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4|回复: 134

贾巧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发表于 2024-6-13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纤云弄巧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下面跟小编一起来欣赏《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吧!

  《鹊桥仙·纤云弄巧》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翻译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鹊桥仙·纤云弄巧》注释
  ⑴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⑵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⑶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⑷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⑸忍顾:怎忍回视。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鹊桥仙·纤云弄巧》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有谁知道“太虚”的真正出处?
[color=var(--GBK03A)]君笺雅侃红楼

[color=var(--GBK04A)]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45:太虚幻境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上回讲到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来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处“挂号”,警幻仙子将消息转告已在太虚幻境的绛珠仙子,才有后来还泪之事。
警幻仙子胳膊肘向里拐,帮助已在太虚幻境的自己人绛珠仙子,不提。
太虚幻境此前在中国神话中从所未闻过,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



☞细说红楼系列04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后文警幻仙子介绍自己时,提到“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太虚幻境在离恨天上,灌愁海中,放春山里、遣香洞内……这一连串名字,就好像《西游记》菩提祖师所居的西牛贺州,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一样,肯定是个假托。
斜月三星洞应该在“心”中。太虚幻境,就在“情”里。



太虚:谓空寂玄奥之境。
《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崐崙 ,不游乎太虚。”
老子《道德经》:道大而虚静
“太虚”大致是老子、庄子所指之“道”。
“道”当然不是《红楼梦》要阐述的,只是借由道家最早解释,暗示渺渺真人代表道家参与其中的原因。
绛珠仙子虽成长于西方佛国,却属于道家体系。
这一拨风流冤孽,神瑛侍者是佛家弟子,生“情”后最需要下凡历劫,茫茫大士最着急。



绛珠仙子等道家花神下凡,不过是参与者,渺渺真人并不太积极。
“幻境”,指虚幻的奇特怪异境界。
《列子·周穆王》:昔者,老聃之徂西也,顾而告予曰:“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
《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佛道两家对“幻”都有解释。但读书人倒不可执著何为“幻”,否则就偏了线索。
“虚”为假,“幻”为假,假假为“真”,何为真?“情”是真。是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说了这么多,可能反叫人懵了,到底“太虚幻境”什么意思?
其实,别被文字迷了心,曹雪芹往往给出的只是“字面意思”。
比如后文的“紫薇舍人”,就是指皇帝的家仆,并非什么中书舍人。
太虚幻境也一样,借由佛、道两家的解释看似玄奥,不过为了“书”好看。
“虚幻”本质是警示读书人,“情”不可陷溺其中,贪著无法自拔。
真正的太虚幻境,从主管“情”字,太虚为名,警幻仙子的妹妹可卿仙子姓秦,很容易聚焦出一个人物:秦太虚。



秦观,字少游,号太虚,宋词婉约派一代词宗,他的词中之“情”升华到了无情而有情的极致。
《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才是太虚幻境的主旨和意义。
未来《红楼梦》之情,都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并终结。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3-12-25 10:57・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卖掉巧姐的神秘“家亲”的明史大秘密原创2021-08-12 06:09·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芹”,音似家亲的“亲”,“贾芹”既是“家亲”又是“假亲”。“芹”音同禽兽的“禽”,巧哥儿皇四子的判词“家亡莫论亲”,一头一尾又藏了“家亲”二字;“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出卖巧哥儿的看似家亲、实为假亲的真禽兽舅兄还能是说谁?自然是毫无悬念的贾芹——崇祯的好后戚周奎一家!

有人提出有记载说“三月二十日,贼在田皇亲家搜得太子、定王以献,闯令入宫。”因此认为周奎并没有出卖外孙。

我查了下,这记载出自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看上下文:“(吴)三桂初犹有拥立太子之议,所谓义兴元年者是也。暨闻闯以圆圆侍太子,大愤,其议遂罢。此即梅村诗所未尝及,而国初诸老逸史,亦未有能言其故者。今悉在永章日记中。其时目击所录,必得其真。亟录传之,亦足以广异闻也。记云:‘三月二十日,贼在田皇亲家搜得太子、定王以献,闯令入宫。廿一日封太子为宋王,定王为安宅公。四月初六日发檄与三桂云:『太子好在宫,汝莫想借他为由,朕已封为宋王,将尔等妻女与他奸淫,以泄崇祯之忿。』’”

李岳瑞(1862年~1927年),光绪年间进士,李岳瑞写因李自成将陈圆圆送给太子奸淫并公开发檄羞辱吴三桂才导致吴三桂降清,这完全是为了美化吴三桂卖国而丧心病狂地污蔑李自成,彻底无视李自成派降将唐通带着四万两白银犒赏游说吴三桂,并令其父吴襄撰写书信动之以情以招降吴三桂的一系列史实!李自成与吴三桂无冤无仇,为何要故意将吴三桂爱妾送人奸淫还写文羞辱?更不要说吴三桂乃戍边大将,李自成怎会为了十六岁亡国太子的性福,而拿国家安危作儿戏取乐?荒唐之极!还说什么太子与定王藏于田弘遇家,他肯定不知田皇亲已经于崇祯十六年病故了,就算假设明亡时田弘遇还活着,也不会是太子和定王去投了田府,却唯独不见永王,因为他俩的亲外祖父是周奎,而永王皇四子才是田弘遇的亲外孙!不考证明末人的记载,却偏信两百多年后清廷官员的胡言乱语,研究历史绝不可如此不辨真伪。

周奎父子先是出卖定王和永王给李自成,后又出卖太子给清廷杀害以换取荣华富贵。清廷官方档案《清实录》记载:“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惟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石匮书后集 》等有更为细致地描述:“太子至周奎家,访问其妹。兄妹见,即抱头哭;街市哄然。周奎不敢隐,缚太子出献摄政王。复令公主认之,公主见太子,泪下;周奎掌其颊,公主惊走,亦言不是(长公主胆小,被周奎一巴掌打得改口不认亲哥哥)。遂发刑部拟罪;主事钱凤览力争太子是真,被收即讯。法吏曰:‘易言则生,不易则死’!(只要改口说太子是假则生,不改口就是死路一条)!凤览曰:‘太子是真,断不可易’。竟坐诛死。太子亦即遇害。”周奎两次出卖崇祯儿子们的详尽史实请回顾前文《巧哥判词所影射的难以置信的悲愤真历史》

出卖外孙的周奎因此立下大功,得到清廷的特别奖赏,“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 靠算命为生的周奎虽然不会算命,但却善于招摇撞骗和献媚新贵,一样可以保得荣华富贵。

贾芹贾芹,真真好家亲,真真好禽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七夕元素
2019年08月08日 16:42520浏览 · 15点赞 · 0评论

夕四少
粉丝:4561文章:1245
关注





  正是阴历的七月,现在的我们正经历着“流火”一般的酷暑难耐,然而古人对七月的别称:凉月,巧月,霜月,孟秋,早秋.....怎么看都已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正是地球的小冰河时期,那些年的七月,那些“多事之秋”.....

  七月,有两个特别的节日——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人间女儿乞巧的“七夕”; 慎终追远,祭祀先人的“中元节”。今天我们只说七夕。

  红楼梦里,贾府各式的节日总是热闹非常,但是有着这么多如水般的女儿的侯门,却不见“七夕”乞巧的描写,实在是很违背常情,要知“七夕”可是正经的女儿们特有的节日。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点了一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写到:“《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了传奇《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经历安史之乱,马嵬之变,杨玉环命丧三军前,到后来玄宗因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寻觅她的灵魂,最后两人终于得以在月宫中团圆。

  《密誓》一折正是写了长生殿中,两人对月盟誓,祈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妇。却没有想到开头那一段话,却是一语成谶。唐明皇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致使贵妃罹难,元春与皇帝的爱情,莫非也是这样的?

  《长生殿》中并无《乞巧》一折,“乞巧”是《密誓》这一折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而已。不知道是因为作者怕“密誓”这词太过敏感,怕牵扯出捕风捉影之事,还是因为当时演剧时有改编《密誓》名字为《乞巧》,现不得而知,但目的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元妃点了这一折戏,而批者告诉大家,剧中贵妃的结局也正是元妃的结局。

  由此也可见,《红楼梦》里的“七夕”并不是省亲、相聚的美好日子,相反它更透露出生离死别的悲情意味。




  七月初七日夜乞巧,女孩子们会向月用针穿五色丝线,以求得如织女般的灵巧。然而书里没有这样的描写,只有《芙蓉女儿诔》中写到:“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鳷鹊,有几种解释,一为鸟或喜鹊,二为长安汉朝宫观名或位于南京,南朝所建的楼阁名,在这里有人去楼空的意思,并同时明写芙蓉女儿心灵手巧,精于女红,正合晴雯之补金雀裘。

  巧月乞巧,可是巧姐儿却并未因此得好运。巧姐儿出痘,凤姐对刘姥姥说:“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再之后,关于七夕,就只在行令和联诗中得见了。

  第四十回行酒令,牌的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牙牌的明面儿写了梅花正当盛开之时。明清之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小冰河时期,以至岭上的梅花提前在十月就盛放了,这自然不是七夕节。二郎游了五岳,见到了某人,虽然是个愉快的旅行,但这一面却好像是织女与牛郎相会一般,那么的艰难。

  第七十六回中元夜里,林黛玉与史湘云凹晶馆联诗,黛玉出句:犯斗邀牛女;湘云联道:乘槎待帝孙。

  《博物志.杂说》记载:“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因问:‘此是何处’?答曰:‘访严君平(西汉晚期道家学者,思想家)则知之’。因还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宋刘仙伦有词“虞美人·题吴江”:“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都有访问的意思。牛女是女郎织女之解。




  关于帝孙,南宋彭龟年有诗“代张京尹贺皇太子生辰三首”,其中有句:“问寝随天子,论经有帝孙”;明霍与瑕(嘉靖年间人)“贺省亭殿下新居兼谢见赠”,诗中“七世藩垣王子宅,万年屛翰帝孙家”,都是帝王子孙的意思。但是今人却误将“帝孙”作了“天孙”,百度词条上全是“织女”的解释,出处也是来自于《红楼梦》,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此联句与前面牙牌令的意思倒是有吻合之处了,都是愉快地期待着某人的到来,被访者与访问者其中一人竟是“帝孙”的身份!

