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回复: 0

抗倭名将,平蛮战神 ——都督刘显传略+刘綎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发表于 2023-8-11 20: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倭名将,平蛮战神 ——都督刘显传略 2017-11-20 12:03

本文根据《明史•都督刘显传》整理改编
刘显(1515一1581)
刘显,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江西省南昌府高田村一个贫苦人家,后迁南昌新建县。刘显原本姓龚,名显,字惟明,祖藉湖广,六世祖为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中南部)都司。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攻占太平(今广西崇左一带)杀害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这时,天下群雄四起,战乱频仍,刘显祖父为避世乱,举家迁徙江西南昌高田村开基立业。
刘显:明代抗倭名将,平蛮战神
刘显自幼习武,略通文理。因家势衰微,潦倒失意,而飘泊到四川,得四川卫使刘岷知遇之恩,提拔麾下从军,以首次参战叙州(今四川宜宾市)征讨都掌蛮立功,官拜副千户之职。后历任署理都指挥佥事、浙江都司、参将、副总兵署理都督佥事等官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刘显出任总兵,镇守广东,年仅47岁。
嘉靖四十二年(1563)刘显继任狼山总兵,奉命出征平海卫,统制大江南北,防倭进犯。刘显为左将军,戚继光为中将军,俞大猷为右将军,三路推进合歼了平海卫的倭寇,取得了抗倭二十余年来的最大胜利,刘显因此成为与戚继光、俞大猷齐名的抗倭名将。后进官都督同知、左军府都督、太子太保。
刘显身为名将,还多次率军平定四川叙州戎县(今四川兴文县)都掌蛮叛乱,军功累累,史上称之“征蛮战神”。
刘显卒于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享年六十六岁,一生征战,终因累死沙场。死后葬于江西南昌。
据《明代江右闻人》记载:刘显,出身军人家庭,从小练武,他天生体魄健壮,力气很大,超过许多常人。幼小时因为家境贫寒,没读过多少书,但也却粗通文墨,知晓事理。少年时不得志,四处流浪飘泊。曾去帮人打工维生,后遇上了荒年,因饭量大,经受不了饥饿煎熬,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很想一死了之。有一次,他来到荒郊野外的一座神祠里上吊自尽,不想一连吊了两次,都因为绳子和房椽断了而未死去。刘显以为是有神人保佑,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必将降大任于我,而我断不可随便轻生,违反天命。于是,他就此拜过神像,恸哭而去。后来,混迹在一伙拉船的牵夫帮口中,帮人拉牵过活。岁月如梭,几经辗转,他到达了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寄居在一所寺庙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庙里的供品维持生活。他常把得来的东西藏在一口很重的大钟里,天长日久,他揭大钟的神奇大力便被人发现了,人们以为他是天人下凡。但这种飘泊流浪的生活,对胸怀大志的刘显来说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并非情愿,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寻求更好的出路,几经打听,他得知明军成都步兵营办军校,招收童子军,便报考童子军。说来也十分奇怪,在刘显报考的那天晚上,驻军成都的四川卫使刘岷将军夜里做梦时,忽然看见了一只大黑虎朝着他军营的官邸跑了进来。第二天早上,刘岷请军师圆梦,说将有奇人投奔他。结果,在早饭后开考前,就有刘显来参加童子军考试。刘岷也善观相,见刘显相貌奇伟,天纵勇武,绝非池中之物,感到与他有缘,由是心中大喜,果然应了军师所言。由是,身为主考官的刘岷便点中了刘显,收为童子军,作为侍卫,随兵练武。刘显参加童子军后,为报答卫使刘岷的知遇之恩,遂拜刘岷将军为义父,将本姓(龚)隐去,改为姓刘,刘岷甚为高兴。在后来征讨叙州戎县(今宜宾兴文)都掌蛮时,刘岷有诗写到:
