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军代表除了人人皆知的“黄巾军”外,还有“黑山军”。黑山军是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军主力被镇压后,在河北冀州黑山等地出现的农民起义军,是黄巾军后声势最大的一支。
原来贾府里不被人待见的两位庶出的少爷分别是明末的大顺和大西农民军头领。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
何解?
黛玉不是作者他妈妈么?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
看红楼梦要注意上下文的整体性。第二十一回里的宝玉为何诋毁黛玉? 《庄子·胠箧》“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庄子 宣扬“绝圣弃智”。
宝钗、袭人和麝月为了降伏宝玉故意时而撒娇时而嗔怒、忽冷忽热地令宝玉无所适从而十分的灰心苦恼。于是懊恼之下的宝玉就“逞着酒兴”写了这篇为了发泄的续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这不过是宝玉一时糊涂的不分是非,所以错误的将黛玉同玩弄手段的宝钗和袭人麝月混为一谈,都写成是“张其罗而邃其穴”、“迷惑缠陷天下”,故而才会有紧接着的黛玉作诗驳斥宝玉的荒唐糊涂: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这是朱慈炤假借寳玉的一时糊涂来转述世人的那些将宝钗、袭人和麝月与黛玉相提并论的谬语,然后对此予以批驳痛斥:那些“无端弄笔”将黛玉同钗袭麝等同而论的完全是“无见识的丑语”!【{钗黛合一幻笔!}】
朱慈炤的写作手法实在是巧妙高明!
朱慈炤为何喜“榮”恶“宁”?
对于荣国府、宁国府的取名,人人都觉得大有文章。看秦可卿的判词和曲文《好事终》,朱慈炤将自己喜恶之情表达得是再清楚不过了:“谩言不肖皆榮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榮玉,家事消亡首罪宁。”
(关于甲戌本、庚辰本等抄本的“箕裘颓堕皆从敬,”“敬”是后来被人错改的。毛國瑤发现的靖藏本是“箕裘頹墮皆榮玉“,楊藏本是“箕裘頹墮皆瑩玉”,己卯本“箕裘頹墮皆榮王”。这是在传抄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错误,结合秦可卿的判詞“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不难发现” “敬”只能是后来传抄人的误改,这样的错误有很多,要对照确定。)
有人说,“宁”是指南京,明朝开国之地。那么看这两句翻译:“都说做的不对的是荣,其实造孽生事是宁!”乖乖!秦可卿之死、明朝灭亡再怪能怪到南京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或是被篡了位的建文帝头上去么!
何况红楼梦中作者是点了“嘉靖”的名——宁国府贾敬,再通过秦可卿托梦给凤姐强调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歷百年。”这其中的“百年”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红楼梦》写的是自嘉靖开始到南明灭亡这一百来年的历史!
更不要说作者已经通过秦可卿和公公贾珍的孽情明确表达:崇祯亡国是和“王三人”——天启、泰昌和万历三个皇帝——有关。四皇子朱慈炤可丝毫都没挑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