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7|回复: 1

明儒学案·河东学案上·同知薛思菴先生敬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发表于 2023-8-21 15: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儒学案·河东学案上·同知薛思菴先生敬之 liuhuirong 2019-02-26   |  114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薛敬之字显思,号思菴,陕之渭南人。生而姿容秀美,左膊有文字,黑入肤内。五岁即喜读书,居止不同流俗,乡人以道学呼之。成化丙戌贡入太学,时白沙亦在太学,一时相与并称。丙午,谒选山西应州知州,不三四岁,积粟四万余石,年饥,民免流亡,逋而归者三百余家。南山有虎患,仿昌黎之《鳄鱼》,为文祭之,旬日间虎死。萧家寨平地暴水涌出,几至沉陷,亦为文祭告,水即下泄,声如雷鸣。奏课为天下第一,陞金华府同知,居二年致仕。正德戊辰卒,年七十四。
  先生从周小泉学,常鸡鸣而起,候门开,洒扫设坐,至则跪以请教。故谓其弟子曰:“周先生躬行孝弟,其学近於伊、洛,吾以为师;陕州陈云逵,忠信狷介,凡事皆持敬,吾以为友。吾所以有今日者,多此二人力也。”先生之论,特详於理气。其言“未有无气质之性”是矣。而云“一身皆是气,惟心无气”,“气中灵底便是心”,则又歧理气而二之也。气未有不灵者,气之行处皆是心,不仅腔子内始是心也,即腔子内亦未始不是气耳。
  思菴野录
  心乘气以管摄万物,而自为气之主,犹天地乘气以生养万物,而亦自为气之主。
  一身皆是气,惟心无气。随气而为浮沉出入者,是心也。人皆是气,气中灵底便是心。故朱子曰:“心者,气之精爽。”
  心本是个虚灵明透底物事,所以都照管得到。一有私欲,便却昏蔽了,连本体亦自昧塞,如何能照管得物?
  学者始学,须要识得此心是何物,此气是何物,心主得气是如何,气役动心是如何,方好着力进里面去。
  千古圣贤,非是天生底,只是明得此心分晓。
  天地间凡有盛衰强弱者,皆气也,而理无盛衰强弱之异。先儒谓“至诚贯金石”,则理足以驭气矣。
  心便是官人,性便是个印信,情便是那文书,命便是那文书上说的物事,文书或写得好歹,说得利害紧慢,便唤做才。这一弄事物,不是气怎么做的?便唤气。故心、性、情、命、才、气本同一滚的事,更何异?
  德无个大小,且指一物始根,便是大德;发生条达,千枝万柯,都是那根上出来,便是小德。
  接事多,自能令气触动心,敬则不能为之累,否则鲜不为之累。
  心之存,则海水之不波;不存,则沙苑之扬灰。
  仁则是心求仁,非一方也。但心有所存主处,便是求仁。观诸孔门问答,可见师之教、弟子之学,都只是寻讨个正当低心,心外无余事。
  《太极图》明此性之全体,《西铭》状此性之大用。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标贴出个心之体用来。程子因而就说个“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包括这两句。
  “有朋自远方来”,与“天下归仁”之旨同。
  “活泼泼地”只是活动,指鸢鱼也。便见得理气,说得面前活动,如颜子“卓尔”,孟子“跃如”模样。
  天地无万物,非天地也;人心无万事,非人心也。天地无物而自不能不物物,人心无事而自不能不事事。而今天下只是一个名利关住扎了,壅住多少俊才,可胜叹哉!气化然也。
  气化人事,不可歧而二之,须相参而究之,然后可以知天道消息,世道隆替。
  因天地而定乾坤,因高卑而位贵贱,因动静而断刚柔,因方类物群而生吉凶,因天象地形而见变化。此圣人原《易》之张本以示人,故曰“《易》与天地准”。
  《太极图》虽说理,亦不曾离了气。先儒解“太极”二字最好,谓“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之目”。“象数未形”一句,说了理,“形器已具”一句,却是说了气,恁看气理何曾断隔了。
  雨暘燠寒,风之有无,见得天无心处。风雷变化,气使然也。
  天本无心,以人为心,圣人本无心,以天处心。其未至於圣人者,可不尽希天之学乎!何谓希天?曰:“自敬始。”
  凡所作为动心,只是操存之心未笃,笃则心定,外物不能夺,虽有所为,亦不能动。
  在天之风霜雨露者,阴阳之质;在地之草木水石者,刚柔质也;在人之父子君臣者,仁义之质。阴阳一刚柔也,刚柔一仁义也。阴阳气也,离那质不得;刚柔质也,离那气不得;仁义性也,离那气质不得。未有无气之质,未有无质之气,亦未有无气质之性。偶观杏实,会得一本万殊道理。当时种得只是一本,如今结了百千万个,不亦殊乎?一本万殊,万殊一本,有甚时了期,就见得天命不已气象出来。
  古来用智,莫过大禹,观治水一事,只把一江一河,便分割天地。
  尧、舜之世,以德相尚,故无谶纬术数之可言。汉、唐以下,伪学日滋,故有谶纬术数之事。
  古人之论处家,有曰义,有曰忍。盖忍字无涯涘,义字有正救,独用忍不得。独用义亦不得,上下名分不得不用义,出入日用不得不用忍。义与忍相济,而后处家之道备矣。
  孔门优游涵泳,只是调护个德性好。凡问政、问仁、问士、问礼与行,不过令气质不走作,掘得活水出来。
  夜气与浩然之气不同,彼以全体言,此以生息言。但“浩然”章主於气,“牛山”章主於性,学者互相考之,有以知性气之不相离也。
  天高地下,万物流行,分明个礼乐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1 15: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敬之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薛敬之(1435年-1508年),陕西渭南人,字显思,号思庵。他天生姿容秀美,美须髯,腹有7颗赤痣,左膊有一胎里带来的"文"字,黑入肤里。5岁即喜读书,不与同龄小孩玩耍,尊儒重道,乡人以道学呼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薛敬之