  牛郎织女之典故,书中还用在了另一处,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双星即是牛郎织女星。

  麒麟素有“送子”之意,很有意思的和“扇子”——谐音“散子”连在了一处,“孩子失散了”,但很快就有了“麒麟送子”,清虚观的张道士送了贾宝玉一个大的金麒麟。

  这一回先写翠缕“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便问她这个麒麟是公的还是母的,湘云回答不知道。然后主仆二人猛然看到地上有一个“文彩辉煌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翠缕说可分出阴阳了。这个麒麟正是贾宝玉遗落的。文末庚辰批语: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

  卫若兰射圃的文字书中并没有,我们只能推断贾宝玉把这个金麒麟送给了卫若兰,于是有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推断。然而即便是白首双星,牛郎织女一年中也只有七夕这一天的相会。

  关于七夕,书中到此也就完结。 这些看似分散的七夕描写,却也都别有深意,与人物命运紧密关联。

        作者:轻飏,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yzken116浏览893次历史话题分享举报
是什么意思 :?
1个回答
hjzxzty
推荐于 2017.09.02
满意答案
   《易经·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弑”罪的杀害对象,专指君与父,所以它位列十恶不赦第四罪——恶逆!

父,并非专指“父亲”,而是包括父系血缘的祖父母、伯、叔、姑,与母系血缘的外祖父母、舅、姨等长辈。
朝:早晨  夕:晚上 渐:渐变,慢慢地变化。

疏:“其恶有渐,故先明其所行善恶,事由久而积渐,故致后之吉凶其所由来者渐矣者,言弑君弑父非一朝一夕率然而起,而其祸患所以来者积渐久远矣。”后以“一朝一夕”喻短期间内。唐,陈子昂《复仇议状》:“圣人作始,必图其修,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

所谓冰冻三尺,远非一日之寒。大臣杀害君王,子辈杀害父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渐变而来的。

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jylw982018.08.07浏览223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ucpifm2018.08.08


满意答案
  您好  这句话是宝玉的父亲贾政所说,原文说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帮人帮已,望采纳~!




原创 红楼梦:贾政重打贾宝玉,言语激烈,真正弑父杀君的人却是贾环 2022-05-10 15:05 发布于:福建省


红楼梦:贾政重打贾宝玉,言语激烈,真正弑父杀君的人却是贾环!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遭笞挞”,写的是忠顺王府派人来找贾府的贾宝玉要人,贾政当众丢了面子,正在气头上,贾环又趁机告了贾宝玉一状,导致贾政怒火中烧,不顾众人劝阻,下死手重打贾宝玉。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YR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看官听说,小厮们也知道贾政和贾宝玉有父子之情,不是有意要打儿子,只是气头之上,不得不打,但若真是打重了,必定后悔,也不敢太过分,然而,贾政这一回真是气得不轻,以至于竟然忍不住亲自动手了。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这又奇了怪了,贾政所怪罪的并非小厮,而是众门客,也就是贾政养的那群清客,这些人怎么就把贾宝玉酿坏了呢?此处咱们暂且埋下第一个坑,后文再做详细解读。
众门客知道劝不住,只得派人通知王夫人来救场,因为古代的女人拥有相夫教子的权利,贾政教育儿子,王夫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贾政也必定得给王夫人几分薄面。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
看官听说,王夫人出场,《红楼梦》作者真是写得细致入微、一丝不乱。
其一、王夫人是大家族的儿媳妇、内当家,自然最懂礼,知道贾母最疼孙子贾宝玉,生怕老人家知道了不自在,伤了身体,所以,不敢惊动老太太。
其二、王夫人护子心切,生怕贾宝玉被贾政打坏了,所以顾不上女眷避客的繁文缛节,直接进了书房。门客与小厮见了王夫人,自然应该避嫌。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
为啥贾政见了王夫人,下手更加重了呢?是对王夫人教子无方表示不满吗?还是夫妻同心教育儿子,贾政必定下死手,好让王夫人不得不上前死劝呢?这里埋下第二个坑,且看王夫人如何劝说贾政?贾政又是如何作答?
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经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按照古人的礼法,父母教育子女,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王夫人不敢和贾政唱反调,却反劝贾政不要为了儿子动怒,伤了自己的身体,王夫人实在是教科书级别的太太。当然,若是为了保重自身,贾政断然不会就此罢手,王夫人继而层层递减,搬出来老太太。
看官听说,贾宝玉最怕父亲,贾政自然也是最怕母亲的人,明白贾母必然会护着这个孙子,却又搬出了“父母爱子女,为之计深远,不得不严厉”的说法,若是自己的儿子连累了祖宗基业,不孝又甚过打死儿子了,这就是传统礼法的逻辑。王夫人见状,只得用起了苦肉计。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果然,贾政见王夫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只得停手,而贾母此时也正好冲冲赶来,啐了贾政一口,又旧事重提,说起了贾政小时候挨打之事。
贾母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怎么贾母提起贾代善当年教训贾政之事,贾政就把为了光宗耀祖教训儿子的那一套忘了呢?这是第三个坑,而最大的坑则是贾政竟然担心儿子有朝一日会弑君杀父,这才有这一场大遭笞挞。若贾宝玉果真如此不肖,贾政怎么突然就当众保证再也不打儿子了呢?
其实,贾环告状导致贾宝玉挨打这一篇故事,暗示的历史真相是:兄弟反目,贾环把贾宝玉打死了,书中就多次提及赵姨娘和贾环一心要把贾宝玉置于死地的桥段。
《红楼梦》原是《明亡清兴史》,故事里的贾环即汉家之家患李自成,贾政为崇祯之政,其清客即东林党人,明朝灭亡,这些热衷于党争的清客自然是难辞其咎。
王夫人即崇祯,朱由检上台,明朝的内忧外患更如火上浇油一般,故有贾政加倍下死手鞭打贾宝玉之举,而贾政与贾宝玉性情一致,父子并无冲突,作者不过是借贾政之死,来写崇祯亡国。
贾宝玉挨打,崇祯亡国,罪魁祸首是李自成,故曰手足相残,亦是弑父杀君,毕竟,古人有君父一说。贾环从中作梗,又从中获利,所以,才有了贾赦口中贾环袭爵之说,荣国府的爵位怎么到了贾环手里呢?邢赦之下,战火纷飞,大顺政权得以建立,赵家所谓国基,其实不上台面。事实上,贾宝玉这一次已经被打死了,这才有史太君回金陵一说,贞起下元,甄宝玉乃南明之寓。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23: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巧姐--【{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留余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43&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直方周易》坤 初六 文言 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zhaogengbai 2018-12-22   |  5127阅读  |  5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坤

【坤】初六 文言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译】文言 长久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福泽;长久不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祸患;官吏杀他的君主,儿子杀他父亲,这都不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的计谋,这种情况的由来是逐步发展的,原因是察觉到了这些问题没有早日治理。《易经》说“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表示结坚冰的季节到来了。”这是在谈论顺理成章的道理。

此文言段落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积⑴善⑵之家,必有⑶余⑷庆⑸;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⑹。

【译文】长久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福泽;长久不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祸患。

注释: ⑴“积”长久。《管子·四时》:“治积则昌,暴虐积则亡。”

      ⑵“善”善行;善事。《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⑶“有”yòu 通“又”《韩非子·五蠹》:“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⑷“余”遗留。《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为唯未易灾之余而尝,可也,志不敬也。”

      ⑸“庆”福泽。有幸的事。《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注:“福也。”

      ⑹“殃”祸患,灾难。《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原文】臣⑴弑⑵其⑶君⑷,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⑸之故⑹,

【译文】官吏杀他的君主,儿子杀他父亲,这都不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的计谋,

注释: ⑴“臣”君主时代的官吏。《韩非子·难一》:“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⑵“弑”杀。《左传·宣公十八年》:“凡自内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⑶“其”他的。《孟子·滕文公下》:“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

      ⑷“君”君主。《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⑸“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时间短促。《后汉书·孔融传》:“又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随从,周旋歷岁。”

      ⑹“故”计谋。巧伪。《国语·晋语一》:“多为之故,以变其志。”

【原文】其所⑴由来者⑵,渐⑶矣,由⑷辩⑸之⑹不⑺早辩⑻也。

【译文】这种情况的由来是逐步发展的,原因是察觉到了这些问题没有早日治理。

注释: ⑴“所”助词。相当于“之”、“的”。《史记》:“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

      ⑵“者”助词。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礼记·中庸》:“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

      ⑶“渐”逐步发展。《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⑷“由”原因。《史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⑸“辨”指察觉。宋王安石《秦始皇》诗:“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⑹“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⑺“不”无,没有。《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⑻“辨”治理。《荀子·议兵》:“城郭不辨,沟池不拑。”

【原文】《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⑴言⑵顺⑶也。

【译文】《易经》说“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这预示着结坚冰的季节即将到来。”这是在谈论顺理成章的道理。

注释: ⑴“盖”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史记·孝文本纪》:“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⑵“言”谈论,议论。《后汉书·冯衍传下》:“董仲舒言道德,见妒于公孙弘。”

      ⑶“顺”顺理。《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8: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姐为什么名巧?+ 谁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实录》中的朱三太子、王士元、朱钰宝 +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提到《桃花扇》?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4】



