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回复: 7

巧姐儿争佛手——冬至.朱三太子的反清复明 原创 红楼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发表于 2023-8-29 1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rgba(0, 0, 0, 0.9)]巧姐儿争佛手——朱三太子的反清复明[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红楼隐史蝶恋花 [color=var(--weui-LINK)][url=]红楼隐史[/url] [color=var(--weui-FG-2)]2020-04-12 22:10
[color=var(--weui-FG-HALF)]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红楼梦》里有三处提到了佛手,先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后,板儿看到探春屋里摆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犯馋要吃,探春便给了板儿一个大佛手,结果巧姐儿看到板儿手里的佛手后便哭闹着要,众人于是用她的柚子换了佛手。然后是第六十四回雪雁提及黛玉屋里也常爱摆佛手;第七十二回里贾琏又提到外路和尚送给贾母的寿礼——一个蜡油冻的佛手,为贾母所爱。
为何《石头记》中屡屡提及佛手,而且这佛手不但惹得巧姐儿与板儿相争,同时也为探春、黛玉、贾母三人所爱,这佛手究竟是何宝贝?
这佛手可不是小宝贝,而是大宝贝,除了前书解密过的寓意外,这佛手还喻指大明政权这个极大的宝贝!
朱慈炤为何要将大明政权比作佛手呢?这就要从大明的开国之君朱重八如何走上从军路说起了。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兄长相继病亡,孤苦无依的朱重八只得去了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四出流浪,化缘为生。元至正八年(1348年),21岁的朱重八返回皇觉寺。1352年定远富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在濠州起兵,朱重八的童年好友汤和被郭子兴授千户,汤和于是给好友朱重八写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收到信后的朱重八在留寺为僧、离寺避难还是听从汤和的建议还俗从军这三个选择中犹豫不定,于是在寺中向佛祖求问占卜,占卜的的结果显示无论是留在寺庙、还是离寺避难都属不吉,朱重八于是卜问从军举事怎么样,结果占卜大吉,看到佛祖给了他如此明确的指点,朱重八大喜,于是立刻赶赴濠州投军。
不断获得神助的朱元璋因此在短短十五年后取代元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明政权,所以,朱慈炤就在他的《石头记》中用佛手借喻得到佛祖指点和帮助而投军起事、最终成功称帝的小和尚朱重八创立的大明政权。
这就是为什么在朱慈炤的笔下:探春、黛玉和贾母都是将佛手摆着供着,唯有板儿是闹着要吃佛手,因为板儿是一心想吞灭大明的满清!
第四十一回里就巧姐儿和板儿的佛手之争写得仔细、批注的也详细:“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蒙侧批:画工。】”
探春房内摆的数十个大佛手是喻指南明政权结束以后的仍然尊封大明为正朔的明郑政权(1662年-1683年)苦苦支撑的数十年,受不了板儿闹腾的探春给了板儿一个佛手,这是暗喻地处台湾的明郑的继承人郑克塽最终不支,只得投降满清,汉人政权被从探春——明郑的手中交到了板儿——满清的手中。
巧姐儿向板儿要佛手,并且甘愿用自己手中的大柚子做交换,前书中已经解密,大柚子暗喻的是崇祯和田秀英唯一留下来的儿子——朱三太子朱慈炤,巧姐儿甘愿用自己的大柚子换取板儿手中的佛手,这是暗喻:巧姐儿朱慈炤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满清篡夺的大明政权,表明了朱慈炤反清复明的不怕牺牲的决心。
那么,朱慈炤是否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呢?这是明史学界从未详审过的一个问题,因为从朱慈炤被捕后的供词来看,朱慈炤明确否认自己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
那么,朱慈炤被捕后的供词是否确实呢?
答案是否定的。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
根据描写宁波慈溪地域文化的古籍道光《浒山志·杂记》卷八记载:“眉山陈氏景屏楼面玉屏山,楼额相传故明朱三太子书。诸生胡朴崖迎之,居为奇货,召募壮士,思行嘉绩故事。众溃,被逮。太子不知所终。”游方和尚朱慈炤还俗成婚后隐居在浙东,从朱三太子留下的楼额手书和起兵之事可知,朱三太子朱慈炤确实是曾参与了反清复明的,只是不幸失败。
其后发生的金和尚拥立朱三太子起事的记述则更为清晰,义军们明确声明,他们拥立的朱三太子是永王。身为普通的江南百姓,却能清楚无误地说对朱三太子的王号,可见他们对朱慈炤的情况十分了解,见《伪朱三太子案二则》:“一江南金和尚挟妖术,诈称拥立朱三太子,为崇祯帝子永王,潜相煽诱,聚众太湖。圣祖南巡,谋劫乘舆,以发炮不鸣而止。事发, 捕逆党, 悉伏诛; 所称朱三太子者, 年七十余矣, 解京师, 鞫实, 斩于市。”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以“朱三太子”的旗号起兵的宁波张月怀的义军中的何子奋被捕后供述清楚,何子奋是其化名,他的真实身份是朱三太子的二儿子朱?。(见《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897-898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4 :“臣等现在会审,因查四十五年七月间,浙江张月怀左道惑众案,内有拏获奸犯何诚之侄何子奋,现禁在狱,提出讯问,据何子奋自供:伊系何诚之第二子,本姓名朱?,何诚即是朱三,入赘余姚胡家,有子六人,其第三子已死,自败露之后,何诚家属妇女逃窜至湖州府长兴县地方。……”)
以上三处记载已经足以证明:永王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康熙年间会不断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而不是朱太子和朱二太子定王的名号起事。
顺治初年的南北皇太子案都是以假冒之名了结的,也就说,清廷的对外官宣始终是朱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因此,作为民间百姓,如果要假借崇祯儿子的名号起事,毫无疑问借用下落不明的朱太子朱慈烺的名号最有号召力,再不济也应该打着朱二太子定王的名号,因为这两位不仅伦序排在前面,而且也都是被东林党吹捧成千古圣贤皇后周后的儿子,也就是崇祯的嫡子,谁会想到去拥立朱三太子这么一个伦序在后,而且还是被东林党攻击为奸妃之人的庶子呢?
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恰恰相反:不同时期的各路义军们纷纷舍朱太子和朱二太子的旗号不用,一致地拥立朱三太子,这充分证明:朱三太子必定与这一支支起事的义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甚至直接参与其中的某只队伍,所以他们才会而明确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进行反清复明。
