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娇杏/薛宝钗+稻香村李纨+贾兰射鹿//齿如瓠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2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四娘号令秦姬驱赵女,秦姬和赵女分别是谁?艳李秾桃指的又是谁
   
2021-09-19 01:51:07 来源: 姜子说书  举报





0


分享至









Scan me!








红楼梦: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背后,或藏秦人与古蜀人之战!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在贾政的要求之下,作了一首《姽婳词》的长诗,其中有一句写道:“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显而易见,书中姓秦的秦姬便是秦可卿,而姓赵的赵女则是赵姨娘。

那么,问题来了:秦可卿和赵姨娘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人,怎么就被贾宝玉写进了《姽婳词》里,作为“女儿即忠义,闺阁即风流”的证据了呢?

再看“艳李秾桃”四个字,亦是对应了两个阵营,分别是李家和林家,这两家在战场上针锋相对,争的是江山社稷,所谓“逐鹿中原”。

其中,“艳李”对应的是李纨,贾家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生讲了一出《凤求鸾》,书中的故事是:“告老还家的两朝宰辅王忠膝下的儿子王熙凤,要求娶李乡绅的女儿雏鸾为妻。”

至于“秾桃”,对应的自然是林黛玉,因为林黛玉和花袭人出生于二月十二花朝节,袭人的花签是桃花,词曰:“桃红又是一年春。”而林黛玉则写了一首《桃花诗》,重建了桃花社。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有《桃花行》一篇,曰: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有意思的是,作者歌颂的女主角,和林黛玉、林红玉一样,也姓林,唤作林四娘。

看官听说,即是姽婳将军林四娘号令秦姬驱赵女,可知恒王手下的美女即是秦姬,而“黄巾”、“赤眉”一干流贼则是赵女。


其姬中有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皆呼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将军’。”众清客都称“妙极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反更觉妩媚风流,真绝世奇文也。想这恒王也是千古第一风流人物了。”



试问诸位看官:“千古第一风流人物”恒王是谁?“妩媚风流”的林四娘又是谁?恒王和林四娘,对应的不就是林黛玉和晴雯吗?

其实,《红楼梦》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秦姬为诸姬统帅,林四娘和诸姬皆是秦姬,所谓秦者,华夏也!没错,恒王姓秦,林四娘也姓秦。





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红楼梦》故事里,秦代表秦皇嬴政建立的华夏族政权,养生堂抱养的秦氏,亦是江南姑苏出身的林黛玉和甄英莲,她们真正的姓氏是朱。玉者,传国玉玺也!璞玉,和氏璧也!还泪之说,化用卞和哭玉之典故也!甄宝玉还玉,是写“根并荷花一茎香”之南明政权!

《红楼梦》故事里,李纨即李完,是写朱明亡于李自成手中,故父名“李守中”,字宫裁,隐射崇祯帝朱由检宫中树上自裁,秦可卿与林黛玉上吊而死,即是此寓,所谓,玉带林中挂(崇祯更衣)、金簪雪里埋(崇祯遗簪)。

《红楼梦》故事里,贾兰及即卫若兰,即假兰花,未必如兰,空云似桂如兰,射鹿之寓,对应国贼禄鬼之流,故有贾宝玉讽刺贾兰“栽了牙才不演”之骂,林黛玉揶揄史湘云“打扮成鞑子,栽阴沟”之典。忠臣不事二君,“兰桂齐芳”,是讽刺膏粱子弟都流落在烟花巷,是作者史笔之下的贰臣之骂。

姜子说过,贾环即家患,三姑娘的自生自灭之说,是写“黄巾”、“赤眉”一干流贼葬送了大明王朝,犹如甄家的独生女儿被家人霍启弄丢,是祸起萧墙之寓。赵国基即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赵姨娘与马道婆加害贾宝玉,病马贾环用蜡烛烫伤贾宝玉,皆是写马贼之乱。




红楼一梦,如贾赦所说,贾环袭爵,可是美事一桩?上不了台盘的人偏生上进,精通于举业一道,是写李赵家黄袍加身,只会破坏,不能重建。于是乎如何?


《好了歌》甄士隐(真事隐)注解: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伏笔一、李乡绅的女儿雏鸾带着嫁妆以及全部的家当,嫁给了王熙凤;伏笔二、夏金桂带着夏家的全部家当,嫁给了薛蟠。

李乡绅自然是指马贼李自成,夏家又是哪一家呢?同样出自华夏的桂花吴三桂!来自东北角的薛家是谁?自然是满清了!“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带着“金项圈”的的东邻宝钗,不就是窥视宋玉(汉朝江山),试图敷衍出一段金玉良缘传说的后金吗?

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因为传她,所以传我。太虚幻境是不许男子踏足的仙域,造访仙境的神瑛侍者,何尝不是女体?藕官和菂官相爱,两者都是女性,而被作者视为国贼禄鬼的薛宝钗,才是真正的男属性,是窃国大盗。闺阁昭传,女为红,为朱明,男为绿,为满清,这才是作者史笔的真相。




《红楼梦》故事里,“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薛宝钗,是作者以目纵族特征写古蜀人,薛家为虫,乃长虫与大虫。作者以林家为秦人,赵女亦是秦人,秦人亦是赵女,一场自生自灭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当今天子这个渔翁得利者——古蜀人,切不可被作者瞒过。

若不是如此,恒王为众贼所戮,文武只当速速报与京师,如何竟有献城之举?各各皆谓:“王尚不胜,你我何为!”林四娘又何必去送死呢?倒不是一片忠义之志,反是急躁、盲目了。

