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可喜 播报编辑上传视频明末清初历史人物
一分钟了解尚可喜
00:51
拥有69个子女,24位老婆的尚可喜画像,竟然价值1000万
03:12
一起解读尚可喜墓志铭(序)
05:12
广东提督尚可喜脸皮真厚?只剩一人却还说雄兵五万,别上当啊
00:46
尚可喜的父亲被后金所杀,他为何还要投降呢?
02:14
除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外,另外两汉王也都有子嗣入质北京,其中尚可喜派遣的是长子尚之信。在后世所传的尚可喜肖像上,尚可喜“面貌狰狞,两颧高耸……叉手而坐,犹觉其杀气勃勃也”,武夫形象跃然而出。由于是靠武力在马上得的功名,所以尚可喜自认为读书受教无用,始终也没有延师教子,结果导致儿子们多骄纵不法,糜奢成性,尚之信尤为如此。本来就不知道如何约束自己,长期充当人质的特殊处境又使其心理逐渐趋向扭曲变形,史载,
02:11
平南王尚可喜的一封奏折为何让康熙喜出望外?原来是这样
05:35
一起解读尚可喜墓志铭(2)
01:36
一起解读尚可喜墓志铭(3)
00:11
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的墓志铭是谁写的?他是书法家,履历有许多官职?
01:53
一起解读尚可喜墓志铭(5)
05:42
收藏
557 [url=]69 [/url]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
原为明广鹿岛副将。天聪八年(1634年)正月航海归后金,被授总兵官,属汉军镶蓝旗,号其兵为天助兵,寻从征明。崇德元年 (1636年) 封智顺王,从征朝鲜。 [33] 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和孔有德、尚可喜等八旗兵入关。尚可喜与阿济格率部尾追李自成军。第二年,与阿济格部分兵攻克郧阳、襄阳,直至湖北鄂,通山里境,又回兵武汉,同阿济格合兵下九江,李自成于九宫山殉难,尚可喜率部还师驻海州。顺治三年(1646年)同平南大将军孔有德出征湖广,攻占湖南全境。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平南王。在攻破广东地区的明军后,驻守广州,成为清初三藩之一。 [34]
吴三桂反叛后,其子之信响应。 [34] 康熙十五年(1676年)10月,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康熙帝赐谥曰敬。康熙二十年(1681年)移柩归葬海城。 [14]
人物关系尚可喜的人物关系[color=rgba(0, 0, 0, 0.6)]共5个词条 1.2万阅读
尚之孝
[color=rgba(0, 0, 0, 0.6)]儿子
尚之信
[color=rgba(0, 0, 0, 0.6)]儿子
尚之隆
[color=rgba(0, 0, 0, 0.6)]儿子
尚学礼
[color=rgba(0, 0, 0, 0.6)]父亲
尚继官
[color=rgba(0, 0, 0, 0.6)]祖父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清朝异姓王[color=rgba(0, 0, 0, 0.6)]共12个词条 4.7万阅读
孔有德
[color=rgba(0, 0, 0, 0.6)]孔有德(?—1652年),字瑞图,辽东人,明末将领,后降清成为清朝将领,降清后被封为恭顺王,后改定南王。明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后,孔有德投奔到山东登莱巡抚孙元化麾下当参将。明崇祯四年(1631年), 孔有德背叛明朝,连续攻下多座城池。明崇祯五年(1632年),孔有德里应外合攻占登州,被明军征伐,不得已投降后金,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孔有德因骁勇善战,受封恭顺王。顺治元年(1644年),孔有德参与清军与李自成在山海关内的大战,李自成被打败。顺治六年(1649年)五月,改封定南王,清朝命令他进攻位于广西的南明永历政权。顺治七年(1650年),孔有德攻占桂林后,将靖江王城作为定南王府所在地。顺治九年(1652年),李定国将孔有德围困在桂林,孔有德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孔有德投降对后金有着非常大的助力,随着他的投降后金得到了急需的先进武器鸟铳、火炮等,弥补了后金的短板,使明朝和后金的实力此消彼长。
耿仲明
[color=rgba(0, 0, 0, 0.6)]耿仲明(?—1649年),字云台,时人又呼为“耿二”,清初三藩之一,生于辽东盖州卫,崇祯初为登州参将,毛文龙旧部。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崇祯五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天聪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朝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
