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5|回复: 81

秦钟哪吒三太子·莲花太子·灵珠子//通灵宝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发表于 2024-6-23 17: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钟临死之际,为何改变性情,规劝贾宝玉投身仕途经济?
[color=var(--GBK03A)]红楼不红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之贾宝玉,虽动辄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男性朋友,秦钟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落笔分析秦钟之前,笔者想先谈谈贾宝玉,他一向不喜男人,只爱在女儿堆中厮混,如何能跟秦钟成为好朋友呢?
事实上,贾宝玉并不厌恶男人,他真正厌恶的是封建正统社会的庸俗、黑暗、丑恶,人人看似坐而论道,实则皆为一己私利,朝廷官场中亦个个都是贾雨村、孙绍祖这样的无耻之流,这也恰恰就解释了贾宝玉为何偏爱女孩们!
在封建男子本位主义下,整个社会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资源都被男人垄断,女人只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也正是因为女人的地位低下,她们无法融入正统社会,没办法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大展拳脚,反而保持了自身的纯洁——她们的思想没有被社会上的污浊所沾染!
贾宝玉爱女儿,厌男人,根源便在于此。故而,在遇到秦钟、蒋玉菡、柳湘莲这些容貌俊美,品性相投的男人,宝玉亦愿意跟他们交朋友,因此宝兄之“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乃是少年稚嫩愤青之句,终究说得武断,诸君须要着眼,切勿泛泛而过。
而在了解这一层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秦钟、贾宝玉的事。《红楼梦》第16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彼时秦钟身患重病,已到将死之际,贾宝玉守在床前,问秦钟有何遗言,而秦钟的回答是这样的: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第16回
毫无疑问,贾宝玉听完秦钟的遗言,心中必然是失望的——自己的这位好朋友,一向跟自己一颗心,厌恶仕途经济,视世间追名逐利之人为俗人,可他在临死之际,居然性情大变,居然规劝自己要立身功名,跟那些国贼禄蠹为伍,宝玉如何能不失望?
为何秦钟临死前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这是值得细细分析的,因为他的经历,足以给天下自命清高者以凉水灌顶之警醒——秦钟和贾宝玉本就不是一类人,他活在贾宝玉的影子中,以致忘了自己是谁。
《红楼梦》第7回“谈肄业宝玉会秦钟”,秦钟乃秦可卿之弟,可卿为了秦钟的前途,将他介绍给贾宝玉认识,并送秦钟去贾家的学堂读书。期间,父亲秦业担心自己家境一般,儿子在贾家学堂会受欺负,还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银子给学堂讲师贾代儒送去:
(秦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欢喜。只是官囊羞涩,那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第8回
读至此,笔者亦为天下父母一大哭:秦业为了儿子的前途,可谓煞费苦心,自己乃工部营缮郎,却能为了儿子,低声下气,提着礼物来见仅仅是个秀才的贾代儒,若非笔者幼年亲历,亦难懂天下父母心酸处。
秦钟一开始也是冲着好好学习来的,不愿负父亲、姐姐之用心良苦,可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秦钟和贾宝玉日日厮混在一处,渐渐被贾宝玉的离经叛道给带偏了。
放在现实中,就好比突然将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放到贵族学校,结果学问没有学到多少,反倒学到了有钱人家小孩身上的毛病。贾宝玉不喜仕途经济,处处影响秦钟,以致于秦钟自己也飘了,觉得自己见识高过世人,由此便开始在贾家和贾宝玉一起,过上了肆无忌惮的生活。
第9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秦钟和学堂学生香怜暗中“交朋友”,而这个所谓的香怜,乃是薛蟠的娈童:
妙在薛蟠如今不大来学中应卯了,因此秦钟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第9回
曹公笔法隐晦,不肯露骨。薛蟠素有龙阳之好,喜欢找贾家学堂中样貌清秀的学生来“服侍”自己,香怜就是其中之一,眼下秦钟暗中交好香怜,所为何事?不消多言,诸君心照。
再有第15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秦钟居然在姐姐秦可卿的丧礼上,跟尼姑智能儿偷做苟且之事:
谁想秦钟趁黑无人,来寻智能。刚到后面房中,只见智能独在房中洗茶碗,秦钟跑来便搂着亲嘴。智能急得跺脚......说着,一口吹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在炕上,就云雨起来。那智能百般挣挫不起,又不好叫的了,少不得依他了。——第15回
秦钟俨然被贾府的灯红酒绿给迷了眼,他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自己当年能进贾家学堂,是因为他的姐姐秦可卿是宁国府大奶奶,如今姐姐去世,他在贾家再无靠山,这个地方还能容得下他吗?
秦钟将自己想象成了另一个“贾宝玉”,他学着和贾宝玉一样离经叛道,一样厌恶仕途经济,一样自认为见识高过世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都是俗人,吾不屑与之为伍!
可他哪里想过,贾宝玉是有资本的,人家是堂堂荣国府的宝二爷,又是老祖宗史老太君最宠溺的孙子,堪称荣国府的活龙,即便贾宝玉没有任何本事,每日厮混度日,贾家的家底也能保证他一辈子吃穿不愁,秦钟有什么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贾宝玉的离经叛道是真的,这是他从小优渥的生存环境带给他的精神提升;
但秦钟不是,他是一般家庭出身,在物质欲望还没有彻底满足的情况下,向他陈述精神境界,他的理解只会流于表面,不可能打心底里认同。
这也就解释了秦钟为何在贾府有那些不良举动。譬如强迫小尼姑智能儿和他发生云雨关系,贾宝玉就干不出来这种事,“护花”是贾宝玉的信仰,不是随便装一装的,他不可能“强迫”女孩们。
而秦钟的离经叛道就是装出来的,一旦给予他灯红酒绿的宽松环境,他第一时间便要满足自己未曾填充的欲望——薛蟠的“龙阳之好”,他要感受一下,尼姑智能儿有些不情愿和他亲近,他就强行上手。
秦钟所谓的离经叛道,只是由于长期跟贾宝玉在一起,被宝玉的生活方式给同化了,他“狡猾”地吸收了其中的利己因素——不用读书考取功名,我的生活像贾宝玉一样轻松。
但秦钟只是在自己骗自己,他忙着沉溺享受,无暇面对自己真实的心理。而当死亡将近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以往那些自欺欺人的“人生境界”荡然无存,只剩下了对不起父亲、姐姐的羞愧,这才引发出他对贾宝玉的那句规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1-05-27 21:29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0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17: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钟哪吒三太子·莲花太子·灵珠子//通灵宝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7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哪吒为什么会怀胎三年零六个月,背后原来有这样的故事!
子羽的文库
2019-04-12 08:14
两朵莲花现化身,灵珠二世出凡尘。【{通灵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珠}】
手提紫焰蛇矛宝;脚踏金霞风火轮。
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世民。【{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历代圣人为第一,史官遗笔万年新。【{绛珠还泪石头记,留取丹心照汗青}】
哪吒,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他是堂堂的三坛海会大神,灵珠子转世。在他的神话中,有着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说起哪吒,我想大家的脑中就会浮现出一个画面,手执火尖枪,肩套乾坤圈,脚踏风火轮,三头六臂,一幅孩童模样。
哪吒,全名李哪吒,陈塘关李靖之子,前世为灵珠子。灵珠子,相信大家会比较陌生。传说,在昆仑山天池处,因久遇仙气而成天地灵宝的一块宝石,这一点,和吸收日月之精化的孙悟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灵珠子,相传是女娲娘娘座下的护法童子,只因为纣王亵渎神灵,女娲娘娘为了惩治纣王,于是,命“灵珠子”接玉虚法旨,下界投胎为陈塘关李靖之子,日后助姜子牙起兵伐纣。
正是带着这样的特殊使命,哪吒就这样降临在了陈塘关,期间怀胎三年零六个月,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出生之后的哪吒,并不受到其父亲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喜爱。一是因为,李靖本是个正直,甚至略带迂腐之人,对于怀了三年零六个月的哪吒,在他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妖物,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了。第二,哪吒也确实调皮,因为他本就是灵珠子转世,一生下来,更是被太乙真人收做了徒弟,得到了神通兵器,极为不凡。
说到太乙真人,我相信许多朋友不是很了解。太乙真人,是阐教元始天尊的弟子之一,昆仑十二金仙排名第五。元始天尊,道家始祖,三清之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整个道教体系的一把手,三大股东之一。
他创立了阐教,与之相对的是通天教主所创立的截教。但是,通天教主门下弟子何止千万,这样一比,同等地位的元始天尊座下只有十二个子弟,那这十二个子弟身份自然是水涨船高,与通天教主的弟子说话份量不是一个等级的。从封神演义里就可以看出,通天教主的弟子,到后期,不是被打死封神就是被抓去西方“服役”。而元始天尊座下的十二金仙呢,却是个个都完好无损,更是向着“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更高境界迈去。
说回题内话,太乙真人,在这十二金仙里排名第五,自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更是十二人当中的法宝第一人。看看他给哪吒的那些法宝就知道,“乾坤圈、乾坤弓、混天绫、震天箭、风火轮、火尖枪、九龙神火罩、金砖、阴阳剑、豹皮囊”等,哪个不是一等一的法宝,有这些法宝在手的哪吒,又怎么会不嚣张跋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而且还认了一个非常不得了的“干爹”。

而且,在阐教门下,有一个非常注目的特性,就是“护短”。典型的帮人不帮理,从和石矶娘娘的一战中尤为明显。哪吒在玩弄弓箭时,无意将石矶娘娘的爱徒射死,自然惹的石矶娘娘大怒。于是去找李靖讨回公道,可是李靖本就对哪吒不喜,也并未如何包庇哪吒,所以石矶娘娘大而广之的就去寻着哪吒报仇。可是这件事被太乙真人知道以后,二话不说,立马下山,急忙赶在石矶娘娘之前,用九龙神火罩将石矶娘娘打回原形,出手狠辣可见一斑。
所以,就在这么一位护短师父的庇佑下,哪吒更是有恃无恐,玩箭射人,骑龙抽筋,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最后,也是因为如此,他在河边洗澡,只是看龙王三太子不爽,就顺手打死了他的跟班夜叉和三太子本人,非但如此,还将三太子的龙筋给抽了下来,还当人情做腰带送给了李靖。
这一结局引发的后果,自然是腥风血雨的,更因为李靖对哪吒的素有成见,导致了四海龙王前来问罪之时,不但没有帮哪吒说一句话,反而与哪吒划清了关系,这的确是非常令人寒心的。于是,在被迫无奈,也是一种心死大于哀默心境下,哪吒还没来得及等太乙真人前来救助,就选择了一个极端的做法,也是封神演义中鼎鼎大名的“削骨还父,削肉还母”。

