · 人文百科,历史地理,学生文科教育  







关注
  









一、《红楼梦》对书中的史湘云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

二、她出场是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三、还未来得及描写史湘云外貌,贾林二人又斗上气了。

四、在后文,第二十一回里,湘云留宿在黛玉的潇湘馆,一大早,宝玉跑来探望她俩,两人都还未起床,黛玉睡得斯文,“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史湘云却是“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这就是对她的外貌描写了。

五、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好不容易嫁了个才貌仙郎,却暴病而亡,湘云立誓守寡,也就很苦。







         




评论     







  见习一见习   
2007-10-23  ·  TA获得超过4730个赞  















关注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用浓笔重彩着力塑造的一典型人物
之一,是《红楼梦》中唯一联系史候家族正面描写的人物,在《红楼梦》整个形
象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悲剧的社会内容有重要的作
用。
湘云自幼也得到贾母的疼爱,自小便可以经常到贾府,与宝玉在两小无猜的
童年生活中建立起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而且,湘云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又
偏偏与宝玉在清虚观得到的一只金麒麟,恰恰是一雄一雌,配成一对,隐然间又
写了一桩金玉良缘,在定玉的婚姻纠葛里,她也若即若离的卷了进去。
但是,在曹雪芹的笔下,湘云的形象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形象,而高鄂续书对
于湘云形象的处理,显得过分草率和低劣,也违背了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
续书中只是在第一百零六回中提到“姑爷长得好,为人又平和,文才也好”
,廖廖几字,算是呼应了第五回曲子中“斯配得才貌仙郎”一语。在第一百零九
回中又侧面交代湘云之夫病重,一百一十八回交代湘云夫死,她立志守寡。后人
对此颇有微词,也引起红学界的热烈争论,甚至有人为此“遂相龌龊,几挥老拳
”(邹韬《三借庐笔谈》)。
因《红楼梦》三十一回回目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后来一些论者
便以此为依据,研究史湘云的结局。清人平步青曾讲过:“原湘云嫁宝玉,故有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语。”这是在程高本流行的同时,社会上流传的另一种
版本的续书,但至今已经失传。
后人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可分为两个方面。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
清人赵之谦《章客杂记》中均有记载,其情节大体相似,都说宝钗婚后,难产早
亡,宝玉穷困落魄,湘云出嫁而寡,遂与宝玉结缡。
而现代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在其《红楼梦研究》中,构思了这样的一个结
局:贾府势败,史家亦败,湘云流落于卫若兰家为俾,忽见若兰的麒麟,大惊,
睹物思人,伤心落泪。若兰见事怪异,追问之下得知是宝玉表妹,便极力访求宝
玉下落。后因冯紫英之力,二人得以相见,此时宝钗亦卒,宝玉也经历了空门的
滋味,因二人彼此无依,遂由冯、卫摄合,结为患难夫妻,此为“因麒麟伏白首
双星”本意。
此外,还有一种研究的结论是,因宝玉的金麒麟辗转落到了贵公子卫若兰的
手里,这便是湘云后来嫁给卫若兰的证据。一些学者认为:“(金麒麟)后来落
到了若兰腰间,正是隐寓后事,暗示它起了作用,引线牵丝。”正如脂批所云:
“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这些年来,许多人都论及这个问题,或赞同湘卫成婚,如赵风、陈钟毅《红
楼梦新探》;或赞同宝湘成婚,如林语堂《平心论高鄂》,但都没有将此问题真
正解决,这已经成为红学界一大公案。
要真正地解决这一悬案,我们还是应该首先从三十一回回目中“因麒麟伏白
首双星”一句谈起。此句中“伏”字,是暗示一个内容,正如脂批“提纲伏于此
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暗示湘云将来的命运似乎与麒麟有关。“
双星”一语,即“银河岸隔断双星”之双星,此句中用其暗意,喻示两人不可相
聚。“白首”之意,似乎深刻,其实易解,即“白头”之意,并无其它深蕴内涵
,在此只寓人老。
还有,在第十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册子里,湘云的画面是:“几缕飞云,
一湾逝水”,判词中又有语:“湘江水逝楚云飞”,而“乐中悲”曲子中又有评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
,水涸湘江。”有人以此来论断湘云早逝,其实是错误的。
判词中“水逝云飞”和曲子中“云散高唐”,其实都是暗示一个内容,那就
是湘云的夫妻生活不终,暗示湘云与一位“才貌仙郎”结婚,但“湘云为自爱所
误”(脂批语),与丈夫劳燕纷飞,而这位“才貌仙郎”就是“因麒麟”牵缘、
“草蛇灰线伏于千里之外”的卫若兰。后来,湘云与若兰婚变后还可能遇见宝玉
,但宝玉已坠入空门。所以,湘云的结局应该是,湘云与若兰结婚后,很快遭婚
变,其经历只能是与若兰、宝玉象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一样不可能长久的结合
,抱恨以终。
《红楼梦》的结局是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社会大悲剧,曹雪
芹笔下史湘云的归宿也只能是一个凄楚宛转的悲剧。象续书那样草草收场,或象
另一些人那样在大悲剧的主旋律中注入一些喜剧杂音,都违背了原著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5: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势螂形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鹤势螂形,汉语成语,拼音是hè shì láng xíng,意思是指腰肢纤袅,体态轻盈。出自《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6: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芦雪庵====芦雪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6: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之“芦雪广(yǎn)”



