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兰国航海客红楼梦书名另解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1: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七章 贾宝玉说的古怪药方到底暗藏什么机密(上)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里面的绝对男一号贾宝玉,也是个古今第一奇人。他不但行为偏僻、性情乖张,“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还常常说些惊世骇俗的奇谈怪论。比如他的“男浊女清论”、“婚后女子是死鱼眼珠子论”、“抨击‘文死谏武死战’论”,还有将袭人改名为“袭人”(原名叫珍珠)、将芳官戏谑为“耶律雄奴”……如此等等,不必细举,今儿单表他提到的一个奇怪药方。
  或许你说,贾宝玉本是个怪人,向来喜欢胡诌杜撰,那个药方肯定也是他杜撰的得意之作之一,有啥值得研究的?还能藏着什么天大的机密不成?
  小编虽是好事之人,但也并非捕风捉影之辈,只想着这个药方的事,在书中花了那么长的篇幅,又写得煞有其事,没有理由只是作者在显摆卖弄自己在中医方面的学识,红楼梦向来被称作“无闲笔”,关系到林黛玉药方的大事,更没理由是“闲笔”,必定暗藏作者的“极苦心思”。
  再说这个药方前,我们先熟悉下文本,看看这个药方是什么。
  在第28回,大家在王夫人那里讨论起林黛玉吃药的问题来,此前林黛玉一直吃“人参养荣丸”,王夫人说王大夫开了一味药,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大家猜测一番,最后是薛宝钗说出了真名,乃“天王补心丹”。反正不管是人参养荣丸、还是天王补心丹,都是补心的,因为林黛玉先天不足、有心病,跟美女西施一样,经常捧心蹙眉,而且病情比西施还重,是“病如西施胜三分”。不过贾宝玉却说:这些药都不管用。为啥不管用?看这些名字就知道,什么金刚丸、菩萨散、天王补心丹,这金刚、菩萨、天王,都是西天佛教之神,等到菩萨、天王来救命,可见林黛玉没什么指望了。所以贾宝玉觉得这些药都是那些庸医开的宽慰之药、聊胜于无而已,真正有用的是他说的药方,而且“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那到底是什么药呢?请看原文:
  宝玉笑道:“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
  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
  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車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
  ------
  这个药的方子集中在这一段文字:
  头胎紫河車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请注意,这只是“臣药”,也就是辅药,而主药也就是“君药”,贾宝玉当然一口气也说不完,只是说那君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到底怎么“唬人”,我们待会再讲。
  或许你又要问,你说的“臣药”怎么不断句啊?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这不怪我,中国的古书都没有标点符号的,红楼梦原本的钞本、刊印本也基本是没有断句标点的。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红楼梦研究史上的又一大悬案:这药方到底该怎么断句?
  红楼梦里的“悬案”很多,本来也不在乎多这一个,但要研究这个药方,那非得要断句断好才行,只可惜各大红学家校勘的版本,在这里的断句,基本都是错的。
  作为建国后集红学研究大成者周汝昌老先生,他是这么断句的,他首先认为“三百六十两不足”,那个“不”字其实是“六”的抄误,于是断句为:
  ①“头胎紫河車,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这个断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尤其认为“不”是“六”的抄误,还有对“六足龟”的考证,似乎令人十分信服。因为在《大明会典》里有“暹罗国献六足龟”的明确记载(暹xian罗,即今天的泰国)。
  也有一种最常见的断句,各大印刷版本基本采用这个:
  ②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这里依然沿用的是“不足”二字,意思是,单独紫河车、带叶参,就三百六十两(银子)不足(用)。这个版本断句,也得到了很多人认可。当然还有的红学家提出,将“千年松根茯苓胆”也分开成两种药,即“千年松根”和“茯苓胆”。这些说法就不讨论了,我们只看最有代表性的两种。
  这两种断句,到底谁最正确呢?要我说,虽各有道理,但都不对。
  第一种①断句,周老先生敏锐地感知到:“不”字是抄书人抄错了,那里肯定不是个“不”字。但他认为是“六”字,笔者就不敢苟同。
  第二种②断句,保留“不足”的谬误,而将“龟大何首乌”合为一味药,认为“龟大”是形容何首乌的。意思是像乌龟那么大的何首乌,也勉强说得通,因为乌龟虽长寿,但整体大小变化不大,500年的乌龟比50年的乌龟也未必大到哪里去。
  那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什么呢?
  小编不才,但也好胡思乱想,敢于信口开河,认为贾宝玉说的药方应该是:
  “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啥?怎么……怎么到你这里,这方子少了这么多字?那个“三百六十两”哪去了?还有“不足”怎么变成了“六足”?你这厮也太能扯了吧。
  看官莫急,听小编慢慢道来。
  首先我认为,这“三百六十两”是过去钞本里的批注,只是被后来人当作了正文(这种错误在红楼梦的版本里没少犯),批注是提示读者“紫河车、带叶参、何首乌、茯苓胆”这四味药,一共需要花费三百六十两银子。因为前面贾宝玉说到了这个价钱。这还只是“臣药”的价钱,而“君药”实在太唬人了,有钱都没处买,所以贾宝玉说,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他能把这四味药找过来。
  其实这个观点也非我独见,也有个别红学家敏锐感知到“三百六十两”是个批注,或者把“三百六十两不足”都当做批注,意思是这些古怪的药,恐怕360两银子还不足够。总之在“三百六十两”问题上,小编和这些红学家是英雄所见略同。
  其次,关于“不足”的“不”是抄误,这一点小编和周老先生也是所见略同,而略不同的是,他认为是“六”,我认为是“三”。“不”字容易误抄为“六”,也容易误抄为“三”。到底是“六”还是“三”,对版本学有研究的,不妨拿着各个钞本对照一下,而我只是根据作者的文本笔意而斗胆揣度。
  不管你认可与否,想必你也不得不承认,小编将这药方一改,就通顺多了,符合古代药方排比对偶的写法:
  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
  三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药方子里几味药总算理清了,就四味药,也就是:紫河车、带叶参、何首乌、茯苓胆。注意了,是四味药,要花费三百六十两,没有什么乌龟!再说了,也没有拿一整只大乌龟来做药来医心病的先例。
  这四味药暗藏什么玄机呢?听小编一一道来。
  先顺便说下“三百六十两”,这“三百六十”乃是周天之数,三百六十度便是功德圆满(今天小学生都知道一个圆是360度,其实古人也知道)。林黛玉是先天有“不足之症”,故要以周天之数治林黛玉的“先天不足”。
  而这四味药,是代表一年四季、天地四方,细论如下:
  紫河车,即人的胎盘,刚开始是“赤红色”,放在外面就会变成紫色,总之紫河车,是寓意赤色,喻指南方,时令指夏季,五行属火。
  带叶参,也就是人参了。既然是带叶子的,当然是青色了,人参属木,所以喻指东方,时令指春天。
  何首乌,大家都知道,是乌黑色的,黑色属水,在北方,时令指冬季。
  茯苓胆,有人说是茯苓蛋,有人说是茯神,这且不论。但茯苓的成品切开后是白色的,这是没有异议。所以茯苓胆是白色,属金,在西方,指秋天。
  用表格来归总一下:
  这样看起来,贾宝玉说的药方,包含了周天之数,暗藏了天地四方、一年四时,只有都满足了这些条件,才是“功德圆满”,还愁林黛玉不药到病除?
  或许你说,既然提到了五行,但这里怎么只有四行?中央的“土”哪去了呢?那是不是说原本是“五味药”,不是四味药,是不是三足龟、六足龟什么的也是一味药?
  这么想也没什么大错,但作者这里,只是用四味药来代表天地四方、一年四时,何况这四味药都离不开“土”,只有四方平定、四季平安,才有中央之“土”,有了中央之“土”才能有这四味药。
  写了这么多,对于这个药方,还是说到表里,那真正隐藏的玄机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此前没看过笔者相关解读的朋友,下面的揭秘可能有些难以接受,如果此前看过或认可我此前揭秘的朋友,那我解读起这药方来就顺理成章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这药方是救林黛玉的命的,林妹妹先天不足,有“心病”。我们此前的影射揭秘多次说到:林黛玉是喻指气数已尽的明朝,人物原型是崇祯皇帝。大明到崇祯朱由检手里时,已经是四方危机、虎狼环饲,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崇祯最大的心病,当然是关外的后金满清,那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照这样看,表面上是为林黛玉找救命良药,其实为大明朝寻救国之方。这才是红楼梦写这位奇怪药方的主旨。
