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0|回复: 5

原创 红楼梦:贾宝玉、通灵宝玉和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929
发表于 2023-9-12 2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红楼梦:贾宝玉、通灵宝玉和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有什么关系? 2020-10-22 07:30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他口中的通灵宝玉就是女娲补天的石头幻化而成。
通灵宝玉是女娲的补天石
女娲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没用,就扔到青梗峰无稽崖下。后来石头通了灵性,能开口说话。
一天,石头听见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说起红尘中的富贵荣华,颇为羡慕,也想经历一番。于是请求二位神仙带他下凡。
两个大仙将这块石头变成大如雀卵的宝玉,上面篆刻上字迹,和穿绳的小孔儿。将这块宝玉夹带到绛珠仙子还泪还泪的队伍中,这块巨石就是贾宝玉口中的通灵宝玉。
证据一,元春省亲时补天石的心理活动。
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憎、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
补天石成为通灵宝玉后,依然保留着以前的记忆。对于目前的富贵奢华,非常满意。
证据二,宝玉被魔魇后,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来到贾府,说有个宝贝可以驱邪。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这段文字说明通灵宝玉就是青埂峰下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
神瑛侍者与补天石有什么关系?
关于补天石和神瑛侍者的关系,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神瑛侍者和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没有关系。
一种说法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通灵后,到处游玩,他来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知道他有来历,就留他做了神瑛侍者。无才补天的五彩石就是神瑛侍者。
因为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缘分,才有了绛珠下凡还泪之行
不管神瑛侍者的来历是什么,总之,神瑛侍者在三生石畔见到了半死的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喜欢风姿绰约的绛珠仙草,就用甘露浇灌绛珠仙草。他每天雷打不动地用甘露滋养绛珠仙草,这一浇灌,就浇灌了几百年抑或上千年,绛珠仙草得以绵延岁月。后来,绛珠仙草退却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就是绛珠仙子。
绛珠仙草成仙后,神瑛侍者不再与绛珠仙子日日相会。
绛珠仙子因为灌溉之恩未还,胸中有一团抑郁之气。
后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要下凡。绛珠仙子也决定下凡,她发誓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惠。
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
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
林黛玉将眼泪流尽后,完成一劫,回到了太虚幻境。
通灵宝玉在人间的经历,就是《红楼梦》的故事。
女娲补天剩下顽石,即通灵宝玉,他看到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也看到了与之相关的四大家族的兴衰。他回到青埂峰,将自己经历的故事记录在自己(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身上。有一个空空道人经过大石旁,看到了“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红楼梦》的来历
空空道人将石头上的故事抄录回来,定名为《石头记》,传诵于世人。空空道人后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1784年梦觉主人给《石头记》作序的时候,将书名定为《红楼梦》。这就是《红楼梦》的来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92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17: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凭箜篌引
[ 唐 ] 李贺
原文 译文对照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注释
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昆山,即昆仑山。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⑼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⑽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汤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⑾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引。

⑿坤山:一作“神山”。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⒀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⒁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⒂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qu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92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6: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8-01-29 22:47:58)
标签: 邹衍 刘向 史可法 祝融 共工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至真斋主

我再把上次讲座内容简要地回顾一下。上次讲座梳理了“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的演变过程,即早期的女娲补天故事,和颛顼、共工大战并无交集,在先秦、西汉古籍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是一个神话,颛顼与共工大战,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生灵涂炭,是另外一个神话。共工是氏族名,又称共工氏。共工在后来被奉为水神。颛顼与共工的大战发生在黄帝之子少昊统治末期,那时国力衰落,共工氏族崛起,少昊已经无力约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统治权发起挑战。少昊指定的继承人颛顼率领重、黎两部落打败了共工部落。到了东汉时期,王充把女娲补天与颛顼、共工争夺统治权的故事拼接到一起。唐朝的司马贞《三皇本纪》则改为: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炼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使生灵得以安居。祝融是官职名,掌管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官职大司马、兵部尚书。祝融在后来被奉为火神。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共工怒撞不周山)

关于“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的思想内涵,南宋的罗泌在《路史·发挥》中认为女娲补天指平共工之乱,认识到了“天柱折、地维绝”与原始部落战争之间的联系。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的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一、古代氏族部落之间为争夺统治权、生存权和物质利益而爆发战争,导致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所谓“补天”,乃是平息灾难、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二、女娲炼石补天,还隐含着让本氏族生育繁衍,壮大本氏族人口的涵义,避免因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造成人种灭绝。