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吴三桂起兵反叛传到北京后,估计是甲申之变时,年幼的朱三太子朱慈炤面对李自成的英勇不屈给京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一位名为杨起隆的人以“朱三太子”之名在京城纠集了八旗奴仆、佃户千人反清,因监生郎廷枢告密而事败,杨起隆下落不明。 后在康熙十八年(1678年),杨起隆的旧部朱次门又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托名“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拿获,押往京城处死。
如康熙十六年,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纠集海上兵勇数万人起事,皆头裹白布,称“白头军”,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与台湾郑经联合,后被海澄公黄芳世击败。
如浙江宁波眉山诸生胡朴崖召募壮士,拥立“朱三太子”起事,兵败,朱三太子不知所终。
如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江南金和尚拥立“朱三太子永王”,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金和尚最后事败被杀。
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浙江大岚山的一念和尚张念一(即张廿一张君玉)、张念二(即张廿二张君锡)等又以“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他们聚众起事,头包红布,竖大明旗号,欲攻太仓劫库,却未成功。因为两地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清廷的特别重视,对此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严密搜捕,朱慈炤全家最终被捕遇害。
如果说在康熙朝早期起事的杨起隆和蔡寅之所以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号是因为钦佩朱慈炤国破时的英勇不屈,但康熙中后期的江南一带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则毫无疑问都是身居其地的朱慈炤亲身参与的结果,所以翻看史书就会发现:在康熙四十七年永王朱慈炤被捕并被杀害后,曾经此起彼伏、连延不绝的朱三太子起事也就从此平息了。
被捕后的朱慈炤拒不承认自己反清,尽管他的二儿子朱?被抓时就是在反清的义军队伍里。朱慈炤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朱慈炤在《石头记》的第八回里曾经批注道:【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同清廷斗争了几十年的朱慈炤对清廷的狡诈和凶残是再清楚不过了,他知道自己和儿子们都难逃一死,但他绝不能交待自己的过往行动,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护那些同他交游往来的为数众多的遗民义士和他的血泪巨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如果他承认反清,那么清廷就将会对这些人进行疯狂地搜捕剿杀,不但无数人要被残酷株连、人头落地,而且自己托付于密友畸笏叟的心血之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会被发现焚毁。
最终,由于没能从朱慈炤的口供中得到任何线索,没有发现足够证据的清政府因此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株连迫害。
朱慈炤从未放弃抗争,正是他不懈地组织队伍、不断地发起斗争,这才让“朱三太子”的战斗旗帜历久不倒,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开篇所写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知,坚持反清复明斗争的朱慈炤是在六十五岁以后才开始创作《石头记》的,此时的他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再胜任奔波武斗,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抗争,于是将反清复明的事业交付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化名何子奋的二儿子朱?,让他代替自己从军,而朱慈炤自己开始以笔为枪,转入了另一个战场,既然他无才“补天”——恢复中华旧山河,那么他就要用他的余生与东林党文魔们作文斗,去补地之缺——补史之缺——为存留明朝灭亡的可贵真相而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在甲申三月十八日晚送三个儿子出宫时,给他们交代的最后一句话是:“万一得全,来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戒也。”
朱慈炤没有辜负父亲的最后嘱托,巧姐儿确实是用他又香又圆的大柚子,也就是用他的生命去反清复明,去换取被满清篡夺了的大明佛手,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无畏勇气和坚韧不拔永远值得我们的钦佩。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慈炤被害十二年后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远在台湾的福建人朱一贵因为不满清廷的剥削和压迫愤而起义,为了壮大声威,朱一贵也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号,只是他这个“朱三太子”已经不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儿子永王了,而是朱一贵将自己的年幼儿子称为“朱三太子”,可见,由于朱慈炤的不懈斗争,“朱三太子”这个旗号已经是威震全国、深入人心了,即使朱慈炤已死,但他名字的余威依然足以撼动满清的统治,依然值得借来一用。
“朱三太子”可谓是康熙终生的梦魇,就连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在继位后也始终是心有余悸,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年)亲自向全国颁行《大义觉迷录》,并在首篇的《华夷中外之论》中哀叹说改朝换代的新皇帝们从来没有像满清这么艰难过:“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指不胜屈。近日尚有山东人张玉,假称朱姓,托于明之后裔,遇星士推算,有帝王之命,以此希冀鼓惑愚民,现被步军统领衙门拿获究问。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之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否则,隐匿姓名伏处草野,从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












