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96|回复: 168

天破惊石系列之终=====尤大为谁奔?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发表于 2022-7-1 15: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府中人物架构,对应的历史人物及关系图 + 为什么宁国府的特征是淫?爬灰=养小叔!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6】

8.5 人物架构
贾府中人物架构,对应的历史人物及关系,如下图所示:
[img=1105,1605][/img]
说明:
图中“+”号表示两个人。比如:元春,是桂王朱常瀛与永历帝朱由榔父子两个人物探春,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两个人物。在红楼梦中,不是死板的只有一个角色对应一个历史人物,还有一个角色对应多个历史人物,也有多个角色对应一个历史人物,很灵活。
对图中每个人物的说明,在下节会逐个解说,本节重在看结构。
此图右下的空位,附加了:雪满的薛家满清、宝玉的四颗朱子。这些角色人物在前面章节都解释过了,在看总架构图时,仅做参考,或者直接忽略掉,不影响架构图的完整性。
前文说过,宁荣是一家,朱明皇家,把一家分两府,好道的嘉靖和淫丧的隆庆、泰昌放在宁国府,万事不理的万历和朱由校、朱由检放在荣国府。末代六帝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以儿媳的角色,分在两府。两府的男人反倒不是皇帝,是宗室藩王,嘉靖之后,因景王那支没了,所以是从贾母万历的角度,分为万历的亲兄弟和儿子们:
宁国府的特点是淫,所以把潞王这一支,奢侈荒淫,分到宁府,淫是其共同特色,很和谐,便是贾珍、贾蓉。贾珍的骄奢淫逸,但尚识大体,符合潞王朱翊镠的行事特征,潞王朱常淓通宵达旦吃喝玩乐,在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中,用“开夜宴”在回目中强调过,也通过尤氏看到的马车,“要偷着瞧瞧”,在窗下听到的,里面吃喝玩乐的情景,给读者描画的淋漓尽致。并以一句“喷了一地饭”的笑话,令读者印象深刻:“旧太爷虽然输了,输的不过是银子钱,并没有输丢了[毛几][毛巴],怎就不理他了?”可以说是一句话便刻画了一群寻欢作乐的纨绔,所以尤氏骂:“你听听这一起子没廉耻的小挨刀的,才丢了脑袋骨子,就胡吣嚼毛了。”因为尤氏是隆庆帝,潞王之父。“至四更时贾珍方散”,四更鸡鸣,五更天就亮了。
所以,第二回说:“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一母同胞,实指万历帝朱翊钧和潞王朱翊镠,弟兄两个,贾母、贾珍,分在两府,兄弟怎么成了孙子辈儿了?嘉靖是万历祖父,还成了侄子辈儿呢。脑子不能受限,不是一一对应,不是辈分平移,辈分肯定要打乱,父子、兄弟可能变成了夫妻关系,当然也可能还是父子、兄弟。比如:贾珍、尤氏,是潞王和隆庆帝,是父子。贾蓉、秦可卿,是朱常淓、朱常洛,是兄弟。贾珍、贾蓉父子,是朱翊镠、朱常淓,确是父子,与贾蔷长垣王,也还是父子、兄弟。
“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把贾蔷写成贾珍养子,“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样就符合长垣王分封之后不在潞王府的反面事实,而且用长垣王的“垣”字,为贾蔷命名,垣就是墙,改成了同音的草字辈“蔷”字。且书中也明说了:他和贾蓉最好。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长垣王在国亡后不知所终,36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蔷和龄官的情景,让宝玉不觉痴了,此为四九末,然后贾蔷、龄官都莫名其妙不知所终,直至八十回末,再没出现过,包括“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这样的场合,贾蔷都没出现,不合常规。甚至对龄官,也没再做任何交待,都是明显异常。
看着这个图,想焦大骂宁府的名言:“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而且宝玉特意重复强调:“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灰,什么是爬灰?”既然宝玉问我们了,而且重复了三遍“爬灰”,就要多想想:爬灰?在说什么?
贾珍爬灰秦可卿,就是潞王朱翊镠和泰昌帝朱常洛,朱翊镠是万历的亲弟,就是朱常洛的“小叔”,而且是唯一的小叔,所以:
爬灰 = 养小叔!
作者巧妙地用了汉字的多义,“小叔子”是作为女人才有的称呼,指丈夫的弟弟。反面的朱常洛,不是美女,是皇帝,不会有“小叔子”,只有“小叔”。
万历帝的儿子们,除了泰昌帝朱常洛,还有福王、瑞王、惠王、桂王。朱常洛因为“淫”的特征,已经安排到了宁府。其余四个儿子,如果分四家,太零散,也不是红楼梦手笔,还是按一家分两府的手法,在荣府中,一分为二,把万历最宠爱的福王朱常洵,单门另院分出去,便是贾赦。朱由校、朱由检这一支,在开篇王夫人朱由校当政时期,是皇家正宗,朱明正支,其他分出去的福王、潞王支系,都属旁支。贾母万历帝已不管事,也生活在皇家正宗这家,那么这家的男人如果也是宗室、藩王,像福王贾赦、潞王贾珍那样的,反倒不符合“皇家正宗”的特征,所以这家的男人都“不是人”:王夫人朱由校的配偶,用正宗的“正”,文字辈,便组成“政”,因此贾政不是个历史人物。王夫人的儿子,也不是历史人物,贾珠代表“朱”,宝玉代表“玉玺”。所以这三个男人代表正宗、朱明、玉玺,都“不是人”。仅这一点,就能看出红楼作者创作小说角色的灵活性,真是脑洞大开,非常高明,并在第一回就以石头口吐人言、携入红尘为例,提醒过读者了。所以我们读此书千万不能死板,一刀切,脑子受限。
万历其余的三个儿子,显然在这三家每家分了一个。瑞王朱常浩,直接分到贾赦家,便是爱财如命的邢夫人,又是把兄弟化作了夫妻。惠王朱常润,分到贾珍家,便是入了佛门的惜春,作为贾珍的胞妹,是为了跟三春平辈,更是为元春占位。桂王朱常瀛,分到贾政家,便是元春,元春为什么位尊富贵?因为元春身上还兼了永历帝朱由榔,把明朝国祚延长了15年,如果算延平王在台湾一直还尊永历年号,则永历年号一直用了37年,相比弘光、隆武政权都是一年而亡,永历确实该突出。
为什么说惜春为元春占位?注意元迎探惜四春中,迎春、探春都是庶出,而元春、惜春是嫡出,惜春是贾珍胞妹,元春是王夫人所生。因为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由万历皇后王喜姐养大,是王皇后养子,加之桂王朱由榔称帝后延长明祚很突出,所以把元春安排成王夫人亲生。惜春惠王朱常润并非皇帝,生在“皇家正宗”王夫人家不合适,而且不均衡,所以生在人丁不多的旁支宁府,但自小便“在祖母这边”长大,这个祖母贾母,是不管事的亲爹万历,实际上承担抚养责任的是王夫人,留下了由王皇后抚养的线索,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属于多次见过的“藏头露尾巴尖儿”。最妙的是惜春为同母弟元春占位,桂王本来最小,红楼梦中经常用反,假作真,笑是哭,最小变最大,元春在四春中最大,反面处于最小的惜春所占的位置。就是说,真正的顺序是:迎春弘光帝,探春隆武帝,最后是惜春位置的元春永历帝,这才是南明皇帝的顺序。惜春、元春这样的巧妙安排,不仅是惠王为同母弟桂王占位,把小变大,颠倒乾坤,故布疑阵,让人粗看顺序,对应不上南明皇帝,况且南明皇帝中也没有一个礼佛的像惜春的人物,不会把贾府四春直接对号入座到南明四帝,能躲避文字狱。
惜春的惠王最好认,判词中的古庙看经,青灯古佛,正好演绎了惠王朱常润,皈依佛教,终日礼佛,特征非常明显。
元春在前八十回虽然涉及不多,但其判词都与永历帝相符:“虎兕相逢大梦归”,1661年是牛年,在缅甸咒水之难后被吴三桂俘获,1662年是虎年,四月二十五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所以“画着一张弓”,还有“榴花开处照宫闱”,是在榴花开的四月遭“弓围”。“弓上挂着香橼”,一是香橼处于被弓弦勒着的状态,提醒永历帝被弓弦勒死,是“弓围”。二是香橼属于南方特产,产于缅甸、云南、两广、福建等地,北方没有,暗示地点,指永历帝被俘、被杀之地。
迎春、探春也在王夫人家里,也都指抚养关系吗?读红楼梦最怕死板、一刀切,王夫人家有个最大的特征,是“皇家正宗”,家里是一群皇帝,哪群皇帝?王夫人朱由校之后的皇帝,黛玉崇祯帝和南明四帝,都在王夫人家,也就是宝玉家。
迎春是福王系的弘光帝,自然生在贾赦福王这支,属于旁支,所以迎春这个“弘光帝”是“庶出”。弘光帝继承了福王朱常洵的荒淫、饮乐,但迎春在正面是公府千金、大家闺秀,又饮又淫明显不合适,所以把这些特征移在迎春嫁的孙绍祖身上,“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其实又好色又酗酒的正是迎春此人,或者说是她反面的人物,同时又把姓孙的满清丑化一下。红楼作者的写作手法极其灵活,不拘一格,我们在仔细读书的过程中能体会到。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8 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大&芳官

收藏
150
12
焦芳(1435年8月6日—1517年4月12日),字孟阳,号守静, [86]河南南阳府泌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人,祖籍河南河南府陕州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88]。明朝中期阉党、内阁次辅。
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通过巴结李贤,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升侍讲学士,因尹旻一事被降为湖广桂阳州同知,升山西霍州知州、四川提学副使,调湖广,升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以忧去。弘治十年(1497年),改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正德元年(1506年),升礼部尚书,不久通过依附宦官刘瑾进入内阁,继李东阳为内阁次辅,期间引导刘瑾搅乱天下,变更成法,荼毒缙绅之士,为天下人所恨。后因为刘瑾所不喜,于正德五年(1510年)致仕归乡。 [79]
正德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1517年4月12日),焦芳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80-81]
(概述图来源:焦芳像取自《十同年图卷》,故宫博物馆藏 [4])
人物关系

