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海派红楼
无障碍写文章
登录/注册
《红楼梦》创作时代探讨 张 熹张熹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创作时代探讨 张 熹 关于《红楼梦》创作的年代,虽然作者在原著中刻意隐去,然而,成书年代的断定,对于《红楼梦》而言至关重要,是解读此书之出发点。 解铃还须系铃人。此文探究《红楼梦》成书年代的基本方法是:以《红楼梦》原文以及各版本批语所提及的人、事和时间出发,找出与之相吻合的真实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不仅要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在时间节拍上相吻合,在实事上相一致,也要有相当的文学才能和地位,而且他们之间互相沟通,形成“私密传阅朋友圈”。最后以《红楼梦》文本验证,加以确认。 所用方法即“三证”:映证——找到与之相符的历史人物;联证——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印证——这些历史人物的辞世时间与批语相符。以逻辑清晰的“多方位关联”确认其成书年代。 本文的目的:寻求历史真相,为解读《红楼梦》奠定时代背景。 一 、由《红楼梦》创作过程推断年代 (一) 原著的五种题名及相关人物归纳: 原著的书名共有六种: 1 | 《石头记》 | 空空道人……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 | 2 | 《情僧录》 | 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 3 | 《红楼梦》 |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 4 | 《风月宝鉴》 |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 5 | 《金陵十二钗》 | 曹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 | 6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
我们把以上六种书名所涉及的创作和题名人物,归纳如下: 1 | 空空道人 | 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云:跛足道人 | 2 | 石头 | 即石兄;又云:癞头和尚 | 3 | 吴玉峰 | 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 4 | 东鲁孔梅溪 |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 5 | 棠村 |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 6 | 曹雪芹 |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
显而易见,《红楼梦》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书题名极多”,其书名一易再易,书成之后,又历经了一个传抄和点评阶段。 (二)题名《红楼梦》的吴玉峰亡于康熙33年(甲戌年) 徐乾学号“玉峰”先生。 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做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的高官,还主持编修过《明史》。曹寅与纳兰性德同学于座师徐乾学门下,又同任康熙皇帝的侍卫。 康熙十四年(1675年),徐乾学任日讲起居注官。 昆山为吴地,因此,吴玉峰即“吴地玉峰”之意。 冒辟疆晚年的《同人集》缕列平生相与倡和的文字之交,而名著当世的师友诗文同人中,方以智、徐乾学、孔尚任、梁清标均名列其中。 (三)题曰《风月宝鉴》的“东鲁孔梅溪”亡于康熙57年 “东鲁孔梅溪”,即孔尚任。孔尚任(1648~1718年),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升官至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后不久,就被罢了官,从此,他以东鲁狂生自命,"弹铗燕市中,独歌不逐吠",终生未仕。 眉批之“东鲁孔梅溪”,从籍贯、姓氏来看孔尚任相符。 “梅溪”又见于眉批,可见“东鲁孔梅溪”不仅活在甲戌年(1694年)之前,又活在甲戌以后。恰恰,孔尚任生于1648年,71岁亡故于1718年。甲戌那年,孔尚任正值47岁。 