空空好了

空空好了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关于《红楼梦》之“芦雪广”的“广”字有很多说法,如“庵”、“庭”、“亭”、“庐”等等。那“芦雪广”的“广”会是哪个字呢?我们分析探讨看看。

“芦雪广”是红楼梦中大观园中一处建筑,于红楼梦正文的第49回第一次出现: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广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宝玉来至芦雪广,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众丫鬟婆子见他披蓑戴笠而来,却笑道:“我们才说正少一个渔翁,如今都全了。姑娘们吃了饭才来呢,你也太性急了。”宝玉听了,只得回来。

“芦雪广”在脂砚斋的批语中(17回)出现: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庚辰双行夹批:此处才见一朱粉字样,绿柳红桥,此等点缀亦不可少。后文写芦雪广】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

“芦雪广”在红楼梦的不同脂本的名字:

“芦雪广”:庚辰本

“芦雪庵”:戚序本、蒙府本、戚宁本

“芦雪庭”:梦稿本、甲辰本、程甲本

“芦雪庐”:列藏本

首先,我们应该排除简体中的“广(guǎng)”,红楼梦写于清朝,古代写的是繁体字,广(guǎng)的繁体字是“廣”。

红楼梦正文中有“广(guǎng)”字出现,写的就是繁体,如: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其次,也要排除“庵”,因为正文写的是“广”,“庵”在“栊翠庵”、“馒头庵”出现过,不会写错,将“庵”写成“广”,脂砚斋批语同时出现“栊翠庵”、“芦雪广”,作者和批书人何以会将“庵”错写“广”的可能性不大。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甲戌双行夹批: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





(庵的繁体中有:菴。)

第五十回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那这样问题就清楚了,古代有这个“广”字,但不是现代简体的“广(guǎng)”,现代的“广(guǎng)”在古代是写成“廣(guǎng)”,这个古代的“广”在红楼梦中也不是庵,毕竟作者批者都写到了这个“广”,与“庵”特意区别了。按作者写大观园建筑无有一个是结尾字是重复的,如:【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应该是“广”,那我们看看那时的字典:康熙字典,查查有没有这个字。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又【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又【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

由《康熙字典》可知,古代“广”读音为yǎn (醃上聲,醃yan)。

再找下其他方面的资料看看:

《說文解字》

因广爲屋,象對剌高屋之形。凡广之屬皆从广。讀若儼然之儼。魚儉切

《說文解字注》

(广)因厂爲屋也。厂各本作广,誤,今正。厂者,山石之厓巖。因之爲屋,是曰广。廣韵儼二韵及昌黎集注皆作因巖,可證。因巖卽因厂也。从厂,各本無此二字,今補。象對刺高屋之形。刺各本作剌,今正。讀七亦切,謂對面高屋森聳上刺也。首畫象巖上有屋。凡广之屬皆从广,讀若儼然之儼。魚儉切。八部。

广yǎn

依山崖建造的房屋。《説文•广部》:“广,因广為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灝注箋:“因厂為屋,猶言傍巖架屋。此上古初有宫室之為也。”宋李誡《營造法式•總釋上•宫》:“因巖成室謂之广。”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因獻楊常侍》:“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广。”

屋脊。《古今韻會舉要•琰韻》:“广,《增韻》:‘棟頭曰广。’”

广 yǎn



依山崖所建造的房屋。

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广。」

元·袁桷〈次韻瑾子過梁山濼三十韻〉:「土屋危可緣,草广突如峙。」

那看来,“芦雪广”的“广”读音为yǎn,是否如此呢?我们看看红楼梦中对“芦雪广”的描写: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宝玉来至芦雪广,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从文中可知: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这点符合“广(yǎn)”的特征。

