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69|回复: 243

甄英莲香菱秋菱&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发表于 2024-6-19 19: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09: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像东府蓉大奶奶品格,说者无心,却揭开秦可卿无法生育的原因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去薛姨妈那找王夫人汇报。

薛姨妈想起有一盒当年宫中选中的最新样式的宫花,便让周瑞家的拿去送给贾府诸人去戴。

拿花过来的,就是薛蟠为她打死人,原名甄英莲如今改名叫了香菱的便是。






(第七回)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哪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那周瑞家的和金钏儿伤感一会儿,倒并非心肠多良善柔软,只是被香菱的悲惨经历感染,多了一丝事不关己的伤情。

不过周瑞家的一见香菱,就说她的形象像东府小蓉大奶奶秦可卿,这句话可不是个“好话”。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这是个夸人的好话。

称赞香菱的品貌形容,颇有几分主子奶奶秦可卿的风范。

秦可卿什么样子?原文写她:“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这八个字不但是秦可卿注脚,也是香菱的形容。

彼时秦可卿,只说她是贾母心中重孙子媳妇第一得意之人。

香菱的容貌之前没有交代。

若不是后文给出秦可卿“形容袅娜,性格风流”,读书人就会在此特别好奇二人的长相。

尽管“形容袅娜,性格风流”也没标准模样,到底可知是个绝世风采。

香菱与秦可卿具有相似的“品格儿”,可知其人物给薛蟠为姬妾的可惜。这且不提。

当然,此时周瑞家的与金钏儿的话,就仿佛单位来了一个新人容貌出众,难免被或当面或背后的议论其长得像某某,甚至说一句和“王总”也有点像是一个意思。






后文王夫人对王熙凤说晴雯,眉目像你林妹妹,也是一样意思。

周瑞家的这话没贬义,除了是对香菱夸赞,也有高看一眼的意思。毕竟她是薛姨妈带来的人,打狗还得看主人,至于其他就纯属闲聊。

那么,又为什么说香菱长得像秦可卿的品格儿,不是好话呢。

看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都知道金陵十二钗判词。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位。紧跟着香菱是副册首位,也是二人“缘分”的一个方面。

作为金陵十二钗的三册之首,林黛玉、香菱和晴雯三人互为影射。

晴为黛影,香菱一家三口则是宝黛钗三人缩影,香菱也是黛玉之影。






三人同样“无父无母,孤身一人”,同样以“莲(芙蓉)”为主谶。

林黛玉是芙蓉花签。

香菱是甄英莲。

晴雯是芙蓉花神。

香菱至关重要的一点,作为《红楼梦》出场的第一个女儿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赋予了“莲”和红楼女儿最重要的“怜”的属性。

至此,与“莲”相关的都可怜。

芙蓉、荷花、菡萏等与莲同义者,甚至“琏”“怜”“龄”“菱”等都无幸免。全要悲剧收场。

而周瑞家的说的“小蓉大奶奶”秦可卿,蓉就是芙蓉,通莲通怜。

由此可知香菱与秦可卿也互为影射,注定秦氏日后的惨淡收场。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爬灰”而死被污名三百年,跳进黄河洗不清,诠释了“怜”的本质。

她也无父无母,出身养生堂。






秦业将她嫁给贾蓉,明显有攀附贾家为秦钟之意。

秦可卿在贾府活的如履薄冰,又殚精竭虑。不想一场重病没要命,却吊死在天香楼上。

秦可卿死后被构陷与贾珍有染,日后肯定也会落在香菱头上,成为她死前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也从晴雯是被诬陷勾引贾宝玉后愤而死去,能够佐证。

关键还有秦可卿的病,无论从张友士的论证,还是她的病情,都与香菱的病极为类似。

香菱的病明确就是干血症又叫血竭之症。

既然香菱能确诊干血症,为什么秦可卿的病却讳莫如深?

皆因张友士顾虑以前几个太医的“不治”而少说。

香菱只是个妾,无关紧要。






秦可卿可是宁国府大少奶奶,嫡长媳妇,还没生下一男半女。她要患上干血症,在当时治好也很难生育,这话让太医们如何敢轻易讲出来。

所以,周瑞家的说香菱长得“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就将香菱与秦可卿的命运互为影射。

秦可卿最神秘的病是什么,通过香菱可知是血竭之症(干血症)。

香菱最终怎么死的?是干血症加之被构陷与人(贾宝玉)有染后受辱死去。

香菱结局“荷枯藕败”,莲,代表大多数红楼女儿可怜的命运写照。林黛玉如此,晴雯如此,秦可卿也是如此。

这才是“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的真正含义。

而周瑞家的送宫花,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伏笔和谶语。

她一路所见所闻,全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未来谶语。

用香菱折射秦可卿,与用智能儿折射妙玉,都是神来之笔。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25 10:2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22: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tr][/tr]
[tr][/tr]
香菱为绛珠之魄。胭脂痣。。。莲花、菱花、荷花 ,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作者】曹雪芹【朝代】清拼音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zhangxufeng752013.06.14浏览7200次小说图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癞和尚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
宝186333228382013.09.19


满意答案
是对香菱的判词。香菱(英莲)生在富康人家,是父母的掌上珠,自然是娇生惯养。父母拒绝癞和尚的要求,癞和尚说别看你现在宠他,总有一天他要离开你的,真是痴人阿。
第二句:菱花暗指香菱,雪澌澌暗指薛潘。雪与薛音相近。
第三句:香菱是在元宵佳节时被人拐走的。
第四句:甄家整个败落于大火之中,被一把火烧得干净,最后甄老爷也出家了。自然是烟消云散了。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url=]赏析[/url]

【注释】: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评介]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出身于破落的中小地主阶级家族,后被拐骗、贩卖,沦落为婢妾。她既要受薛蟠的玩... 诗词名句网>>

菱花
[ líng huā ]

基本解释

1. 菱角的花,形小、色白。

2. 古代常以菱花为铜镜背面的图案,故称镜子为「菱花」。



详细解释

1. 菱的花。

南朝 梁 简文帝 《采菱曲》:“菱花落復含,桑女罢新蚕。” 郁达夫 《车过临平》诗:“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


2. 指菱花形的花纹。

唐 骆宾王 《王昭君》诗:“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顰。” 前蜀 韦庄 《捣练篇》:“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綬带鸳鸯簇。”


3. 指菱花镜。亦泛指镜。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筯并堕菱花前。” 明 唐寅 《二郎神》曲:“整云鬟,对菱花,教人怕见愁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参见“ 菱花镜 ”。




辞书解释即菱花镜。汤显祖《牡丹亭·游园》:“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大辞海·语词卷》








香菱的结局是怎样的?
eoz909802014.07.07浏览1490次文学分享举报
搜索有关香菱的描述?
1个回答
梦寐以求830719
2014.07.07
满意答案
香菱的结局  
  作为红楼梦里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出场(指八十回)的"奇女子",香菱的结局虽然有人研究过,但没有人真正研究透.昨晚,我挑灯夜读,发现了若干蛛丝马迹,没有人曾经提到过(也可能是我红学专著读得不够多),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对香菱的真正结局作一个彻底的剖析.  
  程高本续作中香菱的结局是:夏金桂害人不成终害己,香菱扶正,最后被甄士隐"超度".显然这是非常荒谬的.  
一,香菱名字的谐音  
  先说一说香菱名字的含义,这一点脂批已经有明确的说明.  
  香菱本名"甄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也算是大家闺秀,脂批指明,甄英莲系指"真应怜",暗指其后被卖身,被纳为薛蟠之妾的事情,这个是众所周知的,到了后来,薛宝钗给他另取了"香菱",用的是许浑的诗句"菱荇花开淡淡香"的典故."香菱"谐音"想怜",在这段时间内,她的处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尤其是后来搬进大观园后,向黛玉学诗,这段时间受到了大家(宝玉,宝钗,黛玉等)的"怜",然而八十回夏金桂(关系到香菱命运的重要人物)改名为秋菱,谐音"求怜",指香菱的处境急剧恶化,求怜而无怜,最后"致使香魂返故乡".  

二,香菱的判词  
  再看看第五回的判词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写得再明确不过了,两地(土)生孤木,合一"桂"字,说明夏金桂的到来使香菱终致早夭.一般人都研究到这里,批评几句"程高伪续"就不做深究了,因为这里说得很明白,香菱的结局是被夏金桂迫害致死,事情真得那么简单吗?  

三,迎春和香菱  
  以下就是我昨夜苦苦思索的发现  
  第七十九回的回目是"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看上去一个是娶,一个是嫁,毫无相干,其实其中暗藏玄机,不仔细看就要漏过雪芹的这一妙手.(有人认为七十九,八十两回已属续作,就我看来,这其中种种巧妙处,不是高鹗所能企及的)  
  先问一问,香菱的结局和谁最相似?有一定红学基础的朋友肯定会说秦可卿,这是刘心武,周汝昌两位泰斗级学者提出的,依据是第七回的这一段:  
  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刘心武是研究秦可卿的专家,他在这里指出"香菱和秦可卿结局相仿",但是没有说出一些具体可能的事件.我仔细思考一下,还是有一定相同之处的,暂且按下不表,下文说到处再说.  
  我认为,香菱的命运是迎春的翻版,和迎春的下场很像,在这个过程中是受了夏金桂和宝蟾的诬陷,而薛蟠的淫威也有很重要的原因.  
  第七十九回,迎春快要出嫁,搬出了大观园,写宝玉到紫菱洲(妙,迎春的住处为什么要叫"紫菱洲"呢?菱,莲都是暗喻香菱)去"凭吊"她,是迎春悲剧结局的提前预兆,文曰:  
  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の(这个字打不出来)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  
  "蓼花"指迎春,而下一句竟然明笔点出香菱,这么明显的笔墨.这两种花都"摇摇落落",暗是两人的死期都已不远,而且两人的处境不谋而合.  
  接下来,宝玉吟了一首诗,明悼迎春,暗悼香菱  
  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看好了,颔联那一句"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是什么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迎春,香菱都受尽了婆家的迫害,"不胜愁,压纤梗"云云暗示了她们在这种情况下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终究"三春过后诸芳尽"了,可悲,可叹.  
  然而如果你认为仅凭这点还不够说服力的话,下面的文字就更精彩了.  
宝玉吟完这首诗,他看见了谁?请看:  
  宝玉方才吟罢,忽闻背后有人笑道:"你又发什么呆呢?"宝玉回头忙看是谁,原来是香菱.  
  看到这里你不能不相信了吧,迎春和香菱是明暗两条线,结局是一样的.  
  下文宝玉和香菱谈论了夏金桂的事,真是步步紧逼,好看煞人.  
  然后,七十九,八十两回用了双明线写迎春和香菱,具体过程是:宝玉和香菱说完话(两人最后发生了摩擦),就回去了,然后生了一场病,接下来便写了夏金桂过门,然后又说迎春出阁,都是一笔带过.看似简单,其实是想把这两件事写得更加紧凑,增强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后面写薛蟠纳宝蟾为妾,夏金桂算计香菱,香菱搬到宝钗房中一系列事情,不加赘述了.然后由插入一段说迎春的婚后生活,这不是一般的插叙,实则也是为了香菱这一线.然后说宝玉去求"疗妒汤"(那个疗妒汤的方子好像有玄机,我未能参透),回家正好碰到迎春归宁,接下来略叙了一段迎春,八十回就结束了,下面的就不足为据了,可惜可惜,偏偏是在这个时候遗失了真本,使我无法再找到更多的凭据,但这里已经足够了.迎春和香菱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迎春因为出阁,而香菱是因为夏金桂的到来,两人都会遭到丈夫的虐待,可能有人认为薛蟠对香菱一直还不错,这完全是谬论,看看前文就知道了,香菱只有跟宝钗到大观园这段时间过了好日子.夏金桂嫉妒香菱,不会因为香菱的离开而罢手,文中说道:  
  恨的金桂暗暗的发恨道:"且叫你乐这几天,等我慢慢的摆布了来,那时可别怨我!"一面隐忍,一面设计摆布香菱.  
  接下来就发生了夏金桂诬陷香菱的事件,这种事情肯定还有后文.具体情况下文再展开论述.  

四,秦可卿和香菱  
  前面已经说到了这两个人的关系,这里再说得更具体点.  
  第一,身世相仿.秦可卿,照某些学者的推测,是郡主出身,秦业只是她的养父,这段文字写得很隐讳,刘心武先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推测,我就不多说了.所以秦可卿是以显贵的出身而落到了一个中等官吏的家庭,而贾家之所以娶作童养媳就是因为他们要帮忙窝藏这个"坏了事"的王爷的女儿,所以她有一个身份的落差,而香菱则是明写了她从大家闺秀沦落到被卖为奴的命运.  
  第二,处境相仿.虽然一妻一妾,身份不同,但他们的丈夫都不是什么好角色.丈夫的淫威使他们战战兢兢,度日如年.  
  第三,结局相仿.因为这两个人的结局都没有明写,只是点明秦可卿是悬梁自尽的,但第十三回删去了大量情节,使人们很难找到什么线索.有不少人说贾珍和秦可卿通奸,我认为未必可信,有可能是被人误会了(诬陷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秦可卿含羞自尽,可能是她和贾珍在商量她生父的事情,被丫头撞见,而她也无法解释(她的身份远比什么奸情更可怕,用英语说叫作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所以我认为,香菱也是含冤而死,诬陷的主谋就是夏金桂,从凶有宝蟾(肯定),赵姨娘(猜测)等.  

五,对香菱结局具体情节的推测  
  联系到后文又赵姨娘陷害宝玉的事件(说宝玉和黛玉有了"不才之事")很有可能不止这一件,有可能赵姨娘也说了宝玉和香菱的事.  
  宝玉和香菱毫无关系,大家都知道,而且这会还说:  

  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香菱听了,不觉红了脸,正色道:"这是什么话!素日咱们都是厮抬厮敬的,今日忽然提起这些事来,是什么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说你是个亲近不得的人."  

  后文还有:  
   
  且说香菱自那日抢白了宝玉之后,心中自为宝玉有意唐突他,"怨不得我们宝姑娘不敢亲近,可见我不如宝姑娘远矣,怨不得林姑娘时常和他角口气的痛哭,自然唐突他也是有的了.从此倒要远避他才好."  

  这里故意写两人"划清界限",可以说是伏笔,让人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对宝玉和香菱的冤枉是多么可笑.  
  我认为真正的情节应该是:香菱有了身孕(八十回写道香菱)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是为这里打伏,说明香菱身孕来之不易),这可能是薛蟠后来不满夏金桂,记起香菱的好,又去找她,而夏金桂怕香菱有孕,会危及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就诬陷她说:你香菱已经跟了宝钗去,怎么会又有了身孕?肯定是和别的男人生的,而赵姨娘趁火打劫,把这个"野男人"的罪名再到了宝玉头上(这和后文黛玉的死很有牵连),薛蟠这是也不敢出头,怕得罪夏金桂,想"舍卒保车",也不作为,甚至有可能倒打一耙,以划清界线.宝玉做事懵懵懂懂,又素来给长辈以不好的印象,贾政可能十分生气,宝玉也百口莫辩.香菱悲愤之下,又可能悬梁自尽(应了她和秦可卿的相似之处),也有可能是动了胎气,或者夏金桂(也可能是薛蟠)逼迫她强行做掉这个孩子,结果流产而死(应了本来怯弱的文字).  
可怜的香菱,就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撒手人寰,想到这里不仅让人潸然泪下.  

  香菱的人品是极高尚的,雪芹以荷,莲喻之(根并荷花一茎香),又有改名的这段文字:  
   
  香菱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 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雪芹以花中君子喻之,一是夸其志,一是哀其苦,悲哉香菱,以这段文笔,这种悲剧,仅列"副钗"之首,未免太屈了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08: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草,草木一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阆苑仙葩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作品相关




阆苑仙葩出自清代曹雪芹创作小说《红楼梦》的词曲《枉凝眉》,意指仙境里生长的美丽花朵。表达作者对林黛玉的咏叹,“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阆苑仙葩

  • 拼音

    làng yuàn xiān pā

  • 作者

    曹雪芹


  • 创作年代

    清代

  • 词语出处

    《红楼梦》

  • 文学体裁

    小说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释义

“阆苑仙葩”指的就是林黛玉,这里的“葩”不是“花”,而是“精华”。阆苑,原意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帝王宫苑。华,有精华之意。绛株仙草下凡前已经不是仙草,她已经是女仙了,可以说绛株仙草是仙界精华。[1]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出处

曹雪芹《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2]【绛珠仙草】【{绛珠仙草阆苑仙葩,镜中花,草木一春,春夏秋冬因应四春。即是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神瑛侍者这一水国之月借用绛珠仙子的眼泪,哭成此书,书就家国血史-,千古奇书石头记。}】