我又梳理了古代文人对“神州陆沉”、“女娲补天”的指代。“神州陆沉”一词由东晋的桓温首创,指国土被敌人侵占。桓温被《红楼梦》作者列为奸臣是因为他后来有篡位之心。在宋朝的文人中,“神州陆沉”都是指大片的国土沦丧,尤其是指中原地区被敌人占领。“女娲补天”是指要恢复被敌人侵占的江山。“神州陆沉”与“天崩地陷”、“天崩地解”、“天崩地坼”是一个意思。

我下面接着讲明遗民对“女娲补天”、“天崩地解”的指代。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明夷待访录》完成于清康熙二年(1663)。《红楼梦》作者也吸收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比如李纨、探春共同理家,薛宝钗监督,比王熙凤一人独揽大权有其先进性、进步性。在第十三回回末作者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把齐家与治国等同起来,这是儒家的思想,即“齐家治国”。《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思是:“若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先把自己的家治理好,如果连自己的家都不能治理好,却能教育别人把家治理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君子虽没有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却以自己的品德影响到这一方的人民。”《红楼梦》以家喻国,已经具有民主治国的理念。明朝的覆亡给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冲击,黄宗羲用“天崩地解”形容甲申之变。他痛定思痛,反思明朝覆亡的原因。他在《留别海昌同学序》中说:“奈何今之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薄文苑为词章;惜儒林於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其规为措注,与纤儿细士不见短长。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犹且说同道异,自附於所谓道学者,岂非逃之者愈巧乎。”他辛辣地讽刺了那些痴迷王阳明心学的儒生们,只顾埋头读书治学,不关心国家大事,即便是天塌地陷、国家崩溃了似乎也跟他们无关,而且他们还喜欢讥笑那些关心国家兴亡的人。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崇祯元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三月十九日在煤山自缢。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四月,清军围攻江北重镇扬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却因为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四月二十五日扬州沦陷,史可法殉难。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死后被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史可法忠于明朝,连后来的清朝皇帝乾隆帝都钦佩他,追谥他为“忠正”。史可法用“地坼天崩”来指代甲申之变。坼:开裂;崩:倒塌。其本意是指地裂开,天崩塌,用来形容国家重大变故。他在弘光甲申年九月十五日《复多尔衮书》中说:“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法待罪面枢,救援莫及,师次淮上,凶问遂来,地坼天崩,山枯海泣。”大意是:“我们的先皇帝敬畏天神,遵守祖先法制,勤于政事,热爱百姓,真是尧舜一样的圣君。只因臣下昏庸而误了国事,以致发生了三月十九日的惨变。可法位居南都要职,不及带兵北上救援,军队刚抵淮河边上,已收到先皇帝殉国的凶讯。可法得此消息,真如天塌地裂,无限震惊,无限悲痛。”

夏完淳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乙酉年四月,扬州沦陷后,五月十五日,清军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五月二十二日朱由崧被俘。顺治三年五月,朱由崧及诸王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夏完淳在《大哀赋·序》中说:“越以乙酉之年,壬午之月,玉鼎再亏,金陵不复;公私倾覆,天地崩离。”扬州、南京相继沦陷让夏完淳十分悲痛,他用“天地崩离”喻指弘光政权的覆亡。

冯梦龙,明末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在清兵南下时,冯梦龙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清顺治三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冯梦龙在《甲申纪事》中写道:“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

顾景星,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他称病不就。因亲眼目睹改朝换代、国破家亡的血腥现实,在他的诗文中多流露出对明朝的故国之思,黍离之痛。他在诗词《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中有词句:“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问姮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

邝露,崇祯十五年供职于史馆。甲申之变,清兵趁机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相继更迭。邝露怀抱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策。谁知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永历元年,邝露应召入朝,被南明永历帝任为“中书舍人”。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他把妻儿送回家乡,只身还城,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是年十一月,广州城陷。他在住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收藏怀素真迹和宝剑等文物,尽数环列身边。抚摩着心爱的古琴,边奏边歌,将生死置之度外,绝食,最后抱琴而亡。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乙酉年六月,南明弘光政权覆亡时,邝露在《后归兴诗》中写道:“南北神州竟陆沉,六龙潜幸楚江阴。”他用“神州陆沉”来喻指明和南明失陷,国土被清人占领。