我们反观“庵”、“庭”、“庐”,似乎都有不妥。

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玉篇】舍也,也。【廣韻】小草舍也。【集韻】圜屋爲庵。

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庐:【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小雅】中田有廬。【箋】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

而且这些字都在红楼梦中出现过,作者不会将这3个字误写为“广”,作者增删多次,批者多次作批,应该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误写。

故综述以上,《红楼梦》之“芦雪广”的“广”读为(yǎn),为傍山临水的房子。

末尾,我们看下曹雪芹好友对曹雪芹住所之描写:

赠芹圃 敦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薛罗门巷足烟霞。

题芹溪居士 张宜泉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寄怀曹雪芹 敦诚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访曹雪芹不值 敦敏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

似乎有“芦雪广”之意境: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6: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芦雪广吃鹿肉、联诗,隐藏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吴氏红学

吴氏红学



揭秘《红楼梦》的真相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九峰真人 潇湘夜雨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小说开篇提到的“真事隐”隐去的是明末清初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在《黛玉葬花为何在四月二十六日?隐藏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一文介绍了四月二十六日隐写的是“扬州十日”,黛玉葬花是为了悼念遇难的华夏亡魂。本篇文章我们看看芦雪广吃鹿肉、联诗隐写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两回,描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在芦雪广吃鹿肉、联诗的情景。
首先解释一下为何此处应为芦雪广。各个钞本在此处有很大差异。庚辰本是芦雪广,戚序本和蒙府本是芦雪庵,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是芦雪亭,列藏本是芦雪庐,梦稿本是芦雪庭,其余钞本无此两回。小说是这样描写芦雪广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庵”除了指大家熟悉的佛教修行者居住的小庙外,还有一个意思是圆形的草屋,很显然这里的描写与“庵”不符。同理,“亭”、“庐”、“庭”也不符合文本描述。


(庚辰本书影)

那么,“广”是否正确呢?“广”字的本义是靠近山崖而作成的房子,如:“开廊架崖广”(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 。这个“广”字是个部首字,凡是由“广”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如“庑”、“库”、“店”、“庙”、“府”、“庭”等。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所以此处用“广”是比较贴切的。很多人不熟悉“广”字的这个用法,认为此处是芦雪庵,这是不正确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红楼梦》,此处就勘校为芦雪广。
尽管戚序本、蒙府本的文本是芦雪庵,但在第十七回两处批语里却是芦雪广,说明早期本子里的确是芦雪广: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双行夹批:此处才见一朱粉字样,绿柳红桥,此等点缀亦不可少。后文写芦雪广〗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
己卯本批语中的两个“广”字被划掉,旁边朱笔写了个“厂”字,应是藏书家、红学家陶铢(1878—1961)所为。
为何戚序本、蒙府本的批语是芦雪广,文本却是芦雪庵呢?笔者认为,在戚序本、蒙府本的母本抄写过程中,抄书人抄到第四十九回时,不太理解芦雪广的“广”字含义,怀疑此处有漏抄,于是将“广”字添加数笔成“庵”字,而批语处由于不太显眼而被抄书人漏过。同理,列藏本的“庐”和梦稿本的“庭”也是由“广”字添改而成,而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则由“广”字改为了“亭”字。
那么芦雪广吃鹿肉、联句的时间是何时呢?在第四十九回,描写外面下了一场大雪,众人赶忙商议重启诗社,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而芦雪广吃鹿肉的时间就在商议重启诗社的次日。土默热红学研究员聂桥的文章梳理了商议重启诗社的时间是腊月初三,也就是大观园姊妹们规定每月诗社正日子的第二天,那么芦雪广吃鹿肉、联句的时间就是腊月初四。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为何作者要描写贾宝玉和史湘云等几人在芦雪广吃鹿肉情节。“鹿”谐音是“虏”,鹿肉就是胡虏肉之意。大家耳熟能详的抗金名将岳飞《满江红》里有一句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在此句中借胡虏和匈奴指代金兵,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而《红楼梦》此处的吃鹿肉就是吃胡虏肉之意,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此处的胡虏指的是清兵,作者借吃鹿肉以表达对清兵的憎恨。无论是匈奴、金兵、清兵都是异族胡虏,而清的前身也叫金,这也是为何《红楼梦》中名字中带“胡”、“金”的往往不是好人。在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说:“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做‘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姓名。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其实贾宝玉在这里说的“耶律雄奴”也暗指清人是胡虏。


