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雨村为薛蟠作弊,乱判葫芦案,为啥是恩将仇报?他的原型是谁?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贾雨村一生有几个大恩人,首先是慰藉他流落他乡孤寂落寞心灵并支助他上京赶考费用的甄士隐,作者用了“义利”两个字来形容甄士隐对贾雨村的恩情。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看官听说,甄士隐礼贤下士,有上古帝王的胸襟,所以脂砚斋说他是羲皇上人。贾雨村落魄到了衣食不周,且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的地步,甄士隐却能够爱才好客,常与他交接,还在中秋佳节另具一席于书房,亲自去庙中来邀雨村赴宴,处处给足了面子,对他绝对是知遇之恩。 《红楼梦》故事里,第二个对贾雨村有着知遇之恩的人,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他的第三个恩人,自然便是贾宝玉的父亲贾政。 如海道:“弟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贾雨村能够再次走上仕途,当上金陵应天府长官,靠的就是林如海致意贾政优待雨村。正是因为有了林如海的极力推荐,以及贾政的竭力内中协助,才有了贾雨村的官途顺畅和风光无限,即门子口中所谓的“老爷一向加官进禄”。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门子给贾雨村出主意,用的就是报恩于贾府的借口。 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了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看官听说,贾雨村既然知道报恩,而且薛蟠又喊贾政一声姨父,怎么却说他是忘恩负义之人呢?为啥都说贾雨村将来定然害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呢?薛家和荣国府真的算得上是一家人吗?贾雨村帮助薛蟠真的就是给贾府报恩吗?若如此,书中又为何有香菱与宝玉死同穴的隐喻?作者又为何告诉世人黛玉和香菱的关系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呢? 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撮土掩埋平服。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红楼梦》故事里,香菱被拐子拐了去,本就是不幸之事,后嫁给薛蟠,更是因此香消玉殒,此时的贾雨村明明有能力为香菱赎身,恢复她的自由,并派人给甄士隐的夫人封氏写信告知此事,甚至于可以直接派人送香菱回外婆家,他却明知薛蟠不是良配,竟任由香菱落入其手中,毫无作为。 雨村听了,亦叹道:“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头路,且又是个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者。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
《红楼梦》故事里,门子分明已经告诉贾雨村,薛家“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换句话说,香菱是贾雨村的恩人,薛蟠就是贾雨村恩人的仇人,贾雨村却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出卖了恩人,后来还把甄家唯一的丫鬟也带走了,真真是只想着自己需要什么,从不管他人的死活。 再者,薛家其实也并非贾家荣国府和王家的亲戚,因为荣国府和林家、甄家都是朱明,薛家是满清,王家是大顺,贾雨村是吴三桂,这才是作者写贾雨村是王莽和曹操遗容的奸雄形象的缘故。 雨村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贾雨村恩将仇报,说的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所以作者说他“选入外班”、“暗结虎狼之属”,还有便是勒死朱由榔之事,香菱就是朱由榔,书中的夏金桂的原型也是吴三桂,这便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伏笔所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