红楼一梦,书中处处暗把当今与前朝对比着来写,勾画出两朝阵营针锋相对来,若以为是清廷父子相争,岂不是要笑掉大牙?太上皇、皇太后、老太妃皆在,如何又有当今天子之说?清廷绝无此事。若要比拟,亦不过是残唐旧事,作者以薛宝钗比杨贵妃,是写胡人之乱。

很显然,作者作为朱明遗老,自比秦人,是自身带香的草木之人,故有史太君、史鼎诸人,视满清为目纵古蜀国异族,是采香草强为己香者。所以,林黛玉居潇湘馆,有奇香,而薛宝钗居蘅芜苑,服食冷香丸。

红楼一梦,秦氏兼美之寓,是以别荣宁(同一空间),荣国府乃是一部《庄子》,是一壶“老君眉”;宁国府则是《胠箧》之《外篇》,是“断发之乡、飞头之国”;而甄府为《南华经》,正所谓“地陷东南”。

荣源宁演,原是改朝换代、舆图换稿之事,故曰;“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红妆者,朱明也,所悼之玉也,红楼之谓,昨日之朱楼旧梦,《哀江南》一套余音,恰是作者笔下的感情基调。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20: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李纨故意摆烂!给贾兰找漂亮奶妈,引爆最恶劣的婆媳矛盾
   
2022-06-05 12:45:02 来源: 南山橘暖读书时 山东  举报





0


分享至









Scan me!





《红楼梦》中有一个很诡异的细节:王夫人亲自进大观园扫荡,只要发现漂亮的丫鬟媳妇,一概撵走。

被撵走的不仅有贾宝玉屋里的晴雯、芳官和四儿,还有贾兰屋里的美貌奶妈。

王夫人气狠狠地说:“谁知兰小子这一个新进来的奶子也十分的妖乔,我也不喜欢他。我也说与你嫂子了,好不好叫他各自去罢。况且兰小子也大了,用不着奶妈了。”

这话听上去没什么大问题,细品却不对味!这时候贾兰才十三岁,怎么就可能用不到奶妈了呢!贾宝玉明明十六七岁了,还有五个奶妈伺候呢!

更离谱的是王夫人居然禁止李纨再给贾兰找新的奶妈!

可是一向低调谨慎的李纨,又是个守节寡妇,为什么会给独生儿子找这样“十分妖乔”的奶妈呢?

其实,这是李纨在故意摆烂!背后隐藏着最残酷恶劣的婆媳关系,贾珠死后,王夫人对李纨母子太刻薄了,李纨实在过得太苦了。




王夫人为什么那么仇恨年轻美女?暗示贾珠可能死于女色

王夫人是个封建大家长,她仇恨一切年轻长得漂亮的女孩子。她感受不到她们的美好,只把她们当做洪水猛兽一般,认为她们都是狐狸精,只会勾引男人。

如果说王夫人逼死的金钏、晴雯,撵走四儿和芳官,如果说这几个姑娘的确有举止言行不妥的地方,那么贾兰的信任奶妈就是纯粹无辜的。

她是李纨新找来的,可能只是因为年轻漂亮,可能也喜欢打扮,穿得鲜艳了些,就被王夫人认定为“十分的妖乔”,直接就发话说“不喜欢”,让李纨把她立刻撵走。

李纨能说什么呢?这已经不是王夫人从她屋里撵走的第一个女子了。自从贾珠死后,贾珠的通房表面上看都是被李纨打发出去嫁人的,其实都是被王夫人逼走的。


李纨道:“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她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



这就很奇怪,贾珠屋里的小妾通房至少两个,李纨又不像王熙凤天天要打要杀的,她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女人,又是贾府这种家族过了明路的妾室,丈夫死了就该守节,还敢“天天不自在”,“守不住”?

之所以不自在是有原因的,是王夫人一直在刻薄她们,她们怕死!

按书中交待,贾珠是一病就死了,说明他病之前身体可能就很虚。客观原因是读书压力太大导致的,主观原因是他娘王夫人身体多病多痛,导致贾珠自小基因就不太优质,他妹妹贾元春也是早亡,宝玉从小也禀赋柔脆,但是赵姨娘生的探春和贾环都很健康。

但是王夫人是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她会把贾珠之死归咎到李纨和那两个小妾身上。




当宝玉挨打后,袭人跑去告密,提醒王夫人宝玉该和黛玉、宝钗两个表姐妹,还有园中的丫鬟们避嫌的时候。

王夫人听了,大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她还对袭人表示:“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

这就很奇妙了,且不说袭人提到了男女之事的避嫌和隐患,只说宝玉挨打本身就是因为和金钏调情,被贾环状告“逼淫母婢”,在外面流荡优伶,和忠顺王抢男戏子。

这一切都是指向了风月和风化的问题。这才是王夫人的大忌,也是她内心不可言说的痛。

她不仅在宝玉挨打的时候提到了贾珠,宝玉挨打后又提到了贾珠。这也是全书唯二两次王夫人主动提及这个早逝的长子。

这绝不可能是巧合,只能说明贾珠之死就是与女色相关,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至少王夫人是这么认为的。

她本就恨极了赵姨娘这个大狐狸精勾引了贾政,生儿育女,天天作妖。更恨极了李纨,和贾珠年少夫妻恩爱,早早怀孕生子,更恨李纨在怀孕期间,给贾珠抬妾,让贾珠耽于女色,误了读书上进,也虚耗了身子。

贾珠一命呜呼,王夫人大号白练了近二十年,只能重新练小号贾宝玉,这个深仇大恨都落在了李纨身上。李纨的贤德、才学甚至她的儿子贾兰,都成了王夫人怨恨的目标。

因为李纨是大家闺秀,立志守节,又有儿子傍身,王夫人轻易动不了她。只能平时在物质上刻薄他们母子,没事找事为难李纨一下。




连宝玉都知道李纨害怕“太太知道了说她不是”,可见平时王夫人待李纨极差,无理都能搅三分,一点小事儿都能训一顿。

可李纨的管家权都被夺了,“寡妇失业”的,“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她还能有什么错处呢?

