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回复: 8

宁国府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发表于 2024-6-24 15: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国府五大宿弊,遇上王熙凤——《红楼梦》里的管理手段
[color=var(--GBK03A)]红楼不红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第十三回,秦可卿病逝,尤氏又犯胃疾,宁府大小诸事都压在贾珍头上,丧事期间杂务琐碎,贾珍一身难顾两头,便求之于凤姐,引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笔墨。
曹雪芹用笔精湛,行文如排兵布阵,墨兵笔阵之间,皆有章法。

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府
王熙凤从贾珍手上接过权力,并没有当即管理,但凡有管家理事经验者,无不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所以我们的凤姐,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沉思冥想上任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原著记: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第十三回
这五处弊病,可不是曹雪芹随便编出来的,而是曾经的贵族生活经验带来的深层思考,甚至引起批书人的深刻共情。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甲戌本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恸血泪盈面。
庚辰本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蒙府本批:五件事若能如法整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
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封建贵族之家耽于享乐,机制僵化,受此五病者甚众,家族衰落与其更是密切相关,而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王熙凤抱厦一夜静思,已参悟接下来的管家之法——这只凤凰确实不一般。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原著里第十三章,王熙凤总结出五病之后,曹公便丢下一句“且听下回分解”,不再详写王熙凤针对这些弊病,如何制定工作计划。
从细论来,揪出五病,是为诊脉,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而若是将针对之法,与上述五病之分析,写于一处,于文学创作而言,不免文笔僵硬尽显斧凿痕迹,所以曹雪芹略去针对之法,直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并将上述药方藏于其间。

秦可卿风光大殡
秦可卿的丧事是特殊事件,王熙凤上任管理的时间权限,不过一月光景,针对这种特殊性,凤姐上任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家人豪纵——这是首当其冲的关键,本身协理时间过短,一旦把一部分时间,用于和宁府豪奴们磨合,必然导致工作质量低下,故而凤姐用一场训话,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第十四回
这番话就是说给豪奴们听的,既是整治豪奴,王熙凤采用了先兵后礼的说话策略,言语警告句句掷地有声,甚至已经预测到,宁府奴仆会以“我们家原来就是这样”来作为说辞,凤姐提前打断她们的念想。最后再给一个甜枣,“大家辛苦这几日,你们大爷自然赏你们”,恩威并施,结束这场敲打。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或有读者疑惑:纵然王熙凤深通威慑之道,以上敲打句句说得到位,但宁府豪奴也不是吃素的,她们凭什么臣服于王熙凤?
这自然跟凤姐素日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王熙凤上任之际,宁府来升便召集手下人等训话,言谈间已露端倪: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庚辰侧批:此是都总管的话头。】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第十四回
来升这话绝非危言耸听,王熙凤下手之狠毒,从以下几例可管中窥豹。

清虚观凤姐掌掴小道士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小道士不过撞到王熙凤怀里,便挨了凤姐一记耳光,即便是小孩子,凤姐也照打不误;
第四十四回,贾琏和鲍二家的厮混,令小丫鬟望风,被半路回家的凤姐撞了个正着,原著写王熙凤左右两个耳光,就把小丫鬟的脸抽得紫胀,还要拿烧红的烙铁烙丫鬟的嘴。
第六十一回,平儿判冤决狱,放过了柳五儿母女,这个消息传到王熙凤的耳朵里,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凤姐儿道:“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虽不便擅加拷打,只叫他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又道是‘苍蝇不抱无缝的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虽不加贼刑,也革出不用。朝廷家原有挂误的,倒也不算委屈了他。”——第六十一回
即便是王夫人房里的丫鬟,王熙凤也敢下狠手,柳五儿母女虽然是冤枉的,凤姐却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王熙凤的霸道之术,令底下人望而生畏,无怪乎,连自家陪房周瑞家的,在接待刘姥姥时,提到王熙凤,夸奖之余,却也言不由衷得感慨“只是待下太严些个”。
故而,王熙凤的恩威训话,并非人人都行,换了别人,即便发表就职演说,底下豪奴也根本不会买账。
训完豪奴,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细节性问题——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王熙凤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很简单,就是实施岗位责任制!
凤姐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担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如今都有了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第十四回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处理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最简单的方式。

闻秘事凤姐训家童
当然,此处引文,不红君只引用了部分,原著中王熙凤安排任务的数量远远不止如此,谈笑风生之间,几百人的工作被轻松拍板。
王熙凤将这几百人,分成若干组,各项任务由专人负责,哪项工作出现了问题,直接按照工作表,去找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人,该打就打,该罚就罚,东西丢失也让该人赔偿,把混在人群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给揪出来。
这当中有一处细节,王熙凤给各种任务安排的具体人数是不同的,比如来往倒茶,安排了二十人,负责本家亲戚茶饭,也是二十人,但灵前上香添油、挂帐守灵、随旗举哀这项任务,则安排了四十个人,到了收杯碟茶具,则只安排四个人。
王熙凤这种操作,是在治疗第四件弊病——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收拾杯碟茶具,工作相对轻松,只安排四个人;灵前上香添油、挂帐守灵、随旗举哀,这项任务就相对繁琐,挂帐守灵,下人需要时刻守着,香烧尽了要及时点新的,油耗尽了也要立刻添加,所以需要的人数要多一些,否则有人轻松,有人劳累,苦乐不均,就会出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况。
更为细致的是,王熙凤每项任务都安排了两班人,前后替换,没有常年工作经验,且无心观察丧事流程者者,断然想不到这一层——我们不得不佩服王熙凤,她确实是天生的管理人才。

王熙凤惩戒迟到奴仆
最后一处弊病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凤姐的应对方式是亲力亲为,一事一办。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王熙凤无论处理荣国府的事,还是协理宁国府,每当要用钱,她都会使用一个工具,那就是对牌,红楼中对此有详细案例可查:
王兴媳妇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桥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凤姐方欲说话时,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因问:“你有什么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儿回说:“就是方才车轿围作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凤姐听了,便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待王兴家的交过牌,得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与张材家的去领。——第十四回
银钱进出项目,王熙凤亲力亲为一手掌握,而且有一个细节——王熙凤先把对牌交给王兴媳妇,之后受理张材家的领取裁缝工银的支出,但凤姐并没有直接给张材家对牌,而是等王兴媳妇回来之后,才把收回来的对牌,再交给张材家。


王熙凤力诎失人心
这处细节足以证明,王熙凤是一事一办,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是,专注高效地完成每一项进出任务,避免有人浑水摸鱼,滥支冒领,吃官中的回扣,唯一的缺点是耗费时间,更别说王熙凤是亲力亲为,这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至此,宁府管理五项弊病,凤姐均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曹雪芹评价王熙凤“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句评价重如泰山,背后要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以及王霸之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王熙凤的人格魅力,自红楼问世以来,经久不衰,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2-03 18:00・IP 属地广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0: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乌烟瘴气的宁国府,到底有多脏乱?两处细节见真章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堪称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而作为贾府之一的宁国府,则更是全书最荒淫、最脏乱、最不讲纲常礼教之场所,道是“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由于贾敬一心想成仙,将整个宁国府的家业交给了贾珍,宁国府开始走下坡路。

贾珍领导下的宁国府可谓是“荒淫”二字的代名词,贾珍与儿媳秦可卿、妻妹尤二姐、尤三姐均有不洁关系了,以致于外人称“你们东府里只要门口的那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只怕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再看其后贾敬去世,贾珍却不甘寂寞,在家孝期间聚众赌嫖,还别出心裁地搞来几个娈童来当“服务员”,如此种种,不一而论。

而除了这些被广大读者熟知的情节,曹公还秉承草蛇灰线的笔法,在书中埋下多处伏笔,暗示宁国府的荒淫,笔者简要寻出两处细节,以供大家赏析。

茗烟与丫环万儿行云雨事

第十九回,元妃省亲结束,宁荣两府上下人员俱是身心疲惫,于是宁国府贾珍专门请了一个戏班子唱戏,帮大家好好放松一下,贾宝玉也应邀前去,而期间有一个小小插曲,原来贾宝玉因不喜吵闹,于是就想找个安静的书房坐坐,可就在他准备进入书房的时候,却听到屋内传来异样声韵,透过窗户一看,却看到这么一番景象:

宝玉倒唬了一跳,乃乍着胆子,舐破窗纸,向内一看:却是茗烟按着一个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训之事。宝玉禁不住大叫:“了不得!”一脚踹进门去,将那两个唬开了,抖衣而颤。——第十九回
这个情节可谓是一处暗笔,因为纵观全书,小厮茗烟作为贾宝玉的贴身小厮,并无太大的劣迹,可唯独在这第十九回,写茗烟跟宁国府丫环的秘事,这安能不是曹公的有意安排?