孔尚任同冒襄有密切的交往: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一月,孔尚任邀请淮海诗人大会扬州,冒襄与孔尚任促膝长谈,彻夜不倦,倾吐隐居水绘,坚持操守之心曲,感叹时事纷乱,经历坎坷,激发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冒辟疆曾以77岁高龄,远赴三百里,与孔尚任同吃同住三十日作“连夕达曙”的交谈。 孔尚任对《红楼梦》作者有深厚的崇敬和感情,故而“梅溪”眉批有:“见此二句即欲堕淚”之说。 “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红楼梦》用北曲,《红楼梦》第五回“终生误”曲子后面甲戌本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由此批语“不负自创北曲”,可见眉批者“梅溪”与“自创北曲”名家孔尚任完全吻合,“自创北曲者”非孔尚任莫属。 因此“东鲁孔梅溪”与山东孔尚任相符。 (四)棠村梁清标亡于康熙30年 甲戌本有一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棠村”为梁清标之号,故有“棠村相国”、“棠村梁尚书”等尊称。 梁清标(1620年~1691年),号棠村。明崇祯进士,入清授编修,累擢户部尚书,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梁清标与冒辟疆有诗文交往,见《同人集》卷十一,同题者有梁清标、陶季深、程邃、恽寿平、吴岩、方以智、徐乾学、孔尚任、梁清标均名列其中。 梁清标与洪昇有交集。康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组织重新修订《长生殿》剧本,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有:“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誉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之说。 梁清标与孔尚任有交集,《桃花扇》上演时由紫禁城中和殿大学士梁清标主持。 甲戌本开篇引文中,棠村是为“雪芹旧有”所序,“旧有”指多年前写的《风月宝鉴》,远在“披阅十载”前若干年,即有棠村为之作序的《风月宝鉴》旧有书稿。 梁清标亡于康熙30年(1691辛未年),故而他介入《红楼梦》早期创作阶段作序,至康熙33年“甲戌抄阅再评”时,眉批者云:“今棠村已逝”完全吻合,进一步证实了“棠村”即是梁清标相国。 《红楼梦》作书者称呼梁清标为“其弟”,显然资历不低,年龄较梁清标为长。 (五)雪芹 [img=350,233][/img][img=98,232][/img]“雪芹校字”出观在《书史纪原》上的子部艺术类。明夏兆昌编纂、蒋源刻,天启四年(1624年)刻本。《书史纪原》上册卷首依次为作者友人胡震亨叙、作者自叙、董其昌手书叙。卷首及下册首页均钤有“楝亭曹氏藏书”印章。《书史纪原》现被收藏于山东省泰安市的岱庙。 董其昌在草书“叙”后落款:“甲子长至后二日,华亭旧史官董其昌识。”此书上有“雪芹”以蝇头小楷所作的校字,共九处计20字,落款“雪芹校字”。 《书史纪原》由董其昌作“叙”、“雪芹”担任校对,说明“雪芹”和董其昌之间有交集。 董其昌手书“叙”的甲子年是1624年天启4年,这年方以智和冒辟疆均14岁,钱澄之13岁,钱谦益42岁,陈贞慧20岁,侯方域6岁,洪昇尚未出生。 冒辟疆十四岁随祖父返乡后,将诗稿整理为《香俪园偶存》,寄呈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指教。董其昌与如皋冒氏乃世代交谊。七十岁的董其昌为《香俪园偶存》作序,“此辟疆十四岁时作,才情笔力,已是名家上乘”,并将冒襄比作初唐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此书虽然有曹寅藏书印章,但是曹寅出生于1658年,是刻书之后的34年,说明曹寅仅仅是“藏书人”,不可能参与该书的出版工作。 据此,《书史纪原》上“雪芹校字”的年代查证为1624年(甲子天启4年)。 本节小结: 《红楼梦》创作时期涉及的棠村(梁清标)、吴玉峰(徐乾学)、东鲁孔梅溪(孔尚任)皆为康熙年代人物 ,他们之间互有交集。 棠村即梁清标,梁清标亡于康熙30年,所以康熙33年“甲戌抄阅再评”的眉批:“今棠村已逝”锁定“棠村”即是梁清标相国。 玉峰(徐乾学)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与梁清标同为朝廷大臣,比梁清标小十二岁,均为文坛领袖。吴玉峰题《红楼梦》合情合理。 东鲁孔梅溪(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一场上演,是由梁清标主持。 出现“雪芹校字”的《书史纪原》一书上有董其昌手书“叙”,说明“雪芹”曾经与董其昌有交集。 