欲览千山麾帐下,须凭百峭陡崖前。
重攀绝顶春光早,又与丹霞俩并肩。
在嘉靖十八年(1539)已亥岁,年仅24岁的刘显,通过卫使刘岷的帮助,把自己的江西籍改为四川籍贯去报考武生。经武科考试技勇合格,被录取为武生,这是进入武士官场的一道门坎。从此,刘显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随刘岷征战,以军功晋升至四川总兵、左军都督。
嘉靖三十四年(1555)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执掌大位的时期,正好在这一年的冬天,发生了陕西关中地区东县的大地震(震级为八点三级)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史称“嘉靖大地震”。也正是这一年春,在四川剑南道戎州(今宜宾市兴文县)一带发生了大规模都掌蛮(僰人)武装叛乱事件。由是,朝廷命令巡抚张臬带兵去征讨僰人的叛乱。刘显在同窗众武生的劝说怂恿下,应募投军,随从张臬军队前去戎州征战。在首次战斗中,刘显手舞两把大铡刀当先冲锋陷阵,深入僰军中亲手砍杀了五、六十人,并擒获了叛军首领三人。由于,刘显勇猛凶捍,一路开锋,狠狠打击了僰军锐气,明军得以顺利推进,使这场叛乱一举扫平。刘显因此声名大震,扬名三军。刘显在这次战役中军功卓著,破格地从一名士卒一下子提升为副千户(明朝副千户为从五品,相当于副师级)享受的薪俸是指挥佥事(秩正四品)的待遇。从此他踏入了军旅生涯,戎马一生,历战沙场。七年之间凭其赫赫战功直升到总兵,其升迁之快,为历代武将中所罕见。
后来,朝廷在南京建立“振武营军事学校”,经兵部尚书张鏊的极力举荐,刘显奉召到振武营军事院校担任军事教官。由于刘显在振武营创建的步兵军刀战术和奇袭技能训练的特殊贡献,他很快地被提拔为署理都指挥佥事(秩正三品,相当于现今副部级)并兼任浙江都司(相当于现今军区司令员)。后来,又因治理浙江有功,不久,刘显升迁为参将(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军衔相当于中将)分管守备江苏、吴松口(今上海)一带军事防务。这时日本倭冠(明代侵扰沿海的日本武士、海盗,后泛指日本侵略者)经常进犯侵扰江淮以北,进逼泗州的泗县、天长、盱眙、明光、泗洪一带,朝廷用紧急文书命令刘显严防浦口。刘显派人侦察日本海盗游窜行踪的情报后得知,判断日本海盗已悄悄逃跑,于是出兵追击至安东(今广东安东县)。等到天刚亮时,刘显披着一件单衣,只身带四名亲随骑兵,深入敌营诱敌,并于四周布下伏兵,精兵良将潜伏在山冈草丛下面。等到日本海盗刚一出现,刘显便立马跃前斩下一个海盗。日本海盗见此情况,立即向刘显包围过来,并乱箭齐射。这时,刘显所乘的战马中了箭,刘显俯身迅速拔出箭簇,将箭射向追杀他的海盗,随后抽身佯装逃出。于是将日本海盗引诱到设下埋伏的地方,待进入伏击范围,刘显一声令下,数千将士倾窠而出,日本海盗措手不及,死伤无数,其余数百名海盗落荒而逃,大败而去。当时,在打扫战场时,从海盗营地里还抓到了几名日本军妓,她们想以姿色引诱蛊惑明军将士。结果,被刘显发现后立即尽数解押到都司府法办。在第二天一大早,刘显又带兵潜伏于江中芦苇荡中,等候日本海盗到来,明军乘机悄悄潜入海盗船队,用事前准备好的炸药将海盗船只全部炸毁。日本海盗船只受到彻底摧毁,人员死伤无数。刘显由于军功卓著,职位迅速晋升,位列朝廷正三品(今正部级)级别。随后不久又升迁为副总兵(今大军区副司令员级别,为从二品)协助总兵防守江、浙一带。
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四月,驻扎崇明(今上海崇明县)的日本海盗三万多人从崇明三沙席卷而来,打劫江北一带,意欲进犯扬州。他们趾高气扬,首先攻打如皋(今江苏如皋市)。千户王良、吕雄奋起抵抗,歼敌过半。明军乘胜追击到庙湾场(今阜宁县城)并攻破城墙,夺回失地。是年八月,日本海盗又窜至江苏大丰刘庄场,其时海防副使刘景韶率军还击,连战皆捷,把日本海盗围困于刘庄。这时协守浙江副总兵刘显奉总督胡宗宪的命令,带着两千精兵前来增援,巡抚、右都御史李遂(2)为统一军心,通令江北各军归刘显指挥。刘显偕同参将曹克新率领本部士兵攻打贼巢,然后,都指挥卢镗也率增援部队随后赶来,四乡民众,箪食壶浆,呐喊助威,激战从早晨开始足足打到黄昏,终于全部击溃了日本海盗贼兵大本营刘庄。贼兵穷途末路,被打得落荒而逃。这时,刘显所率将士及当地村民乘胜追击,毫不畏惧,马不停蹄,奋勇追杀,将日本海盗的残兵败将追击到江苏兴化白驹场(3)又从白驹场追击到茅花墩(4)。经过一场恶战,血流满地,尸骨遍野,刘显部大获全胜,歼敌600余人,所逃海盗尽数歼灭,无一人生还。