焦黄中
儿子
焦黄中,河南泌阳人。明朝政治人物、政治人物。焦芳之子。
全    名焦芳
字孟阳
号守静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南阳府泌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出生日期1435年8月6日
逝世日期1517年4月12日
前    任李东阳
继    任杨廷和
最高官职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祖    籍河南河南府陕州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贬出京城
▪返京任职
▪结阉入阁
▪骄横用事
▪晚年经历
▪善终于世
2主要影响
▪政治
▪文学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鞭笞彭华
▪厌恶南人
▪淫乱小妾
▪世人憎恨
5人际关系
6主要作品
7人物争议
8后世纪念
9史料索引
10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宣德十年七月十三日(1435年8月6日),焦芳出生于河南南阳府泌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83]
天顺八年(1464年),焦芳考中进士,大学士李贤因他是同乡,把他引荐为庶吉士。 [5-7]
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焦芳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当时焦芳为巴结李贤,出入门下,耸起双肩,做出谄媚的笑容,投其所好,而又暗自派遣其妻去服侍李贤。 [8-10]
成化十二年(1476年)四月,明宪宗进升焦芳为翰林院侍讲。 [11-12]
成化十八年(1482年),明宪宗诏纂《文华大训》,进讲东宫。 [16]因为其书是彭华等人所著,焦芳心中嫉恨,每次进讲,专挑书中的毛病。当时的翰林院崇尚文采,而学士们认为焦芳粗陋无学,个性阴狠,又好背后议论人,因而大家都不愿和他交往。 [17]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二月,焦芳任满九年,应当晋升学士(王世贞认为焦芳在该年是受李贤推荐担任学士的,然李贤于1467年就去世,不可取),有人对大学士万安(一说是万安欣赏彭华而看轻焦芳)说:“像焦芳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也是学士吗?”后来此话传到焦芳处。焦芳勃然大怒,说:“这一定是彭华在背后算计我,我如果当不上学士,就在长安道上把彭华给刺杀了。”彭华听后非常害怕,连忙将此信传给大学士万安。万安最终不得不进焦芳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13-15]
贬出京城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七月,尹旻被罢免,焦芳因与其儿子尹龙结党,谪湖广桂阳州(今湖南郴州)同知。焦芳知道这是彭华、万安的缘故,因而对这二人怀恨在心。 [18-19] [21]
弘治元年(1488年),迁任霍州(今山西霍州)知州。三月,又升任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 [22-24]
弘治三年(1491年)二月,调任湖广提学副使。 [25-27]
弘治七年(1494年)十一月,升任南京右通政,因母丧回家守孝。 [28-30]
返京任职
弘治十年(1497年)七月,守孝期满,授为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当初焦芳为明孝宗进讲时,明白流畅,深得明孝宗喜爱,所以明孝宗将他召回北京任职。 [31-33]
弘治十二年(1499年)六月,升为礼部右侍郎。焦芳怨恨刘健压制自己,便每天当众谩骂他。刘健的批文不合他的心意,便提笔抹去,不禀报尚书。 [34-36]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升任礼部左侍郎。 [37]
弘治十六年(1503年)六月,调任吏部左侍郎。当时马文升担任吏部尚书,焦芳经常对他进行诽谤和侮辱,还暗中勾结言官,让他们抨击那些自己素来不喜欢以及地位在自己之上的人。他又上书提出御边的四条意见,企望能被采纳,但被谢迁压了下来,所以他尤其恨谢迁。每提到余姚、江西人,因为谢迁和彭华的缘故,焦芳常破口大骂。焦芳得罪了廷臣,又想升官,于是便与宦官深相勾结,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日夜图谋逐出刘健、谢迁,取代他们的位置。 [38-40]
结阉入阁
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户部尚书韩文上书说财税不足。廷臣意见认为理财无奇术,唯有劝皇上节俭。焦芳知道左右有人窃听,便大声说:“百姓家庭尚需要费用,何况皇上!谚语说‘没钱就捡旧纸’。现在天下拖欠隐漏的租税不知有多少,为何不去检查追索。而只说要削减国家开支?”明武宗听后非常高兴。正好马文升辞职,于是升焦芳为吏部尚书。 [43-45]
十月,韩文准备要率九卿弹劾刘瑾,奏疏应当首列吏部之名,便将此事告诉焦芳。焦芳偷偷地把这一计划泄漏给了刘瑾,刘瑾于是驱逐了韩文、刘健和谢迁等人。 [46-48]几日后,焦芳因此事被刘瑾推荐,得以本官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他在内阁多年,刘瑾搅乱天下,变更成法,荼毒缙绅之士,都是他所引导。他每次拜访刘瑾,言必称千岁,而自称为刘瑾门下。批阅奏章,全都迎合刘瑾的心意。四方来贿赂刘瑾的,都先用三分之一贿赂焦芳。 [49-51]十二月,升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 [52-53]
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明武宗进升焦芳为少傅兼太子少傅。 [55-56]
骄横用事
焦芳的儿子焦黄中,傲慢凶狠,不学无术,但廷试时却一定要得第一名。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焦黄中参加殿试,李东阳、王鏊将他列在二甲第一名,焦芳很不高兴。他告诉了刘瑾,径自给儿子授为翰林院检讨,不久进升编修。焦芳因焦黄中的缘故,时时辱骂李东阳。刘瑾听到后说:“焦黄中昨天在我家试做石榴诗,很拙劣,你还能恨李东阳吗?” [57-59]
刘瑾恨翰林官对他太傲慢,想把他们全部赶出去,被张彩劝阻。到正德四年(1509年)二月,《明孝宗实录》修成,刘瑾又重提先前的打算,张彩又极力劝阻。而焦芳父子和检讨段炅等人,教刘瑾以扩充政事为名,将编修顾清等二十余人全部赶到了各部衙门。有关官员响应诏令荐举才德兼备之士,将余姚人周礼、徐子元、许龙和上虞人徐文彪四人推荐了上去。刘瑾以周礼等人都是谢迁的同乡,而诏令又是刘健所起草,因而将这四人投进诏狱,还想将刘健、谢迁一并逮捕。李东阳极力调解。焦芳厉声说道:“纵然赦免他们的罪行,难道不应该将他们除名吗?”于是将刘健、谢迁废为平民,而张榜驱逐担任京官的余姚人。 [61] [65]
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焦芳因编修《明孝宗实录》有功,进升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66-67]
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的使臣亚刘,本是江西万安人萧明举,因犯罪叛逃到满剌加,在正德五年(1510年)正月与其国人端亚智来朝见。后来他又图谋进入浡泥国(今文莱)索宝,并杀死了亚智等人。事情报到朝廷后,正要让所在官员调查上报,焦芳却在后面补充写道:“江西的土俗,人民多散漫不认真,像彭华、尹直、徐琼、李孜省、黄景等人,多被人们所议论。应当裁减江西乡试名额五十名,初做官的人也不要选为京职,并将这一条颁布为法令。”他还说:“王安石贻祸于宋朝,吴澄为元朝做官,应张榜公布他们的罪行,使以后不要滥用江西人。”杨廷和劝解说:“因一人为盗,而祸及一方,甚至还裁减乡试名额。宋元时期的人物,难道也要拉来一同判罪吗?”焦芳这才作罢。 [68-69]
晚年经历
当初,张彩任郎官时,焦芳极力推荐他以取悦于刘瑾,希图获得奸利。到张彩当尚书后,焦芳父子没有一天不推荐人,张彩与他的看法有时相同而有时相反,两人遂有了矛盾。而段炅见刘瑾亲近张彩,焦芳势力稍衰,便转而依附张彩,将焦芳的阴事全部告诉了刘瑾。刘瑾大怒,多次当众斥骂焦芳父子。焦芳不得已,便在正德五年(1510年)五月请求辞官归乡。 [71-72]
焦黄中请求阁臣庇荫,以侍读职衔随父还乡。刘瑾败后,给事中、御史纷纷弹劾焦芳父子,削夺了他的官衔,将焦黄中废为平民。后来,焦芳派焦黄中用金钱宝物贿赂权贵,上书请求洗刷先前的罪名,恢复官衔,但被吏科驳斥。于是吏部又奏请将焦黄中逮捕,押送法司,以昭示上天对他的惩罚。焦黄中狼狈逃走。 [73-74]
善终于世
正德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1517年4月12日),焦芳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80-81]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政治
焦芳为官四十余年,史书评其“人品庸劣,不为士论所重” [63],在内阁多年,刘瑾搅乱天下,变更成法,荼毒缙绅之士,都是他所引导, [92]其主要败绩如下:
焦芳在当礼部右侍郎期间常常上书言事,以求皇帝重用,但奏折被当时的阁臣谢迁所搁置,焦芳对谢迁大为恼怒,心中埋下对南方官员的仇恨。后来焦芳当政期间,便大力打击南方人。刘瑾是陕西兴平人,焦芳是河南泌阳人,他们掌权后想方设法增加陕西、河南的名额而压制南方,将江西的科举名额减去五十名,且不让江西士人担任京官。同时,刘瑾和焦芳擅自决定增加刘瑾家乡陕西乡试名额一百名,增加焦芳家乡河南乡试名额九十五名,美其名曰“优其乡士”,这引起南方人的极大愤懑。 [93]
正德元年(1506年),韩文将要弹劾刘瑾,便将此事告诉焦芳,而焦芳擅自告诉刘瑾,使刘瑾驱逐了韩文、刘健和谢迁等朝中正直大臣。 [46-48]
正德四年(1509年),焦芳等人教刘瑾以扩充政事为名,将编修顾清等二十余人全部赶到了各部衙门。后来焦芳又力劝刘瑾将刘健、谢迁废为平民,而张榜驱逐担任京官的余姚人。 [61] [65]
文学
焦芳现存诗文稀少,《甲申十同年图》中保留了他的两首题诗,即《同年十友会》二首,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意思,都是对同年聚会的向往,以及对无法亲赴聚会表示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了文人聚会的雅趣和同年诸友的勉励之情。虽然只是普通的唱和之作,文学性也很一般,但用韵和对仗皆属工整,语句顺畅,情怀抒发也恰到好处,符合同年聚会的意境和参会诸友的身份。这种典雅平易的诗风,就是当时在朝廷公卿间甚为流行的“台阁体”。作为有着多年翰林院和内阁仕宦经历的焦芳,深受台阁诗风的影响,虽然台阁体多被后世认为缺乏文学性,但焦芳的身份使得他不得不服膺并参与创作台阁体诗文。单就台阁体创作标准而言,焦芳的诗作是合格的,同时,焦芳的这两首诗也并非只是歌颂太平、记叙雍容的宴会场景,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性情与志趣,在台阁体诗中亦不算平庸。 [89]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明宪宗朱见深:芳居官翰林,乃违法代人具奏草,持身不谨,难任京职。 [20](《明宪宗实录》引)
明孝宗朱祐樘:①芳才望老成。 [41](《明孝宗实录》引)②焦芳春宫旧臣,学行素著。 [42](《明孝宗实录》引)
明武宗朱厚照:①卿老成端谨,中外素闻。 [54](《明武宗实录》引)②卿累朝耆德,闻望隆重。 [62](《明武宗实录》引)
刘大夏:养生有术惟吾道,许国孤忠共此身。翻忆玉堂灯火夜,同年兄弟老逾亲。 [89](《寿守静先生》)
李东阳:乃以耆德硕学,尊官重望,简于朝廷,耀于天下。 [90](《怀麓堂集》)
王鏊:时翰林皆以才华自标显,独芳以不学居期间,未尝赋一诗,缀一文。 [89](《王鏊集》)
杨廷和等:①总裁大学士焦芳,人品庸劣,不为士论所重。 [63](《明武宗实录》)②芳虽居翰林,素寡学性,复凶险。惟事阿附,以图进取。 [79](《明武宗实录》)
毛玉:今盗贼纵横,饥馑荐臻,实刘瑾余烈所致。然成瑾之恶者,致仕大学士焦芳、刘宇也。芳、宇立心倾险,制行奸回,任已行私,略无顾忌。假刑赏以报恩讎,肆纷更以坏纲纪。排陷忠良,置之必死;援引憸小,立登要津。 [75](《明武宗实录》)
熊相:故大学士焦芳党附逆瑾,浊乱朝政,生既窃权位,死复保首领,天下人心含愤未雪。 [82](《明世宗实录》引)
王世贞:芳寡学,阅章疏不大了了,而日伺瑾所颐授,輒奉行。 [3](《国朝献徵录》引)
查继佐:焦(芳)与尹(旻)才不能为恶,徒为逆瑾颐使,而恶之肆及,遂称殊授,百刘谢无才矣。 [84](《罪惟录》)
张廷玉等:芳粗陋无学识,性阴很,动辄议讪,人咸畏避之。 [2](《明史》)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鞭笞彭华
一次,焦芳在为太子朱祐樘讲授儒家经典时,书中记有“智愚未有所主”一句话,他认为此处该是“知思”而非“智愚”,但还是竭尽全力地参照课本讲授。事后,焦芳查阅其他相关资料,证实自己是对的,于是就上报给了大学士万安,并弹刻该书的主要监修彭华应为原文的更改负责。彭华向万安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86]
厌恶南人
焦芳非常厌恶南方人,每斥退一个南方人,他便很高兴。即使是谈论古人,他也一定诋毁南方人而赞誉北方人。他还曾做一幅《南人不可为相图》,献给刘瑾。焦芳通过刘瑾进入内阁后,操纵史笔,担任《明孝宗实录》总裁官。凡是其中的褒贬,全部按照自己的私情来定论。像叶盛、何乔新、彭绍、谢迁等南方人,为天下人所称许,是端人正士,但是焦芳对他们肆意进行诬陷和诽谤,不顾惜世人的评价,还得意地说:“当今朝廷之上,有谁像我这样正直!”而同官李东阳等人畏惧焦芳,都不敢反对。 [64] [70]
淫乱小妾
广西土官岑浚叛乱被诛,籍没家口,当分赐诸大臣。有人跟焦芳说岑浚有个小妾很漂亮。焦芳因此通过欺骗刘瑾得到了这个小妾,非常喜欢,甚至与妻子吵架,要持刀杀了自己的妻子。等到焦芳得病,焦黄中服侍,暗中强逼小妾私通,小妾内慕焦黄中丰度且淫毒,咬臂发誓定盟相爱。从此每天夜里诱惑焦芳,把焦芳用酒灌醉,就去找焦黄中,淫荡的声音很远都听得到。 [60]
世人憎恨
焦芳府第很宏丽,建造时劳动了几个郡。正德七年(1512年),大盗赵鐩进入泌阳,火烧了他的府第,挖开了地窖,获得不少藏金,于是赵鐩将焦芳先人的坟墓全部掘开,将挖出的骨头与牛马骨头一起烧掉。赵鐩又打开窖藏,得金帛绣蟒玉带珍玩,值千万计。他遍寻焦芳父子不得,便将焦芳的衣服和帽子挂在院子里的树上,拔剑砍掉帽子的头,让群盗将其剁碎。他说:“我为天子诛杀此贼。”赵鐩后来在临刑时叹道:“我不能亲手杀死焦芳父子以谢天下,死有余恨!”刘瑾的侄孙刘二汉应被处死,他也说:“我死固然应当,但我家的所作所为,都是焦芳和张彩所指使。现在张彩和我被处以极刑,而焦芳却唯独安然无事,岂不是冤枉!” [76-78]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辈
五世祖
焦义
仕元为万户。
高祖父
焦良辅
——
曾祖父
焦成
字全德。
祖父
焦显
曾在韩王朱冲域府中任教授。
父亲
焦宣
——
母亲
卫氏
——
平辈
妻子
吕氏
——
子辈
儿子
焦黄中
傲慢凶狠,不学无术,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参考资料: [59] [83] [86] [90-91]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焦芳著有《守静文集》《经筵讲章》《馆阁纪闻》和《焦氏家训》等多部著作,今已不存。 [89]
人物争议
播报
编辑
《明孝宗实录》修成后,一些人指责焦芳故作“曲笔”,要求重修或在该实录中删正“曲笔”。重修建议未被采纳,删正的建议,应亦未能实行。明后期王世贞等人进行考证,具体指出了《明孝宗实录》中包含“曲笔”的一些证据,并解释了焦芳“曲笔”的动机。与“曲笔”之议相关,明清学者对《明孝宗实录》评价甚低。李东阳、杨廷和等人与焦芳同为总裁官,当时不能抗争,事后又反对修改,对《明孝宗实录》中的“曲笔”也难免责。 [85]
谢贵安对明历朝实录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焦芳确曾依赖刘瑾威势,在《明孝宗实录》中大做手脚,使之成为秽史。程彩萍也认为,《明孝宗实录》中经焦芳所加工部分,“常有肆意歪曲史实之事发生。”钱汝平则指出,因焦芳“曲笔”之故,嘉靖时期曾因董玘建议而对《明孝宗实录》做过改修。 [85]
焦芳“曲笔”影响到清代学者对《明孝宗实录》的整体评价。在清修《明史》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以熟稔明朝史籍著称的万斯同认为,“有明之《实录》,未有若弘治之颠倒者也。盖总裁于焦芳,而撰述于段炅辈,宜其如此?”徐乾学也认为:“明之实录,洪、永两朝最为率略,莫详于弘治,而焦芳之笔褒贬殊多颠倒。”焦芳“曲笔”导致明清学者对《明孝宗实录》整体评价不高。但因被指出的焦芳“曲笔”主要在某些人物个人品行评价方面,并未涉及孝宗朝重大史事,故《明孝宗实录》的史料价值还是不能被一概否定。 [85]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焦坟石雕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贾楼乡坟后村,系焦芳墓地,万历年间修建。墓区的围墙、廊房、坟头、碑刻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沿神道两旁均衡配置的石雕共16座,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仅存马、羊、待女、卫士、虎各1件。每件重约2—3吨,采用南阳菜花石雕成。施材巧妙,刀法细腻,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87]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国朝献徵录·卷十四·焦芳传》 [3]
《明史·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9 2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新觉罗·多尔衮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5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人物关系
孝烈武皇后母亲 孝烈武皇后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爱新觉罗·多尔衮

