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丈夫嫁出王昭君,儿子宠幸赵飞燕,王政军是怎样的传奇女子
2023-11-02 10:03 发布于:山东省
前言

王政军,一个平凡女子,却在汉宣帝到王莽时期,成为汉代宫廷的关键人物,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王政军年少时,多次被许配给望族,却因未婚夫早逝而未能成婚。18岁那年,王政军的父亲王禁担心女儿终老,便将她送入宫中,希望能嫁给皇亲国戚。

当时的汉宣帝刘询,太子刘奭沉迷美色,对後宫不济,皇后王氏为此发愁。她瞅准王政军聪明伶俐,便命她进宫侍奉太子。王政军得此良机,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一、丈夫嫁出王昭君:王政军入宫的契机

在宫中,王政军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地侍奉太子起居。太子刘奭那时正痴恋着一个叫司马良娣的宫女,整日只想着她的容颜举止,对政事不闻不问。

王政军虽然聪慧过人,才华出众,但太子刘奭并不把她放在眼里。王政军只能静待时机,一边侍奉太子,一边观察宫中局势,心中打着自己的算盘。她深知,要想在这权力的漩涡中立足,必须抓住机遇,才能扭转自己的命运。

这天,司马良娣突然病重不治身亡,太子刘奭悲痛欲绝,整日闭门不出。王政军敏锐地发现,这可能就是她翻身的大好时机。她暗暗祈祷,希望天公造美,能给自己一个出头的机会。



果然,皇后王氏急坏了,太子这样下去,大汉根基就危在旦夕。她让宫女们挑选五名优秀女子侍奉太子,以期太子能尽快走出悲痛。王政军终于等来了翻身的良机,她倍感兴奋,悄悄地打量着其他四名女子,自信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比拟自己的聪明和才华。

这一天,王政军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衣裙,样貌出众,智慧过人,只待太子刘奭一眼相中,她的宿命就能改变。



二、儿子宠幸赵飞燕:王政军失去太后实权

王政军侥幸成为皇后,却没想到刘奭登基后,对政事毫无兴趣,任由妃嫔们在宫中纵横。

刘骜继位后,更是迷恋上了赵飞燕姐妹,荒废朝政。赵飞燕的母亲傅昭仪趁势控制朝堂,王政军的太后之位,也只有虚名而已。

傅昭仪更是处心积虑地让自己的孙子刘欣成为太子,夺去王政军的权力。王政军暗中痛苦,却也无可奈何。



刘欣登基后,傅昭仪的权势达到顶峰。她将王政军的亲信一一打压,王政军只能干看着孙子当皇帝,自己却被孙媳妇欺辱。

王政军成为太后之后,本以为可以把持朝政,辅佐皇帝。她也一直在朝堂上奋力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希望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然而她低估了皇帝和妃嫔的权势。

刘奭和刘骜二帝均不理政,整日沉迷于后宫。刘奭宠爱的贵妃马夫人、刘骜宠爱的赵飞燕都插手朝政。而马夫人和赵飞燕的母亲傅昭仪则联手控制大权,王政军的发言权被完全排挤在外。



王政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刘骜被美色迷惑,任由赵飞燕和傅昭仪操纵。她百般劝说刘骜专心朝政,但刘骜置若罔闻。王政军无奈之下,只能在宫中幽居,眼看自己的太后之位名存实亡。

后来,傅昭仪更让自己的孙子刘欣成为太子,直接夺走王政军的权力。王政军悲愤交加,她明知这是傅昭仪的阴谋,却无计可施。

刘欣继位之后,傅昭仪更加骄横跋扈。她将王政军身边的心腹老臣一个个罢黜,王政军的发言权彻底丧失。每每朝会,傅昭仪都会当着众臣的面侮辱王政军,王政军只能忍气吞声。



三、复权称制:王政军的晚节奏起

然而好景不长,刘欣也重蹈刘骜的覆辙,迷恋上宠臣董贤,与傅昭仪反目。刘欣驾崩后,王政军抓住机会,率先控制住玉玺,重新掌握大权。

9岁的汉平帝即位,王政军让侄子王莽辅政。两人合作打压傅昭仪一党,王政军终于再次登上权力巅峰。

但王政军沉浸在复仇的喜悦中,显然忽视了王莽的野心。平帝驾崩后,王莽让年仅2岁的孺子帝刘婴继位,自己摄政,进一步掌控朝政大权。王政军意识到错误已晚,她猛力摔碎玉玺,却阻止不了王莽篡权的步伐。



刘欣驾崩的那一刻,王政军重见希望的曙光。她立即行动,在傅昭仪还沉浸在悲痛时,王政军率先控制住了刘欣离世时佩戴在身上的玉玺。

根据汉朝规定,皇帝驾崩后,掌控玉玺就意味着掌控朝政大权。王政军终于抓住了复辟的机会。

她迅速联合自己的党羽,操控朝堂,让年仅9岁的刘婴继位为汉平帝。刘婴太过年幼,王政军于是让自己的侄子王莽辅政。



王政军此时一心想着报复,她和王莽联手打击傅昭仪的势力,将傅昭仪赶出皇宫,软禁在回西宫。王政军终于再次登上权力巅峰,她洋洋得意,沉浸在复仇的喜悦中。

然而,王政军完全忽视了王莽的野心。在她眼中,王莽不过是一个顺从的侄子,可以随意操控。她万万没有想到,王莽只是在静待时机,暗地里已经谋划着掌权称帝。



四、丈夫庙宇成寝宫:王政军的悲惨人生

王莽终于夺取皇位,建立新朝。他忌惮王政军的威望,对她仍旧礼遇有加。然而王政军的人生,已彻底毁在这个侄子手中。她眼睁睁看着汉元帝的庙宇被王莽拆毁,改建成自己的居所“长寿宫”。

84岁高龄那年,王政军忿然离世。她将一生都奉献给汉室,却没想到最终栽在自己覆辈的手中。

王莽不许她与汉元帝合葬,只给她留了一个冷清坟墓。王政军历经沧桑,却没能得到最后的安息。



当王莽篡位称帝的那一刻,王政军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愤怒。她目睹心血建立的汉室江山,就这样落入侄子之手。

王莽为了断绝王政军与汉室的关系,下令拆毁了汉元帝的庙宇,并将庙宇改造成王政军的居所“长寿宫”,企图通过恩宠王政军来讨好她。

王政军对此愤怒不已。那是她丈夫的庙宇,却被无礼的侄子拆毁。她宁愿离开长寿宫,也不肯居住于这个亵渎祖宗之地。



王政军在长寿宫中度过了暮年。她目睹心心念念的汉室覆灭,作为太后,却没有任何实权。王莽仅仅是利用她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84岁那年,王政军忿然离世。她此生唯一的心愿,就是能与丈夫汉元帝合葬。但这也成为她得不到的遗憾。王莽不允许她与汉元帝合葬,只留给她一个冷冰冰的坟墓。



五、结语

王政军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戏剧性的悲惨。她曾辗转反侧,在朝堂上经历了权力的盛衰。

也许王政军并不完美,她太过相信王莽,最终导致自己一败涂地。但更多时候,她只是时局的受害者。

在那个女子地位低下的年代,王政军靠耐心和坚韧走到了人生的巅峰,却难逃宿命的折磨,只留下了一段凄美的宫廷传奇。

王政军的一生,波澜壮阔又悲情,成为那个年代,母仪天下的传奇女子。她的命运跌宕起伏,改变了历史,也警示后人,要防患于未然,谨防权力带来的欲望与背叛。

王政军历尽沧桑,最终还是逃不过时局的残酷。她一生波澜壮阔,权倾朝野,却在晚年失去所有,只留下了一段凄婉动人的宫廷传奇。

她的人生经历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理智和警惕,防止权力腐蚀人性。也让我们反思,一个女子要面对的命运无奈和无常。我们应当怜悯王政军那澎湃又悲壮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018-04-12可可诗词网-思乡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注】白天我放声歌唱,还要纵情 饮酒,眼下正是春光明媚,美丽的景色 将伴我一路返回家乡。须:应当。青 春:指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美景。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心里高兴,欢 歌畅饮或愉快地返回家乡。

