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0|回复: 0

崇祯皇帝朱由检,最努力的亡国之君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发表于 2023-10-11 15: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崇祯皇帝朱由检,最努力的亡国之君阿哲
有感科技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即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但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时,万念俱灰的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随着崇祯的身死,大明王朝276年的国祚就此结束。和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的评价不同,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大多都是抱有同情,认为他非亡国之君。自十七岁从哥哥的手中接过皇位,到最后在煤山上含恨而逝。崇祯皇帝的一生,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和借鉴呢?
一、主动示弱,麻痹阉党
宦官专权,朝廷黑暗,边防危急,民生凋敝。十七岁的朱由检从皇兄那里接手的,就是如此一副烂摊子,烂的让他惊愕不已。作为一个一心想着中兴大明王朝的年轻皇帝,他明白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铲除朝堂上魏忠贤和他的对食客氏为代表的阉党集团。可是当时客氏和魏忠贤一伙的势力太过于强大,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宫里的宦官都是魏忠贤的亲信,朝堂之上也都是他的党羽。所以刚刚登基的朱由检也不敢轻举妄动,面对这样的情况,他选择了隐忍和退让,把拳头藏起来笑脸相迎。在最初对待魏忠贤的事情上,崇祯仿照先帝的做法一样给予优待,还不断嘉奖魏忠贤及其党羽,与此同时他慢慢的调集自己的亲信入宫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逐步削弱魏忠贤的影响力,给朝臣释放出信号。一番隐忍和准备之后,他首先设计将当时的客氏驱逐出了紫禁城,使魏忠贤失去了政治上最大的盟友,紧接着又暗示大臣们上疏弹劾魏忠贤。面对大臣们一波胜过一波的弹劾,朱由检仍然不动声色。魏忠贤感到压力后想故技重施,上疏表示自己想辞职,谁知崇祯这次直接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并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内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曾经气焰嚣张的阉党顷刻覆灭。大明王朝似乎有了中兴的可能。
职场中,能反映一个人才华的是他的智商,能反映一个人生存本领的是他的博弈技能。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人处处逞强,咄咄逼人,结果虽然才华出众,但总被撞得头破血流,与升职加薪无缘。这种情况下学会示弱就成为了职场中的必备技能。树大容易招风,而小草尽管柔弱,却很少引起他人的反感,相反还能够获得阳光和雨露。职场中适时的表现自己柔弱的一面,可以麻痹竞争对手使自己获得喘息的机会,甚至发动突然进攻取得胜利。中国人示弱的智慧,是儒家十分推崇的。
二、管理混乱,无力回天
在智除阉党之后,崇祯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剿灭流寇和抵御北方的女真上面。因为过于想快速改变帝国的现状,崇祯就显得急于求成,在管理上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混乱。他在位期间,内阁大学士轮换了有五十人之多,任用的宰相人数更是超过了整个南宋。为剿流寇,崇祯帝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将领。所以虽然他任命的这些将领在任期间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但是崇祯因为一点过失就责无成效,将他们轻则革职,重则抄家。后期随着局势持续恶化,崇祯皇帝也变得日益滥杀,总督中被诛者七人,巡抚被戮者十一人。以至耗时虽久,耗力虽大,却始终缺乏统一持久的征讨方略,平乱的努力皆功亏一篑。要知道此时的明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根本经不起任何的折腾,而偏偏崇祯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皇帝,再加上其颁布的各种急于求成的政策,使得明王朝内部的有识之士也逐渐对朱由检丧失了信心。
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解决内部管理混乱则是每个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从崇祯皇帝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要解决内部管理混乱,首先,要建立起清晰明确的责任制度和透明的利益分配制度,其次,要明确考核标准,建立顺畅高效的运营模式,同时,真正好的管理要求企业负责人深谙人性,巧妙运用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哲学,方能使得企业运营在人的引领下得以不断优化。
三、犹豫不决,身死社稷
面对日益交困的环境,崇祯皇帝亦知不能两线作战,私底下同意议和。1642年5月,崇祯与兵部尚书陈新甲商议后,决定派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秘密前往辽东,与清朝接洽,商谈议和之事。不过崇祯帝的诏书并没有任何实际内容,但双方仍然经过长达一个月的会谈,最后清朝提出了六项条件。皇太极还要求崇祯速派使者前来,与清朝盟誓,“如不愿和好,则不必遣使致书”。但明朝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在言官清流的影响下,怕声誉受损的崇祯当即下诏将陈新甲逮捕入狱,陈新甲也犯了糊涂,在狱中他向皇帝上书,反而说自己议和有功无罪,这更是让崇祯恼火,于是将兵部尚书陈新甲在7月22日斩首示众,明朝也错过了和清兵议和的最后机会。 不久之后李自成的逼近,让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而这种形势下,迁都就成为了一个最好的选择。当时在南方,明朝依然是被认可的政权,无论是百姓和领兵将领都是忠于明朝的,更重要的是,在南京有着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内阁六部尽皆齐全,南京就是为了防止国家发生变乱而建立的备用体系。崇祯心中早有迁都之意,只是碍于面子不好说出口,毕竟这时候迁都有失帝王风范。而大明皇帝向来自诩骨气,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的也先军队打到北京城下也未曾迁都,此时他自然也不能提。最终,在陈演、光时亨等大臣的反对之下崇祯未能下决心迁都南京。崇祯和大明王朝的命运似乎到这里就已经注定。
犹豫不决的人,往往害怕失去,不愿承担责任,不敢为错误买单,容易迷信盲从,无法形成和坚定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人很难在职场中立足,即使面对机会,也会因为犹豫不决而遗憾错过。在职场中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当其冲还是要具备足够强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做出选择的自信和避免犹豫不决的迷茫,一旦作出决定便立即行动,有言道老板的决定即便有瑕疵,也要通过强执行力将结果扭转,好老板或好员工都值得在工作中锻炼做出明智决定的能力。
崇祯即位之时,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的发展尽头。对外无法有效防御清朝的军事攻势,对内官员倾轧,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各处流寇揭竿而起,明朝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境地,积重难返。而崇祯皇帝并不具备他先祖朱元璋的铁腕和时机,不能够在乱世中审时度势,采取有效措施,也没有能够安抚国内群众平定流寇作乱。虽说明朝灭亡的根源和隐患不是由他而起,但是作为一个执政将近二十年的君王,他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不过,他在煤山自缢中的遗书中写道“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仅此一点足以值得后世敬仰,他最终也以悲壮和凄凉的方式兑现了君王死社稷的誓言。




编辑于 2020-05-09 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36 , Processed in 0.0591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