  那贾宝玉说的这四味药,真的能救大明朝吗?到底是什么样的“药”?
  再听小编细细道来。
  一)头胎紫河车。
  紫河车,是指人的胎盘,听起来有些瘆人,但这确实一味中药。请注意,是胎盘,不是胎儿!直到现在还有用胎盘做药的,或者当做补品做饺子,杨千嬅有部电影“三更之饺子”,就是说胎盘饺子的。为什么胎盘叫紫河车?《本草纲目》释其名谓:“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将兆,九九数足,胎儿则乘而载之,遨游于西天佛国,南海仙山,飘荡于蓬莱仙境,万里天河,故称之为河车。母体娩出时为红色,稍放置即转紫色,故称紫河车。”
  紫河车又叫胎衣、胞衣。有看官看到“胞衣”立马脑洞大开想到“包衣”,那不是指包衣奴才吗?就是专门被后金满清抓去为奴的汉人啊。这么想我也不能说你错,咱影射索隐派向来就喜欢这么玩。不过我认为这胎衣、胞衣,是寓意“同胞”,意思是指一胞所生、血浓于水。还记得《诗经》里的名篇么?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另外前面我们也说了,紫河车是代表红色,五行属火,方位是南方。这些要素,又恰恰与明朝吻合,明朝五行属“火德”。所以这胞衣、同胞,乃是指大明的同胞。
  那联系起来,这“紫河车”的寓意,就是号召天下汉人,与子同袍、与子同矛、与子同仇!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同胞们,我们要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同仇敌忾,对抗外敌,因为我们都是同样的炎黄血脉!
  那为什么非得是头胎呢?头胎指的是长子嫡孙,头胎生的嘛,当然是长子。那更是代表是正宗嫡传、一脉相承。头胎紫河车,意思是都是正宗的一脉相承的“同胞”,就是指真正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那在明末,当然是指生活在两京十三省的大明子民!
  千千万万的大明子民啊,你们都是炎黄子孙、大舜苗裔,是一脉相承的“同胞”,你们不应该自相残杀,你们应该团结一心对抗关外的后金铁骑!然而大明正是亡于内乱,亡于自己人之手,张献忠的部队在南方大肆诛杀朱明皇室,李自成在北方带着大明子民一路攻进皇宫,逼死了崇祯帝。他们都忘了自己都是大明的“同胞”,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却为满清做“嫁衣裳”。
  二)人形带叶参
  这是指人形的人生,但强调带叶子。而不是单纯的根。有叶、有茎、有根,还像人形的人参,那分明是一棵木,又分明是一个人,是完整的木,完整的人。这里的“人参”,表面上是指“人参shen”,其实是指“人参can”。因为“参”是个多音字。做药为shen,做木或人就是can,成了动词。
  “参”做动词是什么意思呢?木参天,人参拜。这can,都有“参拜、参见”的意思。我们常说古木参天,就是指属木长得非常高大,枝叶庞大如伞盖,枝条委地如同对天参拜。
  那“人形带叶参”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是指东方的木、东方的人,都要来“参天”。参,乃拱卫的意思,都来保卫天,这个天当然是指“天子”,是明朝皇帝崇祯帝(也就是林黛玉影射的原型)。那“东方木”“东方人”是什么人?是指军人,军队,意思东边的军队都要来“参天”“勤王”,因为李自成的军队杀过来了。
  联系前面我们就很好理解了,头胎紫河车,是指大明同胞子民要团结;人形带叶参,是指大明的军队要来勤王。一个指民,一个指军,军民一心,团结一致,方能保大明不亡。
  三)三足龟大何首乌
  前面两味药分别是指民和军,都是指人,那这个也不例外,当然也是人,而且是北方人。指的是何人?请细看这味药里的三个字:
  三,龟、乌
  三龟乌是个什么鬼?很多人已经猜到,三龟乌,乃乌三龟也!那岂不是韦小宝说的大乌龟王八汉奸吴三桂?
  吴三桂还成药了?难怪《鹿鼎记》里武林要举办杀龟大会。这当然是笑话,其实的意思是提示林黛玉(崇祯帝)一定要争取到这个药(吴三桂),他是明清争天下的一个关键人物,镇守山海关,是崇祯帝最后的救命稻草。可惜历史上的吴三桂,在崇祯帝数次催促之下,带着军队磨磨蹭蹭地来“勤王”,走到半路就得知李自成攻入了皇宫、崇祯帝上吊殉国。此后更是投降满清,绞杀南明永历帝,成了千夫所指的汉奸乌龟王八蛋!
  前面说了,这味药是指北方,北方玄武,乃是乌龟也。北方属水,红楼梦里的“水”指水国满清也!吴三桂这只大乌龟,最后降了满清,做了带路-Dang,带满清入关。
  四)千年松根茯苓胆
  这个药也很古怪,茯苓就茯苓,怎么会有胆?又怎么有松根?关于这个很多人考证过了,据《淮南子》记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这当然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千年松根茯苓了,因为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往往有白色的松树根从中心穿过,所以也叫茯神木、黄松节。
  同样这药也是喻指人。是何人呢?我认为是两个人,一个祖大寿,一个是洪承畴。千年松根是指祖大寿,茯苓胆是指洪承畴。
  有证据吗?
  没有!纯属索隐,有没有理,看官你说了算。
  千年松根,千年松,当然是长寿的象征。而祖大寿的名字也有长寿之意。祖大寿这人两次降清,又是吴三桂的舅舅,曾亲自写信劝降吴三桂,按理说也是个千年的王八汉奸,可当时的人们和后来的人们,都很少有人骂他是汉奸,因为终极一生都在跟后金满清做对,当年正是他的红衣大炮轰死了努尔哈赤,后来兵败第一次投降,皇太极对他礼遇有加;可他借口骗皇太极逃回锦州,继续殊死抵抗满清。后来松锦会战明军大败,洪承畴投降,他坚守到最后为了避免过多牺牲而投降。投降清廷后,就像徐庶降曹操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没有再为新主再效犬马之劳。除了被迫给吴三桂写了一部封信,也只是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信里的内容基本是皇太极的话。
  所以明朝遗民对祖大寿的口碑还是不错的,绝没有借“千年松根”而骂他是千年王八的意思,纯粹是为了应和他的名字“大寿”。中国人在祝寿时常说:寿比南山不老松,祖大寿,他的名字,他的气节,都当得起“不老松”之名。
  那茯苓胆为什么是指洪承畴呢?
  说实在的,我也暂时没找到茯苓和洪承畴之间的关联,唯独一个“胆”字,勉强挂得上勾。洪承畴在整个松锦之战中,是“有胆有识”,若不是有小人鼓动崇祯帝促催他贸然出击,松锦之战不会那么惨,那历史也将改写。就是兵败后,洪承畴也坚守数月,最后被缚,也是拒不投降,想做大明的“文天祥”,杀身成仁、英勇殉国。所以后来还是做了汉奸,但洪承畴依然是对大明有功的“有胆有识”的大将。
  茯苓色白,属金,喻指祖大寿、洪承畴都归属了后金皇太极。松根和茯苓是连为一体的药材,祖大寿和洪承畴也是唇亡齿寒、休戚与共的镇边将领。
  至此,四味药终于说完,这药隐含之意:大明同胞团结一心,天下军队都来勤王,一定要留住吴三桂、祖大寿、洪承畴这三员大将,因为他们驻守松山、锦州、宁远、山海关一带,是抵御满清入关的宁锦防线。这哪里是药呢?这分明是救大明天下的救国良方!
  那得到这四味药难不难呢?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因为需要钱!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啊。不管是林黛玉还是当时的崇祯帝,最缺的就是钱。三百六十两,对林黛玉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她是寄住在外婆家,平时连吃个燕窝都不敢说,那里还敢奢求花大钱去求这古怪的药?何况这三百六十两只是“臣药”的钱,“君药”的钱更是吓人,后来薛蟠搞到了,花了上千两银子。
  崇祯帝身为大明皇帝,富有四海,结果也没钱,没钱安抚灾民,结果导致灾民群集起义;没钱犒赏军队,结果大批军队哗变投靠李自成;更没钱去照顾镇守宁锦防线的将士,导致祖大寿和洪承畴的军队被围困一年而孤苦无缘、被迫投降。只要有钱,崇祯帝就能解决这一个个的问题,可是此时的大明,皇帝穷得是孤家寡人,大臣们都富得流油。
  这四副药(四个要素)哪怕能得到一副,林黛玉(大明江山)都还有救,就像贾宝玉说的“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可大明朝偏偏一副也没得到:大明汉人同胞互相残杀,各地军队无人来勤王,吴三桂引满清入关,祖大寿、洪承畴这对宁锦防线的好搭档,也都投降皇太极。民、军、将领,都背叛了崇祯帝,他孤家寡人能怎么办呢?只有死路一条,就像林黛玉跟紫鹃说的:“你拿绳子来把我勒死是正经”。于是崇祯帝上煤山“去冠冕、以发覆面”,上吊殉国!
  呜呼哀哉。
  好了,此文就着落在此处,不过这古怪药方还只说了一半,也就是“臣药”,这四味药、这四类人,都是“臣”。那唬人的君药是什么呢?又有什么影射玄机呢?且看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6章 贾宝玉的奇怪药方到底暗藏什么机密(下)

