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5|回复: 0

探春丫鬟叫待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发表于 2022-5-26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春:隆武帝朱聿键、鲁王朱以海 + 为什么探春丫鬟叫待书?画着两人放风筝 + 为什么板儿说蝈蝈蚂蚱?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岁聿其逝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27】

9.3 探春:隆武帝+鲁王朱以海
探春是四春中最活跃的,其才能、精明,与迎春、惜春形成鲜明对比,看得出作者对探春的推重。
探春这一个角色,反映的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两个人物。
两人,前文说过:
探春的丫鬟待书,用了“双人”旁的“待”,暗示两个人。
探春的图谶:“画着两人放风筝”,也指示两个人。
70回,专门写了探春放风筝,两个凤凰带喜字,还是两个人。
隆武帝和鲁监国,两个政权并立、相争,两人都有志抗清,也都有能力,唐王、鲁王也都属远支,所以探春也是“庶出”。
第5回判词中的:“一片大海”,也暗示了“朱以海”的“海”。
第40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第一宴,便在探春秋爽斋的晓翠堂。宴罢来至探春房中:
一、“数十方宝砚,各色筆筒,筆海内插的筆如树林一般。”
注意:三个“筆”字,前文我们多次说过,重复是强调,三遍是绝对的强调。
“数十方宝砚”,是不是有点异常?至少要超过二十个,才能说“数十”,您试试摆二十个砚台看看什么效果!一个人拥有“数十方宝砚”不异常,不收起来一部分,全都摆在书案上是不是有些夸张?
“筆”如树林一般,一般多少棵树才可称之为“林”!这个比喻是不是也有些夸张?
庚辰本:第一个“筆”字,上面不是“竹”头,写为“三个点”,后面两个“筆”字,却都是“竹”头,正常写法。
“筆”就是“聿”,隆武帝“朱聿键”的“聿”。看康熙字典:
【說文】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秦謂之筆。
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
另外,探春的第一丫鬟名“待书”:
书,可做动词,是用筆书写,还是在暗示筆、聿,朱聿键的“聿”。
隆武帝嗜书,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好读书,行路都带着书,“书”是隆武帝朱聿键的一大特征。
二、“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
在下面一同解读。
三、“案上设着大鼎。”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鼎”这个汉字就可比喻皇位、帝业:定鼎、问鼎。
一个姑娘,卧房里“设着大鼎”,明显不合理。如果这个人立国、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或者监国,那么“大鼎”就合理了。
四、“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庚辰本、己卯本:都是“大观窑”,己卯本在“观”字右边写了个“官”,表示“官窑”的瓷器更合理,那为什么要写成“观”呢?还是异常提醒,前面我们见的多了。又是“数十个”,超过二十个大佛手,得多大一盘!提醒“大佛手”:
“佛手”便是“香橼”,也叫五指香橼。前文解读元春时说过,香橼属于南方特产,产于缅甸、云南、两广、福建等地,北方没有,暗示地点。探春的“佛手”,显然指隆武称帝和建立基业之地,福建!而且,隆武帝死于福建汀州,鲁监国死于福建金门,两人都死于福建!