二 、由《红楼梦》批注者推断创作年代 [img=215,159][/img](一)《红楼梦》的版本 我们梳理和综合了《红楼梦》批点年表,如下表: 干 支 | 年 份 | 事 件 | 版 本 | 甲戌以前 | | 初评 | 甲戌本 | 甲戌 | 1694甲戌 康熙33年 | 再评 | 甲戌本 | 丙子 | 1696丙子 康熙35年 | | 庚辰本 | 丁丑 | 1697丁丑 康熙36年 | | 靖藏本 | 己卯 | 1699己卯 康熙38年 | | 己卯本 | 庚辰 | 1700庚辰 康熙39年 | 四评 | 庚辰本 | 壬午 | 1702壬午 康熙41年 | | 庚辰本 | 乙酉 | 1705乙酉 康熙44年 | | 庚辰本 | 丁亥 | 1707丁亥 康熙46年 | | 庚辰本、靖藏本 | 戊子 | 1708戊子 康熙47年 | | 靖藏本 | 辛卯 | 1711辛卯 康熙50年 | | 靖藏本 | 甲午 | 1714甲午 康熙53年 | | |
上表显示,手抄本批语的出世,最早为甲戌年(1694年),即康熙33年。也可以看出,各种手抄本的眉批,紧密地集中在甲戌本后的十四年间,即1694年(甲戌 康熙33)到1711年(辛卯 康熙50),终止于畸笏叟批点的“靖藏本”,完成于1711年(辛卯年)。 (二)《红楼梦》的批注者 《红楼梦》的批点者,都是知情者,他们深知《红楼梦》创作的原委、主旨和背景。所以,对批点者的探讨,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组成。 版 本 | 批注者 | 甲戌本 | 脂砚斋、松斋、梅溪 | 庚辰本 | 脂砚斋 | 靖藏本 | 畸笏叟 | 己卯本 | 脂砚斋 | 庚辰本 | 脂砚斋 | 庚辰本 | 脂砚斋、畸笏叟、芹溪、松斋、绮园 | 庚辰本 | 畸笏叟 | 庚辰本、靖藏本 | 畸笏叟、二芹、 | 靖藏本 | 畸笏叟 | 靖藏本 | 畸笏叟 |
(三)松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松斋的批语: [img=121,183][/img]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且看:“松斋”为何人?曹寅的《楝亭诗抄》中就提到“松斋”,曹寅称之为“大兄”。全诗如下: [img=381,256][/img]
1921年春,顾颉刚给胡适写信提及,天津图书馆有曹寅的《楝亭集》诗抄,中有多位明遗民作的序。胡适如获至宝,马上回信,并给顾撷刚开出20大洋的支票,要他看看情况,是否决定购买此书。 顾颉刚给胡适回信中,把《楝亭诗钞》里的人物按辈分称谓排列起来,如下图所示: [img=192,207][/img]明显地看到:“松斋”是曹寅的“大兄”。 曹寅出生于1658年(戊戌顺治15年),松斋的出生年代当在此前,曹寅有四位兄长,松斋为大兄,故而松斋作批语的时间必然在康熙年间。 (四)绮园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中有六条绮园的批语,写上述这些批语的绮园是谁呢? 他是曹寅的朋友。《楝亭诗抄》卷八中有《书院述事三十韵答同人见投之作,兼寄前诗局诸君及汇南、于宫、绮园》一诗,时间盖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说明“绮园”是曹寅文友。 [img=460,274][/img]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号绮园,又号听翁、葹园、丰南樗叟、蕋栖居士、丰南内史、丰南外史、红豆词人。康熙五年(1666年),吴绮外放湖州任知府。吴绮在这三年中,召集倡导众多文坛名士如余怀、吴梅村、徐乾学、宋琬、施闰章等纷纷来到湖州,游历山水,吟诗唱酬。吴绮与明遗民冒襄、余怀、陈维崧、尤侗、屈大均、陈恭尹、卓尔堪、梁佩兰、吕潜、杜浚、王方歧等交往密切。吴绮罢官后,洪昇写诗《赠吴园次太守》。吴绮与陈维崧、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绮园亡故于甲戌年,他的批语出现在《红楼梦》上面,说明他的评语批写在甲戌前的手抄本上。 (五)畸笏叟系冒褒之笔名 [img=189,148][/img][img=217,149][/img]《红楼梦》中有诸多“畸笏叟”的批语。 “畸笏叟”的批语有个特征:署名的都是眉批(甲戍本未署名的有他的眉批与侧批),基本都有纪年,大多是从书中勾起往事引发感慨,有时抑止不住恸哭,喜用“叹叹”一类的惊叹词,爱用反问句式,语气大多比较颓废,与脂砚斋等人的批语有较大的区别。 批语中流露出畸笏叟与作书者曾经长期生活在一起,往往一些生活细节都会引起畸笏叟的感慨,如:第四十一回有眉批“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 海安丁建国先生首先揭示:畸笏叟是冒褒的笔名。 丁先生指出:冒褒在年龄和辈分上可以倚老卖老,活到1726年(丙午),八十三岁,相对于其他批注者自称“叟”是合乎情理之事。 我同意丁先生的见解。甲戌年时,冒褒正值51岁,这年洪昇50岁,孔尚任49岁,曹寅39岁。除了年龄稍长,在辈分上,他为冒襄之弟,为明末遗老一辈,自然可以老叟自居。