连李纨这个有儿子的守节正妻都这么惨了,贾珠的小妾没被王夫人直接卖到窑子里去就不错了。

可想而知王夫人在贾珠死后大约天天骂她们是狐狸精,把她的珠儿勾引坏了,给害死了!她们害怕呀,能守得住才怪呢!李纨打发了她们,也是在救她们的命。

后来王夫人对宝玉身边的美女依旧是非常忌惮。

金钏和宝玉调情,她不但动手扇她耳光,还破口大骂“小娼妇”;她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宝玉和晴雯、芳官、四儿有私情,就破口大骂她们:狐狸精、不害臊的、浪样儿,勾引、挑唆宝玉无所不为,成精鼓捣起来……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她对林黛玉的敌意,其实和对李纨差不多,都是书香门第的女子,都长得漂亮有文化,都和她的儿子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已经有了贾珠的前车之鉴,她怎么敢让宝玉娶黛玉为妻呢?

让寡媳住过道,不给嫡长孙请家教,王夫人刻毒,李纨摆烂!

王夫人撵走了贾兰的奶妈还不算,更绝的是,告诉李纨,贾兰已经长大了,也不需要奶妈了。

王夫人的意思很明显:李纨以后都不用再给贾兰找奶妈了!

可是贾兰真的长大了吗?贾兰在第七十八回才十三岁,查抄大观园还在前面。贾宝玉在第五十二回至少都十六七岁了,屋里还有李嬷嬷带着王、张、赵、钱四个奶妈伺候呢!




还有大小丫鬟高达二十多人,再加上四五个男仆和八个小厮,一共有近三十个人围着他一个嫡次子伺候。从王熙凤在协调袭人编制时说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可见贾环这个庶子就算比不上宝玉,但身边伺候的人也少不了。

按照古代宗法制规则,贾兰这个嫡长孙的地位是高于宝玉,更高于贾环的。

可是贾兰身边有几个人伺候呢?他和母亲李纨所有的奴仆加起来居然不超过十个人。

王熙凤曾给李纨算收入开支时说过:“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

所以,贾珠死后,李纨和贾兰母子在荣国府受到了非常刻薄的冷待。甚至连赵姨娘和贾环都远远不如。

虽然贾母给李纨每月二十两银子,还给她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的上上分儿,甚至还常赏赐贾兰一些自己的菜肴吃,其实都是在补偿王夫人对李纨母子的刻薄。

但是贾母毕竟已经不管家了,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王夫人才是李纨的亲婆婆,她对李纨的刻薄是贯穿全书的。




进大观园之前,她让李纨母子住在过道的屋子里,连个小院子也不给安排。

周瑞家的送宫花,从走廊的窗口就能看见李纨在里面午睡,可是当她送到王熙凤院子里时,贾琏正跟王熙凤嘿嘿嘿。

试想一下,如果贾珠还活着,李纨会带着孩子住在这种地方吗?万一他俩也中午那啥,岂不是被人看光光?

可见贾珠死后王夫人,对李纨多么的残酷!

李纨倒是睡哪儿也行吧,贾兰呢?贾兰年龄小,需要充足的睡眠,住在过道的屋子里,经常有人路过说话,贾兰能睡好吗?贾兰自幼读书,这种环境,他能用心读进去也真是不容易了。

而且贾兰作为二房嫡长孙,居然连个私人家教也没有,还要跟着庶支旁系的子弟去贾府的私塾,去那个臭污泥潭的烂地方念书,没长歪了全靠李纨这个女儒生教导的好。

李纨是个内心非常强大的女人,她博学明理,饱读诗书。李家的女儿都是真正的书香门第,饱学才女,随便做个灯谜都是出自《四书》。

李纨守寡之后在贾府这个虎狼窝里,面对王夫人这个恶婆婆的种种刻薄亏待,她都隐忍周全,只专心教养贾兰为主。

她是守节的寡妇,连脂粉头油都没有,连刘姥姥都能戴花,但是她不能。就连平时穿的衣服也是极为老气的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李纨带着贾兰住在竹篱茅舍,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的稻香村,带着六七个丫鬟婆子养着鸡鸭,种着菜蔬,富贵奢靡的荣国府里过着艰苦的农家乐生活。

贾兰不但没有一个家教,甚至连奶妈也没有。王夫人口中这个“十分的妖乔”的奶妈既然是新来的,说明旧的已经走了,去了哪里呢?作者没写,但应该也是被王夫人撵走的。

因为古代公子小姐的奶妈一般都是家生媳妇,轻易是不会离开的。除非生老病死,或被主人撵走。李纨也不过二十多岁,贾兰的奶妈很显然不会老死,只能是被撵走。

因为奶妈的地位很高,作用很大,可以成为李纨的膀臂助力。别的婆子丫鬟都不能像奶妈一样帮着李纨照料贾兰,奶妈一般都是很有育儿经验的才行。

王夫人撵走贾兰的奶妈,就是要让李纨不能成势,甚至贾兰不要长大和宝玉抢家产更好。

那么李纨又要给贾兰找个新的奶妈呢?因为王夫人做得太过分了,她不给贾兰奶妈,还让李纨去帮忙管家,结果贾兰就因为失于照管生病了。


那时李纨正因兰哥儿病了,不理事务,只命去见探春。



第六十一回,李纨因为贾兰病了,直接就撂挑子不干了。

也就是从这一回起,她和王夫人的矛盾摆到了明面上。

她给贾兰找新奶妈,而且专门找了个年轻貌美爱打扮的,就是在和王夫人叫板!