[例1]这是 一九七六年十月金秋,那个全民欢腾的 日子,“四害”既除的喜讯传到了干校, 这个与城市远远隔离的荒僻山野也沸 腾了,小店的酒被喝个精光。“白日放 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史中兴 《酒》)


[例2]不久,胜利了,真是应了杜 甫的那一首诗:“……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而且“即从巴峡穿巫 峡”,我欢欢乐乐地回到故乡。(孟瑶 《一株老梅》)




【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全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宝应元年(762)十月,唐朝各路大军再度收复洛阳,接着又平定了河南。十一月,进军河北,叛军将领纷纷纳地归降。次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兵败自杀,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诗人听到捷报后惊喜欲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这首诗处处体现着一个“忽”字。胜利的消息既是“忽传”“初闻”,诗人就振笔急书,使读者忽而看到剑外,忽而蓟北;忽而巴峡巫峡,忽而襄阳洛阳;忽而白首放歌,忽而又是青春作伴;忽而愁,忽而喜;忽而涕泪满裳,忽而诗书漫卷……使读者应接不暇,却又是语不离宗,处处都在体现一个“忽”字。
诗的首联写诗人听到官军势如破竹,已经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好消息时,不禁喜极而泣,羼杂着六七年来埋藏在心坎深处的辛酸的泪水扑簌簌地滚下来,沾满了衣裳。

        颔联写诗人狂喜之时的所见所作。回过头看了看妻室儿女,漫天的愁云又忽然廓清了。随随便便地把书卷都整理一番,又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

     颈联写诗人似箭的归心。虽已是白发老人,可“我”还要放歌纵酒,让春光作伴,正好还乡。

       尾联写诗人回乡的路线。我马上就准备着乘舟东下,穿过巴峡和巫峡,再直下襄阳奔洛阳。襄阳是“我”家的祖籍,洛阳有“我”家的田园,已经展示在“我”的眼前了,多么美丽的希望!尾联的这十四个字,节奏急切而热烈,写出了诗人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感情。


【鉴赏要点】
[1]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诗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
[3]风格豪放。

下一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上一篇: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这两个女孩是林黛玉的影子,曹雪芹真实用意,很难读出来
播报文章

龙之纪年
关注
2021-07-10 00:14

“通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第一回脂批),《“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36《不同的“黛玉”,相通的寓意 1》,从文本的整体出发,结合脂批,探讨了晴雯和黛玉之间的神奇联结,从本文开始,我将用两篇的篇幅,探讨一下其他梦中人与黛玉之间的关系。

龄官不仅和黛玉相貌相似,而且,她似乎也总是忧郁也总爱哭。她的性格更是与“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有相近之处一一在元妃归省时,拒绝作非本角之戏;第三十六回,在荣国府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视作凤凰的宝玉,因觉得无聊,到梨香院想听小旦龄官唱《牡丹亭》曲,却遭其冷淡以对,发现她就是画“蔷”的女孩。宝玉难堪,宝官说若贾蔷来她必唱。后来贾蔷和龄官之间围绕雀儿和龄官之病的言行,让宝玉看到他们之间深挚的爱情。

第五十八回,因老太妃国丧,贾家遣发十二个戏子,龄官并不在留下之列,似乎应该是由其父母领回原籍。她和贾蔷之间超越世俗的恋情,虽然八十回后的结局不得而知,但宝黛的爱情是一场以黛玉泪枯夭亡收尾的苦恋,“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她与贾蔷爱情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




其实,戏子在封建社会是极为低贱的,龄官的身份已经注定了蔷龄之恋的结局,就象“木石前盟”已经暗示了二玉的结局一样。而且,第十八回,“元妃归省庆元宵”,该回回前诗批云:“一物珍藏见至情,豪华每向闹中生。黛林宝薛传佳句,《豪宴》《仙缘》留趣名。为剪荷包绾两意,屈从优女结三生。可怜转眼皆虚话,云自飘飘月自明。”,“可怜转眼皆虚话”中就包括了“屈从优女结三生”,因此,他俩应该也和二玉一样,爱情的尽头是刻骨铭心的伤悲。

龄官暑天画“蔷”,体现了她对贾蔷深沉的爱。第三十回,脂砚斋在回前总批中指出:“银钗画'蔷'字,是痴女梦中说梦”,幻境中,龄官对贾蔷深挚的爱恋如梦一场空,那么,“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画“蔷”字,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又隐喻了怎样的梦?

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语梨香院”,脂砚斋在回前总批诗中又指出:“划蔷亦自非容易,解得臣忠子也良”,因此,“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与贾蔷的爱情,应该亦如二玉的“木石前盟”一样,具有政治意涵,只不过蔷龄文恋隐喻的是一个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政治之梦。

龄官与黛玉如此相似,而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绛珠仙子)今生,寓言了始于甘露水、终于泪枯夭亡的、比托于秦可卿(胤礽)的“九十春光”,即“密”之“三春”和“三秋”[注1],她与宝玉的“木石前盟”,隐喻的是对政治之“密”永志不忘却注定无望的挚爱。




“《石头记》中多作心心传神会之文”(第十六回脂批),因此,我们可以“心传神会”到,“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画蔷,“解得臣忠子也良”,很可能隐喻“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的秦可卿所隐指的谥号“密”的胤礽和康熙之间的关系。蔷龄之恋最终“成虚话”,康熙和胤礽之间的关系,何尝又不是如此?

康熙和胤礽是父子关系,但又是君臣关系,“自古无情帝王家”,两人的关系其实从一开始就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状态,就象贾蔷是隐指皇家的宁国府之后裔,而且至少是半个主子,而龄官只是荣国府中微不足道的戏子。

地位决定了一切,地位高的一方可以随心所欲,而地位低的一方只能俯首听命。贾蔷的爱,可以让龄官升入天堂;贾蔷的不爱,也可以让龄官堕入地狱。同样,康熙和胤礽两人父子情深之时,风和日丽,康熙的宠爱,可以让胤礽成为风光无限的太子;两人嫌隙渐深之时,雷电交加,当然,雷电只能是康熙,康熙的嫌弃,也可以让胤礽成为落魄不堪的“汰子”。

龄官,名椿龄,其中的“椿”很可能也是暗示她和黛玉之间的联系一一黛玉自道“不过是草木之人”。椿龄,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后遂以“椿龄”指大椿的年龄,为祝人长寿之词。康熙、胤礽的父子关系,恰如蔷龄之恋,似乎将会是像“椿龄”一样天长地久的传奇,但其实不过如此,只是曾经看上去很美。当所有的爱已成往事,爱曾经有多么浓烈,回忆里的伤害就有多深!




