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的大奥秘16//13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安第一楼花萼楼:盛唐的繁华、尽兴都在此,用途更“万能”2022-04-18 09:31:45 来源: 三剑客FHU  举报

分享至



千古中华,泱泱大国,在中华历史上中国建筑一直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世界建筑史中的一大分类。
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审美观念,追求架构、组群、色彩的别样一统。
唐朝,中国气势恢宏、格调高扬的一个帝国,其建筑也蕴含着辉煌壮阔的帝国气象。
唐朝的古楼,独树一帜,其中以花萼楼为首闻名全世
有些偏爱唐朝影视作品的朋友,都会听说过这样一座名楼,将大唐的国富力强展现无遗。
一. 花与萼遥相辉映
花萼楼全称花萼相辉楼,是唐朝长安城中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的兴庆宫中的建筑之一。
花萼相辉楼是大唐盛世之下唐朝经济繁荣昌盛的表现,是彰显大国风范的庄严尊贵气概的表达,是凸显天子亲民爱民的姿态的场所。


唐明皇时期,花萼楼凭借其独特的韵味、精华的建筑风格,声名鹊起。
《花萼楼赋》中:“于城之陬,建此飞楼……俯瞰皇州。金铺珠缀,画拱交映,飞梁回绕, 藻井倒垂。”
这座落于帝都长安皇宫中的兴庆宫西南角、修建于开元八年的大唐第一楼阁,因其在唐朝时期的最高的楼层、最大的规模、最大的广场、最精美的装修,不知惊艳感慨了多少大唐的才子。
他们题诗:“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碧瓦朱檐、奢华庄重、宏伟高大的花萼楼,取自《诗经·海棠篇·棠棣》中:“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花复萼,萼复花,相互辉映”,颇负诗意。始建于玄宗开元八年的花萼相辉楼,处于历史上唐朝的全盛时期——开元盛世
社会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文化等方面均处于一个上升时期,成为代表的花萼楼,也被看作是全盛之下的象征。


二.花萼相辉楼的大用处
花萼相辉楼,不仅具有极大的艺术文化观赏价值和象征意义,同时也是承载着许多社会功能。
1. 兄弟之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中:“……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成器辞曰:‘储副者……时平则先嫡长……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根据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继位的应该是哥哥李成器但李成器主动上书辞让,认为李隆基更适合、更有能力。
在李隆基登基后,常常感念李成器的作为,开元八年,就以“花萼”为名,表达与兄弟的手足情深所建了一栋楼。
在古代,“棠棣花萼”常常与兄弟之情作比,所以最初修建这所皇家楼宇的目的,就是唐玄宗维系手足之情。


在闲暇之余与诸位王爷宗亲、皇家子弟吟诗作对、饮酒作乐、载歌载舞,赐金赠帛,兄弟宗亲之间互敬互助,兄友弟恭,尽兴而归。
这种情感被后人津津乐道,更是在唐朝树立了一个道德典范,引得民间上行下效。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中:“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诸王日朝侧门……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随着时间的发展,花萼相辉楼具体作用,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寿星之喜, 佳节之乐
《旧唐书·本纪第八》中:“……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休暇三日……从之。”
开元十四年后,花萼相辉楼也会被用来宴请朝廷大臣、庆祝佳节以及举办千秋宴会。


千秋宴会就是玄宗以自己的生日所命名的节日,举国大办寿宴,休沐三天,与百官同乐,与百姓同乐。
在这一天,玄宗就会在花萼楼上举办隆重的活动,遍邀群臣,百姓也会被允许在城墙外围观看。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的长安城,唱在这天的赞歌,声破九霄,回音悠长。
除了千秋节,在中国传统的上元佳节,人们也会齐聚在花萼楼赏灯猜谜,互道一声“上元安康。”
与民同乐的唐玄宗,在大唐百业盛世的顶峰,站在花萼楼上,欢歌笑语。
3. 地主之谊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盛世长安城在社会各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吸引周边各个少数民族或部落前来朝见。
他们慕名而来,大唐也怀着开明的气魄,秉承着开放的政策,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
而自李隆基即位后,全唐的政治中心一直以兴庆宫为核心。


