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回复: 0

[虚神] 1411--*何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374
发表于 2023-1-13 11: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2分24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894年03月23日 20时22分26秒  农历  甲午马年二月十七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94年03月23日 12时11分27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94年03月24日 00时11分18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戌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894年03月23日 19时11分22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21时11分20秒
十神      比肩    伤官    日元    比肩
乾造       甲      丁      甲      甲
              午      卯      子      戌     (日空 戌亥)
元运  上元二黑运  节后第18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897年08月05日 02时57分  顺行
十神   偏财    正财    七杀    正官    偏印    正印    比肩    劫财    食神    伤官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始于   1897    1907    1917    1927    1937    1947    1957    1967    1977    1987
实岁    3岁    13岁    23岁    33岁    43岁    53岁    63岁    73岁    83岁    93岁
何鲁(1894年3月23日-1973年9月13日),男,四川省广安县人,字奎垣,笔名云查,属马,清光绪二十年(1894. 3.23)生。将现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曾破解三大数学难题而蜚声海内外。1903年春,成都机械学堂招生,何鲁报名参考,作文一气呵成,口试应对如流,主考为之惊讶,即出一上联要何鲁应对:“童子鸿不因人热,”何鲁应声对曰:“学生鲁当以名扬。”主考赞道:“此神童也!”何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机械学堂,三年学历,期期获优秀奖,享受免费待遇,毕业后被保送入南洋公学。1911年,又官费留学法国里昂大学,同时也是第一个考取法国科学硕士的中国人,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奔波于东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大同大学(上海)、重庆大学、安徽大学和云南大学之间,为发展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1973年9月13日,何鲁因心脏病发去世。 [1]  


中文名何鲁 别    名何奎垣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4年(甲午年)3月23日 逝世日期1973年(癸丑年)9月13日 毕业院校成都机械学堂、法国里昂大学 职    业数学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将现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
曾破解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蜚声海外而获得数学大师称号
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 出生地四川广安 代表作品《二次方程式评论》、《代数》、《行列式论》、《微分学》等 学生弟子严济慈吴有训钱三强…… 性    别男

目录



何鲁人物简介编辑 播报
何鲁,字奎垣,四川广安人,幼时敏而好学,以第一名考入机械学堂,毕业后保送至南洋公学,后官费留学法国,获得数学硕士学位。他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与教学,其人刚正不阿,针砭时政,甚至敢于顶撞蒋介石。 [2]  
1919年,何鲁回国,先后就职于国立东南大学、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大同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任教授、教务长、重庆大学校长。解放后,还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数学理事会等职。
何鲁一身爱才、重才,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时,发现家境贫寒的学生严济慈才华出众,便留在家中食宿,继后,又鼓励他报考官费留法,以求深造,为严成功道路上第一良师。在重庆大学,国民政府教育部将华罗庚写的《堆累数之论》交何审阅、核勘,何不顾酷暑,挥汗审读,每到精深处,拍案叫绝。一次,一个失学青年找何,从青年口中得知因家贫辍学,便让他免费去载英中学读书,有时还让他免交伙食费。何鲁注重学术研究,提倡“拼命三郎”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地沉醉于应用数学领域。著述有《二次方程式评论》、《代数》、《行列式论》、《微分学》、《爱因斯坦学说概述》等,因而被誉为“数学大师”。何鲁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时弊。蒋介石势力入川,特务头子康泽奉命去重庆大学见何鲁。康问:“何先生认为中央军入川以来,哪些地方比刘湘时期为好?”何说:“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何好之有?”康不快,追问:“何以见得?”何鲁理直气壮地说:“兵工筑路,劳命伤财,一也;岁征粮超过刘湘,二也;往时我当面斥责刘湘天府之国的四川搞得民穷财尽,就是因为他养兵太多,剥削过甚所致,谁知今天尤有过之。”康泽无言以对,悻悻而去。一年夏天,中国科学界知名人士在庐山开会,恰逢蒋介石在此避暑。蒋介石邀请与会人员赴宴,何鲁拒绝,并说:“我不吃奉谕饭”。不久陈立夫以教育部长身份邀请何鲁去见蒋介石,何亦拒不相从。事后他说:“陈立夫要我去给蒋介石排朝,我辞以不够资格,因为给蒋排朝,要花鼻梁才行,我鼻梁不花,所以不去。”何鲁一生爱好书法和诗词,而且自成一体。日本前首相田中赞赏他的书法,曾邀其率书法代表团访日。