而这时,凤阳巡抚兼督江北军务的李遂因争军功嫉妒刘显,却上书弹劾刘显、卢镗有放纵三沙日本海盗过失,故造成了白驹场、茅花墩等地遭受洗劫的严重后果。嘉靖皇帝听了李遂奏章后,夺去了刘显薪俸,交都察院核查,坐以刘显渎职罪名。
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广东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又蜂拥而起。这时,嘉靖皇帝“国乱思良将”,又急诏起用刘显任总兵官,镇守广东、福建一带海域军事防守。适逢福建沿海又爆发了日本海盗进犯侵扰,地方官府和驻防部队对这突如其来的海盗都感到十分棘手,无法对付。刘显得到军报传令,火速率领大军赶赴增援。并与浙江都司佥事、参将戚继光一起协同作战,连续击败日本海盗,并拔了日本海盗的大本营,但凡进入福建沿海境内的日本海盗无有幸存,全部消灭干净。然而,海上贼心不死的日本海盗又源源不断地大批涌窜到我国境内,并迅速攻下了江苏的兴化,这时兴化城失守沦陷。刘显因为兵力悬殊,面对占据兴化城强捍的日本海盗,他因投鼠忌器,顾忌城中百姓会无辜受害。于是,部队只好围而不攻,不敢冒昧开战。由于这个缘故,刘显被别的参将打了小报告上奏朝廷,说他征剿日本海盗不力。参劾上去后,皇上考虑到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际,不能自剪羽翼。在权衡利弊之后,才下诏命令刘显戴罪立功(5)。这时,日本海盗又不断地攻夺重要海岸防守据点平海卫(今福建莆田市秀屿区)形成了拉锯战。而打劫福清(今福建福清市)的另一支日本海盗,打算与平海卫的日本海盗联手。日本海盗的图谋被刘显识破,刘显遂与福建总兵官俞大猷(6)合兵于遮浪半岛(今广东广汕尾红海湾区)将盘踞在遮浪的日本海盗全部彻底消灭干净。平海卫的日本海盗闻讯打算逃跑,却被把总(7)许朝光拦截打败,并将日本海盗船只全部烧光。然后,许朝光率部撤回原地。这时,戚继光也带部前来增援,与刘显部队、俞大猷部队会师,一同合力作战,将兴化一带的日本海盗全部歼灭,收复了失陷的兴化城。
由于刘显在这一场歼灭广东、福建一带日本海盗的战役中功勋显著,朝廷在论功行赏时,根据刘显突出的功绩,给予了封赏,在他原有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的级别上晋升两级为都督佥事正二品。这时,江北(8)的扬州、淮安、泰州、南通等地的日本海盗尚未完全歼灭平定,朝廷商议后决定设总兵官于狼山(9)统制大江南北,刘显改任总兵官驻军狼山。到任后,总兵刘显为履行行部(10)考核地方官员的职责,要求皇上能下一道谕旨给他,以便好节制知府以下这些地方官员。由于通州同知(11)王汝对刘显心生妒嫉,于是上书弹劾刘显,指责刘显的请求是对万历皇上的不恭,是非分要求。因此,刘显被谗言所中,受到朝廷的降职处分。
公元1567年,明穆宗朱载垕即位皇帝,改国号为隆庆元年。就在这一年,刘显由于军政管理上的严重失误,被人告发弹劾,受到降职处分,以观后效。后来得到浙江巡抚谷中虚的保荐,刘显官复原职,重新复出,仍为总兵,后调任贵州。这时,侬念(北宋时期的广西安德州“源州蛮”—壮族首领侬智高的后代)父子起兵僭越土司身份,自行称王,攻打贵州安顺场,抢劫掠夺。贵州巡抚阮文中传告急文书请求刘显火速赶到安顺征剿,安顺一战,刘显部斩首俘虏叛军五百余人。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了,应天巡抚翁大立向皇上举荐刘显的骁勇善战,请求恢复其原有职务。于是,明穆宗朱载垕准奏,下诏重新启用刘显。振武营兵变(12)后,许多将领都只图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兵士们也日益纵欲松懈。眼见朝中能为国家效力的人也不多,为了国家安危,这时,在皇上身边说话很有份量的一位官员是给事中(13)魏元吉,他便向万历皇帝朱翊钧(14)进表上书,举荐重用刘显。经魏元吉的极力推荐,皇上即任命刘显署理都督佥事(15)控制管理中央直属军队。这时,西南方又发生暴乱。为讨伐西南地方叛军,刘显身先士卒,自为先锋,亲自带领一支由五百人组成的四川兵士的轻骑部队前往西南,大军紧随殿后,行军井然有序。此时,在福建广东沿海突然又发生了大量日本海盗流窜进入了江西地境,大肆烧杀虏掠石城、临州、东乡、金溪等地老百姓的房屋、钱财,杀死地方官员和老百姓数以万计的突发事件。朝廷急急诏令刘显回师,速速赶去征剿。由于刘显能征善战,一举击败了阳湖一带的日本海盗,海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于是,江西的石城、临州、东乡、金溪等地开始恢复了太平。由是,刘显声名雀起,与抗倭英雄戚继光齐名。
