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扫雪拾玉”探佚与推测(上篇)yunjian
6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的中篇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很多人都知道在脂批中有一段提到王熙凤扫雪拾玉,历来引人遐想,不知具体这个扫雪拾玉,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情节,脂批在这段是这样写的: 先是宝玉到了王夫人屋里,原文为: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一见宝玉来,都抿着嘴笑。金钏一把拉住宝玉,【庚辰侧批:有是事,有是人。】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庚辰侧批:活像活现。】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宝玉只得挨进门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 后来写到宝玉被贾政一顿训斥,出了屋后,经过穿堂回到自己住处的过程: 刚至穿堂门前,【庚辰双行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蒙侧批:何等牵连!】,一见宝玉平安回来,堆下笑来问【庚辰侧批:等坏了,愁坏了。所以有“堆下笑来问”之话。】道:“叫你作什么?”宝玉告诉他:“没有什么,不过怕我进园去淘气,吩咐吩咐”【就说大话,毕肖之至!】一面说,一面回至贾母跟前,回明原委。 这段里提到宝玉从父亲贾政那边院落的王夫人屋里(也被小姐丫头们称作太太屋里)经过穿堂回到自己在贾母那边的居所的时候(此时宝玉还未搬进大观园),遇见了焦急等待的袭人的情节,脂批在宝玉到达穿堂门前的时候说这里即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还说了一句“一丝不乱”。脂批的“一丝不乱”从来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定要引起重视,原著里提到贾政恰好就在王夫人屋里商议事情,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可一点都不随意,这恰好印证了脂批的“一丝不乱”。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原文、脂批和其他相关的情节做一番推测,首先,王熙凤既然在此处拾玉,那就应该是玉不在宝玉脖子上了,换句话说,玉曾经丢失了,但是后来被王熙凤给拾到了。 其次,既然是扫雪拾玉,这表明,事件发生在冬天,下雪了,起初雪下的很厚,没人想到玉会被埋在雪下,所以大家焦急万分,四处寻找丢失的玉都找不见,但是碰巧被王熙凤扫开了雪,才发现玉就好端端的在穿堂门前的雪底下压着呢。在坠儿偷金子的事件中,平儿就曾经给王熙凤撒了个谎, 所以我回二奶奶,只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二奶奶也就信了
[img=896,672][/img]
平儿这几句谎言一方面是善解人意为了维护宝玉的名声,另一方面我觉得正是“扫雪拾玉事件”的暗示和谶语,此刻是平儿的谎言,但未来却是真正会发生的事,只不过丢的是玉不再是金子,这几句话暗示着未来玉的丢失,正是雪深了没看见,后来雪被扫开了,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王熙凤就拣了起来。而平儿这话是对着王熙凤说的,正是未来由“王熙凤”而不是由别人“扫雪拾玉”的暗示。平儿的话是由坠儿偷金子而起,那玉的丢失,自然也应该是玉被人偷了。但是偷玉的人因为把玉丢在了穿堂门口,虽有贼行,却无贼赃,因无贼赃,无人能够指证他,所以跟坠儿最终虽然被撵,却被隐瞒了偷窃行为一样,最后躲过了因为偷玉而受到的惩罚。 我在《红楼梦的真结局》一文中,用了专门一节介绍了通灵宝玉上的字可能暗示的八十回后的情节,我说玉上的字“疗冤疾”代表的可能是指黛玉逝后,贾宝玉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病入膏肓,命悬一线,最后是通灵宝玉再次显灵,才治好了贾宝玉,使他恢复后能得已与宝钗完婚。而玉上的最后一行字“知祸福”则与后来的甄宝玉送玉息息相关,我推测,应该是在贾府最后大厦将倾前通灵宝玉预知了大祸即将临头,所以提前消失了,回到了僧道二人的手中,又由僧道转交给甄宝玉,由甄宝玉送玉给贾宝玉,使他最后从大梦中醒来,悬崖撒手,化灰化烟。 由我探佚出的最终结局来往前推,玉最后是主动消失了,因为知祸福后,通灵宝玉行使完自己最后的使命,即将贾宝玉从梦中敲醒的作用后,便恢复了石头的本相,返回了青埂峰下,看过八十回后最终结局的富察明义写的诗也是“石归山下无灵气”。这表明了通灵宝玉最终的结局就是返回大荒山青埂峰。由此推测王熙凤扫雪拾玉的情节不大可能是指知祸福的那次玉的最终消失事件,因为那时候一切都已归结于太虚幻境,而此时王熙凤还可以扫雪拾玉,说明这次丢玉只可能发生在知祸福之前。 那有没有可能发生在八十回前呢?毕竟前八十回并非没有发生过窃玉的情况,只是作者没有明写,那就是“良儿偷玉”事件,在《红楼梦》中,善姐不善,良儿也非“良人”,她是一个小偷,良儿偷玉曾经是书中明写的,但是具体如何偷玉,却没有任何交代,我们只知道,这个良儿曾经偷过玉,而且事件发生在坠儿偷金子之前。