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1|回复: 7

母蝗虫刘姥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发表于 2022-5-8 2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是出于什么心理?对于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林黛玉文文弱弱,戏谑刘姥姥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 [图片] [图片]显示全部 ​



关注者
612

被浏览
1,337,086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53
​22 条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234 个回答
知乎用户dqKId6





1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刘姥姥的确是母蝗虫啊,就是来打秋风的。
不过林黛玉更是超级巨大的母蝗虫,贾家哪个姑娘小姐有她花费大,而且她又不能作为贾家姑娘发挥联姻作用。
为什么其他姑娘笑,薛宝钗不笑。因为薛宝钗寄居贾府,她能理解刘姥姥的难处。
但是林黛玉,恐怕她在贾探春、李纨她们的眼里也是只母蝗虫,她和刘姥姥唯一的作用就是让贾母开心。
可以这么说,在座的谁都可以说刘姥姥(包括薛宝钗,至少她的用度事自己家的,只是住在人家房子里),只有黛玉不行。
这说明了黛玉的几个问题
1、道德品质极差,毫无同情心、同理心。
2、智商极低,居然不清楚自己和刘姥姥实际属于同类人。
3、妄自尊大,真以为自己是贾府小姐。
4、没有眼力界,没看到刘姥姥把贾母哄的开心。
在座的小姐笑母蝗虫可不仅笑刘姥姥,还笑林黛玉,笑她撒逼。甚至也笑薛宝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  播报 编辑  讨论99+ 上传视频  



刘姥姥,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以及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1]  







人物关系


纠错




外孙子 王板儿




   

中文名刘姥姥 别    名“母蝗虫” 饰    演沙玉华(87版红楼梦)
赵丽蓉(89版红楼梦)
归亚蕾(刘姥姥外传)
叶琳琅(10版红楼梦)
杨鬻天(黛玉传) 性    别女 登场作品《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女    儿刘氏 女    婿王狗儿 外    孙王板儿 外孙女王青儿 外孙媳妇巧姐


目录

1 人物经历
▪ 一进荣国府
▪ 二进荣国府
▪ 三进荣国府
▪ 四进荣国府
2 人物关系
3 人物鉴赏
▪ 寓言色彩
▪ 生活艺术
▪ 本色演出
▪ 相亲相爱
▪ 黛玉雅谑
4 影视版本

   


人物经历

编辑

 播报

刘姥姥寡居多年,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与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的王家子孙,叫王狗儿。刘姥姥本靠着两亩薄田度日,女婿王狗儿因一对儿女青儿板儿无人照看,便将她接到家中过活。刘姥姥靠女婿过活,便一心一意为女婿一家生计操劳着,这一年年关将近,家中贫寒,连过冬的一应吃穿都没钱置办。

王狗儿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刘姥姥看不过,便提出叫王狗儿寻王家救济,王狗儿觉得打嘴现世的不肯去。刘姥姥说出了极有劳动人民大智慧的话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便带着孙儿板儿,去了荣国府,寻找曾经的王家二小姐,如今的贾家荣国府二房的二太太王夫人,寻求救济。因此引出了红楼梦里两次经典的刘姥姥进荣国府,还带来孙儿王板儿和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的一段姻缘。

刘姥姥她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前八十回,一进为求帮助,她小心谨慎,奉承周瑞家的,又奉承王熙凤,希望能够得到救济;二进是报恩,她带着劳动人民的质朴作为,被林黛玉戏称是母蝗虫,薛宝钗等也是哄堂大笑夸她诙谐的好,突出了林黛玉等人的不知劳动人民的辛酸艰苦;续书后四十回的三进,则是映照了金陵十二钗之一巧姐的判词“余留庆”,是为了还王熙凤的恩情救助她的女儿巧姐儿。

   


一进荣国府

《红楼梦》里面有三条主线:一是宝黛钗爱情线,二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个社会的没落线,三是大观园盛衰线。除了这三条主线以外,还有很多副线,其中有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要引出王熙凤。这样写有三个原因。第一,刘姥姥家跟王夫人有点瓜葛,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说得上话,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第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第三,刘姥姥是个农妇,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她陪衬贾府上下的好心善意和势利取笑。



刘姥姥(赵丽蓉 饰)行令
刘姥姥(赵丽蓉 饰)行令
刘姥姥出场就表现出她见识不凡。她一个农村老婆婆,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刘姥姥比他强多了。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务虚。还务实,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是王夫人了,当时我还见过,二十年前我还见过,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去争取点赞助。她是又务虚又务实,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
刘姥姥是怎么称呼这些仆人呢?她不是叫大爷,也不是叫老爷,而是称他们为太爷。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要称县官县令才是县太爷,所以刘姥姥在称呼上就显示出她那种胆战心惊,那种小心谨慎。她要找周瑞家的说,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颇有农民进城办事或到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一般的低眉顺眼,以自尊心和脸面换来一点实际或物质的帮助,细想来,也是不易和心酸,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婆婆,在荣府的仆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尽小心。那些仆人当然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幸亏有一个忠厚老仆,就对她说,说你呀,到后门的后街上去打听去。那么刘姥姥呢,就绕到后门上,这个“绕”字用得也非常好。到后街后门上,我们就知道了,宁府荣府占了宁荣街的大半条街,前门到后门,她还没进院子呢,还没见到一个主子,甚至没见到一个仆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荣府之大,仆人之多。



好奇
好奇
刘姥姥进荣国府,她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且不出场呢,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刘姥姥陪衬的第一个人物是周瑞家的,曹雪芹采取的就是步步陪衬的手法,他是通过周瑞家的来陪衬王熙凤,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谈,显出荣国府的显赫和王熙凤的权势。周瑞家的怎么肯帮忙呢,因为当年周瑞买地的时候,曾经请狗儿帮过忙,从年龄来讲应该是狗儿他爹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可不是贾府买地,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要是贾府买地,那肯定不会让狗儿帮忙。而且还有一条,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你想连仆人都有丫头,你就可想而知,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仆人家都买地,贾府有多少地,咱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个就是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因为平儿长得又漂亮,穿得又非常阔气,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罢了。
刘姥姥见过了平儿跟周瑞家的,最后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先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个“乱”,两个“忙”,就形象地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总算引见了刘姥姥,王熙凤吃完饭了,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多高明,你看看这个地方二十两零一吊,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你看她多会做人,多会说话。