曹雪芹首次将“阆苑”“仙葩”两种表达结合在一起,那么前人之中是否有过先例呢?倘若有,并且为曹雪芹所熟知,那么这必然就是“用典”。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前人的确有过这样的表达——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十六出有云:[净散花科]这花呵,不学他老瞿昙对迦叶糊涂笑拈,谩劳他诸天女访维摩撒漫飞旋。俺特地采蘅芜,踏穿阆苑,几度价寻怀梦摘遍琼田。显神奇,要将他残英再接相思树,施伎俩,管教他落花重放并头莲。其中,“俺特地采蘅芜,踏穿阆苑,几度价寻怀梦摘遍琼田”,直接点明了“蘅芜”与“阆苑”之间的关系,是“阆苑仙葩”的直接出处。此一段情节,讲的是唐明皇为杨贵妃招魂的故事,书中与杨贵妃有直接关联的,只属宝钗无疑。至于为何蘅芜是这阆苑里的仙葩,它与杨贵妃有何关系,我会在后面详细展开,这里先按下不表。或许会有人质疑,虽说《长生殿》是写自《红楼梦》之前的作品,但曹雪芹是否真正读过《长生殿》却未可知。需知,《红楼梦》并非是一部“一枝独秀”的作品,而是在前人作品之中吸取诸多文学养分,才成为众山之中的雄蜂,所以才在小说之中处处用典、化用,且《红楼梦》的诗文,也常有模仿前人诗文的痕迹。关于《长生殿》对《红楼梦》对影响,我也将在后文中写到。至于曹雪芹是否读过《长生殿》,这在小说中一目了然,因为第十九回就写到: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在“第二出《乞巧》”旁,庚辰本夹批有:“《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乞巧》出自《长生殿》第二十二出《密誓》,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夕之时在牛郎织女星下定下海誓山盟。至于为何它伏元妃之死,与这里无涉,但能确定的是,曹雪芹的确是读过《长生殿》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阆苑仙葩”已然有了它的出处,即《长生殿》中杨通幽采摘“阆苑”之中的“蘅芜”,背后隐含有唐明皇为杨贵妃招魂的故事,这对于宝钗是“阆苑仙葩”已经有了可靠的论证。[3]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于《红楼梦》全书有一些情节是表观爱情的,对于那种庸俗低级“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曹雪芹是反对的。曹雪芹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伦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反映。《枉凝眉》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一支曲子,是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泪尽而逝。这首曲子借助于“谈情”而“谈政”,表现作者的衰贬和爱憎。尽管作者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枉凝眉》中尖锐地提出问题以后,因无力作出正确的回答而陷于苦闷;尽管作者由于对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估计不足,看不到摆脱毁灭命运的政治出路, 因而把封建叛逆者的歌颂变成了凄凉的挽歌,然而他的爱憎褒贬却是那样的鲜明,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4]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是贯串《红楼梦》全书的一条主线。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钗黛二人的命运只用了一首判词概括。而在这套《红楼梦》曲中,却接连用了《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两只曲子都是围绕着宝、黛、钗之间的婚恋关系来写,以宝玉的口吻,对钗、黛两人加以对照,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终身误》写宝玉在婚后面对宝钗,怀念黛玉,女主角应该是宝钗,因为曲中在两两对照时总是先写宝钗,后写黛玉;《枉凝眉》的女主角则是黛玉无疑,宝玉在对黛玉倾注满腔怜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宝钗的同情。《终身误》的含义较为显豁,宝玉用满怀惆怅的口吻,鲜明地表达出对缺少黛玉的婚姻生活的遗憾和惆怅。而《枉凝眉》进一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词意较为朦胧含蓄,语气更加哀怨动人。关于《枉凝眉》一曲的具体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认为,此曲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预示着林黛玉将泪尽天亡的结局。“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霞宫神瑛侍者。他们前世有缘,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爱,曾经反复试探彼此的心事,并有过表白。宝玉对黛玉始终呵护有加,但他们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法成为现实。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实现了她“还泪”的诺言。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支曲子仍然以宝玉的口吻写出,同时提到了黛玉、宝钗。“美玉无瑕”并非指宝玉,而是指宝钗,她的德言容貌都无可挑剔,如同没有任何瑕疵的美玉一般。宝玉真正深爱的人是黛玉,但他最终却娶了宝钗为妻。这样的结局,使黛玉“枉自嗟呀”,也使宝钗“空劳牵挂”。在宝玉看来,黛玉仿佛是“水中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而宝钗犹如镜中之花,看似美丽,却触手冰凉。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宝玉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黛玉的身上。他满怀痛惜地想到,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水,可以这样日复一日地流淌。

关于此曲,一般都采用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写宝黛爱情的,这样读解,显然有不少难以说通之处。从根本思想来说,像判词一样,《枉凝眉》也是泛咏一切悲剧女儿的人生命运的。像《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和《终身误》一样,都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反复吟咏、藉以加强全书的悲剧主题。这支曲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是宝玉的心声,如实地写了宝玉在钗、黛关系上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他不断地在内心的天平上街量着两个人,在动荡中不断加以比较、选择。所以有“一个是……一个是……”这样的反复咏唱。但是随着他对二人了解的深化,宝玉的爱心日益向着黛玉倾斜了。所以曲子的结尾三句,他的爱心部集中到了黛玉身上,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者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听到宝玉俯伏于黛玉灵前嚎啕哭诉,真诚地向黛玉坦露自己内心的全部隐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08: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阆苑仙葩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阆苑仙葩出自清代曹雪芹创作小说《红楼梦》的词曲《枉凝眉》,意指仙境里生长的美丽花朵。表达作者对林黛玉的咏叹,“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阆苑仙葩

拼音
làng yuàn xiān pā

作者
曹雪芹


创作年代
清代

词语出处
《红楼梦》

文学体裁
小说

目录
1典故释义
2典故出处
3创作背景
4诗词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释义
“阆苑仙葩”指的就是林黛玉,这里的“葩”不是“花”,而是“精华”。阆苑,原意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帝王宫苑。华,有精华之意。绛株仙草下凡前已经不是仙草,她已经是女仙了,可以说绛株仙草是仙界精华。[1]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出处
曹雪芹《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2]

曹雪芹首次将“阆苑”“仙葩”两种表达结合在一起,那么前人之中是否有过先例呢?倘若有,并且为曹雪芹所熟知,那么这必然就是“用典”。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前人的确有过这样的表达——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十六出有云:[净散花科]这花呵,不学他老瞿昙对迦叶糊涂笑拈,谩劳他诸天女访维摩撒漫飞旋。俺特地采蘅芜,踏穿阆苑,几度价寻怀梦摘遍琼田。显神奇,要将他残英再接相思树,施伎俩,管教他落花重放并头莲。其中,“俺特地采蘅芜,踏穿阆苑,几度价寻怀梦摘遍琼田”,直接点明了“蘅芜”与“阆苑”之间的关系,是“阆苑仙葩”的直接出处。此一段情节,讲的是唐明皇为杨贵妃招魂的故事,书中与杨贵妃有直接关联的,只属宝钗无疑。至于为何蘅芜是这阆苑里的仙葩,它与杨贵妃有何关系,我会在后面详细展开,这里先按下不表。或许会有人质疑,虽说《长生殿》是写自《红楼梦》之前的作品,但曹雪芹是否真正读过《长生殿》却未可知。需知,《红楼梦》并非是一部“一枝独秀”的作品,而是在前人作品之中吸取诸多文学养分,才成为众山之中的雄蜂,所以才在小说之中处处用典、化用,且《红楼梦》的诗文,也常有模仿前人诗文的痕迹。关于《长生殿》对《红楼梦》对影响,我也将在后文中写到。至于曹雪芹是否读过《长生殿》,这在小说中一目了然,因为第十九回就写到: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在“第二出《乞巧》”旁,庚辰本夹批有:“《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乞巧》出自《长生殿》第二十二出《密誓》,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夕之时在牛郎织女星下定下海誓山盟。至于为何它伏元妃之死,与这里无涉,但能确定的是,曹雪芹的确是读过《长生殿》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阆苑仙葩”已然有了它的出处,即《长生殿》中杨通幽采摘“阆苑”之中的“蘅芜”,背后隐含有唐明皇为杨贵妃招魂的故事,这对于宝钗是“阆苑仙葩”已经有了可靠的论证。[3]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于《红楼梦》全书有一些情节是表观爱情的,对于那种庸俗低级“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曹雪芹是反对的。曹雪芹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伦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反映。《枉凝眉》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一支曲子,是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泪尽而逝。这首曲子借助于“谈情”而“谈政”,表现作者的衰贬和爱憎。尽管作者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枉凝眉》中尖锐地提出问题以后,因无力作出正确的回答而陷于苦闷;尽管作者由于对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估计不足,看不到摆脱毁灭命运的政治出路, 因而把封建叛逆者的歌颂变成了凄凉的挽歌,然而他的爱憎褒贬却是那样的鲜明,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4]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是贯串《红楼梦》全书的一条主线。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钗黛二人的命运只用了一首判词概括。而在这套《红楼梦》曲中,却接连用了《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两只曲子都是围绕着宝、黛、钗之间的婚恋关系来写,以宝玉的口吻,对钗、黛两人加以对照,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终身误》写宝玉在婚后面对宝钗,怀念黛玉,女主角应该是宝钗,因为曲中在两两对照时总是先写宝钗,后写黛玉;《枉凝眉》的女主角则是黛玉无疑,宝玉在对黛玉倾注满腔怜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宝钗的同情。《终身误》的含义较为显豁,宝玉用满怀惆怅的口吻,鲜明地表达出对缺少黛玉的婚姻生活的遗憾和惆怅。而《枉凝眉》进一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词意较为朦胧含蓄,语气更加哀怨动人。关于《枉凝眉》一曲的具体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认为,此曲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预示着林黛玉将泪尽天亡的结局。“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霞宫神瑛侍者。他们前世有缘,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爱,曾经反复试探彼此的心事,并有过表白。宝玉对黛玉始终呵护有加,但他们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法成为现实。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实现了她“还泪”的诺言。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支曲子仍然以宝玉的口吻写出,同时提到了黛玉、宝钗。“美玉无瑕”并非指宝玉,而是指宝钗,她的德言容貌都无可挑剔,如同没有任何瑕疵的美玉一般。宝玉真正深爱的人是黛玉,但他最终却娶了宝钗为妻。这样的结局,使黛玉“枉自嗟呀”,也使宝钗“空劳牵挂”。在宝玉看来,黛玉仿佛是“水中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而宝钗犹如镜中之花,看似美丽,却触手冰凉。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宝玉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黛玉的身上。他满怀痛惜地想到,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水,可以这样日复一日地流淌。

关于此曲,一般都采用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写宝黛爱情的,这样读解,显然有不少难以说通之处。从根本思想来说,像判词一样,《枉凝眉》也是泛咏一切悲剧女儿的人生命运的。像《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和《终身误》一样,都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反复吟咏、藉以加强全书的悲剧主题。这支曲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是宝玉的心声,如实地写了宝玉在钗、黛关系上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他不断地在内心的天平上街量着两个人,在动荡中不断加以比较、选择。所以有“一个是……一个是……”这样的反复咏唱。但是随着他对二人了解的深化,宝玉的爱心日益向着黛玉倾斜了。所以曲子的结尾三句,他的爱心部集中到了黛玉身上,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者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听到宝玉俯伏于黛玉灵前嚎啕哭诉,真诚地向黛玉坦露自己内心的全部隐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13: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的谶语诗和眉心的胭脂痣之谜
4615dfy0 2021-03-31   |  466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那僧指着他(她)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今天的定场诗,出自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一天抱着三岁的女儿英莲在外面玩耍,遇到了一僧一道。那一僧也就是癞头和尚,竟然让甄士隐把女儿施舍给他。甄士隐年过半百,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怎么可能无缘无故送给一个疯和尚?癞头和尚大笑着念出了上面四句诗。
图片

这四句诗,看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真要细品,又有几分迷惑。

第一句“惯养娇生笑你痴”。

这好理解,甲戌本对这一句有条批语,说是“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的确,天下父母都把孩子当心肝宝贝似的。《好了歌》最后两句也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二句“菱花空对雪澌澌”。

我们都知道,这是暗示英莲,也就是香菱最后的命运的。菱花,就是指香菱。她小时候本来叫英莲。后来被薛蟠抢到手之后,薛宝钗给她取了个名字,叫香菱。这个雪,当然是指薛蟠。薛家,是丰年好大雪嘛。你想啊,香菱这么个呆萌可爱的姑娘,却落入了呆霸王薛蟠的手里,这能有好日子过吗?菱花都是夏末秋初的时候开的,结果每天对着“雪澌澌”。澌澌就是下雪的声音。下雪也是有声音的,就是这种很轻微的澌澌声。娇小柔弱的菱花,每天面对的是源源不断落下来的雪花,那是一幅怎样凄凉悲伤的画面啊!

这两句连起来就是,痴心的父母,对宝贝儿女是娇生惯养,生怕她受到一点点伤害,哪知道她以后的命运是何等的悲惨凄凉呢?


读红楼梦,最让人同情的,莫过于是香菱了。她的身世命运,让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都深有感触。她从小娇生惯养,有那么一个疼爱她的父亲,偏偏五岁时就被拐子拐走了。长大后连自己父母家乡和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可恨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还有拐子拐卖儿童,这些可怜的孩子,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祖国娇艳的花朵,却被人贩子拐走,从此不知道流落何方,每天经历多少风吹雨打。就如“菱花空对雪澌澌”。现代文明社会,绝不应该让“香菱的悲剧”继续发生了。

前两句是说香菱的身世命运的,但接下来的两句,就让人费解了。“好防佳节后元宵,便是烟消火灭时”,这最后两句,好像跟香菱没有什么关系啊?因为香菱,那时候得叫英莲,是元宵节晚上,家人霍启带她到街上看花灯,霍启去小解的时候,小英莲被拐子拐走了。英莲被拐走之后,家乡如何被一把大火烧了精光,跟她没有什么关系了啊,那为什么偏偏写进她这首命运谶语的诗里面呢?

这当然关系到她的影射隐喻了。

带她去玩耍的家人,叫霍启,谐音祸起,意思是祸乱起来了。什么祸乱?就是元宵节之后,三月十五日,葫芦庙中炸zhá供,结果这帮和尚不小心,油锅起火,烧着了窗纸,结果整条街都烧得跟火焰山一样。

炸供,就是用油炸供品,也不知道三月十五是什么日子,葫芦庙的和尚为什么要炸这么多供品呢?不过炸供品,也未必是当天用的,往往是为接下来重要的日子准备的。所以也不用琢磨三月十五是个什么日子了。反正这把火是葫芦庙的和尚引起的。

葫芦庙里的和尚,当然是葫芦僧,葫芦谐音“糊涂”,后来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明明是香菱的案子,怎么叫葫芦案呢?

因为香菱原本的家乡就是在葫芦庙的这条街,判案的便是寄住在葫芦庙里的贾雨村,以及当年葫芦庙里的小沙弥,也就是这个案子里给贾雨村出主意的门子。所以葫芦僧,应该指门子。可这个葫芦僧一点也不糊涂。他非常聪明,他给贾雨村出的主意也非常好,那为什么还说他糊涂呢?

图片

其实这只是表面意思,葫芦,真正谐音的是“胡虏”。

结合时代背景,我们都知道书中隐喻的“胡虏”,当然是北方的后金满清。但在清朝,是万万不能说这两个字的,就连古人说的,也得改掉,比如岳飞那首《满江红》,里面那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清朝《四库全书》里就被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红楼梦》里借贾宝玉之口,提到了“匈奴”“犬戎”,说他们自古就是中华之患。而匈奴、犬戎,是历史上的“胡虏”。而书中的“胡虏”,就是吴本后二十八回里的“戎羌”,也就是后金满清。

葫芦庙,当然是胡虏的庙堂。那葫芦庙里的和尚,你觉得像谁?当然是满清的八旗军,因为满人头发都剃光了,只留头顶一戳毛,跟光头和尚差不了多少。而且最早的和尚,不就是胡人嘛,所以叫胡僧、番僧。正是这帮和尚炸供品,引发了大火,让甄家彻底烟消火灭。


批语说这事写的是“南直召祸”。南直,就是南直隶,明朝是两京制度嘛,以南京为中心的地区是南直隶,以北京为中心的是北直隶。北京的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之后,在南京的弘光政权,也粉墨登场了,就是历史上的南明。这个南直召祸,当然是指清军南下,消灭南明政权的事。

节目的第二回,我们就说了,女娲为什么补天?就是因为水火大战,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李自成攻占北京,大明灭亡,这就是“天倾西北”。清军南下,攻占南京,南明灭亡,这就是“地陷东南”。

而书中第一回头一句就是“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

这姑苏有座城叫阊门,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葫芦庙,庙里有一群和尚,三月十五,煎炸供品,引发大火,把这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烧了个精光。

如此看来,甄士隐甄英莲父女,是隐喻南明政权,就很明显了。那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前两句是写香菱本人的命运结局;后两句,“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是写她影射对象的最后结局。


我们说过,明朝是属火德,清朝属水。烟消火灭,就是指明朝、南明,都彻底灭亡了。就像贾宝玉跟紫鹃说的——“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贾宝玉的小厮叫茗烟,就是喻指“大明之化烟”。而元宵佳节,元宵,就是指明朝纪元的消亡。

图片

说完了这首诗,我们再来讨论香菱的第二个谜团:

香菱眉心有一颗胭脂痣。
在“葫芦僧判葫芦案”那回,门子对贾雨村说:“这被拐卖的丫头,还是老爷的大恩人,葫芦庙旁边甄老爷的小姐,名叫英莲。”

贾政就问门子,“听说英莲五岁被人拐走,你怎么认得是她?”

门子就解释说:“一是打小就哄她玩耍,隔了七八年,大概样貌,还是认得出来,……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所以认得……”

香菱的胭脂痣,正在眉心,是标准的美人痣。可惜红颜薄命。痣,是多余的,是身体病症在皮肤上的反应。痣,谐音志也,是一种标志。胭脂痣,是什么的标志?胭脂痣,红色的,和朱砂痣差不多,为啥不叫朱砂痣?因为“朱”字眼在当时太刺眼。

说到胭脂,我们不能不想到宝玉喜欢吃胭脂。

还有乌进孝上供的“御田胭脂米”;

当然还有林黛玉写的胭脂泪。

林黛玉在《桃花行》里说“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人的眼泪像胭脂一样鲜艳,说明这是血泪啊。林黛玉有滴不完的相思血泪,香菱眉心之中,也凝结一颗胭脂泪。

她们隐喻的都是明朝、南明的亡国之君;她们流的,都是亡国血泪。

这胭脂,应该还会让我们想到批书人脂砚斋。

周汝昌老先生,看到胭脂,就想到是红粉佳人的化妆用品,于是想当然地认为脂砚斋一定是个女人,因为男人不会用这么脂粉气的名字。

其实是望文生义,没有体会到作者多次写到胭脂的用意。前面我们在解读脂砚斋时,用的是《红楼梦》里常用的拆字法,将“脂砚”二字拆分为“月旨石见”四个字。

月旨,是月之旨意。

石见,就是石头上见。

那脂砚斋的脂砚两个字,意思就是“月的旨意,在石头上见”。哪块石头上见?当然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大石头。所以叫《石头记》嘛。《红楼梦》大旨谈情,开辟鸿蒙,谁为情种,108人上情榜,每个人都有一个带“情”字的封号。所以红楼梦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一个“情”字。这个“情”,是木石之情,是明月之情。情,用拆字法,是一个竖心旁,加一个主和月,意思是“我心主月”。表明了作者“心怀大明”。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拆字法来解读“胭脂”。

胭,月之因由;

脂,月之旨意,最终的旨意、结果。

胭脂,是红色的,又有“月”字,我们知道:红也好,月也好,在书中都是明朝的象征。那胭脂痣,就是明朝的标志。

香菱眉心有颗胭脂痣,就是说“月之因由、月之旨意(结果)”都在她身上表现出来。也就是大明朝最终的因果,都集中表现在香菱一个人身上!那香菱的影射对象,就不言而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7: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长恨为歌哭湘灵——白居易与湘灵那一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
播报文章




伍毖剖析科技
关注


2021-04-12 08:25





青梅竹马

那一年,白居易11岁,父亲白季庚为躲避徐州战乱,把家眷送往宿州符离(今属安徽宿州市)安居。在这里,少年白居易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湘灵。

这一年,湘灵7岁,还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对邻旁搬来的这户人家中的这位少年哥哥充满了好奇,听大人说,这一家特别有学问,这位大哥哥是不是也很有学问呢?