茗烟在荣国府老老实实,按说到了宁国府,乃是客来身份,更应该自尊自重,注意礼节,可偏偏在客人家干出这等脏事,为何?一言以蔽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

宁国府内部风气极其奢靡混乱,众人共所知之,茗烟故而跟随主子来此做客,还心生邪念,在丫环身上分得一杯羹。而且根据后文所言,茗烟只知道该丫环名叫万儿,其余一概不知,甚至连丫环的岁数都说不清楚,可见宁国府的男女关系有多混乱。

贾瑞在宁国府调戏王熙凤

此故事发生在书中第十一回,正值贾敬生日,贾珍宴请荣国府诸人前来宁国府做客,其中自然包括荣国府的管家王熙凤,王熙凤和贾宝玉心牵秦可卿的病情,于是先去探望了秦可卿。

王熙凤、秦可卿聊了半日,尤氏来请王熙凤快来宴席,阿凤这才起身,而就在王熙凤回宴席的这段路上,就遇见了贾瑞,并且闹出了“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的桥段,原文这般记载两人相遇:

凤姐儿正自看园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猛然从假山石后走过一个人来,向前对凤姐儿说道:“请嫂子安!”凤姐儿猛然见了,将身子往后一退......贾瑞道:“也是合该我和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了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觑着凤姐儿。——第十一回
贾瑞调戏王熙凤,是“激情犯罪”,还是早有预谋?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还是那句话:《红楼梦》中的人、事都是艺术上的真人、真事!王熙凤乃是荣国府的管家,权力滔天,贾瑞想要对她下手,安敢心中不忖度一番?

因此,贾瑞对王熙凤觊觎已久,但一直不敢下手,至少在荣国府内,贾瑞不敢下手。再看后文“王熙凤毒设相思计”时,贾瑞赴王熙凤的“约会”,可次次都没迟到,可见贾瑞有在荣国府自由通行的权力,换句话说,贾瑞想调戏王熙凤,随时都可以调戏,为何偏偏在宁国府调戏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贾瑞知道,宁国府本就是个不干不净的场所,这个场所成了实施不伦不类龌龊肮脏之事的绝佳地点。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贾瑞有情,王熙凤有意,直接就要发展出茗烟、万儿那般情节的肮脏事了。

而且根据书中记载,王熙凤当时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跟着丫环、婆子们的,书中记:于是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也就是说,贾瑞对王熙凤的调戏可谓是“光明正大”,宁国府的媳妇、丫头们都在现场看着,贾瑞真可谓是“如入无人之境”,可见宁府中人见怪不怪到何种程度?

发布于 2020-10-05 16:12
秦可卿
贾宝玉
王熙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宁荣两府=朱明皇家!丁木=朱!+ 宁府为什么演《丁郎认父》?宁府下住的,正是“丁”郎!+ 贾府对联为什么都“反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9】



8.3 宁荣一家
宁国府、荣国府是一家:朱家!朱明皇家。

8.3.1 丁郎认父
元春省亲后,19回,宁府唱戏,珍大爷特意请宝玉过去看戏。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旙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

我们先统一看下写到名字的几个戏,“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确是神鬼妖魔的热闹戏,可位列第一的“丁郎认父”却明显不是这类戏!而且从戏名上就能看出明显差异,和明显错误:

“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在民间传说和话本中有黄伯杨,据说是乐毅的师父,用迷魂阵困了孙膑,甚至有孙膑的师父鬼谷子下山破阵等乱七八糟的热闹戏。之所以说乱七八糟,是因为孙膑、乐毅就不是同时期的人,跟关公战秦琼一样。江西高腔也有“黄伯英大摆阴兵阵”的戏,却没有“黄伯央”,所以此处的“黄伯央”,是把“黄伯杨”、“黄伯英”错写为“黄伯央”,其实是故意写错,秘密是“英”字的“下边”为“央”。

“孙行者大闹天宫”前文指出过错误,在讨论“大闹天宫”时说过,孙猴子、齐天大圣都可以大闹天宫,孙行者却是拜唐僧为师后的赐名,再大闹天宫就说不过去了,唐僧念个紧箍咒也就收拾了。

文中连续用两个明显错误,就不是抄书者抄错了,又是作者故意的“错误”提醒,我们看看跟那几个戏不一样的“丁郎认父”: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专权,杜鸾被抄家,杜家很多人被杀,其子杜文学出逃,后被发配湖广,改名胡文学。偶遇辞官在籍的胡丞相,因爱其才,又为同姓,遂带回家,供其读书。胡丞相无子,只有独女凤英,于是招赘文学。文学对杜家大难念念不忘,郁郁不乐。当日文学逃难时,其妻已有孕,十多年后,其子长大,取名丁郎,奉母命寻父,母亲交给丁郎半片菱花,作为认父证物。丁郎千里寻父,流落街头,遇到苗青,是文学同乡,深知其冤,闻丁郎寻父,便收留家中。一日文学上街,苗青指给丁郎,丁郎当街认父,文学问清家世,又见半片菱花,已知确是亲子,但当街人众,恐连累岳父,不敢相认,让胡府随从责打丁郎,匆匆回府。丁郎前往胡府,被不明真相的胡府随从误解,拉到后院一顿暴打,正好凤英撞见,喝退众人,问明原委,并有半片菱花为证。凤英禀明父亲,极力促成其事,终使父子团圆。

杜鸾,长安人,据《明史》记载,嘉靖初,因大礼议之争,被杖午门外。为人正直,审理过多起重大冤狱,是与严嵩斗争的中坚人物。

秦腔《周仁回府》,演的就是杜鸾与严嵩斗争的故事:杜鸾之子杜文学,其妻美貌,严嵩义子严年垂涎三尺,将杜文学诬告治罪,流放岭南。杜文学临行前,将妻托付义弟周仁照顾,被人告密,严年赐官周仁,令其献嫂救兄。周仁回府,与妻计议救嫂之策,妻愿扮嫂献与严年,周仁则须大义为重,护嫂出逃。妻至严府,杀贼不成,自杀身亡。当杜文学立功而还,严嵩已除,见到周仁怒火填膺,不容分说,一顿棒打的周仁皮开肉绽,周仁被冤,跪墓哭妻,撕心裂肺。直至嫂嫂出见,痛陈经过,才真相大白,忠义昭彰。陕西人没有不知道《周仁回府》的,秦人忠义,源远流长,小至社火戏曲,也都可见一斑。此戏忠义之腔,凄凉之苦,哭妻之痛,忍辱负重,动人肝肠。

所以杜鸾此人,在民间、戏曲中,并不陌生,“丁郎认父”演绎的也是广为人知的故事,又名《对菱花》,至今还在演出。

此处“丁郎认父”有何特别之处?看起来中规中矩的剧情,没有神鬼妖魔,没有繁华热闹,但放在嘉靖年代、宁府来演,却隐真事:

宁府、丁郎:宁府下住的,便是“丁”郎。“宁”字繁体为“寧”,异体字有“寜寕”,甲戌本、庚辰本便写作“寕”府,下边都是“丁”。

书中把黄伯“英”故意错写为黄伯“央”,把“丁”郎认父作为“宁”府演的第一个戏,是要读者注意“宁”府之下的“丁”。

别当棒槌,再看荣府:“荣”字繁体为“榮”,上边是“火”,下边是“木”,在前文“贯穿全文的关键字”中,我们讨论过五行的字,“火”、“木”都是朱明的关键字!