   


二进荣国府



说事
说事
二进荣国府,有四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之大、之豪华、之美丽。那时候大观园的所有院子都已经住了人了,因此它就不是一般的观景,这当中还有很多跟大观园内少爷小姐们,那些少奶奶们的活动和交流。这次还到了好几个贾政当初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样就把大观园更加全面地介绍出来了。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所以这个活动内容就非常丰富,从而把大观园的豪华美丽表现得非常充分。而且,她看景物的角度和从贾政、宝玉眼里看不一样了。

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许多人物。写活的人物当中最重要的是妙玉。我们看妙玉献茶当中表现出来她的个性,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给贾母用的杯子,给其他人用的杯子,都是珍品。给黛玉和宝钗的,上边还有晋朝人的题字,还有苏东坡用过的笔迹,都是稀世珍宝。贾母喝过的那一杯茶,她喝了一口,然后就给刘姥姥喝,妙玉就不要了,让道婆放到外头,准备扔掉了。宝玉就说赏给刘姥姥吧,可以卖个钱,过日子,妙玉说幸亏我自己没用过这杯子,如果我自己用过,我就是砸碎了也不给她,这个地方就写出妙玉喜洁。通过妙玉献茶反映出妙玉非常微妙的这种潜意识,就是妙玉把她平常自己喝茶的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了,给他用了。这些地方反映了曹雪芹对于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那种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三个作用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刘姥姥可以说是个编故事的天才,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堆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她为什么说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当时贾母身边好些个小姐少奶奶还有那些漂亮的丫头,不都是十七八岁上下吗?说个十七八岁正好,肯定是讨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刘姥姥只讲了外边听见那个柴堆响,有人好像抽柴。所以贾母就说是不是因为雪天,外边有人路过,抽柴生火取暖。正好这时候外边着火了。刘姥姥可没说个“火”字,刘姥姥要说火字,完了,那底下就没她的活了,就不会讲第二个了。那个火字是贾母说的。所以等火救灭了以后,贾母让她接着讲。刘姥姥接受教训了,不能沾这个火字,要特别小心。这回她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九十多岁老太太,本来要绝后了。观音菩萨念她心诚,赐给她一孙子,那孙子十三四岁。你说她编得多好,贾宝玉她看得出来就这一个男孩是贾母最钟爱的,90多岁老太太比七十岁要年长二十多岁呢,老人都愿意听长寿的故事,而且肯定讨人喜欢。所以说,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柚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字呢),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而刘姥姥在第四十回中说的两句连句也是值得注意的:“大火烧了毛毛虫(指一场大火(谐音:”祸“)将会把贾府烧得一干二净),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指巧姐本是如花朵享受大户人家的富贵,但是贾府之败使她流落了烟花巷,后来经刘姥姥救助在农村有了个很好的结果),刘姥姥用庄稼人乐观、幽默的本色,来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处境,也体现了雪芹对乡下人一种由衷的赞美。

   


三进荣国府



沙玉华饰演的刘姥姥
沙玉华饰演的刘姥姥(18张)


刘姥姥进荣国府,正面落笔的有:一进初识凤姐;二进游大观园;三进凤姐弥留;四进解救巧姐;五进巧姐团圆。但在暗场里,远不止这五次。如巧姐说:“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113回)
113回三进荣国府。因听说贾府抄家,着实忧心,“几乎唬杀了”。而更大的打击还在贾母之死:“昨日又听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的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我合女婿说:‘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不管真话谎话,我是要进城瞧瞧去的。’我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113回)贾母噩耗传来,刘姥姥悲痛欲绝,次日天没亮就赶着进城来了。探望过凤姐,不及饮茶,先急着叫人带了去“请太太的安,哭哭老太太去罢”。

本回重点是凤姐病逝,临终前托付刘姥姥看顾巧姐。当时凤姐已是“神衰鬼弄人”,专候刘姥姥,“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刘姥姥不负凤姐,患难见真情。文中还写到刘姥姥一种奇特的本领。“凤姐愈加不好……刘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嘴里念佛,捣了些鬼,果然凤姐好些”,然后连夜回村庄替凤姐许愿求菩萨。这份本领亦与42回为巧姐、贾母送祟照应。

   


四进荣国府

119回四进荣国府。邢大舅、王仁、贾环、贾芸、贾蔷等一干狠舅奸兄及邢夫人趁贾琏不在家,合谋摆布巧姐,要把她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平儿和王夫人无计可施,心急如焚。这时刘姥姥忽然到来,和平儿一起悄悄把巧姐送到乡下藏起来,这才免了一难。东观阁批曰:“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好了,好了!”这是刘姥姥仗义营救巧姐的故事,真正的大情大义,非别个能及。 [2]  

   


人物关系

编辑

 播报



刘姥姥
刘姥姥
“祖上曾做过一个小小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余者皆不知也。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了。王成亦相继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生子小名板儿;又生一女,名唤青儿。”(第6回)
书中称呼“刘姥姥”,从板儿、巧姐之称。是知当初连宗时约定的名义辈分忽略不计,只认实际辈分。图示如下: [2]  

第一代:无——————————————————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

第二代:王成之父(认了王夫人父亲作侄儿)———王夫人、凤姐之父以及王子腾等

第二代:王成,亲家刘姥姥———————————凤姐

第三代:王狗儿,嫡妻刘氏———————————巧姐

第四代:王板儿,王青儿————————————无

   


人物鉴赏

编辑

 播报

   


寓言色彩



刘姥姥进大观园
刘姥姥进大观园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多打了两石粮食”,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后十回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时的荣国府已被查封,王熙凤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伤害的人们,都来乘机报复。她在众叛亲离、极端狼狈的垂死之际,却把自己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在封建社会里,所谓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义或信任。精明过人的凤姐,凭借她锐利目光看出,在当时的荣宁二府中,只有刘姥姥这个人才是善良的,才不会对她落井下石。
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鸳鸯、平儿等人的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也正如王熙凤所料想的那样,在她死后,巧姐的“狠舅奸兄”为了图几个钱,要把巧姐卖给外藩王爷的时候,刘姥姥勇敢机智地救出了巧姐。刘姥姥在这里的具体行为,表现了这个人物高贵、机智的品质,她敢做敢为,有计有谋有办法,也毫不顾虑拯救这个无助孤女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和危险。王熙凤当初用自己对刘姥姥的一点同情心态,换取了女儿免遭厄运,这件事本身就极具寓言色彩。 [3]  