此后,哪吒对着李靖,再也没有了半点情分。不过,作为人父的李靖也确实有点过分。哪吒在死后,明明是有机会复活,却被李靖硬生生的阻挠,非但砸了哪吒的庙宇,更是断了哪吒的香火,让其魂无处可依,手法尤为极端。若非如此,哪吒也不会被逼无奈下,让太乙真人以莲花给他做了新的身体,后恢复人形。但是,这样的人形,终究是没有精血肉身的无魂魄之体。但所谓物极必反,正因为这样的肉身,才导致日后封神大战中,哪吒成为了魂系法宝的一大克星,屡建奇功。

哪吒就靠着莲花之身,一路斩兵破将,帮助武王伐纣成功。在武王伐纣以后,哪吒与其父李靖、杨戬、金吒、木吒、韦护、雷震子等七个人,丝毫的不贪恋红尘中荣华富贵,悄悄的功成身退,不带走一片云彩。
最后,哪吒等人肉身成圣,更是在日后成为了响当当的莲花三太子,三坛海会大神。值得一说的是,在封神演义中,神和仙的体系是不同的,神是在封神之战中,不幸身亡,最终封令成神,是要受到天庭的约束。而仙却是逍遥在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所以在封神战中,若不是受到申公豹的挑唆,很多人是不愿意出山的,最后导致了功败垂成,受命于天,再也没有了以前的潇洒和飘逸。

哪吒,就是这样一位民间的英雄,并且在艺术形象中,有着极其浓墨添彩的一笔,深深表明大家对这样一个人物的喜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18: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钟哪吒三太子·莲花太子·灵珠子//通灵宝玉【三次锻炼,焉得不成佛作祖!+】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7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脂批 林红玉 呆香菱
2016-06-02 08:10·草根说红楼
文/王根福

来源:罗燕红楼梦之旅工作室

《石头记》里有脂批,脂批第一条是什么呢?其中有十六字: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见蒙府本)。--此说起来简单,可解释起来不简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我们只要对这条脂批的此十六字加以正确解读,则离破解红楼梦主题,为期不远。

别人的解释,我不敢说不正确、不赞成,我在这里,只是坦陈自己对这条脂批的解读。



大体上似乎该如下解读:世上的事,什么不是梦幻?曹雪芹,什么方面不通灵?作者假托梦幻,又假托通灵宝玉,实在是有满腔的情话要诉说,有满腹的愤怒要喷发!这些情话,这些愤怒,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曹雪芹本身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换句话说,曹雪芹是根据“曹家”真实生活而精心创作出来的一部感天动地的红楼梦!

当然,以上十六字批语里,内涵极多。我所谓“情话”,不单是指男女爱情,还指人间感情、友情、恋情、痴情乃至父子情、母子情、人鬼情等等;所谓“愤怒”,也不单指“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或是什么“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家庭悲剧,还指整个封建帝国的覆灭悲剧,甚至指整个绵延了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的悲剧。然而,说千道万,归根结底,实乃千红一哭悼红楼的悲剧!!在曹雪芹时代,他绝不会想到200年后的今天,已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他在写作红楼梦时,实有感于中国200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封建帝王,把“女儿”当作亡国害民的红颜祸水,当作替罪的羔羊!曹雪芹立志要翻这一积重难返的绵延2000余年历史的陈年大案,故倾注自己毕生的热血和生命,创作出了伟大而辉煌的红楼梦!

另外,十六字批语里,我们还可以看出曹雪芹把自己定位于通灵宝玉。这“通灵宝玉”,原是女娲所遗补天石,只因“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后有赖于癞头和尚之法力,由石变玉,终成大器。这里面,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人类起源于女娲所造;二是“人生不能不学也”,“锻炼后,性方通”(第一回脂批);三是表明曹雪芹由石变玉,乃超凡入圣无疑。--甲戌本二十五回,有朱笔脂批云:三次锻炼,焉得不成佛作祖!此批语批在“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之侧。我在《千古情僧贾宝玉》及《空谷传音说红楼》两文中,均点到贾宝玉在红楼梦结束时,身份乃情僧,实超越“佛陀”。甄宝玉引渡贾宝玉重登太虚幻境,此正与红楼梦第一回癞头和尚将石变玉作照应。

根据红楼梦第一回所写,曹雪芹明显是自学成才的,但此自学成才的曹雪芹,并未被世道所重用,亦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故“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但遭失落的曹雪芹,绝不会去做“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的日常琐事,他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潜心于红楼梦的创作。

对于宝贵人才被随意埋没,随意糟蹋,曹雪芹是深恶痛绝的。红楼梦第一回,苦命的香菱一出场,曹雪芹便落笔香菱“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批点明: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此批中,毫无疑问爆发着脂砚斎、曹雪芹对人才的被埋没、遭不幸,感到钻心的疼痛和无比的愤怒!紧接此批下,另有三条脂批,表达着同样的内容和极端的情绪,其力度、其愤怒,在整部红楼梦中,绝无仅有。

从古到今,人才被埋没、遭不幸,屡见不鲜。这里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通,性格不相合,政见不统一等等等等,但,有一个司空见惯的原因,恰在于人性的劣根性,即“忌妒”二字。

红楼梦里林红玉,聪明,能干,头脑清楚,口齿伶俐,长相上也颇有几分容貌,因此一心一意想往上爬。善于阅人的宝钗评价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这话翻译过来,其实是说林红玉胸怀大志,而且非常能干。



林红玉当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这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有一天,她趁宝玉身边无人伺候,便主动给宝玉倒茶,谁知立马“得罪”了秋纹、碧痕等人。秋纹兜脸一口吐沫啐在林红玉脸上并破口大骂:“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赶紧帮腔:“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秋纹道:“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二人你一句我一句闹个不停,直到有个老嬷嬷进来传凤姐的话才止。--看见了吧?秋纹、碧痕对林红玉的排斥、欺压是多么地血腥、多么地凶狠!这简直是你死我活的博杀。有人说小红上去会抢了秋纹、碧痕的位置、饭碗,在我看来,实乃夸大其词。归根结底,“忌妒”二字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经常看到现实生活中,“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墙内花”周边的忌妒气息太浓厚,而“墙外”,由于大家相互不熟悉,也少有利害冲突,故相比较而言,反能相互欣赏、相安无事,但一旦环境有变,一旦利害冲突,“墙外花”也马上会变得奇臭无比。这也许是人的劣根性?还是人才竞争太激烈使然?但我们在品德高尚的人们中间,这种忌妒气息或是所谓的“人才竞争”似乎少了许多。比如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大诗人,一个是诗仙,一个乃诗圣,他们之间,关系就一直地比较好。

我记得民间有一个说法,说挤满了人的公共汽车开来,候站的人们拼命往车上挤,而车上人千方百计不让候车人挤上车,--尽管,车上人刚才还在相互厮打,但在“一致对外”上,他们一条心。可叹的是极个别人一旦挤上车后,态度立马改变,也“一致对外”起来。--这跟“墙内开花墙外香”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但它更能说明问题。

“公共汽车”当然象征着名与利,也象征着特权与地位。但如果人们把这“公共汽车”看开了,看淡了,也无须有很多烦恼了。林红玉受了秋纹、碧痕辱骂后,一度心灰意冷。她对佳蕙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其实,人都这么想,不去追名逐利,那些所谓的烦恼也就无影无踪了。只可惜,真能象小红这么想的人,世上实在是少而又少。--毕竟,名利、地位对人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也太重要了。

曹雪芹笔下的小红,聪明能干,志存高远,而且洞彻人生。她与未来的丈夫贾芸一样,毫无疑问是正面人物形象。红楼梦里贾芸、小红不仅“往上爬”很有一套,谈恋爱也神出鬼没。他俩互换手绢,借了别人之手,还丝毫不露痕迹,一切是显得那样的风平浪静,又那样的真实自然。相比较之下,宝玉私传手帕给黛玉,通过的中间人是晴雯。可按有关线索来看,宝玉私赠黛玉手帕,后来败露,宝黛出了“洋相”,而贾芸、小红互换手帕,竟然神不知鬼不觉,不仅一点事儿没有,而且还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当然,小红虽在宝玉房里吃不开,受压制,但后来终于被手握大权的王熙凤一眼看中而展翅高飞。在红楼梦后半部,贾芸、小红将联手促成宝湘姻缘,对王熙凤也尽力实施了帮助(此据“探佚”)。

有一些红学家,对贾芸、小红颇有微词,作出的评价,负面居多。我当然不敢说自己的看法一定正确,但贾芸是宝玉的“儿子”,小红是黛玉的影子,又是王熙凤干女儿。很明显,贾芸、小红是曹雪芹正面歌颂的人物,他们很有实际生活的能力,懂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贾芸、小红绝无宝玉、黛玉的脂粉气、书呆子气。说贾芸、小红一心“往上爬”不对、不好,或许是我们思想过于僵化的缘故吧。(二十四回: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庚辰双行夹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辰双行夹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庚辰双行夹批: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小红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影射林黛玉,显而易见)。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我们看到同样一个林红玉,在不同人手里会有不同的命运。一个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显得是多么地无能为力。林红玉在宝玉手下时,由于秋纹、碧痕、晴雯等大丫头们联手欺压,她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而一旦“改换门庭”,投靠了王熙凤,也顺理成章地摆脱了“秋纹”们的欺压后,她才有可能扬眉吐气。人的生存环境、周边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影响显得是多么地强悍。

反面例子正有香菱。香菱当然没有林红玉幸运,她没有遇上贵人,也没有碰上“王熙凤”。从外部环境上来说,夏金桂比“秋纹”们更为可恶;从内因上来说,她比林红玉老实得多,也比林红玉“无能”得多。她没有林红玉的伶牙俐齿,也没有林红玉的精明强干,但她聪明、娇憨,别有一种可爱之处。小说称她为呆香菱,虽然“呆头呆脑”,然而心地善良,令人怜爱。

香菱最著名的生活片断是跟着林黛玉学写诗词。香菱《咏月》诗,前两首写得不太好,但第三首,写得相当不错,--要知道,此时的香菱,跟着林黛玉才几天啊。我们不能说曹雪芹把香菱人为地抬高了多少,我们只能说,香菱确实聪明、可爱,对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很高的感悟,有很高的天分。事实上,这类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不能完全地否认人的天分。--当然,勤奋更是必须的,否则,天才也会变为蠢材。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香菱没被霍启(祸起)祸害;假如香菱没有遇到薛蟠,更没有遇到夏金桂,那她一生将会怎样?不用说,那是一条舒适的生活之路,至少,她不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人呵,有时候真的无法抗拒命运的摆布,也无法选择你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特有的周边环境。



曹雪芹,生活在被抄之家,他没有资格考取功名,也没有非常有力的大人物提携他,故文学水平再高,各方面都已通灵,仍不免落难于贫民之中。封建社会对于人才的践踏与毁灭,那是毫不留情的。应该说,香菱身上,集中体现着曹雪芹、脂砚斋们对于人才被毁表现出极端的愤怒的情绪,否则,香菱出场,不会有连着四条脂批,刀刀见血地感叹着人才的不幸!!