[color=rgba(0, 0, 0, 0.3)]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红楼隐史”的视频正式上线了!




[color=rgba(0, 0, 0, 0.3)]红楼隐史


不喜欢
[color=var(--weui-FG-0)][backcolor=var(--weui-BG-5)][color=var(--weui-FG-0)]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红楼梦中卖掉巧姐的神秘'家亲'的明史大秘密[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红楼隐史 [color=var(--weui-LINK)][url=]红楼隐史[/url] [color=var(--weui-FG-2)]2017-09-21 08:47
[color=var(--weui-FG-HALF)]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芹”,音似“亲”,“贾芹”既是“家亲”又是“假亲”。“芹”音同禽兽的“禽”,巧哥儿四皇子的判词“家亡莫论亲”【一头一尾藏“家亲"】“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出卖巧哥儿的看似家亲、实为假亲的真禽兽舅兄还能是说谁?自然是毫无悬念的贾芹----崇祯的好后戚周奎一家!

  周奎父子先是出卖三皇子和四皇子给李自成,后又出卖太子给满清杀害以换取荣华富贵。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记载:“ 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惟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石匮书后集 》等有更为细致地描述:“太子至周奎家,访问其妹。兄妹见,即抱头哭;街市哄然。周奎不敢隐,缚太子出献摄政王。复令公主认之,公主见太子,泪下;周奎掌其颊,公主惊走,亦言不是(长公主胆小,被周奎一巴掌打得改口不认亲哥哥)。遂发刑部拟罪;主事钱凤览力争太子是真,被收即讯。法吏曰:‘易言则生,不易则死’!(只要改口说太子是假则生,不改口就是死路一条)!凤览曰:‘太子是真,断不可易’。竟坐诛死。太子亦即遇害。”】


  《甲申传信录》、《罪惟录》、《甲申朝事小纪》、《鹿樵纪闻》、《北游录•纪邮上》等也都对此做了记载,摘录《甲申传信录》作为对《清实录》的解释补充:

  “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四皇子)永王(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  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已而西平复仇之兵且至。十三日卯刻,自成东出。二王各令一卒抱持马上,百姓迭拥观之。民间遂言太子亦在营中。至通州驻马,百姓有叩头者。(三皇子)定王失一履,通州民趋与着之。二十六日,闯骑乍归,部署尽乱,未有知太子、定王入者。既而吴兵入,亦不见所谓太子,定王也。或言(三皇子)定王已遇害于城南之空苑,而太子、(四皇子)永王终不知所之。。。。

  太子同常侍投嘉定侯周奎府中。曰:『皇太子也』。周奎佯不能识,奎侄铎以侍卫,引与公主见,公主抱头大哭。哭罢,奎饭之,举家行君臣礼。。。。傍晚与公主哭别而去。数日复至,公主赠一锦袍,密戒云:『前来,皇亲上下行礼进膳,顿生疑衅,可他去,慎无再至也』。痛哭而别。十九日又至,奎便留宿。二十二日,奎侄铎与奎谋曰:『太子不可久留,留且陷害,不如去之』。奎因语之曰:『太子自言姓刘,说书生理,可免祸,否即向官府究论』。太子曰:『我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如此,何不遣行?乃留我何意』?奎曰:『汝第言是姓刘假太子即已』。太子坚不从,晚,奎令家人椎系之,逐之门外。捕营健卒遂以犯夜擒去,明晨献之刑部。曰:『此假太子也』。即会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勘其事。凤览字子端,号兰台,浙江会稽人,以祖父文贞象坤荫生中书升刑部主事。因家累居京师,仕清授原职。讯内侍旧臣真伪何如,内侍常共言此真太子也。旧司礼太监王德化亦言其真。百姓观者数千,皆应声称真太子。是日送入殿中,廷勘之。太子言宫中事颇同,历诏之,内监多不言是。有一杨姓内监在旁,太子曰:『此杨太监,尝侍我,讯之可知』。杨仓猝曰:『奴婢姓张,不姓杨。先服侍者,非我也』。因呼旧锦衣尝侍卫者十人,讯之,十人齐跪曰:『此真太子,愿无伤』!讯之晋王;晋王执不言是,独旧常侍内监是之。遂下常侍内监及锦衣十人同太子皆系狱。明日刑部复讯之,终不能决。

