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回复: 1

俞平伯、脂批“三千假”和“庚寅本”(周文业) pengxq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发表于 2024-6-28 2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俞平伯、脂批“三千假”和“庚寅本”(周文业) pengxq书斋 2017-05-25   |  146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俞平伯、脂批“三千假”和“庚寅本”(周文业) (2015-01-20 19:14:14)[url=]转载[/url]

标签:曹雪芹脂砚斋王根福鸳鸯剑红学研究文化分类: 红学研究

王根福:幸亏我不是俞平伯,不然会被活活气死。
一个一生认真做学问、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声望的著名红学家,居然会随心所欲地修改脂批文字而且多达十五处之多!--这谁能相信?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人品问题。俞平伯1954年的辑评,十五处与庚寅同而与甲戌、己卯不同就“证明”庚寅脂批抄自俞平伯?笑话!我们有什么根据说俞平伯1954所辑脂批某些批语不是来自某一个“庚寅本”?!--当然,俞平伯不一定意识到。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说有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而不应该毫无根据地污蔑俞平伯的人品。
俞平伯、脂批“三千假”和“庚寅本”
作者:周文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4 更新时间:2015-1-7 8:06:32 [url=][/url]
中国古代小说网2015年1月5日转载了詹健刊载于《红楼梦研究辑刊》第九辑一文:“脂批二则校商”,谈脂评“三千假”和“三个假”问题。1月6日早,“庚寅本”的发现者和现收藏者王超从天津给我打来长途电话,他看到此文后马上和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和“庚寅本”进行了核对,发现其中也是“三个假”,和甲戌本、陶洙己卯本不同,为此他很不解。我听到后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立即告知他其中的原委。
   我获赠《红楼梦研究辑刊》第九辑,但只注意了其中沈治钧有关甲戌本附条文章,为此写了三篇长文和沈先生讨论,没有注意到此文。
  此例虽是一小例,但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与《红楼梦》版本有关的问题,值得仔细分析。

“三千假”和“三个假”统计

  所谓“三千假”和“三个假”问题,是指《红楼梦》第1回中“在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句旁有一夹批:
  
  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
  
  其中的“三千假”在有些版本中记为“三个假”,综合詹健和王超的统计,各种记录按照时间排列如下。
  
  “三千假”:
  1.甲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0页;
  2.陶洙抄录的己卯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2页;
  3.周祜昌、周汝昌、周伦玲校订:《石头记会真》壹,海燕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4.郑红枫、郑庆山辑校:《红楼梦脂评辑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7页;
  5.周汝昌:《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漓江出版社,2010年,第2页;
  6.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华书局,1960年,第4页;
  7.王夕河:《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6页;
  8.吴铭恩:《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第5页。
  
  “三个假”:
  1.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第34页;
  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寅本),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8页;
  3.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1986年,第4页;
  4.[法]陈庆浩编著:《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第7页;
  5.欧阳健:《还原脂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59页。

“三千假”和“三个假”五种记录分析

  詹健一文详细分析了各种版本中“三千假”和“三个假”,对其“真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为和本文无关在此不再讨论。本文所讨论的是上述记载中的五个记录之间的关系。这五个记录中有三个“三千假”和两个“三个假”,其中有两个和俞平伯有关,按照时间排序,是从“三千假”——“三个假”——“三千假”。
  
  1.甲戌本——“三千假”;
  2.陶洙1949年抄录己卯本——“三千假”;
  3.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三个假”;
  4.“庚寅本”——“三个假”;
  5.俞平伯1960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三千假”。
  
  对上述版本分析如下:
  1.甲戌本——“三千假”:
  此为最初版本,故为“三千假”。
  
   2.陶洙1949年抄录己卯本——“三千假”:
陶洙是根据周汝昌甲戌本的录副本抄写的,和甲戌本相同,估计录副本也为“三千假”。
   3.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三个假”:
  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是根据两本整理的,即陶洙的己卯本,和俞平伯自己1931年把甲戌本批语抄到自己的有正大字本。陶洙的己卯本是“三千假”,而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却是“三个假”。陶洙的己卯本是“三千假”,为何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要改为“三个假”?后面再详细分析。
  
  4.“庚寅本”——“三个假”:
  “庚寅本”根据我的分析,其批语是抄自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自然也是“三个假”。
  
  5.俞平伯1960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三千假”:
  俞平伯1960年重新整理辑评时,甲戌本尚未影印,他可能对此批语又仔细进行了分析,还是觉得随便修改原文不好,因此最终放弃了自己1931年抄本修改的“三个假”,而还是采取了陶洙己卯本的“三千假”。
  
  以上就是“三千假”和“三个假”各种不同记录的修改过程。至于其他版本的记录,因为和本文讨论问题无关,就不再分析了。
  
  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改字,除此例外典型的例子是“血泪盈腮”问题。
  甲戌本第13回最后第11页B面,在正文“凤姐分析宁府弊端”处有一批语:
  
