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1|回复: 4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通俗易懂,但甄士隐的注解,大家...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发表于 2024-1-19 23: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通俗易懂,但甄士隐的注解,大家了解多少?
阿波罗说易2021-01-16 10:36




看过《红楼梦》和没有看过的,都对好了歌有一定的印象。通俗易懂,不在乎对仗是否工整,韵脚是否得体,就像一篇打油诗。我曾与朋友讨论,有的朋友认为这个不够高级,太过浅显。可我觉得俗中见雅,尤其后面有了甄士隐的注解后,更显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先看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先是痛失爱女,让甄士隐终日以泪洗面,得了一场病。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再是庙中失火,殃及鱼池。在庙隔壁的甄士隐家也被烧的一干二净。年景不好无法投奔田庄,只得变卖家产,投奔岳父。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辞,道是
最后投奔岳父,可所托非人。岳父不仅在糊弄他们夫妻俩,从中赚取差价,而且在人后对女婿风言风语。
此时甄士隐已经年迈,经历爱女丢失,房屋被焚,背井离乡,岳父的嫌贫爱富。在多重打击下,甄士隐贫病交加。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了念念有词的跛足道人…




我们进入正题,先来看看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早年生活富足,晚年依靠岳丈生活,十分困窘。他经历这番生活磨难后,可谓大彻大悟了。跛足道人的一番念念有词,既是对士隐人生的总结,又是对士隐晚年的劝诫。全诗都是大白话,朗朗上口,每句都用“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跛足道人借神仙来寓意时下世风,接下来的释意,却与开头这句相反。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一种大彻大悟。
这首诗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来看。上半部分是说升官发财,意思是说,那些追求功名的人,被一堆荒草埋没了;那些追求财富的人,最后没有享受就死去了。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本真的。就算一无所有,无可遗憾的。下半部分是说人的伦理道德。意思是说,那些生前恩爱的娇妻,随后又成了别人的妻子;那些生前为了儿孙辛勤劳动的父母,到头来,有几个儿孙孝顺。在这里,作者借跛足道人之口,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虽然有着消极的思想,但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评。


故事继续发展,就让我们看看,甄士隐如何说出好了歌注。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甄士隐听到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后,瞬间抓住了精髓好与了。顿悟之后,便随口吟诵出好了歌的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所以笏满床就是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懂得这个之后注解的意思就比较明了了。
现在无人衰败的屋子,是从前达官显贵们的住所。眼前的萧瑟景象,是当年纵情歌舞的场所
以往辉煌的房屋到处蛛网,绿纱今天再一次糊在蓬窗上。以往的纸醉金迷青春年少,今天怎得两鬓斑白。
刚去送别已逝之人,今日就在红灯账下春风一度,新旧更替如此无情。
财富堆积如山,瞬间沦落成乞丐受人嘲笑。刚刚还在感叹他人寿命不长,哪知自己也时日无多。
虽然对儿子教导有方,也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做土匪强盗;为女儿寻求好的女婿,谁能想到最后却沦落于烟花巷?
不满足官职大小,最后只把枷锁扛。昨天还一贫如洗,只有破袄难以御寒。今天却大富大贵,紫蟒都嫌长。
人生如戏,一场接一场上演着,你刚卸妆,又该我登场了。曲终人散后,蓦然发现,自己忙忙碌碌一生都是在给别人缝制嫁衣,白忙活一场。


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
封建社会的名利尚且如此,现代社会的浮躁更可见一斑。我们以金钱多少权利大小去权衡一个人是否成功。无论此人是否对父母孝顺?对伴侣忠贞?真可谓笑贫不笑娼!
虽然《好了歌》言语的未施粉黛,词藻的不华丽,并不代表内涵的空洞乏味,相反正是大道至简的体现。
清代脂砚斋: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
我相信脂砚斋和我的思想大体一致吧。希望大家可抛开成见,细细品味。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多多与《好了歌》相结合,看看是否验证。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思维的会越来越成熟,定能得其中三味。
最后以曹雪芹的诗作为结尾。
回前诗清 · 曹雪芹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南唐后主李煜词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创作年代
南唐(五代十国)

文学体裁
宋词


作者
李煜

收录
《南唐二主词校订》 中华书局

体裁
抒情词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虞美人⑴

春花秋月何时了⑵,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⑶!

