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尤二姐已有未婚夫,为啥还说终身失所呢?答案刺痛无数男人!贾珍为啥不娶尤二姐呢?贾琏又为啥急着偷娶?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贾敬去世,贾珍等人都去了宫里给老太妃守丧,尤氏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喊来了继母尤老娘帮忙,这尤老娘却偏偏把自己的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儿也带了来,在这是非之地抛头露面。 荣府中凤姐儿出不来,李纨又照顾姊妹,宝玉不识事体,只得将外头之事暂托了几个家中二等管事人。尤氏不能回家,便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他这继母只得将两个未出嫁的小女带来,一并起居才放心。
看官听说,尤老娘难道不知道贾珍和贾蓉父子不是什么好人吗?她不知道尤二姐和尤三姐作为未出阁的年轻女孩儿,不适合在这种场合长住吗? 《红楼梦》故事里,尤老娘为什么要创造机会让贾珍和贾蓉父子欺负自己的两个女儿呢?尤老娘高高兴兴把尤二姐嫁给贾琏的时候,尤老娘和尤二姐母女两个的内心活动暴露了真正的原因。 况且素日全亏贾珍周济,此时又是贾珍作主替聘,而且妆奁不用自己置买,贾琏又是青年公子,比张华胜强十倍,遂连忙过来与二姐商议。二姐又是水性的人,在先已和姐夫不妥,又常怨恨当时错许张华,致使后来终身失所,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他聘嫁,有何不肯,也便点头依允。
《红楼梦》故事里,尤老娘认为贾琏比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更好,而且是好过十倍的程度。尤二姐更是用“终身失所”这四个字来形容夫家,这又是为什么呢?且看张华这边的情况! 却说张华之祖,原当皇粮庄头,后来死去。至张华父亲时,仍充此役,因与尤老娘前夫相好,所以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后来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哪里还娶得起媳妇呢。
很多男人内心都有一个相当不忿的疑问:为什么有钱人按月给钱没有人管,穷人家按次给钱就要被抓起来呢? 为什么一个男人花点小钱解决自己的需求,会被人笑话呢?是因为某个群体的女人只要给钱就能够收买吗?是不是不给钱的就能够证明自己的魅力呢?大错特错! 从古至今,男人的价值都是征服世界,每个月与几十个、几百个男人共享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最普通的女人,这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的雄性竞争者中是绝对的失败者。 所以,你被笑话的根本原因,是作为一个男人没有上进心,不够努力,不能够拥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没有能力成家立业,没有能力为一个女人提供衣食住行,而不是其他。张华没有能力为尤二姐提供住所和衣食,这对于她来说,可不就是终身失所吗? 其二、贾琏和鲍二家的媳妇这种又脏又臭的女人私会,玷辱了他大家公子的出身,与他的身份不匹配。所以,无论是给钱还是不给钱,但凡你只能惦记和片刻拥有那些不检点的容易女孩,都证明你这个人不行。 贾母又道:“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为这起淫妇打老婆,又打屋里的人,你还亏是大家子的公子出身,活打了嘴了。”
不但是女人,便是男人,但凡不爱惜羽毛的,但凡可以随便共享的,都绝不可能是人品贵重者,以自己经历过的异性足够多这件事来炫耀的人,一开口就输了。 《红楼梦》故事里,尤老娘之所以忙着催促尤二姐赶紧找下家,就是因为张华不靠谱。所以,病急乱投医的尤二姐,轻易就被贾珍拐骗上手了。 《红楼梦》故事里,贾珍为啥不娶尤二姐呢?可以轻易到手的女人,已经到手的鱼儿,自然没有人愿意珍惜。 但是,对贾珍来说,他本来就不介意养活尤氏娘家这一家子,连尤二姐的嫁妆都是他置办的,多养活几个女人,对他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何况尤二姐长得不错,性情又温顺。 尤老娘和两个女儿,本来就一直都是宁国府包吃包住着,尤三姐拒绝了贾珍,贾珍还是得供她吃穿乃至于挥霍。 那尤三姐天天挑拣穿吃,打了银的,又要金的;有了珠子,又要宝石;吃的肥鹅,又宰肥鸭。或不趁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撕一条,骂一句,究竟贾珍等何曾随意了一日,反花了许多昧心钱。
《红楼梦》故事里,尤二姐在遇到贾琏之前,原本就指望自己能够嫁给贾珍当二房,所以,她见贾珍又对尤三姐起意,在贾琏跟前说的是“我算是有靠,将来我妹子却如何结果?”所谓的“这个形景恐非长策,要作长久之计方可。”指的就是让贾珍承诺给尤三姐名分,而不要像对待自己那样,不清不楚,没有结果。 《红楼梦》故事里,贾珍也并没有不愿意娶尤二姐当二房,只是他没有那么急切的心理,对他来说,无所谓,娶也行,不娶也行。不像贾琏,多少是动了心的,只想赶紧把尤二姐娶回家,占为己有,不然贾珍和贾蓉还惦记着呢,毕竟,之前贾琏垂涎尤二姐,还顾忌着贾珍不敢动手呢,这才有了贾珍和贾琏不惜立逼着张华退婚之事。 只是这尤二姐也是命苦,看似选了一个还不错的男人,但是,王熙凤和秋桐这些人,她一个也斗不过,还要被秋桐诬陷,说她怀的孩子不是贾琏的种。 秋桐便气的哭骂道:“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来了就有人冲了。白眉赤脸,那里来的孩子?他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姓张姓王。奶奶希罕那ZZ羔子,我不喜欢!老了谁不成?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倒还是一点搀杂没有的呢!”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