冒褒在学问上受到冒襄的鞠育教诲,冒褒之妻宫婉兰系泰州名士宫伟缪女。他与陈维崧、冒丹书十分亲密。,其著作有《铸错老人集》、《铸错轩诗葺》,还为陈维崧撰《妇人集》作注(新城王士禄评)。冒辟疆、冒褒兄弟为王士祯访如皋接风,赠画水苔数幅。王士祯为冒褒延誉,使其应试顺利。 1707年丁亥本,“畸笏”评语(眉批)共27条,第二十二回的后面,畸笏叟说“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又有“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都含极有价值的信息。 1714年甲午本,畸笏叟批语中有“……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这一年,冒褒71岁,他感叹批书人只剩下二个人了。 如皋县志记载云:冒褒“时与兄(冒襄)同游者陈其年、王阮亭辈,皆引为忘年友。十困棘闱不售,晚年杜门却扫,图书自娱,年八十三而终。”冒褒晚年闭门谢客,闭户著书不求闻达,他应该是最终完成评点任务的长者。 鉴于畸笏叟辈分之高,对《红楼梦》成书有充分的话语权,所以他以命令的口吻批示:“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综合以上各方面来看,畸笏叟与冒褒十分吻合。 (六)脂砚斋是洪昇的笔名 脂砚斋对《红楼梦》怀有超乎想象的别样感情,十年如一日,亲自抄评至少五次,动辄痛苦流涕。 洪昇 (1645.8.21~1662年),1666年(康熙五年)到北京后,以当时的著名诗人王士禛、施闰章为老师。朱彝尊、梁清标、李天馥、查慎行、陈维崧、徐乾学、赵执信等均是他的诗友。棠村梁清标相国和徐乾学相国是两位最赏识洪昇才华的人。 洪昇与陈维崧都是戏剧和写词高手,又是亲密的文友。陈维崧《湖海楼词,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同洪昇昉思》中写道:“莫问完颜耶律,兴亡恨,总是荒邱。红墙外,谁抛金弹?年小富平侯。”与洪昇共同悲慨着追怀故明。 李天馥顺治末年就做了京官,“康熙十一年,迁司业,晋侍讲,(康熙十五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历讲读学士、少詹事。十六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典武会试”。据章培恒先生考察,洪昇与李天馥交往始于康熙十三年,时洪昇在北京国子监坐监读书,以诗投赠天馥而获见知,遂设馆于其家。李天馥常和王士祯、陈廷敬、叶方蔼等相唱和 洪昇和李天馥在对待顺治与董小宛的观点上有共同语言:高阳说:“长生殿乃是借古喻今。将顺治与董小宛那一段永不分离的深情,借唐明皇、杨贵妃表现出来。”对同一题材,李天馥写下《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借古述今,暗指顺治董皇后名白字青莲,并缕述顺治董皇后之艰难经历。 李天馥于康熙三十三(甲戌)年回到合肥时,洪昇匆匆赶去拜访,必有至关紧要之事。在洪升离开合肥时,李天馥以《送洪昉思归里》诗作赠别。 对于《红楼梦》而言,1694(甲戌)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冒襄刚刚亡于1693年,次年洪昇特意赶到合肥去拜见李天馥,然后,《红楼梦》的最早版本甲戌本开始流传。 我们从李天馥对洪昇的赠诗中,看出了重要的端倪:“武陵洪生文太奇,穷年著书人不知”,李天馥开门见山地称赞洪昇这次带来的书“太奇”,此言出于当代文豪之口,可见此书太不寻常,是部“奇书”。 接着说:“穷年著书人不知”,穷年累月埋头著书不为人知。此书并非洪昇所著,因为《长生殿》已经于1688年成书,而且洪昇擅长的是戏曲。 “我得把读亟叫绝,以示新城相惊疑。”——“叫绝”是对洪昇带去之“奇文”的高度赞誉。诗中的“新城”是指清初诗坛领袖、也是洪昇老师的王士祯,出示给他看,也让王士祯吃惊。王士禛(1634—1711)山东济南新城人。 “无端忽思谱艳异,远过百首唐宫词”,李天馥惊叹这本以红袖啼痕,情痴抱恨,叙闺中之事的书,竟然远远超过他的《古宫词》百首。 李天馥“亟叫绝”、“文太奇”、“人不知”、甚至让王士祯吃惊、“远过百首唐宫词”的天下奇书,不禁令人联想到《红楼梦》这部书。 最重要的乃是这句:李天馥责怪洪昇“慎毋浪传君传之”,叮嘱你要谨慎,千万不能随便传布、任意流传,你却把此书传开了。 除此之外,称道洪昇据有天下奇书的还有:赵秋谷云:“只合香山并玉局,能将文采照千春。”诗中的“一梦新”点出《红楼梦》一书,“香山”指白居易,“玉局”指苏东坡,称赞此书文采能照千春。 曹寅《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赞善》诗,“垂老文章恐惧成。礼法谁曾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把洪昇持有的这部“能消万古情”的奇书,跟虞卿穷愁晚年的《虞氏春秋》相提并论。 