雕栏玉砌应犹在⑷,只是朱颜改⑸。问君能有几多愁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折叠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1]

折叠名家点评
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尔。

宋代王楙《野客丛书》:《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艳濒堆。”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洪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太白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江南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彩。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诗有一联一字唤起一篇精神。李颀诗:“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只一“又”字,宋元以来抄者无数,终不厌烦。

明代董其昌《评注使读草堂诗馀》:山谷羡后主此词。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清代尤侗《延露词序》: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哀江头》之馀也。

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钟隐入汴后,“春花秋月”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种,较长城公煞是可怜。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以此阕为最。

清代冯金伯《词苑萃编》:王介甫问黄鲁直,李后主词何句最佳。鲁直举“间君能有儿多愁,恰死一江春水向东流”。介甫以为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介甫之言是矣。顾以专论后主之词可耳,尚非词之至也。若总统诸家而求极致,于不食烟火;不落言诠,如女中之有国色,无事矜庄修饰,使当之者忽然自失,而未由仿佛其皎好,其惟太白“膜色人高楼,有人楼上愁”乎,惜乎今之才人、动而不静,往而不返,识此宗趣者盖寡。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清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

清代谭献《词辨》卷二二:词(谓此阕及“风回小院”阕)终当以神品目之。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庭,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澦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依愁”,为后主词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 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 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 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 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 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现代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 “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轾《默记》载: “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2][3][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5]

参考资料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古诗文网 . [2017-8-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1: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金樽清影 2017-08-25   |  538阅读  |  1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李煜不是具象的

一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一目重瞳子,估计这个字就是来源于此,这个跟舜的重华应该是一样的),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被迫继承皇位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李煜是第六子,按照顺序来看,李煜为帝的概率极低。但是李煜天生异象: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额头饱满,牙齿整齐,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子),还是让他的哥哥产生了怀疑。李煜自己本身就从政,更别说当皇帝了。为了表示自己无心帝位,李煜醉心佛学,志在田园。怎奈何老天爷开了个玩笑,李煜的五个哥哥先后早夭,李煜硬着头皮登上了皇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当了皇帝的李煜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早在他父亲时期,南唐就开始向后周称臣。自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对南唐采取了更苛刻的条件,除了缴纳钱粮之外,还要送人质。即使这样,赵匡胤对李煜还是呼来喝去。天宝七年(974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以祭天为理由,招李煜到开封。祭天在古代是很大的仪式,招李煜祭天就意味着李煜是臣子,拜的宋朝的天。李煜也是皇帝啊,这算是一种羞辱了。文人是冲动的,冲动的李煜,决定要跟赵匡胤撕破脸皮,开战了。

终于逼得李煜开战了,赵匡胤的目的达到了。李煜实在不是一个可以和赵匡胤相提并论的对手,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糟糕的李煜只是一时脑热,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宋兵距离金陵还有十里了,李煜居然还不知道。哎!开宝八年(975年)宋军开始大举进攻金陵。眼看金陵不保,李煜接连派员出使宋,赵匡胤只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就是帝王与文青的区别。同年12月,金陵失守。李煜投降。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送往京师。同年,“烛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宋太宗赵光义登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到了开封的李煜,离开了江南。我想这时候的李煜或许心灵一开,佳作频出。但是这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新登基的赵光义比他的哥哥好不到哪去,甚至更糟糕。传说赵光义强暴了李煜美若天仙的皇后--小周后,还让画师画了情节来羞辱李煜。作为男人的李煜怎么能忍,但是不能忍又能怎样。看着李煜这时候的词,都能感受到李煜的心在滴血。中国历史从唐朝形成了一个习惯,后代为前代修史,负责写南唐的是宋,是欧阳修。李煜在开封的日子,欧阳修在《五代史·南唐·李煜传》中只字未提,李煜的死欧阳修也只字未提。或许欧阳修不敢吧,同为一代大师的欧阳修不知道对李煜是何种感情。关于李煜的死是来自于宋人王铚的《默记》。