湘灵的父亲精通音律,耳濡目染之下,幼小的湘灵也会用童真的嗓音唱一些动听的歌曲。

某一天,白居易被湘灵的歌声所吸引,两个懵懂少年便这样相识了,开始了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快乐时光。


广告
湖北恩施旅游自由行攻略,打开你的恩施之旅×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世敦儒业”的小官宦家庭,自幼学文识字“敏悟绝人”,他便每天教湘灵读书识字,而湘灵则在闲暇之余为她的“居易哥哥”留下一串串动人的歌声。

初别
这样快乐的日子大约过了一年的时光,某一天,白居易家收到叔父白季康的书信,而突然搬家离开,走得匆忙,白居易都没来得及和湘灵告别。

小湘灵听到“居易哥哥”不辞而别的消息后,不禁大哭起来,父亲劝了半天才停了下来,但幼小的心里还期待着与“居易哥哥”的再次相见。

白居易离开符离后不久,湘灵的父亲患了重病,家里支柱倒下,失去了经济来源,湘灵小小年纪便开始为了生计而奔波,她一个小女孩,手不能挑,肩不能抗,只有走上街头,以卖唱挣些薄银贴补家用。





白居易虽然离开了湘灵,但他少年时期接触最深的女子便是湘灵,她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白居易16岁的时候,初到京城长安,便凭借一首小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名动京城。

远在符离的小湘灵也得到“居易哥哥”在京城扬名的消息,不禁暗自欣喜,因为,多年前那个才华横溢的少年还曾手把手教自己写字呢。

有时候真的是造化弄人,若是他们不再相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令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了。

重逢
白居易19岁的时候,又回到了符离居住,一个是少年才子,一个是窈窕淑女,再次重逢令两人激动不已,情窦初开之下,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挥笔为15岁的湘灵写下了第一首情诗: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然而,出身于官宦世家的白母陈氏却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和一个歌女有纠葛,她劝说白居易不要和湘灵来往,白居易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却仍暗自找借口去酒楼与湘灵私会。


广告
阳朔旅游探秘:你不知道的经典游记攻略!×



不料,有一次白居易以出去和某朋友喝酒的借口与湘灵约会,却被该朋友找上门而穿帮,白母盛怒之下,大大责备了白居易一番。

湘灵父亲也知道“门当户对”,官宦世家的白家是不会接纳自己女儿的,也劝说湘灵放弃白居易,但湘灵的态度却很坚决,她对父亲说:“湘灵已和居易哥哥私定终身,此生绝不会再嫁他人的,居易哥哥也答应过我,一定会以妻子之礼迎我入门的。”

再别
正当白居易和湘灵两人面对各自家庭的考验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父亲白季庚病重!

白居易一家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往父亲任职的襄阳,离别之时,白居易多么想和湘灵道别,无奈母亲大人在旁,只好狠下心,再次与湘灵不辞而别。

在襄阳的路上,白居易一面担心父亲的病情,一面思念湘灵,当到达襄阳后,看到父亲的病情有所缓和,他对湘灵的思念就更重了,在此时,白居易又挥笔写下了两首思念湘灵的诗:

《昼卧》

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

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

《夜坐》

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

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一两声。

贞元十年(794年),白父白季庚在与病魔斗争了半年后终于病逝了,消息传到符离,湘灵也很伤心,她也期待“居易哥哥”能早点回来。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没多久,白居易一家再次搬回符离,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为父守孝生涯。白母也许是因为丈夫去世,也许是因为白家陷入经济困境,忙于操持家务,而忽略了白居易与湘灵的相处。

在这期间,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彼此都到了“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地步。

三年守孝期满,白居易决定参加科举,以考取功名,白母看到儿子这样有志气,当然非常开心,但没料到白居易却趁机提出要迎娶湘灵。

门户之见颇深的白母大怒,生气地说:“你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都到哪里去了?竟然与一个歌女私定终身,真是不知羞耻,我早就说过,我是决不同意自己的儿子娶一个歌女的,你就死了这份心吧!”

母命难违,白居易异常苦闷。白母也加强了对白居易的看守,只准他闭门读书,不准他再出去找湘灵约会。





而湘灵也得到了白母不同意的消息,她早就知道自己一个出身低微的乡野女子,想要和白居易在一起不容易,也是苦闷不已。

湘灵的父亲见此情景,不愿女儿再这样蹉跎下去,便也起了带湘灵离开符离,四海为家,以断女儿这不切实际的念头。

湘灵苦苦要求父亲让自己再见居易哥哥一面,白居易在弟弟白行简的帮助下,也逃了出来和湘灵相见。

两人泪眼涟涟,湘灵知道,白居易不久也要离开符离,两人想见一面太难了,她拿出自己用的一面铜镜说:“居易哥哥,此次一见,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日后你若想我了,就看看这面镜子。”

白居易也回答:“湘灵,你放心,我若此次中举,必回来迎你为妻。”

湘灵闻听此言,激动地说:“好,我就等着将来的大进士,回来娶我为妻,只怕你母亲还是不同意!”

白居易忙说:“我母亲是怕耽误我的读书,等我这次中举,回来再和母亲好好谈谈,母亲见我事业有成,一定会妥协的。”

湘灵听罢,含情脉脉地对白居易说:“居易哥哥,我此生非你不嫁!若有一天,你不要湘灵了,湘灵便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白居易也放言:“居易哥哥也非你不娶,如果母亲还不答应的话,我就终身不娶!”

情到浓时,相恋的人往往会说出这样动人的情话来,可叹的是,湘灵一语成谶,苦苦等待了白居易多年无果后,果然出家为尼!


广告
精选!恩施旅游经典路线,深度体验风土人情×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之后,白居易离开符离,在去江南的路上,他对湘灵的思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写下了下面这两首诗,来表达对湘灵的相思之苦。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等白居易到了叔父白季康所属的宣州,一举中第,获得了去长安考进士的资格后,他开心极了,急切地想把自己的喜悦分享给湘灵,便写下这首五言长诗,寄给了远在符离的湘灵: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同样饱受相思之苦的湘灵,收到白居易的书信后,欣喜若狂,尤其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令她前所未有的感到踏实与满足。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的白居易果然进士及第,他再次恳切向母亲提出与湘灵结婚,然而,白母正得意自己的儿子事业有成,想着要他光宗耀祖呢,哪里还能容得下娶一个歌女进白家的大门?

白母死也不答应白居易的请求,甚至一度昏厥过去,白居易见母亲宁死也不答应自己娶湘灵,伤心而绝望,简直是心如刀割。

在母亲的相逼之下,孝顺的白居易再次妥协了,他痛苦难忍,失魂落魄地回到书房,写下了这首让人读罢感慨不已的诗歌:

《生离别》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因母亲大人的阻拦,与相恋多年的青梅竹马不能成亲,“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令还不到30岁的白居易生出许多白发,这让人多么的无奈和惆怅啊!





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被授予校书郎,同年,湘灵的父亲去世,湘灵彻底成为孤女,在父亲临死前,他希望湘灵放弃白居易,早点嫁人,以免孤苦一人,然而,湘灵死守着与白居易的承诺,不肯答应父亲,导致父亲含恨而终。

在京城的白居易得知湘灵家里的变故后,恨不能马上飞到湘灵身边,陪伴她度过丧父的打击,但一想到母亲的以死相逼,便又犹豫起来,他无奈之下,又写了一首诗:

《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白居易终究没有勇气去捅开封建礼法的迷雾,只能选择了“潜离和暗别”,这首《潜别离》便是表达了他对这段感情的无奈和喟叹。

湘灵在父亲死后,彻底地过上了四处漂泊的日子,虽然也有良人求娶,但都被湘灵拒绝了,她一直痴痴地等待白居易来娶自己。


广告
仙境恩施,去恩施旅游前,先带上这篇实用攻略×



白居易在京城作为名声鹊起的大诗人,也不乏有达官贵人前来说媒,白母也一直热心地给白居易介绍,但白居易却一直不答应。这期间,白居易又写下多首诗歌来怀念湘灵: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居易哥哥结婚了,新娘不是我
元和三年(808年),白居易已经37岁了,他看到已经老去的母亲,最后的愿望不过是看自己能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他怎么能让养育自己多年的老母亲含恨而终呢?

这一年,白居易的好友、京兆尹杨虞卿邀白居易到家做客,席间,两人畅所欲言,杨虞卿也知道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波折,但他也仅仅是同情,因为他和白母的思想一样,此时的白居易事业如日中天,如何能娶一个歌女作为妻子?

杨虞卿想起自己的妹妹特别仰慕白居易,便介绍妹妹与白居易认识,并提出白兄若有意,便娶舍妹为妻的要求。

白居易想到,母亲一直不肯答应自己娶湘灵,而自己早晚都得娶一个女子为妻,罢了罢了,就娶杨虞卿的妹妹吧,杨家这样的家世,母亲大人肯定非常满意。





就这样,白居易结婚了,新娘是京兆尹的妹妹,当消息传来,湘灵如遭雷击,自己的居易哥哥终究还是娶了别的女子,负了自己啊!

屈指算来,居易哥哥和自己相识26年,彼此也恪守了26年,虽然在这漫长的26年中,两人聚少离多,但却彼此坚守,直到今日,37岁的居易哥哥成婚,而新娘不是我!

34岁的湘灵彻夜未眠,天亮之后,便只身离开了符离,此后多年,白居易再也没有湘灵的音信。

湘灵妹妹婚否?不曾
妻子杨氏虽然也是出身名门,但却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没什么才艺,无法和白居易在一起琴瑟相和,但也和白居易患难与共,随着白居易仕途的起起伏伏,相伴终身。

但是,白居易与杨氏有的只是亲情,绝对没有爱情!这一点,从他流连于歌楼,并把樊素和小蛮两个歌姬带回府中就可以看出来。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去江州的途中,白居易和夫人女儿一同乘车,恰巧遇见了怀抱琵琶的湘灵!

白居易跳下马车,跌跌撞撞地奔到湘灵面前,喊出一句湘灵后,却看到湘灵正看自己身后,他回头看到妻子杨氏对他微微一笑,抱着孩子又进了马车。


广告
暑期去哪里旅游好?内蒙古大型深度游玩攻略分享×



白居易问湘灵近年来可好,然后又说了一声对不起,湘灵纵有千言万语,甚至是想质问昔日的居易哥哥为何会弃约,但却也说不出声来,两人只有相对无言,默默流泪不已。

良久,湘灵转身而去,白居易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你可曾嫁人?”

湘灵轻轻地回答:“不曾!”

身后的白居易听罢痛彻心扉,自己辜负了心中最爱的人儿啊!

此次分别,白居易与湘灵终身再未谋面,当晚,白居易又写下了两首诗,来悼念他们这段感天动地,最后却无疾而终的爱情:

《逢旧》 其一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逢旧》 其二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

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湘灵绝笔
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离任杭州刺史,调回京城,在回去的路上,他途径故地——符离,站在自己曾经住过的老宅,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不禁黯然神伤。

白居易不敢想象湘灵一个弱女子是怎样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中生存下来的,亦不敢想象,那样一个轻盈女子是怎样恪守承诺,青丝变成白发的。

江州一别,又有十年,不知道湘灵是生是死,是否还信守着非君不嫁的誓言。





白居易在老院也是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第二天,他派人到处打听湘灵的下落,却被告知,自湘灵父亲死后,湘灵再也未曾回过符离。

白居易百感交集,在离开符离之时,却有一个小孩童,给他带来了一封信,白居易打开信一看,顿时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不错,这是湘灵留给他的绝笔信,亦是绝情信:

“白大人亲启:

湘灵早已皈依佛门多年,不问世事,如今听闻白大人寻访,知是大人对前尘往事未曾释怀,故修书一封,以解大人愁绪。

初,湘灵曾践言,若不嫁君,必出家为尼。不曾想,竟然一语成谶。君不曾娶我,我亦无福嫁君。或,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我与君本是有缘无分。

湘灵一生,四海漂泊,前半生为情所困,痴痴等候,终是青丝成白雪。如今,青灯古佛,恍然明白,情之一字,最是伤人,千般誓言不过徒增烦恼。

既然无缘与君成双,便不应强求。君已有夫人,其贤可知,只愿君能与佳人,举案齐眉 ,前尘往事,万务记挂。

君阅此信,应知湘灵万事皆安,与君绝别,此生不见。

——湘灵绝笔”

白居易没想到,湘灵竟然真的出家为尼,皈依佛门,想到自己当初的誓言,又想到自己的辜负,他只觉得万念俱灰,他与湘灵的缘分,就此断绝了!

世人皆知白居易有两首千古名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殊不知,《长恨歌》中的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琵琶行》中的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又何尝不是在倾诉他与湘灵的千古爱情绝唱呢?

本文参考自:《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7: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打印内容〗作者: 李商隐   诗名:《《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时间:2019-12-05 14:46:20
  出自唐诗人李商隐的《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初梦龙宫宝焰然,瑞霞明丽满晴天。

  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

  少顷远闻吹细管,闻声不见隔飞烟。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

  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

  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沧海月明珠有泪lulantu2021.11.06浏览153次生活[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芝士回答来自: 芝士回答2021.11.07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下一句是蓝田日暖玉生烟。
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全诗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意思是: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
2、颔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3、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4、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诗中此句,正是在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参考资料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6: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湘灵鼓瑟
[ 唐 ] 魏璀
原文
瑶瑟多哀怨,朱弦且莫听。扁舟三楚客,丛竹二妃灵。

淅沥闻馀响,依稀欲辨形。柱间寒水碧,曲里暮山青。

良马悲衔草,游鱼思绕萍。知音若相遇,终不滞南溟。

作者介绍

魏璀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见《登科记考》卷九。《全唐诗》存诗1首。
查看百科>>

李商隐《九日》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吟江蓠,想表达什么意思?全诗什么意思? 阿W_sd 2018-02-12   |  3120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李商隐的诗歌晦涩难懂,他的诗中不仅夹杂着非常多的典故,而且蕴含着自己的感情。
李商隐一生夹杂在牛李党争之间,他早年受到令狐楚(牛党)的提拔,但是却阴差阳错的娶了王茂元(李党)的女儿。令狐楚死后,他的儿子令狐绹官运亨通,官是一天比一天大,这个时候李商隐希望令狐绹能够帮助他,就去拜谒令狐绹。哪知令狐绹闭门,没有接见李商隐,李商隐写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愤慨。这是关于这首诗的背景的一种说法。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尊前有所思。【{十九·思陵}】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九日全诗如上。
首联中“山翁”是一种酒名,白菊是令狐家最喜欢的植物。这两句是追忆当年李商隐在令狐楚家中把酒言欢时候的场景,希望借助回忆能够感动令狐绹。
颔联表明令狐楚已经死去十年了,今天(九日)喝起酒来还是对当年令狐楚的恩情念念不忘。表对令狐家恩德我并没有忘记。
颈联中“苜蓿”是一种植物,原来产自西域,汉武帝年间从大宛传到了中土。这里用苜蓿指代诗人自己,唐人往往用汉代指唐,这句话指责令狐绹不像他父亲令狐楚一样提拔自己。楚客一语双关,一是屈原,而是令狐楚的客人。屈原放逐,用离骚表达自己的满腔愤慨,诗人用屈原的典故表示自己心中的愁苦。
尾联施行马典出后汉书。后汉张翕政治清明,深得皇帝宠爱,于是皇帝把他的儿子张湍也封为了太守。这句诗赞扬令狐楚政治清明,所以令狐绹才能官运亨通,也是讽刺令狐绹飞黄腾达之后,自己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
李商隐这首诗意思隐藏的很深,相传令狐绹看过之后羞愧难当,但是因为诗中有父亲令狐楚的楚字而不能销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7: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僧院牡丹
唐代:李商隐
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注释

①荡水:花影如水波荡漾。

②缃:浅黄色。灯:言花光照人。【{绿牡丹//灯姑娘!}】

③倾城:美人,喻花。或复以花喻僧院内的女子。冯浩认为此诗“盖刺僧之隐事也。”待笑:花待放。

④《帝王世纪》:“妹喜好闻裂缯之声,桀为发缯裂之声。以顺适其意。”又《史记·周本纪》载周幽王举烽火引褒姒发笑。《白帖》引《史记》:“褒拟好裂缯声。”

赏析

此诗先以人拟花,复借花喻人,其中意蕴需细细品味。诗首联写牡丹叶薄枝轻,倚风怯雾,似在写其飘逸潇洒的风姿,实际上也似见其品格。颔联言其开花早而颜色浅,是因避客依僧之故。僧院乃佛门清静之地,僧人种牡丹自赏,故需避客,亦宜淡雅。颈联写花影、花光。中午阳光照射下,粉壁上花影似波光荡漾;入夜浅黄色帷幕卷起来,院中似有盏盏灯笼。尾联混用两个典故,写含苞待放的花朵不苟言笑,就像倾城美女,不知道要撕几多绢帛才能博她一笑。诗人借用历史典故,是否想以史为鉴,希望统治者警醒,不要沉溺女色,招致亡国之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2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琴瑟调和【薛宝琴+湘灵鼓瑟】
[ qín sè tiáo hé ]
基本解释
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详细解释
1. 【解释】: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2. 【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3. 【示例】:少年夫妇,~,女貌郎才,如鱼得水。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二回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反义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被赞具有秦可卿的“品格儿”,看似闲话,却揭开林黛玉死因
2020-01-13 09:31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不光晴雯长得像林黛玉,香菱也长得像秦可卿。《红楼梦》这种对比“间色”写法,最大好处是通过一人的描写,补充另一人的命运。香菱之所以具备秦可卿的“品格”,还在于她的名字“莲”与“菱”二字的影射都要归于林黛玉的命运。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第七回)周瑞家的因问他道:“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子么?”金钏道:“可不就是。”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