别称
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所处时代
清朝

出生地
后金赫图阿拉

出生日期
1612年(万历四十年)11月17日

逝世日期
1650年(顺治七年)12月31日

主要成就
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率军入关、统一全国

封爵
和硕睿亲王


父亲
清太祖努尔哈赤

母亲
大妃乌拉那拉氏

旗籍
正白旗

庙号
成宗

谥号
义皇帝

逝世地
古北口外喀喇城

享年
39岁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3历史评价
4亲属成员
5轶事典故
6艺术形象
7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少年时代
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十七日,多尔衮出生于辽东赫图阿拉城,生母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她早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满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号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告天,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揭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在对明战争节节胜利中,后金内部的矛盾斗争也不断发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尔哈赤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也就是说,从此时起,多尔衮以八龄幼童跻身于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这样一个改变后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动,是从当年三月努尔哈赤体弃滚代皇后富察氏开始的。当时虽然给大福晋富察氏头上加了四条罪状,但是都缺乏足够的根据,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与富察氏关系暧昧,实际上,是有人对他们进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弃之后,取代她作为大福晋的正是多尔衮之母阿巴亥。这样,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多尔衮及其兄弟阿济格、多铎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此外,代善由于处处计较而失去乃父的欢心,又听信后妻的谗言而虐待已子硕讬,这就为觊觎其地位的人们带来了反对他的口实,造成了前面所说的其“太子”地位的被黜。这样,在努尔哈赤共治国政的制度下,多尔衮兄弟便第一次成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多尔衮此时还不是旗主贝勒,而仅与其弟多铎各领十五牛录,他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政治地位不如阿济格,甚至不如多铎。在天命年间许多重大活动中,都不见多尔衮的踪影。天命元年(1616)正月初一的朝贺典礼中,可以亲自叩拜努尔哈赤的宗室显贵中,阿济格与多铎分列第六、第七位,而多尔衮则不允许参与其中。尽管如此,除四大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多尔衮是领有牛录最多的主子,超过了德格类、济尔哈朗、阿巴泰等人,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颇有实力的一位台吉了。

折叠初立战功
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阿巴亥被逼殉葬。父母死时,多尔衮年仅15岁。天聪二年(1628年),在母亲死去的翌年,多尔衮就随其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多尔衮有战功,破敌人于敖穆楞。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戴青”的美号,这一年,多尔衮16岁。天聪三年(1629年),多尔衮跟从皇太极从龙井关突入明朝边塞,与贝勒莽古尔泰等攻下汉儿庄,逼近通州, 接近北京。并且在广渠门外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又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天聪四年(1630年),攻打北京的大军班师回朝,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先行,又大破明军。

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初设六部,命多尔衮掌吏部事。在攻打大凌河之战中,多尔衮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多有伤亡。事后,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加劝阻,多尔衮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进攻锦州城,他又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夹击,几乎被击毙。以后祖大寿投降,多尔衮向他谈及当时的险状,祖大寿说:“果有此事?如炮火击中大王坐骑,后果不堪想象!”多尔衮却说:“当时两仇相敌,唯恐打不中啊。”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多尔衮力主以征明为先。他从动摇明统治根基,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的出发,建议皇太极每年整顿兵马,乘谷子熟时深入明境,围困燕京截其援兵,残毁其屯堡,消耗其国力。多尔衮的建策,得到皇太极采纳。因山海关外一带地方尚为明朝重兵把守,于是八旗军队绕道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多次深入明境,蹂躏土地人民,给明朝以沉重打击。攻灭蒙古察哈尔部,获传国玉玺。后金征服与招抚蒙古各部时,惟独察哈尔部在林丹汗率领下,不肯降服,始终采取与后金对抗、周旋的态度。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多尔衮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