   


生活艺术

(一)表演艺术



刘姥姥进大观园
刘姥姥进大观园
40回宴席上见那鸡蛋小巧,“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行令时,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都显露出过人的表演才华。41回贾母令女伶奏乐,“当下刘老老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黛玉说她那是“牛舞”,看似取笑,实则深许之。别忘了“圣乐一奏,百兽率舞”恰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舞蹈艺术的最早起源。
最令人称奇道妙的要数凤姐和鸳鸯“捉弄”刘姥姥的那一段:“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40回)接着放笔描写众人的笑态: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是《红楼梦》的一组经典镜头。但看她“站起身来,高声说”,说完后“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见此情景,觉得比54回那两个才疏艺浅的说书女先儿有趣多矣。如此高超的喜剧天赋,岂是一般庸人能做得到的? [4]  

(二)语言艺术

她形容贾母的屋子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40回)活话出贾母屋子的气派。她又打趣那双沉甸甸的象牙镶金筷子道:“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用庄稼人日常生活的农具来比配,收到奇特的喜剧效果。兴之所至,连一个鸡蛋在她嘴里说出来也变得妙趣横生:“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一两银子,没听到响声就没了”。她赞叹大观园的美景和惜春的才气,也是趣味盎然。

读这两回,只觉刘姥姥妙语连珠,惹众人连连发笑。从她身上我们看到艺术并不神秘,而是就在生活中,真正生动有趣的艺术应该与生活共生。

刘姥姥的喜剧表演并无落单,而是处处有凤姐配合。一部《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凤姐的语言艺术是最上乘的,尤其是大量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的运用,堪称红楼一绝。如今刘姥姥恰好和她结成一对儿拍档,一唱一和,同为杰出的生活艺术家。 [4]  

(三)诗歌艺术



正邪两赋有情人,正因有情,所以有才。有情人不一定要写诗,他的生命自成一首诗,他这有情的一生本就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好诗。用生命写诗的有情人都是真正的诗人。刘姥姥便是这样一位融入生活的诗人。而且作者笔下还真就让她做了诗,她的诗才便通过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显露出来:
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稼人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大火烧了毛毛虫”,与贾母的“这鬼抱住钟馗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喜剧乐事。“一个萝卜一头蒜”,萝卜言其大,蒜言其多。蒜的瓣粒多,容易成活,象征多子多福。“倭瓜”,《光绪顺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饥,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参照“绿叶成荫子满枝”,喻女子结婚生子,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刘姥姥的酒令尽管文雅不足,却也是庄家人现成的本色,透着别样的村野风光,正符合76回妙玉诗论“归到本来面目上去”,比某些文人诗“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强多了。因此,我们读了刘姥姥的酒令,就该肃然起敬,而不可嗤之为“俗”。更何况她那“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的警句新奇别致,气势不凡。倘使她也知书识字,不愁不是个诗翁了。 [4]  

(四)艺术欣赏

这次园游会,刘姥姥并未汲汲于财货,而是看重经历、体验,道是“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了”(42回),在此过程中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欣赏水平。

大观园之美,她赞不尽,便用画儿来形容,“比那画儿还强十倍”(40回),对园林和绘画很会欣赏。她喜欢那点心的花样子灵巧,说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剪子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41回)

凤姐取来一套竹根杯,刘姥姥眼中看去,“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正是懂得欣赏品鉴的行家眼力。后文妙玉又给宝玉取出一只竹根茶杯,与刘姥姥的竹根酒杯前后辉映,见得宝玉能享用能鉴赏的,刘姥姥也能。正是这些文字表现刘姥姥与宝玉心灵相通,嘉许她为正邪两赋有情人。

刘姥姥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如此逍遥自在、天真烂漫、风趣活泼而又不失原生态本来面目,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更别说她还被那个清贫粗鄙的生存环境包围,这就更不容易了。 [4]  

   


本色演出

刘姥姥将一个快乐、节俭、爱热闹、满身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婆婆那份本色戏演得活灵活现。



她信口开河惹得宝玉刨根问底的那个小故事显出刘姥姥抖包袱的本事。说到雪天听到屋外响动,以为有人来偷柴草时,便故意停顿,卖了个关子。惹得贾母的思维不得不跟着她往下走,不觉得入了戏,猜测是过路客人拿柴草烤火御寒。这时刘姥姥将包袱抖了出来,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标致小姑娘。包袱抖出来后,因为南院发生了小火灾,便戛然而止。知道贾母因为失火而厌烦了这个故事,刘姥姥知趣地打住。可是贾府另一个重要人物宝玉却不依不饶问到底,她便顺着宝玉的爱好,信口编了一段凄婉的故事,惹动了宝玉怜香惜玉之心,傻傻地派焙茗去找那个子虚乌有的庙。这即兴创作的水平如何?
刘姥姥满口村话,却是那样幽默有趣,形象生动。如大伙儿给刘姥姥头上插满花,她自己打趣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粗鄙的词汇、充满乡土气的动作正是刘姥姥打动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就如赵本山的小品一样,只有充满东北黑土地的乡野气息,才博得了观众的喝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刘姥姥假装斯文,说那些着三不着四的文辞,赵本山改变戏路装城里的绅士,效果如何?肯定是东施效颦。

刘姥姥的表演,毋庸讳言,是在讨好贾府的主子。她扮演的是丑角,但她绝不是丑恶的人物,她知道大家在取笑她的土气,但她是乐在其中,更以为大家带来欢乐为乐。 [5]  

   


相亲相爱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陪着贾母取乐,贾母凤姐平儿鸳鸯等人对她相当尊重。如贾母留客,说道:“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我正想个地里现结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象你们田地里的好吃” [2]  (39回)。这是真心话,贾母是真懂生活。



