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3|回复: 0

青埂峰下无才补天的石头和神瑛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发表于 2022-6-20 2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青埂峰下无才补天的石头和神瑛侍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 我一直觉得 石头 神瑛侍者 和 贾宝玉是同一个人 但是看了很多学者的论文 比较多的都是说 石头是石头 神瑛侍者是神瑛侍者 很…显示全部 ​



关注者
44

被浏览
15,502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13 个回答默认排序


此号准备注销
此号只是浏览,不再回答问题,并逐步删除相关答案,请勿关注





3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第一部分 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不同版本的差异,脂批本和程本有很大的不同。
1. 贾宝玉神瑛侍者和顽石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法,最明显的是脂本和程高本两大系统,第一回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神话的叙述的不同,程本将“无材补天”的青埂顽石与“浇灌绛珠” 的神瑛侍者融为一体,在脂本中却明白的显示这是两回事,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差异,情节的模糊,还涉及到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不能不解释明白。
2.  在程甲本和程乙本中,这个神话的描述差异并不大,鉴于程甲本的影响比较大,我们选择程甲本中的描述。 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那时这个石头因娲皇未用, 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 就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灵河岸上行走, 看见这株仙草可爱, 遂日以甘露灌溉… …” 在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程甲本赋予顽石各处游玩的能力,遂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将其命名为神瑛侍者,得以浇灌绛珠仙草,这样的神话描述也比较清晰,但是,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顽石与神瑛侍者成为一个人,宝玉前身是顽石幻化的神瑛侍者,那么他落草时含玉而诞就明显不合理了,更不要说,茫茫大士为了“夹带” 顽石而搞的一个“ 小动作”,书中几处石兄关于世态人情评论了,当然,程本也有相关的改动,但是仍然难以周全。
3. 脂本系统各个版本虽有改动,但是大体的思路没有变化。  
甲戌本:青埂顽石因补天不为所用而独自叹嗟, 适僧道谈论红尘, 石头听后, 动凡心, 请求帮助。僧道劝之, 不听, 遂施幻术变之为玉。又:赤霞宫神瑛侍者灌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绛珠草, 草幻为仙子。适神瑛侍者动凡心而下界, 仙子亦欲于尘世以还泪报德。僧遂趁机将石头夹带于中, 使之以镌字美玉的幻形随神瑛侍者下界, 贾宝玉遂衔玉而诞。  
庚辰本:在“石遇僧道”这第一个神话中, 僧道来至青埂峰下,石头已自幻为玉。无僧道谈论红尘的内容。且僧主动提出要助之下凡历幻, 石头闻之, 喜:第二个神话“神瑛灌草”与甲戌本大致相同;(刘化兵 宋祥双——论青埂顽石与神瑛侍者的合一)
4.  脂本中对比程甲本的情节是这样描述的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
5. 脂本的大体思路上,顽石是一个神话系统,绛珠仙草还泪是一个系统,只是顽石幻化为通灵宝玉与神瑛侍者的今世贾宝玉同时出生,不同版本的差异只是关于僧道是否谈论红尘,石头是否主动请求僧道携带下凡,可以看出脂本逐步修改,但这只是小修小补,整体思路仍然清晰。
第二部分  既然程本的说法存在矛盾,很难解释明白,那么咱们探究一下脂本中的贾宝玉神瑛侍者和顽石关系。
先说我的个人观点,然后在通过相关的情节一点点解释。 从写作方法来看,曹公活用了话本中的说书人的评论教导之言,转而采用石头这样一个客观事物作为发言人,石本无性,超越人的视角狭窄,评述更加全面理性。情节上也融合在一起,远比脱离情节的插入式说教更有魅力。
神瑛侍者和顽石其实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二者统一于主人公贾宝玉这个角色,相互联系,顽石幻化为通灵宝玉,也是为了适应神瑛侍者的高贵身份。然而二者又是矛盾的,神瑛侍者是身体,顽石是心灵。神瑛侍者是物质的,顽石是精神的,神瑛侍者是社会的角色,社会规则,社会意识,顽石则是个人的角色,个人的情感,个体的意识。
整部小说其实是贾宝玉在二者的矛盾中煎熬,最终走向虚无。
第三部分 细读文本,选择有关情节证明观点。
1. 在原文(脂本)中,顽石出身于女娲补天,剩了一块未用,弃于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因为有了情,所以难以补天,即不能经天济世。“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从心底自觉不为世界所容,为多余之人。其本质是“情”和“多余”,这恰合宝玉重视真情,行为偏僻性乖张之说。