既然“臣忠子也良”,那么,胤礽两立又被两废,简直比窦娥还冤,正应了“有林风”(脂批)的晴雯之判词“寿夭多因毁谤生”。文本以胤礽为正统之象征,因此,文本对于胤礽的人生际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第六十四回,林黛玉的《五美吟》中关于绿珠诗,“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作者对于康熙放弃胤礽不无微词。

第三十六回,蔷龄之间深挚的爱情也让宝玉“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这其实又是一处由宝玉“收拾”的“大关键”(脂批)。政治又何尝没有“分定”!文本以胤礽为正统,以雍正为非正统,康熙早早立胤礽为太子,但又两次废掉他,最终却是从不被人看好的雍正登基,似乎一切都早有分定。

在宝玉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之前,文本安排了一段宝玉关亍须眉浊物“文死谏、武死战”的奇谈妙论,大有深意,特别是其中“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其实作者本意并不在于贬斥死谏的文官、死战的武将,作者本意应该是借宝玉之口,暗讽自己所处的雍亁时代是非正统之末世,因此,“此书中全是不平,又全是意外之辞”(第八十回脂批)。

以龄官的爱情悲剧,隐喻胤礽的政治悲剧,其中的深意,就是政治是高风险的游戏,曾经有多么风光美好,结局就有可能多么悲催苦涩,正如第十七回回前诗所云“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在训话中提到五儿,她已经病死,但程高本续书却把她写活了,连同前面的已死暗示也一并删去,并安排成为贾宝玉的丫环。在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中,出自宝玉眼中的五儿,是“居然晴雯复生”,而晴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第七十四回王夫人语)。

但在相貌之外,五儿确实与黛玉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她长相出众气质不俗,也如黛玉一般,天生一副弱不禁风的身子,而且也多愁善感,受了委屈也是呜咽直哭。

秦可卿隐指胤礽,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也是文本中的正统象征。“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第一回脂批),比托于秦可卿的“三秋”和“三春”,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都具有隐喻象征意义,而“三春”是只属于正统之象征一一胤礽一方最美好、相对美好和最后美好的三个阶段[注2]。

比托于“秦”文的大观园正文之第五十八回,老太妃病薨,即相当于“秦”文之第十三回秦可卿魂归幻境[注3]。此后,蝉姐儿、莲花儿等小丫头相继登场,脂砚斋指出:“总是写春景将残”,因为老太妃(胤礽)病薨后,正统之“第二春”彻底结束,只剩下“第三春”,只是正统之“春”的残影。




柳五儿在老太妃死后的第六十回第一次登场,即因“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事件被牵扯进去。非正统一方的贾环(谐音家患、假皇)和赵姨娘,得到玫瑰露,五儿却受到迫害,最终气病身亡。

本来柳五儿因为母亲和怡红院中的芳官等有着相当不错的关系,似乎应该很快就能进入正统之象征一一大观园[注4]。脂批阐释了柳五儿名字之寓意一一“五月之柳,春色可知”,五月,春天即将走到尽头,因此,体弱多病的美少女柳五儿隐喻正统之“残春”,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实“落花流水春去也”的衰亡早已注定,而“玫瑰露引来茯苓霜”的寓意就是正统之“残春”受到更残酷的摧残,直至消亡,玫瑰露谐音霉鬼露,茯苓霜谐音福临霜一一正统一方蒙难,即“福临霜”;非正统一方得利,即“霉鬼露”[注5]。

导致柳五儿夭亡的“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事件,在风月宝鉴的正面只是世家大族内部的一次失窃案件,但在风月宝鉴的背面却隐喻了正统与非正统的此消彼长,因此,柳五儿也是非正统得势的受害者。

末世登场的黛玉,是正统残影之象征,五儿和黛玉一样天生弱质,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其实都是隐喻正统式微。黛玉在非正统大行其道的世界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最终泪尽夭亡,在风月宝鉴背面,五儿和她的隐喻如出一辙。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21《林黛玉的前世今生一一“末世哀歌,“九十春光”寓言》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20《“三春”何解?》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27《红楼“梦时间 2》

注4、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15《大观园一一正统之象征》

注5、正统之象征胤礽的人生,可谓是“正强忽弱谁明”(第七回回前总批),即“强危消”。同一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贾环(假皇)想要怡红院芳官的蔷薇硝,得到的却是茉莉粉。蔷薇硝谐音“强危消”,即暗示曾经强大的正统一方即将消亡,而茉莉粉谐音“末利”,则暗示非正统一方得到的不过是末世之利。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打印内容〗作者: 史达祖   诗名:《《双双燕 咏燕》》时间:2020-01-03 09:36:47
  出自宋诗人史达祖的《双双燕 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注释】:

  ①春社:春分前后祭社神的日子叫春社。

  ②度:飞过。

  ③尘冷:指旧巢冷落,布满尘灰。

  ④差(cī)池:指燕子羽毛长短不齐。

  ⑤相:细看。 藻井:天花板。

  ⑥红影:指花影。

  ⑦芳径:花草芳芬的小径。

  ⑧芹泥:燕子所衔之泥。

  ⑨“应自”句:该当睡得香甜安稳。 自:一作“是”。

  cd天涯芳信:指出外的人给家中妻子的信。

  ce翠黛:画眉所用的青绿之色。双蛾:双眉。

  【评解】

  这首词作者饱和着感情,描绘了春燕重归旧巢,软语多情,花间竞飞,轻盈俊俏的

  神态。也抒写了“日日画栏独凭”者所希冀和追求的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上

  片写双燕重归旧巢。下片写双燕飞游的适意和楼中妇女的幽思。

  全词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形象优美,委婉多姿。清新柔丽,不落俗套。洋溢着生

  活情趣,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形容尽矣。……姜尧章最赏其“柳昏花暝”之句。

  王士禛《花草蒙拾》:仆每读史邦卿咏燕词,以为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还

  相”字是星相之相。

  卓人月《词统》: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白描高手。

  贺裳《皱水轩词筌》:常观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赏其“柳昏花暝”,

  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

  许昂霄《词综偶评》:清新俊逸。

  戈载《七家词选》:美则美矣,而其韵庚青,杂入真文,究为玉瑕珠颣。

  谭献《谭评词辨》:起处藏过一番感叹,为“还”字、“又”字张本。“还相”二

  句,挑按见指法,再搏弄便薄。“红楼”句换笔,“应自”句换意,“愁损”二句收足,

  然无余味。

  王国维《人间词话》:贺黄公谓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称其“柳昏花

  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

  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合黄公矣。

  黄蓼园《蓼园词选》:“栖香”下至末,似指朋友间有不能践言者。

  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史梅溪《双双燕》“还相雕梁藻井”,按《表异录》,

  绮井亦名藻井,又名斗八。今俗曰天花板也。

  周尔墉《周评绝妙好词》:史生颖妙非常,此词可谓能尽物性。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归来社燕,回忆去年,题前着笔,便恋旋转之地。

  巢痕重拂,犹征人之返故居,咏燕亦隐含人事。欧阳永叔爱诵咏燕诗“晓窗惊梦语匆匆”

  句,此词云“商量不定”,为燕语传神尤妙。“芳径”四句赋题正面。“柳昏花暝”传

  为名句,多少朱门兴废,皆在“看足”两字之中。毛晋云“余幼读《双双燕》词,便心

  醉梅溪”。于刻《梅溪词》后,特标出之。结句因燕书未达,念及倚阑人,余韵悠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燕,神态逼真,灵妙非常。“过春社了”三句,记

  燕来之时。“差池”两句,言燕飞入巢。“还相”两句,摹写燕语。“欲”字、“试”

  字、“还”字、“又”字皆写足双燕之神。

  “飘然”两句,写燕飞去,俨然画境。换头承上,写燕之路。“爱贴地”两句,写

  燕飞之势。“红楼”两句,换笔写燕归。“看足柳昏花暝”一句,说尽双燕游乐之情。

  “应自”两句,换意写燕双栖,意义完毕。末结两句,推开,特点人事,盖用燕归人未

  归之意。“独凭”与双栖映射,最为俊巧。

  -------------------------------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 。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过春社了”,“ 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 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怎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

  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象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 。燕子毕竟恋旧巢 ,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 ”。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象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沈际飞评这几句词说:“‘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草堂诗馀正集》)妙就妙在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软语商量不定 ”,形容燕语呢喃 ,传神入妙。