刘姥姥被调笑,贾母忙解围:“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屯里人,老实,那里搁得住你打趣他?”刘姥姥摔倒,贾母笑骂丫头们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又关切道:“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39回)酒宴中,“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知道他有年纪的人,禁不起,忙笑道:‘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41回)对比饭局上恶作剧式的劝酒者流,明显可见贾母等人是真心喜爱刘姥姥。
刘姥姥粉墨登场,贾母乐得合不拢嘴,鸳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所以她是真心感激刘姥姥。42回鸳鸯替刘姥姥打理包袱,自己也送了许多衣物玩件,又邀请道“闲了再来”,又陪着去凤姐那里拿了东西出来,“直送刘老老上车去了”,竟有些依依不舍之意。

平儿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有情人,她待刘姥姥同样一片真心。除了送给刘姥姥许多东西外,更有知心话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42回)

39回刘姥姥的信口开河自然而然蕴含女儿尊贵的精神,暗合宝玉心事。宝玉体贴刘姥姥的生活艰难,就把妙玉的成窑杯送给了她。宝玉不仅不嫌弃刘姥姥的粗俗和脏,而且对她的情颇为赞赏。作者特地将她这样一个卑贱粗鄙的村野老妪写进荣国府,写进大观园,并一直写她进怡红院,更至于醉卧宝玉床上。正是为了启示读者:天下有情人如同源之水,终系一脉,而不分乎贫富贵贱。

刘姥姥的笑料纯是一片真情,她对待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姑娘们真心喜爱体贴,竟能觉悟到:“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40回)刘姥姥与贾母年龄相仿,对人世风霜俱有同感,故而惺惺相惜,相互爱重。难得的是她也能推己及人,体贴人情。42回凤姐说起贾母被风吹病了,刘姥姥听了,忙叹道:“老太太有年纪的,不惯十分劳乏的。”此话来得何等自然。 [4]  

   


黛玉雅谑

刘姥姥游大观园文中,黛玉有三事颇受人诟病: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39回);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41回);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如所周知,黛玉从来都是一副病西施模样,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可是我们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简直活蹦出另一个开朗活泼的黛玉来,叫人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黛玉。您看她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原文特写她的笑态,“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42回补叙她在酒令上“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焉知不是由于一时高兴,得意忘形所致?

黛玉这段真正无忧无虑的幸福快乐时光拜谁所赐呢?此人非他,正是刘姥姥。回目“雅谑补余香”,细想黛玉雅谑的灵感从何而来呢?不就是受到前两回刘姥姥艺术表演的启发么?原来作者有意将刘姥姥的艺术才情赞誉为香。一个“香”字,与黛玉菊花诗“口齿噙香对月吟”一样韵味,是以谓之“补余香”。

正文黛玉的雅谑也像刘姥姥一样信手拈来,如“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黛玉这些奇思妙想都是受到刘姥姥风趣幽默的喜剧艺术感染而生。她那灵机一动,她三次讽刺刘姥姥的妙语,竟然都是学习了刘姥姥的生活艺术现炒现卖创作出来的。黛玉被刘姥姥高超的生活艺术才情深深感染,无形中她成了刘姥姥的大徒弟。

前数回一路只见刘姥姥把众人逗得欢笑不绝,42回黛玉这个大徒弟也不负众望,依旧让大家又乐了一把:“说着,大家都笑起来”,“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更有点睛之笔还在后头。当黛玉说出那句经典台词“携蝗大嚼”时,作者故技重演,又将众人笑态大书一笔,将此段与“老刘老刘”对看,前后恰好相映成趣。

作者还将刘姥姥的语言艺术提到与凤姐、黛玉、宝钗对等的高度,可见曹雪芹的确有意通过刘姥姥游大观园这几回大文创作一幅生动绚丽的生活艺术和喜剧艺术的长卷。黛玉所说“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竟是特别提醒惜春,更提醒读者:别忘了刘姥姥才是这幅大观园游乐图不可或缺的第一主角。

黛玉三次雅谑,表面上好像讽刺刘姥姥,内在却写她爱重刘姥姥。刘姥姥给黛玉带来了非常特殊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如果说海棠诗、菊花诗洋溢着缠绵悱恻的诗意美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便处处闪现着绮丽烂漫的画意美。它们共存于海棠诗社这个大段落,大大增强了《红楼梦》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2: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狗儿  播报 编辑  讨论3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王狗儿,别名狗儿,男,是《红楼梦》中的角色。







人物关系


纠错




儿子 王板儿




   

中文名王狗儿 别    名狗儿 性    别男 登场作品红楼梦 相关人物刘姥姥、王板儿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辈分探究
3 家庭成员
▪ 父亲
▪ 儿子
▪ 女儿

   


人物经历

编辑

 播报

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王昆仑语),就是:王狗儿的爷爷,在北京做小京官时,与金陵王家王熙凤小姐的做大京官的爷爷,曾在同一个衙门里供职,王狗儿的爷爷因为贪王熙凤的爷爷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于是王狗儿的爷爷成了王熙凤的爷爷的“本家”。但隔了两代以后,王狗儿家成了穷庄稼汉,金陵王家的人则成了高门大户贾府的贵夫人(王夫人)和少奶奶(王熙凤),两家人也就没来往了。

刘姥姥的大名,恐怕无人不知,但对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了解的人却不多。个中原因在于,刘姥姥占尽了三进荣国府的光彩,而狗儿却一直隐藏在幕后。但是,三进荣国府的谋略却出自王狗儿,刘姥姥扮演的只是执行人角色。如果成立穷人攀高枝公司的话,刘姥姥只能算是个不错的总经理,而董事长却非王狗儿不可。

狗儿之名,虽然不雅,但对庄稼人来说,图的是好养活。狗儿的祖父原是京官,也和四大家族的王子腾家攀过宗亲的,但至狗儿父亲王成,已经家业萧条,只好搬到城外,做了个庄稼人。因此,对狗儿,这个芥豆之微的小人物来说,如何掘到第一桶金,跳出农门,则是他为之奋斗的关键。

狗儿曾经努力过,并且还是个场面人物,懂得些处世手腕,因此王夫人陪房周氏的丈夫周瑞,在昔年争买田地一事中,“其中多得狗儿之力”(第六回)。但狗儿终究没有富起来。加之刘姥姥说他的,“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的性格,狗儿的第一桶金实在不好掘。 [1]  