《张先生传》此文所记,与《清实录》所载严丝合缝。

对比《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四月十二)。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六月二十)。九卿遵旨再议,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十月初五)。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注意:孙子朱钰宝并未押解至京,也没提是否死、死于何因何处。朱钰宝,反过来是“宝玉”,加“金”为钰,金是这一辈的五行排序。红楼梦中也用部首排辈,比如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对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七十六岁老人,凌迟处死,全家灭门,欲加之罪,斩草除根,这是所谓圣君康熙干的事。为了诬陷四皇子为假,康熙故意混淆四皇子和早死的五皇子,把几位皇子的名字抖乱得至今乱七八糟。却被清朝自己官修的《明史》打了嘴: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清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举朱三太子旗帜反清,也说明很多人都知道朱三太子没死,在民间流传甚广,不是秘闻。从红楼梦中写永王的情况分析,红楼作者应是根据民间传说版本,并不知道此案信息:一是此案说的很清楚,皇子是太监出卖给闯贼的,没舅家什么事儿。而红楼梦中是“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显然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爱银钱”说明是出卖换得赏钱,还不是闭门不纳以避祸。二是,势败家亡,因济刘氏,得遇恩人,势败家亡是李自成破京,刘氏显然是刘姥姥李自成,并未杀永王,有不杀之恩。十二岁的永王从战场得脱,没有送命,也没有落到吴三桂或清兵之手,显然是得到李自成部下兵将的帮助,有活命之恩。巧姐哭闹要佛手,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流落江南,农家生活。这些与本案信息都无关。三是“上有苍穹”,就是老天有眼,并无悲惨下场。前文在“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也分析过,白首双星指隐居的太子和永王,两人都活到白头了。而本案结果是永王被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直到割死,是人类加在同类身上最丧失人性的恶行之一,禽兽从来不这样干。所以永王应是十二钗反面人物中结局最惨的一个,而不是红楼梦里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此案在当时明末遗民中影响一定很大,而红楼梦中并不知1708年永王被捕,被康熙凌迟,全家灭门的悲惨结局。这说明什么?两种可能:一、初稿已完;二、作者已死。当然还有其它可能,比如红楼作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永王,只是又一个假朱三太子案。但仅从当朝对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采用凌迟之刑,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又说“明系假冒”,还说“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以红楼作者的熟悉程度,看错的可能性有多大?

1708年还有一个大事件,是《桃花扇》首版刊印,以《桃花扇》反映的明末内容和轰动效应,却在红楼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点可怀疑。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有,这就给我们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完成,或者作者逝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排除这种可能性。

1644年甲申之难时只有十二岁的永王,在1708年都已七十六岁高龄了,亲身经历亡国之痛的这代人应该都相继凋零,计六奇、张岱、万斯同等人也都已谢世。

当然也不排除在1708年之后的那个甲子中才写红楼梦的可能性,应在多种可能性中去求证。比如第一代人积累了素材,设计了框架,但没来得及成书便去世了,可由其子孙弟子接力,写完整部书。

巧姐之名:从黛玉,出自宝玉读《庄子》那段:“故绝圣弃知……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所以“巧”有“人含其明”、“大巧若拙”两重含义。黛玉是“庄”,前文已探讨过,巧姐是庄之子,即崇祯四子之一。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香菱位于十二钗副册?香菱是长平公主:平生遭际实砍伤!+ 为什么宝钗不教香菱作诗?黛玉教香菱作诗,为什么都是落日? - 知乎 (zhi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2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植.七启(并序)全文欣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辞赋精选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曹植.七启(并序)全文欣赏 来源:天下心 曹植 (192~232)19岁时创作,非曲直汉族,字子建,是李白、苏轼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曹丕合称为“三曹”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是沛国谯(今著名文学家,曹操之子,、,南朝宋文学家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三人耳。

七启(并序)全文


昔枚乘作《七发》,搏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 并命王粲作焉。
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澄神定灵;轻禄傲贵,与物无营;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驾超野之驷,乘追风之舆,经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届玄微子之所居。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溪,对芳林。冠皮弁,被文裘,出山岫之潜穴,倚峻崖而嬉游。志飘飘焉,??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若将飞而未逝,若举翼而中留。于是镜机子攀葛?而登,距岩而立,顺风而称曰: “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今吾子弃道艺之华,遗仁义之英,耗精神乎虚廓,废人事之纪经。譬若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未之思乎?何所规之不通也。”玄微子俯而应之曰;“嘻!有是言乎?夫太极之初,混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盖有形必朽,有迹必穷,芒芒元气,谁知其终。名秽我身,位累我躬,窃慕古人之所志。仰老庄之遗风。假灵龟以托喻,宁掉尾于涂中。”
镜机子曰:“夫辩言之艳,能使穷泽生流,枯木发荣.庶感灵而激神,况近在乎人情。仆将为吾子说游观之至娱,演声色之妖靡,论变化之至妙,敷道德之弘丽。愿闻之乎?”玄徽子曰:“吾子整身倦世,探隐拯沉,不远遐路,幸见光临。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镜机子曰:“芳菰精稗,霜蓄露葵,玄熊素肤,肥豢脓肌。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毂,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山?斥?,鼎沸,酷烈馨香,可以和神,可以娱肠。此肴馔之妙也,子能从我而食之乎?”玄微于曰:“予甘藜藿,未暇珠翠之珍。寒芳莲之巢龟,脍西海之飞鳞,?江东之潜鼍,?汉南之鸣鹑。糅以芳酸,甘和既醇。玄冥适咸,蓐收调辛。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弹徵则苦发,叩宫则甘生。于是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此食也。”
镜机子曰:“肆布。雍容闲步,周旋驰耀。南威为之解颜,西施为之巧笑,此容饰之妙也。子能从我而服之乎?”玄微子曰:“予好毛褐,未暇流景扬辉。黼黻之服,纱?之裳,金华之鸟,动趾遗光。繁饰参差,微鲜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截鸿,水不渐刃。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佩则结绿悬黎,宝之妙微,符采照烂,若霜。绲佩绸缪,或雕或错,薰以幽若,流芳此服也。”
镜机子曰:“驰骋足用荡思,游猎可以娱情。仆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驷,饰玉路之繁缨。垂宛虹之长?,抗招摇之华旌。捷忘归之矢,秉繁弱之弓。忽蹑景而轻骛,逸奔骥而超遗风。于是溪填谷塞,榛薮平夷。缘山置?,弥野张罘。下无漏迹,上无逸飞。鸟集兽屯,然后会围。獠徒云布,武骑雾散。丹旗耀野,戈殳?旰。曳文狐,掩狡兔,捎??,拂振鹭。当轨见藉,值足遇践。飞轩电逝,兽随轮转。翼不暇张,足不及腾,动触飞锋,举挂轻罾。搜林索险,探薄穷阻,腾山赴壑,风厉焱举。机不虚发,中必饮羽。于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哮阚之兽,张牙奋?;志在触突,猛气不慑。乃使北宫、东郭之俦,生抽豹尾,分裂?肩,形不抗手,骨不隐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野无毛类,林无羽群。积兽如陵,飞翮成云。于是?驶?钟鸣鼓,收旌弛旆,顿纲纵网,罴獠回 迈。骏?齐骧,扬銮飞沫。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 方外。此羽猎之妙也。子能从我而观之乎?”玄微子曰;“予乐恬静,未暇此观也。”
镜机子曰:“闲宫显敞。云屋?旰,崇景山之高基,迎清风而立观。彤轩紫柱,文榱华梁,绮并含葩,金墀玉箱。温房则冬服??,熙天曜日。素水盈沼,丛木成林。飞翮凌高,鳞甲隐深。于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乃使任子垂钓,魏氏发机,芳饵沉水, 轻缴弋飞。落翳云之翔鸟,援九渊之灵龟。然后采菱华,擢水苹, 弄珠螓,戏鲛人。讽汉广之所咏,觌游女于水滨。耀神景清室则中夏含霜。华阁缘云,飞陛陵虚,俯眺流星,仰观八隅。升龙攀而不逮,眇天际而高居。繁巧神怪,变名异形。班输无所措其斧斤,离娄为之失睛。丽草交植,殊品诡类,绿叶朱荣,于中?,被轻觳之纤罗,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歌曰: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佩兰蕙兮为谁修,宴婉绝兮我心愁。此宫 馆之妙也。子能从我而居之乎?”玄微子曰:“予耽岩穴,未暇此居也。
镜机子曰;“既游观中原,逍遥闲宫,情放志荡,淫乐未终。亦将有才人华烛烂,幄幕张。动朱唇,发清商,扬罗袂,振华裳。九秋之夕,为欢未央。此声色之妙也。子能从我而游之乎?”玄微子曰:“予愿清虚,未暇文轩、临洞庭,琴瑟交挥,左?右笙,钟鼓俱振,箫管齐鸣。然后姣人乃被文觳之华?,振轻绮之飘?,藏金摇之熠耀,扬翠羽之双翘。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长裾随风,悲歌入云,矫捷若飞,蹈虚远?,凌跃超骧,蜿蝉挥霍,翔尔鸿翥,疾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飞声激尘,依违厉响,才捷若神.形难为象。于是为欢未渫,白日西颓,散乐变饰,微步中闺。玄眉弛兮铅华落,收乱发今拂兰泽,形?服兮扬幽若。红颜宜笑,睇眄流 光。时与吾子,携手同行。践飞除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尔乃御 ,即闲房,此游也。”
镜机子曰;“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威慑万乘,华夏称雄。”辞未及终,而玄微于曰:“善。”镜机子曰;“此乃游侠之徒耳,未足称妙也。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于也,皆飞仁扬义,腾 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陵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玄微子曰:“予亮愿焉,然方于大道有累,如何?”
镜机子曰:“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玄化参神,与灵合契。惠泽播于黎苗,威灵震乎国富民康。神应休臻,屡获嘉样。故甘灵纷而晨降,景星宵而舒光。观游龙于神渊,聆鸣凤于高冈。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然主上犹以沉恩之未广,惧声教之未厉,采英奇于仄陋,宣皇明于岩穴,此宁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也。吾子为太和无外。超隆平于殷周,踵羲皇而齐泰。显朝惟清,王道遐均,民望如草,我泽如春。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是以俊?来仕,观国之光,举不遗才,进各异方。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散乐移风,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于是玄微子攘袂而兴曰:“伟哉言乎,近者吾子。所述华淫,欲以厉我,只搅予心。至闻天下穆清,明君莅国,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

简介
曹植的《羽猎、宫馆七启》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论述饮食、容饰、、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本篇选自《全宫馆、声色之妙及游侠、俊公子之奇节异行,最后以赞颂“圣宰”(即曹操)容饰、羽猎枚乘《七发》大赋体制,假设镜机子与隐者玄微子问答联级成文,批评“耽虚好静”、“飞遁离俗”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曹操建安十五年(21O)发布《求贤令》后。令文有“今天下得三国文》卷一六。此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为主旨,大约作于无有者乎?”作者即据此兴感抒论。规摹汉代、“隐居大荒”的行为, 借镜机子分类铺叙肴馔、、之“翼帝霸世”、 “举不遗才”、“国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绩,说服玄微子 “从子而归”,表达了”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的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态度和理想抱负。篇制宏大,铺陈夸饰,辞采瑰丽,气势慷慨,变《七发》散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cifu/36926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下面跟小编一起来欣赏《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吧!