  “商量不定 ”,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恐正是从诗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吧!果然,“商量 ”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芳径,芹泥雨润 ”,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 便忘了、天涯芳信 ”。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 。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

  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 》获得了前人最高的评价 。王士祯说 :“ 咏物至此 ,人巧极天工错矣!(《花草蒙拾》)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是写燕子在飞行中捕捉昆虫、从花木枝头一掠而过的情状。“飘然”,既写出燕子的轻,但又不是在空中漫无目的地悠然飞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说“快拂花销”。正因为燕子飞行轻捷,体形又小,飞起来那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 花梢”,就好似“分开红影”了。“爱贴地争飞”,是燕子又一种特有的飞翔姿态,天阴欲雨时,燕子飞得很低。由此可见词人对燕子观察异常细腻,用词非常精刻。词中写燕子衔泥筑巢的习性,写软语呢喃的声音,也无一不肖。“帘幕 ”、“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等,也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描写燕子的常典 。“差池欲住”,“差池”二字本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芹泥雨润”,“芹泥”出杜甫《徐步》诗 :“芹泥随燕嘴”。“便忘了天涯芳信”则是化用南朝梁代江淹《 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诗意,反从双燕忘了寄书一面来写。

  这首词刻划双燕,有环奇警迈之长,不愧为咏物词之上品。至于求更深的托喻,则是没有的,有的论者认为,“红楼归晚 ”四句,有弦外之音隐喻韩侂胄之事,虽可备一说,但总不免穿凿太深,反而损害了这首词深广细致的韵致。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页>>
芹泥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汇


[url=]编辑分类[/url]

芹泥,读音为qín ní,汉语词语,是指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芹泥


  • 拼音

    qín ní



  • 释义

    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


  • 来源出处

    《徐步》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唐代杜甫 《徐步》诗:"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

宋代曹冠 《踏莎行》:"芹泥带湿燕双飞,杜鹃啼诉芳心怨。"

清代金农 《有忆》诗之一:"涏涏谁怜燕尾长,芹泥冷落已销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步
[ 唐 ] 杜甫
原文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

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朝天/踏莎行

喜朝天(绮霞阁即踏莎行)【{枕霞阁绮霰斋秋纹泉自石边流出冷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曹冠〔宋代〕

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暑。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

《颂古三十三首》其十四
(宋)释师观
未审魂灵往那方,无栖泊处露堂堂。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赏析:
师观禅师(1143~1217),号月林,俗姓黄,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入雪峰山出家,年二十四,祝发受戒,历任多处寺庙主持,为南岳下十七世,大洪證禅师法嗣,有《月林师观禅师语录》传世。
颂古是佛家语,用诗句来颂出佛家公案的思想精义。
魂灵,古人认为人死后不会消失的精神体。
师观禅师说:
  • 我不知道人死之后,灵魂会去什么地方。
  • 只看见鬼火明亮,大概就是没有归宿的灵魂在游荡。
  • 水从山根石缝中流出,冷洌清澈。
  • 闻到花香,那是风吹过花丛。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事物之间互相有因果。水经过山石流出就是冷水,那是因为山石阴冷。是花儿有香气,才让拂过花丛的风带有花香。
社会当中人与事更是相互影响,我们常说军队是个大熔炉,当过兵的阳刚正气。也有人统计说教师医生等知识分子的子女,考上名校的多,那是知识分子家庭书香气浓厚。也有人抱怨现在的孩子偏阴柔,幼儿园、小学女老师偏多,或许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有学区房?那是名校学风正,老师负责。为什么演艺圈、足球圈的人容易被人抨击?因为那里本来就是乌烟瘴气。大致如此!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个光风霁月、襟怀坦白、学识渊博、淳淳善导的领路人,无论他是家长、老师、领导还是朋友,“风从花里过来香”,对身边的人来说就是如沐香风,何其幸运!


[url=][/url]
[url=][/url]

芹泥带湿燕双飞,杜鹃啼诉芳心怨。


〖打印内容〗作者: 曹冠   诗名:《《喜朝天/踏莎行》》时间:2020-01-11 17:51:34



  出自宋诗人曹冠的《喜朝天/踏莎行》

  翠老红稀,歌慵笑懒。

  溟濛烟雨秋千院。

  芹泥带湿燕双飞,杜鹃啼诉芳心怨。

  座客分题,传觞迭劝。

  送春惜别情何限。

  不须惆怅怨春归,明年春色重妍暖。





曹冠 [url=][/url]

曹冠字宗臣,号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为撰谥议,称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后数日,以右正言张修等论罢。明年,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1169)进士。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年八十卒。有《双溪集》二十卷,《景物类要诗》十卷,词有《燕喜词》一卷。► 88篇诗文 ► 5条名句



作者简介


第五十回,曹雪芹写了“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一段文字。曹雪芹写道:

“……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道:“可是山涛?”李纹道:“是。”

曹雪芹命李纹回答得倒是挺干脆:“是”。怎么个“是”法呢?曹雪芹却没有解释。

“水向石边流出冷”,怎么会是这个古人“山涛”呢?
拆字也好,意会也好,附会他的经历事迹也好,都不沾边,都很难解释通的。显然谜面与这位古人没有直接关系。
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什么是“山涛”?许多研究者或回避不解,或一本正经地板起面孔,煞有介事地说:“‘水向石边流出冷’当然是‘山涛’。”——等于没说。











1楼2008-08-07 09:25回复





可能山里的水比较冷,山里的石也比较多,“石”和“冷”令人联想到“山”,“水”当然是“涛”了。
而其他古代名人并没有接近这句话意思的名字�




IP属地:广东禁言 |2楼2008-08-07 12:12回复







优视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优质PPT合集!下载即用!职场小白也能做出震撼人心的PPT!
















2024-10-17 08:03广告
立即查看

















  • 121.23.193.*





会不会是在“冷”上加什么东西?



3楼2008-08-07 14:54回复






这个是意迷,水向石边流出冷,我问你,什么水经常在石头旁边流?
什么水一般流出来是比较冷的?肯定是山里的泉水,故名:山涛也!此乃正解�




IP属地:新疆禁言 |4楼2008-08-07 15:43回复






楼上说得比较有道理�



禁言 |5楼2008-08-07 17:18回复






  • 61.136.176.*





出这个谜语前已经说了谜底是个古人了.根据谜面一想就知道哪个古人符合�



6楼2008-08-07 17:51回复






  • 222.130.51.*





真要领略曹雪芹的用意,不下一番“体贴”功夫,恐怕是难于捕捉他的思维脉络的。诗曰:会心脉息何处寻,芹溪谜语隐意深。反复推敲先断句,豁然开朗渡迷津�



7楼2008-08-07 20:58回复






  • 222.130.51.*





4楼所说,确有几分道理。“山里的泉水,故名:山涛也!”。然而 “山泉”毕竟不能称为“山涛”;“泉”与“涛”毕竟不能等同。还需“再想”。
真能解得此谜者,至今未见�




8楼2008-08-07 21:07回复






淘宝网


[url=]E
E
立即查看
[/url]
2024-10-17 08:02:58 广告




  • 222.130.55.*





山涛,(205—283)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五陟西)人,字巨源。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司马懿有亲戚关系,见懿与曹爽争权,隐身不问世事,及司马师执魏政才出仕。晋初,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选用官吏,都亲作评论,当时号为“山公启事”。本与嵇康交游,既为官,乃欲引康出任尚书吏部郎,康遂致书绝交。原有集,已佚,今有辑本。(见《辞海》1798页)
“水向石边流出冷”,怎么会是这个古人“山涛”呢?
蹊跷!!!!!!!!!!1