记得二十二回,宝玉被黛、湘“两面夹攻”,受尽委屈。脂批云:看他只这一笔,写得宝玉又如何用心于世道。言闺中红粉尚不能周全,何碌碌偕欲治世待人接物哉?视闺中自然如儿戏,视世道如虎狼矣,谁云不然?--我们看了此批,即可知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犹如宝玉,“视世道如虎狼”。换句话说,曹雪芹并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与红楼梦中贾芸、小红截然相反,而与香菱却有共通之处。(曹雪芹不善与人打交道,这“人”,在红楼梦里,转化为大大小小的“禄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22: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元元的天下 2020-09-02   |  107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据说联合国开大会发材料,中文稿一定是最薄的那本。虽然常字汉字不过四五千个,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会写会读容易,要理解其多意性难。

比如中文书籍光译名就令人烧脑,词不达义是常见的事。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译成《石头的故事》尚不离谱,《西游记》说巜猴子历险记》也还勉强,《三国演义》整成《三英争霸赛》倒是很时尚。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水浒传》英译版《四海之内皆兄方》

而将《水浒传》译成《水边》,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梁山好汉,有活生生译成浪漫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国版的感觉。至于《水浒传》,还有《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外国名,照此风格来译,其他三部似乎应弄成《战争让女人走开》《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女儿国》才行。

因此要将《红楼梦》译成外文,根本无法让不懂汉字文化的外国读者,理解其丰富内涵,释清其义。众所周知《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通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谐音的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卜世仁(不是人),甄英莲(真应怜),霍启(祸起),娇杏(侥幸)等,不必一一细说。

单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搞懂的外国人,大概都成了汉学家了。
《红楼梦》中的人名多有深意,比如男主角贾宝玉,就大有内涵。表面上叫宝玉的原因,是因其衔玉而生。然而还有兼取宝钗黛玉二人名中各一字,意味着三人复杂的感情纠葛。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贾宝玉

而这个名字为小名,儿时贾母让府中直呼其名,出于一种民间朴素的心愿:不显其尊贵以贱视之的孩子才好养,容易健康长大成人。其实这既有贾府爱如珍宝之意,和他的大名贾瑛中的"瑛"皆为美玉,包含着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又符贾家玉字辈的兄弟取名排行。

当然他还曾名顽石,又化名神瑛侍者,自号绛花洞主,别称怡红公子,曾号槛外人,自比张生,还被叫宝二爷,宝兄,玉兄……单单他一人名字就如此丰富的内容。


另外《红楼梦》秦钟字鲸卿,叔叔宝玉叫他"鲸兄”,实在费解。古人应该很少有见过鲸鱼的,但它如此厉害,所以在诗文中,屡屡与鲲鹏一类传说中的庞然大物联系在一起,作为强大的的吉祥物以示宏大之意。杜甫就有诗曰:“未掣鲸鱼碧海中。”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海中有大鱼曰鲸

除去秦钟谐声"情种"因情而终(亡)之意,"鲸卿"也蕴含着老来得子的秦业,希望儿子如海中之鲸鲲大鱼一样,大有作为的美好愿望。

秦钟字为"鲸卿","卿"是说他生得眉清目秀,有女儿之态令宝玉自惭形秽,言其与姐姐秦可卿一样都是外貌出色倒不奇怪,但"鲸"为字与名"钟"相对应,又是什么意思呢?古人的名和字是不同的,一般先有名后有字,有字的是对各补充说明,如曹操字孟德("孟"是兄弟中老大的排行字),"操”与"德"就是同类义词。


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反,"钟"怕"鲸"为相克之物,亦属此类。作为民间有谚所说"一物降一物"的一趣例,很多地方可见敲钟的木杵,皆做成了鲸鱼的形状,据说这样敲钟声音更大更响亮。

三国时薛淙的《西京赋·注》云:"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蒲牢

话说龙王性淫为宙斯级神兽,所生九子不同母。其第四子蒲牢的妈妈是癞蛤蟆(这颜值也是醉了)。它本事也不小——力能负重,又有蛤蟆功喜蹲,所以被授命为护钟的神兽作了钟钮。

这蒲牢天不怕地不怕独怕海中巨鲸,只要鲸鱼一靠,近就吓得大吼大叫(大约个子见了大块头,有我爸是老龙王撑腰,龙子的架势要摆足,心头有点虚脸要雄起的那类),所以人们把敲钟木做成鲸鱼状,这样撞击之后,便可令钟鸣声更响亮。

但曹公意不仅于此,表字"鲸”遏其名"钟",原为体现秦钟懦弱风流本性。

他和宝玉性情相关系暧昧,"不知算何账目",还喜欢上了馒头庵的智能儿。最把父亲活活气死,"情种"终以"情终"了。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贾宝玉和秦钟

他在在回目中就出现名字三次:一次其名,两次以表字相提,在一百二十回中心如此实属罕见。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秦钟出场,第十五回目【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与智能儿相好,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秦钟死了。

这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出场不过几回的人物,是否暗喻秦钟此人大有来头呢?是否如刘心武所言,其姐秦可卿为废太子之女儿故,秦钟以"鲸卿"为字,暗示此人来历非同一般呢?


如秦可卿在死前托梦于凤姐,讲了一番振聋发聩,如何保全家族的大道理;秦钟死前也非同一般,不仅小鬼判官出场,还对宝玉讲了番悔不当初的话。其魂魄先苦苦哀求鬼判放过不得,后提出回见宝玉一面。提到"运旺时盛的宝玉",让鬼判也给二分面子,放他一马实在讽刺。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秦钟

如果按刘心武的分析,是晦隐秦父因私藏罪女事发问斩的话,政治投机失败累及其子秦钟,说出劝宝玉用心正道仕途倒的遗言,倒也合乎情理逻辑。总之秦氏姐弟身份成迷,恰如海上之鲸,真真大有来头也。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秦钟两个人物名字就如此复杂,而书中几百个人物要想弄清就更难了。
更别说其中诸多的诗词、对联、谜语、赋、诔、偈诵等诸多文体理解,一般中国读者,都觉得是过于阳春白雪的文字游戏,想要欣赏其精妙之美,读来太费神了。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所以《红楼梦》这种集文字之美的名著,由于对读者汉字水平要求太高,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所谓曲高和寡,注定不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度高影响大的重要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6: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条脂砚斋批语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刘铄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从一条脂砚斋批语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二百年来人们见仁见智,各种说法漫天飞,搜罗起来不下有数十种之多,新说法又不断涌现,彼此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其实,《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脂砚斋已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了,我们何必再去作毫无意义的争论呢?

对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脂砚斋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呢?

书中第七回秦钟初次露面,脂砚斋对他加了如下一条批语:

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批语中的“此书”当然指《红楼梦》;“此书大纲目”当然指《红楼梦》的纲领或要点,也就是《红楼梦》的主题了。由此可知《红楼梦》的主题是写一位姓秦名玉的姑娘出阁嫁了人家。这当然是隐喻之词,所以脂砚斋随后说:《红楼梦》的主题可以用秦玉姑娘嫁人来作最恰当的比喻(即批语中的“大比托”)。脂砚斋还告诉我们:秦玉姑娘嫁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即批语所说的“大讽刺”)。我们只要把“秦玉姑娘嫁人”这件事搞清楚,《红楼梦》的主题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应怎样解释“秦玉姑娘嫁人”这件事呢?

笔者认为,解释这件事并不困难,因为“秦”可指华夏或指汉人,在一般工具书里都可查到;而“玉”呢?我们知道传国玉玺是华夏政权的象征,它就是现今我们所说的国家的印把子。所以“秦玉”二字就是指华夏政权,也就是指华夏这个国家。

在封建社会,姑娘出阁嫁了人家,就要改从夫家的姓,成为夫家的人,服从夫家的家规。其行动受管束,人格被降低,劳力受剥削,于是形同奴隶。曹雪芹生活于明亡于清的时代,也就是华夏亡国的时代,汉人由姓明改为姓清,汉人被强制剃发易服,成为低头满人之下的被征服者。满人不事劳动,却过着优越的生活,完全由汉族劳动人民来供养。至于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掠夺与剥削,史书有载,不消多说,这种情况,用封建社会姑娘出嫁至夫家的遭遇,比喻汉人亡国后的情况不是很恰当的么?由于人口近亿,并且实力强大的明朝,却亡于一个人口不足百万、实力弱小的小国,这就是“大讽刺”了。

综上所述可知,脂批所说的“秦玉姑娘嫁人”是隐指明亡于清,也就是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的灭亡,这就是《红楼梦》的“大纲目”。除以上解释外,我们还能有其它的解释吗?

《红楼梦》的主题既然是写明亡,那么反清与悼明之亡必然是这部书的主要内容。

曹雪芹虽然是汉人,但却是入了旗的,他怎能反清?