何鲁何鲁小传编辑 播报

何鲁序
⊙源自:高希尧
何鲁1894年诞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73年9月13日在北京病逝。中央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学出版社编辑。

何鲁青年时期
1912年11月,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久,北京留法俭学会预备学堂赴法留学的六十来位同学,告别了仍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踏上了寻求前途的征程。其中,有一位年方18岁的四川学生,他姓何名鲁,字奎垣,1894年出生在四川华蓥山北麓的广安县。父亲粗通文墨,母亲是位贤惠的农家妇女。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但对这个贫寒的农家却无幸福可言。为了节省灯油,每当夜幕降临全家便沉浸在黑暗之中。只有神龛上的油灯,发出惨淡的荧荧之火。这时未尝人生艰辛的孩子们正在夜色中追逐嬉戏。年幼好学的何鲁却已爬上供桌上摆的椅子,借着神龛前微弱的灯光全神贯注地读起书来。
1904年,10岁的何鲁投考初创的成都机器学堂。考试点名时漏掉了他的名字,何鲁挤出人群,当众质问为何点名无他。主考官见此少年器宇不凡,便问道:“能成篇乎?”何鲁答道:“请示以题!”接过试题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主考官见文,暗暗称奇,又问:“曾读何书?”“诗、书、《左传》……”“试为吾诵《左传》。”何鲁不慌不忙朗朗背诵起“郑伯克段于鄢”。接着主考官又出对,曰:“童子鸿不因人热”,他用“梁鸿传”之典试探这位少年的涉猎广度和应变能力。何鲁立即对道:“学生鲁当以扬名。”主考官禁不住赞道:“此神童也。”何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成都机器学堂。
三年后毕业时,何鲁因品学兼优被保送入南洋公学(上海、西安交通大学前身)。后又转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就读。因参加学潮遭校方开除。
1912年初,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鼓励青年人以低廉的费用赴法留学,从而“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他们希望青年人通过俭学努力掌握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归国后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等办法,改良中国社会,使中国富强起来。他们认为在当时的世界上“法国是民气民智先进一国”,因此“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以留学法国为最宜。当时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对此亦极为支持。这一年春天,留法俭学会在北京安定门方家胡同创办了留法俭学会预备学堂(校)。何鲁是该校第一批学生之一。在这个学校学习的学生不但“专攻法文,乃欲养成勤俭之习惯,故校中同学皆轮班值日,自操工作,除疱人外,则无佣工”。自5月底开学,经过近半年的学习,首批留法学生便离开北京。何鲁和其妻弟朱广儒、朱广湘和朱广才同时成为我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
里昂是法国第二大城市,位于索恩河罗纳河的汇合处。欧洲著名古城之一。1896年里昂的法律、医药、理工和文科学校合并,成立了一所综合大学——里昂大学。何鲁至法不久,便进入里昂大学学习。
中法两国中等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不同造成的数理基础方面的差距,加上语言上的障碍,使初到法国的何鲁和其他中国留学生遇到了重重困难。课堂上常常有中国和日本留学生因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而被“挂起”(站立)。为了促使中日留学生赶上功课,有一次春假时,相对论课程的教授要求他们不去春游,留下补习功课。这件事深深刺伤了何鲁的自尊心,他决心要争这口气。整个春假期间,他拼命补法语,查资料,赶功课。春假过后,何鲁对教授在课堂上的提问对答如流,使教授暗暗吃惊,怀疑他过去是不是假装不懂。何鲁只好以实相告,教授知道其中原委后,改变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多次当众称赞这位中国留学生。
何鲁在法留学期间,学习刻苦,一丝不苟地演算每一道数学题。在何鲁的遗物中,有一本1915年在里昂大学的“微积分学理解”笔记本,共142页。从头至尾用整齐流利的法文抄写,一字未改,如刻似印。
何鲁在大学期间,用三年时间便完成规定的学分。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成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讲确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恰在这时祖国发生了“五四运动”。远在异国他乡的何鲁深受震撼。按捺不住自己的爱国激情,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条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踏进国门,面对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故土,何鲁思索着何以报效祖国。他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前往法国求学,学习理工的。但是通过对法国及欧洲列强文明的回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他感到人毕竟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才能挽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走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教书生涯。

