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晶馆联诗:三五中秋夕,为何拟上元?+ 《元夕》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 + 分曹射覆蜡灯红,心有灵犀一点通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6】
5.8 众里寻他千百度在黛玉湘云说凸凹、联诗之前,却说少了个细茶杯,各处寻觅不见,很啰嗦的一段话。说“细想”,“一语提醒了”这管家伙的媳妇,找到紫鹃翠缕,而紫鹃翠缕却在到处找姑娘,那媳妇说“都睡觉去了,那不知那里玩去了,还不知道呢”,这些都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要读者仔细看,“找”什么? 注意二人联诗的前两句: 黛玉说第一句:“三五中秋夕”。 湘云续第二句:“清游拟上元”。 在中秋夕,为什么要拟上元? 上元:正月十五。末两字:元夕!写正月十五之夕最著名的词,莫过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词牌名),《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真正要说的,就一句话:一夜鱼龙舞。就一个词:鱼龙。 二人联诗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突然出现,说:“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还在说找,“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候了。”在说一夜。 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耍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那山坡底下小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同样啰嗦,同样一直在说“找”,还有“找”前故意写错的字。看到“元夕”,我们就知道了,这些啰嗦,都有目的,作者一直在提醒读者:“众里寻他千百度”。 “找”什么?找“鱼龙”!一夜鱼龙舞。 我们这些被称作木头的IT人,都有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为公司命名的,可见稼轩的这首词脍炙人口的程度,作者用这样尽人皆知的诗词来提醒读者“鱼龙”,跟搬出张僧繇来画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知道李彦宏他们当初取这公司名的时候,有没有百度人都自诩为龙的意思,或者原本是鱼的人以后也要成龙的追求。而巧合的是,百度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我们现在用它在网络上搜寻信息、查找典故,能帮助现代读者探索百年红楼之谜,谁能想到三百年前的红楼梦和IT、百度、搜索引擎会有这样谜一样的联系!冥冥之中,作者当初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作为揭开谜底的钥匙,而现代读者用百度搜索来找寻解开红楼的钥匙。我的神呀! 再看几个“巧合”,或者说作者故意: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 湘云笑道:“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值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谐音:得“龙”。 晶宫鲛室:晶宫,是龙宫;鲛室,是鱼室。还是暗指:鱼龙。 注意:重复三次“水月”。 妙玉笑道:“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又一个“水月”。 紫鹃翠绿找到栊翠庵,说:“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前文说过,多次重复,是种强调,是作者要告诉读者重要信息。把“水月”重复强调这么多次,最后归结到妙玉的“庵”里,而槛外人妙玉常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个线索穿起来,很容易看到“水月庵”,即“馒头庵”,以及“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的回目,看看这几个回目: 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在17回大观园建成之前,两个回目中都出现秦鲸卿,鲸是大鱼,作者在大观园建好前就重复告诉读者了,而且作为回目强调。所以在很早前的水月庵、馒头庵,作者早就在写大鱼了,是典型的答案在前。 再看“秦鲸卿”对应的这个“王凤姐”,挺奇怪的叫法,说王熙凤或者凤姐都不奇怪,却偏偏要把“凤”字放在中间,对应“鲸”字,太明显了!以致于有些版本改成了“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但这一改,就丢失了作者用异常提醒读者的一个关键信息:“鲸”这个大鱼对应的字是“凤”!覆“凤”射“龙”,这个回目早就在提醒读者“龙”和“大鱼”。 无独有偶,16回的回目重复强调凤、鲸,还是“龙”和“大鱼”。 对红楼作者的神笔和绝世才华认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认为这些都是“巧合”了、想多了。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再往前看一个: 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很明显龙禁尉是贾蓉,秦可卿是“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秦可卿是命妇,是龙禁尉的恭人,不是龙禁尉。如《水浒传》第32回:“我看这娘子説来,是个朝廷命官的恭人。”作者这么写,除了明确秦可卿是“龙”之外,还有一个用意:上下句的龙、凤,提醒读者后面回目中的“凤”,是覆“凤”射“龙”,又是答案在前。 黛玉、湘云联诗中有: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蜡烛、分曹、射覆,显然用典是李商隐玩射覆的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者希望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而不是木头!棒槌!理工男! 注意:又提到射覆!前文说过,重复就是强调,就要注意。 射覆出现在62回,宝玉生日要行令,拈阄拈出了射覆,宝钗说“射覆从古有的”,意思在说射覆的来源,那就要留神射覆的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守宫:壁虎。 东方朔说:龙无角,蛇有足,善缘壁,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射覆的出处:藏了龙蛇! 红楼作者也是跟读者玩射覆:盂下覆了龙蛇,让读者自己去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