周瑞家的第一次见香菱,与金钏儿说香菱长相气质像秦可卿,并没有任何意思,就是日常拉家常。说人家长得像某某人,某某明星,是中国人惯有的交际方式。不算礼貌却惯常遇到,对此脂砚斋看得明白。

【甲戌双行夹批:一击两鸣法,二人之美,并可知矣。再忽然想到秦可卿,何玄幻之极。假使说像荣府中所有之人,则死板之至,故远远以可卿之貌为譬,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



周瑞家的言语,于她是偶然说起,对香菱和秦可卿却是作者有意为之。

第一,指出香菱此时虽是买来丫头,之前何尝不是大家小姐。甄英莲若不被拐走,何尝不是秦可卿一样风采!点出香菱被拐后命运变化,人生无常。

第二,香菱跟秦可卿形象、气质像,就像晴雯与林黛玉一样,是间色法。香菱受夏金桂虐待得了“干血症”,症状与秦可卿病症极像。



(第八十回,香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第十回,张太医说秦可卿)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香菱之病与秦可卿的病都是精神压力过大,诱发身体实症。那时代“干血症”一般会身体机能消耗殆尽,药石罔效。香菱判词形容为“荷枯藕败”。

秦可卿就算不是天香楼遭贾珍侵犯上吊自尽,也会如香菱一般“干血症”消耗而死。

秦可卿和香菱的病因,在于思虑过重,对应的也是林黛玉的“日日煎心”实则关联的是林黛玉的“泪尽而亡”。



第三,《红楼梦》中血与泪并称。第五回太虚幻境中“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点出两者同属。血干和泪尽本质上相同,都是“荷枯藕败”。秦可卿之病,香菱之死,都是借以影射林黛玉泪尽而亡。

第四,香菱长得有秦可卿“品格”,秦可卿在太虚幻境中作者写得清楚,又像薛宝钗、又像林黛玉,所以名为可卿又叫“兼美”。香菱身在薛家,却学诗林黛玉,本身也是“兼美”。作者正是通过秦可卿和香菱的命运遭遇,填补林黛玉人生的某些不写之写。



第五,香菱本名甄英莲,一人兼具“莲”与“菱”,通“凌”与“怜”。第六十三回,林黛玉掣得“芙蓉花签”。小丫头说晴雯是芙蓉花神,贾宝玉写《芙蓉女儿诔》明祭晴雯,实祭林黛玉。林黛玉为芙蓉之主,所有与莲、菱、芙蓉有关之人,都与其有千丝万缕关系。

香菱(甄英莲)是第一个,甄士隐一家三口明确无误影射宝黛钗三人。袭人虽说袭为钗副,可嫁给蒋玉菡也是“莲”属;尤三姐与柳湘莲同样是“莲”;晴雯芙蓉花神;梨香院:藕官、菂官、茄官、龄官都是莲菱之属性。而秦可卿同样如此。



贾蓉坏种如何有资格用“蓉”为名?正是为“小蓉大奶奶”秦可卿准备。香菱有“小蓉大奶奶”品格,注定二人都是可“怜”、受欺“凌”之人,是补充林黛玉命运之人。

《红楼梦》中人名不是随便乱取。大体分为草木和金玉两种。草木之中以“莲”“菱”为最悲,林黛玉、秦可卿、香菱、晴雯是主要代表,也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以林黛玉、香菱、晴雯为首的最主要原因。
【{晴雯绛珠之灵,黛玉香菱为绛珠之魂!}】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3: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梦随云散,香菱。秦===香===春+秋【秋菱】===林黛玉【春山】+薛宝钗【秋水】===兼美//秦可卿。春===三人+日
三人+禾===秦,日+禾===香。三人+日===春+。

春香 - 《牡丹亭》中的人物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汤显祖的著名戏曲作品《牡丹亭》中的人物,杜丽娘的侍女。

春香在《牡丹亭》中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以纯、真的性格与杜丽娘在《牡丹亭》中交辉相映,并对戏曲发展有推动作用。

从春香在《牡丹亭》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可以体现出封建社会体制对女性的本性的压制以及被压制的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对美的向往的抗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春香

  • 性别

  • 登场作品

    《牡丹亭》


  • 相关人物

    杜丽娘

  • 性格

    纯、真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故事简介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是整个明代传奇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描述的是一名官家小姐--杜丽娘对个人幸福追求的故事。通过描写她与书生柳梦梅在爱情上生生死死、悲欢离合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妇女本性的压制。作品主人公为了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观念的束缚私自结合,这无疑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礼法规范和门阀制度的反抗,表现出作者民主的思想倾向。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分析

春香作为杜丽娘的贴身婢女,在故事中是必不可少的,她是一个个性极为鲜明的形象,热情、开朗、活泼、泼辣,具有大胆的反抗精神,对于封建礼教来说,她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胡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用两个字表达,就是"纯"和"真"。

纯,是指单纯、天真烂漫。真,则是指率真、坦率。而这两字着重体现在《牡丹亭》第七出《闺塾》中。

这一出戏,是杜丽娘走上觉醒之路的起点,而爆发点却是春香。在这出戏中共有三个人物:陈最良、杜丽娘、春香。写的是迂腐学究陈最良为闺阁小姐杜丽娘上课的情形。由开场、教书、写字和询景四个情节构成。

这段戏由春香主动挑起矛盾冲突并充当了主将,而杜丽娘助战,终于大获全胜;陈最良被动应战,结果理屈词穷,一败涂地。战胜了代表腐朽封建思想的陈最良不但体现出了春香的大胆、勇敢、泼辣的性格,更充分体现了被压抑的古代妇女想要冲破禁锢她们身心的牢笼的强烈愿望。

春香在剧中是杜丽娘的对比形象,又是杜丽娘本性中未表现出来的一面。春香活泼、开朗、泼辣、勇敢,与杜丽娘温驯地接受父母安排,成为一名温柔贤惠、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形成鲜明对比。春香性格的最大特色是"憨",一方面表现为天真,与杜丽娘形成对比,用她的天真憨厚映衬杜丽娘的深沉苦闷;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封建说教毫无顾忌的揭露和嘲弄。

在《闺塾》这一出戏中,春香处处与陈最良"胡闹" 。聪明泼辣的伴读丫鬟对峙封建愚昧的潦倒塾师,两者的矛盾冲突处处可见,"闹"出了杜丽娘反对封建礼教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意识及爱情的嫩芽,同时也表现了向往自由之心与封建礼教的冲突。正是春香性格中的"纯"使她不了解"情"这个字,春香不明白杜丽娘为什么会为了梦里的一个人茶不思饭不想,把自己弄得一副憔悴不堪的模样。杜丽娘对春香说她对"梦中情人"的思念,但春香只回了一句:"梦儿里事,想他则甚!"这样虚幻的事在春香看来是不值得去想的,说明了她不了解"情"字,还是一副纯情无知的模样。

春香的性格在剧中是十分鲜明的,封建社会是形成她性格的因素之一。"女性是一种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利和自我行为体现的物化了的附庸" 。女性在封建社会里只是被看作攀援着男人的植物或被人闲置的纳凉工具。他们用种种规条规范她们的言语、行为,如三从四德、《女诫》、《闺范》等,要求女性要事事遵从规条,不能有半点差池。身为杜宝手中明珠的杜丽娘是如此,更何况是出身贫寒的小小丫鬟春香。

古代女子三步不出闺门,在封建官僚杜宝的府邸里生活的杜丽娘只能天天在房中做女工,唯一一次活着踏出自家的门槛的时候就是她出嫁的时候,还有一次就是当她去世的那一天。由于身份的不同,春香所受到的约束并没有杜丽娘的多,对她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她只须做好分内事便可,并不需要象杜丽娘那样一定要"知书知礼",在"他日到人家"时"父母光辉"。这样她性格上的率真就不被限制了。

虽说对春香的要求不高,但封建礼教对其的要求仍是存在的。古代女子被要求三从四德,而卖身为奴,那便只能听主人的话。陪伴在小姐的身边是她的幸,也是她的不幸。幸的是不会被人太过欺压,她的勇敢也不会因为了生存而被磨灭;不幸的是对杜丽娘的束缚,春香也得承受一部分。整日只能待在绣房,毫无自由。拘禁着身,也束缚着心,不由对自由渴望不已,萌生了反抗的念头,她让人看到了对封建礼教的嘲弄,对美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



秦香莲的故事、【{陈士美+柳湘莲+甄士隐}】【{秦可卿+香菱+柳湘莲===秦香莲}】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4个回答#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遥望两重天8336高赞答主

推荐于2017-09-22 · 一个有才华的人
关注



  秦香莲故事梗概:

  宋朝时代,湖广均州府有一个叫做秦香莲的妇女,她的丈夫陈士美上京赶考,一去三年无音信。秦香莲在家里含辛茹苦,穷耕苦织,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不料连年灾荒,公婆都饿死了。秦香莲草草埋葬了两个老人,然后带领着儿子冬哥和女儿春妹,一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汴梁)来找寻自己的丈夫。秦香莲到京城的第一天,就从客店店主张元龙的口中打听到陈士美已经中了状元,并且被招为驸马。香莲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又喜又惊:喜的是丈夫的下落已明,惊的是陈士美做了驸马。第二天早晨,张元龙带着秦香莲母子三人到驸马府——紫墀宫找陈士美,但陈士美却不让他们进宫。后来,由于门官的帮助,秦香莲才闯进宫去。在紫墀宫里,秦香莲见到了离别三年的丈夫。陈士美不肯收留香莲母子,要把他们撵出宫去。当时,秦香莲心中虽然很痛苦,但仍然向陈士美诉说家乡连遭灾荒和公婆双双饿死的不幸,希望陈士美能认下妻子儿女。面对着父母恩、夫妻情、儿女爱,陈士美也稍有感动。但当他一摸到自己头上戴的乌纱帽和身上穿的蟒龙袍,想到了与皇姑成婚后的荣华富贵,便又狠心地把秦香莲母子赶出宫去。秦香莲被赶出宫后,在街上遇见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龄朝罢回府,便拦轿控告陈士美。王延龄很同情秦香莲的遭遇,便给她出了一条计策,叫香莲假扮做一个卖唱的,在陈士美寿诞之日入宫唱诉。香莲到京的第三天,正是陈士美寿辰之日,紫墀宫张灯结彩,鼓乐齐奏,贺客满堂。宰相王延龄亦借贺寿为名,带着香莲进宫去在筵席前卖唱。尽管秦香莲一字一泪的哭诉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难以至泣不成声;尽管王延龄在旁多方婉言相劝,但陈士美却是狗肺狼心,无动于衷,他不但数次想将香莲赶出宫去,并且出言冲撞了王延龄。王延龄在盛怒之下,将自己的白纸扇一把交给秦香莲,嘱她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去告状。陈士美见王延龄气冲冲走出宫去,怕对自己不利。于是一面传话州司衙门,将香莲母子赶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宫中武士韩祺去追杀香莲、冬哥和春妹,企图灭口。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庙中,韩祺找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但经过香莲的诉述以后,韩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杀的并不是陈士美的什么仇人,而是陈士美的妻子儿女!韩祺左右为难:要杀香莲母子吗,不忍心下手,不杀吗,钢刀上又没有血迹做回证。最后,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义,韩祺终于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己则引刀自刎而死。香莲悲愤交加,咬牙切齿痛恨陈士美的恶行,她拿起了钢刀,急奔开封府去告状。这时候,开封府府尹包拯正从陈州放粮回来,一面让秦香莲去写状子,一面叫王朝去骗陈士美到开封府来。陈士美带了上方宝剑,气焰千丈地来与包拯相见。起初,包拯还正言相劝他认下香莲。陈士美却全不领情,不但坚决不认,并且倚仗皇权欺人。包公见陈士美执迷不悟,便传令击鼓升堂。在公堂上,秦香莲理直气壮地控诉了陈士美忘却父母、不认妻儿、杀妻灭子三大罪状;铁证如山。但陈士美却仗势不受开封府的审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凶杀害秦香莲,包拯忍无可忍,便喝令刽子手打落陈士美头上的乌纱帽,剥去他的蟒龙袍,用法绳把他捆绑了起来。跟随陈士美来的内侍见势不好,急忙跑回宫去报信。皇姑闻讯大惊,连忙摆了车辇,赶到开封府来讨人;但包拯却坚持不放陈士美,一定要为民伸冤。皇姑没有办法,只得回转车辇,去请她的母后。国太到了开封府,用威胁利诱都吓不倒包拯,便蛮不讲理,强夺冬哥和春妹;并且耍赖:不放陈驸马,就坐守开封府不回宫。包拯见国太变了脸,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得捧过自己的俸银三百两赠与香莲,劝她与儿女回家。秦香莲有冤无处诉,怨包拯也是个官官相护的人,并且退回银两。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他宁愿弃官丢职,也要为香莲伸冤。包拯不顾国太与皇姑的阻止,一手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喝令开斩!这个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杀妻灭子的陈士美,终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拯的虎头铡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4: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 五代 ] 李煜
原文 译文对照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
昨夜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注释
兼:同有,还有。

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间。

频:时常,频繁。

欹(qī)枕:古同“攲”,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平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甄士隐+甄应嘉}】,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09: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是月桂,嫦娥仙子【水中月】
夏金桂//娇杏,吴刚

宝蟾

吴刚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灵隐寺【灵===通灵宝玉+甄士隐//贾宝玉】
[ 唐 ] 宋之问

原文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大观楼}】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天香楼}】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译文

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

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

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

刳(kū):剖开。

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龄:年轻的时候。

尚:喜欢。

遐:远。

异:奇异的美景、胜地。

搜:寻求。

涤:洗涤。

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嫦娥仙子】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落香尘//柳絮词】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呆香菱诗魔】【观音遗迹释迦摩尼院//牟尼院】




[url=][/url]
[url=][/url]




注释[url=][/url]
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诗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赏析[url=][/url]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简析[url=][/url]
  《访妙玉乞红梅》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五十回。小说中,众人在大观园的芦雪庵即景联之后,贾宝玉因写诗“落了第”,众人罚他去访妙玉乞红梅,遂作这一首诗。本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展现出中国古代贵族一种极富诗情意趣的生活状态。全诗情节、结构精细严密,收到很强的艺术效果。


红楼梦十二曲 其十三 好事终
[ 清 ] 曹雪芹

原文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凌乱落香尘}蓉大奶奶品格】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09: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遇乐·落日熔金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拼音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标签: 元宵节宋词精选节日
译文 注释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n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 古诗文网>>
红楼梦诗词解析: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color=var(--GBK03A)]少读红楼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今天我来说红楼梦里第一首关于人物命运的诗词,这是关于香菱的一首诗。为便于解读,我直接将脂砚斋批语也对应附在每句诗后面。
  原文如下: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致使香魂返故乡&贾元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未若锦囊收艳骨}】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伏后文。】
  我们知道,香菱是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女性,她是甄士隐的独女,如果不是一僧一道的出现,也许她的一生会过得很平凡很幸福。
  俗语说,人的命运有时是上天注定的,这句话放在红楼梦里特别合适,尤其是这一干薄命之人,因为她们本身就是下世来经历红尘的痴男怨女,香菱自然在其中,且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
  我们看第一句,这是那个要英莲而不得的僧人对甄士隐所说,他笑甄士隐对英莲的疼爱是痴心,这句话与后文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相呼应。
  好了歌的最后两句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对这个半生只得此一女的英莲,自然是疼爱异常,他自然不舍得送人。可在僧人眼中,纵是父母再疼爱,也不过是他们的痴心傻意罢了,因为子女早晚会离开,所以脂砚斋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脂砚斋这句话在宝玉挨打一回,更是多次提到。“ 为天下慈母一哭。”“父母之心,昊天罔极。”“使人读之声哽咽而泪如雨下。”“未丧母者来细玩,即丧母者来痛哭。”
  这话放在今天看,依然是金玉良言,儿走千里母担忧,自古以来,只有痴心的父母,稍有痴心的儿女。即便那儿女早晚也会为人父母,但在做子女时,最爱他的永远都是父母。
  俗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多的是不孝顺父母的儿女,世间之情,莫不如此,所以早就参透世情,预测到英莲命运的僧人,认为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
  这首诗的后三句,都是大关键,是僧人在泄露天机,但甄士隐身在红尘,哪里晓得未来之事?正如神游太虚幻境的宝玉,虽看完了十二钗判词,依然没有参透,警幻仙子还担心他“把仙机泄漏”,却没想到“痴儿竟尚未悟!”
  菱花指香菱,雪澌澌则暗指薛家,即薛蟠。菱花是夏日开的,而雪是冬天下的,菱花遇到了大雪,则是交代香菱的生不逢时,遇人不淑,这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菱花再美,也只能盛开在夏季,一旦到了漫天大雪的冬季,结果可想而知,只有死路一条。所以第二句话,既点出了香菱的生不逢时,也点出了她之后嫁给薛蟠的遇人不淑,故脂砚斋有是批。
  曹公用了一个“空”字,写出了香菱的优秀,薛蟠的不堪。
  香菱才貌品格在脂砚斋眼中,是“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的,可见其优秀,而薛蟠呢?则是大字认不得几个的呆霸王,“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让如此优秀的女子,面对如此不堪的呆霸王,自然毫无幸福可言,更不会有什么柔情蜜意,一个“空”字写出了香菱命运的悲哀和无奈。薛蟠娶了他做小妾后,果然“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
  后两句话则明确交代了香菱的结局,单从字面意和此回前后情节看,我们知道,香菱(当时叫英莲)正是在第二年的元宵节丢失的。甄家一个叫霍启的下人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小解,就把英莲单独放在了一家门槛上坐着,就这样英莲消失了。霍启,正暗示了祸起。
  烟消火灭这句话说的当不止一件事,而是三件事。其一,说的是香菱丢失一事;其二,说的是香菱丢失后,甄家被一把火给烧了这件事;其三说的是甄家一家不久也家破人亡这件事。
  虽然僧人已经点的很明白,就差直接跟甄士隐说了,但甄士隐依然不为所动,因为他身在红尘,正常人的反应,反而认为僧人说的是疯话,因而不去搭理他。
  这正是曹公的高明之处,总在当局者迷的时候,埋下命运的伏笔。什么时候人最容易迷失呢?不过红尘乐事四字,元春省亲是大喜之事,但点了四出戏却伏了四大悲。贾府过元宵猜灯谜是欢乐之事,但热闹之中偏用谜语伏下众人结局。
  仔细阅读会发现,这几次伏线都是在元宵节,元宵本是阖家团圆欢乐之事,曹公却在他们享受繁华人生时,埋下命运伏笔,这也正是开篇里僧道所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最后两句,其实还有一种解读,也许它不仅暗示了英莲的丢失,甄家的败落,乃至家亡人散,它还暗示了八十回后香菱的死亡。香菱在元宵节丢失,也极有可能在元宵节死去,烟消火灭,也许正是暗示香菱死亡继而甄家彻底灭亡一事。
  当然,如果把思维再打开一些,再放大一些,曹公也许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僧人是在借甄家在说贾家,他的一番话,似乎也正暗示了贾府最终结局。有没有可能元春省亲在元宵节,贾府被抄家也特意放在了元宵节?这样就形成了前后强烈的对比?注意看第三句脂批,似乎正是此意。
  贾府最后的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那“烟消火灭”之后,也是繁华退去,热闹散场,一切都接近了尾声……


