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图惊现龙蛇:蛇争龙玉!+ 黛玉和三春住在大鱼身上,宝钗李纨住在山坳,蛇鼠一窝 + 为什么从不写大观园里具体方位?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58】
把这个大观园图,横过来看: [img=2628,1720][/img]
大观园图惊现龙蛇: 一条四百米长的大鱼,跃出了水面,鱼头便是大门口的屏障山,正要跃过大门。中国人都知道“鲤鱼跃龙门”的神话,过而为龙! 一条四百米长的大蛇,从蘅芜苑到怡红院北边的山顶,便是大主山山顶之路。本应画为白色,但背景是白色,故用显眼的金色表示。 大蛇似与鱼斗,在争鱼头下的一颗玉。 中国古代神话就有大鱼化龙的美丽传说,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宋代《埤雅·释鱼》中也有:“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古人认为草化萤、鱼化龙,大鱼便是龙。为什么不直接画个龙?因鱼的辨识度更高,鱼形线条简单,鱼图更为大众熟悉,年画、图画等也常见。而龙图形复杂,龙头、脚爪不好在大观园中安排,而且在辨识不清时还容易与蛇混淆。 此鱼半出水面,只需一凸一凹,加个菱角尾巴,便可看出是鱼。作者构思之精巧,令人倾倒!也方才领悟76回黛玉湘云说凹凸的微言大义,而且凸凹二字入了回目,作为回目两句第一字,提醒读者。 看到画出的大观园图,就一下子明白了: 为什么老太太让画大观园图? 为什么黛玉一改往日之风,领头大顽大笑,强调画园子人物? 为什么宝钗重复强调照着慢慢画,回想有滋味,而且细说画法? 为什么红楼作者从不说每个地点的具体方位,甚至连方向都不说,却给了读者足够的线索能够按图索骥? 因为不能说!大观园中暗藏龙蛇、龙蛇争玉,是此书所隐真事,不能明着写,逃不过满清文字狱。红楼作者只能让读者自己画图来看,一窥惊天之秘,双方心照不宣。 看画出的大观园图,会发现两组共性:一是黛玉和三春位于鱼身,以黛玉为首;二是宝钗和李纨,都处于大主山怀抱之中。给稻香村的用词是“山怀”。对蘅芜苑,贾珍说法是“东北山坳里”,本是说花溆洞口水流分支处,可蘅芜苑便在此山坳里。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原话是“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山坳是两山之间的平地,凹晶馆左右两边都是大主山,右边是大主山延伸向大观楼的余脉,所以“山坳”这个用词很精确。但凹晶馆已经位于山坳的出口,蘅芜苑还在此山坳里,此山坳,同贾珍说的山坳,是同一个山坳。 站在怡红院北边的山顶,整个大观园尽收眼底。大主山山顶之路,像一条长蛇从蘅芜苑蜿蜒而来,这条大蛇像是从蘅芜苑的洞口出来的。蘅芜苑、稻香村后面山之凹处,像两个洞口,很明显。宝钗是白蛇,李纨是耗子,这两个洞口,一个是蛇出入的洞口,一个是鼠出入的洞口。作者把蘅芜苑、稻香村安排在山坳、山怀的洞口,应是表达蛇鼠一窝!是真正的一个窝:两个洞口进去,在大主山里面是相通的。 49回,一夜大雪,宝玉一大早先去芦雪广,顺着山脚刚转过去,闻得寒香,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红梅。宝玉立住,细细的赏顽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原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宝玉来至芦雪广…… 李纨派人去找凤姐,却走蜂腰桥!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故意露了馅儿。蜂腰桥在蘅芜苑门外,李纨派人找凤姐,只能向南走沁芳桥出南边角门。走蜂腰桥只有一种解释:此人出的是蘅芜苑这个洞口!正面完全解释不通,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直到自己画出大观园图,鱼龙、蛇鼠一目了然,才知作者是骂宝钗李纨蛇鼠一窝!两个洞口,里面是通的,在人看不见的山里面是相通的一个窝。作者用大观园图告诉我们:蛇鼠确实是一窝! 在随后几节,我们看作者是怎么苦口婆心地一直告诉读者龙蛇。从一九顽童闹学堂时,就在说“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一直到九九还在说。 68回,凤姐告诉尤二姐:“少不得我去拆开这鱼头,大家才好。” 69回,凤姐对尤二姐说:“我反弄了个鱼头来拆。” 拆鱼头,表面是处理麻烦事,反面是作者在提醒读者“鱼头”。 70回放风筝,宝玉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说个笑话儿:孔子老婆生了个大胖儿子,孔子乐坏了,说:“给儿子取名叫孔龙,可好?”他老婆听了大怒:“我生的宝宝虽然丑了点,你也不能叫恐龙啊!怪不得人家说你二,你看人家谁把娃叫恐龙?恐龙又丑又难听,将来都没女孩子愿意约会。”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原来恐龙是这么灭绝的呀,没女朋友,可不绝种了嘛。”正好国君送来一条大鲤鱼,孔子大喜,说:“那给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可好?”他老婆问:“什么意思?”孔子说:“就是大鱼。”他老婆听了高兴道:“大鱼好啊,年年有鱼!”孔子一听吓坏了,心想“我还想周游列国,出去玩一圈儿,这年年有鱼哪受得了哇!”于是正色曰:“食不语,寝不言。肉虽多,不及乱,不宿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虽是笑话,但最末几句,全是《论语》中的原话,只换了下场景,意思全变了。红楼梦中经常用这种手段,把典故拿来,用在自己的场景中,变成了别的意思。我们下面看几个别有用意的典故。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