时间到了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思念故国,遭受了莫大羞辱的李煜,写出了名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赵光义很快就看到了这首词,李煜怀念故国,这是要造反啊。赐毒酒--牵机药给李煜。牵机药:吃下去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佝偻相接而死。可想而知,李煜死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奈何生于帝王家啊。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李煜,皇帝?亡国之君?词帝?还是宋朝追谥的吴王?这些称呼都是后人强加给李煜的,或许李煜自己一个都不喜欢,随性就好,随性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唐后主李煜:七夕是他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
2018-08-18 07:00
生日和忌日都是七夕

文/温靖邦 图/网络

昨天是七夕,也是李煜的生日和忌日。此公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实乃奇巧至极。

加以李煜最擅长偷情,他的皇后周后病重期间他也不失雅兴,约周后的小妹妹史称小周后的美女到“画堂南畔见”;情史多而长,这方面的佳作不少,无不成为千古绝唱。所以七夕忘了这位风流才子就显得单薄了。



李词的艺术性达到炉火纯青境界,凡真正懂诗词者无不认同。我的故友、文学理论家谭兴国当年(他30多岁)在他府上书房窗下与20岁的温靖邦秉烛夜谈,提到“李煜词应为中国词作成熟阶段婉约派开山之作,你以为如何?”我颇赞同。

我一向崇拜权威;但并不迷信,一旦发现权威多所瑕疵甚至不雅之谬,我也会斗胆不敬的。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 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国维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

而学术界几十年前对他这种读书不求甚解早有驳诘:周济论述的意思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气韵的生动和流畅,则李后主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此外,王国维解词,多套用(不便说抄袭)明清文人的词话、诗话就不必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2: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一个与七夕有缘的男人
水刀木5hm6u90s 2017-08-30   |  15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辈子和“无奈”再也无法分开。


没有人问一声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是否喜欢,你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南唐后主李煜,堪称千古最无奈之人。他不想做国主,可他无法选择拒绝;他不想亡国,可他没能保住他的国家;他深恋这滚滚红尘,可最终一杯毒酒夺走了他的生命。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zhēn)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曾经多少个失眠的夜晚,他就是这样在被软禁的汴京城里,听着寒风中的捣衣声,泪眼婆娑地望着南国的方向,望着天上那凄冷的月亮,对自己说:



我来到这人世间,也许就是个错误……



1


是啊,李煜的出生就是个错误。



没有出生在伟大的唐朝,没有生长在繁荣的宋朝,偏偏遭遇了战乱频繁、刀光剑影的五代十国。



在那样一个群雄并起、弱肉强食的时代,怎能容得下一个善良到懦弱的人呢?他偏偏还出生在一个帝王之家。



说是帝王,那也是他爷爷时代的事情了,他的父亲李璟把江山交到他手里的时候,早已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爷爷李昪(biàn),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他生长在唐末,原本是一个孤儿,因为机缘巧合和胆识过人,在混战的南方数十个分裂政权里建立南唐,成为“十国”这一历史时期版图最大、国力最强的国家。



李昪称帝那一年(937年),李煜在七夕节出生了。



那时的他还不叫李煜,叫从嘉。从嘉:从心顺意、嘉和万世,自然寄托了爷爷对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为他长相奇特——骈齿重瞳。门牙是重叠着长出来的,有一只眼睛里,居然两个瞳孔!