陈子龙,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明亡后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五月十三日,投水殉国。陈子龙在抗清活动中写下一首题为《九日登一览楼》的七律:“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含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崖。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学得屠龙空缩手,剑锋腾踏绕霜花。”在陈子龙看来,失去了江山就是天塌地陷,他期望像女娲补天那样恢复被清人侵占的明朝江山。

明遗民把“神州陆沉”、“天崩地解”、“地坼天崩”、“天地崩离”、“天崩地裂”、“山河缺”都指代江山沦陷、国土被侵。《红楼梦》是被遗弃在青埂峰的石头幻化成通灵玉下世造历的故事,其石头所记之事的正文是:“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甲戌本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当日地陷东南。”这里的“地陷东南”与“神州陆沉”、“天崩地解”等是一个意思,只是“地陷东南”更明确地指出了在国家的东南方发生了江山沦陷、国土被侵的事情,这就已经交代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且与书中交代的贾雨村、甄士隐、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生于“末世”的时代背景相契合,这个“末世”就是明朝末世。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阴阳家邹衍)

《红楼梦》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楔子文的开篇,其实同样隐含着时代背景发生在明末清初的隐喻。根据唐朝司马贞《三皇本纪》整合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红楼梦》作者把“水神”共工指代清廷,“火神”祝融指代明朝。因为从秦朝开始每一个朝代都要立“德运”,是为“奉天承运”,以表明本朝取代前朝的合法性。“德运”最初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学者、阴阳家邹衍,根据阴阳五行思想首先提出来的。他把阴阳五行思想运用到了国家理念和朝代更迭原因的历史观上,这就是著名的“五德终始说”。“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五德配五色与五行配五色相同:木是东方,属青色;火是南方,属赤色;土是中央,属黄色;金是西方,属白色;水是北方,属黑色。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终始”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邹衍用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替作解释。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说:“代火者必将水”。“胜”是“克”的意思。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在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胜者用事”,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而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历史周期律预先决定的,“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他认为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

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规劝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治国安民,能“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之施”及于黎庶。但是“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却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自称“奉天承运”。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运。每一个开国皇帝都要给自己的新朝赋予一种克胜前朝的新德,从而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合法政权。而每一德都有专属颜色,因此改朝换代同时也意味着国家颜色的改变,这种颜色同样也被新朝所崇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颜色革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又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政令:以十月为正月,崇尚黑色,改黄河名为“德水”,以六为数度等。秦始皇不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也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汉高祖刘邦代秦建汉,按说应该立土德,但是刘邦自称黑帝,就稀里糊涂的沿用了秦朝的水德。水德寓意:“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秦朝暴政。大臣们都知道刘邦立错了德但不敢声张。张苍出面解释说: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直到汉武帝时,在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才把正朔改为土德。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经学家刘向)

西汉末年,大儒刘向、刘歆父子俩根据《易经》中的“帝出乎震”,认为这个“帝”不是指黄帝而是指伏羲。由此根据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排出的朝代轮替就是错误的。他们又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找到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认为王朝之间的更替不是相克的关系,而是相生的关系。还著述《世经》一书,重新设计世系表。从伏羲是木德开始推算,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炎帝是火德。火生土,黄帝是土德......唐尧是火德,虞舜是土德,夏禹是金德,成汤是水德,周是木德。秦忽略不计,汉就是火德。刘氏父子提出的五德相生朝代更迭学说在当时并未被采纳。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采用他们的新学说,认为汉朝属于火德。刘氏父子五德相生立朝的学说也迎合了后来统治者的思想需要,五德相生具有朝代禅让之意,而五德相克有暴力建新朝之意。后来刘秀光复汉室后正式承认了刘氏父子的新学说,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刘秀还把都城洛阳的“洛”去掉三点水改为“雒阳”。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

曹丕篡汉后按照五德相生的新学说立土德,还把年号定为“黄初”。蜀国刘备号称汉室正统仍用火德。孙权则打着要为汉室报仇的旗号,继续按照邹衍的五德相克理论,立木德,取木克土克制曹魏之意。晋取代魏,司马炎采纳大儒孙盛建议按照刘氏父子五德相生新学说,立金德尚白。五胡乱华灭了西晋,北方的十六个政权兴替不断,它们都效仿汉制立朝代之德。在南朝,刘裕的宋代替晋,金生水,立水德。萧道成的齐代替宋,水生木,立木德。本是南齐皇室宗亲的萧衍建立梁朝,继承了齐的木德。陈霸先的陈代替梁,木生火,立火德。