   


辈分探究

编辑

 播报

王狗儿的辈分《红楼梦》疑云。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也算是个名人了,然而,她、她的女婿王狗儿、她的外孙板儿等与王熙凤家的王府以及贾府里的辈分关系,却让人有一种看不透、猜不着、算不清的感觉。

在第六回中,作者介绍王狗儿家的情况时说,王狗儿的祖父曾在京城做过一个小小的官,因此得以认识王熙凤的祖父,为了巴结王家豪门的势力,便与王家联了宗,自低一辈,认做王熙凤祖父的侄儿。照这辈分排下去,王狗儿应是王熙凤的侄儿,称王熙凤为姑妈,板儿应是巧姐的侄儿,称巧姐为姑妈,自然,刘姥姥比贾母也小一辈了。但是,刘姥姥比贾母大好几岁,她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又比直接联宗的两个王家远了许多,真如俗话说的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对于贾母,刘姥姥见了她应该怎么称呼呢?总不能称贾母为“婶娘”或“伯母”吧。刘姥姥用的是“老寿星”,而贾母称刘姥姥为“老亲家”,相互间显得尊敬、亲切而相当得体。

但是,曹雪芹的笔下还是出了问题。就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第六回中,刘姥姥指着外孙板儿,对王熙凤左一个“你侄儿”右一个“你侄儿”地没完没了。既然板儿可以向王熙凤认作侄儿,那么其父王狗儿岂不是与王熙凤是一个辈分的人了?这不是与此前作者介绍两家联宗时的辈分相矛盾了吗?我们可不要以为这是刘姥姥因老糊涂而一时言差,也不要以为是曹雪芹偶尔不慎造成的疏漏,因为有巧姐的结局为证。据《红楼梦》前80回中留下的草蛇灰线可知:巧姐在贾府势败家破之后险遭不测,刘姥姥将她救出后,最终与板儿结为夫妻。既然巧姐与板儿可以结为夫妻,那么他们在婚前必然是相同的辈分,否则,如果巧姐比板儿高一个辈分,板儿便是巧姐的侄儿,板儿应称呼巧姐为姑妈。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同姓同宗的姑侄结婚被视为乱伦,大逆不道,是绝对不能在书中赞扬的。板儿与巧姐是什么辈分关系,王狗儿到底是什么辈分,这是《红楼梦》中众多疑云之一。

聪明的文学大师曹雪芹为什么竟然犯了一个这么低级的错误呢?最大的可能是:《红楼梦》并非按先后顺序一次写完的,曹雪芹的头脑中先对某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和故事有了较成熟的构思,他便将这个人物的故事写出来,等写了许多部分之后,他再按着全书总的构思布局把这些人物故事连缀在一起,之后,又根据新的构思再对部分章节作删改增补。这样一来,就可能发生某些细枝末节出现前后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这种现象在《红楼梦》中并非罕见,如同狗儿、板儿的辈分一样,像巧姐的岁数忽大忽小,丫环五儿的忽死忽活,多姑娘、灯姑娘的忽此忽彼,都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2]  

   


家庭成员

编辑

 播报

   


父亲

王成:刘姥姥的亲家,王狗儿之父。因家业萧条,合家搬往城外乡下居住,在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前不久病故。首见于《红楼梦》第六回

   


儿子

王板儿:刘姥姥的外孙。在小说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多处生动地描写了板儿未经世面的村野孩童形象。及至成年,娶贾巧姐为妻。

   


女儿

王青儿:王狗儿之女,刘姥姥的外孙女。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婉如清扬 文史作家
  


红楼人物之王狗儿:升斗小民也可以活得精彩!

王狗儿大字不识几个,他的世界观里只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滴水之恩涌泉报,是永远的正能量,王狗儿虽一介小民,却做得极好。

2017-09-1744






婉如清扬 文史作家
  


刘姥姥:舍不得尊严,套不着“秋风”!

刘姥姥不像一个乡下村妇,更象一个谋划高手。她具有高手该有的一切素质,看得透,装得傻,脸皮厚。同时,刘姥姥又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成 (红楼梦人物)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王成,《红楼梦》中的人物,刘姥姥的亲家,王狗儿之父。因家业萧条,合家搬往城外乡下居住,在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前不久病故。







人物关系


纠错




儿子 王短腿




   

中文名王成 国    籍中国 儿    子王狗儿 孙    女王青儿


目录

1 简介
2 后裔
▪ 儿子
▪ 孙子
▪ 孙女

   


简介

编辑

 播报

王成:刘姥姥的亲家,王狗儿之父。

因家业萧条,合家搬往城外乡下居住,在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前不久病故。见《红楼梦》第六回。

   


后裔

编辑

 播报

   


儿子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人物(7张)


王狗儿: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就是:王狗儿的爷爷,在北京做小京官时,与金陵王家王熙凤小姐的做大京官的爷爷,曾在同一个衙门里供职,王狗儿的爷爷因为贪王熙凤的爷爷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于是王狗儿的爷爷成了王熙凤的爷爷的“本家”。但隔了两代以后,王狗儿家成了穷庄稼汉,金陵王家的人则成了高门大户贾府的贵夫人(王夫人)和少奶奶(王熙凤),两家人也就没来往了。
   


孙子



王成红楼梦人物
王成红楼梦人物(4张)


王板儿:刘姥姥的外孙。在小说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多处生动地描写了板儿未经世面的村野孩童形象。及至成年,娶贾巧姐为妻。
   


孙女



王成红楼梦人物
王成红楼梦人物(6张)


王青儿:王狗儿之女,刘姥姥的外孙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2: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板青”和“青狗成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fly1234brid3



开辟鸿蒙

1










这一段文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刘姥姥一进贾府


原来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也做过一个小小京官,昔年曾与凤
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
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馀者也皆不知。目今其祖早
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乡村中住了。王成亦相继
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生子小名板儿;又生一女,名唤青儿。----------------第6章


狗儿的两个孩子板儿和青儿,合在一起时“板青”,去木加水即“反清”
王成,狗儿,青儿反过来读“青狗成王”即“清狗成王”
别跟我说是巧合,曹雪芹那么有心计的人会不小心写出个“反清”和“清狗成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2: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8 22:32广告