所以距兴庆宫最近的俯瞰全唐的长安第一楼——花萼楼,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合适便利的、最富丽堂皇的、最被频繁使用的迎接来宾、接待使臣的地方。
在这一时期,大唐国力臻于巅峰,不吝赏赐,为满足对外交流的政治经济文化需要
花萼楼见识了一场又一场盛大的宴席,见证了两个国家、两个部族之间一次又一次和气的往来,同时也见到了于双方关系期待下的这样一位英明皇帝的伟大决策。
海纳百川的大唐王朝万国来邦,金扉御阙的花萼楼熠熠生辉。在玄宗晚年,于军事上设立节度使区,重整唐朝军事布局,为拉拢犒赏各地节度使,花萼楼在这时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功能。
花萼楼就这样静静地,俯瞰着全唐的社会变化。
4. 文化之所
除了活动的宴会娱乐,花萼楼也充满着文艺气息。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中:“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花萼相辉之楼’,南曰‘勤政务本之楼’。”


这是说,在某些时刻,花萼楼还会作为皇帝处理朝政事务的一个场所,承担政治职能。
唐朝历来重视科举考试,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一个结果,唐朝更是其发展完善的成熟期。
玄宗执政期间,多次在花萼楼开设殿试,重视考试结果,勉励天下文人,培养朝廷人才。“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花萼楼就这样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考场。
总结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花萼相辉楼作为唐玄宗时期修建的一所极为特殊的皇家楼阁,在不同的时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
其前期是玄宗举办家宴时的娱乐场所,而中后期则更偏向于政治功能,如迎万邦、办科举等等。
然而,盛极一时也必将迎来衰败没落。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唐末的黄巢起义,历经风雨,都将花萼楼推向了毁灭。作为大唐盛世象征的花萼楼,就此在历史长河中消逝,为后人所魂牵梦萦。