她不但给贾兰找了这个漂亮的奶妈,还连薛宝钗搬走的事儿都懒得去跟王夫人汇报,对王夫人查抄大观园的丑事更是假装不知道。




王夫人果然生气了,直接带人去大观园找到李纨,以莫须有的罪名撵走了这个新奶妈,还对外表示是因为这个奶妈“十分妖乔”!并且她当面质问李纨:“宝丫头出去难道你也不知道不成?”

但是李纨却只回应,说是告诉了她的,不过住两三日,等你姨妈好了就进来。

这就更是瞎扯了!李纨明显连敷衍王夫人都懒得敷衍了,就是相当于说:我知道啊,不过就是懒得去告诉你。

她之前明明是小心奉承王夫人,甚至连薛宝钗都捧着,海棠社时她就力排众议,让薛宝钗当了头社的状元,还给她赠送雅号“蘅芜君”,又赞她的诗有身份!

后来对薛宝琴也算给面子,芦雪庵不让自己的妹妹多作诗,把表现的机会让给了薛宝琴。

可为什么现在李纨突然开始摆烂呢?

因为她非常聪明又最识时务,经过短时间的管家,她摸清了贾府的财务老底!看清了贾府已经快速滑向没落的深渊事实,这座百年的大厦很快就要轰然倒塌。

王夫人的糊涂和愚蠢,邢夫人想要夺权的野心,薛家像搅屎棍一样添乱赖着不走。这种乱象丛生,群魔乱舞的局面预示着大崩溃马上就要来临。

李纨心里很清楚,她和儿子贾兰很快就可能要分出去,像贾芸母子那样单独过活。

可贾府整体已经是个亏损严重的空壳了,她们母子几乎不可能再从贾府得到什么好处,甚至还可能被牵连,她根本没有必要继续伪装下去了,只求早点带着儿子出去才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3: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自成  播报 编辑  讨论99+ 上传视频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明朝公务员李自成的下海创业之路

00:57






一分钟了解李自成

00:59







李自成为何能轻而易举攻下洛阳?成为明朝末年起义军的主力部队?

08:11






闯王李自成对于崇祯比皇太极威胁还要大

10:04






闯王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这42天,他干了哪些蠢事?

04:14






闯王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他在京城的42天都干了什么蠢事?

04:53






李自成破城池后,在三天时间里上万妇女被辱惨死

02:07






李自成为何能轻而易举攻下洛阳?成为明朝末年起义军的主力部队?

07:26






李自成九宫山被杀后,高皇后下场如何?也许你永远不会信

07:57






沉银追踪|一枚“永昌大元帅”揭开的迷

02:29






面对崇祯尸体,李自成和顺治处理方式大相径庭,难怪李自成失败了

04:20






李自成数次兵败,最惨的一次仅有18人生还,为何还能覆灭大明王朝

02:12










 收藏



5718
  


564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2]  (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3]  )









人物关系



共2个相关人物




高桂英

妻子



韩金儿

妻子




百科星图
查看更多  





李自成参与指挥的战役   




开封之战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至十五年(1642年)九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先后向河南开封发动的三次



清灭大顺潼关之战

清灭大顺潼关之战是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在清灭大顺之战中,定国大将军多铎率领清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在潼关进行的决定



潼关南原之战

潼关南原之战是明末闯王李自成与明朝军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此役李自成几乎全军覆没,仅以十八骑突围出来,逃入商洛山(在今陕西



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是指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 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



陈硕真

陈硕真(620年—653年),女,一作陈硕贞,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人,唐代浙东农民起义领导



方腊

方腊(?—1121年10月6日),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北宋末年



张献忠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定边县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历史记载




他带走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死因成谜 2022-06-06 10:22

那个让明清两朝共同忌惮的枭雄,在掀起了一场惊动天下的风暴之后,归于沉寂。他的生死下落,在此后数百年成了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大IP,而历史的是非功过,不过成王败寇而已。...详情




内容来自

本    名李自成 别    名李鸿基、李闯 [4]  字黄娃子、黄来儿、枣儿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出生地陕西榆林米脂县 出生日期1606年9月22日 逝世日期1645年5月17日 主要成就领导农民战争,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 称    号闯王 年    号永昌 行    宫盘龙山古建筑群 国    号大顺 [4]  


目录

1 人物生平
▪ 家世背景
▪ 杀官起义
▪ 征战四方
▪ 愈剿愈盛
▪ 鏖战中原
▪ 建立大顺
▪ 京内生活
▪ 退出京师
▪ 流亡覆灭
2 为政举措
▪ 农民战争
▪ 政权建设
▪ 经济方面
▪ 文化方面
3 思想主张
▪ 均田免赋
▪ 军事思想
4 历史评价
▪ 总体评价
▪ 名人评价
5 轶事典故
▪ 用人得失
▪ 烹煮福王
▪ 闯王刀法
▪ 惨遭鼠疫
6 人物争议
▪ 远祖
▪ 死因
7 人际关系
▪ 妻妾
▪ 弟弟
▪ 侄子
8 后世纪念
▪ 墓址
▪ 行宫
9 艺术形象
▪ 文学形象
▪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家世背景



李自成雕像
李自成雕像(6张)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9月22日),李自成出生,世居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 [5]  距他的老家长峁鄢[mǎo yān]六十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 [5]   [6]  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 [7]  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

   


杀官起义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 [8]  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8]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9]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 [10]  ,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杀,兵民发动了兵变 [11]  。

   


征战四方

主词条: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处死。崇祯三年(1630年),王佐挂被明廷招降,李自成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担任队长一职 [12]  。

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降明。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所以在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山西境内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之后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入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车箱峡(今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chú],喂牲畜的草)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

   


