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回复: 1

[化神] 4950--暗化宋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447
发表于 2022-12-23 09: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1分41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757年02月13日 22时19分14秒  农历  丙子鼠年腊月廿五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757年02月13日 12时19分25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757年02月14日 00时19分24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亥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757年02月13日 21时19分24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23时19分24秒
十神      枭格    偏财    日元    正财
乾造       丁      壬      戊      癸
             丑      寅      子      亥     (日空 午未)
乙未大运丙戌流年生死大灾====化神混破//丁壬丙化//戊癸丙化+未戌丑三刑2+
元运  中元四绿运  节后第11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759年09月29日 20时14分  逆行
十神   伤官    食神    劫财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七杀    正财    偏财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始于   1759    1769    1779    1789    1799    1809    1819    1829    1839    1849
实岁    2岁    12岁    22岁    32岁    42岁    52岁    62岁    72岁    82岁    92岁
宋湘(1757年2月13日 [1]  —1827年1月22日 [1]  ),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白渡乡(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1]  清代大臣、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梅州八贤之一。 [2]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考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出任惠州丰湖书院和广州粤秀书院主讲,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四川及贵州乡试主考官、曲靖广南永昌三地知府,累迁湖北粮道。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27年1月22日),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宋湘文采风流,诗书双绝,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与姚德胜丁日昌丘逢甲张弼士李惠堂黄遵宪罗香林合称“梅州八贤”, [3]  被嘉庆帝赞为“岭南第一才子”。诗作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现实、自然风光以及内心世界,是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 [4]  《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52]  宋湘善于书法,擅长草书,风格浩方雄奇,代表作《伯牙琴台题壁》《五别诗》,苍劲潇洒。 [5-6]  
(宋湘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7]  


本    名宋湘 别    名宋芷湾 字焕襄 号芷湾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东嘉应州白渡乡 出生日期1757年2月13日(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逝世日期1827年1月22日(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主要作品诗作总集《红杏山房集》及在滇所写诗《滇蹄集》等 执掌书院惠州丰湖书院、广州粤秀书院

目录



宋湘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宋湘初露锋芒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757年2月13日),宋湘生于广东嘉应州象湖村。其父为私塾教师。他七岁入蒙馆就读,聪敏过人。九岁能文,出口成章。 [8]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宋湘应嘉应州童子试,名列榜首。次年应童子科试,又居第一。 [9]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至四十三年(1778年),宋湘在家一边读书一边务农。 [9]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宋湘进嘉应州学宫就读。同年应府官及学政小考,中秀才。后在广州粤秀书院就读。在书院,文思敏捷的宋湘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很快在诸生中崭露头角。每次课上作的文论被粘贴在壁上展览时,同舍都对宋湘的作品很惊讶,认为是古人写的,并且获得师生“文中骐骥”的称赞。因为他家境贫困,宋湘还需在课余卖文自给,生意亦颇兴隆,请他写字作文的纸张常常堆满了桌椅。不过,生性浪漫的宋湘并不以温饱为满足,其“风流才子”习气时有显露,经常出入于歌楼酒馆。 [10]  从粤秀书院肄业后,先在香山郑家德辉堂坐馆读书,后入广东学政陈桂森幕中,继续读书应试。 [9]  

宋湘科举遇挫
宋湘像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三十七岁的宋湘参加乡试,才压群芳,荣登榜首,成为解元。遂辞去学政幕,回嘉应准备赴京会试事宜。同年冬天,宋湘北上赴京会试,落第。时值昔日粤秀书院业师陈鹤翔调任直隶三河县县令,到任第七日,便派人到京城接宋湘到三河县舍中暂住。一住就是三年,在此期间,宋湘刻苦研读,积极备考,希望下次一朝高中。 [9]  
但事与愿违,乾隆六十年(1795年),宋湘参加会试又不中,仍回三河县客读。 [9]  次年,宋湘回京考取镶黄旗觉罗官学校任教习一职,靠每月两千钱、二石米的薪俸维持自身生计。远在嘉应的妻儿老母还需八十老父以教书育养。 [9]  
嘉庆元年(1797年),举行恩科会试,宋湘第三次参加,仍不第。此时宋湘才开始尝到人生的苦味,接连落第,独居异乡,寄人篱下,生活更是穷苦潦倒。他第一本诗集《不易居斋集》中主要作品创作于此时。 [9]  

宋湘蟾宫折桂
嘉庆四年(1799年),四十四岁的宋湘第四次参加会试,旋应殿试,终于如愿以偿,中二甲第十一名进士,并且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11]  
入翰林院后,宋湘常与陈寿祺白镕黄鸣杰赵在田等诸同年吟诗赋词。同年十月,入翰林院不久的宋湘便请假南归,准备衣锦还乡,探望父母妻儿。可惜还未抵家,父亲就在家病逝。 [9]  于是从嘉庆四至六年(1799—1801年),宋湘滞留嘉应,为父守丧。期间曾到潮州做客,拜访李汝谦,并与之交好。 [9]  

宋湘惠州讲学

惠州丰湖书院宋湘书撰的楹联(3张)

嘉庆六年(1801年),宋湘应惠州知府伊秉绶邀请,任教惠州丰湖书院。丰湖书院是伊秉绶一手扶植起来的。宋湘与伊秉绶一起制订了丰湖书院的规章制度。宋湘在任丰湖书院山长两年,“常与伊秉绶召集生员同堂讲论至深夜,每课生徒文,辄亦自作一篇或二篇以作示范,遂成《红杏山房时文二集》。” [12] [55]
宋湘对惠州西湖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十分热爱,在丰湖书院任教之余,宋湘钟情山水,经常游览西湖景点,遍访东坡旧迹。虽然以教书养八口之家,生活清苦,有时要吃十顿粥才吃得上一餐饭,甚至过年还要不避风寒脱下冬衣典当以应急用,但在精神上却依然优游自处,颇为人所尊重,心情舒畅,诗思泉涌。 [9]  在此他写下不少诗篇,编入自己的诗集,并留下不少墨迹。宋湘的诗集里有《丰湖草漫》和《丰湖续草》各一卷,都是在书院担任山长的两年时间里写的。宋湘在惠州生活两年,成诗195首,平均每年成诗近百首。是苏轼、唐庚今释之外,可将寓惠作品结为专集的又一诗人。
嘉庆七年(1802年),惠州境内爆发了博罗天地会起义。宋湘因避当地战乱,离开惠州,只身逃往潮州避祸,待到冬天起义被镇压后才返回惠州。在潮州避难期间,曾与李汝谦、李黼平兄弟唱和作诗数首。 [9]  这次起义使宋湘视为知遇的惠州知府伊秉缓引咎辞职,接着,宋湘也离开丰湖书院。 [9]  

宋湘执掌粤秀

广州粤秀书院(7张)

广东巡抚瑚图曾聘请学者汤藩执掌粤秀书院,汤藩因为新督抚倭什布孙玉庭的冷遇而离去。嘉庆八年(1803年),广州知府吴骞便延请当时已赋闲的宋湘担任此职。四十八岁的宋湘又回到少时学习的粤秀书院,以院长的身份去执掌教席。宋湘在粤秀书院讲学两载,至嘉庆九年(1804年)冬,才北上赴京辞去教席。 [10]
宋湘主讲粤秀书院时,适值冯敏昌亦掌越华书院教席,两院相距不过一公里,于是两人时相过从,论学谈文,谈诗论艺,相互酬唱。 [9]  冯敏昌去世后,其门人梁炅携冯诗册稿本到北京,请在京的翁方纲吴嵩梁秦瀛、陈寿祺、宋湘等斟酌选定,得四百余首,即《小罗浮草堂诗集》。 [10]  

宋湘朝中仕途
嘉庆十年(1805年)春,宋湘重赴北京,销假回到翰林院参加了散馆考试,被授为翰林院编修 [11]  宋湘便开始了长达九年之久的“优游燕台”生活。期间除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三年(1808年)先后被遣往四川、贵州主乡试, [11]   [13]  其余时间都在京城。之后他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纂主编儒林、文苑两传、教习庶吉士等职。 [14]  
虽然这是宋湘第二次滞留京都,但境遇与第一次完全不同。翰林编修是个清闲官职,除正常公务外,每日便是与其他翰林以文会友,交酬唱和。所以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最舒适的日子,但也是他的诗歌创作最沉寂的日子。由于生活单调乏味,交往圈子狭窄,这一时期宋湘的诗作内容贫乏空洞,格调不高,就连他自己都不愿保存,经过筛选结集收录的作品仅有《燕台剩沈》一卷,共五十七首。 [9]  