回到《红楼梦》原著及眉批,来看: 第一,自康熙33年“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至壬午本这段期间,集中出现脂砚斋的眉批,庚辰本每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批过。”1702年壬午年的作者既有脂砚斋,也有畸笏叟,这说明脂砚斋在壬午年应该还在进行《石头记》的评阅和修改工作。 然而到了丁亥本,所有丁亥年的批语全部是畸笏叟或者松斋留下的,而再也没有脂砚斋的批语了。根据靖本里畸笏叟署名的一条丁亥年批语“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就是说脂砚在壬午1702到丁亥1707这几年当中去世了。 康熙43年(1705年)洪昇受曹寅之邀,来金陵上演《长生殿》后,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落水而亡。自甲申年后脂砚斋销声匿迹,不再出现在丁亥本、戊子本和辛卯本上,这与洪昇去世于丁亥前数年的实事完全吻合。 第二,脂砚斋对《红楼梦》成书贡献巨大 [img=435,315][/img]甲午年的眉批有“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之说,因1714年(甲午年)脂砚斋已经过世,这条眉批应该是畸笏叟所批。畸笏叟把脂砚斋与曹雪芹相提并论。 第二十二回的后面,畸笏叟说“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 可见《红楼梦》的二十二回以后,为脂砚斋所补成。他对此书起了巨大作用,无怪乎书名采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img=359,311][/img]此文主旨在探究《红楼梦》的成书年代,引用“一芹一脂”及“此回未成而芹逝矣”眉批意在强调甲午年洪昇已经去世多十年,畸笏仍然对他十分怀念和肯定。 第三,《红楼梦》与洪昇的《长生殿》有关联,红楼梦第十一回“贾敬过寿凤姐点《长生殿 弹词》”,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长生殿 乞巧》,两位关键性人物,均点《长生殿》。 书中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二出是《乞巧》,这里脂砚斋批语写到:《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又批:“所点之戏剧(《豪宴》、《乞巧》、《仙缘》、《离魂》)伏四事,乃通部书大过节、大关键。” 脂砚斋特特强调《乞巧》是“大过节、大关键”。 此大关键乃是“元妃”喻为《长生殿》唐玄宗之妃,何故?贾政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一句话连说三个贵妃。 以元妃喻杨贵妃,示本书与《长生殿》有异功同曲之意。能深解此喻意者,唯《长生殿》作者洪昇也。 第四, 庚辰眉批: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作为点评者的“脂砚”进入小说情节,书写戏名是不符合逻辑的。此处无非点明凤姐点的戏,系脂砚执笔所写剧本之事,今知者寥寥矣。透出“脂砚”是一位剧作家。 (七)“梅溪”与“东鲁孔梅溪”为同一人 [img=90,157][/img]“见此二句即欲堕淚” 眉批者“梅溪”,即是开篇题《风月宝鉴》“东鲁孔梅溪”的孔尚任。 依据之一,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时,他结交萃集冒襄、黄云、邓汉仪、许承钦、龚贤、石涛,谈古论今,过从密切。这段时期距甲戌年尚有十年,故而早期介入《红楼梦》题名在时间上是合拍的。 其二,“甲午八月泪笔”批语中有“……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之语。 甲午(1714)年之“余二人”是何许二人?除批示者畸笏叟,其余参与的批语者都亡故了,另一人当是另外一位批语者“梅溪”孔尚任。因为畸笏叟冒褒亡于1726雍正4年,孔尚任亡于1718康熙57年。 本节小结: 脂砚斋为洪昇,不仅有李天馥等赠诗所证。1708丁亥年批语“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与洪昇于1704甲申年去世互相印证。在第二十二回畸笏叟批曰:“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由此可见二十二回后乃是脂砚斋所补,以至于畸笏叟将“一芹一脂”相提并论,高度评价脂砚斋对《红楼梦》成书的贡献, 畸笏叟为冒褒的笔名,他相较其他批书者非但寿命最长,可以长者口吻“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畸笏叟冒褒与《红楼梦》作者感情至深,最为熟稔,在生活上也息息相关,见第四十一回有眉批“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生活细节历历在目。 