别名
关西夫子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渭南

出生日期
1435年


逝世日期
1508年

职业
哲学家

信仰
老子

代表作品
《思庵野录》

目录
1人物简介
2作品一览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折叠简介
薛敬之简介
中文名

薛敬之

别名


国籍

中国

名族

汉族

出生地

渭南

折叠生平
宝塔高耸擎云天,三贤故里多俊贤。在临渭区官底镇下薛村,长眠著一位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明代关学重要传人,史称"关西夫子"的薛敬之。

薛敬之(1435年-1508年),字显思,号思庵。他天生姿容秀美,美须髯,腹有7颗赤痣,左膊有一胎里带来的"文"字,黑入肤里。5岁即喜读书,不与同龄小孩玩耍,尊儒重道,乡人以道学呼之。

年龄稍长,拜明代理学大师周惠(号小泉)为师。每天闻鸡而起,到周家门前等候开门。进门后扫洒设座,跪而请教,执礼甚恭……从此,就有了"周门候启"的典故。他对人说:"周先生品行高尚,学近尹洛(指宋代程颐、程颢),我以为师。陜州陈云逵洁身自好,事必躬亲,我以为友。我所以有今日者,多此二人之力也。"

景泰七年(西元1456年),薛敬之为渭南学生。自为学生,举止端严,不同於流俗。十六七岁即应乡试(科举制度中的省级考试,考中者为举人),应乡试十又二次。考试成绩总是居於上等。提学皆优异之,不以学生待之。成化二年(西元1466年),被县上推荐入太学(最高学府、国子监)。观其言行举止,太学生们都惊呼"关西(潼关以西)又出了个横渠(北宋哲学家张载,今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在太学里,他与开创江门学派的广东新会人陈献章齐名。

不仅如此,薛敬之也是个大孝子。在太学期间,二老相继去世,闻听噩耗,悲痛欲绝,他竟赤脚哭号奔丧。当时积雪盈尺,泥泞遍道,亦不知避,后来因此落下了终生脚疾。母亲爱吃韭菜,母去世后,他终生不忍食韭。

上司为其文章惊奇,又观其身材高大魁伟,于成化二十一年(西元1485年),薛敬之被提拔为山西应州知州。当时多以进士举人为知州,而薛敬之却以岁贡(州府县选送入国子监的生员),可见薛当时之影响。