宋湘遍历滇官
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五十八岁的宋湘以翰林身份被外放出任云南曲靖知府, [11]  一路南下,弃舟登车,过安顺,出盘县,风尘仆仆,沿途触景生情,写下了不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编入《南行草》。 [14]  如抵达黔滇交界的胜境关时,宋湘在驿站墙壁上题写了《滇南胜境题壁》。 [10]  
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冬到道光五年(1825年),宋湘驻滇约十三年之久,除任曲靖知府外,还曾先后代理广南、大理、永昌府及迤西、迤南道尹等职,经常奔波于海子平坝、深山穷谷之间,躬行素志,努力为当地百姓做实事好事。 [9]   [15]  他在吏治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清史列传》《广东通志》《嘉应州志》均有记载。宋湘在云南治理水患、种植山林、兴办教育、剿除匪患等等,他的这些作为,不但为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还促进了当地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云南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15-16]  此外,为诸志所不及载之“点苍山造林”一大事,亦为宋湘之业绩。他把薪俸大部用于振兴地方公益事业上,受到广泛的赞扬。 [14]  宋湘被调离云南时,当地百姓夹道相送,送行的人群排成长龙,依依不舍,他在诗作中写道:“十年心迹众人看,回首云山路屈盘。前日出关星来落,怕教父老别离难。”在滇为官之治绩,百姓莫不感恩戴德。人们还在他任职过的地方,自发筹钱建祠立碑来怀念他。 [15]  
宋湘留滇十三载,对云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极其热爱。他在公务之余,颇好写诗,所到之处,对名山胜水或光景奇花,往往付之笔端。其后,宋湘把在滇诗作编成《滇蹄集》三卷。这些诗作记述其在云南的行踪和心迹,以及他与当地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10]  他的诗作总集《红杏山房集》及《滇蹄集》,就是滇任上付刻刊行的。 [5]  

宋湘晚年督鄂
道光五年(1825年),云贵总督伯麟见宋湘业绩显赫,誉他为贤吏,并向朝廷极力推荐。年逾古稀的宋湘始调离云南,提升为湖北督粮道 [11]  次年正月三十日,七十一岁的宋湘,奉谕统筹漕河全局,亲自统率东南漕河粮船3000艘,任务繁重,他栉风沐雨,乘舟督粮。途经汉阳,登临龟山麓之古琴台,还以竹叶题写了“伯牙琴台题壁”一首长歌,编入《楚艘吟》中。 [9]  

宋湘与世长辞
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27年1月22日)寅时,宋湘由于过度劳累而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一岁。由于宋湘大部分收入都捐赠给公益事业,以至他逝后无钱办葬, [8]  灵柩由湖广总督池春生派官兵扶柩移归梅县故乡,寄厝于城西教子岌,后迁入白渡镰子凹。 [14]  当地百姓极为感念宋湘恩德,为其塑像建祠,立碑奉祀。 [17]  

宋湘主要影响编辑 播报

宋湘政治
  • 综述

宋湘曾出任云南省曲靖知府,在云南任职13年,期间曾代理广南、永昌、大理、顺宁、楚雄等地知府及迤西、迤南道尹。为官期间,宋湘关心民生,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滇南一带,至今仍流传不少有关宋湘治水、种棉、植树、开矿、办学、除暴的各种传说。所到之处,他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有的放矢地为当地解决首当其冲的问题,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抗灾害,寻富路,除恶徒,兴文教,捐俸禄,绿荒山,题诗联。 [45]  
  • 为官清廉

在任期间,宋湘为官清正廉洁、勤政亲民,不贪不腐,甚至还捐出自己的俸银帮补百姓。云南地处偏远边区,当地州府财政拮据,他初到曲靖,便捐出薪俸购买纺车500辆;在永昌府时,捐银1700两创办书院,府属有数股土匪作乱,他自捐军需银8000两剿匪,不费公家斗粟。 [16]  他常勉励自己“要与民间验辛苦”,鼓励人民勤于耕牧,并把自己大部分薪俸用于兴办当地公益事业,为民众谋福利,自己却家徒四壁,存银无几,在封建官僚中所鲜见。 [18]  他一心奉公不计个人得失,“得失千秋一片心”。 [10]  
  • 修山治水

宋湘任曲靖知府时,正逢水患之后,灾民遍地。为根治水患,宋湘采取治水与治山结合的科学方法,发誓要改变曲靖“淫雨为患旱为灾”的状况。 [17]  一方面立即组织抢险救灾,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久水患得到有效治理,受灾百姓得到妥善安置,社会逐步稳定。 [19]  从嘉庆十八年至次年(1813年—1814年)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宋湘率当地人民先后完成修堤、挖渠、修路、补城等工程,使当地城乡面貌有所改观。 [20]  另一方面,他拨专款购买树种,发动并指导城乡百姓上山种树。他本人也亲自到翠峰山种了一片青松,人称“太守林”。 [21]  
  • 关注民生

宋湘为官,非常注重民生。 [17]  水患平息后,宋湘即到下属州县巡视。其间他多次视察马龙州,踏遍了马龙的山山水水,目睹当地经济萧条、人民困苦的状况后,他悟出境内人民贫穷的主要原因是单靠农业谋生,“男耕女不织”,缺乏手工业、加工业等副业。于是他便将自己的俸银筹措纺车500台和木棉一批,无偿资助马龙人民,把妇女组织起来,并让自己的妻子曹婉云教授她们纺纱织布。 [15]  从此,马龙有了开天辟地以来本地产的布,且带动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马龙百姓深记宋湘的政绩和厚德,把织出的布称为“宋公布”。 [19]  
宋湘到乡村走访,发觉许多地方的牲口糟蹋庄稼,因为遇到有权势的人家不能处罚,所以泛滥开来。于是他就倡导各村要制定无论何人放牧,如有损失别人庄稼的,必须赔偿的村规民约。一次他和随从送妻子曹婉云到马龙教授织布技术,恰遇随从不小心,马跑到让田村吃了几十簇一家正栽的秧苗。他马上叫随从把所损秧苗总数按成熟时的稻谷计价赔了银两。这件事不久便传遍曲靖各县,随意放牧危害庄稼的事就很少出现了。 [19]  在广南府时,见百姓用水困难,他捐款并亲自勘测水源,凿东、西两塘引水至城,供百姓饮用。代迤西道尹时,所属地域饥荒、瘟疫流行,他捐俸银抚恤并组织百姓生产自救,很快使生产正常发展。 [17]  
  • 稳定边疆

宋湘非常重视边疆稳定,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17]  在任永昌府知府时,一次,因府属境内湾甸一位土司死后无嗣,土司族人景在东趁机篡位,欲聚众千余人扬言要攻打永昌城。宋湘获悉后,在组织乡民亲自操练的同时,派人秘密潜入湾甸,做景在东势力的分化瓦解工作。经精心策划,宋湘见时机成熟,遂率领乡团突袭土司衙门,生擒匪首景在东,为民除害,安定了一方秩序,从此边境安宁,再无叛乱。 [15]  
  • 修缮书院

宋湘还非常注重文教的发展。在永昌府时,宋湘见郡中永保书院失修,又捐俸银修复书院,使文教渐兴。 [6]  《保山县志稿》说宋湘“遇事有定见。到任后,以兴修文教为己任,改建书院,规模宏阔,讲堂可汇集童生五百余人,书舍一共有两厢,前门和后院都很详整。并且宋湘还在书院西南角修建杨慎的祠堂。” [22]  
据宋湘《永保书院碑记》所载,永保书院规制宏大,落成之年三月入学之日,“多士云集,灯火星明,书声琅答”盛况空前。在宋湘的支持下,先后有徐本仙、陈孝升、张福昶、庆玉、陈廷焴等人捐置田亩为束脩膏火之资。 [9]  