“荣”府之下的“木”,与“宁”府之下的“丁”,组成什么字?朱!

不是孤证,作者早就告诉过我们了,又是答案在前: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说到宁府,看这段:

甲戌本: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肯读书,只是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

庚辰本: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

两个手抄本虽有异文,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这句话却完全相同。这句话细看,明显不通,写通顺应该是这样:“也没有人敢来管他”,或者是“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很明显:缺“人”字。

“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没拆房,宁府还在,宁的“宀”还在。把“寕”下的“丁”翻过来,不就是行书“人”字嘛。

“宀”在甲骨文中就有,古字形像房屋的侧视形,本义即房屋,引申为覆盖。

“冖”象形字也表示覆盖。

所以这句话缺“人”字,是有意强调:“寕”下的“丁”翻过来,是“人”字,与荣府之下的“木”,明显组成“朱”:


拆字法,在红楼梦中多次用过,比如“自从两地生孤木”、“一从二令三人木”,所以也不是孤证。宁荣为一家拆两府:朱家!

宁府、荣府下边住的是:丁 + 木 = 朱!

回头再看这段“丁郎认父”,就意味深长了:

认父是认祖归宗,提醒读者认出是谁家?

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强调:别人家,断不能有!

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丁郎认父,既不繁华,也不热闹!

那我们认出的朱家、皇家有没认错?有没有张冠李戴?有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这家是朱明皇家?我们看两府的两副对联,很明显:

一是从黛玉眼中看到的王夫人的正内室“荣禧堂”挂的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珠玑:“珠”是圆珠子,“玑”是不圆的珠子,圆不圆都是“朱子”。

昭日月:“昭”是“明显”,“日月”是“明”。

珠玑昭日月 = 朱明,很明显,很昭。

看下面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东安郡王:也错得太昭了吧?东南西北四王,是平安宁静四字,把“东平郡王”故意写错,甲戌本、庚辰本都一样写错了,是故意的“错误”提醒。

穆莳:木石,木石前盟,就是木石前明,前文解过。

拜:正面看,“同乡世教弟”是书者谦称,但“王”不拜“公”,东平王给荣国公手书之字,明显用“拜”不对。反面看,是“朱明”,则用“拜”字就对了。

二是从宝琴眼中看到的“贾氏宗祠”抱厦前的“御笔”对联:

“勋业有光照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有光照日月:有光照“明”。

宁荣两府,对联中不是“照日月”,就是“昭日月”,都是“明”。

宗祠这副对联的里外还有两联,都用明显“错误”在作提醒:

“贾氏宗祠”的大门,衍圣公所书对联: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烝尝之盛。”

前文已说过,明显把上下联写反了,对联基本的平仄都搞反了。衍圣公的问题,后文专门讨论。

“贾氏宗祠”的正殿,御笔所书对联: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平仄姑且不论,至少把“宁荣”写反了,这个错太明显。对顺序不能乱写,我们前文在“王邢”二夫人的错误中讨论过,比如“帝后”,不能写作“后帝”,“老太太、太太”,不能写作“太太、老太太”,这是常识。

对联为什么都“反了”?意思是:反了!一是造反了。二是天翻地覆了,比如:肝脑涂地、功名贯天,本来是“天”为上联,“地”为下联,现在成了地在上、天在下了,显然是作者故意这么写的。

书中真把朱明皇家,写作宁国公、荣国公的“公”家,合适吗?岂止“公”家,书中还把皇帝写作“母”呢,贾母、宝玉母亲这些母系角色,都是皇帝。作者不能把那些皇帝在书中还写作皇帝,皇家还写作皇宫,在满清统治下那样写的书没法流传,作者的一把辛酸泪无法为人所知,满纸荒唐言也达不到目的。所以开篇就说了“真事隐”,必须隐写,必须独辟蹊径,重新构思设计,刻意颠倒乾坤,却故意在书中留下这么多照虎画猫的痕迹,用成百上千的错误异常提醒读者,引导读者去看反面,不是作者卖弄技巧,是不得已!



点击下一个: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白玉为君堂,黄金络马头。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丰年好大雪出处?珍珠如土金如铁,碾冰为土玉为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8 1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10: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造衅开端实在宁”隐藏的历史真相 (2017-01-01 09:09:09)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朱三太子        分类: 红楼梦
今天是新年元旦,先问候各位看文的朋友,鲜花送上并道一声“新年快乐!”《红楼梦》中'造衅开端实在宁”隐藏的历史真相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朱三太子朱慈炤。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那么朱慈炤的控诉是真的么?就让我们从红楼梦中来,到史料记载中去寻找真相吧!


  《明史》“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岁元日,寒甚,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无他言。而袁贵妃之朝也,相见甚欢,语移时。田妃大恨,向帝泣。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后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起居。妃寻以过斥居启祥宫,三月不召。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门看花,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事实是“崇祯十四年四月,进封东宫田为皇贵妃,西宫袁为贵妃,仿万历中例也", 当时是崇祯十三年(1640年)田为贵妃,袁妃是淑妃,在田升为皇贵妃时,生了一个女儿的袁妃才从淑妃升为贵妃。《明史》故意错误的颠倒写作"田妃""袁贵妃"是 为了制造田秀英阶位低于袁妃的错觉,以让不了解历史的人产生周后隆重招待袁妃却冷遇田妃乃是因为袁妃地位比田妃高的错误结论, 遮掩周后无缘无故对田秀英的欺凌羞辱的历史真相。回顾我前面在讲"坠儿"时写过的巜明史》运用的欺骗手法,东林党偷梁换柱的高超手法不得不服啊!]

  《崇祯宫词》:“时田贵妃有宠,倨见周后,后本大度,然以田贵妃固宠,欲裁之以礼。”

  《彤史拾遗》:“妃见后稍倨,后每抑之以礼。会岁旦朝正妃当诣坤宁宫朝,适天寒雨雪,翟车止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久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妃大恨,面上泣诉。”

  

史书一致的讲由于田贵妃“倨见周后”有错在先,所以大度的周后才会又是久冻又是羞辱地给了田贵妃一顿教训。翻遍各种史料,这可是唯一的证明田妃“倨见周后”的事实,可是从上面的详细记载,我们不但看不到田妃有任何的不当不敬之处,反倒只看到了田妃的小心和恭敬:当时是极其的严寒“寒甚”,可是周后不下令传免,故意久冻田妃,可田妃不敢离开也不敢争执,就老老实实地在酷寒中冻了两个多小时!请不要忘了当时可是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期”,冻死人的情况时常发生,史书上的记载比比皆是,周后的用意一目了然,她可不会学明宪宗的吴皇后对情敌万贵妃一顿棍棒落下把柄,江湖术士出身的善药阴毒的周后有的是办法能害死人还不见血不带伤!



   在被冻了很久以后,田贵妃才被周后允许进殿给她行礼,接着周后又是一言不发板着脸羞辱她,田贵妃依然是不敢生气争执,从头到尾何来“倨见周后”之说?田秀英是贵妃,身份高而且早到,恭敬守礼;袁妃仅是淑妃,身份低却偏又迟到很久,可是周后居然无缘无故让守礼的田贵妃在酷寒中罚站久冻,却先盛情款待应该早来却迟到很久的身份低的袁妃,何来“裁之以礼”?裁的是什么错? 凭的又是什么礼?史书荒唐之极的一句“周后大度,裁之以礼”不过就是为了遮掩周后依仗皇后正妻的身份对田秀英肆意欺凌羞辱的不堪的历史真相罢了,颠倒黑白原来如此简单!

  然后呢?

