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73|回复: 470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发表于 2023-9-18 22: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观园图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北京大观园图错的离谱:
87版经典《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地,在北京市二环西南角的北京大观园,下面是北京大观园的平面图:


对影视拍摄的场景道具,要考虑的方方面面,我一窍不通,不敢置喙。
我们单看这个大观园图,错的离谱!
问题还不在错的地点方位都不对,人谁无错?问题是完全不上心,根据书中几次游园顺序,把各处地点转着放一圈儿,就完事了。
贾政一行从潇湘馆出来,是“青山斜阻”的大主山,转过山怀便是稻香村,并不经过秋爽斋、暖香坞。贾政从稻香村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到了蓼汀花溆,是沿山下之路向北走的。贾母带刘姥姥游园,出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舡”,是往大水池方向走,显然是另一个方向。随后在秋爽斋摆饭,出来后坐船,经过紫菱洲到了蓼汀花溆。所以潇湘馆的东西两边,显然一边是大主山,一边是大水池,潇湘馆、秋爽斋等是山水之间一块平地,所以大观园的山水结构很清楚。
沿着山下之路往北,过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等,到蓼汀花溆。沿着水池往北,是藕香榭和对岸的大观楼,转弯后也可到蓼汀花溆。花溆北岸,便是蘅芜苑,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花溆之水,是从宁府西北角流入,经沁芳闸,钻大主山石洞流过来的。水出山洞,“从东北山坳里”,一个水流分支绕山下流,过芍药圃,经稻香村,到怡红院处,与沁芳溪之流合在一处,再从墙下出去,仍旧流到宁府会芳园。所以山东水西,大观园的框架结构很明白。
大主山从潇湘馆、怡红院附近,向北一路蜿蜒至东北的蘅芜苑。再看“北京大观园图”,有没有一个大主山?
其怡红院位置让人无语。大观园的水,在怡红院附近合在一处,从墙下出去,是东府的会芳园,所以怡红院显然不能在西南角。

我遵从老太太和黛玉的话,照着样儿慢慢的画,按宝钗所说法子,一丝不苟画了一个大观园图样,虽然粗糙,但作为示意图,把山水、楼台人物和常提到的地点都标注出来了,地步方向不会偏差很大,如下图:


我画的是高清图,这被压缩模糊的不像样了
说明:
画园林之图,不应画直线、平滑弧线,园林中的山、水、路等都是仿自然的、不规则形状。但我在电脑上画图,不能像用笔那样随意,用直线、弧线进行拼接比较方便,况无红楼作者之丹青妙手,对绘图工具也不熟练,所以画成了这样一个“示意图”,万望海涵。
比如:沁芳桥、蜂腰桥、翠烟桥下之水,都不应画成直的,所有的流水都不应画直线、弧线。
还有大主山的两边山脚,不应画成弧线。稻香村处于山怀之中,应把山的怀抱画的更大些,出来时要转过山坡才好,而且位置应与暖香坞更画近些。但我在电脑上画,都是用弧线拼接的,大小弧线很不好掌握,尝试了多次,只好作罢。虽然画的不好,但图出来后,一眼便能看出暖香坞的暗示含义:惜春叫“藕榭”,是因为她在藕香榭,可实际惜春住在“暖香坞”,紧邻稻香村,是一直在默默提醒稻香村里的“冷香丸”,隐藏的小耗子贾兰。
还有,不应把所有的路都画成直的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凸碧山庄山坡底下,一转弯就是凹晶馆,说明此处凹近大主山,而前后的秋爽斋、紫菱洲都是凸向大水池的。
紫菱洲的“菱”字,表明了这块伸向水中的三角洲形状,是菱角形,显然作者有图在先,所以取名“菱洲”。红楼作者本身就是画家,在写大观园之前,显然先画了一个大观园的山水图,并安排好了楼台房舍、人物住处、各处景点、来往路径等,所以写的一丝不乱。
上图作为大观园的示意图,只画出、标明关键元素,主要是人物活动的楼台房舍,标明地步方位。对于绿化、园林元素等都不用标注,否则太繁杂,喧宾夺主,示意效果不好。




编辑于 2021-08-15 23:34




【原】秋爽斋,脂砚斋?曹雪芹在贾探春的房中,究竟埋伏了多少伏笔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0-06   |  354阅读  |  2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url=]展开全文[/url]



解读大观园之四|秋爽斋|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上文说了贾迎春的紫菱洲,今天聊聊贾探春的秋爽斋。
贾探春是贾家四春元、迎、探、惜最出色的一位,她虽才貌略逊色于钗黛湘,但见识远大、性格果敢以及眼界开阔却冠绝大观园,钗黛二人多有不如。即便长姐贾元春也远不及探春。曹雪芹对她极其爱戴,借大观园的居所,送她一个“爽”字。
(第四十回)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 卉草虫的纱帐。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
贾探春居住的秋爽斋有几个特点,曹雪芹写的非常细致。
第一,房间阔朗,仿佛薛宝钗的蘅芜苑,却布置格调高雅,代表探春有追求,有品位,且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喜好。
第二,室内陈设各名人法贴,数十方宝砚(记住这点最后说),插笔如林以及米芾和颜真卿的真迹。说明探春对书法有特别的喜好和专研。贾家众人聚会,需要执笔之人,都是贾探春。
第三,大鼎、大观窑大盘、佛手、白玉比目磬这四样东西都不是普通物品,鼎代表宗庙传承之器,大观指盛大壮观的景象;佛手代表福禄绵长,地位尊崇;白玉比目磬代表夫妻和合。原本这四样都应该是贾元春具备的。可惜贾元春无法扛鼎,大观园又在贾家,判词中是假佛手“香椽”,皇帝不过利用元春对付贾家……元春的贵妃是虚假的,探春的王妃才是货真价实。
第四,窗外遍植梧桐,凤栖梧桐寓意贾探春终成王妃的事实。贾母惋惜梧桐太细,暗指贾探春庶出命薄,远嫁后又无父母兄弟襄助匡扶根基浅薄。但细梧桐终将长大,探春女儿当自强!
大观园那么多居所,探春独选秋爽斋,秋字寓意春不在,代指败落。秋加“爽”字才是曹雪芹赠给贾探春的美好祝愿。一个“爽”字写出贾探春一生,出身卑微却活得潇洒。命途多舛却快意人生,最终命运两济“侥幸”成王妃,探春大多数时候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秋爽斋这个“爽”字,实在是妙!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贾探春掣得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暗示她终成王妃。
第七十回贾母生日南安太妃见姑娘们,应该是探春远嫁的契机。
不过,第五十五回,王熙凤说到探春时,惋惜探春庶出身份耽误了她。这段不会无的放矢,应该应在探春远嫁被嫌弃生母出身低上。
探春远嫁是政治和亲势在必行,就造成林黛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的局面。
关于林黛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之前说过很多,具体有下面几个线索。
第一,第二回脂砚斋批语娇杏命运两济时,用甄英莲解释了二者主从易势,以及杏与莲的意义。而探春是杏的正主,林黛玉是莲(芙蓉)的正主。娇杏命运两济得封诰命,甄英莲身患干血症,血竭而死正影射贾探春命运两济晋升王妃与林黛玉泪尽而亡的结局。
第二,潇湘妃子是两个人。贾探春赠名给林黛玉,暗示二者合为潇湘妃子。
第三,第七十回众人在潇湘馆作《柳絮词》,贾探春与贾宝玉同作一首,贾宝玉词中意思约定来年再会。可词中人却非与妹妹相约,而是与爱人相约之意。探春远嫁,贾宝玉却与林黛玉相约隔年期,正是二女同嫁才可能。
第四,《柳絮词》后众人放风筝,林黛玉先放飞了美人风筝,寓意自己离开贾家。随后探春的凤凰风筝缠住另一个凤凰风筝后被一个双喜字风筝裹挟而走,寓意二女同嫁。
第五,《柳絮词》和放风筝后,紧跟着发生了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在那场“相亲会”上,贾探春和林黛玉应该双双被选中。
第六,贾元春当初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香玉”就是代指林黛玉(第十九回贾宝玉故事)因贾元春出手而随贾探春一同远嫁。
第七,林黛玉的《葬花吟》《五美吟》《柳絮词》《题帕三绝》,以及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都寓意终将远嫁为王妃。
第八,探春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下一句就是“芙蓉开在秋江上,不像东风怨未开”,揭示出嫁后林黛玉与贾探春易位,林黛玉死后,贾探春命运两济晋升王妃。
林黛玉和贾探春本是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一般,林黛玉是主,贾探春是从,古礼称之为“滕”。但探春命运两济“日边红杏倚云栽”,林黛玉死后她成了王妃。
贾家在探春远嫁后不久被抄家,贾宝玉承受不住黛玉远嫁死去,贾家抄家等巨变,最后悬崖撒手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为僧后,追寻林黛玉和贾探春脚步,与妹妹探春还有一聚,正是《柳絮词》中所言: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贾宝玉寻到探春时,林黛玉已死。贾宝玉在黛玉坟旁结庐而居,替他守墓一生。践行第二十三回“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坟前驮碑一辈子”的誓言。
贾宝玉余生极可能化名“情僧”,将旧时故事写下,是为《石头记》,他的书稿交由妹妹探春整理,贾探春在其中多有批注参与创作,岂不正是脂砚斋?第四十回秋爽斋那几十方“宝砚”,是《红楼梦》中唯一专门写砚之处,探春的房间又唯一用斋署名。推测“脂砚斋”正是脱胎于当年的“秋爽斋”。
还有最后一点要提,《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一梦为主。他的梦是《邯郸梦》(第十八回贾元春点戏)是为黄粱一梦,也如南柯一梦。贾探春是第二个做梦人往往被忽略。她的“蕉下客”典出“蕉叶覆鹿”,同样是一场富贵梦。
曹雪芹设计了贾宝玉和贾探春两个做梦人。堪称“情僧”与“脂砚斋”故事。而脂砚斋脱胎与“秋爽斋”,多少还是有点意思。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贾母骂贾琏“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脏臭都知道,那谁是香的?