我们知道曹雪芹的入旗是因其先人的居地被清朝占领,其先人被俘,成为满人的奴隶,这样才入了旗,并且世代为奴。曹雪芹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光荣华夏民族意识的人,加之他的高傲性格,他哪能甘心做异族的家奴!因此他具有反清思想是必然的。也有人说:当曹雪芹那个时代,清朝统治中国已历百年,入了旗的汉人都已“满化”,不会有反清思想了。这一说法值得研究,我们用现实例子加以质疑:当前外籍华人已分布于全世界,有许多家族在国外生活已历数个世代,远超过百年,他们都应当“洋化”了。然而他们中很多人却坚守本民族传统,热爱祖国,不少人每年不远万里回国祭祖、祭扫皇帝陵墓、祭奠孔子等。这应如何解释?过去英国统治印度已超过百年,为什么还会出现一个反英的甘地?而且追随甘地的印度人何止千千万万!像印度这样的例子,当今世界上还有很多。那么清朝统治入旗的汉人一百年,就不会出现一个反清的曹雪芹!雪芹之后的嘉庆朝,入旗的汉人官员曹纶参加汉人创立的天理教,共谋在京发动反清政变,事泄被处死。这是清朝统治中国超过百年后,入旗汉人反清的一个显著例子。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怎能说入了旗的汉人经过清朝统治一百年就不会反清了。

当然,时至今日满汉两族已融合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已不存在谁统治奴役谁,和谁反抗谁的问题,这和曹雪芹那个时代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是毋庸多说的。


《红楼梦》主题既然是写反清与悼明之亡,可是这部书的内容不就是贾宝玉在大观园内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少女们写诗、作赋、填词、造谜语么?再不然就是打打闹闹、啼啼笑笑,哪里有什么反清悼明的影子?但我们应充分理解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文字狱恐怖时代,如果《红楼梦》被发现有反清悼明内容,那么粉身碎骨的将不仅曹雪芹一身一家,而且还会祸连九族,所以曹雪芹必须将此书义旨深而又深的隐藏起来,因此要想找出《红楼梦》这种犯大禁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百年来,根据这部小说文本的特殊性、根据它对触忌清朝的隐微表露、根据一些脂批的指引,认定《红楼梦》是反清悼明政治小说的索隐派,虽然前仆后继地去探寻这部书背后的这一隐秘,但始终未能获得公认的突破。

当然,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不是要人们绝对看不出这部书的义旨的,否则就失去他写作这部书的根本用意了。为了使人们破解这部书的犯禁义旨,他在书中留有突破口,我们只要从突破口切入,就会得到全面突破。

破解《红楼梦》义旨的突破口有两个,一为《姽婳词》,是有关反清的;一为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是有关悼明之亡的。我们先研究第二个突破口。

《红楼梦》与《桃花扇》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桃花扇》是以侯方域与李香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侧面反映出南明之亡的前因后果,从而告诉人们:明代三百年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这一问题,所以《桃花扇》与悼明之亡有关,因而《红楼梦》也就与悼明之亡有关了。《红楼梦》与《桃花扇》有关,是借助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透露出来的,因为这十首诗谜中的八首是用隐笔采取《桃花扇》的某些内容编制成的。今说明如下:

我们首先研究其中第八首《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裳尚有香。

这首怀古诗谜是根据《桃花扇》有关史可法的一些剧情编制的。据《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沉江》的叙述,史可法于清军攻破扬州后,他縋城而出,急奔南京去保驾。但渡过长江后,遇到柳敬亭、老赞礼、侯方域三人,从他们口中得知皇帝(福王)已出逃,绝望之余,史可法脱掉靴、帽、袍服,跳入长江自杀。柳敬亭等人见史可法脱下来的衣裳里面满是印着史可法官衔的朱印,即“钦命总督江北等处兵马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衣裳由老赞礼保存起来,欲将其埋葬于扬州梅花蛉史可法点兵之处。在续四十出《余韵》中,柳敬亭问老赞礼史可法的衣冠后来怎样处理的。老赞礼答曰:后来约了许多忠义之士,齐集梅花岭,招魂埋葬,倒也算千秋盛事,但不曾立得碑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7: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主旨全在这两句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江山携手 2019-04-06   |  651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此文对著名的一段脂批,做了独特有新见,又论证谨严、颇能自圆其说的阐释。其结论见仁见智,未必定论,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观点,并且从索隐派中走出一条文本阐释的新路。这点就颇值鼓励。原文数万字,限于篇幅做了大量删减,若有论证不足和逻辑断裂处,可能为编者之罪。读者可与作者商榷之。


作者

柔十

什么是红楼梦的主旨?书里有直接依据吗?

有,而且还不少。比如甲戌本第一回: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又如:

“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此批也点明了红楼梦的主旨。

本文要着重探讨的,第七回甲戌本有这样一段脂批:

“设云‘秦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这句话的核心是三个词:纲目、比托、讽刺。

而且,三个词虽然是并列的关系,但显然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贯串,构成一个意义统一体。

大纲目,与前面“总纲”同义。

接着看“大比托”。

这里,比当为比喻、譬如,也即与“比兴”的比是同样的意思:以彼物比此物。

托,寄托寄寓,借外物(文艺作品)表达主体的情感和思想,也即脂批所谓“托言寓意”。

最后来看“大讽刺”。

这个好解释,就是反对,否定,批判。

曹雪芹借红楼梦要讽刺批判什么呢,答案也在两句诗上。

纲目-主线,比托-寄托,讽刺-批判,三组词均指向文章或作品的根本性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性的概念来替代这三组词:主旨。

因此,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

脂砚斋直接清楚地点明红楼梦的主旨,对红学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信息。

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直指枢机的正确进路。

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亲厚,深度介入红楼梦的创作,深知拟书底里。

所以,关于红楼梦的主旨,他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心营臆造,信口雌黄。

可以认定:脂砚斋的批语“未嫁先名玉”代表着曹雪芹的原意,是他创作意图的忠实反映。

下面,我们来解读批语“未嫁先名玉”,通过它去寻究红楼梦的主旨或主题思想。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出自南朝(梁)刘缓的宫体诗《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全诗如下: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袾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已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此诗为应酬唱和之作,描写了某次宴会上一个歌舞姬的美貌,大意是说:

眼前这位美眉真是美得逆天啊,男人见了她,连仙女都不稀饭,眼里也装不下别的事物。

跟那些经典美女:曹植的嫂子甄宓、宋玉的邻家女孩、夫差的女儿紫玉、邯郸姑娘秦罗敷,她都有得一拼。

此诗用典颇多,其中,“未嫁先名玉”取典于《搜神记·紫玉韩重》(卷十六),“来时本姓秦”取典秦罗敷。

罗敷是汉末至三国时期邯郸的美女,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后成为美女的代名词。


这样的艳诗,无论是整体的主旨立意,还是单个典故的思想寓意,都乏善可陈。

诗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是借紫玉和秦罗敷来比喻形容女性的美貌,无甚深意。

此种用典手法在宫体诗中可谓标配,无非陈辞套语。

总之,这是一首平常的艳情诗。

可以确立两点:

1、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指涉的是独立的两个人:紫玉和秦罗敷,而不是什么秦玉。

秦玉乃后人望文生义而来,与二诗本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2、在诗中,紫玉和罗敷的含义只是单纯的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并未包含象征、隐喻。

也就是说,认为刘缓吟咏的女孩具有忠贞于爱情(紫玉)以及不慕富贵虚荣(罗敷)的高贵品格,这纯粹是扯淡,无限拔高。

因此,从二诗本义的角度看,说它是红楼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恐怕连王勇平都不会信。

也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脂砚斋对二诗的引用乃借引,在引用后的新语境里,二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那么,两句诗到底什么意思呢?关于它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读到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秦玉。

因此,阐释者中较多的是这类人,认为二诗影射某人,此人姓秦,名字里有个玉字,或曰秦玉,或曰秦某玉。

这些人几乎是一水的索隐派,把秦姑娘当作彩绘模特,任意涂抹。根据我读到的资料,整理如下:

秦学。这个众所周知。秦学认为,秦可卿的原型是废太子女儿,从小藏匿在曹家,“她嫁给贾蓉后,名‘可卿’,未嫁时呢?‘先名玉’!”(《红楼望月》)
作者说。认为:“《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只能姓秦,而不可能姓曹或者其它别的姓。而且,脂砚斋还进一步给我们点明了作者的名字:“未嫁先名玉”,至此,我们就完全知道了《红楼梦》作者的真实姓名——秦玉。”
将军说。认为“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隐射明末女将秦良玉,她是秦可卿的原型。
主人翁说。认为隐射秦红玉,“秦红玉是反看《红楼梦》的女1号,也是曹雪芹的心上人。
其他。不赘述。
以上五种,共同点是把两句诗解读为人名。为叙述的方便,不妨称之为“秦玉派”。

所谓的秦玉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答曰:大错特错。

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断章取义。

望文生义。
在原诗里,二诗指涉的是紫玉和秦罗敷,转引之后生成了新的含义,但新含义到底是什么,脂砚斋并未言明。
张冠李戴。
批语“未嫁先名玉”是紧连着“秦钟”这个符码以夹批的方式注写的,并且说“设云情种”。
此处,戚序本为“设云情种”,甲戌本为“设云秦钟”,显然点明“秦钟”的谐音寓意是“情种”。
因此可以确定,它批注的对象是“秦钟”而非秦可卿。
因此,就算真有个人叫秦玉,也应该是秦钟的原型,与秦可卿、小说作者、女主人翁……有个毛关系。
最关键的是这个:断章取义。
此批核心的三个词是纲目、比托、讽刺,正是这三个词规限着“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的内涵。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是红楼梦所要讽刺、批判的对象。
因此,它的内涵一定是贬义的。
因为秦玉并不包含贬义的质性内容,所以她不可能是红楼梦的大讽刺处;“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不能解读为秦玉(或秦某玉)。


我们回到“未嫁先名玉”。

宝玉有一句话与未嫁先名玉紧密相关: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

没错,我想说的是,未嫁先名玉=未嫁是宝珠。

未嫁的女孩是颗无价宝珠,此为隐喻,这句话没有人会歪解,——比如将未嫁解读为处女,认为曹雪芹在宣扬贞洁。

这是因为,未嫁少女-宝珠并非一个孤立的命题,而是与已婚女性-死珠,老年女性-鱼眼睛共同构成一个意义联结体,表达了作者这样一个观念:

女人在婚姻、社会、生活中被外力裹挟而无法自主,随波逐流,渐渐失去自己。

《朱子语类》:

“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

曹雪芹的宝珠与朱熹的宝珠并无本质区别。

说宝珠象征女性本质的澄净真淳,因有文本的支持,读者都不会反对。

但是我说未嫁先名玉等于未嫁是宝珠,也是在隐喻女性的纯洁本质,这一观点有道理吗?