  钱凤览上疏力诤:“周奎恐惧,妄以为假,岂有所为假冒也。昨刑部官共周奎遁辞曰:『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其愚妄之私,尽露于此一语。周奎以皇亲又得罪先帝者也。清朝优以爵禄,虑有太子,祸且及身,既已有心,自难实告。故周奎不言是,诸臣自然瞻顾;大内员不言是,小内员益皆不敢言是。民实有口,何能混淆?昧死剖陈,仰祈鉴裁。”。。。 即日摄政王旨:钱凤览、朱六邵、贵尼、僧真庆,着即绞。李时印、张文魁、申良策、郑国勋、杨博、杨时茂、张元龄、常进节、杨玉各斩决。”



  面对主审官钱凤览的“背主忘恩”的怒斥,周奎大义灭亲地回答道:“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 太子被杀,“除常内侍、旧锦衣外,无复敢言(太子)真者”,最终为太子辩护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指挥李时荫、太监常时节、杨玉等几十人通通被杀,而周奎立下大功,因此单独得到满清的特别奖赏,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记载:


  “(八月初七)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

  算命先生出身的周奎虽然不会算命,但却善于招摇撞骗和献媚新贵,一样可以保得荣华富贵。


  贾芹贾芹,真真好家亲,真真好禽兽!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3: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织女系;王夫人//彩霞//白金钏/白玉钏/薛宝钗//牛郎织女与虎兕相逢大梦归//鸳鸯绣春囊//薛姨妈
牛郎系:刘姥姥//李纨//张道士//乌进孝//倪二金刚//贾环//赵姨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5: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第一冤案:金钏之死



西水东流

西水东流



文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金钏投井而死。这一事件作者借用贾环的口,轻描淡写的写了出来。很多人看完后记住了贾宝玉终于被其父收拾的情节,很快淡忘了金钏之死。 究竟作者对金钏之死的描写重不重要?金钏的死亡是如何引起的? 金钏之死的故事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金钏其实是贾府里第一等丫头, 是跟鸳鸯、平儿、袭人等平起平坐的四大丫头之一,这个是红楼梦其它文本故事中是可以找到依据的。这几个人是比其它的丫头来的要早年纪要大,甚至有可能是贾政和王夫人来贾府之前已经在贾府里的丫头,当时是贾母把这些女孩子分配给了四个人(平儿是不是贾母分配的还需要研讨,袭人当时是贾母身边,有段时间照顾过幼年史湘云)。

大家想一下,如果平儿或者袭人死了怎么样? 贾府里肯定是乱成一团,鸳鸯就不用说了,没有了鸳鸯贾母表示饭都不想吃。 但是跟他们一样的地位的金钏忽然死掉了, 而且表面上还是冤死(古代被冤枉的人的第一个选择自杀地就是跳井,因为水井是很多人在用的地方, 跳井表明我有莫大的冤屈想让很多人知道,且可以保证尸首是全的干净的),这样大的事情,竟然谁都没有再过问,就那样过去了。

因为那个时间段,贾府里传播:宝玉想强奸未遂金钏,所以金钏感到羞辱投井自杀了。应景的事还有宝玉甚至在外面勾搭男艺人,还怂恿他跑路,被人家王府的人找上门来了。所以贾政听信了这些传闻,确定是宝玉把金钏给逼死了。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贾母溺爱的宝贝疙瘩宝玉把这么大的事件给撑下来的。

金钏到底怎么死的,我们仔细看书的话都会知道。是王夫人故意假装瞌睡,等到金钏说错了话,然后拿这个把柄来立马驱逐了金钏。金钏是在贾府里脸面丢尽,走投无路情况下,才自杀而以示清白的。

金钏原是贾母的人, 论理贾母肯定要过问,但是因为贾母那里听到的也是宝玉做的恶,所以贾母也没有再过问这个事情。为什么说贾母会过问呢? 因为晴雯后来同样也遇到这样被王夫人驱逐的事情的时候, 聪明的晴雯就打了这一张牌,亮明身份说,是贾母派到宝玉身边的,王夫人,您要赶我走可以,但还要看贾母的意愿。 只是当时王夫人已经羽毛丰满 , 就用一个女儿痨来轻松打发了晴雯走 , 连贾母那边一个风声都没有就过去了。

金钏冤死事件中,在金钏投井之后,怕被贾母问责的王夫人,拿出了从袭人那里得到的汗巾子的情报,把蒋玉菡的事情报告到了忠顺王府,让忠顺王府过来跟宝玉要人,并利用贾环把金钏的死因胡编乱造归咎在宝玉身上在贾府内进行了传播。这个才是金钏之死宝玉被打的来龙去脉。

当然作者一直是喜欢用隐晦的手法描写一个案件或事情, 需要认真读书中的每一个情节,并连贯起来,才能知道,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

那么王夫人是为什么要安心陷害金钏?