折叠受封亲王
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
崇德元年(1636年)正月初一新年庆贺大典时,多尔衮首率诸贝勒向皇太极行礼,这与十二年前的情形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当年四月皇太极称帝,论功行封,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二十四岁。从此更加受到重用。十二月,清军攻陷朝鲜李朝南汉山城 。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并限“戢其军兵,无得杀戮”。四月初五,多尔衮押送国王家属等182口报捷。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南征明朝,这次南征兵分两路,贝勒豪格在多尔衮亲率的左翼军中。左翼军从墙子岭、董家口入关,掠山西,破济南,杀明朝总兵卢象升;然后北掠天津、迁安,出青山关返还,往返扫荡数千里,于崇德四年(1639年)三月回到辽东;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敌17阵,俘获人畜26万。崇德六年(1641年)至崇德七年(1642年)松锦之战。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会战,清军起先以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为首,后皇太极亲自赶来增援。明军经两年激战最终惨败,洪承畴松山城破被俘投降,祖大寿举锦州城投降。松锦之战后,辽东全属大清,大明势力退入山海关。

皇太极在更定官制时,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统摄。根据他的举荐,皇太极将希福、范文程、鲍承先、刚林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根据他的建议,皇太极又对政府机构作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衙官制。此外,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之手任命。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1]

折叠拥立福临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此时,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以代善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实力,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皇太极生前集权的种种努力和满族社会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极长子豪格参加到竞争中来。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之初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但同时又保持着一定实力,又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2]。

多尔衮便是另一个竞争者。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他就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虽然他不大可能参与竞争,但他的向背却对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响,无论他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睿亲王多尔衮等都一起来到崇政殿。最后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双方相争,委决不下。

睿亲王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多尔衮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阻力来自两黄旗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至是,礼亲王代善等奉福临登位,各王贝勒大臣等,共同誓书,昭告天地,同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改元顺治。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顺治帝在笃恭殿拜多尔衮为大将军,亲赐大将军敕印,令他统大军南下,入关与李自成和南明王朝开始了争夺天下的宏伟事业

折叠定鼎北京
顺治帝临政时,关内正一片混乱。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声威日壮的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

消息传到清廷,朝野震动。当权的多尔衮决定立即入关,争夺政权。这时,本已投降农民起义军的镇守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因不满起义军对其家属的侵犯,遂一怒而去。李自成得到消息,于四月十三日与刘宗敏率兵前往征讨。吴三桂自料不敌农民起义军,遂请求多尔衮出兵援助。

四月二十一日,农民起义军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

四月二十二日晨,吴三桂眼看就要战败,遂出关至欢喜岭上的威远台谒见清摄政王多尔衮,再次请求多尔衮入援。多尔衮立即下令清军三路入关,向农民起义军阵地发动猛攻。起义军寡不敌众,刘宗敏受伤,李自成只得下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返回北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四月三十日,李自成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城

折叠统一中原
清军占领北京之后,多尔衮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 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清廷迁都北京既是出于统一中原、雄霸九州的目光,也是基于退可出关外的战略考虑。清廷以多尔衮为首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须迁都北京,只有占据这个关口才能进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上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十月初十,顺治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开始了以北京为都城的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十月,当顺治帝于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

李自成退入山陕之后,原明朝降官降将纷纷反水,但他在顺治元年(1644)六月仍积极准备反攻。另一支农民军在张献忠率领下已建大西国于成都,统一了全川,而多尔衮对此尚不了解 。残明势力已于五月中拥戴福王朱由崧为帝,定都于南京,改年号为弘光,尚拥有中国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兵多粮足,构成清朝统一中国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的战略是:对农民军的主要力量坚决消灭,而对南明政权则是“先礼后兵”。在此方针领导下,多尔衮先后派叶臣、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吴惟华等进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进而包围陕西。同时,多尔衮派出大量降清的明官对南明君臣招抚,并写信给南明阁臣史可法,提出“削号归藩,永绥福禄”。在南明派出左懋第使团来北京谈判过程中,他将其软禁起来,并不给予明确的答复。此时,清军已于九月占领山东,十月进据苏北,与史可法的军队沿河相峙。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认为全面进攻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十月先后命阿济格和多铎率军出征,向农民军和南明福王政权发起了战略总攻。很快,多铎于十二月底取得清灭大顺潼关之战的胜利,李自成放弃西安转移。多尔衮下令由阿济格追击农民军余部,而多铎则继续南下。至顺治二年(1645)二月,农民军连战失利,五月,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这时多铎军已克扬州,史可法殉难。接着,清军渡长江,南京不战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权灭亡。这一连串的胜利不禁使多尔衮喜出望外,他以为天下就此平定,江山已归一统。五月底,他已对大学士们表示要重行剃发之制,六月初,正式向全国发布剃发令。此举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抗争。

折叠权势煊赫
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上述所有仪注都表明一点,即多尔衮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由于明末党争激烈,清初又大量引用旧人,因此明末党争积弊在清初政局中反映出来,并与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从顺治二年(1645)开始,以弹劾冯铨案形成了南北党争的中心内容。是年七月,浙江道御史吴达上疏弹劾阉党余孽,矛头直指冯铨及其党羽孙之獬等 。高层官员中如洪承畴、金之俊等均是南方人不会支持冯铨。多尔衮考虑到冯铨这些人死心塌地效忠于满洲贵族,如果处罚了他们,朝中南方官员得势,于清朝统治可能发生不利影响。所以过了十天,多尔衮仍未表态。但出于对稳定整个形势的考虑,他终于决定支持冯铨一派,在朝中公开申斥了龚鼎孳,仅将李森先革职,而对其他人并未深究。多尔衮通过双方的斗争更好地利用他们,借此达到他以汉治汉的目的。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以为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铃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从是年起,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只是在每一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辅政王的仪仗则只有15种,明显逊于多尔衮,说明多尔衮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

顺治四年(1647年)以后,如果官员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还称作“九王爷”,或是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而且“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衮再不用向顺治帝行礼了。

顺治五年(1648年)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折叠身后荣辱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十二月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

顺治帝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但是,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阿济格的罪,然后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接着,当权者又接连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多尔衮死后两个月,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完全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流放宁古塔充军。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帝当政时,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算有了定论[3]。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折叠政治
定都北京
清军到达北京后,在是否将首都由沈阳迁到北京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论。以阿济格为首的反对派,主要以清军入关太快、补给不足为理由,反对迁都。而多尔衮从统一和管辖整个中国的总战略出发,主张迁都北京。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终于统一诸王、贝勒、大臣的意见,决定迁都北京,派遣辅国公吞齐喀等携奏章迎驾。

创立制度
在政治体制上,多尔衮接受了明朝的现成制度,在中央机构中,仍以六部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尚书皆由满人担任,但诸王贝勒亲理部事的制度却在入关前夕废除掉了。到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于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多尔衮力图表现得比较开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来,并一再鼓励官员犯颜直谏。总的来说,中央机构中虽承明制,但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还引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理藩院等机构,其内院的权力比起明朝内阁要小得多,并对原明臣试图增大内院权力的努力加以压抑。

重用汉官
清朝入关,百废待举,多尔衮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用汤若望议,厘正历法,定名曰时宪历。

并且倚重汉官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人,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承袭了明代“票拟”制度,即内阁对内外大小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意见,供皇帝审阅定夺。

诛除异己
顺治初立,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哥怨多尔衮不拥立他为皇帝,有嫌隙。顺治元年(1644年)夏四月戊午朔,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等所讦。讦告肃亲王豪格怨望悖妄罪,多尔衮就以豪格“图谋不轨”,削去他的王爵,废豪格为庶人,其党俄莫克图等皆论死。大臣扬善等以谄附,坐死。十月,大封诸王,又恢复了他的王爵。

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派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往四川镇压张献忠大西军。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凯旋回京,没有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属、冒领军功及提拔罪人扬善弟吉赛等罪名,将豪格囚禁于牢狱。三月,豪格死在狱中。多尔衮纳豪格福晋为妃。

入关弊政
多尔衮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

(1)剃发易服

清入关之初,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清廷明令清军所到之处,限全体汉族人十日之内尽废明朝衣冠,依从满族剃发垂辫、着马蹄箭袖的服饰习俗,违抗者处死,引起全国各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2)占房圈地

清军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

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官民随同迁入关内,分布在北京及京畿地区。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多尔衮下令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汉人搬迁时虽然给一点搬家费,但根本不够买房或盖房。许多汉民倾家荡产,或流离失所。

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区跑马占地。清廷派出官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纵马圈占百姓良田,俗称“跑马占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大量土地无偿占有了。

(3)投充逃人

清朝王公旗人富户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圈占的田地上设立农庄,因为缺少劳力,便实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农民供其役使。许多汉人不愿离开故土,或经济破产,纷纷投充到八旗名下,充当奴仆。他们的处境非常悲惨,又引发大批逃亡问题。

多尔衮制定了严禁奴仆逃亡的法律,规定:抓获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这种肆意株连、刑罚过重的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恶果,与多尔衮“满汉一家”的思想当然也是南辕北辙。

折叠军事
攻灭大顺
清军进入北京后,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十九日,多尔衮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同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三万余骑,由大同经榆林、延安迂回入陕进攻大顺军;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所部进军江南。

由于此前李自成为扭转大顺军在山西、河南的颓势,自十月十二日起反攻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大败清军,斩杀怀庆总兵金玉和等人。多尔衮闻讯,急命正在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的多铎转兵向西,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两路清兵同时进攻大顺军。李自成亲率刘宗敏、刘芳亮等精锐部队北上,准备与阿济格军决战于陕北。十二月十五日,多铎部进攻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在灵宝境内击败大顺军后趋向潼关。李自成闻讯后急忙率兵掉头赶赴潼关。清军为保证此次战役的胜利,增调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部经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北)援助潼关清军,并调来红衣大炮加强装备。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率领的南路军于潼关大败大顺军。同时,英王阿济格率领北路军也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与多铎会师西安指日可待。南北受敌的李自成弃西安南逃,出蓝田,走商州(今陕西商县),转战湖广地区。二月,多尔衮命阿济格继续挥兵追击大顺军。三月,刘宗敏率所部大顺军占领守备空虚的武昌,清军追踪而至,围攻武昌。四月二十三日,刘宗敏率所部大顺军弃城突围,遭清军伏击,大将刘宗敏负伤被俘,后清军用弓弦将其勒死。在此之前李自成率已部分大顺军从汉阳经嘉鱼、蒲圻退至通城。五月十七日,李自成在湘鄂赣交界处的通城县九宫山玄帝庙中拜神时遭当地乡民所杀,大顺政权至此灭亡。