杨坚的隋代替北周。北周是木德,木生火,隋朝顺理成章的就是火德。巧合的是南陈也是火德,一山不容二虎,俩火碰到一起就要火拼,隋军南下捉住了藏在井底的陈后主。隋灭掉了陈。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后逼隋恭帝“禅让”。火生土,李唐顺了土德,其色尚黄。五代时期,后梁灭唐,土生金,尚白。后唐号称继承唐王朝,故依然为土德,尚黄。后晋为金德,尚白。后汉为水德,尚黑。后周为木德,尚青。

辽的开国之君是耶律阿保机。他虽是契丹族却一直热心汉化,大臣多是汉人。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入主开封。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国。他当然也要效仿汉制立德,但问题是辽和中原王朝向来无瓜葛,更找不出契丹祖先与华夏祖先之间有什么联系。于是干脆根据契丹族生于辽水,立水德。这样辽国的水德就不是根据中原王朝五德相克或相生循环而出。后来女真族崛起灭掉辽国。金世宗完颜雍很相信五德之说,他在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举行腊祭,定金国为金德。两年后到长白山祭祖封山时,册文有:“阙惟长白,载我金德”。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受禅于后周,后周属木德,木生火,故宋为火德,尚赤。靖康之役金国虏得徽、钦二帝,北宋就此灭亡,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南宋。赵构沿袭北宋仍用火德,连他的年号建炎都是火德中兴的意思。蒙元灭金。忽必烈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把国号定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在八卦中乾卦属金。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时的诏书里有“握乾符而起朔土”。

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是追认宋的火德,火为红色,火克金,红色就成了反元武装最鲜明的旗帜。明朝建立也就崇火德,尚红色。洪武三年,“诏考历代服色所尚。礼部奏言:‘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上从之”。洪武七年,太祖在致北元君主的信中声称“今我朝炎运方兴”,也是以火德自居。洪武间,殷奎替甘肃总兵代拟的贺圣节表说:“以火德王天下,交龙开受命之符。”明朝的火上接同是汉族统治的宋朝火德,克蒙元的金。而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因此“明”这个国号有“三重火”之意。朱元璋对五行学说很痴迷。他将自己的后代事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好名字。朱棣这个辈份的都属木德,最后一个字带木。木生火,下一辈名字带火。以此类推。   

如果按照刘向、刘歆父子五德相生说,火生土,取代明朝的新朝应该立土德。可是李自成却重新捡起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他建立的大顺政权自称以水德王。这很明显有水克大明火之意。据赵士锦《甲申纪事》说:“贼云以水德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赵士锦是大顺军攻占北京后留用的旧明官员,他的记载是可信的。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满洲八旗军)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时候虽然屡次与大明交战却未占什么便宜,他本人还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伤,几个月后死亡。1626年皇太极即汗位。1636年五月,皇太极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金为清?在《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中均未作任何记载。但是很明显清属水有克制大明的火之意。而且满洲族名也带水旁。据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记载,村民们曾经在十堡村火神庙前挖出一具铁牛,上面的字被侵蚀的很难辨认,只能看到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年”字样。

甲申年,这一年是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西大顺元年,是为四元交汇。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乱世。水德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大明皇帝崇祯自缢。随后明将吴三桂联合大清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清建都北京,入主中原。虽然史料上鲜有对清朝信奉五德说的记载,但是护卫北京的八旗就是按五行相克确定驻守方位的。例如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都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

在《红楼梦》里也是以水指代清。秦可卿葬礼有一条批语提示我们:“清,属水,子也。”《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联诗又用“女娲补天”的神话隐写明末争夺皇权的战争。薛宝钗起句:“鳌愁坤轴陷。”表面意思是:海龟为大雪压垮了地轴而愁苦。天塌地陷,女娲又要“断鳌足,以立四极”而补天了,所以海龟发愁。史湘云接句:“龙斗阵云销。”表面意思是:天上的玉龙结束战斗,烟消云散了。“龙斗”取意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史湘云接句隐喻各路抗清力量的失败,清廷一统天下。通灵玉讽刺诗:“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同样隐含着时代背景是明末,各方势力为争夺江山统治权相互厮杀,导致“白骨如山忘姓氏”的惨景。