   

最新网址:www.aixswx.com

贾宝玉说的古怪药方里“君药”的秘密

-----------------------------

上一篇我们说了贾宝玉提到一个奇怪的药方,但我们只说了“臣药”,也就是四味药: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要花费三百六十两。

我们也分别分析了这四味药从宏观上喻指天地四方、人间四季。从具体影射看,这四味药分别指民众、军队、吴三桂、祖大寿和洪承畴,他们都是大明的臣民,所以这四味药都是“臣药”。

那“君药”呢?

贾宝玉说:“……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

前面说的“臣药”(群药),要花费三百六十两,王夫人就已经说“什么药这么贵”,如今“君药”,花了上千的银子,还费了几年功夫。这到底是个什么“药”?

后来借王熙凤之口说出来了:“……上日薛大哥亲自和我来寻珍珠,我问他作什么,他说配药。他还抱怨说,不配也罢了,如今那里知道这么费事。我问他什么药,他说是宝兄弟的方子……”

原来那“为君的药”只是珍珠!

如果是寻常珍珠,那很简单,贾府有的是,薛家也有的是。可是这珍珠不寻常,贾宝玉解释说:“……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

原来这“君药”竟然是富贵人家的古墓里死人头上的珍珠!

珍珠可以做药,这古来有之,不足为奇。那问题来了,

问题一、为什么要珍珠做“为君的药”?