立即查看










fly1234brid3



开辟鸿蒙

1








“板青”






回复

3楼2018-08-26 09:46


















fly1234brid3



开辟鸿蒙

1








雪下抽柴
  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到底拉了刘老老,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刘老老只得编了
  告诉他:“那原是我们庄子北沿儿地埂子上,有个小祠堂儿,供的不是神佛,当先
  有个什么老爷――”说着,又想名姓。宝玉道:“不拘什么名姓,也不必想了,只
  说原故就是了。”刘老老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字叫什么若玉,
  知书儿识字的,老爷太太爱的像珍珠儿。可惜了儿的,这小姐儿长到十七岁了,一
  病就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老老道:“因为老
  爷太太疼的心肝儿似的,盖了那祠堂,塑了个像儿,派了人烧香儿拨火的。如今年
  深日久了,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泥胎儿可就成了精咧。”宝玉忙道:“不是成精,
  规矩这样人是不死的。”刘老老道:“阿弥陀佛!是这么着吗?不是哥儿说,我们还当
  他成了精了呢。他时常变了人出来闲逛。我才说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们村庄上
  的人商量着还要拿榔头砸他呢。”宝玉忙道:“快别如此。要平了庙,罪过不小!”
  刘老老道:“幸亏哥儿告诉我,明日回去,拦住他们就是了。”宝玉道:“我们老太
  太、太太都是善人,就是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最爱修庙塑神的。我明日做一个
  疏头,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头,攒了钱,把这庙修盖,再装塑了泥像,每月给
  你香火钱烧香,好不好?”刘老老道:“若这样时,我托那小姐的福,也有几个钱
  使了。”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老老便顺口诌了出来。
  宝玉信以为真,回至房中,盘算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出来给了焙茗几百钱,
  按着刘老老说的方向地名,着焙茗去先踏看明白,回来再作主意。那焙茗去后,宝
  玉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急的热地里的蚰蜒似的。好容易等到日落,方见焙茗
  兴兴头头的回来了。宝玉忙问:“可找着了?”焙茗笑道:“爷听的不明白,叫我好
  找!那地名坐落,不像爷听的一样,所以找了一天,找到东北角田埂子上,才有一
  个破庙。”宝玉听说,喜的眉开眼笑,忙说道:“刘老老有年纪的人,一时错记了也
  是有的。你且说你见的。”焙茗道:“那庙门却倒也朝南开,也是稀破的。我找的正
  没好气,一见这个,我说可好了,连忙进去。一看泥胎,唬的我又跑出来了,活像
  真的似的!”宝玉喜的笑道:“他能变化人了,自然有些生气。”焙茗拍手道:“那里
  是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第39章

  “这小姐儿长到十七岁了,一病就病死了”暗合崇祯17年;“找到东北角田埂子上,……那里是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暗合满清入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为何称刘姥姥是母蝗虫?因为刘姥姥吃了一样不能吃的东西



小涵读书

小涵读书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林黛玉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子,但是她身上也有瑕疵,除了爱使小性子之外,她口口声声称刘姥姥是母蝗虫就是最大的诟病。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在酒席宴上,刘姥姥开不敢当畅饮,大碗喝酒,大碗吃肉,两三天内把自己从未吃的都吃了个遍。不仅如此还一边吃一边要,真如蝗虫一样。

她离开后,贾母让贾惜春着手画一副大观园的画,为此惜春向大家告假。在谈论如何画画时,林黛玉给刘姥姥起了母蝗虫的绰号。原文如下:

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

随后在探讨都画什么时,林黛玉说道:“人物还容易,但草虫不能上。”李纨不解时,林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林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做《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

林黛玉为何三番两次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呢?

薛宝钗对此解释过,这其实是一种诙谐的称呼。原文如下: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她想的倒也快。”

薛宝钗说的对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林黛玉仍旧有嘲讽刘姥姥的嫌疑。

刘姥姥绝对算是一个善良之人。她一进荣国府,两手空空从王熙凤手里拿到20两银子之后,心里感激涕零;第二次再进荣国府,把庄稼地里最新鲜的瓜果背了两袋进贾府;第三次贾府败落之后,刘姥姥不顾危险,将巧姐救出烟花巷,成为王熙凤的恩人。林黛玉嘲讽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确实不应该。

但事实上,薛宝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林黛玉最初并没有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而是把她比作了牛。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请刘姥姥吃完饭后,大家到了藕香榭,一边喝酒一边赏乐,刘姥姥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听了音乐后忍不住手舞足蹈。贾宝玉见到她的样子很好笑,就向林黛玉说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林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听完都笑了。

林黛玉将刘姥姥比作牛是比较贴切的,刘姥姥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如同牛一样勤劳相实。

那么,林黛玉为何会在背后又改了称呼呢?原因在刘姥姥说的的一番话里。

酒席宴上,王熙凤捉弄刘姥姥,想让大杯子给她灌酒出洋相。刘姥姥戏称自己喝酒要用大杯,王熙凤让人去取屋里十个竹根套杯,鸳鸯拦住说出贾母那里有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之后,套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大的足似个小盆子,最小的也有普通的杯子两个大,上面雕刻着山水树木人物,还有草字以及图印。

喝完酒后,鸳鸯笑问杯子是什么木头做的,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

当然刘姥姥最终还是认错了。但是在她的一番理论中,我们知道,刘姥姥荒年的时候竟然吃过木头。众所周知,蝗虫平时吃庄稼,饿的时候确实是吃木头的。林黛玉后来称刘姥姥是母蝗虫,应该是对这一事件的形象描述,所以林黛玉的这一说法,其实是一种悲悯。

事实上也是如此。作者在对刘姥姥的称呼上,也用了母蝗虫这一称呼,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回目中用了“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的说法。


所以林黛玉称呼刘姥姥是母蝗虫不是嘲讽,而是悲悯。

声明: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发布于 2020-09-24 17: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在《红楼梦》里是怎样的存在?









