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回复: 0

[真神] 7610--陈望道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382
发表于 2023-1-12 1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金华义乌人。原名参一,单名融,字任重,笔名佛突、雪帆、晓风、张华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7]  
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回国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后又返回故乡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5月,他前往上海,任《新青年》编辑,又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酝酿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出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后因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此后,他在复旦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1949年后,陈望道历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 [2-3]  



人物关系陈望道的人物关系

蔡葵
妻子

曹聚仁
学生

夏征农
学生





百科星图查看更多


陈望道的主要著作

作文法讲义
《作文法讲义》是2017年文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望道。


陈望道全集
《陈望道全集》是2011年5月1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望道。本书主要讲述了这套全集,正是一种历史的记录,一种文化的承载,一种智慧的结晶,一种精神的体现。对于我们科学地反思过去、认识现在和开拓未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重要的参考。


世纪文库:修辞学发凡
《世纪文库:修辞学发凡》是2006年7月1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望道。本书是把存在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方向。


文法简论
《文法简论》是199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望道。



复旦大学历任校长

金力
任期:2021-至今


许宁生
任期:2014-2021


杨玉良
任期:2009-2014


王生洪
任期:1999-2009









中文名陈望道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义乌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2分29秒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891年01月18日 18时22分00秒  农历  庚寅虎年腊月初八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91年01月18日 12时15分16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91年01月19日 00时15分26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酉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891年01月18日 17时15分20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19时15分22秒十神      七杀    正财格    日元    正印
乾造       庚      己      甲      癸
           寅      丑      辰      酉     (日空 寅卯)元运  上元二黑运  节后第13天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895年11月13日 23时52分  顺行十神   七杀    正官    偏印    正印    比肩    劫财    食神    伤官    偏财    正财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始于   1895    1905    1915    1925    1935    1945    1955    1965    1975    1985
实岁    4岁    14岁    24岁    34岁    44岁    54岁    64岁    74岁    84岁    94岁
出生日期1891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1977年10月29日 毕业院校日本中央大学 [8]  主要成就发动“大众语运动”
共产党上海地区早期发起人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6]  外文名Chen Wangdao 担任要职复旦大学校长、民盟中央副主席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30.4万播放

01:04



陈望道:信仰的味道


5万播放

02:52



浙江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55.2万播放

03:12



信仰的味道很甜:陈望道与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1.9万播放

05:39



《党史故事大家讲》五十六集|陈望道:将信仰的种子撒在八桂大地


1.4万播放

01:11



他是中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


1.1万播放

02:26



走近陈望道:“希望儿女们刻苦学习 为党工作”


1.7万播放

04:50



大师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


12.1万播放

05:52



青年党员讲党史|《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真理至上,甘之如饴


1.7万播放

03:40



全球连线|一百年前,一位青年翻译的一本书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1.2万播放

00:49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而它的翻译者便是浙江义乌人陈望道










目录



陈望道人物生平 播报
陈望道, 1891年1月18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户农家,早年曾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读书,读书时,他结识了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并阅读他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3]  
1919年回国,受聘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员。
1920年春,到上海,参加编辑《新青年》。5-8月,与陈独秀等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与发起组建中国共产党。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的一个名叫“又新”的印刷所正式问世。 [6]  年底,继陈独秀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复旦大学、平民女学等校担任讲授。次年底,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成立,为首任书记,任职至1922年6月。1923年夏,脱党。
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秋-1927年,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
1923年10月,与柳亚子等发起组织新南社。
1927年下半年开始,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旋兼复旦实验中学主任。
1929年冬,出任中华艺术大学校长。
1932年,出版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今语文的修辞学专著《修辞学发凡》。30年代,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参与组织推动上海思想文化战线的反文化“围剿”斗争。
1934年,与叶圣陶、胡愈之等发动大众语运动,创办《太白》半月刊。
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在上海提倡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发起组织关于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宣传文字改革。
1940年,从上海至重庆,回迁校于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
1942年起,任新闻系主任历时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参加和支持大学教授和学生的爱国民主斗争。
1949年10月,出任复旦大学校委会副主任。
1951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7年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为中共党员。
1952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校长。
1960年任《辞海》总主编。
1972年起,任复旦大学革命委员会主任。此外,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局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联主席等职。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7年10月29日,在上海病逝。 [1]   [5]  