因为“珠”为“君”也,君王也。珠,拆字为朱王,珠为君王,即“朱为君”;同时珠,谐音朱。原来“为君的药”是“珠”,实指“为君的”是“朱”也。姓朱的做君王,除了唐末的朱温,也只有明代的皇帝了。

珍珠在古代大户人家是稀松平常的,闺中妇女的头面,常有珍珠,还有单独的“珍珠头面”。薛蟠就是从王熙凤那里讨到了头面上的珍珠。但这个“君药”要的珍珠很奇怪,非得是大户人家古墓里头面装饰上用过的,看来少说也得上百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问题二、为什么珍珠必须是古墓里的?

这个问题,我也是纯属猜测,就当我是做一回笨伯、猜一次笨谜,客官您就凑合着看。

我们说了“珠”喻指君王,又是古墓里的,那当然是已经去世多年的君王。那对明末的崇祯帝来说,就是历代的先皇,可能要追溯到明太祖、明成祖,起码也是明神宗万历皇帝那里。

当然不是说让他去挖祖宗的墓去找药方。这“为君的药”,其实是指“为君的方略”,就是做皇帝应该怎么治国、怎么解决当时的危难——也就是大明(林黛玉)的“心病”。

说白了就是如何对付关外的游牧民族!

这一点,崇祯帝还真得好好请教他的先祖,像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常遇春北伐,风卷残云般推翻元蒙;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蒙古,一直将蒙古人驱逐到苦寒之地漠北;就是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那也是创造了三大征的辉煌、外战无败绩的记录!

这些君王是怎么解决关外问题的?他们要么是本人就英明神武,要么就是知人善任!明太祖、明成祖,崇祯帝肯定学不来,但他的爷爷万历皇帝,就值得他好好学习。历史把万历皇帝写得十分不堪,其实他虽不上朝,但知人善任,重用熊蛮子熊廷弼,任凭朝廷文官们怎么诋毁熊廷弼,万历皇帝始终对他信任有加,也正是靠着熊廷弼,让后金努尔哈赤始终无计可施。结果万历皇帝一死,年轻的天启皇帝受不了朝中言官天天投诉熊廷弼,就把他撸了下来,派个无能的袁应泰接替他镇守辽东。结果不到一年,辽东重镇沈阳、辽阳相继落入努尔哈赤之手,袁应泰畏罪自杀。朝廷没辙,只好又启用熊廷弼,但偏偏又派个纸上谈兵心胸狭窄的小人王化贞做巡抚来掣肘熊。熊廷弼空有满腹韬略,却得不到施展,结果经抚不和,让后金占了大便宜,明军惨败,熊廷弼背锅被抄家、还被传首九边。

同样的悲剧,不也是发生在崇祯帝时的袁崇焕身上吗?不管袁崇焕该不该杀,但没有直接证据,仅凭谣言就把大将凌迟,遂了敌人的意,寒了将士的心,这才有了后来的祖大寿的投降。崇祯帝怎么就不好好学习他爷爷万历皇帝是怎么信任重用熊廷弼的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简单道理怎么不明白呢?对袁崇焕那样,对后来的孙承宗也是那样,崇祯当皇帝17年,内阁首辅就换了五十多个,边关将领投降的比战死的还多!

所以,我认为这“为君的药”,必须是古墓里的“珠”,乃是提醒林黛玉(崇祯帝)学习先祖的“为君之道(药)”!从先祖那里吸取智慧,打败后金满清!

问题三、薛蟠为什么要费心费钱配这个药?

本来是讨论给林黛玉治病的药,贾宝玉才说了这个药方。但薛蟠早就知道这时,跟贾宝玉讨了两年,才得到方子,又花了两三年,费了上千两银子,总算配成。

这是治林黛玉心病的药,薛蟠要了干吗?

当然是给他的妹妹,薛宝钗!

薛宝钗没有林黛玉那样的心病,但有“心毒”——体内有一股热毒。

再说了,这治心病的药,对大明来说,其实是治国救国的方子;那对关外女金满清来说,不也是夺天下的方子吗?

因为你的防守秘籍,就是我的进攻秘籍啊!

林黛玉是隐喻大明和崇祯,薛宝钗当然是喻指女金和皇太极。

这药方花了薛家五年时间,皇太极扫定北方,奠定自己的优势,也差不多是五年。这五年,他攻占了朝鲜,征服了蒙古,又取得了对大明的松锦会战的大捷,得到了耿仲明、孔有德、祖大寿、洪承畴等明将,彻底瓦解了明朝的宁锦防线。

按照药方里的“群药”(臣药),他都得到了,军民合一(八旗制度),受降了吴三桂、祖大寿、洪承畴,女真人皇太极是万事俱备,只等大明内乱,然后就马上杀进北京!(只可惜他死得早,没有亲自带兵入关,进入北京皇宫)

那对于薛宝钗来说,“为君的药”是什么?

问题四、对薛宝钗来说,“为君的药”是什么?

前面我们说,“为君之药”,实为“为君之道”!林黛玉(崇祯)要学习先祖,特别是他爷爷的对付关外后金的方略。那对于薛宝钗(皇太极)来说,是不是也是如此?他们家又不姓朱?薛家也有“珍珠”?

薛家当然有珍珠,“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珍珠多得跟土一样。对林黛玉来说,珍珠之珠,乃指“朱姓君王”。那薛家的珍珠呢?

请注意,这个药方说的珍珠,是富贵人家装过头面上的珍珠,也就是女人用来装饰的珍珠,即女人用的珍珠,即女珍珠也!

女珍珠,女真主也,女真人之主也!那不也是“君王”嘛,所以对薛家来说,“为君的药”是就是女真之主的为君之方略。

问题五、薛家的先祖是谁?