宋湘教育
宋湘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他十分关注在书院教育中领导者起到的模范作用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在他担任丰湖书院院长的两年间,他注重自己的带头作用,真正按照“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来规范自己。 [23]  除此之外,他还大力反对明代沿袭下来的空洞无物的八股文,对于官方标定的取仕标准,宋湘主张肃清八股流毒。他认为,好的文章就是“写我心”的,学子不能只会写八股文,因此他会传授给学生们四书五经以外的文学理念。据史料记载,宋湘在教学作文中经常会做示范给学生们,拓宽学生的思路,并留给学生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也体现了宋湘重视实践教学,采用教师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子。 [23]  
宋湘和惠州知府伊秉绶配合得很默契,宋湘对“学圣人,学为人”的教育主张、“人需厚重也,重则威仪整,学问固”的教育思想深为赞同。他本人的教育思想亦可从他书写的“澄观楼”对联中可见一斑:“从来此地比洙沂,试看水色天光,四面春宜风浴;自后何人更苏翟,认取前峰灯火,千秋名共湖山。”意思是说,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就要培养出像苏东坡、翟秀才那样长留惠州的人物。他比较注重提高学子的素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以致他在快离开丰湖书院时还赋诗给伊知府说:“琴声古屋春调鹤,灯火诸生夜讲经。”他还强调书院将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做出应有的努力,同时也相信所育“后学”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 [9]  
宋湘担任丰湖书院院长,期间配合惠州知府伊秉绶,为培养惠州学子运筹、劳作,提振了惠州教育并开创一代文风,还编印了教学参考书《红杏山房时文》和《红杏山房试诗》等,创作了各类书法作品,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 [57]  
宋湘在执教粤秀书院的两年中,夙兴夜寐,为发展广州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深悉“寒窗”之苦,所以对穷学生特别关照,加之褒贬公正,故在学员中享有崇高威望。梅州乡人更是闻风竞起,从学者众,院舍几不能容。从此梅州文风渐振,学人辈出。人们公认:“程乡先辈转变原本的流俗风气,是从宋湘先生开始的,而后来太史李黼平继承了他的事业。” [10]  

宋湘诗歌
  • 诗论

就诗论而言,宋湘突破当时诗坛“宗唐崇宋”的樊篱,力避门派之争,自成一家之言,主张作诗应抒写真情实感,反对因袭模拟,鼓励创新,提倡诗风多样化。这些主张虽与袁枚的“性灵说”比较接近,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宋湘的诗论虽没有袁枚的“性灵说”丰富、全面,但在诗歌真情论和诗情源泉论的部分见解的深刻性及公允性上却高于袁枚的“性灵说”。 [9]  
宋湘《红杏山房诗钞·滇蹄集》卷一书影
宋湘既是诗人又是诗歌理论家。他主张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做到“作诗不用法”,明确指出,追唐步宋、师守一家门户的创作方法是舍本逐末不足为法。诗人应自出机抒直抒胸臆,“我诗我自作,自读还赏之,赏其多我心,非我毛与皮”,“我生作诗不用法,纵横烂漫随所之”。他认为,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以及优秀民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前无古人的独创性,文艺创作打破陈陈相因才能永葆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宋湘又提倡贵自然重神似,作者应该透过外表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使作品脱去凡俗,直达“山水有清音”的自然高妙之境界。 [21]  
  • 风格

宋湘是在乾嘉诗坛中自树一帜的诗人,其诗如其人,其性格襟怀豪迈、真率,爽朗不羁,其诗则流露真情,慷慨雄真,挥洒自如,磊磊落落,豪放不拘。他大胆吸收和借鉴民歌的表现方法,明白如话,给人以新鲜美好的感受。中晚年深人社会,接触民众,诗风转而变得深沉。 [9]  宋湘自言“作诗不用法”,反对摹拟,并且获得“文中骐骥”的美誉。 [24]  
  • 内容

宋湘的写物诗代表作是观茶诗。他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首二句就突出了“云南茶花甲天下”的语境,使之达到美压群芳的地位。在尽情赞美茶花壮观、丰美、灿烂的景象时,宋湘没有忘记为韩愈伸张正义,针对那些诬陷忠良的小人喊出“蚍蜉撼树真群儿”的心声。全诗笔墨酣畅淋漓,诗语形象生动,节奏明快跌宕,音韵铿锵有力,情感高昂激越,立意高峻拔卓。当时诗坛名家吴嵩梁看了这首诗后,发出由衷称赞:“定光寺(即云安寺)里红山茶,雷火烧空十丈花,看花君载千湖酒,醉胆轮囷大如斗。万古茫茫两谪仙,太白子瞻谁抗手?”(见《香苏山馆全集》卷十二) [24]  
宋湘也不乏借景抒怀之作。在登大观楼时,他面对眼前如画江山,引发对历史的回顾与怀想,意气风发,神思飞扬,也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抱负。宋湘在大观楼写下的“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名联,在立意上一脉相承,在意境上相得益彰,以怀古入题,以景抒情,以形象对格,以数词量词组句,构成一副妙手天成的佳联,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10]  重游大观楼时,诗中除了赞叹滇池的美景外,却少了前时的意气风发,多了怀旧的思绪,隐含着宋湘慨叹暮年难酬昔日壮志的心情。这二首七律,首二句似信手拈来,语言清新流丽,为全诗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宋湘两次游大观楼写的4首七律,无论是诗的立意,诗艺特色,抑或是引典用词的缜密,对仗的工整,以及音韵节律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推崇。
宋湘多次途经昆明,每有所感即题诗壁上,以抒怀记事。如《初夏独游龙泉观访古梅,题诗而返》前半部分叙述唐梅宋柏的来历,突出了梅花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袭和磨砺后非同寻常的风韵。作者以比喻夸张的表现手法,逼真地描绘出古梅虬曲高大,历千年磨难而不屈不挠的风骨,讴歌了古梅坚忍不拔的形象。后半部分抒发宋湘昔日在广东惠州罗浮山下无忧无虑赏花游玩的日子,思乡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两句把全诗的立意推到了极致,耐人寻味,久读不厌。重游云安寺时,宋湘作《重题云安寺茶花二首》,赞美茶花。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引典用语似信手拈来却自然娴熟,毫无斧凿痕迹,是一首艺术品位较高的七律佳作。 [25]   [56]  
宋湘的诗赋集《红杏山房集》保存了许多咏花诗,其中,歌咏最多的是梅花。古代咏梅诗,将梅花当作报春的使者,视梅花为友谊或者故乡的象征。宋湘观赏梅花,也产生了思乡怀人的情感。梅花是宋湘的家中物,离家万里的他,将梅花视作故乡的象征。单从宋湘的咏梅诗来看,其作品确实表现了梅花魂,即傲雪凌霜、梅花香自苦寒来,淡泊宁静、保有隐逸出世的操守。 [26]  

宋湘书法
  • 综述

宋湘擅长正、隶、行、草等书体,豪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其作品以行草书为主,显出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等特征,同时书写的速度也相对较快 。宋湘快速的书写方式,一可见其不羁的性格和不拘成法的创作主张,二是适于不同场合的应酬,故而时常在细节法度上难以求全。 [27]  除善用毛笔外,竹叶、蔗渣随手捡来照样挥写,甚至用抹布、扫帚同样能写出出神入化的字。清《国史》曾评出清代的120名书画家,宋湘亦身居其一。学者黄伟经主编的《客家名人录》和《诗人微略》《清朝书画家笔录》对其书法都有记载。学者陈永正在其编著的《岭南书法史》中,亦推崇宋湘为岭南清中叶四大书家之一。 [27]  
  • 早期

早期从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出生到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这一时期主要是求学仕宦时期,流传下来可考的作品并不多。宋湘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学习古人,继承传统,书法以功力见长。其行书的代表作是“自作诗十四首册页”。此即是宋湘取法米芾的最好证明。此作笔多露锋,用笔多直起直落,劲挺有力,转折处以方笔为主,偶用圆转,内含筋骨,毫无颤滞、浮怯之弊。结字用内擫之法,随势赋形,自然天成。通篇大多字字独立,但以气驭字,笔断而意连,偶有连带皆圆劲有力,活脱自然。作品通篇风神洒丽,超拔不群,深得米芾“刷字”之法,极富米书奔腾跳荡之美。早期的另一代表作是中进士时殿试的试卷。当时乾隆皇帝独爱赵、董之书,满朝皆趋之若鹜,为了应付科考,宋湘主攻楷书,学习赵孟頫。试卷为小楷,基本风格清秀挺拔,圆润流美。此卷字形呈扁方,由于笔笔不苟,点画生动,显得结体宽绰闲雅,毫无拘苦之态,有赵孟頫汲黯传》之风。此作为殿试的试卷,属馆阁体一流,虽然馆阁体的确有机械刻板、风格单一之弊端,但是宋湘还是能够从这种束缚中找到出路,在严整、规矩之中还是流露出潇洒和自然。此卷从技法的角度无论是结构、用笔还是章法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为宋湘后来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但从书法的风格上看,此时宋湘的书法风格尚处在探索阶段,这时期的作品还主要是学习古人,继承传统的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宋湘并没有止于此,而是在不断地探索。 [28]  
  • 中期

