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背后的故事。 2019-07-08 20:00
唐风”的热潮。这并不奇怪。作为中华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最绚烂的朝代之一,唐朝是中华民族的记忆里辉煌的一页;许多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股魂牵梦绕的“大唐情结”。 就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是选用了唐代仕女图作为开篇背景,配乐则是结合昆腔吟唱的《春江花月夜》。 这大概要从《春江花月夜》本身曲折而神奇的经历说起。 一大批文人墨客还深陷于浮华绮丽的南朝文辞遗风中,许多人苦思转型却又难以自拔,“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形容的就是这种情形。而另一拨人则开始锐意改革,力图将诗风引向平实苍劲之路,比如写下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 《旧唐书》中记载:“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若虚,兖州兵曹。” (张若虚画像) 老张在官场上混得很一般,一辈子到头也只当了个从八品的“兵曹”,比起他的老乡贺知章可差得远了。而他写的诗呢?不知是因为内容风格不受时人待见,还是因为他不善于或不屑于做宣传,从我们至今为止能找到的所有资料来看,张若虚并无个人诗集流传,在唐人选编的各种文选、诗选中也没有留下篇章(即使有过收录了张诗的唐代集子,也早已经失传了)。整个唐代都没有人提过他的诗,连据说跟他关系很好、很热衷提携人才的贺知章都未见点评过一句话。 张若虚,差点只能成为史书中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兵曹的名字,甚至不会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诗人。 然而,有些东西,似乎会在冥冥中受到某种护佑。 张若虚去世300多年后,到了北宋时期,有个叫郭茂倩的文人,广泛搜集古今乐府诗歌,编了一本《乐府诗集》。 这部集子里面,收录了七首名为“春江花月夜”的诗。其中一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的作者,在《乐府诗集》里被明确记为 “张若虚”。 《乐府诗集》是我们至今为止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收录有张若虚诗文的书籍。我们暂时无法考证郭茂倩是上哪儿搜集到这首诗的,有可能是某本失传已久不为人知的唐人选集。不管怎么说,这首《春江花月夜》总算是能够保留下来了。 但是,在这部《乐府诗集》里,这首诗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郭茂倩把它跟隋炀帝杨广所作的两首同名短诗归为一类,放在了一起。而且“春江花月夜”这个乐府诗名,最早是陈后主创作的。 《唐诗品汇》、清代的《御制全唐诗》等。但这些集子和《乐府诗集》一样,都是秉承广泛收录的原则而已,并没把《春江花月夜》当成是杰出的作品;而一些择录标准稍严的选集,往往不会收录它。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唐诗三百首》,就没有收录《春江花月夜》。因为清代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的目的是“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大概他也觉得这首诗有内容不正之嫌,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吧。 “教谏”的作用,人们就会慢慢摈弃偏见,尝试从新的角度去读诗品诗。 后来,王闿运还在《湘绮楼论唐诗》里写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这就把《春江花月夜》推到了极其崇高的地位。王闿运生活在1833年到1916年。这距离张若虚生活的年代,已经超过了一千年。在沉寂了千年之后,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伯乐。 然而,清末乱世英才争锋,王闿运的咖位可能还是不太够。同时代的文学大咖王国维等人,都没有同意他的见解。“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这样的评价,不仅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也展露了革命者特有的烂漫情怀和无穷信心。从此以后,《春江花月夜》变得大受欢迎,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 人们研究后发现,在《春江花月夜》之后涌现的许多唐诗宋词名篇名句,有极大的“模仿借鉴”嫌疑。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模仿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有借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由《春江花月夜》开启的! 孤篇压全唐《夕阳箫鼓》 而它的每一个曲折点,又都是伴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起伏: 这也是为什么,它值得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2008年8月8日的晚上,万国瞩目,盛况空前,在“春江花月夜”的悠扬乐声中,唐代仕女图的卷轴缓缓展开,昆曲小生开口便是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就这么一句诗,便突然生出了击中人心的力量。它让人联想起,一千两百多年前的那个夜晚,那一轮明月也是这样静静地,看着一个空前盛世正一点点揭开帷幕;而一千多年后,时光流转,辉煌重现,在中华大地上,一个可以与大唐气势相媲美的昌盛时代已经开启……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孤篇压全唐”,而更在于“明月迎盛世”,象征着国家尊严和民族自信的荣耀回归。 美哉春江花月夜,幸哉春江花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