不为人知的“天下第一名楼”如今也只能为世人所遥想,遥想当年盛景,遥想大唐荣耀。
参考文献
1、《花萼楼赋》
2、《诗经·海棠篇·棠棣》
3、《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
4、《旧唐书·本纪第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1: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时的「 ”天下第一楼”——花萼相辉楼,究竟有啥大用处?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空调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哪些疾病?
刚阳文化
2022-10-13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关注
嗨呀!相信不少喜爱唐朝影视作品的朋友,都听说过一座名楼,正是: 花萼相辉楼。 《妖猫传》里有它,那叫一个碧瓦朱檐,惊才绝艳,尤其是唐玄宗携手杨贵妃,登上花萼相辉楼,享受百姓欢呼的那一刻,整部电影达到了一个小 *** ,也象征着盛唐之下的繁荣昌盛。 《妖猫传》花萼相辉楼概念设计图 《长安十二时辰》里也有它,从开头第一集就说,「 ”圣人登花萼相辉楼赏灯宴”,然而直到最新一集,这座被无数人提及的唐朝名楼,仍然没有在剧中露出神秘面纱。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传说中的「 ”花萼相辉楼”,究竟是个啥楼? 竟然能得到唐玄宗如此的重视,但凡举行盛大活动,就都有它? 花萼相辉楼复原建模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那就得说说花萼相辉楼的建造背景。 (以下简称花萼楼) 此楼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八年,即公元720年,这一时期,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开元盛世”,被认为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无论各方面均达到封建社会的巅峰,置于其中的花萼楼,也被看作是全盛之下的象征符号。 而花萼楼就建在兴庆宫的西面,与南面的「 ”勤政务本之楼”遥相呼应。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 花萼楼位置示意图 此楼不仅富丽堂皇,更充满文艺气息,同时也是当时举行国宴的重要场所,比如我们熟知的上元节那天,唐玄宗便会等此楼赏灯,与百官同宴。 兴庆宫平面图,红框自上到下分别为:兴庆殿——花萼相辉楼(左)——勤政务本之楼(右) 而说起楼名,则颇具诗意,正是取自《诗经·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韡wěi:光明美丽) 大意为:花复萼,萼成花,互相辉映。 而古人将棠棣花萼,比作兄弟之情。 连枝而生的「 ”棠棣花” 所以花萼相辉楼最初的寓意,正是唐玄宗为表达与兄弟的手足情深所建之楼。 但这座楼并非只有象征意义,除了上文中所说的举行国宴外,反而还具备多种功能,既然确定了建造背景与立意,那我们就来说说该楼的具体用处。 作为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最大的宴请场所与文化艺术中心,花萼楼所具备的功能十分独特。 画家涂志伟所绘《霓裳羽衣舞》 但依照史料所载,花萼楼的功能出现过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元八年至开元十四年。(720年——726年) 这一时期的花萼楼,用处只有一个,是唐玄宗为了与亲生兄弟联络感情所建,如分封在外地的藩王回京,唐玄宗便会在此设宴,与兄弟欢畅,庆祝回归。 若有事召回兄弟,也在此处宴饮。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赐金帛侑欢。诸王日朝侧门,既归,即具乐纵饮,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如是岁月不绝,所至辄中使劳赐相踵,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这一段大意是说,花萼相辉楼建在兴庆宫的西面,南面则是勤政务本之楼,帝,也就是唐玄宗,经常登楼与诸王作乐,或欣赏歌舞曲艺,或吟诗作对,最后还要赐给自己的兄弟金帛。 《妖猫传》剧照·花萼相辉楼内景(参考) 再通过最后一句: 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便可看出唐玄宗这个人,其实是非常在乎手足情谊的,即使登基以后,也不忘经常与亲兄弟们同玩同睡,一年到头总会抽出几天时间和兄弟们联络感情,足以看出唐玄宗对亲情的眷念。 说到亲情,我忍不住要额外说一个人,此人正是睿宗时期的太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宪。(原名李成器) 唐·「 ”让帝”李宪·惠陵墓道壁画(左) 古代能甘愿将太子之位让于他人的,如果我没记错,一双手都能数得上来,而李宪正是那个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的人。 而且他并非是害怕李隆基的权势,反而是真心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未来能当大任,更能建立不朽之功。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这段记载,说的正是李宪(原名李成器),也就是李宪在被册立为太子后,「 ”冒死谏言”,称自己难当大任,若因为自己没有才能,只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而当上皇帝,日后难免会治理不好国家,使天下失望,非社稷之福,所以今天以死请柬,将太子之位让位于三弟李隆基,然后文武大臣们也恳切奏表唐睿宗李旦,说楚王李隆基之前推翻武则天昏政有功,也纷纷力荐李隆基为太子,于是睿宗采纳了众人的建议,并对李宪能甘愿让位而感到欣喜,还因此大大赞扬一番,最后改立李隆基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像 而说起李隆基兄弟几人的情谊,真不是古代帝王家皇子们互相勾心斗角那般刻薄,相反的确十分深厚。 