万历元年(1573)三月,西南贵州毕节、四川叙州(今宜宾)土司都掌蛮(僰人)部落民族发生大规模叛乱。
这时,盘踞在四川古沪戎(今泸州、宜宾两市)的兴文、高县、珙县、筠连、长宁、江安、纳溪一带的都掌蛮(僰族)虽然经过成化三年(1467)程信征讨平定;正德十年(1515)因戎县(今兴文县)僰人与筠连流民苏衡因争田械斗引发数万僰人暴乱的征剿平定。但其僰族残余势力,部落头领阿大、阿二、方三等仍盘踞兴文的九丝山,在远近一带时常抢劫掠夺。九丝山寨修筑的防御工事坚固广阔,城堡四周陡峭险峻。在东北面有鸡冠岭、都都寨、凌霄峰这三座高峰作为屏障,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高拔数千仞。其中有头目阿苟,据守凌霄峰,为僰军耳目,其出入的气势派头和威严架式俨然是一个大王的样子。
其时,又见盘踞戎县一带的都掌蛮势力日益坐大。土司首领阿大、阿二、方三据守九丝山“僭号称王,屡抗官兵”,身为右佥都御史、四川巡抚曾省吾上奏朝廷请求发兵征讨。这时,正好是四川总兵官刘显出事,被人举报受到了特别调查。但曾省吾知人善任,力排众议,向朝廷上奏举荐刘显为征讨都掌蛮叛乱的统帅,说刘显是嘉靖年间抗倭名将,骁勇善战,他力荐刘显带兵出征。巡抚曾省吾的这一奏请,获得了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同意批准,朝廷遂颁发命令,叫刘显戴罪立功。刘显接到诏令后,起用故将郭成、安大朝为辅佐,调配诸土兵,合官兵和招募军士凡十四万人率部出征。这时,刘显的儿子刘綎,也随父参战征讨九丝山(今四川兴文县境)都掌蛮的叛乱。
为报答巡抚曾省吾的保荐的知遇之恩,刘显格外效力,审时度势,作战狠猛,施以攻心,分化瓦解,声东击西之术,出奇制胜地一举攻下了戎县九丝城、博望山等都掌蛮寨堡,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在这次战役中,刘綎果真是一员虎将,勇敢有乃父之风,身为一员的虎将,并捷足先登,首捷头功,擒获了酋长阿大。
当都掌蛮酋首阿大被擒时,他哭丧着说:“这声音响亮的铜鼓是我族的上等神灵之物,它可以换取一千头牛啊!声音差一点的铜鼓,也可以当换七八百头牛了。如果我能得到上好的铜鼓两、三个的话,我就不再是这个土司了,而是有资格可以称王了。到那个时候,我只须在山顶上击鼓呜号,就可以号令云贵川所有的都掌蛮都集合起来。但谁知道,今天的一切都完了。”
刘显的明军经过六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大获全胜,“克寨六十余,擒获叛军首领三十六人,俘斩四千六百名,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只,青铜、铁锅各一口”。
这次战役结束,明军在打扫战利品时,所缴茯的青铜、铁锅其形状就像鼎一样,大的可以凼牛。这些青铜器、铁锅上都铸有南国风情画面和僰人图案。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兵渡泸水,南征孟获时铸造的。当年,蜀国军队击起这种铜鼓,鼓舞士气,奋勇杀敌。后来,在征讨都掌蛮战役中这铜鼓也就失落了,而都掌蛮民族的命运也由此而终结。
九丝山远眺
这场耗时半年之久的万历之役——征战九丝山都掌蛮结束,朝廷论功行赏,刘显晋升为都督同知。都掌蛮余部逃窜,刘显率军乘胜追击。未过多久,所剩的叛军全部彻底剿灭,共擒获俘虏、斩首一千一百多人。捷报传到京师,神宗皇帝朱翊钧龙颜大悦,特别颁诏褒奖犒赏曾省吾。曾省吾上疏皇上奏明:“这次叙州征讨都掌蛮战役之所以大获全胜,首先,是仰赖圣上的特别恩宠和朝廷的神威;其次,是在下有刘显这样神武英勇的帅才匡济,才成就了平叛一举成功,我个人岂敢贪天下之功为己有?因此,奏请皇上恩准:所有参加这次九丝战役的全体官兵,都应该按照功绩大小,论功行赏。特别是总兵刘显功勋卓著,更应该得到圣朝的重重嘉奖。只有这样,才能昭告天下个个尽力,激励将士人人英勇杀敌。”于是,当刘显的功绩上报后,朝廷根据他在这次战役中的突出贡献,晋升刘显为都督同知。刘綎也以军功提拔为指挥使。