何鲁人物生平
“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元旦成立了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教育部令(第28号)宣布将学堂正式改为学校,中国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时期。1912年在蔡元培主持下,北京政府又制定了《教育宗旨》、《学校系统》、《中学校令》、《大学令》等一系列法令,对旧的教育宗旨和教育制度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改革方案。《大学令》和《专门学校令》规定:“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教育从学制入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中国的资产阶级教育由仿效日本转向仿效美国。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大学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大学采用选科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高等学校渐具规模,健全建置。不少大学相继创办了数学系,开始了我国近代高等数学的专业教育。1912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算学系,1913年京都大学堂设立算学系,1919年南开大学筹建数学系,1921年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数学系开办。此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也陆续设立数学系。从20年代起我国开始能够自己培养高水平的数学人才。
何鲁正是在这一教育大变革时期踏上故土,走上教育战线,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上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南京高师是1915年在三江师范原址上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学校初创时期,教育水平还很低。学生年龄相差悬殊,程度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血气方刚的何鲁,年轻气盛,急盼学生早成大器,便照搬法国的教授方式,严厉要求学生。部分年龄较大的学生自尊心受挫,教学效果大受影响。一年后何鲁只好拂袖而去。离宁赴沪后,何鲁先后在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院、大同大学、中国公学等任教,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委派杨杏佛、何鲁等人接收国立东南大学。这所国立东南大学创建于1921年,1923年南京高师并入该校。1928年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该校数学系是我国高校较早设立的数学系之一。第一任系主任为熊庆来。何鲁到校后便接任中央大学数学系主任。经过熊庆来、何鲁的努力,中央大学数学系规模已堪称全国第一。当时共有5名教授(何鲁、段子燮、周君适等),副教授以下20余人。每班学生人数已超过10名(当时全国各大学数学系学生人数都很少,有的一个年级仅有两三名学生)。何鲁还亲自主讲微积分、高等代数以及预科数学基础课等。教学中何鲁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亦很重视数学系学生外语、物理等学科的学习。何鲁对中央大学数学系的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1929年,四川军阀刘湘根据四川省善后会议议案,组建了重庆大学,校址在重庆南区菜园坝(后迁巴县沙坪坝)。大学由三院十系一科组成。刘湘自任校长。理学院院长一席虚悬无人,经人推荐刘湘便填写“委任状”和“训令”,委任何鲁为理学院院长,态度十分傲慢。何鲁接令后立即原件退回,并回函刘湘:“吝先生而不语,炫高官其何为?”(其意曰:你对我何鲁称一声先生都如此吝啬,只夸你官大么?!)后刘湘多方赔礼道歉,何鲁才于1932年离开安庆(当时何鲁任安徽大学校长)赴重庆,担任重庆大学理学院院长。自此至新中国成立十余年间,除1937年应熊庆来之邀任云南大学理学院院长约一年光景外,何鲁一直在重庆度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曾担任重庆大学校长、部聘教授(国民党政府共聘任6位部聘教授)。
解放后,何鲁曾任西南行政公署文委主任。1956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调北师大数学系任教。后又调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和千百万知识分子、革命干部一样,难逃厄运,惨遭迫害。
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何鲁留法俭学
1912年8月,吴玉章朱芾煌等人在成都发起留法俭学会四川俭学分会。11月,第一批40余名留法俭学生中,四川有16名。他们中有农学家罗世嶷,著名数学家何鲁等。 [3]  