下一篇: 多姑娘为什么骂贾宝玉是“没药信的炮仗”?林黛玉:银样鑞枪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篇解读脂批红楼第十八回03:省亲和别离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坐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庚辰眉批:驳得好!】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哉!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庚辰双行夹批:石兄自谦,妙!可代答云“岂敢!”】将原委说明,大家方知。【庚辰眉批:《石头记》惯用特犯不犯之笔,读之真令人惊心骇目。】

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这里的假话一般人看不出来,大冬天的正月十五,哪里有清流一带势若游龙?真实的省亲应该是夏天前后的事情。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 “蓼汀花溆”和“有凤来仪”是一喉两歌,一文两犊之作,暗地里表明多年前曾经有两个公主驾临贾府。庚辰双行夹批:石兄自谦,妙!可代答云“岂敢!”这里的石兄显然指的是贾珠,脂砚斋在这里唐突一下死去多年的贾珠,又一次致歉。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庚辰侧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庚辰侧批:转得好。】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庚辰侧批:有是论。】【庚辰双行夹批:一驳一解,跌宕摇曳,且写得父母兄弟体贴恋爱之情,淋漓痛切,真是天伦至情。】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庚辰双行夹批:一句补前文之不暇,启后文之苗裔。至后文凹晶馆黛玉口中又一补,所谓“一击空谷,八方皆应”。】

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这段话是红楼梦里最重要最关键的话,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因为这里写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有采取超然的心态,用极其细密的心理去揣摩才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思。这里的真相就是:贾宝玉并不是贾元春的弟弟,而是儿子。

  闲文少叙,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坐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庚辰双行夹批:每的周到可悦。】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庚辰双行夹批:不得不用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庚辰双行夹批:妙!是特留此四字与彼自命。】于是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庚辰双行夹批:庭燎最俗。】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 本 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这里的改动涉及贾府及皇室的核心秘密。天仙宝镜也是暴露秘密的手法,那是太虚幻境的代名词。

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随侍太监跪启曰:“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贾妃点头不语。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陛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庚辰双行夹批:一丝不乱,精致大方。有如欧阳公九九。】昭容再谕曰:“免。”于是引退。

正殿是需要贾元春亲自题写名字的。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庚辰双行夹批:《石头记》得力擅长全是此等地方。庚辰眉批: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壬午春。】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觉又哽咽起来。【庚辰双行夹批:追魂摄魄,《石头记》传神摸影全在此等地方,他书中不得有此见识。】邢夫人忙上来解劝。【庚辰双行夹批:说完不可,不先说不可,说之不痛不可,最难说者是此时贾妃口中之语。只如此一说,千贴万妥,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然后东西两府掌家执事人丁等在厅外行礼,及两府掌家执事媳妇领丫鬟等行礼毕。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庚辰双行夹批:所谓诗书世家,守礼如此。偏是暴发,骄妄自大。】贾妃听了,忙命快请。【庚辰双行夹批:又谦之如此,真是好界好人物。】一时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寒温。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庚辰双行夹批:前所谓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排行,至此始全。】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执事太监及彩嫔、昭容各侍从人等,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母女姊妹深叙些离别情景,【庚辰双行夹批:“深”字妙!】及家务私情。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这里是催泪之言。贾母和王夫人的站位很是蹊跷,按说个王夫人是贾元春的母亲,贾元春应该的一个挽起的是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邢夫人在这个时候可不敢耍什么阴谋手段。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觉又哽咽起来。皇宫自古就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这里仔细看看,缺了宝玉。宝玉才是压轴戏。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拜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萄~ 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庚辰侧批:此语犹在耳。】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贾政退出。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庚辰双行夹批:至此方出宝玉。】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庚辰侧批: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庚辰双行夹批:至此一句便补足前面许多文字。】

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贾政此番话,是做臣子的肺腑之言,也是作为家人的难得之作。仔细体味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这里的上就是贾宝玉。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贾元春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这里哪是姐姐的心态和举止?分明是久别重逢的母亲的行为。庚辰侧批: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无论这里的作书人是脂砚斋还是几位增删者,这里都是世界上绝好的文章。

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贾妃极加奖赞,又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贾元春进园来看到的“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都是大有寓意的。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

“顾恩思义”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庚辰双行夹批:是贵妃口气。】

“大观园”园之名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蘅芷清芳”赐名曰“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这里的改名大有来头的,里面隐藏了包括林黛玉和薛宝钗母亲名字在内的多个核心秘密。

  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庚辰双行夹批:雅而新。】“紫菱洲”、“ 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庚辰双行夹批:故意留下秋爽斋、凸碧山堂、凹晶溪馆、暖香坞等处为后文另换眼目之地步。】又命旧有匾联者俱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庚辰双行夹批:诗却平平,盖彼不长于此也,故只如此。】

红楼梦这里的诗词,却没有一喉两歌、一文两犊的特点,显然这是实写,不需要隐瞒什么事。

写毕,向诸姐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院’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

贾元春说的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院’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这是红楼梦的谎言,贾元春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词水平,好为隐皇子选妃提供素材。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庚辰双行夹批:只一语便写出宝黛二人,又写出探卿知己知彼,伏下后文多少地步。】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庚辰双行夹批:不表薛林可知。】贾妃先挨次看姊妹们的,写道是: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

  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

  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

  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

  果然万物有光辉。【庚辰双行夹批:更牵强。三首之中还算探卿略有作意,故后文写出许多意外妙文。】

  文采风流匾额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

  风流文采胜蓬莱。【庚辰双行夹批:超妙!】

  绿裁歌扇迷芳草,

  红衬湘裙舞落梅。【庚辰双行夹批:凑成。】

  珠玉自应传盛世,

  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

  未许凡人到此来。【庚辰双行夹批:此四诗列于前正为滃托下韵也。】

  凝晖钟瑞匾额【庚辰双行夹批:便又含蓄。】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

  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篁时待凤来仪。【庚辰双行夹批:恰极!】

  文风已着宸游夕,

  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

  自惭何敢再为辞?【庚辰双行夹批:好诗!此不过颂圣应酬耳,未见长,以后渐知。】

  世外仙园匾额【庚辰双行夹批:落思便不与人同。】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

  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

  添来景物新。【庚辰双行夹批: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阿颦自是一种心思。】

  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

宫车过往频?【庚辰双行夹批:末二首是应制诗。余谓宝林二作未见长,何也?该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在宝卿有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

贾元春称呼贾府几个千金为姊妹,是红楼梦的一个大谎言,贾府几个千金都是贾元春的孙女辈分。这里的诗词里有一首比较特别: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连李纨此刻也收起羞耻之心,向以贾元春为代表的皇室献媚。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庚辰双行夹批: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庚辰双行夹批:请看前诗,却云是胡乱应景。】

林黛玉自己作死,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她不知道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却在此刻掉了链子。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庚辰双行夹批:此“他”字指贾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庚辰双行夹批:想见其构思之苦方是至情。最厌近之小说中满纸“神童”“天分”等语。】“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庚辰侧批:好极!】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庚辰侧批:媚极!韵极!】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庚辰双行夹批:有得宝卿奚落,但就谓宝卿无情,只是较阿颦施之特正耳。】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庚辰双行夹批:此等处便是用硬证实处,最是大力量,但不知是何心思,是从何落思,穿插到此玲珑锦绣地步。庚辰眉批:如此章法又是不曾见过的。如此穿插安得不令人拍案叫绝!壬午季春。】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庚辰双行夹批:一段忙中闲文,已是好看之极,出人意外。】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薛宝钗的假戏真做真是传神。庚辰双行夹批:此等处便是用硬证实处,最是大力量,但不知是何心思,是从何落思,穿插到此玲珑锦绣地步。庚辰眉批:如此章法又是不曾见过的。如此穿插安得不令人拍案叫绝!壬午季春。畸笏叟估计也有此时此刻的体验,可是还是禁不住喝彩。

  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庚辰双行夹批:写黛玉之情思,待宝玉却又如此,是与前文特犯不犯之处。庚辰眉批:偏又写一样,是何心意构思而得?畸笏。】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庚辰双行夹批:瞧他写阿颦只如此便妙极。】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庚辰眉批:纸条送迭系童生秘诀,黛卿自何处学得?一笑。丁亥春。】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庚辰双行夹批:这等文字亦是观书者望外之想。】遂忙恭楷呈上。贾妃看道:

  有凤来仪 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

  堪宜待凤凰。【庚辰双行夹批:起便拿得住。】

  竿竿青欲滴,

  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

  穿帘碍鼎香。【庚辰双行夹批:妙句!古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

  莫摇清碎影,

  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

  萝薜助芬芳。【庚辰双行夹批:“助”字妙!通部书所以皆善炼字。】

  软衬三春草,

  柔拖一缕香。【庚辰双行夹批:刻画入妙。】

  轻烟迷曲径,

  冷翠滴回廊。【庚辰双行夹批:甜脆满颊。】

  谁谓池塘曲,

  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

  两两出婵娟。【庚辰双行夹批:双起双敲,读此首始信前云“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等批非泛泛妄批驳他人,到自己身上则无能为之论也。】

  绿蜡【庚辰双行夹批:本是“玉”字,此尊宝卿改,似较“玉”字佳。】春犹卷,【庚辰双行夹批:是蕉。】

  红妆夜未眠。【庚辰双行夹批:是海棠。】

  凭栏垂绛袖,【庚辰双行夹批:是海棠之情。】

  倚石护青烟。【庚辰双行夹批:是芭蕉之神。何得如此工恰自然?真是好诗,却是好书。】

  对立东风里,【庚辰双行夹批:双收。】

  主人应解怜。【庚辰双行夹批:归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隐云:“咏物体又难双承双落,一味双拿则不免牵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利妩媚。】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

  在望有山庄。【庚辰双行夹批:分题作一气呵成,格调熟练,自是阿颦口气。】

  菱荇鹅儿水,

  桑榆燕子梁。【庚辰双行夹批:阿颦之心臆才情原与人别,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

  一畦春韭熟,

  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

何须耕织忙。【庚辰双行夹批: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且不失应制,所以称阿颦。】

按说贾元春为了儿子考察甄府两姐妹,应该是在考场布置了监考官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庚辰双行夹批:如此服善,妙!庚辰眉批:仍用玉兄前拟“稻香村”,却如此幻笔幻体,文章之格式至矣尽矣!壬午春。】又命探春另以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出令太监传与外厢。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贾政又进《归省颂》。元妃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庚辰双行夹批:忙中点出贾兰,一人不落。】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庚辰双行夹批:补明方不遗失。】

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这里也是大有文章。只可惜材料缺乏,要等到以后才可以探知真相。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里的戏文都是表里有寓的好文,已经撰文说过,这里只讲《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原来戏文里的玉杯是假的,暗地里预示着贾宝玉这个贾政的儿子也是假的。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庚辰双行夹批:二句毕矣。】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庚辰双行夹批:何喜之有?伏下后面许多文字只用一“喜”字。】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庚辰双行夹批:《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庚辰双行夹批: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使主人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余历梨园弟子广矣,个个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众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贾蔷扭他不过,【庚辰双行夹批:如何反扭他不过?其中隐许多文字。】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庚辰双行夹批:可知尤物了。】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庚辰双行夹批:有伏下一个尤物,一段新文。】然后撤筵,将未到之处复又游顽。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庚辰双行夹批:写通部人事一篇热文,却如此冷收。】又额外加恩与一班幽尼女道。

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府丑闻传天下,贾蔷就是公主朱红玉的儿子,估计龄官也是知道的。一个戏子,地位很是卑贱,却喜欢并愿意嫁给皇帝的外甥,显然这里的大周折不是一般人可以知道的。

少时,太监跪启:“赐物俱齐,请验等例。”乃呈上略节。贾妃从头看了,俱甚妥协,即命照此遵行。太监听了,下来一一发放。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邢夫人、王夫人二分,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支,表礼按前。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庚辰双行夹批:此中忽夹上宝玉,可思。】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有清钱五百串,是 统 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的。