2. 还泪的神话系统是这样的,赤瑕宫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侍者出身高贵,下世为人也为富家公子哥,浇灌仙草,象征对于女孩的喜欢,为女孩奔走。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象征着神瑛侍者不是专门去找黛玉,而是自己羡慕人世间的繁华,所以宝玉开始对黛玉只是懵懂的喜欢,谈不上感情有多深,看见姐姐就忘了妹妹。而黛玉则明显只爱宝玉一个人,因为绛珠仙草下凡就是为了还债,而且黛玉是草木之人,精神和身体都是一致的,黛玉的精神是木,而宝玉的精神是顽石,这才有了木石前盟。 宝黛初见为什么都觉得以前见过呢,那是因为前世二人有过灌溉之恩。
3. 接下来是摔玉情节 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从这段可以体会出,宝玉问林妹妹有玉否,象征着宝玉乖张的性格,在众姐妹中是多余的人,不被理解。林妹妹是有这样的真性情,但是,林妹妹只看到了通灵宝玉的表面,不了解其“假宝玉,真顽石”的实质,所以才说是稀罕物,自己草木之人,哪能有啊?宝玉的摔玉许多人认为是表明摆脱封建束缚的方式,然而我认为象征着对于自己独有的乖张性格的怀疑,想抛弃自己的本性,然而人抛弃了本性,只能是个植物人,所以贾母才说“那是你的命根子啊”,综合来看,此时的宝黛还是懵懂期,宝玉更多的是体现神瑛侍者的特点,只知通灵宝玉的表面,却不知道其实质。
4. 第二次摔玉是因为黛玉以金玉良缘刺激宝玉,摔玉表决心。 如今只述他们外面的形容。
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没动。宝玉见没摔碎, 便回身找东西来砸。林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吧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
二人闹着,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后来见宝玉下死力砸玉,忙上来夺,又夺不下来,见比往日闹的大了,少不得去叫袭人。
袭人忙赶了来,才夺了下来。宝玉冷笑道:“我砸我的东西,与你们什么相干!”  
从这段仍然可以看出宝黛对于通灵宝玉的本质仍然不清楚,只是重视其表面,所以才这么在乎金玉良缘,象征着二人的互相不理解,黛玉认为宝玉精神上是通灵宝玉,重视富贵根基,自己是草木之人,孤苦零落,却不知道宝玉心中是真顽石,更重视真感情,二人心里想的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现实的虚幻蒙蔽了双眼。
5.  通过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黛玉对于自己和宝玉心灵上的共鸣有了信心,所以,以后的章节宝玉没有摔过玉,宝黛吵架的次数明显变少了。宝玉这块石头和黛玉这根仙草终于达成了木石姻缘。
注意此处是“木石姻缘”,在小说的前八十回中,只有一次在红楼梦曲中提到“木石前盟”与其相对的是“金玉良姻”,着眼点应该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这个前世的约定,对于今世宝黛爱情的作用,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神瑛侍者也是“石头”,瑛就是有光泽的石头,所以木石前盟没有错误。
结合前面的判词,黛玉和宝钗是合一的,在判词中是一起的,在红楼梦曲中为何要分为两支曲子?宝玉的身体和心灵是分离的,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宝玉和黛玉精神上的共鸣需要单独提出来,宝玉的身体(神瑛侍者)在宝钗和黛玉之间纠缠,但是宝玉的精神(顽石)和黛玉这株仙草则是始终如一的,需要单独陈述的,这体现了曹公塑造人物的复杂性,从具体的身体升华到抽象的心灵,
后文还有宝玉的梦话,其中提到的也是“木石姻缘”,而不是“木石前盟”,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曹公这样的文字差异应该有其深刻含义的,木石前盟只是促进了宝黛的初见,而顽石和仙草的“木石姻缘”才是宝黛爱情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是精神的知己,所以黛玉死后宝玉不会自杀,因为哀莫大于心死,不过是一腔躯壳浑浑噩噩的活在人间。
6. 其他提到通灵宝玉的情节《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那庙里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须多话。[甲戌侧批:避俗套法。]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贾政听这话有意思,心中便动了,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庚辰侧批:点题。]谁知竟不灵验。”那僧道:“长官你哪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甲戌双行夹批:石皆能迷,可知其害不小。观者着眼,方可读《石头记》。]故不灵验了。[甲戌侧批:读书者观之。]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庚辰侧批:“只怕”二字,是不知此石肯听持诵否?]  
宝玉之所以患病,根本原因是象征他精神的通灵宝玉被声色货利所迷,失去了情梗峰时的真性情。  
宝玉是神瑛侍者,他看见姐姐忘了妹妹,和袭人初试云雨情,遵守封建规则,踢袭人发少爷脾气,是封建社会的人。
可是宝玉在心灵上是通灵宝玉,潜意识是真顽石,和黛玉是精神知己,容忍晴雯撕扇,鄙视功名利禄,看不起文死谏,武死战。 两种身份在主人公身上矛盾存在,身与心的分离,所以丢失了通灵宝玉,宝二爷会失魂落魄,没有精神只剩躯壳。
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的错位,使得主人公处在煎熬之中,所以宝玉最终会寻求解脱,只是曹公把这种解脱方式选择了出家。
最后一部分,探究这个问题的意义
如此看来,把握住宝玉这个人物身上的矛盾,探究人物的哲学意义,对于小说主题思想把握,有重大的意义。