[color=rgba(0, 0, 0, 0.6)]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原为明广鹿岛副将。天聪八年(1634年)正月航海归后金,被授总兵官,属汉军镶蓝旗,号其兵为天助兵,寻从征明。崇德元年 (1636年) 封智顺王,从征朝鲜。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和孔有德、尚可喜等八旗兵入关。尚可喜与阿济格率部尾追李自成军。第二年,与阿济格部分兵攻克郧阳、襄阳,直至湖北鄂,通山里境,又回兵武汉,同阿济格合兵下九江,李自成于九宫山殉难,尚可喜率部还师驻海州。顺治三年(1646年)同平南大将军孔有德出征湖广,攻占湖南全境。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平南王。在攻破广东地区的明军后,驻守广州,成为清初三藩之一。吴三桂反叛后,其子之信响应。康熙十五年(1676年)10月,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康熙帝赐谥曰敬。康熙二十年(1681年)移柩归葬海城。
吴三桂
[color=rgba(0, 0, 0, 0.6)]吴三桂(1608年/1612年—1678年),字素存、长伯,一字月先,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原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外甥。明朝末年将领,清朝初期藩王。吴三桂自幼便粗通弓马骑射,以武举承父荫,初授都指挥,后擢总兵。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吴三桂上书降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此后,吴三桂作为将领,先帮清军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进攻南明云贵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晋封为平西亲王,并兼辖贵州省。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挥军入湖南,史称“三藩之乱”。桂、川、黔、湘、闽、粤诸省响应,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二十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清朝历代藩王[color=rgba(0, 0, 0, 0.6)]共6个词条 1.0万阅读
吴三桂
[color=rgba(0, 0, 0, 0.6)]封号:平西王
尚可喜
[color=rgba(0, 0, 0, 0.6)]封号:平南王
尚之信
[color=rgba(0, 0, 0, 0.6)]封号:平南王
耿仲明
[color=rgba(0, 0, 0, 0.6)]封号:靖南王
历史事件—平定三藩之乱相关人物[color=rgba(0, 0, 0, 0.6)]共20个词条 11.8万阅读
爱新觉罗·玄烨
[color=rgba(0, 0, 0, 0.6)]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自号体元主人,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成年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但是康熙帝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吴三桂
[color=rgba(0, 0, 0, 0.6)]吴三桂(1608年/1612年—1678年),字素存、长伯,一字月先,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原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外甥。明朝末年将领,清朝初期藩王。吴三桂自幼便粗通弓马骑射,以武举承父荫,初授都指挥,后擢总兵。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吴三桂上书降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此后,吴三桂作为将领,先帮清军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进攻南明云贵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晋封为平西亲王,并兼辖贵州省。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挥军入湖南,史称“三藩之乱”。桂、川、黔、湘、闽、粤诸省响应,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二十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尚可喜
[color=rgba(0, 0, 0, 0.6)]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原为明广鹿岛副将。天聪八年(1634年)正月航海归后金,被授总兵官,属汉军镶蓝旗,号其兵为天助兵,寻从征明。崇德元年 (1636年) 封智顺王,从征朝鲜。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和孔有德、尚可喜等八旗兵入关。尚可喜与阿济格率部尾追李自成军。第二年,与阿济格部分兵攻克郧阳、襄阳,直至湖北鄂,通山里境,又回兵武汉,同阿济格合兵下九江,李自成于九宫山殉难,尚可喜率部还师驻海州。顺治三年(1646年)同平南大将军孔有德出征湖广,攻占湖南全境。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平南王。在攻破广东地区的明军后,驻守广州,成为清初三藩之一。吴三桂反叛后,其子之信响应。康熙十五年(1676年)10月,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康熙帝赐谥曰敬。康熙二十年(1681年)移柩归葬海城。