  《明史》“田妃大恨,向帝泣。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后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起居。妃寻以过斥居启祥宫,三月不召。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门看花,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

  《三垣笔记》“田妃之宠,周后颇不能容。一日,妃疏列后过,上曰:「妃可无礼於后耶!」命罚处某宫半年。其实妃不能文,上故命为之,以讽止后,又量示罚处,以存大体耳。此亦十库内官为予言者。”


  由于当时是几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而周后久冻田妃的新年岁元日正是气温尤其低的“寒甚”,朱慈炤在书中指出晴雯----田秀英是被冻病。被周后又是久冻又是羞辱终至病倒的田妃又气又怕,向崇祯哭诉。于是崇祯同周后吵了一架,争执中周后被崇祯推了一下倒地,于是周后开始绝食。崇祯一见周后绝食,就送貂皮衣问起居向周后道歉。周后不依不饶,定要严肃处置田妃才能作罢。那崇祯是怎么处理的呢?

  崇祯实在太聪明了,田妃没错,可周后闹绝食,如果批评惩处周后还不得被满朝的文官口诛笔伐?自己一代明君的好名声可就没了呀!再说还要顾及懿安太后和刘昭妃这些前辈的面子吧,周后是她俩给自己选的。怎么办?崇祯于是命令田妃写了一本批评周后的奏本,然后拿着奏本妆模作样地说:“身为妃子怎能指责皇后?”处罚田妃从承乾宫搬出,迁入启祥宫思过。既婉转的劝告了周后好自为之,还给足了周后面子,一举两得!田妃被贬启祥宫思过,周后欣然停止绝食,风波似乎过去,尤其是三个月后周后主动传召田妃一起赏花,一切似乎和好如初。我估计当时的崇祯肯定是得意了很久。

  可惜崇祯息事宁人的小聪明在周后必要置田妃母子于死地的歹毒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周后十分清楚自己有皇后的身份、刘昭妃和懿安太后的渊源、有朝野东林党的支持、尤其还有太子依仗,只要做得不被抓住明显的把柄,那么爱名声要面子胜过一切的崇祯根本就不会把自己怎么样,第一回合的大胜让周后更加得意妄为。为迷惑崇祯和田秀英,周后以退为进主动同田妃和好,这“相见如初”的背后酝酿的是重重的杀机。赏花后不久,崇祯“绝爱之”的虚岁五岁的五皇子莫名其妙的先是病倒,而后更被人装神弄鬼的活活吓死,而田妃的病情在善药的周后的关怀下逐渐加重,更在五皇子被害后一病不起,于是周后又适时地先是重金买来“歌舞女子数人”,在这些歌舞女子失宠后又加大成本,特派自己的父亲周奎“以营葬归苏”重金买来陈圆圆献给崇祯以“分田妃之宠”。周后的心机和崇祯的天真还真是天生一对!



  很多人都说,田妃被崇祯贬入冷宫,三个月都不被召见,若不是周后贤德,田秀英就不可能有出头之日了。真是这样么?事实恰恰相反!

  周后是非常嫉恨这个寓意非凡的“承乾”宫的,前面说过,自崇祯将永宁宫更名为承乾宫后,生育力超人的年轻周后就绝了生育记录。所以深知周后心结的崇祯命令田妃迁出承乾宫前往启祥宫闭门思过,以安抚周后。  

  那么启祥宫是冷宫么?

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只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嘉靖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将此宫更名启祥宫,特加爱护。正是由于发祥地这个缘故,启祥宫颇受明朝后期帝王,也就是嘉靖及其直系子孙们的重视,也算得上是明朝皇宫中的一处重要的宫所。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乾清、坤宁两宫灾后,明神宗朱翊钧(崇祯的爷爷)还曾在此宫居住了24年,临死前才搬回乾清宫。作为崇祯祖上的发祥地,还曾是崇祯爷爷万历皇帝长期居所的启祥宫,如何可能被作为冷宫?田妃搬入启祥宫只不过是为了暂缓冲突,解崇祯围的权宜之策罢了,谈何失宠?

  正因为田妃并未失宠,“三月不召”反而让崇祯性情大变,脾气暴躁,寝食不安。眼见苗头不对,善于查颜观色的周后这才以退为进,主动与田妃和好,让崇祯满意,再暗下杀手,斩草除根。这才有了五皇子被吓死的一系列的后续事件。





《崇祯宫词》、《彤史拾遗》:“(周)后家本节啬,而入典宫政,务减俭,裁宫中縻费,不为外家乞恩泽。” “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泽。”; “(田)妃最宠,未几进为皇贵妃,颇干预。每见上,輙为外家乞恩泽。”


  单就这笼统的言语描述,我们很难做出判断,还是让我们从实际的事例入手吧!

  《玉堂荟记》:“袁妃近作一紫檀纱厨,费七百金,其管事内珰奏曰:奴婢为娘娘节省三百金,如万岁临问,宜云千金,不可言少,恐照样再作,便作不来。后上见之,果问,妃对言千金,上细视良久曰:果值千金,前中宫以千金作一厨,尚不及此。” 周后的柜子差,估计连五百两也没花了,却黑了崇祯一千两银子,出身贫寒的周后的“务减俭,裁宫中縻费”令人万分钦佩。



  《崇祯宫词》、《罪惟录》等载:“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使以‘通鉴’教之!”后于此书,最详贯。一日,皇后与皇帝,同看除目。后见陈文庄名,指之曰:“此吾家探花也!”上不悦。曰:“既是汝家翰林,莫想得阁老?”后因言他事,以解之。”

  《明季北略》:“郑鄤在獄,以萬金乞周奎,通皇后關說。一日,上入宮,后曰:「聞得常州鄭鄤。」語未畢,上即目視之曰:「汝在宮中,那裡曉得鄭鄤?」后懼而止。”万两银子就收买了周后,怪不得周后的太子只能被周奎卖了“银百两”!

  周后向崇祯举荐给她包装造势、帮她当上皇后的东林党陈仁錫,结果不仅没成功,反而毁了陈仁锡的大好前途!周后拿了东林党郑谩的万两银子,想说服崇祯给郑谩减罪,结果被崇祯斥责没成功。



     《崇祯遗录》:“周延儒与嘉定侯周奎通谱,常使客董山人怀重资,与奎子鉴博,故负之。鉴喜,时时与之饮宴,遂得探内庭消息,凡事先意逢迎,其奸狡多此类。”     周后与父兄勾结,贩卖崇祯的宫禁内廷消息给朝臣谋取巨利。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翻遍各类史书,奇怪了,就连贤良的周后都能让我翻出郑谩、陈仁錫和周延儒三个出来,可却硬是找不出田秀英有任何贪污舞弊的记载出来!好不容易让我翻到《玉堂荟记》和《崇祯朝野纪》中有一句话“杨武陵之柄用,实借径于田贵妃。”,可这能说明什么?杨嗣昌又没给田妃塞过银子,反而是精忠报国的国之栋梁,田妃这样做正是国之大幸,怪不得崇祯重用杨嗣昌,相比有家无国、只认名利的东林党真是云泥之别! 



  事实证明:周后是不断地为自家乞恩泽,可是不怎么成功,结果作恶没作成反倒成为周后高风亮节的证据,被《崇祯宫词》等夸“每裁抑外家恩泽”,没有任何恶行劣迹的田秀英却被说成是“每见上,輙为外家乞恩泽”,史书啊有时就是个笑话!







户科给事中觧学龙上言:”漕粮之囤积于河干者,约二百余万。昨正月六日圣谕: 勋戚文武内臣富民之家,但有牛驘车辆,俱往务関漷县等处装运进京,依例给与脚价。窃计诸臣中,惟勋戚之车辆最多,当必有摩肩毂击而至者。乃自正月十三日运起,至二月初八日,运入京仓者止十万八千一百一十四石;运入蓟州者止一万七千二百石;因询所助车辆,则内臣暨顺天府宛大二县五城兵马司俱有装运。戚臣惟左都督周奎大车一辆驘一头。都督田弘遇大车一辆中车二辆牛四头驘十头。此外无一助者。而勋臣则寂然无闻矣。他不具论,即如武清候李诚铭,蒙恩累朝,富可敌国,今日建一院宇则运砖石若干车;明日创一楼榭则运木料若干辆。当魏璫擅政之日,借助工为名馈银数万,今日之事何等紧要,而抗违至此!”

