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4|回复: 0

蓼汀花溆”改成“花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发表于 2022-5-23 16: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39章 元春为何要将“蓼汀花溆”改成“花溆”
   
最新网址:www.aixswx.com
(续上一章)
6.谁是虎,谁是兕
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相逢,那谁是虎,谁是兕?
我们结合三春一起来看。
我只能这样猜测:满清是虎(东北虎),李自成农民军是兕(西北牛)。
元春是喻指崇祯朝,崇祯朝是亡于兕——李自成西北牛;
三春是喻指南明,南明亡于虎——后金满清东北虎——所谓“三春事业付东风”。
除了虎兕之外,红楼梦里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虎狼”。虎狼又是谁?留到薛蟠的那一章再讲。
【“望家乡,路远山高”之谜】
元春的曲子《恨无常》里说‘望家乡,路远山遥’。这话让人很迷惑。元春在宫里,她的家贾府在京城,元春省亲,当晚就回宫了,怎么可能还‘家乡路远山遥’呢?
其实因为元春那幅画里的香橼和判词里的榴花,就暗示了元春的故乡是在遥远的岭南广东,而不是在京城。从京城到广东,当然是路远山遥(高)。
而袁崇焕的家乡就在广东东莞,他在北京惨死,连尸身都被凌迟和被京城百姓吞噬,再也回不到遥远的家乡了。
我们再看看元春的曲子: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须要退步抽身早!
请注意,甲戌本里提示“路远山遥”原本是‘路远山高’,但后来的版本改成了‘路远山遥’。更有意思的是,吴本(癸酉本)这里有条批注:【此句触眼,命删去另改。畸笏叟。】
“望家乡,路远山高”怎么会‘触眼’?
当然触眼啦。首先,路远山高,注意,得写繁体字:路远山高。“遠”,正好有个“袁”字;山高,不就是“崇”的意思吗?
再则,书上明明写元春的家乡贾府在京城,怎么可能是‘望家乡路远山高’?这么写不是引起读者猜疑吗?进而让读者联想到角色背后的隐喻,这在当时是很危险的,所以要改一改。不过后来也只是改成了‘路远山遥’,整体意思并没什么变化,但避开了“崇”字的暗示。
【元春钦点薛宝钗之谜】
在前八十回里,已经点明了元春更中意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这从赏赐薛宝钗双份礼物可以看出来,宝钗的待遇和宝玉的待遇一样。元春为什么选定薛宝钗许配给贾宝玉?
书中没有说原因,只能从其隐喻来解释。
如果你认可贾宝玉是喻指传国玉玺,薛宝钗喻指皇太极,元春是影射袁崇焕,但就不难理解元春为什么会选薛宝钗了。选定薛宝钗,并不是说袁崇焕是要将传国玉玺拱手送给皇太极,这事其实是影射袁崇焕和皇太极议和。
早在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私下派出使节去吊唁努尔哈赤,一则以探虚实,二则是为拖延时间和皇太极议和。问题是这个议和与后来杀毛文龙,都是袁崇焕的自作主张,这也是他后面被杀的两个重要原因。
贾元春私自指定薛宝钗,完全不管贾母的意见和感受,贾母心中不乐,也只当不知道,贾母不表态,王夫人也不敢擅自让宝玉娶宝钗。所以元春的指婚,是完全无效。
这跟袁崇焕自作主张、一厢情愿地和皇太极议和的结果一样,完全无效。而且原本杀毛文龙以示好后金,结果因为杀了毛文龙,给明朝带来了无穷后患,因为毛文龙的两个义子孔有德和耿仲明立即领兵反叛,最后投降了皇太极。后来满清入关,正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个人,加上后来投降的吴三桂,为满清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三人便是最著名的三大汉奸:“三藩”。崇祯帝要是知道后面的事,估计在阴曹地府也要再找袁崇焕算账。
〖番外〗元春为何要将“蓼汀花溆”改成“花溆”
“蓼汀花溆”出现在红楼梦第18回,宝玉呈才藻,为大观园各处题名。其中来到一处胜地,其他陪同的清客们说叫“武陵源”,有人说叫“秦人旧舍”。贾政和贾宝玉都觉得不妥,因为越发露了。宝玉说:“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
武陵源、秦人旧舍,都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故事,说一群人,在秦末避祸,来到了武陵源这个桃源胜地,一住就是几百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早就不知道今日是何朝何代了。
贾政贾宝玉为什么对“武陵源”、“秦人旧舍”这么敏感呢?觉得这太暴露了,不能取这样的名。
原因很简单,桃花源的人是秦末避祸,避秦祸。红楼梦的人又在避什么乱?前面我们反复说了《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末世”,是明末清初的“末世”,汉人们尤其是朱家子孙们,当然要避祸啊,桃花源的人避秦祸,贾府的人是避清祸也。
贾宝玉为什么把这个地方叫做“蓼汀花溆”呢?