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什么陕西骊山、河北涉县、山东日照等等。《红楼梦》中女娲是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把多余的那块补天石遗弃在了青埂峰。作者这么设计也是别有深意,这再一次把时代背景指向明末。民间红楼梦研究者朱光东在他的《红楼梦汉民族精神研究》一书中,对这个隐写的时代背景有令人信服的观点。《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山即今长白山。因此“大荒”应该是隐指满洲贵族的发祥地长白山地区。清初吴兆骞在《长白山》一诗中写道:“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山海经》记载的大荒山东西南北都有,何以见得《石头记》中的“大荒山”就是专指东北的长白山呢?作者用“无稽崖”给予了明确定位。“无稽”是“勿吉”的谐音,古代“勿吉”、“肃慎”都是满族人的称谓。“青埂峰”谐音“清根峰”,暗喻清人的发祥地。这样的谐音是很合理的,因为与作品书写的故事立意相合,这也是《石头记》作者大量采用谐音法的原则。女娲在满族发祥地东北这个地方炼石补天,隐喻明朝这个地方的天塌下来了。女娲把剩下的那块补天石丢弃在青埂峰,隐喻这片的天未能补上。青埂峰的“埂”指山埂,隐喻崛起的势力,努尔哈赤从明朝的领土割据,建立了后金政权,并且开始攻打明政权。

《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补天石“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批语说:“总应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那么,补天石的尺寸为什么要跟裙钗们联系起来?这是在点醒我们,所谓的女娲炼石补天只是假托,大石头是不能补天的,能补天的是人!十二钗、副十二钗,合十二地支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属相的人都囊括了。且“十二”数在古汉语有“很多”的意思。《红楼梦》作者意在呼唤普天下的人都来补天,以挽救民族危亡之势。

女娲炼石的数量为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为什么合周天之数?“周天”有小周天和大周天。小周天指地球自转一周,即一天。大周天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即三百六十五天。《礼记·月令》(唐)孔颖达(疏):“星既左转,日则右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旧星之处。即以一日之行而为一度计,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数也。”女娲补天如果一天用一块补天石,一年要用三百六十五块。一百年大约要用三万六千五百块。这一百年救世时间,我们既可以理解成实有之数一百年,也可以理解成很多年。其寓意是不间断地补天,直到恢复华夏江山。

被遗弃的补天石“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甲戌本《红楼梦旨义》说:“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被女娲丢弃在青埂峰下的这块补天石也是作者的化身。作者不但因不堪入选补天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也在为明朝江山的失陷而悲号。其实,那时候很多明遗民在悲号明朝的灭亡。

抗清英雄夏完淳在被捕后写下《别云间》一诗,诗中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联络抗清志士,冀求恢复中华。他的诗句饱含着壮志未申的不尽情意:“师仇兮未复,与国耻兮孳孳。早佯狂兮不仕,矢漆身兮报之。”“文章总为先朝作,涕泪私从旧内挥。”“万古遗民此恨长,中华无地作边墙。”“血泪长江泻,愁心日月悬。千秋兰麝土,万里虎狼天。”

陈恭尹在诗中说:“一二孤臣山岭间,泣尽苍穹还继血。只期不负方寸心,宁知姓氏千秋列?”

王隼在诗中说:“聆阴风兮木叶下,望故国兮霜露零。曲不成兮心已碎,书不尽兮泪先零。”“致书当路少,入梦故人多。暗泪已如此,明灯无奈何。”

因携带朱由崧答阮大铖的书信以及自撰《再变纪》手稿而被捕的函可,被流放到辽阳千山。他在《生日》诗中说:“未了黄沙债,偿他止一身。便从今日死,已是旧朝人。乞食真惭粟,看书若有神。无端思故事,数点泪沾巾。”

江浩,“京师陷,浩闻之,则大惊,为位于庭,背面稽首而哭,昼夜不绝声者数日,两目尽肿,人皆以为狂。后祝发为僧,更名智宏。“酒酣辄奔往黄山绝顶,呼天问之。因举声长号,响振林谷,山中禽兽闻之,回翔踯躅,悲不能止,浩居山中四年,晨夕游息,哀至辄歌,歌已辄哭。”