宋湘咏围棋
中期是宋湘书法的过渡期,宋湘中进士后次年,应惠州知府伊秉绶之邀,出任丰湖书院山长。惠州是人文秀区,这大大地激发了宋湘的艺术灵感,迎来了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大量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宋湘还结识了当时与邓石如齐名的大家伊秉绶。伊氏的书法取法汉魏,格调高古,二人经常一起挥豪作书,研讨书艺。早期宋湘的书法主要是师法二王、米芾,属于帖学写法。这一时期受伊氏的影响宋湘的书法在二王、米芾潇洒自然、流畅宕逸的格调中多了一些北碑的雄直与浑厚、深沉与凝重。从宋湘的《丰湖五别诗》中可见其变化,此作既有前期书法流畅宕逸、清新峻又辅之以北碑的雄强浑厚,刚柔相济,融碑帖于炉。 [28]  梅州书画收藏家罗雄所藏两幅对联拓本,大有魏碑之风,此联用笔起止多用篆隶之法,藏头护尾,显得筋骨内敛,不漏丝毫的浮怯。特别强调一笔之中的提按顿挫,显得线条跌宕起伏,苍劲老辣。其结构采用魏碑惯用的“横画宽结”式,字形略呈扁方,显得结体宽博,严谨整饬,偶有几笔纵笔逸出,打破这种严整,使得通篇都活跃起来。整体气韵贯通,严整而跌宕,峻拔而沉雄,深得《郑文公碑》笔意。另一幅为宋湘故居所藏横幅,线条流畅飘逸,婉通圆劲。其结构则采用魏碑另一种常用的结构方式—— “斜画紧结”式,字取纵势,内紧外松,取左倾右仰之势,在动态中求得平衡,险峻峭拔,深得《张猛龙碑》之旨。可见宋湘不仅学习北碑,而且在尝试不同风格。这一时期的有益探索为宋湘书法风格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宋湘在京时过着极为闲散的清贵生活,其书法也比前期的书法更为潇洒自由,摆脱了古人的面目,确立自己的萧散自然、峻拔遒劲的书风。 [28]  
  • 晚期

宋湘《种松碑》
晚期是宋湘书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宋湘在云南任地方官,在艰苦的环境中,宋湘体会到下层百姓的疾苦和现实的残酷,使其对现实的理解更为深刻,这对宋湘书法风格的影响很大。晚期的书法开始变得凝练浑厚,其代表作为《种松碑》。此作与前两个时期不同,用笔加大了线条的粗度,而且起止多用藏锋,使得线条厚重沉实,风骨内敛。转折换笔处往往用重按之法,或挫笔取其方,或转笔而取其圆,或先转后折,或先折后转,笔法多变,增加了浑厚感与顿挫感,其线条虽粗但无肥浊之感,皆圆劲苍古。前两个时期字形多取狭长之势,此时期字形取扁方形,降低字的重心,呈虎踞之势。章法上字距紧密,一字之中或字与字之间多用提飞,笔断意连,一气贯注。偶用牵丝萦带使得整幅字意气完足,气韵贯通,增加了整幅字的节奏感,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美。而行与行之间则间距较大,整幅字在紧凑连贯之中又透着一种疏朗之气。此作将隶书章草的笔意融会其中,使得整幅字格调高古,气度醇雅。此作将二王之流畅典雅,李北海之浑融凝重,颜鲁公的朴厚雄健,将行书的流美,魏碑的倚侧融为一炉,而又不着痕迹,为宋湘此时期的代表作。 [28]  
宋湘《伯牙琴台题壁》束竹叶为笔书写的八大块巨匾,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作于道光五年宋湘任湖北督粮道时,其时宋已年逾古稀,数月后去世。几年后,有人怕被风雨剥蚀,即请匠人刻石,遂完整保存至今。他曾书刻“丰湖书院”巨匾。他为书院书撰的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被收进《中国名匾》一书。 [29]  

宋湘历史评价编辑 播报

宋湘史籍评价
清史稿》: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诗磊磊落落,自成一家。 [6]  
清史列传》:湘负绝人姿,又肆力于古,为文章醇而后肆。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 [30]  
《清史列传》记载宋湘事迹时称:“任职滇南,嘉惠民生至巨,是勤政爱民好官。” [53]  
《嘉应州志·宋湘传》:襟抱豪迈,下笔具倜傥雄奇之观,从真性坌涌而出。 [31]  
《新纂云南通志》: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真才子”。历官皆著政绩,而奖掖后进,成就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以为美谈。 [32]  
光绪《云南通志》:湘才气豪爽,工书能文,诗尤火速,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为真才子。历官皆着治绩,而奖掖后进,成绩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觉得佳话。 [32]  
道光《广东通志》:湘书行草兼备,且在书写笔具上独辟蹊径,凡毛巾、草刷、扫帚、蔗渣,信手拈来,亦能矫若游龙,而兴之所至,不论士庶,皆乐应题写。 [3]  
《崇正同人系谱》:芷湾先生之善书,不拘笔良否,皆能运用如意,有时且不需笔,曾于汉上琴台以竹叶写伯牙琴歌,于惠州西湖用蔗渣代笔写《五别诗》,又以鸡毛写东坡故居。 [33]  
据《清史文苑》载,“芷湾襟袍豪迈,故挥豪洒翰,皆具倜傥权奇之概,诗磊磊落落,从其性情坌涌而出,自成为芷湾之诗。” [33]  
清史文苑》: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 [53]  
《云南大理图书馆记》中说:“明清两代人至云南的外省人当中,宋湘是最受人们尊敬和称赞的一位。”《清史·列传》《广东通志》《嘉应州志》也记载宋湘始终如一地过着俭朴生活,把薪俸大部用于振兴地方公益事业,百姓都真心感佩铭记他。 [19]  

宋湘历代评价
胡曦:吾梅诗三家,《著花庵》李黼平纯以学胜,《读白华草堂》(黄香铁)纯以才胜,先生(宋湘)则才兼以学,元气淋漓,正随园所谓人居屋中,我来天外者。总而论之,如大华三峰,莲峰中耸,二峰其旁峙也。(《梅水汇灵集》) [33]  
黄香铁:先生以太白东坡之胸,次运少陵昌黎之气魄,豪情逸思,横绝一代。 [33]  
丘逢甲:①伯牙台上记留题,更写西湖五别诗。竹叶蔗渣俱妙笔,米颠书法杜陵诗。②百年古梅州,生才况雄特。宋公(芷湾)执牛耳,光焰不可逼。 [34]  
何藻翔:独往独来,目空一切。(《岭南诗存》) [9]  
谢章铤:三家最胜屈翁山,后起无如宋芷湾。(《岭南杂诗》四首之二) [9]  
陈衍:①王兰泉、翁覃溪于岭南诗人称冯鱼山、黎二樵辈,而不及芷湾。芷湾刻意学杜写景言情幽秀一路,所刻诗只见《丰湖漫草》、《续草》二卷、《不易居斋》一卷,近体居八九,语多不犹人,《湖居后十首》短古最工。世仅传其《伯牙琴台》七古一首,非其至也。 [35]  ②清岭南诗人,余甚推宋芷湾。(《石遗室诗话》卷八) [36]  
邱振萲:迄今零缣寸楮,残膏剩馥,人尤宝贵,视之有如拱璧。(《五百石洞天挥尘》) [37]  
朱鹤、黄伟磐:芷湾长草书,章法磊落,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故宫博物院的《龙藏宋墨题咏》) [4]  
林玉铭:呜呼先生,为国之鹄,滇海斩蛟,汉阳转粟,呜呼先生,为世之师,白华邑露,赤棣迎曦,草圣诗王,旷世希有,五岳撑胸,更沃以酒,飘然巾帻,坡老须眉,千秋万岁,视此刻词。 [3]  
杨守敬: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宋芷湾不依榜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份独高,故师古而不泥于古。(《学书迩言》) [38]  
钱仲联:①南邦屈(翁山)(芷湾)无前辈。 [6]  ②胡曦的诗风格特色,和黄遵宪早期的作品极为相近,大都是继承宋湘《红杏山房诗》的衣钵,而能以新事物融铸入诗。 [9]  
李吾铭:宋湘与其他书家的共同之处是,他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亦能透过传统的表面现象关注对精神实质的把握。(《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宋湘》) [27]  
杨草原:宋湘为人真率,襟抱豪迈,诗书双绝,世誉岭南才子。文采风流,辉耀一世。其诗雄直豪放,哀乐无端,飞行绝迹,磊磊落落,自成一家,深具倜权奇之慨。其书高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兴到之际,随手取物,虽蔗渣竹叶,率意挥洒,出神入化,古意磅礴,人得其尺幅如获拱璧。为官廉明,两袖清风。 [4]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大教授陈永正,在其编著的《岭南书法史》中,推崇宋湘为岭南清中叶四大书家之一。清《国史》曾评出清代的120名书画家,宋湘亦身居其一。 [54]  
梅州市宋湘研究会:宋湘的书法作品在广东明清书法史上稳占一席之地,其墨迹在岭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人社会声誉很高,自清末起多为士大夫阶层和南洋富商所珍爱,民国时期亦为有识者争相收藏。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晚年的作品已不太拘泥于书写技巧,更多的是在蘸墨挥毫时体现的激情和才气。 [57]  