“蓼汀”一词,当从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
红蓼花开水国愁,水国愁是不是会让你想到“今宵水国吟”?
“花溆”一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想来。
金塘水乱流,金,会不会让你想到女金(后金)?水乱流,是不是让你想到“水祸”?前面我们说第一回女娲补天时,造成天掩西北,地陷东南,东南遭遇水祸。水祸,乃象征满清在东南屠杀为祸——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屠杀,江阴惨案……
贾宝玉说“蓼汀”,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是“红蓼花开水国愁”。红,在红楼梦里是象征着朱、象征着明朝。贾宝玉希望大明能像红蓼花那样重新盛开,就像“暮天新雁起汀洲”,而让水国人哭鬼愁,可事实上是“昨夜红楼梦,今宵水国吟”。明朝不但不可能重新绽放,而且已经成了昨日旧梦。而满清呢,不仅没有水国愁,反而是水国吟,正在得意的高歌吟唱呢。
所以,贾元春一看,就觉得贾宝玉未免有些天真,就把“蓼汀”二字去掉了。元春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为什么“花溆”二字就很妥呢?
因为这二字隐藏的是“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一个‘玉’,一个‘金’,是不是让你想到黛玉和宝钗?是不是让你想到明朝和清朝?金,在红楼梦里可不是指薛宝钗、指女金(后金)吗?金塘可不就是指(后)金国嘛。贾元春看到“花溆”二字,就想到明朝的军民义士们并没有放弃(玉溆花争发),虽然后金像洪水一样到处肆虐(金塘水乱流)。“花溆”二字,揭示了后金势力为祸大明天下的事实,同时也看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争相抵抗(花争发)。所以,元春觉得,只要“花溆”二字就好了,“蓼汀”并不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
【关于元妃结局的解答】
在吴本(癸酉本)后面,元妃竟然带兵出征,又遭奸人诬陷通敌而被处斩。书中是隐晦地写她被凌迟,没有直接用这个字眼。先是说贾政梦见元春哭诉,让父母赶紧逃命(印证曲子里那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须要退步抽身早!’)。后来又通过春燕与何婆的眼睛看到了元春被带到法场的一幕。
很多人难以接受这样的情节,觉得一个后宫妃子怎么会带兵打仗?
一是不能接受一个后宫妃子带兵出征,觉得太荒唐。
二是不能接受元春被凌迟,人们宁愿相信她死于宫斗。
我来谈谈这两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第一个问题,妃子带兵,说稀奇,也不稀奇。且不说古有花木兰出征,梁红玉抗金,就是明朝也有女将军,比如那个来勤王并受到崇祯亲自嘉奖的女将军秦良玉。明皇室朱棣的妻子徐皇后在靖难兵起后,朱棣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进围北平。当时朱高炽以世子的身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李景隆猛烈攻城,而城中兵力缺乏,徐氏便激励将校、士兵、百姓的妻子,发给她们铠甲,让她们都登城拒守,北平城这才得以保全。就是在《红楼梦》里,就说了个女将军林四娘。就是在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姽婳将军林四娘是历史上却有其人,她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贾政给儿女们说林四娘的故事,让他们写姽婳词,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他们在面对国难家难时,不分男女、不分老少,都能像林四娘那样挺身而出。同时这也是让读者先有个准备,免得后面突然写元妃带兵,读者会感到太突兀。你看林四娘出身贫贱,只是个王妃,都能带兵保家御敌,元春是皇妃,带兵又有什么不可以?