《红楼梦》开篇楔子文用“女娲补天”神话缘起,绝不是闲文赘语,更不是噱头,而是本书的最高主旨之一,即隐含着拯救民族危亡之意。《石头记》所记之事正文一开始就是“当日地陷东南”,再一次用指代性语言表明这部书的时代背景和国家遭难的情景。《红楼梦》“以家喻国”,明写贾家,隐写国家。我们注意到作者大写丧礼场面,却不写婚礼场面;写胡老爷、贾雨村生公子,却不写贾家人生育,王熙凤怀孕却小产,尤二姐怀孕被堕胎。作者又虚构了“四月二十六”芒种节,实为隐写“扬州十日”,叹息“亡种”之忧。明清易代之际几千万生灵涂炭,很多地方成了无人区,这是民族的大悲剧。《红楼梦》作者希冀尽快恢复民族元气,建立一个“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青埂峰的补天石是作者自譬,补天石的尺寸暗含所有人补天之意,补天不只是要推翻实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的清朝,恢复华夏江山和汉民族文化礼仪衣冠等,也含有人口繁衍深意。《红楼梦》开篇已经定下了本书的时代背景和主旨立意。

我今后的讲座将详解通灵玉的隐喻和《石头记》的最高主旨。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92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7: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陷东南”有特指,“女娲补天”有所寓,《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尽在第一回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06-30 18:20:13)
标签: 女娲 祝融 共工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慧读古典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书中提到的所有历史人名、神话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戏曲,其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寓意。而在这其中,许多人都会疏忽第一回中提到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因为这是个神话传说,许多人也就一带而过了,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女娲补天的传说很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女娲补天其实已经揭示出了《红楼梦》的主题!

“地陷东南”有特指,“女娲补天”有所寓,《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尽在第一回


女娲是我们华夏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对我们民族来说,她的地位就犹如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相传女娲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为了人类的传承,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地传承下来。

除了女娲造人,另一个关于女娲的传说即是女娲补天!这也是《红楼梦》中第一回所提到过的。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这是因为天塌了下来,而天塌下来的原因则是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之间的那场战争。这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在史书上却有明确记载。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最终战败,他用头猛撞支撑着这个世界的不周山,导致天塌陷下来,天河之水注入了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鳌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地陷东南”有特指,“女娲补天”有所寓,《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尽在第一回


而《红楼梦》开篇用“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其寓意又是什么呢?其实只要结合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寓意就呼之欲出了!

大明帝国的国号“明”字是由“日”“月”二字组成,取日月不停轮转之意。明朝尚火德,而清廷的“清”则属“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时,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用清的“水”来灭明的“日月轮转”之“火”!

共工是水神,正是因为他用头去撞不周山,导致天塌下来,大水注入了人间。这也是在影射清军的“祸水”注入了中国,对所有中国人来说,也即是天塌下来了!

“地陷东南”有特指,“女娲补天”有所寓,《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尽在第一回


而且,共工这个人物在书中也是被作者借着贾雨村之口将其归入了“大恶”之人的。“大恶者,则应劫而生”,“ 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这就是在影射清军是大恶之极,而且“残忍乖僻”。

据《列子•汤问》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在这里提到了“天倾西北”和“地不满东南”。而在《红楼梦》中,石头所记之事第一句即是“当日地陷东南”。然而,如果没有“天倾西北”,又哪来的“地陷东南”呢?“天倾西北”即指李自成的农民军在西北地区造反,最终导致崇祯自缢,明朝灭亡。而后清军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窃据华夏江山,进而进军东南是为“地陷东南”。

紧接着,书中又写道甄士隐家的“南直召祸”,“葫芦庙”着火,将一片“竹篱木壁”烧得犹如“火焰山一般”。很显然,这里的“南直召祸”即是指清军在南方诸省的大屠杀。因为“南直”是只有明朝才有的专有地名,清时是没有“南直”的。而“葫芦”的谐音即是“胡虏”,即是指清军。

很明显,这里的大火即是指清军入侵时所带来的战火。而“竹篱木壁”的含意则是指朱明天下。从明太祖朱元璋的下一代起,明朝皇室的命名严格遵循着“五行相生”的原则,而第二代正好即是从“木”字辈开始的,比如说太子朱标和后来做了皇帝的明成祖朱棣等人。而他们的下一辈则是火旁,不管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明仁宗朱高炽都是如此。接下来即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也即是父子之间的传承。等传到明宪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时,又恰好传回了“木”字旁!

而在明末清初,整个明朝宗室也大都是木字辈,比如说永宁王朱由植,末代衡王朱由棷等。而在南明诸帝中,弘光帝朱由崧和永历帝朱由榔也都是木字辈!其中朱由榔在位足足有十五年,而整个南明也不过就只有短短的十八年而已!