愈剿愈盛



李自成
李自成
崇祯八年(1635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围剿民军,农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 [13]  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yún]阳山区(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高迎祥在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口)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 [14]  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农民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两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卢象升在河北巨鹿战死。清兵撤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并娶妻生子。 [15]  

   


鏖战中原

主词条:李自成进军中原之战、李自成三攻开封之战、李自成攻洛阳之战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明廷,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李自成
李自成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同时,李自成没收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大赈饥民。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十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同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和革左五营的贺一龙。四月,杀叛将袁时中。五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八月,督师孙传庭拥兵10万出关。李自成闻讯,即率主力北上,九月,两军对垒于郏[jiá]县。时值大雨滂沱,明军粮运不继。李自成一面动员百姓坚壁清野,使明军无法就地筹粮;一面派大将刘宗敏率万余轻骑出汝州,截断明军粮道。孙传庭闻讯大惊,不得已回师欲打通粮道。李自成率师追击400里,大败明军,斩首四万余级。李自成乘胜挥师西进。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

   


建立大顺

主词条:李自成攻取北京之战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 [16]  改元“永昌”。封功臣以五等爵。同时,更定政权机构,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事;六政府添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增置省级机构,设节度使。 [17]  同时东征明京师。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

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祯帝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已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明朝灭亡。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京内生活



1644年全国形势
1644年全国形势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 [18]  ,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móu]。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19]  。

李自成进京
李自成进京

   


退出京师

主词条:山海关大战、清灭大顺之战

李自成进京之后,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未果。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攻陷太原,随即分兵南下晋东南,大顺军长治守将刘忠抵敌不住,被迫率部转入河南。至此,山西全省仅剩西南一角为大顺军控制,李自成山西防线基本瓦解。十月下旬,清军兵分两路攻打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军由大同向榆林进兵,然后,从陕北南下西安。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李自成闻讯,匆忙率军增援潼关。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刘宗敏先战不利。

   


流亡覆灭



李自成败退路线
李自成败退路线
顺治二年(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统兵出战,受到挫折,李自成亲率马步兵拒战,又被清军击败。初五、初六两日夜间,大顺军连袭清营,俱败。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至,进逼潼关口。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堵截清军。十一日,清军先用红衣大炮轰击,接着大举进攻,相继攻入大顺军阵。大顺军仍顽强奋战,以骑兵300反击,又分兵迂回到清军阵后攻击,但都失败。这时,北路清军由阿济格率领,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经十三天激战,潼关失守。李自成见清兵两路夹攻,陕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退入襄阳 [20]  ,“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
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大顺军,切断其东下去路。李自成见东下已无可能,便掉头向西南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转入湖南。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李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予以报复性打击。《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 [17]  

   


为政举措

编辑

 播报

   


农民战争

主词条:明末农民起义

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qǐ],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崇祯八年(1635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崇祯九年(1636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崇祯十二年(1639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翌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21]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

灭亡明朝之后,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 [21]  


   


政权建设

主词条:大顺政权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设天佑殿大学士,由牛金星充任。增设六政府尚书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级设置,分全国为十二个州,官为节度使。同时发布开科取士,招揽人才。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进北京后,首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史称农民军“满街捉士大夫,拘系枷锁,相望于道”,一时“向来厂卫知名者,咸从束缚;要津猾胥,先倾其家而杀之”。在大顺军的打击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人觉”,“赤体狂奔,四散逃命”。那些投顺的明朝官吏,也是丑态百出。每天在午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平日老成、儇([xuān],聪明而狡猾)巧者,负文名、才名者,晓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俯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虐,不敢出声。亦有削发成僧,帕首作病”者,真是“种种丑态,笔不尽绘”,他们过去的那些淫威,在大顺军面前一扫无余。大顺军逮捕并处决了五百余名罪大恶极者。同时,宣布免除贫民赋税,成立“比饷镇抚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赃银,叫做“输银助饷”,由刘宗敏、李过等主持,追赃助饷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得银七千万两。从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22]  

   


经济方面

农民战争期间,在义军控制的地区里,李自成采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如没收南阳、襄阳一带地主的“庄田”,进行耕种。同时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 [23]  ;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 [24]  。由于流动作战,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执行,但这些政策的本质,却同封建皇朝的繁重盘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攻占北京之后,在经济上,李自成明确提出“贵贱均田”之制 [25]  ,铸钱“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商品交易。保护农业生产,重申“马腾入田苗,斩之”和不准军士抢掠的禁令。陕西是李自成的故乡,义军所到之处,都对父老进行慰谕,凡军士妄杀百姓者偿命。责令官僚富户输金助饷,规定“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 [26]  。

   


文化方面

在文化上,制定“甲申历”,废除八股对偶的陈腐文体,改为散文形式。

   


思想主张

编辑

 播报

   


均田免赋

主词条:均田免赋

“均田免粮”,这既是农民军的起义口号,又是一项政治纲领。这项政策客观上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起义军深得人民拥护。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起义军的壮大与陕西的社会环境也有着直接关系,天启、崇祯年间,陕西连年大旱,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人民群众要求打破这种残酷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加入起义队伍就愈发踊跃。李自成及时采纳了谋士李岩的建议,响亮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的口号,这与人民的愿望非常吻合,义军的声势更是空前地浩大起来。 [27]  

在赋税方面,起义军除了实行以上大政方针外,还有具体发展经济的措施。其一、采取业主认耕的办法,把地主兼并了的土地收回来还给农户,让其尽快恢复生产。其二、积极帮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给农户分配耕牛和其他劳动工具,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其三、采取“输银助响”的办法,按照官僚地主在明廷中官职的高低确定助响数额。这项政策,既打击了地主富豪又赈济了贫民,同时,又确保了起义军的开支费用,这是“均田免粮”政策的主要思想。其四、开仓济民,拯救苍生,京、陕、豫、鲁的大批灾民因此得以活命。 [27]  