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 播报

陈望道首译宣言
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的陈望道。

陈望道(9张)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入门经典,此书气势磅礴,富有鼓动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的中国正在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李大钊两位共产党的创始人在北京读过此书的英文版,深为赞叹,二人都认为应当尽快将此书译成中文。戴季陶在日本留学时,曾买到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亦打算译成中文,那时的戴季陶思想颇为激进,倾向于共产主义。但他细细看了一下后,就放了下来,因为翻译此书太难了,要求译者不仅要谙熟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有相当高的中文文学修养。后来,戴季陶回到上海,主编《星期评论》,他便着手物色合适的翻译者。《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是一位奔走于上海滩各界的大忙人,他的思想也颇为激进。邵力子得知此事,就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
陈望道与邵力子书信往返较多,二人都常为《民国日报》和《觉悟》副刊撰稿,邵力子深知陈望道功底不凡。于是,戴季陶向陈望道提供了《共产党宣言》日译本,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共产党宣言》的英译本,供陈望道对照翻译。当时,中国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但都是仅仅翻译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译的都不准确,有些地方翻译得甚至谬误可笑。陈望道就将以往各家所译片断也找来作为参考,上个世纪50年代周恩来曾就此事问过陈望道,《共产党宣言》最初是依据什么版本译的,陈望道说主要是据英译本,同时参考日译本。
1920年2月下旬,陈望道秘密回到老家分水塘翻译《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 译本(5张)

3-4月份,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译完,随即携译稿到上海,准备在《星期评论》连载,但当他到上海的第二天,该刊便停刊了。恰在这时,陈独秀的《新青年》编辑部也刚到上海不久,应陈独秀之邀,陈望道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当时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经常在一起讨论马克思主义和建党问题,于是便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印行《共产党宣言》成了当务之急,当时印刷经费十分困难,为此,陈独秀就跟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商议,魏金斯基当即就筹措一笔经费。随后,就在辣斐德路(今上海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租了一间房子,建立了一个小型印刷厂,取名“又新印刷厂”。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也是又新印刷厂承印的第一本书。首版封面五分之四的篇幅是马克思肖像,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马克思的肖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共印了一千册,很快售尽,但人们也发现封面把《共产党宣言》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于是,同年9月在改正版面后进行了第二次印刷,封面马克思肖像也由红色改印成蓝色,再版,又印了一千册,依然很快售完。到1926年5月止,已经重印17版之多。后来国民党将《共产党宣言》定为“禁书”,不准再版,见之即查缴。
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是竖排平装本,用5号铅字排印,报纸印造,全书内文共56页,每页11行,每行36字,竖版直排,页侧印有“共产党宣言”的页边字,字下注有汉字小写页码,全书专有名词均在词后括号附注英文原文,以供读者对照。封面红印是1875年马克思半身肖像,肖像下面自右向左横题“马格斯”三字,肖像上面大字横题书名《共产党宣言》。《宣言》上面用小字标注“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字样,下面标注“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尾页为版权页,写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等字样。书的尺寸是18.1×12.2(cm)。 在全国发现的中文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只有11本,他们分别珍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市文物局、上海图书馆、上海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档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浙江上虞市档案馆、温州图书馆、山东东营历史博物馆。 [3]  