书中写得很清楚,薛家的先祖是“紫微舍人”。紫薇,乃紫微星,是北方的帝王星,可见薛家这个先祖也是帝王,当然配得上称“君”。那舍人呢?在明代乃是指员外郎,晓得不能再小的军队编制人员了。薛家的先祖又是舍人?这等于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实际官职却是小小的弼马温。天上地下的神仙都看不上他。

薛宝钗如果喻指皇太极的话,那她的先祖自然是指其父亲努尔哈赤。皇太极改金为清称帝后,将努尔哈赤追认为皇帝,那努尔哈赤当然算得上是“紫微星”。那舍人怎么回事呢?原来努尔哈赤在起家之前,是建州卫员外郎,也就是建州卫舍人。虽然他后来成了“紫微星”,但当年可是个小小的舍人。

薛宝钗(皇太极)的“为君之药”,就是女珍珠(女真主努尔哈赤)的治国之道。努尔哈赤的方略,对内建立了八旗制度,对外就是“趁你病、要你病”,只要大明死了皇帝,马上就带兵南下。万历死了,努尔哈赤趁机夺了沈阳、辽阳;明光宗死了,立马发起萨尔浒之战。

老子的策略,皇太极全学会了,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内改变了努尔哈赤“杀穷户”、“杀大户”激化满汉矛盾的做法,而改为安抚汉人,建立汉八旗、蒙八旗i,将大量汉人纳为包衣奴才。(所以药方里的头胎紫河车,紫河车即胞衣,谐音包衣,对皇太极来说,是说得通的)

对外,将他老子“趁你病要你命”的策略发挥到极致!天启皇帝一死,皇太极马上虎兕出柙,发动“己巳之变”。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他立马策反耿仲明、孔有德,消灭朝鲜,搞定蒙古。后来又趁大明和李自成农民军交战,他趁机包围锦州,取得松锦之战胜利,得到了祖大寿、洪承畴。

臣药、君药,都搞定了,皇太极大功告成,可老天不帮他,让他提前两年死了,不过也是将大好的基业留给了儿孙。

问题六、薛蟠配药为什么从王熙凤那讨的珍珠就可以?

贾宝玉说,为君的药——珍珠,也不一定非得要古墓了死人头上的,活人的也可以,所以薛蟠去跟王熙凤讨。至于为什么要向王熙凤讨?他家里没有吗?他母亲、妹妹头上难道就没有珍珠吗?

我认为,跟王熙凤讨“君药”,就寓意向王熙凤讨要“治国方略”、“为君之道”。王熙凤这么厉害?当然,荣宁二府就被她管理得妥妥的,她是真有“治理”才能的。至于王熙凤影射谁,我就不展开说了。

照贾宝玉的说法,从王熙凤那里讨得的珍珠,也是可以用的。也就是薛蟠找的“为君的药”,是一分钱没花,讨来的。那就意味着那四味“臣药”就花了上千两银子。

要是这样的话,林黛玉也从王熙凤那里讨点珍珠来做“君药”,不也可以吗?

理论上可以,现实中行不通。因为林黛玉并不太喜欢王熙凤,也从不主动与之接触,更不会向她讨要东西。虽然只要她开口,王熙凤肯定给。这依然涉及到王熙凤的影射问题,这里我也不细说了。

问题七、袭人是那“为君的药”珍珠吗?

这“为君的药”是珍珠,前面四味臣药是指人,那君药当然也是指人。红楼梦里有“珍珠”这个人吗?

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后来的花袭人!

花袭人,原名叫珍珠,本是服侍老祖宗贾母的。有好些个丫头是服侍贾母的,袭人、晴雯,都是跟着贾母,后来转给了贾宝玉使唤,特别是晴雯,更是特别留给贾宝玉的,结果被王夫人逼死了。(我认为晴雯是影射熊廷弼,请看往期文章“晴雯影射揭秘”)

这个花袭人,花珍珠,虽然跟了贾宝玉,但怎么看都像是卧底,是薛宝钗的心腹。所以红学研究都知道,晴雯是黛玉之副,袭人是宝钗之副。那这样看起来,

对林黛玉来说,为君的药,就是晴雯(影射熊廷弼);

对薛宝钗来说,为君的药,是珍珠袭人(影射范文程)。

我也有另外的文章揭秘袭人,认为她影射后金势力里的汉臣范文程,这里不啰嗦。

总之呢,晴雯早夭,她的谋略,解决不了林黛玉的心病,就像熊延弼早就被天启帝杀了,崇祯皇帝没有得到这样的好将领。

而珍珠呢,虽然跟了贾宝玉,但心思是向着薛宝钗的,就像范文程虽然是汉臣,但甘心做了女真人的狗,的的确确为女真人夺取汉人江山出了无数谋略,是名副其实的“治国方略、为君之道”。

所以呢,林黛玉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君药”,而薛宝钗轻轻松松就得到了,于是林黛玉最终死于“心病”,被迫“玉带林中挂”;薛宝钗终于大功告成,但也天不假年,“金钗雪里埋”。

好了,关于贾宝玉说的奇怪药方,总算啰里啰嗦的说完了,下一期,我们来谈谈贾雨村。

(本章完)

阅读石头记真相大揭秘最新章节 请关注星空小说网(www.aixswx.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1: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7章 寻找曹雪芹,是一场“小蝌蚪找妈妈”的笑话

   

最新网址:www.aixswx.com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小蝌蚪找妈妈》。当小蝌蚪还是小蝌蚪的时候,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闹了很多笑话,因为它只是在虾公公那里得到了关于妈妈的一些表象特征,然后去对号入座,结果错把鲤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了母亲,闹出了不少笑话。幸好它慢慢长大,蜕掉了尾巴,皮肤也变成了青绿色,从小蝌蚪变身了小青蛙,这一下不需要别人指点,它自己就很容易地在荷叶上找到了青蛙妈妈。

▎可悲:癞蛤蟆成了千里马

这个故事有点类似于著名的寓言“按图索骥”,说的都是错把一些表象特征、蛛丝马迹当做唯一真相,结果是盲人摸象,把乌龟当青蛙妈妈,将癞蛤蟆当作千里马。

寻找《红楼梦》的作者,一百年来无数红迷、红学家都在孜孜以求、苦苦查证。直到上世纪民国大学者胡适一语论定:《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

那曹雪芹究竟是谁呢?你能在历史上找出曹雪芹这个人吗?

民国大教育家、红学索隐派代表蔡元培,曾如此追问当时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青年才俊胡适。

为了找到曹雪芹,胡适先生以及后来的红学家,便开始了一场类似“小蝌蚪找妈妈”的行动。

他们笃信,能写出《红楼梦》这么伟大作品的“曹雪芹”,不可能不在历史上留下蛛丝马迹。于是,他们在大量的清人笔记诗文等故纸堆里翻找,只要找到雪芹、芹溪、芹圃等字眼,便如获至宝。

功夫不如有心人,还真的找到了一些只言片语、蛛丝马迹,在清朝旗人贵族敦诚敦敏兄弟,富察明义以及袁枚等人的诗文笔记里,还真的出现了曹雪芹、芹圃与红楼梦的相关字眼。并由此确定曹雪芹就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霑。胡适并进一步推断,既然作者是曹寅之孙,那他写的《红楼梦》自然是一部感世伤生、哀伤家道败落的著作,根本不是蔡元培认为的“悼明责清”之作。

至于伟大的“曹雪芹”为何只留下了一部《红楼梦》,此外连一首像样的诗都没留下来?