编辑于 2017-06-12 19:23

​赞同 34​​8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流云飞袖
流云漫卷天如雪,飞袖长舒水作裳





18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实际上只有一个主题:如何面对无常的命运。并很早就给出了两条解决路线,太虚幻境以警幻仙子为代表,其解决方案是情,终极目标也是情;青埂峰则以一僧一道为代表,其解决方案是顺从于命运,终极使命也是命运。太虚幻境宣扬的是情无始无终,永无绝期,情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情可以对抗命运,情高过命运;而青埂峰却是要人生必须服从命运,顽石历练过人间,遵从于命运,不再有情。太虚幻境的路线实际是曹公的答案,如果上升到哲学高度,是对“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社会传统思想礼教的颠覆。
太虚幻境与青埂峰二者的使命与宗旨根本矛盾,所以警幻仙子与一僧一道的想法做法是背道而驰的。家族兴衰败亡是命运,“金玉姻缘”是命运,这是大荒山青埂峰的安排,但是太虚幻境设置的却是神瑛、绛珠的还泪、相爱之情,是缘之情、是亲情友情。
曹公在宝玉的人设上,落草衔着的“命根子”是青埂峰的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是躯体,内心之情却是太虚幻境下凡造历幻的神瑛侍者、是灵魂,宝玉这个实体实质上是矛盾的结合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以又有了甄、贾宝玉,80回后的命运截然不同。顽石自大荒山来,终须归于荒山;神瑛侍者来自太虚幻境,终须归于太虚。神瑛与顽石本来是冲突的关系,但顽石要入世,神瑛要下凡,所以共入人间而成“通灵宝玉”。“通灵”就是通灵魂,顽石只是躯体、是生而有之;神瑛却是最终的内心灵魂,是后天展现的。通灵宝玉是顽石和灵魂所系,一僧一道却不管灵魂的需求,只关心命运,用它治病祛邪。宝玉初见黛玉便摔玉,说明其内心的方向与一僧一道的命运相反。而作为载体的那块宝玉时不时会干扰、破坏神瑛要做的事情。程高本没有看懂这些,把石头与神瑛侍者写成一个,完全是错误的。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一回,警幻接来的是顽石的躯体,不是神瑛。
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警幻引领宝玉入太虚幻境,让他看薄命司册、听红楼梦曲,了解女儿们的最终命运,表面是展示命运力量强大,实际是考验宝玉,就是要看看是自己代表的情的力量大,还是一僧一道所代表的命运力量大,那样能打动宝玉。送宝玉入可卿闺房,表面上是受宁荣二公之托,实际却是考验他接触了女儿后是否会变成皮肤滥淫之蠢物。
按照大荒山青埂峰安排的命运,顽石历尽凡间事后终将遁入空门,红尘世界不过是逢场作戏;无论是太虚幻境主张的情,还是荣宁二公选择的仕途经济道路,都是虚幻;人生毫无价值,不如趁早收场,步入命运的轨道。在一僧一道的计划中,顽石最终将远离太虚幻境,回归青埂峰下。
按照命运,两位女主角的钗黛都会薄命,所以,情一定要屈从于命运,她们在早期都有一僧一道干涉的影子。据黛玉自述:
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甲戌侧批:文字细如牛毛。】来了一个癞头和尚,【甲戌眉批: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非袭《西游》中一味无稽、至不能处便用观世音可比。】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甲戌侧批:是作书者自注。】也没人理他。
对于宝钗,一个是金项圈,“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一个是冷香丸,“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还能有情?
亏了一个秃头和尚,【甲戌侧批:奇奇怪怪,真云龙作雨,忽隐忽见,使人逆料不到。】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甲戌侧批: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又何如治之。】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这都是一僧一道在推行命运。从一僧一道的角度看,情本困于心智发于声色,劳身伤财。多情总无趣,无情便成理,情根本就是一种染污,都是幻法,毫无意义。跟女儿在一起是欠下新风流债,不如早了早好。而警幻在太虚幻境中最后引宝玉入迷津,让他见识情的力量,则有相反之意。
一僧一道一开场就宣扬并展示对抗命运之悲惨,是香菱,真应怜: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甲戌侧批:此则是幻像。】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甲戌侧批:奇怪!所谓情僧也。】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蒙侧批:如果舍出,则不成幻境矣。行文至此,又不得不有此一语。】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伏后文。】
青埂峰设置了通灵宝玉的三个好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是顺从命运的好处。一除邪祟书中不久就显示了力量。
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甲戌双行夹批:石皆能迷,可知其害不小。观者着眼,方可读《石头记》。】故不灵验了。【甲戌侧批:读书者观之。】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庚辰侧批:“只怕”二字,是不知此石肯听持诵否?】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庚辰侧批: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甲戌双行夹批:见此一句,令人可叹可惊,不忍往后再看矣!】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甲戌侧批:所谓越不聪明越快活。】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甲戌侧批:无百年的筵席。】冤孽偿清好散场!”【甲戌侧批:三次锻炼,焉得不成佛作祖?】