从贾元春命人发放的礼品里,可以知道贾府的些许秘密。贾母的礼物最贵重,其次才是邢夫人好王夫人,如果这里贾元春是王夫人的女儿那是绝对说不过去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可见贾珍、贾琏、贾环、贾蓉都是同辈人。这就是贾府最大的秘密的展示,百年来还是许多人看不清楚。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庚辰双行夹批:使人鼻酸。】再四叮咛:“不须记挂,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谶,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隐讳,自然之至。】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这里诸人好容易将贾母、王夫人安慰解劝,搀扶出园去了。【庚辰眉批:一回离合悲欢夹写之文,正如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尚有许多忙中闲、闲中忙小波澜,一丝不漏,一笔不苟。】

【蒙回末总批:此回铺陈,非身经历开巨眼伸文笔,则必有所滞◎牵强,岂能如此触处成趣立后文之根足本文之情者且借象说法学我佛开经代天女散花已成此奇文妙趣惟不得与四才子书之作者同时讨论◎否为可恨恨耳】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已丑正三刻,正式是当年洛阳城破前,老福王和小福王一家人生死离别的时刻。庚辰眉批:一回离合悲欢夹写之文,正如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尚有许多忙中闲、闲中忙小波澜,一丝不漏,一笔不苟。蒙回末总批:此回铺陈,非身经历开巨眼伸文笔,则必有所滞牵强,岂能如此触处成趣立后文之根足本文之情者且借象说法学我佛开经代天女散花已成此奇文妙趣惟不得与四才子书之作者同时讨论◎否为可恨恨耳。

发布于 2021-12-25 15: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09: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2.5 钟家台 2018-08-17   |  262阅读  |  2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2.5
  “仙鹤湖”提出“元春省亲天不亮就回宫,是不是暗示,元春是死人,贾府的人,也大多是死人?”的问题极好,朱慈炤这样写正是为了暗示读者元春是死人,无论是自缢殉国的天启皇后,还是慷慨赴死的抗清义士夏完淳,他们可不就是死人么?只能是英魂返故乡,所以才有《红楼梦》里元春夜半探亲人!
  哀哉!悲哉!我不知慈炤要经历怎样的撕心裂肝之痛才能写下如此摧人肝肠之文,那笔端书就的极盛繁华的背后又该是怎样的孤愤悲怆?!
  “大观园的起造正是讲崇祯亡国,北京朱明灭亡,后明政权由此开始了!”
  大观园建成在第十七回,元春省亲在第十八回。如此看来时间上也能对应的。
  另外,书中提及“酉初进大明宫。”“戌初才动身”,“贾赦领合族子弟在西街门外”“便面西而立”。
  可见,在大观园中活动时间主要为戌、亥、子、丑时。
  根据网上查阅资料:按后天八卦方位来说,酉为正西,戌亥属西北乾卦,乾为天。戌为万物之终而收藏;亥为万物之始而登明,故戌亥主重生,为天门。
  刚无意间看到“丑”字的繁体字是“醜”,酉方位为正西,五行属阴金,克卯木
  (不在梅边在柳边),时令属八月表阴气渐盛。
  甲申年,也是金克木。(这是否可以解释作者的总体构思中木与金的关系,如是,则更可在时空大框架上确认是明末及南明这段历史。)
  妙玉出的谜语:稀有茶具的奥妙
  妙玉拿“bān”瓟bó斝jiǎ”给宝钗喝茶,“瓟”即俗称的“葫芦”类的植物,暗指“胡虏”;第七十六回妙玉又现身的那一回里,写到:[湘云因联道:“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 其中的“分瓜笑绿嫒” 分外醒目,“瓟”字分开写恰好是“分瓜”,这可不是我过度敏感,因为黛玉特意在此强调“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原来朱慈炤是用“瓟”讥讽薛宝钗是“胡虏绿嫒”,明点出宝钗的胡虏满清的身份!
  妙玉给黛玉用的是“点犀”,“点犀”乃是化用“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梦》谁能与黛玉心有灵犀一点通?唯有宝玉而已!妙玉就是宝玉,所以妙玉才会给黛玉用“点犀”,朱慈炤真是处处皆用心啊!
  妙玉给宝玉用的是自己的绿玉斗。妙玉就是出家时期的宝玉,“绿玉斗”,即“绿”和“玉”斗,暗指“满清”和“汉人政权”争斗。后妙玉又给宝玉换上了“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
  ——“九曲十环”指曲折;“一百二十节”藏了一个“十二”,暗指《金陵十二钗》,即《红楼梦》这本书;
  ——“蟠虬”,都是“虫”字旁的不是正经龙,音似“番酋”,暗指满清;
  ——整雕,谐音“整掉”,指除灭;
  整雕,也指整理雕刻,暗喻编修篡改原来模样;
  ——竹根,谐音“朱根”,指朱明政权;
  竹根,“竹”又代指竹简,“根”又指本初。“竹根”暗喻竹简存记的历史原貌,即最初的真实历史。
  原来宝玉用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是暗指朱慈炤“用曲笔隐写满清将朱明政权彻底灭亡并且完全篡改朱明历史的《红楼梦》这本大书”!
  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苏州确有“玄墓山”,但是却没有“蟠香寺”。
  ——“蟠香寺”,蟠是“薛蟠”的蟠,代指满清;香是“香菱”的香,代指南明,其实是朱慈炤暗示妙玉也就是自己是在满清和南明相持抗衡的时间段出的家。
  ——“鬼脸青”其实就是骂满清是长着鬼脸的恶鬼!
  ——“梅花上的雪”其实是暗指抗清义士的血!
第五回里写到:“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甲侧:元春消息动矣。】”《红楼梦》中的“梅花”代指的是抗清的义士,因为元春是以夏完淳为代表的以身报国的抗清义士,故而作者用梅花影射元春。
梅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待续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6: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踏莎行·郴州旅舍
作者:秦观【1097】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
  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③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④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⑤幸自:本自,本来是。

  ⑥为谁:为什么。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

  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

  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

  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

  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背景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赏析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见仁见智。依笔者拙意,对这两句蕴意的把握,或可空灵一些。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正如叶嘉莹先生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唐宋词十七讲》)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花草蒙拾》)

  综上所述,这首词最佳处在于虚实相间,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激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王国维(静安),以东坡赏其后二语为“皮相”。持论未免偏颇。深味末二句“郴江”之问,其气格、意蕴,毫不愧色于“可堪”二句。所谓东坡“皮相”之赏,亦可谓“解人正不易得”。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d4825d86f017.aspx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83篇诗文 ► 408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4: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海潮·秦峰苍翠
[ 宋 ] 秦观
原文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译文
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注释
望海潮:由柳永创调,此调咏钱塘(今浙江杭州),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原调开阔博大具有盛气。

秦峰:即秦望山,在会稽。

耶溪:即若耶溪,在会稽。溪旁有浣纱石,相传西施尝浣纱于此。

千岩万壑(hè)争流:据《世说新语。言语》载,顾恺之从会稽游玩回来,有人问他那里景色如何,顾回答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鸳瓦雉(zhì)城:鸳瓦,即鸳鸯瓦,喻瓦之成对者。雉城,指城上齿状小墙,又名雉堞、女墙。

谯(qiáo)门画戟(jǐ):谯门,楼下城门。画戟,戟上施有彩画者。

蓬莱燕阁三休:蓬莱燕阁,即蓬莱阁,系游宴之所。燕,通“宴”。三休,形容蓬莱阁之高。

天际识归舟:语出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据史载,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后,携西施归隐,泛扁舟于五湖之上。五湖,即太湖。

茂草台荒:当初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的姑苏台今已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苎(zhù)萝村:西施故里,在今浙江诸暨苎萝山下。

朱颜:红润之颜,指青春时。

翠被:原意是以翠羽饰被,这里比喻华贵的衣饰。

梅市旧书:梅市,地名。《地理志》:“梅市在绍兴府城西,以梅福为名。”按此,“旧书”似指福上书事。

兰亭古墨:指王羲之撰书之《兰亭集序》。

狂客鉴湖头:狂客,唐代诗人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晚年退居会稽鉴湖。

夷犹:犹豫,此处意为从容自得。

金龟换酒:典出《本事诗》。李白初至京城,贺知章闻其名,前去其居住的旅舍拜访,李白出示《蜀道难》诗,贺还未读完,便大为赞叹,称其为“谪仙”,并解下所佩金龟袋换酒,尽醉而归。金龟,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5: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海潮·东南形胜
[ 宋 ] 柳永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羌管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如烟一般的柳色。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故称“高牙”。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园图藏了什么惊天秘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大观园图惊现龙蛇:

一条四百米长的大鱼,跃出了水面,鱼头便是大门口的屏障山,正要跃过大门。中国人都知道“鲤鱼跃龙门”的神话,过而为龙!

一条四百米长的大蛇,从蘅芜苑到怡红院北边的山顶,便是大主山山顶之路。本应画为白色,但背景是白色,故用显眼的金色表示。

大蛇似与鱼斗,在争鱼头下的一颗玉。

中国古代神话就有大鱼化龙的美丽传说,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宋代《埤雅·释鱼》中也有:“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古人认为草化萤、鱼化龙,大鱼便是龙。为什么不直接画个龙?因鱼的辨识度更高,鱼形线条简单,鱼图更为大众熟悉,年画、图画等也常见。而龙图形复杂,龙头、脚爪不好在大观园中安排,而且在辨识不清时还容易与蛇混淆。

此鱼半出水面,只需一凸一凹,加个菱角尾巴,便可看出是鱼。作者构思之精巧,令人倾倒!也方才领悟76回黛玉湘云说凹凸的微言大义,而且凸凹二字入了回目,作为回目两句第一字,提醒读者。

看到画出的大观园图,就一下子明白了:

为什么老太太让画大观园图?

为什么黛玉一改往日之风,领头大顽大笑,强调画园子人物?

为什么宝钗重复强调照着慢慢画,回想有滋味,而且细说画法?

为什么红楼作者从不说每个地点的具体方位,甚至连方向都不说,却给了读者足够的线索能够按图索骥?