早期的《石头记》皆为手抄本,况且秘密流传,能够接触到抄本的只可能在互相信任的圈子里传阅和批示,然后综合各批示相继形成几种版本。 所以,《红楼梦》成书和批示者,不仅仅他们的存活年代与批语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物互相之间有着“强关联”,构成一个“私密文人圈”,这个“朋友圈”形成一幅活生生的全息图像,以他们的生活年代,无可置疑地展现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 三、一则另类批语见年代 庚辰本《红楼梦》第75回回前一页,插页有文字“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换行“缺中秋诗俟雪芹”。 [img=333,562][/img]
这是一则另类的批语,违背了各种版本眉批或者夹批的规则: 其一,《红楼梦》批语均不注明具体年代,而以干支纪年; 其二,《红楼梦》批语除脂砚斋外,均注明批阅人的笔名,就连畸笏叟也不例外,而此“对清者”不署其名; 其三,眉批或夹批均批于正文,此“乾隆批语”是夹在两页空白以后的。第74回结束的地方是右半页,所以折叠以后,形成左半页空白,接下来,不是第75回开始,而是又单独加入一页空白纸,既不是回前批,也不是回后总评。 其四,“缺中秋诗俟雪芹”更是无厘头。《红楼梦》唯独不缺中秋诗。 《红楼梦》第一回,就写到中秋之夜,落魄书生贾雨村,团圆之夜漂泊异乡,却仍是满腔抱负,对月吟诗便脱口而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红楼梦》前后三度写到中秋节。甲戌眉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 “中秋诗”乃是《红楼梦》的大关节。 因此,这则“乾隆批语”只能作为后世某抄书人的随笔便笺,随意插在书中而已。 然而这则随笔却无意中为我们泄露了非常清晰的时代坐标。 乾隆二十一年是1756(丙子年),然后经过1757(丁丑年)、1758(戊寅年)、1759(己卯年)、才到1760(庚辰年),就是说乾隆二十五年是庚辰年。 “庚辰本”若是乾隆二十五年的庚辰,怎么可能在庚辰本的前四年就写下此“乾隆二十一年批语”? 无疑,只有对康熙的庚辰本“对清”才合乎逻辑。 这位无知的“对清者”为庚辰本打上清晰的康熙时代烙印。 四、 《红楼梦》写作时期的上限 根据庚辰眉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自庚辰上推三十年为1670年(庚戌康熙九年)前。 根据甲戌眉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自甲戌上推三十年为1664年(甲辰康熙三年)前。 根据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自甲戌上推三十五年为1660年(庚子顺治十七年)。 上述多重批语可见,在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初年这段期间,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以致三十年后念念不忘,仍然“哀哉伤哉,宁不痛杀!”“令余悲痛血泪盈面”“余不禁失声大哭”。 此事,对《红楼梦》的写作起了“大过节、大关键”作用,是本书创作动机。此事与本书直接有因果关系,否则不会在批语中反复提及。 由此,可以推断《红楼梦》创作时期的上限,应该在康熙初年。 五、 结论 一, 批注人不可能早于成书年代,康熙的文人不可能批注乾隆的书。 二, 本文考证了几乎所有的批注者的生卒年,他们都活跃于康熙时代,不可能去批注乾隆时代的书。 三, 批注者已证实是同一个文人群体,互有深交,声气相通。可以推断《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是这些“当世明贤”中的人物。 四, 从版本和批注来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经过几个大文人逐步完善而成;形成《红楼梦》的原始文本也有多个,逐步修订补充完善而成。 五, 从围绕《红楼梦》诸多创作和评点人物所生存的历史年代,以时间节点为依据,逻辑清晰地断定《红楼梦》创作上限在康熙初年,点评终至于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 2019年11月12日 于上海 本文引用了邓小军、傅济生、土默热、丁建国、陈颖、钱祖荣、张志坚诸位先生之研究成果,一并致谢。 感谢余安东(德国),陶德民(日本)先生的支持!
编辑于 2021-02-20 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