这其实很好理解。

玉在中国文化中堪称硬通货,自古就有纯洁义,常用来形容人格的高洁,本性的纯良。

《诗经·秦风·小戎》: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表明早在孔子之前,古人就用玉来比喻君子。

管子时代,玉就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管子·水地》: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

孔子儒家,开辟出一个自觉而内省、自强而外向,既广且达、既深且圆的人格世界,其君子人格的具体内容是对管子的承继。

《礼记·聘义》记载了孔子一段话: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就是这样,经过各种的转化与强化,玉被赋予了完备的形而上的价值,成为人(君子)的内在尺度,深涵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

玉的文化隐喻意义对红楼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宝玉黛玉二人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这显然不是随手拈来,而是作者的精心设计。

宝黛二人有着相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而他们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富贵尊荣这些外在之物,恰是高洁的人格、坚贞的节操这些内在之物。

两人都有精神洁癖,对俗世的污浊卑劣深恶痛绝,可以说,他们的人生正应了那句话:“存在就是抵抗。”

抵抗什么呢?浊世对真我的异化,对纯洁本质的污染。

抵抗与坚守正是宝黛二人最显著的人格特征。而这一特征与玉相合。

第二十一回作者借黛玉之口说“至坚者是玉”,此话颇为机要,将宝黛与玉的内在关联点出,表明作者乃借玉之坚贞隐喻宝黛亦有着坚贞的共通品格。

总之,宝黛二人不仅被“名玉”,也即名字中有“玉”,而且有着玉一般的内在品格,玉于他们是名符其实、内外统一的。


因此,未嫁先名玉不是说某个女性未出嫁时名字里有个玉字,——这其实也有违常识,难道女性出嫁以后通通把之前的名字都改了不成?——

而是说,女孩未出嫁时都称得上玉女,只不过这里的“玉”乃本于形而上的角度而言,是指人的品格或本质的高洁。

回顾第五十九回宝玉的话: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第七十七回,宝玉撞见司棋被几个媳妇婆子拉着逐出园子:

“恨的只瞪着他们,看已走远,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这段是说:

女人未嫁之时,远离男人的熏染,如含光宝珠,散发着纯一不杂、熠熠煌煌的人性光辉;

嫁给臭男人之后,近墨者黑,明珠蒙尘,灵性耗散,变得死气沉沉晦暗无光;

及至到了老年,臭出于男胜于男,量变发展成质变,竟然面目全非了。

女人出嫁以后的这一变化,谓之沉沦也不为过。

是故脂砚斋说,未嫁先名玉是红楼梦的大讽刺处。


再来看来时本姓秦。

我们知道,“秦钟”谐音“情种”,细究下去就是,“秦”谐音“情”。又,“姓”谐音“性”。也就是说“姓本秦”谐音“性本情”。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将这句理解为作者的男性观:

男人原本天性有情多情,但成年以后被浊世所染,现实所迫,变得冷硬无情,最终丧失了真我。

那么,将“姓本秦”读作“性本情”,能“就其字义,疏为理论”吗?

所谓的情种,字面意思就是多情种子,说白了就是本性多情;而性本情的字面意思也是本性多情。

所以,用标题诗中的“性本情”去解诗联中“秦钟”的谐音“情种”,这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可见,来时本姓秦与未嫁先名玉是平列的两个命题,表达的是作者的同一套世界观。

人从有情变少情、无情,这不也是沉沦吗?所以脂砚斋说,来时本姓秦乃全书大讽刺处。

现在,我们终于对古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有了一个清晰的全新的认知。

所谓未嫁先名玉,反映的是作者的女性观;而来时本姓秦则反映了作者的男性观。

显然,二者内涵是一致的。

因此,合之则可视为作者的人性论:

人,无论男人女人,本性都是纯洁的,多情的,但残酷的环境最终会改变他们。

以此为基础,回过头去再读脂批:

“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浑浊的语境顿时豁然开朗:秦钟谐音情种,其实每个人都是情种,但最终都免不了异化变质。

这一人性的无奈现实与悲剧就是红楼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进一步解释,大纲目是指“如实描写”的叙事宗旨,红楼梦塑造人物时本着这样的原则:

人性是复杂多面的,善恶无绝对,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

人性也是发展变化的,好人并非一生不变,他可能变成坏人恶人;

恶与坏是环境塑造、熏染的结果,它因境而生、因势而动;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人性在生活的洪流中如何载沉载浮的故事。

大比托是说,作者乃借文学手段表达自己的哲学(人性论)思想;

同时寄托了自己对人性之善好纯美的依恋,特别是那一腔博爱的超迈情怀。

而大讽刺,其对象既包括世道的污浊黑暗对人性的戕害,也包括人的主动或被动的溃败,自知或不知的沉沦。

总之一句话,呈现人性的本相,歌颂人性的美好,揭示人性的悲剧。

这就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江山携手 > 《红楼梦探》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的这座尼姑庵,揭示了古代尼姑的另一面,不堪入目
下一篇: 高曰解红楼梦之薛姨妈酒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8: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博文通过手机撰写(手机访问sina.cn)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的解释 (2017-06-02 10:33:37)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Aqpw1zy7by9CCXCn47
第七回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在宁府,凤姐接见秦钟时,书中写到: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夹:设云秦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那么,为什么这两句话就成了本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呢?

这两句诗出自南朝梁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玉台新咏·卷八》),是一首黄诗: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发,袜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我认为脂批引用这两句属于转义引用,就是向人暗示:黄金有价玉无价!那既然是玉,便肯定是块宝啦!可知作者之意,不过是不予直言而藉此一段文字,朦胧模糊其意而已。换以言之,也就是说,这东西,它的确是块宝。亦即是说,宝玉便是秦钟,秦钟即是宝玉,哪里是一些人所言,二人在搞同性恋!
其实,读者若是细读此书,便会发现,作者所指,皆一人意象,不过是他在梦中所见所想所拟所议罢了!《红楼梦》,它不过是一部另类的《桃花源记》而已。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作者借它来的目的,不过也就是想要提醒读者,莫要疑神疑鬼,其实所有的事都与参与其事者有关。
那我们重新再来理解这两句诗文之意,未嫁先名玉,自言这是一块宝贝。而来时本姓秦,则又该作何解释?无非秦与情相通,言作者作此文章非无意而实属有情!那我们从这书一开篇即已知道,此物原是来自于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
由此可见,设云秦钟之意,不过也就是在提醒读者,应注意这作品的来历。岂知这世上真有一个青埂峰么?
善言者,假物以为用而已!
这也就是所谓假语村言的来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2: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乙真人讚曰

三太子是靈珠兒。降世下凡得仙機。真修真練歸仙洞。
佐周滅紂顯其時。姜相擁負封神榜。中壇元帥做先鋒。
父子相逢歡聚會。兩兄陣上喜相逢。天倫樂敘歸周室。
精忠義氣志無彊。除奸滅惡人之本。青史芳名萬古揚。
自古唐虞稱盛事。寰中老少樂堯天。農夫勤苦喜早起。

學得舜帝力耕田。積谷千倉防饑寒。豐衣足食感蒼穹。
養兒待老依晚計。老來無靠更可憐。惜孤憐貧因果報。
修功立德種心田。世人若有遵聖訓。他年世代子孫昌。
教子多方時時訓。助家創業日日勤。願為世人多作德。
上蒼賜爾福無窮。孝順還生孝順焉。忤逆之人不可綿。

不信觀看簷前水。點點滴滴無差仚。奉勸善男信女們。
急急回頭脫苦海。囑咐經訓誠心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08: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邪祟====除邪崇

红楼中,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有哪三个作用?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1个回答#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敬书艺0HW
2020-12-13 · TA获得超过532个赞
关注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广为人知的是他出生时嘴里含有一块宝玉,就是因为这个玉给整部小说蒙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使得宝玉的出生成了方圆的稀罕事儿。

这个玉表面看起来是

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我们知道,这正面篆的八个字,和薛宝钗的金锁的八个字是相对应的,暗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林黛玉是草木之身,薛宝钗的“金”是用来克林黛玉的“木”的,“金玉良缘”是给“木石姻缘”制造麻烦的。



但是宝玉背面的篆文“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法宝,这个法宝按照它字面的意思应该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那么这个通灵宝玉的通灵之处是不是体现在了这三个方面呢?

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第一个作用:

只要是通灵宝玉出现的时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吵嘴闹架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要是没有它,这姐姐妹妹的情感纠葛从何而起呢?

通灵宝玉是木石前缘的克星,贾宝玉曾多次吵着要砸掉那个玉,并且也试着砸了很多次,但是这块玉是无论如何也砸不坏的,这方面是不是也意味着它的通灵呢,尽管大家都不希望金玉良缘能有正果,但是它就在那里一直存在。



他的第二个作用:他代替贾宝玉来叙述这一切

他见证人世间贾府的兴衰,是红楼梦整部故事的叙述者。当然它只是隐身叙述,并没有出现。最先知道这一机缘的除了仙界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就是甄士隐了。

第三个作用:暗示人物的结局

在第一回中,就点明了,石头凡心萌动,一僧一道就对他发出过警示“红尘中有乐事,但不能永远依侍……人非物换,终究是到头一梦,不如不去”实际上这也是全书人物命运的结局。



除了文本上的这三个作用外,它身上刻的“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在文章中也得以体现。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是这个通灵宝玉“知祸福”作用的体现,提前让贾宝玉知晓家族众姐妹的命运,想给他起一个警示作用,只是警幻仙姑穷尽几种办法,贾宝玉依然没有开悟。

第二十五回中,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的梦魇法诅咒,百般医治,不见好转,直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出现,说道“你家有稀世奇珍,只是现在被声色货利所迷,不灵验了,待我们持颂,就好了”。果然,用通灵宝玉治疗之后,就好了。



第九十四回中,贾宝玉将通灵宝玉丢失,人就开始疯疯癫癫,神智不清,也难怪人们把他称为贾宝玉的命根子。

红楼梦是人情小说,但是作者却通过通灵宝玉将它艺术化,构造了一个极具神话色彩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神秘,可读性大大增强。




《红楼梦》第十五回“赖藩郡馀祯”是什么意思?