  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想恸血泪盈。
  
  此处甲戌本的“血泪盈”后似缺一字。对此批字和前例一样,有不同补字。
  “腮”字又是首先出现在陶洙抄录在己卯本上,是陶洙自己所补,还是抄自周汝昌的录副本,由于录副本未公开,目前无法判别。
  俞平伯先生在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也补上了一个“腮”字,未加任何说明。
  俞平伯先生在1960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仍是补了“腮”字,但加了括号,即(腮),并加注:“‘腮’字原本缺。”
  “庚寅本”在此处也补的是“腮”字。
  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类似的改字还有很多,下面再进一步仔细分析。

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和“庚寅本”改字

  和“三千假”和“三个假”一例一样,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和“庚寅本”文字相同,而与甲戌本、己卯本不同,类似例子初步统计共有14例,这些修改肯定不是出于己卯本,而是出于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
  这种情况同样可分为两类:
  1.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庚寅本”比甲戌本少字,而己卯本不少,共5例。
  2.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庚寅本”比甲戌本改字,而己卯本不改,共10例。
  这些明显都是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发生的。
  下面分析和“三千假”和“三个假”一样改字的其他13个例子。
  例1.第1回,“后”改“则”。
  正文: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甲戌本第1-8b页,己卯本第19页,1963年版《辑评》第8页:
  【眉】然后开卷至此。
  1954年版《辑评》第40页,“庚寅本”第12页:
  【夹】然则开卷至此。
  误: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把“后”字改为“则”字。
  
  例2.第2回,“清”改“得”。
  正文: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甲戌本第2-6b页,己卯本第43页,1963年版《辑评》第32页:
  【夹】记清此句。
  1954年版《辑评》第61页,“庚寅本”第40页:
  【双】记得此句。
  误: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把“清”字改为“得”字。
  
  例3.第3回,“定”改“走”。
  正文: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甲戌本第3-5b页,己卯本第615页,1963年版《辑评》第47页:
  【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
  1954年版《辑评》第79页,“庚寅本”第60页:
  【双】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
  误: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把“定”字改为“走”字。
   例4.第3回,“占”改“夹”.
   正文:是这家里的混魔王。
  甲戌本第3-10b页,己卯本第68页,1963年版《辑评》第54页:
  【夹】占绛洞花王为对看。
  1954年版《辑评》第86页,“庚寅本”第68页:
  【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
  误: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把“占”字改为“夹”字。
  
  例5.第3回,“无”改“为”。
  正文:王夫人忙携了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
  甲戌本第3-12b页,己卯本第71页,1963年版《辑评》第56页:
  【眉】今看至此,……或饮一口,不无荣婢所诮乎。
  1954年版《辑评》第88页,“庚寅本”第71页:
  【眉】今看至此,……或饮一口,不为荣婢所诮乎。
  误: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把“无”字改为“为”字。
  
  例6.第3回,“有”改“在”。
  正文:何等眼熟到如此。
  甲戌本第3-13a页,己卯本第72页,1963年版《辑评》第58页:
  【夹】正是。想必有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
  1954年版《辑评》第89页,“庚寅本”第73页:
  【夹】正是。想在有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
  误: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把“有”字改为“在”字。
  
   例7.第5回,“非生”改“生非”
   正文: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甲戌本第5-7b页,己卯本第108页,1963年版《辑评》第85页:
  【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1954年版《辑评》第118页,“庚寅本”第116页:
  【夹】寓意深远,皆生非其地之意。
  误: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改“非生”为“生非”。
  
  例8.第7回,“笑”改“笑(哭)”。
  正文:若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甲戌本第7-5b页,己卯本第153页,1963年版《辑评》第122页:
  【夹】特为天下世家一笑。
  1954年版《辑评》第158页,“庚寅本”第170页:
  【夹】特为天下世家一(笑)哭。
  误:1954年版《辑评》将“笑”改为“笑(哭)”,意思是正文为“笑”,实际应该为“哭”;而“庚寅本”为“哭”字。
  
  例9.第8回,“腰”改“臂”。
  正文: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赏我们几张贴贴。
  甲戌本第8-2b页,己卯本第171页,1963年版《辑评》第126页:
  【眉】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
  1954年版第162-163页,“庚寅本”第191-192页:
  【眉】向余作此语之人,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臂矣。
  1954年版《辑评》、“庚寅本”把“腰”字改为“臂”字。
  
  以上总计15例己卯本和甲戌本文字相同,而和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及“庚寅本”文字不同,因此这些文字修改是从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开始的,由此证明“庚寅本”的批语很可能是来自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