其实【红楼梦】小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贾政和王夫人并不是贾母的亲儿子和儿媳。是过继的。来贾府的日子不是很长,所以这四个大丫头是知道现在主人的底细和内情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女孩子是经过贾母买过来,送给王夫人等的。 所以在王夫人的眼里,金钏就是贾母派在其身边的卧底一样的人物,是个眼中钉。

王夫人是新女主人也是新的内务总管,但是她一向做事谨慎,不愿意张扬,也不愿意直接跟贾母发生冲突,所以叫了一个侄女王熙凤过来做挡箭牌。

能证明这个事情的细节是,小说中贾府里经常一前一后出现了两个大管家,赖大和林之孝,让读者一时分不清到底贾府是怎么样的管理状态。赖大这边小说中写的很明显,是贾母身边很多年的世仆奴才,贾府原总管。

只是林之孝和他家里人忽隐忽现,身份飘忽,其实根据书中多处描写,可以判断林之孝就是贾政、王夫人等带过来的心腹管家,迟早是要接管贾府事务的。从凤姐口中的侧面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林之孝夫妻一个装天哑一个扮地聋,就是表示他们是避免跟老管家和奴才等发生冲突,行事低调,且作为一个贾府的这等级别的大管家,他们的聪明伶俐的女儿小红在贾府的地位和作风也是非常低调。这些间接表明了,这两个夫妻的深藏不露的作风(读者请跟同样的大管家赖大的带花园小别墅和儿子中榜题名当县太爷时的情节相比较),也是跟王夫人的避开贾母,一直守拙的做事风格完美迎合。当然,待王夫人势力羽毛丰满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这林之孝夫妻也不是省油的灯,后台王夫人当然也没有闲着。

金钏冤案的破解,不只是还原金钏之死真实内情,而且也侧面戳破了脂砚斋等人捏造的胡言乱语般的所谓点评。因为红楼梦里的发生的事件和环环相扣内容过于庞大,脂砚斋等造假之流根本没有来得及细读文本,所以把这个部分的内容归纳理解成描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对儿孙的痛爱,沉浸停留在自己狭隘的普通家庭伦理观,完全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也暴露了其根本不懂作者本意,胡乱点评的无耻嘴脸。

作者既然用了十年写书, 读者或许也需要十年的苦读,凭借拙劣手法的卑鄙小人是无法掩盖小说中作者的真实光芒。

编辑于 2021-03-02 22:29




红楼梦人物


金钏(红楼梦人物)


王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6: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巧姐常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 二丫头怀里抱着谁的小兄弟?+ 李方进著《张先生传》,王士元是定王吗?谁给孙子取名朱钰宝?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3】

2.3  巧姐是永王
巧姐经常不动声色地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

21回第一次写湘云来贾府,给宝玉梳头,说到四个珠子,其后巧姐出痘疹。

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凤姐问巧姐的寄名符,张道士用茶盘托了来,又用茶盘托出宝玉的通灵玉,托进红色金麒麟,湘云的饰物是金麒麟。初六第二次写湘云来贾府,和翠缕说阴阳雌雄的话,可巧捡了这个金麒麟。

41回在进栊翠庵之前,“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回”。栊翠庵品茶是妙玉第一次出场,却在妙玉前,巧姐忽然出现,这都是作者精心的安排。然后写了一大段啰里啰嗦的话:

那大姐儿因抱着个大柚子顽的,忽见板儿抱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面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毬踢着顽去,也就不要那佛手了。

看到啰嗦,就是作者在强调什么,仔细看:佛手。

巧姐哭着闹着要佛手,是告诉我们,巧姐这个人后来去了南方。佛手是南方才有的特产,在浙江、福建、两广、云南等南方地区才有,北京、长安等北方地区都没有。

前面有妙玉出现在十二钗正册的先例,再看到巧姐出现在正册中,我们已经不感到奇怪了。虽说巧姐是宁荣两府草字辈唯一的女儿,但她每次出场基本都是只露个面,因年龄幼小,几乎没存在感。

从巧姐的判词和曲子看,势败家亡,遇到恩人,救了性命,荒村纺绩。在十二人判词中,大部分是林中挂、雪里埋、大梦归等死亡的谶语,好点的是探春、惜春这样骨肉分离、皈依佛门但留得性命的结局,而巧姐是唯一被救后过上正常生活的人,虽然荒村耕织,不比大富人家,却是大众生活,这点不容忽视。

15回秦可卿出殡,王熙凤在弄权铁槛寺之前,带着宝玉秦钟,进了一个村庄歇息更衣,这等小事,却写了一大段,就要注意了。

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宝玉问小厮,也是作者问读者,要读者注意纺车。

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宝玉的表现是“陪笑”。二丫头说“我纺与你瞧”,是给读者瞧,纺车,和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纺与你瞧,我们应该想到第五回判词图谶的巧姐图画: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秦钟强调:“此卿大有意趣”,是要读者强烈注意此卿。

临行赏钱,庄妇等来叩赏,内中并无二丫头,是说明二丫头不用叩赏。“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强调凤姐,让读者留心看: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表现奇怪:“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以目相送”,跟宝玉有情、云雨之人,往往是染指皇权或有皇权资格的人。但这个二丫头似乎对宝玉这个皇权并不在意,安心过农家生活。