宋湘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宋湘巧对考官
传说,宋湘七岁能诗文,联对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人称他是“神童”。九岁那年,宋湘去参加考试。由于动身迟,到考场时大门己关,宋湘心急,就狠劲擂门。主考官听到擂门声,一看小孩闯了进来。便将其赶出门外。宋湘说:“我是来参加考试的,你怎么叫我出去呢?”主考官说:“你小小年纪考什么试,快出去!”“甘罗十二为宰相,我都九岁了,难道还不能考一个秀才?”宋湘不服气地说。主考官看着还有时间,便说:“好,我出一联给你对,对得上,给你考。对不上,你出去。”宋湘请他出题。主考官想了想:“河水推沙粗在后。”笑宋湘考试后到,差点错过时间,是个粗人。宋湘随即回答道:“风车放谷‘甏’(精的反义)先行。”主考官见宋湘才思如此敏捷,大为惊异,就让他参加考试,并荐拔为第一名。 [32]  

宋湘五步成联
传说,宋湘赴广州考试时,苦于盘缠不足,途经惠州时,求助于惠州知府伊秉绶,伊知府谓:“知君高才,若能五步成联,联中嵌东南西北四字,即为君治装。”宋湘略不思索,援笔立就,“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令太守大为赞叹,有“曹子建七步成诗,宋芷湾五步成联”之誉。 [27]  

宋湘不惧总督
嘉庆年间,一帮广东才子结伴北上赴京赶考,渡韩江,过梅岭,一直来到长江南岸。正待渡江时,新任两广总督吉庆的官船被挡住去路,船上官兵大声吆喝让路。秀才们一来踌躇满志,二来人多势众,三来怕误时辰,再说又不知坐的是什么官人,便不理睬。 [39]   [61]  
两广总督见是民船拦路,正待发作,忽见这些人全是赴考秀才,心想一旦有人考中状元,以后成了气候,于己不利,但又不甘心官威被灭。于是,他喝道:“我出一副对子,你们当中谁能对得通,就让你们先过。”接着,他出上联:“万马立青霜,将军出朔方,东之广,西之广,总督两广!”道出自己的身份,目的是吓这帮秀才,使他们给自己让路。果然,一听是两广总督,谁也不敢应对。 [39]  
这时,身穿苎麻衣的宋湘挺身而出。他分开众人,喊道:“我能应对!”只见秀才不紧不慢地说:“手持七寸管,挥成大文章,中解元,中状元连中三元!”他语出惊人,正中两广总督的要害和顾忌,总督大人只好赞此人才气不凡,同时也为自己找了个台阶 ,就让他们的渡船先过。 [39]  

宋湘书联揽客

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纂香书室(3张)

乾隆年间,上村财主张应中到广州经商,邂逅宋湘,发现他有博学之才,于是招之回乡,后聘为纂香书室教师。相传宋湘在开馆之初,出示广告,上写“即日开张”,乡民见了无不掩口而笑,宋湘不恼不怒,挥笔写成“即日开张摆出尼山杂货,他人托贱馆招天下英才”,这二十个大字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众人见了无不叹服。此后,纂香书室学童莘莘。 [24] 宋湘在上村任教多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勤奋学习。张应中见他聪明颖悟,学问广博,不愿耽误他的仕途,于是资助他到南澳深造,后来他高中广东第一名举人和第十一名进士,从此宋湘仕途坦荡。 [40]

宋湘寿联夺魁
嘉庆十年(1805年),恰逢嘉庆帝登基十年,便在翰林院群儒中遍征对联,翰林院要悬匾志庆,宋湘不假思索,首先站出来挥毫疾书“顺穆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横书“上大人”。这一对联,横额为“上大人”。顺治以始,五代皇帝年号均嵌于联中,把清朝几代皇帝的帝号串联起来,且配置得体,平仄协调,可谓善颂善祷,兼且一笔好字,在诸贺联中显得特别醒目,表现了他的过人才华。优美文采配上其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得嘉庆皇帝龙颜大悦,即称宋湘为“天下第一才子”。各省翰林名流嫉忌宋湘得此赞赏,上疏奏议:“若宋湘果为天下第一才子,则皇上居其下矣。”嘉庆皇帝遂改称“宋湘,广东第一才子。” [33]  

宋湘召对两帝
宋湘才华出众,深得清代乾隆、嘉庆两位皇帝的赏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逢八十大寿,恰逢登基五十五年。时值八月,乾隆想借此机会考考大家,他在宴席中出了一道上联,“八千岁春,八千岁秋,圣诞春秋,岁应八旬八月”。宋湘随即对出下联“五数位天,五数位地,太平天地,祥开五十五年。”乾隆听后十分欢喜,当即赐酒三杯。 [41]  后来的嘉庆帝为了试试宋湘的文才,于是召见宋湘说:现在我说一句话,你要把它完成七言诗一句,我说完四句话,你那四句应联成一首绝句。嘉庆说:“皇后昨夜生了一个孩子。”宋湘马上接口:“吾皇昨夜降真龙”。嘉庆笑道:“是个女的。”宋湘马上念出:“化作嫦娥下九重。”谁知嘉庆突然拐了一个大弯说孩子“已经死了!”宋湘不慌不忙念道:“料是人间留不住。”嘉庆接着又说:“已经抛到水里去了。”宋湘听后又吟出第四句:“翻身跳入水晶宫。” [21]  

宋湘惜遇知音
传说,宋湘在游览一名山胜迹时,曾留下“高山万古,流水千年”草书,惊动四方。有一酷好书法的和尚专程前来瞻仰,遂在其旁搭茅棚住下,仿其笔意,废寝忘食,不停苦练。过了两个月,书法大进。于是,和尚运足精神,照宋湘原句草书,并将其所书与宋湘所书排列一起。观者无不赞叹,认为与宋湘书法已不分高下。此事为宋湘闻知后,深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既大为叹服,又大为惋惜。众人问为何,宋湘回答:“叹服者是,其书法古拙洒脱,反朴归真,已臻炉火纯青;惋惜者是,其早夜不停苦练,大伤元气,已不久人世。”众人不信,认为宋湘是故作惊人之语。过了不久,和尚果吐血而亡。众人惊问宋湘:“你看了和尚写的字,为何即知其将离人世呢?”宋湘说:“我几十年磨穿铁砚,他竟在两个月内练成,心血耗尽,怎能不死?”众人方恍然。 [32]  

宋湘登照壁书
传说,宋湘中解元时,曾小住嘉应会馆,一天,听会馆人员说邻近某会馆一新科举人为庆贺高中大摆筵席,车水马龙。宋湘听他们言下颇有欣羡之意,便道:“你们要看热闹不难,只要到城中各显眼处贴上告示,说新科解元宋湘定于某月某日在嘉应会馆门口写大字便了。”告示贴出后,果然各地文士纷纷来到,人头攒动,把嘉应会馆挤了个水泄不通。宋湘不慌不忙,拿着大笔,登上扶梯,在照壁上草书“夜半归来月正中”七个大字,龙飞凤舞,夭矫多姿,最末一个中字,中锋拖有一丈多长,宛如一把宝剑自天而降,寒光闪闪,耀人眼目,观者无不赞叹。 [32]  

宋湘立种松碑

云南大理一中南花厅内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宋湘手撰“种松诗碑”,记载了他任职期间组织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的历史:“前摄迤西道篆日,买松子三石,于点苍山三塔后寺鼓民种之,为其濯濯也。今有客报余松已寻丈,其势郁然成林者,予喜且感,系以三绝句:不见苍山已六年,旧游如梦事如烟。多情竹报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古雪神云看几回,十围柳大白头催。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碑文行书,流畅中显刚劲,有李北海遗风,为书法爱好者所喜爱,民间多有珍藏。原碑立于三塔寺旁,后移于大理一中校园南花厅内。
据《清实录》载:宋湘在任期间曾买松子三石,让三文笔村民种于三塔后面的苍山上。道光二年(1822年)五月,宋湘在赴任途中又看见了六年不见的点苍山,并且有人告知“有报松已寻丈,郁然成林,”非常高兴,此时他已六十六岁,感慨万千之下,写了这三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复杂的心情。