在九丝山一带都掌蛮全部彻底剿灭之后,刘显由于身体有病,向朝廷奏请要求告老还乡,但却遭到吏部的阻挠反对。明神宗朱翊钧诏令刘显听从调度安排。刘显要求告老还乡虽然未被批准,但心中也无任何怨言,相反在任上还更加兢兢业业。后来,西川发生少数民族叛乱,朝廷急命刘显出兵。刘显奉令带兵一举打败了在西川(16)(今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之地)一带的少数民族叛乱,当时的番区战场上抛尸丢骨、哀鸿遍野,许多寨子的人四处逃亡。为了稳定西川大局,刘显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将其中带头叛乱的首恶份子一律斩首示众,其余受裹胁的无辜百姓则进行安抚,让他们返还家园,安居乐业,恢复生产。
西川刚刚平定后,刘显的军队喘息未定,朝廷又急急命令总兵刘显征剿松潘和建昌、傀厦、洗马、姑宰、铁口等地叛乱的少数民族,刘显部队接到命令即刻出发,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征战于川西战场。刘显铁蹄所到之处,松潘地区的少数民族叛军闻风丧胆,自甘情愿地交出为首的罪大恶极份子进行法办,从此,松潘西北部边陲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安宁。万历九年(1581)癸巳冬,总兵刘显于任上因病去世。
在刘显去世后,这时,刘显的儿子刘綎(17)已经身为明朝大将了。刘綎戎马一生,为明朝立有赫赫战功,在其一生中参与了平播战争(18)、万历朝鲜战争等著名战役。对于家庭的身世,刘綎还能背诵其父亲的遗诗:
剪发接缰牵战马,拆袍抽线补征旗。
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
刘綎在贵州、四川征战,戎马倥偬之余也常有诗作,这里摘录《军次外诗六首》之一首,可窥其刘綎军旅生涯中浪漫的诗情神韵,如《平播凯旋述怀》
韬略无能继父风,西川前后领元戎。
重惭推毂操兵柄,敢倚平戎数战功。
弈世君恩延赏久,累朝官赐诰封隆。
何当两地无宁日,兵火年年一样红。
刘綎随父出征,作战勇敢,以军功由守备晋升至总兵。这在《明史·刘綎传》中已有记载,本文也就不再单独叙述了。现兴文还有刘綎一支血脉分布建武、大坝等处。
刘綎将军
结束语
刘显父子虽为一代宿将,但在大明朝这样重文轻武的年代里,却受尽了压抑。可是刘綎的命运比父亲还要颠难不幸,他舍生忘死、东荡西杀,为王朝战斗了一生,却只被皇家当成一只善斗的猛犬,并多次被贬抑罢黜,而罪名全是“莫须有”的。
据2007年2月5日南京晨报报道:南京市博物馆在一处明代中期官员的墓葬。数天的考古发掘中,在墓坑旁发现了一块墓砖,在墓砖上,共有12个大字。除了第一字模糊不清,初步判定为:“吉安府提调官刘綎府吏吴彬。”著名史学家、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先生介绍,在砖上烧制铭文,在明代早中期很常见,提调官不是官职,而是临时指派的职务,常常由相应各级机构的主管行政官员兼任。提调官刘綎实际上是吉安府“烧砖工程指挥部”的包工头。而府吏吴彬则是吉安府“烧砖工程指挥部”的文书,相当于秘书角色。一个猛将担任一个烧砖的“包工头”,这不纯然是个人命运多舛,而是王朝整个大环境使然。
后刘綎在重庆佛图关面对石佛时不禁心起感慨,亦作一诗道:
东逐西驰岁月深,凯旋驻马漫开襟。
三巴兵草龙泉迥,六月烽烟雁字沉。
关塞谁为怜白发,庙堂谁与报丹心。
良弓鸟尽应无用,缓整血竿钓海鲟。
全诗就流露出征战半世,却不得重用而生心退隐之意。
刘显虽为一代宿将,战功累累,但在大明朝这种重文轻武、朝臣相互倾轧的政治生态环境里,却受尽了打击压制。他膝下有二子,刘綎和刘国相。鉴于自身的不幸遭遇,刘显不忍心让儿子们再重蹈行伍危途,便叫次子国相专修科考之业,而选了宜武的虎子刘綎继承自己的将门行囊。
刘綎四岁习武,除了先天的勇武剽悍,他还得到父亲的熏陶教诲,又遍求名师学得各家兵法绝技,十二岁便随父亲来到军营中,经受实战淬砺。刘綎从小就十分勇敢胆大,颇有家父的遗风。青年时,受到刘显荫护封为指挥使。
明万历元年(1573)刘綎跟随父亲刘显出征讨伐九丝城(今四川兴文县境)都掌蛮(僰人)。在战斗中,刘綎第一个登上城楼,神勇无敌,抓获蛮人首领阿大。因为军功,他被提升为云南以东守备。