曹冠的诗(共150首诗)
《汉宫春》
一品天香。
似蕊真仙质,宫额新妆。
先春为传信息,压尽群芳。
化工著意,赋阳和、欺雪凌霜。
应自负,孤标介洁,岁寒独友松篁。
因念广平曾赋,爱浮香胧月,疏影横窗。
真堪玉堂对赏,琼苑依光。
江城塞管,任龙吟、吹彻何妨。
君看取,和羹事在,收功不负东皇。
查看译文
《凤栖梧/蝶恋花》
魏紫姚黄凝晓露。
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
独占风光三月暮。
声名都压花无数。
蜂蝶寻香随杖屦。
睍睆莺声,似劝游人住。
把酒留春春莫去。
玉堂元是常春处。
查看译文
《凤栖梧/蝶恋花兰溪》
桂棹悠悠分浪稳。
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
赢得锦襄诗句满。
兴来豪饮挥金碗。
飞絮撩人花照眼。
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
翠竹谁家门可款。
舣舟闲上斜阳岸。
查看译文
《凤栖梧/蝶恋花》
昨夜西畴新足雨。
玉露金飙,著意鏖残暑。
画阁登临凝望处。
馀霞晚照明烟浦。
闲是闲非知几许。
物换星移,风景都如故。
耳听是非萦意绪。
争如挥麈谈千古。
查看译文
《凤栖梧/蝶恋花》
桃杏争妍韶景媚。
雨霁烟轻,山色挼蓝翠。
绿竹青松依涧水。
了无一点尘埃气。
忙里偷闲真得计。
乘兴携壶,文饮欣同志。
对景挥毫聊寓意。
赏花对月拚深醉。
查看译文
猜你喜欢
百七丈和篇有尽道温柔别有乡谁知绛阙水茫茫
许及之
〔宋代〕
仙凡从昔各为乡,弱水蓬莱隔混茫。
不见麻姑呈狡狯,空教贺老号清狂。
两奁心事无人共,万点花飞有底忙。
说与东风须作主,莫教痴白妒娇黄。
题舒王游半山图
许棐
〔宋代〕
驴载新诗仆抱书,松声禽语当传呼。
不知邂逅耕田者,问著青苗免役无。
怀古·言理不可求

刘过
〔宋代〕
言理不可求,吾将讯苍苍。
草木被春华,松柏遭摧伤。
才高未为福,名大或不祥。
煌煌太史公,逸气横八方。
瑞麟出非时,巷伯终见戕。
晏婴不可作,鲍叔遥相望。
发愤著春秋,掩夺日月光。
文章诚可传,毁辱庸何伤。
游寺醉归却寄同坐

李覯
〔宋代〕
江村古寺偶闲行,一饮全疑酒有灵。
水底屈原应大笑,我今独醉众人醒。
湖上

方岳
〔宋代〕
今岁春风特地寒,百花无赖已摧残。
马塍晓雨如尘细,处处筠篮卖牡丹。
该古诗《喜朝天/踏莎行》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8aee43ac9a8ae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冠 - 宋朝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曹冠字宗臣,号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为撰谥议,称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后数日,以右正言张修等论罢。明年,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1169)进士。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年八十卒。有《双溪集》二十卷,《景物类要诗》十卷,词有《燕喜词》一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曹冠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宋朝


主要成就
《念奴娇》

代表作品
《念奴娇》

目录
1曹冠的《念奴娇》
2代表作品
3曹冠词作鉴赏
4唐诗
5评说
6释义
7平心而论
折叠编辑本段曹冠的《念奴娇》
宋玉《高唐赋》述楚怀王遇神女事,所世信之。愚独以为不然,因赋《念奴桥》,洗千载之诬蔑,以祛流俗之惑。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折叠临江仙(明远楼)
三洞烟霞多胜致,壶中别有登临。

白鸥飞处晚云深。

群峰罗户牖,空翠入衣襟。

分得双溪楼上景,四时住趣供吟。

浩歌鲸饮酒频斟。

莺花休恨别,风月是知音。

折叠使牛子
晚天雨霁横雌霓。

帘卷一轩月色。

纹簟坐苔茵,乘兴高歌饮琼液。

翠瓜冷浸冰壶碧。

茶罢风生两腋。

四座沸欢声,喜我投壶全中的。

折叠凤栖梧(兰溪)
桂棹悠悠分浪稳。

烟幂层峦,绿水连天远。

赢得锦囊诗句满。

兴来豪饮挥金碗。

飞絮撩人花照眼。

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

翠竹谁家门可款。

舣舟闲上斜阳岸。

折叠哨遍
聊写达观之怀,寓超然之兴云

壬戌孟秋,苏子夜游,赤壁舟轻漾。观水光、弥渺接遥天,月出于东山之上。与客同,清欢扣舷歌咏,开怀饮酒情酣畅。如羽化登仙,乘风独立,飘然遗世高尚。客吹箫、音韵远悠扬。怨慕舞潜蛟、动凄凉。自古英雄,孟德周郎。旧踪可想。

噫,水与月兮,逝者如斯曷尝往。变化如一瞬,盈虚兮、莫消长。自不变而观,物我无尽,何须感物兴悲怅。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同风月清赏。念江山美景岂可量。吾与子、乐之兴徜徉。听江渚、樵歌渔唱。□侣鱼虾、友麋鹿,举匏尊相劝,人生堪笑,蜉蝣一梦,且纵扁舟放浪。戏将坡赋度新声,试写高怀,自娱闲旷。

折叠编辑本段曹冠词作鉴赏
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收有旧题宋玉所撰的《高唐》、《神女》两首词赋《高唐赋。序》载楚怀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塘,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神女赋。序》又记怀王之子楚襄王游云梦之浦,使宋玉赋高唐神女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由于宋赋词笔华美,再加上神女故事本身所具有的神秘色彩,这两篇赋对于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尤其是前篇,在诗词中,它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典故之一。正如李商隐《有感》诗之所云,"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当绝大多数读者陶醉于这人神恋爱故事的谲幻温馨之中时,有人开始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找碴儿了。

折叠编辑本段唐诗
唐代元稹《楚歌》十首其四(惧盈因邓曼)曰:"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北宋吴简言《题巫山神女庙》诗亦云:"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皆为其例。然而上述都还不过是诗人一时的感叹而已,真正郑重其事,公然宣称要肃清宋赋"流毒",为神女"洗千载之诬蔑"的议论,除了曹冠的这首词,再也找不到超过它的了。

折叠编辑本段评说
全篇的"高论"尽在下阕,我们讲析时不妨打破常规,先从后半段说起。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可笑楚怀王、楚襄王,理当严守父子名分,何以竟越轨乱伦,同一位神女暖昧不清呢?怀王熊槐(一名"相")、襄王熊横是史有定论的荒淫昏聩之君,骂骂本亦无妨,但神女却不可亵渎,必须替她开脱,于是乃有下文:"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怀、襄二王梦中所交接的,哪什么神女!他们大概都睡昏了头,让山林异气幻化而成的鬼怪所迷惑了。如此判断,有什么根据吗?当然的有的!且看词人怎样推理演绎:"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神的伦理道德水准当然远在人类之上,人间女子尚且以求媒自请嫁人为羞耻,必待男家聘之后才行,何况神女清白正直,断然不会有什么"自荐枕席"的苟且之事,岂可轻易地往她身上泼脏水?然而,竟有人这样泼了。那是谁呢?首先是自诩梦交神女的怀王、襄王父子,其次是将二王艳遇著述于文学的弄臣宋玉。口舌之夸,传播的辐射面毕竟有限,这倒也没有什么;惟笔墨宣淫,能量忒大,波及万人,毒流千载,实不可不大加挞伐,故词人即以狠批宋玉作结:"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迎合君王的丑恶情欲,对其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大事铺陈藻绘,《高唐》、《神女》二赋真是可谓卑劣之极!