也正是因为其时的明宗室大多是“木”字辈,作者用“林”作为全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林黛玉的姓氏,因为木多了,自然就成林了。而《红楼梦》全书的主线之一即是讲林黛玉怎样受人陷害,最终香消玉殒的,而这其实也即影射着大清对大明江山的残害!

“天倾西北”和“地陷东南”之后,自然就是大清对全中国的征服。经过数十年的大肆屠杀,大清终于得以稳固在全中国的统治!而这一切也正应了真真国女孩那首诗的前两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这是在讲明清易代。“昨夜朱楼梦”讲的是以前这里还是明朝(明朝皇帝姓朱),而“今宵水国吟”则是讲此时的中国已成一片水国了(“清”的祸水占领了整个中国)。

在第一回中还有这样的一首偈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里的“无材可去补苍天”即是指作者们感叹自己“无材补天”,不能为大明王朝和中华撑住那片快要倒塌的天,致使清的祸水流遍了全国,全国人民一直生活在这祸水之中而无法自拔!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早就在第一回的地陷东南、女娲补天中就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虽然只是隐喻,但只要有相关的知识再加上认真思考,许多看似藏得很深的密码还是不难破解的。只是我们一般读者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忽略过去,从而无法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也让主流红学有机可乘,蛊惑了相当多的读者。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929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陷东南”有特指,“女娲补天”有所寓,《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尽在第一回
where5
2021-10-13   |  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慧读古典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书中提到的所有历史人名、神话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戏曲,其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寓意。而在这其中,许多人都会疏忽第一回中提到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因为这是个神话传说,许多人也就一带而过了,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女娲补天的传说很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女娲补天其实已经揭示出了《红楼梦》的主题!
图片

女娲是我们华夏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对我们民族来说,她的地位就犹如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相传女娲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为了人类的传承,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地传承下来。
除了女娲造人,另一个关于女娲的传说即是女娲补天!这也是《红楼梦》中第一回所提到过的。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这是因为天塌了下来,而天塌下来的原因则是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之间的那场战争。这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在史书上却有明确记载。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最终战败,他用头猛撞支撑着这个世界的不周山,导致天塌陷下来,天河之水注入了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鳌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图片

而《红楼梦》开篇用“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其寓意又是什么呢?其实只要结合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寓意就呼之欲出了!
大明帝国的国号“明”字是由“日”“月”二字组成,取日月不停轮转之意。明朝尚火德,而清廷的“清”则属“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时,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用清的“水”来灭明的“日月轮转”之“火”!
共工是水神,正是因为他用头去撞不周山,导致天塌下来,大水注入了人间。这也是在影射清军的“祸水”注入了中国,对所有中国人来说,也即是天塌下来了!
图片