李自成的这些赋税政策,可以说是深得人心。人们到处在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人民对起义军的声援,也是对李自成赋税政策最直接的支持。虽然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军用生命捍卫的赋税策略,以及建立合理社会制度的愿望,对赋税思想的影响仍十分深远。 [27]  

   


军事思想

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李自成征战10余年,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虽未留下兵书战策,但史书中的有关记述反映了他的一些军事主张:



《明史》记载李自成的死地
《明史》记载李自成的死地
李自成宣布“为救百姓,故起义兵”, [28]  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立志以“仁义”之师,反抗官军,夺取天下。为争取民心,他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他着眼于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加强农民军建设。重视军队编组,将起义军区分为战斗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战斗部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以不同颜色旗帜区分,由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统领。以步兵、骑兵为主,另有炮兵、工兵、水军。重视改善武器装备,常用缴获的铳炮、火药、铁胄、骡马装备部队。重视练兵习武,规定将士四更即起,操练武艺;部队驻定“则校骑射,谓之‘站队’,及夜方毕” [29]  。奖勇罚怯,培养起义军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重视军队纪律,要求将士严遵约束,按令行事。每到一地传牌申禁:“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 [30]  。用兵作战,灵活多变,“不用古法” [31]  。善于流动作战,以走制敌。率领农民军辗转于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粉碎明军多次围剿。为提高部队机动能力,骑兵“一兵必二三马,更番驰骤而不疲毙” [29]  。善于避实击虚,出奇制胜,以远程奔袭、诱敌入伏、声东击西、围城打援等战法,击败敌人。李自成对农民战争的认识及实践,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他早期不重视根据地建设,后期治军不严,导致所部纪律松弛,战斗力日弱,以致大顺政权很快倾覆。
   


历史评价

编辑

 播报

   


总体评价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名人评价

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4]  


明亡首位殉节官员马世奇评价:“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32]  


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谓曰:“(李自成追赃助饷)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


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吴伟业评价:“闯献同起延绥,扰乱中原,十数载间,卒亡明室。说者以为当时将相异心,剿抚失策所致。然余窃怪此二贼者,心相忌而事若相倚:自成再起,既因房竹所追;献忠复兴,亦藉朱仙兵溃。岂圣王肇造,天必先使若辈为之驱除乎?” [33]  


清朝初期官吏,历史学家谷应泰评价:“彼自成者,非有殊才绝力,不过狡黠善骑射耳。而谋主牛金星、顾君恩辈,则井窥之智也。孽党刘宗敏、白旺等,则瘈犬之猛也。奈何千丈之堤,溃于蚁穴;天府之险,踣于困兽哉!以予论之,假令货贿屏绝,则将必尽材;文法便宜,则权不中制。而又有武侯以兴复自任,晋公以讨贼自效者,即寇虽鸱张,不难一举而扑灭之也。然则颠覆之祸,固当责之庙算欤!” [34]  


清初名臣、名将贾汉复评价:“猛勇有胆略……御众严,号令一,领一军不敢仰视,以故制胜,雄于诸寇。” [35]  


清初名臣张廷玉评价:“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36]  


晚清民国学者蔡东藩评价:“李闯为乱十余年,忽盛忽衰,终不得一尺寸土,迨用牛金星、李岩等言,稍稍免杀,而从贼者遂日众。可见豪杰举事,总以得民心为要领,凶狡如李闯,且以稍行仁义,莫之能御,况其上焉者乎?” [37]  


民国学者吕思勉评价:“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 [38]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至山西、张家口、南口、土木堡等处,后至北京,卒为清兵所败……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39]  


民国学者、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的战友们,特别是丞相牛金星,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4]  


阮英梓:“名山掩英骨,九宫千古,闯王千古;隽水添胜景,浩气长存,业绩长存。” [4]  


历史学家顾诚评价:“李自成把一生献给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满洲贵族民族征服的革命事业。在他领导下,受尽欺凌压榨的贫苦农民挺起了腰,抬起了头,向腐朽透顶的封建统治进行了勇猛的冲击,在广阔的土地上荡涤了地主阶级的污泥浊水,推翻了以朱由检为头子的明王朝。直到他牺牲时为止,他所领导的大顺军以大无畏的气概,独立地承担了抗清斗争的全部重任,为尔后二十年的抗清斗争揭开了序幕。以李自成为代表的明末起义农民们创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光照史册,受到后世人们的景仰。” [40]  


   


轶事典故

编辑

 播报

   


用人得失

李自成起用的知识分子,大都是些下层的失意文人。如牛金星,天启七年举人,“通天官风角诸书,亦颇讲孙吴兵法”,曾做过塾师。因儿媳之死,与姻翁王士俊反目兴讼,被官绅合谋诬陷,逮进大牢,革去功名。河南人宋献策,连个秀才都不是,但粗通文墨,“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学”。崇祯十四年,经牛金星引荐加入起义队伍后,向李自成献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 [41]  

还有一位流传很广的所谓李自成的“谋主”——河南杞县的李岩,自清代以来就有不少人考证其为“乌有先生”,就算实有其人,也不过是个举人。后来,随着起义势力的不断壮大,李自成还任用了其他谋士,但层次都不高。这些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或江湖之间,不仅缺乏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而且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他们的出谋划策,也就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与失误,从而埋下日后败亡的祸根。 [41]  

   