刘显读书不多,却懂得“猛将发于卒伍”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道理,根据刘綎的禀赋,他矢志要将儿子培养成为旷世绝代的勇士和将军。
刘綎天赋条件极好,他不但像父亲一样体魄魁梧、膂力绝伦,和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与胆气,而且天生敏悟过人,经过长期征战的艰苦磨练和战火洗礼,他终于远远地超越了父亲,被天下人誉为‘跨灶之子’、绝代虎将。
刘綎从少年时期起,几乎在他所参加的所有战事中都立下了战功,因而在明朝军队中享有盛名。“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播州之役中,军功排在全军第一。援朝之役,军功仅列于总兵陈遴之后,而排名在“东李西麻”中的西麻——总兵麻贵之前。刘綎由于战功卓著,晋升左都督,这个官衔在武职中当时仅次于名将李成梁。在中国历史的晚明时期的许多骁勇善战的将领中,刘綎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
2013年12月29日脱稿
2014年01月16日修定
注释:
(1)都掌蛮,明代四川有一支叫都掌蛮的少数民族,都掌蛮也就是僰族,又称“山都掌”,他们是彝族的先祖,世世代生活在今宜宾、兴文。早在1573年前,因都掌人部落世代居住于此的缘由,故称为戎县。后来,四川巡抚曾省吾平定都掌蛮后,改戎县为兴文。兴文一带的都掌蛮人,崇尚武风,喜好铜鼓,族中如有人病故,全族人往往将其棺木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称为悬棺葬;墓葬旁边,还有一些斑驳的岩画,这些岩画以醒目的方式记载下都掌蛮历尽沧桑,对于世界的独特感悟和认识,他们将这些历史事件雕刻在悬崖上,一组岩画其实就是一部史诗。
(2)李遂,明朝中叶抗倭名将,嘉靖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擢升南京参赞尚书。嘉靖三十六(1557)年开始指挥江北抗倭斗争,在江苏抗倭历史上留有美名。在南通狼山南腰幻公塔畔,有一块“抚台平倭碑”,也记录了时任巡抚都御史李遂的平倭事迹。其子李材,适逢其会,自募勇士3千,参与了抗倭斗争。
(3)古白驹场,即现今的江苏省盐城市兴化市白驹镇。古白驹场是元末两淮二十九盐场、明初两淮三十盐场之一(《陈音水闸记》云:两淮都转运司所辖,鹾场凡三十,白驹场其一也)由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此生息和张士诚于此首义,声名鹊起。据明嘉靖《两淮盐法志》记载:“白驹,距分司三百八十里、使司三百里。东北界于刘庄,东南界于草堰,西抵兴化海沟河。广二十四里,袤三十里。”可知,白驹场域面积此时为180平方公里。
(4)茅花墩,即现今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西团镇描花村。明代时大丰地区隶属于扬州府,嘉庆年间,扬州府在沿海一带设有15个营堡,9个寨,39个烽堠(烟墩)。烟墩是最基层的军事设施,每墩有士兵5名,其任务是防倭报警。他们日夜在墩顶守卫、瞭望,一发现倭寇,立即点燃草堆,白天烟雾冲天,黑夜烈焰腾空,军民见此信号,迅速集中,围歼倭寇。
其时草堰场有烟墩四座:茆花墩、龙须墩、茅花墩(现西团描花村)、富盈墩(又名新烟墩)。
(5)刘显戴罪,刘显被参劾,皇上命令他戴罪立功。这在明万历时期受参劾诸将中,刘显则是惟一的例外,虽然屡被参劾,却能岿然不动。这并不是朝廷对他特别垂青,而是他负有征剿四川“土蛮”——僰人的历史重任,日后这一征剿僰人战争将旷日持久,也就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取代他的指挥权。
(6)俞大猷,俞大猷(1504-1580)明福建晋江人,原籍直隶凤阳霍丘。字志辅,号虚江,少好读书,知兵法,世袭百户。举嘉靖十四年(1535年)武会试,授千户,守御金门。二十八年(1549年)朱纨巡视福建,荐为备倭都指挥。又参与交黎之役,以功进参将。三十一年移师浙东。后抗倭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并围歼徐海、陈东,以功加都督佥事。后任参将。四十年,镇守南赣,平定广东张铤叛乱,后任福建总兵官。四十二年破倭于福建兴化,时称俞家军。次年任广东总兵官,获海丰抗倭大捷。不久改任福建总兵。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善用兵,与戚继光齐名。万历初夺职,一度复起,后任军都督佥事,乞归。卒于家,谥武襄。著有《正气堂集》、《剑经》。