第四十九回的回目为“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作者称鹿为“腥膻”。“腥膻”除了指腥而膻的肉外,还有指代入侵华夏的胡人之意。(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扫荡腥膻,全仗上国。今计将安出?”作者借腥膻指代入侵的清兵胡虏,割腥啖膻也是吃胡虏肉之意。
在这回,作者这么描写吃鹿肉的情节: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庚辰本双行夹批:大约此话不独黛玉,观书者亦如此。〗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


(芦雪广吃鹿肉)

黛玉说“芦雪广遭劫”、“我为芦雪广一大哭”,而庚辰本双行夹批则说“大约此话不独黛玉,观书者亦如此”。那么芦雪广到底遭了什么劫,惹得黛玉和观书者一大哭呢?肯定不会是吃鹿肉表面故事的原因。结合芦雪广的地名和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芦雪广”其实是“虏血廣”之意,芦雪广遭劫隐藏的是“廣州大屠杀”,史称“庚寅之劫”。这是由网友“爱诗”首先解读出来的。芦雪广的“广”字此处不应该读yǎn,而应该读guǎng,暗指“廣”。在古代汉语中,“广”和“廣”是两个字,“廣州”应这样写。后来实行简体字后,“廣”字简化为“广”字,两个字合二为一。
“庚寅之劫”发生在1650年(庚寅年)农历十一月初二至十一月十三,清军屠广州城长达十一天。(清)方恒泰《橡坪诗话》记载:“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相传城中人士窜伏六脉渠约六七千人,适天雨,渎溺几尽,其所存仅二人,双门底刘中山其一也。”“止有七人躲入大南门瓮城关帝庙神像腹中,得免诛戮。”黛玉说的“一群花子”正是广州遭“庚寅之劫”的悲惨景象。
芦雪广吃鹿肉、联诗的时间是腊月初四,是在“庚寅之劫”二十天后,作者借大观园姊妹们吃鹿肉、联诗来祭奠这次浩劫中死难的同胞。联诗中的“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也暗示了这个时间。灰管是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阳回斗转杓”意思是阳气回升,北斗星也转过了斗杓,这个节气是在冬至,阴极阳生。1650年农历十一月廿九是冬至,芦雪广联诗是在冬至以后。
这次吃鹿肉、联句表现最抢眼的是史湘云,这绝不是作者的随意安排,而是有意为之。史湘云代表的是历史记录者,要记录下这段历史。而史湘云说的“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这是在讽刺影射清人“锦心绣口”地抹去那段罪恶的历史,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史湘云说的“是真名士自风流”不是指史湘云自己,而是指在“庚寅之劫”中抱琴殉难的真名士“抱琴”的原型邝露。


知道了芦雪广联诗隐藏的是“庚寅之劫”,就明白了薛蟠说的“春宫图”那段话的用意了。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有一段情节,讲的是呆霸王薛蟠让小厮冒充贾政传话,把宝玉骗到他的书房,然后有一段对话,文本内容如下: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其实这段故事是有出处的,明末清初的文人褚人获,在他的《坚瓠三集·卷四·衡山图记》有着这段类似情节记载:
文衡山生年与灵均同。因取“唯庚寅吾以降”句为图书。有一守自北方来。闻知衡山善画。因问人曰:“文先生前更有善画过之者乎?”或以“唐伯虎!”对。又问:“伯虎何名?”曰:“唐寅。”守即跃起曰:“文先生屈己尊人如此!”人问何故,曰:“吾见文先生图书曰:‘唯唐寅吾以降’。”闻者喷饭。
这段话大致意思是: 文征明(1470-1559,号衡山居士)与灵均(屈原)生年(天干地支)相同,所以用“我与屈原都是庚寅年生”的句子做题字。有一北方来的太守,听说文征明善画,于是问人:“文先生之前还有更擅画的人吗?”,有人回:“唐伯虎。”以对,他又问:“伯虎名字是什么?”,回答:“唐寅。”,太守“噔”地跳起说道:“这就对了,文先生竟然屈尊于此人这般地步!”人问何故,他说:“我见文先生的画上写着‘我唯一承认比不上的是唐寅’”众人听了,“噗”地一声大笑,满地喷饭。
明末清初的这个民间段子被《红楼梦》作者巧妙改装在《红楼梦》中,不是为取悦读者,而是要表达“庚寅”二字。作者既不是要说“唐寅”,也不是要说“庚黄”,而是在组合中曲折表达与当时段子中的“庚寅”,同时,在错综的字形组合游戏里,又透露一个“廣”字。在清朝,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只要把“廣”与“庚寅”放在一起,没有人不联想“庚寅之劫”的廣州屠城!
其实早在1947年4月,俞平伯读《红楼梦》时,写下一段随笔,内容如下:
那太守不识画儿上的篆文,把“庚寅”误为“唐寅”,薛蟠却并不识画儿上的款字,反把“唐寅”误为“庚黄”,不敢说《红楼梦》作者用这典故,或只是碰巧偶合,但比较起来很有趣,假定二者之间有一种关联也不算鲁莽吧。(俞平伯《红楼梦演技·读红楼梦随笔二则》)
俞平伯由于跟着胡适在死胡同里转悠,打死也想不出《红楼梦》作者的用意,把血泪之书当做“很有趣”娱乐了。真理与谬论,只隔一层窗户纸,俞平伯却与作者的本意擦肩而过了。胡适红学遵循的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俞平伯都“假定二者之间有一种关联”了,却并未去求证。其实,胡适派红学家们都一样,他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却并未小心求证,因而漏洞百出。
将《红楼梦》解读为曹寅之孙写的曹家事,是读不出《红楼梦》中隐藏的血泪和作者的良苦用心的,当然也不会明白为何黛玉和观书者为“芦雪广遭劫”一大哭。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发布于 2020-03-21 2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6: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揭秘史湘云的隐晦身世,解开贾母抚养湘云的谜团!
2022
04/27
20:00
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企鹅号
发布于
云南
分享
评论
12