因为不能说!大观园中暗藏龙蛇、龙蛇争玉,是此书所隐真事,不能明着写,逃不过满清文字狱。红楼作者只能让读者自己画图来看,一窥惊天之秘,双方心照不宣。

看画出的大观园图,会发现两组共性:一是黛玉和三春位于鱼身,以黛玉为首;二是宝钗和李纨,都处于大主山怀抱之中。给稻香村的用词是“山怀”。对蘅芜苑,贾珍说法是“东北山坳里”,本是说花溆洞口水流分支处,可蘅芜苑便在此山坳里。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原话是“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山坳是两山之间的平地,凹晶馆左右两边都是大主山,右边是大主山延伸向大观楼的余脉,所以“山坳”这个用词很精确。但凹晶馆已经位于山坳的出口,蘅芜苑还在此山坳里,此山坳,同贾珍说的山坳,是同一个山坳。

站在怡红院北边的山顶,整个大观园尽收眼底。大主山山顶之路,像一条长蛇从蘅芜苑蜿蜒而来,这条大蛇像是从蘅芜苑的洞口出来的。蘅芜苑、稻香村后面山之凹处,像两个洞口,很明显。宝钗是白蛇,李纨是耗子,这两个洞口,一个是蛇出入的洞口,一个是鼠出入的洞口。作者把蘅芜苑、稻香村安排在山坳、山怀的洞口,应是表达蛇鼠一窝!是真正的一个窝:两个洞口进去,在大主山里面是相通的。

49回,一夜大雪,宝玉一大早先去芦雪广,顺着山脚刚转过去,闻得寒香,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红梅。宝玉立住,细细的赏顽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原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宝玉来至芦雪广……

李纨派人去找凤姐,却走蜂腰桥!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故意露了馅儿。蜂腰桥在蘅芜苑门外,李纨派人找凤姐,只能向南走沁芳桥出南边角门。走蜂腰桥只有一种解释:此人出的是蘅芜苑这个洞口!正面完全解释不通,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直到自己画出大观园图,鱼龙、蛇鼠一目了然,才知作者是骂宝钗李纨蛇鼠一窝!两个洞口,里面是通的,在人看不见的山里面是相通的一个窝。作者用大观园图告诉我们:蛇鼠确实是一窝!

红楼作者苦口婆心地一直在告诉读者龙蛇。从一九顽童闹学堂时,就在说“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一直到九九还在说。

68回,凤姐告诉尤二姐:“少不得我去拆开这鱼头,大家才好。”

69回,凤姐对尤二姐说:“我反弄了个鱼头来拆。”

拆鱼头,表面是处理麻烦事,反面是作者在提醒读者“鱼头”。

70回放风筝,宝玉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说个笑话儿:孔子老婆生了个大胖儿子,孔子乐坏了,说:“给儿子取名叫孔龙,可好?”他老婆听了大怒:“我生的宝宝虽然丑了点,你也不能叫恐龙啊!怪不得人家说你二,你看人家谁把娃叫恐龙?恐龙又丑又难听,将来都没女孩子愿意约会。”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原来恐龙是这么灭绝的呀,没女朋友,可不绝种了嘛。”正好国君送来一条大鲤鱼,孔子大喜,说:“那给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可好?”他老婆问:“什么意思?”孔子说:“就是大鱼。”他老婆听了高兴道:“大鱼好啊,年年有鱼!”孔子一听吓坏了,心想“我还想周游列国,出去玩一圈儿,这年年有鱼哪受得了哇!”于是正色曰:“食不语,寝不言。肉虽多,不及乱,不宿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发布于 2021-08-15 14: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8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秋爽斋,脂砚斋?曹雪芹在贾探春的房中,究竟埋伏了多少伏笔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0-06   |  354阅读  |  2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解读大观园之四|秋爽斋|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上文说了贾迎春的紫菱洲,今天聊聊贾探春的秋爽斋。

贾探春是贾家四春元、迎、探、惜最出色的一位,她虽才貌略逊色于钗黛湘,但见识远大、性格果敢以及眼界开阔却冠绝大观园,钗黛二人多有不如。即便长姐贾元春也远不及探春。曹雪芹对她极其爱戴,借大观园的居所,送她一个“爽”字。



(第四十回)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 卉草虫的纱帐。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

贾探春居住的秋爽斋有几个特点,曹雪芹写的非常细致。

第一,房间阔朗,仿佛薛宝钗的蘅芜苑,却布置格调高雅,代表探春有追求,有品位,且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喜好。

第二,室内陈设各名人法贴,数十方宝砚(记住这点最后说),插笔如林以及米芾和颜真卿的真迹。说明探春对书法有特别的喜好和专研。贾家众人聚会,需要执笔之人,都是贾探春。

第三,大鼎、大观窑大盘、佛手、白玉比目磬这四样东西都不是普通物品,鼎代表宗庙传承之器,大观指盛大壮观的景象;佛手代表福禄绵长,地位尊崇;白玉比目磬代表夫妻和合。原本这四样都应该是贾元春具备的。可惜贾元春无法扛鼎,大观园又在贾家,判词中是假佛手“香椽”,皇帝不过利用元春对付贾家……元春的贵妃是虚假的,探春的王妃才是货真价实。



第四,窗外遍植梧桐,凤栖梧桐寓意贾探春终成王妃的事实。贾母惋惜梧桐太细,暗指贾探春庶出命薄,远嫁后又无父母兄弟襄助匡扶根基浅薄。但细梧桐终将长大,探春女儿当自强!

大观园那么多居所,探春独选秋爽斋,秋字寓意春不在,代指败落。秋加“爽”字才是曹雪芹赠给贾探春的美好祝愿。一个“爽”字写出贾探春一生,出身卑微却活得潇洒。命途多舛却快意人生,最终命运两济“侥幸”成王妃,探春大多数时候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秋爽斋这个“爽”字,实在是妙!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贾探春掣得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暗示她终成王妃。

第七十回贾母生日南安太妃见姑娘们,应该是探春远嫁的契机。

不过,第五十五回,王熙凤说到探春时,惋惜探春庶出身份耽误了她。这段不会无的放矢,应该应在探春远嫁被嫌弃生母出身低上。

探春远嫁是政治和亲势在必行,就造成林黛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的局面。



关于林黛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之前说过很多,具体有下面几个线索。

第一,第二回脂砚斋批语娇杏命运两济时,用甄英莲解释了二者主从易势,以及杏与莲的意义。而探春是杏的正主,林黛玉是莲(芙蓉)的正主。娇杏命运两济得封诰命,甄英莲身患干血症,血竭而死正影射贾探春命运两济晋升王妃与林黛玉泪尽而亡的结局。

第二,潇湘妃子是两个人。贾探春赠名给林黛玉,暗示二者合为潇湘妃子。

第三,第七十回众人在潇湘馆作《柳絮词》,贾探春与贾宝玉同作一首,贾宝玉词中意思约定来年再会。可词中人却非与妹妹相约,而是与爱人相约之意。探春远嫁,贾宝玉却与林黛玉相约隔年期,正是二女同嫁才可能。

第四,《柳絮词》后众人放风筝,林黛玉先放飞了美人风筝,寓意自己离开贾家。随后探春的凤凰风筝缠住另一个凤凰风筝后被一个双喜字风筝裹挟而走,寓意二女同嫁。



第五,《柳絮词》和放风筝后,紧跟着发生了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在那场“相亲会”上,贾探春和林黛玉应该双双被选中。

第六,贾元春当初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香玉”就是代指林黛玉(第十九回贾宝玉故事)因贾元春出手而随贾探春一同远嫁。

第七,林黛玉的《葬花吟》《五美吟》《柳絮词》《题帕三绝》,以及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都寓意终将远嫁为王妃。

第八,探春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下一句就是“芙蓉开在秋江上,不像东风怨未开”,揭示出嫁后林黛玉与贾探春易位,林黛玉死后,贾探春命运两济晋升王妃。

林黛玉和贾探春本是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一般,林黛玉是主,贾探春是从,古礼称之为“滕”。但探春命运两济“日边红杏倚云栽”,林黛玉死后她成了王妃。

贾家在探春远嫁后不久被抄家,贾宝玉承受不住黛玉远嫁死去,贾家抄家等巨变,最后悬崖撒手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为僧后,追寻林黛玉和贾探春脚步,与妹妹探春还有一聚,正是《柳絮词》中所言: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贾宝玉寻到探春时,林黛玉已死。贾宝玉在黛玉坟旁结庐而居,替他守墓一生。践行第二十三回“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坟前驮碑一辈子”的誓言。



贾宝玉余生极可能化名“情僧”,将旧时故事写下,是为《石头记》,他的书稿交由妹妹探春整理,贾探春在其中多有批注参与创作,岂不正是脂砚斋?第四十回秋爽斋那几十方“宝砚”,是《红楼梦》中唯一专门写砚之处,探春的房间又唯一用斋署名。推测“脂砚斋”正是脱胎于当年的“秋爽斋”。

还有最后一点要提,《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一梦为主。他的梦是《邯郸梦》(第十八回贾元春点戏)是为黄粱一梦,也如南柯一梦。贾探春是第二个做梦人往往被忽略。她的“蕉下客”典出“蕉叶覆鹿”,同样是一场富贵梦。

曹雪芹设计了贾宝玉和贾探春两个做梦人。堪称“情僧”与“脂砚斋”故事。而脂砚斋脱胎与“秋爽斋”,多少还是有点意思。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贾母骂贾琏“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脏臭都知道,那谁是香的?
下一篇: 多姑娘为什么骂贾宝玉是“没药信的炮仗”?林黛玉:银样鑞枪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8 22: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芾拜石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著名的古代文人典故之一。宋朝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市井气息的形成,使得士大夫文化成为宋朝文化之主流,这样就形成了诸多的以士大夫的雅文趣事,流传于世,读来使人顿生闲情雅趣之感。而大书法家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显得荒诞,趣味十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米芾拜石


发生时代
宋朝

目录
1介绍
2分析
折叠编辑本段介绍
他的书画造诣非常高,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他一生博雅好石,精于鉴赏。他生性诙谐古怪,好洁成癖,有人赠诗予他:"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折叠编辑本段分析
米芾之癣石,简直到了如痴如癫,无以复加的谑称。米芾的"癫",是他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表现在他的一切言行中。作为石痴,则表现在他爱石的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上。他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致于荒废公务,好几次遭到弹劾贬官司,但他仍然迷石如故,丝豪无悔改之意。一次,他任无为州监军,见衙署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来:"此足以当吾拜"。于是命左右为他换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此事很快传播开来,人们都觉得他的行为好笑。后来他又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到此石后,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一种天然形成的状如峰峦的砚石)爱释手,竟三连三天抱着它入睡,并请好友苏东坡为之作铭。米芾一生蓄藏的砚山和石砚非常多(清代《西清砚谱》中著录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砚)。他在给想从他那儿得一方石砚的朋友写信中这样写道:"辱教须宝砚,去心者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项羽也。砚为吾首,谁人教唆,事须很研。"由此可见,石头就是他的命。

米芾对石的"痴"和"癫",还表现在他去涟水为官这件事上。他听说安徽的灵壁县产奇石,便请求到地接灵壁的涟水县为官。因为他的心思在石头上,因此到了涟水县之后,对职守自然就很少过问。为此,招致上司对他公务勘查,这就发生了一件宋代玩石赏石上非常耐人寻味的事。《宋稗类抄》一书中叙述的一则故事更是有趣。故事中说:米芾为了得灵壁石,便请求到涟水作官司。到涟水后,他一心收藏奇石,并给每一块奇石赋诗一首。他玩石玩得神魂颠倒,整日呆在画室里不出来,有时一连几日不理公务。当时上司杨次公为察史(当时的官职),他平就听说米芾玩石入迷,经常不理公务,便来规劝。他到了米芾府内,正色对米芾说:"你身为朝廷命官,把你从千里之外派来,是要你勤于公务,你怎么能整日玩赏石头?"米芾走上前去从左边的衣袖里取出一块石头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青润,并对杨次公说:"这样的石头怎么能叫人不爱!"说着,他把这块石头又揣在衣袖中,接着又从衣袖中取出另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叠嶂层峦,更为奇巧,紧接又取出第三块。并不无自豪地再对杨次公说:"这样的石头怎么能叫人不爱!"哪知,杨次公突然改变了态度,高兴地说"这样的奇石并不是你一个人爱,我们也很爱。"说着,便从米芾的衣袖中取出三块石头,抱在怀中上车便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8 2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芾 - 北宋书法家、画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