至于敦诚敦敏兄弟是唯一见过“曹雪芹”的,却只字不提曹是作者,也不提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反倒是没有和“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富察明义、袁枚等人的大体推测,却被胡适等人当作了铁证……

这些问题,胡适等红学家已经无心顾及了,因为他们已经自认为找到了答案,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至于你说“这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他们就会反问你:那你说谁是小蝌蚪的妈妈?那你说谁是“曹雪芹”?自己找不出来,别人找到了你又叽叽歪歪,那么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几十年,还不如你?

这样的声色俱厉的责问,老沧在网上听到了无数次。要是在二十年前,我等人微言轻,即便自认为有理,也没地说去。所幸今天网络平台广阔,才有了草根发声的平台渠道,才让无数红迷了解到截然不同于官方红学的另一种解读。

传说张家湾发现了曹雪芹的墓石

▎可气:红学硬生生成了“曹学”

胡适的考证派红学,其伟大‘功绩’不只是在于替《红楼梦》找到了作者,更在于根据这个自以为是的“答案”,推论出了红学两条重要结论:

一是曹雪芹真的姓曹,是曹寅之孙;

二是红楼梦是影写曹家家事,贾宝玉的原型是作者,是一部自传小说。

这两条结论,组成了一条铁轨,从此红学这条列车,沿着这条铁轨驶向了永远不能抵达的“曹家店”!

列车司机,从胡适,到俞平伯,到周汝昌,到冯其庸,到今天的李希凡等。虽历经岁月沧桑变幻,他们驶向曹家店的决心,从未懈怠,从未改变!

作为第一代列车司机,胡适本人晚年反倒对《红楼梦》意兴阑珊了,当年他考证《红楼梦》本来就是一时兴起,只是为了证明他在美国学的那一套逻辑学、杜威主义,要比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高明得多,倒不是因为他本人对《红楼梦》有多喜欢。相反他直言《红楼梦》的思想文学价值,还不如《儒林外史》,晚年劝诫年轻人不要研究《红楼梦》。

的确,按照胡适的考证,这样一部感世伤生的家事自传作品,确实难以称得上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但作为红学列车成就最高的老司机周汝昌老先生,坚定地沿着胡适铺设的轨道,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穷毕生之精力,终于将红学列车驶达了子虚乌有的“曹家店”。因为经过周老先生对曹家的历史不断地深入挖掘,将书中贾府之事、贾宝玉等人自行脑补成曹家事、曹家人,终于将一部《红楼梦》彻头彻尾变成了一部《曹氏家史》,红学也彻底变成了曹学,乌龟真的成了青蛙妈妈,癞蛤蟆真的成了千里马。

呜呼,这样的红学,终将会被证明,是中国学术研究史上最大的笑话。

有人说,古人白纸黑字的记录难道还有假?那些记录又不是胡适伪造的,你凭什么说人家是盲人摸象、小蝌蚪找妈妈?

那是古人白纸黑字的记载是不假,可说到底那也只是“只言片语”,做不得铁证,更不能当做唯一真相。“红楼梦”的真相还得从《红楼梦》里去找。

红学家当然反复研读过《红楼梦》的文本,而且各个抄本以及里面的批语都翻烂了。可同样的文字,无数的红学家硬是要往曹家去套。胡适当初起码还从敦诚敦敏等清人诗文笔记里,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而后来的曹学家,连故纸堆都懒得翻了,直接将将“曹雪芹”等同于贾宝玉,等同于曹寅子孙曹霑!

作为文学研究竟然草率到如此地步,还大言不惭美其名曰是学术研讨会!我看分明是自行脑补大会!比如大作家刘心武对秦可卿的原型研究,认为她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这不是自行脑补、脑洞大开的情节是什么?可有半点史料证据支撑?

▎可叹:附会演绎当真人真事

首先,将曹雪芹当作唯一作者,这种学术考证就很草率。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只是根据甲戌本第一回楔子后面关于此书来历的那段话: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段话,和前面此书来历(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的故事一样,是附会演绎之说,这是古典文学常有之事,比如《水浒传》演绎出一百零八条好汉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西游记》里有开篇天地会元造化之功和天下四大部洲的介绍,《镜花缘》里百花仙子的前世渊源。

胡适等红学家从这段话里单单挑出了一个“曹雪芹”当做唯一作者,实在难以服众。依照这段话,那也是空空道人根据石头上文字录下来的,后来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空空道人才是第一作者啊(当然‘石头’才是第一作者)。

有人肯定扑哧一下,空空道人、情僧明显是杜撰的人物,怎么会是作者?

那老沧我也要捻须一笑:你既然知道空空道人是杜撰的人名,那为何肯定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就是真人真名?

既然空空道人(情僧)是附会演绎的杜撰人名,为何偏偏曹雪芹就是真名真姓?总不能因为“曹雪芹”三字看起来像真名就认为是真的姓名吧。

曹雪芹就真的姓曹?

这是关于曹雪芹作者论的第一个大疑问,姑且先放在这。

我们再看这个曹雪芹究竟做了什么工作。仔细再读下这段文字: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可见他的工作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

有两个字很重要——后因。也就是先得有个本子,有个底本,才能供他批阅、增删。这个底本从何处来?

书中说是从空空道人那里来。

所以,真要寻找《红楼梦》的作者,那就得去清代找到那个既做过道士又做过和尚的空空道人或情僧!书中贾宝玉也被证明后来“做过两回和尚”,那曹寅的子孙可有做过道士做过和尚的人选?

有人拿出甲戌本那条批语说事,这条批语是这么说的: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曹学家就由此认定,所谓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都是曹雪芹的化名,真正的作者其实就是“曹雪芹”他一人!批书人脂砚斋这条批语就是铁证!

这的确是很有力的证据,可细一想,又不对啊,跟前面的问题一样啊,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是化名,那“曹雪芹”就不是化名?作者既然如此煞费苦心、草蛇灰线,生怕有涉朝政,避免引来文祸,为何偏偏在第一回就把作者的真实姓名自己曝出来了?你当作者是憨豆先生,是拿身家性命来搞笑的么?