  《鹊桥仙·纤云弄巧》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翻译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鹊桥仙·纤云弄巧》注释

  ⑴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⑵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⑶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⑷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⑸忍顾:怎忍回视。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鹊桥仙·纤云弄巧》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辛未七夕
[ 唐 ] 李商隐

原文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译文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09: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房中陈设解密(四)|秦太虚|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秦可卿房中就是贾宝玉梦游的“太虚幻境”,曹雪芹详细写了十二样室内陈设的“人事物”,对应的正是太虚幻境的“金陵十二钗”。前文介绍了唐伯虎影射贾惜春,《海棠春睡图》影射史湘云,本文介绍秦太虚,秦者,秦可卿也;太虚,太虚幻境也。
图片
(第五回宝玉)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曹雪芹所引用宋代学士秦太虚就是秦观,但遍查秦观生平作品,并无“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幅对联,当是作者杜撰而来。后文再表。
图片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元丰八年中进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是苏轼弟子,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是以曹雪芹称他宋学士秦太虚。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词宗,一生佳作无数,最有名的当属《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太虚重情,他的词哀婉缠绵,写情到极致。可以肯定,曹雪芹正是借“秦太虚”之名,设定的“太虚幻境”以及秦可卿等秦家人。
图片
(第七回)题曰: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秦观曾长期居住杭州,一生大多时间在长江以南。是以“家住江南本姓秦”,就是借秦观对“情”的刻骨描写来影射《红楼梦》之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正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爱情观?不正是宝黛爱情的现实?
秦可卿判词开篇就是“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而秦者,情也,通秦业。秦钟通情种,秦可卿是情可倾!
贾宝玉正是见过了秦太虚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对联,才会“梦游太虚幻境”,所谓太虚幻境,不正是秦观在诗词中营造的爱情境界!
图片
引领贾宝玉入梦的是秦可卿,领他去太虚幻境的也是秦可卿,而可卿仙子是警幻仙姑之妹。警幻仙姑正是太虚幻境“情”首。
(第五回)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太虚幻境是“情”之圣地。茫茫大士在第一回介绍“那一干风流冤孽”,正出自太虚幻境。绛珠仙子、神瑛侍者以及通灵宝玉下凡,都要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登记。而尤三姐这种情孽两清后,要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消号。
太虚幻境正殿宫门题额是“孽海情天”。其内分别设置“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
分管各处的仙子,个个以情为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
图片
秦可卿是衔接太虚幻境与现实的纽带。若除去神幻描写,贾宝玉睡到秦可卿房中“梦游太虚幻境”。太虚幻境就是秦可卿的房间!脂砚斋批语也说,贾宝玉一进入秦可卿房间,就已经入梦[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曹雪芹在秦可卿房中设计“秦太虚”出场,正是影射秦可卿与太虚幻境的由来。也标榜《红楼梦》之情,是秦观诗词中之至情至性,至死不悔!据说《红楼梦》结尾,警幻仙子有“情榜”一说,可惜无缘得见。
对太虚幻境,还是脂砚斋总结的好,[甲戌眉批: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观者恶其荒唐,余则喜其新鲜。有修庙造塔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虚幻境以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图片
秦可卿是贾宝玉第一个梦中情人,正是情之起处,也是其“意淫”之由来。“梦游太虚幻境”,贾宝玉与秦可卿在梦中结为夫妻,是贾宝玉成人象征。秦可卿是贾宝玉以情入梦的关键,更是金陵十二钗中纲领性人物。她最早死,是“情”绝。大势不可逆也。
注:秦可卿的房间,极其巧合陈设有象征金陵十二钗的十二样人事物。分别是:一,唐伯虎;二《海棠春水图》;三,秦太虚;四、五:对联;六,武则天宝镜;七,赵飞燕金盘;八,“禄山之爪”的木瓜;九,寿昌公主榻;十,同昌公主连珠帐;十一,西子的纱衾;十二,红娘的鸳枕。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虎兕相逢大梦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0: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十二钗都是绝代芳华,3岁巧姐为啥能入册?天可怜见:她竟是慧娘[size=0.26]
安阳源易缘
2024-06-10 17:24河南




十二钗里都是第四代,3岁的巧姐为啥能入选?大造化:为黛玉传画
十二钗是以黛玉、宝钗为首,红楼中最优秀的十二名女子。
她们是凝聚日月之精、草木之秀的女儿,凡能入选这个册籍的,都要占一个“慧”字。
比如宝琴,宝玉盛赞她是得天地灵秀的绝代女孩,曹雪芹不惜让所有金钗暗淡,给她主角光环。
但结果是,她没入选!
而出人意外的是,另一个女孩却入选在册了——巧姐。
巧姐前80回,还是个奶娃娃,心智未开,一片蒙昧。
没有智慧,怎么能入册十二钗正册呢?

要知道,红楼女孩的翘楚,从来不仅是因为美貌,而是氤氲在身上的灵气!
巧姐是因何被选入十二钗正册的呢?
一些细节显示,80回后,巧姐将建不世之功,比肩黛玉!
谁是十二钗之冠?
红楼梦中的十二钗,到底是什么榜单?它的入选标准是什么?
《琅琊榜》中有琅琊公子榜,公子榜的入榜标准是:世上最聪明的脑袋,得之可得天下。
梅长苏凭借此榜,迅速获得各国权贵争抢。
十二钗呢?它是什么榜单?
不求甚解的读者,都认为它是一个选美榜。
自红楼成书以来,世人对红楼美人的排名,热情从未消减。
其实这是对《红楼梦》的极大误解。
读书这件事,说到底是在探索自己的世界。

你的世界是色欲美色,你眼里的红楼,就只有美人排名。
这类人,本质上和警幻仙姑口中的淫污纨绔和流荡女子,属于同一类。
他们就是淫鬼色魔本身,他们欣赏的,只有宝钗、尤氏之流。
而只有心性纯良、坚持风骨的人,才愿意了解美颜之下的灵魂,是善是恶,是良是劣。
曹雪芹呕心沥血,发心为女子立传的著作,你真的相信他设的十二钗是选美榜?
当然不是!
它是一个灵魂优劣的排行榜。
女子是什么?是柔软, 是灵秀。她们是干涸大地的雨露,是润泽地球的草木。
有了她们,男人的世界才有灵气,才有生机。
她们是上天来给世界传递灵气的仙女。
所以,十二钗之冠,一定是黛玉,而非宝钗。

宝钗是金玉,是死物;黛玉是草木,她才是至贵之灵。
十二钗终极之密:大多女子是杂交品
黛玉在十二钗中有多尊贵?你完全想不到!
身在名利场,我们太习惯用名利来划分人之高低。
所谓金玉良缘,“金”即利,而“权”则是玉,“金”和“玉”组成了名利场。
名利中人认为,金玉至贵。
但在天道看来,地球上最不缺的是石头,金和玉本质都是石头,它们才是至贱的。
反而草木、雨露,才最可贵。
没有草木,地球只是死球;有了草木,才有生生不息,才有蓬勃向上。
草木是什么?是“情”,是“灵”,是生命,是繁荣!是人心!
要解四大家族的死劫,只能用草木之灵。

黛玉曾亲口说,她是草木之人。所以贾母费尽心思将黛玉迎进府,实在是一片拳拳丹心。
如果十二钗正册,只有黛玉一人,那么人类之灵将会至真至纯,天下女子将会个个是仙女。男性世界也会随着变成澄清世道。
但可悲的是红楼是末世,末世是一种风气,它如同空气一样流淌在一切地方。十二钗也不能例外。
黛玉很好,但耐不住金玉派的侵袭。
十二钗簿册上,黛玉和宝钗共用一榜,而且居首,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是草木和金玉融为一体。
如同阴和阳两极,一旦结合,必然发生运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十二钗中的其他女子,就是黛玉和宝钗融合的产物。
元春,虽生在诗书之族,但却被王夫人派去皇宫寻富贵;
迎春,屈服富贵,成为权力的玩物;
探春,努力拥抱金玉,向王夫人投诚,却被无情抛弃……

惜春,看破金玉和草木的抗争,哪边也不靠近,走向空门……
大多数网友都以为红楼的结局,到惜春就算结束了,因为宝玉最后也选择了空门嘛!
但其实不是,如果不给十二钗留下一点生机,红楼还有什么必要去写呢?反正大家都会走向灭亡,生机会熔断,那就和末世一起沉沦吧。
而曹翁的高明之处,恰恰是留下了巧姐——留余庆……
总打酱油的千金
十二钗中,巧姐的存在感最低。
在前80回,她总像打酱油的背景板,在十二钗出现的地方,被奶妈抱着,静静地待在旁边,连哭闹声都没有。
前80回,宝黛等人都在长大,惟有巧姐,像总也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是由奶妈抱着。
为什么?巧姐的年龄像凝固了一样,永远是奶娃娃?