何鲁回国任教
1919年夏,何鲁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他认为只有培养出众多人才,才能拯救中华。从25岁任南京高师教授起,到79岁过世,几十年来不少知名学者、专家都曾受业于他。如物理学家严济慈、物理学家吴有训、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化学家柳大纲、数学家吴文俊吴新谋、数学教育家余介石以及北大哲学教授何兆清、四川大学中文教授林如稷美国纽约大学地理学教授伍承祖等。
何鲁初在南京高师任教,完全按照法国的教材讲授,能听懂的学生为数甚少,因而去听课的学生也就寥寥无几。可他发现有一个学生堂堂都到,专心听讲,还与教师讨论。他就是严济慈。发现人才,何鲁就把平生所学,倾力相授。若交谈学术为时已晚,便留其在家食宿。何鲁离开南京高师后,每逢暑假都邀请严济慈到其上海家中度假。严在何鲁指导下,很快就通晓了法文,阅读了不少何鲁珍藏的法文原版书籍,还演算了大量习题。有严师指导,加上天资和勤奋,严济慈学业水平远远超过了同学。严在大学学习期间就以善解难题而闻名于宁沪,连大学教授们也常拿校外送来求教的难题请严代为解答。1923年严济慈在何鲁指导和资助下赴法留学。果不负老师厚望,像老师一样,三年修完四年课程;1925年以优异成绩获巴黎大学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终于成为科学家。
何鲁不仅着力于现代数学的介绍、传播,对于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也作出过重要贡献。
我国现代中小学校教育兴起于19世纪后半叶。起初大中学堂教科书多直接用外文教科书或外国教科书的中译本。20世纪初,我国上海等地的一些书局开始自编教科书。“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实行七年制,中学四年制。此后,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成套的中学教科书。当时翻译的外国教科书仍很流行。全国实际上并没有一致的教学大纲。20年代初我国普教事业又有一次较大规模改革。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中小学学制为“六三三”制。为适应新学制的实行,又成立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拟订各科教学纲要。1923年6月颁行新学制各科课程纲要。这一次改革结束了“辛亥革命”后教育上的混乱状态。由于新学制比较简明,也较适合当时中国国情,除以后在学分制、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些变更外,新学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后。
在新学制教育改革中,何鲁是一位积极参与者,并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请托各专家分科拟订各科教学纲要,再征求各方意见,最后由委员会加以复订刊布。其中高中几何课程纲要是由何鲁起草的。这一课程纲要共分三部分,包括平面几何(主要内容为直线形、圆、比与比例、多边形)、立体几何(直线和平面、多面体、旋转体)和二次曲线。这部纲要十分重视基础理论,提出“几何最重原理,原理有异,几何可分;故特列总纲一部以讨论之,并辨明原理与定理之区别”。又说“几何重逻辑之次序”,“高中应加重注意之”。这部纲要也很注意以较现代化观点指导教学,提出“初中几何,大抵为欧派,与他派异点,在平行原理。与此原理不同,则得新几何;故高中几何应当有弹性,令学者不只有一种几何之观点”。这部教学纲要是我国现代学校教育早期较为成熟的几何教学大纲,对中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何鲁还亲自参加中学数学教科书的撰写工作。1923年编著出版了《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代数学》(商务印书馆),其主要内容为代数之基本运算、代数推广之方法、分析之基本概念和代数之本身问题四个篇章。1924年又经中国科学社出版《高中代数学》。这些教科书是我国数学教育由仿效日本转向仿效美国后,由中国学者自编教材的尝试。
除编纂教科书以外,何鲁还撰写各种数学书籍,介绍西方数学知识。主要著作有收入“算学丛书”的《行列式详论》、《虚数详论》、《二次方程式详论》、《初等代数倚数变迹》以及《变分法》、《微分学》等。何鲁的著作内容翔实,论理严谨,深入浅出,为数学读物中不可多得之珍品。其《虚数详论》序曰:“纯粹数学入室之功。在能逐处推广。虚数者,推广代数运算符号之一也。”该书“读例”曰:“一是书凡分五章。一二章为虚数索原及其运算。用别形所得慕氏公式。致用最广。其论形数则为图解杂数运算张本。第三章推广三角公式。第四章论三次方程式。末章论二项方程式。于n次单位根演论极详。为近修大代数三角学所不及。”这本60余年前的作品,至今读起来仍使读者兴趣盎然。何鲁的著作为西方近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他晚年还曾撰写一部《数学自学丛书》,内容涉及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众多内容,可惜未能终篇,便与世长辞了。
何鲁还是我国早期科学社团的重要组织者和活动家。在法留学期间,创办“学群”团体,后来“学群”并入中国科学社,成为我国早期重要的科学技术学术团体。1920年中国科学社呈准财政部拨南京成贤街文德里官产为社所,3月迁入,8月15日成立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由何鲁与胡刚复、竺可桢等名教授筹办的,图书均是由教授们私人藏书凑起来的,数量虽少却多精品。对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技人才起了积极作用。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何鲁被选为董事会9位董事之一。大会还通过教育部关于审订数学名词的交议,并拟请陈建功胡敦复、何鲁、熊庆来、姜立夫、江泽涵等15人组成委员会。中国数学会还决定出版《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前者由苏步青为总编辑,后者由顾澄任总编辑,何鲁、钱宝琼、傅种孙等13人组成编委会。
20世纪前期,我国数学名词术语由于翻译各异,非常混乱,急需统一。1934年教育部决定审订数学名词,陈建功、何鲁等15人组成委员会。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终于于193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算学名词汇编》,为我国数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何鲁是解放前部聘教授之一,十分注意发现和选拔数学人才。1938年华罗庚任教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完成巨著《堆垒素数论》。这部20世纪数论经典著作原稿送到中央研究院,无人能审,连原稿亦丢失了。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正值盛夏,何鲁冒着酷暑,躲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勘。审阅中不时击案叫绝,一再对人说:“此天才也!”阅后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部聘教授之声誉,坚持给华罗庚授予数学奖。1941年华罗庚终于成为国民党政府第一次数学奖的获得者。

