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9|回复: 0

《红楼梦》作者是万斯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发表于 2023-5-12 2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作者是万斯同 (2012-12-24 16:07:32)
标签: 转载分类: 红楼梦研究

一、《石头记》作者即万斯同

《石头记》第五十回原文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让他自己想去,咱们且说话儿。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李纨三姐妹之“春灯谜”共有四个谜语,这四个谜语单独各自成谜,串起来后又构成另外一个谜语。就是这个连环谜语,道出了《石头记》作者之莫大秘密。

1、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   打《四书》一句

谜底:虽善无征

原文先指出谜底不是“在止于至善”,宝钗又提醒“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于是黛玉猜出谜底为“虽善无征”。谜底出自《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云:“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

此谜意为:观音虽善,但没有“世家”、“传”,无从征考。

“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亦著《列国世家》十篇。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传(zhuàn)”,传记,这里指史书“纪传表志”之“传”。“征”,证明,验证。

2、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   打《四书》一句

谜底:蒲芦也

“蒲芦”出自《四书》《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

东汉郑玄注曰:“蒲芦,蜾蠃(guǒluǒ),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桑虫也。蒲芦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芦之于桑虫也”。

蜾蠃(蒲芦、土蜂)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以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蒲芦,说者以为蜾赢,疑不然。蒲芦,即蒲、苇耳。故曰:‘人道敏政,地道敏艺’。夫政犹蒲芦也,人之为政,犹地之艺蒲苇,遂之而已,亦行其所无事也。”

所以《四书》中的“蒲芦”实际上有两解,一为蒲苇,一为蜂。

3、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   打一古人名

谜底:山涛

谜面出自宋代苏洵“冷香联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山涛”:晋代诗人,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此谜是一个“谜中谜”,其谜底“山涛”实际上也属于谜面。我们且将“水向石边流出冷”分作两句来解:

(1)“水向石边流出”:山涛字巨源,点出此“水”乃“大水”。大水冲刷石头会将其边角冲走,而“石”字去掉“边”(一横一撇)后就只剩下一个“口”字。

(2)“水流出冷”:即水从“冷”流出,而“冷”字之“水”(含“令”字下面一点)流出后就只剩下一个“今”字。

“口”和“今”合而为一便是一个“吟”字,这才是此谜真正的谜底,因为只有大水“向石边流出”并发出声响才能称之为“山涛”。

而“吟”又为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如《五美吟》),代指《石头记》;“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或书册。

4、谜面:萤   打一个字

谜底:花

萤火虫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化蛹成长,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崔豹《古今注》:“萤火,腐草为之。”故黛玉道:“‘萤’可不是草化的?”“草化”为“花”字之分拆。

我们将四个谜语串起来进行解读:

第1个谜语借“上焉者虽善无征”,点出遭清廷忌讳和隐没之“明史”(主要指明末清初史)也将“不可考”。

第2、3、4个谜语则点出《石头记》作者及其创作方法。其中第2个谜语之谜底为“蒲芦”,第3个谜语之谜底为“吟”;第4个谜语则用“水草化萤”点出“蒲芦”和“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蒲芦化吟”。“吟”与“萤”谐音,“蒲芦”即水草(蒲苇)。

“蒲芦”又指蜂,而“蜂”又名“万”。《说文》:“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众多,动以万计。”《字汇》:“万,蜂也,今借作数。”《正字通》:“万,蜂王也。”

“蜂”即“万”,“万”即指万斯同。所以所谓“蒲芦化吟”即“万化吟”,意指万斯同像“蒲芦化桑虫之子为己子”和“草化萤”的传说一样,“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即将“明史”化为了《石头记》。“万斯同”即“万与此相同”之意;“斯”,此也;“同”,一样,没有差异。