因为她一旦拥有成人的意识,就难免沾染污浊的金玉之气。
只有一派天真,才最容易吸收草木的天然之精。这就是曹翁为啥总安排她做十二钗故事的旁听生。
巧姐存在的意义,是传承黛玉的草木之灵,纯粹的草木之灵啊!
毕生之功:传递一幅画

“后面又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叛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贵人。’”

凡是个人,都长着眼睛,都知分辨善恶,向善而厌恶。
但你知道为啥金玉派总是能胜过草木派吗?
因为金玉派(以王夫人为首),把信息通道切断了。
十二钗都生在大宅门里,大宅门是闺阁之地,女子的一切,都不能向外界传递,否则就是淫荡。
这是用“礼”禁锢信息通道,防止向外界传递黛玉的真善美。
黛玉一生的抗争,都是在冲破王夫人的封锁,向外传递草木之情。
晴雯就是那个,代替黛玉冲破封锁的勇士!

晴雯被撵出大观园,你知道王夫人为啥要剥掉她的外衣?因为古代的针线,就是女子的文字,是消息传递的载体。
而晴雯是红楼最好的织女啊。
记住,纺织、女红,就是女子的文字。
红楼另一个女红高手是慧娘,她死后,贾母把她的女红珍品传到富贵圈里,打破了王夫人的信息封锁,让贵圈认清什么是真正的草木之灵,绝非是宝钗那样的金玉之人。
但是,贵圈的人毕竟少,并且他们虽然爱慕草木之灵,但绝不会真心维护,那得让他们打破自己的饭碗。
而巧姐不一样,她遭遇变故后,被刘姥姥带到民间,扎根在贫贱人群中,这才是最坚实的大地!
记得刘姥姥向贾母要一幅大观园的画吗?那上面不仅有景物,更有人物啊,黛玉就在其中!
画是惜春画的,惜春追求的是“空”,她不会偏向草木派,也不会回护金玉派,她会如实去画。
这幅画的含金量很高,它将展现真实的十二钗本来面目,让世人去评判,去鉴别,什么样的灵魂,才是最好的灵魂!

巧姐最后化身纺绩女,我猜,她织的一定是惜春那幅画!
她赖此为生,赖此赚钱,也一定会将此画传到最远的地方,无论贵圈和蒲柳之人中……
巧姐,才是红楼的希望,她最苦,却最坚韧……她是另一个慧娘。
黛玉虽美好,但却被王夫人死死困在大观园;而巧姐,是真正冲破富贵圈的封锁,让草木之灵春风化雨。
她的造化,不比黛玉低!宝琴决然比不上……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3: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明明很喜欢孙子孙女,为何对王熙凤女儿贾巧,一直不闻不问?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77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母作为荣国府的老祖宗,她对孙子孙女的疼爱那是出了名儿的,当年林黛玉还未来贾府之前,贾母就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接到自己身边来住;

贾敏去世后,贾母更是“先斩后奏”,也不管林如海同意与否,直接把船开到了姑苏,要接林黛玉来贾府住,为此甚至“喜新厌旧”,让迎、探、惜三春跟着王夫人去住,将黛玉留在自己身边;

贾母对贾宝玉的疼爱,那就不消多说,情节简直太多;即便是对贾琏,第44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贾琏与鲍二家的私会被王熙凤发现,由此引发一场风波,贾琏拔剑要杀阿凤,直闹到贾母榻前,书中记“贾琏明仗着贾母素习疼爱他们,连母亲、婶母也无碍”,可见贾母日常也挺宠贾琏。

这些种种,都足以说明贾母身为祖母,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可这其中却存在一个例外,那就是王熙凤的女儿贾巧,纵观《红楼梦》前80回,贾母与贾巧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也从未见贾母有任何关心贾巧的言语,或者行动。

即便是第21回,贾巧得天花,需要隔离治疗,书中也只记母亲王熙凤如何忙乱,按理说,如果曹公想表明贾母对曾孙女儿的关心,只需用一句“贾母也派人来询问病情如何”即可,可一句也未见。

这种不写之写的笔法,是否从侧面说明,贾母其实对贾巧并不是很关心疼爱呢?当然,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毕竟这不属于直接证据,但笔者个人从书中部分细节推测,还是倾向于贾母不太喜欢贾巧这个分析,以下分析仅供参考。

贾巧的生日
首先就是贾巧的生日,《红楼梦》第42回,王熙凤和刘姥姥在闲谈的时候,曾提到女儿的生日是七月初七,这个日期很不吉利,让王熙凤很苦恼:

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第42回
在今天,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看似是个好日子,不少情侣甚至会专门挑这天来领证。但在封建古代,七月初七是个很不好的日子,因为七月十五是鬼节,七月初七与鬼节仅隔一周,古人迷信,认为这个日期出生的孩子,身上会沾染不好的东西,果不其然,贾巧出生后,命途多舛,动不动就生病。

包括前几年热播的《琅琊榜》,剧中有个人物叫言豫津,他就是七月初七出生,以致于朋友间总是取笑他是“七月半”出生,意为笑他出生在鬼节,所以言豫津每每要反复强调:我是七月七,不是七月半!

所以,七月七的生日,让贾巧自出生起,就背负起了一定的负面舆论,而贾母恰好就是一个颇信鬼神之人,比如第13回秦可卿去世,贾宝玉要去宁国府探看,贾母就说了这么一番话:

宝玉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袭人见他如此,心中虽放不下,又不敢拦,只是由他罢了。贾母见他要去,因说:“才咽气的人,那里不干净;二则夜里风大,明早再去不迟。”——第23回
贾母本身就信神佛,第39回,刘姥姥二进贾府,就以讲神佛送子的故事来博得贾母欢心,书中记“刘姥姥这一席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秦可卿本是贾母最得意的孙媳妇儿,可刚刚去世,贾母便认为她那里不干净,不让宝玉前去,可见这位老祖宗对鬼神之迷信到了何种程度。

故而笔者推测,前80回贾母与贾巧从未有过任何言行交集,也从未见贾母有过言语上对贾巧的关心,是否跟贾巧生日日期的特殊性有关,因此贾母不太喜欢贾巧?此是猜测之一。

贾巧的性格
《红楼梦》第29回清虚观打醮中,贾母曾对张道士直言自己喜欢“模样儿、性格难得好的女孩”,此言亦可解释贾母的区别疼爱。

比如对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史湘云这些容貌好,性格开朗,口齿伶俐的孩子,贾母自然喜欢多些。反观迎春、惜春、贾兰乃至探春等人,则在性格方面并不合贾母的心意——迎春懦弱、惜春冷酷、贾兰牛心、探春性直,如此比较,可见贾母之喜好。

贾巧虽然也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但在《红楼梦》中的戏份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年龄因素的影响,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测——贾巧前期年幼,性格未现,后期略长,但其性格不合贾母之喜好,故而未得到贾母的明显疼爱。

第41回,贾巧、板儿交换佛手、柚子时,俨然还是孩童景象: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她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环哄她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第41回
从此处描写看来,此时巧姐尚且让奶娘抱,一堆人哄着,而且不晓人事,因为一个佛手而大哭,怎么看都还是个三四岁孩子的模样,由此推断,贾巧尚不懂事,性格未现,还未能展现出贾母所喜欢的“模样儿好、性格好”的标准。

这一点应不难理解,比如迎春、惜春、探春甚至元春等人还小的时候,贾母应该也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喜欢,直到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性情展现出来,贾母的喜欢多少,也随之显露出来。

或许,《红楼梦》后40回,贾巧长大,性格方面的优劣也展现出来,或许贾母那时会有不一样的对待标准,但究竟贾巧是何性格,她会继续被贾母忽视,还是受到贾母的宠爱,我们便不得而知。

发布于 2020-09-19 23:25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22:巧姐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版本?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谁?国仇家恨呢?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7】


12.15 巧姐
前文在“四颗珠子”章节详细解过,巧姐是永王,崇祯帝最小的皇子,所以在书中巧姐常不动声色地跟太子湘云和定王妙玉一起出现。而且在大姐儿第一次正式露面时,“大姐儿因抱着个大柚子”出场,柚子:幼子,“木由”之子,几乎揭明了。大姐儿要“佛手”,也指出了此人后来去了南方。

“大姐儿”之名,也是《红楼梦》中一贯的用反,最小变最大。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用浓墨重彩写了一个村庄丫头,二丫头,预演凤姐之女巧姐后来的荒村农家生活。秦钟提醒读者:“此卿大有意趣”,明显是红楼作者提醒读者注意“此卿”的话。

分别时,“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这个“小兄弟”,几乎为读者指明了此人身份,是“小兄弟”,永王。所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宝玉”是什么?玉玺、皇权,跟宝玉有情、有染之人,往往是染指皇权或有皇权资格的人。

但这个二丫头,似乎对宝玉这个玉玺并不在意,安心过农家生活。

这些都符合民间一直盛传的“朱三太子”藏于荒村农家的版本。

民间传说:

甲申之难,崇祯帝令心腹太监送儿子们到外祖父周奎家,随后剑砍公主,帝后殉国。李自成军破京城后,知帝后已死,便大肆搜拿诸皇子。周奎深知不能幸免,便出卖皇子,献给李自成,保一家平安。

李自成见到皇子们后,并未杀害,而是分给诸将暂时看管起来。李自成带兵出城攻打山海关时,带着太子、定王、永王一起出城的,很多百姓都亲眼看见。

随后与吴三桂一片石大战,不料辫子兵突然杀出,李自成军溃败。兵败如山倒,人人争相逃命,永王在战场上受到李自成手下兵将帮助,帮孩子逃离战争灾难,并未落入清兵和吴三桂之手。