回答问题收藏问题分享
4回答·379阅读

举报




青埂峰下的鬼话

2018年02月02日·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关注


这是贾政回答水溶的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托您的福”,是一句非常客气的话。但是曹雪芹的笔毒辣就毒辣在这里。最后一个“祯”字在雍正乾隆时期是非常敏感的字眼,因为康熙的十四儿子叫胤祯,后来雍正给他改名叫允禵。关于雍正的继位,在雍正时期就一直争议不断,民间认为他篡夺本该是胤祯皇位。所以曹雪芹写“赖藩郡馀祯”完全否定雍正继位的合法性。这是非常大胆的一笔,在红楼梦曹雪芹的原文当中至少有好几处是反对雍正的,所以说红楼梦是反书也不为过,他不是反清朝,他是反雍乾,毕竟雍正把他们家抄了。



90收藏分享

举报








史彪738

2018年02月01日



关注


这句话是北静郡王水溶夸赞宝玉后,贾政的回答,原文是:
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馀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赖”就是多亏了,依靠;“藩郡”就是北静王这种异姓王之类的藩王郡王;“馀”剩下的,“祯”吉祥福运;
合起来就是:
【宝玉怎么能承受的起王爷您这么夸赞】。托王爷的福运给予的夸赞带给宝玉的恩泽(就是王爷洪福齐天,王爷的一句夸奖和上帝的青睐垂青一样),【如果宝玉真的像王爷说的那样,就是我贾政的人生大幸了。】
贾政是蒙荣国公贾代善的恩荫赐的官,所以自称荫生。



40收藏分享

举报








书林外传

2018年02月03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赖藩郡馀祯”是一句客套话。在《红楼梦》第十五回,贾府在给秦可卿送殡的路上,北静王夸奖宝玉,贾政说:“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馀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赖”是“依赖、凭借”的意思;“藩郡”即北静王;“馀”是“剩下来的、多出来的”的意思;“祯”是“福”的意思。“赖藩郡馀祯”就是说:“托北静王您的福。”贾政的话的意思是:“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白白承受您的夸奖。托您的福,如果真能像您说的那样,也是我们这些靠上辈人吃饭之流的幸运了。”但是这个“祯"字犯了当时朝廷十四爷胤祯的忌。雍正抄了曹雪芹的家,这有可能是在骂雍正继位不合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0: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红楼:贫寒子弟秦钟,终堕入贾府的灯红酒绿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富贵贫穷各有由,只缘分定不须求。未曾下的春时种,空守荒天望有秋?——《金瓶梅》

《红楼梦》之贾宝玉,虽言之凿凿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可事实上,贾宝玉亦有男性朋友,秦钟就是其中的一位。

秦钟的经历具有浓郁的警戒意味,他本是工部营缮郎秦业的儿子,品性端正,为人谦谨,可这一切都在他进入贾府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个大好少年,硬是被贾宝玉带上了邪路,沉溺于贾家的灯红酒绿,最终家破人亡。






秦钟最初出场是在《红楼梦》第7回“探肄业宝玉会秦钟”,因为秦钟乃是宁国府蓉大奶奶(即秦可卿)的弟弟,故而促成了两人的见面。初出场时,秦钟是何等的腼腆少年,且看原文:

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羞的向凤姐问好。凤姐喜的先推贾宝玉,笑道:“比下去了。”——第7回
其后,秦钟便留在了贾府学堂读书,每日和贾宝玉一起厮混,这也是秦钟悲剧命运的开始。

读书至此,笔者颇为感慨的是姐姐秦可卿的付出,其实以秦钟的等级身份地位,连迈进荣国府大门的资格都没有,而秦可卿很明显想要为弟弟的将来铺路,故而安排秦钟、宝玉结识,这样将来贾宝玉成为荣国府的中流砥柱之时,秦钟亦能从中获益。






包括秦钟的父亲,当得知儿子将要去赫赫国公府荣国府的学堂读书,心中甚是欢喜,觉得儿子此去学业必有进益,但又担心荣国府下人太过势利,看不起贫穷的秦钟,于是东拼西凑,到底还是封了二十多两银子的贽见礼给学堂老师贾代儒:

(秦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欢喜。只是官囊羞涩,那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第8回
可叹的是:古来痴心父母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秦钟进入学堂之后,日日跟贾宝玉待在一起,宝玉又是个离经叛道之辈,按照辈分,秦钟应该叫贾宝玉“宝叔”,可贾宝玉动辄“兄弟”、“哥们”乱叫,慢慢地,秦钟也跟着混叫起来。






同时,秦钟在宁荣两府逛荡的日子一长,他看到了很多不堪入目的一面,比如最直接的就是:薛蟠在贾家学堂,以读书为由,用银钱等物笼络少年,供他玩耍,满足其龙阳之兴......

曹雪芹笔法隐晦,他并未用多余的笔墨描述秦钟在宁荣两府的其他所见所闻,但此乃“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写法,宁国府内部的肮脏,连身为外人的柳湘莲都称:你们东府里,只有门口那两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何等露骨,诸君心照)......






细数宁国府的“丰功伟绩”:公公与儿媳的私通(贾珍和秦可卿)、小厮与丫环有染(茗烟和万儿),僧尼明面谨守佛法,背地里却行风流之事(后来的秦钟和智能)......

在这样的环境下,秦钟慢慢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他逐渐被欲控制,看着这样灯红酒绿的生活,他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进去,紧接着就干出了各种违背基本道德的事。

先是第9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秦钟也学薛蟠的“龙阳之好”,背地里偷偷跟学堂中的香怜暗地里说话,结果被金荣发现,嚷了出来,闹得满学堂皆知;

紧接着第15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彼时秦可卿已然去世,可身为弟弟的秦钟,却在姐姐的葬礼上,做出了很多奇葩的举动。






先是在送葬路上,路过一家农庄,看到一个会纺纱的农家女孩,秦钟便动了邪思歪想,主动调侃起来:

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第15回
这还不算完,送葬当夜到了馒头庵,秦钟按耐不住心中邪念,偷偷跑到厨房内找小尼姑智能儿,找她干啥呢?诸君自瞧:

谁想秦钟趁黑无人,来寻智能。刚到后面房中,只见智能独在房中洗茶碗,秦钟跑来便搂着亲嘴。智能急得跺脚......说着,一口吹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在炕上,就云雨起来。那智能百般挣挫不起,又不好叫的了,少不得依他了。——第15回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曹雪芹明显略写了,这并不是秦钟第一次干这种事,曹公舍去秦钟在贾府受“污染”的过程,直接丢给读者一个不顾伦理道德,毫无人性底线的秦钟,与之前刚出场“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的少年秦钟,简直判若两人。






最让人心寒的是,沉浸在这种灯红柳绿中的秦钟,完全没有察觉危险正在慢慢来临:当年自己能够进入贾府,完全是因为姐姐秦可卿的关系,眼下自己和贾府唯一的连接断了,没了这位宁国府蓉大奶奶的靠山,别人还会拿你当回事吗?你继续在荣国府,算干嘛的?

秦钟的报应很快就来临了,姐姐秦可卿去世后,他因为本身身子孱弱,加上和智能儿云雨过度,身上添了疾病,在家养病期间,尼姑智能儿偷偷来寻,被父亲秦业发现,这位老父亲得知儿子在贾府学问没啥长进,却学了这么些蝇营狗苟的本事,当即打了秦钟一顿,被气得一病不起,没几天呜呼哀哉断气了。






秦钟直到此时才清醒过来,可秦家已经接近绝户的程度,秦家人死得只剩下他一个,最终自责不已,心力交瘁,溘然长逝,他临死前给贾宝玉留下这么一番话: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第16回
真乃是死时当知大义,千古不灭之论。秦钟直到咽气,才明白以前的自负皆是虚妄,所谓的见识都是一场空,还应该好好学习,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方是人生之正道。

可叹的是,秦钟的临终遗言,并没有点醒贾宝玉,贾宝玉照旧厮混在女儿堆中,继续过自己的纨绔生活,笔者在此亦要规劝今之少年: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秦钟年纪轻轻,为何随便得个风寒,就生病去世了?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4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钟之死其实并没有我们臆想的那么简单,单就《红楼梦》文本而言,秦钟的死亡并不是偶然现象,细细分析下来,背后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

我们先来说说秦钟之死的过程,按照书中所说,秦钟的身体出现状况是从一场风寒开始的:

偏生那秦钟秉性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缱绻,未免失于调养,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怠进饮食,大有不胜之态,只在家中调养,不能上学。——第16回
这一段叙述,其实已经说清了秦钟之死的大部分原因,他的死亡绝不是一场感冒风寒这么简单。

此段说道“秦钟秉性最弱”,何意?顺着故事情节往前推至第8回便会发现,秦钟出生时先天条件就不是很好:

他父亲秦邦业现任营缮司郎中,年近七旬,夫人早亡,因年至五旬时尚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下个女儿,小名叫做可儿......秦邦业却于五十三岁上得了秦钟,今年十二岁了;因去岁业师回南,在家温习旧课,正要与贾亲家商议附往他家塾中去。——第8回
老来得子,站在医学角度,孩子的身体必然有天生的秉弱现象,这是常态,但秦钟能顺利长到十二岁,可见从小保养身体,故而未落得个夭折的下场。如果秦钟能一直这般保重身体,或许能正常长大,可他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好色!

古代有很多少年,乃至青年都因为“好色”而命不久矣,以至于千年前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古代少年学子的身体免疫力弱,血气不充,如果放纵自己的“色”,那么身体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夭折,故而孔子苦心规劝,故有此言。

而秦钟在先天身体不强的前提下,却放纵了自己的欲望——与尼姑智能儿偷行云雨之事!(第15回)而且从秦钟敢偷偷去厨房找智能儿,贾宝玉当场抓住两人后,秦钟不慌不忙地笑着解释,可见秦钟这般纵色,不是第一次了。

先天不足,加上放纵欲望,导致秦钟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所以他开始修养身心,也不去贾府学堂上学,一个人在家调养。可一个人的出现却将秦钟推向了绝路,那就是上文我们提到的尼姑智能儿。

原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入城,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去,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光景,呜呼哀哉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又添了许多病证。——第16回
尼姑智能儿来城中寻找秦钟,被秦钟的父亲秦业发现,他先将智能儿逐走,然后又痛打了秦钟一顿,最终气得一命呜呼,这一系列事件中的每一件都对秦钟的心理造成了重创。

笔者很同情的是秦邦业,本来将儿子送去赫赫扬扬的贾府学堂读书,连送书堂先生贾代儒的二十两银子贽见礼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指望着儿子在贾府好好读书,将来功成名就。岂料儿子和贾宝玉混在一起,天天嚷嚷着“国贼禄蠹”,书也不好好读,反而沾染上了贵族习气——从秦钟与香怜的交往来看(第9回),他貌似有“龙阳之好”的倾向。

智能儿的突然出现,让秦钟在贾府的不堪全部展现在父亲秦业眼前: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在贾府都干了什么?对秦钟的期望有多深,他的失望就有痛切,否则也不会因此被活活气死。

智能被逐、父亲气死、家族重担,全部压在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身上,他本就身体状况不佳,如何承受得起这样的家族变故?