陈望道墨汁当糖
陈望道签名的《共产党宣言》
为了专心致志完成好这件事情,1920年春,他离开浙江一师回到家乡,开始心无旁骛地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当时,陈独秀向陈望道提供了英文版《宣言》,同时,《星期评论》也向他提供了日文版《宣言》,他就根据这两个版本的《宣言》进行中文翻译工作。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宣言》、孜孜不倦地研究《宣言》、夜以继日地翻译《宣言》。看他如此辛苦地工作,人也瘦了许多,他母亲十分心疼,想做点好吃的让他补养身体。于是,母亲就弄来一些糯米做成粽子,又拿来一点义乌红糖,让陈望道用粽子蘸红糖吃。过了一会儿,等母亲去收拾碗筷时,发现陈望道粽子是吃掉了,可是满嘴是黑的。原来,由于陈望道对翻译工作太过专注,他一边工作一边吃粽子,而粽子蘸的不是红糖,是墨盒里的墨水,他自己居然没吃出粽子是啥滋味。就这样他加班加点工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克服各种困难,用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忠诚和激情,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全文的中文翻译任务。 [6]  

陈望道出版售罄
为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于1920年2月回到浙江义乌家中,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一间柴屋里,陈望道克服工作条件的艰苦和翻译中的困难,“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把彻底全文译了出来”。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译稿。《共产党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反响极为强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共产党宣言》经过多次重印,到1926年5月已经是第17版了。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党宣言》在北伐军中广泛流传。 [4]  

陈望道出版意义重大
陈望道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意义重大。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革命青年逐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1936年跟斯诺谈话时曾讲:“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便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该书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开展工人运动。 [4]  

陈望道积极参与建党早期活动 播报
《新青年》
在译完《共产党宣言》后,陈望道继续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撰写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担任《新青年》主编的陈望道对杂志采取了一种“树旗帜”的办刊方针,如他自己所说:“先打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就是带有树旗帜的作用。”《新青年》这一办刊方向引起了胡适的强烈不满,提出要改变刊物性质甚至停办,但陈望道毫不妥协坚持和捍卫《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面对改良主义者张东荪借罗素来华讲学之机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陈望道发表文章与之坚决斗争。通过与胡适、张东荪等人的论战,陈望道和其他先进知识分子有力地回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陈望道不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发起人,直接参与创建了党的两个重要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两个组织可看作党创建时期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陈望道和其他同志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中,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压迫,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些内容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陈望道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负责人之一,在组织支持下,他开办外国语学校、平民女校以及职工补习夜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外国语学校实际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公开活动的场所,为党向国外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干部。平民女校是吸收“一些觉悟的女子,为反对三从四德,被他们的家庭、学校赶出来,我们办学校,接受他们。丁玲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陈望道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直接参与筹建了上海机器工会、印刷工会、纺织工会、邮电工会,通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初期的工运,主要是启发和培养工人的阶级觉悟,支持他们搞经济斗争。为此,陈望道多次向工人发表关于劳工神圣和劳工联合的演说,进行鼓动宣传工作。 [4]  

陈望道诠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播报
无论时局如何变换,陈望道一生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陈望道毕生忠诚于党的事业。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即使如此,陈望道依然根据党的指示担任党创立的学校——中华艺术大学校长,随后在这所学校诞生了著名的“左联”。抗日战争时期,陈望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在“孤岛”上海坚持敌后斗争。1940年陈望道随复旦大学迁到重庆后,根据党的指示出任复旦大学训导长,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闻馆,新闻馆里可以传阅革命书刊、收听延安的广播,被称为“夏坝的延安”。解放战争时期,陈望道参与组建了华东地区16所高等院校“大学教授联合会”,并担任主席,大力推动“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进步作家和进步学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陈望道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学者,陈望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一部《修辞学发凡》被称为“千古不朽的巨著”。在书中陈望道既以大量篇幅谈了修辞技巧,又着重说明了它与内容的关系,突出了修辞的目的——为内容服务,把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的观点运用到修辞中。
纵观陈望道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9 10:34 , Processed in 0.0474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