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1|回复: 1

明代王室家族古墓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5
发表于 2022-5-12 14: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德发掘湖南最大规模明代王室家族古墓群(图)2016-01-25 14:46:54  [来源:红网] [作者:唐湘岳] [编辑:张梅]
字体:【

  图①:常德明代王室家族古墓群出土的青花梅瓶
  图② :嵌宝石葫芦形金耳坠 资料图片
  “这是近年来,我们发掘出来的湖南最大规模的明代王室家族古墓群,共有16座,距今约500年。所发掘的葬棺椁完整,遭到破坏较小,极具考古研究和展示参观价值。还出土了嵌宝石葫芦形金耳坠、嵌宝石鎏金银佛像等珍贵精美的文物。”1月21日,湖南省常德博物馆考古专家徐小林告诉记者。目前,该古墓群的清理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古墓群中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夫妻合葬墓可能将进行原址保护,为创建中的仿明清风格的常德河街保留一处原汁原味的明代文物。
  在穿紫河沿岸发掘的两处古墓群,均与明代就藩常德的荣王家族关系密切。明代荣庄王朱佑枢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十三子,8岁时被封荣王,1508年到常德就藩。荣王府在常德盛极一时,规模宏大,按照京城王宫的模式,外修王城,内设王宫,砌以砖城。外为承运门、承运殿,内殿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北曰“广智”、南曰“端礼”。外缭以红墙,周回若干丈。现在的武陵区青阳阁社区一带曾是荣王府内宫梳妆处。清嘉庆年间,在青阳阁西街建考试院时,还曾在民舍内掘得大磉墩十余蹲,庞大的磉墩曾支撑过王府的雕栏画栋、盛世荣华。荣庄王朱祐枢及其子嗣在常德总共生活了135年,荣王府的主人相继为荣庄王朱祐枢、荣恭王朱载墐、荣简王朱翊珍、荣王朱常溒、荣宪王朱由枵、荣王朱慈炤。特别是朱祐枢在世时,他的几个儿子被封为王,就在古井周围,曾出现过一座藩王府与四座郡王府同处一城的繁盛气象。
  就藩常德的荣王府对常德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戏曲及地方艺术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攻入常德,荣王府遭到严重破坏,繁华从此落尽,荣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朱慈炤携母仓皇出逃,不知所终,宫娥彩女们则流落街头,沦为娼妓。明朝覆亡后,荣王府曾作为清巡抚翟浩的私宅,后又几易其主,直至最后片瓦不存。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考古学家们先后在常德太阳山、德山发现多代荣王及相关的郡王、郡主和镇国将军墓,但大多保存不太完好。在德山曾发掘出了荣定王墓,但是墓被盗挖,仅存石案、石棺等遗物。
  2015年,常德启动穿紫河特色商业街项目建设,使得两处庞大的明代古墓群得以重见天日。
  当年3月3日,在武陵区晓岛社区临穿紫河段,发现明代荣王府承奉宋贵墓。该古墓结构精细,材质特殊,是由糯米、石灰和砂浆层层浇筑而成,并发现了买地券、镇墓符箓、墓志铭等墓葬器物。荣府承奉宋贵,除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七里桥……荣府承奉宋贵重修”外,史籍上鲜见宋贵的有关记载。已知的是,荣王府承奉,是主要负责王府公文处理、人事行政、建筑工程等日常事务的官职;宋贵曾主持重修过常德城北面交通要道上的七里桥。宋贵是荣王府宦官,其承奉的官阶为“正六品”。
  在宋贵墓发现之后,施工现场又陆续发现了9座同由糯米、石灰和砂浆层层浇筑而成、结构精细、排列有序的古墓群,均为明代荣王府宦官(义官)墓群。该处明代荣王府义官墓群的发掘是2015年湖南省考古工作的重要项目。
  同年11月,在宋贵及王府义官墓群东南部的穿紫河北岸常德河街施工工地,又一处与荣王有关的明代家族墓群被发现。一个个古墓随着常德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抢救性发掘渐渐现出真容,共有16座古墓,有砖室墓、土坑竖穴墓和三合土浇浆墓,出土有金器、瓷器、铜镜等精美的器物。
  编号为M1的墓葬出土的一合石质方形墓志,上面刻有“明故书办官李公墓志”,表明了墓葬主人为明代荣王府书办官李瓒家族墓。在墓群中,有一座夫妻合葬墓,墓室采用极为紧密的石灰、砂和糯米浆浇筑,葬具均为棺椁相套,保存非常完整,墓中出土了一面直径达26厘米的仿唐代瑞兽葡萄铜镜、两对梅瓶,还有银纽扣、银发簪和大批丝质及绢质衣物等珍贵文物。
  此次常德穿紫河明代荣王府右承奉宋贵等(义官)和王府属官墓群的集中发掘,不仅在湖南省是首次,而且在国内也极为少见,对明代封藩各地的亲王府内部管理、与朝廷的关系、与藩地关系等的研究都提供了一批崭新材料,并可弥补诸多史籍之不足。(红网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徐虹雨、龙朝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5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6: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时间:2019-05-22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小 大】
常德有条小巷叫玛瑙巷,别看它现在落寞又寂寥,它渊薮的光环在岁月中时隐时现,让你雾里看花般,从朦朦胧胧中体会其文化经典的厚重。