烹煮福王

主词条:福禄宴

陕西流贼猖炽之时,河南又连年旱蝗大灾,人民相食,福王朱常洵不闻不问,仍旧收敛赋税,连基本的赈济样子也不表示一下。四方征兵队伍行过洛阳,军士兵纷纷怒言:“洛阳富于皇宫,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却让我们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贼手,何其不公!”当时退养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多次入王府劝福王,劝他说即使只为自己打算,也应该开府库拿出些钱财援饷济民。福王与其父明神宗一样,嗜财如命,不听。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李自成率军以大炮攻洛阳。巨胖福王与女眷躲入郊外僻静的迎恩寺,仍旧想活命。别人逃的了,福王很快就被农民军寻迹捕获,押回城内。福王见了李自成,立刻趴在地上,哀乞饶命。李自成看见堂下跪着哭喊饶命的三百斤肥王爷,他灵机一动,让手下人把他绑上,剥光洗净,又从后园弄出几头鹿宰了,与福王同在一条巨锅里共煮,名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农民军把他放入大锅中慢炖,笑看他在白汤佐料间上下翻滚。事后,李自成手下搬运福王府中金银财宝以及粮食,数千人人拉车载,数日不绝。

   


闯王刀法

闯王刀(五十三刀),相传此刀术系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实用刀法,故名闯王刀。闯王刀以技击实践为中心,编排套路结构严紧,布局匀称,运动清晰,招术奇特,手法惊异,步法多变,美无花架,实而不华,马上步下均适用。攻如猛虎下山,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防时稳如泰山,伺机相还。临阵应用,以攻为主,先发制人。其特点是猛、快、巧、准。

关于李自成的闯王刀,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大军三攻潼关,路经华州露泽院村,特将宝刀留在关帝庙内“保佑一方平安”。而另一种说法则为,李自成看到这里的香火旺盛,也想求关公助他一臂之力,所以把刀献到了关帝庙里。在《重修华县志稿》中确有记载,“‘闯王刀’系明末李自成监造,献于露泽院堡之关帝庙者,久不生锈,现匿存堡内。” [42]  

   


惨遭鼠疫

李自成军于农历三月进抵北京,有关文献记载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鼠疫已在北京一带出现,只因冬天气温低,鼠疫传播变缓,三月春暖花开,桃红杏白,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暴发。李自成大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也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尽管其数量远低于自己。并且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虽然此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清朝的虎狼之师。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毁灭性打击。 [43]  

那么,为什么清兵就没患鼠疫呢?欧洲人在研究十四世纪欧洲鼠疫时从留下的壁画及文字中发现,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骑兵幸免于鼠疫。于是得出结论: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不易被鼠疫传染!众所周知,八旗铁骑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骑兵组成,所以是不会传染上鼠疫的。尽管只有十几万军队,但未患鼠疫的清军战斗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扰的李自成大军之上。鼠疫是当时中国人不了解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无人了解、无法救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李自成的失败不可避免。 [43]  

   


人物争议

编辑

 播报

   


远祖

有观点认为,李继迁是李自成远祖、李自成为党项后裔。 [44]  此说的依据是,李自成家族“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以及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称王时“以李继迁为太祖”。 [45]  与此不同,米脂泰安里二甲李氏的一些分支也把李自成列入家谱, [46]  而他们并不认同李继迁的祖先身份。 [47]  

从史料看,李自成的祖辈只能追溯到曾祖李世辅。有观点认为,李自成虽与李继迁在地缘上相关、且同姓,但二人的关联也仅此而已,不能确认李继迁的远祖身份;至于追认李继迁为太祖,可能也只是欲借其威名罢了。 [47]  至于李自成与泰安里二甲李氏的关系,据傅山作《明李御史传》记载,李自成曾与来自二甲李氏的李振声攀亲,而李振声则为此与他分辨宗族里甲。 [48-49]  故此,李自成是否来自二甲李氏,也有争议。 [46]  

   


死因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清初的公私著述如《明史》《乾隆御批纲鉴》《绥寇纪略》《见闻随笔》《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剩事》《所知录》《甲申传信录》《明末纪事补遗》《明亡述略》《永历实录》等诸多史籍所记载。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存在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少数史料也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显示,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陆续发现的大顺档案记载李延为大顺昭侯,不是李自成。 [2]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通城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而程九伯的宗谱明确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脊岭下”,根本不是李自成,而且牛脊岭也不属通山九宫山范围。

夹山寺禅隐说




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为通城李自成墓题词
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为通城李自成墓题词 [50]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经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李自成除姓名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相同外,其余与李自成的籍贯、故里和祖辈、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显然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 [51]  

   


人际关系

编辑

 播报

   


妻妾

韩金儿:李自成第一任妻子,因与盖虎通奸而被李自成所杀。


邢夫人:李自成第二任妻子,勇武聪明,负责管理农民军军用物资,后与高杰私通降明。


高桂英:李自成第三任妻子,李自成称帝后立其为皇后。


窦美仪:原明宫宫女,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纳其为妃。


   


弟弟

李自敬,李自成三弟,在李自成死后继位,后不知所踪。


   


侄子

李过,号称“一只虎”,大顺制将军、都督。


   


后世纪念

编辑

 播报

   


墓址

主词条: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座落在通城县九宫山北麓,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李自成坟”。
1955年6月,县文化科函请省文化局拨款修缮李墓,并由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时,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

培修墓座南朝北,占地300平方米,沿石基边缘,砌有一米高八方形块石护拦,墓葬位于石基中央,高约1.5米,全为块石结构。墓顶竖2.5米高石碑,呈棱台形,阴刻郭沐若亲笔所题“李自成之墓”,墓正面刻有郭沫若撰墓志;左刻时任省委书记王任重题词:“李自成是一位农民革命的伟大领袖”;右刻时任县长李仲秋撰“李自成之墓记”;后则放置原碑,陵墓四周,青松翠柏挺立,奇花异草相依。