对抗着命运的具体情况:
宝黛之情。在两人眼中,情是一种力量,战胜不了命运,命运也别想改变情。尽管身为命运主导,灵魂却始终不失不忘,执著于至情。这才是曹公要表达的价值,也是宝玉的最终去处。遭遇启发出情感,情到最后却落空,只好无情。无情是用情至深的结果。一方面也看到了不值,另一方面却无法排遣割舍。就算看透了人生,也坚拒无情。因为有情、有知觉,才更惨痛。具意淫之人更格外如此。情无始无终,永无绝期。神瑛、绛珠下凡经历一番,最终同归太虚幻境,情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情高过命运,这才是红楼要说的东西。
黛玉,看看葬花吟就明白了,她早就知道了世间没有永远的繁华,她不同于宝钗于行为去对抗命运,黛玉是直接用生命。她虽然在如花的年龄逝去,但她永远成了十六七岁风花雪月的美神,留给后人无限叹息与伤感;她虽然无父母亲人,但她是十二钗中唯一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生死之恋,别说是过去,就是现代,又有多少人得到过这种真正的如宝黛间那样纯洁、优美、深挚的爱情?她还有知己宝钗,有爱至心尖上的贾母,有亲如姊妹的紫鹃,她始终都没有经历抄家、离散、大厦崩塌、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悲惨境界。甚至到最后,她还占据着宝玉的精神领域,她的影子始终萦绕不去,“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美中不足”“空对着”,宝玉最终““悬崖撒手”。
宝钗,是君子之仁,随分从时,与其说是一种道德诉求,不如说是一种对抗命运的行为方式。这个有智慧的女子,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早就一叶知秋地参透世间没有永远的繁华,她对王夫人说:“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大观园中能看透的没有几个,但她不像宝玉那样对物质世界不屑一顾,也不像探春以为有个法子可以常葆家族基业。她和黛玉一样,有过亲人离丧的切肤之痛,知道聚散兴衰是人世必然,繁花如梦,命运无常。虽然现在家业尚可维持,她已做好衰败的准备,她收敛自己的情绪,简化日常所需,尽可能地去帮助别的人。因为苦境是常态,困窘之人是同类,她为他们所做的,也就是为自己所做的。这就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后面没有想好,有些难写,把以前的先贴过来,见谅。另,此文阅读有难度。

编辑于 2018-07-27 1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2:09 , Processed in 0.0521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