原属儒林坊

若说常德古代的街巷,明代以前的文史上无考。最早见到的记载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常德府志》,称常德的府城划为十四坊:珠履坊、庆丰坊、宣化坊、绣衣坊、振肃坊、激扬坊、楚西名郡坊、承流坊、泮宫坊、儒林坊、迎恩坊、元戎坊、都帅坊和壮国坊。其他方志俱有“儒林坊,武陵县学东”、“武陵县儒学,县西北隅。宋绍熙二年(1191)知县林梦英创建”和“明洪武元年(1368)知县张子源重建”等记载。从这些记载和市民的传说中可以确认,古代武陵县的县学位置就在如今泮池街的最北端。而位于泮池街北端东侧的玛瑙巷,显然属于儒林坊。

儒林坊与武陵县学近在咫尺,许多出类拔萃的文人雅士和为他们服务的商铺店号都聚居在这里。那时候,从这里“入泮”的秀才人数众多,荣登科甲的文、武贡生、举人、进士和探花数不胜数,当过知县、知府甚至巡抚告老返乡者不乏其人。由此可见,这里的文风之盛蔚为大观,因而故名儒林坊。

明代属于荣王府

玛瑙巷曾经是明代荣王府内殿与外殿之间的分界线。明王朝弘治四年(1491),宪宗皇帝封第十二子朱祐枢为荣定王,赐地“常德府之西北一里”建王府。它按照《明太祖实录》和《明会典》规制对藩王府的建筑、数量、功能以及门楼、水井、围墙等一一建造和命名,“凡为宫殿室屋八百间有奇”。王府内,中为王宫,左为宗庙,前为“社稷山川风云雷雨等坛并列如制”,“外设承运门,有承运殿、存心殿、圆殿”,又设东南西北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从《明史》、明嘉靖《常德府志》等史志的记载中可知,常德荣王府的格局基本符合明弘治年间建造藩王府的规制,只有个别地方进行了调整。

荣王府是个典型的城中城,宫殿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按照《明会典》的规定,它占地面积达500亩,涵盖现在的常德市一中、市财政局、泮池花园和原市公安局地块。如今的玛瑙巷在当年荣王府体仁门、遵义门的东西轴线上,它是藩王府内宫、外宫两个宫区的分界线。在它周围是崇义楼、世子府、宗庙、书房、典膳所和马房。如今的玛瑙巷是分界线外宫的养马的马房和库房,这在明嘉靖《常德府志》上有记载:“崇义楼,体仁门北。嘉靖五年(1526)建,赐今额。”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建筑王府储藏珍贵的珠宝仓库。