  为国出力的时候,还是皇亲国戚靠谱,富可敌国的周奎出了“大车一辆、驘一头”,田弘遇出了“大车一辆、中车二辆、牛四头、驘十头”,这田家也实在是忒不像话了!你家钱比不上武清侯和周奎多,级别更是比不上了,怎么干活的时候这么充大,这不是让太后,皇后家脸上无光么!


    《旧京遗事》”嘉定伯嗜财,住海岱门新房,放债诸贫民,收其息,寝室积钱常满。”  《傳信錄》记载:李自成入京,“贼之杀勋戚大臣也,奎献银十万、美女十人,得不杀;仍赏银千两”“皇亲嘉定伯周奎献银七十万贿脱”,光现银就不下八十万两,周奎有的是钱!



     相形之下,田家兄弟却因为交不出足够的钱而被拷打至死。《爝火录》:“ 锦衣卫佥事田弘祚自缢,弘谟被杀。弘祚、弘谟,皆弘遇之弟。”,奇怪了!田秀英的叔叔都死了,剩个几岁的弟弟能做什么?却没看到从田家搜得什么惊人的财宝,难道这财宝随着田秀英和田弘遇的病死都烟消云散了?比比周奎光是白银就被大顺军找出了80万两,田家传说中的钱呢?周奎手里光是现银就有八十万两,却只肯支援崇祯区区八千两,有这样的好国丈,崇祯怎能不亡国?怪不得太监徐高哭诉曰:“老皇親如此鄙吝,朝廷萬難措手,大事必不可為矣!”



     可是东林党文人们是一定要诋毁田秀英和田家的,因为只有丑化政敌才能美化他们那不光彩的周后和周奎。史书记载周后故意问崇祯田妃琴艺何处学来“妃从何人授指法?”,崇祯不悦,吓得田妃赶快将继母吴氏昭入宫中一起弹琴,“(皇)上疑之,问在家师谁,贵妃以母授对。次日即召其母入,与妃对弹,始释然,赐而遣之。”这才躲过大劫。因为是捏造的谣言,是拿不出证据的,故而周后只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崇祯疑心生暗鬼,可是东林党文官们却在明亡后将周后想做的事直说出来并散布天下混淆视听。 太子老师东林党杨士聪《在玉荟堂记》写到:“田妃父宏遇陕西人,久住在京,曾为千总官,其妻吴氏,妓也。田妃亦非其女。” 其他东林党人的作品,如孙承泽的《思陵典礼记》等亦是如此学着周后的伎俩百般诋毁田秀英的出身以抬高美化周后。

      周后和东林党文官们诋毁田妃出身完全是贼喊捉贼,倒打一耙。这一点我将在后面详细阐述。

   天启的皇后张嫣不是张国纪之亲生女儿,实乃盗匪孙二之女。与张嫣敌对的魏忠贤可以任意处置天启的妃嫔,却绝不敢把出身有问题的身为皇后张嫣怎么样。因为张嫣是皇后不是妃子,不能随意废立,可是诋毁田秀英的出身后果可就太可怕了。崇祯可不是神经大条的天启,崇祯的多疑冷酷是出了名的,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其它下级官员被杀的不下百人。所以即使是维护崇祯的四皇子朱慈炤在写黛玉和秦可卿时也不得不说其人多疑小心眼,“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何况田秀英又只是个妃子,不像皇后不能轻易废立,如果田秀英的出身真有问题,早就被虎视眈眈的周后和满朝的东林党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了!周后和东林党这招是要置田秀英于死地!够恶毒!



     有一处《人海记》的记载更是令人思考,描述田妃企图陷害周后, 其作者是东林党黄宗羲的好学生查慎行【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查继佐就是查慎行的族叔,他们就是当代著名的用武侠小说歪曲明清史的金庸-----查良墉的先祖】::“帝每日召田贵妃,妃例御凤舆,由小太监异之而来,是日异者改为宫婢。上问故,日:“小太监多恣肆无状。”叩其实,日:“坤宁宫(周后所居)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上色动而搜其处,获得狎具,盖宫婢各有太监为腻侣,所谓“对儿”又名“对食”。上骤怒,立遣诸小太监,中宫因怼恨成疾,呕血。有老宫人日:“田妃宫中,独无对几乎,亦可搜之。”已而果然,上疑始释……”

  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故事,当然如果它是真的就更好了!一定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说不是真的?

  研究崇祯的后宫生活的人,一定要读《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这两本书对崇祯在位十七年间的宫廷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记述,上至星象,下至衣食住行,甚至包括娱乐生活,记载最为全面细致。

  但奇怪的是:以全著称,大到星相、皇五子之死,小到穿衣戴花吃汤圆都一一细致记录的《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都异常默契地对这起惊动了皇帝和中东两宫,后果严重到周后吐血的宫廷大冲突彻底无视!只字未提!

  为何《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的作者们宁可不顾事实地夸赞周后“大度”“每裁抑外家恩泽”,诋毁田妃“每见上,輙为外家乞恩泽”“ 倨见周后”,却不愿收录如此明显有利的大事件作为攻击田妃的确凿证据?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事根本就不存在!就连《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的作者们都没听说过!所以无从收录。

       历史上田妃的确变更宫廷旧制,将抬轿的太监换做了宫女,但事实仅是崇祯肯定了田妃的作为而已,完全不存在田妃诬告陷害周后一事,更没什么周后吐血的荒唐事!请看《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对此事的完整记载:

   “累石为山玩月台,奇花杂植逐时开。重重棕叶临衢覆,小小宫娥舁辇来。  〖田妃尝厌宫闼过高回,崇杠大牖,所居不适意。乃就廊房为低槛曲楯,蔽以敞槅,杂采扬州诸什器床簟,供设其中。宫西建一台,累石为洞,莳花药。每张幄坐其旁,曰"玩月台"。又以永巷接宫门御盖,往来必行风日中。妃令为薄夹棕叶覆之。凡用心之巧,多如此类。虽变易旧制,然较便,故上亦听之。且尝去小黄门之舁己舆者,而易以宫婢。上称其有礼。〗”

   “步舆安稳压香肩,细步纤纤夹路旋。恃宠频番更旧制,翻因知礼博君怜。  〖《彤史拾遗》载,贵妃用心工巧,虽变易旧制,然较便故,上亦听之。且尝去小黄门舁,已舆者而易之宫婢。上称其有礼。〗”



    就是黄宗羲主编的满清官修《明史》也是明确记载了田妃将抬轿的从太监换成宫女一事的,请看:"宫中有夹道,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又易小黄门之舁舆者以宫婢。帝闻,以为知礼。"东林党黄宗羲无法在巜明史》中捏造过分离谱的谎言,只能在周后欺凌田妃一事上玩弄文字游戏,将田贵妃和袁妃的品阶颠倒写作“田妃”和“袁贵妃”以混淆是非美化周后,最后竟然是他的好学生查慎行利用编写野史来杜撰谣言,居然将田妃易制歪曲捏造成田妃陷害周后,甚至编造出“中宫周后因此呕血”的苦情戏为周后博取同情,东林党的无耻下作啊!


  像《人海记》中这种造谣充分说明了当时丑化田妃美化周后的情况的严重。谣言满天,黑白颠倒。

  再想想太子老师、东林党大儒吴梅村是如何在他的《圆圆曲》中将周后献陈圆圆的丑事栽赃到田家头上的,他又是如何在他的《永和宫词》中污蔑田妃和抹黑崇祯的,就连清代史学家赵翼都看不下去了,指出吴梅村“何必以定陶作衬?且太子久定,嫡庶间并无参商,何必以如意为比?周后奉旨自尽,何得以曹操之弑伏后为比!”的包藏祸心!