这又是用预演之法,预演凤姐之女巧姐后来的荒村农家生活。二丫头预演巧姐,或者说巧姐就是二丫头,就是四个朱子中的小兄弟,永王,年龄最小的一个: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田贵妃生,甫十龄,妃久病请封,且云“恐不及见”,故亟慰之。

清初朱三太子案不下十起,基本都是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帜反清,直至康熙六十年,仍有人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与满清对抗,所以“朱三太子”更多地起到一个旗帜、大明正朔的感召作用。

《鸡林旧闻录》、孟森的《明清史论著集刊》等书都引用了李方进所著的《张先生传》一文。张先生即四皇子,李方进与之相识二十余年,而不知其身世。李方进做过饶阳县官,康熙四十五年冬,已解任家居,张先生来访,聘为西宾,教几个孙子读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初三,与张先生在书房下棋时,被官兵锁拿。李方进受牵连,被流徙三千里,康熙庚寅(1710年)冬月,书此文于流放地新城。

张先生者,初不知其何如人也。癸亥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得晤于路氏筵上。见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因私询其从来。主人曰:“姓张,号潜齐,浙中名士也。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

可见山东众人对张先生在浙江化名王士元都不知。被捕讯问时:

“你家教书先生是何人?”予曰:“先生姓张,名用观,系南方人。于二十年前,在东平州张家设教,曾认识。后于前年十二月,伊父子来至吾家,谆言寻馆度日。予有孙数人,从他读书。”
“他在南方姓王,山东姓张,你不知么?”余曰:“一毫不知。”

李方进所记张先生当堂供述到浙江的经历如下:

吾乃先朝皇子朱慈焕,原封定王。事到今日,不得不说实情。
崇祯十七年流贼围困京城,先皇帝交于王内官,往民间藏匿。及城破,王内官献之闯贼。闯贼又交于杜将军。未几,吴三桂同清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带吾到河南地方。弃马买牛,种地年余。清朝查捕流贼紧急,伊遂抛吾而逃。时吾年甫十三,自往南行。至凤阳,遇一老乡绅王姓者,曾为先朝谏垣,细询根基,执手悲泣,留在伊家。余遂改姓王,偕伊子同学读书。又数年而王官病,吾年十八九,乃从江而南,举目无亲。到一禅林,大士前削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后游于浙,止一古刹中。有胡姓者,余姚人也,亦明时宦裔,俱来寺中,与我谈经论文,愕然大咤曰:“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换衣帽,劝吾蓄发。伊居室之旁,有小园半亩,茅屋数间,俾吾住其中,后又以女妻焉。

《清实录》中记为四皇子,无朱慈焕、定王之词。种地年余、年甫十三,也符合四皇子年龄,而非定王。下文审讯官钦差穆旦,在《清实录》中为吏部侍郎穆丹。

四皇子在浙江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王士元”反过来念“原是王”。后经朋友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改名张用观。他对自己身世守口如瓶,却按朱家传统,取名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辈,为儿子取名的字都含“土”,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在山东抓捕后,经初审,奉康熙上谕,解往浙江,交穆丹审讯:

二十二日到杭州,在贡院质审。上坐者钦差见宰穆旦,次镇杭将军,次两江督,次浙闽督,次苏抚于,次浙抚王,共六大人。
问先生曰:“你是王士元么?”先生曰:“吾本姓朱,名慈焕,改名王士元是实。”又问:“你既是朱某,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曰:“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以避祸耳。今上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又问曰:“甚么三大恩?”曰:“流贼乱我国家,今上诛灭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吾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买军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在山东教书度日,居近通衢,密迩京城,尚敢有谋反之事乎?”
见判语云: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不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正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余,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三千里。旨内又云:着穆旦多加兵丁,沿途防护,将朱某带至京中,问明正法。
七月十二日登舟起解,从此与先生不获会面矣。季秋十七日进都,先生送刑狱,予在户圏。


点击下一个:巧姐为什么名巧?+ 谁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实录》中的朱三太子、王士元、朱钰宝 +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提到《桃花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7: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有《长生殿》,为什么没提《桃花扇》?巧姐为什么名巧?


长安昭阳王
2022-03-05 10:28

关注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4】


(接上文)