在现代医学里,这种瞳孔发生粘连畸变的“错误”长相竟然被当作是圣人的象征,因为传说中的舜帝和项羽也都是重瞳子。




从嘉的幼年时期拥有过短暂的幸福,那时南唐国力雄厚,它拥有35州,大约囊括了今天的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也有500万之多,再加上李昪的“息兵安民”政策,很有希望统一天下。



那时北方群雄还在互相征战、无暇顾及江南这些交通不便利的小国。南唐偏安一隅,鱼米之乡、烟雨江南,被李昪治理得像是世外桃源一般。



烈祖李昪驾崩前反复交代他的儿子李璟,不要发动战争,能守成就是最大的成功。然而随着父亲的即位,六岁的小从嘉目睹了南唐江河日下的整个过程。




李璟继承了李昪的雄心壮志,却没有继承他的智慧。他生活奢侈无度,文人气息浓厚,做事理想主义,再加上识人不明、耳朵根子软、任用奸邪小人,大规模对邻邦用兵……李璟很快就把父亲留给他的富庶国家折腾的国力下降、不复昔日强盛。



然而就在此时,北方的后周逐渐统一了中原,那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历史上被称作“五代”。在李璟时期,周世宗柴荣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国君。



公元958年,李璟实在抵挡不住三年来柴荣的御驾亲征,加上南唐又遭遇大旱和蝗灾,只好上表自请传位太子,划江为界,把江北之地尽献后周,同时削去帝号,用后周的年号来纪年,把南唐变成了后周的附属国。




然后他把个烂摊子留给儿子,自己躲到南都洪州(今南昌)去写他的诗词歌赋去了,为后人留下了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就因病撒手人寰,世人称他为中主。



二十五岁的李从嘉阴差阳错地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个烂摊子,并且让这个摊子变得更烂。



公元961年,他登基的那天父亲给他改名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也许李璟希望儿子的异相能像舜帝那样光耀千古、去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吧,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南唐灭国的命运。



就这样,南唐历经烈祖、中主,到他这里,短短39年的时间而已。



多年以后,当做了亡国奴的李煜从睡梦中突然醒来,想到梦中如此花好月圆、春风得意,忍不住泪流满面。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梦境越是美好繁华,醒后的悲哀就越是浓重。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梦醒,一切都已远去。



南唐后主,这个充满了多少恨和绝望的称呼,就是李煜留给历史的名字。



2


对于无奈的事情,李煜没有选择“与其痛苦承受,不如快乐奋斗”,他的选择是——逃避。



就像是青年时期的他在离金陵不远的钟山度过的那段隐居生活一样,他可以逃离宫中的勾心斗角,也不必看父亲郁郁寡欢的脸色。



当一个国主是那么痛苦的事情,谁爱当谁当去吧!他只愿与暮鼓晨钟、书山墨海为伴,闲时填词作画、练练书法,这样的生活何其逍遥!




一棹(zhào)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zhǔ),酒满瓯(ōu),万顷(qǐng)波中得自由。(《渔父》)



要是一辈子都能这样泛舟逍遥该有多好,做一个悠然自在的渔翁,没有纷乱的世事,没有沉重的烦恼,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他给自己取号钟山隐者、莲峰居士,希望一辈子都能住在这里,远离世俗,独自隐居。







况且李煜在诗词书画上的确很有天赋,他擅长行书,以独特的颤笔笔法行文,线条遒劲,好比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还以卷帛(bó)为笔,写非常大的字,人称“撮(cuō)襟书”;在画作上,他画的竹子,从根到梢都很小很细很瘦硬,被称为“铁钩锁”。



做一个太平世界的富贵闲人,是多少人的梦想!可惜,李煜没有这样的机会。



当上了国主的李煜,又一次过起了逃避的生活。虽然没有长在“太平世界”,但做一个“富贵闲人”总是可以的吧?