  因为投靠了满清而掌握着笔杆子和发言权的东林党文人极尽所能地美化自己,为达目的不惜颠倒黑白、杜撰捏造,更有糊涂的世人附和鼓噪,怪不得四皇子朱慈炤会悲愤地写下“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9: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大门、大厅到正堂,贾氏宗祠位置在哪里?为什么对联反了?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贾府大观园龙蛇争玉:连载13】
(连载:庚辰本全部位置路线信息,摘录汇集)

第52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宝玉听了,转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馆来。不但宝钗姊妹在此,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序家常。

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



(大厅在二门外;这里明确了贾政的外书房位置,不是梦坡斋)

老嬷嬷跟至厅上,只见宝玉的奶兄李贵和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周瑞六个人,带着茗烟、伴鹤、锄药,扫红四个小厮,背着衣包,抱着坐褥,笼着一匹雕鞍彩辔的白马,早已伺候多时了。宝玉慢慢的上了马,李贵和王荣笼着嚼环,钱启、周瑞二人在前引导,张若锦、赵亦华在两边紧贴宝玉后身。

宝玉在马上笑道:“周哥、钱哥,咱们打这角门走罢,省得到了老爷的书房门口又下来。”周瑞侧身笑道:“老爷不在家,书房天天锁着的,爷可以不用下来罢了。”宝玉笑道:“虽锁着,也要下来的。”钱启、李贵都笑道:“爷说的是。便托懒不下来,倘或遇见赖大爷、林二爷,虽不好说爷,也劝两句。有的不是,都派在我们身上,又说我们不教爷礼了。”周瑞、钱启便一直出角门来。

于是出了角门,门外又有李贵等六人的小厮,并几个马夫,早预备下十来匹马专候。一出了角门,李贵等都各上了马,前引傍围的一阵烟去了,不在话下。



第53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什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贾珍看了,命交与赖升去看了,请人别重这上头日子。因在厅上看着小厮们抬围屏,擦抹几案、金银供器。只见小厮手里拿着个禀帖并一篇帐目,回说:“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

(乌庄头进来了,说明此厅是二门外的大厅。则:宗祠在大厅之西)

贾珍便命带进他来。一时,只见乌进孝进来,只在院内磕头请安。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缺二仪门,即二门)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代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二门内)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宗祠。

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里(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付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

(明显上下联反了,上联仄、下联平。反了,天翻地覆了)

  进入院中,白石甬路,西(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付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照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亦是御笔。

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付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俱是御笔。



尤氏上房早已袭地铺满红毡,请贾母上去坐了。

一面走出来,至暖阁前上了轿。尤氏等闪过屏风,小厮们才领轿夫,请了轿出大门。尤氏亦随邢夫人等同至荣府。

这里轿出大门,这一条街上,东一边合面设列着宁国府的仪仗、执事、乐器,西一面合面设列着荣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屏退不从此过。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湾向西,至贾母这边正厅上下轿。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绣(裀)绣屏,唤(焕)然一新。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

贾母归了坐,老嬷嬷来回:“老太太们来行礼。”贾母忙又起身要迎,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进来了。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让了一回,吃茶去后,贾母只送至内仪门,便回来归正坐。



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廊上几席,便是贾珍、贾琏、贾环、贾琮、贾蓉、贾芹、贾芸、贾菱、贾菖等。 (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都没有贾蔷)

(宝玉辈,作者已给出大排行:珍{珠亡}琏环琮:真{朱亡}连环从)



第55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每日早晨皆到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上去会齐办事,吃过早饭,于午错方回房。这三间厅原系预备省亲之时众执事太监起坐之处,故省亲之后也用不着了,每日只有婆子们上夜。这厅上也有一匾,题着“辅仁谕德”四字,家下俗呼皆只叫“议事厅”儿。如今他二人每日卯正至,午正方散。凡一应执事媳妇等来往回话者,络绎不绝。

(“体仁沐德”后的花厅)



(未完,连载【红楼梦贾府大观园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解谜:宝玉赏梅,蜂腰板桥上,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为什么走蜂腰桥?芦雪广联诗后,走藕香榭,到暖香坞的路线
0 赞同 · 1 评论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21: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弄清楚贾敬、贾珍父子原型,才知贾府败亡为何宁国府首罪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04:贾珍与贾蓉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文讲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敬是贾代化“养”的儿子,这个说法与前后都用的“生”完全不同。


结合贾敬不愿袭爵当家,一心好道求长生,又极为人性的性格,便可知他的人物原型,曹雪芹是借鉴了明朝嘉靖皇帝的人物和性格来设定。

嘉靖皇帝是养子,贾敬也肯定是贾代化的养子。

☞细说红楼系列104,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冷子兴说到贾敬,就又讲到了贾珍和贾蓉。

(第二回)冷子兴道:“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孱.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后文有个说法叫“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世消亡首罪宁”,说的就是贾敬疏于管教子孙,宁国府成为贾府败亡的罪魁祸首。

那么,贾敬究竟有什么错呢?

一,失职
贾敬被贾代化收养,就是要他当家继承宁国府的。

贾代化死后,贾敬就继承宁国公世袭二等爵的将军。

可他对世袭并无兴趣,自然也就不肯好好的经营宁国府,等到儿子贾珍一成年,就将爵位给贾珍袭了。他自己求仙访道寻长生去了。


贾敬弃爵不光是失责,更放弃了宁国公世袭的一代继承。

贾府世袭参考的是明清宗室降等世袭的是设定。爵位和爵产绑定。

贾敬放弃了宁国公世袭二等爵的爵位,相应的也就放弃了二等爵对应的爵产。

贾珍说宁国府到他还剩下八九处田产,那么贾敬二等爵时,起码也要十一二处爵产,因为他的人性,最少放弃了四分之一的财富,这对宁国府是巨大的损失。


二,失责
养不教父子过,贾敬也许是被贾代化过于严厉的教养逆反(赖嬷嬷说贾代化教育儿子像审贼),便坚决不管独子贾珍。

贾珍父亲不管,母亲溺爱,就越发无法无天,任性妄为,当家后将宁国府恨不得翻过来。

贾珍和贾蓉父子,尤其是贾珍的经历和人物,分明就有明嘉靖皇帝的堂兄正德皇帝的影子。

这个在《明史》被恶评的正德皇帝,可不就是将明王朝差点翻过来的折腾。

而嘉靖皇帝的伯父(继父)弘治皇帝因独宠张皇后,对儿子教养失责,便是“箕裘颓堕”的典范。


贾敬好巧不巧,也是《红楼梦》中唯一没讲到他有姬妾的男主人。他在女儿惜春出生、妻子死后去了道观,显然有伤心妻子之死的原因。

宁国府贾敬、贾珍和贾蓉三代祖孙,分明借鉴了明朝的弘治、正德和嘉靖三代皇帝的人物和典故,读书人还是要分辨的。

当然,借鉴明朝人物和典故并不是隐写明史,只是以史为鉴,读书人要清楚。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03 10:0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21: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恐怖细节:皇帝以“宁”赐宁国公,已埋下后世抄家灾祸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宁国公与荣国公的封号特别有意思。为什么选用了“宁荣”二字作为封号,这里有讲究。本文就讲一下宁国公的宁,代表的具体含义。

宁国公是荣国公的哥哥,功劳却没有弟弟大。所以爵位比荣国公低了一等。宁国公只承袭一代,荣国公却承袭了两代。


《红楼梦》中爵位根据清代的宗室爵位设计。荣国公相当于一等镇国公,宁国公则是一等辅国公,以此类推。

宁国公是一员“猛将”,脾气火爆。原文对此有两条线索。

一,焦大当初从死人堆里将宁国公救出来,如果不是“猛将”,不会与敌人同归于尽,誓死不退。

二,赖嬷嬷说宁国府一脉相承,教训儿子就像审贼,可知宁国公的性格。

作为一名脾气火爆的猛将,建功立业后被皇帝赐爵为“宁”,也是有所依据。

表面看,“宁”是希望他能克制脾气,更加平和。实际上皇帝也是担心手握军权,位高权重的宁国公有问题。希望他能够韬光养晦,不惹事,更不会心生不轨。


“宁”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形声字,一间房子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盛食物的“皿”,表示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后来又加上“心”旁,表示“安心”、“安宁”的意思。