何鲁参加革命
何鲁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在法国他又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1927年“四一二事变”时,何鲁正继胡适之后在上海任中国公学校长。面对蒋介石藉口清党,制造宁汉分裂,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何鲁公开发表演说:“蒋介石这一手做得很孬!蒋介石要闯祸!”事后陈立夫派特务到中国公学气势汹汹问何是否讲过这样的话,何鲁义正辞严地讲:“我说过蒋介石要闯祸的话。如果他不改正,他还要闯大祸!……”1947年东北战场国共双方重兵云集,形成拉锯战。4月何鲁等发起“重庆大专学校教授时事座谈会”,到会者二百余人。何鲁首先发言:“二十多年前,我就说过,蒋介石做得很孬,要闯大祸;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说蒋介石做得更孬,要闯更大的祸!而且祸在眼前!”接着他列举了二十多年来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的种种事实,指控了制造内战的祸首。何鲁的慷慨陈辞,激起阵阵掌声。次日,重庆各大报刊,包括《新华日报》均报导何鲁等人的发言。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提倡礼、义、廉、耻。何鲁对此曾说:“管仲齐桓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实谓齐君不知礼仪,寡廉鲜耻;并非用以教老百姓者。老百姓谁不知耻?今当道自身寡廉鲜耻,而反以此约束老百姓,只笑话耳。”
1946年1月9日重庆《新华日报》登载如下新闻:“本社消息:褚辅成、许德珩、西恒诸氏,邀请重庆学术界人士举行九三座谈会。出席:何鲁、刘及辰、潘菽、吴藻溪等二十余人。……何鲁的发言更为沉重,他慷慨指出,今日的中国,赵高太多……听众一致报以热烈掌声,历久不息。”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此条消息。解放后,何鲁当上全国政协委员。有一次毛泽东主席接见政协委员,与何鲁握手时还谈及此事,对何鲁说:“你的胆子不小!”
陈立夫当教育部长时曾约见何鲁,表示愿向蒋介石推荐何鲁。何鲁笑曰:“我见到他非骂他不可!你作介绍人,不怕吗?”事后与朋辈笑谈此事,他诙谐地说:“他要介绍我去给蒋介石‘排朝’,我辞以不够资格。给蒋介石‘排朝’,要花鼻梁才合格。我的鼻梁不花,所以不够资格。”闻者大笑。
何鲁寓居重庆石钟花园时,国民党政府曾派人送去一套中将礼服和薪金,何鲁拒之不受。1935年冬,何鲁与一军官同为一对新人证婚。何鲁借证婚之机,说:“婚后要生子,中国是人口多,特别是军人多。军人多了就要出事,各据州郡,你争我夺,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中国的事情办不好,他们要负责任。拥兵多了,有大阀、小阀,闹得不亦乐乎!两位结婚生了娃娃,切忌不要娃娃当军人,老百姓就安居乐业,幸福无穷!”这话惹恼了另一证婚武人,这位军官气汹汹地说:“将来生娃娃洗三朝的时候,要多用自来水把娃娃的脑壳好好冲洗冲洗,让他头脑清醒才好。不然,一个人脑瓜子不清楚,乱骂人,会惹事生非的!”
何鲁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慷慨陈辞,痛斥蒋介石政府;何鲁还曾在庐山当众撕毁蒋介石的请柬,表示坚决不吃“奉谕饭”。何鲁终于惹恼了当局。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何鲁的名字列入了美蒋特务暗杀之黑名单。只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何鲁才幸免于难。