对于个人而言,遇事持有逃避态度,也许耽误的是自己;而对一国之主而言,这种逃避,就是在一步步走向亡国。



他从小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百姓流离失所、民生艰难并无体会,又目睹宫中的奢侈生活,所以当上国主后,他的浪漫和想像力更是得以充分发挥。



他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精美豪华的玳瑁为钉,夜晚时则悬一大颗夜明珠照亮,整个宫殿色彩斑斓、豪华无比;



他让人在屋外种满梅花,梅花丛中修建仅能容他和王后二人赏花对饮的彩画小木亭,而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也都摆满梅花,李煜为它取名“锦洞天”;



每年七夕的时候,宫殿里都会铺上几百匹红白两色的丝绸,摆成月宫和天河的样子,然后李煜就在这人间仙境里吟唱作乐,天明才散去。



他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词,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年的李煜是多么的奢靡繁华、恣意铺张。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李煜啊李煜,你就是这样来当国君的吗?日上三竿还不罢宴,像这样夜以继日地酣歌曼舞、耽于欢娱,你置国家安危于哪里?



是啊,你是富贵闲人,你有金炉可以焚名贵的檀香;你的歌女头上戴的都是金钗;你在这里通宵达旦的歌舞,你的大臣也在别殿上行下效,你不亡国谁亡国!



极尽奢华,末世狂欢,夜夜笙歌,肆意任性,原本不过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



有时候,面对无奈,想要真正的做回自己,不是你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无奈,便想要远远的逃避;而逃避,只能带来更深的无奈。



李煜不可能不知道,就在他登基的前一年,赵匡胤(yìn)已经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北宋建立。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雄心勃勃的赵匡胤,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他已经消灭了南方的几个小国,对于南唐,他势在必得。李煜这只鸵鸟,还要把头埋在沙子里多久才能清醒过来?



而此时李煜的宫殿里,歌女们还在演唱着他填的花间词: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他想不到,他最终会落得一个“塞雁高飞人未还”的结局。那时的南唐百姓,不知道是否会遥望“一重山,两重山”,是否在看到满目“枫叶丹”的时候,会想起这首《长相思》,是否能想到,他们的国主也正在流着泪,独自吟唱《望江南》。



到那时,怕只能“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南唐就是在这样的纸醉金迷中,与强国渐行渐远。







3


出生是错,做国主是错,逃避是错,然而不接受现实天天做梦更是错!



他大婚的时候搞了一个大赦天下的仪式,赵匡胤非常恼怒:一个小小的附属国,谁给你权力让你大赦天下?李煜马上上表承认错误,马上进贡金银珠宝,并且自请把南唐国主的称号改为“江南国主”。



他后来还自降礼仪待遇,下的诏书不叫“诏”,而改为王叫的“教”;他拆下宫廷屋脊两旁的象征帝王威严的鸱(chī)吻,那些封了王的弟弟也都全部改封为公,他甚至请求赵匡胤对他直呼其名。



他做梦幻想用这种低到尘埃里的态度能够打动赵匡胤,希望不给他发兵的理由,只要南唐不在他的手里亡国,他就可以拖一天是一天,至少对得起祖宗和百姓。



但是南唐的朝廷里并不是人人都在陪着他做梦,当时镇守武昌的名将林仁肇(zhào)早已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他在赵匡胤出兵攻打南汉的时候,给李煜提出了一个建议:



趁着北宋的部队千里行军十分疲惫之机,他带几万精兵打过长江去收复江北的土地。自从李璟把江北之地割让给中原之后,金陵已经完全暴露给了赵匡胤,现在南唐也只有这个长江天险可以依赖。



如果失败,可以把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把自己的家人都抓起来,对外宣称这是林仁肇自己在搞叛乱。



这是何等的赤胆忠心啊,我以我血荐轩辕!李煜,有了这样的将士,你难道还不能奋起吗?



但是李煜却被林仁肇的话吓破了胆,他唯恐林仁肇真的带兵去收复江北,于是把他调到南边的洪州去了,继而李煜又中了赵匡胤的反间计,派人毒死了他!



可怜一腔报国热情的林仁肇,做为一员武将,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莫名其妙被自己的国君毒死在家中。



这样一个平时爱和稀泥的老好人能下令毒死忠臣,也实在是怕亡国怕到了极点。



可恨!可恨!可恨!