五、“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罄,旁边挂着小锤。”
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
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西。”
罄,古同磬,打击乐器。
“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用玉磬暗示探春是天子。所以板儿被拦住,没击到玉磬。也提醒读者,这个玉磬不是一般人能击的。
比目:古时常表示一双、一对,两个的意思。
比如唐诗中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写到“玉磬”,也要暗示“两个”,所以作者一直在用各种机会,一直在努力提醒读者:探春是“两个”。
下面会说到,板儿这个“蝈蝈”,是李过,被隆武帝赐名李赤心,并封侯,成为抗清主力。所以不懂事的板儿被丫鬟拦住,没击到玉磬,没有僭越,还没给隆武帝带来危害,便受到湖广巡抚堵胤锡的招抚。
探春给板儿佛手:
前面说了,佛手是南方产物,表示探春后来去了南方,板儿也是。李过联明抗清,所部大顺军被隆武帝赐名“忠贞营”,成为明军精锐。在隆武帝遇难后,始终坚定抗清,不愧隆武帝所赐赤心、忠贞之名。并于永历二年,晋封兴国公,一直转战湖广、广西,也是佛手产地。
六、“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
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到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我们看到,板儿作为刘姥姥的随从出场,在其它地方几乎没一句台词儿,除了“吵着要肉吃”,一句话没说,即便被刘姥姥又打又推:“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板儿始终不说话。注意说板儿只顾吃果guo子,还是李过guo的谐音。
相比之下,在探春房中,板儿的表演突然变得很活跃,一反常态:不但要击磬,要佛手,也不腼腆了,跑到床边看,居然说话了:“这是蝈蝈,这是蚂蚱”。那么板儿这句话,就要好好看看,好好想想。
蚂蚱:就是蝗虫,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大灾害。刘姥姥在前文解过,是李自成,确实是黛玉崇祯的大灾,崇祯被这个“母蝗虫”攻陷京城,“玉带林中挂”,上吊而死。
蝈guo蝈guo:重复就是强调,用两个guo,指出李自成的侄子李过guo,大顺军主要将领,随李自成灭孙传庭,占北京城。在异族入侵后,坚决不降,始终抗清,后被隆武帝赐名李赤心,封侯封公,成为抗清名将,当时的风云人物,著名的民族英雄。
通过板儿的这句话,作者指出了进大观园的这两个人物:一个是“蝗虫”李自成,一个是“蝈蝈”李过。
所以板儿在探春房中表现活跃,而探春也对板儿比较好,在反面,都是有原因的。
刘姥姥又打又骂:下作、黄子、乱闹!什么意思?
李自成小名儿“黄娃子”,在陕西方言中,“娃子”,就是男孩,boy,就是长子、次子的“子”的意思,黄娃子 = 黄子。
在关中、陕北都是,见有人抱个小孩,就问:“娃子还是女子?”就是问:这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所以在反面,这话不是刘姥姥骂板儿,是作者骂刘姥姥李自成:骂刘姥姥这个蚂蚱,是蝗虫,是大灾!骂李自成这个黄娃子,下作、乱闹!
再看“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就豁然开朗了。
跟《烟雨图》没关系,跟这个洁癖的书画名家米襄阳米芾有关,看米芾的《驱蝗虫诗》:
蝗虫本是天灾,不由人力挤排。
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
“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这个米芾,真特么幽默!
在有刘姥姥和蚂蚱的场景下,作者借米芾这句六言诗,指出刘姥姥这个蝗虫是大灾!也是先提醒读者: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不能仅看作“雅谑”,应意识到刘姥姥这个角色,在反面更是大灾害!
其实探春的纱帐上绣着草虫,就能看出“蟋蟀在堂”。我们看看《诗经》中的一首诗,《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如果说“蟋蟀在堂”,读书人都知道“岁聿其莫”,“岁聿其逝”,这个“聿”,还是朱聿键的“聿”。
作者没敢让板儿继续叫出蛐蛐或蟋蟀,因为如果说出“蟋蟀”,就太明显了,当时是在探春的卧室,就是堂屋:蟋蟀在堂,会被别人一眼看出,还是要隐一些。
这也是红楼梦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不写之写”。蟋蟀,与蝈蝈都是鸣虫,蟋蟀又叫蛐蛐、促织,就是傻大姐捡绣春囊时去捉的促织。既然探春的纱帐上绣的是草虫,有蝈蝈、蚂蚱,蟋蟀则更常见,那时基本上家家都有,也最好辨认,不用写出也能想到纱帐上必有蟋蟀,板儿也必定能认出,只是作者恐怕太露,没让板儿叫出来而已。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3:07 , Processed in 0.1017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