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自曝郭子兴后人,挖明皇陵是为祖宗泄愤!究竟几分真假?
2022-07-20 17:08:53 来源: 鉴谈 河南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他如神明降世,文曲星附着在他不羁的灵魂上,他有才,他张狂,他挥毫笔墨恣意泼洒,他的悲剧作品肝肠寸断辗转难眠。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懂他的人会说那都是子虚乌有,不懂他的人会说私德有亏。尼采曾言:"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郭沫若做到了,他在那个时代留下了他对那个时代的热忱,克服了谩骂不解,守着自己的一隅田地。 但你只要愿意花时间研究一下这个人你就会发现他的开墓是有原因和充分理论基础的。 不顾劝阻,一心开墓 郭沫若让人民最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文学成就,而是他屡次提出的考古开墓,他是一个极度热衷古文物的历史学家,因为古墓的价值很难估测,而且当时条件的限制,国家禁止挖掘古墓。在郭沫若任职中国科学院院长期间曾多次联合北京市副市长等人向国家请求挖掘明陵,虽然有很多考古学家反对,但最终提案还是通过了。
郭沫若自曝郭子兴后人,挖明皇陵是为祖宗泄愤!究竟几分真假?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很多人不理解郭沫若对于考古开墓的执念,说他这是疯了,没有道理这样做,但是只要你深究一下郭沫若的家世,你就能发现这其实是因果循环。有史学家研究发现郭家的祖上是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 郭子兴为何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正是郭子兴的养女,但在明史中记载郭子兴并无后人,那郭沫若为何自称其是郭子兴的后人呢,原来在《定远县志》中有提到:郭老舍,洪武中朝迁以滁阳王后人。这文中提到的滁阳王就是郭子兴,所以这么来说,郭沫若确实是郭子兴的后人。既然是后人,那郭沫若挖明陵就有原因可循了,原来啊,朱元璋是用手段才杀了郭子兴的后代,才成为了军队首领的。 这样看来,圈圈绕绕,郭沫若一心挖明陵也算是一种泄愤了。红尘事最难说清缘由,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根,寻根寻根,郭沫若找到了自己的根,于是他发现他的掘墓是灵魂中的引领,是冥冥中安排。
郭沫若自曝郭子兴后人,挖明皇陵是为祖宗泄愤!究竟几分真假?
我想作为一个文人,郭沫若的文学理论基础是非常深厚的,这离不开他的文学积累和独到的文学素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人生要事吧。 呱呱坠地,年少成名 1892年11月16日的那一声啼哭,殊不知在许多年后唤醒了中国文坛的死气沉沉,郭沫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的铜河沙湾,他小时候便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他六岁在私塾读书时,有一天先生钓鱼回来后,灵机一动便向学生们索对,恰巧小郭沫若前不久刚看了木偶戏《杨香打虎》,脱口而出"打虎",全场拍案叫绝,先生对其父母说"你儿子出口不凡,此后必成大器!"
郭沫若自曝郭子兴后人,挖明皇陵是为祖宗泄愤!究竟几分真假?
郭沫若的文采为人也源于他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当时的郭家是方圆几里人尽皆知的大财主,郭家的孩子们都在家塾"绥山山馆"里接受启蒙教育。郭爸爸郭朝沛特别有理财头脑,擅长金融,郭沫若5岁的时候,便被爸爸带去学院拜见先生,完成了当地人的"穿牛鼻"的拜师仪式。郭沫若小时没有耐性上了没几天学就开始逃学,被戏称"逃学狗",被父亲发现后严厉的赶回了书房,挨先生的打后,母亲便会轻轻抚摸伤处,耐心教导。 在严师和严父慈母的教育下,郭沫若对书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发蒙时的《三字经》到"四书五经",为他的旧学打下了基础。 文采斐然,引领文坛 海伦凯勒的:"爱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自由。"对于郭沫若而言,对文字执着的爱便是他真正的灵魂栖息地。他既通俗大气有晦涩难懂,通俗大气如《屈原》《虎符》等话剧剧本,晦涩如他是甲骨四堂中的一位(甲骨四堂中有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
郭沫若自曝郭子兴后人,挖明皇陵是为祖宗泄愤!究竟几分真假?
郭沫若幼名文豹,他确实像一头豹子盘踞在文坛。众多第一附身: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人谈伤仲永,但郭沫若用他对文字敏感的细腻,一笔一划书写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想。 君子之志不应拘泥在情情爱爱之中,所以他将笔尖指向了革命,五四运动的时候,他以高昂的创作热情激情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刮起了一阵新的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而后他高举《女神》让群众感受浪漫主义气息的碰撞,联合小伙伴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起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小基地"—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崭新的旗帜。 投笔从戎,转身社会文学 1926年我想对于郭沫若而言是与众不同的一年,这一年什么都变了,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变,林清玄曾言:"我们奉献自己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这一年变得是他真正参加了革命,他撰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让人们结合当时的历史文献对比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对比,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的,自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这一派别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郭沫若自曝郭子兴后人,挖明皇陵是为祖宗泄愤!究竟几分真假?
他的第二次发光时期是武汉抗战文化运动,这一场运动集合了歌咏,话剧,电影等流派,摇曳了武汉的樱花。六出悲剧让郭沫若这个名字随着樱花香气传入百姓家中,六出悲剧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其中以《屈原》最为著名。 我想郭沫若的灵魂或许是琥珀色的吧,看似毫无攻击性但也不会为任何人破碎折腰,接纳包裹所有痛苦和批评,他狂因为他的才学,他一心掘明陵,因为骨子里那一股铿锵必报。郭老人如其名,像泡沫一样清澈通亮,又像豹子一样为了所谓因果循环虽遭诟骂,仍不回头的坚持开墓。
郭沫若自曝郭子兴后人,挖明皇陵是为祖宗泄愤!究竟几分真假?
我像世人辱骂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他的作品,看不懂他骨子里的韧性,只能人云亦云的说他的不好,说他偏执说他愚昧,一旦你去深究他的所作所为,你就会明白他的想法。这就是: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望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