另外林黛玉被比作‘咏絮才’的谢道韫,谢道韫不但才华了得,要知道她也曾带领家仆抵御流寇的故事。这也暗示了林黛玉后来面对流寇入侵,也要像谢道韫那样组织家丁奴仆来抵御外敌。
第二个问题,善良的读者不相信元春的结局那么惨烈,其实前面也有暗示。那就是元宵节元春送来的那个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炮竹。元宵节四姐妹做的灯谜,全是自己命运结局的象征。迎春的灯谜是算盘,而她就像个‘算盘’,一生被人算计、任人拨弄,所以又被称作‘二木头’。探春的灯谜是‘风筝’,预示她‘一帆风雨路三千’远嫁海外,像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惜春的谜底是海灯,结局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出家为尼孤凄一生。而元春的‘炮竹’,当然也是指她自己,最后跟炮竹一样‘回首相看已成灰’。
当然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家不能接受元春隐喻袁崇焕,认为袁崇焕就是汉奸,明朝的遗老,红楼梦的作者,不可能对袁崇焕有那么高的评价。确实,在崇祯活着的时候,袁崇焕确实是被钉在耻辱柱上,但《红楼梦》写作时,明朝已经灭亡,崇祯早已殉国,袁崇焕也在南明弘光帝时被平反,在这个时候,遗民们对袁崇焕有重新认识和判断,这很正常。并不是等到乾隆将袁崇焕捧上去后,汉人才重新评价袁崇焕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时很多老干部被打倒,甚至是千夫所指,批判的对象。但****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平反,重新恢复了光辉形象。袁崇焕很可能也是如此,在崇祯时和崇祯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明亡之后,人们很可能重新认识到了袁崇焕的作用,也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为他一死,宁锦防线瓦解,手下祖大寿等人降清,祖大寿又是吴三桂的舅舅,进而吴三桂打开山海关……
至于满清用反间计让崇祯杀了袁崇焕,在当时崇祯未必知道是计,但到红楼梦写作时代,人们已经知道了,并不是到乾隆时期才知道的。至于修《明史》,也是分了几个阶段,最早是在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如果红楼梦的作者真是吴梅村,那修明史的人员很多是他的好友、学生。《明史》对袁崇焕的重新评价,并非源自乾隆皇帝,只不过乾隆将袁崇焕抬得很高而已。
不管是从八十回前的伏笔(特别是炮竹的灯谜),还是癸酉本里的伏笔、侧写、暗写,元春被凌迟都是合理的。如果带着挑刺的眼光看癸酉本,当然能找出很多不可思议、天雷滚滚的地方。不说是癸酉本后28回,就是前80回,如果有心挑刺,我也能找出好些莫名其妙的地方来。比如林黛玉一次和贾宝玉同榻而卧时,说了“放屁”。如果这样的情节放在癸酉本后面,网上估计肯定骂开了,神仙妹妹一样的林黛玉,怎么说这么粗俗的话呢?再比如前80回里王熙凤竟然不识字,如果癸酉本里有这样的情节,估计你们也会大骂莫名其妙吧,王家大小姐、贾家链二奶奶竟然是个文盲瞎子?但历史就是这样,不识字的魏忠贤,还做秉笔太监呢。你跟谁说理去?
说到王熙凤,下面就来谈谈《红楼梦》里最出彩的人物——王熙凤。王熙凤也是最绕不过去的人物,搞不懂这个人物,就没法谈王夫人,没法谈邢夫人,没法谈贾琏、鸳鸯等很多人和事。
阅读石头记真相大揭秘最新章节 请关注星空小说网(www.aixswx.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1:43 , Processed in 0.1166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