不得不说,李煜是史上最窝囊最糊涂的君主,在他的手下做臣子,有血性的人都要活活被气死!



有个叫潘佑的臣子,对李煜在国内大力推行佛教的做法提出了严厉地批判,说他不但自己逃避,而且还要麻痹老百姓和他一起逃避。他还当面骂李煜是昏君,甚至连桀纣都不如!



李煜生气了,派人去抓潘佑,谁知潘佑不等他来抓,直接就在家里面自杀了。



李煜为这件事后悔得吃不下饭,给潘佑家发了优厚的抚恤金,还专门为他写文章来悼念。



还有个叫韩熙载的,李煜很想让他当宰相,不过他早已对李煜死了心。他故意做出一副醉死梦生的样子,在家里面养了四十多个歌妓,夜夜笙歌。



李煜派人偷偷去调查,有一个著名的画家顾闵中,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居然把韩熙载开宴会的整个过程都画下来了。我们绘画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大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原来是这样得来的。



就在李煜把自己的国家搞得一团糟的时候,赵匡胤也在紧锣密鼓地为攻打南唐做着准备。



公元974年,赵匡胤以李煜拒绝来朝为借口,联合吴越发兵攻打南唐。南唐,这个在李煜的统治下苦苦支撑了十四年的国家,终于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李煜,终于从“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醒来,决心和这个准备夺走他土地的人决一死战。



然而为时已晚,北宋大军建起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浮桥,然后从浮桥上南下,迅速攻到了金陵。



还有什么比梦醒之后却发现无路可走更悲哀的事情呢?



可怜!可怜!可怜!



抵抗已经无用,何必连累城中无辜百姓的性命!公元975年,李煜带领手下四十余名官员肉坦出降,被俘至汴京,封为违命侯。



教坊离歌响起的那天,金陵的天空飘洒着片片晶莹的雪花。从高高在上的国主沦为阶下之囚,李煜的心中涌出无数苍凉凄惨,他提笔写下了著名的一首词: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从此后,李煜的词境界大开,从缠绵悱恻的风花雪月到切入骨髓的凄凉悲壮,眼界陡然开阔,生出许多人生感慨,意境越发深远,形成了独特的词格。



然而这一切都是以亡国为代价的啊!



可叹!可叹!可叹!







4


生既无欢,死又何惧!然而李煜不想死,他知道他来到这人世间是个错误,可是他仍然眷恋。



他眷恋那“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的娥皇,他的初恋他的妻,他那善歌舞通音律、艳压群芳的大周后。



他眷恋他们在一起重修失传了两百多年的《霓裳羽衣曲》残谱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眷恋“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快乐时光;



他眷恋她“绣床斜凭娇无那(nuó),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娇憨可爱、万种风情……



然而他却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情,在她重病的时候他还和前来探病的大周后的妹妹偷偷约会:刬(chǎn)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他明明是爱着大周后的啊,也许因为妹妹就像是当年的娥皇那样青春明媚?也许他不忍看到妻子病中痛苦的呻吟而又一次选择了逃避?还是,他原本就是个薄情郎?



他又犯错了,他一辈子都在犯错,从来都没有正确过,一直在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何必来到这人世间,做这样一个无用的人!



然而这浮尘凡世啊,偏偏又是如此令人眷恋!那满腔愁思,仿佛飘散的落梅花瓣,拂了一身还满。



他眷恋他深深爱着的词,“词”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他可以在每一个春意阑珊的雨夜,不用时时被亡国的痛苦啃噬,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也可以在不敢独自凭栏远望无限江山的时刻,抒发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春已去、国已破,他只是这人世间最不该存在的一个伤心过客。



又是一个不眠的漫漫长夜,他的小周后,那个最爱穿“天水碧”罗衫、最爱画“百花妆”、当年和他偷偷约会的女孩儿,即使穿着布衣也难掩她清新脱俗的气质,她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带走了。



他怕,他不敢想。深秋之夜,只有梧桐叶在风中陪伴他哭泣,这个亡国之君、这个苟延残喘的阶下囚,孤身登上西楼。看着一弯凄冷的如钩弯月,它经历了多少次的盈盈亏亏、又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次的悲欢离合?