  所以《石头记》作者即万斯同,《石头记》即“世家传”。

二、曹雪芹即万斯同

《石头记》第一回原文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甲戌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所谓“悼红轩”即“明史馆”。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万斯同受《明史》监修官昆山徐元文之邀,抵京修《明史》。他向徐元文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署衙”(不到清廷衙门上班),二是“不受俸”(不领清廷俸禄)。他私下表示:“吾此行无他志,显亲扬名非吾愿也,但愿纂成一代之史,可藉手以报先朝矣!”万斯同的主要工作是在其他史官草拟史稿的基础上,协助监修徐元文等对其进行审订、刊改、补充和通纂,充当实际上的“主编”。万斯同先后编写和审定两种明史稿,各有三百和四百多卷。虽然《明史》最终定稿于乾隆初年,但可以说《明史》的初稿,在万斯同时代已基本上完成。从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抵京到康熙四十一年(1702)四月八日客死京师,万斯同只短暂返乡三次。他为修《明史》抛妻弃子,隐忍史局二十余载,耗尽心血。

因《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所以这里说万斯同在明史馆只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也就是将明朝的历史资料编纂成《明史》。

而所谓“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点出攻读刻苦,常用“萤雪”来形容。比如元代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雪案萤窗,辛勤十载,淹通诸史,贯串百家。”又如南宋俞成《萤雪丛说》自序:“余自四十以后,便不出应举……优游黄卷,考究讨论,付之书记,囊萤映雪……”

所谓“曹雪芹”即万斯同。“曹”谐音“草”;“雪”替换为“萤雪”之“萤”;“芹”,水草,代指“一池青草”之“蒲芦”。所以所谓“曹雪芹”即李纨三姐妹灯谜之所谓“草化萤之蒲芦”。而“萤”即“吟”;“蒲芦”又指蜂,即“万”。所以所谓“曹雪芹”即“草化吟之万”,即创作《石头记》之万斯同。

脂批道:“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此批则明点曹雪芹(万斯同)即《石头记》作者。

脂批道:“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此批当为误抄在一起的两个批语,当分开看。

(1)“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

所谓“壬午”,指康熙四十一年(1702)。这年四月八日,万斯同耗尽心血而逝。

(2)“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万斯同辞世时《石头记》已基本定稿,但还有个别地方尚未完成,故此处谓“书未成”。第二十二回有脂批云:“暂记宝钗制谜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丁亥”即康熙四十六年(1707)。第七十五回亦有脂批云:“缺中秋诗,俟雪芹。”

脂批道:“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所谓“甲午八日”,当为“甲辰八日”之误抄。“甲辰八日”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四月八日,是万斯同辞世之日。所谓“甲辰八日”在甲戌本中作“甲午八日”,在靖藏本中作“甲申八月”;其中“午”当为“辰”之形误,“申”则当为“辰”之音误。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所谓“吴玉峰”,即指昆山徐元文、徐乾学;苏州昆山古为吴地。昆山“二徐”之遂园在玉峰(马鞍山)北麓,故用玉峰代指“二徐”。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皇帝任命内阁学士徐元文为《明史》监修官,重启《明史》修纂,万斯同受徐元文之邀赴京修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命资深监修官徐元文回《明史》馆,专心负责修史之事。徐元文之兄徐乾学也新任《明史》总裁。昆山“二徐”开始主持《明史》修纂。此处同时点出所谓《红楼梦》即“朱明之梦”,即《明史》。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东鲁孔梅溪”,指再现南明历史之《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所谓《风月宝鉴》点出《石头记》分为正反两面。第十二回说“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跛足道人还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脂批道:“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又道:“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至于棠村和脂砚斋等,详见《石头真言》。

三、“山子野”即万斯同

《石头记》第十六回原文

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裁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明公”,本用以称呼有学识有地位的人,后泛作对人的尊称。

“山子野”,脂批道:“妙号,随事生名。”“山子”,假山,指用假山造园。

万斯同字季野,号石园。所谓“山子”,即隐万斯同之号“石园”;所谓“野”,则切万斯同之字“季野”。所以所谓“山子野”即万斯同。

大观园之原型虽然为西苑三海(含景山、紫禁城和承天门),但其内部结构则由万斯同“一一筹画起造”,其间各事也皆由万斯同“制度”。所以大观园实际上是万斯同以西苑三海为原型而虚构的人间仙境,是万斯同为记载“明史”而搭建的历史大舞台,代指明朝(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54 , Processed in 0.0510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