看到这里,不仅读者诸君几欲捧腹解颐,就连笔者也忍俊不禁:好个巾气十足的道学家!好个酸馅味满口的老夫子!跟古代的文学家较量,为神话中的人物辨诬,而且态度又是那样的一本正经。--迁哉,迂得可爱!不过且慢,倘若我们于喷饭之余三复其言,便可发柄此词之荒唐中仍有值得正视的严肃的内容。自从春秋时卫宣公将儿子的新娘占为己有,在《诗经。邶风》中留下了一首题为《新台》的讽刺诗后,直至唐高宗李治以其父太宗之妾武媚娘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夺其子寿王妃杨玉环为贵妃,诸如此类"胡然无度"的秽行在封建帝王的宫闱中是屡见不鲜的,诚所谓"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诗·墉风·墙有茨》)。曹冠之词,能说它没有一点批判的精神吗?

折叠编辑本段释义
若按封建社会通行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考察宋玉二赋,神女即与怀王有私,即成为襄王之庶母,故襄王之梦神女,难以逃脱他"乱伦"的罪名,惟怀王之梦神女时,神女尚未有"婆家",又何悖于情理呢?而词人却偏要说"堪笑楚国怀襄",将老子儿子搅作一锅粥,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指着格尚骂贼秃"了。所鞭笞的对象难道仅仅是指怀王、襄王两人吗?

折叠编辑本段平心而论
词人所谓"鄙哉宋玉词赋"云云,仅仅是以其内容为不足称道而已,而对于宋赋的艺术成就,却并没有被抹煞。这从上阕的写景文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如"巨石巉岩临积水"七字,即是化用《高唐赋》之"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义同'积')水"。"波浪轰天声怒"六字,亦据该赋"长风至而波起兮"、"崪中怒而特高兮"、"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石盖石盖"等句意而以简易浅显文词写出来的。至如"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二句,化用得就更明显了。下阕批宋,得上阕之学宋而愈增其趣;下阕议论,得上阕之写景而摇曳生姿。--以树为喻,通篇说理有枝干而无繁叶,不免有些单调,今以景语渐次引出议论,是在浓荫不可以见到盘根错节,丰腴、瘦劲相得益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葬花词》鉴赏
耕夫的图书馆 2018-11-27   |  3026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250年来,一代代读者对《葬花词》分歧不大,都认定是黛玉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勾起寄人篱下孤苦无助的悲情,于是在送花神日这天,愁绪满怀,无法释闷,独自到开满桃花李花的山坡上,哭出了这首红颜薄命之诗…这认识,是将大海当作了池塘,将西府海棠看成了小草,与曹雪芹原意差之千里,是《红楼梦》鉴赏特别遗憾的现象之一。

读《葬花词》,先回顾“还泪之说”。绛珠仙子还神瑛侍者养育之恩,只有眼泪可还。于是随神瑛侍者投胎人世。“真事隐”中,“还泪”指曹家感恩康熙皇帝。也正是有了这么一个“还泪之说”,读者但凡看到林黛玉流泪,也就以为都是还泪,却将黛玉另一性质的泪水给遮蔽了。这另一性质的泪水,正汇聚在《葬花词》里一泻千里奔腾而出。


读者从没有对《葬花词》发问:一次闭门羹,或加上此前所有委屈,黛玉犯得着那么哭天哭地要死要活吗?用得着全盘否定现存世界跑到天尽头去吗?黛玉到贾府时间不长,受到贾母精心庇护,凤姐照料,还有宝玉的倾心之爱,虽有宝黛钗之争,黛玉还是明显占上风。至于其它不顺心的事,也谈不上“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啊!《葬花词》最后落到一个“洁”字上,相关诗句谁读了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成诗的主题之一,与全书的“浊”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考察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无人对她的身心之“洁”发出威胁或提出挑战,那为何她在葬花时如此强调“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呢?总之,《葬花词》中有太多的问题,因为它有太多的内涵,不逐句推敲,不能入其堂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开篇描绘出一幅花神退位、百花凋谢的凄美景象。花谢之前,是一个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大好春天,是康熙盛世象征。花谢花飞,不是花自身的原因,而是天变了。花之毁灭不但源于天,更源于天之无情。照书中意思,花“钟天地之灵秀”,是世间最美好、最奇妙、最柔弱的生命,最需爱惜护持。《红楼梦》里的花差不多都人格化、“女儿化”了,所以“惜春就是惜花,就是惜自己”。长诗开端就是要告诉读者,康熙死了,变天了,有情天下过去了,雍正无情世道来了,末世来了。“有谁怜”,曹家及康熙的忠臣老臣再无人怜惜。将此情绪扩大到全书,扩大到十二金钗、十二副钗、又副钗…《红楼梦》不就是写了一个落花满天的无情世界吗?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此句由花及人。“游丝”指蛛丝之类;“落絮”即柳絮。“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敞屋”。绣帘,指潇湘馆。“游丝软系”是蜘蛛结网的萧疏景象,“落絮轻沾”是到了暮春。“软系、轻沾”意为暮春不知不觉影响到绣帘中的林黛玉了,为不祥之兆!林黛玉是江宁曹家、苏州李家的分身,此诗即曹家李家情思的宣泄。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游丝、柳絮”都是极轻微之物,也是暮春之物。这一点点似有若无的暮春信息,在林黛玉心中引发轰然巨响。她痛惜春天逝去,惆怅情绪一下子涨满胸怀,亟待释放,又无处释放,这才去葬花。林黛玉是花,也是花神。她怜惜春暮,就是站在春天的尽头看自己“花一般地凋零”,对自己的未来忧虑忡忡,无法放下。

林黛玉何以如此敏感似神经质?联系“真事隐”,就知道黛玉这儿说的是曹家李家在特定时期的状况。

曹家李家也有一个“春暮”,从康熙末年到雍正五年。雍正元年,曹雪芹的苏州舅祖李煦立即被雍正问罪,全家毁了。曹家的问题和李煦差不多,早已感受到雍正那只魔掌随时会落下,全家时时处在惊恐之中,一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比如宫里太监来贾家传旨,全家都成惊弓之鸟,其实是元春升了贵妃。而宝玉被打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与忠顺王府的琪官来往,随时会给贾府带来祸害,搞得贾政十分惧怕。雍正曾直接警告曹頫不要乱走动,坏他名声。这种高压,曹家只能自我封闭,这才是“愁绪满怀无释处”的准确注脚。雍正五年,曹家遭难,也印证了他们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苦闷难忍,总须寻一个释闷处,“手把花锄”葬花也是一个选择。“忍踏”前省了一个“怎”字。林黛玉从落花身上看到了自己,她怎么会忍心踏落花呢?所以瞻前顾后难以前行。

“真事隐”中,这“落花”不就是李煦一家吗!曹雪芹和他的舅祖父当年如何相处,现在没有此类资料。但从书中曹雪芹对苏州、对江南甄家的感情看,李煦和曹雪芹祖孙两代的关系很好。李煦一定很喜欢少年曹雪芹,曹雪芹一定也很崇敬李煦。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非常不合逻辑的诗句。柳树、榆树(有榆木疙瘩之说,不开窍,老顽固之义;榆荚也称榆钱,谐音余钱,皆是讽刺雍正)都极普通,几可称“卑贱之树”。这两种树都不香,与“芳菲”无涉。那柳丝榆荚为什么又“自芳菲”呢?桃花李花才芳菲啊!本来不芳菲的却自以为芳菲,根本不管天生芳菲的桃花李花。一个“不管”,写出了柳丝榆荚的洋洋得意和蛮横霸道,这不成了一个黑白颠倒了的世界吗?