【{胭脂痣===绛珠泪!}】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19-02-01 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0: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英莲香菱秋菱&湘灵鼓瑟【甄士隐===陈士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5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白居易·湘灵→甄士隐→甄英莲·香菱//柳湘莲→秦可卿·秦香莲→陈士美·甄士隐。。。
夜雨
[ 唐 ] 白居易

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寄湘灵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赏析/鉴赏
据文学考证,中提到的符离村姑湘灵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恋人,与白居易写作《长恨歌》、《长相思》的创作初衷有一定关系。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714)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闻一多先生曾指出,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感事”传统。“感事”不同于“记事”。记事者,重在对“事”的客观叙述;感事者,重在对“事”的感受与体悟。事的色彩淡化,情的韵味加强,作家主体性得到强化。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感情的把握细腻真切,尤其是天人之隔的凄苦相思描写,更是哀婉动人,他诉说、宣泄、投入的是什么?不是一种讽喻,一种爱情,一点感伤所能解释的。我们透过文本,从创作心理深层来看,它也折射出诗人自身深深的人生无奈。这首诗不是历史的纪实,而是诗人对现实、人生的重构,成为白居易深层人生无意识的再现场所。白居易对李杨爱情的咏叹,寄托着自己的深情。据《白居易世袭家族考》《白居易生活系年》等书可知,白居易年轻时与出生于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同居,成为事实上的夫妻。但由于两人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社会门第观念和尚的阻碍,两人没有能正式结婚。据考证,白居易早年的《长相思》《潜别离》《花非花》《冬至夜怀湘灵》《凉夜有怀》《寄湘灵》等诗,均与此次恋爱经历有关。


自馀杭归宿淮口作
背诵

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3: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花袭人===林黛玉+薛宝钗===甄英莲//秦可卿蓉大奶奶品格【金陵十五钗】【主册+副册+又副册===三十六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8: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 金 ] 元好问
原文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作者介绍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仕金官至知制诰 。金亡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3:香菱判词图谶解读,香菱为什么在副册?
长安昭阳王
2024-06-01 12:13
陕西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7】

香菱
(接上文,花袭人判词解读)

12.3.3 香菱
副册:中等。公主、皇后等皇家人物。

香菱:

图: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谶: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读:

香菱有个特征很明显:莲子。

画中“莲枯藕败”,枯败的是二物:莲、藕。

“荷,芙蕖。其實蓮。其根藕。”

芙蕖是芙蓉,荷花。荷是花,莲是实,实即子也,就是莲子。

显然,“莲”,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花”,而是“实”,是“莲子”。

占花名占到“芙蓉”的,是黛玉。香菱这个“莲子”,正是芙蓉之子,黛玉崇祯四子之一,长平公主。

画中的“莲枯藕败”,对应谶语中的: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藕”是“根”,枯败的“莲、藕”,不是“根并荷花”。

“莲”是下句“实堪伤”的“实”,莲子。

根并荷花一茎香:

“根并荷花”:此人的根,并芙蓉黛玉。“一茎香”:指出香菱。香菱乳名“英莲”,“莲枯藕败”的“莲”,是莲子,芙蓉之子,黛玉崇祯之子,也就是甄士隐崇祯帝之子,所以书中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

平生遭际实堪伤:

“实”,是莲子。“堪伤”,是用谐音,“砍伤”。

砍伤的莲子,正是长平公主。甲申之难,崇祯帝死志已决,挥剑砍公主,断左臂,闷绝于地。并没死,抬到外公周奎家后被救活了。

“平生”的“平”,正是“长平”的“平”,指出了长平公主。

所以“莲枯藕败”和这两句谶语,从反面指出了芙蓉之子,根并黛玉,砍伤的长平公主。

枯、败是其悲惨结局,往下看: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生孤木”:下有甲戌脂批“拆字法”。明显是个“桂”字。

“返故乡”:回老家。有两个意思:回真的老家;还有“死”的委婉表达。魂归故里,就明确是“死”的意思了。“香”指出香菱。

上下句,有衔接关系、因果关系:自从“桂”,致使香菱“死”。

从这样的因果关系分析,这个“桂”,不宜解为“桂王”,应解为吴三桂。

“两地生孤木”的“拆字法”,也明显指出“三”、“桂”:

两地:两个“土”;孤木:一个“木”。

“土”、“木”加起来,是“桂”字。

两地的“两”,孤木的“一”,加起来是“三”。

所以这两句谶语衔接起来,指出“桂”是“三桂”,不是“桂王”。

结合图画,画中表达了三点:一株桂花,一池水涸,莲枯藕败。

所以这个“桂”,便是画中的“桂花”。前文解花袭人这个吴三桂时,解了“花袭人”的“花”,正是“桂花”。还有书中“桂花夏家”的夏金桂,反面也是吴三桂。这些前后解读,都能相互验证。

画中还有一点:一池水涸。在说“水”,“水”是满清关键字。

在莲子“砍伤”后,自从“桂”干了什么事,致使香菱“死”?

看历史便知:吴三桂守宁远,守山海关,就是守护宝玉、江山,抵挡外敌满清是其责任。这个汉奸不但把山海关卖给了满清,而且吴三桂军的仪仗作前导,清兵在后,骗取了京城。京城里的长平公主,相当于丢给了满清。带领清兵盗取京城的是多尔衮,正是《红楼梦》中的薛蟠,所以书中写薛蟠抢了英莲,“葫芦案”是“胡虏案”。

第80回“香菱病入膏肓”,不堪夏金桂和薛蟠折磨,对月伤悲,气怒伤感,内外折挫,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不久就会死去。长平公主,是“四个朱子”中最先死去的,符合历史。

历史上满清为笼络民心,并没为难前朝公主,还令其完婚。嫁给驸马周显后,两人相敬如宾,也没经受折磨。但公主心伤父母惨死,家亡国破,饮食难进,忧思成疾,在成婚一年后就去世了。

因此《红楼梦》中写香菱则有夫妻蕙、并蒂菱,香菱占花名也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很明显是指公主新婚不久。而且宝玉郑重其事地埋葬夫妻蕙、并蒂菱,是长平公主葬礼之预演。

所以长平公主之死,与吴三桂卖国、满清占据京城有直接关系。因此画中的“莲枯藕败”之前,还有“桂花”吴三桂,和“水”为关键字的满清。或者说,自从“三桂”卖国给满清,致使香菱“死”。

香菱位于“副册”,比黛玉、元春、湘云、妙玉这些皇帝、皇子低一个等级,又比晴雯、袭人这些文武重臣高一个等级。

香菱是长平公主,也可推知:“金陵十二钗副册”中,都是公主、皇后等皇家人物。吴三桂、袁崇焕、袁可立等文武重臣,即便是帝师,也入不到“副册”,只能在“又副册”。

点击看上一文: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2:袭人判词图谶解读,一簇鲜花,是什么花?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8: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情解石榴裙,藏了什么秘密?+ 宝玉为什么安葬夫妻蕙、并蒂菱?+ 藕官为菂官烧纸祭祀哪个小旦? + 香菱丫头的名字什么意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6】



2.4.3 香菱情解石榴裙
宝玉生日,湘云醉眠芍药因、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因和解,我们在湘云的段落中已讨论过了,揭示了湘云、香菱的“莲子”身份。

香菱的裙子“贜”了之后,还“藏”了香菱的秘密:

然后宝玉说拿袭人的石榴裙来,让香菱原地等着,他去找袭人。路上宝玉却胡思乱想香菱被拐卖的前事,即前文说的丢了一颗珠子,被满清捡了,这是回到四个朱子的线索上来。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想起“平儿”,平儿在凤姐生日被打,是去年的事了,此处还是用“平”字提醒“长平”。

宝玉和袭人带了裙子回来时,香菱“还跕在那里等呢”。

庚辰本很多“站”字写作“跕”。跕:是脚尖点地。与“站”字相比,差别在“足”。

袭人笑道:“我说你太淘气了,足的淘出个故事来才罢。”又在强调“足”。

香菱说:“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用“促”字举例提醒读者:一个“人”,一个“足”,为“促”。

站在这里的香菱是女人,则:一个“女”,一个“足”,为“娖”。

长平公主名“朱媺娖”。第80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的“美”字,就在说“媺”。康熙字典:“媺,同美”。音也相同。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夫妻蕙是香菱的,并蒂菱的“菱”更点出了香菱,夫妻、并蒂是惋惜长平公主死时才新婚不久。宝玉郑重其事地葬夫妻蕙与并蒂菱,是在书中为长平公主举行隆重葬礼。或者说是预演公主的葬礼,因正面故事中香菱还没死,但反面故事并非按时间先后线性叙事。

掩埋平服:埋平。

真实的长平公主葬礼,是在1647年的二月份,士民为之哀恸。

所以清明节藕官烧纸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藕官是为菂官烧纸,菂官的角色是小旦,“菂”是莲子,四个莲子中的小旦,只有长平公主。清明节是半月前,是二月份公主葬礼后不久。而且,宝玉明确说是“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的。黛玉的“藕”官为“菂”官烧纸,也是香菱判词的验证:既是“莲枯藕败”的“藕”、“莲”,也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根”、“实”。

香菱拉宝玉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

“这又叫做什么?”是问读者,要读者看出这是长平公主葬礼。

“你惯会鬼鬼祟祟”是说作者,鬼鬼祟祟地在旁揭露香菱身份。

香菱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

香菱的丫头取名“臻儿”,在解读湘云时说过,与湘云的“榛子”一样,是“崇祯之子”。

臻儿说的“二姑娘”,正面看是宝琴;反面看,长平公主是崇祯二女,就是二姑娘。

所以在这回末,“臻儿”特意走来说“二姑娘”,是在提醒读者:香菱是长平公主,是“崇祯的儿”,是崇祯的“二姑娘”。

第80回的回目,有两个:一是“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二是“懦弱迎春肠迴九曲,姣怯香菱病入膏肓”。80回香菱病入膏肓,就是已经没救了,在80回后不久就会死去。香菱,长平公主,是四个朱子中最先死去的,符合历史。

2.4.4 香菱名由来
香菱之名:从黛玉。

香,是黛玉“香玉”之“香”,和“潇湘妃子”之“湘”。

菱,是妙玉说的“畸零之人”,是这世上孤零零的多余之人。

英莲的“莲”,是莲子,随黛玉的芙蓉。



点击下一个:反读红楼梦方法 + 哪个版本比较好?+ 红楼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 走进书中,参与场景,才能看出问题和妙处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4-04-13 12:20・IP 属地陕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红学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钱起钱起〔唐代〕

西日横山含碧空,东方吐月满禅宫。朝瞻双顶青冥上,
夜宿诸天色界中。石潭倒献莲花水,塔院空闻松柏风。
万里故人能尚尔,知君视听我心同。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5219605011ab.aspx
钱起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443篇诗文 ► 80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戏曲红楼】之《惠明下书》
花木秾 2021-10-29   |  453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惠明下书》为《南西厢记》第十一出。南西厢记,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与王实甫的北曲《西厢记》相对而言。宋元南戏有佚名《崔莺莺西厢记》,明初南戏有李景云《莺莺西厢记》;今均不传,仅存残曲。明李日华据王实甫《西厢记》改写为传奇剧本《南调西厢记》,通称《南西厢记》,三十六出。情节文字多据王《西厢》,唯曲词改用南曲,为今通行本。其后嘉靖时陆采又因不满李作而另撰《南西厢记》,通称《陆天池西厢记》,二十七折。情节亦与王《西厢》基本相同,但曲词“悉以己意自创,不袭北剧一语”(凌濛初《谭曲杂札》)。

《惠明下书》 第54回 南西厢记
葵官上演 正月十五 贾母内院 不用抹脸
54回节目单:
【芳官唱《寻梦》】----影射芳官自己。
【葵官唱《惠明下书》】----影射葵官自己。
【文官吹一套《灯月圆》】----这是文官的故事。
【《西楼·楚江晴》】----这是凤姐和贾瑞的"西堂故事"。
【《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这是黛玉、元春故事。
一时,梨香院的教习带了文官等十二个人,从游廊角门出来。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估料着贾母爱听的三五出戏的彩衣包了来。婆子们带了文官等进去见过,只垂手站着。贾母笑道:“大正月里,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逛逛。你等唱什么?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你瞧瞧,薛姨太太这李亲家太太都是有戏的人家,不知听过多少好戏的。这些姑娘都比咱们家姑娘见过好戏,听过好曲子。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们,却比大班还强。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儿的。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文官笑道:“这也是的,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贾母笑道:“正是这话了。”李婶薛姨妈喜的都笑道:“好个灵透孩子,他也跟着老太太打趣我们。”贾母笑道:“我们这原是随便的顽意儿,又不出去做买卖,所以竟不大合时。”说着又道:“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只用这两出叫他们听个疏异罢了。若省一点力,我可不依。”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先是《寻梦》,次是《下书》。众人都鸦雀无闻,薛姨妈因笑道:“实在亏他,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箫管的。”贾母道:“也有,只是象方才《西楼。楚江晴》一支,多有小生吹萧和的。这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


(崔莺莺上。)
崔莺莺  (六字调淘金令)恹恹瘦损,

             那值春光尽。

             罗衣宽褪,早是神劳顿,

             能消几度黄昏。

             目断行云,

             奈人远天涯近。

     (夹白)    呀!

(红娘暗上。)

崔莺莺  (六字调淘金令)只索要自温存惮出闺门,

     (夹白)    可恨红娘,

     (六字调淘金令)她影儿般不离身。

红娘   (白)     吓小姐。

崔莺莺、

红娘   (同白)    (红娘)(瞒着什么娘)?

崔莺莺  (白)     你几时来的?

红娘   (白)     红娘么,是“影儿般不离身”来的。

崔莺莺  (白)     红娘,我也瞒你不得了。

     (六字调淘金令)我从见了那个人,

             兜的便可亲。

             咏月吟诗,依着前时韵。

众喽啰  (内同白)   杀!

(崔母上。)

崔母   (白)     啊呀不好了!

     (念)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白)     啊呀我的儿哪里?

崔莺莺、         

红娘   (同白)    (母亲)(老夫人)。

崔莺莺  (白)     为何这等慌张?

崔母   (白)     那孙飞虎带领五千人马,围住庙门,要掳你去做押寨夫人,这便怎么处?

崔莺莺  (白)     吓,有这等事,啊呀!兀的不痛煞人也。

崔母、

红娘   (同白)    啊呀(我儿)(小姐)醒来。

崔莺莺  (红衫儿)   听罢伊言,心不忍。

             此祸临身。

             苦教人进退无门,

             如今怎生把袖梢儿揾不住啼痕。

众喽啰  (内同白)   杀呀!

崔莺莺  (红衫儿)   听喊杀声怎禁。

     (夹白)    娘呀!

     (红衫儿)   休得要爱惜莺莺,我甘心自殒。

崔母   (白)     儿吓!

     (东瓯令)   那厮如狼虎,尽胡行,

             道你莲脸生春眉黛颦。

             更有倾城倾国杨妃貌,多姣俊,

             恣情劫掠要成亲,教我泪盈盈。

(长老上。)

长老   (白)     啊呀不好了!

     (念)     灾来怎躲,祸至难逃。

     (白)     啊呀老夫人在哪里?

崔母   (白)     长老,贼势如何了?

长老   (白)     那孙飞虎带领五千人马,围住寺院,要掳小姐去做押寨夫人,这便怎么处?

崔母   (白)     长老,事已急了,你到两廊下去说:不论士庶人等有能退得贼兵者,愿将莺莺小姐妻之,决不食言。

长老   (白)     是。待贫僧去问。

             喂,两廊下听者。

众僧人  (内同白)   吓。

长老   (白)     老夫人有言,不论士庶人等,有能退得贼兵者,愿将小姐妻之,决不食言。可有?

众僧人  (内同白)   没有。

长老   (白)     呀!没有。待我倒那边去。

             喂……

(张生上。)

张生   (白)     呀,长老!长老!

长老   (白)     吓,啊呀,原来是张相公。

张生   (白)     长老,我有退兵之策,何不早来说。

长老   (白)     呀,张相公有退兵之策?

