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回复: 0

神仙浮邱子到底是谁?为什么以他命名的山有这么多? 晨...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6
发表于 2023-10-26 13: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仙浮邱子到底是谁?为什么以他命名的山有这么多?
晨之论史2018-04-01 07:50




说起古代的神仙,赫赫有名的为数不少。但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淘洗掉的不仅是英雄人物,也包括神仙!神仙崇拜也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比如门神中最早是先秦时期的神荼、郁垒最出名,后来变成了唐朝的叔宝、敬德为主流,后来又加上了宋朝的杨家将、岳家将,再后来又增添了明朝的海瑞,现在还给添上了蝙蝠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然说有人喜新不厌旧,但是再提起神荼、郁垒知道的人就少了,神仙浮邱子的情况也如此类。
太浮山风景(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


今天我们介绍一位古代的神仙浮邱子。浮邱子是谁?
相传,他是黄帝时期时期的神仙,他的福地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太浮山。我国西部山脉绵延至八百里洞庭湖附近的武陵山脉,收势不住,兀地又弹出一山,因浮邱子在此修道成仙,“洗药道水,修道太浮”,所以此山得名“太浮山”。(《安福县志》:“黄帝时于现今临澧县太浮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的。”)(《湖南通志》《澧州志》《安福县志》在纪闻篇中均载曰:“昔有浮邱子者,得道于水阳一山曰太浮山;浴舟于山阴之水中,曰道水。其名至今已五千年矣。”《澧纪》载元代诗人揭曼硕《道源桥记》言:“昔浮丘子得道是山,浴丹是溪。故山以浮名,溪以道名也。”)
太浮山


之后光顾过太浮山的人很多:楚宋玉来太浮作赋;刘邦和西楚霸王云梦开战,留下汉王庙和饮马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驻此,在铁瓦庙开军事会议;唐太子李直厌恶宫廷争斗来此修道;唐诗人李群玉登山游览;明太祖朱元璋追赶汉王陈友谅至太浮山;李自成被吴三桂追赶至太浮山,西逃夹山寺;清杨瑛、黄道让等数诗人常登山题咏。洞庭湖道光年间全盛之时,湖面达6000余平方公里,边缘有桃花山、太浮山、太阳山、浮邱山等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海拔600米,面积4300公顷的太浮山宛若在洞庭湖之上,露得极高。明代杨瑛所赞:“孤峰缥缈倚长空,远近山河入望中。”清人黄昌泰在《太浮山泉赋》中言:“盖山则太浮锡名,水以能静为大。”(《临澧县志》云:太浮山又名独浮山,亦名彰龙山……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
太浮山风景


据说,浮邱子太浮山得道之后曾去黄山拜见黄帝和容成子两位神仙,研讨修炼法门。这给后人贡献了三处地名:安徽的黄山因黄帝在此修炼得名,浮邱峰及容成峰因浮邱子及容成子两位神仙到此造访得名。《黄山志》和《黄山史话》上都说:“黄山旧名黟山,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与容成子、浮邱公曾在这里采石炼丹,拯救人间疾苦。” 容成子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黄帝之臣子,是指导黄帝学习养生术的老师之一。浮邱子能与他们两们成为道友,可见他在神仙中地位不低。
黄山浮邱峰


不过,虽然浮邱子成仙甚早,但是他作为神仙留下的事迹倒不多,比较有名的是他点化真武大帝的故事。相传真武大帝在五雷山修十世而未得道。有一天,他看中太浮山这块福地,就抱剑上山对浮邱子说:"此山归我所有。"浮邱子答:"你若用剑挑起吾画之光圈,亦拱手相让。"说罢,拾了根枯枝在空中划了一个紫色光圈,飘飘忽忽不可捉摸。结果真武子作法,竟然真的持剑将光圈挑起了。于是,浮邱子立即欣然让山,羽化升天。飞升之时,留下了《原道歌》:"虎伏龙亦藏,龙藏先伏虎。但毕何车公,不用提防拒。诸子学飞仙,狂迷不得住。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护。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顾。"后来真武大帝《原道歌》得到启发,领悟了修道的真谛,成为中国道教一代掌门,号称真武祖师。所以浮邱山有所谓“浮邱留名,真武留道场”之说。
真武大帝


之后的浮邱子如闲云野鹤,偶尔又在史册中露出吉光片羽。如1500年后,浮邱子与周穆王曾乘八骏巡狩西方,见到西王母(事见《穆天子传》)。再过了100年,浮邱子与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吹笙驾鹤游嵩山(见《列仙传》)。(《历世真仙通鉴》:‘李浮丘伯,世号浮丘公。居嵩山修道,白日飞升’。《太平府志》:‘浮丘公,周灵王(前?—前545)时人。尝与王子晋吹笙骑鹤游嵩山’,《巢县志》谓:‘姓李。尝以《相鹤经》授王子晋,藏于嵩山。淮南王采得之,遂传于世’”。)唐代澧州籍诗人李群玉作诗《升仙操》赞扬四位仙人——赢女(弄玉)、萧史、周太子(穆王)、浮邱子的品德操行:“赢女去秦宫,琼笙飞碧空。凤台闭烟雾,鸾吹飘天风。复闻周太子,又遇浮邱公。丛簧发天弄,轻举紫霞中。浊世不久驻,清都路何穷。一去霄汉上,世人那得逢。”
看来这位浮邱子是一位属于道家的喜欢旅游的散仙,之所以没有曝得大名,可能与他没有彰显武力并在《封神》及《西游》故事中出现有关。不过,后世倒不乏仰慕浮邱子的隐士,并且倒是有不少地名及掌故都与这位浮邱子有关。除了上文提到的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的太浮山以及黄山浮邱峰之外,还有以下地名或掌故:
太浮山