基本信息
本名
米芾

别名
米南宫、米颠


元章

所处时代
北宋

出生地
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
1051年

逝世日期
1107年

主要作品
《宝晋英光集》《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

主要成就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

目录
1人物生平
2艺术成就
3主要作品
4人物评价
5后世影响
6趣闻轶事
7史籍记载
8亲属成员
9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宋仁宗皇佑辛卯三
米芾拜石图(明代 陈洪绶)
米芾拜石图(明代 陈洪绶)
年(1051年),米芾出生。 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

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米芾年十岁,写碑刻,临周越、苏轼字帖,人谓有李邕笔法。

宋治平四年(1067年),米芾随从母亲阎氏离乡来到京都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临桂尉。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年)十月,上半年任临桂县、含光县尉,十月后任职长沙,至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米芾来黄州访苏轼。"米芾、董钺、绵竹道士杨世昌等来访雪堂。" 这年,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有这样记载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
米芾苏州石刻像
米芾苏州石刻像
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

元丰八年乙丑(1085年),官任杭州从事。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苏轼六月任登州知州,十月以礼部郎中召回京城,十二月二十日到京。

元佑二年(1087年),迁居镇江丹徒。米芾诗《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首》,六月或七月,苏轼等十六人于王晋卿西园晏集。李伯时绘《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

元佑四年(1089年),米芾在扬州。时年五十四岁的苏轼,四月出京,六月往扬州访米芾,七月初三日到杭州,《东坡全集》卷75有《米黻石钟山砚铭》一首。

元佑七年壬申(1092年),任雍丘知县。

元佑九年甲戌(通常称为绍圣元年,1094年),由雍丘县令改监中岳祠(嵩山)。

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任职涟水军使。

宋元符二年乙卯(1099年),由涟水军使改任蔡河拨发运。
米芾彩像
米芾彩像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在江淮间,任发运司属官。同年,苏轼生病,米芾多次拜访并送"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园。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八月中秋,苏轼去世,米芾作《苏东坡挽诗》五首。

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由发运司属官改任太常博士、书学博士。

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仲春,任书学博士,后任无为军知州。

崇宁五年丙戌(1106年),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大观元年丁亥(1107年)三月,任淮阳军知州。后卒于任上,葬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丹徒西南长山脚下。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折叠书法
风格特点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清和帖
清和帖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佑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佑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
德忱帖
德忱帖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佑二年(1087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

书写技法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临沂使君帖》
米芾《临沂使君帖》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折叠绘画
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米芾的绘画源出董源。董氏的绘画多写江南山色,米芾已有的评述都是从整体气氛着眼的,但米芾并没有从中寻找适合表达的东西。米芾讲究"不取工细,意似便已",他虽有临摹"至乱真不可辨"的本领,却更热衷于"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通过一番选择,米芾找到董源所用的"点"。本来,董源的"点"是披麻皴的辅助因素,服从于表现自然质地的需要,点与其他造型手段一起构成了某种写意的整体气氛;在巨然的笔下,尤其是山头的焦墨点苔使笔墨本身具有了某种独立意味的写意效果。董、巨的点都有受制于造型目的的性质。在二米的笔下,点已几乎成为造型的全部,且有了相当程度的写意性。所谓"落茄皴",事实上就是一种以点代皴的写意画法,"用圆深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布,连点成线,以点代皴,积点成片,泼、破、积、渍、干、湿并用,辅以渲染表现山林、树木的形象和云烟的神态"。完全放弃钩皴点擦的传统方法。卧笔中锋变化的随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规,不事绳墨,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眼界,难怪当时并没有积极的反应,甚至遭到"众嘲"、"人往往谓之狂生"。(《画继·轩冕才贤》)

米芾绘画作品
米芾绘画作品

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

折叠收藏
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
《砚史》(米芾)
《砚史》(米芾)
题选择达到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

米芾对中华古典赏石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通过长期的赏石实践,以一个艺术家独到的审美体验,先后成就了一部《砚史》和言简意赅的"相石四法"。

砚石古又称"研山",属文房石类。米芾不仅收藏、赏玩各种天然奇石,还是个痴迷如命的收藏和研究砚石的先驱者之一。他所著《砚史》,《四库全书提要》曾给予很高评价,对后世研究砚石的影响很大,而他收藏名砚的故事也十分传奇。南唐后主李煜藏砚甚多,其中"三十六峰砚"和"七十二峰砚"都曾被米芾收藏并研究过。 李后主死后,此砚石流落民间,流转数十人家,米芾爱极,曾以五百两黄金购得。后不慎又将此物丢失。米芾痛惜万分,曾赋诗云:"砚山不可见,我诗徒叹息。唯有玉蟾蜍,向予频泪滴。"

米芾所作《砚史》虽逾千年,但对后人研究、认识文房古砚的材质、形制、纹饰乃至制砚工艺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石四法"在中华赏石文化史上的理论地位也极其重要,这一理论不但引领了当时的赏石潮流,至今仍然是赏石界"回归古典,感恩本真"的经典。

折叠理论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在书法理论上,尤其是对草书理论上极力反对唐朝书法尚法循规的法度,过分注重魏晋平淡天真,崇尚二王的法度。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集古出新,追求个性创造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言语之间无不充溢着豪迈之情。米芾的"集古字",其实就是他学习书法的经历。米芾学习唐人书法后进行反思,发现唐人书法的缺陷与不足继而转学晋人"尚韵"的用笔精髓,以期望达到潇洒俊逸、平淡天真的意境。米芾集众家之长,这在本质上讲是他立意创新对"趣"追求的心理表现。

贬唐崇晋,源于审美选择

米芾初学书法是由唐入手,只不过是米芾在深入地临学唐人书法之后,对唐代的书法进行反思,发现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唐人书法受楷书法度的过分约束,书法的"趣"的审美趣味无法体现出来,才开始产生批唐意识。米芾书论《海岳名言》中对唐人书法评论中看出:"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由此可见,米芾是在发现唐人书法过度重视法度,致使唐楷"趣味"逐渐缺失,呈现出过度的程式化和理性的弊端,这和米芾所追求的潇洒自然的"真趣"是相悖的。然而,晋朝的书法讲求的是自然率真的审美境界和米芾所追求的"真趣"审美不谋而合。

折叠诗歌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有山林堂。故名其诗文集为《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如今传世有《宝晋英光集》。米芾能书又能诗,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自成一家。尝写诗投许冲元,自言"不袭人一句,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别具一格为其长,刻意求异为其短。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研山铭

《研山铭》手卷,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138厘米,分三段。第一段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穷。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婀娜多姿,较之《多景楼诗》《虹县诗》少些飞白灵动,更具刚劲、奔腾、沉顿雄快,乃米书成熟之作,为米芾书法中之精品。启功先生赋诗赞曰:"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东瀛,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
研山铭
研山铭

蜀素帖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
蜀素帖

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系米芾撰、书的两首七言诗的大字行书法帖。纸本墨迹卷,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长,米芾尝自称其书为"刷字",这一点在他的大字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则干湿浓淡,浑然一体,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11字,一气呵成,笔虽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13年刘仲游跋。今有影印本行世。

此卷为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自作诗。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因而十分珍贵。

多景楼诗册

米芾《多景楼诗册》局部
米芾《多景楼诗册》局部
《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晚期作品,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刷字"的运笔方式在此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许多笔画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急速而留出飞白。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涵着巨大的张力。

《多景楼诗册》由11开册页组成,每页纸本纵31.2厘米、横53.1厘米,共写有41行字,每行有的为二三字,有的则只有一字,充分显示了米芾大字行书的磅礴气魄。《多景楼诗册》原为长卷,在宋时已被人装裱成册,明清时期为不少收藏家递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巨迹。

苕溪诗卷

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

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据鉴藏印记,知此帖曾藏入南宋绍兴内府,明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诸家,后入清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苕溪诗卷
苕溪诗卷

附录作品列表

书法作品        《乡石帖》        《虹县诗卷》        《三吴诗帖》        《吴江舟中诗》        《拜中岳命作》
《清和帖》        《岁丰帖》        《留简帖》        《临沂使君帖》        《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值雨帖》        《箧中帖》        《伯充帖》        《苕溪诗卷》        《竹前槐后诗卷》
《蜀素帖》        《逃暑帖》        《盛制帖》        《方圆庵记》        《珊瑚复官二帖》
《公议帖》        《彦和帖》        《吾友帖》        《苏太简参政帖》        《叔晦张季明李太师三帖》
《新恩帖》        《来戏帖》        《烝徒帖》        《中秋诗帖》        《秋暑憩多景楼帖》
《研山铭》        《韩马帖》        《戏成诗帖》        《淡墨秋山诗帖》        《穰侯出关诗帖》
《向乱帖》        《粮院帖》        《恶札帖》        《法华台诗帖》        《向太后挽词帖》
《焚香帖》        《惠柑帖》        《道林诗帖》        《提刑殿院帖》        《致伯修老兄尺牍》
《晋纸帖》        《贺铸帖》        《丹阳帖》        《论草书帖》        《致伯充尺牍》
《甘露帖》        《真酥帖》        《政事帖》        《王略帖赞》        《褚遂良摹兰亭序跋赞》
《臈白帖》        《陈揽帖》        《知府帖》        《紫金研帖》        《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
《自叙帖》        《建州帖》        《乐兄帖》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诗词作品        《望海楼》        《水调歌头·中秋》        《满庭芳·咏茶》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折叠综合评价
人民网:
珊瑚贴
珊瑚贴
米芾是北宋最杰出的艺术大家之一,造诣全面,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与收藏三个方面。

米芾书工各体,尤以行草见长,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其"刷字"书风至今盛行不衰。他首创以繁密的墨点堆叠成山峰,表现云雨中山峦的浑厚润泽,效果独特,前无古人,画史称"米点山水",推为文人山水画的开山巨擘。可惜没有真迹流传于世,我们只能从他儿子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以及后世无数仿学之作中见其端倪。米芾雅好奇石,留下过"米颠拜石"的典故。作为书画家,他还特别喜欢罗致名砚和各种文房佳器。历代名家的书画精品当然更不肯放过。凡经他收藏、品题之物,无不身价倍增。

新华网: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人。

折叠名人评价
《宋史·文苑传》: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书法家启功:能在中国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铭》,饱了眼福。过去看《研山铭》的照片高兴,临《研山铭》高兴。今天我90多岁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铭》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几天就多看几天。