耿精忠
[color=rgba(0, 0, 0, 0.6)]耿精忠(?—1682年),自称为“南公”,辽东盖州卫(今营口盖州)人,清朝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服,响应吴三桂,入江西、浙江,被清军击败,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下令将耿精忠凌迟处死。
全 名尚可喜别 名毛永喜字元吉号震阳谥 号敬封 号智顺王→平南王→平南亲王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辽东海州出生日期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八月初一日逝世日期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安葬地海城八里镇继 任尚之信主要成就治理广东本 名尚可喜
目录
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从军明朝
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家世务农。曾祖父尚生迁至北直隶衡水,祖父尚继官迁至辽东海州,尚可喜便出生于此,在五子中排行第四。十八岁时因后金入侵辽沈,他随父尚学礼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后父子先后加入明军。尚学礼先投辽东巡抚王化贞,后随毛文龙入皮岛。尚可喜则在明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参加明军水师,翌年赴皮岛寻父,也投入了毛文龙的麾下,被收为养孙,赐名永喜。 [1] [2]
尚可喜
父子团聚后不久,尚学礼就被后金兵打死,毛文龙将尚学礼所部交尚可喜统领。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十月,皮岛发生兵变,东江总兵黄龙被耿仲裕、王应元等拘禁,沈世魁摄其事。分屯海上的尚可喜闻讯后赶回皮岛镇压兵变,杀耿仲裕、王应元等带头者,扶黄龙复出视事,黄龙为表达感谢,当即提拔尚可喜为游击。 [1]
不久后,明朝就发生吴桥兵变,孔有德、耿仲明等占据登州,抗拒明军一年有余。兵变发生后,黄龙就派尚可喜和金声桓安抚东江诸岛,并驱逐了旅顺的叛党高成友,随即黄龙入驻旅顺。
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二月,明军收复登州后,孔、耿等窜逃海上,尚可喜又奉黄龙之命率舰队围堵叛军,因遭飓风而全军散没,登陆登州后被明将祖大弼疑为叛党,幸得黄龙搭救而返回旅顺。因平叛有功,他被擢为副将,驻守广鹿岛。同年七月,已投后金的孔、耿引后金兵攻陷旅顺,黄龙兵败自杀,留在旅顺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1] [3]
渡海归金
黄龙死后,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由于当初尚可喜曾镇压皮岛兵变,使沈世魁失去权力,所以沈世魁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尚可喜遂有去意。 [3]
此后,尚可喜派许尔显、班志富诸部下前往沈阳,与后金接洽。皇太极闻之,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名“天助兵”。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会,逮捕副将俞亮泰、仇震泰,然后掠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二月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金。
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来到盛京,皇太极出城三十里相迎,与上年孔、耿归降时同样待遇。皇太极盛赞尚可喜“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赏赐珍宝无数,发还先前所俘虏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旋封总兵官。 [4]
封王从征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此清初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极极高礼遇。同年十二月,随皇太极征讨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城下之盟。 [5]
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在松锦之战中,尚可喜跟随清军攻打松山、杏山等地,立下战功。同年,清朝设八旗汉军,尚可喜被编入汉军镶蓝旗。 [4]
入关南下
尚可喜故居(3张)
清顺治元年(1644年),尚可喜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追李自成至望都。后与吴三桂随英亲王阿济格沿长城而下,占领了李自成侄儿李锦所据的延安,后出武关进兵至湖广、江西,追击李自成余部,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后,班师北京,奉命回驻海州。 [6]