宋湘俯拾即诗
宋湘游览永福寺,寺僧慕他才华,向他索取墨宝,他欣然命笔,写下《永福寺》;他散步于黄塘村,见炊烟初上,牧童回家,便用诗句绘出一幅惠州农家乐图:“桐叶榕叶碧相映,竹鸡水鸡春共声。贪看黄牛骑水过,不觉远寺钟齐鸣。”(见《黄塘村晚》);宋湘居住在丰湖书院内,日日与湖水相伴,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早在江逢辰写西湖棹歌的前76年,宋湘就已写下《西湖棹歌》十首,其中一首是:“卢橘杨梅烂不收,荔枝龙眼出城头。东坡若解西湖乐,早解朝官住惠州。”

宋湘妙筹桥款
宋湘应潮州知府之请,为将造之桥写联,并鼓励人们募捐桥款,于是宋湘挥笔立就:“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缺,造桥以渡之。炼石者谁?女娲氏也;造桥者谁?芳名列后:”是联出后,人们广为传颂,争着慷慨解囊,很快筹足资金,在大埔通往龙岩的路上,建起了一座壮观的石拱桥。此桥至今历两百余年,依然完好。宋湘撰写的募捐联和乐捐者姓名刻于大桥石碑上,桥柱上还刻着一副相传亦为宋湘撰写的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仙藏丹桂宫中。” [32]  

宋湘宋湘家训
宋湘在云南为官期间,家人以为他官大钱多,修家书要他拿钱回家买田建屋。宋湘看到家书后,写了一副对联寄回:“子孙若如我,买田做什么?子孙不如我,买田又如何?”这副对联后来在客家地区流传甚广,经久不衰。
宋湘诗“子孙若如我,买田做什么?子孙不如我,买田又如何?”,被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引为“家训”。 [52]  

宋湘人际关系编辑 播报

宋湘家族成员
曾祖宋廷策,祖父宋名德,均以耕田为生。 [9]  
父亲宋步云,贡生,以教书为业,照料一家生计。 [9]  
母亲杨氏,知书达理。 [9]  
宋湘有晖伦、曜伦、晓伦三子和应芳、绍芳两孙。宋湘遗孀王素云携子回到梅县白渡镇象湖村。由于生活不习惯,“外江人”难于立足,又带着子女回广西娘家,其传下六世孙延庆,民国初年任过军长,抗战时,曾来象湖寻根,携带宋氏族谱一本,宋湘遗墨一幅。现在还在宋湘故居京兆堂居住的,有宋荣庆、宋发庆子孙男丁二十多人。 [59]  

宋湘好友
宋湘生于梅州,其为学多受乡风、乡贤影响,后来任教广州、惠州书院期间,和一大批同乡前辈、师长有着密切的交游往来。此外,宋湘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时,不仅与诗友同僚常有往来唱和,还与嘉道间有名的儒林首领阮元、诗界前辈翁方纲等有所交往。 [9]  
宋湘在广州时,结识的诗人墨客有黄丹书黎简(二樵)、郑炳昌李鸣盛张思齐张维屏、阴东林、陈昙吕坚吕翔叶梦龙冯敏昌等,其中与黄、郑、李数人相交尤深。
宋湘生平交游概括关系
名字
身份
经历

老师
陈鹤翔
官员、学者
宋湘把他视为“平生第一知己”。两人交往始于乾隆四十七年,即陈调任粤秀书院监院、宋湘就读于粤秀书院时。陈鹤翔十分爱才怜士,很欣赏宋湘。宋湘家贫,陈便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之。宋湘会试落第时,留居京城,陈鹤翔便遣人接宋湘到任所读书暂住,期间,陈不仅指导宋湘读书论义,还在生活上给予他兄长般的关心爱护。

书法家、官员
相识于嘉庆五年任惠州知府时,而此时宋湘在粤丁父忧。嘉庆六年宋湘应其邀出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二人一见如故,宋湘常与伊秉绶讲论至深夜,亦常结伴同游西湖胜景。在《丰湖漫草》与《丰湖续草》中,宋湘有三分之二与伊氏唱和之作,而在伊秉绶的《留春草堂诗钞》有近一半是与宋湘的唱和之作,其它的诗中也多次提到宋湘。

官员、学者
相识于嘉庆四年宋湘第四次会试,其任副总裁。宋湘称其为师,在京任翰林编修时,常出入阮元府邸,参加集会,谈经论诗。宋湘有《阮芸台师携游万柳堂,堂改为拈花寺,且荒颓矣,归酌于积古斋,同人皆得四首》。阮元主持编修《云南通志》时,列宋湘于《循吏传》。

同乡
诗人
黎简年长宋湘九岁,同为粤籍诗人,但二人未曾谋面,只是神交,却相互推崇,相互倾慕。乾隆五十七年,宋湘乡试中解元归乡时,黎简曾赋《寄怀宋孝廉芷湾》,嘉庆十年至十八年,宋湘在京任翰林编修时,曾作《黎二樵》追忆黎简。

官员、文人
相识于嘉庆九年,主讲越华书院。而宋湘主讲粤秀书院,于是两人时相过从,论学谈文。宋湘小冯敏昌十岁,故视其为前辈,非常尊重,冯敏昌对宋湘也很欣赏,对其奖掖提携不遗余力。

官员、文人
相识于嘉庆六年宋湘应伊秉绶之邀主讲丰湖书院开始的。二人在惠州时就常一起同饮赋诗,交往甚密。嘉庆七年,宋湘、张维屏等人齐聚伊秉绶家中赋诗怀念东坡,宋湘曾作《十二月十九日同阴青原张贤仲、张南山、陈仲卿至归去来堂,拜东坡生日》

文人
同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宋湘名列第一,为解元,兰生列第二十九名。二人同赴京城参加会试,二人的交往应始于此时。有诗记录与宋湘聚会,即《宋芷湾、刘朴石前辈、林认斯同年、张友松处士过饮求是轩》。

文人
相识于粤秀书院,在广州会试前,二人互相有诗学切磋。

文人
宋湘寓居郑家两年,与之同游共读。乾隆五十七年郑炳昌特在广州租房,与宋湘同住,准备一起应试。

李鸣盛
文人
与宋湘交谊尤挚。鸣盛曾画竹寄湘,附诗云:“凉动翠筠,云烟回忆十年身。屋梁落月参差影,留得虚心待故人。”湘亦有“留赠”警句“世上葛藤需快剑,心中风雨有深卮”传诵一时。

同僚
文人、学者
与宋湘同是嘉庆四年进士,一同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后,二人过从甚密,交谊甚挚。同年秋,寿祺曾作诗《秋风词为同年宋芷湾湘作》。嘉庆七年春,宋湘作《闻陈修梅同年入粤,惊喜不定,走笔代柬》。是年夏天,二人重晤于伊秉绶船上,宋湘作《陈修梅同年入粤,三月不得相见,中间彼此相访俱不值,今日乃得晤于珠江墨卿太守舟中,怅幸交集,成一绝句》。不久,陈寿祺赴杭州敷文书院,宋湘作《梅修重有浙江之行,赠别二首》。

官员、文人
交往始于嘉庆十年初,曾多次去其居所“太史寓斋”探望宋湘,还为其作《题宋芷湾太史寓斋》。嘉庆十五年张问陶出任莱州时,宋湘为其送行,并作诗《送张船山前辈出守莱州即次留别元韵六首》,嘉庆十七年二月辞官交印后,写了《辞郡留题盖公堂》等十五首留别抒怀之作。宋湘在京看到这些诗后,依韵作《见张船山归田诗卷,因次其韵四首》。

官员、学者
马履泰年长宋湘,故宋湘多以前辈称之。如《居家四咏同马秋药前辈》《读李密传同马秋药前辈》等。二人相识于应在宋湘任职京城,马履泰任太常寺卿期间。《尺五庄纳凉同马秋药太常、言皋云太守》记述了他们结伴到尺五庄消暑的情景。仅宋湘《燕台剩沉》集中就有九首与秋药唱和的诗作。他对晚辈宋湘的诗才甚是欣赏,有《芷湾招饮并示诗集因题集后》。
(参考资料来源) [9-10]  

宋湘主要作品编辑 播报

宋湘著述

宋湘诗选(4张)


宋湘作品总集《红杏山房集》,包括《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燕台剩渖》《南行草》《红杏山房试诗、试贴诗》《词馆赋钞》以及在滇所作的《滇蹄集》三卷《汉书摘咏》《后汉书摘咏》等共十种,共收诗九百多首,于道光四年付刻刊行。 [41]  另有后人收集的《红杏山房集外集》,收诗一百五十首。 [29]  其诗赋内容大体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有《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第二部分有《燕台剩沈》1卷、《南行草》1卷;第三部分有《滇蹄集》、《楚艘岑》1卷。此外,还有《诗话》《散文集》《经解》等著作,均收入《红杏山房诗钞》。
宋湘诗选录类型
内容