三千里家国江山被人生生夺去是怎样一种滋味?连最爱的人都保护不了是什么滋味?离愁,离愁,是枝叶离开了根的漂泊无依、孤苦伶仃啊!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周后回来了,她衣冠不整、满脸泪痕。她对着他大哭、大骂,她使劲捶他、咬他,他却一动不动,心如刀割。



他恨,他恨赵匡胤兄弟俩,一个亡了他的国,一个辱了他的妻。



他恨,他恨这个世界,他谁也没有招惹,可是为什么偏偏要他来承受这一切!



可是他更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窝囊,如果国还在,怎么会承受如此的屈辱!



他在心里骂了自己无数遍:作为一个男人,你怎么不去死!



一朝帝王如今沦落到如此地步,怎不叫人扼腕叹息……



如果他不是生在帝王家,也不至于如此凄惨。可是生命没有如果,只有曾经。



他曾经拥有过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可是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那样匆匆、太匆匆?还能回到过去吗?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你看那破碎的春、破碎的心、破碎的梦、破碎的山河,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写下这首让人心碎的《乌夜啼》,生命也将要走向终结。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公元978年的七夕,李煜42岁的生日,他刚刚填了一首词,来抒发他的亡国之恨。



国家,他在位时只觉得这个词是个负担,而失去时他却又感到了切身之痛。



《虞美人》的歌声飘荡出来,那痛入心扉的悲哀啊,使听者都闻之落泪。



赵光义听见了,杀心顿起:李煜你还在想你的国家,难道你还想复国不成!他派人送来一杯毒酒,据说这种叫做牵机药的剧毒服食之后会令人五脏俱裂、痛不欲生。



李煜喝下了这杯毒酒,痛苦使他的头和脚蜷缩在一起,成为一张弓的形状,他在小周后的怀里死去的时候,心尖指向了南国的方向。小周后再也无所顾忌、无所留恋,随之殉情而死。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5


传说佛典中记载了天上的一种花,它白色而柔软,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只要看到此花的人,心中的恶念自会去除。可是这种花在人间开的时间不对,它是春天开放的最后一种花,它的名字叫做“荼蘼”(tú mí)。



当它努力绽放芬芳的时候,表示春天已经过去了。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它的花语是——末路之美。



李煜就像是错来到人世间的荼蘼,他是那样单纯、自然、率真、毫不矫饰,读他的词,仿佛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整个的心灵世界一下子捧到了世人的面前,无论对与错,都是那样真诚而坦白。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李煜:“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也许有些人就是背负了上天的命运与安排吧,李煜拥有了那样纤尘不染的赤子之心,却遭遇这样的国仇家恨,他来到这人世间,就是要用他的血、他的泪直悟人生苦难无常,所以他的词具有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



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这个自认为来到人世间是个错误的君主,他在词史上做的贡献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知道有多么巨大。他“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在他被俘汴京的时候,整个汴京的文人都在填词。可是之前,很少有人看得上“词”这一文学形式。



恐怕赵匡胤也不会想到,他抓来的一个人,会对他所开创的王朝在文学上产生那样深远的影响,李煜被人称为“词帝”。



他的文字有一种力量,总会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心中的层层涟漪,那些绮丽婉转的忧伤,原来早已深埋心底。



当我们在某一个美丽的夜晚,一遍一遍读着他用血泪写成的文字,总会觉得他似乎从未走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大老振读经典,一个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的语文老师,一个主业教书业余写字的人,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温暖你的心灵。公众号:大老振工作室;ID:dalaozhen18  个人微信:dalaozhen2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8 10:53 , Processed in 0.0619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