顺治三年(1646年)与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进攻湖南,顺治五年(1648年)班师回京。
顺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改封平南王,赐金印、金册,与靖南王耿仲明携家口旧部共2万余人进军广东。他们沿天津、登州、武昌、岳阳、南雄、韶州、英德、清远,最后直抵广州城下。途中由于部下违反军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继茂接任,两路大军同归平南王节制。
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军抵达广州,一路势如破竹,望风归降。南明永历帝逃亡梧州,然而南明两广总督(原李成栋麾下副将)杜永和拒绝投降,尚可喜等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于十二月攻下,俘虏了范承恩等,斩首六千余级,并将余下的人逐到海边,溺死者非常多, [7] 尽歼广州少壮男子 [8] ,死者七十万人,史称“庚寅之劫” [9] 。
藩屏广东
荷兰使臣纽霍夫笔下的尚可喜
广州城破的第二天,即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日,尚可喜进城,“止屠戮,封府库,收版籍,亟遣人至 郡学守视祭器,毋令散失,传檄郡邑,安处将吏卒伍,居数日,所属州县相继来归”。 [1] 尚可喜在广州开府建第。
顺治十年(1653年),尚可喜在肇庆打败南明将领李定国,转而平定潮州叛将郝尚久。顺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于新会再败李定国,巩固了清朝在广东的统治。
尚可喜驻粤二十六年间,维持社会秩序,重建礼乐文教,安抚南明遗民,促进农业发展,捐资广建佛寺容纳明末出家学者。同时他还没有按惯例进行圈地。他在东南沿海一面打击郑成功等的沿海抗清势力,一面上书朝廷取消迁界禁海之命,朝廷不允后就镇压百姓反抗。 [10]
尚可喜在广东私市私税,“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垄断了盐、矿及一切贸易,故时人有“平南之富,甲于天下”的说法。 [10-11]
坚拒叛清
主词条:三藩之乱
尚可喜画像(3张)
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疏以“痰疾时作”请求归老辽东,为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挽留。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尚可喜登记造册,准备举族迁回海城。不料平西王吴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圣旨后,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南方群起响应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皆为吴三桂统辖;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沿海群岛并起。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为清政府平叛创造有利条件。期间,广东数度危急,清政府派尚可喜之子额驸尚之隆的人马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调兵由简亲王喇布率领,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广东十郡,已失其四,广州城危如累卵,平南王甚至在后院堆满柴火,欲在危急时刻举火自焚。 [12]
为了笼络尚可喜及其部众,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当时广东正受到贼寇冲击,盗贼并起,博罗、河源、长宁、增城、从化诸县先后告警,可喜于是分兵将他们剿定。 [13] 同年十二月,自觉时日无多的尚可喜在广州镇海楼上召集画师为自己绘了7幅画像流传后世。
软禁而死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广东最高指挥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临终前原本一直昏迷的他忽然强睁眼睛,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他令诸子把皇太极所赐冠服取出,穿戴好后扶他起来,向北叩头,说:“吾死之后,必返殡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说完死去。康熙皇帝闻讯震悼,赐谥号曰“敬”。 [14] 棺椁暂厝于广州大佛寺,康熙二十年(1681年)归葬海州凤翔山,后又迁葬今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
乾隆年间,尚可喜被列入《贰臣传》。 [32]
百科x混知:图解三藩之乱
历史评价编辑 播报
- 黄龙:“公大度非人所能,且驭变定乱济世才也。” [15]
- 皇太极:”不费一弓,不折一矢,而王率甲众卷,倾心归命,首建大勋,为国家肃清海岛,此识时之俊杰,宜有以优礼之。“ [16] “全携兵民,尽载盔甲器械,乘危涉险,航海来归,伟绩丰功,超群出类,诚可嘉尚。” [17]