关注者
743


被浏览
373,826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3

​添加评论


​分享















6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YangDL

YangDL



夜歌乘年少

599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月米
对刘姥姥的解读非常详尽,只补充一条我认为最能表现刘姥姥大智若愚的情节: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刘姥姥忙道:“刚才那个嫂子倒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了。”

刘姥姥不知有意无意的说了句“礼出大家”,难道刚刚的拿客人取乐也是大家之礼么?听到这话,“主谋”凤姐与鸳鸯马上道歉,虽不至于说是低三下四,可就地位而言已属不易,然后刘姥姥的一句“咱们”“可有什么”“明白”瞬间把话点破,一共两句话就表达出了:
1. 你们刚才那样打趣我是不好的;

2. 虽然不好,可我也不生气;

3. 于礼于情我都不糊涂,明白的很;
4. 你们欠我的情喽~

-----------------------------------------------------------

我于全书的角度谈谈刘姥姥吧~

《红楼梦》的结构很复杂,N条线索穿插,明的暗的,还有刘姥姥这条忽明忽暗的,80回正文中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在巧姐的判词中也可以判断后文中刘姥姥会有三进荣国府(至少是三会贾府族人)的情节: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贾府走下坡路,冷子兴所谓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际,尚余一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贾府末期中兴,贾元春促成的“烈火烹油,繁花着锦”阶段,回光返照;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我相信贾府已经走向家破人亡。

所以,尽管有着天缘凑巧,有着情节需要,我相信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不同待遇”也还是能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当时贾府的状态的:

一进荣国府时,打法她的仅仅是王熙凤、平儿、周瑞家的,受了二十两银子;

再进荣国府时,“接待”她的已然是合族众人,宴会、游玩,临行更是盆满钵满;

三进荣国府时,想必已是她去“救济”贾府了。

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见证了贾家从尚余一脉到回光返照再到家破人亡,更见真实更显凄凉,一个曾经自己仰视的望族,一个扯下汗毛比自己腿还粗的世家,如今沦落的需要自己来拯救他们的后裔,如此起落怎不叫人叹息...

在贾府彻底衰败后,我们可以想象,凤姐口中“全挂子武艺”,平儿嘴里“墙倒众人推”的刁奴悍仆们想必也是不甘寂寞的,‘坐山观虎’、、‘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可能都是小事儿,甚至‘借剑杀人’、‘引风吹火’、“落井下石”的人可能也不在少数,而这时反倒是贾母所谓的“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的刘姥姥挺身而出,虽不能挽既倒狂澜,却也能存恩人一脉。如此对比又怎不叫人唏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可怜;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可笑;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可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编辑于 2014-12-20 09:40

​赞同 599​​3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498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两天一直有人赞同,不过答案排序却蹭蹭蹭地直往下掉,很好奇点反对的人怀着的是一些什么样的理由,又是为何以前不见,却都集中在这两天?

@老梁

梁老师您好,这段文字本是在您回答下的评论,不知为何我无法成功发送评论,便放于此处。不才对于您的解读着实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故而还请见谅!

以下为原文:

梁老师您好!作为一个读《红楼梦》多年的人,看了您的回答,顿时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梁老师您堪称博学,只是就《红楼梦》而言,您可能还没达到“精”的程度。您别怪我直言,南怀瑾老先生还经常被说是“博而不精”,大抵想达到“精”的程度,是非常难的吧。

为何如鲠在喉,请恕不才斗胆评论一番,不到之处望您海涵:

刘姥姥在书中确有三进贾府之实,前两次在曹公的原书里就有,而第三次则在脂批中,大抵意思是“一进、二进,伏三进之衰败”。故而,刘姥姥数次进贾府,并非都是要钱去的(打秋风)。

一进贾府,确是为要钱;二进贾府,却是为送野意儿(新鲜瓜果蔬菜),来报上次打秋风的恩,却赶巧被老太太听见,才有的后面刘姥姥游大观园,并在走时满载而归;而三进贾府则因为曹公后文散轶,世人不得而见,但依脂批和贾巧儿的判词,可见是在贾府衰败之后,而她此时来,又救下了要被“狠舅奸兄”卖进青楼的贾巧儿,因此刘姥姥“三进”仍旧是为报恩而来。

这么说有些笼统,那且听我细说:

一进贾府,刘姥姥是因为家里过不下去,才豁出老脸,来贾府打秋风。而她也并非如梁老师您说的那么聪明,固然她带着板儿的确是带对了“道具”,不过差点弄巧成拙。刘姥姥和凤姐说话的时候,因中间蓉哥儿(凤姐侄儿)来过一次,刘姥姥便借机叫板儿做“你侄儿”,结果她离开的时候,带她见凤姐的周瑞家的开口就是一顿数落:“我的娘啊!你见了她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软和些。蓉大爷才是她正经侄儿呢,她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可见刘姥姥的话是说错得多离谱,周瑞家的都开口就喊“我的娘”了。而且刘姥姥别的话也把周瑞家的急坏了,便是您文中提到的那些:(刘姥姥说)“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书中后文马上接的是“周瑞家的见她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她”,可见刘姥姥真真的没那么会说话。现实中要是真有人按照这样说话去打秋风,对面要是不客气一点,估计都能直接把你赶出来。

二进贾府,刘姥姥是带着“头一起”、“尖儿”的瓜果蔬菜来的,说的是“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上面说到的一进贾府里,有一个细节,便是刘姥姥见到凤姐,说出“打秋风”的意图之前,她是“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可见她虽然是个社会底层的老农民,她还是非常知耻的!所以上次得了凤姐的周济,这次便送来“头一起”、“尖儿”的瓜果蔬菜来贾府,以表“穷心”。当然,有人会以阴谋论来推测,说她明为表心意,暗则还是打秋风来的,这我也不评价,诸位自行见仁见智吧。而这次又如何?结果是她虽然见到了凤姐,不过凤姐却叫她等着,然后刘姥姥等到天快黑了都没再见着凤姐。最后她怕天黑出不了城,周瑞家的便好意帮她“瞧瞧去”。此时凤姐刚好在贾母跟前,这事便碰巧被老太太知道,老太太“正想找个积古的人说话儿”,便教周瑞家的去请刘姥姥来。而刘姥姥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敢去,说的是“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嫂子,你就说我去了罢”。后来是平儿劝她,又和周瑞家的一起送她,她才敢来见贾母。因此才有的后面刘姥姥游大观园,才有的满载而归。