其实这段批语很好理解,作者在开篇楔子中附会演绎了一个故事,目的是让朝廷无法查找书的真正来历和真正作者。楔子说这部书是一个叫空空道人的道士从一块大圆石上抄录下来的,至于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等人,只是对这部书做了题名和进一步的加工,他们都是和空空道人一样,都是附会虚拟的人物。又或许真有其人,但姓名都是化名!朝廷真要追查,总不可能把天下叫“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的人都抓去问罪吧。

如此看来,那就有几种可能:

1)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其实都是虚构的,他们都是作者的化身,他们都是作者自己;

2)空空道人(情僧)是作者,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只是对此书做了题名增删。

有一点需要认清:《石头记》成书在前,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题名增删在后,没有《石头记》,他们就无从题名、批阅、增删。

如此看来,“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究竟是不是真名真姓,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第一作者。

可胡适偏偏挑了“曹雪芹”这个人,将其当做唯一作者。

▎可疑:那段话真的是开篇楔子的内容?

关于开篇楔子那段话,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段话真的是属于开篇楔子的内容吗?

有古本里压根没有“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后因曹雪芹……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段话!

也就是《石头记》的文本就没有这段话,《石头记》的楔子在交代此书的来历时,只写到空空道人将《石头记》抄去检阅一番,做了删改,压根没有写后来《石头记》后来多次改名,以及“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等人的事。

其实只要稍微揣摩一下语境语意,就很容易发现“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后因曹雪芹……”这段话是后来添加的,压根不属于《石头记》开篇楔子的内容。开篇楔子就是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开始,至“(空空道人)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结束。这才是完整的楔子内容,楔子就是以附会演绎的方式讲述了《石头记》的来历,说的便是补天石去红尘历幻一番的故事。

请注意,楔子只说此书叫《石头记》,提到的人物只有空空道人。至于《石头记》后来叫《情僧录》,叫《风月宝鉴》,叫《红楼梦》,叫《金陵十二钗》,以及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三人,都不属于原本楔子的内容。

那楔子后面那段话到底是谁添加的呢?

很可能是就是甲戌本里才有的,最大的嫌疑,很可能是批书人,因为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暴露了——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脂砚斋再评,即重评,所以甲戌本的书名是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但这段话很可能又是“曹雪芹”添加的,因为后面那首诗,是曹雪芹题的。

(曹雪芹)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其实曹雪芹的这首诗,就向读者表明了:他不是作者,作者另有其人。

历来红学家一直将这首诗当作是曹雪芹的自我感叹,其实是曹雪芹对作者苦心孤诣写下这本书,却没有多少人解“其中味”而深感遗憾,是曹雪芹替作者鸣不平。曹雪芹当然能体会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因为他对《石头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岂会看不懂作者的满腹辛酸和书中的斑斑血泪?

脂砚斋、畸笏叟等批书人,自然也能体会作者的辛酸血泪,但他们读的根本不是作者的《石头记》,而是曹雪芹批阅增删的《红楼梦》(曹雪芹题名《金陵十二钗》),只不过在甲戌本里,依然用了《石头记》的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由于曹雪芹前后增删了五次,在此过程中,脂砚斋已经参与了评点,于是我们在批语中看到了“俟雪芹”、“命芹溪删去”这类的字句,这些批语很多是在初评时留下的,以至于在重评本(即甲戌本)里,我们明显看到曹雪芹已经按照批语做了修改。

如此看来,批书人和这个曹雪芹关系很密切,保持着互动的,但脂砚斋等人又多次叹息某某章节迷失无稿,比如“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如果《石头记》的作者真的是曹雪芹,脂砚斋等人又何须哀叹无稿?直接问曹雪芹要即可,即使曹雪芹那里也没有底稿,但大体情节也总是记得吧,重新补充完善也非难事啊!

由此可见,曹雪芹也是真的没有“狱神庙”、“卫若兰射圃”等情节的稿子,因为曹雪芹压根不是《石头记》的作者,他只是得到了一个《石头记》的本子,“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已。

脂砚斋等人觉得《石头记》原文中秦可卿“遗簪”、“更衣”的情节不合适,于是“命芹溪删去”,曹雪芹便删去了;脂砚斋等人发觉《石头记》原著“缺中秋诗”,便“俟雪芹”填上,后来便填上了——可见曹雪芹非常出色地完成他的工作:批阅增删,进一步剔除《红楼梦》的毛刺,删除润色书中的“碍语”,以免触及文祸。至于那些迷失的稿子,曹雪芹也无能为力。

当然,我们可以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之一,因为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石头记》进行了长达十年、前后五次的批阅、增删、润色,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的面貌。

▎可笑:曹雪芹就一定得姓曹?

总之,从《石头记》的文本推断,压根得不出“曹雪芹是作者”的结论,只能说“曹雪芹”跟红楼梦有关系,对红楼梦做了重要的增删润色工作,但不能等同于是作者,更不能被当作第一作者,因为他是以《石头记》为底本来批阅增删的。而胡适等红学家偏偏抛开文本,去清人的故纸堆里查找一个叫“雪芹”“芹溪”的人。问题是甲戌本楔子后面那段话已经明确说明:曹雪芹只是增删润色人,不是作者,你还偏偏将曹雪芹当作作者,还是唯一作者,去考证这曹雪芹究竟是哪家姓曹的子孙,这不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吗?

再次回到曹雪芹究竟是不是姓曹的问题。

看到“曹雪芹”三个字,就认为曹雪芹姓曹?

这样的学术逻辑本身就很可笑。照此说,那鲁迅是不是就姓鲁,巴金就得姓巴,老舍真的姓舍!我沧海客是不是得姓沧?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是不是得是东方不败的后人?

红学家翻遍了清人的诗文笔记,找到了“曹雪芹”,找到了“雪芹”,找到了“芹溪”、“芹圃”、“梦阮”、“曹霑”,最后确定为曹寅之孙(或之子),这一路寻来,真的是经历了类似于“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苦历程。

那如何把这些人名归为同一个人呢?红学家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请看百度百科词条: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百度百科“曹雪芹”词条)

厉害吧,管你多少名、多少字、多少号,只要加一个“又”即可。至于名和字不搭配对应的问题,也顾不上了。(古人的名和字讲究对应的,比如岳飞,字鹏举;唐寅,字伯虎。而曹霑的名和梦阮的字,完全对应不上)

曹雪芹画像,殊不知这样的发型在乾隆朝是要被砍头的

红学家又创造性地为这个“曹雪芹”做了画像,建了故居,写了传记,隆重举办了纪念活动,甚至还拍了电视剧,弄得全国人民不信也得信了,可这一切跟《红楼梦》有几毛钱关系?