《尔雅·释宫》门屛之閒谓之宁。《礼·曲礼》天子当宁而立。《注》门内屛外,人君视朝所宁立处。

“宁”字整体来说表示“安心”“安定”的意思。算是皇帝对宁国公和贾家的良好期许。也嘉勉他为王朝的安定繁荣做出的贡献。

不过,宁国府的“宁”还不止于此。从宁国府的蛛丝马迹能明显看出曹雪芹设计的宁国府,有将明亡的一些线索整理起来,供后人警醒。


首先,宁与明朝有关。

朱元璋建立明朝,都城就在南京。南京古称金陵、江宁、建康、建邺、应天等。

西晋时期始设置江宁县,本名临江县,改取“江南永世安宁”之意,叫作江宁县。此后的历朝历代更迭中,江宁一会儿被废一会儿恢复,到清朝时废除应天府设置,改为江宁府。清朝后期,江宁府与苏州府合并,各取其中一字才是江苏省。

由于南京古称“江宁”,宁国府有很多明朝的线索。

当日朱元璋传位给嫡长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是为南京的明朝第二代君主。所以宁国府也是贾家嫡长。

而靖难之役后,朱棣取代朱允炆并迁都北京。于是南京为“甄(真)”北京为“贾(假)”,曹雪芹对朱棣有明显讽刺。


其次,宁国府出场的三个儿媳妇,影射明朝。

秦可卿、尤氏、贾蓉续弦叫许氏。

按照《百家姓》“朱秦尤许”的连贯性,偏偏宁国府没有姓“朱”的媳妇。皆因宁国府本身就代表了明和朱。

彼时明朝已经灭亡。秦可卿、尤氏、许氏三人,没有一个人有生育。 “宁”也有止息之意。代表“亡”。宁国府未来嫡长一脉同样断子绝孙。

“造衅开端实在宁”,也借秦可卿判词和死亡预示贾家败亡的伏笔。


最后,贾敬通嘉靖。

嘉靖好道,喜欢炼丹修仙,明明聪明却对家业不上心。性格、喜好和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一模一样。

曹雪芹写贾家的败亡,始于贾敬,是为“箕裘颓堕皆从敬”。也是借鉴自明朝从嘉靖皇帝开始,所引发的最终败亡。

曹雪芹写宁国府的败亡,是以明亡的历史教训为蓝本,警醒读书人吸取教训。


所以,“宁”代表宁国府,却绝不是悼念明亡。

皆因“荣”代表了荣国府,意为清兴。

二者是“兄弟一家”,已经表明作者的思想。既不是反清复明,也不是憎清悼明。就是借历史讲述“兴亡”的教训给世人警惕。并以兴亡为背景写人事受大环境影响的无常。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8-21 10:1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10: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恐怖细节:皇帝以“宁”赐宁国公,已埋下后世抄家灾祸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宁国公与荣国公的封号特别有意思。为什么选用了“宁荣”二字作为封号,这里有讲究。本文就讲一下宁国公的宁,代表的具体含义。

宁国公是荣国公的哥哥,功劳却没有弟弟大。所以爵位比荣国公低了一等。宁国公只承袭一代,荣国公却承袭了两代。


《红楼梦》中爵位根据清代的宗室爵位设计。荣国公相当于一等镇国公,宁国公则是一等辅国公,以此类推。

宁国公是一员“猛将”,脾气火爆。原文对此有两条线索。

一,焦大当初从死人堆里将宁国公救出来,如果不是“猛将”,不会与敌人同归于尽,誓死不退。

二,赖嬷嬷说宁国府一脉相承,教训儿子就像审贼,可知宁国公的性格。

作为一名脾气火爆的猛将,建功立业后被皇帝赐爵为“宁”,也是有所依据。

表面看,“宁”是希望他能克制脾气,更加平和。实际上皇帝也是担心手握军权,位高权重的宁国公有问题。希望他能够韬光养晦,不惹事,更不会心生不轨。


“宁”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形声字,一间房子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盛食物的“皿”,表示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后来又加上“心”旁,表示“安心”、“安宁”的意思。

《尔雅·释宫》门屛之閒谓之宁。《礼·曲礼》天子当宁而立。《注》门内屛外,人君视朝所宁立处。

“宁”字整体来说表示“安心”“安定”的意思。算是皇帝对宁国公和贾家的良好期许。也嘉勉他为王朝的安定繁荣做出的贡献。

不过,宁国府的“宁”还不止于此。从宁国府的蛛丝马迹能明显看出曹雪芹设计的宁国府,有将明亡的一些线索整理起来,供后人警醒。


首先,宁与明朝有关。

朱元璋建立明朝,都城就在南京。南京古称金陵、江宁、建康、建邺、应天等。

西晋时期始设置江宁县,本名临江县,改取“江南永世安宁”之意,叫作江宁县。此后的历朝历代更迭中,江宁一会儿被废一会儿恢复,到清朝时废除应天府设置,改为江宁府。清朝后期,江宁府与苏州府合并,各取其中一字才是江苏省。

由于南京古称“江宁”,宁国府有很多明朝的线索。

当日朱元璋传位给嫡长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是为南京的明朝第二代君主。所以宁国府也是贾家嫡长。

而靖难之役后,朱棣取代朱允炆并迁都北京。于是南京为“甄(真)”北京为“贾(假)”,曹雪芹对朱棣有明显讽刺。


其次,宁国府出场的三个儿媳妇,影射明朝。

秦可卿、尤氏、贾蓉续弦叫许氏。

按照《百家姓》“朱秦尤许”的连贯性,偏偏宁国府没有姓“朱”的媳妇。皆因宁国府本身就代表了明和朱。

彼时明朝已经灭亡。秦可卿、尤氏、许氏三人,没有一个人有生育。 “宁”也有止息之意。代表“亡”。宁国府未来嫡长一脉同样断子绝孙。

“造衅开端实在宁”,也借秦可卿判词和死亡预示贾家败亡的伏笔。


最后,贾敬通嘉靖。

嘉靖好道,喜欢炼丹修仙,明明聪明却对家业不上心。性格、喜好和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一模一样。

曹雪芹写贾家的败亡,始于贾敬,是为“箕裘颓堕皆从敬”。也是借鉴自明朝从嘉靖皇帝开始,所引发的最终败亡。

曹雪芹写宁国府的败亡,是以明亡的历史教训为蓝本,警醒读书人吸取教训。


所以,“宁”代表宁国府,却绝不是悼念明亡。

皆因“荣”代表了荣国府,意为清兴。

二者是“兄弟一家”,已经表明作者的思想。既不是反清复明,也不是憎清悼明。就是借历史讲述“兴亡”的教训给世人警惕。并以兴亡为背景写人事受大环境影响的无常。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8-21 10:1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8: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演的《丁郎认父》:宁府下住的,宁字下,正是“丁”郎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香港
2024.11.10 11:38:38
字数 3,343
阅读 19
【 红楼日月:连载113】
(接上文,林黛玉解密,《红楼梦》作者补天石,是崇祯皇子的可能性)

8.2 宁荣一家
宁国府、荣国府是一家:朱家!朱明皇家。

8.2.1 丁郎认父
元春省亲后,19回,宁府唱戏,珍大爷特意请宝玉过去看戏。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

先统一看下写到名字的几个戏,《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确是神鬼妖魔的热闹戏,可位列第一的《丁郎认父》却明显不是这类戏!而且从戏名上就能看出明显差异,和明显错误:

《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在民间传说和话本中有黄伯杨,据说是乐毅的师父,用迷魂阵困了孙膑,甚至有孙膑的师父鬼谷子下山破阵等乱七八糟的热闹戏。之所以说乱七八糟,是因为孙膑、乐毅根本就不是同时期的人。江西高腔也有《黄伯英大摆阴兵阵》的戏,却没有“黄伯央”。所以此处的“黄伯央”,是把“黄伯杨”、“黄伯英”错写为“黄伯央”。其实是故意写错,秘密是“英”字之“下”为“央”。