更为关键的是,秦钟虽然跟贾宝玉一起“离经叛道”,但他并不像贾宝玉那般,是个彻彻底底的叛逆者。贾宝玉有着“从前碌碌却因何,回头试想真无趣”的觉悟,这导致他在黛玉病逝、家族被抄之后,选择了顿悟,而不是像秦钟那般被各种压力压迫,一病不起。这一点从秦钟病逝前对贾宝玉的规劝中也可以看出来: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第16回
很明显,秦钟在生命的最后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读书,没有考取功名,以前的离经叛道在现实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为此他规劝贾宝玉以后也要好好读书,不要继续浪费光阴了

秦钟对现世是有期望的,也正是这种期望,让他对家破人亡的现实心灰意冷,将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他终究不是贾宝玉,没有“悬崖撒手”的勇气。

发布于 2020-11-05 1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隐晦处:贾宝玉和秦钟,到底是啥关系?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钟是《红楼梦》中一个稍纵即逝的人物,他是贾宝玉为数不多的几位男性好友,但一直有读者对两人的关系进行探讨,因为《红楼梦》中的男性普遍有“龙阳之好”,比如贾琏时不时找几个清秀的小厮来为自己泻火;薛蟠也在贾府学堂中买通金荣、玉爱、香怜等人为自己服务......

但由于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所以我们在分析贾宝玉的时候,总会受到“主角光环”的影响,思想比较传统的读者向来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对于文本主角,总是习惯性从好的一面来忖度,但对于贾宝玉,若是站在客观写实角度,他跟秦钟的关系,确实很复杂,我们谨从以下几件事来进行探讨。

贾宝玉为了秦钟去上学

贾宝玉一向是厌恶仕途经济的,他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上学,只喜欢杂学,比如贾宝玉懂得制胭脂的技术,而且对医术也略有研究,“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时候,贾宝玉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药不适合晴雯服用......

贾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深入骨髓,袭人、薛宝钗、史湘云曾先后劝说贾宝玉好好读书,可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被贾宝玉给怼了,其中宝钗最惨,话还没说完,贾宝玉理都不理抬脚就走,以前说的“女儿是水作的”也不管用了,压根不给宝姐姐面子,袭人在一旁都替宝钗尴尬......

可就是这么一位离经叛道的贾宝玉,居然会主动提出去学堂上学,这个现象本身就足以让人震惊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将贾宝玉迷得五迷三道的,答案就是秦钟!

此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第7回,且看原文:

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正是呢!我们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我因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呢。家父之意,意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第7回
谁能想到这番话竟出自贾宝玉之口!他将仕途经济之徒视为国贼禄蠹,如今却主动要去家学里读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秦钟的出现。曹公在叙写秦钟相貌之时,就已经隐晦地埋下了伏笔:

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第7回
秦钟的相貌十分俊俏,甚至连王熙凤都认为胜过了宝玉,可见秦钟的俊美,绝非一般容貌可比;贾宝玉见了秦钟,也感慨自己和秦钟一比,简直成了泥猪癞狗,他其后之所以愿意进入学堂读书,完全是为了秦钟,因为只有进入学堂,他才能和秦钟朝夕相处。

第7回末尾曹公总结道: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风流二字,可谓露骨矣。

贾宝玉对云雨事的见怪不怪

除此之外,书中还曾多次描写贾宝玉与“云雨事”的关联,先是第6回,贾宝玉从太虚幻境出来后,就跟袭人偷试了一番,道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换句话说,贾宝玉在认识秦钟之前,他就已经知晓了男女事的操作步骤。

说来值得细思,第6回贾宝玉尝试云雨情,第7回就认识了秦钟这个美男子,是意外,还是顺着写来?读者自思。

到了第15回,我们的秦钟已经不是第7回那个“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的男孩了,他已经精通了男女之事,还趁着姐姐秦可卿的丧礼,偷偷潜入到厨房,跟尼姑智能儿偷偷行了一番云雨之欢,结果不幸被贾宝玉发现,期间贾宝玉对秦钟的对话很有意思:

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得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儿睡下,再细细地算账。”——第15回
虽然曹公其后又加上一句:宝玉与秦钟不知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撰创。但读者自己心中要有意识,秦钟当年初来贾府,还是个害羞的小男生,可眼下却敢寻小尼姑,他的胆子何时变得这么大了,必然是经历过同类的事,才会如此轻车熟路。

另外,贾宝玉现场揪住秦钟、智能两人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嬉笑着调侃秦钟,为何这么个特殊场景,这几个人都能这般心态平和地面对呢?只有一个原因——不是第一次了。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贾宝玉与秦钟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复杂的,绝没有想象中那么纯洁,而秦钟从进入贾府时怯怯羞羞,到第15回的大胆行事,这期间明显是有故事发生的,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曹公将其略去,乃是高雅笔法,俗事亦能雅叙,却欺了我看书人也。

发布于 2020-10-30 23:40
红楼梦十二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秦钟临死前,为何要规劝贾宝玉好好读书,立身功名?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秦钟迎来了命运的审判,他与尼姑智能关系不清不白,被父亲秦业发现,于是打了秦钟一顿,其后秦业气死,秦家竟只剩了秦钟一人,还奄奄一息,卧病在床,贾宝玉偷偷前来探望秦钟,却不料撞见秦家的几个远房婶子和亲戚(来分秦家家产),贾宝玉见到秦钟的时候,秦钟不顾病痛,临终前叮嘱了贾宝玉一番: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第十六回
很多读者都想不明白,秦钟为何临终前突然变成了“禄蠹”,要知道贾宝玉最厌恶仕途经济学问,之前贾宝玉之所以能和秦钟结为好友,也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厌世俗,喜高雅。为何秦钟临死前突然痛改三观,反而规劝起贾宝玉来了呢?

秦钟被鬼判的话所触动

曹公匠心别具,在描写秦钟濒死之时,还插入一段神话般的“鬼判抓人”的情节,秦钟本欲求鬼判高抬贵手,让自己回到阳间跟宝玉告个别,可鬼判却不肯,可当秦钟提起贾宝玉的名字时,鬼判便畏惧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的现世,于是又行了方便,且看原文:

正闹着,那秦钟的魂魄忽然听见“宝玉来了”四字,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满列位,就是荣国公孙子,小名宝玉的。”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众鬼使道:“我说你们放回了他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第十六回
看看,前番秦钟再三相求,鬼判却不肯徇私情,并称“我们阴间,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可秦钟一搬出贾宝玉的名号来,众鬼差立刻便慌了起来,还允许了秦钟回到阳间跟贾宝玉道别。

可见有钱有势之人,真能做到“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无疑对秦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原本回到阳间,是要跟贾宝玉告别的,可真的见到宝玉,他却又说“并无别话”,可见他已然顿悟,本来要跟贾宝玉惺惺相惜的那些话没必要说了,他猛然明白生于世间就该用功读书,立身功名,故对贾宝玉有此一劝。

秦钟意识到自己被贾宝玉给“骗”了

死时当知大义,千古不灭之论。秦钟临死前的顿悟,无疑具有代表性,因为秦钟他本身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寒门子弟,而寒门子弟的人生,唯有奋斗努力才能成就人生,单论这一点,秦钟无疑是被贾宝玉给“误导”了。

第七回秦钟初次出场的时候,曹公这般介绍他:“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可见秦钟一开始也是个腼腆害羞的少年,因自身秦家地位卑微,来到贾府做客,心中颇为自卑,所以才这般姿态。

可其后秦钟跟随贾宝玉一起在贾府学堂上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秦钟逐渐被贾宝玉给同化了,他被贾宝玉的“禄蠹”理论给说服了,他开始以贾宝玉为自己的目标榜样,认为用功读书、立身仕途的人都是庸俗的,这种心态一确立,安能继续好好读书?

不仅如此,秦钟也染上了贾府贵族公子的坏习惯,他在课下偷偷跟香怜(薛蟠的娈童)交往,被金荣发现,上演了一场“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的风波,最后凭借着贾宝玉宝二爷的身份,金荣跪下给秦钟磕头认错;

此事之后,秦钟的胆子越来越大,他居然趁着姐姐秦可卿的丧礼,偷偷潜入尼姑智能房中偷行“云雨之欢”,当初那个“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的秦钟变成了什么模样?秦业最终也被秦钟气死,当初为了送秦钟进贾府学堂念书,秦业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银子作为贽见礼送给贾代儒,并以为儿子进入贾府学习,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将来必有进益,可现实却打脸了——他的儿子秦钟被贾府灯红酒绿的生活给染了。

秦钟属于寒门子弟,误入贵族娱乐圈,被拽入其中难以自拔的典型,他跟随着贾宝玉吃喝玩乐的时候,可曾想过,贾宝玉是荣国府的“活龙”,即便自己一无是处,也有贾母、王夫人扶持,将来生计不成问题,可他自己只是个小门小户的孩子,你能跟贾宝玉比吗?