第一,河南浚县浮丘山。
此山位于浚县城南,本称小横山、南山,因浮丘伯在此修炼得名。这位浮丘伯是秦汉时一位精通诗经的学者,清代避丘字讳,其名又写作“浮邱”。(《毛诗指说》:“丘伯,齐人,秦时诸生,本荀卿门人。吕太后召入南宫说诗,又遣王子郢与申公俱诣长安,终其业。”)他传诗的弟子有王子郢、申培、楚元王刘交(汉高祖之弟,学者刘向之父)等。 清朝的赵翼说:"世以 安期生、浮邱伯 皆为列仙之徒。”(《陔馀丛考·安期生浮邱伯》)后世有不少赞颂浮邱伯得道成仙的诗篇,如晋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谢灵运《撰征赋》:“学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类”,“骇彼促年,爱是长生。冀浮丘之诱接,望安期之招迎。”也许,这位浮邱伯就是先秦浮邱子的一位仰慕者,故有此名。但也有人说浮丘伯就是浮邱子的化身之一,《正统道藏·洞神部谱箓类·华盖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中记载:“浮丘者,与容成子、黄帝游,周末授灵王太子晋,汉授诗于申公,与楚元王友,度王褒以仙,即古浮丘公也。”
浮丘山(河南浚县)


第二,湖南益阳浮丘山。
此山今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城西南西南12公里处,原名浮梁山(《湖南省志》:“浮邱山原名浮梁山,今呼无量山”)。山有48面峰,主峰海拔752米,面积约58平方公里,常年云遮雾绕,远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称之为浮邱山。浮邱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湖南省道教的发源地。明清两个朝代朝廷专门在浮邱山设立了“道纪司”,管理湖南道教各方丛林,是为省级宗教行政管理机构,历史地位很高。浮邱山在历史上被誉为“楚南名胜”和“湘中第一道场”。浮邱山顶,有浮邱寺(原名浮邱观,又名凌霄宫),供玉皇大帝、无量天尊、南岳圣帝、玄天真武祖师、观音。此山得名于南北朝时在此山炼丹修仙的潘子良。相传他自号浮邱子,浮邱山。(宋《太平御览》引衡山图经曰“浮邱山古老相传,谓浮邱公上升之所,兼有道观存焉”。)《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浮丘山 “在益阳县西一百里。峰峦倚伏,亚于南岳。山顶有石亭,相传刘宋时浮丘子炼丹处”。估计,这位号浮邱子的潘子良,也是是先秦浮邱子的一位仰慕者,故有此名。
浮邱山(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


第三,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汤鹏。
汤鹏,字海秋,是湖南益阳人,道光二年的进士。汤鹏,以才气自负,曾作拟古诗三千首,勇于言事,先后担任官职有:礼部主事兼军机章京、户部主事、员外郎、御史、户部郎中。汤鹏曾写作《浮邱子》一书,计四十万字,谈军国吏治等实事。(《清史稿》:立一意为幹,一幹而分数支,支之中又有支焉,支幹相演,以递於无穷。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人事情伪,开张形势,寻蹑要眇,一篇数千言者九十余篇,最四十余万言。每遇人辄曰:“能过我一阅浮邱子乎?”其自喜如此。)汤鹏是益阳人,其著作《浮邱子》大概也是仰慕先秦浮邱子或因家乡之浮邱山故有此名。
浮邱寺


第四,河南获嘉浮姓。
河南获嘉有浮姓颇众。《获嘉县志》载:徐营后大门村浮秀,祖籍湖南益阳县鱼骨村,明洪武十三年(1380),随岳父丰海百户军屯于此,时任百户掌印官。浮秀有子6人,因岳父夏海无子,有两子与夏氏承嗣,帮浮、夏两姓一家。浮姓已传27代,有6020人。分布:徐营东街、徐营西街、徐营北街、北庄、东浮庄、西浮庄、黄堤和三位,辉县穆家营,修武县义门。古代有举人、贡生各一人。现代有副县级以上职务者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者6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家谱。辈字:光宗绍祖德,义礼振家声,明行继先泽,纯正许旺兴。(《获嘉县志(1986-2000·第三章军屯军迁姓氏》
浮邱山