(7)把总,把总为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陆军基层军官名,也可称为百总。属于明代京营、边军系统,秩比正七品,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守备)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
(8)江北,在明代所指的“江北”是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江北,字面理解为江之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指长江以北。相对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即江淮地区。在文化上以淮扬文化为主,通行江淮官话。江北地区区别于属于北方文化的淮北地区(即淮河以北地区)。在古代,江北地区是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并形成了扬州、淮安、泰州、南通、合肥、滁州等南方经济中心,现今和江南地区共同组成了今天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9)狼山,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明代防御倭寇的重要军事基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它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9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另外,狼山又是全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江海第一山”。
(10)行部,是古代考核地方官员制度的一种方式。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
(11)同知,明清时期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12)南京振武营军变,南京振武营,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初三日,由南京兵部尚书张鳌为抗倭而创建的。按旧制:南京各营官军月米,有妻者一石,无妻者减十之四。春秋二仲月,每石折银半两。及马坤为南京户部尚书时,奏减折色银为零点四两,诸军始怨。而督储户部右侍郎黄懋官性刻削,各月各卫送支册,必责其逃亡多寡;又奏停补役军丁妻粮,诸军益不堪。其后马坤召入为户部尚书,新任南京户部尚书蔡克廉因病不能视事。诸军以岁大饥,米每石贵至银零点八两,要求恢复原额每石折银零点五两,黄懋官不予理睬。又按规定:每月应于上旬发给军粮。而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时至中旬,黄懋官犹未支给,于是诸军益怒。同月二十一日,兵部尚书张鳌到南京振武营阅军,诸军遂大哗,围攻黄懋官住宅,杀之,裸尸于市。并胁迫张鳌发银犒军。守备太监何绶许给赏银十万两,诸军稍定。至同年四月初七日,南京兵部右侍郎李遂密捕二十五人下狱,后以计悉毙之,军中始定。朝廷令折色银复为原额。
(13)给事中,官名,秦始置,这职务相当于现今国务院参事、中央研究员。西汉因之,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所加之官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分平尚书奏事,负责实际政务,为中朝要职,多以名儒国亲充任。东汉时不置。魏、晋时,或为加官,或为正官,亦无定员,五品。所加之官或三公、将军、中书监令、博士、郎等。隶散骑省,位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南朝隶集书省,地位渐低,在遗直散骑侍郎下、员外散骑侍郎上,入选者地位亦不高。