明代庐州府同知刘师朱:清风灏气,至今袭人。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宋朝苏东坡:①米书超逸入神。②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①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②米元章书,笔锋灿烂,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当逸处,却有懒笔。如高阳酒徒,醉后便欲凭儿。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宋代黄山谷: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宋高宗赵构: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

《米公墓志铭》: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则率职不苟,喜为教戒,吏民初为烦,已而安之。时亦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明代宋濂:予尝评海岳翁书如李白醉中赋诗,虽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自宋代以来,米芾的书法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米芾的法书,一般认为,学米书的第一家,应推他的长子米友仁,子承父传,颇有建树,小米的《动止持福帖》颇具老米风格。宋代魏了翁《鹤山集》云:"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

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在南渡之后。据记载,由于绍兴天子访求其书,广为收罗,藏之内府,始贵重于天下,并命人镌刻《绍兴米贴》于是天下翕然学米。

南渡后,张孝祥、吴琚、范成大、张即之、赵孟坚等先后取法米书,颇有成就。南宋孝宗、宁宗时代的吴琚,字居父,居云壑居士,高宗宪圣皇后的侄子,太守郡王吴益之子。官至镇安军节度使,判建康府兼留守。《书史会要》评他:"字划类米芾,而峻峭过之。"《容台别集》也有记载 。其专学米芾书法,是公认的学米高手,他的精品几乎可以与米芾书法乱真。其用笔侧锋居多,锋芒较露,强调轻重对比,行笔轻捷。由于皇帝的推崇,秘书在民间也大受欢迎。米芾的影响不仅限于南宋,与南宋对垒的金朝,也盛行米书,代表者为米芾之甥王庭筠。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王庭筠是米芾书法的追随者,研习米字又取法晋唐,为世人所称道。他的书法深得米芾风格,气度不凡,但锋芒稍微险敛,结构趋于端稳,气息平和舒缓 。

元代书家极力复古,回归晋唐,大都受赵孟頫
米芾
米芾
的影响。白珽、张铎、李元珪等人却舍赵学米。米芾《珊瑚帖》跋尾有世族至元间人施光远书,尚得大米遗意,但运笔缺乏骏迈之势。

明朝初期和中叶,沿袭元代书派,大体上仍不脱赵孟頫的风格,此外,宋克,"二沈"(沈度,沈粲)之书,亦颇流行,之后,学米渐众,因明人喜欢游戏翰墨,追求奔放纵逸,米书正好迎合他们的这种性情。诸如张弼、李应桢、祝允明、文征明、陈淳、莫是龙、徐渭、邢侗、米万钟、董其昌、王铎等,各得其所。其中,董其昌,王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清代碑学兴起,别开格局。但帖学余风未减,傅山、查士标、许友、笪重光、王鸿绪、姜宸英、张照、陈弈禧、王澍、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翁同龢、钱沣等人依然坚持帖学的道路,他们虽然深受董其昌书风的影响,却能旁涉米芾以及其他名家书迹,寻求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民国以来,人们对米芾书法艺术和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研习米书更是蔚然成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折叠编辑本段趣闻轶事
折叠装癫索砚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
《米颠拜石图》(清任伯年绘)
《米颠拜石图》(清任伯年绘)
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爱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著有《砚史》一书。

折叠米公洗墨
米芾是一位受人崇敬的清官廉吏。据史料记载,米芾为官的一大特点是"用文雅为治,尚礼教,祛淫祠"。北宋绍圣四年,米芾出任江苏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主政两年,多有惠政。期满离任时,乡绅百姓略备薄礼为他送行以示感念,米芾一一婉拒,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还亲自逐一检点行李,生怕家人暗自夹带。米芾发现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便让家人把砚台、毛笔洗干净后,方离开县衙。米芾临池洗墨,不带走安东的一点点墨汁,清清白白上路,一时传为佳话。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洗墨的水池取名为"米公洗墨池"并立碑记之。

折叠米芾拜石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
米芾拜石
米芾拜石
。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折叠满庭芳由来
苏轼将密云龙奉为至宝。除了"四学士"和廖正一,书画名家米芾,也是苏轼的座上客。元佑四年(1089),苏轼出任杭州太守,途经扬州时,曾召米芾前来相见。苏轼再次拿出"密云龙",与他共享。米芾则为此曾写下《满庭芳》,词题就叫《咏茶》。不言而喻,词中的"美盼""娇鬟"就是朝云,这一年她二十六七岁,正是女人一生中最为光艳动人的时刻。只见她在帘外燃起小炉,轻轻倒进瓶中专用的泉水,不一会儿,紫色的沙瓯里色如玉乳,轻涛微翻。朝云轻挽翠袖,"稳步红莲",恭恭敬敬地将茶献到客人面前,素有"米癫"之称的青年米芾早已既醉又癫,愁妒齐翻。直到朝云歌声响起,他才再度清醒,止不住对她频频顾盼,心生艳羡,直到曲终人散。

折叠早期签名
米芾的书画作品多为人所收藏。今人恰恰可以从他自己的书画题签上发现"芾"的读音。原来,米芾早先签名都写作"黻"字,而"黻"字只有一个读音。米芾在自己写的《〈王子敬帖〉跋》中说:"崇宁元年(1102年)五月十五日,易跋手装,时以芾字行,适一纪。"一纪就是12年,从崇宁元年往前推算12年,即为元佑六年(1091年),这年米芾41岁。也就是说,元佑六年(1091年)米芾41岁时,才改称米黻为米芾,这个"芾"是由"黻"改来的。

折叠以假乱真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现
米芾拜石
米芾拜石
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

折叠洁癖严重
米芾非常爱干净,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因此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着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对于自己的私人物品,米芾不准任何人染指。有一次上朝时,米芾的朝靴被人动了一下,这下麻烦大了。回到家,米芾把朝靴洗了又洗,刷了又刷,最后把朝靴洗破了、穿不成才算结束。自己的东西别人不能动,别人用过的东西,米芾当然更不会使用,为此甚至不惜丢官贬职。米芾曾担任太常博士,主持朝廷祭祀活动的时候,要穿规定的祭服。米芾嫌祭服有人穿过,就拿回去洗一遍又一遍,结果把祭服洗得变了色,自己也被罢了职。

最为可笑的是,米芾给女儿定亲的时候,挑来选去总是感觉不合适。后来有个南方来的小伙子,名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这个名字就高兴地说:"这个年轻人好,已经拂去灰尘了,再去一次尘那就更干净。"满意地把女儿嫁了过去。

折叠故弄玄虚
米芾狡狯,偶尔自夸也在情理中,正如前人所云"高标自置"。米芾自叙学书经常会有些故弄玄虚,譬如对皇帝则称"臣自幼便学颜行"。但是米芾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举两条史料为证:"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时,往往随其所往,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

《宋史·米芾传》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五世祖

米信,
盛制帖
盛制帖
宋初勋臣,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

父亲

米佐,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赠中散大夫、会稽(县)公。

母亲

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子女

米友仁(1086-1165),小名尹仁、寅孙、鳌儿,字元晖,人称小米。继承父法,少量的作品传世,如《云山墨戏图》《潇湘白云图集》。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米芾墓
米芾墓
米芾墓
米芾墓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北麓,为北宋晚期大书画家米芾的衣冠冢。墓有石扩,直径11米,坟包径约4米,外包护石。王有台阶60级,两边置玉带坡,墓道由上而下向北伸,长60米。坟前墓碑,上刻1987年春重修,中央部分镌刻"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墓门两侧各有一个下方上圆雕刻云朵纹的大理石柱,墓前50多米处尚有石坊柱一对,上刻联语:"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宜和笔,丛林纳数武来朝郎署米家山。"自米芾墓重修以来,每年接待包括日韩东南亚在内的大量海内外的游客,许多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将之视为"文化之冢"。

折叠米公祠
米公祠(米芾纪念馆),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
米公祠
米公祠
于明,后改名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兵燹,明代曾重修,并由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郑继之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撰书《米氏世系碑》,记述米氏故里的沿革。

折叠米芾书法公园
米芾书法公园
米芾书法公园
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城十里长山文化园西北侧,依托十里长山,毗邻谷阳湖和镇江市大学城,占地面积40.5公顷。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根据场地自然特征和景观特色,分为四大功能区域:书法体验区、书法展示区、书法教研区和文化休闲区。是中国唯一以书法家姓名命名的文化主题公园。2015年02月,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北宋著名书法家、鉴藏家、美术理论家米芾自徒居丹徒,在丹徒生活达四十年之久。为纪念这位与丹徒有着历史渊源的艺术巨匠,建设米芾书法公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17: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探春的别号为什么是“蕉下客”?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5个回答#热议# 在购买新能源车时,要注意哪些?
素笙文房书法
2021-05-30 · TA获得超过630个赞
关注
探春的别号“蕉下客”是很特别的,这个名字和“潇湘妃子”、“蘅芜君”这种“居所”加上“境遇”的模式截然不同,而是别出心裁的大手笔。

这个别号的出现,具体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七回,本来探春想和贾宝玉、林黛玉一样就按照居所随便取了名字,比如“秋爽居士”(因为探春住在秋爽斋),但是宝玉认为不妥,让探春取个梧桐芭蕉类的名字就好(因为当时周围梧桐芭蕉很多),于是探春想了个名字“蕉下客”,反而让黛玉想到了一个典故“蕉叶覆鹿”。


1、典故:蕉叶覆鹿
“蕉叶覆鹿”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三》:

郑人有薪(打柴)于野者,遇骇鹿(受惊的鹿),御(迎面)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遽而藏诸隍(干涸无水之池)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忘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此处“蕉”通“樵”,即郑人以所樵之薪覆鹿而并非芭蕉叶。而口齿伶俐的黛玉,则故意用“叶”字来打趣探春。

文献中的“蕉鹿”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人生神秘莫测。“蕉下客”的探春虽然“才自清明志自高”,但是在这风雨飘摇的“末世”,探春只能追随父命,远嫁他乡为“客”,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处境和那只“骇鹿”一样令人感到悲伤。


2、拆字法:芭蕉+客
用拆字法,我们可以把“蕉下客”分成芭蕉和客。
纵观《红楼梦》,我们会发现芭蕉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第一回里写到甄士隐梦醒之时,“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第十七回中大观园里也处处写到芭蕉:“潇湘馆”中“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稻花村”外有“芭蕉坞”;“蘅芜苑”的对联中“吟成豆蔻才犹艳”,套用的正是前人“书成蕉叶文犹绿”,相比之下,曹雪芹的这句显然要更活泼;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怡红院”。


但若是追问芭蕉叶为何如此重要,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把宽大的碧绿衬托得娇艳的红花尤为好看,赏心悦目,更是因为在酷暑下其顿生的凉意驱除烦恼,而且每根芭蕉中挺直的蕉心有如君子刚正不阿的灵魂,层层芭蕉井然有序地环抱在一起,预示着子孙后代之间的团结。再看看探春,和黛玉宝钗之流相比,探春的容貌可能比不上,在大观园的一众姐妹里她可能只算是衬托型的,可是探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不擅长吟诗作画,却是一个实干型的人才,有着凤姐治家的能力,难道不正是和芭蕉叶朴素又实用的性质相匹配吗?