《孙行者大闹天宫》明显也有错,孙猴子、齐天大圣都可以大闹天宫,孙行者却是拜唐僧为师后的赐名,再大闹天宫就说不过去了。

文中连续用两个明显错误,就不是抄书者抄错了,又是作者故意的“错误”提醒。我们看看跟那几个戏不一样的《丁郎认父》: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专权。杜鸾被抄家,杜家很多人被杀,其子杜文学出逃,后被发配湖广,改名胡文学。偶遇辞官在籍的胡丞相,因爱其才,又为同姓,遂带回家,供其读书。胡丞相无子,只有独女凤英,于是招赘文学。文学对杜家大难念念不忘,郁郁不乐。

当日文学逃难时,其妻已有孕。十多年后,其子长大,取名丁郎,奉母命寻父,母亲交给丁郎半片菱花,作为认父证物。

丁郎千里寻父,流落街头,遇到苗青,是文学同乡,深知其冤,闻丁郎寻父,便收留家中。一日文学上街,苗青指给丁郎,丁郎当街认父,文学问清家世,又见半片菱花,已知确是亲子。但当街人众,恐连累岳父,不敢相认,让胡府随从责打丁郎,匆匆回府。

丁郎前往胡府,被不明真相的胡府随从误解,拉到后院一顿暴打。正好凤英撞见,喝退众人,问明原委,并有半片菱花为证。凤英禀明父亲,极力促成其事,终使父子团圆。

《丁郎认父》:杜文学
杜鸾,长安人,据《明史》记载,嘉靖初,因大礼议之争,被杖午门外。为人正直,审理过多起重大冤狱,是与严嵩斗争的中坚人物。

秦腔《周仁回府》,演的就是杜鸾与严嵩斗争的故事:

杜鸾之子杜文学,其妻美貌,严嵩义子严年垂涎三尺,将杜文学诬告治罪,流放岭南。

杜文学临行前,将妻托付义弟周仁照顾。被人告密,严年赐官周仁,令其献嫂救兄。周仁回府,与妻计议救嫂之策,妻愿扮嫂献与严年,周仁则须大义为重,护嫂出逃。妻至严府,杀贼不成,自杀身亡。

当杜文学立功而还,严嵩已除,见到周仁怒火填膺,不容分说,一顿棒打的周仁皮开肉绽。周仁被冤,跪墓哭妻,撕心裂肺。直至嫂嫂出见,痛陈经过,才真相大白,忠义昭彰。

陕西人没有不知道《周仁回府》的,秦人忠义,源远流长,小至社火、戏曲,也都可见一斑。此戏忠义之腔,凄凉之苦,哭妻之痛,忍辱负重,动人肝肠。

所以杜鸾此人,在民间、戏曲中,并不陌生。《丁郎认父》演绎的也是广为人知的故事,又名《对菱花》,至今还在演出。

此处《丁郎认父》有何特别之处?看起来中规中矩的剧情,没有神鬼妖魔,没有繁华热闹。但放在嘉靖年代、宁府来演,却隐真事:

宁府、丁郎:宁府下住的,便是“丁”郎。“宁”字繁体为“寧”,异体字有“寜寕”,甲戌本、庚辰本便写作“寕”府,下边都是“丁”。

书中把黄伯“英”故意错写为黄伯“央”,把“丁”郎认父作为“宁”府演的第一个戏,是要读者注意“宁”府之下的“丁”。

别当棒槌,再看荣府:“荣”字繁体为“榮”,上边是“火”,下边是“木”。前文讨论过五行的字,“火”、“木”都是朱明的关键字!

“荣”府之下的“木”,与“宁”府之下的“丁”,组成什么字?朱!

不是孤证,作者早就告诉过我们了,又是答案在前。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说到宁府,看这段:

甲戌本: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肯读书,只是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

庚辰本: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

两个手抄本虽有异文,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这句话却完全相同。这句话细看,明显不通,写通顺应该是这样:“也没有人敢来管他”,或者是“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很明显:缺“人”字。

“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没拆房,宁府还在,寕的“宀”还在。把“寕”下的“丁”翻过来,不就是行书“人”字嘛。

“宀”在甲骨文中就有,古字形像房屋的侧视形,本义即房屋,引申为覆盖。“寕”字覆盖什么?

“冖”象形字也表示覆盖。“榮”字覆盖什么?

所以这句话缺“人”字,是有意强调:“寕”下的“丁”翻过来,是“人”字,与“榮”府之下的“木”,明显组成“朱”:


拆字法,在《红楼梦》中多次用过,比如“自从两地生孤木”、“一从二令三人木”,所以也不是孤证。宁、荣为一家拆两府:朱家!

宁国府、荣国府下边住的是:丁 + 木 = 朱!

回头再看这段“丁郎认父”,就意味深长了:

“丁郎认父”是认祖归宗,提醒读者认出是谁家?

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在强调:别人家,断不能有!

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丁郎认父》既不繁华,也不热闹!

那么我们认出的朱家、皇家有没认错?有没有张冠李戴?有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这家是朱明皇家?我们看两府的两副对联,很明显。

一是从黛玉眼中看到的荣国府正堂“荣禧堂”挂的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珠玑:“珠”是圆珠子,“玑”是不圆的珠子,圆不圆都是“朱子”。

昭日月:“昭”是“明显”,“日月”是“明”。

珠玑昭日月 = 朱明,很明显,很昭。

看下面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东安郡王:也错得太昭了吧?东南西北四王,是平安宁静四字,把“东平郡王”故意写错,甲戌本、庚辰本都一样写错了,是故意的“错误”提醒。

穆莳:木石,木石前盟,就是木石前明。

拜:正面看,“同乡世教弟”是书者谦称,但“王”不拜“公”,东平王给荣国公手书之字,明显用“拜”不对。反面看,是“朱明”,则用“拜”字就对了。

二是从宝琴眼中看到的“贾氏宗祠”抱厦前的“御笔”对联:

“勋业有光照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有光照日月:有光照“明”。

宁荣两府,对联中不是“照日月”,就是“昭日月”,都是“明”。

宗祠这副对联的里外还有两联,都用明显“错误”在作提醒:

“贾氏宗祠”的大门,衍圣公所书对联: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烝尝之盛。”

明显把上下联写反了。衍圣公的问题,后文专门讨论。

“贾氏宗祠”的正殿,御笔所书对联: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平仄姑且不论,至少把“宁荣”写反了。对顺序不能乱写,前文在“王邢”二夫人的错误中讨论过。比如“帝后”,不能写作“后帝”,“老太太、太太”,不能写作“太太、老太太”,这是常识。

对联为什么“反了”?意思是:反了!一是造反了,二是天翻地覆了。比如:肝脑涂地、功名贯天,本来是“天”为上联,“地”为下联,现在成了地在上、天在下了,显然是作者故意为之。

书中真把朱明皇家,写作宁国公、荣国公这样的“公”家,合适吗?这还真不是红楼作者开的先河,明武宗就把自己封为“镇国公”,而且把“镇国府”就称为“家里”。岂止“公”家,书中还把皇帝写作“母”呢!贾母、宝玉母亲这些母系角色,都是皇帝。作者不能把那些皇帝在书中还写作皇帝,皇家还写作皇宫,在满清统治下那样写的书没法流传,作者的“一把辛酸泪”无法为人所知,“满纸荒唐言”也达不到目的。所以开篇就说“真事隐”,必须隐写,必须独辟蹊径,重新构思设计,刻意颠倒乾坤!却故意在书中留下这么多照虎画猫的痕迹,用成百上千的错误、异常提醒读者,引导读者去看反面之意。不是作者卖弄技巧,是亡国奴!文字狱!不得已!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7 13:00 , Processed in 0.0643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