折叠社会
轻徭薄赋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宣布自顺治元年起,薄税敛。令曰:“明朝弊政,实行三饷,辽饷之外,复还有练饷、剿饷,数倍加派,近者十余年,远者二十年,以致民不聊生,朝不保夕。更有粮料、召买诸多名目,各种私派巧取殃民。今与民约,凡正额赋外,一切加派尽予删除。官吏若有不从者,察实治其罪。”

革除积弊
多尔衮进入北京后,还下令:“自明朝祸乱,刁风日竞设机构讼,伤财败俗心窃痛之!自今皆予以维新,凡顺治元年五月初二日昧爽以前,罪无大小悉行豁免。有违谕讦讼者,以所告之罪罪其自身。田、婚、斗殴细故,就有司告理即可。重大案情者经抚按结案,不是机密要情,无许进入北京越级诉诉。有讼师诬陷良民的,加罪一等反坐讼师。”

折叠民族
蒙古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尔衮首先继承了乃父乃兄的政策,对漠南蒙古友好相待。科尔沁、阿霸垓、扎鲁特、鄂尔多斯、郭尔罗斯、土默特、苏尼特、翁牛特、喀喇沁、敖汉、奈汉诸部曾入关协助清军作战,多尔衮对他们优劳有加,封赏甚丰,后来双方的封贡往还长期不断。此外,双方首脑人物也时有来往,如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郡王满朱习礼等贵戚前来,多尔衮等亲自迎送宴请。多尔衮因事出塞,也常与各部落王公贵族相会,从而不断加深双方的感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多尔衮自己也纳阿霸垓部落笃思噶尔济农之女为妃。这些都是传统的联姻政策的体现。多尔衮正是通过这种手段,维持了北方的稳定。正如后来魏源所感叹的:“世祖当草创初,冲龄践阼,中外帖然,系蒙古外戚扈戴之力。”

漠北蒙古喀尔喀部札萨克图汗曾将满人称为“红缨蒙古”,与清廷尔我相称。顺治三年(1646年)初,苏尼特部落的腾机思等人叛清投奔漠北之喀尔喀车臣汗,因此多尔衮命多铎率军平叛,并直接与土谢图汗和车臣汗发生了冲突。事件平息之后,双方经过书信往还和使者谈判,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三汗先后遣使谢罪,表示和解。但此三部真正向心于清政府,还是在四十年后他们在噶尔丹的威胁下迁入内蒙的时候。

另外多尔衮与漠西蒙古也开始往来。清兵入关后,准噶尔下属的许多部落纷纷前来朝贡,巴图尔珲台吉也与清廷建立了联系,厄鲁特下属一些部落还曾帮助多尔衮镇压甘肃等地的起义。

西藏
统治西藏的和硕特顾实汗和达赖五世、班禅四世在顺治二、三年间上表入贡,多尔衮也遣使携礼物去慰问。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又派人敦请达赖喇嘛进京,加强双方的关系。对已经不占统治地位的西藏帕木竹巴家族的后代首领,多尔衮也没有轻视,亦赐号锡诰。

回疆
吐鲁番首领遣使入贡,多尔衮也表示欢迎,并同意对他们重新封爵。这样,在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廷已与西藏和回疆的地方政权及宗教政权建立或是恢复了联系,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进一步确立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折叠外交
清初与李氏朝鲜的往来比较频繁。多尔衮入关之时,带着入质世子在军中,顺治二年(1645年)又同意质世子等回国。但是,他也曾多次令朝鲜贡米、水果等物,并令朝鲜为他选美女,搞得朝鲜王国人心惶惶。

日本一直对清抱敌视态度,当时的德川幕府似乎有意支持南明。但在顺治元年(1644年)发生的漂倭事件中,多尔衮却对那些日本人十分优待,又多次召见他们,“恳切地问话”,并在第二年送他们回国,向日本表示了友善的态度。

西方传教士自明末以来就进入中国,但多尔衮并未以狭隘的民族偏见对待他们,这从他优待和信任汤若望的行动中可以明显看出。但对葡萄牙人入广东贸易的要求仍加以拒绝,这表现出多尔衮对少数为自己服务的外国人十分优宠,政策开明,而对有可能威胁清朝安全的较大规模双边交往则持保守态度。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清史稿》:“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功劳未可尽泯。今其茔域榛芜,后嗣废绝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人员修葺,并令近支王公按时祭扫。”

《清世祖实录》:“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伊喜悦之人,不应官者滥升,不合伊者滥降,以至僭妄悖理之处,不可枚举。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

皇太极:“朕爱尔过于诸子弟,赉尔独厚”。

济尔哈朗:“昔太宗文皇帝龙驭上宾,诸王大臣共矢忠诚,翊戴皇上。方在冲年,令臣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僣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更悖理入生母於太庙。僣妄不可枚举。臣等从前畏威吞声,今冒死奏闻,伏原重加处治。”

豪格诅咒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随着权力的迅速膨胀,多尔衮的生活穷侈极欲,“于八旗选美女入伊府,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还逼娶朝鲜公主,又嫌其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

卫匡国:“他具有超人的谋略和精明,并以勇武和忠实著称。他的聪明才智使最有学识的中国人都钦佩不已,他的公正仁慈赢得平民百姓的爱戴。”“阿玛王使鞑靼获得了中国,由於他的贤明公正仁慈和军事才能,鞑靼人和中国人都对他很敬畏。这个当权者的死给朝廷带来很大的麻烦。”

竹内藤右卫门:“九王子是皇帝的叔父,是一位年在三十四五岁,身材瘦长,留有美髯,是个皮肤微黑,面貌英俊,目光锐利的人。他是皇帝下面第一个有地位的人,其他各王和所有的臣下,都尊重他,上上下下都怕他。”

乾隆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之大义。”“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

徐珂:睿亲王多尔衮以元勋懿戚,横被流言,乾隆朝,始特旨昭雪,复爵予谥。

蔡东藩:若清则国势方盛,太宗晏驾,以六龄之幼主,安然即位,多尔衮等忠心辅幼,竟尔匕鬯无惊。至于明社已屋,又由多尔衮出师,唾手中原。

周汝昌:多尔衮既亡,清政局遂一大变。

顾诚:对于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来说,胜利却来得太容易,他以为清朝的两大对手大顺、南明都已经被彻底打垮,剩下的事不过是接管地方,享受胜利果实而已。

刘为:多尔衮短暂的一生中,戎马战事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整个皇太极统治17年期间,多尔衮主要经历是统军作战,并逐渐成为皇太极的亲信,以此积累了军事实力和从政经验。

李治亭:在清朝开国史上,摄政王多尔衮无疑是决定清朝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明清兴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策进关夺权;又在关键时刻,指挥关键的山海关决战,一举击败李自成,清朝顺利进关;再决策,定鼎北京;国家初成一统!从一定意义上说,多尔衮之开创清朝历史新纪元,与努尔哈赤之开国奠基一样,同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李鸿彬:多尔衮是清开国时期的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入关前他是太宗皇太极的得力助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立许多战功,成为智勇双全的著名将领。他继承了太祖、太宗入主中原,统一全国的遗愿,辅佐年幼的顺治帝建立清王朝,是清开国的第一大功臣。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折叠父母
父亲: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母亲:阿巴亥,乌拉那拉氏
折叠兄弟
兄:爱新觉罗·阿济格
弟:爱新觉罗·多铎
折叠妻妾
多尔衮的妻妾究竟有多少,很难说清楚,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个妃子(六妻四妾),其中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以下有六人:

正妃,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吉桑阿尔寨之女。天命九年(1624年)她与多尔衮成婚时,多尔衮只有13岁。顺治六年(1649年)博尔济吉特氏逝世。他们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25年,多尔衮对她的感情很深,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多尔衮去世,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次年追封被夺。
继妃,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出身,尚书蒙格图之女。
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尔莽部落出身,根杜尔台吉之女。
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拉布什西台吉之女。
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索诺布台吉之女,孝庄文皇后族妹。原为豪格之妻,因豪格与多尔衮政治斗争失败,在豪格死后被多尔衮娶之。
继妃,李氏。李氏朝鲜出身,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多尔衮十(十一)位妻妾中,只有李氏为他生下独生女爱新觉罗·东莪。
侧妃,公齐特氏,察哈尔部落出身,民族及父亲记载不明。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出身,部落名称及父亲记载不明。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台吉的女儿。原是肃亲王豪格的福晋。豪格被幽禁而死,多尔衮把她迎进王府,成为自己的王妃。
侧妃,李氏。李氏朝鲜出身,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即朝鲜义顺公主。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迎娶豪格遗孀的同时,又派亲信去朝鲜选美,结果16岁的李氏被选中。多尔衮亲自前往迎娶,未举行任何仪式,就迫不及待地与李氏在连山成婚。不久,多尔衮就撒手尘寰。
折叠子女
女儿,爱新觉罗·东莪,多尔衮亲生独生女,生母为继妃朝鲜李氏。据说其名东莪为多尔衮为纪念同父异母姐妹东果格格而取。
养子,爱新觉罗·多尔博,弟多铎第五子,母为多铎继福晋博尔吉济特氏,顺治七年(1650年)袭爵,顺治八年(1651年)被革归宗,顺治十四年(1657年)封多罗贝勒,康熙十一年(1672年)去世,年30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复爵,子苏尔发,母为刘氏,康熙四十年(1701年)去世,年38岁。后“以睿王私制御用服饰等件,又欲率两旗驻永平,阴谋篡逆。睿王应籍没所属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 博,女东莪俱给信王。“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传位之谜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6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孤城宁远。当时宁远守将袁崇焕用西洋炮轰努尔哈赤的军帐,一炮正中。努尔哈赤倒是没被炸死在帐子里,从军帐中被救了出来。但不久身亡。努尔哈赤一死,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叔叔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是怎样在这样的劣势中杀出一条称王之路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折叠生母之死
关于多尔衮生母阿巴亥的死,在清朝的官修史书中就有不同说法。

在成书最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阿巴亥被描绘成容貌艳丽,却心怀嫉妒的人,因此屡屡引起努尔哈赤不悦。努尔哈赤令她殉死。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皇太极等告诉阿巴亥,按照父亲遗言,她必须自尽。阿巴亥只有37岁,丰姿绰约,正值盛年。基于对人生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她不愿殉死。代善、皇太极坚持必须遵从先帝遗命。阿巴亥被逼无奈随即在辰时(早晨7—9时)自尽。但这种有意丑化阿巴亥的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因而有研究者推测,这部编写于清太宗时代的《实录》企图隐瞒历史上的某些真相。