《河南道中书事感怀五首》《入洞庭》《杜鹃花盛开堆满庭院作歌》《题昆明池大观楼壁二首》《春日重题大观楼二首》《湖居十首》《五别诗》《见张船山归田诗卷因次其韵》《送张船山前辈出守莱州即次留别元韵(六首)》《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燕台剩沈》《南行草》《楚艘吟》《红杏山房试贴诗》《家园杂忆四十韵》《广东府州县名歌》《湖居》《白鹤峰渴东坡先生故居》《古黄塘寺》《栖禅寺》《叶太保墓》《惠州感事》《伯牙琴台题壁》 [3]  







宋湘书法
宋湘的书法流传很广,梅州市梅县区档案馆和博物馆分别收藏有殿试考卷(复制本)、“山惟镇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行书对联,湖北汉阳有用竹叶书写的《伯牙琴台题壁》,广州有“粤海关”匾额,惠州有“丰湖书院”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对联及用蔗渣代笔写的《湖上五别诗》,昆明湖大观楼北面有“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对联,昆明筇竹寺有用草刷蘸紫土写的“玉案山”匾额和“护门帷遣白云,听钟声何处;依杖却分青霭,话竹色当年”对联等。 [41]  

宋湘对联
  •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迭迭,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诸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嘉庆十年,宋湘从京都回广东路过南粤雄关梅岭,在岭南驿站所撰长联
  • 顺睦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宋湘供职翰林时所撰贺寿诞联
  • 城收万景近;天放一山来。——嘉庆七年,宋湘到潮州登东门楼花厅观景,有感而作。
  • 千秋出师表;五月渡沪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宋湘任四川乡试主考过泸水凭吊古战场时作
  • 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嘉庆十八年,宋湘游云南昆明大观楼所作,与孙髯翁长联
  • 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宋湘赴广州考试应惠州知府伊秉绶
  • 云浓公且停踪去;川广吾曾待渡来。——宋湘中解元捐资于渡口修“得雨得亭”撰柱联
  • 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缺,造桥以渡之。炼石者谁?女娲氏也;造桥者谁?芳名列后:……”——宋湘为潮州府大埔县撰写的建桥募捐联

民间流传宋湘作
  • 雨打门前芭蕉叶烂;风吹窗外瓜棚藤落。
  • 黄昏过河,脚踏满天星斗;清晨拆画,手卷万里江山。
  • 泥中捉滑,不知泥滑滑滑;花下焚香,难辨花香香香。
  • 白渡桥头,白屋白鸡啼白昼;黄泥墩上,黄沙黄狗吠黄昏。
  • 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
  • 满堂古画,龙不吟,虎不啸,鸟不唱啼,雀不鸣叫,闯进使子,可笑可笑!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刀枪,喊斩将军,仓皇仓皇。
  •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巾长帐中女子好,少女更妙。
  • 旧岁因赊,赊来赊去,一副本钱浮在水;今年要现,现买现卖,三分利息稳如山。
  •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南龙北跃,一江虾蟹尽低头。竹笋如枪,青鸟焉能枪上立;菖莆似剑,黄蜂专向剑中行。
  • 一盏孤灯,走南走北;三更半夜,讲东讲西。
  • 南客栈北客栈南北客栈客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 螺尖蚌扁鳖甲圆,满盘皆壳;鳅短鳝长鲶嘴阔,一篓无鳞。

(参考资料来源) [24]   [32]   [42]   [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44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才子——宋湘

2021-03-22  
.