在应州任上,他鼓励民众耕稼纺绩。春耕生产时,他亲到田间视察。有家庭困难者,就送给种子。民贫不能婚丧者,给予资助。买母畜数十,送与孤独,令其繁殖。不三四岁,应州积粟四万馀石,干蔬万馀斤。随即,遇上荒年。应州民众免於饿死,还有三百馀家逃荒者返回,皆予衣食,修葺其屋。又立义冢,埋葬死於道者。获盗贼,不轻贷,故道不拾遗。尤重学政,常为穷学生提供灯油纸笔。他倡导在应州修建了儒学明伦堂,并亲笔撰写了上梁文。

应州南山有虎患,他仿唐代韩愈任潮州刺史时,写《祭鳄鱼文》,为百姓除患。薛为文祭之,曰:"吾无虐政於民,而虎何居食吾赤子?"旬日,虎渍于壑。肖家塞北,瀑水涌出於中田,势汹,若将溺人。先生祭之曰:"是将没吾民乎?恶在其为民父母也!"痛自刻责。忽瀑水如鸣雷下泄,人得不溺。有狐狸精为妖,民惊恐。先生祝神明,狐死,不为妖。应州有井,水黄且咸,不可人食。忽一日,复为白水,其味甘。若此者,皆先生善政之徵验也。

应州有一木塔,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弘治三年(西元1490年),时任应州知州的薛敬之亲自主持修缮,并欣然提笔,写下"玩海、望嵩、挂月、拱辰"8个字,制成4个匾,分别悬挂在木塔第5层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今仍存3块,唯"挂月"匾下落不明。

应州人感激薛敬之的善政,为其立有生祠,感其恩德,祈祷长寿。还立有《应守薛君政德碑记》石碑,以报先生。薛敬之的政绩,不仅为老百姓称道,也得到了朝廷认可。史称其"奏课(官吏的考核成绩)为天下第一"。时巡抚诸老,深异先生,累荐于朝。"谓先生学行才术,非徒止区区郡邑已也"。

孝宗弘治九年(西元1496年),薛敬之迁金华同知(副官之名)。东南学者陈聪等数十人登门求教。在金华为官二年,即辞职回家。

薛敬之为官政声斐然,然而更让其青史留名的还是他的思想和著述,他与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陈献章并享盛名,所著有:《思庵野录》、《道学纂统》、《洙泗言学录》、《尔雅变音》、《田畴百?集》、《归来稿》及《定心性说》。薛敬之的学说,注重"理气",认为"一身皆是气,惟心无气","未有无气之性"。"风雷变化,气使然也"。主张宇宙遵循"无极-太极-天地-五行-四时-人"的演化过程。关学起于北宋眉县张载(横渠),传于薛敬之,使其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一家。

辞职10年后,政德三年(西元1508年)二月二十七日,薛敬之卒于家,终年七十又四。曾师于薛的关学集大成者、礼部侍郎高陵学者吕柟为其撰写了碑文,史载葬于渭南西五里铺之南。薛敬之的事迹后被收入渭南乡贤祠,时任渭南主事张治道为其撰写了《思庵薛先生入渭南乡贤祠记》。

薛敬之的后人--官底镇下薛村薛姓人,每年清明都去渭南扫墓祭祀。直到解放后,薛氏坟茔仍有10亩坟地,并请有专人看管。1963年建设毛巾厂时,相关部门通知下薛村薛敬之后人去迁坟。现年72岁的村民薛庆元受族人之托,带领其馀5人前去搬遗骨,当时负责看坟的员张村员忠义接待并参与了全过程。搬回后,重葬于下薛村北薛氏祖茔至今。如今薛敬之的后人分布在下薛村、下薛新庄和蒲城县原任乡的庵前村(庵前疑为庵迁变化而来)。

夫子一生好学,知识渊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通晓。一日,番邦派使节来朝,献上珍禽异兽,并附有连环战表。宣称如若你朝识得此物,便心服口服,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否则便自立为王,分庭抗礼,皇帝一听便急招殿前文武相辨。