根据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时,曾遗命由幼子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为摄政。但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支持皇太极登极。为确保多尔衮母亲不加反对,必须逼迫其自尽。此后,关于多尔衮生母的记载,在清朝官修史书《实录》中几经修改。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福临年幼,多尔衮总摄朝政,权势达到顶点,他追谥其母为“孝烈武皇后”,并配享太庙。他还命令编写本朝历史的史官,从《实录》中删除不利于其母的记载。然而,一旦多尔衮逝世,在诸王罗致他的诸多“罪状”中,就包括篡改历史、使其母配享太庙。随即,“孝烈武皇后”的谥号被追夺,并重新恢复了《实录》中已被删除的有关阿巴亥的内容。最后,在乾隆年间编纂的《清太祖实录》的最后定本中,关于阿巴亥的死,做了新的解释。

折叠献出玉玺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为皇太极和大清朝立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这一年九月,多尔衮率军征伐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残部。他临之以威、施之以谋,导致林丹汗余部不战而降,并献出了中华帝国失踪二百多年的“传国玉玺”。据说,这颗传国玉玺从秦始皇之后一直传到了元朝,具有天命所归的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多尔衮得到这颗传国玉玺并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受大家的拥戴,登上了大清帝国的皇帝宝座。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多尔衮才被推到了皇太极死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

折叠赐死豪格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一日,在多尔衮即将出征大明前夕,豪格的一个亲信部下,出面检举豪格“悖乱”。处理的结果是,几位忠实于豪格的部下被杀死,豪格本人被废为庶人。这是一个奇怪的、完全狗屁不通的判决。三年后,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已经牢牢掌控了大权的多尔衮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军前去对付张献忠。顺治五年二月初三日,豪格在把这位令四川人闻之色变的“大西皇帝”杀死后,凯旋回京。一个月以后,为他庆功的热乎劲儿还没有完全过去,豪格便又一次获罪被幽禁起来。这一次,他的罪名真的称得上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久,时年四十岁的豪格在幽禁中无疾而终。有人认为,他是被受过专门训练、具有高度技巧的大明锦衣卫留用人员奉命杀死的。死后,检查不出任何致死的原因。这可能是福临小皇帝痛恨多尔衮的原因之一,多尔衮的身后亦由此注定。

折叠太后下嫁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无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她和皇室亲王贝勒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他们的默认。”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朝鲜国王也说:“然

3.明朝遗臣张煌言的诗词。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4.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留下遗嘱,这种作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雍正时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持未嫁说的专家认为:
1.孝庄文皇后在顺治时已贵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会死后葬入皇陵了。

2.顺治诏书子虚乌有。

3.张煌言之诗不可信,有的著名清史学家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

4.康熙帝及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对其尊崇备致,歌功颂德,祭礼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宁宫里烂盈门”之句说太后大婚时慈宁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据《清实录》载,孝庄文皇后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大办婚事必得在顺治十年(1653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1649年)十二月病死,可见“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年份

电视剧\电影

扮演者

1974        《武侠董小宛》        江岛
1987

《满清十三皇朝》

罗乐林

1988        《传国密诏》        张林
1989

《庄妃轶事》       
樊志起

1982

《一代皇后大玉儿》

孙鹏

尔冬升

2000        《碧血剑》        卢庆辉
2001        《格格要出嫁》        寇振海
2003

《孝庄秘史》

马景涛

2004        《长河东流》        高兰村
2005        《明末风云》        虞军
2005

《江山风雨情》

李志

2005        《大清风云》        张丰毅
2005        《太祖秘史》        应俊
2007        《碧血剑》        巴音
2012        《美人无泪》        韩栋
2015        《大玉儿传奇》        耿乐
2016        《苏茉儿传奇》        严宽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原址位于北京市东直门街道新中街。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被撤去帝号、庙享,家产皆籍没入官,建设中的墓地被拆除。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诏令平反,依亲王陵寝制度恢复坟茔。多尔衮园寝俗称“九王坟”,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坐北朝南,最南边有神桥一座,下有月牙河,有围墙、子墙两道,南辟宫门三间及栅栏门,进门有东西朝房,碑楼两座,后有享殿五间。享殿后有月台,月台上建大坟冢一座。辛亥革命以后,多尔衮后人将地面建筑拆卖。1954年九王坟被拆平。

清朝君主名单
追尊        孟特穆(肇祖原皇帝)        福满(兴祖直皇帝)        觉昌安(景祖翼皇帝)        塔克世(显祖宣皇帝)
多尔衮(成宗义皇帝(后被剥夺))
统治        努尔哈赤(太祖高皇帝)        皇太极(太宗文皇帝(崇德))        皇太极(太宗文皇帝(天聪))        福临(世祖章皇帝)
玄烨(圣祖仁皇帝)        胤禛(世宗宪皇帝)        弘历(高宗纯皇帝)        顒琰(仁宗睿皇帝)
旻宁(宣宗成皇帝)        奕詝(文宗显皇帝)        载淳(穆宗毅皇帝)        载湉(德宗景皇帝)
溥仪(逊帝)
西山十戾表
多尔衮(熊)        洪承畴(獾)        吴三桂(鹗)        和珅(狼)        海兰察(驴)
年羹尧(猪)        曾国藩(蟒)        张之洞(猴)        慈禧太后(狐)        袁世凯(蛤蟆)
参考资料
1.中国通史卷目录〉〉中国通史 第十卷 中古时代·清时期(下册)  . 中国通史 . [2016-5-31]
2.古代名将多尔衮  . 中国民族网 . [2015-6-8]
3.多尔衮正当壮年突然去世 只因纵欲过度?  . 凤凰新闻 . [201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9 2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爬灰直指的贾珍,养小叔子的应该是指秦可卿。。。。
贾珍是公公,珍,三人王,指大顺王李自成、大西王张献忠、摄政王多尔衮。因为三王都有个共同点,被红楼梦作者诙谐为
“公公”。三公公风云际会,一通神操作,媳妇秦可卿影射的崇祯就玉带林中挂【更衣】、金簪雪里埋【遗簪】、淫丧天香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9 2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国府的秘密:焦大口中的“养小叔子”,到底指的是哪位女子?
2022-10-27 21:02:29 来源: 不红居士 广西  举报
382
分享至
红楼第七回,王熙凤、贾宝玉做客宁国府,当晚坐车回荣府时,恰好撞上了“焦大醉骂”的热闹,由此揭开了宁国府中的丑事:

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第七回
爬灰必“污膝”,谐音取“污媳”之意,指的是公公、儿媳有染。


焦大醉骂

放置在宁国府内,唯一符合条件的就是贾珍和秦可卿,虽然曹雪芹后来删改了秦可卿的结局,但爬灰伏笔众多,未能删尽,加上脂砚斋又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批语,可见早本中贾珍、可卿有染,确是事实。

存在较大疑点的是焦大的另一句“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句话指的是哪两个人,历来猜测颇多。


宁国府宝秦初相逢

猜测最多的是王熙凤和贾蓉,因为两人关系过于亲密,后文贾瑞调戏凤姐,阿凤“毒设相思局”应对,帮忙落实的也是贾蓉和贾蔷,不怪读者怀疑蓉、凤二人有私情。

但这个推断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贾蓉是王熙凤的侄子,不是小叔子!

小叔子指的是丈夫的弟弟一类,王熙凤年长贾蓉一个辈分,完全不符合“养小叔子”的必要条件。


谈肄业宝玉会秦钟

从《红楼梦》原著文本证据出发,结合脂砚斋的批语,笔者个人以为,“养小叔子”的可能性共有两种,分别是:秦可卿和贾蔷,以及贾宝玉和王熙凤。

但要提醒读者的是,这两种猜测的真实性,仅仅针对下人茶余饭后的垢谇谣诼,具有舆论传播的效用,但舆论传播不一定代表真实性,因为大众传播向有“以讹传讹”的基因。

在明确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详细分析,先来说秦可卿和贾蔷。


见贾母宝秦上学堂

焦大怒骂,针对对象必然是贾府主子,尤其是针对自家宁国府,而宁国府中的女主人中,只有尤氏、秦可卿能拿出来叙谈。

尤氏性情温顺,为人稍懦却不失正派,第七十五回宁国府“中秋夜赌”,尤氏在窗外听见邢大舅和其他人的污言秽语,忍不住背后咒骂,可见尤氏非水性杨花之人,日常行事也几乎没有逾矩之处,若说她“养小叔子”,实在可能性小了些。

相比之下,秦可卿作为和贾珍“爬灰”的对象,本身风评不佳,具有成为“谣言”女主角的可能性。秦可卿丈夫为贾蓉,贾蔷乃宁府正派玄孙,和贾蓉乃是一辈,他完全符合“小叔子”的先决条件。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当然,以上推测主观性太浓,脱离不了“我觉得”三个字的诅咒,不足以得出精确结论,可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在介绍贾蔷时,曹雪芹意味深长地安排了这么一段描写:

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第九回
在以往的解读中,读者往往将重点放在贾珍和贾蔷身上,怀疑两人有龙阳之好的嫌疑,贾珍为了躲避这种闲话,这才让贾蔷搬出去。


秦钟、香怜暗中交友

可如果换个角度,是否有这种可能:下人背后诽谤的不是贾珍和贾蔷,而是秦可卿和贾蔷,怀疑两人有“养小叔子”的嫌疑,故而贾珍为了消除麻烦,让贾蔷搬出去居住。

笔者私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大,曹雪芹介绍贾蔷时再三强调“贾蔷、贾蓉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紧接着就提到下人诽谤主子,可见二者乃是因果关系。

以贾珍之好色本性,导致宁国府除了门口两只石狮子,府内再无一人干净,传的大街小巷,无人不知,如何突然在意起脸面来?是否秦可卿“养小叔子”的误传,被贾珍听入耳内,着实刺耳,这才选择让贾蔷搬出去住?此论分析至此,诸君自行判断。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另外一种可能则是王熙凤和贾宝玉。

按理来说,凤姐、宝玉并不是宁国府的人,即便焦大怒骂,也不必越过自家宁府,大骂人家荣国府的主子,之所以将凤、宝两人列入可能性之一,是基于脂砚斋的批语。

《红楼梦》甲戌本第七回,焦大醉骂处有一段甲戌眉批,写道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以二句批是段,聊慰石兄。