而且,共工这个人物在书中也是被作者借着贾雨村之口将其归入了“大恶”之人的。“大恶者,则应劫而生”,“ 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这就是在影射清军是大恶之极,而且“残忍乖僻”。
据《列子·汤问》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在这里提到了“天倾西北”和“地不满东南”。而在《红楼梦》中,石头所记之事第一句即是“当日地陷东南”。然而,如果没有“天倾西北”,又哪来的“地陷东南”呢?“天倾西北”即指李自成的农民军在西北地区造反,最终导致崇祯自缢,明朝灭亡。而后清军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窃据华夏江山,进而进军东南是为“地陷东南”。
紧接着,书中又写道甄士隐家的“南直召祸”,“葫芦庙”着火,将一片“竹篱木壁”烧得犹如“火焰山一般”。很显然,这里的“南直召祸”即是指清军在南方诸省的大屠杀。因为“南直”是只有明朝才有的专有地名,清时是没有“南直”的。而“葫芦”的谐音即是“胡虏”,即是指清军。
很明显,这里的大火即是指清军入侵时所带来的战火。而“竹篱木壁”的含意则是指朱明天下。从明太祖朱元璋的下一代起,明朝皇室的命名严格遵循着“五行相生”的原则,而第二代正好即是从“木”字辈开始的,比如说太子朱标和后来做了皇帝的明成祖朱棣等人。而他们的下一辈则是火旁,不管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明仁宗朱高炽都是如此。接下来即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也即是父子之间的传承。等传到明宪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时,又恰好传回了“木”字旁!
而在明末清初,整个明朝宗室也大都是木字辈,比如说永宁王朱由植,末代衡王朱由棷等。而在南明诸帝中,弘光帝朱由崧和永历帝朱由榔也都是木字辈!其中朱由榔在位足足有十五年,而整个南明也不过就只有短短的十八年而已!
也正是因为其时的明宗室大多是“木”字辈,作者用“林”作为全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林黛玉的姓氏,因为木多了,自然就成林了。而《红楼梦》全书的主线之一即是讲林黛玉怎样受人陷害,最终香消玉殒的,而这其实也即影射着大清对大明江山的残害!
“天倾西北”和“地陷东南”之后,自然就是大清对全中国的征服。经过数十年的大肆屠杀,大清终于得以稳固在全中国的统治!而这一切也正应了真真国女孩那首诗的前两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这是在讲明清易代。“昨夜朱楼梦”讲的是以前这里还是明朝(明朝皇帝姓朱),而“今宵水国吟”则是讲此时的中国已成一片水国了(“清”的祸水占领了整个中国)。
在第一回中还有这样的一首偈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里的“无材可去补苍天”即是指作者们感叹自己“无材补天”,不能为大明王朝和中华撑住那片快要倒塌的天,致使清的祸水流遍了全国,全国人民一直生活在这祸水之中而无法自拔!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早就在第一回的地陷东南、女娲补天中就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虽然只是隐喻,但只要有相关的知识再加上认真思考,许多看似藏得很深的密码还是不难破解的。只是我们一般读者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忽略过去,从而无法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也让主流红学有机可乘,蛊惑了相当多的读者。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靖本《红楼梦曲·好事终》,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下一篇: 黑溪阻路,无桥梁可通,贾宝玉如何渡过迷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92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0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25 07:34

已关注
请注意《红楼梦》中僧道二仙师对顽石说的四句提醒话: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其后特别加注脂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暗示这四句就是《石头记》中的内容总结: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先乐后悲、一梦成空。

可顽石是个蠢物,完全听不进去,自以为有了僧道二仙师的法术加持,便可以大享“人世间荣耀繁华、富贵温柔”,却不知道要享洪福,也得才德配位方可,否则反受其累。如果没有能够勘破谎言魔障的慧眼、没有能够摆脱声色货利诱惑的慧根,到头来,反会被魔诱惑并受其驱使,终落得害人又害己的可悲下场。

仙僧说顽石“质蠢”,正是点出了顽石出世的害处。第二十五回里,贾宝玉被赵姨娘和马道婆施魔法魇害,命悬一线、危在旦夕,身为父亲的贾政连棺材都给宝玉准备好了,关键时刻,幸亏僧道二仙及时出现,赶来搭救,那这二仙是怎么救治宝玉的呢?

是望闻问切、还是施药开方子?

都不是。

书中写得明白:僧道二仙师从头至尾根本未看贾宝玉一眼,望闻问切更是没有的事,而是直接让贾政将“那物”拿来,请注意,贾政称之为“宝玉”,可癞头和尚却呼之为“那物”,可见癞头和尚是何等地瞧顽石不上,如果不是照顾贾政的面子,癞头和尚估计要直接说“蠢物”二字了。

癞头和尚对着顽石一通念叨说:“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癞头和尚解救命悬一线的宝玉的办法既不是施药、也不是作法,而是对着顽石一通批评,责怪顽石“觅是非”,责怪顽石“绮栊昼夜困鸳鸯”,导致“粉渍脂痕污宝光”,被声色货利所迷而失去灵性,而后将顽石“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就彻底结束了,解救宝玉到此完成了!

从头到尾,僧道二人始终没有近距离察看和接触贾宝玉,只是捏着顽石一通苦心说教,这是暗示读者,宝玉被魇害看似是赵姨娘和马道婆施魔法所致,其实是顽石被色欲诱惑而犯下的致命大错。

原来,贾宝玉的滥情纵欲其实并非是神瑛侍者所为,而都是粗蠢顽石所作。神瑛侍者是专情于黛玉一人的痴情人,却被与他共享贾宝玉这具躯体的、只知物欲享乐的粗蠢顽石给生生拖累了,真真是无可奈何天!

因为质蠢,顽石才会不明白福祸相依、乐极生悲,一味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顾劝告地去“向人间觅是非”;也正因为质蠢,顽石才会不辨真假、不分善恶,轻易被谎言和色欲所捕获,为虎作伥、助魔作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24 08:20 , Processed in 0.065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