- 康熙帝:“平南王尚可喜航海归诚,勋猷懋著。太宗文皇帝嘉其劳绩,特赐王封,及定鼎燕京,复能殚竭忠忱,襄大业。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笃忠贞,畀以疆重任,镇守粤东,海氛宁静,百姓安。近因吴三桂耿精忠等叛逆,该藩益励忠纯,克抒伟略,悉心筹划,数建肤功,朕甚嘉焉。” [18] ““王素矢忠贞,若人人尽能如王,天下安得有事?每念王怀诚事主,至老弥笃,朕甚悼焉!” [8]
- 王钺:“王起身营伍,无学术,而性明达,晓畅军事。每上文移一切章奏,令左右诵之,辄能解其大略,有所处置,得当者常十六七。然性贪好利,诸子女颇多,不能一一为之计。一女子出嫁,非万金不可。一男子授室,则数万金。计诸子至四十余人,女子称是。故其晚年好利甚,凡粤中市舶、盐铁、材木等利,往往皆藩下人专之,大为民害。” [19]
- 尹源进:“王生而权奇骁果,有识量,甫成童,善弓马,结纳豪杰,以侠烈见称。” [1]
- 天然和尚:“平南王具佛性而无定力。.” [20]
- 顾诚:“尚可喜、耿继茂以汉族同胞的鲜血在清朝功劳簿上记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笔。” [21]
- 李治亭:“尚可喜是清初发展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归清后,四十余年征战,为缔造多民族国家政权清王朝,为发展和密切满汉民族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当这个政权‘君临天下’时,尚可喜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反对分裂,表现了以大局为重的政治胸怀。他的远见、胆识与贡献,深得太宗、世祖、圣祖的信任与倚重。” [22]
- 张玉兴:“尚可喜本是在努尔哈赤率后金八旗兵攻入辽沈地区,并疯狂肆虐时,与父兄等一道不甘凶残的民族压迫与奴役,愤然而起,投入到以皮岛为根据地的明东江总兵毛文龙部下,加入了反抗后金的行列,从此进行了十年的浴血奋战,他以战功升至广鹿岛副将。这是正义斗争的十年,是善良反抗邪恶,为国效命,悲壮的十年,气壮山河的十年,是尚可喜一生中最为有意义、最为光彩的十年。他于国于民,皆著功勋。尚可喜父兄均战死在抗金战场,后又遭后金逼迫而举家数百口罹难,可谓国恨家仇集于一身。然而,尚可喜在形势变化,痛感被长官逼迫,个人性命危险之时,又陡然投降后金,并掉转身来屠戮自己的同胞,成为可耻的叛卖者,又可谓罪行昭著。这本是再清楚不过的问题,而史家就应毫不含糊地展示这一事实。” [23]
人际关系编辑 播报
父亲
兄弟
- 尚可进,辽东名将,公元1633年阵亡于对后金的作战中。
- 尚可爱
- 尚可和
- 尚可位
妻妾
- 刘氏,被皇太极封为智顺王夫人 [25]
- 杨氏、舒氏、胡氏
子女
尚可喜一生共生育了三十七个儿子,三十二个女儿。其中第七子娶顺治帝哥哥的女儿,晋封和硕额附(汉称驸马),他的儿子又娶了当朝亲王的女儿,也是驸马。尚可喜的后代有14个男丁与皇族联姻,先后有150多人在朝中做“高官”。 [10]
- 长子:尚之信,在“三藩之乱”中发动兵变软禁尚可喜, 并协同吴三桂反清,后又降清, [26] 袭爵平南亲王,加封太子太保,听命于中央,于南方剿抚贼寇,基本上扫平两广境内吴三桂余部。1680年,康熙帝以尚之信为人残暴跋扈、反复无常,不可留之,令其自尽,年52岁。 [27]
- 次子:尚之孝,原先授可喜藩下都统,承袭平南亲王。后授平南大将军,以内大臣入直,官居一品,食正一品俸禄。后又为宣义将军。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卒。 [28]
- 七子:尚之隆,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娶和顺公主。 [29]
后代
- 尚其亨,晚清大臣,曾出洋考察宪政。
- 尚小云,民国四大名旦之一,京剧表演艺术家。
- 尚世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
- 尚世铉,北师大物理系的教授。
- 尚世南:钢铁冶炼专家。 [30]
后世纪念编辑 播报
尚王陵园系清代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的墓葬,位于海城市八里镇小新村东南的文安山上。整个陵园由王陵、祖陵、陵门、陈列室等组成,外有围墙。占地面积约11400平方米。尚王陵园
按照尚可喜的遗嘱,康熙二十年(1681年),死后的尚可喜归葬海城。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政府拨8000两白银修建尚王墓园,赐田万顷,安置家属,派两名四品顶戴的佐领和100名士兵,世代为尚可喜守陵,一直侍守了200余年。建国后尚王墓园被列为地方文物。
1996年,国家鼓励民间兴修纪念馆,抢救历史文物。尚可喜第11世孙尚德新先后投资几十万元,包括后人共投资200多万元,按照族谱图样,在海城八里镇小新村东南的文安山祖坟地,基本修复了尚王陵园。
尚氏族人祭尚可喜 [31]
1997年基本恢复了园外的石牌坊等附属建筑的历史原貌。1999年又在陵园正门两侧增修了尚王展览馆和尚王遗物陈列馆。展览馆内展览着文字、图片和绘画,描述了尚可喜的生平事迹。陈列馆中保存着5部尚氏族谱及尚可喜画像、官印以及乾隆御赐给尚可喜后人的千叟杖等许多文物。2003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尚王陵园为鞍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平南王纪念馆落成,正厅悬挂着一幅高2.74米,宽0.81米的尚可喜彩绘画像,尚可喜身穿九蟒五爪亲王朝服(也称蟒袍),腰系镀金珊瑚转环御赐黄腰带,胸前配挂腊面朝珠(108颗),肩担五蟒披肩,头戴亲王冠帽。尚王陵园是社会力量抢救保护的一处清代文物,也是辽宁省境内第一座民建清代的历史人文景观,现已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