这是曹雪芹用诗句勾画的雍正嘴脸。在曹雪芹眼里,雍正不过是柳丝榆荚之类一钱不值,不该做皇帝的做了皇帝,所以叫做“自芳菲”。一上台就镇压老臣旧家,让他们命运飘零,所以称“不管桃飘和李飞”。“桃飘李飞”中的“李飞”,暗指苏州李煦被雍正发配到东北打牲乌拉、在那里冻饿而死的事实。李煦一家受害给曹家打击巨大,曹雪芹在《葬花词》中埋藏这一段真事是必然的。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自然界的桃花李花明年能再开放,明年闺中还有谁就不知道了。乍一看,是说“红颜薄命“,实际是曹家的紧张和恐惧:不知什么时候雍正将对曹家动手,可能等不到明年就要大祸临头了。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这是全诗最关键、最晦涩的两句。三月是春光无限的大好时节,用三月的百花垒的巢自然是香巢。“巢”谐音朝庭之“朝”。“三月香巢”指处于盛世的康熙王朝,《红楼梦》一直将春天与康熙盛世联系起来。照常识,燕子衔泥及树枝做巢,顶多加一点树叶。曹雪芹将燕巢说成是百花搭成的香巢,是用艺术想象美化康熙皇朝。“已垒成”,即康熙经过六十年经营好不容易建起的鼎盛王朝。然而这么好的一个盛世王朝却被“太无情”的“梁间燕子”给毁了。《红楼梦》“大旨谈情”,其中之一即直指雍正“太无情”,所以“梁间燕子太无情”毫无疑问就是骂雍正。依照常识,燕子恋旧巢而不会毁旧巢。这里偏说燕子毁掉香巢,自然是严厉斥责雍正毁掉康熙盛朝,属大逆,不可理喻。曹雪芹一次次用艺术逻辑扭曲常识,就是要将诗歌意象硬扭到特定意思上去。为什么将雍正说成“梁间燕子”呢?林黛玉的屋梁上确实有燕子。第27回林黛玉离开住处时关照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镇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然而很少人能看出“梁间燕子”四字点的正是雍正。此四字深藏着与雍正的两重玄机。第一,《红楼梦》全书就是用秦始皇秦二世象征雍正。前面曾引用过《秦本纪》里一句话:“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玄鸟即燕子。秦氏家族第一代男人就是燕子后代,秦始皇当然也不例外。就这样,燕子成为秦始皇最原始、最本质的标志,类似基因,无从更改。曹雪芹用秦始皇比雍正,以燕子暗指雍正即顺理成章。第二,雍正在书中的一个重要替身就是贾雨村。贾雨村第1回出场时曾高吟寄托抱负的两句诗,第二句“钗于奁内待时飞”用了汉代郭宪《洞冥记》里的一个故典:

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尤见此钗。黄諃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言吉祥也。


贾雨村用此典故抒发胸怀,表明他对功名的追求就是要象那只白燕一飞冲天。玉钗是汉武帝送给宠妃赵婕妤的。汉代宫女热衷做白燕钗,是期望能象赵婕妤那样得到宠幸,那是一个女人在封建时代能得到的最高地位。曹雪芹将这转到一个男人的野心上来。贾雨村要“一飞冲天”,象征雍正要夺取康熙皇位。《葬花词》里那只“梁上燕子”就这样被赋予了“篡权”色彩。明白这一点,读者就可领悟“薛宝钗”名字的又一个缘由。燕子尾部是“钗”形。曹雪芹在其名字中嵌入“钗”字,是说宝钗也是一只燕子,有“一飞冲天”的野心。宝钗所作《柳絮词》中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亦为一证。曹雪芹认定雍正“窃权”,用“钗”可与《葬花词》中“梁间燕子”呼应,引发读者对“梁上君子”的联想。如此,曹雪芹就得以天衣无缝指着雍正骂出他最想骂的话:你是一个篡权窃国之贼!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字面意思是:明年百花盛开的时候,那些花虽还可以啄来垒香巢,殊不知那屋子里的人已经死了,梁上也空了,香巢也已经倾覆了。“人去”和“梁空”意为康熙皇帝死了;“巢”即“香巢”。“巢也倾”,指大好的康熙王朝被雍正毁掉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长期以来,这两句诗倍受重视,认为是林黛玉贾府生活的写照,即林黛玉寄人篱下,爱情无人做主,还受到金玉良缘威胁,精神倍受折磨等。这样理解显然不够。前面说过,林黛玉如此表述她在贾府的日子,肯定不符合事实。除了情感生活有点波折外,她受到的保护和宠爱不在迎探惜之下。说自己一年中日日受到风刀霜剑严酷逼迫,绝对是夸大其词,但作者真意正在这夸大不着边之中。康熙去世,曹家失去了保护,开始受到雍正的歧视和威胁。如果说雍正对曹家形成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压迫,就非常符合当时曹家实情。如果将康熙对曹家奏折的批复与雍正对曹家奏折的批复做比较,可以真切感受到雍正对曹家很不信任,很不客气,甚至保持着警惕,还不乏有些厌恶。而曹家对雍正的惶恐之心也一目了然。比如下面一则雍正给曹頫的硃批:

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托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帐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这是皇帝对一个小奴才施加的威胁,曹家能不时时胆战心惊,时刻担忧头顶上会落下利斧吗!这才是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原因。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强烈感受到了皇帝的冷漠无情,曹家发出了“明媚鲜艳能几时”的哀叹,好日子快结束了。“一朝漂泊难寻觅”说明曹家作了最坏打算。曹家想到了会遭受苏州李煦同样的命运,被发配北部雪国冻饿而死,且不知死在何地,更无人问津。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落难寻”指不知死地在何方。面对步步紧逼、无可逃避的朝庭问罪,曹家知道躲不过去了,但心不甘啊!一个追随了清朝几代皇帝的百年曹家,难道就这么完了?一个“闷杀”,将曹家的无限冤屈和愤懑都收进去了。这哪里是黛玉要去葬花,分明是曹頫眼睁睁看着全家将被雍正迫害又无力救赎的绝望呐喊。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绝望的另一个原因是无人可以倾诉。雍正警告曹頫不得“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因此曹家只得独吞苦果,暗尝苦味。这就是首句中“独、暗”两字和后句中“空”字的潜台词。可眼里洒出的已不是泪,是血了。这里也可以看出绛珠仙子的“还泪之说”不能涵盖黛玉的所有之泪,其一半泪水是冲着雍正去的。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杜鹃”呼应上句“血痕”。黛玉自比杜鹃,用了“杜鹃泣血”的典。这一天祭饯花神,林黛玉一早就出去了,“正黄昏”即至暮方归。“杜鹃“从晨鸣开始,到傍晚,叫了一天,再也叫不动,吐不出血了。“掩重门”三个字尤显沉痛。孤苦无助的黛玉只想躲到重门深处寻找可喘息之处。对于曹家而言,这里透露出举家危在旦夕,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庇护自己的人。现在,皇帝直接胁迫自己,曹家四面楚歌,世上还能找到谁、谁还敢帮自己去转化皇上的偏执?曹家多么幻想“重重之门”的保护啊!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读这两句诗,有秋冬意,一片孤寂寒冷,以致人裹在被子里都感觉不到温暖。这是芒种季节,天气趋于炎热,宝玉出门都带扇子了,可黛玉为什么如此惧冷呢?宝玉的一次“慢待”不可能有如此杀伤力,这里只能隐含曹家在巨大威迫之下心惊肉跳,心理感觉压倒了自然温度,哪里还能感受到夏天的热度呢!此外,秋冬,尤其是寒冬,指的就是雍正当道。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奴:我。底事:什么事。在不可承受之重又无可逃避之时,曹家只能在往昔日子里寻找安慰,这就想起康熙来了。“春”指康熙,亦指康熙盛世。一想起康熙,曹家人就感慨万千,情感热度一下子提高很多。康熙朝六十年,曹家何其安康荣耀?老皇帝对曹家关怀备至无微不至,从来都将曹家人看作自家人。从曹寅任职到星夜快马为曹寅送药,从为曹家安排延续香火到让曹家有个放心的未来,老皇帝为曹家真没少费心。曹家受享圣恩,如一直沐浴在春光里。在遭遇变故的前夕,这样铭心刻骨的好日子实在让人怜惜,可它为什么不可重现呢?怜春恼春的情绪就这么一股脑儿袭上了曹家人的心头。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前句意思:回想起来,曹家与康熙结下的深情,似乎是一瞬间的事;而康熙离世,对曹家来说又太突然了,一下子就放开我们不管了,让人着恼。后句“至又无言”是虚写,重点在“去不闻”,是怨言:你康熙皇帝说走就走,一走就杳无音信,到哪里找你诉说冤屈呢?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鸟并提,是中国文化特色,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翁宏《春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都这样。春天里的鸟语花香,是太平盛世的标志。这两句是说昨日半夜听到悲歌,一定是花魂鸟魂了,它们也一定是留恋桃红柳绿的三月,对不适合花鸟生存的炎夏大感烦恼,以致大发悲歌。花魂鸟魂即春之魂,指康熙。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夏日将至的大势前,以花鸟为魂的春天只能退去,鸟亦不鸣,花也凋谢,它们都为无力抵抗夏之淫威而无语羞愧。这也是曹家批评康熙:正是长期让“皇权继承”无解,导致雍正上台,浊世降临,你康熙还有什么话说?不为此羞愧吗?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奴:我,指黛玉,亦指曹家。我渴望自己能够像鸟一样,胁下生出翅膀,随飞花,飞出雍正的无情世界之外。《红楼梦》中,逃出雍正世界是一个基本思想,宝玉身上尤其突出。宝玉不肯读书,不愿走仕途之路,不愿会见朝庭官员,两次表示要去当和尚,要在女孩子们的泪河里飘走,要画作一股青烟散去,尤其是他甘愿厮混在女孩子中等,都是这种思想的流露。在这方面,黛玉和宝玉想法一样,是他们爱情关系的基础和保障。当然文学与现实不同。对于曹雪芹自己,他选择在京郊黄叶村安顿自己,在那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饮酒抚琴,谈史说文,著书立说,像魏晋的阮籍那样放情纵性,与时政主动隔着一层。谁都不能怀疑,凭曹雪芹对经史子集的掌握及他的诗文才华,参加科考取得成功恐非难事,他却宁愿忍受穷困潦倒在僻乡野村里消磨岁月,又何尝不是他想得到的一种“天尽头”呢?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丘:坟。香丘,花之坟,延伸为曹家的安身之处。黛玉连“天尽头”也有怀疑。在雍正统治的世界之外,又去哪儿寻找我的安身之所呢?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两句诗里出现四个概念:锦囊,艳骨,净土,风流。锦囊是一个绣了花草鸟虫的丝绸小袋,可盛装一些有特别价值的小东西,自身也是表达情意的物件。黛玉为宝玉精心绣制过锦囊,宝玉贴身挂在胸前,与通灵宝玉处于同等位置。一旦宝玉有不尊重锦囊的表现,黛玉会毫不犹豫用剪刀毁掉它。可见,宝玉佩戴的锦囊承载着黛玉的全部真情和深情。艳骨指花,也是黛玉自己。锦囊与艳骨相配。花“艳”而有“骨”,就不是寻常花了。从曹雪芹趣味看,这个“骨”来自魏晋风度,即“文人风流”。《葬花词》中,锦囊、艳骨和风流相通,曹雪芹将它们置于一“干净、洁净”平台上,与“净土”相逢,又与雍正“浊世”相对,表明“宁死也不与你雍正朝同流合污”的态度。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此句中“洁”与“污”的对立,正是《红楼梦》主题之一。有两层意思。一是雍正对曹家李家欠朝庭债务的认定,是往“贪”字上去理解的,这就与“不洁”联系上了。曹家李家视此为不能承受的侮辱。这是《红楼梦》反复渲染“洁”主题的原因之一。其次,曹雪芹将雍正时代定义为“浊世”,定义为“污淖渠沟”,是二次反击,意思是你雍正篡权才是真正的“污浊”,你的治下才是真正的恶浊世道。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在宣泄了浪潮般汹涌的情感之后,诗歌回到葬花,进入收尾,进入到对生命逝去的关注上来。“尔”,你也;“侬”,我也,是古吴语,后来吴地方言中转为“你”。诗歌在此将花之终局与黛玉终局进行比照。花之终局还不算最糟糕,时间清楚,有人收葬,还确知是谁收葬。而“我”,即黛玉,也必定离开这个世界,但究竟哪一天离开,还茫然无知。曹家情绪很明显。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黛玉估计到她的葬花行为不被世俗理解,会遭到嘲笑;不过反过来,诗句也包含了对世人看不懂“葬花”行为的遗憾。他们哪里知道,黛玉葬花,实际是一个“预葬”自己的仪式,是为了逃避死后无人葬己的人生大痛,因此要赶在死之前以假作真预演一场,至少可以假设知道葬自己的是谁,哪怕那人正是自己。黛玉正是用这样的悲剧,掩盖了“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剧,即用一个彻底的悲剧掩盖另一个难以接受的悲剧,将全诗哀痛推向极端。“侬今葬花人笑痴”还有一个背景,曹雪芹北方崇拜阮籍,南方崇拜唐伯虎。《葬花词》模仿唐伯虎《桃花庵歌》明显,读者可参阅。此外,唐伯虎风流故事之一就是葬花。《唐伯虎全集》记录了这样一则轶事:

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寅和沈石田韵三十首。

查唐伯虎和沈石田诗,其一首写道:

花开花落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另一首写道:

万片风飘难割舍,五更人起可能留。

妍媸双脚撩天去,千古茫茫土一邱。

对比黛玉葬花词,两者在语言、格律和命运情绪方面的高度相似是不言而喻的。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眼看着春天所剩无几,百花凋谢飘零,便是我(黛玉)最后的日子。“春残花落”指康熙末年。“红颜老死”指曹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旦春天走了,我也死了,那可真是“人不知花死,花不知人亡”啊!“春尽、花落”指康熙之死,“红颜老”指曹家遭难。从诗句看出,曹家对自己的未来已经绝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林黛玉说"梁间燕子太无情"
shao37bl浏览112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guozhonglinlin
推荐于 2017.11.25
满意答案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

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初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像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

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出自《葬花吟》,《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扩展资料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为其思想价值。

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

和曹雪芹同时期的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红学研究者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从此绝句中可以看出,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

如果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像“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玉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可想而知,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极为不同。

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贾宝玉已有他属。起黛玉“沉痼”毫无作用。“续红丝”当然不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葬花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李峤。创作年代是唐朝。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作者
李峤


创作年代
唐朝

文学体裁
乐府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

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将百万呈双娥。

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

不能拥路迷仙客,故欲开蹊侍圣君。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①伯劳:鸟名。又名鵙jú或鴂jué。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

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唐?贾岛《送路》诗:"别我就蓬嵩,日斜飞伯劳。"明?张凤翼《灌园记·法章闻变》:"东去伯劳西去燕,断肠回首各风烟。"

②五马:太守的代称。

③陌头:路边。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④氛氲:形容香气浓郁。

⑤蹊:小路。开蹊:开辟道路。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唐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高宗麟德时进士及第,官监察御史。累迁给事中。玄宗开元初贬庐州别驾,卒。李峤富才思,前与王勃、杨炯接踵,后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全唐诗》存诗5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10:46 , Processed in 0.0635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