《张先生传》此文所记,与《清实录》所载严丝合缝。



对比《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四月十二)。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六月二十)。九卿遵旨再议,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十月初五)。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注意:孙子朱钰宝并未押解至京,也没提是否死、死于何因何处。朱钰宝,反过来是“宝玉”,加“金”为钰,金是这一辈的五行排序。红楼梦中也用部首排辈,比如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对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七十六岁老人,凌迟处死,全家灭门,欲加之罪,斩草除根,这是所谓圣君康熙干的事。为了诬陷四皇子为假,康熙故意混淆四皇子和早死的五皇子,把几位皇子的名字抖乱得至今乱七八糟。却被清朝自己官修的《明史》打了嘴: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清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举朱三太子旗帜反清,也说明很多人都知道朱三太子没死,在民间流传甚广,不是秘闻。从红楼梦中写永王的情况分析,红楼作者应是根据民间传说版本,并不知道此案信息:一是此案说的很清楚,皇子是太监出卖给闯贼的,没舅家什么事儿。而红楼梦中是“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显然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爱银钱”说明是出卖换得赏钱,还不是闭门不纳以避祸。二是,势败家亡,因济刘氏,得遇恩人,势败家亡是李自成破京,刘氏显然是刘姥姥李自成,并未杀永王,有不杀之恩。十二岁的永王从战场得脱,没有送命,也没有落到吴三桂或清兵之手,显然是得到李自成部下兵将的帮助,有活命之恩。巧姐哭闹要佛手,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流落江南,农家生活。这些与本案信息都无关。三是“上有苍穹”,就是老天有眼,并无悲惨下场。前文在“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也分析过,白首双星指隐居的太子和永王,两人都活到白头了。而本案结果是永王被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直到割死,是人类加在同类身上最丧失人性的恶行之一,禽兽从来不这样干。所以永王应是十二钗反面人物中结局最惨的一个,而不是红楼梦里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此案在当时明末遗民中影响一定很大,而红楼梦中并不知1708年永王被捕,被康熙凌迟,全家灭门的悲惨结局。这说明什么?两种可能:一、初稿已完;二、作者已死。当然还有其它可能,比如红楼作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永王,只是又一个假朱三太子案。但仅从当朝对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采用凌迟之刑,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又说“明系假冒”,还说“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以红楼作者的熟悉程度,看错的可能性有多大?


《桃花扇》


1708年还有一个大事件,是《桃花扇》首版刊印,以《桃花扇》反映的明末内容和轰动效应,却在红楼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点可怀疑。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有,这就给我们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完成,或者作者逝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排除这种可能性。



1644年甲申之难时只有十二岁的永王,在1708年都已七十六岁高龄了,亲身经历亡国之痛的这代人应该都相继凋零,计六奇、张岱、万斯同等人也都已谢世。



当然也不排除在1708年之后的那个甲子中才写红楼梦的可能性,应在多种可能性中去求证。比如第一代人积累了素材,设计了框架,但没来得及成书便去世了,可由其子孙弟子接力,写完整部书。



巧姐之名:从黛玉,出自宝玉读《庄子》那段:“故绝圣弃知……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所以“巧”有“人含其明”、“大巧若拙”两重含义。黛玉是“庄”,前文已探讨过,巧姐是庄之子,即崇祯四子之一。


点击看上一文: 为什么巧姐常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谁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巧姐为什么名巧?+ 谁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实录》中的朱三太子、王士元、朱钰宝 +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提到《桃花扇》?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4】


《张先生传》此文所记,与《清实录》所载严丝合缝。

对比《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四月十二)。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六月二十)。九卿遵旨再议,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十月初五)。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注意:孙子朱钰宝并未押解至京,也没提是否死、死于何因何处。朱钰宝,反过来是“宝玉”,加“金”为钰,金是这一辈的五行排序。红楼梦中也用部首排辈,比如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对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七十六岁老人,凌迟处死,全家灭门,欲加之罪,斩草除根,这是所谓圣君康熙干的事。为了诬陷四皇子为假,康熙故意混淆四皇子和早死的五皇子,把几位皇子的名字抖乱得至今乱七八糟。却被清朝自己官修的《明史》打了嘴: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清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举朱三太子旗帜反清,也说明很多人都知道朱三太子没死,在民间流传甚广,不是秘闻。从红楼梦中写永王的情况分析,红楼作者应是根据民间传说版本,并不知道此案信息:一是此案说的很清楚,皇子是太监出卖给闯贼的,没舅家什么事儿。而红楼梦中是“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显然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爱银钱”说明是出卖换得赏钱,还不是闭门不纳以避祸。二是,势败家亡,因济刘氏,得遇恩人,势败家亡是李自成破京,刘氏显然是刘姥姥李自成,并未杀永王,有不杀之恩。十二岁的永王从战场得脱,没有送命,也没有落到吴三桂或清兵之手,显然是得到李自成部下兵将的帮助,有活命之恩。巧姐哭闹要佛手,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流落江南,农家生活。这些与本案信息都无关。三是“上有苍穹”,就是老天有眼,并无悲惨下场。前文在“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也分析过,白首双星指隐居的太子和永王,两人都活到白头了。而本案结果是永王被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直到割死,是人类加在同类身上最丧失人性的恶行之一,禽兽从来不这样干。所以永王应是十二钗反面人物中结局最惨的一个,而不是红楼梦里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此案在当时明末遗民中影响一定很大,而红楼梦中并不知1708年永王被捕,被康熙凌迟,全家灭门的悲惨结局。这说明什么?两种可能:一、初稿已完;二、作者已死。当然还有其它可能,比如红楼作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永王,只是又一个假朱三太子案。但仅从当朝对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采用凌迟之刑,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又说“明系假冒”,还说“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以红楼作者的熟悉程度,看错的可能性有多大?

