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书《红楼梦》 文化瑰宝《推背图》(1026)
尊敬的各位红学研究者及爱好者朋友们:大家 好!
与 老凯哥老师的交流
凯哥老师在看了我的以前的博文后评论道:
【“生于末世运偏消”是说探春生在贾家衰落的时候而命又不好,这个末世是指贾家的“末世”,而不是清王朝的末世,当时正是康乾盛世,哪里来的末世?白先生的“预言说”、“气场说”未免过于穿凿了。】
我回复说:凯哥老师无疑是被作者的假语言骗了,书中有两个叫作“宝玉“的人物,那个贾宝玉分明是假的,因为该书作者专门请来作为“导读”的脂砚斋先生特别告诉读者,如何正确解读其书的“钥匙”和捷径就是“拆字法”。该法中的“谐音法”是书中作者最常用的。所以认识贾宝玉这个人物,很自然就会想到他为什么给该书的男主人公“宝玉”设置一个“贾”字作姓呢?显然寓意在于他的“假的性质”啊!
如果您不信,那么请看该书在第一回正文写到“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时,其文字的上方就有“导读”脂砚斋的非常明显的点睛‘批注’(眉批):
【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
特别是她 又在第二回当正文写到“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么?”时脂砚斋又批道:
【此衔无考,亦因写怀而设置。而勿论。】
【又一个‘真正之家’,持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您看:这位批注者多么像与作者在演“双簧”,一个在正文中表演“哑语、暗语”;一个则马上解释成“独白”的话。脂砚斋的的确确是曹雪芹的忠实代言人!她说是因为作者写怀才设置“甄(宝玉)”与“贾(宝玉)”两个人物的。而且明明白白告知读者“甄宝玉借的是‘真”字音,所以‘贾’宝玉借的就必然是‘假’字音了。这种意思还用“争辩”吗?!
那句“真正之家”与“假家遥对”的话,就更是不用思考就能够明白的“大白话”了。她并且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作者在书中设置“一真一假”两个人物的原因是“‘写假’则知真。”
您再看:作者在第二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处,脂批写的是:
【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可见,这位“导读”先生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真假二宝玉,心里像明镜一般!所以我非常敬佩这位《红楼梦》第一读者,因此认定该书的“第一知情人”非她莫属啊!上述多条批语实际上就是该书“导读”脂砚斋的特别“批注”——详尽解释,即非常明显的“实情相告”也!她的意思是:
贾宝玉是个假人,只有甄宝玉才是历史真人(作者本人的化名);而贾宝玉只是为“真宝玉”传影而存在于书中也!
你想“影子”能是真的(实体)吗?没有一个历史真人站在那里,哪里能够出来他的影子呢?!听话听音儿,您还不明白脂砚斋说的书中的两个“宝玉”谁个真、谁个假吗?!
因此,我认为书中的“贾家”并不是南京的“甄家”(曹家)。所以作者写的“贾家末世”,当然就不是曹家末世了。这是非常好理解的,不用转什么‘弯子’吧?
其实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贾氏四姐妹都是假人,即曹雪芹塑造的说话“工具”。贾元春本来就是皇家眼中的“罪家之女”。曹家那时已经被雍正抄过家了。他家返回北京老家时,皇帝才给了17间半房屋居住,这是有历史档案作证的。哪里来的什么“繁华”的大观园?那才是真正的“荒唐言”哩!她贾元春怎么可能成为雍正的“贤德妃”又大张旗鼓地回家“省亲”呢?这绝对是假的事情矣!
(2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