宋绍青

  宋湘(1756—1826 年),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白渡创赋乡象湖村人,是闻名遐尔的“广东才子”,是清代中期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称雄全国的杰出诗人和功底深厚的书法家,一位政声廉明的清官,也是我们嘉应地方第一位被公认的出类拔萃的全国名人。
  宋湘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中秀才,乾隆五十七年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 年)登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五年主讲惠州“丰湖书院”,嘉庆十年抵京考试后,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十二年钦授丁卯科四川乡试正考官;嘉庆十三年任戊辰科贵州乡试正考官。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纂、文颖馆总纂、教习庶吉士等职。嘉庆十八年(1813 年)起,出任云南省曲靖府、广南府、永昌府、大理府、莫南府等诸府太守,领迤西、迤南篆事,在云南为官十三年。道光五年(1825 年),迁升湖北督粮道,奉旨领统筹漕运事。道光六年卒于武汉湖北观察署任上。
  政声廉明的清官
  宋湘其人品格,光明磊落,豪爽雄直。为官期间,不愿向权贵摧眉折腰,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刺斥无道。当时任直隶总督领宰相衔的元俭,是广东曲江人,此人阴险狠毒,擅权自重,横行霸道。宋湘深为痛恶,以其犀利的笔,辛辣的讽刺,对之揭露,遭到报复打击,以致此后仕途坎坷曲折。但他始终不悔,没有向权奸屈服。
  他在离京外放任官时,经历了大半个中国,沿途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名迹胜景,也接触到社会的严酷现实、人民疾苦。山川的秀丽、先哲的壮举和黎民百姓的疾苦,使其感慨万千,济世救民、匡扶社稷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下决心要以历史上的圣人贤者为楷模,做好朝廷的忠臣和百姓的“青天”。
  在过湖南灾区时,对那赤地千里、禾苗干枯、颗粒无收、尸横郊野,惨不忍睹的情景,深表同情。在河南地方,对那匪盗出没、打家劫舍的现象,提出气忿的责问,这样的治安秩序使他惭愧不安。他从社会现象认识到为官者的政治与老百姓疾苦欢乐的重要关系,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做骑在老百姓头上的作威作福的官老爷,而要做体恤民情的与民同甘苦的“父母官”。这一思想,正是后来他能够关心民瘼,积极用世,而成为老百姓所爱戴的“清官”的原因。
  在云南任上,他按照“勤政爱民”的原则,处处身体力行。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访问风俗;了解群众的疾苦,尽力为老百姓做有益的事情,深得当地人民的拥护。他任官滇南十三年间,为当地人民所称颂的事非常之多,史册中均有记载。
  (湘)癸酉授曲靖知府。所属龙州,地瘠民贫,湘捐俸购木棉教妇女纺织。(列传云:不期年,比户机抒声相闻,州人利赖之,名曰宋公布。)寻署广南府,城内地高,饮水艰,为度地凿东西二塘;权迤西道,所属大仪,为捐俸赈恤。署永昌,练乡兵除暴。郡有书院久废,湘复兴之,捐廉千七百两有奇。湾甸者,所属土州也,土知州某,死,无嗣。有景在东者,远族也,乘间夺其印,专杀自恣,不附己者死,如是者五六年。当事怯,不敢发。贼谋袭其职,招匪党千余,将攻保山县,湘虑为前明二莽续,誓除之。商之营,不济,商之镇师,又不赴。贼侦知,益猖獗,民夷皆赴溯,湘曰:尔等能为我杀贼乎?对曰:能。湘曰:果尔,刍粮我任之,患难我同之。遂悬重赏,练乡兵杀贼。于是,江有防,隘有备,又以计败其党羽,贼惧,宵遁。捣其巢,大索七日,获在东,斩之,自捐军需银八千两,不费公家斗粟,边陲以靖,乡人建生祠祀之……
  宋湘的政绩由此可见一斑,在云南做官,他从百姓的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方面都作了具体的体察、关心,并在实际中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从而改善了边境地区的生产和文化教育,提高和发展了生产力。他从巩固边疆的事业出发,当边境的叛乱分子进行内外勾结、造成战乱、危害边境安全的时刻,想方设法,多方求援,在当地官员临危退缩、不肯相助的情况下,他为了民众的利益、力主平叛,自己毅然捐款捐粮供给军需,训练乡兵,坚决果敢地领导乡兵把一场变乱迅速平息了下去,保障了边境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边境人民感恩戴德的“建生祠祀之”的纪念。
  宋湘在云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造福人民。在云南视察边境防务的时候,看到位于滇缅交界的保山县境的点苍山,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惋惜,他便自己出钱买下松树种子,分发给群众,植树造林,并订出许多措施鼓励植树,经过他的苦心宣传、发动。群众动员起来了,九年的时间,昔日的荒山,已蔚然成林了。他看到这番壮观景色,心情特别欣慰,写诗记胜:
  不见苍山已六年,旧游如梦事如烟。
  多情竹报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
  古雪神云看几回,十围柳大白头催。
  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时再买三千石?种遍云中十九峰。
  杰出的诗人
  宋湘是清代中期岭南三大诗家之一,是嘉应州第一个跻身于全国著名诗人行列中的佼佼者。《清史稿·儒林传》载有其事迹,方毅主编的《中国名人大辞典》引《清史稿》中评曰:“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诗磊磊落落,自成一家。”全国著名学者、诗人钱仲联题《人境庐》诗赞曰:“南邦屈(翁山)宋(芷湾)无前辈”;诗人黄遵宪以“我与芷湾是同乡”而自豪;丘逢甲则赞颂“红杏花开第一枝”。
  宋湘生平著作非常丰富,诗作尤为拔萃,极为时人传诵。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这是未登仕途前的诗作。第二部分是《燕台剩沈》一卷,《南行草》一卷,这是身居京师和出任云南曲靖知府前的诗作。第三部分是《滇蹄集》三卷,《楚艘吟》一卷,这是在云南为官和后迁任湖北督粮道时期的诗作。此外,还有《诗话》《散文集》《经解》等著作。这些均收入《红杏山房诗钞》内。宋湘的这些诗作,不落俗套,有独特的风格。
  宋湘的诗赋,写的都是他大半生的经历和思想,所以写来入微细致,情真语朴。纵观其诗,可感觉到前期作品多豪畅雄浑,热情奔放,富于雄直之气,使人有俊爽雄健之感;后期的作品则豪岩沉郁,淋漓顿挫,雄直之中加进了含蓄,令人感到沉稳练达。
  地处粤东山区的嘉应州,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读书之风、山歌之风盛行。宋湘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并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宋湘天资聪敏,从小就爱唱歌、写诗,不管是童谣、民歌、格律诗、打油诗……他都喜欢涉猎、吟诵。而且这些诗作,往往是信手拈来,随口而出。高雅、俚俗而略兼有些轻狂。少年时代,便是家乡名噪一时的才子。
  宋湘的父亲步云先生,是一位私塾教师,和所有的客家人一样,都有着一个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对子女要求极严,重视培养教育。宋湘的青年时代,亦是在边读书边吟咏中度过的。家乡的山光水色、民情风物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家乡人民俭朴勤劳、积极进取的民风,培育了其酷爱自然、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在其三十七岁参加乡试时写下的诗作,可透露其不甘默默无闻,以图腾空起飞的雄心:
  夜半归来月正中,满身香带桂花浓。
  流萤数点楼台静,孤雁一声天地空;
  沽酒唤醒茅店梦,狂歌惊起石潭龙;
  倚栏试看青锋剑,万丈毫光透九重。
  ……
  宋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饱览祖国河山的壮丽风光,使其酷爱大自然的性格得以更尽情的发展。他主讲惠州丰湖书院时期的作品《丰湖漫草》和《丰湖续草》更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夜雨湖沙没,春风岸草遥,
  罾支三板艇,柳漫六堤桥。
  沽酒记前度,看花还几朝,
  等闲分岁月,深竹卖饧箫。
  在一片和平恬静的气氛中,用悠闲的笔触把西湖美景收摄于笔端。
  随着阅历的丰富,宋湘的思想冲出了书生生活的圈子,对吏治的积弊和老百姓的疾苦,有了较过去更为深切的认识。
  十日湖南路,年荒不忍看;
  青苗收稿易,黄土葬人难。
  不雨自何日,有田同一叹 !
  草根能几把,过客亦登盘。
  ……
  亦知死不远,且望复生逃,
  道路无人哭,春犁有梦操,
  乞钱中妇跽 , 贱卖小儿号,
  恨不具闻见,人间竟尔曹 !
  这是他离京南下途中,看到的沿途灾区饥民惨不忍睹的境遇而写下的诗作。从贫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各阶层的动态、遭遇,引起了他对吏治问题的关注:
  大江起风舟四触,我舟折却渔罾竹,
  ……
  渔家一罾一家粥,我损百钱损亦足。
  忍使渔家抱泪归,不敢骂官背官哭。
  吁磋 ! 我不作恶恶已多,处心作恶当奈何 !
  这时的他,笔锋转向了日常闻见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目光在审视,脑子在沉思:
  我今前去滇南守,知是豺狼是父母?
  竹马无情呼不来,车乘翘翘畏我友。
  青少年时代的如大鹏展翘般的凌云壮志、豪迈气概,被冷静的头脑所控制,转变为深思熟虑、脚踏实地的行动。正所谓:
  谈天容易做人难,我是保人何等官。
  多少书生心里事,不曾做得与人看 !
  宋湘的作品《红杏山房集》和《红杏山房集外集》,合共一千余首诗作,内容丰富、深刻,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的情感。
  笔致潇洒的书法家
  宋湘还是一个功底极为深厚,笔致相当潇洒的书法家。是清代一百二十名书画家之一。他擅长于正楷、隶书、草书等笔法。师王羲之、王献之、米南宫,集于一身,自成风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龙藏宋墨题咏》评曰:“芷湾长草书,章法磊落,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嘉应人黄冈寿赞道:“芷湾先生以书法名当时,零缣片纸,得之者拱壁不啻。”当时的 都以得到宋湘的亲笔题字为荣,把其书法看作宝物一样珍重。可见其书法的造诣深高。
  据传,宋湘中解元之后,有段时间在广州小住。广州嘉应会馆的老执事,看到邻近某会馆一位举子的高中而大摆筵席庆贺,自感寂寞,便把当时的热闹排场在宋湘面前刻意渲染,宋湘深解其意,便对老执事说:“要看热闹不难,请派人到城内各显要处贴上告示,只说新科解元宋湘某日要在嘉应会馆写大字便了。”告示贴出,大家得知宋湘要写大字,果然男女老少如期纷纷来到,云集会馆内外,把一个嘉应会馆挤得水泄不通。宋湘则不慌不忙,爬上扶梯,拿起大笔,在照壁上写下“夜半归来月下中”七个斗大的草书,真是龙飞凤舞,夭矫多姿。尤其最末的一个“中”字,中锋拖得有丈来长,好似一把青锋宝剑,寒光熠熠从天而降。观看的人都惊叹他的神奇笔法,这会馆也因此而着实大大热闹了一番,老执事愿望得到极大的满足。
  据说有一大富商,出重金悬赏,要得到宋湘亲笔书写的某某会馆匾额,有一位宋湘的熟人,为得到这笔赏金而采取欺骗手段,骗得宋湘题书,被宋湘识破后断然拒绝。
  宋湘的书法各种字体都有,尤以楷书、草书更为擅长,写字用的工具不单是毛笔,其竹叶、蔗渣随手拈来当笔,照样挥毫,甚至抹桌的布,扫地的扫帚,都一样的可以当笔写下漂亮潇洒的大字来。例如,他在家乡建造的风雨亭上的横匾“得雨得风”四个大字;他的岳家五显宫内的题字“天光云影”四个大字;都是用高粱扫把涂写的巨幅大字。惠州澄观楼写的《五别诗》则是用蔗渣题就的,昆明筇竹寺山门的“玉案山”三字是用草刷蘸紫泥而写上的,武汉汉阳古琴台的《伯牙琴台题壁》整首诗是用竹叶写成的,还有家乡梅南胜境的半坑瀑布上方峭壁上,也留下了他的遗墨“灵镇河山”四个大字,雄劲有力、凌空高悬。宋湘的书法,墨迹遍及广州、武汉、云贵和家乡梅县等地,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旷世稀有的奇才
  宋湘才思极为敏捷,有着惊人的奇才。他的许多对联,往往是捕捉住某一事物,即兴而作。例如他的一副有名长联,就是在一次逾岭入京途中,在粤赣交界的一座凉亭小歇,眼看着行色匆忙的过往旅客,触景生情,即兴在亭壁上题就的。其寓意极为深长: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 ! 忙什么?请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放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 ! 恨怎的?劝汝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他的联对,凡制作都别具风格,不落窠臼,引人入胜,赞叹不绝。他受惠州太守伊墨卿相邀,到惠州丰湖书院任院长之时,初次拜见伊太守,便制作了一副楹联相赠:
  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今日领西湖。
  楹联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引事高雅,措词得当,造诣可说是达到了顶峰 谒见恩师、其意虔虔,既尊重了师长,又没有轻贱了自己。
  还有,丰湖书院的门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昆明湖大观楼题的“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等对联,及流传于民间的相当数量的对联佳作,都饱含着宋湘丰厚的生活基础、敏锐的思想触角和准确的表达能力,确实是一位旷世稀有的联对奇才。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7 22:25 , Processed in 0.0977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