张家湾发现的所谓曹霑的墓石,于是红楼梦和张家湾扯上关系

小蝌蚪是幸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蜕掉了蝌蚪样貌,变成了和青蛙妈妈一样的模样,所以才找到了妈妈。要是它一直是蝌蚪的模样,只能根据别人描述的一些特征去寻找妈妈,只会不断地闹笑话。

大学者胡适也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当时最早的抄本,里面有前所未见的红字批语——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可他偏偏放着这么好的本子不看,不好好研读文本和批语,却又秘不示人。不愿借给自己的老师蔡元培先生观阅,但很大方地借给了自己的粉丝时年十九岁的周汝昌。再后来上海博物馆花费80万美元巨资从美国将此本购回。

胡适放着现成好东西不顾,偏偏去翻清人的故纸堆里找一个叫“曹雪芹”的人,结果找来找去,找到了曹寅之孙所谓“曹霑”。可人家曹寅的真正后裔在族谱里并没有“曹霑”这人。

倒是前些年曝出几幅清朝人画的画,上面的题名赫然是“种芹人曹霑”,引得冯其庸等红学家无比激动,那可是伟大的“曹雪芹”的真迹画稿啊。后来不知怎的,红学家认为这个“种芹人曹霑”并不是“曹雪芹”,空欢喜一场(因为曹霑本来就不是曹雪芹啊)。

再后来曝出来北京西郊一栋老房子上有曹雪芹的题诗,又有刻有“芹圃”的木箱,多家电视台还当作惊天发现报道。但这一次红学家倒没有闻风而动,可能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笑话闹太多了,也或许是那墙上题诗的内容大多出自古人的诗作,并非原创,怎么看都像是穷酸秀才的涂鸦,绝对不能想象《红楼梦》的作者会那样拾人牙慧涂鸦。那件事闹腾了一阵也不了了之了。

由于胡适等人的结论已经深入人心,刘心武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进一步将曹学的影响扩大,以至于无数的红迷,一读到贾宝玉,就想起曹寅的孙子,一看到贾府就想到曹家,于是也跟着曹学家们,将《红楼梦》里的场景自行脑补成清朝贵族家庭生活的场面。更有大作家王朔愤恨道:“《红楼梦》电视剧就该拍成清装剧,剧中人物就该说京片子,要拍汉服版,就去拍《******》,那是你们汉人的东西”。

为了满足这些人的心愿,还真有好事者费心绘制了清装版的红楼梦人物画像,并精选其中的金陵十二钗,供奉于北京大观园内。可在红迷看来,这样的清装版画像,实在太辣研究,于是赶紧翻出清朝孙温的绘本来洗洗眼。

(本章完)

阅读石头记真相大揭秘最新章节 请关注星空小说网(www.aixswx.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8章 红楼梦里对仗对应关系趣谈

   

最新网址:www.aixswx.com

《红楼梦》里的对人、事、物描述的字眼,很多都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两两出现的。比如有“甄”,就有“贾”;有“金”就有“木”;有“风”就有“月”等等。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其实这种对仗对应关系,就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对比越分明,就越发看出作者的褒贬立场。我们要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主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不可草草看去。

1)事物的对仗对比关系:

风 VS 月

【这是全书重要的文眼,风,指清风,喻指清朝;月,指明月,喻指明朝。黛玉等人都是吟月骂风,“三春事业付东风”“风刀霜剑严相逼”;宝钗则是歌颂“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金 VS 木,金玉良缘 VS 木石前盟

【宝钗属金,黛玉属木,五行中金克木。木石虽是前缘注定,但今生却是金玉良缘】

青 VS 红

【书中多次出现的青红皂白,描写贾宝玉的打扮,也是青红互现】

朱楼梦 VS 水国吟

【朱楼,便是红楼,朱者,大明也;水国,即清国,满清也。大明的繁华亦如梦,清国的吟唱欢歌才刚刚开始】

怡红 VS 快绿

【元春不喜欢“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吴本有条批语:“见了红便心怡,见了绿便要其快些完结,故曰怡红快绿”】

林黛玉埋香冢泣残红 VS 薛宝钗冷香丸赞东风

【黛玉葬花,看到四处飘零的落花残红,伤心哭泣,用香袋装起来埋葬。薛宝钗毫无怜花惜红之心,反而为了治疗体内热毒,用四季的各色名花酿制冷香丸,一颗冷香丸,不知道糟蹋了多少鲜花。林黛玉怨东风,薛宝钗赞东风】

2)人名的对应:

甄士隐 VS 贾雨村;

【一个是真事隐,一个是假语存】

张金哥 VS 卜银姐;

傻大姐 VS 智能儿;

黄金莺 VS 白玉钏;

娇杏 VS 冯渊;

【一个侥幸,一个逢冤(倒霉)】

巧姐 VS 板儿;

【一个是乖巧,一个呆板】

茗烟 VS 金荣;

【批书人重点指出,茗(大明)之化烟,(后)金之荣盛】

霍启 VS 叶生;

【一个祸起,一个孽生;一个祸起葫芦庙,一个孽生宁国府】

张如圭 VS 卫若兰;

〖甲侧:(张如圭)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

上面是正反对应,也有同义对应的

冷子兴 VS 胡君荣;

【冷,清也,冷清嘛,冷子,即满清子孙;胡君,胡人君主,喻指清王朝是胡人掌权。满清是胡人为君,自然其子孙兴荣】

夏守忠 VS 乌进孝;

【一个是瞎守忠,所谓“守忠”是空口瞎话;一个是无尽孝,所谓“进孝”是子虚乌有。夏守忠是宫里的臣,乌进孝是宫外的民,寓意大明朝是臣不忠、民不孝】

河东狮 VS 中山狼;

【河东狮是夏金桂,恶妇一个;中山狼是孙绍祖,毒夫一枚。“夏”天怎会有“桂”花?矛盾;“孙”子岂能在“祖”父前?不通】

陈也俊 VS 潘又安;

【一个也很英俊,一个又如潘安,都是大帅哥。但两人品行判若云泥,一个光明磊落,彬彬有礼;一个逾墙钻穴,遇事逃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00 , Processed in 0.0771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