更有部分版本红楼,直接在焦大“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一句后,批有“宝兄在内”四字,这几乎等于告诉读者:养小叔子指的就是王熙凤和贾宝玉。


宝玉、凤姐同车而坐

既然批语多次提到,就不能忽略这种可能性。从原著部分细节来看,贾宝玉、王熙凤的一些行为举止,确有令人怀疑的成分存在。

比如第十四回“凤姐协理宁国府”,贾宝玉请求王熙凤赶紧审批修建外书房的材料费用,王熙凤故意引逗宝玉不批,原著记宝玉便猴在王熙凤身上揉搓她,以为撒娇之意,可这种举止被别有用心之人瞧见,难免会有腌臜之语接踵而至。

是否王熙凤、贾宝玉这对叔婶之间的亲密,成了焦大口中“养小叔子”的契机?从批语的内容来看,批书人貌似是这么认为的。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当然,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基本都脱离不了谣言的范畴,无论是秦可卿和贾蔷,还是王熙凤和贾宝玉,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自然知道他们彼此之间并无恶俗新闻,只是底下人背后肆行传播,以为八卦娱乐之谈资而已。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9 22: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蔷,应该就是秦可卿所养的太子爷朱慈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2: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养小叔子,包括小叔和小叔子。贾蔷既是小叔子,也是小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17: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尔衮为什么无后代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空调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哪些疾病?
David聊科技 情感倾听者
2023-01-13 · 总经理
关注
手握权力的摄政王多尔衮,没有亲生的子嗣的原因如下:

第一:多尔衮常年征战,根本没有时间在家里。

多尔衮其实结婚的年纪很早,十一岁的时候他就结婚了。但是后来多尔衮为了建立战功,所以常年都在战场上,虽然建立了赫赫战功,但是待在家里的时间也变得很少。所以就更没有机会跟自己的妻妾们同房了,于是他们妻妾们也就不可能有机会怀孕。



第二:豪格动了手脚才让多尔衮没有子嗣。

其实大家都知道多尔衮的野心很大,其实一直都在寻找机会争夺皇位,因此当时有同样想法的人都会对多尔衮特别的忌惮。为了争夺皇位,背后动一点手脚在古代的时候是很寻常的事情,毕竟后宫里面的妃子都会你争我夺的,更不要说朝堂之上了。当时多尔衮面对着皇太极和豪格的双重夹击。



虽然当时多尔衮已经有赫赫战功了,但是年纪其实不大。而皇太极和豪格担心如果多尔衮有了子嗣,那么在他竞争皇位的时候就会有更大优势。于是豪格才会在背后动了手脚,也因此让多尔衮一直都没有办法生育。



第三:孝庄不可能跟生孩子。

其实当时孝庄为了扶持顺治,不得已跟多尔衮在一起。但是算起来孝庄跟多尔衮的关系还是非常复杂的,放在现在这也算是乱伦,所以就算孝庄跟多尔衮有私情,但是他们肯定也无法跨越最后一条底线就是有孩子的。而多尔衮这一辈子可能最爱的女人就是孝庄,花了很多的时间跟孝庄在一起。

后来答应了孝庄扶持顺治以后,其实多尔衮也就慢慢的放下了争权夺势,只是当了一个摄政王,因此多尔衮可能在后期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生孩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23: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大 - 《红楼梦》中的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焦大,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宁国府的老仆。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后敢大骂他们:"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吓得众小厮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他一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焦大

别名
焦大太爷

饰演
孔芮


配音
袁振平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吴氏石头记》

目录
1角色设定
2人物解析
3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设定
折叠三朝元老
焦大这个老仆,前八十回只在第七回当中的两页出现过,如果算上前头最后一行那么就是两页零一行,总共那么千把来字,谁都忘不了这个老头。

焦大是宁府三朝元老,与贾母同辈,他的年纪应该是和贾母差不多,或者更高一点。当年正是他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将宁府的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保住了性命,这才有日后贾府的繁华。所以,焦大有恩于贾府。

折叠个人悲剧
焦大在老国公爷还在世的时候非常的有面子,而当贾敬出家以后,这些不孝子孙,不知感恩图报,全不念及当年的恩情,让焦大去干一些累活。这让焦大非常不满,每天都喝酒,喝醉了就破口大骂,所以才有了焦大醉骂一节。你看当时派他差事是晚上,另外有很多偷闲的仆人,那个台阶下面的小厮就站了好几个。

焦大为什么急了?

第一,他不光是喝醉了酒,糊涂了,他觉得这个事情不公平。所以呢,他骂了宁国府大总管赖二几句,贾蓉就派人把他捆起来。当年,焦大是好不容易弄到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不仅是把主人从死人堆里救出来,而且这半碗水,很可能也救了命了,要不然就渴死了,他自己宁可喝马尿。我们要注意,贾蓉让那些仆人把焦大捆起来,往他嘴里塞的是什么?是泥土和马粪,都是马的粪便。当年他是自己宁可喝马尿,把好不容易弄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这个小小的细节就对比了贾蓉等人,这些宁国府的后代们忘恩负义,这个遭遇是多么不幸,这是焦大给我们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焦大他是在喝醉了酒的情况下,破口大骂的,因此他带有醉酒也就是带有不太清醒的特点。他说"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按说应该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他是喝醉了,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喝醉了,说错了,说颠倒了。实际上他这个话的颠倒,作者是暗示是非被颠倒,恩仇被颠倒,所以焦大醉骂可以看做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折子戏,焦大为我们表演了一套非常好看的醉拳。

从焦大醉骂中,我们可以看出焦大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作为一名救过老国公的奴仆来说,焦大是不幸的。

折叠家族悲剧
焦大是个什么人呢?鲁迅说过:

"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言论自由的界限》)

屈原对楚王发牢骚,只因他心系祖国命运。如今焦大也是这样一位有功有德有名有望的忠奴。原文从尤氏口中道出焦大当年救了祖宗性命的功劳,焦大自己也说"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他自称焦大太爷,"太爷"二字着眼,可见他在贾府更多一重特殊身份与地位。由于他辈分高、年事长、功劳大,他对现今宁府子弟的所作所为深感悲愤,他这种感受乃是与宁荣祖宗同心的。

焦大从大总管赖二骂起,接着更骂主子,"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从贾蓉到贾珍再到贾敬一路骂上去,字字见血。脂批:"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这就上升为对家族悲剧的忧愤感伤。

后四十回抄家时,焦大号天蹈地的哭道:"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作冤家!连爷还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爷受的苦!今朝弄到这个田地!……我活了八九十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那里倒叫人捆起来!" 他的个人悲剧同贾府家族悲剧紧密相连。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解析
折叠原文解读
从焦大醉骂的内容上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因为是管家赖二安排此事,焦大开始骂的只是赖二--"忘八羔子"!

2、贾蓉"忍不得便骂了他两句",并且让人将焦大"捆起来",于是矛盾升级,枪口对准贾蓉--"红刀子进白刀子出"(酒醉之人口误,更为逼肖)。

3、众小厮眼见事态恶化,不仅捆了焦大,还"拖往马圈里去"。形势再度升级,直至顶点,火力集中到不在场的贾珍和在场的秦可卿身上--"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如果一开始不激化焦大的情绪,大概最后的"揭露"便不会出现。凤姐等人当然对焦大所说心知肚明,正因为知道,才会更加惶恐。焦大最后免不了被塞马粪。懵懂的宝玉不明就里,询问何谓"爬灰"。平素对宝玉温情有嘉的凤姐出人意料地"立眉瞋目断喝"--"少胡说!"随即以王夫人为威胁,宝玉示弱后,即刻又复现温存。如此过度反应,惶恐之色立现。

折叠阶级分析
焦大醉骂历来为许多人所提及。运用阶级分析法,焦大是个英雄,无情地揭露了宁府的荒淫无道,进而揭批了封建大家族丑恶形象。在焦大醉骂之下,一个个油头粉面的小丑露出了丑恶的嘴脸。相对的,焦大则代表了所有被压迫被凌辱的下层民众,他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发出了革命的嘹亮吼声,展现了人民群众无限的力量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折叠秦可卿之痛
焦大用宁荣祖宗的口气痛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子",当时在场的秦可卿、贾蓉、尤氏等人定能切身感受到焦大背后站着宁荣祖宗的身像。他们虽然可以在焦大面前"充起主子来了",骨子里却像畏惧祖宗似的畏惧着焦大。原文道:"尤氏秦氏都道:'偏又派他作什么?那个小子派不得?偏又惹他。'"尤氏说"谁肯难为他""我常说给管事的,以后不要派他差事",又道"连老爷都不理他,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看官切记:这些话的内里,便隐含着他们做贼心虚的畏惧感。

依贾府风俗,像焦大这样的该受到什么处治呢?同回凤姐就说:"何不远远的打发他到庄子上去就完了。"也就是像屈原那样流放远地。53回写黑山村的乌庄头"走了一个月零两日",那个远远的庄子才是焦大该去的地方!

然而贾珍贾蓉竟不敢,纵得焦大在家里三天两头吃酒醉骂却无计可施,直至105回抄家时还留在宁府,恰好反映了贾蓉、贾珍、尤氏等主子对焦大的畏惧感。所以,原文在贾蓉"捆人止谤"处,没忘了强调"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那焦大那里有贾蓉在眼里""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众小厮)唬的魂飞魄散"。

焦大既然代表了宁荣祖宗,他的醉骂必定给宁府主子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本回的笔法也很隐蔽,只旁敲侧击写了尤氏、贾蓉、凤姐、宝玉等人的反应,却对秦氏、贾珍、贾蔷只字不提。饶是这种暗场的"不写之写",更能刻画秦氏心里的痛苦。

