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如海是前科探花,为啥还需要贾雨村这个进士给女儿林黛玉当私塾老师呢?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关于林如海请了贾雨村到家里来,给女儿林黛玉当私塾老师这件事,原文中是分别从双方两方面的情况入手,全方位来交代的! 首先,是林家支庶不盛,林如海命中无子,因为独生女林黛玉天资聪敏,便有心让她读书识字。贾敏重病去世,林如海意欲令女儿守制读书,故又将贾雨村留下。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其次,贾雨村有意攀附林家,所以托人举荐自己进去教书。而说起其中缘由,也颇为奇怪,盘费不继之说倒也合情合理,身体劳倦却成了他选择林家的一个由头,有趣,可知林家好说话,又可知贾雨村能力有限,贪图省力,不曾尽力。 因闻得盐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当然,贾雨村既然是个醉心功名的国贼禄鬼之流,被革职之后虽说是“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看似洒脱,实则一直在给自己找机会,他早就注意到林家了,而且攀附林家,是贾雨村蓄谋已久的事情。 那日,(贾雨村)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看官听说,林如海是前科探花,才华比贾雨村这样一个区区进士不晓得高出多少倍,为啥还需要另外给女儿聘请私塾老师呢?他自己教不是更好吗? 是因为林如海要巡盐,跟夫人和女儿分开了吗?参考全文可知,林如海到任淮扬地面,家小也一并都在一处,否则也在此处的贾雨村又怎么能够上门给林家女儿当家教呢?当然,你也可以解释成林如海自己忙不开,亲自教女儿大材小用了,请个家教回来很正常。 但是,后来张如圭和冷子兴怂恿贾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帮忙起复,林如海竟然直接同意帮忙,而且也不指望贾雨村继续给林黛玉教书了,反而直接把林黛玉依傍教育的责任直接给到了史太君那里。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而林黛玉到了贾府之后,也不用上学堂,直接就已经是诗翁了,而且参照似乎林黛玉作诗的风格,压根就不是贾雨村教的那套仕途经济学问,可知林黛玉从小儿还是林如海和贾敏这一对夫妻自己教导的呢,并不需要贾雨村这个私塾老师。 甚至于有人推测说林如海让贾雨村依附林黛玉进京,是因为贾雨村当过官有人脉,这种逻辑就更匪夷所思了,且不说贾敏的娘家是国公府,林如海的官职无论是兰台寺大夫还是巡盐御史都比贾雨村之前当的小官好使,只看贾雨村为啥被革职以及他被查办之后众多官员的反应,就晓得他这个人在官场根本吃不开。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既然如此,贾雨村的作用在哪里呢?作者单单只是在讽刺他擅长攀附权贵并且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吗?如果只分析文本,不做其他深入的解读,点到为止,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了吧!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