尤其是武周时期,圣历元年,皇子出阁,搬出皇宫居住,后来武则天在洛阳城积善坊找了一座宅子,赐给李隆基等五兄弟,因此这宅子便称为「 ”五王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 ”五王宅”。 图中红框,为「 ”东都”洛阳积善坊,五王宅便坐落其中 五兄弟从此同吃同住,在武周治下的艰难时期,建立起极其深厚的兄弟情谊。 此后李隆基又获封兴庆坊一座宅邸,便在兴庆坊久居,等到推翻了武则天,再到李隆基即位,兴庆坊的这座宅子,自然就成了「 ”兴庆宫”,而李隆基即使登基为帝,依然怀念当初在积善方与五兄弟同吃同住的日子,而且在此期间,老大李宪对自己这个三弟,则是照顾有加。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 ”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 《长安十二时辰》中长安舆图,图中红框为「 ”兴庆坊” 所以这五兄弟也算是正儿八经同患难过,虽说也是无比尊贵的皇子身份,可是联想到武则天针对李唐皇族的手段,就能大概想到当时他们的困顿处境。 尤其是在身边手足都各种枉死的情况下,李隆基就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兄弟之情,而大哥李宪对于李隆基的了解,自然也是非常之深,同时李宪这个人一生只爱唱歌音律,从不与人纷争,所以在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宪和李隆基的父亲,虽然按照「 ”立长不立幼”的古法,册立李宪为太子,但李宪此后却多次上表,称自己才能与智慧均不如三弟李隆基,硬是慷慨让位,此举也令李隆基大为感动,所以在登基以后,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赏赐给李宪各种名贵乐器与金银珠宝,竭尽所能感恩李宪当年的让位之举,即使朝中有人谗言说李宪有异心,但李隆基从始至终都对大哥李宪恩信有加,后来其他几个兄弟先后辞世,只剩大哥李宪,每到生日,李隆基都会亲自登门拜访,与大哥共同庆生。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之稍甘,即皆分以赐之。 而这花萼楼,正是李隆基为了能和兄弟们维持手足之情所建,至于为何会选择建在兴庆宫的西面,则是因为李隆基登基以后,赐给李宪一座宅邸,而这藩王宅邸,就在胜业东南角,而胜业东南角旁边,正是兴庆坊,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兴庆宫,所以在此地建一座花萼楼,为的就是方便与兄弟们叙情饮乐。 西安兴庆宫花园,在唐代兴庆宫遗址上重建而成 每当站在花萼楼上,唐玄宗李隆基总是能听到大哥李宪的奏乐声,便会邀其登楼一同饮酒作乐,共赏歌舞。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于此也能看出,唐玄宗李隆基与李宪等人的手足情深。 所以从开元八年到开元十四年,这整整六年时间内,花萼楼的主要功能,就是唐玄宗与兄弟们的欢饮之处,每当思念兄弟,或者有兄弟在外归来,唐玄宗李隆基便会在花萼楼内宴请一番,哥几个聊聊当年,说说现在,最后醉酒微醺,尽兴而归。 但随着大唐国力在开元年间的进一步增强,花萼楼的具体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于是就有了: 第二个阶段,开元十四年以后。(726年) 这一时期,达到了开元盛世的顶峰,大唐百业昌盛,社会一片铮铮向荣的繁荣气象,针对花萼楼的用处,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主要一大原因,通过翻找史书,我个人认为应是由于申王李捴等兄弟的相继离世,导致唐玄宗再没心情从花萼楼宴饮作乐。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李隆基其余兄弟的离世时间: 李捴(zǒng,又名李㧑wéi),即唐睿宗第二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二哥,公元724年,即开元十二年的十二月十五日去世。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开元)十二年,病薨,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捴(红衣) 李范,即唐睿宗第四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四弟,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惠文太子范,始名(李)隆范。玄宗立,与薛王隆业避帝讳去二名……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开元十四年薨】……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群臣勉请乃复。 (其实从「 ”帝哭之恸”能看出,唐玄宗对李范的死很伤心。) (注:薨hōng,古时代指藩王或大臣死。)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范 李业,即唐睿宗第五子,也就是唐玄宗的五弟,虽然他并未在开元十四年辞世,然而在开元十三年,却因为王妃的弟弟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 ”私议(玄宗)休咎”而获罪,韦宾事发之后,被玄宗下令杖杀,既然是王妃的弟弟,身为韦宾姐夫的李业,自然也受到牵连,因此不敢再入宫,所以这个时期的李业,实际上与李隆基之间产生了隔阂,兄弟情分受到一定影响。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帝尝不豫,业妃弟内直郎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妄言休咎事,宾坐死,恂贬锦州刺史。妃恐,降服待罪,业亦不敢入谒,帝闻,遽召之,业伏殿下请罪,帝趋就执其手曰:"吾所猜于兄弟者,天地共咎之!"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业 这段史料说的再清楚不过了,「 ”业妃弟”,说的就是李业王妃的弟弟,也就是李业的小舅子韦宾与皇甫恂妄言私议,然后连坐而死,王妃自然是害怕了,李业也不敢入宫谒见。 