张生   (白)     正是。

长老   (白)     请稍待。

             吓,老夫人。

崔母   (白)     长老。

长老   (白)     此间,张相公有退兵之策。

崔母   (白)     如此,请进来。

长老   (白)     吓,张相公,老夫人相请。

张生   (白)     是。

             吓,老夫人。

崔母   (白)     先生。

张生   (白)     小姐。

红娘   (白)     小姐免见。

张生   (白)     礼不可缺。

崔母   (白)     先生,计将安出?

张生   (白)     老夫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分明,其计必成。倘退了贼兵,老夫人便怎么?

崔母   (白)     方才与长老讲过的,不论士庶人等,有退得贼兵者,愿将小女妻之,决不食言。

张生   (白)     如此,请了,浑家进去。

崔母   (白)     我儿随我进来。

红娘   (白)     张先生,你是清早进午膳,尚早哩。

张生   (白)     红娘姐,你是一脚跌在炉坑里。

红娘   (白)     怎讲?

张生   (白)     你倒是饱温了,哈……

红娘   (白)     呀啐!

长老   (白)     哟……这时候还要取笑么?

张生   (白)     长老,我如今用着你了。

长老   (白)     贫僧又不会相持厮杀,要我何用?

张生   (白)     哪个要你相持厮杀,只要你与贼人答话。

长老   (白)     讲说什么?

张生   (白)     待我教导于你。你就说,老夫人有言:本当将小姐送到阵前与将军成亲。一来丧服在身,二来惟恐将军不利。将军休得鸣锣击鼓,惊坏小姐岂不可惜。请将军把人马暂退一箭之地,待等过了三日,功德完备,脱去孝服,换上喜衣,送到阵前,与将军成亲如何?

长老   (白)     是,是,是。待我再来。

             喂,将军答话。

孙飞虎  (内白)    怎么讲?

长老   (白)     老夫人有言。

孙飞虎  (内白)    吓。

长老   (白)     本欲将小姐送到阵前,与将军成亲。一来孝服在身,二来惟恐将军不利。将军休得鸣锣击鼓。

孙飞虎  (内白)    唔。

长老   (白)     倘惊坏小姐岂不可惜。请将军把人马暂退一箭之地,待等过了三日,功德完备,脱去孝服,换上喜衣,送到阵前,与将军成亲如何?

孙飞虎  (内白)    过了三日若不送回成亲呢?

长老   (白)     张先生,过了三日若不送出去呢?那还了得。

张生   (白)     任凭将军处置。

孙飞虎  (内白)    既如此,众喽啰将人马退回一箭之地者。

众喽啰  (内同白)   吓。

长老   (白)     哈……倒是你们读书人。三言两语,就把贼人退了。

张生   (白)     长老,这是小生初出茅庐第一功也。

长老   (白)     张先生,你先不要报功,过了三日,若不送出去,那还了得。

张生   (白)     长老,我有一故友,此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现在蒲关镇守,待我修书一封,请他前来,擒拿贼子,如同探囊取物耳!

长老   (白)     既如此,就请张先生修书。

张生   (白)     待我修书一封。

长老   (白)     如此,待贫僧磨墨。

张生   (干念一封书) 洛生珙拜兄,

             今日何期遇难中。

             孙飞虎,逞凶,

             劫掠民财强聚众。

张生   (白)     长老,哪个为媒?

长老   (白)     贫僧为媒。

张生   (白)     和尚为媒,极妙的了。

     (干念一封书) 崔相国家并仆等,

             一旦如鱼困釜中。

     (白)     退了贼兵就要成亲的呢。

长老   (白)     只怕来不及。

张生   (白)     吓,来不及么,哎!不写了。

长老   (白)     吓,吓,就成亲如何?

张生   (白)     啊呀妙吓。

     (干念一封书) 仗威风,破群凶,

             颠沛来缄恕不恭。

     (白)     书已写完,差哪个前去?

长老   (白)     我有一个徒弟名唤惠明,此人心粗胆大,他倒去得。

张生   (白)     唤他来。

长老   (白)     张先生,此人性如烈火,等他来时,须要用言语激发于他,方可去得。

张生   (白)     是,我已记下。

长老   (白)     待我去唤他。

             惠明哪里?惠明快来。

(惠明上。)

惠明   (白)     来也。

     (上字调粉蝶儿)听得——

     (夹白)    嗨!

     (上字调粉蝶儿)传呼。

长老   (白)     惠明,那孙飞虎带领五千人马,围住寺门,你还要这么慢慢腾腾的么?

惠明   (白)     咳!

     (上字调粉蝶儿)不觉得心头起火。

     (白)     师父。

(惠明拜。)

长老   (白)     罢了,过来见了张相公。

惠明   (白)     张相公。

(张生作打量。)

惠明   (白)     咳!阿弥陀佛。

张生   (白)     长老,就是此人么?

长老   (白)     就是此人。

张生   (白)     我看他,人不出众,貌不惊人,他如何去得?

长老   (白)     待老僧去说。

             惠明,有封书信,命你下到蒲关白马将军处投递,你可愿去?

惠明   (白)     拿来!

长老   (白)     道你人不出众,貌不惊人,你如何去得?

惠明   (白)     谁说?

长老   (白)     张先生。

惠明   (白)     俺偏要去!

长老   (白)     去不得,回避了。

惠明   (白)     呔!俺如今是偏要去!

     (端正好)   不念法华经,

             不礼那梁皇忏。

(惠明走圆场。)

惠明   (夹白)    我撇下这僧伽帽。

     (端正好)   我脱下了,这偏衫,

             只我这杀人心,逗起英雄胆。

     (夹白)    只我这两只手。

     (端正好)   把那乌龙尾钢椽揝。

长老   (白)     惠明,敢是你贪?

惠明   (白)     非是俺贪。

长老   (白)     莫不是你敢?

惠明   (白)     也不是俺敢。

     (滚绣球)   我知他们,

     (夹白)    怎生唤做,

     (滚绣球)   打参。

     (夹白)    我大踏步,

     (滚绣球)   直杀入虎穴龙潭。

长老   (白)     惠明,敢是你搀?

惠明   (白)     非是俺搀。

长老   (白)     敢是你揽?

惠明   (白)     也不是俺揽。

     (滚绣球)   这些时,吃几个菜馒头委实价口淡。

             俺将那五千人,

     (夹白)    也不索,

     (滚绣球)   炙爆个煎爁。

             腔子里热血权消渴,

             肺腑内生心且解馋。

张生   (白)     好一腌臜和尚。

长老   (白)     正是。

惠明   (白)     唔……

     (滚绣球)   有甚腌臜。

长老   (白)     惠明,那孙飞虎有五千人马,将寺院团团围住,你可敢去不敢?

惠明   (白)     师父,你那里问小僧敢也不敢。

     (倘秀才)   我这里,

     (夹白)    启大师,用咱……

     (倘秀才)   也不用咱,

             飞虎将声名播斗南。

     (夹白)    那厮能淫欲,

     (倘秀才)   会贪婪,

     (夹白)    诚何——

     (倘秀才)   以堪。

长老   (夹白)    为何不念经文?

惠明   (滚绣球)   我的经文也不会谈,

             那逃禅也懒去参。

长老   (夹白)    逃禅呢?

惠明   (夹白)    只我这戒刀头。

     (滚绣球)   近新来将钢蘸,

     (夹白)    铁棒上,

     (滚绣球)   没半星儿土渍尘缄。

     (夹白)    别的来,僧不僧,俗不俗,

     (滚绣球)   女不女,男不男。

     (夹白)    他则会斋的饱,

     (滚绣球)   向那僧房中胡渰。那里怕焚烧了

     (夹白)    兜率,

     (滚绣球)   似伽蓝。

             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张生   (夹白)    此有书信,

惠明   (夹白)    凭着这,

     (滚绣球)   济困扶危书缄。

张生   (夹白)    有勇无惭。

惠明   (夹白)    嘿!

     (滚绣球)   有勇无惭。

长老   (白)     惠明,他若放你过去还好。

惠明   (白)     师父,他放咱过去便罢。

长老   (白)     若不放呢?

惠明   (白)     他若不放,哎呀师父吓!

     (白鹤子)   着几个小沙弥,

     (夹白)    将幢幡和那宝盖擎,壮行者,将杆棒镬杈担。师父,你与俺排阵脚,将众僧安,俺撞钉子——

     (白鹤子)   要把贼兵探。

     (夹白)    远的破开步,将铁棒撇,近的顺着手把戒刀钐。小的提起来把脚尖跺,大的板下来将骷髅勘。我只瞅一瞅!

     (白鹤子)   古嘟嘟翻了海波;

     (夹白)    我晃一晃,

     (白鹤子)   厮琅狼震动了山岩。

     (夹白)    我脚踹地,

     (白鹤子)   卒律律地轴摇,我手板着忽剌剌天关撼。

张生   (白)     惠明此去必然成功。

长老   (白)     正是。张先生请到后面用茶。

张生   (白)     请。

长老   (白)     请。

(张生下。)

惠明   (白)     师父,与俺助威风擂一阵鼓。

(内擂鼓。)

长老   (白)     阿弥陀佛。

惠明   (白)     仗佛力——

     (煞尾)    呐一声喊,

     (夹白)    绣幡下,

     (煞尾)    遥见英雄俺。

     (夹白)    俺教那半万贼兵,

     (煞尾)    就吓,吓破他的胆。

     (白)     走!走!走!

(惠明下,长老随下。)
(完)

+关注
undefined
花木秾
共 87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姨妈要卖香菱是因为觉得留下来她会挨打受气吗?香菱又为什么不肯走?

关注者
19
被浏览
62,98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21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谢邀@戳泡泡
1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卖香菱只是说辞,并非真的要卖,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宝钗后来打圆场,香菱真的有可能被薛姨妈脑门一热真给卖了,先看原文:

薛姨妈听见金桂句句辖制着儿子,百般可赖的样子,十分可恨......实是俗语说得“清官难断家务事”,此事正是“公婆难断房帏事”了。因此无法,只赌气骂薛蟠说:“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她(香菱)既不好,你也不许打!即刻叫人牙子来卖了她,你就心静了。”说着命香菱:“收拾了东西,跟我来。”一面叫人去:“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第80回
薛姨妈这段话可分析的东西有很多。其一,薛姨妈并不是真的铁了心要卖香菱,而是“赌气”,这是薛姨妈无可奈何心理的直接影射,只能通过这种“气话”,来获得一个看似合理的解决之道。

在薛姨妈的设想中,自己的“气话”一出,在场的薛蟠、夏金桂都会觉得“事情这么严重了”,然后静下来,慢慢商量如何处理,而不是你争我吵,乱了礼数体统;

其二,薛姨妈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夏金桂设的局,“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按理来说,薛姨妈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她的核心针对人物应该是夏金桂,只有制服夏金桂,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可薛姨妈做不到,一方面夏金桂把事儿做绝了,她诬赖香菱在自己枕头下放“纸人”魇自己,而那几天侍奉夏金桂的人一直都是香菱(这也是夏金桂的提前安排),总不可能夏金桂自己诅咒自己吧(还真是),只能将怀疑对象放在香菱身上,但又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所以这一切全凭在场诸人的主观评判——也正是因为这样,事情才会越吵越乱;

另一方面,薛姨妈性情一向慈祥和蔼,骨子里是个“老好人”,她没有硬气处理这件事,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在这种心理机制的影响下,她下意识采取了自己最熟悉的行为模式——骂儿子薛蟠!这是当时那种情况下,她唯一能想得出来的“办法”,她以为只要自己装模作样地“发威”,就能震慑住夏金桂,可她把夏金桂想得太简单了。

金桂听了这话,便隔着窗户向外哭说道:“你老人家只管卖人,不必说着一个,扯着一个的。我们很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不成......”薛姨妈听说,气得身战气咽道:“这是谁家的规矩!婆婆在这里说话,媳妇隔着窗户拌嘴!亏你还是旧家子人家的女孩儿,满嘴里大呼小叫,说得是些什么?”——第80回
夏金桂俨然是一个泼妇,薛姨妈说的“找人牙子卖香菱”是一个台阶,想以此结束这段争吵,但夏金桂还在继续发酵,直接一句“你老人家只管卖人,不必说着一个,扯着一个的”,把薛姨妈给晾那了。

这种情况下,薛姨妈不卖香菱都不行了,于是争吵结束后,薛姨妈立刻让人找人牙子来,幸亏宝钗在一旁劝诫,说了一番“咱们家只有买人,哪有卖人,倘或叫人听见,岂不笑话”的安慰之语,给了薛姨妈台阶下,这才留下了香菱。

香菱自己不愿出去,是因为当年四五岁时被人贩子拐卖,跟着人贩子生活了八九年之多,她太清楚人贩子动辄打骂的手段了,这段凄惨的经历让香菱久久难以忘怀。

另外,香菱如果被卖给贩子,其结果无非是又被卖给哪家做媳妇(也可能是小妾),甚至被卖去窑子也是可能的,不管怎么看,都不可能比在薛家过得更好,薛家至少是贵族礼教之家,待下也不错,香菱情感上也对薛家有寄托。

编辑于 2021-01-29 15:23
​赞同 1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赛貂蝉
赛貂蝉​
这个答案要从薛姨妈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卖香菱,以及香菱的身世说起

首先我们看下,薛姨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要卖香菱的。

在第八十回里,薛蟠的新婚夫人,薛家未来的当家主母夏金桂女士设计陷害香菱同学。

陷害香菱同学做什么了呢?

拿了一个被针扎了的纸人,说自己被诅咒了,所以哪哪都疼。

那么是谁诅咒自己的呢?

夏金桂明里暗里指的都是香菱。

幼儿园毕业证没有拿到手的薛蟠同学出于智商不够的原因,也就信了。出于不歧视智商不够的原因,我们并不责备薛蟠的轻信。

但是薛蟠这孩子脑子不够,身体发育还比较正常,所以开启家暴模式。拿起门闩就开始打香菱。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特意在网上搜到门闩,就是横着的那个。反正大家知道这么粗的大家伙打在身上那是特别特别疼就行了。

不过薛蟠没有脑子,薛姨妈智商是正常的。又是大家族里出来的,此时什么不知道?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儿媳妇夏金桂设计陷害香菱,目的就是要赶走香菱。

要说薛姨妈其实还是比较疼爱香菱的。虽然香菱当初是作为丫鬟(强)买过来的,又无依无靠,买的是死契。当初薛蟠看上香菱,要是一般没良心的人家,比如孙绍祖家。那睡了就睡了,睡了你也还是个丫鬟。

薛姨妈就不一样,她觉得香菱长得好,人品好。不肯这样糟蹋香菱,所以请客摆酒给了香菱一个妾室的身份。

虽然一样被猪拱,但是这样白菜从丫鬟变成半个主子,涨了月钱有了身份还有丫鬟伺候。

可以说薛姨妈在溺爱儿子的同时,也尽量厚待了香菱。






所以这时候她看出夏金桂的目的,又看到儿子这么虐待香菱,就替香菱说话。意思是香菱不可能做这种坏事,薛蟠你怎么事情没搞清楚, 就打人?

香菱叫屈,薛姨妈跑来禁喝说:“不问明白,你就打起人来了。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那一点不周到,不尽心?他岂肯如今作这没良心的事!你且问个清浑皂白,再动粗卤。”

接下来夏金桂就开始撒泼打滚,话里话外还是要给香菱泼脏水。

薛姨妈一看,儿媳妇这么泼辣无赖,儿子又软弱无能。索性就挑明了夏金桂的用心。

因此无法,只得赌气喝骂薛蟠说:“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谁知你三不知的把陪房丫头也摸索上了,叫老婆说嘴霸占了丫头,什么脸出去见人!(确实是我儿子薛蟠好色)也不知谁使的法子,(但是这是个局我也看出来了)也不问青红皂白,好歹就打人。我知道你是个得新弃旧的东西,白辜负了我当日的心。(我知道香菱是个好孩子,是你不懂得珍惜)。他既不好,你也不许打,我立即叫人牙子来卖了他,你就心净了。(既然夏金桂你容不下她,我就把香菱卖了。这样你趁了心,但是落了一个妒忌的名声)”说着,命香菱“收拾了东西跟我来”,一面叫人去,“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还是明确了夏金桂的手笔和不容人)大家过太平日子。”

这时候薛姨妈说要卖香菱,其实还是赌气的成分多。话里话外其实也是在敲打夏金桂。我不是不知道你的用心。也有恨铁不成钢的原因。薛蟠智商太低,驾驭不了夏金桂。

接下来薛蟠的夫妇反应就充分展示世家公子和市井无赖的区别了。

看到薛姨妈生气,薛蟠的反应是什么呢?

薛蟠见母亲动了气,早也低下头了。

薛蟠知道确实是自己错了,惹母亲生气也确实不该,就很惭愧。

夏金桂就没有这个概念,无所顾忌。所以继续撒泼打滚耍无赖和薛姨妈拌嘴。(换同样要打发丈夫小老婆的王熙凤就不会做这个事,毕竟要脸,笑)。

原文不贴出来了,看着生气。

这时候薛姨妈真生气了,想不到家里出了这种无赖。这时候是真赌气要卖香菱的,也知道有香菱在,夏金桂绝对不肯罢休。但是因为薛蟠已经睡了宝蟾,说出去也不占理。

儿子是亲生儿子,撵不走,薛姨妈本身也是特别溺爱薛蟠的,也舍不得对薛蟠怎么样。

儿媳呢,也是明媒正娶过来的。人家结婚没几个月也不能真的就因为丫鬟把人撵回去的道理。也丢不起这个人。

出于不想家里再闹得不成样子考虑,就想丢车保帅。香菱毕竟只是个丫鬟,卖了良心上痛一分钟而已,不打紧。

当下薛姨妈早被薛宝钗劝进去了,只命人来卖香菱。宝钗笑道:“咱们家从来只知买人,并不知卖人之说。妈可是气的胡涂了,倘或叫人听见,岂不笑话。哥哥嫂子嫌他不好,留下我使唤,我正也没人使呢。”薛姨妈道:“留着他还是淘气,不如打发了他倒干净。”

要说老公薛蟠家暴,大婆夏金桂又是市井无赖。都拼命挫折香菱,香菱为什么还不愿意出去呢?

要我们说,离开了他们不好?