1996年10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再度策划培修李墓,1997年4月竣工。墓建于九宫园艺场内,依原式样扩大,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全墓用广西白、蒙古黑、石南青等大理石砌成,增刻县委书记熊传经,县长阮英梓撰“重修李自成墓记”。 [50]  

   


行宫

主词条: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12张)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
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艺术形象

编辑

 播报

   


文学形象

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于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4: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献策  播报 编辑  讨论7 上传视频   









一分钟了解宋献策

00:52






闯王2:广东小山村发现宋献策隐居地,有墓有石碑,村民可作证

06:20






李自成手下有一奇人异士,凭一项绝技,成为清人座上宾

02:59






碧血剑:李岩联手袁承志破了宋献策的五行阵,见到了闯王李自成

09:47









   
 收藏



286
  


14


















宋献策,又名宋康年,明末永城人。曾为卜者,后为李自成谋士、军师,外号"宋矮子”或“宋孩儿”。曾编造谶言:“十八子主神器”,助李自成商定谋略,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后随起义军撤武昌附近,与刘宗敏同为清军所俘,刘宗敏遇害,宋献策不知所终 [1]  。





本    名宋献策 别    名宋矮子、宋孩儿、宋康年 所处时代明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永城 主要成就助李自成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影响
3 轶事典故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李自成
李自成
宋献策,明末人物,生卒年不详,又名宋康年,河南永城人。他苦读书,学识渊博,尤精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宋献策由宝丰举人牛金星推荐,到李自成农民军中。他出谋献策,才智非凡,深受李自成的敬重,凡战役战斗计划必先向他征求意见。一次,宋向李说:“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将军开始起义就是马上称王,定国号为闯,已经验证这种说法。现在按‘起自雁门关’一语,将军起义就是从现在开始啊!”李自成闻之大喜,拜他为军师。宋精于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李自成信若神灵。宋根据明王朝政治腐败,即借术数指出其“国运将终”。为了更快地建立农民政权,树立李自成的威望,他又提出“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此一口号的提出和宣传,对于动员争取群众,鼓舞农民士气,孤立明王朝统治者,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一月,农民军攻取南阳。李自成依宋献策计,采取迂回战术,使明将杨文岳疲于奔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宋献策助李自成商定谋略,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二月,李自成挥师东渡黄河,进军北京,所向无敌,月余兵临城下。此时,宋献策向李自成奉献谶语:“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城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李自成遂点强壮童子5000人,发械参加攻城。城周围云梯林立,孩儿兵手持短刀,如同猿猴四面登城,锐不可当,守城官兵惊慌失措。

进入北京后,牛金星、刘宗敏等陶醉于暂时的胜利之中。牛金星不听宋献策的规劝,大批任用降官。刘宗敏对降官实行酷刑拷掠的追赃政策。宋又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说:“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李自成采纳了他的建议,得宽赦者1000余人 [2]  。

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农民军败于多尔衮铁骑之下。李自成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先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损兵折将,将士离心。宋献策叹息,“恐此亦非真主,十八孩儿另有其人哉。” 遂心向李岩 ,大顺朝丞相牛金星诬陷李岩回河南是要独立称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岩惨遭冤杀,史载“令金星与岩饮,杀之”。后来李自成据守西安不成,向东南撤退。据顺治二年闰六月初四日多尔衮收到阿济格的战报,在武昌“又获伪汝侯刘宗闵并一妻二媳,····及术士伪军师宋矮子(献策),……其自成二叔及伪汝侯刘宗闵俱斩于军。但没说把宋献策怎么样。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下《宋献策》条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后得知“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主要影响

编辑

 播报

提出“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助李自成商定谋略,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轶事典故

编辑

 播报

伪军师宋矮子同制将军李岩私步长安门外,见先帝枢前有二僧人在旁诵经,我明旧臣选伪职者皆锦衣跨马,呵道经过。

岩谓宋曰: “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

宋曰:“ 彼等纱帽原是陋品,非和尚之品能超于若辈也。”

岩曰:“ 明朝选士,由乡试而会试,由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候选,可谓严格之至矣。何以国家有事,报效之人不能多见也?”

宋曰:“明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满朝公卿谁不享朝廷高爵厚禄?一旦君父有难,皆各思自保。其新进者盖曰:‘ 我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博得一纱帽上头。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 此制科之不得人也。其旧任老臣又曰:‘我官居极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方得到这地位,大臣非止一人,我即独死无益。’ 此资格之不得人也。二者皆谓功名是自家挣来的,所以全无感戴朝廷之意,无怪其弃旧事新,而漫不相关也。可见如此用人,原不显朝廷待士之恩,乃欲责其报效,不亦愚哉!其间更有权势之家,循情而进者,养成骄慢,一味贪痴,不知孝弟,焉能忠烈?又有富豪之族,从夤缘而进者,既费白镪,思权子母,未习文章,焉知忠义?此迩来取士之大弊也。当事者若能矫其弊而反其政,则朝无幸位,而野无遗贤矣。”

岩曰:“适见僧人敬礼旧主,足见其良心不泯,然则释教亦所当崇钦?”

宋曰:“ 释氏本夷狄之裔,异端之教,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不惟愚夫俗子惑于其术,乃至学士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趋习之。偶有愤激,则甘披剃而避是非;忽值患难,则入空门而忘君父。丛林宝刹之区,悉为藏奸纳叛之薮。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以布衣而抗王侯,以异端而淆政教。惰慢之风,莫此为甚!若说诵经有益,则兵临城下之时,何不诵经退敌?若云礼忏有功,则君死社稷之日,何不礼忏延年?此释教之荒谬无稽,而徒费百姓之脂膏以奉之也。故当人其人而火其书,驱天下之游惰以惜天下之财费,则国用自足而野无游民矣。”

岩大以为是,遂与宋成莫逆之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3:20 , Processed in 0.0657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