另外,李隆基等兄弟,其实早年间还有个隋王李隆悌,这是唐睿宗李旦最小的儿子,但年仅十岁便早夭了,因此不算在内。(隋王李隆悌:692——702) 所以我相信到此事情就很明朗了,开元十四年,对于李隆基来说,其实是非常伤心,乃至非常痛苦的一年。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 首先是自己的二哥李捴(开元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 然而一年以后,也就是开元十三年,五弟李业的王妃弟弟,也就是李业的小舅子韦宾,又搞出来「 ”私议玄宗休咎”的丑闻,导致李业和李隆基的关系又闹僵。 又过一年,四弟李范(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此时五兄弟已去其二,仅剩大哥李宪与五弟李业,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可是上文也说了,此时李业已经不入宫了,远走外地,避开李隆基的问责,虽然李隆基从始至终没有责罚他,可毕竟这事儿出在自己的王妃身上,李业即使想回宫,也不敢回,因此实际上二人已经日渐疏远。 所以到了开元十四年,原本手足情深的五兄弟,能陪在身边,还能说上真心话的,就只剩下大哥李宪了。 这也是我认为,李隆基为何在开元十四年以后,不再从花萼楼宴请兄弟的主要原因。 花萼相辉楼复原建筑 因为兄弟们离世的离世,离宫的离宫,可以说这时候的李隆基,肯定非常思念曾经兄弟几人荣辱与共的美好时光,所谓睹物思人,李隆基登上花萼楼想起以前五兄弟如何如何美好,肯定心里会非常难受,因为这是人的共情,根本无法避免,索性就不再从花萼楼上宴请大哥李宪。 那么开元十四年以后的花萼相辉楼,又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 答案正是宴请文武百官,唐玄宗本人过生日,以及每逢佳节例行举办庆祝活动。 其余的时间,若有国外使团来访,也在此楼设宴欢请。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十七 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 《万国来朝》图中的「 ”花萼相辉楼” 但若说花萼楼的用途出现如此之大的转变,只是归结于玄宗其余兄弟的相继离世,我仍旧感到有些不严谨,在思考过后,认为还应结合当时的时局变化,于此另外总结出四点宏观层面的原因: 第一,大唐国力臻于巅峰,无论经济还是文化,均达到唐朝历史最顶点,因此在「 ”开元盛世”的影响下,致使大量外国使臣与游牧民族的首领慕名前来,所以为了招待并宴请这些外国宾客,满足对外交流的政治需要,总归要有一处合适的场所,富丽堂皇的花萼相辉楼,自然就成为了首选之处。 第二,自从李隆基登基以后,此前的兴庆坊,便成为兴庆宫,而在李隆基执政的四十余年里,兴庆宫始终作为整个大唐的政治中心而存在,因此距离兴庆宫最近的花萼相辉楼,自然就成为了对于玄宗而言最为便利,同时也是最为合适的宴请外国友人的场所。 第三,玄宗执政中后期,由于设立节度使,使得大唐的军事布局产生变化,而为了犒赏守护边关的节度使,玄宗便邀请有功之臣前往花萼相辉楼,这也可看作是政治需要。 第四,玄宗执政期间,尤为重视科举,乃至曾亲自殿试多达八次,登基以后,曾有超过五次殿试,是在花萼楼中举办,这也是对天下文人设立的勉励,以及将考试场所设置为紧挨兴庆宫的花萼楼,足以看出玄宗想要表达对于科举的重视,以及对于人才的鼓励。 唐玄宗·李隆基 总而言之,花萼相辉楼作为唐玄宗时期极为特殊的宴请场所,在不同时期也承担起不同的政治作用,前期可以看作是唐玄宗宴请兄弟的家宴场所,中后期则承担起更多的政治职能,为欢迎外邦友人,以及勉励科举,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唐末的黄巢之乱,历经上百年风雨,作为大唐盛世独特象征的花萼相辉楼,也被尽数焚毁,就此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时至如今,仍有许多文人雅士,将此楼视为魂牵梦萦之地,遥想当年,玄宗牵着杨玉环的手,站在花萼相辉楼上共赏大唐盛景,想来必是独有一番风情。 只可惜,历史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千百年后,尽付东流。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赐金帛侑欢。诸王日朝侧门,既归,即具乐纵饮,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如是岁月不绝,所至辄中使劳赐相踵,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 ”五王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 ”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之稍甘,即皆分以赐之。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开元)十二年,病薨,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惠文太子范,始名(李)隆范。玄宗立,与薛王隆业避帝讳去二名……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开元十四年薨】……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群臣勉请乃复。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帝尝不豫,业妃弟内直郎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妄言休咎事,宾坐死,恂贬锦州刺史。妃恐,降服待罪,业亦不敢入谒,帝闻,遽召之,业伏殿下请罪,帝趋就执其手曰:"吾所猜于兄弟者,天地共咎之!"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十七 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别名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员外、寄丘员外、寄邱员外