永王乔装改扮,一路向南逃难。期间南京立了福王朱由崧为帝,皇子身份更不敢轻易暴露,以免杀身之祸。辗转逃到江南,流落荒村,藏身农家。

民间一直流传永王未死,流落江南荒村农家。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借“朱三太子”之名抗清,“朱三太子”成为反清复明的旗帜。因“南北太子案”,人们认为太子已死,而定王也在顺治八年被捕杀。时人计六奇能在《明季南略》中记载,说明江南士人多以为太子和定王已遭不幸。崇祯皇子,只有永王尚存人世,在当时流传甚广,不是秘闻,所以直到康熙晚年,还有“朱三太子”反清案。

但民间传说与史料有出入:

结合《清实录》,时人李方进所著的《张先生传》,明清史学大师孟森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中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

李方进与张先生相识二十余年,而不知张先生是四皇子。张先生一直以教书为生,1708年四月初三,李方进与张先生在书房下棋时,被清兵锁拿。据张先生供述:

“流贼围困京城,先皇帝交于王内官,往民间藏匿。及城破,王内官献之闯贼。”

这比送到外祖父周奎家更合理:因城破后,皇亲贵戚家势必被搜,比藏匿民间危险得多。注意是“王内官”献之闯贼,不关舅家的事。

“吴三桂同清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带吾到河南地方。弃马买牛,种地年余。清朝查捕流贼紧急,伊遂抛吾而逃。时吾年甫十三,自往南行。”先至凤阳,“吾年十八九,乃从江而南,举目无亲。”

四皇子在浙江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王士元”反过来念“原是王”。后经朋友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改名张用观。他对自己身世守口如瓶,却按朱家传统,取名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辈,为儿子取名的字都含“土”,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注意孙子“朱钰宝”,反过来念,正是“宝玉”。“钰”字的“金”旁,正是“木火土金”的辈字。崇祯朱由检是“木”字辈,崇祯皇子是“火”字辈,所以给儿子取名都含“土”,孙子正是“金”字辈。

这种特殊的朱明皇家辈字,还是被人察觉,终被抓捕。

张先生,或者说“王士元”,被抓捕、审讯、判语等在《清实录》中都有记录。《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所以在解读巧姐永王在《红楼梦》中的图谶、词曲时,注意区分:《红楼梦》中是按民间流传的永王版本,还是朱三即王士元被凌迟处死的历史?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红楼作者是否知道1708年永王被捕、被凌迟、全家遭灭门的悲惨结局。这可是推论《红楼梦》作者的一个重要线索。



图: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谶: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读:

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二丫头预演了。而且宝玉见到“纺车”,特意问读者“这又是什么?”然后,“庄农人家”的“村庄丫头”,二丫头跑了来,宝玉竟然“陪笑”,二丫头说“我纺与你瞧”。只给宝玉瞧纺绩?没给读者瞧?

这个荒村农家的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永王版本,不是王士元教书的历史版本。

教书,比农家更合情理:甲申之难时,永王十二岁,已接受了明帝国最好的基础教育,谁家的教育资源能跟皇子比?除了学问,还有礼仪、气质,跟荒村农家,其实格格不入,很难藏身。永王“丰标秀整”,“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教书,才更和谐,也更合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作为谶语,势败、家亡,是贾府结局。在败亡之时,不要说贵,莫要论亲。只有经历者才有这样的教训和血泪!

这个贾府,假府,是朱明皇家。势败,除了家亡,还有国破。

偶因济刘氏:

刘氏,显然是刘姥姥。书中“济刘氏”的,是王熙凤。

前文解过,刘姥姥反面是李自成,王熙凤反面是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掌权时期,能够赈济灾民,这是史实。高迎祥、李自成在魏忠贤掌权时并未揭竿而起,因为还有活路。所以说要“济刘氏”、劝人“济困扶穷”,对穷困之人,要“济”,而不要把穷人逼上绝路。

巧得遇恩人:

巧姐得遇恩人。这个“巧”字,表明图谶所指之人,是巧姐。

这句话跟上句“偶因济刘氏”,有因果关系。遇恩人,是刘氏,刘姥姥,“流贼”李自成。李自成抓到崇祯皇子,有不杀之恩;其次,永王在战场上得到李自成兵将帮助,能逃离战场灾难,有活命之恩。

李自成农民军破京城,导致君死国灭,家破人亡。为什么谶语只说“遇恩人”?不说“甲申之难”?说了,“甲申之难”在前,所以先说了“势败”、“家亡”。只是国仇家恨是真,后来却又遇恩也是真,所以词曲中说“正是承除加减”,在下面词曲中再算这个账。

(巧姐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21:王熙凤判词图谶曲词解读;张岱《冰山记》,戏剧《冰山》,雌凤、凡鸟典故,明确指出魏忠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5 赞同 · 5 评论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贾巧姐

陇右修士
IP属地: 台湾
2021.05.20 13:15:31
字数 4,583
阅读 2,186
贾巧姐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多,但她毕竟是荣国府当家人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所以也影射明朝重要人物。事实上贾巧姐影射崇祯帝的儿子朱慈焕,即民间所称“朱三太子”。朱慈焕生于1633年(崇祯六年),卒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明史》说其得病死了,而且死前说九连菩萨会让所有的皇子都死光。但其实朱慈焕并没有死。书中也有提示,看原文(第42回):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巧姐的名字很巧,生日也很巧,七月初七这个时间包含两个“七”,“七”这个数字其实指的是崇祯帝的七个儿子。崇祯帝共生有七子六女。长子名叫朱慈烺,生于1629年,1645年被满清所杀。二子名叫朱慈烜,生于1630年,当天夭折。三字名叫朱慈炯,生于1632年,1644年明朝灭亡时12岁,后不知所踪。四子名叫朱慈炤,生于1632年,1644年明朝灭亡时12岁,后不知所踪。五子名叫朱慈焕,生于1633年,他比较幸运,受到很多人的帮助活了下来,直到1708年被满清所杀。六子名叫朱慈灿,生于1637年,卒于1639年。七子姓名生卒目前不详,3岁时夭折。崇祯帝还有六个女儿,其中四个女儿早夭,活下来的两个女儿里面,一女是昭仁公主,生于1639年,1644年被崇祯帝杀死。一女是长平公主,生于1629年,1644年被崇祯帝斩伤,但没有死,1646年因病逝世。《红楼梦》中的贾巧姐就影射崇祯帝第五子朱慈焕,朱慈焕的命运相对比较好,看原文(第41回):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板儿和巧姐交换了佛手和柚子,说明巧姐与板儿日后会有姻缘,刘姥姥在贾家破败后肯定会拯救巧姐。明朝灭亡后朱慈焕也被人所救。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的前夕,崇祯帝把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朱慈焕召集起来,给他们换上了民间衣服,叮嘱他们见到老年人要叫老爷,见到年轻人要叫相公等等一些话,然后让太监送他们出宫,结果他们都被李自成抓住了。李自成是个有原则的人,并没有杀他们,而且封朱慈烺为宋王,其他皇子封为公,派人看押起来。李自成在北京仅仅呆了一个多月就败退了。这些皇子都失散了。朱慈焕由一个毛姓将军看管,这个毛姓将军把他带到了河南乡下,准备以种地为生,由于清朝查处农民军很严,这个毛姓将军就自己南逃了,时间大概是1646年。朱慈焕就一个人流浪乞讨到了安徽凤阳,碰到了一个王姓老乡绅,曾经是明朝谏官,王姓老乡绅知道了缘由,就把朱慈焕作为他的养子,改姓为“王”,取名“王士元”,让朱慈焕和他的儿子一起读书。结果五年后这个老乡绅病故了,他的家人把朱慈焕赶出了家。朱慈焕流浪到了浙江,在一个寺庙里面当了和尚。后来结识了一个胡姓余姚人,曾经也是明朝官员,这个余姚人钦佩他的学识,就劝他还了俗,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此后朱慈焕就定居在余姚,住在四明山下,以教书为生,生活逐渐好了起来。朱慈焕娶了一妻一妾,生了五个儿子朱和兟、朱和㞷、朱和壬、朱和在、朱和堃,三个女儿,还有一个孙子,看上去应该可以平安度过晚年了,这也是作者所看到的。但是朱慈焕还是没有能逃过一劫,当时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人很多,康熙年间就有10多起以“朱三太子”为旗号的起义,再加上明朝皇族命名规律,朱慈焕的身份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朱慈焕一家生活在阴云之下。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有一天在宁波秀才张月怀家中喝酒,朱慈焕说自己是崇祯帝的皇子,张月怀打算起义,官府追查此事,朱慈焕逃到湖州。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一个名叫张念一的僧人听说了此事,就募集香火,自称要“助朱三太子起义”,官府加强了追查,结果朱慈焕的三子一孙被逮捕,而其一妻一妾、三个女儿、一个儿媳按照崇祯帝的家法上吊自杀,朱慈焕带着一个儿子开始逃亡。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在山东汶上士绅李立远家教书的朱慈焕被抓。满清大臣审问朱慈焕:“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朱慈焕答道:“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本朝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满清大臣又问:“何为三大恩?”朱慈焕答道:“本朝诛杀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此条不实,借机乞怜),二也。朱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之乱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虽然有很多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但朱慈焕别人并没有起义的举动。但是满清是凶残恶毒的,最终满清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借口把朱慈焕凌迟处死,儿孙全部斩首,与该案有关的100多人被发配东北。崇祯帝的后代最后还是没有能逃过满清的屠杀,不过作者没有看到这一幕,因为作者在1702年就去世了。看一下巧姐的判词,看原文(第5回):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在荒村野店纺绩,朱慈焕住在四明山下,过着务农教书的日子。国破家亡的时候,就算是皇家贵族,都要流浪乞讨,亲人有可能都不会帮助朱慈焕。明朝对那个王姓的官员和那个胡姓的官员是有恩的,朱慈焕很巧地在凤阳和余姚都遇见了他们,过上了稳定祥和的生活。再看原文(第5回):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贾家破败了之后,巧姐遇到了恩人,活了下来,这多亏了王熙凤积阴功,也算是给大家留下了值得庆幸的事情。朱慈焕在明朝灭亡后,也遇到了大明官员,也算是值得庆幸的。人生应该济困扶穷,,不要像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里的狠舅应该指王仁等人,奸兄应该指的是贾家第五代人,即草字头辈的人,比如贾兰、贾蓉、贾蔷等,这些人应该是贾家破灭的主要因素,肯定会迫害巧姐。明朝的国戚和满清也联合起来迫害过崇祯帝的皇子,比如北太子案。明末发生过两起“太子案”,一件是“北太子案”,一件是“南太子案”。“南太子案”的主要情况是这儿样的:1644年,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碰到了一个少年,自称是太朱慈烺。到了南京,高梦箕也不知真假,就把他安置了下来。这个少年经常招摇过市被弘光帝知道。于是弘光帝让官员太监等辨认,曾当过东宫讲官的大学士王铎认为是假的,曾当过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也认为不像,曾当过东宫伴读太监的丘执中也认为是假的,最终经过审问,这少年是万历驸马王昺的侄孙,名叫王之明,他听说太子下落不明,就冒充太子以求富贵。王之明最后和弘光帝于1646年一起被满清所杀。很明显“南太子案”中的太子是假的,但是“北太子案”中的太子是真的,“北太子案”中的太子就是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朱慈烺在李自成败退后,也处于乞讨流浪状态,1644年九月左右朱慈烺到了外公周奎家,与长平公主相认了,周奎已经投降满清,加上之前被农民军拷打劫夺,内心非常恐惧。在朱慈烺住了几天后,朱慈烺的舅舅周绎和外公周奎让朱慈烺去别的地方,双方产生了争执,惊动了官府,于是周绎和周奎把朱慈烺交给了满清,多尔衮就让很多人辨认,长平公主认为是真的,被周奎打了一巴掌之后就不说了,太监杨玉、常进节等人认为是真的,宫中侍卫10人也认为是真的,指挥李时荫也认为是真的,刑部主事钱凤览也认为是真的,曾当过太子老师的大学生谢升认为是假,朱慈烺说:“某年某月某日,先生讲《孟子》时说过某事,现在还记得吗?”谢升无法回答,鞠躬之后就退下了。周奎周绎等人坚持太子是假的,当然很明显太子是真的。民间出现了打着“救太子”旗号的起义,山东东阿祁八、杨凤鸣聚众起义,高举“灭虏扶明”大旗,占领东阿县城,宣布要“救太子”。凤阳张三聚众誓救皇子,联合生员孙三、杨生员等人,发动了起义。正阳门也有数人上疏要求“救太子”。满清其实早就做好了打算,不管太子真假,都要杀掉。多尔衮把说太子为真的钱凤览等人全部处死,要救太子的人也被杀,而认为太子为假的人得到了奖赏。“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匹、银百两,晋王朱审煊及妃嫔范氏等银两有差。”“给大学士谢陞貂裘、靴帽、白金百两。”“初九日,内院咨文:冯阁臣、谢阁臣各赏缝面貂皮沿边皮袄一。次日,又各赏此二人及洪军门蟒缎面貂皮里镶边披领一,赏洪军门缎面羊皮袍一。命笔帖式将赏品送往内院。”这些人卖主求荣,为了金钱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周奎作为朱慈烺的亲外公,周绎作为朱慈烺的亲舅舅,出卖自己的骨肉,确实是丧尽天良,人神共愤。看来朱慈烺也是“薄命”的。“乘除加减”有深意,前面从“柳”字拆出来“卯”字,从“魁”字拆出了“鬼”字。这里的“乘除加减”应该是对字进行“乘除加减”,对什么字,看原文(第6回):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刘姥姥家有青儿、板儿两个小孩,我们给“青”字加上三点水,就变成了“清”字,给“板”字取消木字旁,就变成了“反”字,两者结合就是“反清”,说明作者希望朱慈焕反清复明,其实朱慈焕并没有反清复明。不过清朝打着“朱三太子”起义的事件非常多,顺治朝就有3次,康熙朝多达10次,甚至雍正七年有个叫李梅的人宣称“朱三太子”没有死,而是在海外。广东总督带兵追查,李梅不知所踪。此后浙江、广西等地出现了“朱三太子”的传闻,菲律宾、越南等地也出现了“朱三太子”的传闻。终清一朝,“朱三太子”让满清非常头疼。不过上天还是没能保佑朱慈焕,1708年朱慈焕被满清灭族了,不过作者1702年逝世了,所以没有看到这件事情。