(14)万历皇帝,为明神宗朱翊(yì音意)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史称万历中兴。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5)都督佥事,都督佥事,无定员,正二品。都督:官名,中国古代军事长官。明朝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佥事,统辖全国各卫所。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从一品,佥事正二品,位高责重。后各卫仅存虚名,都督亦成虚衔。诰封和剌封:诰封就是诰命封赏。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诰命与敕命形如画卷,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与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参见“封赠”。《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
(16),西川,①唐分剑南为西川、东川。西川治成都,辖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之地。②宋有西川路,治益州(成都)1001年,分为益州、梓州二路。
(17),刘綎,1560年生,字省吾,南昌人,明万历初都督刘显之子。刘綎为明朝大将,戎马一生,为明朝立有赫赫战功。在其一生中参与过像平播战争、万历朝鲜战争等著名战争。随父出征,作战勇敢,以功由守备升至总兵,身历百战,于诸将中最骁勇。其所用镔铁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人称“明朝第一猛将”。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与清兵大战于阿而里达岗,因地势不熟,遭清军夹击阵亡。刘廷死,举朝大悚。天启初赠少保。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皇帝又为刘綎亲送谥号,书写“忠壮”二字,以示颂之。(《明史·刘綎传》)
(18)平播战争,平,是讨伐平定之意;播,是指“播州”,即今贵州省遵义市。平播战争,发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与黔北播州土司首领杨应龙(为四川播州世袭土司,是杨氏地方政权的第二十九代统治者)打了一场跨世纪战争。15个省24万的明军将士面对杨家将的后代将其剿灭。海龙屯(或作海龙囤)城堡被血染红,被火吞噬后,流官时代开始,贵州土司制度宣告结束。数百年来,关于平播战争原因众说纷纭,今天学术界的观点也未统一,较多数学者认为是明王朝统治者所逼迫,是中央与播州地方这种边远土司统治者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权力之争。
参考文献:
1、《明史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刘显传》;
2、《明史·戚继光传》
3、《明史•俞大猷列传•第一百》
4、《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李瑾传》
5、《明史·列传第六十程信传》
6、《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李濬(浚)传》
7、《明史·刘挺传》补正(张万东吉林大学文学院)
8、《浅析平播战争发生的原因》(作者:董桂花)
9、《读明史刘綎传补正》(《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02期作者王云)
10、《明史·刘挺传》补正(作者:吉林大学文学院,张万东)
11、《明代江右闻人》(作者:易宗礼曹国庆主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3-0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3:21 , Processed in 0.1042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