要之,焦大醉骂给秦氏心头造成的负罪感和畏惧感阴影是相当之沉重的。她是爬灰(贾珍)、养小叔子(贾蔷)等罪案的第一被告,从焦大醉骂中她切身感受到宁荣祖宗的惩罚必将降临到自己头上,这就是她心中"死亡阴影"的由来。所以脂批反复提到焦大醉骂与秦氏之死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0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的两出戏,写的是杜丽娘游园后梦见书生“柳梦梅”而与之相爱的故事。
  《红楼梦》中的“梅”指的是梅花岭的反清抗清!那么“柳”呢?我先前解柳五儿的时候说过“柳”暗指的是“五柳”先生的洁身自好“不拜金”的品格,“不拜金”就是坚决不归附后金的朱明遗民!所以在朱慈炤的《红楼梦》里:《牡丹亭》不仅是反礼教的生死恋,也是反清悼明的爱国戏!
  与此相对的是,《相约》《相骂》是明代王玉峰所作的《钗钏记》中的两出戏,描写的是丫鬟云香和穷家老夫人拌嘴。在《红楼梦》里,《钗钏记》的“钗钏”二字自然就是影射后金满清。
  《相约》是老夫人请丫鬟坐客位,丫鬟不好意思,后来只得从命,一屁股蹦到椅子上;而到了后面的《相骂》也就是《讨钗》这一出,丫鬟云香为了气老夫人,故意抢老夫人的主位,结果被老夫人拱倒在地。老夫人骂丫鬟“小贱人”,丫鬟回骂“老不贤”!这两出戏的前后剧情形成鲜明对照,可不就是骂龄官因为大明失势而前恭后倨的狗嘴脸么!
  原来,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是为了要悼明反清,可是龄官却找借口“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明明可以演小姐杜丽娘忠贞于爱情,却偏偏要做富家丫鬟同穷家老夫人《讨钗》《相骂》,这是龄官亮明了态度要背朱弃明,只一心一意做后金满清的狗奴才!
  【庚辰双行夹批:有伏下一个尤物,一段新文。】尤物是什么?不过就是风流好淫、任人玩弄的多姑娘之流罢了!
  接下来要说说这人人关注的“龄官画薔”。
  先看贾薔是谁。
  贾薔,书中写道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这贾薔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与贾珍贾蓉父子关系不正常,因此获得贾珍溺爱、贾蓉匡助而能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
  从书中的各处描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线索:
  1、贾薔也是个“二爷”
  2、秦可卿美貌非常,是贾蓉的妻子却又和公公贾珍有孽情VS贾蓉风流俊俏,同贾珍贾蓉父子俩关系都不正常;
  3、装殓秦可卿的樯木的“樯”字右半部也就是贾薔的“蔷”字的下半部。
  4、第三十回里作者特意强调了龄官写“薔”十八画,十八是什么?乃是“木”字!红楼梦中的“木”指的是谁?崇祯!
  这些线索无不是暗示贾薔和崇祯的极大关联!
  前面说了,龄官的“龄”指的是年,贾薔与龄官谈恋爱,这是朱慈炤提示读者要注意贾薔的年龄!
  贾薔一出场是十六岁,又是贾府正派玄孙,而且第三十六回的【蒙回前总批:画薔亦自非容易,解得臣忠“子也良”。】脂批再给提示“子也良”,儿子里面名字含“良”的。原来贾薔就是被杀时年仅十六岁的崇祯太子朱慈烺!
  且慢!龄官画薔十八画,强调的可是贾薔的十八年!这该如何解?
  仔细看“薔”字,看到了什么,里面藏了两个人!
  原来贾薔指的不是一个人,他影射的是太子朱慈烺和死前哭诉“妾事陛下十有八年”的周后这母子两人!
  贾薔第一次露面就让我们见识到了他那完全与年龄不相称的老辣心机,第九回里贾薔因为贾蓉的关系要维护秦钟,却又怕影响了同薛蟠的关系不敢直接出面。于是悄悄去调拨宝玉的书童茗烟闹事,借刀杀人。那厢茗烟一打闹起来,这厢“贾薔遂跺一跺靴子,故意整整衣服,看看日影儿说:“是时候了。”遂先向贾瑞说有事要早一步。贾瑞不敢强他,只得随他去了。”一句不紧不慢的“是时候了”,其城府之深足令见者心惊。书中说贾薔内性聪明,但从多次的描写来看,贾薔的聪明是心机叵测阴险老辣,令人生寒。正是周后的真实写照!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4.1
    继续解密“龄官画蔷”
  龄官画的“薔”字“十八画”,“十八”是个“木”字,远处乍看去还以为龄官这样的东林党文臣著书写史似乎是在怀念崇祯、怀念大明,但细细查看就会发现他们真正怀念的其实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薔”——是太子和周后!
  为了美化周后,东林党文人可以把周后为了令田秀英失宠而为崇祯采买江南美女数人的丑行栽赃给无辜的曹化淳!
  为了美化周后,东林党吴梅村写个《圆圆曲》居然能将周后重金采买进献陈圆圆的丑事栽赃到受害人田秀英头上!
  为了美化周后,东林党吴梅村可以在《永和宫词》抹黑待他恩重如山的崇祯,其不顾事实的污蔑就连清代史学家赵翼都看不下去了,指出吴梅村“何必以定陶作衬?且太子久定,嫡庶间并无参商,何必以如意为比?周后奉旨自尽,何得以曹操之弑伏后为比!”的包藏祸心!
  “龄”拆开为“齿令”,这些伶牙俐齿的东林党名儒们不过就是一群无事袖手谈心性,逢事挥墨改历史的推卸责任粉饰自己的伪君子罢了!
  龄官对贾蔷的感情真是感人至深啊!第三十回里龄官的痴心画蔷让旁观者宝玉都感动发痴。再看第三十六回里贾薔买玉顶金豆哄龄官开心,龄官的矫情任性和贾薔的做小伏低,又多像黛玉和宝玉的翻版啊!
  可是如此感人至深的爱情的结局呢?第五十八回贾府遣发优伶,龄官没有选择留下,相比黛玉的为情而死,龄官对贾薔的痴情,看似动人,却是无情!一场深情终究抵不过一己名利,真真好尤物!脂砚之言不虚啊!
  “龄官画薔”是朱慈炤提醒世人:看东林党文人的书要小心啊!东林党打着怀念朱明先帝的旗号写史著文,其实却是篡改历史诋毁政敌,只为文过饰非美化自己!读明史者一定要切记啊!
  无限文字,痴情画蔷。欺世盗名,才是真相!
  分析有理有据,引人深思。其中“熙”字左上解的“臣”,是否和“宦”字联系正直接?(宦官)
哪个“熙”字,说具体点。
王熙凤
  康熙及康多两竖的熙,一个是清代流通官铸币。加两竖的行用钱相对普通,“康熙通宝”民间俗称“罗汉钱”。
“一个是”,应为“都是”。不加两竖的熙,比较少些。是“罗汉钱”。
  第十六回写道:“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深意。自己站不住,也抽身走了。贾蔷一心都在龄官身上,也不顾送,倒是别的女孩子送了出来。  
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蒙侧批:这样悟了,才是真悟。】袭人昨夜不过是些顽话,已经忘了,不想宝玉今又提起来,便笑道:“你可真真有些疯了。”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朱慈炤曾以为明亡后明遗民人人都会发自内心地感怀大明,可是被残酷现实教育了的他最终彻悟:人是各种各样的都有,更不要提那些个只顾自己名利的有家无国的伪君子了!哪能就将所有的人心全得了?不过是各得各的人心罢了!也不知再过些年的将来还有谁会记得并痛心这个曾经的汉人政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 06: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终=====焦大为谁醉?【灭绝无人+黄门监贾蓉//太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41&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珍在秦可卿死后称长房内绝灭无人,这有何暗喻?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芝麻问史记
2021-01-07 · TA获得超过380个赞
关注
秦可卿姿容超凡,风流妩媚,兼性情平和,行事稳妥,连贾母这等挑剔的老太太,都视其为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人。当然,不仅仅是贾母,合族之人皆对这个女子印象极好,秦可卿死后,这些人是如何反应?文中写到:

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者。

可见秦可卿素日之为人,罕见之优秀。所以,这么一位儿媳妇死了,做公婆的难过惋惜,无可厚非,可是秦可卿的公公贾珍,却悲伤过了头。






秦可卿死后,贾珍又是拄拐痛哭,如丧考妣,又是放言要为这位儿媳妇“倾尽所有”,表现无不令人心生疑惑。当然,根据文中多处线索,我们都知道贾珍与秦可卿就是焦大口中“爬灰”的男女主角,故而贾珍才要对这位爱人行“拄拐礼”,故而贾珍才愿意为他的秦可卿“倾尽所有”,不惜用了老千岁义忠亲王才能用的棺木。

贾珍心痛秦可卿,其死后做出一系列出格的举动,无可厚非,但是在秦可卿死后,贾珍哭嚎的一句话才叫人疑惑,其言:

“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秦可卿比贾蓉优秀,确有其事,单单从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一事,便知其卓识远见,非王熙凤可比,而王熙凤已经是贾府的胭脂英雄了,秦可卿还在其之上,贾蓉这等成日偷鸡戏狗的纨绔子弟,又岂能轻易企及的?所以贾珍说的比儿子还强十倍,没毛病。






可是,秦可卿再优秀,终归是个女子,终归是个儿媳,儿媳死了,儿子还在,还可以再续弦,就像贾赦和贾珍自己,不都是原配死了后来娶的填房邢夫人和尤氏么?既然贾蓉还在,那宁府一脉就不会断,怎么能叫“长房内绝灭无人”呢?

有人曾说贾蓉与贾蔷关系暧昧,文中亦描述两人“最相亲厚,常共起居”,似乎也有道理,起居都在一处,秦可卿自然是受了冷落的。而一对青年男子成日睡在一块,可见贾蓉有同性之好。可是 ,贾蓉有同性只好并不代表其对女子没兴趣,比如尤二姐,交融就想着能与其“畅意”,才怂恿贾琏偷娶了她。那么秦可卿死后,贾蓉总要续弦,续弦就会共枕鸳被,共枕鸳被就会有孩子。怎么还能叫“绝灭无人”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贾蓉没有生育能力!而秦可卿刚好怀孕(有人)了。
秦可卿有可能怀孕吗?太有可能了,经期两个月没来,而邢夫人在听到这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别是喜罢?”,更有璜大奶奶听到后反应亦是“定不得还是喜呢”,那些来来去去的太医,部分也都成是“有喜”,作者屡次提及“有喜”,可不是闲笔。而秦可卿“病”后又饮食不尽,嗜睡,都是妊娠的反应。秦可卿怀孕了,长房(有人)了!






儿子不争气,贾珍亲自上阵,为了家族血脉,也管不得伦理了,秦可卿怀孕,贾珍自然欣慰。可谁知这儿媳妇太过要强,心思太重,竟然一时想不开,悬梁天香楼,一尸两命。这对贾珍是致命的打击。

贾蓉在后来,又续了一个填房,在第五十三回,贾珍进尤氏屋子说话时,贾蓉之妻回避了,想来其对公公的行为有所耳闻,才会如此防范吧。而这位妻子一直没有身孕,说明了什么?贾蓉对女色没有兴趣吗?他对尤氏姐妹兴趣大着呢,只能是贾蓉没有繁衍子孙的能力罢了。一个家族的子孙人丁跟气数有莫大的关系,宁府闹到如此地步,分明是离灭绝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12 , Processed in 0.11335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