作者
韦应物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创作年代
中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⑴

怀君属秋夜⑵,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⑶。[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语句注释
⑴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2]

折叠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3]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整首诗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艺术特色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折叠​赏析
韦应物
韦应物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折叠名家点评
《韦孟全集》:幽情淡景,触处成诗,苏州用意闲妙若此。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浅而远,自是苏州本色。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以我揣彼,无限情致。

《诗绎》: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寄邱员外作,悠然有盛唐风格。三四思邱之思己,应念我未眠,妙在含蓄不尽。

《增订唐诗摘钞》:妙在第三句宛是幽人,故末句脱口而出。

《网师园唐诗笺》:悠然神往。

《唐诗选胜直解》:孤怀寂寞,谁与唱酬,忽忆良朋,正当秋夜,散步庭除之际,吟诗寄远,因念幽居,想亦未眠,以吟咏为乐,书去恍如觌面也。情致委曲,句调雅淡。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淡而远,是苏州本色。第三句将写景一衬,落句便有情味。

《岘佣说诗》:韦公“怀君属秋夜”一首,清幽不改摩诘,皆五绝之正法眼藏也。[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参考资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宋代 / 苏轼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翻译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解释

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诗文赏析
[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

作者介绍

苏轼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93)]
[url=]用户[/url]