而“蕉下客”的关键还在于“客”这个字上,暗示探春远嫁为客,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17: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啥意思?
问道轩 2018-07-02   |  105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一首是写贾探春的。
1.自——本。精明,程已本误作“清明”,与第三句头两个字重复。小说中说“探春精细处不让风姐”(第五十五回),又写她想有一番作为。
2.“生于”句——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脂批:“感叹句,自寓。”意思是说有作者身世感慨在。
3.“清明”二句——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原稿大概有一段描写送别悲切的文字,现在所见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这个情节而且把“涕送”改为“涕泣”,一字之差,把送别改为望家了。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灯迷—— 风筝。)所以 ,放风筝的“放”不是“放起来”而是“放走”的意思,小说特地描写过放走风筝(说是放走病根儿)的情节,则画中放走风筝的“两个人”,当就是后来遣探春远嫁的设谋者,但不能落实,有可能是对投向王夫人怀抱、不承认自己生母的探春怀恨记仇的赵姨娘和贾环。“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与我们现在读到的探春嫁后又回娘家探亲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17: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怂恿赵姨娘,逼得贾探春骂老娘的夏婆子,真身是谁 姜子说古书 2021-11-03   |  21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怂恿赵姨娘,逼得贾探春骂老娘的夏婆子,真身是谁?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赵姨娘一大把年纪,做出来的事情,总是不叫人敬伏,明明不用自己动手,等王夫人回来,让下面的人去处罚就是了。
  偏生赵姨娘愚蠢,竟然一点儿不给自己留体面,亲自出面,和小丫环打架,还被人打趴在地上。
  三姑娘贾探春认为,赵姨娘之所以做出这种事情来,是因为赵姨娘是个呆人,心里没有计算,耳朵又软,被没脸面的奴才们利用了,给别人当枪使。
  看官听说,贾探春虽然是庶出的姑娘,却也不是好惹的主,当即就立刻下令,喊来赵姨娘的人,还大观园中的婆子们和媳妇们,盘诘之后,却一无所获,因为,这些婆子们和媳妇们也是坐山观虎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主。

  可巧艾官便悄悄的回探春说:“都是夏妈和我们素日不对,每每的造言生事。前儿赖藕官SZ,幸亏是宝玉叫他烧的,宝玉自己应了,他才没话说。今儿我与姑娘送手帕去,看见他和姨奶奶在一处说了半天,嘁嘁喳喳的,见了我才走开了。”
  探春听了,已经知道是夏婆子在作怪,但也料定艾官和芳官等人皆是一党,这几个戏子本来就都淘气异常,便只答应,也不肯据此为实。
  不料夏婆子的外孙女儿蝉姐儿便是探春处当役的,贾探春房里的丫鬟翠墨便学舌,把艾官说出夏婆子的事情告诉了蝉姐儿。

  至后门边,只见厨房内此刻手闲之时,都坐在阶砌上说闲话呢,他老娘亦在内。蝉儿便命一个婆子出去买糕。他且一行骂,一行说,将方才之话告诉与夏婆子。夏婆子听了,又气又怕,便欲去找艾官问他,又欲往探春前去诉冤。蝉儿忙拦住说:“你老人家去怎么说呢?这话怎得知道的,可又叨登不好了。说给你老防着就是了,那里忙到这一时儿。”
  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偏生芳官来柳家的小厨房点菜,芳官便故意开玩笑逗她们,和蝉姐儿又结下了梁子。
  回到前面的话题,夏婆子是怎么怂恿赵姨娘去找芳官等人的麻烦,去给自己出气的呢?

  夏婆子道:“我的奶奶,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自己撑不起来;但凡撑起来的,谁还不怕你老人家?如今我想,乘着这几个小FT儿恰不是正头货,得罪了他们也有限的,快把这两件事抓着理扎个筏子,我在旁作证据,你老把威风抖一抖,以后也好争别的礼。便是奶奶姑娘们,也不好为那起小FT子说你老的。”
  按理说,赵姨娘多少也是半个主子,芳官那几个戏子,也不过是丫鬟一类,见了赵姨娘,也得问好、让座,赵姨娘和她们争个什么劲呢?也是个呆人。正经的体面人,上层人,见了底层的人,都是一副乐善好施的模样,绝不肯和阿猫阿狗互咬,否则,只会让人笑话。
  《红楼梦》故事里,夏婆子的外孙女叫蝉姐儿,因为夏天有蝉,她们和严老爷、夏金桂、夏太监,何婆,乃至于赵姨娘、赵国基、贾环诸人,其实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三房阵营的人,这些人代表地方割据势力,比如三藩,再比如李自成、张献忠。

  《红楼梦》故事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属性,是大有文章的,而这个曾经与贾宝玉同塌的芳官,看似只是小戏子,其实也是冬属性的人物。毕竟,通灵宝玉乃是传国玉玺,怡红院的那张床,本是龙床。
  夏天取代了春天,很快就是芒种节,花神退位,王夫人不在家,猴子终究当不了霸王,覆巢之下无完卵,就如《葬花吟》所说:“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夏天又被冬天取代,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这才是赵姨娘真正的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18: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探春一句自嘲的话,骂尽天下人,为啥都说外国美人比我们中国人还强 姜子说古书 2022-04-02   |  1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探春一句自嘲的话,骂尽天下人,为啥都说外国美人比我们中国人还强?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王熙凤带着王善保家的媳妇查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媳妇冲撞了三姑娘,王熙凤劝贾探春莫生气,不料敏探春却冷冷地丢下一句自嘲。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
  众所周知,三姑娘贾探春是整个贾府最有气性的人,而贾府代表中国,即是连贾探春都算不得有气性,那满朝的文臣武将的气性又如何?天下人的气性又如何?
  《红楼梦》故事里,远嫁王妃贾探春的原型又是谁呢?且看一首来自外国美人的诗作!

  宝琴因念道: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众人听了,都道:“难为他!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
  真真又是一首骂尽天下人的诗作,难怪乎《红楼梦》开篇,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要自哀自怨,自惭形秽,怨自己无力补天。
  一句“昨夜朱楼梦”,对应的是荣国府的残山,是谓前朝;一句“今宵水国吟”,对应的是宁国府的绿水,是谓当今。这一篇外国美人的诗作,当对照着北曲《哀江南》来看,才知其中北国沦陷滋味。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没错,那个外国美人住在岛上,正是贾探春远嫁之地,三姑娘对应汉人政权的第三春,而诗作中的月,便是明,所以林黛玉才会让甄英莲以“昨夜的月”为题学诗,根并荷花一茎香的甄家,对应的正是“汉南春”之南明。

  《红楼梦》中的颜值与才华,对应的都是人物气节,众人为作者眼口鼻,夸的不是外国美人的写作水平高过我们中国人,而是九州之外的他乡,竟成了延续故乡思念唯一的一抹红。
  一部《西游记》,心猿悟空是唯一的主角!一部《红楼梦》,“王”、“玉”是全部主角,唯一主旨。四大名著,只是忠义二字!唐僧是忠,孙悟空是义!宋江是忠义!林四娘是忠义!三春皆是红玉春香!
  原无十二钗,但只是一人一事之书,所有十二字样,皆应“王”,凤凰、活龙为王,王史二家亦王,王政邢赦皆王事,通灵宝玉乃国之重器!此风月宝鉴者,以史为鉴,故以史太君掰谎而撰此《石头记》之昨夜朱楼梦。
  励精图治而使国破家亡,故曰淫丧,秦可卿便是第一春之主崇祯!天香楼以天香芙蓉应孽海情天之情天,国色者乃孽海水国之金镶玉故事。
  秦可卿之淫,亦贾宝玉之淫,林黛玉之淫,所谓意淫,痴病也,皆聪明太过,思虑太多、操劳太过,王熙凤,何曾不应在秦可卿身上。

  从古至今,男人都不喜欢真正有思想有见识的才女,他们喜欢稍微懂那么一丁半点,刚好能听懂一丁点,刚好方便崇拜他们的那种,绝对不喜欢比他们还懂还更能说会道的女人。所以,男人都喜欢装傻白甜的绿茶,茶艺从古至今都是门好生意。中国男人很有意思,不是自尊第一,而是面子第一。
  也许就像贾探春说的,有气性的男人,都已经一头撞死了,早绝种了。《红楼梦》中人纠结了百年,用尽三世春秋去追寻答案,到底该不该去死,是非对错,自古难择,痴迷着却要惜命,只能是折中遁入空门,歌颂着也惋惜着枉送了性命者,人生负累何其多!
  便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懦弱小姐贾迎春,也深知如此,你看她怎么说?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二姑娘贾迎春代表的正是南明帝王,迎春并非庶出,文中无一字说贾迎春是庶出,那是因为迎春的血统确实高于探春,三姑娘贾探春是国姓爷,而《红楼梦》作者向来是以皇族为嫡出人设,偏生南明不争气,叫人无可奈何。

  生存或是毁灭,确实是一个千古难题,这样的抉择,从古至今,我们经历了无数次,比如南宋灭亡的时候,比如明朝灭亡的时候,再比如大清落后挨打的时候......
  中国的文化,到底还是多元的,一方面,我们歌颂忠义,就如贾宝玉所说,即便是丢了印章,丢了传国玉玺,丢了江山,也不能丢了麒麟,丢了气节,丢了文化传承,丢了精神信仰。
  另一方面,我们总归还是并不鼓励毫无意义的牺牲的,我们也讲究权宜之计、韬光养晦、卷土重来,而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我们终将还是会继续站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于作者而言,国破家亡,三春已去,自然多了些慷慨悲歌,于我们而言,传承不断,精神永存,历尽劫难,终能重生!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2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贾探春要破坏秋爽斋格局?贾家就她敢改造房子,才说明问题
2023-07-16 09:31:16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辽宁  举报
30
分享至
大观园美景无数,每一处都是巧夺天工,精心设计。尽管其中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和怡红院更出色,不表示其他地方没有特色。

之前讲过贾惜春的暖香坞,“坞”的设计就是相对较小却更温暖。体现的是贾惜春内心对“温暖、亲情”的渴望。藕香榭借由“莲”则折射出惜春的可怜命运。





本文要讲一个与惜春的暖香坞完全相反的格局,就是贾探春的秋爽斋。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将早饭摆在了秋爽斋的晓翠堂。从名字可知那外面应该种了很多芭蕉。也是探春“蕉下客”名号的由来。

探春居住的正房则是最精彩的布置。要论大观园众人房间布置的美感,实属第一。

薛宝钗不说了,没有布置。

林黛玉失之于书卷气,更像书房。

贾宝玉失之于脂粉气,更像女儿闺房。

惜春的太狭小,迎春的干脆没写。李纨是寡妇住所,不可能太布置。贾探春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第四十回)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贾探春房间的陈设有很多说道,之前曾专门解释过这些陈设背后,和秦可卿的房间陈设一样,具有“设譬”之意。