何鲁多才多艺
何鲁是位数学家,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
早年的勤学奠定了他的功底,家乡的山水哺育了他的灵感,人生的阅历又陶冶了他的情操。在教学生涯之余,何鲁又进入了诗的境界。他用诗词记事、酬和,用笔端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自己的激情。他留下的旧体诗词达数千首。 [1]  建国后部分已整理出版。
1935年与其兄何斗垣同游重庆北温泉,曾写道:
年来诗兴已无多,不对名山懒放歌。
今日置身巴峡里,虫吟泉吼也想和。
他在“秋兴”其二中写道:
叶叶题诗句,句句着香痕。
分明无怨旷,一心报国恩。
他曾赠诗于京剧艺术家程砚秋
回首松江畔,相逢各盛年。
今兹艺益老,故人渺如烟。
田墅腾欢日,农民庆更生。
我惭鸣盛世,君宜谱新声。
“诗言志。”何鲁在诗歌中,献出了一颗赤子之心:
添得建设砖一块,百年休负有涯身。
何鲁擅长书法。他在其砚台上铭刻铭词:“终日相携,形影不离。子不弃我,如式佩。”1954年,年已花甲的何鲁在学俄语时,逐日把一本俄文日历译成中文,再用朱墨蝇头小楷抄录下来。字迹工整、清丽,一字未改,一笔不苟。何鲁的书法先学颜、柳,后习欧、王,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的楷书既有欧体的锐利俊丽,又融合了“二王”的笔意,还有汉碑的特色。据说何鲁的书法传到东邻日本,颇受日本书法界的赞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就很推举何鲁的书法艺术,曾盛情邀请何鲁率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可惜由于何鲁辞世未能成行,可谓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件憾事。
1973年9月13日,79岁高龄的何鲁在书房伏案工作,突然心肌梗塞发作,手中紧握的笔尚未放下,便倒在了书桌旁,匆匆走完了79年的人生旅途。

何鲁创办载英中学
何鲁曾在重庆、广安办过三所中学,尤其是1939年2月在重庆唐家沱办的“载英中学”(原重庆第46中学)以收留贫穷学生和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外校开除的学生而闻名。何鲁亲自从左思《蜀都赋》中的名言“江汉炳嶙,世载其英”中取“载英”作校名,以表明他渴盼教育出人才的愿望。当时何鲁任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由于他的名望和影响,该校汇集了许多优秀老师和进步人士,成为闻名重庆的一所新型的学校。何鲁十分支持革命,不顾当局的种种阻挠,大力疏通《新华日报》在学校的销量渠道,传授进步思想,使学校的民主气氛十分活跃。

何鲁任重庆大学校长
全国解放后,何鲁任重庆大学校长,同时还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1957年调北京。

何鲁人物纪念编辑 播报
2014年3月23日,何鲁诞辰120周年。是年,重庆市第四十六中学恢复载英中学校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9 08:37 , Processed in 0.0543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