直接收拾包袱:嘿,爸爸我不陪你们玩了。

多痛快!






这个问题,要先看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在这一章节里,香菱,就是甄英莲因为出去看灯,被人贩子拐走养大,身份从小姐沦为任人买卖的货物。本来也有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机会。

有个冯渊的小家公子很喜欢她,要买她作为正妻一样看待(古代买的,没有身份名义上不能作为正式老婆)。

但是人贩子太贪心,同时又把香菱卖给薛蟠了。

薛蟠一看,香菱这么漂亮,就不肯放手。于是打死冯渊,抢走了香菱。这时香菱失去了获得幸福的机会,但是还是有机会脱离薛蟠的。我们知道,丫鬟也可以配小厮,小厮虽然身份低微,但是也有好人品的。

显然薛蟠不肯,他看中香菱的美色,死皮赖脸一定要和她困觉。薛姨妈固然是好意,给香菱了一个名分。同时也断送了香菱再次获得幸福的机会。

至此香菱是无法以清白女儿身获得婚姻上幸福了。当然是因为在古代, 对女子贞洁要求特别高。

那么再回到薛姨妈卖香菱这个问题上。

香菱此时如果被卖,会被卖去哪里呢?

首先,看到第八十回的我们知道,香菱此时是没有家人可以帮她赎身的。甄士隐出家了,亲妈在乡下。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在哪。(唉,人贩子真该死)。

其次,我们对比贾府买人,都是挑没有破身的女孩子买。也就是说香菱很难会被正经人家挑中。

那么就是最差的选择了。如果此时香菱被卖出,最大的可能,是会被卖到青楼妓院,去做最不堪的皮肉生意。(说嫖娼合法化的,想想香菱)

现在所处的固然是狼窝,如果卖出去前方却必然是虎穴。

何况薛蟠夫妇不是东西,薛宝钗却着实是个好人。待在宝钗身边,也总算有个安稳日子。

只是那个天真烂漫,心心念念都是诗的呆香菱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贴香菱最开心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赞同 40​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余小山
余小山
Take me out and take me home.
18 人赞同了该回答
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她就是第一回出场甄士隐的女儿,眉心一点胭脂痣,五岁被人贩子偷了,养到了十二三岁,被卖与薛家。

香菱从小被打被骂,自然知道人贩子的所作所为,她哪里又肯被卖?再卖给人贩子,无非又是做哪个小妾或是哪家的丫头罢了。薛蟠虽然不中用,但薛家毕竟是宅心仁厚的富贵之家,哪里又比薛家再好。

宝钗给这个女孩儿取名“香菱”,谐音“相怜”。

只不过薛蟠娶了金桂,金桂欲摆弄、虐待香菱。金桂取名秋菱,谐音“求怜”,明眼人早就看出来了。宝钗作为薛蟠妹妹,自然是没资格去管哥哥房中事的,更不可能去指责她嫂子。香菱虽然是薛蟠的房里人,但薛蟠是有一个忘一个,又被老婆挟制,骚狗都比他体面,能待香菱又如何?还没问清,就要被薛蟠拿着门闩打。薛姨妈属于胸无城府的老好人,撒泼拌嘴更是不如金桂,说要卖了香菱,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以挟制薛蟠。薛蟠听了母亲这话,早就低下了头。要不是金桂毫无涵养,无赖讽刺,在窗边跟婆婆拌嘴,这事或许就这么过去了。但金桂的态度摆明了:薛蟠的房里,绝不能有旁人,香菱必须走。

当下薛姨妈早被薛宝钗劝进去了,只命人来卖香菱。宝钗笑道:“咱们家从来只知买人,并不知卖人之说。妈可是气的胡涂了,倘或叫人听见,岂不笑话。哥哥嫂子嫌他不好,留下我使唤,我正也没人使呢。”薛姨妈道:“留着他还是淘气,不如打发了他倒干净。”宝钗笑道:“他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他到前头去。从此断绝了他那里,也如卖了一般。”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薛姨妈也只得罢了。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
不得不感慨,作为《红楼梦》开篇的第一苦命之女儿,金陵十二钗副册之冠,她孤苦生命中所剩不多的温暖,都是宝钗给她的。

宝钗为她取名香菱,或许还教她读书写字,在她面前也全无小姐的样子。宝钗知道香菱想要什么,就会成全她。

香菱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就是薛蟠出门做生意,她跟着宝钗住进蘅无缘,在大观园里吟诗作乐。

又命香菱将他屋里也收拾严紧,“将门锁了,晚间和我去睡。”宝钗道:“妈既有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我们园里又空,夜长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薛姨妈听了,笑道:“正是我忘了,原该叫他同你去才是。我前日还同你哥哥说,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里,倘或走了眼,花了钱小事,没的淘气。倒是慢慢的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买个还罢了。”一面说,一面命香菱收拾了衾褥妆奁,命一个老嬷嬷并臻儿送至蘅芜苑去,然后宝钗和香菱才同回园中来。
香菱道:“我原要和奶奶说的,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顽;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香菱学诗,宝钗鼓励;香菱劳累,宝钗为她担忧。享受过如此温暖的生活,又怎肯再入阴冷恐怖的噩梦?

或许续书者是太怜香菱了,所以才要设置金桂暴毙、香菱扶正的结局。但可惜的是,根据判词来看,香菱的结局应该就是跟着宝钗之后,因“干血之症”而死,终结了苦命的一生。

发布于 2021-02-01 12: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是薛蟠的小妾,为何却敢当着宝玉换石榴裙不避讳?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第62回,回名乃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讲述的是香菱和众丫环玩“斗草”的游戏,结果不小心跌进水坑,贱了一裙子的水,贾宝玉路过,便回怡红院,让袭人将裙子拿来,给香菱换上,而期间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贾宝玉并没有回避香菱换裙子的忌讳,香菱也没有过度在意这件事!

袭人又本是个手中散漫的,况与香菱素日交好,一闻此言,忙就开箱子取了出来折好,随了宝玉来寻着香菱。她还站在那里等呢!.......香菱红了脸,笑说:“多谢姐姐了。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说着,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第62回
这个情节的确存在问题,因为香菱是薛蟠的小妾,按照封建男女之防,贾宝玉跟香菱单独相处,本身就存在问题,更何况眼看香菱换裙子,还岿然不动,眼巴巴看着,香菱也最多就是“命宝玉背过身去”,着实不妥。

有读者对这个情节提出异议,着实正常,因为贾宝玉、香菱两人的作为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

岂不见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贾宝玉、王熙凤被魇了,阖府大乱之际,薛蟠一直在保护母亲薛姨妈、妹妹薛宝钗、小妾香菱,生怕被别人瞅着撞着,亦或者被人“揩油”: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怕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工夫的,因此忙得不堪。——第25回
由此观之,幸亏此时薛蟠出门贸易,未在家中,没有看到这副场景,否则以薛蟠之个性,必然以己度人,断然不相信贾宝玉面对香菱解裙而不动邪念。

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本身,贾宝玉之所以毫不避讳,是因为他从小就跟女孩厮混在一起,早已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他对香菱并无邪思妄想,只是单纯出自欣赏和关心;

加上他和香菱的身份差距,导致他很少能和香菱这般近距离接触(前有平儿理妆,后有香菱换裙,两情节可合观),故而眼下“换裙子”,贾宝玉并不避讳。

关键在于香菱,她为何也这般“开放”,居然能允许自己换裙子,让一个男子在现场?

更为关键的是,香菱本身性情很保守,譬如第79回,香菱和贾宝玉再次见面,香菱向其叙述薛蟠、夏金桂不日将要成亲,贾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

香菱听后,当即大怒,因为贾宝玉的话似有影射之意——薛蟠得到新奶奶夏金桂之后,按照他喜新厌旧的性情,必然很少再宠幸香菱了!这已经涉及到人家的床帏之事了,所以香菱听完很生气,直接正色反击:

这是什么话,素日咱们都是斯文斯敬的,今儿忽然说起这些话!这是什么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说你是个亲近不得的人。——第79回
这前后的反差,是值得探讨的,前番当面换裙子,香菱尚且没有生气,这次区区口角,就让香菱气得再也不理贾宝玉了,何也?

其实这跟香菱的性情有关,且看第62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香菱之所以没有过度避讳贾宝玉是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转变的:

宝玉跌脚叹道:“若你们家一日糟蹋这一百件,也不值什么。只是头一件,既系琴姑娘带来的,你和宝姐姐每人才一件,她的尚好,你的先脏了。岂不辜负了她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蹋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香菱听了,这些话却都蹦在心坎上,反倒欢喜起来。——第62回
贾宝玉是一个很体贴的人,他很会站在女孩的角度替她们思忖,这件石榴裙是薛宝琴送给香菱的,如今弄脏,有点不好意思见宝琴,加上薛姨妈可能会责备香菱不爱物。这些担心涉及本人利益,都是香菱自己才能想得到的,别人谁能看到这一层?

贾宝玉偏偏想到了,所以在这一瞬间,香菱对贾宝玉产生了一种“知己”的莫名情感——自己心中所想,居然还有别人能猜到。所以经过这一层,香菱对贾宝玉少了几分戒备,多了几分信任。

同时,眼下最要紧的事是如何解决裙子的问题,又是贾宝玉出谋划策,将袭人暂时用不到的一件同样样式的裙子拿过来,给香菱换上,在这种场景下,香菱对贾宝玉更多还是心存感恩之念,加上急于换裙子解决这个问题,故而暂时忽略了男女之防,仅让宝玉背过身去,当即换了裙子。

可一旦遇到第79回的情况,毫无任何征兆,贾宝玉突然冒出那句“我替你耽心虑后”,立刻触碰到了香菱内心的高压线,登时产生了对宝玉的反感情绪,之后再也不理贾宝玉了。

此两情节看似矛盾,实则有内在逻辑可寻,不可不察。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发布于 2021-01-27 1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薛蟠、夏金桂之婚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比较《红楼梦》众多男性,薛蟠无疑是其中“性价比”最低的一个,他虽出身金陵四大家族的薛家,可身上却没有丝毫大家气度,俨然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若是放在今天,估计没有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薛蟠身上集合了所有纨绔子弟的共同缺点,比如他喜欢搞“龙阳之好”,说得直白些就是男男之爱。

当年薛家初进贾府时,薛蟠破天荒主动要求去贾府学堂读书,实际上却是借着读书的幌子在贾家学堂寻找长相清秀的少年,用钱财利物进行引诱,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住处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谁想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被他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记。——第9回
贾府学堂中,数得上名字的就有金荣、香怜、玉爱三人,都曾是薛蟠的“情儿”,甚至薛蟠曾打过秦钟的主意,只不过秦钟是贾宝玉的人,故而未能得逞。

如果说学堂之事,发生在贾府内部,外人无法知晓,那第47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则完全将薛蟠“龙阳之好”的名声给打出去了。

第47回,薛蟠看上了偶然串戏的柳湘莲,张口“小柳”,闭口“别放小柳走”,在场众人都是明白人,都知道薛蟠的心思。柳湘莲大怒,于是假意屈从薛蟠,将其骗到郊外,一顿老拳伺候,打得薛蟠哭爹喊娘,求爷爷告奶奶,最终还是贾珍派人外出搜寻,才找到了鼻青脸肿的薛蟠。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加之此事众人都知,无法保密,又是上好的调笑谈资,必然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这也是为何薛蟠伤好后,立刻假借外出贸易,离开了京都——薛蟠亦是要脸之人,丢不起这个人!

薛蟠不仅品性不佳,身上更是担负着人命官司,《红楼梦》开篇第4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薛蟠打死冯渊,抢走英莲的事,传得人尽皆知,甚至连贾府内诸多女眷,如王夫人、王熙凤、探春、黛玉等人也都知晓,可见传播范围之广。

所以,不管怎么看,薛蟠这个人极度不靠谱,他在外的名声已经臭了,但凡打听过薛蟠情况的贵族,恐怕都不愿意将女儿嫁给薛蟠,可偏偏金陵桂花夏家的夏奶奶,却将女儿嫁给了薛蟠,而且嫁得还很高兴。

香菱笑道:“一则是天缘,二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年本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在一处厮混过,叙亲是姑舅兄妹,又没嫌疑。虽离开了这几年,前儿一到她家,夏奶奶又是没儿子的,一见了你哥哥出落得这样,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见了儿子的还胜。又令他兄妹相见。谁知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相准了。”——第79回
从这里的情节可以看出,人家薛蟠应该也属于颜值比较高的公子哥,所以夏奶奶一见了薛蟠,就高兴的了不得,当时就看准了薛蟠,薛蟠和夏金桂一见面,又彼此喜欢,最后就促成了这门婚姻。

曹公寥寥数笔,将过程叙述地很简单,但读者却不可等闲视之,忽略了红楼一书的写实性,况且薛家、夏家都是皇商之家,贵族联姻岂可儿戏,这其中必定有其他原因作祟。

细细想来,薛蟠和夏金桂的婚姻很有意思,一言以蔽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薛家和夏家的处境实在太相似了,两家都没有可以撑起家族未来的栋梁之才。薛父去世后,薛家就开始走向没落,薛姨妈慈祥有余,能力不足,薛蟠是个无用之人,虽然有个薛宝钗,但是个女眷,将来是要嫁人的,薛家的未来,终究还是要交到薛蟠手上!

夏家也是一样,夏父去世后,夏家只剩下夏奶奶、夏金桂两人,家中无一个男丁,用香菱的原话说:可惜他这一门竟绝了!

在男子本位主义的封建社会,家中顶梁男人的去世,往往意味着家族衰落的开始,薛家为何堕落成为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车尾,甚至还要寄住在贾家,其核心原因也是如此,住在贾家,可以依赖贾政、贾赦这些人,背靠大树好乘凉。

虽然书中并未明确提及夏家的没落,但基本上没跑了。薛家至少还有一个薛蟠,可下人们仍然自恃薛蟠不晓人事,于是暗中坑拐,导致薛家京都生意一直没落;夏家一个男丁也没有,夏奶奶是个慈母,夏金桂是个小姐,恐怕家中基业被底下人坑得更加严重。

因此,就夏家和薛家的联姻而言,夏家的需求更加迫切,这恐怕也是夏家为何能忽略薛蟠的斑斑劣迹,急于将女儿嫁进薛家的直接原因。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夏金桂和薛蟠的成长环境也极为相似。

薛姨妈慈祥和蔼,溺爱薛蟠,导致薛蟠的性情中有了“霸”的成分,成为一个霸道的利己主义者,但薛家毕竟还有贵族的底子,这份底蕴让薛蟠没有走向自私的极端,他对母亲、妹妹是很有爱护之心的,每每外出归来,必定要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礼物。

虽然书中并未明确提及夏奶奶的性情,但却记载了她对女儿夏金桂的教育方式——与薛姨妈别无二致!

原来这夏家小姐今年方十七岁,生的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中的丘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只吃亏了一件,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兄弟,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她母亲皆百依百随,因此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妒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第79回
夏奶奶的教育方式也是“溺爱”,但不同的是,夏家的成长环境更加“纯粹”,没有丝毫男性的加入,夏父早逝,家中又无兄弟同胞,从小到大,夏奶奶的所有溺爱全部给予了夏金桂,以至于她彻底走向了自私的极端——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泥土!

《红楼梦》第42回,薛宝钗跟林黛玉探讨小时候读歪书的经历,曾提到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

也就是说,薛蟠、薛宝钗从小到大是跟家族兄弟、姊妹一起长大的,这也是薛蟠、夏金桂同是溺爱环境下长大,价值观却有细微差别的原因所在。

可以想象,小时候薛家分发吃喝玩物,必然是大家分着一起,其乐融融;夏家却是全部好吃的、好玩的全部给了夏金桂,她不懂得分享和规矩,这也是她为何一嫁进薛家,就要打压薛蟠、薛姨妈,妄图自己做薛家女主人的原因所在!

读至此,始信脂砚斋之批语:父母者于子女间,莫失教训说前缘。防微之处休弛纵,严厉才能真爱怜。天下为人父母者,可为一诫!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1-01-21 19:29
红楼梦人物
王熙凤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2: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香菱,恶金桂:善恶相逢实堪伤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悲剧丛生,用曹雪芹自己的话说就是: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而在众多女子之中,最让笔者心生哀怜之心的不是泪尽而逝的黛玉,也不是误了终身的宝钗,而是不怎么起眼的香菱。

细细较来,红楼虽有“万艳同悲”的共性,可大部分女子的悲剧,多多少少都跟她们自身的性格、处事有一定关系。

比如晴雯若是能低调处事,而不是对其他媳妇、丫环、婆子们动辄吵骂,也不至于落个“墙倒众人推”的结局;

袭人若是对姨娘之位没有那么强的执念,坦然接受家里人赎她出去的建议,也不会应了“登高必跌重”的谶语,最终嫁给了社会地位最低下的戏子蒋玉菡。

如此种种,不一而论,可到了香菱这里,我们会惊诧地发现,她几乎没有做错过什么,可还是被命运摆弄。她性格温柔和顺,甚至有些呆萌,她本是姑苏名士甄士隐的女儿,却遭拐子拐卖,每日挨打受骂,最终被卖给薛家,嫁给了薛蟠当妾,堪称将牛粪塞到玉瓶里。

但凡换成其他女子,有过这么一番复杂的经历,内心多少会变得“暗黑”,可香菱却始终保持最初的娇憨状态,对别人没有一点坏心思。

这里要插个题外话,曹公匠心独运,给香菱原名安排为“甄英莲”,香菱判词亦写道:根并荷花一径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莲”、“荷花”暗合周敦颐《爱莲说》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菱从艰难暗黑的环境下长大成人,却丝毫没有沾染世俗之歪门邪气,真真难得!

于是,《红楼梦》中凡是香菱出现的镜头,皆是那么可爱娇憨,譬如第24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香菱从背后轻拍黛玉,尽显少女之态:

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她一掌,说道:“你做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傻丫头,唬了我这么一跳。你这会子打哪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姑娘的,找她总找不着,你们紫娟也找你呢。”——第24回
脂批云:此“傻”字加于香菱,则有多少丰神跳于纸上,其娇憨之态可想而知。

读者读之,仿佛看见香菱笑嘻嘻地跑到黛玉背后捉弄她,被黛玉看着后,又满脸笑嘻嘻地问答,俨然是性情纯净之女儿,谁能联想到她之前曾有过七八年的被拐经历?