不同的是秦可卿的房间影射金陵十二钗各人,而秋爽斋则影射探春自己。

本文不提房中陈设,却要讲一讲探春对秋爽斋的改造和装修。

原文说“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说明了很多问题。




要知道大观园的房屋是为贾元春省亲所用。并不是如今景点,不过外头模样,里边多是空房子。

当初省亲时各处都装修穿插好了,后来各人住进去,只是增加了布置和陈设而已。

但贾探春与众不同,她的秋爽斋正房被改动最多。甚至将一排三间大房全部打通,拆除了隔断。

无论当时的隔断是“实墙”,还是用了隔扇间隔都被她给拆除了。当然,古代的三间房不涉及内部承重墙问题,也不需要担心探春是乱改造(笑)。

探春将房屋内部打通,营造出全然阔朗的空间,再穿插布置,体现出的正是她的开阔心胸和高级品味。

因为阔朗忽然是好,稍一不慎就容易被布置成如今博物馆的展厅并不好看。显然贾探春具备高级的美学品味,她的房间陈设极具美感。

大观园众人的房间,只有探春明确做了改造。就说明她与其他人的不一样。




即便是钗黛,也是在原有框架内去实现自我的思想。其他人更不用说。贾宝玉的怡红院基本都没什么改变。

秋爽斋被贾探春打破框架的“改造”了。体现出她的改革和突破精神。难怪管家后,探春第一时间就拿大观园做改革试点了。

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像王熙凤那样只是“管”。管着所有人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事,别给她找麻烦,她一撒手就全散了。只有“管”没有“理”,更奢谈“创新、创造”。

贾探春有担当、有勇气、有思想、有创造,更有创新。这样的管理者才能叫“改革家”。最有可能别开生面。

她自己也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好在她虽是个女儿,命运给了她因祸得福的机遇。远嫁海外后,根据“交趾怀古”所预示那样,贾探春最终名扬海外,创出了好大的名声。




秋爽斋的房屋改造,代表贾探春打破常规的勇气,是《红楼梦》其他人不具备的。

当然,她有这个气魄和实现能力,与她是唯一一个在自己家中的女儿有关。

其他如钗黛,哪怕是迎春、惜春也都不是在自己家中。自主性不如探春就不好任性而为。但就算在自己家中,她们也没有探春的气魄。

秋爽斋就是探春的一面镜子,彰显出她全部的真性情。可以细品一下。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22: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秋爽斋和探春
马嘉宾
马嘉宾​
天下学问,以无善无恶为极致矣。
1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贾探春的重要性虽然不及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人,但她却是贾府“四春”之中着墨最多的女子,秋爽斋作为探春的住处,作者曹雪芹自然也让它承担起了刻画探春人物形象以及暗示探春未来命运的载体, 不仅如此,秋爽斋因为内部空间阔朗,也多次成为书中举办活动的主场地,如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姊妹举办海棠诗社,就是从秋爽斋开始的,再如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贾母也是因为看中秋爽斋宽阔的室内格局是,所以才将宴会地点设置在秋爽斋内,足见秋爽斋在串联书中情节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因此,分析秋爽斋的建筑风格,必定会跟贾探春的形象塑造联系起来,今天我们不妨就通过分析秋爽斋,来探究贾探春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秋爽斋其名为“斋”,内部空间却阔朗无比,暗喻探春性情
探春所居的秋爽斋,跟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蘅芜苑”不同,“斋”字本义乃是书房,多为读书之人静修之地,《园治》有记载:“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因此秋爽斋的“斋”字,已经注定了这处住所的内敛性,“斋”本就是读书人修身养性之地,更多了些独善其身的意味,这暗喻了探春颇具理性精神,探春不同于懦弱的迎春、乖癖的惜春,她善于理性思考,导致她有着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点在贾探春协助李纨管家之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中,王熙凤重病,王夫人的精力又不济,于是就将管家之权下放给李纨、探春、宝钗三人,而就在治家过程中,探春频频以理性思维来管理贾府,甚至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也不徇私情,彼时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去世了,论理家里的奴隶去世只应给二十两银子,可李纨一时糊涂,让吴新登家的给赵姨娘四十两,却被探春给拦下了,随后赵姨娘前来闹事,探春也是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账番与赵姨娘看,又念与她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第五十五回
探春之言,有理有据,赵姨娘也不好闹什么。可以试想一下,除了探春和“女强人”王熙凤,整个大观园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换做其他人,恐怕根本不会有主见维持原则,甚至会将这四十两银子当作顺路人情给赵姨娘了,探春之理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看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贾赦要强娶鸳鸯,鸳鸯誓死不从,并当着众人的面向贾母告状,贾母得知后大怒,彼时贾赦、邢夫人都不在身边,贾母一时糊涂,便将气全部撒在了王夫人身上,大骂王夫人:“你们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在场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一句话,唯独探春一人挺身而出,指出贾母的错误,还了王夫人一个公道:

探春是个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 ,小婶儿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第四十六回
这些种种都暗示了探春与其他姊妹的不同之处——理性处事!

再看秋爽斋内部的空间结构,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阔”。探春性情爽利,喜欢宽阔的住所,所以她的秋爽斋将三间房全部打通,连成一间,扩大室内空间,这恰恰符合探春的坦率性情。

也正是因为秋爽斋的阔朗,大观园众姊妹建立诗社的时候,第一场诗社比拼就是在秋爽斋进行的,因为这里空间够大,容得下众人,反观林黛玉的潇湘馆,纵然清净优雅,却均是小室,安能在此处筹建诗社?

再看探春兴建诗社时所发出的信笺邀请函,内有豪放之句:“孰谓连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此言更是豪爽率真,秋爽斋如此,探春更是如此。




秋爽斋内部陈设浑厚高雅,无一丝庸俗之气
秋爽斋室内的陈设也继承了探春的“豪气”,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贾母携刘姥姥等众人一起前往秋爽斋举办宴会,就是看中了秋爽斋的内部空间阔朗,借此机会,曹雪芹通过众人之眼,让读者看到了秋爽斋的室内陈设,第四十回如是记载: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同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第四十回
由此可见,秋爽斋的屋内陈设,除了大,就是雅,这也是探春性情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纵观《红楼梦》全书,曹雪芹是花费了不少笔墨来刻画探春之雅的,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林黛玉从姑苏来至贾府,见到了贾府三春,曹公是如此描述探春的外貌的: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曹公用“见之忘俗”四字,就将探春不落俗套的外表和性情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到了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探春意欲创建诗社,就给众人发了邀请函,期间不少细节值得深思:

这日正无聊之际,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付花笺送与他......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走。刚到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乃是贾芸叫人送来的。——第三十七回
曹公此处的笔法可谓是构思精巧,先有探春送来“花笺”,后有贾芸送来字帖,若是没有贾芸的“字帖”来衬托,我们读者恐怕很难发现探春的“雅”,由此也可以看出,仅仅是一张字帖,探春也要花费大心思,将其精心制作成“花笺”给众人送来,可见探春之雅!


另外,探春虽然高雅,但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却卑鄙猥琐,无一丝雅气,曹公极力描写探春的雅,恐怕还有意于制造一场“雅”与“俗”的冲突,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探春和赵姨娘来完成。

在《红楼梦》中,探春和赵姨娘的矛盾冲突可谓不少,其中就有上面我们提到的“二十两丧银”之事,探春坚守原则,但是赵姨娘却为自己的利益,要求探春为她开“后门”,丝毫不顾探春可能会因此丧失管家之威望;再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探春自己做了一双鞋送给宝玉,结果却被赵姨娘说闲话,探春听完怒怼赵姨娘:“我爱给哪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还敢管我不成?这也是她气的?”


所以,当探春的“雅”跟赵姨娘的“俗”发生冲突之时,探春只能寻找一个心灵的港湾来逃避赵姨娘,于是她将希望寄托在封建时期的嫡母制度上,探春借此跟赵姨娘撇清关系,她认为王夫人才是自己的母亲,王子腾是自己的舅舅,至于赵姨娘和赵国基,只不过一个是姨娘,一个是下人而已,这也正应了第五十五回,探春大怒之下所说的那句“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但不得不说,探春此举是欺骗自己,就算有嫡母制度,赵姨娘到底也是她的亲生母亲,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探春如此厌恶赵姨娘,恰恰证明她的内心深处很在意自己“庶出”这个身份。由此可见,当“雅”遇见“俗”,探春遇见赵姨娘,就像秀才遇见兵一般,光凭一个“理”字是断然无法解决的!




秋爽斋种梧桐,探春喜芭蕉,暗示了探春的未来命运
《红楼梦》中对秋爽斋的屋外之景并没有过多描述,唯一提到的就是秋爽斋的植物景观,仍是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之时,曾有这般记述:

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第四十回
梧桐在我国文学现象中,一直被当作高风亮节之象征,清代《花镜》中记载: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

结合秋爽斋匾额有“桐剪秋风”四字,如此清朗干练的匾额,暗合探春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探春不落俗套,遍读群书,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番志向,并用一双清醒的眼看到了贾府内部的诸多弊端,王熙凤病重后,探春作为三人管理小组的干将,兴利除弊,将大观园整治得井井有条,赵姨娘因为二十两丧银前来找探春麻烦时,探春大发感叹:“我但凡是个男人,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见探春的确如判词所言——才自精明志自高!


但梧桐更代表了悲凉之意象,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李清照,她在《声声慢》中就曾借梧桐来表述自己的忧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红楼梦》之人,只知道寒风微雨,林黛玉在潇湘馆的窗边,望着千竿翠竹独自流泪的感叹,又有谁想过秋爽斋中的探春呢?

除了梧桐,探春尤喜芭蕉,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创建诗社,每个人都为自己起了别号,李纨自称“稻香老农”,林黛玉被称“潇湘妃子”,到了探春,因为她最喜芭蕉,于是自称“蕉下客”,结果被林黛玉用“蕉下覆鹿”的典故着实打趣了一番: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子下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第三十七回
探春与众人玩笑着说出“蕉下客”之时,可曾想到“芭蕉”二字,已将她的未来命运盖棺定论。芭蕉在传统文学中,一直被当作传达孤独寂寞与思乡愁绪的意象,比较有名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长相思》,当中有“秋风多,雨相和,窗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等悲凉之句,再有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很难想象,像探春这样爽利的姑娘,却会喜欢芭蕉这等悲凉之物,也许这就是曹雪芹在冥冥之中为她安排好的结局,按照探春判词所书“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句,再加上红楼梦曲《分骨肉》中有“从今分两地,各地保平安”之句,可见探春最终远嫁他乡,虽有须眉不及之才,却困于女儿身,最终只能落得这么一个悲凉的结局。

芭蕉的悲凉意象,到底还是在探春身上应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5:55 , Processed in 0.11385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