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红楼,只因那一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自述,建言道“饮冰十年,难凉热血”,不禁好奇该是怎样一份执着的感情,能让作者耗尽人生最黄金的十年以至泣血成书。
一遍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繁花似锦的大观园终落得个荼蘼寥落的结局,附带着那些个才子佳人,丫鬟侍儿连同那个似真还假的时代永远的一去不复返了。但在某些时刻回味嗟叹时又总会在内心生出疑问——《红楼梦》是如此的真实,它是否真的存在过呢?
可叹世上有几多才子文人,却偏偏喜欢沉迷于细微处的蛛丝马迹,执着于段落间的捕风捉影,将珠玉般浑全的《红楼梦》挖掘的“遍体鳞伤”,用近乎偏执的考证琐碎了原本完整的人物和情节,殊不知却忽视了作者最明显的一处暗示——江南甄家。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可代替真,真可寓于假。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书中出现江南甄家的意义。
一、贾雨村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开篇第一回目叫“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回目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
众所周知《红楼梦》酷爱使用谐音梗,每逢有梗必含真意,所以这全书的开头便是在提纲挈领的介绍了《红楼梦》之深刻内涵,即“真事隐,假语存”。
《红楼梦》中所记载的风尘碌碌之琐事,闺阁绮丽之光景,及所有裙钗女子,实为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然恐真事有怨世骂时,讪谤君相之嫌,故择其事体情理,稍加取舍后,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
所以《红楼梦》开篇只提甄士隐和贾雨村二人的意义,便是完成从真事到假语的接替。第一回的最后甄士隐大彻大悟,同疯道人飘飘而去,紧接着贾雨村登榜入世,《红楼梦》的故事便由此开始。
甄士隐出走前最后所述的《好了歌注》,便是其“真事”的总结,也是《红楼梦》故事的预言书,甄士隐是因,贾雨村是果,有因必有果,一切早就注定好了。
然而,真事真的已经随着甄士隐的消失而全部隐去,只剩这满纸荒唐言吗?作者又是否甘心看客始终不明真相呢?答案显然不是,后文便揭示了这一点。
第二回目贾雨村偶遇冷子兴,二人演说荣宁二府之况,这一段也被认为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背景介绍。
其实,由于受到87版《红楼梦》影视的影响,读者普遍对贾雨村抱有敌视厌恶的态度,反而忽视了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如果抛开结局的种种揣测,只按全书前几个回目来分析,贾雨村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众所周知,是贾雨村与冷子兴的谈话引出贾府和贾宝玉,也是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的贾府,护官符里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也是借他的眼表述出来,他对薛蟠案子的审判也促使了之后薛家暂住贾府。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大主角的相继出场皆与贾雨村有着丝缕关系,可以说贾雨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人物,上启甄士隐的前尘往事,下启《红楼梦》的正文故事,所以这个人物本身就带有亦真亦假的特点。
二、江南甄家与贾家的真实投射
很多读者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的谈话初步了解了贾家,但大多人却忽略了在聊完贾家之后,贾雨村紧接着就提到在金陵有个甄家,根据贾雨村的描述,甄家也有一个公子,不管是家境背景,还是不爱读书,或酷爱和姊妹玩耍等顽劣憨痴的性格,竟与贾宝玉有着百般的相似。
这是全书第一次出现甄家,也是借贾雨村之口说出,而且直接与贾家形成呼应,这就不能不怀疑此处的笔触设定其实暗含了作者的深意。
根据后文来看,甄家完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设定,它的每一次出场不仅和情节的推动无关,而且总带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玄妙之感,就像是很突兀的安插在原本完整流畅的故事当中。
然而,就是这样的甄家,却出现在了全书重要的第二回中,连其他三大家族都没有这样的“荣幸”。
前面提到贾雨村在前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每一次出场和对话都会对全书有着统领奠基的深远影响,而且他与冷子兴的对话出现在全书第二回,正是一个由“真”过渡到“假”的时刻,所以此时的贾雨村说的话也就不可避免的亦真亦假了。
金陵甄家又恰好在这个真假夹杂的回目经由贾雨村之口说出来,它明显与四大家族格格不入,甚至不像是同一个时空的,如此“奇怪”的甄家不可能是赘余,不可谓无内涵。
所以在真真假假的第二回,何为真?何为假?答案就是金陵甄家为真,它的原型便是江宁织造的曹家,而与之相对应的贾家是曹家的家亡血史在书中的投影,是经过艺术化处理后的故事。
后文虽然对甄家的描述不多,但仅有的几处却可以证明甄家就是曹家。
书中写到甄家是在金陵(南京)任职,而曹家的江宁织造便是位于南京,两者地点相同;书中提到甄家曾接驾四次,而历史上曹家曾四次接驾康熙,两者接驾次数相同;书中的甄家和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女眷可以入宫朝拜,历史上曹雪芹的曾祖母(曹玺的夫人孙氏)曾是康熙幼年的保姆,因为这一层关系,曹家当年一直和皇室保持着热络的关系,家族女眷有过进宫的记录。
而甄家和贾家就更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家族,就像是镜外的事物照在镜中,甄家便是镜外实物(实际是曹家),贾家则是镜中照影。两个家族不仅都有宝玉,都有姊妹,都有大观园,还会发现甄家的故事永远发生在前,然后贾家步其后尘,所以甄家落败后,贾家紧接着便发生了绣春囊事件,然后便是波及整个家族的抄家。
三、真事隐与假语存的文学手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贾家是甄家的投影,是甄家兴衰之家事展开来叙述的一个载体,而甄家实际是江宁织造的曹家。甄家贾家这一设定,便是作者当年在抒发内心百感与现实诸多限制之间所找到的一种平衡之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
从天堂跌落到地狱,从鲜衣少年到穷酸破落户,也不失为一段人生奇遇,想来作者也不愿意这等离合悲欢之经历从此泯灭人间,故改编成小说以传后世,但又不情愿亡家血泪史被彻底掩盖,故又设置此等灰线注脚,但求有二三读者能深谙此中真情,体味作者之痴,倒也不负这十年的辛苦了。
私以为作者此番“真假宝玉”的设定,其写作灵感和技法或许借鉴了《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章节也未可知。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里成书较晚的一部,从《红楼梦》里我们看到“李逵骂宋江”的负荆请罪,“孙猴子撒尿”的笑话,还提到《西厢记》《牡丹亭》,部分章节也带有《金瓶梅》惨白悲壮的味道,更不必说里面出现过的诸多诗、词、曲话和道书禅机。
《红楼梦》被誉为古典文化之集大成者,自然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作品,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前辈佳作的珠玉在前,有了写作技法的不断进步,有了文化沃土的植根,《红楼梦》的横空出世才显得理所当然。这正是伟大与伟大之间的遥相呼应,更是经典和经典之间的传承相惜。
话说回来,贾家是假的么?当然是假的,因为史书上从来没有过这段记载,故事只能是故事,写得再好也不会是史实。可它好像又是真实的,历史上有过的金粉世家大多都烟消云散了,人们早就忘记了曾经辉煌过的江宁织造曹家,却记住了那个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
所谓的“真家”不过是故纸堆上轻描淡写的两三句罢了,而所谓的“假家”却能够流芳百世,这真真假假,又孰重孰轻呢。
作者:夏之铭,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