清代叫做马路巷

明崇祯十六年(1643),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攻入常德,荣王府被付之一炬。末代荣王朱慈炤奉母妃姚氏逃往辰溪不知所终,“荣王宗室殆尽”。荣王府从朱祐枢就藩到张献忠焚毁,存在了135年。

如今在常德市一中校园内遗有当年荣王府内两棵白果树、葵花井和数方石墩。还有清代孙启鹏所作《吊旧梳妆楼诗序》:“青阳阁,相传废藩内宫梳妆处。”

而在清同治《武陵县志》的《常德府城图》上,玛瑙巷已被标名“马路巷”。这是因为荣王府内饲养骡马的马房就设在此巷口西段的南侧。到了清代,几近荒芜的原荣王府内殿区,设立了火药局和右营箭道的兵营。“嘉庆六年,额设操马五百二十一匹,坐马一百另八匹”中的许多战马就喂养在昔日王府的马厩里。所以这条小巷成为军马经常路过的巷道,故名马路巷。

不过,曾经居住在玛瑙巷、泮池街一带的老人另有解说。他们认为,清朝时期,武陵县学附近的灵官庙和神武寺香火十分旺盛,有求必应,众多的信众从四面八方骑着骡马经过这条巷子前往灵官庙、神武寺去顶礼膜拜。他们把骡马拴在西巷口原王府马房的树干上,再毕恭毕敬地徒步进香。这条小巷因而叫做马路巷。

马路巷与马路街

马路,古代指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左传·昭公二十年》:“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马路今指城市或近郊的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也有人说,马路是18世纪末,约翰·马卡丹(John .Loudon McAdam)设计用碎石铺路,其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的一种筑路方法。后来,这种路便取设计人的姓,称为马路。

说到玛瑙巷原名马路巷,其实常德城区还有一条叫马路街的街。它就是原常德汽车北站到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门口的那段朝阳路。当年这一片区统称骡马甸。这是因为在街的两侧分别是上骡马甸和下骡马甸,它们都是马帮来到常德后歇脚下榻的地方,由于在这条街上行走的骡马特别的多,故名马路街。清嘉庆《常德府志·坊乡》里有记载:“马路街  西门外”。由此可知,马路巷是城区最先称为“马路”的巷,而马路街是城区最先称为“马路”的街。

关于马路名称的来由,在一次新闻采访中,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时,用中文故意羞辱周总理:quot;为什么你们中国的路叫马路?难道是因为专门给马走的吗?quot;周总理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说:quot;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叫马路。quot;那位美国记者当场脸红,自愧不如。

巷子的百年峥嵘

马路巷改称玛瑙巷应该在晩清时的光绪年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常德知府朱其懿、维新人士熊希龄等人创办西路师范讲习所,次年在玛瑙巷西段的前巡抚翟诰私宅创办了“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学校的校名虽几经变更,到了1953年,定名为常德市第一中学。

学校历史悠久,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人才,其中不少是杰出的爱国者、革命家、学者和专家,如宋教仁、蒋翊武、覃振、林伯渠、粟裕、滕代远、廖汉生、李烛尘、辛树帜、翦伯赞等等。

最初的西路师范学堂,学生中流传有许多宣传维新思想的书刊,激发了学生们的正能量。有位唐承随在巷内创办了一家进步书店“启智书局”,林伯渠经常在这家书店阅读学习。他对玛瑙巷的变化有感于衷,写道:“此是何处?父老传言,云是昔日王府。断井还浸婢妾泪,遗础犹呻龙凤宇。金屋高悬午夜灯,照得轻歌曼舞。为问当年王后宫,今日该由谁作主?凤凰莅止鸣高岗,麒麟云集结新侣……”

大革命时期,玛瑙巷内开设了一家文福堂刻字店。在这所学堂读书的滕代远、滕代顺、滕代胜等人与店主张自成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刻字店成为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6:10 , Processed in 1.3900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