正如那句很现实的话:高考是寒门子弟唯一改变命运的稻草!可秦钟直到临死前才猛然顿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最终还是落入了贾宝玉眼中的“国贼禄蠹”之列,规劝贾宝玉立身功名,别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了,可这话,贾宝玉到底还是没有听进去,不知他最终悬崖撒手之时,可曾想起过秦钟当年的临终嘱托。

发布于 2020-10-13 15:18
红楼梦(小说)
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19: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秦钟的字为何叫做“鲸卿”?曹雪芹这样取名有何用意

红楼梦秦钟的字为什么是“鲸卿”
稍微了解红学的人都知道,在红楼梦中秦钟的字是“鲸卿”。对神话历史感兴趣的人,一定会感叹:红楼梦里秦钟的字“鲸卿”实在是太秒了!只是很奇怪,这两个毫无关联的字眼怎么会扯到一块儿了。说来也是,古人的名字十分有意思。有的人他的名和字得意思恰好是相反的,诸如唐代诗人韩愈,名愈,字退之,愈是超过的意思,退之与超越相反。有的字则是名的补充说明。如曹操,字孟德,在这里,操是个名词,有节操、德行之意,孟德正好就是对“操”的补充说明,寓意曹操是个有节操、有德行的人。

红楼梦里秦钟的字“鲸卿”到底是妙在何处?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崇拜的龙生性最淫。很久前的某一天,龙在到处溜达的时候看到一只癞蛤蟆,于是就把这只蛤蟆给办了,纳入后宫团。不久之后,这只蛤蟆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取名叫做蒲牢,在龙的孩子里排行老四。老四蒲牢由于是龙和蛤蟆的结合体,所以自然就遗传了龙和癞蛤蟆的基因,长得既像龙又像蛤蟆。

龙的儿子当然不能闲着了,所以,这个老四蒲牢被安排去做了什么?

蒲牢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作为钟纽,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大钟上的兽头的装饰,当然很多情况下,蒲牢也代表了钟。老四蒲牢身为龙和蛤蟆的后代,自然也就是个纨绔子弟,天不怕地不怕,唯一让它感到害怕的就是鲸鱼。只要有鲸鱼靠近,蒲牢就会被吓得哇哇大叫,吼声震天。

在《资江耆旧集》里有记载:
“神虬孕九子,爪甲各类成。

力者能重负,弱者吼惧鲸。”

这里边说的害怕鲸鱼的东西就是蒲牢。

薛淙《西京赋・注》:
“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

大概意思是说,蒲牢在遇到鲸鱼的时候会大声吼叫,所以,想要钟能发出很大的声音,只需要让蒲牢和鲸鱼相遇就可以。既然蒲牢是钟上面的兽头装饰品,所以只需要将敲钟的杵做成鲸鱼形状便可。

我们也可以多多观察身边的大钟,很多地方都将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样子,以求声音更加洪亮。

说了这么多,红楼梦里的秦钟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他的字又和这个蒲牢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中对秦钟的描写如下:
“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姑智能私自逃入府中来找秦钟,不料被秦邦业知觉,把智能儿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复发,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秦钟本性怯弱,且带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又添了许多病症,不几日也死了。”

以上描述可知,红楼梦秦钟生性怯弱,胆小怕事。曹雪芹将红楼梦中秦钟的字命为“鲸卿”,钟(蒲牢)怕鲸,即表字可遏其名,本名畏字。曹雪芹在此是刻意安排,为了体现秦钟怯懦、恐惧的本性。红楼梦里类似秦钟的字、其他情节、话语之类的地方,很多都是暗藏玄机,想要多加了解,则需多下苦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19: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为什么给秦钟取字为“鲸卿”?
快乐老年435 2017-01-03   |  3843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古人的名字很有意思,有的人的名和字意思是相反的,有的字则是名的补充说明。韩愈是前者,字退之,愈是超过的意思,退之与超越相反。曹操字孟德,操是节操、德行的意思,自然属于后者。

秦钟呢? 字鲸卿。 不得不说,太妙了! 妙在何处呢? 我们知道,龙性最淫。

曹雪芹为什么给秦钟取字为“鲸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一天龙瞎溜达碰见了一只蛤蟆,便与蛤蟆厮混,蛤蟆为龙生出了儿子,唤作蒲牢,排行老四。蒲牢继承了他爹和他妈的两种基因,既像龙,又像蛤蟆。

那么,蒲牢是干什么的呢? 作为龙与蛤蟆爱情的结晶,蒲牢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大钟上的兽头,实为钟纽,或者说直接可以代表“钟”。 蒲牢是龙的儿子,又是蛤蟆的后代,也实在不是谦虚,真个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唯独有一样东西他怕,鲸鱼。 只要是鲸鱼一靠近,蒲牢便立即被吓得大声吼叫。 因此《资江耆旧集》里说:

神虬孕九子,爪甲各类成。

力者能重负,弱者吼惧鲸。

那个怕鲸鱼的,说的便是身为护钟亲善小使者的蒲牢。 薛淙《西京赋·注》:

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

曹雪芹为什么给秦钟取字为“鲸卿”?

大家注意观察一下便可知道,很多地方将敲钟的木杵做成了鲸鱼的形状。

那么,秦钟是什么样子的人呢?

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尼姑智能私自逃入府中来找秦钟,不料被秦邦业知觉,把智能儿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复发,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

曹雪芹为什么给秦钟取字为“鲸卿”?

秦钟本性怯弱,且带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又添了许多病症,不几日也死了。 秦钟,字鲸卿。钟(蒲牢)怕鲸,即表字可遏其名,本名畏字。曹公是刻意安排,为了体现秦钟怯懦、恐惧的本性。

《红楼梦》中的许多名字,许多地方,许多情节,许多话语,都有着隐藏的玄机,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1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5.4 钟家台 2018-05-17   |  289阅读  |  3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5.4
  水月庵,名字含水藏月。
  书中写道:“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甲夹: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脂批在此提醒: 馒头庵其实就是对应着“不远”千年铁门限的土馒头!原来水月庵暗指坟墓!
  铁槛寺其实就是“千年铁门限”,喻指帝王家,不远处就是土馒头坟墓相对,正是朱慈炤暗示贾家即朱明王朝行将末路即将入土,同时更进一步地感慨千年来的帝王家莫不如是,未来的满清爱新觉罗也终有一天要被埋葬!
  实为顺治的芳官独自去了水月庵,那水月庵可不就是清东陵么!
  那为何水月庵的名中又有“月”?月不是指朱明么?那么水月庵不是应该也和朱明有关系么?
  对极了,当然有关系!水月庵,即清东陵原本应是明崇祯的陵寝地!为何?此中原委听我道来。
  崇祯之所以会被葬入田妃墓是因为未修陵寝,而之所以未修陵寝是因为崇祯查得明陵已无龙气。清查继佐的《罪惟录》记载:“崇祯初年,徧(同‘遍’)求天寿,无吉壤。至崇祯十三年,始召刘诚意孔昭(即诚意伯刘孔昭)及张真人甲(即真人张甲),协视地,得蓟州凤台山(即今河北遵化清东陵所在地)。云地善而难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崇祯十七年)以后,不及事。”
  没想到这龙脉还有脾气,必须要甲申以后方能动工,天命难违,那就等吧!可惜好不容易等到甲申年,修了一年多的田妃墓终于完工,正月二十三田秀英入葬天寿山,还不到两个月,三月十九崇祯就国破身死,上天留给崇祯的时间不过是刚好能让田秀英入土为安!最终无处可去的崇祯和周后于四月四日被放入田妃墓收葬,就这样,简陋的田妃墓居然升级成了帝王陵,成了明朝唯一的妃子同帝王合葬的陵墓!这冥冥中的天意啊!
  由于与顺治一起入葬清孝陵的还有康熙生母孝康张皇后佟佳氏和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两位,这就是红楼梦中芳官拉了藕官和蕊官两人一起出家的缘故,影射的是三人共葬的历史。但藕官和蕊官因是亡了国的崇祯和周后,最终无缘龙脉马兰峪,进不了水月庵,只能被草草送入地藏庵——田妃墓三人合葬。而崇祯费尽十三年心血才找到的唯一龙脉马兰峪就这样完整地留给了顺治,也就是现在的清东陵。
  本是朱明崇祯辛苦觅得的龙脉宝地,到头来却成了满清顺治的龙脉陵寝,这就是红楼梦中的“水月庵”既是水又有月的秘密!朱慈炤的笔下是字字有来处啊!
  惊世揭秘:从水月庵出走的小尼姑智能儿是谁?
  智能和秦钟都出现在第七回,智能与惜春朱慈炤顽笑在第七回上半部,秦钟与宝玉朱慈炤初见在第七回下半部,需要注意的是五儿死讯、四儿被赶、晴雯之死、芳官出家都集中在第七十七回。朱慈炤对“七”情有独钟。我在解巧哥儿时说过:朱慈炤将巧哥儿的生日安排在七月初七,一是暗示崇祯共生过七个儿子;二是取自复卦之“七日来复”,寄托了四皇子希望乘时通便存亡继绝、坚韧不拔反复探索的意思。
  第十五回:“智能儿急的跺脚说:“这算什么!再这么我就叫唤。”秦钟求道:“好人,我已急死了。你今儿再不依,我就死在这里。”。。。。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蒙侧:请问此等光景,是强是顺?一片儿女之态,自与凡常不同。细极,妙极!】秦钟笑道:“好人,【庚侧:前以二字称智能,今又称玉兄,看官细思。】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
  第十六回: “偏那秦钟的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绻缱,未免失于调养,【庚侧:勿笑。这样无能,却是写与人看。】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甲侧:好笔仗,好机轴。甲眉:忽然接水月庵,似大脱卸。及读至后,方知为紧收。此大段有如歌疾调迫之际,忽闻戛然檀板截断,真见其大力量处,却便于写宝玉之文。】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鸣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庚眉: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5.3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13: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诗
[ 南北朝 ] 刘缓
原文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作者介绍

刘缓
(?—约540)南朝梁平原高唐人,字含度。风流倜傥,名高一府。为湘东王萧绎中录事。时西府盛集文学之士,而缓居首,常云:“不须名位,所须衣食。不用身后之誉,唯重目前知见。”后随湘东王至江州,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13: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是南朝刘缓的一首宫体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创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出处
玉台新咏


文学体裁
五言古风

作者
刘缓

目录
1作品全文
2作品赏析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全文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

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

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发,袜小称腰身。

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1]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艳诗,前八句将前代多首吟咏美女的名作串在一起,如《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洛神赋》、《北方有佳人》、《陌上桑》等,集众美于一身。接下来八句从面、唇、体香、发饰、腰身、娇语、媚态等各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全身上下之美。随后两句用《世说新语》里的两个故事来说明美女如何迷人。其最后两句"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美女正在友情展示,贵客不要错过机会。

其中"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两句用典《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和《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参考资料
1.试论宫体诗对南朝乐府民歌的继承与革新  . .小宗师 . 2017-0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4 01:05 , Processed in 0.09431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