史湘云的身世,家庭背景、以及贾母为何要收养她,曹公笔下讳莫如深,没有像写贾母为何收养黛玉那样公开写出来。

通过湘云的判词,可以解开湘云身上的谜团。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段话有两个信息点:

1、出生后父母双亡;

2、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幼年时遭遇很不幸)

湘云的父母为何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双亡了呢?

贾母又为何收养了湘云?

再来看湘云与袭人的一段话: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

湘云与袭人对话时,已经有人给她提亲了,说明此时湘云年龄在十五岁左右到了婚配年龄。

湘云跟袭人提起她十年前与宝玉住在一起,说明湘云是在五岁时被贾母收养。


问题来了,既然湘云是在五岁时被贾母收养到贾府,怎么湘云又对袭人提起是母亲不在了她才回到史家去住呢?

“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太太”是那时女儿对母亲的称呼。

湘云的父母不是湘云一生下来,就离开人世(襁褓中,父母叹双亡),怎么五岁才被贾母收养呢?

只有一个原因,湘云是她的父亲与相爱的女人生下的私生女。

生下湘云后,父亲不久就离开人世,父亲的正室娘家地位可能与皇室沾亲,史家人不敢招惹。

这个正室是个厉害的角色,认为丈夫的死是被阴人冲犯,是湘云的母亲克死了自己的丈夫,逼迫她与自己的丈夫陪葬。

母亲被逼与父亲陪葬后,襁褓中的湘云一出生就没见到亲生父母,被父亲的正室赡养。

这个正室,也就是湘云对袭人提起的“我们太太”。

由于湘云是父亲正妻恨之入骨的贱人所生之女,从小备受虐待,所以曹公用”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来形容湘云悲惨的幼年时光。

类似香菱,从小不知父母是谁,从小没得到过父母的关爱。


湘云的这些遭遇传到了贾母耳朵里,贾母与湘云的父亲处得最好,听到侄女被正室惨不忍睹的对待的消息,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当时史家的情况是,贾母是史家保龄侯尚书令史公生下的孩子中的老大,已经嫁到贾家,并且已经做到了奶奶的辈分,湘云的父亲是老二(姓名不详),老三是保龄侯史鼐,老四是忠靖侯史鼎。

除贾母有条件有权势对湘云的太太提出收养湘云这个私生女外,老三、老四都没权势不敢提出收养湘云。

贾母在湘云5岁时,把可怜的湘云接到了姑妈家抚养。


几年后,湘云父亲的正室死了“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湘云顺理成章继承了史家父亲的家业。

她当时还小,只能把家产交给二叔保龄侯史鼐打理,顺便就住在了他们家。

后来,湘云二叔全家要到外地去,贾母实在喜欢湘云,就把她留在了贾府,与宝钗住在一起。

当下安插既定,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了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原要命凤姐儿另设一处与他住。史湘云执意不肯,只要与宝钗一处住,因此就罢了。

贾母一生慈悲,对像黛玉、惜春、湘云这些幼年遭遇不幸的女孩子总是心存仁慈,接到自己身边来照看。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难怪老祖宗福大命大。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2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娥皇女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5:00 , Processed in 1.4095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