另据《浮氏宗派始修序》,在康熙末年痒生浮振世作序时曾访知徐营浮氏乃洪武年间自湖长沙府益阳县迁入(“数年来,于访家老、证乎书历,因知有明蔚起太宗洪武浑一海宇将。旧时勘定诸将士,俱安置于沿边一带,彷屯田也。而我辈所肆,则为宁山卫,东至大明,西暨泽洲中所,则汲新辉获。而我徐二营亦营伍之较著者也。掌印军官,则百户使夏公讳海者,系长沙府安化县旧族。若我始祖,则长沙府宜阳县旧族讳曰秀,夏公之门婿也。闻之家有兄讳政。舌故乡随岳父徙居于此,盖有三百余年矣。而子孙众多,丁籍称盛,遍阅四方岂有与匹欤。”)浮振世称先祖浮秀家中尚有一兄浮政,但不知后裔发展如何。(舍故乡随岳父徙居于此,盖有三百余年矣。而子孙众多,丁籍称盛,遍阅四方岂有与匹欤。……政之子孙居长沙者,初不闻其盛衰何如,而此亦足以衍后嗣垂奕嗣也。)如此则该处浮姓也与浮邱子或潘子良相关,只是不知益阳浮氏及安化夏氏尚有后人在否。
第五,其它浮丘有关的地名。
江西华林山。《豫章职方乘》记载,“昔浮丘公隐于华林山,故山之南一峰号曰浮丘。”华林山源自黄山,属赣西北九岭山系的余脉,华林山位于江西省奉新县西南、高安市西北、宜丰县之北,是奉新、高安、宜丰三县(市)的交界山。有浮丘岭、浮丘石室等与浮邱子有关的地名。
衡州小庐山。《太平御览》记载:“衡州有小庐山,一名浮丘山……古老传说,浮丘公上升之所,兼有道观存焉。”
潭州浮丘山。《九域志》记载:“潭州亦有浮丘山……皆浮丘遗址。”
浙江诸暨浮丘田。相传浮丘仙翁隐于诸暨。清《光绪诸暨县志》载:“刘家山头,村在溪(屏风山溪)北,亦称浮丘。田中一阜隆起,石骨嶙峋,名浮丘。其田曰浮丘田,或云相传浮丘仙翁隐此,故名。……又相传有浮丘墓,乾隆六十年(1795)又建有浮丘亭,俗呼后山亭。“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丘公仙坛。《歙县图经》载:“北黟山,在县西北168里,高1170丈,礼乐水出焉。旧名黄山,天宝六年(747)敕改焉。……山中峰有溪,丘公仙坛,彩霞灵禽,栖止其上,是浮丘公与容成子[8] 游之处所。……山下人往往闻峰上有仙乐之声”。
安徽浮丘山。在安徽省繁昌县东,又名隐玉山。《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太平府·繁昌县》载:‘县东有浮丘山,有二峰及浮丘洞,又有龙池诸胜,一名隐玉山,相传浮丘翁隐于此’”。
广州浮丘山。在今广州市区西。《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浮丘山 “在州西四里。有朱明观,浮丘道人得道于此”。《明一统志》 卷79引 《罗浮记》 云: “浮丘即罗山,朱明之门户。先在水中,若浮丘然,四面篙痕宛然。”“《广州府志》:‘相传为浮丘道人得道之地’。《罗山记》:‘浮丘即罗山。为朱明之门户,先在水中,若丘陵之浮,今山之四面篙痕宛然’”(引自台湾《中文大辞典》第19册276页)
河北浮丘山。在今河北肥乡县南四里。《方舆纪要》卷15肥乡县: 浮丘山在 “县南四里。土阜隆起,高于平地,仅数尺许。或以为古堤遗址”。
宋理宗景定年间,刘祥、王克明所作的《华盖山三仙事实序》中说:“按紫清白真人云:公生于商,仕于周,隐于汉,化于晋,至隋开皇间,尚留巴陵华盖山也,宋元累旌以封镒。若山之曰华林山、衡州小庐山、潭州(隋朝至明朝时期州治或府治长沙的古称)浮丘山、江陵之宝盖山,歙县宣州、太平州、金华俱有黄山,皆三仙遗迹也。”(经名:华盖山浮止王部三真君事实。宋沉庭端、黄弥坚等编。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看来,这位叫浮邱子的神仙虽然神龙见首不见尾(《江西通志》:“浮丘先生,姓氏世代并不详。或曰黄帝时人,与容成子游。或曰,即《列子》所称壶丘子。或曰,即《汉书》浮丘伯,楚元王申公所从受诗者”),但是还真是喜欢旅游,留下了这么多与它有关的地名。也怪不得喜欢旅游的古代诗人这样喜欢提到浮邱子。
晋·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晋·谢灵运《撰征赋》:“学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类”,“骇彼促年,爱是长生。冀浮丘之诱接,望安期之招 迎。”
《文选·谢灵运(385—433)诗》云:“倘遇浮丘公,长绝子徽。”
唐李白(701—762)《过汪氏别业二首》:“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将汪伦比喻为如窦子明 、浮丘公一样之神仙般人物。
唐·李白《凤笙篇》:“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司马光《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余里。”
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浮丘公,歘造蓬莱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9:00 , Processed in 0.0710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