只见此物"体大如犊,尾细如鼠,嘴巴尖长,两眼突出",百官面面相视,无一人识得,情急中有人向皇上推荐薛敬之:"此人或可知晓。"皇帝急宣薛敬之入朝。听朝臣描述,夫子已猜出七厘八分,他偷偷在宽大的袍袖中藏了一只猫。及至在朝堂见到那怪物,他立马断定"鼠精也!"随即从袖中放出猫来。那怪物一见慌忙逃避,身体瞬间缩到尺余。夫子笑道:"果然是鼠!老鼠再大也畏猫,尔等再强也是我大明的臣子!"来使见被夫子识破,又献出一禽:形似凤,色如火。夫子立马道:"火鸡也!"使节问:"吃什么?"夫子道:"吃铁石也!"随使人喂铁,竟啄之,食完咯咯飞去。来使大惊,赶忙毕恭毕敬地躬身施礼道:"回国定上奏我主:大明尽能臣勇将,不可小觑。愿从此臣服,相安和睦!"

外使走后,龙颜大悦,对薛敬之赞道:"爱卿真有夫子之才也!"薛敬之听罢,赶忙跪拜:"谢主隆恩!"就这样御封薛夫子便传了出去。

有一回,夫子回故里探亲,村人皆出城相迎。夫子撩起轿帘伸首向外探视。不料,一只喜鹊从上头飞过。一滩鸟粪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轿顶上。这扫兴之举,令夫子的喜悦之情大打折扣。喜鹊飞离后,恰巧一只乌鸦飞来,夫子误以为乌鸦所为,用手指著道:"这个虫艺儿要不得!"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故事,但下薛村无乌鸦却是事实。数百年来,下薛村里村外,大树参天,鸟雀成群,唯独不见乌鸦。而相邻不远村庄,树上乌鸦窝比比皆是。人们都说:"这是薛夫子咒的!"只可惜无法为乌鸦平反昭雪了,看来这冤案还将持续下去。

相传,薛敬之墓前有两排雕刻精美的石人石马,有一天夫子显灵,弟子吕柟撰写碑文的石碑夜里突然光芒四射,白日能如镜照人。若是贪官污吏、行为不端者站立碑前,自己便可亲眼看见已经发黑变坏的肝胆。照后则会回心转意,从此弃恶从善,人曰:"劝善镜"。

汲取日月精华,滋润京兆地气,天长日久,那些石人石马也便有了灵气。夫子悯民疾苦,驱使石牛石马,夜间无人之时代农人耕作。忽一日夫子墓前一匹石马不见了,护陵人四处寻找,后来终於在渭河岸边找到。原来这匹石马夜间耕田完毕已晚,难忍饥渴,跑到渭河去饮水。被一大早去渭河挑水的农妇看见。她用手一指随口说:"这不是夫子的马吗?"这匹石马被揭破了秘密,灵性尽失,无法再返回墓地,从此便永久地蹲在了渭河之滨。

行文至此,还要特别说一说文头这张薛敬之和夫人薛李氏的照片。后人敬仰先祖的学识和品德,每年春节清明都要把珍藏的古老神轴悬挂参拜。"文化革命"中破四旧,各家的神轴都被收缴到官底公社戏楼前统一焚烧消毁。当时有位薛姓人在场,他甘冒政治风险,偷偷把薛家的神轴藏了起来。后来村人薛成信从神轴画像上翻拍下来,这才有了如今这张难得的薛姓祖先的照片供后人敬仰。

先贤言行成楷模,夫子遗风化故里。下薛村以薛夫子为荣耀,以薛夫子为楷模。人们尊老爱幼,教子读书,邻里和睦相处。每逢春节清明结伴而行,飨食祭祀,追终思远,怀德报恩。夫子崇尚道学,村人不守陋习。从古至今,下薛村人过年不贴门神,平日不记号月。守四时而作,男耕女织,日子越过越红火。

光阴荏冉,五百多年过去了,但有关薛敬之的美丽传说还在家乡人口中代代传颂著。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折叠薛敬之所著
《思庵野录》、《道学纂统》、《洙泗言学录》、《尔雅变音》、《田畴百?集》、《归来稿》及《定心性说》。

折叠思庵野录
心乘气以管摄万物,而自为气之主,犹天地乘气以生养万物,而亦自为气之主。

一身皆是气,惟心无气。随气而为浮沉出入者,是心也。人皆是气,气中灵底便是心。故朱子曰:"心者,气之精爽。"

心本是个虚灵明透底物事,所以都照管得到。一有私欲,便却昏蔽了,连本体亦自昧塞,如何能照管得物?