所以刘姥姥两次进贾府,靠的可不是心机:第一次是根本不会说话,结果凤姐还是周济了她二十两,可见的是贾府自身还是有怜贫这一个好的方面,也是凤姐她自己愿意周济穷亲戚;第二次则完全是因为机缘巧合,也是因为贾母惜老怜贫的这一面。

所以贾府惜老怜贫是因,刘姥姥得周济是果,而不是刘姥姥擅长打秋风才满载而归,此间的因果各位还需擦亮双眼去分清。

至于刘姥姥在宴席上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那句,其实是凤姐和鸳鸯要拿刘姥姥当“女篾片”逗贾母开心才教她做的,而她事前也清楚,不过还是那么做了,以逗贾母开心。

为什么?是为了更好地打秋风吗?前面也说了贾母要见刘姥姥的时候,刘姥姥是拒绝的,要真是为了更好地打秋风,只怕贾母说要见她的时候,她就屁颠屁颠地去了。所以这里体现出的,大抵不是刘姥姥的心机之类的,而是她是一个朴实的庄稼人,谁对她好,她就努力回报谁。贾母对她好,她便依着自己庄稼人的智慧,去努力讨贾母开心,当“女篾片”也是,说老太太爱听的话也是,甚至被凤姐他们捉弄而不生气也是,根由在这里,而不在打秋风的心机。以此可见的是,刘姥姥是个知恩的人。

所以梁老师您评价刘姥姥的什么艺术表演,什么卖艺扮丑,着实不太正确,也是过度解读了。上有贾府怜贫惜老,下有刘姥姥知耻知恩,才有她后面的“满载而归”。

现实中不乏这“艺术表演”、“卖艺扮丑”,但您要是借此去打秋风,我只能说您要是能成功,那只是您运气好,也是周济您的人有品德。而您要是还以为是自己打秋风打得厉害,您不仅无能、不知耻、不知恩,还把别人的品德当成了自己的本事!

刘姥姥都还知耻、知恩呢,那些“卖艺扮丑”的,连刘姥姥都不如!所以望现实中这样的人自省,也望大家不要以为这就是正确的、有效的。

三进贾府,以脂批,彼时贾府已落败。曹公的意图当是:以刘姥姥的一进、二进,以这个小人物的视角去写出贾府落败之前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然后三进时,又以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视角去写贾府的没落景象,形成前后的鲜明对比。而且刘姥姥三进是来报一进、二进时的恩情,就贾巧儿的判词来说,她救下了要被“狠舅奸兄”卖进青楼的贾巧儿,目的还是来报恩。由于后文散轶,刘姥姥是否还做了其他报恩的行为,我们不得而知,但就此举而言,亦可知刘姥姥并非阴谋论者所说的那样不堪。

故而,《红楼梦》里彰显出的打秋风的学问,各位可要擦亮眼睛分辨清楚了。

因为是不才最喜爱的《红楼梦》,所以忍不住在此长篇大论了一番。原本看见这个问题时便想回答,不过又不敢动笔,怕说得浅了隔靴搔痒,不能一针见血;说得深了,又怕自己过度解读,所以迟迟不敢动笔,便想先看看诸位网友的高见。这才见到梁老师的回答,然后忍不住一吐为快。大抵为了追求实事求是,若有任何言语冒犯之处,还望梁老师和各位见者海涵!

2017.08.19补充对一些评论的统一回复:

首先再次感谢诸位的赞同!这篇文章起初两天里是无人问津的,后来得到了诸位的欣赏,在下也很欣喜,再次感谢大家的赞同!

当然,评论里也有不同的声音反驳我的,大约4、5人吧。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好的,在下也不是什么专家,更不敢搞什么“一言堂”,自是追求谦虚、谨慎!只是各位反驳的内容却大抵不太正确,比如说以老梁“人情世故方面没有说错”,或单单以“角度不同”来反驳我。我于此再次澄清一下:老梁说得对的地方,我也是赞同的,而我反驳的是这些吗?那我反驳的是什么?

说某种堪称丑态的“人情世故”肯定是没错的,现实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但他的引经据典却出了问题,刘姥姥在《红楼梦》书中真的是老梁所说的那样吗?相信看了书的人心中自有数。所以要是老梁引用别的更相符的经典来说明这种“人情世故”也就罢了,偏偏刘姥姥和他说的那种又有许多不相符之处,这便是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来反驳老梁,反驳的又是哪些地方,希望各位不要再有误解!

我于老梁的回答,他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我都没有一概而论地去批驳,而是好的赞同,不好的以依据、以理、以客观事实来反驳。所以希望各位要是反驳我,请以同样的方式。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反驳我的时候,带上充分的理据,而不是大抵主观地认为谁对谁错,这才叫做探讨。更不是先对我有所误解,然后在这种误解上来反驳我,或者以主观认为来反驳我,甚者避重就轻,只拎着老梁对的地方来反驳我,我反驳的是这里吗?是吧?(笑)

好的赞同,不好的实事求是、以理据说话,有争议的地方让诸位自行见仁见智。我的文章写出来后就一个字都没有改过,各位可以看看我到底是不是这样做的!可能您仔细多看一眼,就不会对我产生上面的这些误解。

出现不同的声音是好的,所以我对这几位也都一一耐心地做了回复和解释,而不是直接折叠。至今也都没有折叠。只是,要是你先没有弄懂我文章的内容,怀着对我的某种误解,或没有拿出充分的理据,仅以主观泛泛而谈,甚者还单拎老梁对的地方来反驳我,您说您是来找我探讨的还是更像来找茬的?是吧?(笑)

一个人在网上的发言,也代表着他自己的水平甚至是品性,我们哪怕对别人的回答再不赞同,也该懂得为彼此互相留有一定的分寸和体面吧。更懂得不要自大地以为只有自己才懂各种东西,别人是什么都不懂的蠢货,用这样不善的语气去和别人说话,是吧?

我也是挺忙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把一些东西对不同的人重复再重复地说明。各位估计也未必都是“富贵闲人”吧。便在此处统一声明,以后遇到相同情况的评论,恕在下也不再一一回复和解释,甚至严重的便直接折叠,望见谅!


编辑于 2017-08-31 22: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0:30 , Processed in 1.8894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