总结一下,贾巧姐影射崇祯帝的儿子朱慈焕,用《红楼梦》中的一个字评价贾巧姐——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巧姐儿:祸福相依,命逢贵人,繁华终成一梦
播报文章

畅游雅文
关注
2021-03-19 11:45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非常独特的红楼女子,她是是贾府大管家王熙凤的女儿,她叫巧姐儿,在金陵十二钗中,巧姐儿年龄最小,且出场次数很少,在元春省亲、贾府最热闹的时候,巧姐尚且身处襁褓,还需要依赖奶娘的喂养。而在贾府败落时,她也不过十岁左右,小编觉得,虽然巧姐儿那时年龄不大,但却已懂人事,恐怕家庭的败落在她心中留下的阴影再也无法抹去了。


巧姐的故事,要从刘姥姥进荣国府说起,刘姥姥因生计艰难,去贾府求助,恰巧王熙凤当权,她送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一吊钱,解决了刘姥姥家的燃眉之急。后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了很多土特产特意来感谢王熙凤,就在这次,刘姥姥为贾母解闷获得了贾母的喜爱,王熙凤趁势让刘姥姥多住几天,在此期间,因缘际会,刘姥姥为巧姐起了名字,通过刘姥姥之口,我们可以知道,王熙凤很疼爱巧姐,因此,巧姐在贾家时 ,可谓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了。

×

世事变幻,贾府最终走向没落,王熙凤被贾琏休弃,万分凄凉,无力保护巧姐,只能托付自己的兄长,无奈所托非人,巧姐被自己的亲舅舅卖掉,流落在画船坊间,每天被逼为别人唱曲儿谋生,这时,刘姥姥在贾家所受到的恩惠在巧姐身上发挥了作用,刘姥姥辗转多地,变卖地产,竭尽全力营救巧姐逃出苦海,最终成功巧姐被成功救出。

广告
灵芝应该怎么吃呢?首先选好灵芝很重要
×

王熙凤在刘姥姥离开的时候,送了她很多吃的用的,这也是王熙凤为自己积下的德。无意间做的一件好事,便在后来的不幸结局上增添上一抹幸运的色彩,小编想,这正是应了道家的那句话“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人生便是祸福相依,结局谁能预知呢?



关于巧姐最终的结局以及她以后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历来说法不一,综合曹雪芹在书中的判词和预示,结合各家说法,小编觉得,巧姐最后与刘姥姥一家生活的可能性最大,她巧遇恩人得救,她的画册上是一个女子在纺线,这与平常贾府千金小姐们做的女工不一样,纺线是那个时代普通女子所必须要干的活,因此可以判定,巧姐最后是一个普通妇人,再也不是养尊处优的千金了。

广告
认知丨灵芝的常见误区
×

另外一点,书中也为巧姐日后的归宿埋下了伏笔,刘姥姥每次进大观园时,都会带着自己的孙子板儿,巧姐与和自己年龄相当的板儿玩的很开心,两人还交换了玩具,交换信物在《红楼梦》中是两人终成眷属的象征,因此,巧姐最终是嫁给了板儿,也许,这就是巧姐最好的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得遇恩人——品评金陵十二钗之贾巧姐
爱晚亭长
爱晚亭长
​关注她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金陵十二钗中巧姐是年纪最小,戏份最少的一位。她是四大家族中最后一位千金小姐,见证了家族的兴旺,也经历了家族的衰败。想必在红楼梦失散的后文中,巧姐应该还有许多精彩情节和重要作用。可惜当今读者以无缘得见,只能通过现存的书稿,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力去解读巧姐。



一、巧姐的穿针引线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记清。不知不觉先到大姐寝室,岂非有缘?】


早在第六回,读者就已经跟随刘姥姥进荣国府的脚步,得知了巧姐的存在。只是当时巧姐还没被取名,只称为大姐儿。红楼梦书稿中有时将大姐和巧姐并称,应该属于传抄中的笔误。贾琏和凤姐只有一个女儿,就是巧姐。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未见平儿,未见凤姐之前,就到过巧姐的卧室,草蛇灰线暗暗埋下了她和巧姐深厚的缘分。



在之后的行文中,巧姐一直穿针引线地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比如巧姐出痘,贾琏搬到外书房来斋戒,和多姑娘勾搭在一起,平儿发现了头发,替贾琏隐瞒,凤姐又和平儿贾琏互相置气,透露出不少琏凤之间的夫妻秘事。再比如清虚观打醮,巧姐也跟着去了,凤姐向张道士要寄名符儿,张道士拿盘子请通灵宝玉,宝玉获得了和湘云相配的雄性金麒麟等等。巧姐作为线索,穿起了贾府详实的日常生活,并很有可能会是贾府败落后的关键人物。




二、 偶因济刘氏



提到巧姐,不得不提起她母亲凤姐对刘姥姥的照顾和施舍。为何平时利益至上,嘴甜心苦的王熙凤会如此热情地招待一个来打抽丰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呢?

1、世家大族的家风

第三回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刘姥姥不论是打抽丰,还是穷亲戚,但终究是客人。客人来访,主人精心招待本就是理所当然,何况是贾府这样“皆是宽柔以待下人”的世家贵族。贾雨村托林如海荐事。林如海的回复谦和得体,儒雅周到,施恩不拿大,体贴地照顾了贾雨村的面子。贾政听闻有下人跳井,十分惊疑。感慨贾府祖宗的颜面何在,世代的教养如此,何时看人下菜碟能成为明面上的待客之道了?贾府虽已是末世,子弟早已忘却祖先的教诲,一味高乐,欺男霸女。但是当家人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违背主客之道,失了世家大族的体面。凤姐要是连这点教养都没有,岂不是可笑了吗?