词中的“幽人”是指谁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4个回答#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4-02-21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1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4-02-21

词中“幽人”是指作者(或:词人、苏轼、苏东坡)。“幽人”在词中是一个孤独寂寞又不苟安的形象。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4-02-21

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幽人是指在苏轼被贬之时,因仰慕苏轼,想与苏轼结就良缘二最终不能,郁郁而死的那个少女!!!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赵庚白
2019-09-01 · TA获得超过2423个赞
关注


幽”者,夜也。“幽人”者,夜晚行走的人。

【履】九二 履道⑴坦坦⑵,幽⑶人贞⑷吉。

【译】九二 行走的道路非常平坦,夜里行走的人一定吉祥如意。

注释: ⑴“道”供行走的道路。《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⑵“坦坦”平而宽广。《广雅》:“坦坦,平也。”

⑶“幽”夜。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秘则蘙(yì草木繁茂)蔽暧昧,髣髴(仿佛)退概,若幽星之纚连也。”

⑷“贞”定。《释名》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黄精红得发紫的古代网络推手苏东坡: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黄精王子2021-12-21 14:49

[url=]+订阅[/url]



古代诗人也一样吃个黄精,要作一首诗。四大药王倾情推荐四大药王一顿美食美餐




黄精鹿【作者:苏轼】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苏东坡:冷寂人生难抵博大胸怀 2020-09-08 18:00

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人海茫茫,不要让我们在微信改版中失散~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丨第608期
东坡先生像 故宫博物馆藏
苏东坡一生
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文词赋
都成就惊人
苏东坡的一生
是才情尽情挥洒的一生
为什么说他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
与他本色做人、深具诗心相关?
为什么说苏东坡的万不得已正在于他有
一颗仁心、一颗真心、一颗诗心?
在黄州的经历如何使得苏东坡
一生才智之门通透地打开?
在人生的极度低谷期他又是如何通过一阕词
向人们展示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苏东坡又是如何以高旷之胸襟、空灵之运笔
使人们在温情的人间之外领略到
终究不免冷寂的人生?
今日推荐:湖北之声《炜炜道来》
“人间美词”系列第五期: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01
苏东坡二十出头
即获欧阳修赏识,名动天下
当他科考完毕
当时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
毫不怀疑他录取的是一个宰相之材
尤其对其善读书、善用书印象深刻
以为他日必定以文章独步天下
王新才:事实上,苏东坡一生为官的太平日子也就是入京科考后的十五年左右时间。当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他的官运便开始波折,作为新法的反对者被贬离京城,在杭州、密州、徐州与湖州间辗转为官,更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卷入乌台诗案,下狱一百零三天,差点被杀头,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再遭贬谪,到黄州作了团练副使。
东坡玩砚图丨清·黄慎
02
苏东坡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
与他本色做人相关
从诗词的角度来说
与他深具诗心相关
这首《卜算子》
是苏轼在贬谪黄州后寓居定慧禅院所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更深夜静之际的缺月疏桐
一缺一疏
将作者内心的枯淡泄露无疑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在氛围造足之后
才放主角入场
主角也不是放在聚光灯下
而是仍然置于远景中
主角也不是人
而是看起来像幽人一样的鸿
也不是夜深栖动不定的鸿
而是飞来飞去在夜幕中
影影绰绰虚无缥缈的鸿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惊起却回头”将镜头推近
重点描写了鸿惊飞而回头的状态
随后的“有恨无人省”
使得本来还相对客观的场景忽然主观化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者借鸿无枝可栖、往来翩飞
表达了人生的一种状态
而这一状态所依存的环境
而是冷清而寂寞的沙洲
王新才:苏东坡的词,通常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他以诗法写词,使得本来低俗不入流的词,不再只是诗馀,不再是文人编选自己诗文时弃不足惜之赘馀,而一样可以像诗一样言志。而“大江东去”,正是他在黄州时所创作。
可以说正是黄州的经历,才使得他一生才智之门通透地打开。这是他人生经历中一个极度低谷期。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候,即使周遭是一片冷而寂寞之沙洲,他求索的心灵也不肯随意栖泊。他借鸿以一种“拣”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他在人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枯木怪石图丨 (传)北宋·苏轼
03
大江东去体现的是苏东坡雄豪的一面
这一面更多地是他处逆境时在人前的展示
雄豪、旷达是应对不如意的良方
否则容易沉沦,陷入抑郁而难以自拔
但当夜深人静,尤其是借居寺院
体验一种远离红尘的寂静
回首往事,冥思前程,不免万念纷呈
在缺月疏桐间惊飞的孤鸿
其所不栖,不是无处栖,而是不肯栖
人生一世间,绝似远行客
即使在最艰危冷寂似沙洲的场合
也要有所坚守
也要怀有对远方的期待
王新才:据说在他还是孩童时,曾读到石介的《庆历圣德颂》,诗中提到了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诸贤,他向老师一一问明,老师觉得奇怪,他给予的答复是“正欲识是诸人耳”。我正是要想了解这些人。《宋史》本传以为,他此时已有与当世贤哲相颉颃之意,即所谓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这一童年的经历某种程度上
确定了苏东坡一生的志向
他有一颗慈悲之心
所以他不忍见朝廷的政策伤害民间
所以他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但在这“不合时宜”的肚皮后面
却是一颗炽热的人道之心
这颗心随遇而感
当处逆境时最易激发而为诗心
所谓苦难出诗人正在于此
苏东坡的万不得已正在于他有
一颗仁心,一颗真心,一颗诗心
他以高旷之胸襟、空灵之运笔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清冷的境界
使我们在多少有些温情的人间之外
领略到终究不免冷寂的人生
王新才:苏东坡在这首《卜算子》中,非常注重造境。此境虚幻空灵,非禅境,非仙境,更非俗境,但又似禅,似仙,似人间。
潇湘竹石图丨北宋· 苏轼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号湖北之声
好书推荐
《名家读唐宋词》
西渡 编
初岸文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09
长按扫码,即可购买~
作者简介
王新才,博士,教授,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武汉珞珈诗派研究会会长。
主持人简介
刘炜,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炜炜道来》节目主持人。曾获2013年度、2014年度全国金话筒奖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提名奖。
初岸文学将陆续转载湖北之声《炜炜道来》的“人间美词”系列,共9期,敬请朋友们关注!
活动预告
一期一会,一首唐诗,
一位诗人,一种人生。
梦回唐朝,因诗论人,
借古鉴今,给现代人的精神赋能。
本周四上午10:00~11:30,
初岸文学主编小文
用秋天的开场诗《野望》
带我们走近初唐诗坛大佬王绩。