再有第48回,众人前去惜春处看年画,别人远观,香菱却走得近近的,指着画上的美人,憨厚地一个一个辨认:

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第48回
细按《红楼梦》文本,会发现香菱有一个特点——特别爱笑!全书中香菱出现的章回有第7回、第24回、第48回、第62回、第79回,香菱每次出现,只要出言说话,必定是“笑嘻嘻道”、“笑道”,这是一个怎样乐观豁达的女孩啊!

香菱的笑容止步于第79回,因为薛蟠要娶亲了,这也是全书最让人痛心处,我们难以想象香菱是以怎样的善意忖度新奶奶的到来,且看原著中文字:

香菱道:“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任户部挂名行商的,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前日说起来,你们两府里也都知道的。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她家是‘桂花夏家’......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第79回
脂批云:香菱声口段不可少。看他下作死语,知其心中略无忌讳疑虑等意。真是浑然天真,余为之一哭。

香菱对夏金桂没有丝毫提防,她以最大的善意忖度夏金桂的到来,还想着以后跟夏金桂一起吟诗作对,由此恨不得夏金桂快些嫁过来。可结果呢,她等来了一个凶狠恶毒的夏金桂,一个想要她命的夏金桂!

读《红楼梦》之香菱文字,始信孟子之“性善论”,读夏金桂之文字,又思荀子之“性恶论”,一善一恶,相逢遭际,受伤的总是善良的一方。

香菱无意争宠,她对夏金桂也没有丝毫威胁,可她还是被夏金桂列入了“暗杀名单”,你问夏金桂为何要这么做?答案是没有理由,香菱没有得罪她、薛姨妈没有得罪她、薛宝钗亦没有得罪她,可她却将这些人全部列为自己的敌人,想要将这些人全部踩在自己脚下,自己做薛家的主人!

正邪两赋,这便是世间的真相,有人看着别人痛苦,自己亦心受折磨,这是仁人之心,也有人看着别人受苦,自己反而能获得凌驾他人之上的快感,夏金桂明显是后者。

按照书中所记,夏金桂“爱自己尊若菩萨,窥别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这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夏金桂只爱她自己。

看着薛蟠有一个美妾香菱,便生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看着薛姨妈慈祥和蔼,是个好说话之人,便要压她们一头,而香菱则成了第一个牺牲品。

夏金桂先是篡改了香菱的名字(改为秋菱),进而步步紧逼,每日深夜让香菱给自己捶腿服侍,动辄打骂,最后还有意让香菱撞破薛蟠和宝蟾的丑事,诬陷香菱扎小人诅咒自己,惹得薛蟠大怒,抄起门闩追着香菱殴打......

曾经笑嘻嘻的香菱,再也没有了笑容,她的好日子在夏金桂进薛家的第一天就结束了,80回后,香菱还遭受了怎样的折磨,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判词)!

“两地生孤木”便是一个“桂”字,香菱的命运最终葬送了夏金桂手上,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孩,最终还是难以逃脱命运的诅咒,踏向了人生的尽头。

发布于 2021-01-16 19: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2: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香菱因何与贾宝玉翻脸?

细读《红楼梦》第79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一回,薛蟠婚事定了长安城“桂花夏家”的小姐夏金桂,香菱向贾宝玉述说完夏金桂的情况后,宝玉冷笑一声: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担心虑后呢?

香菱闻之,又羞又怒,出言责备宝玉:素日咱们都是斯抬斯敬的,今儿忽然说起这些话!这是什么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说你是个亲近不得的人。

香菱因何生气,宝玉的话哪里得罪了香菱?

吾等读者切勿先入为主,带着上帝视角,自知香菱其后被夏金桂折磨,便误以为贾宝玉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贾宝玉此处的话,与夏金桂并未关系,而是具体针对薛蟠!

在贾宝玉看来,薛蟠是个喜新厌旧之徒,当年未得到香菱之前,几番缠着薛姨妈索要,及其后成为其小妾,薛蟠则视之为“马棚风”,如今新来了个夏金桂,薛蟠必定将全部身心放在新夫人身上,忽略香菱。

宝玉之担心,是怜惜香菱一个绝美玉瓶,居然倾倒进来薛蟠这么一坨不知怜香惜玉的马粪,惜哉。

香菱并不了解宝玉的痴性,她曲解了宝玉的真实意思,误以为贾宝玉在调侃薛蟠娶了新夫人,就不再宠幸自己,一个外男,居然讨论自家的床帏之事,香菱安得不怒?

宝玉之护花心切,香菱之纯真无邪,尽显无遗。
发布于 2021-01-26 22: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等闲,识得迷情幻海人-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原创 2018-01-18 暗香疏影 公众号:有心拾萃
第一回有这样一条脂批,堪比戚蓼生的序言: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总括了曹雪芹写作时候用到的“秘法”。这诸多“秘法”的巧妙运用让《红楼梦》一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

书中人物有的来源于作者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比如凤姐,湘云;有的来源于“太虚幻境”,即神话故事中的仙界。

这些仙界人物都有各自的极品特点,好比宝玉的意淫,好比宝钗的热毒,好比黛玉的娇怯,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一个可能被大家忽视了的共同点:

我们来看原文第三回: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甲侧:文字细如牛毛。来了一个癞头和尚,甲眉: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

脂批提示,这些迷情幻海中人,会借癞头和尚之手点明,是有数的几个。

那熟悉红楼的人马上就可以如数家珍一般数出这些人来:宝、黛无疑,宝钗的金锁是癞头和尚给的,妙玉曾被度化,香菱曾被求舍,还有一个可能会漏掉,表字兼美的秦可卿,书中直接写出她是警幻仙子的妹妹。

宝黛钗不用说了,秦可卿、妙玉都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人物,后面二人正传的时候我们再详细分析。

我们先来看香菱:


原文第一回:嫡妻封甲侧:风。因风俗来。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甲侧: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甲侧: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甲侧: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

第三回接黛玉话后的脂批:甲侧:人生自当自养荣卫。甲眉:甄英莲乃副十二钗之首,却明写癞僧一点。今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反用暗笔。盖正十二钗人或洞悉可知,副十二钗或恐观者忽略,故写极力一提,使观者万勿稍加玩忽之意耳。

第四回: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甲侧:宝钗之热,黛玉之怯,悉从胎中带来。今英莲有痣,其人可知矣。

所以说,香菱也是幻境仙子之一,只因她入了又副册,往往被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

至于她们的仙界身份我先透露给大家,之后会做详解。

香菱——痴梦仙姑

宝钗——引愁金女

妙玉——度恨菩提

可卿——钟情(种情)大士

黛玉?当然是绛珠仙子了,为什么没有湘云?答案也有了吧。



有兴趣的读者赶快关注有心拾萃,先睹为快吧!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心拾萃感谢各位的陪伴独家揭秘

定不负你

编辑于 2018-01-19 09:49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08: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全才女儿,金陵十二钗打包不如她,她会的钗黛都不会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人命各有不同。有的人生在罗马,有的人生在猪圈。有的人生在罗马掉进猪圈,有的人又由猪圈走向罗马。

这是人生经历的大不同。用之于《红楼梦》众女儿,也是贴切至极。






红楼女儿多薄命,其实“红颜自古多薄命”。

哪怕如贾母的出身和地位,仍旧逃不得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她不薄命么?

所以,薄命不是短命,也不是薄命人就一定要历经坎坷,掉进猪圈去不得罗马。

朱元璋父母兄弟被饿死,不能说他不薄命。可他日后当了皇帝,谁能说他不成功。

金陵十二钗中人,尽管形形色色,依旧分了两类。

得“杏”者,有幸运。结局都不错。

得“莲”者,都不幸。非死即伤。






这些人中,幸与不幸的对照,从娇杏和甄英莲说起,她二人实际是贾探春与林黛玉的影。

日后贾探春的幸,要看娇杏的故事。

日后林黛玉的不幸,要看香菱的遭遇。

本文就讲一讲香菱,这个四岁被拐走,做了十年扬州瘦马,又被薛蟠抢走做妾,不记得父母家人在何处,却一心想要学诗的女孩子,她身上具有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能力。

不算原文正解,只是茶余饭后从香菱的苦难之中,抽出来一些谈资凑成一文,多少有点令人赧颜。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香菱被拐子拐走后,下落不明。

实际可能根本就没走太远。

那拐子偷了香菱藏在一处,转回头就可能隔着人群去看甄士隐夫妇寻找女儿不见的悲痛。

要不说拐子这种人最可恨,不说人人得而诛之,但着实要天诛地灭才是。

香菱当初被拐子藏起来,却并不着急去卖。原因是他干的行当是养马人。专为达官显贵培养“玩物”,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扬州瘦马。

关于扬州瘦马的来历就不多介绍了。






香菱被培养作扬州瘦马,到底不是个好事。期间吃的苦要比晴雯这种落在人伢子手中卖钱的丫头要多的多。

比较起来,当年一场天灾,三个同龄人都落入被卖的结果。

袭人最幸运,一来就到了贾府,没吃太多苦。

晴雯最遭罪,人伢子是不把人当人的,她能活下来也是命硬。

香菱最倒霉。扬州瘦马不但臭名昭著,培养起来也要费劲无比。

好在拐子要卖好价钱,不会坏了香菱的清白,倒能保全女儿贞洁也是万幸了。

不过,香菱吃的苦最多也是最漫长。






皆因扬州瘦马严格来说就类似高级“妓女”,培养好了才能为奴做婢伺候人。只有培养学习全面伺候人的本事,才能卖出去好价格。

容貌好还不算,还要填鸭式的学习各种吹拉弹唱,诗词歌赋。

所以,大观园中无论袭人还是晴雯,谁也不能学会作诗,唯有香菱可以。

皆因她在本家时,父亲肯定教授过她一些文字。拐子知道后,也肯定要让她学习更多知识。

香菱差的是个林黛玉一般的好老师,她会的知识可不少。

知书识礼还是香菱会的最基本的才能。毕竟那个年代女人认识字也就很少见。具备作诗素质的女子就更凤毛麟角。






香菱最应该擅长的绝不可能是读书,而是吹拉弹唱,歌舞技能,甚至是各种声色犬马。

原文尽管对此讳莫如深,并没有让香菱显示太多。

香菱也肯定不会显露这些曾经过往的伤心事。

但她为扬州瘦马依旧是抹不掉的事实。她的才艺也必然会冠绝大观园。也许只有贾赦买来的那个嫣红,才能与她一较高低。

其实香菱的才艺,从很多地方也能体现出来。

比如,薛宝琴穿着凫靥裘出场,香菱第一个出来说是孔雀线织的。

尽管她猜错了,实际二者几乎雷同,起码表明香菱对女红很熟悉。

又比如,和小戏子们玩斗草,她就能对出个别人想不到的“夫妻蕙”。






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
这种剑走偏锋的“学问”,比小戏子们还“野路子”,显然是扬州瘦马的后遗症。

夏金桂婚后一来就看不上香菱,固然有妻妾之争的由头,何尝不也是深知香菱曾经过往,担心薛蟠被香菱笼络而先下手为强?

如果只是一个丫头做的妾,她倒不一定如何紧张了。

要不说香菱一生可怜至极呢?

史湘云的命运是乐中悲,上天给了她任何好处,都要加倍讨还。但湘云能笑看风云。

袭人的命运是“桃”,她不但幸运更是逃过一劫又一劫,每次都化险为夷,堪称香菱的极致对立。

香菱的命运就是“怜”,一步错步步错,上天总是让她错上加错,不断加码最终彻底压垮她才罢。

香菱,终究是太苦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29 09:4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3: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让人痛惜的四个人,一念之差万劫不复,王熙凤还不是最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人生有很多憾事,都是瞬间决策失误导致。如果时光能倒流,肯定一切要重来,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

《红楼梦》有这么几件事,都因决策失误而导致严重后果。可惜没法重来,只能悲剧收场。

本文就讲一讲这几件憾事。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一,霍启抱丢甄英莲

(第一回)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影?
甄士隐让男仆霍启抱着女儿甄英莲去看花灯,这个决定让他失去女儿不说,更是家破人亡。

原文说的清楚,就是甄士隐让霍启抱走女儿,问题是他为什么不让奶娘跟着去?

古代富贵人家孩子都有奶娘看顾。当日甄士隐梦游太虚幻境醒来,奶奶就抱着英莲直闯她的书房。何以元宵节不让奶娘跟去照顾?

霍启总是个男子,照顾英莲并不方便,奶娘跟随才叫妥帖。可此时完全没有提到奶娘,显然是没跟去。

奶娘为什么被留下?






甄士隐妻子封氏为什么也放心霍启抱走女儿?

甄士隐为什么让霍启抱走甄英莲?

如果诛心揣测一下,有没有可能封氏认为女儿是跟着奶娘出去的。而奶娘却被甄士隐留下了?

甄士隐年纪不大,家资饶富,妻子只生了一个女儿,还没有纳妾……

从奶娘当日抱着英莲直闯书房,以及娇杏去到甄士隐的书房外摘花却发声“咳嗽”,就发现甄家似乎也不那么单纯。

假设甄士隐故意留下奶娘,让霍启抱走女儿导致甄英莲丢失,也就更能解释他在丢了女儿后所受的巨大打击。

那种懊悔、痛恨、痛苦、自责之情,远比妻子胜十倍。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时光重来,甄士隐绝不会让霍启抱走女儿。

甄士隐之失,失之于欲。






二,冯渊三日之约

与甄士隐如出一辙的,还有做了他三日“女婿”的冯渊,同样是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了万劫不复。

(第四回)这……冯渊……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做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
明明知道是拐子卖人,明明看上了甄英莲非她不可,明明已经交了钱……却就是不领人回去。还和拐子约定三日之后“过门”,美其名曰“重其人”。

每次读书到此,都恨不得拿个锤子敲开冯渊的脑袋,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刨除冯渊酷爱男风,娶妻是故意做作给有心人看的可能外。冯渊竟然相信拐子讲“诚信”,将买到手的人还放在“卖家”手里,简直是昏了头。

俗话说“夜长梦多”,自己的东西必须要抓在自己手中。

更不可以相信和考验人心,自欺欺人认为“君子不欺暗室”。

与拐子讲诚信不啻与虎谋皮。最终花了钱,失了人,又丢了性命。

冯渊之失,失之于愚。

三,金钏儿的回应

同样是瞬间的决策失误,金钏儿的错在她本人的轻浮。

王夫人调教的丫头,整体不如贾母丫头太多。

尽管金钏儿、彩霞等人也是上上之选,终究是白璧有瑕,难免遗憾。

金钏儿与彩霞都是王夫人的左膀右臂。

彩霞稳妥,可为“管家”,彩霞一去王夫人就失了臂膀。

金钏儿开朗,陪侍在侧,算是王夫人身边舒心解意之人。






可彩霞背后与贾环有首尾。金钏儿却当王夫人面与贾宝玉轻浮对话。

(第三十回 )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再给金钏儿一次机会,打死她都不再搭理贾宝玉,更不要说当着王夫人的面。

作为奴才,金钏儿错在不把自己当外人,错在忘了主奴之别,错在说了不应该她说的话。

她与贾宝玉当王夫人面“嘲戏”,已经是错。

更错在不该教唆贾宝玉去堵彩霞与贾环。

王夫人能容忍丫头有心与儿子交往,却受不得小人引诱她儿子学坏。

金钏儿的错,终究是她过于轻佻的性格导致。

当日她在贾政王夫人房前,拉住贾宝玉让他吃自己唇上刚擦的胭脂,便已注定了自家结局。

金钏儿之失,失在于浮。






四,王熙凤流产

元宵节当晚,王熙凤陪贾母过了个热热闹闹的元宵夜宴。

谁也没想到元宵一过,她就流产了,并因此染上下红之症,想再怀孕不容易。

通过后文线索的补充,可知王熙凤这次流产失去的,竟是一个“六七个月大的男胎”,也就是即将要得到的儿子。

这次打击对王熙凤来说不啻灭顶之灾。

作为荣国府嫡长孙媳妇,长房继承人贾琏的妻子,荣国府的当代管家,王熙凤可谓呼风唤雨,应有尽有,但唯独没有儿子。

她特殊的身份,让她必须要有儿子的心更比别人迫切。

纵观贾府四代继承人的原配之妻,全都生下儿子。王熙凤却在结婚近十年时,只得一个女儿巧姐,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贾琏要袭爵,必须有儿子。

王熙凤无子,在家中就抬不起头。无论她多厉害,背后都要被戳脊梁骨。

换一个人,好容易怀孕,早都要放下一切安心养胎。

可从凤姐流产反推怀孕时间,就知道九月初二她生日时,已经怀孕两三个月。

此时她非但不休息,更捉奸贾琏与鲍二媳妇大闹一场。

都说气大伤身,当时就提到她脸儿黄黄的,那病就由此而起了。

随后过年那般操劳,她挺着大肚子操办年事,请吃年酒,来往应酬,甚至陪着贾母热闹一晚。

贾母、王夫人这些老人不可能不劝她休息,问题是王熙凤要强不放手。恨不得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权力也不能放。

只要不放权,哪怕生了女儿别人也不敢诟病她。

只要权力在手,她就威风八面,唯我独尊。

殊不知“得与失”之间,有时候代价是不对等的。

王熙凤失去的这个儿子,让她的人生彻底滑向万丈深渊,再也不能解脱。






如果再给她一个机会,肯定要好好休息,坚决保胎。

凤姐的结果也告诉世人,认清事情轻重缓急。老子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才是人生大智慧。

王熙凤之失,失之于贪。

以上四个遗憾,导致的结果全是最惨痛的死局。

甄士隐出家,现实中实际如死。

冯渊被薛蟠打死。

金钏儿投井自尽。

王熙凤没有儿子倒行逆施,被休后惨死。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他们绝不会那样选择。

与宝黛爱情的遗憾是长久过程不同,他们的过失往往是一个念头所导致。

真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9 10:2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29 , Processed in 0.16630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