2、刘姥姥是王家亲戚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也没中用的。”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补前文之未到处。】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定。只要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周瑞家的听了,便猜着几分意思。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在今世,周瑞妇算是个怀情不忘的正人。】二则也要显弄自己体面。【“也要显弄”句为后文作地步,也陪房本心本意实事。】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凤姐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方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穷亲戚来看是“好意思”,余又自《石头记》中见了,叹叹!】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王夫人数语令余几哭出。】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的祖父与凤姐的祖父连了宗,认其做叔父。刘姥姥和凤姐的关系其实八竿子也打不着,二人相见实属冥冥之中的巧合,一是刘姥姥有胆有识替女婿去认这门亲,二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得过狗儿的好处,她有心卖弄体面,三是刘姥姥在王夫人未出嫁前,曾拜见过她,王夫人吩咐凤姐裁度。凤姐这才与刘姥姥结下这一段缘分。就算这样,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凤姐最初待刘姥姥的态度也不算十分周到: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神情宛肖。】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此等笔墨,真可谓追魂摄魄。】【“还不请进来”五字,写尽天下富贵人待穷亲戚的态度。】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凤姐云“不敢称呼”,周瑞家的云“那个姥姥”。凡三四句一气读下,方是凤姐声口。】
凤姐的出身教养,自然是不能和上一辈林如海,贾政这样世家子弟相比。她对刘姥姥的殷勤,并非真心。主要还是因为刘姥姥是王家的亲戚。描写此段时,曹公还荡开一笔,写了宁国府来了重要客人,贾蓉来借玻璃炕屏摆着待客: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凤姐笑道:“也没见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一般你们那里放着那些东西,只是看不见我的才罢。”
凤姐虽是贾家的媳妇,但实际上还是把“我们王家”念在口中,放在心上。王家的亲戚来了贾家,怎么能让她空手回去?周瑞家的在卖弄自己的体面,凤姐何尝不在卖弄王家的体面。这一段,明写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实则写的王家在贾府的权势根基。

3、 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这也罢了,偏生老太太又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二奶奶便回明白了。老太太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这可不是想不到天上缘分了。”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更妙!贾母之号何其多耶?在诸人口中则曰“老太太”,在阿凤口中则曰“老祖宗”,在僧尼口中则曰“老菩萨”,在刘姥姥口中则曰“老寿星”,(者)[看]去似有数人,想去则皆贾母,难得如此各尽其妙。刘姥姥亦善应接。】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仍”字妙!盖有上文故也。不知教训者来看此句。】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神妙之极!看官至此必愁贾母以何相称,谁知公然曰“老亲家”。何等现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若云作者心中编出,余断断不信。何也?盖编得出者,断不能有这等情理。】
二进荣国府时,凤姐对刘姥姥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因为这次,刘姥姥见到了贾母,投了她老人家的缘。两位身份悬殊,却都久经世事的老人家,饱含着人生智慧,交起手来煞是好看:刘姥姥称贾母为老寿星,贾母称刘姥姥为老亲家,得体又亲切。其实,贾母是史侯家的小姐,年轻时遇到刘姥姥这样的村妇,未必不如湘云黛玉一样取笑戏弄。只是,眼因饱含泪水而益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益愈温厚,当年的公侯小姐与平民丫头也能把酒话桑麻。随后,不只是凤姐了,连贾母的丫鬟鸳鸯也来凑趣戏弄刘姥姥。刘姥姥也故意装傻充愣,逗得贾母开心。凤姐自然更是对刘姥姥殷勤招待。

4、刘姥姥本人也值得受到善意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夫,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多大碗吃多大的饭?【能两亩薄田度日,方说的出来。】你皆因年小时,托着你那老的福,【妙称,何肖之至!】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为纨裤下针,却先从此等小处写来。 此口气自何处得来?英雄失足千古同概,笑煞天下一切。】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么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去,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说毕,大家笑了一回。当晚计议已定。
贾宝玉说,女人是珍珠,老了便成了鱼眼珠。可是还有许多女性经历了大风大浪,饱经风霜后,不但没有成为鱼眼珠,反而成为历久弥坚的稀世珍珠。贾母是一位,刘姥姥其实也是一位。她对女婿说的一席话,虽说是在规劝,但语气有理有据。随后直接说女婿“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更是骂的痛快。红楼梦中诸多峨冠簪缨的子弟,枉生了男儿身,全不是大丈夫的所为。反而一众女子,巾帼不让须眉。随后刘姥姥更是自告奋勇,前往荣国府打抽丰。并说出了"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世事通达,心态宽广,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扭手扭脚的乡野村妇。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在荣国府,也并不是一味的忍气吞声,甘当小丑。她叹息贾府礼出大家。明着是说贾府媳妇忙着布饭布菜,席面结束了才能吃饭。暗着是在点出凤姐和鸳鸯对她刚才的戏弄有些过分了,不是大家风范。此话一出,凤姐和鸳鸯急忙来赔不是。两个人毕竟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戏弄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家,的确出格了。刘姥姥也就下了台阶,说都是为了老太太开心,没什么可恼的。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让大家开心,十分具有人生智慧。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开口告人难。】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


刘姥姥开口向凤姐打抽丰之前,是很不好意思的,但为了家用,还是忍耻开了口。通过脂批,可知后文解救巧姐儿的过程中,刘姥姥不仅花银钱花精力,还可能遭受舆论压力,女儿女婿的阻拦,不顾巧姐已沦落风尘,坚决要板儿娶她为妻。这个通情达理,知恩图报的老人家,也的确配得上贾府的一番善意。


三、巧得遇恩人



第四十一回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巧姐正式出场,就是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阴差阳错之下,巧姐的柚子和板儿的佛手相互交换了。脂批点出柚子意味缘通,佛手可指迷津,两个小孩子日后的姻缘就由此暗暗伏下了。结合巧姐的批语图:“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巧姐最终嫁给板儿,在乡野间度过“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的平凡余生。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凤姐儿笑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刘姥姥听了,忙叹道:“老太太有年纪的人,不惯十分劳乏的。”凤姐儿道:“从来没像昨儿高兴。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二处坐坐就回来了。昨儿因为你在这里,要叫你逛逛,一个园子倒走了多半个。大姐儿因为找我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他,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


逛完大观园,从小多灾多难的巧姐发起烧来。刘姥姥出主意查祟书,送祟后,巧姐果然睡得安稳了。当然,凤姐也不会因此就放了心。后文王太医替贾母诊治时,凤姐也让奶妈也抱巧姐去看了。此时的凤姐不再像个脂粉堆里的英雄,霸王一样的人物,她就是一个真实的母亲,为孩子的病痛担忧,用尽一切办法,来保证孩子的平安。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一篇愚妇无理之谈,实是世间必有之事。】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作谶语以影射后文。】


凤姐见刘姥姥出的主意管用,顺势让她帮巧姐取名。巧姐的生日是七月初七,按当时的社会风俗来说七月是鬼月,不是吉祥的月份。七又是仅次于九的阳数,女孩子生在至阳之日会阴阳相克。所以凤姐感叹巧姐的生日不好。刘姥姥就以毒攻毒,以火攻火,取了“巧”这个名字,并说日后“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实在是一语成谶。刘姥姥不仅给了巧姐名字,以后还会尽心尽力地拯救她,保护她。



第六十七回 馈土物颦卿念故里
袭人听毕,笑道:“也就是奶奶,才能够怄的老祖宗喜欢罢咧。”伸手拿起来一看,便夸道:“果然好看!各样颜色都有。好材料也须得这样巧手的人做才对。况又是巧姐儿他穿的,抱了出去,谁不多看一看。”又问道:“巧姐儿那里去了?我怎么这半日没见他?”平儿说:“方才宝姑娘那里送了些顽的东西来,他一见了很希罕,就摆弄着顽了好一会子,他奶妈儿才抱了出去,想是乏了,睡觉去了。”袭人说:“巧姐儿比先前自然越发会顽了。”平儿说:“小脸蛋子吃得银盆似的,见了人就赶着笑,再不得罪人,真真是我奶奶的解闷的宝贝疙瘩儿。”


巧姐在现存书稿中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六十七回。薛蟠做生意回来,宝钗送了大观园众人礼物,有巧姐一份。薛姨妈也拿了不少鲜艳的锦缎送给贾母。凤姐看见了,就把锦缎讨回来,给巧姐做小肚兜穿,拳拳一片母爱之心。这时的巧姐依旧是个小孩子模样,玉雪可爱,凤姐把她当作解闷的宝贝疙瘩,疼爱的不得了。但就在本回,凤姐知道了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消息,此后她害二姐,防秋桐,再没有过一天的舒心日子,最终走到被贾琏休弃的结局。



在凤姐篇我曾分析过王熙凤批语中哭向金陵事更哀是指:凤姐众叛亲离,见贾府岌岌可危,就将女儿巧姐送回了金陵王家。第十四回中曾提到凤姐的“ 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所以巧姐唱曲中的狠舅应该就是王仁,那奸兄则会是王仁的子侄辈,不会是贾兰贾芸之类的贾家人。巧姐的狠舅奸兄爱银钱、忘骨肉,将小小年纪的巧姐卖给妓院。根据前文的线索,刘姥姥在之后会三进荣国府。那时贾母已死,贾家已败,刘姥姥去狱神庙探望被关押的凤姐,受她所托去寻找被卖掉的巧姐。巧姐应该是流落在江南一带。可怜刘姥姥千里迢迢去往南方,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多年前见过的,记忆中的面容还是幼儿的小姑娘。难以想象刘姥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刘姥姥找回了巧姐,让她嫁给板儿,度过清贫但安稳的余生。“偶然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凤姐说过,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但她对刘姥姥的一点善意,终究开花结果,给女儿巧姐一个平安的归宿。正如留馀庆唱词里唱得那样:“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发布于 2020-11-25 2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0:28 , Processed in 0.09429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