1708年还有一个大事件,是《桃花扇》首版刊印,以《桃花扇》反映的明末内容和轰动效应,却在红楼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点可怀疑。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有,这就给我们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完成,或者作者逝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排除这种可能性。

1644年甲申之难时只有十二岁的永王,在1708年都已七十六岁高龄了,亲身经历亡国之痛的这代人应该都相继凋零,计六奇、张岱、万斯同等人也都已谢世。

当然也不排除在1708年之后的那个甲子中才写红楼梦的可能性,应在多种可能性中去求证。比如第一代人积累了素材,设计了框架,但没来得及成书便去世了,可由其子孙弟子接力,写完整部书。

巧姐之名:从黛玉,出自宝玉读《庄子》那段:“故绝圣弃知……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所以“巧”有“人含其明”、“大巧若拙”两重含义。黛玉是“庄”,前文已探讨过,巧姐是庄之子,即崇祯四子之一。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香菱位于十二钗副册?香菱是长平公主:平生遭际实砍伤!+ 为什么宝钗不教香菱作诗?黛玉教香菱作诗,为什么都是落日?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7: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姐为什么名巧?+ 谁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实录》中的朱三太子、王士元、朱钰宝 +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提到《桃花扇》?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4】




《张先生传》此文所记,与《清实录》所载严丝合缝。

对比《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四月十二)。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六月二十)。九卿遵旨再议,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十月初五)。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注意:孙子朱钰宝并未押解至京,也没提是否死、死于何因何处。朱钰宝,反过来是“宝玉”,加“金”为钰,金是这一辈的五行排序。红楼梦中也用部首排辈,比如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对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七十六岁老人,凌迟处死,全家灭门,欲加之罪,斩草除根,这是所谓圣君康熙干的事。为了诬陷四皇子为假,康熙故意混淆四皇子和早死的五皇子,把几位皇子的名字抖乱得至今乱七八糟。却被清朝自己官修的《明史》打了嘴: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清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举朱三太子旗帜反清,也说明很多人都知道朱三太子没死,在民间流传甚广,不是秘闻。从红楼梦中写永王的情况分析,红楼作者应是根据民间传说版本,并不知道此案信息:一是此案说的很清楚,皇子是太监出卖给闯贼的,没舅家什么事儿。而红楼梦中是“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显然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爱银钱”说明是出卖换得赏钱,还不是闭门不纳以避祸。二是,势败家亡,因济刘氏,得遇恩人,势败家亡是李自成破京,刘氏显然是刘姥姥李自成,并未杀永王,有不杀之恩。十二岁的永王从战场得脱,没有送命,也没有落到吴三桂或清兵之手,显然是得到李自成部下兵将的帮助,有活命之恩。巧姐哭闹要佛手,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流落江南,农家生活。这些与本案信息都无关。三是“上有苍穹”,就是老天有眼,并无悲惨下场。前文在“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也分析过,白首双星指隐居的太子和永王,两人都活到白头了。而本案结果是永王被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直到割死,是人类加在同类身上最丧失人性的恶行之一,禽兽从来不这样干。所以永王应是十二钗反面人物中结局最惨的一个,而不是红楼梦里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此案在当时明末遗民中影响一定很大,而红楼梦中并不知1708年永王被捕,被康熙凌迟,全家灭门的悲惨结局。这说明什么?两种可能:一、初稿已完;二、作者已死。当然还有其它可能,比如红楼作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永王,只是又一个假朱三太子案。但仅从当朝对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采用凌迟之刑,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又说“明系假冒”,还说“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以红楼作者的熟悉程度,看错的可能性有多大?

1708年还有一个大事件,是《桃花扇》首版刊印,以《桃花扇》反映的明末内容和轰动效应,却在红楼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点可怀疑。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有,这就给我们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完成,或者作者逝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排除这种可能性。

1644年甲申之难时只有十二岁的永王,在1708年都已七十六岁高龄了,亲身经历亡国之痛的这代人应该都相继凋零,计六奇、张岱、万斯同等人也都已谢世。

当然也不排除在1708年之后的那个甲子中才写红楼梦的可能性,应在多种可能性中去求证。比如第一代人积累了素材,设计了框架,但没来得及成书便去世了,可由其子孙弟子接力,写完整部书。

巧姐之名:从黛玉,出自宝玉读《庄子》那段:“故绝圣弃知……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所以“巧”有“人含其明”、“大巧若拙”两重含义。黛玉是“庄”,前文已探讨过,巧姐是庄之子,即崇祯四子之一。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香菱位于十二钗副册?香菱是长平公主:平生遭际实砍伤!+ 为什么宝钗不教香菱作诗?黛玉教香菱作诗,为什么都是落日?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3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1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0分34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632年08月04日 16时52分25秒  农历  超出范围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632年08月04日 12时10分07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632年08月05日 00时10分04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申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632年08月04日 15时10分06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17时10分05秒

十神      枭局    食神    日元    劫财
乾造                         
                                  (日空 午未)

元运  下元七赤运  节后第29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632年10月29日 20时01分  顺行

十神   正财    偏财    正官    七杀    正印    偏印    劫财    比肩    伤官    食神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始于   1632    1642    1652    1662    1672    1682    1692    1702    1712    1722
实岁    0岁    10岁    20岁    30岁    40岁    50岁    60岁    70岁    80岁    9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3:16 , Processed in 0.0590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