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改字原因

  上述分析了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将甲戌本、己卯本“三千假”改为“三个假”等例,为何俞平伯要修改?
  一种可能是俞平伯误抄所致,这是有可能的。
  另一种可能是俞平伯有意的修改,“三千假”改为“三个假”应该属于有意修改。
  这个修改可能发生在两个时候。
  第一,修改是发生在1931年。
  根据俞平伯1931年的日记,他1931年曾把甲戌本批语抄录到自己的《红楼梦》中,即有正大字本,这些修改可能发生在1931年抄录时,即俞平伯1931年抄录时就做了修改。俞平伯说1954年整理甲戌本批语,是根据陶洙的己卯本,但很多批语却和陶洙的己卯本不同。而1954年俞平伯不可能看到甲戌本原本,甲戌本当时也没有影印。因此俞平伯1954年整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必然会参考1931年自己的甲戌本批语抄本。
  第二,这些修改也可能发生在俞平伯1954年整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时。
  也有可能俞平伯1931年抄录时并未改,而到1954年整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时才做了修改。
  不管俞平伯到底是在何时做的修改,总之俞平伯1954年整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时,并未盲从陶洙的己卯本,有些文字还是做了修改的。
  
  在讨论甲戌本附条中曾讨论过此问题。沈治钧先生认为俞平伯1931年没有看到甲戌本附条。而我根据甲戌本附条同时出现在陶洙己卯本和俞平伯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认定俞平伯1931年应该看到了附条,并抄入自己的抄本,因此俞平伯1954年整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时,同时看到陶洙己卯本和自己1931年抄本都有附条批语,才最终把附条批语收入了1954年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
  “三千假”和“三个假”等例证明俞平伯1954年整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时,曾对陶洙己卯本中有些文字做了认真的修改。而俞平伯1954年整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本没有删除甲戌本附条,也未修改,这就反证出俞平伯1931年应该看到了附条,并抄入了自己的《红楼梦》中。
  “三千假”和“三个假”一例虽然只是一个间接的证据,但也再次证明,沈治钧认为俞平伯1931年没有看到甲戌本附条是错误的,甲戌本附条应该是原有的。
  “三千假”和“三个假”虽然是个很小的例证,但仔细分析这个例证,对《红楼梦》版本的演化还是很有帮助的。
  
2015年1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21: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那些众多不为人知的假故事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红楼梦真事隐假语存,前面解读出来了好多隐藏的真事和大观园里诸多主人公的真实身份,本文简单说一下红楼梦里的假故事。红楼梦里的假故事其实是很多的,红楼梦真事隐假语存,那些假故事是显文本和表面文章,构成了红楼梦文本的框架,在框架里隐藏着真故事。真故事隐文本,是要通过对草蛇灰线的分析才可以得到的真相,假故事和真故事文本刚开始就说的很明白:“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裙衩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曰也!当此,则自欲将己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曰,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可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作者在这里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本小说就是自己的自传,除了自传,他还为几位闺中女子作传,使她们的故事得以“昭传”。再看文本里关于假故事隐着真故事的宗旨,作者如是说:“因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故曰‘甄士隐’云云。”作者这番话中要旨是“将真事隐去”,这里的隐去不是将真事去掉,真事不能明说,作者必须“借”通灵这个假故事隐含其中。

“假语村言”即是指假故事。红楼梦由假故事开始,一点点向真故事过度。第一回里的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的故事就是假故事,一僧一道的故事也是假故事,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也是假故事,甄英莲的故事不但是假故事还是化女为男的典范之作,薛蟠打死冯渊也是一个假故事,贾雨村判断葫芦案的故事也是假故事,判断葫芦案的结果是甄英莲到了贾府,为后面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众人进贾府做了铺垫,这就是作者的真实目的。

由于作者的亲历亲闻处处涉及皇家的内幕以及贾府和其他四大家族的众多的身家性命,还有几位增删者的身家性命,所以他才不敢如实写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亲历亲闻,采用了以假故事隐藏真故事的高超艺术手法创作出这部举世无双的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假故事很多,这里举几个重要的例子。第一回石头听了一僧一道诉说的红尘之事,极力向往,央求也去红尘里走一遭。于是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扇坠大小的美玉,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甲戌在这里侧批云: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

红楼梦作者在创作中,遣词和用字是很巧妙的,也是很严谨的,所谓的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改不是虚言。文本里说甄士隐居住在“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等好多字眼,“长安”“金陵”“姑苏”等地名基本上没有一处是真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却是很恰当的描写。对文本里的“姑苏”、“阊门” 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不可信以为真,也不可认为是假,乃是特有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手法。

再举一个例子,秦可卿这个人物是红楼梦研究的重点和焦点。文本多次通过众人之口确定她的好人缘特征。虽然文本没有一处描写过秦氏是怎样为人处世,但是作为一个深受贾府上下所有人爱戴的女子,她要把宝玉领自己屋去睡觉,连贾母都认为她处理的极妥当,如果秦可卿有淫荡的嫌疑,贾母是绝对不会如此放心的,她的死亡却引来众人的一片悲戚。她的婀娜多姿、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好人缘,她在宁国府阅历和形象都决定她有很大的影响力。难怪她一死,贾珍说长房内灭绝无人了。要说明的是,贾珍这里说的长房内灭绝无人了也是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话,长房是他自己的房子,不是贾蓉和秦可卿的房子,贾珍显然这里说的是自己的妻子,秦可卿出殡以后,公主朱红玉彻底就进了家庙,以后随之进入墓地,荣国府就彻底摆脱了梦魇。

发布于 2021-11-13 1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7:12 , Processed in 0.0652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