还是从平儿在坠儿偷窃事件说出的话我们得知: 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坊家去了。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倒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 此外,脂批在宝玉醉酒后生李嬷嬷气的时候也曾提到过一个误窃事件: 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风明月如何?】那宝玉就枕便睡着了。彼时李嬷嬷等已进来了,听见醉了,不敢前来再加触犯,只悄悄的打听睡了,方放心散去。【甲戌侧批: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晴雯茜雪二婢又为后文先作一引。甲戌眉批:偷度金针法,最巧。】 良儿偷玉事件到底是作者压根就不打算写,只是透露了一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可能发生过的情节,用这种特殊的笔法给读者一个超大的想象空间呢?还是说,作者曾经真的写了良儿偷玉的情节,只是后来在删改过程中把这段情节彻底给删掉了呢?有没有可能是良儿偷玉,导致玉被偷了出来,最后又不小心丢在了穿堂,然后被王熙凤拾到了呢? 从平儿的话来判断,良儿偷玉的事件发生的很早了,她说“刚冷了一、二年”,说明良儿偷玉发生在坠儿偷金子一、二年前,如果那个时候良儿把玉偷了,并且从平儿的话里能得知,良儿偷玉事件当时是闹的比较大的,大家都知道是良儿干的,并且,如果玉当时就被偷了,那自然家宅哄乱,大家四处查找,最后发现是良儿干的,把玉从良儿那搜了出来,最后应该是把良儿撵了出去。与我前面判断的,王熙凤在雪下拾得玉,因而使得贼无赃证,也无人出头认赃,因此保护了贼名是不符的。而且,如果当时就丢了玉,当时就应该描写“王熙凤扫雪拾玉”的情节,可是前八十回根本就没有这个情节,脂批也提到了未来会有“误窃”一回,而这个“误窃”必然是窃玉,为什么呢?因为脂批是在评论袭人“塞玉”在床褥之下,提到这个情节是“误窃”一回的伏线,那也就意味着,未来的“误窃”窃的必然是通灵宝玉。可是我们都知道,前八十回除了提到过一句“良儿偷玉”,根本就没有误窃一回啊!而且,因为良儿偷玉大家都知道是她干的,所以她也算不上是“误窃”。 那会不会作者连同良儿偷玉紧接着王熙凤扫雪拾到玉等等这一回的内容(即误窃一回)都统统删去,只是在脂批和原文中留下了一些未删尽的蛛丝马迹呢? 我觉得也不尽然,因为平儿说雪化尽了,金镯子黄澄澄的映着日头的时候,良儿偷玉已经过去一、二年了,我觉得平儿的话是谶语,预示了未来王熙凤扫雪拾玉,谶语一般都发生在事件真实发生之前,不可能良儿偷玉都过去一两年了,平儿才又说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谶语。只可能是未来玉又再次被偷了,但是偷玉的人因为某种意外,将偷来的玉丢失在雪中,才被王熙凤无意间发现了。而这个情节应该发生在八十回后。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时间线,脂批是在贾宝玉从贾政那回贾母自己住处的时候写到穿堂前是“凤姐扫雪拾玉处”的,提示这个地点是未来偷玉之人遗落玉的地方,因脂批不大可能在这里的地点专门提到以前写过的旧情节,只可能是提示未来发生的事情。可是,这之后,贾宝玉就搬到园子里去住了,就算偷玉的人真的打算窃玉,也应该到怡红院去偷,然后又在逃跑的时候慌慌张张的丢失了玉,那玉也应该丢在怡红院附近或者大观园里,而不可能是宝玉在贾母那里的旧住处。此后到八十回宝玉都住在怡红院里,所以扫雪拾玉不大可能是发生在八十回前。因而唯一的可能便是贾宝玉后来在王夫人的强迫下,被逼搬出了园子,回到了自己原先在园外的旧住处,于是在这里,玉再次被人偷了。作者之所以要先写个良儿偷玉,其实是用这个没有明写的窃玉事件,为未来发生的重大“窃玉”事件作引,如同甄士隐家由兴而衰的小荣枯为贾府大荣枯作引,英莲冯渊的小悲欢为未来贾宝玉同林黛玉等众女儿之间的大悲欢作引一样,良儿的偷玉是为未来“窃玉”一回事件作引,而未来的“窃玉”事件关系重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贾宝玉的生死,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脂批提到,王熙凤在穿堂门前此处拾到玉是“一丝不乱”,我们可以拿史湘云的丫头翠缕拾到金麒麟做个类比,看看未来情节是怎么个一丝不乱法,我们都知道翠缕是在蔷薇架下拾到金麒麟的,而金麒麟之前在贾宝玉手中。作者并没有具体写金麒麟是怎么到了蔷薇架下的,可是作者写了贾宝玉是在蔷薇架下偷看龄官画蔷,突然遭遇暴雨,匆忙躲雨,应该就是在这种匆忙躲雨的情形下,慌慌张张的把金麒麟丢在蔷薇架下而自己还不知道。而读者却能从此中读出作者安排金麒麟被宝玉遗落在蔷薇架下最后又被翠缕在这里拾到的这种“一丝不乱”的笔法。我觉得,这个扫雪拾玉的地点,也是一样,穿堂门前就跟蔷薇架下发生的情况一样,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导致窃玉之人慌张中丢失了玉而不自知,未来又被王熙凤意外拾到了。所以才能称之为“一丝不乱” 那么未来窃玉的人会是谁呢?此人为什么要窃玉?究竟窃玉之时,贾宝玉是怎么个状态?王熙凤是怎样扫雪呢?其实脂批和原著里面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下回继续探讨。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