学者始学,须要识得此心是何物,此气是何物,心主得气是如何,气役动心是如何,方好着力进?面去。

千古圣贤,非是天生底,只是明得此心分晓。

天地间凡有盛衰强弱者,皆气也,而理无盛衰强弱之异。先儒谓"至诚贯金石",则理足以驭气矣。

心便是官人,性便是个印信,情便是那文书,命便是那文书上说的物事,文书或写得好歹,说得利害紧慢,便唤做才。这一弄事物,不是气怎么做的?便唤气。故心、性、情、命、才、气本同一滚的事,更何异?

德无个大小,且指一物始根,便是大德;发生条达,千枝万柯,都是那根上出来,便是小德。

接事多,自能令气触动心,敬则不能为之累,否则鲜不为之累。

心之存,则海水之不波;不存,则沙苑之扬灰。

仁则是心求仁,非一方也。但心有所存主处,便是求仁。观诸孔门问答,可见师之教、弟子之学,都只是寻讨个正当低心,心外无余事。

《太极图》明此性之全体,《西铭》状此性之大用。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标贴出个心之体用来。程子因而就说个"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包括这两句。

"有朋自远方来",与"天下归仁"之旨同。

"活泼泼地"只是活动,指鸢鱼也。便见得理气,说得面前活动,如颜子"卓尔",孟子"跃如"模样。

天地无万物,非天地也;人心无万事,非人心也。天地无物而自不能不物物,人心无事而自不能不事事。而今天下只是一个名利关住扎了,壅住多少俊才,可胜叹哉!气化然也。

气化人事,不可岐而二之,须相参而究之,然后可以知天道消息,世道隆替。

因天地而定乾坤,因高卑而位贵贱,因动静而断刚柔,因方类物群而生吉凶,因天象地形而见变化。此圣人原《易》之张本以示人,故曰"《易》与天地准"。

《太极图》虽说理,亦不曾离了气。先儒解"太极"二字最好,谓"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之目"。"象数未形"一句,说了理,"形器已具"一句,却是说了气,恁看气理何曾断隔了。

雨旸燠寒,风之有无,见得天无心处。风雷变化,气使然也。

天本无心,以人为心,圣人本无心,以天处心。其未至於圣人者,可不尽希天之学乎!何谓希天?曰:"自敬始。"

凡所作为动心,只是操存之心未笃,笃则心定,外物不能夺,虽有所为,亦不能动。

在天之风霜雨露者,阴阳之质;在地之草木水石者,刚柔质也;在人之父子君臣者,仁义之质。阴阳一刚柔也,刚柔一仁义也。阴阳气也,离那质不得;刚柔质也,离那气不得;仁义性也,离那气质不得。未有无气之质,未有无质之气,亦未有无气质之性。偶观杏实,会得一本万殊道理。当时种得只是一本,如今结了百千万个,不亦殊乎?一本万殊,万殊一本,有甚时了期,就见得天命不已气象出来。

古来用智,莫过大禹,观治水一事,只把一江一河,便分割天地。

尧、舜之世,以德相尚,故无谶纬术数之可言。汉、唐以下,伪学日滋,故有谶纬术数之事。

古人之论处家,有曰义,有曰忍。盖忍字无涯涘,义字有正救,独用忍不得。独用义亦不得,上下名分不得不用义,出入日用不得不用忍。义与忍相济,而后处家之道备矣。

孔门优游涵泳,只是调护个德性好。凡问政、问仁、问士、问礼与行,不过令气质不走作,掘得活水出来。

夜气与浩然之气不同,彼以全体言,此以生息言。但"浩然"章主於气,"牛山"章主於性,学者互相考之,有以知性气之不相离也。

天高地下,万物流行,分明个礼乐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37 , Processed in 0.0549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