苏东坡:冷寂人生难抵博大胸怀 2020-09-08 18:00

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人海茫茫,不要让我们在微信改版中失散~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丨第608期
东坡先生像 故宫博物馆藏
苏东坡一生
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文词赋
都成就惊人
苏东坡的一生
是才情尽情挥洒的一生
为什么说他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
与他本色做人、深具诗心相关?
为什么说苏东坡的万不得已正在于他有
一颗仁心、一颗真心、一颗诗心?
在黄州的经历如何使得苏东坡
一生才智之门通透地打开?
在人生的极度低谷期他又是如何通过一阕词
向人们展示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苏东坡又是如何以高旷之胸襟、空灵之运笔
使人们在温情的人间之外领略到
终究不免冷寂的人生?
今日推荐:湖北之声《炜炜道来》
“人间美词”系列第五期: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01
苏东坡二十出头
即获欧阳修赏识,名动天下
当他科考完毕
当时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
毫不怀疑他录取的是一个宰相之材
尤其对其善读书、善用书印象深刻
以为他日必定以文章独步天下
王新才:事实上,苏东坡一生为官的太平日子也就是入京科考后的十五年左右时间。当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他的官运便开始波折,作为新法的反对者被贬离京城,在杭州、密州、徐州与湖州间辗转为官,更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卷入乌台诗案,下狱一百零三天,差点被杀头,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再遭贬谪,到黄州作了团练副使。
东坡玩砚图丨清·黄慎
02
苏东坡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
与他本色做人相关
从诗词的角度来说
与他深具诗心相关
这首《卜算子》
是苏轼在贬谪黄州后寓居定慧禅院所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更深夜静之际的缺月疏桐
一缺一疏
将作者内心的枯淡泄露无疑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在氛围造足之后
才放主角入场
主角也不是放在聚光灯下
而是仍然置于远景中
主角也不是人
而是看起来像幽人一样的鸿
也不是夜深栖动不定的鸿
而是飞来飞去在夜幕中
影影绰绰虚无缥缈的鸿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惊起却回头”将镜头推近
重点描写了鸿惊飞而回头的状态
随后的“有恨无人省”
使得本来还相对客观的场景忽然主观化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者借鸿无枝可栖、往来翩飞
表达了人生的一种状态
而这一状态所依存的环境
而是冷清而寂寞的沙洲
王新才:苏东坡的词,通常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他以诗法写词,使得本来低俗不入流的词,不再只是诗馀,不再是文人编选自己诗文时弃不足惜之赘馀,而一样可以像诗一样言志。而“大江东去”,正是他在黄州时所创作。
可以说正是黄州的经历,才使得他一生才智之门通透地打开。这是他人生经历中一个极度低谷期。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候,即使周遭是一片冷而寂寞之沙洲,他求索的心灵也不肯随意栖泊。他借鸿以一种“拣”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他在人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枯木怪石图丨 (传)北宋·苏轼
03
大江东去体现的是苏东坡雄豪的一面
这一面更多地是他处逆境时在人前的展示
雄豪、旷达是应对不如意的良方
否则容易沉沦,陷入抑郁而难以自拔
但当夜深人静,尤其是借居寺院
体验一种远离红尘的寂静
回首往事,冥思前程,不免万念纷呈
在缺月疏桐间惊飞的孤鸿
其所不栖,不是无处栖,而是不肯栖
人生一世间,绝似远行客
即使在最艰危冷寂似沙洲的场合
也要有所坚守
也要怀有对远方的期待
王新才:据说在他还是孩童时,曾读到石介的《庆历圣德颂》,诗中提到了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诸贤,他向老师一一问明,老师觉得奇怪,他给予的答复是“正欲识是诸人耳”。我正是要想了解这些人。《宋史》本传以为,他此时已有与当世贤哲相颉颃之意,即所谓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这一童年的经历某种程度上
确定了苏东坡一生的志向
他有一颗慈悲之心
所以他不忍见朝廷的政策伤害民间
所以他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但在这“不合时宜”的肚皮后面
却是一颗炽热的人道之心
这颗心随遇而感
当处逆境时最易激发而为诗心
所谓苦难出诗人正在于此
苏东坡的万不得已正在于他有
一颗仁心,一颗真心,一颗诗心
他以高旷之胸襟、空灵之运笔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清冷的境界
使我们在多少有些温情的人间之外
领略到终究不免冷寂的人生
王新才:苏东坡在这首《卜算子》中,非常注重造境。此境虚幻空灵,非禅境,非仙境,更非俗境,但又似禅,似仙,似人间。
潇湘竹石图丨北宋· 苏轼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号湖北之声
好书推荐
《名家读唐宋词》
西渡 编
初岸文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09
长按扫码,即可购买~
作者简介
王新才,博士,教授,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武汉珞珈诗派研究会会长。
主持人简介
刘炜,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炜炜道来》节目主持人。曾获2013年度、2014年度全国金话筒奖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提名奖。
初岸文学将陆续转载湖北之声《炜炜道来》的“人间美词”系列,共9期,敬请朋友们关注!
活动预告
一期一会,一首唐诗,
一位诗人,一种人生。
梦回唐朝,因诗论人,
借古鉴今,给现代人的精神赋能。
本周四上午10:00~11:30,
初岸文学主编小文
用秋天的开场诗《野望》
带我们走近初唐诗坛大佬王绩。


秋夜
[ 宋 ] 陈与义

原文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译文

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

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



注释

中庭:庭院之中。

河汉:银河。

著:附着,承受。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陈与义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甲科进士,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2年)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宋室南渡后,避乱于襄汉。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召为兵部员外郎。绍...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
用户
合伙人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词中的“幽人”是指谁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4个回答#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
匿名用户
2014-02-21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1    评论 分享 举报
匿名用户
2014-02-21
词中“幽人”是指作者(或:词人、苏轼、苏东坡)。“幽人”在词中是一个孤独寂寞又不苟安的形象。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匿名用户
2014-02-21
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幽人是指在苏轼被贬之时,因仰慕苏轼,想与苏轼结就良缘二最终不能,郁郁而死的那个少女!!!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赵庚白
2019-09-01 · TA获得超过2423个赞
关注
“幽”者,夜也。“幽人”者,夜晚行走的人。

【履】九二 履道⑴坦坦⑵,幽⑶人贞⑷吉。

【译】九二 行走的道路非常平坦,夜里行走的人一定吉祥如意。

注释: ⑴“道”供行走的道路。《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⑵“坦坦”平而宽广。《广雅》:“坦坦,平也。”

⑶“幽”夜。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秘则蘙(yì草木繁茂)蔽暧昧,髣髴(仿佛)退概,若幽星之纚连也。”

⑷“贞”定。《释名》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0:25 , Processed in 2.3495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